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创新创业教案(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2 栏目:写作范文

创新创业教案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创业教育几乎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的基础课程之一,这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本身层面来说,它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能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不仅能够培养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同时还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通常情况下,旅游业的就业门槛比较低,在操作空间上比较灵活,资金运营周期的时间也比较短,这些优势都为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1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的定位

对于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旅游管理专业在对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上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以上能够看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还是非常高的。高职院校之所以如此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重点在于如何培养优秀行业人员的思想。目前,在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正处于鼎盛时期,学校不仅重视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的是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教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让学生能够对旅游行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1]。

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效体现出综合素质需求,不仅需要重视课程教学,同时还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教学,不能只强调专业学科,而是让其他学科共同进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此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多增加一些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例如互联网相关基础知识课程,资本运作方面的知识等。学生多接触一些其他方面的课程,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专业的教学模式上,高职院校需要依据学校本身的特色合理的设定出人才培养目标,多借鉴其他院校中成功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基础能力,在新思维方面对学生积极鼓励和培养,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旅游方面的知识。

2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

2、1政策引导

在2015年6月,我教育部举行了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会议,会议明确指出了进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了如何推进高职教育综合改革问题,这对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起到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能够达成的共识,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新的突破口。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政策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在良好的政策背景之下,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该抓住机遇,全面开展旅游管理方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大大提高。

2、2旅游业发展迅速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了2030年,亚太地区的旅游市场份额所占比例将会非常大,很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将会迎来更多的旅游者,中国的旅游经济将会大幅提高,创业人员将会越来越多,中小微型企业也同样会越来越多。我国旅游行业将会展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大特点就是多种类型,第二大特点就是多层次,第三大特点是多主体,第四大最大特点是多业态。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创新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3旅游管理专业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植入

3、1创新创业案例的结合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选择一些与旅游行业有关的创新创业案例,然后将这些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对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创新创业,让学生对创新创业能有概念能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举例来说,教师在教学旅游政策法规的时候,一定会涉及到一些法律知识,这些法律知识在旅游企业运营过程中很可能会用到。因为在实际的旅游创新创业中,相关旅游企业很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提前知道相关法律,根据法律去解决各种不同的事件,让学生能够对自身所学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在潜意识中知道如何通过法律知识运营旅游企业,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扎实,更能够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4]。

3、2课程教学中投入旅游行业的实际效益

实际上,对于旅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学到旅游企业运营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创新创业这种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验企业运营,知道企业运营中的有些东西是不能够复制的,鼓励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创新创业教学中,让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5]。举例来说,学生在上旅游设计课程时,学生就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旅游路线设计的更加有趣,怎样设计能够节约旅游时间等。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应该组织学生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第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知识进行设计,第二方面可以根据校企合作旅游企业的市场情况进行设计,第三方面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灵感创意进行设计。无论根据哪肿哪方面进行设计,希望学生能够设计出一个良好的方案,然后将方案交给旅游企业进行点评,对于学生方案表现不足的地方,旅游企业应该给予相关的点评,然后加以指导,对于学生方案表现特别的地方,旅游企业应该给予足够的肯定[6]。除此之外,如果旅游企业按照学生的方案执行,则方案产生经济效益之后应该给予学生一部分奖励,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这门课程的价值所在。

创新创业教案篇2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long-term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s to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Economic Law, including, reconstruc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excavating and enriching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professional petence、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conomic Law curriculum;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251-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迫切地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中也提出,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本文主要探讨高职教育中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经济法》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1 《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高职教育中,《经济法》课程主要是通过学习必要的经济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识别判断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经济法的规范性要求既是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规避风险、健康发展的保障。经济法涉及法律、管理、经济、财务、劳动就业等多学科的知识,十分有利于健全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创业能力的培养。

目前《经济法》课程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创业能力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第一,教学内容大多雷同,没有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第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也采用案例教学,但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普遍反映很难枯燥乏味,这虽然与知识体系相关,也和教法有关。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经济法在实践性教学中地位不突出,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使得学生缺乏实践的训练与实际感受,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会应用相应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经济法课程需要在教学中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包括模拟实践、社会实践、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开展辩论赛、讨论会、项目教学等,利用创业活动指导学生拟定公司章程、合同文本等,但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够、教师经验不足、学生流于形式、整体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第三,学习工具的使用不够灵活多样,目前学生学习经济法主要依据教材,但经济法教材偏重理论性,案例分析也以文字表述居多,即便是视频教学也是注重理论分析,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容易倦怠。

第四,目前的教学中虽然已初步建立了课程标准、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对教学起到了辅助和促进的作用,但是很多案例陈旧、更新速度慢,实用性不强,很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更起不到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作用。

第五,师资水平也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部分教师理论功底深厚,但是实践经验欠缺,甚至根本没有创业所需的经济法实战经历,这些都制约了课程的建设。

2 在《经济法》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出:目前,我国创业创新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创业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加强全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弘扬创业精神,厚植创新文化,不断增强创业创新意识,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我国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强调: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教育方法和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现阶段,高职学生创业中的问题是创业的意识薄弱,观念落后,有很多学生在创业时停留在开设传统门店或网店、微信销售平台,没有真正涉及实质的创业精神领域,另外,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不强、诚信度不够。学校教育上也缺乏创业教育的配套设施和氛围,课程设置上一般有一门创新创业课,意识行动缺乏引导。

创新创业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挖掘各类课程创新创业资源,与现有的专业课程进行融和,不能只是单独地开设一门创新创业课程。职业教育阶段,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对创业有一定的认知,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将来作为创业主体必要的知识准备,树立起创新创业的理念。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经济法》课程,通过对法律、经济、管理、财务、劳动等多方面知识的整合,使学生掌握创立企业、合法经营、规划企业的创业文化和应对社会环境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基本知识能力。通过各种创业实践的实际操作,也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生对于《经济法》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学习上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还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情况,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唤醒其创业意识,作好职业规划、自主创业与开创性工作的准备。目前各高校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开展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而对教师而言,在现有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3 《经济法》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和的具体方式

《经济法》课程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实践环节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与创业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从专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的创业教育,才能更具成功的可能性。具体如何在《经济法》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经济法》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笔者考虑现阶段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3、1 重构教学内容

经济法课程内容繁杂,在选取《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时,应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接受能力,挑选最接近实际生活、最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和创新创业教育,选择最实用的教学内容;同时,充分考虑到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在内容安排上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紧密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合以上各方面,将经济法导论、企业法律制度(包括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工业产权法、劳动合同法六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在各知识点的组织与安排上,将经济、法律、财务等相关的理论知识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典型工作过程,按照企业设立、经营管理、人事管理等工作过程去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先后顺序。

3、2 改革教学方法

《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一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在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在讲到企业法律制度时,引导学生带着创业的思路去学习,在学习相关内容之前,先布置撰写创业策划方案的任务,讲解创业策划的思路,方案的写法、内容,提供教学资源供学生参考,在完成企业法律制度教学后由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方案,老师和同学一起评价,选出优秀的方案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课赛融合。讲解到企业设立问题时,将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组建企业筹备组,准涔ど套⒉嶙柿希教师扮演工商局的角色,审核企业设立的注册资料。接着讲述合同和担保法的内容时,选择案例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这时可以充分利用用友新道开发的虚拟商业社会(VBSE)这个软件平台,让同学们在商业社会中选择角色,经营企业,签订合同,进行交易,同时也可以设计产生纠纷,由同学们思考如何解决经济纠纷,如何分析经济责任,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学生们可以寻求外部支援,在虚拟的环境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团队协作精神等,其后在理论教学中把遇到的问题拿来分析、讨论,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就会事半功倍,即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提升了其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通过创业设计、案例教学、模拟经营等手段使我们的学生意识到将来创业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他们在具备了一定的创业基础知识以后必须经过的阶段。尤其是VBSE虚拟商业社会平台的应用,更是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就需要在《经济法》教学中,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必须建立丰富的《经济法》教学资源库,为老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服务。资源库不能是教育教学素材、资料的简单堆积,更不是脱离教学特点的其他非服务行为,必须体现专业性、教学性。

教学资源库在原有的案例、习题等内容的基础上要及时更新案例库、习题库、教学课件等现有的教学资源,建立各知识点的微课程、视频专题,结合互联网的海量资源,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融合,还应有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教学案例库、模拟企业经营案例库等,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外,利用院校现有的各类实训平台,去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老师只充当评判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该院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决策沙盘的对抗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自由组合,进行经营活动,在游戏中体会到创业经营的理念。

3、4 建立多元化的教师队伍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这“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涉及广泛,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要求教师不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丰富的社会经验与职业观念。目前我们的师资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就需要多渠道地采取定向培训、科研助推、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创业素养与能力,做到即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真正懂创业、会创业,再来教创业。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邀请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功创业人士等为学生开课,传授创业理念和创业意识,分享自身经验与经历,激励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心。

总之,《经济法》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既是高职教育中给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切入点,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学生们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创业的意识,提高了职业能力。

但是,仅仅一门课程的改革是不够的,我们要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应植入创新创业理念和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案要与社会需求协同,不断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提升教师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影、经济法案例教学模式的反思[J]、经济研究导刊,2008(03)、

创新创业教案篇3

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可使大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各种经济社会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其对目前和未来学习与工作的各种决策。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采取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结构,而且对于响应国家和社会各界关于教育改革的期待,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同时对于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然而,目前西方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如何有效地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是高校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们的共同课题。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实施该方法时应当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活动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第一,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原理、图表、公式和模型来解释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导致大学生对于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形势热点的关注不足。因此,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造成其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最终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不甚理想。

第二,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忽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过程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表现为老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考试考理论。经济学的学习贵在应用,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根基。

第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手段不够丰富。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偏爱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案例讲解偏少,同时能够将案例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更少,大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无法体验经济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奢谈提高和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

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在案例教学法的引入过程中,遵循创新创业案例解读经济学理论学习与消化吸收经济学理论应用的课堂讲授模式,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不仅仅是停留在了解与识记层面,而是内化和升华为自己的认知认同与灵活应用,可以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经济现象和进行创新创业决策。在具体实施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法时,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组织形式:

1、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一般是安排在大学课程的前两年,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有限。此时西方经济学课程讲授中的案例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案例讲授像一座桥梁,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学习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极大提高大学生对这门课程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认识,同时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比如,在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弹性理论时,谷贱伤农就可以作为一个案例。在大学生阅读案例过程中,让其思考如下问题:(1)为什么农产品丰收了,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请结合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象。(2)有哪些办法解决这种现象?(3)政府对农产品的保护价格(或支持价格)有什么利弊?(4)是否所有的农产品都是缺乏价格弹性的?若未来自己创业进行农产品经营,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农产品?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信息,再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会加深对弹性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政府行为和企业经营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自己日后可能的创业行为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认识根基。

2、密切结合目前经济社会热点讨论

教师在讲授完某一章(或某一节)内容后,可以引入与该理论有密切关联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让大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或辩论),教师最后进行总结。例如,在讲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可以结合我国2010年住房限购令的实际情况,让大学生分析:(1)住房限购令出台的原因以及该政策对经济活动中房地产行业发展和个人的影响;(2)讨论总结住房限购令对抑制炒房行为的有效性以及该政策的利弊;(3)探讨是否有比限购政策更有效的确保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4)若你需要购房,你将怎么解决政策壁垒?(5)若你是房地产开发商,你会选择此时买地吗?当然还可以结合其他宏观经济问题,比如住房限购令对就业和消费有哪些影响等,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经济学课程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让其积极和兴趣盎然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不是被动听课,形成良好的课堂参与和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大家的讨论(或辩论),也锻炼和提高了大学生们面对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课后作业布置,让大学生动手搜集实际案例并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经济学。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为加深和强化大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该重视课后作业布置。比如,在学习成本理论知识时,为了让大学生掌握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决策中的不同作用,而非仅仅同于成本概念本身,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实例并结合课堂学习加以说明。比如,有的大学生通过课后搜集案例,介绍了河北航空公司推打折机票策略,实现淡季不淡。该案例加深大学生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企业短期运行和长期运行决策时作用的认识,同时他们也理解了航空公司实施打折机票策略的合理性。此外,大学生在课后的这一思考潜在地提升了他们日后运营和管理企业的能力。再如,在讲授完效用理论之后,可以让大学生自己举例说明价格反映商品的边际效用而非总效用这个结论,让大学生通过课后查阅资料深刻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认识到在消费者喜新厌旧的消费心理下,精心选择创新或差异化产品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创业的成败这一道理。总之,课后作业布置深化了大学生对课堂所学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为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智慧资本。

4、高度重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课前小组讨论

鉴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前的小组案例分析和讨论成为案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的案例课堂临时阅读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若无事先的充分阅读,大学生在缺乏实际工作生活经验和充分讨论交流的前提下无法深刻透彻理解案例的内容。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提前1-2周发放课堂教学案例,同时配以案例教学的学习目的、需要思考和讨论的若干问题等相关说明,并尽可能推荐相关参考资料,方便学生查阅。一般来说,由于学生之间认知和社会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就会有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捕获到不同的知识信息,这不但增加了自己的阅历,同时还可能迸发不同的灵感火花。其次,小组学习讨论提炼总结的成果,通过小组代表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其他同学的积极问答参与,产生更大范围和不同程度的头脑激荡。最后,各小组在结合其他同学和老师观点的基础上完成案例分析报告。通过上述完整的案例学习过程,将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团队协作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写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案例学习讨论过程中拓宽了大学生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知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三、应用基于创新创业的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1、案例的选择要与大学生的理解程度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理论产生有其特定的假设和历史文化背景,与我国现实的经济社会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尽可能多的选择中国的案例。选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更易被大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有利于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启发。同时,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结合理论知识,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选择,让大学生由浅人深地学习,以便于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善于运用新型教学方式以促使理论知识和案例较为完美地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所讲授章节的理论知识与选择的案例材料,合理灵活确定在一个完整授课时间内两者之间的时间分配。教师可以通过慕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大学生对本章节理论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结合课前案例导读,让其对所讲授的概念和原理等理论知识有更深入更具体的理解和掌握。在大学生对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案例引导大学生进行讨论与辩论,并注意控制案例讨论进程和最后的案例总结。通过上述过程,理论学习和案例教学便较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创新创业教案篇4

关键词:基础图案 教学方法 创作引导

基础图案课程在中职美术专业已有多年历史,它使学生能了解图案的内容与特点,并运用于设计中。基础图案课程是美术设计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学习设计的一个转折点。图案创作设计使学生从写实转向设计,从具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以往学生学习素描、色彩,都是根据实物进行绘画,将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从实物转换为具有设计理念的图案形式,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本文对图案设计与创作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分析与研究,并探索了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以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基础图案创作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基础图案课程教授内容主要有图案写生变化、单独纹样与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基础图案创作是基础图案课程的内容之一,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主要内容是图案写生变化、图案造型设计、图案色彩设计等。这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想象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图案创作现存的教学问题

1、重技能,轻理论。无论学什么,技能要进一步提高,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2、教学形式呆板、不灵活。一些教师对基础课学习不够重视,不能根据学生现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目前中职学生就业需求与学生基础情况较以前有所改变,所以要调整教学方案。

3、注重图案技能技法,不注重学生设计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材的积累。一些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与创新能力,在教授图案时只讲授图案变形常用的方法,不注重引导学生的创作过程。部分学生根本不能创作或很难进行创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4、教师不注重专业知识更新。部分教师的图案知识一成不变,常年用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用的参考书也比较陈旧。一些教师的教案甚至没有改变,教授的知识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就业需求。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

1、理论讲解要明白透彻

一些学生在学习基础图案这门课程前,对基础图案了解甚少,此时老师就要对图案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等知识点进行讲解。比如,写生变化包括写生的方法、写生变化的基本技法、写生变化设计的思维等,使学生从以往的素描、色彩对实物描绘的思维转入设计思维方式,达到能借鉴优秀作品进行自我创作。各种纹样也要讲解它们的概念、特点以及色彩搭配的技巧。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别适合纹样与单独纹样,此时教师就应多讲解它们的不同点。

2、图案创作引导“三步走”

第一步,要让学生胸中有“竹”,从临摹中积累创作的素材。教师第一阶段可以通过临摹,让学生对图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不能临摹很多作品,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比如,到图书馆阅读或用速写的形式收集几十张图案作品,或在网上存储一定量的作品。通过收集作品这个作业,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作品,提高知识面与阅读量,积累一定量的素材,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胸中有“竹”,创作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步,用以旧换新法(半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创作。何为半创作形式?即让学生做同一主题作业,学生找一个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然后对其中某一部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以完成自己的半创作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创作难度降低,能循序渐进地接受创作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用此法进行教学,效果比直接让学生创作明显要好。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会借鉴别人的作品,以达到自己创作的目的,这不是抄袭,是以旧换新法。例如,作业是花头变形,学生可以用几何法、摹似法或是意象法等常用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第三步,进入全创作。前面两步使学生对创作有了进一步认识,继而进入全创作阶段,就会更顺其自然了。头脑中有了一些素材的积累,技能上更熟练,也具备了设计的理念。教师此时再设计一个主题,布置一些创作作业,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多画几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教师给予指导,说出一些方案的优缺点,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案有深刻的认识。选择好设计方案,就可以做正稿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注意不能说得太全,以引导的方式较好,避免让学生全按教师的意思去改,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媒体、画展、网络、美术专业刊物、新书等不定时搜索或阅读一些专业资料与作品,或去进修学习,多听公开课,参加专业教师之间的一些有主题的专业交流会,以提高自身知识结构。

4、更新教材

学校不定时引入一些新的参考资料。参考书也可以让学生购买一些,分组进行购买,每组买不一样的书,然后交换看。这样既减少了学生负担,又可以互相分享新书与知识。

结语

如今的中职美术专业生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目标与社会就业需求也有所变化,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寻找最适合现有教学状况的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改是为了教得更好,研究是为了教得更精。笔者在图案课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一些情况,以创作“三步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效良好。

参考文献:

[1]映雪,梅林、设之“计”思之“维”[J]、 美术观察,2006(7):97、

[2]杭间、设计的民主精神[J]、装饰,2010(7):13、

[3]陈池瑜、美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收获[J]、美术之友,2009(5):24-25、

[4]李晨晓、浅谈图案的联想与创意[J]、美术大观,2007(4):107、

创新创业教案篇5

关键词:广告高级人才培养;广告文案教学;“两有三实”培养目标

广告业界竞争态势的日趋加剧及诸多的创新挑战,已经对广告专业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同时使其实践性的专业特色越发显现出来。据统计,全国高校中已有330个广告学本、专科教学点,专业学生数目可观。如何满足业界对人才的高要求,科学打造富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在有限的资源中找到自己独有的定位,是高校广告学专业思考的重点。由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出色的创意实战素质综合形成的专业素养,正是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所在。因此,为了适应广告学专业性质和未来从事职业特点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成为必须。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提出了培养“两有三实”型广告高级人才的观点。这一观点,对专业素养的内涵进行了具体而准确的定位,把学生的专业素养具体化为“专业知识加技能加品质”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它将有利于提高这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的竞争力,为应用性学科打造应用型人才提供的一条科学有效的路径。在这里,我们仅以广告专业中的广告文案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两有三实”型广告高级人才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一、 广告文案教学中的“两有三实”型人才培养理念

众所周知,文案写作不仅仅需要写作能力,除了和文字工作者一样必须善于分析、敏于观察、周到仔细之外,还必须具备销售经验、商品经验或商业运作常识。这种特殊的写作活动,必然要求写作者具备十分专业的思想和能力,其中思想包括市场营销观念、创新观念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信念;能力包括创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围绕上述专业思想和能力,以与广告文案业界紧密结合的实用性知识为核心(实用),以文案写作基本技能为重点(实践),以提升综合专业素质为目的(实干),坚持课堂理论讲授与课内外技能实训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定位课程教学,科学构建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的高级广告文案人员,这就是广告文案教学中的“两有三实”型人才培养理念。

二、目前我国广告专业文案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专业基础知识只专不实。相对而言,目前国内的广告文案教师和教材编撰者普遍存在理论优先、实践缺乏的问题,他们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少有实战经验,对业界发展的最新动态也把握不够,对新技术,新变化缺少应有的敏感。例证陈旧、缺少自主研究和理论创新,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使广告文案教育处于过去时态,使所训练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市场当下的变化。

2、实践创新能力缺乏启发。虽然广告学专业学生个性彰显,有很强的实战欲望,但是,教育者如何控制好这种冲动和爆发力,是一个难题。传统的广告文案教学,往往局限于理论验证式的实验和专门技能训练,容易培养出“工匠式”的学生,只是其一不知其二,缺乏创新能力;另有一些学生开始怀疑陈旧的理论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进而导致专业热情的失落和对未来的不自信,严重挫败了学生的专业激情。

3、专业素养缺乏综合培养。专业素养是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专业素养的锻造需要很好的综合性训练。虽然目前广告学专业也开始关注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提升专业能力,但由于教学理念的偏颇,依然存在重知识技能轻综合品质培养的问题。比如一些学生自己本来有很好的创意甚至依据这一想法写出了漂亮的文案,但就是因为缺乏沟通和协调能力,无法说服美工,最终无法使文案付诸实行。他们需要更多沟通和表达的训练以及判断力和灵活性的培养。

三、广告文案教学中的“两有三实”型人才培养的思路

一、突出实用,科学合理的课程定位和体系规划

根据“两有三实”型人才培养理念,我们把广告文案课程定位在专业核心能力中的文案写作模块,课程目标是掌握广告文案写作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本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皆旨在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专业素养。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广告文案集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为一体,基于此,我们构建起在专业思想和能力主导下的,以全面的专业知识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技能教学为提高,以专业素养教学为创新的梯形结构教学体系。其中,专业知识教学主要包括最前沿的广告文案创作以及认识实习,以强化学生基本知识、技能、专业思想为主;实践技能教学主要包括校内外实验、第二课堂和主题讨论会等,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深切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进一步提升表达能力。综合素质教学主要包括各种模拟实战,它要求学生参与广告公司广告文案创作的各个环节,了解广告文案运作全过程,熟悉广告文案创作等工作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能运用在课堂实验中学到的技能和在第二课堂实践中掌握的本领,进行整体的策划与创作,提高自己的实践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丰富而规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专业素养训练。

二、面向能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两有三实型教学是以专业素养为落脚点的人才培养思路,传统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理论与实践两张皮显然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学、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加大综合性实验、模拟实战的比重,变传统单一的理论加实践模式为综合的素质培养式的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我们在教学模式设计上坚持“三主”:

以文案基础知识为主线――专业能力的形成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是形成专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广告文案的基础知识既有其基本规律,同时又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这样的知识特点要求我们特别注重立足于当前业界的广告运作流程,对文案写作基础知识进行模块化、动态化的训练。第一个知识模块是,教师必须为学生树立“广告文稿是达成广告目标的手段”,所以“一个称职的广告撰稿人在广告活动中必定是一个策略家”这一最基本的观念。①第二个知识模块是,根据广告创意活动从广告整体计划制定到确定广告策略、创意策略,再到文案策略的步骤,培养学生系统的创作习惯。第三个知识模块是特殊的广告文案语言表达训练,撰写合格的广告文案。这三个模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一个知识模块之后设置“事例与评论”内容,观察讨论的题材大都来自国内外典型的广告现象,通过事例评析认识广告文案写作的方法,启发学生透过实践理解抽象的理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探索并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不是简单依据某种已被多数同行普遍公认的既定理论体系,讲授出相应的一套规范化的内容,而是兼顾与主流派别存有差异或相对立的其他一些派别的观点和理论,并且在对各家已有理论观点的分析、评介、批判中,给学生提供一种进一步讨论的线索,或尝试给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新假设,而后在广告实践中予以检验。这样使学生学到的基础知识“永不过时”,从而达到“实用”的目的。

以文案创作才能为主导――就是使教学内容对学生文案创作能力真正有驱动作用。比如,在校内,充分利用广告教学实验室、广告工作室或者广告公司等给学生打开了解文案创作业态、进行文案实践操作的窗口。在校外,与广告公司、媒体传播部门等确立长远的合作关系,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双向互动。其次,组织学生到广告公司、作业现场参观、学习,增加对专业的感性认识。第三,积极构建“第二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广告社团、定期举办系列的“广告实务报告会”和“最新广告文案创作研讨会”,带领学生参与广告文案实务运作,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参加各种专业竞赛以及在校内外媒体兼职。第四,定期举办“广告文案比稿会”,并以此活动为主线展开创意和创作大赛,组织优秀文案人员评选、专业学习和实践的评奖,开展经典案例研讨等竞赛、展览、讲座、论坛等各类活动。这样,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自主活动相结合,特别注意设计吸引学生参与的情境、活动,使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认证和升华,形成切实的文案创作能力。

以文案人员专业素养为主题――无论是基础知识教学还是课内外实验实训,教师始终以文案人员专业素养的全面养成为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性训练,除了重视创作能力的培养之外,还加强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表达力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因此,我们将文案创作的工作体系引入学校教学,努力营造与现实文案工作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情景,采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模拟实战法等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素养,达到有效地互补。案例教学法,和学生一起分析和处理问题,培养学生通透的观察力;角色扮演法以广告中角色感受文案创作优劣,提高学生敏锐的感受力;分组讨论法,培养小组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任务驱动法,锻炼学生自学和搜集材料的能力以及想象创新能力;模拟实战法,强化文案创作实战训练,如通过模拟广告公司、媒体广告部及企业广告部,使学生对现实复杂的广告文案运作有一定的感知,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表达能力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些教学方法,变单纯化教学为多元化教学,各有侧重、相得益彰,为学生专业素养的养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双师型”教学队伍建构

广告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部分教师尚未完全实现角色转型、缺乏少数教师实践经验和广告背景缺乏。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加大在职教师培养力度:给现有教师时间和机会,帮助其努力自我提高,同时选送基础理论扎实,热情高、素质好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的相关广告公司进行学习和锻炼,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其参与广告实践。

2 、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特别是有从事广告业务经验的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引进人才的特殊政策,通过各种渠道招揽人才,使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更合理更优化。

3、加强对外横向联系。聘请大型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客户总监、媒体总监任教授课、座谈、讲座,使学生接受业界最新知识和信息。

创新创业教案篇6

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在学习图案原理的时候我们就曾了解到图案的功能性,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图案的实用,这是它与纯艺术区分的最明显的特征。但随着需求的提高,单纯的实用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幅优秀的图案设计作品应该是实用性与可视性,即视觉思维有机结合的。

基于实用性为主体的图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随着对装饰图案功能性认知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应更突出以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实发挥学生的视觉意象进行创作,比如在进行图案的实物训练时,要求学生在实物上完成图案的设计与操作,打破了以往以纸介练习纹样的模式,这种练习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视觉感觉,在具体创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无论在材质、色彩、技法、构图等方面打破惯有的设计思路,着重体现图案的实用,设计出满意的实物(学生作品如图)。

学生在进行实物图案设计的时候,将视觉思维因素运用到图案的创意之中,设计出来的作品风格各异,突破了纸质作业的中规中矩,从而可以看出,重视对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科学地运用视觉思维及其意象的创新功能,是各中职院校应该研究的课题,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基于职业教育模式下图案设计课程的视觉思维创新

在职业教育的大形势下,图案设计教学已经把功能性、实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单一以装饰为中心的理念。

好的图案创意应凸显两个特点:一是根据产品特点、功能及其构造而采取相应的视觉思维创意;二是能够恰当运用图案设计的多种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图案教学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巧妙的构思与设计对图案进行创新。

1、图案寓意添加思维模式的创新

图案寓意的添加是装饰图案变形设计中较能训练学生视觉思维的一种方法,一个设计主题确立以后,视觉思维接受到的是一个不断播散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层不变的客观事物。例如学生在进行“猫”的形象添加的时候,猫本身是一个中性名词的动物,有人把猫比作“奸臣”,有人把猫似作温柔可人的小女人,具体视觉感官及思维定向也因人而宜(学生作品如图)。

这二幅学生作品外形轮廓基本相同,均采用植物纹样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寓意填充,相比较而言,宋佳宁同学绘制的这只猫形态显得高贵大气,许福彬同学绘制的这只猫显得可爱淘气,吕春霞同学绘制的这只猫显得憨态可掬,这是就从不同视角,用不的视觉思维形式所完成作品后的最终视觉效果。

2、图案教学的视觉思维模式在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

随着视觉思维的不断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完成装饰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时,个别学生甚至想象出了可以防盗的包装设计点子,只是因为设计水平有限没有附之于笔端,但是想法是设计的前提,这种异想天开,也许就是下一步设计实现的前奏。

图案设计教学的视觉思维模式拓展探索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积累各种不同的模式,把心理预期和判断建立在这些模式上,并不断把新的观察和经历融合在这些教学模式里面,在装饰图案教学中,当观察和经验迫使学生创造另一个模式时,就构成了新的创新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

1、科技化色彩在装饰图案教学中的呈现

在装饰图案教学中,色彩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色彩自身来说,有着多种功能。最初被艺术家认可的一种色彩模式是拘泥于色彩微妙变化的,以再现客观事物为目的的“真色彩”;随着人们对客观再现色彩的视觉疲劳,设计者借助形式语言,通过艺术表现开始对“真色彩”加以主现意象,使得装饰色彩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到了二十一世纪,科技创新的呼声愈演愈烈,随之衍生的科技色彩也层出不穷地出现在各个设计领域,尤以光与影为载体的视觉幻化的科技化色彩更是受到个性设计师的青睐。

当代的装饰图案对于环境色彩的营造手法是多元化的,例如在娱乐性场所就需要大量采用活泼鲜艳的色彩,而在政府机关等严肃的地方就要运用视觉上比较重严的色彩等,在一些阳光充足的地方就会需要冷色调,进而降低明度,而阳光不足的地方就需要多采用暖色调,进而增强对受众的亲切温暖感,甚至可以说色彩是最环保的空调,恰当运用色彩,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工业化材料在装饰图案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技术与材料为装饰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源泉,而在科技领域发展和更新更为迅速的图像处理软件以及数位板等数码绘图工具等,更为现代装饰图案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创新设计方式,例如Adobe公司生产的系列图形图像处理软件、wa系列的数位板绘图工具等,都使当今的设计载体发生了巨大改变,装饰图案设计亦如此。除了原始的实体材料载体,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着电子屏幕成像的新载体,如城市商业区的巨幅LED屏、越来越普及的个人笔记本电脑、更易携带的苹果ipad与amazon kindle等平板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的智能手机。

不同材料都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不同的视觉效果能够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不同的审美效果又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可以给一个毫无生机的图案以生命力,这个教学过程有时需要教师将实际的空间与材料,转变为一个虚幻的空间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装饰材料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作品材料的选择对于空间的营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英国著名设计师阿什比曾经说过:“我们需要教导每个学生学会构想设计,然后通过其他课程让这种构想来适合于不同的材料,用材料去思考是作为装饰图案特有的规定性存在的。”

装饰图案的材料能够选择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但是作为装饰设计者,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材料语言,让每一种材料都能够达到最为恰当与准确的来表现装饰图案的内容。可以说,装饰图案艺术的语言魅力不只是来自于材料,并且来自于设计者对于材料掌握的可能性与限制,还有需要的技能方面,并且能够在材料上打上自己的思维与劳动的烙印。每种材料都有着自己的特征,是其他材料不具备并且不能替代的,我们只有充分掌握好这种材料的特征,并且正确地运用到恰当的图案设计中来,才能够发挥出材料的积极作用,否则只会事倍功半,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装饰材料的合理利用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视觉思维创新的源泉。

3、视觉思维教学中学生对图案创作实践的突破

一百多年前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过:“对不同的艺术形式与艺术派别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他们看作人类精神的各种体现,形式与派别越多,人类的精神面貌就表现得越多越新颖。”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领域的人具有不同的视觉思维特色,因而创作者的个体突破、创意领域限制的突破,都会丰富并创新图案设计的视觉思维模式,继而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装饰图案。

视觉思维中图案创作的个体突破包含两个层次的意思:一是学生装饰图案创作的个体性突破,没有两个人所创作的作品是一样的,因此需要在创作中体现个体性,只有不同的创作作品才能体现出不同的创作理念;二是装饰图案创作者的个体性突破,这一层次的涵义既包括教师授课的设计风格,又包括学生创作独具特色的装饰图案DIY设计。装饰图案创作的个体性突破,要求教师在思维方式和表现技巧上要大胆创新;图案创作者个体的突破,则要求学生打破常规的、只有专业设计师才能设计图案的思维,将装饰图案设计进行扩展,鼓励DIY。

4、图案教学中的三维视觉化思维模式应用的探索

通常,当我们谈及图案时脑海里会呈现出丰富的二维图形集合,然而随着对装饰图案视觉思维模式的研究,我们发现装饰图案完全可以突破二维的限制,其中一方面是装饰图案可以根据人类的视觉效应以及视觉思维模式进行创意制图,形成在某一角度观察时,图案呈现出纵深立体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将二维的图案应用于三维的设计当中,从而产生新鲜的视觉效应,应当鼓励学生在图案创作中的这种视觉思维拓展创新。

例如德国的艺术家穆勒(Muller)带领他的伙伴绘制的超酷3D立体街头涂鸦,逼真的画面效果让人觉得如身临其境一般,其实这种试图让人产生立体空间感的平面作画技法,即3D街头涂鸦的绘画模式,在欧美等国家流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些艺术家们的绘画内容创意前卫且大胆,绘画题材也丰富多样,由于绘画手法在视觉上具有欺骗性,特别引人驻足观望。再如比利时艺术家本·海涅(Ben Heine)的铅笔VS照相机系列作品。艺术家利用视觉空间思维,创造性的将铅笔画作品与摄影图片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通过现实场景的辅佐,再加上海涅天马行空的无羁想象,便刻划出一个个趣味十足的想象空间,这一系列很有意思的绘制合成照片,对装饰图案的三维化视觉模式教学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创作空间。

而目前中职院校开展的视觉艺术教学显得还不是很成熟,这也就要求从事图案设计的教师们努力拓展教学视觉思维模式,从平面教学中跳出来,因为设计理念不仅只局限在二维的、平面的概念上,更应该调动一切可能的视觉因素,甚至连嗅觉、听觉、触觉等等的若干因素,都引入到平面设计教学中。而相对于装饰图案教学而言,在教学理念上也要有新的认识,笔者主张图案教学应超越于平面,应该坚持从二维、三维、四维、五维的多维度思考。

结论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设计教学,已经不是过去思路下所界定的模式,当前的设计教学模式应当融入多门类、多学科的思考。以装饰图案设计教学为例,完全可以借鉴吸收其它学科的观点,包括时装设计领域、建筑设计领域、网页设计领域,以及产品设计领域等等,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和可取的经验,融会在具体的设计教学中。不仅如此,其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各领域的相关知识,对于装饰图案设计教学而言,也能提供各种有效的养分,因此,在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当下,在课堂设计教学中应该秉承“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育人理念,尽快缩小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差距,真正培养出适合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

创新创业教案篇7

1、目标定位不清

我国的创业教育是党和国家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发展对创业型人才迫切需求的背景下作出的战略决策。但目前一些人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定位上还存在偏差。一方面,有的人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就业出路问题,其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创业的方法和途径的教育。甚至有人认为创业教育是国家为了甩包袱,让少谙世事的大学生去自谋职业,是极其不负责的表现。还有的人认为,创业是学不来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到1%,高校搞创业教育完全是在瞎折腾。正因为如此,在一些高校,有些领导并不重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开展只是开设了一些创业方面的讲座和简单的课程,但缺乏实施创业教育的整体性设计。另一方面,有的人把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在一起,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搞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

2、师资匮乏

由于创业本身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进行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如果教师没有实践经验,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很难激起学生的创业热情,引起学生的共鸣。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适应创业教育教学的这种需求。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有二大来源:第一类是国内高校经过创业教育培训的“学院派”教师和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第二类是来自企业的创业导师。第一类教师一般能够在课前精心准备好讲授内容,但这些教师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创业经验,对市场、需求、预测、机会的把握等方面只能停留在理论化分析阶段,教学效果难以实现;第二类创业导师主要精力在自己的企业,有实战经验,但理论研究往往不足,无法完全替代专业教师进行创业教育。

3、教学内容和方法欠缺针对性和创新性

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是有效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但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的组织和实施上存在以下问题:①一些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公选课,选课人数不予控制,致使有的课成了人数达到140人以上的大班课,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游戏环节等无法有效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很难保证。②有些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完全是商学院管理学或经济学课程的移植,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创业教育不能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融合,与学科专业教育之间不能形成有机的联系。③从国外引入的KAB、SYB等创业教育课程,不仅丰富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同时也为我国高校教师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目前在创业教育中推广和普及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深化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角色扮演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开展创业教育十分有帮助,但实际运用时,一方面案例数量有限,对实践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来说,无法全面深入地认识问题。另一方面案例的编写和设计上也存在不足,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的问题设计。

二、提升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思考

1、明确创业教育目标

国际劳工组织KAB创始人克劳斯认为,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去开办企业,而是教会学生具有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同时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模式。尽管不是每一个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都有能力创业,但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到企业工作后一定是一个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好员工。因此,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中,让学生具有创业和就业的基本技能是基础,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是目标,使学生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模式是终极目标。要在明确的创业教育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善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发现新价值的敏锐思维、了解创造新价值必需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创造新价值的规律。同时,要认真研究创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改革教育方法,强化实践性,探索教育新途径。

2、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创业本身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化创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创业实践。一个有过创业实践经历经验的教师,将会对市场、需求、机会有更好的洞察和理解,如何找到自己的顾客、如何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如何实现盈利、广告如何投放等,这些切身的体验将极大地影响创业教学的效果。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兼顾近期急需与长远规划,现阶段应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完善与建设。第一,要建立健全创业教师培养机制。不仅要鼓励教师多参加创业师资培训和交流,还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研究活动,增加创业实践经验。可鼓励教师离开高校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国际标准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和考核,培养既具备创业教学理论水平,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适合开展创业教育的创业教师;第二,鼓励教师开展创业理论研究,丰富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并指导教学实践;第三,聘请企业家、风险投资商等担任创业导师,以创业讲座、论坛等形式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第四,要建立创业导师档案库,不断扩充创业教学师资储备,让创业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事业。

3、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

从社会未来的发展与需求来看,拥有专业背景的创业型人才更具备成长为新型企业家的能力,我们的社会更需要具备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专业化人才。实现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的融合必然是未来高校创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能强化、促进专业教育。通过创业教育,一方面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和心理品质;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产生专业学习的实际需求,从而进一步激发与增加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强化专业教育。高校应将创业教育彻底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使各学科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实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的有机融合,使大学生在现实创业中能够依托专业优势,实现创业竞争优势。

4、重视创业案例教学

创新创业教案篇8

(一)更新观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展“重新认识档案工作”大讨论,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深刻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满足于过去取得的成就,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限制,大力推动新的思想解放,树立档案工作是“一线”的理念、“人的档案最重要”的理念、走出档案发展档案的理念,推动档案工作在服务科学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

(二)加强管理,确保乡村两级档案的保管安全

一是要创造条件改善乡镇和村委会档案保管条件,增强基层档案室防风险抗风险的能力;二是要建立健全档案应急工作体系,做好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确保在突发和极端情况时有应对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三是要加强安全管理,切实加大制度执行的力度,坚决避免把制度讲在嘴上,挂在墙上的现象。在管理上出了问题,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而且要追究领导的责任。四是要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有条件的乡镇要有计划地添置扫描仪等设备,逐步开展档案全文数字化处理工作,尽早实现存储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利用网络化。

(三)夯实基础,完善乡村两级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乡村两级立档单位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关系到农村档案资源到底全不全、合理不合理、科学不科学,关系到农村档案工作将来能不能很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服务,能不能很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我县各乡镇已于20*年完成了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审批工作,但多数村委会至今还没有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要根据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按照以人为本的新思想,抓紧制订并完善乡村两级各立档单位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国家档案局在20*年在同农业部、民政部联合制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中,重新明确了村级档案的归档范围,各村委会在制订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可参考执行。制订和完善乡村两级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时,一是要把新产生的一些门类或内容的文件纳入归档范围;二是要把涉及广大农民各方面利益、特别是有关民生的土地、林权、房产、社保、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文件纳入归档范围,并延长保管期限。另外,今后还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根据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新发展,及时增补新的内容,从而确保农村档案资源体系不断完善。

(四)突出重点,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的监督和指导

一是加强监督。县档案部门将在年度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中把对涉农单位特别是对乡村两级档案工作情况的检查作为重点。重点检查该归档的是不是都归档了,保管期限定得是不是合理?确保把应该归档的文件材料都收集齐全、完整归档,为提供利用打下基础。

二是抓好指导。加强对村委会档案业务的指导工作,积极探索档案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途径。重点是指导各村委会开展档案管理升星级工作。升星级工作计划,县档案局已印发了泸档字〔2009〕5号文件。在今天的会上,王副县长还将代表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村委会档案管理升星级工作目标责任书。全县共有81个村委会和5个城市社区,至20*年底,已完成5个社区和5个村委会的档案管理升星级工作,其余76个村委会的档案管理升星级工作计划在今年内完成。

(五)提升质量,强化乡村两级档案利用功能和服务功能

乡村两级档案利用的重点是乡村两级的干部和群众,要把利农便民,方便本乡、本村利用作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来考虑和安排。一是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档案价值与作用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利用档案的意识和自觉性;二是要修改不利于各方面特别是普通农民利用档案的利用制度,简化利用手续,降低利用门槛,方便群众利用;三是要主动以各种方式向社会宣传介绍档案信息,让普通农民知道哪儿有什么档案,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利用档案去解决;四是档案人员要热情服务,对利用者热心解答问题,热心提供档案,开展深入服务;五是要主动服务,围绕中心工作,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档案信息。

(六)丰富馆藏,加大档案接收和征集工作力度

县档案部门将进一步高度重视档案资源建设工作。一是采取措施加大依法接收档案的工作力度,将涉及民生的档案、反映本地特色的档案以及撤并乡镇档案接收进馆,为档案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打好基础;二是广泛征集流落散失在社会上的珍贵档案,防止资源流失。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关于征集领导干部个人留存的党史资料的通知〉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档案征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省名人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规范征集方式和渠道,对散存、散失在民间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珍贵档案、历史档案、名人档案开展征集工作,防止珍贵档案的损毁和流失,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加强重视重大活动档案,切实落实《*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积极参与重大活动(事件),现场拍摄收集活动(事件)档案。

(七)以人为本,重视加强民生档案工作

进一步规范各类社会保险保障、食品安全、、宗教、婚姻、土地承包、山林延包、房产、移民、知青、学籍、公证、破产企业等民生领域的档案工作,重视、发挥这些民生档案在群众脱贫致富、维护公众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重视对馆藏档案及现行公开文件中民生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把档案中含有大量民生信息,与改善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权益息息相关的,如户籍档案、婚姻档案、干部职工人事档案、人口普查档案、知青档案、人员档案、土地承包与流转档案、林权档案、移民档案、土地征用拆迁档案、房地产档案、就业档案、医疗档案、保险档案、计划生育档案、学籍档案等等,优先整理,优先数字化、信息化,优先开发利用。

密切关注各部门、各单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方面出台的新政策、采取的新措施、开辟的新领域、开展的新工作,为这些新领域的工作及时建档,及时把各种新形成的与人民群众有关的各类档案建立起来、收集起来,如新型合作医疗档案、就业培训档案、居民健康档案、民情档案、土地流转档案等多种类型的民生档案,把它们列入归档范围、收集范围、进馆范围。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精选8篇)
  • 下一篇:科技档案的管理(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