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司马光的故事(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4 栏目:写作范文

司马光的故事篇1

司马迁和司马光不是哥俩,两个人一个在西汉、一个在北宋,相差了1000多年。之所以他们的姓名里面有两个字相同,是因为他们的姓是“复姓”,姓就有两个字。作为姓氏的“司马”来源于古代的官职名称――“司”有“主管、负责”的意思,“司马”就是管马的官。可是您千万别小看了这个官,同样是管马,它和孙悟空当的那个“弼马温”是有天壤之别的,它是负责军务的国家最高官员之一。

怎么会这样呢?管马就那么重要吗?回答是:对的!因为马进入军队后产生了一个新的兵种――骑兵,这对战争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对原先的步兵来说,骑兵的出现是一场噩梦,他们速度快、机动性强、冲击力大,还可以用马拉动战车――简直就是古代的坦克。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常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来形容一个国家的强大实力,比的就是战马和战车的数量。所以司马是最高官员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最先用“司马”作姓氏的人,不是做过司马,就是祖先有人做过司马。这样的家族在最早的时候有教育资源上的优势,后来也往往传承了重视教育的家风,所以子弟中成才的比例也会很高。司马家族出来的大人物就有司马迁、司马光、司马相如、司马懿等等。然而,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并不一定会成为人才,他们能够成才还是因为具备了优秀的品质。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棒的史书,作者司马迁因此被称为“历史之父”,他又有哪些过人的优秀品质呢?

司马迁从小就是个刻苦、自立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司马迁就在父亲的启蒙下开始习字读书。还不到十岁的时候,父亲就到京城担任记载史事、编写史书的太史令,而留在家乡的司马迁一边学习种地、放牛,一边自己刻苦攻读。后来,他的水平越来越高,但仍不断学习,被两位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接受为学生。孔安国是孔子的十世孙,他和董仲舒都是当时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在他们的指导下,司马迁的学问更加深厚,并且建立了成熟的历史价值观。

司马迁也是个十分勤勉、认真的人。长大成人后,司马迁到京城投奔父亲,在父亲身边学习历史知识,对史学的兴趣更加浓厚。20岁的时候,父亲让司马迁去游历天下,搜集流散在民间的遗闻旧事。他从现在的陕西西安出发,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水陆交通是远没有现在发达的,出门旅行是一件特别艰苦和危险的事情。但司马迁不怕苦累,在游历中印证自己所学,并采集了书籍上没有记载的大量史实。

司马迁还有着正直、求实的性格品质。游历归来后,司马迁在朝廷担任了官职,用心结识天下贤能之士,其中包括贾谊、樊哙、冯唐的子孙。后来又担任了太史令。在他47岁的时候,将军李陵在西北与匈奴作战时被俘降常汉武帝十分愤怒,群臣也都声讨李陵的罪过。只有司马迁说:“李陵对父母孝敬,与人交往讲信用,为国打仗奋不顾身,一向有国士之风。况且他带五千步兵,深入敌后,吸引敌军主力,杀敌上万,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他之所以被俘未死,是想建立曹沫那样的功绩呀。”曹沫是春秋时鲁国大将,因劫持齐桓公而要回了鲁国被占领的国土(故事见2016年第7-8期《武艺高强的刺客们》)。但汉武帝没接受司马迁的说辞,而将他定了死罪。

司马迁在面对困境时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了人生追求而忍辱负重。当时的死罪可以有两种办法赎代,一种是用大量金钱赎买,一种是用宫刑代替。但很多没有钱的人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意受宫刑的屈辱。司马迁没有钱,也不想受辱,但他想到没有完成的史学事业,想到孔子在困顿时作了《春秋》、屈原在流放时作了《离骚》、左丘明在失明之后完成了《国语》、孙膑在被切掉膝盖后编纂了《兵法》,于是他选择为了追求而活下来。

《史记》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首,也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无论从体例上、叙事手法上还是思想价值观上,都对后世史书有巨大影响。它还兼具极高的文学价值,被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能完成这部恢弘的巨著,正是刻苦、自立的性格为他打下了学识基础,勤勉、认真的态度为他积累了史学知识,正直、求实的品质为他确立了写作原则,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他铸就了人生辉煌。

司马光的故事篇2

宋代时期,在“孟子升格运动”中,伴随崇孟思潮的兴起,也出现了一股疑孟、非孟的思潮,这股思潮是孟子升格运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展现了宋儒对待孟子的不同态度,也是两宋孟学史及中国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不容忽视。而司马光作为疑孟者思潮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对孟子提出质疑的角度和立场颇具有代表性。

关键词:司马光;孟子;王安石

司马光 (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北宋时期,在王安石的大力推动下,使孟子其人其书的命运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孟子得以受封爵号,入孔庙配享,《孟子》由先前的子部上升为经部,列入“兼经”,立为官方教材。司马光撰写了《疑孟》等文章批评孟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司马光的疑孟除了单纯学术之争和思想分歧外,还带有釜底抽薪,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政治色彩。归纳起来,司马光主要是在《疑孟》等文章中对孟子的性善论、君臣观、孟王霸观、义利观四个方面进行了质疑。

一、对孟子性善论的质疑

孟子全部思想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是他的性善理论。主张人性善,是孟子思想的最大特色,也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出发点。司马光继承扬雄了的性善恶混说,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是人的所有社会性表现,有仁义礼智,也有暴慢贪惑,反对孟子单一的性善论。例如,他说:“孟子云:‘人无有不善。’此孟子之言失也。丹朱、商均,自幼及长,所日见者尧舜也,不能移其恶,岂人之性无不善乎?”司马光认为,孟子主张性善,认为恶是外物引诱的结果;荀子主张性恶,认为善是圣人教化的结果。其实,他们“是皆得其偏而遗其大体也”。这个被遗弃的“大体”,就是他所主张的性善恶混。例如,他说:“夫性者,人之所受于天以生者也,善与恶必兼有之。是故虽圣人不能无恶,虽愚人不能无善,其所受多少之间则殊矣。”在司马光看来,善与恶实际上共存于天性,就如同种田一样,稻粱与藜莠总是并生的,所以也才需要耘其藜莠而养其稻梁。只有扬雄的性善恶混才是最恰当的性论。因此,他说:“故杨(扬)子以为人之性善恶混,混者,善恶杂处于身中之谓也。顾人择而修之何如耳,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 则为恶人。斯理也,岂不晓然明白哉!”司马光尽管力图用扬雄替换孟子,使“性善恶浑说”成为宋代心性讨论的理论基础,然后宋儒们还是舍弃了扬雄而最终选择孟子作为自己的“正统”的。

二、对孟子君臣观的质疑

司马光疑孟,固然有振兴君权,强化宋朝天子权威的至上性和至尊性,巩固宋朝统治的目的,但是其最终目的却是指向王安石的。

孟子的君臣观主张君主必须尊德乐道,要礼待有德望的臣子,在君臣关系中,臣可以根据君主的作为与态度选择自己的行为取向。王安石受孟子思想的影响,主张君尊臣卑,臣下尽心效忠事君。对于德才兼备之臣,君主要尊德乐道,不能以势相压,必要时,要勇于破除君尊臣卑的僵死观念,屈尊相问。

处于维护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的统治的目的,司马光在《疑孟》中借批孟子的君臣观来批评王安石。例如他说:“孔子,圣人也;定、哀,庸君也。然定、哀召孔子,孔子不 俟驾而行,过位,色勃如也,足蹊如也,过虚位且不敢不恭,况召之有不往而他适乎?孟子学孔子者也,其道岂异乎?夫君臣之义,人之大伦也。孟子之德,孰与周公?其齿之长,孰与周公?周公之于成王,成王幼,周公负之以朝诸侯,及长而归政,北面稽首畏事之,与事文、武无异也。岂得云:彼有爵,我有德齿,可慢彼哉?”司马光认为孟子拔高德齿的重要性,轻视君主的尊严,是对孔子的背叛,君臣相处,是要遵循孔子守礼正名的思想的。例如,他说:“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 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枝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枝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批评孟子的君臣观,但他只强调“贵贵”,而忽视“尊贤”,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短见。

三、对孟子王霸观的质疑

孟子继承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明确主张王道政治。王道而非霸道,心服而非力服,这是孟子所倡仁政的主要特征。而司马光在《疑孟》中,质疑孟子作为臣子却不为国民百姓着想,批评其对涉及民之生死国之存亡的军旅大事出言不慎,袖手旁观,不负责任。例如,他说:“孟子知燕之可伐,而必待能行仁政者乃可伐之。齐无仁政,伐燕非其任也,使齐之君臣不谋于孟子,孟子勿预知可也。沈同既以孟子之言,劝王伐燕,孟子之言,尚有怀而未进者,安得不告王而止之乎?夫军旅大事,民之死生,国之存亡,皆系焉,苟动而不得其宜,则民残而国危,仁者可忍坐视其终委乎?”孟子主张王道而非霸道,而马光却主张“王霸同质论”,他说:“所谓性之者,天与之也;身之者,亲行之也;假之者,外有之而内实亡也。尧舜汤武之于仁义也,皆性得而身行之也。五霸则强焉而已。夫仁义者,所以治国家而服诸侯也,皇、帝、王、霸皆用之,顾其所以殊者,大小、高下、远近、多寡之间耳。假者,文具而实不从之谓也、文具而实不从,其国家且不可保,况于霸乎?虽久

假而不归,犹非其有也。”其实,自西汉中期以后,伴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就开始出现吏服雅驯,儒通文法的现象, 霸王道杂之就成为一种统治手段,司马迁的王霸观其实也客观第反映了历史的实际情况。

四、对孟子义利观的质疑

孟子的义利观重民利,主张行仁礼之义,以导民之利;在义利关系上,主张先义后利,义以导利,义重于利,而司马光在义利关系上却强调义利统一,例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通过孟子和他老师子思讨论义利的记述,发表自己的义利观。他说孟柯“尝问牧民之道何先? 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 ’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 此为不利大矣!” 他引用《易》曰:“利者,义之和也。”他又以“ 臣光曰” 的形式评论说: “子思、孟子之言,一也。夫唯仁者为知仁义之为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对梁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因此, 在司马光看来,义利是一致的。司马光虽然与孟子的义利观有差异,但总的来说,他并不反对“言利”,他反对的是王安石的“言利”,认为王安石的“理财”实质是“聚敛”搜刮民财以充国用。他主张明确并合理分配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否则就会“财聚则民散,下怨则上危",希望统治者宽恤民力。

总之,在宋代崇孟与疑孟的争论中,尽管崇孟派最终获得了胜利,但作为宋代孟子升格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的疑孟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的,探究司马光的疑孟对于我们今天重新解释孟子,重新探索孔子创立儒学的原儒精神,弘扬儒学,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3]张荷群:《朱熹对疑孟的总结与回应》,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4)、

[1]陶懋炳:《司马光史论探微》,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林汉仕:《孟子探微》,文史哲出版社,1978、

司马光的故事篇3

在我的成长历史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只有一个小小的足印留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小时侯,爸爸老嘲笑我是“秀才识字读半边”。同学们老说我读音不准。其实,我不只是认半边,有时还容易吧双音词弄混 。

老师组织我们开故事会,要求讲清楚,讲生动。我们小组讽刺我,偏要让我这个“秀才”讲故事。我满有信心地说:“没问题,你们可别小看我呦。”我回到家里想好故事,关门练习,对爸妈是绝对保密。到了学校,小队的伙伴们问我讲些什么,我就笑笑,伙伴么不满地说:“可别出丑呦!”"哼!”知道我为什么不透露出去吗?你想呀:故事的内容要是先透露出去了,听众就没意思了,这样影响效果。

盼望已久的日子来临了,我胸有成竹的坐在位子上,心想:一定要给伙伴们一个惊喜。队长悄悄地问:“紧张吗?”我信心十足的回答:“没问题。”终于该我演讲了。我环视了四周,稳定好了情绪,然后正腔圆的讲到:“我演讲的题目是《司马光的小时候》、······”刚说完一句,同学们眼睛真大,都齐刷刷的看着我,我想到底还是做了准备呀!个个都这么惊讶。我非常得意瞥了老师一眼,老师也仿佛目瞪口呆了,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我这么有演讲天赋,就连老师以前也没发现。这使我信心大增,十分流畅的讲下去,是不是还会做动作,讲到“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同学们有的笑得弯了腰扶住了椅子;有的笑得使劲拍打着桌子······再看看老师,笑得用手捂住了嘴眯起了眼睛。可是想想,这不好笑呀······只有小队长流出了眼泪······

事后,老师帮我指出,原来我又当了回“秀才”把“光”读成了“缸”,把“缸”读成了“光”,两字互换了读音,有时还把“缸”与“罐”调换了,好一个动听的《司马光砸缸》,被我读成了《司马缸砸光》。这件事在我的脑海中是一个用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我曾屡次发现,每次我感到信心不足而经常马虎的做错事时,只要想起小时候在全班同学面前中出丑的事时,我便能谨慎的做好每一件事。我时常提醒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做任何事我都不能马虎。

司马光的故事篇4

这句话让司马光大为光火,按照成绩,司马光是进不了光山县第一小学“火箭班”的,校长看在他爹是县令的份儿上,把他安排在了“火箭班”,可是考试成绩方面又不能“拼爹”,所以司马光一直当不上“三好学生”,倒是这个司马刚,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还是班干部。最近县里举办第一届“感动光山”十佳儿童评选,本来校长定了选送司马光的,但是老师们联名反对,并一致推荐司马刚参选,校长无奈,只得决定两个人都推荐,根据网上票数决定谁能进入十佳。

想到这儿,司马光真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抬起一脚踹向那块石头,就听得司马刚“哎呀”一声,脚下一空,条件反射地往前一扑,“噗通”一声,一头扎进了大水缸。正在四处玩的小伙伴听见响声跑过来,一看,快跑吧,这事儿摊上谁谁也说不清,没个十万八万的可真赔不起,撒丫子一溜烟儿跑了。

司马光站在那儿,又惊慌又兴奋,不知所措。恰巧这个时候,校长路过,拿起那块大石头,“咣当”一声砸向大水缸,给司马光努努嘴,拍拍手走了。司马刚从水缸的大窟窿爬出来,正迷糊呢,看见只有司马光站在这里,脚下一块大石头,顿时涕泪横流,抱住司马光痛哭流涕:“谢谢啊,你救了俺一条小命啊!”

这事不知道怎么被光州某宣传部门知道了,以《时代骄子——司马光砸缸》为题进行了报道,一时间街谈巷议,广泛流传。小英雄司马光顿时名声赫赫。学校召开紧急会议,鉴于司马刚不爱惜公共财物,取消参评“十佳”资格,司马光直接入围。县令很快批准,最终司马光直接成为十佳之首,并在颁奖晚会上做了感人至深的事迹报告。该校校长因培养了司马光这样的好苗子,被调往县府担任师爷。司马刚引咎辞去了班长一职,并大力举荐救命恩人司马光当上了班长,两个人的关系突飞猛进,由竞争对手成为最好的朋友。

有一次,知府大人下来视察,临时决定去慰问小英雄司马光,以资鼓励。一行人前呼后拥来到了光山县第一小学。新校长在前领路,来到“火箭班”。知府大人微笑向众学生致意,亲切地问道:“哪个是司马光呀?”校长往座位上扫了一眼,脸色大变,这个臭小子,又逃学了!要不是看在你老子面上,早就把你开除了。想着想着不由地向陪同的司马县令看了一眼,只见司马县令脸色铁青,正对他怒目而视,分明是说:你怎么管教我儿子的?这怎么向知府大人交代?

正在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的时候,只见一个正趴在座位上打盹的孩子,迷迷糊糊坐起来,说:“谁叫我呀?”校长一惊,这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司马刚!估计睡迷糊了,把“司马光”听成“司马刚”了,正要澄清事实,忽听司马县令说道:“大人,此子正是犬子。”

知府大人亲切地问道:“你就是那个砸缸故事中的小孩子吗?”司马刚回答道:“是呀,就是我。”大人又问了一些《左传》、《诗经》方面的问题,司马刚均对答如流,知府大人大悦,当即决定在光州举办“司马光事迹巡回报告会”,掀起向司马光学习的新高潮。正说着,司马光回来了,看见司马县令,就喊“爹”,知府大人一愣,但见司马县令道:“大人,这就是那个掉进缸里的小孩,受了惊吓,脑子进水了,见谁都喊爹。”司马光瞪着大眼睛,傻了。知府大人和蔼地说:“孩子,来来来,让我看看你到底病得如何。”大人又问了几个《左传》、《诗经》的问题,看他一个也答不上来,突然灵光一闪,决定让他也参加报告会,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全州的孩子们要遵守学校纪律,爱护公共财物……

司马光的故事篇5

今天我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有关青少年修身养性的书。读后我深受教育,使我懂得了一名好少年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让礼、自省自律……其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诚实、守信、节俭。因为我觉得这三点对于青少年很重要。

其中,这本书我最记得的是司马光卖马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

从其中我懂了:诚实是一笔财富,谁也离不开他,如果你将这笔财富好好使用的话那你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相反你没能把这笔财富、或因为一些小利益而抛弃它那你将永远被人们抛弃!

司马光的故事篇6

当年,司马光凭着自己的机智砸缸救人。他们一群小伙伴在一起玩,可有一位小伙伴掉进了水缸,别的朋友都哭着喊着。但司马光却机智勇敢、镇定自若,用石头砸破了缸。水流了出来,那位小朋友得救了。从此,司马光家喻户晓。

过了几年后,司马光长大了。有一天,身强力壮的他经过了一个小村庄。突然,他听见一阵急促的喊救命声。司马光猛地一回头,看见一只手在使劲地摇摆,身体却已经整个浸在缸中。这时,他灵机一动,想起了小时候自己砸缸的故事。他便毫不犹豫地抬起旁边的一块大石头,想向那缸砸去。可是当他走到缸的旁边,觉得那里的气味儿有点不太对劲,于是闻了闻,顿时明白了那个人为什么会掉进缸中。原来,他是想喝假酒。司马光想:看来这人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啊!假酒是害人的,他怎么还要去喝呢?哎!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先把缸砸了,救人要紧!正在这时,一个膀大腰粗的人走了过来,对司马光说:“万万砸不得啊!这是咱地区的纳税大户啊!”司马光坚定地说:“今天我非得把这缸砸了,不能再让你们制造假酒害人了!”那个人说:“我们制造假酒关你什么事儿,哪轮得上你上来插一手?再说,要不是我们制假,你司马光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能在屋子里读书识字吗?”司马光又回答说:“用制造假酒得来的舒适生活,我宁可不过,我宁愿过穷苦的日子,也不能让你们制造假酒害人,我今天一定得砸缸救人!不然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制造假货呢!”话音刚落,一声极响的声音入耳了,司马光不畏地把缸砸破了。让那个制假的人措手不及、面如土色。因此,司马光威名远扬……

如今,社会上的假货多得不计其数:假币、假鞋、假食品等都在危害着人们。如果,社会上能够多一些像司马光一样的人,那假货就会永远地消失了!

司马光的故事篇7

我们都听过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但只要你仔细地思考一下,通常都会发现很大的漏洞,举个例:仙女给辛德瑞拉(灰姑娘)的所有礼物,包括服饰和南瓜马车,过了十二点钟就会化为乌有,可是她的金舞鞋掉了,即使过了十二点钟也没有消失啊!

还有牛顿的故事:他夏天坐在苹果树下乘凉,苹果砸在他头上,他就发现了地吸引力。可是苹果是九月份才结果啊!九月份都是秋天啦,秋高气爽,所以牛顿也不会再乘凉了。他发现地吸引力,是和他从小细心的观察与探索精神分不开的。

还有司马光砸缸。既然缸装满了水,这表明缸一定很坚固。当时司马光只有八岁,怎么能一下就把缸砸出个大窟窿来呢?所以,这个故事也有虚假嫌疑。

我列了三个例子,都是虚构的,所以这证明世人是不完美的,尽管他们编造的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六年级:郑可意

司马光的故事篇8

唐代韩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是成功的的基石,勤奋是成功的前奏,勤奋是一个人才出现的告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与欧阳修同名的政治家司马光,想必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自幼天资聪慧,加上勤奋好学,才智过人自然是其一大优点。司马光长大从政,这种勤奋好学的态度影响了他的一生。司马光由于爱睡懒觉,早上如果起迟就会耽误好多事情。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晚上睡觉前多喝点水,那么就能被尿给憋醒了。可事实是,第二天早上不但没早起,反而还尿了床,引来了同龄人的冷嘲热讽。于是,他动用他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种名为“警枕”的圆木枕头。如果他怕睡迟误事,那么那么他就枕着这个私人定制的枕头睡觉。因为枕头本身是圆形的,所以只要一翻身,枕头便会脱离脖子,脑袋就会狠狠的磕在床木板上,从而立刻惊醒,就不会有起迟偷懒的行为了。司马光最著名的作品是《资治通鉴》,为了编撰这本书,司马光耗费毕身精力和心血,将自己后半辈子的生活付诸于此,每天起早贪黑,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他往往编书编到半夜才肯睡觉,每当仆人伺候自己是,他总是先让仆人睡去。他早上五更左右就起床继续编撰。正是因为有了司马光的勤奋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资治通鉴》。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要永远尽你所能,永远不要气馁;永远不要小看自己。”坚持自己道路,不变胜利的初心,在自己奋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即使自己天资过人,但如果不努力不奋斗照样泯然于芸芸众生。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瞿秋白的故事(精选8篇)
  • 下一篇:高考完多久出录取结果(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