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半瓶水的故事(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3 栏目:写作范文

半瓶水的故事篇1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正全面推行新的课程改革工作。“新课改”不仅仅是对幼儿具体教学内容的简单更改,而是对整个幼教工作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行为等进行系统性综合性全方位的改革,同时对现存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也相应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建立新型的相配套的幼儿园管理机制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新课改”的支撑和保障,是新形势下我国幼儿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社会条件,对构建新型的幼儿园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也存在不同的要求。本人根据自己的从教工作,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总体说来需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一个人从胚胎到死亡要经历胎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每个时期都有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包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幼儿是天生的、主动的、开放的学习者,他们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幼儿活动的过程,正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对幼儿来说,每一次相互作用就是一个潜在的发展机会。教师应创造适合幼儿的活动环境,为他们营造一个想像的、自主的空间,创设自由、平等、宽松的氛围,引导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让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把好幼儿发展的度,做到既不考虑幼儿的成熟度、超前教育,用成人的标准和尺度要求幼儿,强迫幼儿去学习、完成高不可攀的作业,又不无端地落后、因噎废食,无目标地开展各种活动,浪费幼儿宝贵的时间,使幼儿错过最佳发展时机。 二、注重幼儿科学思维方式培养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可以通过幼儿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爱心等等。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为人的一生奠定最初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向成功的关键在于人们能构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开放的、积极的、健康的、建设性的、创新的思维方式,而教会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是幼儿教育课程中的重中之重。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舞台,培养幼儿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创造的乐趣,构建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取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在手工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物品:颜色形状各异的旧矿泉水塑料瓶、胶水、小剪刀、彩色纸张、塑料花等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旧塑料瓶的特征情况,让幼儿动脑思考旧塑料瓶的各种用途,并鼓励他们动手,使用旧塑料瓶来做出他们想到的相关物品,幼儿们的想法很多,最后他们做出了很多物品:有的用小剪刀把白色旧塑料瓶剪成了矮矮的小烟灰缸,说给爸爸放烟灰用;有的用小剪刀把绿色旧塑料瓶剪成了中个的笔筒,说可以用来放他的水彩笔;有的给有曲线的旧塑料瓶贴上了彩色纸做的裙子,在盖子上贴上用纸画的圆脸,做成了可爱的娃娃装饰品;有的直接把塑料花插到旧塑料瓶里,说这是花瓶……有的幼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老师要尝试先让幼儿向最简单的方向思考,让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最初的储存用途,如当水壶用,进而再引导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新的物质特征等,让他们自己从多方向去思考、去设想旧塑料瓶的新用途等。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就能在这样的思考与动手相结合的课堂小活动中培养起来。

将语言、艺术、社会等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构成综合课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如开展“听故事,编结尾”活动,老师准备一个故事开端,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编出各种可能的故事结尾。要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对故事开端的理解,从不同理解点切入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组织语言将故事结尾讲出来。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语言能力。所以多开展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等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三、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认识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各种愉快的体验中学科学,获得科学知识,效果显著。比如在认识"雪"的探索活动中,我给每位幼儿一只杯子,让他们在杯子里装满雪,提问:我们试一试,如果一杯雪融化了,会是一杯水吗?"大多数幼儿都认为一杯雪会变成一杯水。随后我便安排小实验,让幼儿带着疑问自己操作、观察、发现问题、寻求答案。接着,幼儿把杯子放在他们认为融化快的地方,定时查看杯子里的雪,并相互比较融化的快慢。在试验的过程中,幼儿发现放在空调附近杯子里的雪融化得较快。最后他们又惊奇地发现一杯雪只融化成半杯水。幼儿在试验的过程中感知了融化。在这个活动中,如果不让幼儿亲自动手试一试,那么所达到的效果就明显不同了。通过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让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而且教学效果很好。

四、课堂教育与社会大自然结合

半瓶水的故事篇2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我正准备上床看书,想先去刷个牙,刚打开水龙头,发现停水了。原来,那天晚上有工人要修地下水管,据说晚上九点才能修好,可是那个时候才六点半,我们也没有事先准备好水,现在全家只剩下半瓶矿泉水。可是,离正式有水时间还有两个半小时。但是,三个人在两个半小时只喝半瓶水怎么够呢?难道我们要渴一个多小时吗?我不要!

于是,我们每次喝水的时候都只喝一小口,不能像平常一样大口大口地喝水,每次都感觉喝不够。虽然每次喝水的量才那么一点,但是一个小时后那半瓶水就已经所剩无几了。那时,我真希望剩下的一个半小时快点过去,平时我都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在飞逝,而这时是多么的慢,好像是一架高速飞行的飞机突然没油了。我平常好像也没感觉到水的重要性,过了那漫长的两个半小时,我们终于有水了。当再次大口大口的喝上水时,我感觉到它是如此的甘甜可口,就像早晨的甘露一样清凉,它比冰热;比牛奶爽口;比果汁纯透。我感觉在那时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能喝到这么美味的水。真想不通我为什么原来没有好好的珍惜水,细细的去品尝水的滋味。

通过这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使我知道两个道理:1、我们要珍惜水资源,包括大地上的一切,不能浪费;2、有些东西我们平常看起来很普通,但一到最缺少它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珍贵。

半瓶水的故事篇3

课堂上要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他们欣赏、感受、体会。同时,要大胆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充分展示自己的见解。从而做到在课堂上有提不完的问题,解不完的疑虑,这样才会使课堂永远属于孩子们,并变成他们施展才华的天地。

【关键词】

激趣导入 图文结合 抓重点词 学生演示 多动脑

做为一名老师,在教学中难免要接受一些公开教学的任务,上公开课也不乏有那么好多次。每次讲完课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收益,也会有一点感慨,甚至会有一些遗憾。

这学期,我又接受了一节公开课的任务,这次我讲的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乌鸦喝水》一课。这一课主要准备采用的是看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所以,课下我准备了课件,有三幅课文中的插图:第一幅图主要画的是乌鸦看到了一个瓶子有水,但瓶口高、水少、它喝不到,正在想办法。正好对应的是课文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上画的是乌鸦正在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叼进瓶子里,这幅对应的是课文第三段的内容;第三幅图画的是乌鸦喝到了水,对应课文第三段结尾的一句话。还有课文故事音频、半瓶水和一些小石子。

课堂上,我按自己备课的思路进行,环环紧扣,条理清晰,学生兴趣浓厚。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也自信这节课是我从教以来最成功的一课。下课后,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堂课上得怎么样?”学生带着兴奋的表情大声喊:“很好!”“真棒!”“我爱听!”“我太喜欢了!”……我听了当然更高兴。愉快地回到教研室,和同事谈及这堂课,简直有点手舞足蹈了。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做得好

刚走进教室,我问学生“你们爱听故事吗?”学生兴趣盎然,我随即播放课件中的录音,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着。当他们听完了《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后,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趁次机会,我便宣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在整堂课中,学生一直显得很兴奋,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可见,引入新课对上好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

二、看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方法做得很适时

对于三幅课文中的插图,我并没有一下子展示给学生,而是在恰当的时间,合理的时候出示一幅插图。比如,学习第二段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读懂这段后出示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呢?”学生在课文中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并准确地读了出来,我也立即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后更加明白了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子高,瓶子里的水只有一半,瓶口又小。再比如教学第三段中的一个“叼”字时,由于年龄小,学生很难理解,但当我出示第二幅插图后,学生一下子能说出“咬”“衔着”等意思。适时出示教学插图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及重点词语有很大帮助。与其一字一句地说教,不如让学生通过看图自己去理解。

三、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词,突破了难点

教学课文第一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时,我问孩子们“到处”是什么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他们说了各自的意见,我又让他们练习用“到处”说话,孩子们马上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说“放学了,妈妈不在家,我到处去找她”,还有的说“我的铅笔不见了,我在房间里到处去找”。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使孩子们体会到乌鸦急于喝水而又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再比如,“渐渐升高”“一个一个”“叼”等词,通过演示实验、看图等方法,使学生对这些词语都能准确地掌握并能运用于实际中。

四、演示实验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在讲完重点段(第三段)后,为了能使学生体会乌鸦想喝水而不怕辛苦这一道理时,我叫了两名学生上来做实验:他们在我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瓶口小,并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个一个地用手装石子时,用了好长时间才使水位升高。用手都这么费事,而乌鸦却用一张嘴一个一个地衔来石子叼进瓶子里,可见是多么不容易啊!事先,我设计这个实验只是为了增加趣味性,没想到却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五、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发挥创造性

半瓶水的故事篇4

鲁迅曾这样对识字进行诠释:“识字,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识字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以认字为前提和基础。”一句话点出了“字”在文章写作中的基础作用,而阅读习作也以识字为先决条件。小学阶段,正是学习生字的黄金时段,如何抓好这项既简单又复杂的识字教学工作?我觉得,要想做到事半功倍,就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也就是所谓的“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里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

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识字量大,如果集中识记字形会增加难度,也不科学。但是以往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把生字从课文中提炼出来,专门用一节课学习生字,这样看来似乎是很科学的,上成了生字专题的形式,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教学内容似乎也很饱满,殊不知,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算学生学会了生字也未必会用,即使老师多方面加以讲解、强调,学生也未必能真正理解字的意义。所以,小学生的识字教学,必须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进行。

一、利用生字的特点,结合课文,进行识字教学

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出现熟字带生字、部首字归类、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所以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逐步渗透利用字的特点进行识记教学。如:课文《乌鸦喝水》里有“喝、渴、办、法、乌、鸦、瓶、渐”等生字,教学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随着故事情节出现生字。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的记住,不易混淆。“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我事先准备了一个瓶子,里面放了大半瓶水,这时我拿着乌鸦标本作演示,表示乌鸦喝不着小的高颈瓶里的水,因为瓶子里的水不多,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相机出示“瓶子”这个词并进行教学。这时乌鸦开动了脑筋,它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它想出办法来了。“办法”这个生字词,意思容易理解,不需要多加解释,只要对字形稍加指点就可以了。对“办”字我还做了这样的强调: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力字旁的两点千万不要丢了。教师一边说一边问,学生边听故事边答问题,边认识生字,兴趣盎然,一点也不感到枯燥,更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二、借助文中的插图,随文识字

低年级的课文,句子短,篇幅小,有故事性、趣味性,读起来琅琅上口,再配上插图,图文并茂,很能吸引儿童。随课文分散识字就是让儿童识到十个八个的生字词,立即回到课文中去诵读,凭借课文内容的情节性,语句的连贯性,使儿童能很快熟读背诵。这当中,阅读能力得到训练,生字词得到巩固,还受到规范语言的熏陶。及早给他们这种熏染,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识字课《口耳目》这一课有12个象形字。教材在编排上很有特征,全文由12幅图和与之相对应的象形字、现代汉字三部分组成。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话,再出示象形字,比拟两者的相似之处,最后出示现代汉字,将其与事物笼统、象形字对比,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演化规律。这样,学生依据象形字的特点,应用图画很快记住了这12个汉字。如“羊”字,“?”像小羊的角,“三”像小羊的头,“?”像小羊的身子。这样,充分应用儿童笼统思想为主、想象力丰厚的特点,仰仗课文插图,教给学生依据物体形状识字的方法,不只提高了孩子的识字兴味,而且教给了识字的方法。

三、课后巩固,随文扩展

半瓶水的故事篇5

关键词: 《水浒传》 《金瓶梅》 武松 形象比较

武松可以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好汉,他之所以受到中国人特别的崇敬,成为世代中国人的楷模,除了他身上超人的胆量、武艺、豪情和疾恶如仇的性格具有极大感染力外,施耐庵过人的写作技巧,也使这个艺术形象更加生动。和梁山其他好汉相比,武松故事的篇幅则长得多,从第二十二回到三十二前半回,以十回的篇幅集中描写武松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性格,是为著名的“武十回”。而且在这十回中,都是以武松为主角,一点也不间断,中间除了张青、孙二娘和施恩有点戏外,其他都是围绕这一个人物在展开情节,从而使“武十回”成为《水浒传》中具有某种独立意义的小长篇。

对于这样一个豪杰英雄,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肯定不是少数,其中数金圣叹的评价最高。金圣叹对水浒人物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将水浒一百零八条好汉分为“上上人物”、“上中人物”、“中上人物”、“中下人物”、“下下人物”几等。而在“上上人物”之中,金圣叹对武松、鲁智深、李逵三位豪杰评价很高,而对武松的评价最高。他在《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药鸩武大郎》的回评中说:

“然而此一百六人也者,固独人人未若武松之绝伦超群。然则武松何如人也?曰:‘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①

张恨水也曾这样评价过武松:

“有超人之志,无过人之才;有过人之才,无惊人之事,皆不足以有成。何以言之无其才而不足以展其志,无其事又不足以应其才之用也。若武松者,则于此三点,庶几乎无遗憾矣。”②

张恨水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他们几乎把武松看成了传奇式的英雄人物,我认为,从作者对武松的倾情刻画来看,武松其实被作者刻画成了生活化的英雄人物。应该说,武松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对武松的生活化描写,生活化描写实质上是一种现实主义手法,它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以其自身的行为展示自己的性格。作者在《水浒传》中多次运用生活化描法,武松是其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

一部《水浒传》以十回之多来刻画武松一个人物,情节惊险曲折,故事环环相扣,结构十分紧凑,不但武松光彩照人,一些只在这十回中出现的人物,如武大郎、潘金莲、西门庆等也成为不朽的艺术形象,甚至成为后世许多作家的题材,比如《金瓶梅》。《金瓶梅》一百回的故事框架就是从《水浒传》的“武十回”中移植过来的,但是武松已经不再是主角,作者兰陵笑笑生压缩了关于武松的描写,《水浒传》中武松的经典篇章“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都被一笔带过。

同一个人物形象,为什么在不同的著作中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对比《水浒传》和《金瓶梅》中关于武松形象的塑造,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武松出场的介绍

《水浒传》里施耐庵把武松写得完美无缺,而与《水浒传》中其他一些英雄人物既有突出英雄气质却又有一些缺点(如王英的好色、李逵的鲁莽之类等)有所不同。从长相上而言,他“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无论古今,都堪称标准牌的美男子。再从勇武来说,他“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可见他是多么勇武,武艺多么高强,怪不得在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中他会排在第十四名这么靠前的位置。但是,武松不仅仅是一条硬汉,还有充满情义的另一面。比较而言,《金瓶梅》里关于这一方面的描写,作者有意无意地做了改动,有些只言片语的微小不同,却使武松的情义大打折扣。《水浒传》里武松刚出场就通过自述和作者的交代,表达了对胞兄浓浓的记挂思念之情:“相伴宋江住了十数日,武松思乡,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柴进、宋江两个都留他再住几时,武松道:‘小弟因哥哥多时不通信息,只得要去望他。’宋江道:‘实是二郎要去,不敢苦留。……’”在街头与武大不期而遇时,武松先是“回过头来看了,叫声:‘阿呀!你如何却在这里?’”“回转身来,看见那人,扑翻身便拜。”“武松拜罢,便道:‘一年有余不见哥哥如何却在这里?’”虽然毫无思想准备,可却是那样的喜出望外,那样的手足情深。及至与哥嫂见面之后,又是那样的亲热,一口一个“哥哥嫂嫂”,充分反映了他对亲情多么看重。相比之下,《金瓶梅》的描写可就大不一样了。首先,只是通过他人之口及作者的交代,平平淡淡地表出武松“要去寻他哥哥”。兄弟相见的文字依然乏善可陈,同样没有应有的场面描写,只有“当日兄弟相见,心中大喜”。而细味上文,其实这一句主要是说武大“心中大喜”。难怪本回回目的后半句要冠以“武二郎冷遇亲哥嫂”了。这里的冷,绝非指他们兄弟“冷不丁”相遇,也不会是仅仅为了与前半句“对仗”,而应是“冷淡”。在随后的故事里,武松对其兄态度之冷淡,更与《水浒传》迥乎有异。

二、武松身上的豪侠气质

《水浒传》站在豪侠的立场上写世态人情,武松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这两个情节与他景阳冈打虎的经历合在一起,共同塑造了他勇武不凡的形象。《水浒传》写武松斗杀西门庆,是武松一手揪住西门庆左脚,叫一声“下去”,把他从狮子楼上甩到当街,跌得半死,武松又涌身往下一跳,把他按住,只一刀,割下他的头来。论勇武,西门庆不是武松的对手;论地位,虽然西门庆有钱有势,他要收买何九叔,但人家还担心武松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汉子”,偷偷把骨头藏起来,以备武松查问。武松从东京回到县里,街坊四邻都捏一把汗,暗暗想着西门庆这下要倒霉了。武松杀了西门庆,县官念他是个义烈的汉子,审案时有意减轻他的罪行。在一部《水浒传》里,武松的义烈勇武,使他成为好汉中的好汉。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甚至把他称为天人、神仙。到了《金瓶梅》里,武松就不再是威风八面的好汉了,那里的好汉是西门庆。武松找西门庆报仇,结果误杀了李外传,西门庆买通官府,将其充军到孟州道。只剩下潘金莲由他去杀,可是手刃潘金莲的过程也只见凶残,不见豪勇。而且在《金瓶梅》所营造的世界里,义勇豪侠不再大行其道,反而是西门庆的银子更有威力。何九叔为西门庆掩盖罪证,丝毫不在意武松能奈何他。县令也不再同情他的义烈,武松本人也似乎没了在《水浒传》里的豪气。在《水浒传》里,他来到孟州,进得牢城,一味要逞英雄,对一百杀威棒不当回事情,“要打便打,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不是好男子!”而在《金瓶梅》里呢:三四个皂隶受知县之命,须臾打了武松三十板,“打得武松口口声冤,说道:‘小人平日也有与相公用力效劳之处,相公岂不怜念?相公休要苦刑小人!’”这些都是《金瓶梅》里的武松为人不足称道的地方。《水浒传》、《金瓶梅》两部大书,营造了两个世界,谁是英雄,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一边是豪侠的观点,一边是市井小民的观点。前者可能过于浪漫,对于一个人的正常社会责任过于忽略;另一边则过于现实,把市井小民的观点当成法则,生活也会太卑琐。

三、关于武松的细节描写

首先,从武松这一人物的塑造来看,这两部名著已分高下。《水浒传》中的武松常常“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因此,在柴进满庄里的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这里的武松的确不像一个英雄好汉,试问,有谁会认为,这个醉酒后仗着别人的器重撒野放泼的暴力倾向者会是“侠”的代表者之一?而《金瓶梅》则径直写“招揽天下英雄豪杰仗义疏财的柴进,因见武松是一条好汉,收揽在庄上。”这样写是对武松本质上的改塑,道出了英雄间的惺惺相惜,暗指了武松的人格,这个以巧笔精心创造的英雄显然要比《水浒传》里的人光辉得多。

其次,对武松打虎的心理描写也有极大的区别。《水浒传》里的武松事先并不知道景阳冈有虎,酒醉后又刚愎自用,不听劝告,既怀疑“酒家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兰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又认为“这酒家诡诈”,待“方知端的有虎”之后,才知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是丢不下脸面,怕被耻笑,只得带着侥幸和冒险的心理上山。然而越怕越巧,最后是稀里糊涂地“醉来打杀山中虎”。《金瓶梅》中的武松则是一到山东界上就知道景阳冈上有虎伤人,“这武松听了,呵呵大笑,就在路房酒店内,吃了几碗酒,壮着胆,横拖着防身哨棒,踉踉跄跄,大汉步走上岗来。”并大声喝道:“怕什么鸟!宜只顾上岗去,看有什么大虫,若是遇见,且除了它!”这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豪气干云天的武松难道不比另一个小家子气的武松更让人敬佩吗?这种改塑无疑是符合人们心意的。

再看武松对待潘金莲的态度。《水浒传》里写武松一见到潘金莲就“当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热情得十分过火,庄重不足,难免有轻薄之嫌。后来更是“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之愁;脸如三月桃花,暗含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来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武松对潘金莲的这种色相观察得如此细腻,而且欣赏得如此心旷神怡,岂不是意味着他已情不自禁地被欲望所迷?《金瓶梅》中对应这两处的描写的分别是:“武松施礼,倒身下拜”,“武松见那妇人十分妖娆,只把头来低着”,“武松已有五七分不自在,也不理他”。很明显,《金瓶梅》中的武松要比《水浒传》中的武松坦荡,正直,态度坚定、鲜明得多。后者的形象,要比前者高大光辉。

还有对西门庆等人的认识。一者是头脑简单就事论事,一者是思维深远就事论人,就事论世。且看这两处描写:

小人亲兄武大,被西门庆与嫂通奸,下毒药谋性命。这两个便是证见。要相公做主则个。――《水浒传》③

小人哥哥武大,被豪恶西门庆与嫂潘氏通奸,踢中心窝;王婆主谋,陷害性命;何九朦胧入殓。烧毁尸伤。见今西门庆霸占嫂在家为妾。今有这个小厮郓哥便是证见,望相公做主则个。――《金瓶梅》④

两相作比,我们会发现,后一种状词比前一种更加具体、确凿,状告面也扩大,这说明武松已作了深入谨慎细密的调查,而不是鲁莽行事。武松已由一个头脑简单的粗人“进化”成一个思维发达的智者。他已认清了社会的本质并有力求除恶务尽的决心:这难道不是武松个人形象的极大飞跃吗?

总之,就武松这一形象而言《金瓶梅》比《水浒传》要更加丰富而复杂,正是因为人性的复杂性在《金瓶梅》中得到充分体现,才使社会的复杂性得以完全展示,人性的复杂组成社会的复杂,社会的复杂又加剧人性的复杂,这正是兰陵笑笑生比施耐庵更加成熟的地方。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发现,《金瓶梅》虽然从《水浒传》“武十回”移植或者说借用了其部分框架、人物和故事,但兰陵笑笑生显然对这部巨著事先有通盘考虑、周密安排,包括对移植、借用原书中的一些情节,进行必要的增减、变形。最大的改动就是原先关于武松的一系列“英雄事迹”绘声绘色的描绘,这里统统被作为“暗场处理”,没有一处正面的文字;就连关于武松的故事中写得最好、最为人所称道的打虎一节,也都如此。兰陵笑笑生笔下的武松性格和原书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不同,是与他和施耐庵对人生、世事的看法不同密切相关的。虽然我们至今仍不知道兰陵笑笑生的真实情况,但从《金瓶梅》的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对人性的看法是比较灰色的。在他看来,人有许多劣根性,这集中体现在他笔下的西门庆、潘金莲、庞春梅这些主角人物身上。同时,在他看来,人又是复杂的,一个人往往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即便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也不是一无是处。就是像西门庆这样的人,也会在李瓶儿死后真心痛哭,有的时候也表现出豪爽大方。反过来,他又认为,生活中没有尽善尽美的人,不存在道德高尚的人,也没有完美无缺的英雄豪杰。施耐庵笔下的武松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他把武松这个形象塑造得过分神化了。兰陵笑笑生在移植《水浒传》里武松故事的时候,明显对他加以“矮化”,有意淡化他在读者心目中的高大光辉形象。这样一来,虽然只是部分改变了关于武松的文字,但却根本颠覆了他的形象。

注释:

①孙秋克、中国古代文论新体系教程中的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节录)、浙江大学出版社、

②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

半瓶水的故事篇6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乌鸦很口渴,但是河里的水都干了,它就在草丛中寻找水。它找啊找啊,它看到了一个瓶子,里面只有小半瓶水,乌鸦想喝水,但是它的嘴不够长。喝不着水,它就去找了一些石头放到瓶子里,使水位上升,这样它就可以喝到水了。

这只聪明的乌鸦的故事被一代代地流传着。

很多年以后,这只乌鸦的子孙在野外找食,它也碰到了同样的难题,它看着手中的半瓶水,想按照妈妈告诉它的它们的祖先使用的聪明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但是它找了半天,一块石头也没有找到。这时,它又累又渴,它想用望梅止渴的办法来缓解饥渴。它想像自己正在家里边看奥运比赛节目边用吸管喝酸奶,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忽然,它说:“有办法了。”只见它找来一要根芦苇,插进瓶里,一下子就可以吸到水了。

(广西融水县融水镇一小三(3)班

黄舟源)

半瓶水的故事篇7

“提高质量,打造竞争实力”,“扭住质量不放松”,“质量方面的错误一个都不能犯”……一声声掷地有声,震聋发聩的呼唤;一句句铿锵有力,震撼人心的誓言,似总攻的号角,响彻公司。然而遗憾的是仍没能唤醒那些粗枝大叶,敷衍散漫的员工们。我是怀着非常绞痛的心情看完公司举办的“质量警示展”的,绳头、搅龙片、飞蝶、黑色杂质、铁丝……一桩桩、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让人触目惊心,如鞭抽身!看上去是我们的粗心大意惹的祸,问题的根源却在于我们的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不够;制度、规程执行不够;技术不精、管理粗放、学习不够造成的。

“学,然后知不足”,公司一再倡导“创学习型组织”,然而有些人却不思进取、自负自满、卖老资格、思想观念不转变,以为自己什么都会,根本就学不进去,结果是悲剧一次次重演,质量事故远出国门,给公司带来了惨重的损失。马克·土温说过“人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面对这些发生在身边或者自己身上的一个个质量事故,我们还能兴灾乐祸般地互相嗤笑和嘲笑吗?难道我们的脸就不红吗?其实“无知比事故更可怕”,我们到了该醒悟的时候了,我们必须放下架子,认真学习,更新观念,痛改前非。有两个故事非常短,内容也很浅显,但寓意却很深刻:一个是有关“孔子教育众弟子”的故事,一个是有关“沙皮狗”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率众弟子出游,到了一庙堂,一个祭祀用的奇形怪状的瓶子让他们百思不解,侍者告诉他们这是先人用来当座右铭用的,孔子想了想,忙让弟子取来水做给众弟子看:当水注入瓶子很少时,瓶子开始晃动,当注入一半以上时,瓶子竟站的非常稳,当刚注满时,瓶子突然破碎了……众弟子非常疑惑,忙问老师为什么?孔子语重心长地说:当瓶中水很少时,就好比人刚进入社会,知识、阅历非常少,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随着知识的增多,阅历的加深,人就会稳立社会,但当人自满骄傲,不思进取时,就会在社会上遭遇失败。所以你们必须谦虚治学,才能稳立社会。另一个故事是:从前有一只沙皮狗,一天它突然对它的伙伴们——小兔、小猫、小鸡、小鸭说:“明天我要自己独自穿过沙漠。”它的小伙伴们非常惊奇,用羡慕的眼神望着它,于是立刻为它准备了充足的水和食物。第二天,沙皮狗就告别小伙伴们出发了,雄赳赳,气昂昂,头也不回。一天,二天过去了,终不知沙皮狗的消息。直到第七天,才得到沙皮狗壮烈牺牲的消息。它的小伙伴们哭得很伤心,然而却无一人知道它是怎样死的,在座的各位,你们知道吗?——被尿憋死的。大家都知道,沙皮狗有个坏习惯,然而沙漠中却没有它需要的东西——树根、墙角……这虽然是个寓言故事,然而它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恪守老观念、遵循恶习、不变通,必丧命。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谦虚好学固然重要,然而做人更关键”。因为质量是靠人生产出来的,若没有诚信、敬业的员工,是无论如何也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的。当代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先生说过:我曾再三嘱托员工们,在有人问及本公司生产什么产品时,应回答,“松下既制造电器,也制造人,而且首先是造就人”。美国IBM公司的理念是:“员工能力和责任的提高,是企业的成功之源”。

半瓶水的故事篇8

关键词:俗人俗语 白描 讽刺 细节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也是四大奇书中创作最晚的一部作品。它奇就奇在作者至今也不能确定;奇就奇在自从它问世以来就毁誉参半,经历曲折。《金瓶梅》全书一百回,洋洋洒洒近一百万字。有人说,《金瓶梅》是《水浒传》的一条“肋骨”,它借《水浒传》中西门庆和潘金莲故事为引子,叙述了西门庆从勾结官府、玩弄女性到纵欲家亡,家业凋零的故事。这样一个非常简单又带有一些宿命意识的故事,实际为晚明这个人心不古的社会演奏了一曲悲哀、愤懑的挽歌。《金瓶梅》开创个体独立创作章回体长篇小说的先河。在中国小说史上,开辟了以描写家庭琐事、婚姻爱情为题材的世情小说新领域,为《红楼梦》的横空出世作了必要的艺术探索。笔者就《金瓶梅》的艺术表现技巧予以粗浅的分析归纳。

一、俗人俗语

《金瓶梅》的中心人物西门庆,是“清河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就县门前开着个生药铺。从小儿也是个好浮浪子弟,使得好些拳棒,又会,双陆象棋,抹牌道字,无不通晓。近来发迹有钱。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揽说事过钱,交通官吏,因此满县人都惧怕他”(第二回)。西门庆集官僚、奸商和恶霸于一身,围绕在他身边的人,大都是些帮闲、妓女、虔婆、小尤儿、伙计、仆人和家庭中的妻妾,而西门庆的全部生活便周旋在官场、商场和情场里。这样一群世俗的人,被兰陵笑笑生推到了晚明社会的聚光灯下,恣肆地表演。用日常口语、谚语、歇后语、俏皮话及市井骂人语等,自然能真实鲜明地塑造出这类人物形象,同时还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如“年随情少,酒因境多”,“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情人眼里出西施”,“不怕官,只怕管”,“嗔拳不打笑面”,“吃人家碗半,被人家使唤”,“放着河水不洗船”,“凤凰无宝处不落”,“狗口里吐什么象牙来”,“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贴天飞”,“男人无性,寸铁无钢,女人无性,烂如麻糖”,“破着一命剐,便把皇帝打”,“噙着骨秃露着肉”,“日子多如树叶儿”,“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炷香”,“一头放火,一头放水”,“只怕睁着眼儿的金刚,不怕闭着眼儿的佛”,“十个明星当不得月”,“洒土也眯了后人眼睛儿”,“兜肚断了带子——没的绊了”,“饿眼见瓜皮——不管好歹”,“狗咬尿泡——空喜欢”,“关王卖豆腐——人硬”,“鸡儿不撒尿——各自有去处”,“毛司里砖儿——又臭又硬”,“千里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墙上泥坯——去了一层又一层”等等。清代的张竹坡、日本鸟居久晴和当代的白维国等都已做了谚语歇后语方面的编辑整理工作,有助于我们对《金瓶梅》的阅读鉴赏。

中国民族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小说文本源于说话艺术用的话本,故而小说常以人物语言推动情节演进。《金瓶梅》成书于《水浒传》之后,借鉴了《水浒传》人物语言惟妙惟肖的特点,更进一步在家常口语化、俚俗化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如李瓶儿临终前对西门庆的一席话:

西门庆听了两泪交流,放声大哭道:“我的姐姐……我实指望和你相伴几日,谁知你又抛闪了我去了。宁教我西门庆口眼闭了,倒也没这等割肚牵肠。”那李瓶儿双手搂抱着西门庆脖子,呜呜咽咽,悲哭半日,哭不出声,说道:“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并头相守,谁知奴家今日死去也。趁奴不闭眼,我和你说几句话儿。你家大,孤身无靠,又没帮手,凡事斟酌,休要那一冲性儿。大娘等,你也少要亏了他的。他身上不大方便,早晚替你生下个根绊儿,庶不散了你家事。你又居着个官,今后少要往那里吃酒,早些儿来家。你家事要紧,比不的有奴在,还早晚劝你,若奴死了,谁肯只顾的苦口说你?”西门庆听了,如刀剜心肝相似,哭道:“我的姐姐,你所言我知道。你休挂虑我了。我西门庆那世里绝缘断幸,今世里与你夫妻不到头!疼杀我也,天杀我也!”(第62回)

西门庆贪图李瓶儿的美貌,也图她的巨额钱财。在诱拐了李瓶儿后,也得了她的钱财。但西门庆用情不专一,家里放着神仙似的一妻五妾,还眠花卧柳,留连于勾栏(妓院)之中,常不着家。面对李瓶儿将不久于人世,西门庆也流露出一丝真情。作品就是运用这样的日常口语,流畅地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

二、白描传神

张竹坡是第一个用国画中的白描技法来批评《金瓶梅》的,在批评经典帮闲人物应伯爵时,张竹坡指出,“描写应伯爵处,纯是白描追魂摄影之笔”。白描,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来在文艺中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在塑造韩道国这个人物上,同样也用白描的手法。西门庆在清河县狮子街拾掇了两间门面房,开了个绒线铺,急需一个伙计。帮闲应伯爵再三向西门庆举荐了韩道国。与帮嫖贴食的应伯爵相识的朋友能好到哪儿去?韩道国“五短身材,三十年纪,言谈滚滚,满面春风”,一副生意人的举止,他原本是:

韩道国,字希尧,乃是破落户韩光头的儿子。如今跌落下来,替了大爷的差使,亦在郓王府做校尉,现在县东街牛皮小巷居住。其人性本虚飘,言过其实,巧于词色,善于言谈。许人钱,如捉影捕风;骗人钱,如探囊取物。(第33回)

韩道国本来是一个“言过其实,性本虚飘”、有天无日之辈,一经应伯爵极力包装,便成为“原是绒线行,如今没本钱,闲在家里,说写算皆精,行止端正”(第33回)。西门庆出于对应伯爵的信任,再加上韩道国极力自我推荐,韩道国顺利地当上了西门庆新开绒线铺的主管。你瞧他初当绒线铺主管时的神态举止:

单表那日,韩道国铺子里不来上宿,来家早,八月中旬天气,身上穿着一套儿轻纱软绢衣服,新盔的一顶帽儿,在街上阔行大步摇摆。但遇着人,或坐或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是一回,内中遇到他两个相熟的人,一个是开纸铺的张二哥,一个是开银铺的白四哥,慌作揖举手。张好问便道:“韩老兄连日少见,闻得恭喜在西门大官府上,开宝铺做买卖,我等缺礼失贺,休怪休怪!”一面让他坐下。那韩道国坐在凳上,把脸儿扬着,手中摇着扇儿,说道:“学生不才,仗赖列位余光,与我西门大官人做伙计,三七分钱。掌巨万之财,督数处之铺,甚蒙敬重,比他人不同。”白汝晃道:“闻老兄在他门下只做线铺生意。”韩道国笑道:“二兄不知,线铺生意只是名目而已。他府上大小买卖,出入资本,哪些不是学生算账!言听计从,福祸共存,通没我一时儿也成不得。大官人每日衙门中来家摆饭,常请去陪侍,没我便吃不下饭去。俺两个在他小书房里,闲中吃果子说话,常坐半夜他方进后边去。昨日他家大夫人生日,房下坐轿子行人请,他夫人留饮至二更方回。彼此通家,再无忌惮。不可对兄说,就是背地他房中话儿,也常和学生计较。学生先一个行止端庄,立心不苟,与财主兴利除害,拯溺救焚。凡百财上分明,取之有道。就是傅自新也怕我几分。不是我自己夸奖,大官人正喜我这一件儿。”……(第33回)

这一段描写,恰当地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勾勒出现住东街“牛皮”巷中韩道国自吹自擂、口若悬河的神态。西门庆只让他主管绒线铺的经营,他却把自己漫话式地放大为西门庆的大管家身份,牛皮几乎就要吹破。文学语言的特色在于形象,生动,准确,运用白描的手法显然能经济地塑造人物,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冬不拉的故事(精选8篇)
  • 下一篇:我的文具盒作文(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