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艾滋病预防知识(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7 栏目:写作范文

艾滋病预防知识篇1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497-02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传染病,呈全球性的蔓延与流行,青少年是目前受害最大的群体[1]。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在生理、心理与性观念等方面处于明显变化时期,改革开放受西方性开放的影响比较大,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婚前持赞同态度[2-3],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这个特殊群体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而众多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够起到显著的干预效果[4-5]。笔者于2008年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进行调查,研究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并对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高校的一、二年级在校大学生442名,其中男生292名,女生150名,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1、2 方法 针对本研究自行编制宣传册,内容包括艾滋病的流行形势、危害及基本知识等。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以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其中58个问题计算得分,满分100分。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19个问题,满分33分;关于艾滋病预防措施的15个问题,满分26分;关于艾滋病基础知识的24个问题,满分41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得分均以换算成百分制的60分为合格。

现场调查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班级管理人员不在现场,保证调查的保密性和真实性,答卷结束当场收回。问卷收回后,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查,筛除废卷,对合格问卷进行编码,统一格式,输入Excel程序,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

2 结果

干预前,文科得分明显低于理科、工科和医科(P值均

各项得分比较如表2所示。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得分方面,理科、医科、工科学生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干预前4类学科大学生的总平均分在70分左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不高。医科学生得分最高,为74、82分;理、工科次之,分别为70、62与70、49分;而文科最低,为65、47分。学科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差异推测是由不同学科教育背景差异所引起。医科大学生在专业教材中能接触到HIV和AIDS的相关知识,故得分最高。但是仅比其他学科的平均分高5分左右,提示有些艾滋病知识并未在医科专业教材中得到讲解或未得到重点阐述。而与理工科相比,许多地区的文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减少了生物课程的学习,成为文科学生得分比理工科低的原因。因此,应该切实加强高校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别应重点加强艾滋病教育背景较薄弱的文科类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干预后艾滋病全部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艾滋病知识得分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显示干预活动效果显著,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不同专业学生干预效果有很大差别,理、工、医科学生的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而文科干预后和干预前学生得分差别却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干预后,医、理、工科学生得分均高于文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文科学生通过发放阅读宣传册的形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收效不大。

调查结果还显示,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合格率分别从79、88%,67、44%,64、62%提高到90、26%,80、80%,80、47%,传播途径方面的合格率最高。理、工、医科学生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3个方面知识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而文科学生则在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2个方面的知识得分没有显著提高。再次证实发放宣传册并不是文科学生有效的教育途径,推测可能与文科学生依从性较差有关。提示在对文科类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时,不仅要加大宣讲的力度,采取多种教育方式,还要让干预对象充分了解掌握艾滋病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才能让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本文结果提示,针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应从入学开始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点宣传手段,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校内专题网站、发放宣传手册、展板展览、举行专题讲座等多种宣传手段,在校内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利用大学生在同学、朋友中宣传,以便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要结合性教育课程的开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采取严肃而负责的态度,改变不良习惯,抵御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传播。

4 参考文献

[1] SELDA H, CIHAT S, MERYEM A, et al、 KAP survey of Turkish University students on sexuality,reproductive health, drug addiction and violence 、 J Reprod Contrac, 2006, 17(4): 315-326、

[2] 林丹,高源,杨洋,等、成都市某重点高校大学生的婚前和相关认识、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5): 717-719、

[3] 赵英, 蒋小纬,熊伟、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与的调查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21(6): 56-57、

[4] 徐哲鼓、 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的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7): 538-539、

艾滋病预防知识篇2

一、学校领导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对于我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制定了防治艾滋病工作方案和计划,成立了遏制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小组,校领导亲自挂帅,明确职责,协调各方面力量,狠抓落实,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活动真正做到了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

二、 内容及方法

1、开展全校师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2、举办预防艾滋病板报展览活动;

三、 主要工作

1、为了有目的、有教育意义、科学地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按照上级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全校19个教学班,由政教处配合教务处统一安排课程,先由健康教育教师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然后讲明班主任本学年需要完成健康教育的部分。每周安排0。5课时为健康教育课。

2、为了提高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共进行2次有关知识讲座,内容包括:

(1)艾滋病流行态势及对人类危害的普遍性、长期性及毁灭性。

(2)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着重介绍了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与HIV感染者区别;艾滋病临床表现;艾滋病毒的体外消毒方法。

(3)艾滋病预防原则:洁身自爱、拒绝毒pin,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4)同情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告知同学们目前全人类的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我们要关心他们,如果歧视,只会加速艾滋病的传播。

3、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艾滋病预防知识篇3

开展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宣教,是预防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最有效手段,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方法。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0世界艾滋病日的活动总结最新五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世界艾滋病日的活动总结1为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端正指导思想,我院用心响应上级号召,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以“遏制艾滋,控制蔓延”为主题的一系列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小组。

我院高度重视,明确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迅速成立了学院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小组,学生工作处、各系团总支、学院卫生所及学院红十字会等紧密协作,共同开展各项活动。

二、认真部署,制订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方案。

结合校情,制订了《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_年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策划方案》,树立正确的理念,帮忙青年学生建立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让学生直接参加预防艾滋病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职责意识,并推动社会预防艾滋病工作深入开展。

三、组织活动,扎实开展预防艾滋病宣教工作。

1、海报、橱窗宣传:12月初我院卫生所联合学院红十字会制作预防艾滋病宣传海报展板,在食堂门前展出。

对艾滋病的基本状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人文关怀等资料进行了宣传,使同学们树立“预防艾滋,人人有责”以及养成礼貌健康生活方式的决心。

2、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调查问卷发放:12月以来我院卫生所向系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并组织对我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随机进行防治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加强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帮忙他们树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

3、12月1日下午,院红十字会在思源堂前举办了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活动,近千名学生在红十字会志愿者的鼓励下佩戴了象征着期望、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红丝带,并进行了现场签名、有奖竞答等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世界艾滋病日的活动总结220__年12月1日,我们迎来了世界艾滋病宣传日,艾滋病一直以来都是大家闻而远之的字面,大家一直摆脱不了对艾滋病的恐惧,但是我们应该走出艾滋病的恐惧,让我们用我们上网爱心,为那些不幸的患者搭建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

一、学校领导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对于我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制定了防治艾滋病工作方案和计划成立了遏制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小组校领导亲自挂帅明确职责协调各力量狠抓落实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活动真正做到了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

二、内容及方法

1、开展全校师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2、举办预防艾滋病板报展览活动;

三、主要工作

1、为了有目、有教育意义、科学地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2、为了提高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共进行2次有关知识讲座内容包括:

(1)艾滋病流行态势及对人类危害普遍性、长期性及毁灭性

(2)艾滋病基本知识:着重介绍了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与hiv感染者区别;艾滋病临床表现;艾滋病毒体外消毒方法

(3)艾滋病预防原则:洁身自爱、拒绝毒品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4)同情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告知同学们目前全人类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要他们如果歧视只会加速艾滋病传播

世界艾滋病日的活动总结320__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在梅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青年志愿者医疗服务队全体队友在嘉应学院医学院科技楼门前进行了"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是"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由于学生上课时间冲突问题,青年志愿者医疗服务队将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前在11月27号(星期五)下午进行。

活动前期,青年志愿者医疗服务队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准备工作,活动宣传方式有:广播,飞信,宣传单,微博,公众号,贴吧,横幅,海报等宣传,全体队友的准备工作有:借音响和相机,写主持搞,音乐筛选,收集资料,装饰展板和抽奖箱,搬运桌椅,服装准备,人员安排等,并于11月27号中午布置好场地,确保下午宣传活动的顺利圆满进行。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在宣传活动中,共发放宣传册若干,张贴宣传海报和宣传资料若干张,安全套百余个,宣传兜400多个,咨询和参与的学生达百余人。并且,梅州市卫生局陈局长,嘉应学院医学院党委书记钟念军,梅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主任,嘉应学院医学院副院长谢有能参与此次宣传活动中,对此次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此次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内容有:签名,发放宣传单,写祝福语,系红丝带,免费领取安全套,抽奖,有奖问答,向学院师生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主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和歧视。并通过真实的事例,向医学院全体师生介绍艾滋病的致病原因、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带来的危害和预防方法等相关知识。过往师生纷纷表示,要切记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加强自我保护,珍爱生命。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嘉应学院医学院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了艾滋病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并清楚的认识到艾滋病并不会通过日常接触进行传播,有效消除了师生对艾滋病的恐慌心理,并引导大家树立起正确的认识,做到不歧视艾滋病人,相反更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和谐、关爱的氛围在医学院蔓延。

20__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区广电中心充分发挥电视、电台和网站的作用与传播优势,加大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的力度。现将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开展的宣传工作总结如下:

一、昌平电视台

在《昌平新闻》中播出了《我区开展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中国石油大学举办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等新闻,在演播室访谈节目《百姓话题——健康昌平》栏目中,制作播出《正视艾滋检测呵护你我健康》专题节目,邀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士做客演播室,介绍艾滋病的危害、检测防治等知识,积极宣传艾滋病防治法律法规。

二、昌平人民广播电台和昌平广播电视网

昌平人民广播电台和昌平广播电视网就世界艾滋病日与昌平电视台进行积极的媒体联动,就20__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素材进行内容共享,积极转播、转载昌平电视台《昌平新闻》中关于世界艾滋病日的新闻报道。除此之外,昌平广播电视网还转载了《国家卫计委: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达49、7万例》、《北京市婚前检查一年查出4例艾滋病感染者》等关于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新闻报道。力求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艾滋病防治,关爱艾滋病患者。

在今后的工作中,区广电中心将继续发挥媒体担当,承担防治艾滋病责任,发挥媒体优势来宣传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防治知识知晓率,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呼吁消除冷漠与歧视。为关注艾滋病防治工作、关心艾滋病患者争创良好舆论氛围。

世界艾滋病日的活动总结4我校红十字会承办的20__大学“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与咨询活动顺利举行,就活动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截至20__年_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738081例;根据__省疾控部门的统计,大学生患艾滋病增长速度仍在上升,且增长幅度较大。本次活动响应国家“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的宣传主题,旨在为__学子更好地普及艾滋病防治的常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增强健康意识、自律意识,并呼吁大家共同关注艾滋病,关爱和尊重艾滋病人。

活动现场,来自校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同学们提供相关咨询,以更、更科学的方式提高同学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校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为路过的师生分发宣传资料,普及艾滋病防治的知识;引导同学们到“健康文明生活”签名墙签名,号召__青年重视健康生活;引导同学们参加“红丝垂绦,情暖寒冬”红丝悬挂活动,呼吁平等对待和关怀艾滋病人。虽然是寒风凌冽的初冬,但现场满目都是充满爱意的心与面庞,红丝带的暖意已经营造了另一个不畏风寒的空间。

饭后来到展台参加签名活动的__级商学院蒋同学表示:“‘防艾’不只是一个口号,也不是让我们对艾滋病心生恐惧。艾滋病患者没有错,不应被他人鄙视和恐惧,我们当代大学生更要给予艾滋病患者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帮助他们克服恐惧,让他们不再讳疾忌医,及时得到救治并且重获希望,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温暖,更加进步。”

据悉,在12月1日的展台宣传和咨询活动之前,校红十字会举办了以“艾滋病防治”为主题的同伴教育示范性主题团日活动,共有近30名来自各院系、大类的团干部参加活动。示范性主题团日活动旨在面向团干部展示后推广到各院系,增大宣传工作的覆盖面,该主题已纳入12月团组织生活的选题中。

世界艾滋病日的活动总结5一、学校领导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对于我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制定了防治艾滋病工作方案和计划,成立了遏制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小组,校领导亲自挂帅,明确职责,协调各方面力量,狠抓落实,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活动真正做到了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

二、内容及方法

1、开展全校师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2、举办预防艾滋病板报展览活动;

三、主要工作

1、为了有目的、有教育意义、科学地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按照上级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全校19个教学班,由政教处配合教务处统一安排课程,先由健康教育教师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然后讲明班主任本学年需要完成健康教育的部分。

每周安排0、5课时为健康教育课。

2、为了提高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共进行2次有关知识讲座,内容包括:

(1)艾滋病流行态势及对人类危害的普遍性、长期性及毁灭性。

(2)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着重介绍了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与感染者区别;艾滋病临床表现;艾滋病毒的体外消毒方法。

(3)艾滋病预防原则:洁身自爱、拒绝毒品,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4)同情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告知同学们目前全人类的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我们要关心他们,如果歧视,只会加速艾滋病的传播。

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艾滋病预防知识篇4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预防;路径

Abstract: In our article, we president the important of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AIDS Prevention,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path and practice 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AIDS; Prevention; Path教体艺司函[2014]12号文件要求,各地在2014年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要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依法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国艾办函[2014]17号对学校开展2014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目前,艾滋病流行呈年轻化趋势,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已由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三条主要途径转变为主要由性传播。大学生正处于性意识与行为、价值观的形成期, 对性和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且当今大学生性观念趋于开放,属于艾滋病感染的易感人群[1]。目前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全球没有有效疫苗与药物,因此,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宣传活动迫在眉睫[2]。

作为建筑业人才培养的学校,艾滋病预防宣传活动更有其特殊意义。学院在防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中,全方位探索和实践活动路径,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改变性生活观念和行为,形成预防艾滋病的有效屏障。

1、 策划细致 提前准备

以往艾滋病宣传活动主要是在世界艾滋病日当天进行大型现场宣传活动,根据今年艾滋病发展新形势及上级的通知文件,特决定将每年12月定为学院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活动月”,内容包括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宣传资料展示、学院内部问卷调查、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绘制宣传海报、有奖知识竞答、校园广播、电子视屏播放、文艺晚会、宣誓、签字、QQ群、飞信等等。11月月初着手准备,进行详细策划与分工,落实到责任人。

2、 问卷调查 掌握现状

并在宣传活动进行前对学院大一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宣传内容及形势。对各系部班级抽样,对抽到的班级现场发放问卷1000份,现场收回,收回100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730份,女生270份。

从调查结果来看(表1),大学新生对艾滋病三大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的认知情况比较高;对现阶段男性同性恋的认知一般,仅为65、1%;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认知为66、7%;与艾滋病人拥抱、咳嗽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的认知较低,仅为23、6%和24、4。因此,加强大学生艾滋病传播知识的宣传教育迫在眉睫。

3、 针对问题 开展讲座

针对男生和女生对性病患者是否更易感染艾滋病这个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专门分别针对男生和女生做专题讲座,从男性、女性生理、心里、常见不同性别所具有的疾病的困扰等方面分别进行讲解,避免男女生同堂听课引起尴尬,又能带来好的听课效果。

四川建院大学新生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调查 表1

大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的有效途径认知度为88、6%,但对目前我们国家通过血液检查艾滋病抗体阳性来确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认知度仅为78、4%,在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上,71、6%的人不拒绝与其交往(表2)。

四川建院大学新生艾滋病预防其他知识知晓调查 表2

4、 多种形式 扩大人群

发动学院公共卫生团队接洽的四个学生部门共同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增加活动的参与度。由学院学生团体保健部牵头,生活部、女生部、节能减排部积极配合,进行责任分工,每个部门负责相应的活动,并及时将活动进程向领导汇报。其中尤其把各系各班的“艾滋病预防知识主题班会”作为重点检查落实,要求活动中做好记录,包括参加人员、时间、地点、主持人、活动方式(防艾学习十分钟、演讲会、抢答赛、组织观看海报展示)等方式,促使宣传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5、 多方联动 掀起高潮

大量的研究证明,大学生艾滋病预防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3]。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行动,增加宣传的范围和受众人群。对方向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提供宣传物品资料,布置活动现场所需物资,社会人士艾滋病预防宣传的作品等。学校发动学生组织现场宣传、绘制海报、有奖知识竞答等,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艾滋病预防宣传资料发放到学院学生手中,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在市里举行的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现场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并进行简单讲解,大学生在活动中自身也受到教育。

在“艾滋病宣传活动月”结束之际,举行以艾滋病预防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演出节目以学生在活动期间涌现出来的新思路,新议题为切入点,对节目进行编排,筛选,使得节目更有宣传力度,更具吸引力。演出人员来自学院的学生社团和附近街道的居民,将艾滋病的预防宣传扩大到周边居民,对街道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在节目表演之间穿插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奖问答,将此次宣传月活动推向高潮。

6、 小结

如前所述,“艾滋病宣传活动月”要收到预期效果需重视三个问题:一是提前谋划,喧声造势,展现特色,提升效果。一个月就做策划准备,与市里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引进更多的宣传资源和信息。将整个12月作为艾滋病宣传的活动月,增强宣传活动的影响力,增加了学生对活动的关注度。提前作问卷,将问卷结果用于活动开展,作为活动的指引和方向,这是今年艾滋病预防活动的亮点,也是我们的特色。最后的文艺演出,是对整个活动月的总结,也是对宣传效果的考核与强化,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提升活动效果。二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参与整个过程。从活动的组织、策划、到实施,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参与,老师作技术性指导,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便进行及时调整。通过开展网上QQ群讨论、主题班会、海报绘制、现场宣传、知识竞答、文艺演出等形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获取艾滋病预防知识。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评选出优秀个人和集体,并颁发荣誉证书,极大的鼓舞学生参与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4]。三是学校与社会联合[5]。活动策划初期,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沟通,以获取更多的宣传资源和信息,并安排学生参与政府在社会上开展的宣传活动,服务大众的同时也提升学生自身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贮备。

参考文献:

[1]胡国良,廖清华,汪国勋等、江西省大中专学校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工作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2002,8(1):31-35

[2]尹利军,樊红光,尹小静、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疫苗[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47

[3]常春、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与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开发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 23(11)

艾滋病预防知识篇5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69-02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院校;学生

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艾滋病的流行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国家经济损失不可估量[1]。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经过散发期、局部流行期,现已转入广泛流行期。在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5~24岁的青少年占大约三分之一。当今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正日趋开放,加上正处于性活跃期,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对不安全拒绝能力和预防意识、技能的缺乏,使大学生已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因此,针对高等院校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防治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以长春理工大学学生为对象,对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进行了尝试,通过讲座以及发放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在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做好艾滋病的一级预防工作奠定了基础,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长春理工大学2005-2007届部分大学生2 335名,年龄为18~23岁。

1、2 方法

1、2、1 教育的模式和内容 (1)教育模式。针对长春理工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采用如下模式,如图1所示。

在管理体系上,建立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委员会、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健全以学院为主体的艾滋病预防宣传小组。在教育模式上,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社会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将课堂与社会有机结合为一体。

(2)教育内容。结合目前高等院校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重点,针对大学生生殖健康方面知识的相对缺乏,对性传播疾病的防范意识淡薄等特点,在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教育。内容包括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及特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及管理;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和抵御不安全的能力;禁毒知识;如何建立正确的婚姻恋爱观[2]。

1、2、2 调查及评价 以卫生部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艾滋病感染途径等内容为依据,自行设计《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前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进行调查。健康教育活动前共发放问卷2 335份,收回2 068份;健康教育活动后发放问卷2 335份,收回2 147份。将发放的有效问卷统一收回管理,由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问卷中回答问题的正确率。

2 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长春理工大学学生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对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了解不够。通过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社会活动和丰富多采的公众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1 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问卷中基础知识回答的正确率平均为71、94%,教育后平均为99、15%;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问卷中传播途径回答的正确率平均为70、57%,教育后平均为99、66%;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问卷中预防知识回答的正确率平均为54、30%,教育后平均为98、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13、6,638、3,1 160、1,P值均

2、2 行为目标评价 通过书面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已能杜绝危险行为,有些大学生能劝阻他人杜绝危险行为。99%的大学生能认识到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自身带来的危害。

3 讨论

在高等院校大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阻止艾滋病蔓延的最可行、有效的手段。学校是实施教育的最佳场所,是为学生、教职工、社区人员提供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流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成功地帮助青少年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技能。可将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融入其他相关课程领域,也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通过校有线电视、网络、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营造健康教育良好氛围;培养爱心,尊重他人等;建立有利于学生和教工的环境,达到强化预防艾滋病、性病教育的目的;通过预防艾滋病、性病教育等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在面对性和其他健康问题时能做出有益的选择。

学校是社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行为会直接影响很多社区成员,学生可将在学校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传播给家庭成员和其他社区成员,并积极响应国家和社区倡议,预防艾滋病和性病。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和亲友,共同参与,接受健康教育,普及“防艾”知识,增强“防艾”意识,是全民预防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开放参与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对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集保健、教学于一体,对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形成,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民族的未来与发展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4 参考文献

[1] 于志凯、大学生健康教育、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201、

艾滋病预防知识篇6

为进一步宣传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降低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社会各界应该开展艾滋病的相关宣传活动。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0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1在艾滋病无药治愈的现实面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预防艾滋病的传播,让每个人远离艾滋病磁场的干扰。在"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英格堡乡计划生育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艾滋病防治条例》和《通知》精神,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旨在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全面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服务普遍可及的目标,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防治工作,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消除歧视。

一、领导重视

20__年11月下旬,英格堡乡领导安排部署了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要求把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参与,认真开展防治工作;按照防艾委办公室下发的世界艾滋病日活动通知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搞好宣传活动。

二、形式多样

12月1日上午,利用当地的集市日,我计生办办公室人员和红十字会、合管办、司法所及乡政府宣传干事共同在路边悬挂"遏制艾滋、履行承诺"、"防治艾滋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等宣传标语口号6幅,开展了宣传活动,宣传采取发放宣传材料、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并摆放各种宣传材料为路人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共发放艾滋病宣传册50多册,宣传单300余份。

三、效果良好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获得了艾滋病防治信息和防治知识。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认识艾滋病,了解到防治艾滋病与远离毒品和洁身自爱的关系,做好自我防护,同时也使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不再歧视、不害怕,更加关爱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从而进一步推动我乡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2为了有防地预防及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危害,_县开展了各项有关艾滋病的宣传活动,收好了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

为充分发挥“12·1”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作用,县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周密的宣传活动计划,进行了统一部署,决定以这一宣传日为楔机,通过各种形式将艾滋病防治知识传达到千家万户。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近40家单位,各单位通过宣传车、悬挂横幅、设置展牌、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国家政策进行了广泛宣传。县电视台在“12、1”前后一个星期内每晚在收视黄金时间播放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片和防艾电视剧“情证今生”。

此次活动,__人民政府副县长淡湘旭、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文冬蓉以及县卫生局局长唐俊雄、书记罗锋、副局长张金开等领导亲临宣传现场参加了活动,并在县疾控中心主任符三乃的陪同下慰问了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表彰了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还当面慰问了艾滋病病人,了解他们在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向他们发放了慰问金,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艾滋病病人的关怀,同时淡县长就我县的艾滋病防治情况提出要求,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希望通过宣传能使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正视艾滋病,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机理和症状,以更好地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理解、关爱和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呼唤全社会共同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

在县城,为了突出此次宣传活动的宣传气氛,各单位的宣传人员身着工作服,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宣传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以及国家的艾滋病防治政策和措施;详细讲解艾滋病的预防知识,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将“预防艾滋,全民参与,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县电视台对此次宣传进行了现场跟踪报道。

此次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人员100余人,宣传车辆6辆,悬挂横幅20条,出示展牌22块,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安全套6000余只,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通过此次宣传,使广大群众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国家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关怀救治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群众参与艾滋病防治积极性以及自我防护的意识,为推动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3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的教育,端正思想,第三中学按照县教育局妇委会的要求,在全校内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精心部署,强化责任。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中,成立了预防艾滋病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召开了全校预防艾滋病宣传动员大会,校长在会议上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细化了责任,为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形式多样,广泛宣传。

我校将宣传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人发展和学校合格人才的培养,中学生是个人身心发生飞快性变化的关键年龄阶段,教师、家长的正确领导,可以帮助学生摆脱青春期的困惑,摆脱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此学校专门印发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单,有计划地安排健康教育课,在课上,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哪些不同”、“如何预防艾滋病”。通过微机课,让每个学生从网上查找艾滋病的危害性,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画宣传画。同时,利用校广播、黑板报,宣传挂图、主题班会等不同渠道和措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通过大量的数据、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全体同学介绍了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特点极其与预防措施全面详细的灌输给学生,号召学生将艾滋病预防常识介绍给家长,建立家校共同创建和谐健康的绿色通道。

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师生都受到了教育,大大加强了教师、学生、家长对艾滋病的了解,在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方面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今后我校将此项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在活动的内容、形式上不断改进,让学生认清未来,让家长参与活动,让所有人都充分认识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拒绝艾滋,拥有美丽健康的人生!

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4我们又迎来了今年12月1日第33个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活动,为了进一步做好今年的宣传活动,我院经过精心筹备,周密安排,从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以,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主题,副标题是,全面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的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宣传活动状况作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

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是搞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首要环节,是全面提高群众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关键所在,基于这一认识,我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宣传工作,并成立了以中心分管院长为组长,传防科等人员为组员的宣传小组,具体负责12、1艾滋病主题宣传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宣传小组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保证了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广泛宣传

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主题,副标题是,全面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为了做好今年的宣传教育工作,我中心动员各层领导,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宣传效果,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对这次宣传活动进行了部置,12月1日上午在集镇农行门口设放咨询台1个、横幅1条,发放纸质《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单150张,同时邀请了有院长带领院领导班子亲自参与宣传,将今年的艾滋病宣传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12月1日下午到村卫生室巡回,查看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状况。在这次宣传活动中,全镇共开展了讲座5次、发放宣传单300张、悬挂横幅1条、,现场理解宣传教育的群众近200余人,有效的提高了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透过这次宣传活动,把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传授给广大群众,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艾滋病,提高了对艾滋病自愿咨询的认识,都能够自觉自愿来我中心咨询,宣传活动气氛热烈,群众纷纷索要宣传材料,认真阅读,用心参与。

三、取得的成效

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虽然透过我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宣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在必须范围内得到了普及,使广大群众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认识,但与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必须的差距,防治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坚决遏制艾滋病在我镇的传播和蔓延,为维一方稳定和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5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为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端正指导思想,我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以“遏制艾滋,控制蔓延”为主题的一系列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小组。

我院高度重视,明确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迅速成立了学院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小组,学生工作处、各系团总支、学院卫生所及学院红十字会等紧密协作,共同开展各项活动。

二、认真部署,制订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方案。

结合校情,制订了《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_年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策划方案》,树立正确的理念,帮助青年学生建立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让学生直接参加预防艾滋病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并推动社会预防艾滋病工作深入开展。

三、组织活动,扎实开展预防艾滋病宣教工作。

1、海报、橱窗宣传:_月初我院卫生所联合学院红十字会制作预防艾滋病宣传海报展板,在食堂门前展出。

对艾滋病的基本情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人文关怀等内容进行了宣传,使同学们树立“预防艾滋,人人有责”以及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决心。

2、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调查问卷发放:_月以来我院卫生所向系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并组织对我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随机进行防治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加强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帮助他们树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

3、_月1日下午,院红十字会在思源堂前举办了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活动,近千名学生在红十字会志愿者的鼓励下佩戴了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红丝带,并进行了现场签名、有奖竞答等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4、_月1日晚6点30分,由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周知祥科长主讲的艾滋病宣传讲座——“遏制艾滋,控制蔓延”在明德楼报告厅举行,300余名学生到场聆听。

专家针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症状、全国各地艾滋病现状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了现场互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艾滋病现状的严峻性。现场学生都纷纷表示: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艾滋病,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预防知识篇7

【关键词】煤矿采矿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研究

近年来,虽然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目前艾滋病传播蔓延的危险因素仍较广泛地存在,给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城乡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艾滋病患者中流动人口的高比例,流动人口的高流动性,为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煤矿采矿人员一个十分特殊的流动人口群体,在农民工较为聚集的煤矿工人中进行艾滋病知识、行为情况调查,有益于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1]。为了解煤矿采矿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本研究对煤矿采矿人群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兖矿集团济宁二号煤矿、济宁三号煤矿、杨村煤矿等三个矿区全部655名采矿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调查表参照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作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问卷》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识获取途径。在援建指挥部的配合协助下,集中发放问卷,完成后立即收回。对自填有困难的农民工则由调查员协助完成。

1、3质量控制调查表经预调查后修订而成;调查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调查对象填完问卷后,由现场质量控制人员立即对调查表进行核对并及时订正,对于完成调查表的农民工发放小礼品一份;数据分析时删除不合格的调查表。

1、4统计分析调查表内容经核实订正后,采用EPIDATA2、8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与分析

2、1人口学特征共调查655人,收回有效问卷643份,有效率为98、17%。被调查者皆为男性,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为36、2±8、1岁。调查者中30岁以下188人,占29、2%,30-40岁组327人,占50、9%,40岁以上128人,占19、9%。婚姻状况:已婚75、9%,未婚20、5%,同居2、0%,离婚或丧偶1、6%。文化程度:未读过小学者占4、68%,小学占34、78%,初中占53、43%,高中占6、19%,大专及以上占0、92%。地区分布:调查的采矿工人主要来自山东(56、1%)、河南(21、4%)、安徽(14、2%)、其它省区8、3%。

2、2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研究发现,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对、母婴、血液、共用注射器吸毒等传播途径传染艾滋病的知晓率较高(均高于80%),对蚊虫叮咬、共同游泳等非传播途径了解不多(均不足50%)。被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认知程度相对不高。

2、3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得来源和需求调查煤矿工人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主要以电视或光盘、报刊或书籍为主,分别占60、8%、48、2%;喜欢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以电视或光盘、免费宣传材料为主,分别占68、3%和37、9%。有32、9%的单位组织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讲课,认为有必要在工地场所进行艾滋病宣传的有578人,占89、9%。

3讨论

目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经性途径传播比例迅速增长,到2008年已位居各传播途径首位,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职业大多以农民和无业人员居多[2]。这提示搞好农民工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是整个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方面。

本研究显示,大部分被调查采矿人员对、母婴、血液、共用注射器吸毒等途径传染艾滋病的知晓率较高,对蚊虫叮咬、共同游泳等非传播途径了解不多。说明我们平时在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宣传较多,而在非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宣传较少。这提示我们在今后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中,不应只注重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宣传,还应该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尤其是与群众日常生活接触密切相关的一些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被调查者对安全套的防病作用认识相对较低,把安全套的作用仅停留在避孕上,忽略了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的重要作用,在宣传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并且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不与艾滋病患者日常往来会预防艾滋病”,说明人们对艾滋病有恐惧和歧视。因此,在农民工聚集的煤矿采矿人员中应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避免因无知造成恐惧和歧视,给艾滋病防控工作带来不良影响[3]。

调查中发现,煤矿采矿人员获得相关知识的来源主要是电视或光盘、报刊或书籍,喜欢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以电视或光盘、免费宣传材料为主。有89、9%的工人认为有必要在工地场所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37、9%的煤矿采矿人员希望专业部门能设计下发一些符合他们人群特点的免费宣传品,如印有相关知识的扑克牌、小挂历等[4],一方面可以了解知识,一方面可以丰富娱乐生活;同时也希望专业部门能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在午间休息或放工后,将健康知识及一些免费体检项目服务到工地。对艾滋病专业防控人员来说,这点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应重点加强。

总之,煤矿采矿人员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也是艾滋病宣教的重点对象,找寻适合采矿人员艾滋病防治宣教的最佳方式,加强煤矿工人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是控制艾滋病疫情蔓延扩散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丁贤彬,陈宏,潘传波,等、流动人HIV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2(11):1293、

[2]严征,李鲁,叶旭军,等、城市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5(8):32-34、

艾滋病预防知识篇8

关键词: 艾滋病;干预效果 ;校外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C 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2)05004205

《2011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显示,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人,中国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总数到2011年年底估计将达78万人。当前艾滋病在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已从血液传播转向性传播,意味着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已经由播散期转为以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快速增长期。青少年人群则是艾滋病感染的主体人群和后续主体人群,而且艾滋病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已占60%,[1]其比例也因艾滋病传播增长的趋势在逐年增加。

广西是目前全国艾滋病疫情高发地区之一,柳州市疫情排名居广西之首。柳州市新报告病例的传播途径构成已由以往的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为主,转变成经性途径传播和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并重,而且性途径传播构成比例已达到50%左右;其中校外青少年吸毒人群增加,且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处于性活跃期,受艾滋病的感染危险性较大。

一、研究综述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equired iminunodefieienCy Syndr Ome AIDS),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e 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一种恶性传染病。艾滋病起源于非洲,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介绍了他们发现的艾滋病病人的病史。现艾滋病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社会及政治问题。目前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HlV感染者和AIDS病例[2],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流行十分严重。因此,对艾滋病的流行、发展及预防进行研究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关于艾滋病预防的生物医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理论有以下内容。(一)生物医学论1、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生物医学的观点认为,艾滋病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引发的一种传染疾病。按照控制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采取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系列措施。识别“病毒携带者”,追踪它的传播途径,然后阻断新的感染,比如实施追踪感染者的并且告知其可能被感染的事实。[4]根据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健康教育是最好的控制大范围AIDS和HIV感染的方法之一。2、“知—信—行”模式“知—信—行”(K-A-P,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模式,是围绕降低个人的艾滋病风险促进行为改变。其理论预设是知识决定态度,进而决定行为,受到预防干预的个人有能力根据所获得的正确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技能,理性地校正自己的高危行为。在中国,以生物医学为主导的“知—信—行”模式目前仍然是艾滋病预防中的主导方式,艾滋病风险理论指导了绝大多数中国艾滋病预防工作。[5](二)人文社会学科的介入1、文化解释视野中的艾滋病预防医学人类学者们关注艾滋病的社会文化本质。人类学对艾滋病的关注主要受到医学人类学文化解释学派的影响,在理论方面专注于探讨医学人类学研究艾滋病与文化场域的关系,如苏珊·桑塔格阐述艾滋病在欧美文化中被隐喻化,艾滋病不仅是生理疾患,也是一种临床的建构和文化的推演。[6]实证性研究则专注于特定文化场域如何影响艾滋病预防实践的策略,如潘绥铭用社会学统计方法对中国性文化的一些指标作了定量分析,从而提出在中国艾滋病性传播的可能性比美国要小得多。[7]2、政治经济视野中的艾滋病预防艾滋病的流行分布与宏观和微观的政治、经济势力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截至200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预防规划署(UNAIDs)联合,全球3 860万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中,北美、西欧、中欧只占了5% (200万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东欧占了95%(3 660万人)。[8]艾滋病在中国的分布和传播方式与全世界一样都出现了地区差异和人群差异[5]。经济上的贫困而发生许多引发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使人们的艾滋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这种恶性传染病又将加深贫困的状况。[9]3、艾滋病脆弱性理论联合国艾滋病预防规划署在20世纪末提出“艾滋病脆弱性“概念,是将生物医学的行为干预指标和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模型,是“艾滋病风险”模型的一种扩展,认为指导的预防策略应从减低/减少风险向“降低脆弱性”转化,实现更综合的预防、治理。[8]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调查对象是13—25岁之间未在校读书又无固定工作的青少年(心理学界根据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一般把青年界定为13—25岁之间,并将这一阶段称为青年期)。 样本规模是1 600份。(二)研究方法1、编制调查表以WHO、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关于艾滋病感染途径方面的内容为依据,参考上述研究理论和相关资料,自行设计了《校外青少年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及所拥有的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后者主要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获知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希望获知艾滋病知识的途径、知识性问题、态度性问题及5个方面。2、抽样方法 采用多段抽样方法,首先,以柳州市的社区为单位抽样,随即抽取2个区;其次,在抽中的2个区里,以街道办为抽样单位,抽取2个街道办;然后在抽中的2个街道办里,以社区为抽样单位,抽取5个社区;最后在抽中的10个社区(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里,以网吧为抽样单位,抽取2家网吧;抽取一个有1 600名校外青少年组成的样本。3、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态度、高危行为干预和干预。调查前,对志愿者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和督导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核查。4、干预方法(1)在抽中网吧、社区内其他场所发放预防艾滋病宣传单;(2)在网吧和社区内其他场所宣传栏张贴艾滋病预防宣传画;(3)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和开展“我的健康,我做主”的游戏工作坊;(4)组织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户外拓展活动。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数据分析,分析方法主要为2检验。

三、研究结果

干预前,共收回有效问卷 1 381份,其中男生930名,占 673%,女生 451名,占 326%,平均年龄为178岁。干预后收回有效问卷 1 335份,其中男生901名,占 675%,女生 434名,占 325%,平均年龄为182岁。(一)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情况1、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表1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 N=1 381调查内容答对人数(人)正确率(%)看似健康的人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52838、2艾滋病不可治愈52337、9艾滋病可以预防79157、3性接触89865、0母婴垂直传播82359、6共用注射器吸毒80862、5输入感染HIV的血液77961、4蚊子叮咬42130、5共同进餐74754、1

四、讨论与建议(一)讨论校外青少年踏入社会较早,思想比较成熟,生活追求自我,社会思想文化较为开放,同时他们的休闲娱乐活动大多局限于上网、饮酒聚餐、到娱乐场所消费等,易涉足使用、易、不安全等艾滋病高危行为。艾滋病危害着青少年的成长和健康,艾滋病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已占60%。[1]将青少年作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是世界各国在长期与艾滋病作斗争过程的重要经验之一。[4]

柳州市校外青少年吸毒人群和有人群增加,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有研究表明,校外青少年发生率高, 男性达到 2/3,有 282%的人发生过商业,有 38%的调查对象使用过,揭示了校外青少年面临着不安全和使用双重危险,增加了自身艾滋病的脆弱性。[10]在不同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和社会环境下,人们由于自我约束和行为选择的不同,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存在差异。艾滋病社会控制或蔓延的程度和人们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态度以及相关的行为密切相关。[5] 因此,对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的校外青少年进行艾滋病健康干预显得尤其必要。 (二)建议1、开展以校外青少年为主体的同伴教育健康干预模式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它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优点。[11]

美国对青少年早期的研究发现,同伴关系、自认为成熟、被潜在危险吸引的倾向、规范自身情感和行为的能力等是影响青少年涉足危险的个人因素。[10] 艾滋病同伴教育可以使校外青少年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健康知识的传播,避免了对敏感话题的尴尬,从而不仅有利于他们学到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树立健康的意识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使他们成为艾滋病干预和预防的支持者和执行者。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已发挥着带头普及宣传艾滋病知识的重要作用。2、发挥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干预平台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12]是复杂大社会多元系统中的子系统。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城市社区在艾滋病预防中具有优势。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具体环境,可以在改善居民生活、缩小阶层差异、消除贫困、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等方面发挥作用,降低人们在艾滋病传播上的风险、易感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具有整合、管理、导向等一系列特殊功能,因而在全民抗击艾滋病的过程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社区平台功能,通过营造一种包容性更大、更公平、偏见与歧视更少的社会环境,从而宣传艾滋病健康教育,减少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3、提倡公益组织参与健康干预中国政府坚持“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在遏止艾滋病疫情的传播,降低艾滋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不利的影响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公益组织直接面对基层,工作方式灵活、运作成本低、效率高,更容易为民众接受,实际工作效果显著,是适应艾滋病国际合作项目的必然产物。公益组织及志愿者的参与,深入接触校外青少年,干预能力得到极大发挥,减轻社会、家庭和个人压力;同时通过宣传和引导,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和帮助,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精神影响。如:中澳新疆艾滋病预防与关怀项目、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等诸多项目。[13]

[1]张孔来,等、艾滋病形势与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01,10(1):4、

[2]刘德纯、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与严重危害[J]、淮海医药,2003(1):86、

[3]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

[4]张孔来、艾滋病[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4、

[5]翁乃群、艾滋病传播的社会文化动力[J]、社会学研究,2003(5):89、

[6]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92、

[7]潘绥铭、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J]、百科知识,2002(4):8、

[8]高一飞、艾滋病预防研究中的医学人类学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30(3):59、

[9]景军、艾滋病与乡土中国[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2):38、

[10]陶根惠,等、重庆市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4):317、

[11]杨秀芸,等、成都市社区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4):411、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中命题作文(精选8篇)
  • 下一篇:影视音乐鉴赏论文优秀(精选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