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2 栏目:写作范文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篇1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整合,模式

1909年,美国青年律师佛兰克、帕森斯著作《选择职业》的出版,标志着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论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职业指导经历了重大的转变,职业指导由指导向职业生涯发展辅导观念的转变,即将教导式的职业指导方式变成更加人性化的、强调发挥被指导者作用的职业生涯发展辅导。生涯发展理论提出使生涯规划理论逐步由是由静态的、一次完成的职业辅导向发展的、多次完成的职业生涯发展辅导转变[1-3]。随着生涯辅导理论的不断发展,生涯教育活动逐渐兴起职业生涯发展,生涯规划理论在指导学生就业、职业生涯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学科和视野对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的研究进入到新的阶段怎么写论文。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在社会经济技术日益革新的大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和实施职业生涯的过程中也面临多种选择,需要考虑自我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以及它们的综合。大学生如何有效的整合对自己有利的资源和信息,找准自己的坐标和方向,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还缺乏合理模式,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拦路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遭遇整合;难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整合模式

简单地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确定发展目标和途径,根据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现状调整发展策略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一种策略和安排,是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动态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已经是当前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职业生涯发展,发展自我,更好的适应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和实现自己人生目标和理想的重要理念、技术和途径。这要求大学生对自己全面了解,对社会的发展趋势,环境的变化,自我目标的调整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确定自己生涯和职业发展方向,掌握生涯规划的技术和方法,系统、科学合理的、针对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整合是建立在以往的生涯发展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自我发展现状,社会发展情况,教育资源现状,综合确定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策略,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途径并积极实施的系统的整合模式。(如图1)

图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模式

历史经验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的基础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对职业、职位、社会、社会角色、家庭、自我认知、决策方式等都受到历史经验的影响和制约,已有的生涯发展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基础性和经验性影响。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是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核心资源:一是现在自我的性格、兴趣、技能、特质、发展动机等大学生自我资源现状;二是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过程中受到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高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资源现状;三是当前的政府政策、企业发展、家庭发展、社会发展现状,这三方面的资源的互动结合共同构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怎么写论文。

合理地整合历史经验和发展现状,采取有效策略,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途径。大学生通过客观科学分析面临的社会形势与资源,合理使用自己的教育资源,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把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大学的学业目标结合起来,结合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科学规划大学学业,有助于降低失落感和挫折感,产生积极的上进心,从而增强自我发展的主动性。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和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实施过程中不断重复这样的一个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模式的主要内容包含历史资源的整合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策略的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途径的整合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职业生涯规划历史资源的整合

舒伯(E、super)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形态;的研究结果,认为生涯发展是一连续不断、循序渐进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并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成成长、试探、决定、保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大学生已有的生涯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和成绩,对于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将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于社会、职业的认知和了解,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技能和训练,大学生已经取得职业成绩,大学生的职业兴趣的开发,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职业性格的发展等内容,包含了社会文化的背景、遗传、个人的教育经验、家庭关系与社会资源的综合作用和影响。

(二)职业生涯规划现在资源的整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经历、特质、技能、性格、兴趣、发展动机等组成的个人品性技能等特征职业生涯发展,二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政府政策及行为、企业或者行业发展现状、家庭环境及发展、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等社会资源,三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和教育资源,包括家庭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怎么写论文。这三个方面内容以大学生个性特征为主体进行有机整合和整理,以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整合能力为主线进行有机整合,为更好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进行有机互动,共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准备。三方面资源的互动和整合过程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选择和实践最优策略。

(三)职业生涯发展策略的整合

职业生涯发展策略是大学生为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而要选择和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的总和,具有引导性、方向性、独特性、可操性等特点,大学生们应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自身方面的特点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策略及方案,分析达成职业目标所需的条件,尔后确定具体的行动策略和措施,从而选择出最佳的行动路线[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的选择和整合是一个不断对社会观察、体验、思考,对自己内省、体验和追求的过程。职业生涯发展策略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己为本的整合策略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在整合资源规划自我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以个人历史资源、特征、兴趣、技能、自己拥有的社会资源、教育资源为主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整合自我、社会、教育资源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第二类是以家为主,以家庭发展为主确定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再整合自我、社会、教育资源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第三类是以社会发展为主的整合策略,以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为主,确定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再整合自我、社会、教育资源规划职业生涯发展。

(四)职业生涯发展途径的整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包含目标、途径、内容、行为等诸多内容的有效整合怎么写论文。发展方向和目标资源的整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是一系列主动性的规划和努力,具有方向性。人的发展包括多个方面的发展,从需要层次理论来说,有多个方面的需要,那么那些需要是最重要的需要,必须要实现的职业生涯发展,那些是次要的,可以不一定实现,不同的理想、目标在那些职位上能够实现,需要系统地整合理想和目标,分析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方式。实施途径的整合,围绕生涯规划目标有多种实施途径,选择哪种实施途径对于自我是最有利和最容易实现的途径是需要在充分进行多种途径比较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机整合。内容的整合,职业生涯发展内容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等特征,将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内容有效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途径、时间、环境等进行有机整合和协调安排,做出最优的内容安排。行为的整合,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中需要进行多种职业生涯行为来实现,哪些行为时必要的,在生涯发展的时间段上实施何种行为时最有效需要整合分析。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合管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内容的管理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从职业生涯发展现状管理、过程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等四个方面入手。

(一)职业生涯发展现状的管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合涉及到个人发展途径的选择和实施,包括自我资源的发展和整合,教育与发展资源的发展和整合,历史经验和资源的整合等内容。包括历史的我,找到自己成长经历的历史背景、历史文化、家庭环境才能更好的理解现在的我,引导未来的我;个性的我,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质,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兴趣、性格、理想信念、发展动机等等;社会的我,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社会中我的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自我发展的影响如何;理想的我,我自己希望自己发展为什么方向;家庭的我,我的家庭环境如何,我所在家庭如何发展对于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教育的我职业生涯发展,我拥有哪些教育资源,现在取得成绩如何等等怎么写论文。只有全面和客观地分析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的现状和历史才能更好理解现在的我,引导未来的我,实践理想的我。

(二)过程管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调整的发展过程,受外部环境变化和自我实践成果的综合影响,整合管理应该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和实施途径和轴心,对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过程进行细化,并设定分阶段实施方案,并及时进行评价和调整,有效进行过程管理。

(三)目标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的过程,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阶段的目标和内容,这些目标和内容是相互衔接和配合的,对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目标进行分解,规划和设定分阶段目标职业生涯发展,并实施目标管理,有效的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施[5]。

(四)时间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生涯发展过程的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发展过程,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生涯发展任务和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分阶段生涯发展管理,有效细分分阶段生涯发展目标和内容,实施时间管理,有效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整合历史经验、发展现状、策略选择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本身也是动态的,加强对它们的研究,争取从中找到一个科学的模式,这将对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产生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曹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整合[J]、 教育前沿,2007(1):

[3]李迎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典文章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4]王声平,傅小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及策略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刘华利、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探索[J]、 社会科学家,2009(5):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篇2

商学院MBA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自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在中国内地设立MBA学位起,从1991年开始的9所高校试行MBA研究生培养到截止2013(数据)年,已有近240所院校招生MBA学员,且每年招生规模从初期的94人增加到现在超过3万人,平均每年报考MBA的人数的增长率也超过了20%,截止20XX(数据待添)年,已有XX人获得了MBA硕士学位。更涌现出像清华经管、中欧、北大光华、上海交大安泰等知名商学院,MBA教育已成为中国培养现代化高层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管理人才。

时至今日,我国MBA项目取得了长足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挑战。据2010年搜狐商学院网报道,目前我国MBA项目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分别是:费用与收益权衡、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纠结。MBA是职业发展的一项投资,在MBA学费日渐上涨的趋势中,越来越多的学员希望在项目中寻求更多的附加值,并且在现在MBA学员日趋年轻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MBA的学习与成长为自己在职业道路上获得“溢价”,或者希望通过MBA学习成功职业转型。商学院如何提高MBA项目的性价,使学员在学习中逐渐缩短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获得更多附加值是现实值得思考解决的问题。而不久前于上海举行的2013年首届中国商学院职业发展主题论坛中专家们指出在MBA项目中设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心是一项不错的解决办法。

据MBAChina网2013年的调查显示,在国内近240所拥有MBA项目的商学院中只有28所设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发展中心(Career DevelopmentCentre),这些商学院至少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在负责职业发展事务,而工作人员达到5人及以上的商学院不出10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还未引起我国众多的开展MBA项目的商学院的足够重视。首届中国商学院职业发展主题论坛中也提到,如何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工作在商学院学费“涨声一片”中是盍待解决问题。所以,立足于我国MBA项目长远发展角度,大力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是商学院大势所趋。

一、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MBA项目中薄弱的原因

1、我国商学院MBA项目发展起步晚

世界顶尖的MBA商学院大部分分布于美国与欧洲,美国从1908年成立哈佛商学院起开始了正式的MBA教育,迄今已经有100多年发展历史了;欧洲正规的管理教育尽管是从二战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但也涌现出了伦敦商学院,曼彻斯特商学院等世界名列前茅的商学院。而中国则是从1991年才有国内大学开始正式招收MBA学员,起步较晚。国内关于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则也是2004年以后才开始出现。

由于起步晚,在国内MBA项目师资还未有经过系统性,有计划,统一标准的培训,教学方法,培养模式还未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安排时,国内的MBA教育就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了规模,由此造成诸如职业发展规划等在项目中的缺失,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尽管最近几年来,中国几所顶尖的商学院正在这方面奋力“补课”,但终究是先天基础薄弱,经验缺乏,仍有很多尚待补全。

2、教学双方在MBA项目中的精力投入有限

MBA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是衡量MBA项目质量的方面之一,许多学员希望通过对MBA的投入获得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的身价提升。而由于目前我国国情所限制,基本上所有的商学院所拥有的在职MBA学员占总的MBA学习人数的大部分。学习在职MBA项目的学员需要分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比重,学习时间紧张,能投入学习的精力有限,学习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而国内迅速崛起的众多MBA项目至今也仍未能有一个统一,有效的评估标准,所以许多商学院的课程安排并未经过科学的统筹规划,实际效果也未必能达我国MBA教职委所要求达到的效果。我国的MBA项目明显表现出重理论轻实际的现象。学院将学员本就不宽裕的学习时间大部分安排在类似本科生或全日制研究生的课堂学习中,偏离了原本MBA教学的宗旨与路线。

二、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对我国MBA项目的重要性

近年来经济环境的恶化,学费的日益上涨,MBA毕业生在企业主中的受欢迎度下降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商学院院长的理性思考,瓶颈中的中国MBA教育改革势在必行,MBA学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渐渐引起院长和各种媒体的重视。大力发展MBA学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满足于多方面的需求的。

1、MBA学员自身对于求职和职业转换的需求

2010年,搜狐商学院网报道称,近些年来,我国MBA招收对象从高端人才向中端人才偏移,招收的学生呈年轻化已成为全球趋势,目前学习MBA的学生大多是28岁左右,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四五年左右的人士。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MBA,有的是想完成其他行业到商科的转型;有的则是企业基层管理者,有着想要提高自身水平的诉求。另外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学员对于除金融,咨询这两个MBA学员传统诉求高,收入可观的行业以外,对其他行业也都抱有极大的兴趣,也就是说,现在MBA的毕业生在选择未来职业时,已不仅仅考量的是所提供的薪酬的高低了,而更多转移到了对工作幸福感的强调和终身发展机遇上。随着近年MBA在中国的蓬勃发展,MBA学员来自行业也逐渐多样化,且学员自身的学历,专业,职位,生源地也存在差异,由于学员群体的差异性造成了求职的需求的多样性,所以,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一职能纳入MBA项目管理对于各高校商学院来说至关重要,且除了统一的指导以外,更应提供个体职业生涯咨询服务。

2、企业雇主对综合管理素质更强的专业化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2001年以后,人们开始谈论MBA的毕业生已不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有些商学院面临了MBA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竞争力优势不在凸显,或是工作起薪不高,甚至有些毕业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状况。这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国内MBA教育项目的缺失,院方也开始重视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商学院应该承担哪些责任与内容,或是应该怎样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责和职能。在求职过程中,弄清雇主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于MBA毕业生来说是就业关键的第一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中华英才网,经理人等多家媒体经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雇主需要的是管理综合素质更强的专业化人才。弄清楚雇主需要的人才不应该是在即将毕业时才着手去了解,而是应该从刚入学时,就规划好今后求职就业的方向,做好调查,进而按照规划而努力才可能在毕业时成功就职自己心仪的行业与职位。这些前期的调查和了解甚至自己求职技能的提升都是可以通过参加商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活动获得的。

3、MBA项目培养体系有待优化的需要

学习MBA已逐渐成为学员对于日后求职和转换工作的一项投资,学员对MBA项目的培养的高期望越来越多的学员希望除了在MBA课程学习中获得更多理论,实践知识外,寻求更多的附加值,包括软技能的培养,人脉的拓展等。MBA项目是不同于一般全日制研究生的一种硕士培养模式,它主旨在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层次,专业化的管理人才,需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很强的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我国目前MBA的项目培养偏理论化现象严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包含的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活动恰好能弥补目前学员强理论,弱实践的不足。

三、从国内成功案例看我国MBA职业生涯规划的改进

我国MBA项目中职业发展生涯规划的指导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目前不少商学院都借鉴国外商学院的经验和模式,在MBA项目管理中有添加进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学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或是单独设立的专门的职业发展规划中心。但这样的工作和机构对商学院来说仍然是一个新课题,还处在探索,试验阶段,对于商学院和学员来说,效果均还未达到令双方满意的结果。

我国商学院立足于国内的市场和企业,将国外先进的模式做了些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市场和企业。中国一些顶尖商学院经过近些年奋力的补课,探索试验,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北大汇丰商学院,中欧国际商学院,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复旦大学商学院等。值得一提的是北大汇丰商学院的运作模式,特点是院方为主体,而以学员分行业成立的各活动俱乐部为载体,承办各种职业发展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便包括了诸如:求职经验分享会,行业专场模拟面试会,简历指导等求职技能研讨会,行业专场招聘会等一套体系完善的职业发展活动,并且让各俱乐部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的状态,这既丰富了职业发展活动的类型,创造了条件让学员对所向往行业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地了解,拉近了校园与企业,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又锻炼了在校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等软技能,并积累了人脉,使他们在平时理论学习中的知识得以实践发挥,同时作为企业方可以在每一次的活动中,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MBA的学员,也为他们挑选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所以说,这是一项院方、学员、企业三方共赢的的运作模式,值得国内许多商学院借鉴。另外就是交大安泰管理学院的全程化职业咨询服务概念,它将管理咨询活动做深做细,将自助服务到团体辅导再到个体咨询的大众化的放养式职业咨转变成由个体到团体再到自助的有效咨询服务,将职业咨询服务尽量覆盖到每一个个体,将全程化概念彻底贯彻进整个职业发展规划咨询服务中,使得职业发展规划工作的有效性得以大幅度的提升,也是值得我们在职业发展规划工作方面尚未起步的商学院吸收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皮君,王艳明,熊敏、浅谈商学院MBA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管理[J]、读与写杂志,2012,(5):72-74、

[2]孔伟明、MBA职业咨询与设计[J]、生涯规划,2013,(10):60-64、

[3]张卓、美国MBA教育概述及启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6):80-83、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篇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步伐加快,大学毕业生人数与就业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使大学生就业成为日渐严峻的社会问题。虽然国家对就业问题进行不断的调整,但是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就业压力依然非常严峻,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沉重的生存压力,为了适应社会压力,国家在进行大学生就业管理的过程中将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能力进行延伸和扩展,提升教育的社会性,增加课程体系的实训平台和管理技能,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环境。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融合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而大学生作为创新的核心力量,是国家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期间国家就需要对学生的各项技能进行专业化培养,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创业发展需要。实践证明,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在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缓解当前我国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1职业生涯规划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1、1充分认识自我能力

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促进自身全面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创业目标,对学生自身的各项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全面的考核,然后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可以全面识别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通过科学的管理将自己的职业情况进行更加全面的定位,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更加全面的发展,最终制定适合自己的可行性创业方法,对创业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

1、2为创业做足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创业活力和科学的创业规划,然后学生根据规划的内容制定符合发展的目标和计划,了解自身的专业发展前景。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应对各项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适应经济发展的各项规划,将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和专业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努力按照科学的规范方法对自己的能力加以提升,进一步明确就业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创新过程中的盲目性,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少走弯路,在发展中掌握更加充足的经验,增加核心竞争力,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1、3提升创业的适应性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教师将职业教学的方法全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课程都和就业联系起来,学生在校期间就将个人能力加以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生涯的期望和创业预期,对社会的就业和创业进行全面规划,在学校期间制定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关注社会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展开适合自身的实践活动,教育学生从自身出发,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性,在大学期间对社会的复杂性进行了解,然后制定清晰的就业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就业目标的可操作性进行评估,然后学生根据就业规划来培养自身能力,不断提升创业方面的技巧和能力,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创业计划。

1、4全面开发学生潜能

大学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就会接受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在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完成大学期间各项标准课程的同时,尽量安排时间进行其他各项能力提升的课程,将大学期间的各项课程安排得更加合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各项特长进行实际课程的管理,发挥自己的潜能。大学期间的学业压力对于学生来讲虽然较大,但是并不是无法分出时间进行自身能力培养,反而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更加充分的经验,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素质和技能的完善,促进其全面发展。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实践教学

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将较多的精力放在理论学习方面,教学过程仍然是采用教师或者专业机构在校进行授课的方式,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取一些就业知识,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使得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仅是纸上谈兵,为了应付学分而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而相应的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意识也是缺乏的,忽视学生的创业思维培养,造成整体创业意识的缺乏,影响就业的实际应用和分析情况,造成实践性运用管理与实际存在差异,影响整体的实践性课程教学成效。

2、2忽视教育的连贯性

国外进行职业生涯管理过程都是从小学期间开始进行,这对学生整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却是从大学时期开始的,因为大学生的就业出现一些问题,毕业之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国家在开展高等教育过程中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教学体系中,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创业管理,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但是因为前期的教学中缺乏专业指导,学生在创新方面存在不足,即使在大学期间进行了创业意识的教学,因为教育本身起步较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深蒂固的思考方式和处事方法难以改进,造成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2、3忽视创业与就业的平衡教学

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将较多的精力放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分析就业环境,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和服务方面的各项问题,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后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是在创业方面是忽视的,在校期间学校对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关注力度明显不足。但是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我国进行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创业是解决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通过创业意识的培养,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活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中应该重点关注的一大方面。

3创新创业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合途径

3、1增加创新意识培养

我国整体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问题,培养其主动迎接挑战的能力。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就业,这种思维定势决定其发展方向受到限制,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将大学生的思想方式进行转变,在毕业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就业,而是对思维进行创新,积极创业,打破传统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让学生整体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符合大学生的发展需要。

3、2建立实践平台

大学生创业创新观念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和在校期间的实践缺乏存在一定的关系,学生不知道使用何种途径进行创业活动,造成实际工作中缺乏创业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该在大学期间开展相应的实训建设,将职业规划内容加以延伸,不仅包括就业知识和技巧,还需要涵盖企业创立、运作、发展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内容,培养大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并在人际关系上加以提升,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市场需求,不断地培养大学生的活动能力和思维活力,让大学生敢想敢做,不会因为现实问题而退缩,更好地实现理想。

3、3强化执行力

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首次接触社会,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充分,因此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造成一部分学生出现退缩的心理,虽然在大学期间制订了全面的创业计划,但是实际的可行性不够,影响整体的创业规划,造成大学生创业受到打击。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高校在进行创业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实践性,在大学期间对学生的创业规划进行积极的沟通和指导,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计划进行修正,保证大学生的创业规划更加符合市场需要。同时,关注学生在离校之后的创业状况,针对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指导,将专业知识、创业知识和显性知识等进行全面引导,保证学生创业的全面发展,尽量帮助学生将创业规划加以有效践行,防止出现创业中断的情况,提升创业效果。

4结语

国家经济的发展依靠不断的创新,为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应该将引导的重点放在创业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积极开发大学生的潜能,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这样才能既有效解决就业,又将创新理念和生涯发展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同时也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奠定了更好的基础,将教育资源加以更加充分的使用,提升我国经济整体活力、

参考文献

[1]龚安华,孙岳玲,田歌亮,康洁、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8-9、

[2]陈伟、论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152,156、

[3]王平,韩菡,尹昌美,魏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1:56-60、

[4]史凤贤、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4:92-93,96、

[5]刘萍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案例研究[A]、上海来溪会务服务有限公司、[C]、上海来溪会务服务有限公司,2016:7、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篇4

当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时髦的话题,许多大学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网络上也大肆炒作,一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成了大学毕业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但不少大学毕业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缺乏进行规划的具体技巧。所以不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或冷眼相对,或茫然无以适从,或使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任意随自己的兴致来“规划”,这都会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应有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 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 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 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 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 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 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与主要内容

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评价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2、 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 环境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4、 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 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应注意:① 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 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 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 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5、 实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6、 评估与反馈

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环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职业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的启示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一个人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到底是什么。施恩根据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职业锚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

有些人也许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锚是什么,直到他们不得不做出某种重大选择的时候,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才会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或职业锚),这个模式或职业锚会告诉此人,对他或她个人来说,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种职业锚:

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

具有较强的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或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

2、管理型职业锚

有些人则表现出成为管理人员的强烈动机,承担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是这些人的最终目标。当追问他们为什么相信自己具备获得这些职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时候,许多人回答说,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管理职位,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

3、创造型职业锚

有些大学生有这样一种需要: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件署着他们名字的产品或工艺、一家他们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们成就的个人财富等等。

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

有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似乎被一种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需要所驱使着,他们希望摆脱那种因在大企业中工作而依赖别人的境况,因为,当一个人在某家大企业中工作的时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调动、薪金等诸多方面都难免要受别人的摆布。这些毕业生中有许多人还有着强烈的技术或功能导向。然而,他们却不是到某一个企业中去追求这种职业导向,而是决定成为一位咨询专家,要么是自己独立工作,要么是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中的合伙人来工作。

5、安全型职业锚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极为重视长期的职业稳定和工作的保障,他们似乎比较愿意去从事这样一类职业:这些职业应当能够提供有保障的工作、体面的收入以及可靠的未来生活。这种可靠的未来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计划和较高的退休金来保证的。对于那些对地理安全性更感兴趣的人来说,如果追求更为优越的职业,意味着将要在他们的生活中注入一种不稳定或保障较差的地域因素的话,那么他们会觉得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维持一种稳定的、有保障的职业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职业锚的人来说,安全则是意味着所依托的组织的安全性。他们可能优先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因为政府公务员看来还是一种终身性的职业。这些人显然更愿意让他们的雇主来决定他们去从事何种职业。

职业锚理论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与可靠的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相应地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

再者,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篇5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锚;多重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有企业人才的问题日益突出,也就要求企业尽快实施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为企业提供引人、育人、留人的良好环境。 实践中,多数电力企业十分缺乏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驱动电力员工敬业度的首要因素,已经不是薪酬而是职业的发展机会。

1、职业生涯综述

所谓职业生涯一般认为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经历。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为将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与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相联系的一套制度安排和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对个体而言,即指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等方面的情况,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和职业所做的选择或者安排。二是对组织而言,特指有组织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职业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会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一个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

2、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近几年来,电力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一些电力企业也引进了许多先进的工具与理念,并且初步为员工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

虽然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在电力企业正在得到逐步认识,但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重点仍放在招聘、绩效考核等方面,职业生涯管理仍属较薄弱的环节。

2、1 员工忠诚度难求

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中,等级制给员工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而知识经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对雇佣关系和员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2、2 “官本位”思想普遍

在电力企业和事业单位,员工薪酬决定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所处的职位在组织中的行政级别高低。

2、3“玻璃天花板”效应

国有企业的“论资排辈”可谓是国企里的潜规则,所以对大多数员工来说,在职位晋升时似乎被一层玻璃挡着,可望而不可及,这就是所谓的“玻璃天花板”效应。

3、电力企业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究其原因,员工的忠诚度较低,说明大部分企业的职位没有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官本位”现象主要是由于员工的职业发展道路单一,员工薪酬主要是由其在组织中的行政级别高低决定的,并将此作为判断个人成功的惟一标准,这导致员工们纷纷涌向管理部门。“玻璃天花板”效应的出现,最主要的是由于缺少发展机会,员工对工作与自身发展感到没有希望,自身的职业成长过慢。

当务之急,必须对员工进行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发与实施,才能有效的缓解上述种种不利现象。

4、基于职业锚的多重职业生涯规划

本文试图利用职业锚理论引导员工职业发展,进而开发多重职业生涯规划。

多重职业生涯规划是组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范畴。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落实方式有多种,不同组织可用不同的方式。

4、1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发展阶梯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职业生涯发展阶梯的宽度、速度、长度。职业生涯发展阶梯的宽度是指根据组织类型和工作需要,阶梯可宽可窄。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模式主要发为三类:单阶梯模式、双阶梯模式、多阶梯模式。

4、2 多重职业生涯规划。多重职业生涯规划属于多阶梯模式,它把从事技术、营销、开发等工作,按照不同专业进行宽度划分,每一专业按照不同水准再划分为不同的长度等级。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多重职业生涯模式如何进行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

4、3 多重职业生涯的设计。

4、3、1多重职业生涯设计的操作步骤。

(1)个人评估。(2)职业发展机会评估。(3)目标设定。(4)职业生涯路线的确定。(5)任职资格的明确。(6)评估与反馈。

在员工沿着职业生涯道路前进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评估与反馈来检核与评价职业生涯路线与任职资格的有效性,进而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

4、3、2 实施有效的多重职业生涯规划的注意点。

(1)技术通道的人员必须和管理通道的人员的薪酬、福利、地位和奖励等要持平或者差距不能十分明显。当今社会“官本位”现象比较普遍,其原因就在于企业或组织的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之间的报酬、福利、社会地位、名誉等的差别较大,导致非管理部门的人员拥向管理部门。

(2)在为技术通道人员设计绩效测评时,应依据各种技术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绩效考核方式以及激励方式。具体设计薪酬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可以不同,但可通过科研奖金、专利奖金、业绩奖金等形式使其有机会提高总收人,而且激励技术人员拓展自身的技能,迈向更高的职业阶

(3)根据企业的主要技术的不同,设置不同技术部门的阶梯速度和阶梯长度。不同行业的企业,甚至同一行业的不同的企业,设置职业生涯阶梯的宽度、速度、长度均可有所不同。每个企业应该依据本企业的战略、愿景以及人力资源战略,来设置独特的职业生涯道路。阶梯速度方面,应合理运用正常晋升和破格提升等方法。阶梯长度设计可依技术不同而不同。

(4)多重职业生涯规划的前瞻性,保持规划的弹性。由于企业及组织面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难以预测,人力资源规划必须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多重职业生涯规划必须适应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需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因此,企业必须要前瞻性地评估企业内部环境、发展战略的变化以及现有人力资源存量和界定核心人力资源,制定预备性的支援人力资源规划,则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思虑周全,开发出合理有效的多重职业生涯规划。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篇6

关键词:企业员工 职业生涯设计 弊端 措施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又称职业发展管理,是企业的组织发展计划和员工职业发展计划活动相结合所产生的结果,通过职业生涯管理系统达到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与个人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统一,从而创造出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使人奋进的企业氛围。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最终目的是通过帮助员工的职业发展,以求得组织有利而持续的发展,从而快速、高效的实现组织目标。

最早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纳入企业管理中,而只是作为失业和就业问题的一项社会性工作,而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兴起,职业指导也慢慢的由协助个人发展演变为职业生涯规划,并纳入重要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成为影响企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企业管理中,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所产生的弊端

在现代企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许多的企业没有强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导致落后于市场竞争。

1、在企业管理中,员工职业发展的渠道单一,“官本位”的思想普遍存在,这样就使一大批技术能手发展到一定层次后就把精力转移到了谋取行政级别上。很多时候虽然技术人员不喜欢也不了解如何与人打交道,甚至不愿意搞管理工作,但由于管理工作有晋升的机会,从而放弃了专业技术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这种取向对企业来说却是不利的,可以说给企业带来双重损失:一是失去了优秀的技术能手;二是接受了不懂管理的管理者而遭受损失。

2、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设计,会使企业优秀的人才流失,造成企业成本加大,效率降低。造成人才流失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获得报酬问题,薪酬、待遇偏低,人才难以留住,这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才能发挥问题,一个人才在某一岗位上,如果才能得不到发挥,专长得不到施展,也就不会安心工作;三是社会角色问题,如果待遇较高,才能也得到发挥,但没有适当的职务,心理也不会平衡的。因此,人们对能力的大小有一个认同理念,往往认为职务和职称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力大小,贡献多少的体现,如果不能量其才,任其职,那么人才也就难以留住。

3、企业内部岗位流动机会少,流动不自由,严重制约了员工潜能的发挥。员工只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就会产生循规蹈矩的守旧思想,影响思维创新、工作创新,不能考虑员工的个人所长及兴趣爱好等个人特征,使员工的兴趣、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4、很多企业的员工职业规划只是口头或书面的,缺乏具体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支持和实施,使这些规划只是一纸空文。由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管理在企业中未能得到有效的建立和实施,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心,极大的影响了员工工作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是导致员工离职的最主要原因,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职业发展管理的科学运用,积极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从而“人尽其才”发挥其作用,有利于执行企业决策,提高执行力,自觉为企业愿景目标努力,创造出学习型、创造性的组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外竞争的能力。

1、企业和员工生涯规划的合理性会带来双赢的重大收益。

企业应该关心了解员工的需求,寻找出与企业理念、目标、愿景相一致的最佳切入点,以此作为企业指导员工职业发展的起点。企业和员工是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双方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每个员工都会有自己的生涯设计,追求的可能是财富、权利或是工作的安定感,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使利益最大化,实现本质的双赢。

2、职业生涯管理提高人员配置的效率,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首先,职业生涯管理能够通过目标纽带,迅速在员工与企业之间达成稳定的心里契约,对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留住关键员工作用显著;其次,职业生涯管理将全体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使企业每个岗位都有多个候选人,某一员工因职业发展目标原因离开,则必然有另一个员工因职业发展的目标原因到来,从而保证每个岗位,特别是关键性岗位不会因员工离职发生动荡;再次,职业生涯管理对员工的职业作了长期的规划,职员工对自己的去留有一个明确的预期。上述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人员调整的难度,节约了成本,为企业创造了间接的经济效益。

3、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才华与潜能。

职业生涯管理对员工个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能,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提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差距等等。以此来开发自己,改变自己,设计塑造自己,使员工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员工能够适应发展,解决潜能发挥的问题。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就普遍规律而言,一般人都有墨守成规的弱点,长期固定从事某一工作的人,不论他原来多么富有创造力,都将逐渐丧失对工作内容的敏感而流于照章办事。这种现象称为废顿倾向,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发挥创新精神的大敌。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通过岗位轮换,多渠道晋升,多层面实现价值等管理方式,可以使员工始终保持对工作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克服疲顿现象,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并开发出新的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4、职业生涯管理能形成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使企业长盛不衰。

职业生涯的目的就是帮助员工提高在各个需要层次的满足度,即使员工的需求从低层次逐步提高,又使他们的自我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高级需要的满足度逐步提高。因此,职业生涯管理不仅符合人生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立足人的高级需要,即立足于友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协助其制定规划,帮助其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这样就必然会激起员工强烈的企业服务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提供的平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奋斗,周而复始,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任何成功的企业,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拥有高质量的企业家和高质量的员工,人的才能和潜力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不会虚耗、浪费,企业的生存成长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成功的企业主要资本不是有形的工厂、设备,而是他们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和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通过职业生涯管理,努力提供员工施展才能的舞台,充分体现员工的自我价值,这种企业精神是留住人才,凝聚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

三、要使企业人力资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措施。

1、建立并逐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体系。

企业在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设计时,所面临的问题较多,因此,企业在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设计中要考虑到系统功能的可实施性,同时还要建立起各项保障措施,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价值、收益做定量分析,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及与岗位贡献相匹配的薪酬制度,同时完善人才的选拔、跟踪、培养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帮助员工选择相匹配的岗位,使人力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帮助人才尽快成长。

2、全面掌握员工基本信息,加强对员工生涯规划的指导。

企业加强员工生涯规划的指导,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偏离了方向,则对员工和企业的良性发展都会有不利影响。企业招聘时,人力资源部门要对应聘人员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个人爱好,个性特征等基本资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职业倾向测试可了解员工的职业兴趣,结合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员工沟通,合理安排员工岗位。在具体工作时,可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要鼓励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另一方面也使企业能够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积极为员工提供指导。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把岗位的特点,工作内容作详细介绍,也要充分了解职位需求者的学识、态度、兴趣、爱好和职业价值观等特征,做到职业与人的能力、特长相匹配。

3、按员工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不同,合理设计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

根据员工的特质与企业的具体部门岗位的要求情况,为员工建立起不同的发展通道,

可将岗位划分为管理序列、技术序列、营销序列等,再根据岗位价值评估结果将其分在不同的序列中。根据序列与岗位的不同,确定序列、职级的位置及薪酬福利的构成。

4、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包括基本素质及能力培训,提升工作技能的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培训,是学习与培训成为个人与企业发展的有效工具,进一步提高员工职业发展的能力,帮助员工正确选择职业发展路径,促使员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变,达到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同步进行的目的。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设计特定的课程和学习方式,让员工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获得职业发展,这样,企业也会从员工进步中获得更快速的发展。

5、为了实现职业生涯设计的最优化,应加强全程监督管理。

对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个全过程管理的活动,要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体系。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员工要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的规划,接受新岗位和层次的变化,以提高自身素质。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生涯计划实施后的跟踪和指导,帮助员工正确实现职业生涯目标,从而迅速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

总之,合理完善的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职工多种职业发展通道的建立,把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整体发展联系在了一起,给员工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指明了员工职业发展的方向,有效的激发了员工的上进心,使员工找准了位置,产生了动力,这无疑将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这才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真正用意。

参考文献:

1、姜丽、国企员工职业生涯管理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2(20)

2、张宁俊,易世志、基于员工终身发展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J]、中国劳动、2012(10)

3、梁彦锋、现代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基于人力资源价值链的视角[J]、经济师、2011(09)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篇7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实依据;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055-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全面认识自我,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及行动措施,以期实现良好的人职匹配,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职业的确立发展、实现人生理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依据和理论研究综述两个层面入手,探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及与之相应的理论发展方向。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依据

(一)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直接驱动力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近几年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据麦可思公司在其“2009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7月月度报告中称,截至7月25日的数据显示,应届大学生的全职工作签约率为49、5%。预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逐年递增,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明年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高校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等等,但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根据智联招聘的《2009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2009年毕业生中有56、7%的人没有职业规划。但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客观现实,更需要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

(二)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能动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实力,从而促其顺利就业并实现个人的成功。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了解自我,并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定位,明确职业取向,避免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扎堆”现象。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目标,主动开发潜能。再次,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实力,促进其顺利就业。最后,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职业选择,避免随波逐流、频繁“跳槽”,实现职业的可持续终身发展。

(三)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推动力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对大学生开展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增强大学生紧迫感和危机感,使其认识到自身素质与社会人才要求的差距,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提早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能够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充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综合提升相统一,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实现高校教育目标。

(四)社会进步和职业的发展变化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层原动力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社会的进步也极大地加速了职业的发展变化,在知识经济和网络化时代的背景下许多新鲜职业应运而生,这就需要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充分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和现代职业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有发展前景的职业,在获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综述

20世纪9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欧美传入我国,在我国企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尔后,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及就业方式的变革,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逐渐凸现,我国学者才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运用到高等教育中。就目前总体状况而言,虽然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较晚,但是发展很快,我国学者从对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归纳、整理阶段,发展到开拓实践领域,把职业生涯规划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介绍与研究

我国学者对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大都停留在简单的介绍阶段。如《职业生涯理论述评》(李璧辉,2003)、《西方职业生涯理论发展脉络》(王本贤,2006)、《职业生涯理论的演进与启示》(李建设,沈阅,2006)等文章主要是介绍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发展状况,缺乏深入的辨析与研究。其中提到的具体理论有:帕森斯(Parsons)和威廉姆斯的特性――因素理论;金兹伯格(Ginsberg)与萨柏(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施恩(Schein)的内职业生涯与外职业生涯、职业锚理论;霍兰德(Holland)的人职匹配理论;Schneider的人组织匹配理论(即吸引-选择-磨合模型,ASA模型)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决策理论等。

(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应用研究

任何实践以理论为先导才不至于偏离方向。我国学者从多学科、领域、角度出发,研究了现有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应用,实现了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指导体系。关于如何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1、心理学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郭蕾,2005)、《运用NPL理论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余彬,2007)、《论职业锚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林国建,2009)等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别分析自我效能感理论、NPL理论(即神经语言程序学理论)以及职业锚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并论述了如何运用各自的理论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剖析自我,确定大学生的职业类型,采取有效的行动实现特定的职业发展目标。

2、管理学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顾永东,2008)将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构建出了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的“灯笼”模型,使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要素和知识流程有机结合,并提出了使“灯笼”模型有效应用的具体措施。《当代营销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的运用研究》(倪杰,2008)一文提出将SWOT分析、4P理论、精准营销理论运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知、环境分析和合理定位中,为高校很好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提供了借鉴。《木桶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罗德明,2009)一文则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的核心环节―――知己、知彼和抉择,分析了木桶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在于要善于扬己长避己短,善于分析职业环境中的“长短板”,并将“己”与“彼”有机整合,实现木桶盛水量的最大化,也即自身职业发展的最优化。

3、测评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关于此方面研究的文献很少,仅《人才测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分析》(朱伟俊,2008)、《心理测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杨树亮、樊学峰,2009)等两篇文章提到要运用自陈量表式人格测验、职业兴趣与职业价值观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评价中心技术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4、其他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系统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洪宗训、马新建)一文运用系统论方法,指出在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原则,通过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加强职业测评与职业咨询辅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途径,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学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总体上看,理论研究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学科视域上看,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领域,学科视角不平衡,领域研究不够全面,大部分文章理论不够深刻。第二,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方法上看,对职业生涯规划本土化理论的研究零散,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相关的理论实践。第三,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上看,主要是对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简单介绍与研究,未能结合中国特色加以改进和创新,所以适应性不强。

严峻的就业形势、人才素质有待提升、高校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迫切需要大学生具有明确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我国学者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上,要拓宽领域、深入研究,要与实践相适合,用理论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步入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璧辉、 职业生涯理论述评[J]、应用心理学,2003,(2):60-63、

[2]李建设,沈阅、职业生涯理论的演进与启示[J]、企业管理,2006,(3):204-205、

[3]陈秀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探析[J]、高教研究,2006,(12):36-37、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篇8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策略研究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学校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做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使职业学校发展具有了一定规模。学生就业情况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就业中对就业渠道存在不正确的认识,缺少竞争意识,就业工作中专业对口的不多,对口就业的仅为25%,且就业后的工作很不稳定,就业变动率为49%。[1]因此,更进一步研究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情况,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面对日趋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既不具备学历的优势,又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如何才能在竞争中顺利踏入职场,实践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学生越早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越早清晰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好把握三年的学习时光,毕业后能较好较快的融入职场。因此,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据媒体及国家劳动和保障部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后几年,我国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将达到1500多万人,加上900万失业人员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因素新产生的失业人员,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总人口将超过2400万人。如果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保持在8%左右,预计2011年新增就业和补充自然减员增加就业会在1200万人,这样,城镇就业供求缺口仍然还有1200万左右,矛盾十分尖锐。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的城市,就业问题更加突出。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生应该做好准备才能谋得一份理想职业呢?

(二)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社会上部分人对高职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认为高职是托管所。高职很多学生对学校和自己都认知也存在一定偏差,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学习中比较消极,不知道自己能否顺利获得一份理想职业。

通过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高职生在设立人生目标的时候,要根据立足整个人生来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机遇,积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且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促进高职学校及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尚未受到社会、学校的足够重视,生涯教育融于职业指导或德育课程之中,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

(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实施效果不明显,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形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重要影响。目前,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高职学校生涯教育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是提升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学校在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高职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就业情况,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而忽视了前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高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任务一般是由德育组负责,一方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一方面对学生的择业、就业进行指导,提供就业服务,组织参加面试等。

长期以来,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比较多,只是学生在三年级快要毕业时候会对其进行就业指导,此外,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观念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相应的考评制度、活动制度、激励政策,使得教师对生涯规划教育也不够重视,再加上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上课的时候课程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内容、途径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差

高职生处于职业生涯的准备与探索阶段,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对自己不能正确认知,身心不完全成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学校对高职生主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专业实践,而职业生涯教育主要开展的是就业指导、讲座,而学生的职业活动课程、职业体验、企业参观等实践安排的比较少。高职学校教学方法、内容、途径过于单一,直接影响高职生接受内容的多少。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讲座或课堂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安排的是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认识职场、就业指导等内容,课程结束后学生能了解规划的重要性及如何做生涯规划的一些理论性知识,但是很少能真正把这些理论具体应用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学生在这类模式的课堂教学中,以接受为主,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和互动性[2]。纯粹职业生涯理论知识和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内容既不符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方式,不能轻易唤起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更不能让高职生形成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3、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教师较少,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目前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担任该课程的老师有班主任、德育课老师,这些老师有丰富的管理学生的经验,但明显缺乏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方面的培训和专门知识,有少部分老师学习过系统的职业指导理论,大部分教师只是学习过该课程配套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根据调查发现,由于职业学校安排专业课老师去企业、行业实践的机会比较多,安排职业生涯指导教师去企业实践的比较少,因此职业生涯指导教师缺乏第一手的职业环境、就业环境等资料,所以在教学工作中缺乏鲜活的职业生涯教育素材,影响职业规划课程与实践接轨的效能[3]。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日本等,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一般拥有教育、心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职业经历。并且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培训后才可上岗。而我国职业学校由于缺乏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及系统的职业生涯课程,难以在教学工作中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工作[4]。

三、高职学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贯穿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有了提升职业生涯课程的层次作为基础,可以在高职学校推进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高职生的职业认识和职业意识。在高职生的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对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做出一定的调整,突出职业认识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同时对各种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更新,保证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一,在专业课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认识。高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安排大量专业课的学习。高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对于该行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空间是比较了解的,同时专业课教材中有很多职业生涯成功的案例,高职专业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巧妙的在专业课课堂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于学生树立切实的职业目标,提高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将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在实践环节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在真实的企业中进行实习,不仅能学到专业实践知识,还能在顶岗实习中体验职业生涯,切实体会感受到的以后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的实训指导教师更应该抓住社会实践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激发学生的热情,进而提高职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要注意,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有重点、有步骤的向高职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养职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技能。使中职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具体步骤,科学地开展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我们把生涯规划课分解为以下几个主题:兴趣探索、性格探索、能力探索、价值观探索、工作世界探索、职业生涯决策与行动计划、求职准备模拟面试、团队合作与有效沟通八个主题。

可采取以下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活动课程。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将课堂延展到课后的实践活动。活动课程的安排,根据教学内容都采用“科学的多感官学校法”,即包括深度对话、分组探究、场景再现、角色扮演、辩论比赛、活动指南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有较快进步。具体的教学方案包括以下三个环节:体验:活动第一步:由教师设计一些活动课程让学生参加,如“异性人缘”活动课,学生评价出自己班级中的人缘较好的“男神”“女神”,让同学体验为什么有些人在职场人缘好受人欢迎?成长:活动第二步,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出你们所欣赏的异性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让每个小组的组长分享小组同学欣赏的异性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大家一起讨论总结出异性欣赏的优点和缺点,每位同学反思自己身上有多少异性欣赏的优点和缺点。升华:活动第三步,通过今天活动,总结自己的收获。

(三)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

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首先必须具有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格管理、社会学等方面相关背景知识,学习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识,具有专业化的职业指导能力。其次,参加企业实践,了解职业就业环境,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在企业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素材。

目前高职学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师多是由德育课教师来兼任,缺乏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所以,要想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顺利开展,培养一批熟悉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知识的教师队伍,是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高职学校教师队伍情况,我们可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参考文献:

[1] 侯振营,中职生就业现状调查[J],学园(教育科研),2013(3)。

[2] 王丽,高职院校体验式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7)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智能制造研究分析(精选8篇)
  • 下一篇:商业银行资本规划方案(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