高中作文网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1 栏目:写作范文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作文能力

【中国分类法】:G633、3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占据着初中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然而,目前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不重视素材积累。导致学生的作文基础较差,作文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畏惧作文的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尝试着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让学生敢于直面作文

在初中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存在着畏惧的心理。在这一问题上,教师应该耐心引导学生,循循善诱。让一些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进行习作的。这些学生们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向同学们介绍如何写好作文。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掌握习作技巧的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学生在作文中若取得了进步,则要给予鼓励与表扬。在日常习作训练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感受到自豪。这种积极的情绪可以取代消极的畏惧心理,为作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才能产生表达的欲望。因此,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可以创设情境,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比如在上到关于“思乡”话题的作文训练时,可以以余光中的《乡愁》为切入点,“思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游子无论身在何方,归根是长久的心愿……”通过诗情的导入语,把学生带入那个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其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作文崭露头角。如在班级中创办作文报刊;利用手抄报的形式,把学生的优秀作文粘贴在上面。初中生有较强的荣誉感,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激发的竞争心理,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当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情况,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三、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真实的自己的话。”著名作家巴金也强调自己的书是写“真话的书”。由此可知,作文的“作”不是矫揉造作,而是把心里想的真实地表达出来。然后再稍加润色,添枝加叶。写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脱离生活的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留意周围的人与事。如春花秋月、师生之情、同学之谊,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家里的柴米油盐等都是写作素材。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日记。让学生在日记中大胆表现自己对多彩社会的看法与见解。比如参加一项活动,不能仅仅局限在了解活动的表面,而应该细心观察活动中人物的表现,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既锻炼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四、指导给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作文方法,才能让学生受益无穷。写作前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审清题意,指导写作要点。作文的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列提纲的写作方法关系到作文的成败。首先,在每一次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写出提纲。在学生写提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来回巡视。选出不同层次的作文提纲,让这些学生上台讲述他们的准备材料的过程与构思过程。并让大家针对他们的讲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出改进的意见。通过这几位学生的作文构思,也为班级其他学生的写作展开了思路。这样反复几次,学生由最初抵制,到接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的作文雷同。其次,要写好作文提纲,第一步要先确定文章中心,拟定题目。然后就要搜集素材,准确选材。在确定了素材之后,再安排文章结构。最后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对于突出的段落,要详写。

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积累才有进步。我在平时的课堂中会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阅读,每碰到好词好句和好的文章,我都要求学生记下来,日后经常翻阅、背熟。课后鼓励学生更多的进行阅读,以便收集更多的原材料。

五、重视作文批阅,指导学生自改、互改

批改作文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然而有些学生却把它当作是负担。修改作文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可以让让学生当小老师,如找错别字。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也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按要求认真修改。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写好作文评语。同时,学生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细读作文,语言准确精炼。引导学生着重从以下考虑:作文中用词是否妥当?语言是否通顺?层次是否清晰?详略是否得当?中心是否突出?让学生把“改”与“写”结合起来,三分文,七分改。从而给文章增色,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评讲作文的时候,对于那些文章有特色、有新意的学生,我毫不吝啬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表扬和赞赏,用赏识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说者有意,听者有心,日后的写作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大胆尝试创新写作,适当地将学到的好词好句加入自己的文章里面。

反复的圈圈点点的批改和点评之后,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一点一滴地进步。尽管每位学生在基础、理解力等方面都有差异,所以,我没有能力让我所有的学生作文达到满分级别、或者写作能力突飞猛进。但是经过我长期写悉心引导,将会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作文能力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勇于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焦淑霞、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J]、青年文学家、2010(13)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篇2

关键词:提升;兼职体育教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50-02

兼职体育教师就是指学校担任其他学科教学的老师,同时还担任体育学科教学任务的非体育专业教师。他们是目前专业体育教师人数不足的有效补充,由于他们在体育课堂教学时缺少专业的运动技能传授,从而影响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笔者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设想,以此快速提升兼职体育教师体育课堂能力教学。

一、选择兼职教师,兴趣为本

在当前兼职体育教师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有针对性选择兼职体育教师,为快速提升兼职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在选择安排兼职体育教师的时候要选择喜欢体育,并愿意为体育教育奉献的教师来兼职;要选择具备一定体育素养的教师进行兼职;要选择具备运动天赋的学科老师进行兼职。以此激发兼职体育教师的激情,提高体育专业素养。这也利于后期的培训,为快速提升体育教师把握课堂能力奠定基础。

二、创作体育素材,送教课堂

在互联网的大数据下,微课、微信视频已经悄无声息地深入到了体育教学的课堂。通过整个区域进行微课课程资源的整合,拍摄小型微课,不仅可以为体育资源提供素材也可以快速让兼职体育老师上手教学。为他们提供快速提高体育教学能力的技术支撑。高新区主要做法:把小学水平一到水平三的课内出现的教材内容或者重要的知识点由专职体育教师进行微课录制。(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拍摄不同视频,并创编成一系列的资源库。每节课上课之前在资源库中抽取准备、基本、结束部分内容创编成完整的一节课。通过观看视频教学进行模仿,让兼职体育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再进行授课。这种以微课为载体,储备有效体育资源的素材,并送教于课堂,是让兼职体育教师们通过这种手段快速掌握运动技能的有效手段。

三、注重团队合作,以专带兼

苏州高新区每所小学校都有一支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专职体育教师队伍,可以手把手指导兼职体育教师,提高兼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有计划性地组织安排专、兼职体育教师师徒结对,师傅带徒弟,体育组使用材、参照案。发挥团队合作能力,安排师傅每周进行听课并定期开展有效评课,以专带兼,这种互赢的方式、为快速提高体育课堂专业水平提供了技术指导。

四、同一考核标准,共促进步

以往兼职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理解的偏颇,把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简单化,降低了体育运动技术的传授。“快乐体育”成为体育课堂的主旋律,各种游戏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认为只要能组织管理学生,就能上好体育课。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缺少考核监控,导致一些兼职体育教师,上课没有教案,教学没有教学目标和一定的教学内容,只是带着孩子们做做游戏,缺乏体育课应该有的练习密度、负荷和强度。在教学技能方面没有专业技能示范和展示,让学生失去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要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兼职体育教师缺乏体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教研室采取对兼职和专职同等考核,并进行同体异构,让兼职体育教师倍感压力,促使他们尽早明确体育教学的步骤以及体育运动规律,以此提高上课的技巧和课堂的实效。

五、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实效

为了更好解决目前存在兼职体育教师的现状,借助区域内培训是最好的一个手段。在培训前做好问卷调查,找出老师最需要的内容。比如:体育教学的常规、组织形式,运动安全,简单的运动生理知识、运动负荷安排,场地器材等等都需要了解。培训的形式,除极少的集中培训外,教研室制定兼职教师培训翔实的计划方案进度,开展化整为零的“影响小、效果好”小规模形式的培训;教研室组织的“送陪下校”的培训;相近2~3所学校的开展的小范围联合培训;这种多样性的体育培训项目,为兼职教师由兼到专的发展做到少时多效。

六、搭建竞赛平台,展现才华

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一般都是通过基本功比赛以及评优课的选拔,对于兼职体育教师缺少选拔机制。为了更快速提高小学兼职体育教师把握课堂能力,制定出一套适合兼职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比赛、评优课的方案,让他们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赛,教研室牵头承认各种比赛的获奖。为兼职体育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兼职体育教师的授课激情和体育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篇3

一、弄清教材和考试的关系

国家基础课程改革英语专业的考试命题原则有一条就指出:要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和标准。根据这一原则,命题时要坚持做到考查内容不受教材的制约。尽管教材主要内容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基本吻合,但教材只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鼓励教师“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有些地区一种或多种教材。总之,考试的指挥棒是新课程,而不是教材。然而有的老师教学中对教材过于盲从,如教材上出现algebra,有的老师就把它当成重点词来教,又是背诵又是听写。其实有必要吗?中考是不考这个词的,类似的做法给学生增加了太多的负担。对于教材的态度,我们要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参照本地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二、研究教学方法

《新目标Go for it》不仅给老师提供了素材,而且也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步骤。如果老师机械地按照教材来上课的话,未免有点僵化。作为老师,授课要有创造性,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目标Go for it》(九年级)Unit10的2cPairwork,如果让学生接着故事往下续,学生会胡乱编一些结尾,练习的针对性不强,失去了练习的意义。如果让学生把1b和2a连起来,以Tina’s bad morning为题复述一遍,这样既训练了口语,又巩固了过去完成时。

三、重视知识梳理

学到一定阶段要对知识进行梳理,明确考试目标。初始阶段英语学习是感性的,只要说多了自然就会了;但随着知识的增多,只靠感性的学习想在中考取得高分就显得有些困难。老师的作用就是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简单明了化。如:在教被动语态时,我就把被动语态作了整理,使之更系统、更易理解。具体如下:

1、被动语态的含义。为了突出动作的对象或没必要指明动作的执行者的,才用到被动语态。

2、被动语态的各种时态形式是靠be动词来完成的。Be动词一般现在式是am/is/are;过去式是was/were;将来式是will be;完成式是have/has been;be动词各种时态形式加上过去分词就是被动语态的各种时态形式,过去分词不需要再作变化。

3、当被动语态是说明某物体的特征用途和产地时,被动语态一般用一般现在时。

4、因被动语态的主语是谓语动词的动作对象,故被动语态的谓语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系动词是没有被动语态的。

5、“主谓+宾语+宾补”结构在被动句中,只要把宾语变作主语,谓语动词变成被动结构即可,宾补结构位置和内容一般不发生变化。如果在主句中宾补是不带to的不定式,变被动句后to要补上,如:be made to do/be helped to do等。

通过以上的分类整理,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并掌握被动语态的各种结构及用法。

四、分类指导,各个击破

1、单词关。能牢记并掌握单词用法的最佳方法,一是通过课堂同学之间所进行的口语练习,二是反复大声地朗读课文,只有学生熟悉了这个单词的发音和含义,并能在语境中反复体会,才能帮助他们有效地记住此单词,因此,我们鼓励学生早读或课堂上大声朗读,而不是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听写。

2、语法关。语法的灵活运用是建立在大量的句子基础之上的,学语法的过程是由听说开始,并通过读来理解,最后再通过老师简单精要的归纳整理达到掌握。

老师要掌握这一认知规律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法方面不感到吃力。如:我在讲过去完成时时,先让学生会说过去完成时并在说的过程中了解过去完成时所表达的含义,如:Tina missed the bus, why ? Because by the time she got to the bus stop,the bus had left、当学生对过去完成时有一个感性认识后,我把过去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以及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和区别给学生进行对比,使学生从理论上对这一时态的认识有了提高。

3、阅读关。影响阅读的关键是词汇和句式。想要在阅读方面拿高分,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后,才能通过学生自己广泛的阅读,培养他们的语感,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在这一方面,我鼓励学生多读英文报纸上的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拘泥于考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

4、写作关。学生作文能否写好最重要的因素在于老师对作文的批改,离开了老师的批改,学生作文的提高无从谈起。中考无非就是几个简单的句式,只要学生写过一定量的作文再加上老师的批改,其作文水平很快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因此,针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策略,才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关键。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篇4

关键词:就业导向 中职学校 教学方法 美术课堂 学生能力

美术课程作为中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性专业课程,对于有效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和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环境下,中职学校需要从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入手,通过进行教学模式整合来改善教学环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就业导向的背景下,更加准确地找到符合自身的学习方向,以此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美术能力。

一、中职院校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职学校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课程学习观念,没有让中职学生体会到就业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

其次,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目标,这种“短暂性”的教育观点无法更好地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习理念,并且在课堂上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使得美术课堂徒有其名,没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无法为日后的社会就业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最后,由于在美术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审美地位,没有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不利于培育出全方面、高就业水平的中职美术人才。

二、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路径探析

1、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热情

让学生成为中职美术教学的主人公,使中职学生充满积极主动的美术课程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美术领域中的一分子,这样能够加强中职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与对个人事业的责任感。与此同时,更要利用多元化的美术课堂形式来提升学生对美术专业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力度。在实现高就业、发挥自我价值理念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就业理念对中职学生学习美术专业课程的促进和鼓励作用。

2、对课堂教学管理方式进行探索研究

在中职文化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推进进程中,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方式,有效地激励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从传统教学管理向现代教学管理的转变中,不断增加和变革的管理手段激发了中职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热爱,为日后就业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为了让学生的美术能力不断进步和提高,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管理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在中职学校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创办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增强中职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从而完善以就业导向为中心的美术教学工作。

3、加强美术课堂教学与就业的融合性

让美术课堂的教学思路得以拓展,是充分发展现代中职美术课堂教学形态的有效途径。把单一的教学方法转变成多方位的思想融合,是使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我们把固有的、带有捆绑性质的美术课堂教学管理改革成为富有包含力的教学体系和课堂制度,可以有效地激发美术教师对课堂教学和教育事业的灵感,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让每位中职学生都能够将自己融入到整个美术教育氛围和环境之中,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今后的工作能力。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具有独特魅力的,能够更好地推进中职学校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小结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实行素质化创新发展,在中职学校全面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美术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培养中职学生审美、艺术欣赏以及美术文化培育等多方面的重任。我国各大中职学校的美术课堂教学工作应该立足于提升中职学生综合就业能力方面开展,致力于打造更具综合型、全面型和技能型的中职学校美术人才。因此探讨在就业导向的视角下中职院校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以此不断促进中职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和美术专业课能力提升,从而构建出属于中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体系,为社会输送所需的实践型美术人才“能源”。

参考文献:

[1]徐雪梅、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中职学校美术课程教学[J]、求知导刊,2015(14)、

[2]蒙玉川、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浅谈中学美术课改的误区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11)、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篇5

摘要:文章重点介绍教师如何才能熟练的驾驭语文教学课堂,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目前很多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僵化,缺乏灵活性;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模糊;这就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重新拉回到课堂。成为语文老师要深思的问题,我经过多年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着力提高备课的能力

1、以“文”为本是根本

李海林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中心就是“学生与语文的接触”,语文教学的一切设计都是围绕“学生与语文的接触”来进行的,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实现“学生与语文的接触”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完成这个过程。没有实现“学生与语文的接触”就没有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就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2、“吃透”教材是关键

吃透教材,表现为“广、准、深、巧”。广,一是将文本放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之中去学习,让课有广度──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等都可以信手拈来增加文本底蕴;二是拓展延伸,扩展视野。准,对语文新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数;深,是对教材理解深,教师对文本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深刻的体悟。巧,一巧在设问;二巧在选准突破口;三巧在问题来自于学生。

3、“材料”的选取要合宜

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就很难上成一堂成功的课。合宜的教学内容涉及一系列的问题,我想最起码有两个要求: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二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由此,在选择、取舍教材时,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文本制宜,因目标制宜,可以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不拘一格。

4、模式,要灵活多变

教师要灵活变换备课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教师要着力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

有些教师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在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只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写、自己想。这看起来是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但让学生自己自由的学习,很容易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师很难把握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师生的交往与对话。语文课堂应该处处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唤醒,体现出一种情感的熏陶,一种思想的启蒙,一种习惯的养成,一种信念的获得。同时,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亲和力,给学生一种潜在的向心力、感染力。这种力量,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亲近祥和的课堂气氛。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三、教师要着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自主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真正主人。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我用录音机播放《童年》这首歌,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再现童年美好的生活。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与读者产生共鸣,也有利于教学情景的进行。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一边听录音,把握朗读节奏,一边积极开动脑筋,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教师要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

四、教师要着力提高激励质疑,启迪思维的能力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尽量做出正确的解释。

五、提高教师文学素养迫在眉睫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篇6

在改革的众多环节中,重难点均聚焦于课堂教学,如何提高一体化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评价课堂教学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攻坚克难,连续4年围绕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开展教学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促进其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提升,参训者超过200人,已建立培训课程方案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培训课程的理念

1、以学员为中心的师生观

本课程的师生观要体现以学员为中心。具体表现在:2天的集中培训时间内,每个学员都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学员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以学员为中心;培训师则是引导者、辅导者和监控者,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要根据大多数学员的接受程度和学习状态随时调整教学进度,需要关注到大多数学员的学习成效,而不仅仅是主导式的单纯讲授知识技能以完成培训的教学任务。

2、以能力为本位的质量观

本课程的质量观要体现能力为本位。设计培训项目时,培训师选取了一个真实的、相对独立的课堂教学实例(培训师不做任何的指导)为教学载体,让教学管理骨干完整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与评课活动。在实施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每位学员首先需要对课堂教学现象独立开展评价,接着以团队合作方式开展小组评价,同时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学员又要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和一体化课程教学理论,且共同构建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学员再用评价指标来解析教学实例。

培训对教学管理者的各项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评课能力:对观摩课实施“2+2”的评价中,每位学员必须对观摩课写出个人评价(2个主要优点和2个主要不足)并张贴出来,在培训师A的引导、归纳、总结和提炼之后,学员马上可以学会评课的“2+2”基本方法,学会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在观察、分析并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每位学员通过观察、理解、反思和评估,能够自我发现在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盲点和短板,提高评价课堂教学的能力。

3、以产出为导向的效率观

本课程的效率观要体现产出为导向,没有产出或不明确产出的学习则是无效的。为此要确定培训对实现学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管理是否真的有所贡献,要树立培训一定要给学校带来增值服务的概念。

产出为导向的效率观关注人们在工作中是否使用了新学到的知识技能?即行为变化,确定学员通过学习后发生的行为改进程度。只有学习者真正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后,才达到了培训课程的学习目的。更为重要的产出是培训课程能为学校带来什么影响,即产生的效果,包括因学习而带来的组织上的绩效改变,包括质量改善、效率提高和满意度提高等。

反之,投入为导向则是在培训结束时,向学员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征求对教学反馈意见,即确定学员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但学员满意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技能,即发生了有效的学习。另外,还可对学员学习前后知识技能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即确定学员是否在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方面得到了提高。这可检验教师的工作是否有效,但仍无法确定学员是否能够将他们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以产出为导向的效率观要求有改进自身职业行为愿望的受训者具备5个特点:有提高现有水平的迫切希望;能真实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允许其提高的环境和条件;能得到对此感兴趣并有一定能力的人的帮助;有尝试新想法的愿望和机会。

培训中,如“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学习心理学的教学实验感受,通过小组共同构建课堂教学评价表,让学员不断地提升“能力的产出”。又如个体独立学习与团队合作的开放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强调个体的独立学习与思考,又强调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团队学习,从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小组代表发言,组间互评,欣赏与批评,到总结与反思,培训师调动学员冲破固有思维,开放多元,大胆创新,再进行综合式的点评分析。

二、培训课程的组织实施

本培训围绕着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评价问题,着眼于教学管理者的内涵与能力提升,促进管理者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化成长。

1、对培训师的要求

在培训中,至少安排A、B两名培训师相互配合进行,并需要一至两名助手协助。其中,A培训师必须为一体化课程理论专家,把握整个培训过程,调整各环节的教学进度,组织学员的个体学习或小组讨论,讲授教育教学理论与主要概念,点评各环节学习情况,归纳总结学员观点等,在培训中起关键作用;B培训师主要是配合A培训师开展培训工作,必须掌握一体化课程基本理论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主要协助归纳学员观点,提取A培训师讲授过程的关键词,在某些独立的教学环节,如“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的学习理论体验可由B培训师主持。具体分工要求详见表1。

2、培训对象的选择

培训对象是教学管理干部与教学骨干,包括: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研室和系部的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带头人和教学一线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是每个教学管理者必备的基本功,评价什么与如何评价、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如何等均是相当重要的内容。教学管理者通常是优秀课堂组织实施者的代表,必须熟谙何为优秀课堂?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骨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者,更要清楚什么是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课堂、什么是有效的教学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各类学员的学业成长。

3、培训内容的安排

培训课程确定为两天分两个阶段完成,前一天半,采用行动导向方式开展,主要内容为:一体化课程教学现场观摩、讲课者自评、学员“2+2”独立开展他评、培训师梳理提炼学员观点、小组学员讨论达成共识、培训师讲授课堂教学评价和一体化课程的理论问题、“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小游戏的体验、小组学员构建课堂教学评价表且展示与解释、培训师带领学员点评分析评价表、全体学员共同构建课堂教学评价表且分析教学实例。

最后半天将依据培训学员的已有基础,安排内容不同、深化培训主题的专题讲座。第一期是生本理论专题,弄清何为“以学员为中心”,一体化课程如何组织教学等基本问题;第二期是结合当年的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系统分析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和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做竞赛方案的解读;第三期是在已有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专业建设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第四期从课堂教学与管理层面,以学校实际的一体化课堂教学案例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管理举措做个案分析,树立优秀个案的校本式标杆。培训课程通过设计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促成了培训目标的达成。参见表1。

表1 教学管理骨干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提升的培训安排

日期 内容 时间 形式 培训师的分工与职责

天 课堂教学现场观摩 90分钟 观摩课 组织培训者观摩课堂教学,提供教学设计与学生工作页等资料

讲课者自评,培训者对观摩课进行评课,梳理课堂教学评价要点 90分钟 头脑风暴 培训师A:负责引导讲课者自评、解释“2+2”评课形式、调动个体学习或小组讨论等

培训师B:负责提炼学员的评课观点,写纸条、张贴、纸条的同类项合并、归纳等

课堂教学评价核心问题的探讨 180分钟 研讨 培训师A:负责主持、讲解、引导、点评、归纳、整理等

培训师B:负责提炼观点,写纸条并归类张贴,板书等

天 “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等学习理论体验

课堂教学评价表的构建与分析 240分钟 行动导向 前150分钟:

培训师A:负责补充、解释、提示、指导等

培训师B:负责主持、概述、展示、提炼观点、布置任务等

后90分钟:

培训师A:负责主持、点评、标识各组评价指标关键词,讲解教学理论与概念等

培训师B:配合标识、点评等

培训深化专题 120分钟 讲座 每期选择不同主题,持续深入

4、培训方法的设计

在前一天半的学习当中,观摩、评价、头脑风暴、讨论、游戏、展示等多种学习方法交替使用。

观摩课的实施环节:由承办学校在教学场所准备一堂真实完整的一体化课堂教学,时间为90分钟,培训学员进行观摩。评课阶段:观摩课后,学员们回到培训场地,先由讲课教师做自评,每位学员对观摩课做“2+2”的独立评价并张贴关键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内讨论,梳理学员个体自评的关键词后形成小组评价意见;紧接着,培训师利用各学员或小组观点,引导问题讨论、讲解基本理论、点评学员观点、提炼归纳整理要点,通过对张贴纸条的重新组合,归纳提炼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线及基本要素。为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一体化课程的相关理论,培训师必须将教学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投入与产出等概念及时补充并讲解。最后再让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制作出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展示与解释。

培训师要依据学员的学习基础,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需要,调整培训的学习内容、学习安排与学习进程,及时补充学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开阔学员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视野等;同时培训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观察案例、听理论的“投入性学习”过程,而且是边做边学边思考的行动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学中研,学员要把听课评课中现实的实践问题与理论知识高度融合,且不断吸收消化。本培训是行动导向等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学习方法需要灵活多样,学员思维相当活跃,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成果展示丰富多彩。培训课程的教学组织特征详见表2。

表2 培训课程的教学组织特征

项目 表现特征

教师 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应习惯学员独立或合作学习的工作方式

学员 照顾学员的兴趣和经验;通过迁移应用建立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强调合作与交流

教学内容 多为结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的系统性特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促进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教学方式方法 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交替使用

组织形式 学员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学习多以小组进行,留给学员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实践空间

5、培训质量的控制

培训质量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是及时反映学员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员对学习的进程进行积极地总结和反思,找到有效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业的完成。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视野投向学员的整个学习历程,认为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得到肯定的评价,这就使得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性大大增强。

发展性评价更关注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作为教师专业素质特征的教学反思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追求人的主体价值,张扬人的个性特征与风格。而人,才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这为课堂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其次,听课、评课教师都不仅仅是以个体权威者出现,而更多的是依据教学需要组成各种灵活的小群体,在群体中充分进行交流与沟通,追求互相平等、相互尊重、互相协商、共同发展的这种同伴关系,并以此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式,共同合作建构评价标准;第三,在评价过程中,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法灵活,针对性强,评价重视“理解”“阐释”“交流”“移情”等在评价中的运用,初步尝试了评价中的人性化关怀。发展性评价倡导的这种人文化评价(质的)是对原来强调实证化评价(量的)的根本性的补充。

培训过程就是一体化教学的过程,在一次次的“收获产出”当中,培训师及学员相互间的评价促进了学员的评价能力提升,可以欣喜地看到变化与进步。如在小组汇报环节,各组展示的作品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自的学习效果,又在与其它组的对比中找到各自的差距,从而给自己一个合理恰当的评价。每一期培训的最高潮就是在各小组构建完成课堂教学评价表的时刻,这份评价表基本上体现了他们经过一天半学习的水平,各组之间会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相互指出不足,可立竿见影地看到学员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能力的逐步提升。学员在学习心得分享环节,常常能明显地感受到学习前后的变化,可以自我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培训课程的效果分析

从管理队伍的成长、培训效益的延伸,到培训影响的辐射,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提升的培训,对推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教学管理队伍的茁壮成长

在四期培训中,第一期主要以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研室等部门正职负责人为学习主体,而后慢慢地扩大到教学系正副主任、专业带头人、系部部分骨干教师等;从只面向广州市七所技师学院到普及所有民办技校,受训层次慢慢下移,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不断深入,四期两百多人的参训队伍成为目前院校课改的主力军。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第一要素是人,而且必须是一支具备课改理念、理论、方法技术和行动力的师资队伍。改革不可一蹴而就,队伍成长也需要有一个过程。通过连续培训,促进了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特别是课改骨干队伍的成长和壮大,提升了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这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2、教学管理效益的上下延伸

培训,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际教学工作、优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益,培训者把所学、所思、所得迅速地运用到教学管理当中最为重要。一是直接应用到一体化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了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促进了各类大型教学竞赛活动的开展,教学管理队伍的指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两届全市的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培训效益在参赛选手的作品上已得到很好的体现,无论是在一体化课程的基本要义贯彻,还是在作品中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教学流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的选取与使用、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同时在多类型的全国性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的参赛成绩骄人,捷报频传。

3、教学管理影响的多维辐射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一地理;迁移运用

教育心理学上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而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则是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高一学生在地理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初中阶段知识遗忘,高一新授知识理解不透,学科知识体系亟待重建

(二)知识迁移运用训练少,知识迁移运用的动机不强

(三)不能熟练掌握各知识点间的横纵联系,难以灵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四)思维定势遏制了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因而在变式问题和新情境面前学生往往手足无措,或生搬硬套知识点,或东拼西凑、胡乱编造,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效果不理想

二、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举措

为了解决高一学生在地理知识迁移运用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教研组诸位同仁的成功经验,我不断尝试优化课堂教学,最后发现在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方面,以下课堂教学举措的效果喜人。

(一)复习已学,夯实知识基础

地理在本区中考分值中所占比重不大(满分30分),受此影响,初中地理教学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通常是初中三年的地理课程压缩在初三一年学完。短时间内靠死记硬背识记的知识点在中考完后基本已经遗忘,这对于重理解的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因此在讲解高一地理教材之前,应当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初中地理知识,尤其注重加深学生对经纬网、地球内部结构、天气和气候等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即将展开的新课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二)联系实际,激发和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动机

教育的作用在生活中彰显得愈明显则受教育者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动机愈强烈。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各部分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例证。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并巧妙地将这些例证与具体章节、特定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强化其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的动机。

(三)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准确地理解知识要领是学好地理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首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相应方法淡化概念的抽象性,使之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结合本区客观条件,可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

1、联系实际,进行言语直观教学

言语直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生动地讲解、形象地描述,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生动的表象和想象。例如,在讲授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这一部分时,为了方便学生区分理解背斜的概念、判别特征及其在生产建设中的影响,让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驼背者的形象,以期识记背斜岩层上拱的判别特征以及其地质稳定适合进行工程建设、是理想的储油构造等特性。

2、打破教材内容结构,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有个人特色的知识,因此在构建新知识体系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打破既有的教材内容结构,综合运用列表比较法、绘图法、编写提纲等方法将存在横向和纵向联系的知识归结在一起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3、甄选测验,促进和检验知识迁移

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提供经过甄选的测验可以促进和检验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呈现的随堂测验应当是学生已经学过、较为熟悉或有丰富相关生活经验的,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且尽可能综合其他学科或其他章节知识的。

例如,在讲解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时,给出随堂练习:

如右图,本图为某日全球极地俯视光照图的一部分,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的极点为___(N/S)极,乙地的地理位置___。

②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___。

③该日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和太阳高度角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④此时北京时间是___北京的地方时是___。

4、重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语言的浓缩,是学生获得直观地理知识的源泉,也是进行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教材,甚至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地图和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正确认识地图、使用地图和绘制地理简图,使其具备依托地图进行空间推理判定和地图转绘的能力,尤其应该注重向学生传授读图、判析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科学绘图的方法、技巧和程序。

(四)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个体在长期经验的支配下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后续出现的同类问题,思维定势的存在限制了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广度和深度。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呈现变式练习。

以上就是我经过三年高一年级地理实际教学总结出来的能有效提升学生地理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一些成功经验,希望能对地理教学存在同样困惑的师生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3、

[2]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篇8

【关键词】提升;学生能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一、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顺应这一变化,探索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既定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但应该着眼于学生实际,还应该与社会发展以及时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其时代性、针对性、时效性以及主动性,并且应该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其独特之处,因为其承担着提高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探索能够提升学生能力的高中政治课堂模式。

二、基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1、合作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的知识建构,实现其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不适应新的教学目标以及新的时代需求。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另外,合作式的探究学习会在互相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深刻理解,反过来促进其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现实生活素材,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更加直观更加具体的条件下加深认识。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挖掘素材,互相讨论与交流。最终实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极大提升。

2、注重素材选择的可用性以及时效性

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素材,但是素材的选择和使用也具有一定的要求。总体来看,课堂素材的选择应该以可用性和时效性为基本原则。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时代性的素材。同时,还应该注意素材的选择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识水平。例子越生活化,越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求知欲望都会得到更加充分的调动,因此素材的使用效果便会更加明显。

另外,教师应该根据课程需要及时学习新知识,及时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是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此为依据对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设计。教师还应该科学地运用所选择的方法,进行科学的引导与适时的点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实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只有达到这些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另外,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基本指针,不能够单纯追求形式影响教学目标实现。

3、保证教师的引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是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学习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应该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各层次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和合作学习。

4、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实用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堂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各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该具有时代性、使命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但实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目标,还应该实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自身水平,不断创新和改善教学模式,要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分析学生特点和课程具体内容,充分、合理、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优化教学结构、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索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使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教学活动中应该合理定位师生角色,做到有效互动并且分工明确。教师应该保证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实现各个层次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目标。

三、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更加多样化与科学化的教学手段,更加科学与更加有效地课堂模式将会从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该探索更加多样化、具有针对性并且与课程目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程实际相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实现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彭丹、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1,(08)、

[2]游庆红、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教学[J]、湘潮,2011,(08)、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效课堂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
  • 下一篇:科技类项目管理(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