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电影分级制度(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7 栏目:写作范文

电影分级制度篇1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城乡广播影视事业均衡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不懈地狠抓广播影视规划、覆盖、机制、内容、评价等建设,着力改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能力,无差别地享受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市广电局对全市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目标和实施方案,确定进度安排和职责分工等。

分级负责。在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中,市、县、乡、村四级各司其责,局、台、网三方合理分工。

财政投入。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财政投入,网络公司按市场原则承担部分经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主要抓宣传和节目内容生产,以社会效益为主,因此在其自身进行创收的同时,政府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应给予本级播出机构一定的经费补贴以维护运行。

(三)基本要求

在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狠抓三项建设,构建四纵四横网络”的要求,提升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质量。

一个中心。指以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中心,坚持把广播影视事业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缩小城市和农村收听收看广播影视的差别。

两个重点。指突出服务质量和监管手段两个重点,市、县两级播出机构要加大节目内容生产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新的精品;要做好城市电影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要建立覆盖全市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质量管控评价体系。

三项工程。指狠抓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人人看”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全市每家每户均能收看到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每个村都有广播响,人人都能就近观看电影。

四纵四横网络。指纵贯上下的四项公共服务和承担提供公共服务职责的市县乡村四级构成全域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网络。“四纵”即服务设施的均衡布局、服务机制的高效运行、服务内容的优质供给、服务监管的全面到位,“四横”即市级、县级、乡级、村级各司其责,“四横”和“四纵”密不可分,互相交织,具体讲“四横”是对“四纵”在不同层面的落实。

二、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到年,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备、网络健全、技术先进、内容丰富、管理顺畅、服务优良、运行高效的覆盖全域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使市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具有一流的基础设施、一流的体制机制、一流的服务内容、一流的监管手段,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水平,创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模式”。

一流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均衡布局。指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共广播系统、电影院的均衡布局。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均衡布局是通过实施“户户通”工程,使全市95%以上的用户都能收听收看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公共广播系统的均衡布局是通过实施“村村响”工程,在村(社区)和50户以上建有公共服务机构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公共广播系统,作为基层政权重要的宣传工具。电影院的均衡布局是通过实施“人人看”工程,按照规划在全市建设满足各种层次需要的电影院,城区建立分布合理的大型影院,区(市)县城建设中型电影院,乡镇发展数字影院,村(社区)建立坝坝电影放映点。

一流的体制机制——服务机制高效运行。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总体要求,理顺局台网关系、上下关系、政事关系、政企关系“四大关系”,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广播影视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体包括优化市县两级广播影视管理体制、完善乡镇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完善广播影视服务机制、建立事业与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流的服务内容——服务内容优质供给。要向全市城乡群众提供优质的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分为广播电视节目供给和电影供给。广播电视节目优质供给是要求市、县两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加强节目内容生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新的精品,同时加大对农节目制作力度;乡、村两级要充分利用公共广播系统加大对基层的宣传,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的法律、经济、农技知识和实用信息等。电影供给分为城市电影和公益电影,城市电影要确保市民能及时就近享受优秀电影;公益电影要在做好国家要求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同时,扩大公益电影放映范围,提高影片质量,将公益电影扩大到社区、学校,要随时对公益影片进行更新。

一流的监管手段——服务监管全面到位。各级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要对广播电影电视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监管和科学评价。硬件上要建立覆盖全市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软件上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不但对市级和区(市)县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监测,还对辖区内网络视听节目进行监管。公共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包括节目内容传输监测体系、节目内容质量管控体系、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应急管理控制体系和社会服务管控体系。

三、职责划分

(一)市级职责。市广电局负责全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实施意见的制定,包括市级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规划,并指导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网络运营机构具体实施;制定各项监管办法,依据广播影视法规、规章对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运营机构和电影单位实施行政管理和广播影视工作目标考核,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市广电台负责落实具体宣传任务,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市网络公司负责网络覆盖建设,按规定传输高质量的节目。市电影公司负责发展电影市场,放映公益电影。

(二)县级职责。县级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制定,根据全市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地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规划,负责本地“户户通”、“村村响”、“人人看”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组织、督促、指导,负责本地广播影视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指导本地广播影视宣传工作,负责组织广播影视节目创优工作。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落实具体宣传任务,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县级网络公司负责本地网络覆盖建设、维护和管理,按规定传输高质量的节目。县级电影公司负责发展电影市场,放映公益电影。

(三)乡级广播电视站工作职责。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站负责乡镇广播影视发展规划和建设,指导村级广播工作,负责村(社区)广播室设备设施的管理,负责乡镇广播影视的宣传、管理、监督,承担乡镇广播影视设备设施的维护,负责广播影视统计等信息上报工作,协助县级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四)村级广播电视室工作职责。负责广播室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及村级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严格宣传纪律,保证收转好中央、省、市、县以及乡镇广播节目,负责本行政区域广播室的安全播出工作。

第二部分工作方案

一、抓覆盖,完善服务设施建设

(一)“户户通”工程

1、建设目标。到年,确保全市每家每户都能收听收看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其中,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无线数字电视入户率达25%,直播卫星入户率达5%。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负责全市“户户通”工程建设的规划、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市级无线发射台(站)的建设及监测、监控、安全播出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各区(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域内“户户通”工程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管理,全面推进“户户通”工作;市、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无线发射台(站)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市、县有线电视传输机构配合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户户通”工程的规划,并承担光缆干线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

3、经费保障。共需资金92049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共同补贴3195万元;市本级财政补贴20602万元;县级财政补贴9761万元;市兴网公司及其子公司共同自筹43539万元;接入广播电视信号农户共承担14952万元。

4、进度安排。,总体入户率达37%,新发展光纤有线电视用户27、5万户,入户率达30%,新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用户2、4万户,入户率达2%,安装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装置10、7万套,入户率达5%;年,总体入户率达60%,新发展光纤有线电视用户32、1万户,入户率达45%,新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7、1万户,入户率达10%,直播卫星电视入户率达5%;年,总体入户率83%,新发展光纤有线电视用户32、1万户,入户率达60%,新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7、1万户,入户率达18%,直播卫星电视入户率达5%;年,总体入户率达100%,新发展光纤有线电视用户21、4万户,入户率达70%,新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4、9万户,入户率达25%,直播卫星电视入户率达5%。

(二)“村村响”工程

1、建设目标。到年,每个行政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指50户以上建有公共服务机构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下同)均建设广播系统,建有标准化广播室,实现广播“村村响”。

2、组织实施。公共广播系统建设由市广电局统筹协调,各区(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市兴网公司、乡镇和村协助。

3、经费保障。建立广播电视站每个需经费2万元,316个乡镇(街道)共计732万元;建广播室(含杆线建设)每个需经费6万元,2019个村共计12114万元;建广播室每个需经费1、5万元,140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共计2100万元。以上建设共计需资金14946万元,按照一圈层全由区级财政承担,二圈层由市级财政以奖代补60%,三圈层由市级财政以奖代补70%的原则,市级财政共以奖代补9038万元。

4、进度安排。,本年建成的农民集-

中居住区100%建立广播室,25%的村建立广播室;年,100%的乡镇(街道)建立广播电视站,本年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100%建立广播室,以前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广播达30%,50%的村建立广播室;年,本年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100%建成广播,以前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广播达70%,70%的村建立广播室;年,本年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100%建成广播,以前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广播达100%,100%的村建立广播室。

(三)“人人看”工程

1、建设目标。到年,按照规划在全市建设满足各种层次需要的电影院,城区建立分布合理的大型影院,郊区(市)县城建中型电影院,乡镇发展数字影院,村(社区)建立坝坝电影放映点。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按照市场的原则,引导五城区影院合理分布;郊区(市)县按照公益和市场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全额财政出资或引进资金加财政补助等形式建设县城电影院;乡镇数字影院由县级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网络公司和乡镇共同实施;村(社区)坝坝电影点建设由村(社区)组织实施。

3、经费保障。县城电影院、乡镇影院和村(社区)坝坝电影点建设以县财政承担为主,吸收社会资金,同时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支持。

4、进度安排。,推进县城电影院、乡镇影院建设,建成村(社区)坝坝电影点达500个;年,推进县城电影院、乡镇影院建设,建成村(社区)坝坝电影点达1000个;年,推进县城电影院、乡镇影院建设,建成村(社区)坝坝电影点达2500个;年,推进县城电影院、乡镇影院建设,建成村(社区)坝坝电影点达3387个,村(社区)坝坝电影点覆盖率达100%。

二、抓体制,完善服务机制建设

(一)优化管理体制

1、目标任务。到年,理顺市县两级局、台、网关系,完善乡镇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在全市建立管理顺畅、职责明确的广播影视科学管理体制。

2、组织实施。由市广电局牵头,市广电台、市网络公司、市电影公司配合,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省广电局的要求,优化现有市级管理体制。由县级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公司、电影公司配合,市广电局督查考核,优化县级管理体制。同时,进一步贯彻落实成委办〔〕37号文件精神,完善乡镇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3、进度安排。,对市、县管理体制摸底调研,完成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站挂牌,明确管理职能,确定管理人员,落实经费保障;年,理顺并完善市级局、台、网的分工,明确局对台、网的指导和各自的职责范围;年,理顺并完善县级局、台、网的分工,明确局对台、网的指导和各自的职责范围;年,建立起有序、高效、协调的良性运转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4、经费保障。县级财政按辖区人口1元/人·年的标准拨付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管理专项经费。

(二)完善服务机制

1、目标任务。到年,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系统考核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形成良好的广播影视服务机制,保证和促进全市广电系统优质高效运行。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牵头,各区(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配合,市广电台、市网络公司、市电影公司协助。

3、进度安排。,对人才培养机制、系统考核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进行调研;年,制订《市广播电视局人才培训服务规划》、《市广播电视局系统考核办法》、《市广播电视局经费保障服务意见》;年,对前期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试行,征求意见,形成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年,进一步完善广播影视服务机制。

(三)建立事业产业发展机制

1、目标任务。一是确立广播影视发展规划的引领地位。制定行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编制实施行业各板块的发展计划;制定完善规划实施的保障和监督机制;建立规划实施的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二是发挥文化事业产业专项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的使用机制;建立事业产业扶持项目的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

2、组织实施。此项工作由市广电局牵头和主办,各区(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市广电台、市兴网公司、市网络公司、市电影公司协助。

3、经费保障。方案制订所需经费由市级财政统筹。

4、进度安排。,开展考察调研,完成《广播电视发展策略研究》;年,启动全市广播影视“十二五”规划工作,完善文化事业产业专项资金使用机制,建立事业产业扶持项目的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年,完成全市广播影视“十二五”规划,完成部分专项发展计划,建立规划实施的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年,完成事业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

三、抓内容,完善服务内容建设

(一)广播电视节目收视水平

1、目标任务:到年,每家每户均收看到40套以上电视节目,收听到10套以上广播节目。

2、组织实施:通过实施“户户通”工程实现此目标。此项工作由市广电局牵头,市兴网公司主办。

3、进度安排:,收看到40套以上电视节目、收听到10套以上广播节目的用户达37%;年,达60%;年,达73%;年,达100%。

(二)广播电视自制节目

1、目标任务:到年,市、县两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定位准确,节目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群众乐意听,愿意看。其中,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到100小时/天,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3小时/天。

2、组织实施。此项工作由市广电局牵头,市、县两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主办,市兴网公司协助。

3、经费保障。市级财政对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节目给予补贴,县级财政对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节目制作播出给予补贴。另外,市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对农节目适当补贴。

4、进度安排。——年,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90小时/天,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2小时/天;年,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95小时/天,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3小时/天;年,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100小时/天,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3小时/天。

(三)农村广播

1、目标任务:到年,每村每天通过农村广播系统开展农技、资讯和政策宣传达2小时以上。

2、组织实施:通过实施“村村响”工程,实现此目标。

3、经费保障:农村广播运行管理所需经费在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管理专项经费中落实。

4、进度安排:——年,每天通过农村广播系统开展农技、资讯和政策宣传达1小时;年,每天通过农村广播系统开展农技、资讯和政策宣传达1、5小时;年,每天通过农村广播系统开展农技、资讯和政策宣传达2小时。

(四)公益电影放映

1、目标任务。到年,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学校、社区电影达4000场。

2、组织实施。此项工作由市广电局牵头制定目标,市电影公司具体实施。

3、经费保障。国家和省级财政按100元/场、市级财政按20元/场并争取县级财政按10元/场对农村公益电影予以补贴,市级财政按400元/场对学校和社区电影予以补贴。

4、进度安排。,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学校、社区电影达到1000场;年,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学校、社、区电影达到场;年,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学校、社区电影达到3000场;年,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学校、社区电影达到4000场。

(五)广播电视服务效率

1、目标任务:到年,每个乡镇设立一个电视网络管理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配备一个技术服务人员,同时在全域建立便捷的缴费网络。到年,广播电视故障处理响应时间40分钟,办结时间<24小时或1个工作日,广播电视服务投诉率<2%。那一世

2、组织实施:此项工作由市广电局牵头,市兴网公司、市网络公司主办。

3、进度安排:——年,每个乡镇设立一个电视网络管理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配备一个技术服务人员,初步建立便捷的缴费网络,广播电视故障处理响应时间60分钟,办结时间<48小时或2个工作日,广播电视服务投诉率<3%;年——年,在全域建立完善便捷的缴费网络,广播电视故障处理响应时间40分钟,办结时间<24小时或1个工作日,广播电视服务投诉率<2%。

四、抓评价,完善服务监控体系建设

(一)节目内容播出传输监测体系

1、目标任务。到年,建成覆盖全市、种类齐全、功能完善、技术领先、全国一流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组织各区(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传输机构实施。

3、经费保障。市级财政统筹。

4、进度安排。,在建立市级、县级、“村村通”等广播电视监测子系统的基础上,基本完成全市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建设;年,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系统硬件建设,扩展舆情系统功能模块,形成广播电视安全(质量)、内容(广告)、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测每周、每月报告和每季通报制度,并定期形成市级电视新闻舆情报告;年,全面提升监测网络智能化水平,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智能化管理系统、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基于音视频自动检索技术的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系统(二期),进一步形成全市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视听节目舆情分析报告制度;年,适时建设针对广播影视新媒体、新业务的监测子系统,形成规范、成熟、高效的监测结果报告机制。

(二)节目内容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1、目标任务。到年,建成完善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管控体系。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组织各区(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传输机构实施。

3、经费保障。市级财政统筹。

4、进度安排。,制定《市广播电视对农节目评价标准》、《市广播电视节目阅评标准》、《市广播电视广告监管办法》;年,制定《市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励办法》、《市广播电视内容(广告)监测测评办法》和《市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监测测评办法》;年,制定《市广播电视节目社会评价办法》、《市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登记备案制度》;年,依托广播电视内容(广告)监测测评办法、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监测测评办法等监测测评办法,构建《市广播电视监测测评评价体系》。

(三)技术质量控制体系

1、目标任务。到年,建成完善的涵盖节目制作、播出、传输、无线发射环节的广播电视技术质量控制体系。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组织各区-

(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传输机构实施。

3、经费保障。市级财政统筹。

4、进度安排。,建立有线电视设计、工程建设、验收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加强对全市有线电视建设的指导,把有线电视建设设计审核、工程验收纳入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年,制定《无线发射台(站)播出技术管理办法》,对广播电视台(站)安全播出进行有效的考评和管理;制定《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质量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市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技术规范》,统一全市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标准和工程建设规范,确保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质量。年,组织制定《市广播电视技术质量考评办法》,形成完善的广播电视技术质量控制体系。

(四)播出安全应急管理控制体系

1、目标任务。到年,建成完善的广播电视播出应急管理控制体系。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组织各区(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传输机构实施。

3、经费保障。市级财政支持,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传输机构自筹。

4、进度安排。,建成全市“村村通”发射台应急管理系统。年,建成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调度系统;调研、编制《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规划方案》;实施安全播出工程,建成重要部位、重点环节广播电视应急保障系统。——年,依据《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规划方案》实施安全播出工程,建成完善的全市广播电视播出应急管理控制体系。

(五)社会服务管理控制体系

1、目标任务。到年,建成广播电视社会服务控制体系。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组织实施。

电影分级制度篇2

[关键词] 电影分级;调研问卷;分析参考

电影分级是电影生产和电影管理的一种规范与模式,对艺术生产力的解放与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对于艺术发行及观众审美期待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最重要的是电影分级可以避免暴力、血腥、屠杀、恐怖、性展示等镜头对未成年观众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电影分级在大多数国家都比较普遍,具有普适性的人文价值。对于实行电影分级制,中国在过去十几年来一直在探讨,导演、演员甚至全国政协委员多次提议并呼吁建立电影分级制。可是2010年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表示,“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国内外市场调查研究,但在调研中感觉到,从理论上说,电影的分级可以保证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但在实践中目前还没有看到非常成功的经验,包括国外一些发达的电影国家,在管理的过程中,市场还存在很多难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观众等进入市场、进入影院、进入网络、进入网吧看电影的情况”②,其结论是中国电影不适宜分级,中国目前从体制上基本否定了电影分级制度。那么,中国观众对电影分级有什么样的意见呢?本文对中国电影分级制度进行了调研,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对电影分级制度充满了期待。

一、关于电影分级制度的调查问卷

2009年4月、2010年6月、2011年4月,本文作者利用《影视赏析》课程,分别对四川乐山师范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及河北大学三所院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768张,收回754张,每份问卷包括同样的25个问题。问卷对象是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学生,问卷方式是通过《影视赏析》课程分发问卷表格。本次问卷目的是希望通过调查,主要了解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及艺术修养的大学生观众群对中国电影分级制的态度。本问卷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1)你了解世界电影分级并赞成中国电影分级制的设立吗?

(2)电影分级制的作用有哪些?

(3)华人电影区的分级有哪些地区?

(4)“限制级”(restricted)是指什么样的级别?

(5)你认为对下列哪些电影类型必须进行分级与限制:动作Action 、惊悚Thriller、犯罪Crime 、恐怖Horror、冒险Adventure、家庭Family、纪录片Documentary、动画Animation、奇幻Fantasy、科幻Sci-Fi、悬疑Mystery、战争War。

(6)《色•戒》是否需要分级?为什么?

(7)你看过最恐怖的电影是什么?

(8)你看过最色情的电影是什么?

(9)你看过最血腥暴力的影片是什么?

(10)对你心里刺激影响最大的一部影片是什么?

(11)你能接受人性深度开掘,如,人心异化、叛逆、扭曲与变态体裁的电影吗?

(12)你能接受李安拍摄的《断臂山》《喜宴》关于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吗?

(13)你喜欢看鬼片吗?如《孤堡惊情》《鬼影》《午夜凶铃》《咒怨》等。

(14)你看过一些非常刺激的吗?

(15)电影分级适合中国国情吗?

(16)电影分级适合中国观众吗?

(17)镜头的删减对一部完整的电影来说是否是对艺术的摧残?

(18)中国有“地下电影” 吗?如何看待曾经的地下电影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

(19)电影分级的最大目的是保护未成年人或让成人可以拥有电影更多的选择权吗?

(20)中国电影无法分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你对中国目前拍摄的电影满意吗?为什么?

(22)你对中国目前的电影发行机制满意吗?为什么?

(23)你觉得电影分级就可以允许的存在吗?

(24)你看过的电影觉得需要进行限制的是哪些?

(25)请写出你对中国电影分级制的评论意见。

作为《影视赏析》课程,收回的答卷率很高,通过754张答卷分析可看出大学生对中国电影分级制度充满了期待,赞成电影分级制占9356 %,希望保持现在中国电影制度不变占415%,表示反对电影分级占229%。对中国现行电影发行机制满意率占7140%,不满意占286%。对中国现有导演拍摄的电影满意率为6125%,不满意率为3975%本次调查附录了详细的具体项目,基本反映了中国大学生观众群对中国电影分级、电影水平的态度。

二、关于电影分级制度的调查问卷的综合分析

从25个关于电影制度问卷的式样表格回答中,我们可以进行综合的分析,关于中国电影分级制度在观众心中产生的一些思考。

首先,大多数人非常赞同中国电影分级,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分级可以保护未成年人。赞同电影分级目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占86%,而让成人有更多的影片选择的占14%。的确,中国未成年人的比例在世界上最大,可是,面对数亿未成年人,我们的电影却没有分级,这是一个十分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现象。家长甚至可以带着儿童一起去影院观赏《色•戒》,儿童居然可以毫无顾忌地观看梁朝伟与汤唯的床笫激情大战。去年引进的《孤堡惊情》是全世界前十强恐怖影片,也是中国引进的首部R级的影片,涉及阴森可怕的鬼魂,即使成人看了也毛骨悚然,但中国没有电影分级,甚至利用其阴森恐怖与神秘的“鬼魂”来吸引好奇心强的未成年人,提高其票房收入。色情、暴力、恐怖的电影,在未成年人观看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刺激,随着心理的成长与发育,这些镜像审美因素或多或少地在这些青少年潜意识里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佟丽华说,我国目前对有色情内容的影视、游戏的控制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对有暴力内容的控制就较宽松。我们经常能从电影镜头、电视、录像中看到各种打打杀杀的镜头,而且往往是打了很长时间还不见有人受伤,这对青少年影响很坏,使他们形成人的身体不怕打的印象。而且,青少年接触影视、游戏多了以后,逐渐淡化了对暴力的恐惧和排斥心理,漠视了对生命的尊重,这是很可怕的。③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进行电影分级制,其最大的目的就是保护未成年人,这也是中国观众同样的期望。

其次,观众认为我国实行电影分级可以让百姓有更多的审美选择和观影权力。我们国家的国情是社会主义体制,非常讲究精神文明的建设和追求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道德标准的严格规范,对于不少涉及性、政治话语、现实民间的生存艰难状态、艺术探索等新片进行了严格控制,甚至不惜“”,或者一开始就以“R”级进行彻底限制,剥夺了不少电影的生产权、发行权与放映权。这是非常违背艺术规律、艺术道德与艺术人性的。如果中国实行电影分级制,则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级类别进行电影生产、满足不同层次观众需要,最大程度上解放了电影生产力。华人导演李扬拍摄的《盲井》《盲山》至今还是中国禁片,而这两部片子都是非常优秀和具有震撼力的影片,是典型的暴露内地现实底层人民生活的新写实主义影片。《盲井》推红了王宝强,可《盲井》及姊妹篇《盲山》都成了内地“R”级禁片。《盲井》暴露煤矿工人的生存状态,人性的恶化与道德的彻底堕落,这样的事情在内地还少见吗?《盲山》表现大学生就业的艰难,求职的被骗与痛苦悲惨的个人命运,看看内地各地风行的传销组织,里面年轻的大学生还少吗?这样非常客观、冷静、真实的电影,国家虽然没有分级制度,却对其进行了超越“R”级的“死刑”判决,未必有一些过分。再如李安的《喜宴》《断臂山》虽然让全世界观众热爱与震撼,可是内地依然可以对其处以“极刑”,因为这两部片子都反映的是同性恋与家庭、道德、伦理及传宗接代的关系。仅仅因“同性恋”就将无数国内外的片子打入冷宫,这是一种非理性的“电影审查”的暴虐制度,是一种非科学的、非道德的、非理性的中国特色的“电影分级”。为此,很多观众多希望内地相关部门,能够正确对待电影分级,让一些并没有颠覆政治,而仅仅是冷静地反映现实、表现多种复杂人性的影片能够在内地上映,能够让观众对电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而不是广电局几个人的选择权!

再次,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电影分级难产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体制与权力的卫道士价值观。关于电影分级,其实存在很多的争议,虽然每年国家“两会”期间,都有一些委员多次提案呼吁中国进行电影分级,但最终没有实现。电影分级存在着一部分人的官僚意识、虚伪的道德意识及保守主义思想。其实,就连国内最著名的一些导演,也表示反对电影分级。以《城南旧事》与《巴山夜雨》而出名的导演吴贻弓都明确表示不赞成中国电影的分级。他认为:“实现分级制在西方是一个很普遍的制度,在我国为什么不实行,是有不少人提出来:是不是中国电影也可以实行分级制了?其实从全世界的电影来说,中国电影是一片难得的净土,为什么?因为中国电影有非常严格的审查制度,每一部影片的上映必须要拿到广电局的上映许可证。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第一个镜头,下面有一行字:国家许可证xxx号,这就说明这部影片已经获得批准,可以在中国公开发行放映。而且我觉得我们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从中国电影中得到的正面的东西要比负面的多得多。不像有些西方国家,为什么一定要限制12岁以下儿童不能看,因为它的电影实在是太乱七八糟了。但我们引进的影片都不是乱七八糟的影片。我本人是不赞成中国电影分级的。”④如果按照吴贻弓导演的理解,“中国电影是一片难得的净土”,其“净土”是什么样子的呢?“净土”的标准是什么呢?产生“净土”的根据是什么呢?难道“广电局的上映许可证”就成了中国惟一的“一级制”等级证?吴贻弓与广电局无疑是一种体制内的政治意识形态来剥夺电影的艺术意识形态。虽然现在进入了一个高度物质现代化的中国,而吴贻弓及广电局的领导意识还是属于“净土意识”,还是属于前现代的“道德意识”。 吴贻弓《城南旧事》与《巴山夜雨》可以在内地上演并获得政府大奖,可为什么不允许《盲井》《盲山》的公映?而贾樟柯过去的“地下”片子是什么原因使得其辛苦的创作在很多年后又允许“出土”?一句话:电影管理的封建专制权力与意识!管理者及一些自以为是的卫道士,把全国人民的素质和抵抗力都看得很低下,而把自己当作一个“高贵者”可以随便挥舞棍棒与利剑,强制本来没有任何“反动”色彩的艺术电影。因为现行体制的复杂与专制,中国电影分级制还需要漫长的等待。

三、关于电影分级制度的调查问卷的观众建议

作为大学生影视课程的调查问卷,学生思维积极活跃,对中国电影分级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总结如下:

第一,期望中国广电总局继续积极思考,对电影分级进行合理与科学的论证,不要一味抹杀电影分级可能带来的益处。广电局是中国影视的直接管理部门,是中国当代影视艺术是否真正繁荣、真正深入人心的最高权力决策部门。如果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文艺态度,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亿万未成年人的审美风险,正确对待电影艺术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客观规律,中国电影实行分级制则完全必要。如果广电局能够客观、冷静、科学地研究中国观众的心态、中国目前电影市场的需求、中国电影没分级造成的众多优秀电影被扼杀,平心而论,中国电影分级到了非分不可的地步了。仅仅是专制性的压抑,对电影本身的发展没有好处。

第二,期望不要以政治道德意识形态去压抑电影艺术的内在形态。中国电影分级制最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保守的官僚意识形态,“西方电影分级后没有什么明显效果”,“目前还没有看到非常成功的经验”根本就是借口。西方发达国家、日本、新加坡、港台地区如果电影分级没有成功经验,他们为什么还不废除分级制呢?其实,我们电影官僚的意识里,还存在着“”没表态,我们怎么能够进行分级呢?电影分级是资本主义文化艺术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才固有的色情、吸毒、屠杀、恐怖、变态社会现象,中国如此纯洁的社会主义“净土”怎么可能产生呢?即使有这些电影镜头,我们广电局怎么可能袖手旁观?不是可以严格审查与剪掉?甚至绝对禁止上映吗?正是这种官僚意识、政治意识与道德意识,电影分级无法实现,并将无数的优秀电影打入冷宫。其实,电影分级没有违背社会主义艺术原则,分级并不等于色情,分级也不等于精神污染,更不等于颠覆政治,分级仅仅是艺术发展与市场本身需要而决定的,没必要用政治道德意识去压抑影视艺术本身发展的规律。

第三,期望电影分级能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这几年来,中国电影的票房价值越来越好,电影产业方兴未艾,犹如《广州日报》最近报道的那样:“近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电影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华纳兄弟国际影院公司全球总裁米勒•奥克斯预测:中国电影票房将在10年内超越美国。而部分中国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空间和增长速度表示乐观,但对于未来10年中国票房究竟能不能超越美国,不少受访者持审慎态度。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的高速增长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已经持续多年。根据广电总局今年初的报告,电影产业化改革8年以来,全国城市票房增长了10倍,年均增幅超过35%。而回顾过去5年的两国票房增长速度,与停滞不前的美国电影市场相比,中国内地的市场简直是突飞猛进。在2010年,这个市场增长到10172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65%。”⑤中国内地电影票房价值也许的确“突飞猛进”地增长,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电影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些票房价值能说明的是,在中国一线、二线城市,电影观众人数较多。并且,大多数是靠各种节日片、假期片或者贺岁片而赢得的票房。而对全国最多的三线城市、各个县城,电影业依然不乐观。目前体制下,中国电影生产与发行、放映的票房收入集中在大城市,并且价格较高。所放映的电影多是商业影片,追逐利润成了惟一目的。可是,中国13亿人口,如此庞大的大多数潜在观众都被忽略。如果中国电影分级,可以促进电影生产力的解放,可以调动更大的积极性,可以让潜在的观众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电影的类型生产增多,观众群体增多,电影市场则更为活跃,中国电影事业才会真正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而不是主要靠引进国外几部商业大片捞取票房。

总之,关于中国电影分级制度的调查问卷,仅仅是针对大学校园里的学生进行的,如果在民间进行调查或者网络调查,支持电影分级的人可能更多。我们希望中国电影管理部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理性的精神,尽早解决这一长期悬置的问题。

注释:

① 本课题是作者在四川乐山师范学院承接的教育部人文课题,由该院负责管理。

② 杨华云:《广电总局:中国尚不适宜推进电影分级制》,《新京报》,2010年8月20日。

③ 《对影视分级以减少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中国青年报》, 2002年12月25日。

④ 吴贻弓:《中国电影不需要分级》,《江南时报》,2006年6月4日。

电影分级制度篇3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有1个市级电影公司和10个县级电影公司,有农村电影队165个(其中公司直属队50个),参与农村电影放映人员250余人,购买引进16毫米拷贝1000多个、科教影片200多个,90%的电影队采取新光源氙灯设备放映,年度放映电影36000余场,惠及农民群众近百万人,基本实现了国家20__年提出的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目标,即到21世纪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我市农村电影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领导小组,专门出台了有关加快农村电影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均加强了对农村电影工作的领导,并结合实际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周密安排部署。各级电影行政管理部门和电影公司均按照“队伍一流、节目优秀、优质放映、注重实效、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总体原则组织实施。

二是整合电影资源。加大了对电影人才物资源、电影市场资源、电影放映广告增值服务资源的整合力度。市、县两级电影公司按照有关要求和准入规定,对参与农村电影放映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登记造册,对影片按照技术等级、题材类型、发行时间进行登记造表,构建了全市放映人员、放映设备、影片资源库。同时,成立农村电影拷贝供应调剂中心,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影片租赁、交换、收购、委托发行等,确保了市场新片供应。

三是构建放映网络。鼓励支持有条件愿意服务农村的单位,乡、村两级以及农民等组建放映单位,按照每个放映单位年度放映250-300场或服务1-2个乡镇的原则,优化配置放映队伍,构建了覆盖全市、布局基本合理的农村放映网络。

四是创新工作机本文来源:文秘站 制。结合电影放映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放映工作,提高放映质量和服务质量。创新管理机制,对全市农村电影放映的单位和放映队伍实行统一管理,并签订放映合作协议书;出台设备更新扶持办法,对进行设备更新的放映单位给予补贴,鼓励淘汰落后陈旧的放映设备;健全技术培训和设备影片拷贝技术年检年审制度,不定期开办技术培训班或轮训班,每年定期对放映单位人员、设备影片拷贝进行年检年审;健全监督机制,制定放映服务承诺,发放电影监督联系卡,建立放映工作日志,放映单位在放映电影后填写的报帐凭证由村委会、观众、乡镇财政所签证,并每月按时录入网上专项统计系统。

五是拓展电影效益。发挥电影网络点多面广、放映场次多、群众喜闻乐见、观众聚集等优势,结合当地农村种养殖业和科技知识安排放映,帮助农民掌握技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影企联姻力度,联合厂家商家开展电影广告宣传专场放映,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和形象,实现双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放映设备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观众。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目前全市使用的电影放映机大多是16毫米胶片放映机,少部分属老式放映机,放映效果与农民的需求差距较大。

2、放映人员年龄偏大,电影放映质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我市农村电影放映人员大多是计划经济时代招聘到各乡镇的电影放映员,工资待遇特别是养老保障问题多年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部分老放映员产生思想波动,放映队伍不够稳定。目前,全市农村放映员180人,平均年龄50岁,最大的61岁,农村电影放映员年龄老化,部分放映员不能或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和提高放映技术,制约着农村电影放映质量的提高。

3、适合农村的电影节目不够丰富,科教影片科技含量不高。我国每年电影节目产量大,但真正受农民群众和中小学生欢迎的影片不多,特别是在当前电影胶片向数字过渡阶段,有场无市,影片难求的情形经常发生。

4、农村电影放映的场所条件过于简陋,亟待改善。计划经济时代的集镇影院和村组礼堂等目前大多挪作它用,有的年久失修成为危房,农村电影放映大都是露天放映,在寒冬酷暑、雨水季节难以开展。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思想认识。各地各级要增强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公益意识、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农村电影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肩负起事关宜春400万农民文化利益责任,努力构建公益性农村电影服务体系,切实把实施农村电影工程作为民心工程、文化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实,全力推动我市农村电影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进一步创新农村电影工作体制和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筹建全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大力推动数字电影放映工作。积极筹备组建以市电影公司为主体,联合县级电影公司,吸纳 民营资本组成的新型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以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基础任务,以市场为切入点,以数字电影为纽带,实行发行放映一体化。以县级公司为依托,组建县级农村电影服务站,并采取招标竞聘的方式,在全市成立160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自负盈亏,自谋发展。当前,各电影公司要积极争取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视,落实国家资助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不足部分采取与有实力的数字电影公司合作,采取设备租赁等方式,解决数字电影机问题。

电影分级制度篇4

[关键词]《电影管理条例》;电影审查制,电影分级制

2007年是中国电影业大改革的第五个年头了,的确,电影改革的这五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产量创新高,突破400部;票房收入达到32个亿;院线超过了3千多块幕布;国产片占据了票房排名和比例的半壁江山等等,与2006年相比,这种成功具有延续性和超越性。分析2007年的电影市场可以发现,最近五年是我国电影业大制作、大明星、大投资、大融合的关键五年。尽管如此,对比中美的电影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规范化可见,我国的电影业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加、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国际贸易以及正在崛起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比如中国人口13亿,但进影院看电影2007年是1亿人次,而美国人口3个亿,2007年进入影院达到11、4亿人次,严重的比例失调。破解中国电影业的困局,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我国入世以后如何限制国外分帐大片进口的数量,如何应对外资进入对中国电影市场主体的冲击;也不在于国外电影对我国的文化、文明的冲击,甚至也不在于中国电影市场竞争者的实力不足、资金不够、技术不高、管理不善等,而核心的问题在于我国电影产业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2002年颁布实施的《电影管理条例》至今已经五六年了,该条例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制度释放,初步效果已经达到,但电影产业化之路在中国还刚刚起步,制度在确认、保障、引导和前瞻方面的功能依然未全部达到。检讨目前实施的条例,从电影立法理念、原则,具体制度设置、监管和责任以及对电影业的促进和发展等方面看,问题和弊端逐步暴露,许多核心的制度、关键的制度,必须用更加民主、创新、自由的立法来改变。也许,在众多的核心制度之中,是否引入电影分级制是电影业是否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标杆制度,是中国电影业是否真正的迈向法制化、法治化新台阶的试金石。本文拟从这个问题的解决导入,为未来我国即将出台的《电影法》或《电影促进法》提出一些或许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

一、我国电影业法律规制现状

1 我国电影业法律规制概况。

我国电影业法律制度的建设在建国前西方化色彩较浓,三、四十年代电影的发展主要由私营资本在推动,市场比较自由,监管相对比较混乱。建国后,电影演变成政治宣传的工具,逐步成为颇具意识形态色彩的服务于文教宣传的手段,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基本上由国家垄断。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电影业逐步复苏,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第五代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等等,甚至第六代导演也正在崛起,相关的制度建设也有所改善,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电影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五六年来,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释放出了制度导向的力量。

分析《电影管理条例》,有几点值得肯定:第一,政府开始从电影业的直接参与者和管制者逐步调整为政策的供给者和监管者;电影业开始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第二,出台了许多鼓励性的制度,大大改进了我国电影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全面推行院线制,改革发行制;放开外资进入电影业,尤其是电影的制作和放映环节,大大的改进了融资渠道,比如大量的合拍片对我国电影业的发展有巨大推动力;提高进口大片的数量,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国内电影市场。

2 我国电影审查制的基本内容。

关于我国的电影审查制,法律依据主要包括《电影管理条例》第三章第24-29条和专门的《电影审查规定》,前者是国务院法规,后者是部门规章。电影审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电影审查的类型包括各种形式、宽度的影片,审查的内容包括电影内容、艺术、技术质量等;第二,电影审查的机构是电影审查委员会和电影复审委员会;我国的电影审查委员会由36(一说37)位来自各界的专家组成,电影复审委员会由17人组成。第三,电影审查标准。规定明确了电影禁止的内容、应删减修改的内容;第四,电影审查的程序,规定设置了严格的程序规则,目的在于从法律上进行规范。

二、从电影审查制迈向电影分级制的困境

1 我国电影审查制存在问题分析。

尽管《电影管理条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影业的发展,但电影业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一直对我国的电影审查制诟病有加。分析该规定不难看出,我国电影审查制度本身有如下几个问题或弊端:

第一,审查和复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开展审查的科学性会受到置疑。电影是一种形象化的艺术形式,艺术本身进行客观评价难度很大,应该说很难有好坏优劣之别。尽管从2002―2007年,制片人送审的影片在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绝大多数的影片都被委员会批准上映了,但是,人为对艺术品进行定性本身就是一种荒谬的事情,或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审查的标准苛刻、模糊,不具有可操行性,某些规定落后,大大阻碍了电影业工作者的创新和探索,也限制了创作自由,不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如,电影禁止“诽谤、侮辱他人的”(《立春》也应该禁映)、“宣扬不正当性关系,严重违反道德准则,或内容,具有强烈感官刺激,诱人堕落的”(这样看《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和《红高粱》都应该禁映)内容,这些怎么界定呢?再比如,电影个别情节有如下内容的应该删剪、修改:“具体描写、、、、同性恋等”(《色戒》被删,《苹果》、《大鸿米店》被禁可以理解);“美化罪犯形象,引起人们对罪犯同情和赞赏”(99%的港台警匪片应该修改,《天下无贼》怎么可能不修改就上映呢?);“可能引起国际、民族、宗教纠纷的情节的”(《达・芬奇密码》怎么删改进入的内地?《成吉思汗》怎么能够上映呢?)。总之,这些标准可以做最宽泛的解释,也可以做最狭义的解释,无论哪种解释都无法给通过和未通过的电影以很好的交代,比如最近几年比较受人关注的影片未通过审查就被人质疑,这些影片有《活着》、《盲井》、《颐和园》、《小武》、 《霸王别姬》、《鬼子来了》等等。

第三,审查程序繁琐、提交的材料繁多、且时间漫长,不利于影片的快速问世,也降低了电影的竞争力。比如,《电影审查规定》第15条规定,送审国产片应提交的实物和材料有:混录对白双片;审查申请书;影片完成台本;改编作品的原作者版权授权书复印件等。一部电影送审到审核完毕到复审,起码需要45―60天,这个时间对于瞬息万变的电影市场来说影响是巨大的,有的影片要赶档期,多半会卡在审核环节错过了时机。

2 从电影审查制迈向电影分级制的困境。

2005年,中国电影界的专业人士呼吁中国应该废除电影审查制,采用电影分级制,这也配合着呼声已久的《电影促进法》的出台,但是时至今日,两个构想都流产了。为什么我国引入电影分级制如此困难呢?我以为主要的困境或问题在于:

第一,电影业定性失序。一直以来,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事业倍受政府重视,电影就是文化教育、政治宣传工具、艺术宣讲途径;电影业一直是计划经济的固有领域,因为电影涉及文明、思想、精神,于是变成了敏感的领域,政治性过浓。强调教化的电影当然只能采取审查制了,电影分级制不就是给开绿灯吗?电影业的管理者、从业者,甚至消费者都有一个思维误区即电影含有不宜内容,当然禁止掉了最合适,不能让、污染电影市场,所谓的电影分级制就是为这些限制级影片的张目。第二,分级制本身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因为分级本身也是一种导向,很容易引导人们去看低级别的电影,不利于健康和谐的精神文明建设。第三,限制级影片易于引导人们模仿,会导致民众的堕落和腐化。第四,分级制本身也是为西方腐朽低级的文化宣传提供了合法的进入中国的管道,这可能会大大利于西方的文化渗透和和平演变。第五,电影业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进行,应该由政府进行管制,从制作到发行到放映,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应该处于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放开。当然也有人提出中国目前引入电影分级制时机不成熟,理由无非是我国国情和现状决定的,如地区差别很大,文化传统不同,制度实施很难之类的等等。

三、我国引入电影分级制的理据和初步设想

1 为什么必须引入电影分级制。

关于电影分级制的几种误解或担心仔细分析看是多余的,有人认为电影业担当着教化和艺术力培养的功能,所以要纯洁荧屏、禁止某些影片的上映,然而,即使是教化不引入电影分级制也解决不了纯净荧屏的问题。电影如果不能通过正常的审查途径进入到影院,则会通过音像、网络等非正常途径进入到千家万户,正是作为对未引入这种制度的副产品,有句俗话讲“宣传阵地人民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电影业也一样。有人认为,不能让青少年接触到那些限制级的电影,这样青少年身心的成长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种思想还是“治水”的老套路,最好的治水之法是输导而非堵塞,“大禹治水”的方法适用于任何领域,不适合的电影通过堵塞的方法根本没有作用,在资讯不发达、信息和网络技术不健全的时代,某种程度的堵塞也许有一定作用,但现在就没有用了,任何电影,获取的途径非常容易且多元,能堵得住吗?此外,如果限制过多,制造神秘反倒更能激发出青少年人的好奇心,某种程度上恰恰能促进限制级电影的传播,就连现在的媒体宣传也拿这些神秘主义的东西做噱头,无需多言,看看那些电影的海报即可知道。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引入电影分级制呢?正如电影问题研究专家尹鸿教授指出的一样:“电影分级制还是比较有建设性的措施,引入电影分级制,一方面可以给电影创作相对更大的自由;另一方面则可以保护电影青少年消费者身心的健康成长;最初,实施该制度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但是经过一定磨合或适应之后,也许情况就好些。”的确,引入电影分级制是解决我国电影业发展瓶颈最直接和核心的法律制度,是我国电影业应对国内外竞争压力的解套制度,也是我国清理国内混乱的电影娱乐、艺术和教化市场局面的治本之法。电影分级制本身就是对青少年身心成长的一种保护,因为分级制所限制观看的电影都是容易误导青少年的电影,把所有的电影一网打尽,分类归置,然后区分电影的级别,根据级别,指定适宜不同观众群来观看,能达到强制的良性引导作用。

其次,也许最重要的就是电影产业化的两种表现即“引进来”和“走出去”,在引入方面我们的大片配额制不能有效的保护民族电影产业;合理的做法包括有确定国产电影院线上映日的方法,把从非正规途径进入到国内的电影合法化,合法化的唯一方法就是电影分级。在国外限制级的电影,根据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就两个结果即要么进入要么禁止,提出让国外电影修改和删减,这只会徒增麻烦,影响进口。

同时,更为核心的是,如何加速我国电影的出口,如何培养强大的中国电影业,从而与好莱坞抗衡,甚至向国外推介和传播中华文明,这是电影分级制的核心价值。通过分级制,可以解决电影拍摄题材多样化的问题,解决出口电影类型化的问题,同时解决电影业幼稚阶段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我国电影业要在21世纪随着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提升,目前的制度无法解决,最佳的突破口就是引入电影分级制。让电影创作的不同力量和智慧如江河之水一样进发,让一切资源和要素在宽松的制度中自由涌动,电影分级制才是命门。

2 建立电影分级制的前提条件。

实行电影分级制,有几个问题必须解决,或引入该制度也能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第一,盗版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尤其是那些纯粹的黄色和其他完全非法的影片,必须解决。即,无论你是正常的电影,还是变态的电影,只要是盗版,一律打击和禁绝;让你要么买正版,要么去影院,否则看不到电影。第二,必须彻底的清查和规范网络电影侵权的问题,尤其在服务器上传的行为。否则,只要网络的问题解决不了,分级与否只是一个规范与否或向度大小的问题。第三,音像发行市场和电影市场的统合和协调。当然,这两个市场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有些导演的影片,没有取得公映证,于是转而向文化部取得了DVD发行资格,我国的音像和影视市场都不协调,足见电影业法律制度建设的任务还是很重啊;二是我们每年只有合法途径进口20部大片的义务,这样解决不了人民群众需求扩大的问题,助长了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国外大片的气焰。第四,院线的规范放映问题。分级制是电影的类型化和类别化,主要是分给受众的,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当然,有些影片还会对性别、身体、心理成熟程度等有所要求,比如,惊悚片,有严重的心脏病就不一定适合观看了。所以,核心的问题就是院线必须严控进入者,而不能像如今的网吧一样,是否成年不看证件看相貌,控制等于没有控制。

3 建立电影分级制的初步构想。

电影分级制的设立,必须和《电影促进法》的出台同步,在这部电影业发展的基本法中,不仅应明确电影的监管、制作、发行、放映等环节所有主体的权利义务,彻底打破资本限制,精妙的处理电影业两个市场的问题,民族电影业发展与文明纯正性的问题;同时,要从制度上解决电影业在21世纪必须面对的几个核心问题,即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等问题。但是,也许直接的突破口就是引入电影分级制。

电影分级制度篇5

关键词: 生产力;电影分级;提高效益

什么是电影分级制?就是电影生产和电影管理的一种规范与模式,是将电影按照内容表现的性质,分成不同的级别,适应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欣赏,其目的一方面可以保护未成年观众不受充斥在电影里的暴力、色情、吸毒、恐怖等镜头话语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尊重艺术规律和艺术个性,提升艺术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广大电影艺术生产者的积极性。电影分级,就是对电影生产力的解放。

一、电影生产力构成与分级制的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分析,生产力是一种生产能力,包括生产者、生产资料和产品三大要素。以此分析,电影生产力包括电影艺术生产者、电影生产资料和电影产品。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劳动者本身是最核心的要素。中国电影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包括编剧、导演及电影相关的工作人员,而编剧及导演是电影生产力中最核心的要素。电影生产力与其他生产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质上都是进行社会生产活动,而电影生产不是简单的物质生产、农业生产或者某种机械生产,而是一种艺术生产,其产品就是艺术作品。电影产品不是满足日用物质消费生活需要,而是满足社会的精神需要。电影生产力的硬件主要是指电影技术水平的发展,即生产的电影工具。中国电影的硬件,随着世界电影产业的发展而发展,从黑白走向彩色,从彩色走向数字电影,技术不断更新,电影的技术含量及产生的艺术效果越来越具有魅力。电影生产力的软件则是电影工作者自身,电影工作者的电影生产观念、管理观念及电影发行观念,这些思想观念直接关系到电影生产力的发展态势、设计规划、开拓途径和价值定位。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加快,生产力的性质也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相应的信息传递和处理水平也得到了发展,信息已经成为生产力的主要要素。在当代社会,信息同样对电影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直接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社会的进步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步伐,促进生产力发展。对于电影生产来说,电影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电影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综合关系,包括电影的各级组织管理关系。电影生产力决定了电影的生产关系,电影生产力要求电影各种生产关系必须推动电影生产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生产力的积极性和生产能力。

电影分级制是电影的一种管理形式,是属于建立在电影生产关系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范畴,是为电影生产力服务的。作为电影管理关系模式的分级制,无论有多少政治或其他因素的干预,但它必须尊重电影艺术本身的规律,必须为电影生产力服务,尊重电影生产力,适合电影生产力。

电影分级制度篇6

自国民党执政时期成立第一个戏曲电影审查委员会以来,历史上随着政权的更替对于电影的审查制度一直在进行尝试和规范。但是从总体上看,无论中国是处于什么样的历史发展时期,对电影的审点都是放在是否发放放映许可和是否需要删改不良情节上的。那么既然从古至今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关注的重点都是对不良情节的删减,那么为什么欧美许多国家采用的分级制度却不能适应于中国呢?到底是“一刀切”才符合中国的国情,还是根据受众接受程度来分级管理才能保护电影艺术的完整性呢?在这一点上探究中国现行的审查制度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显得尤其重要。

一、电影审查制度与分级制的比较

电影分级制作为一个制度在规范着电影市场,分级制针对的是保护不同年龄阶段的观影受众,在适度的范围内娱乐大众并完成电影的艺术价值。而中国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宗旨当然也是为了保护观影群体的身心健康,限制低俗文化蔓延。在目的上二者其实是共通的,但是在形式上二者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形式。那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双方就形式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一)政府主导型与自由放任型之间的矛盾

电影审查权力的巨大差异是矛盾的焦点。以美国为例,分级制度的权力部门是由美国电影协会“MPAA”负责组织的,由家长们组成的委员会,而非官方的组织。 这种审查权力属于放任型,并不是强制执行的制度。而我国是由国务院下设的国家行政部门来统一管辖,权力属于中央。两种在权力上的不同是造成审查方式和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在这种差别下来看,显然由于我国的制度是以政府为主导型的,因此对电影各方面的束缚也就更多了些。反之美国的分级制能够给予导演充分的创作空间,既保护了电影的完整性,也满足了观众的利益。导演在创作时可以将艺术与商业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完美地表达出导演的艺术风格。

(二)审查标准与国内电影发展之间的矛盾

很多被我们称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由于他们所拍摄的电影风格不接地气,甚至偏向边缘化,又或者片中的某些内容触犯了审查条例的若干规定,或是不符合中国电影审查条例的基本指导思想,而被划为禁片。如贾樟柯的《小武》社会描写边缘化,田壮壮的《蓝风筝》和张艺谋的《活着》涉及了敏感时期的题材等,这些在国内找不到出路的影片就拿到海外市场卖,比如贾樟柯的《站台》《小武》《任逍遥》等影片在欧洲市场上都很受欢迎。随后,它又以海外影碟的方式流进了内地市场,只不过是盗版的方式。如果有了分级制,观众们就可以在影院中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也就不必费尽周章地去寻找盗版影片了。

(三)影片质量与观众利益的矛盾

这个造成的影响对于观众来说是最直接的,观众花钱进电影院看电影,不同年龄的受众群有不同的喜欢,比如一些影片中出现的恐怖镜头,明显地对少年儿童不适宜,但对于心智已经完全成熟的成年人来讲,一般都可以接受,而且会满足喜欢刺激的观众的视觉需求,但由于没有专门的消费指向,也常常遭到强制性剪辑。“一刀切”的审查制度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电影的完整性,也就损害了观众观赏电影的完整性。可能有些电影片段会有些适合成人而不适宜少儿的东西。但是,由于拍片时没有标准,导演不便于把握尺度,不知道拍出的片子会不会遭到封杀。有了明确的法规,创作者就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创作,这样不仅电影的完整性得以保证,同时,也增加了成年人选择的自由度。

(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片种引进的矛盾

我国电影在与国际市场同步发行时,由于我们对电影的审查方式不同,可能我们出口到美国的影片会变成辅导级,即建议在父母的陪同下进行观看。但是引进来的电影却只能采取“一刀切”或者“全面接受”的方式在中国上映。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会因为级别限定而造成不平等的票房差距,但就这种电影放映中的不对等性就损害了观众的利益。无论剪辑还是不剪辑都不能满足全体观众的需要,作为没有分级的一方,中国的电影观众显然吃了哑巴亏。比如一些影片中出现的恐怖镜头,明显地对少年儿童不适宜,但对于心智已经完全成熟的成年人来讲,一般都可以接受,而且会满足喜欢刺激的观众的视觉需求,但由于没有分级标准,只能遭到强制性剪辑。这种“一刀切”的审查制度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电影的完整性和公众的观影利益。

二、电影审查制度对大众生活的影响

对比贺岁档的排片计划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趋势,从以往的众星云集,喜剧打头的贺岁影片逐渐变成了家庭电影,儿童电影势如破竹的局面。尤其是2014年一部打着“全家看电影”口号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在过年期间可谓风头正劲。凭借着良好的电视收视基础,加上老少皆宜的电影内容,据统计仅电影首映日,票房便高达9000万,刷新了2D国产片首日票房纪录,单日观影人次约260万左右,场均超过110人。这些数据为我们真实地反映了两点现状:中国的国民观影热情和力量已经不容小觑,其中未成年儿童的比例更是高达60%~70%;适合全家观看的电影非常符合现在观影人群的共同需求,但是目前电影院上映的此类型电影数量明显供不应求。

随着观影人群规模的壮大,也反映出大众娱乐方式日趋单一化。这也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和大众娱乐方式息息相关的电影审查制度了。现行的电影审查规定含糊,删减“不良”情节一词似乎范围过于宽泛。不同年龄的观众有着不同的认知程度,那么电影中所谓的“不良”镜头到什么程度才属于适宜全体观众观看呢?比如周星驰的电影《西游?降魔篇》在上映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这部称霸贺岁档电影票房的魔幻主义电影在热映期间也遭到了众多家长的投诉。究其原因是因为影院没有在影片宣传和消费者购票时对家长进行相关情节提示,直接导致不少低龄儿童在使用3D眼镜观看电影时,被片中突如其来的逼真模拟怪兽效果或者影片中的血腥场景吓哭。严重的甚至给小朋友造成了心理阴影。可见目前我们对于电影情节的删减,还是不能完全照顾到观影群体的接受程度。

其实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已经越来越平民化和大众化了。可是我们对电影片种的界限却很模糊,即使打着喜剧的电影也可能会存在少许暴力、血腥,甚至情爱的镜头。这也就直接导致一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在观看电影时会受到一些惊吓和误导。没错,我们做了删减,但是很多时候连电影审查委员会也不能就到底该删减哪些镜头,删减的统一规范是什么这些问题一一作答。“少儿不宜”的剧情对孩子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种影响力却是我们不能置之不理的。目前很多呼吁建立电影分级制度的呼声也大多是以保护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为切入点的。

三、在完善电影审批制中寻找突破口

电影分级制是电影生产和电影管理的一种模式,是将电影按照内容表现的性质分成不同的级别, 以适应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观赏。从概念上来看,电影分级并不是针对内容的好坏而对电影进行分类的,而是对于不同的内容接受程度进行分类,这样既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可以促进电影创作的创新力。 我们还需要认识到,电影分级并不意味着审查的消失,而是一种审查变形。“电影分级制度”显然是一种细化电影受众的手段,但这种分级的重点恰好也是从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角度上来设定的界限。那么如果现在的国情不能立刻去改变一个制度,是否能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用辅助的手法来完善我们的审查制度呢?

(一)电影院设立观片指导

从现有的法律规定中找寻完善电影审查制度的方法,是用辅助手段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电影院管理条例》第五章售票工作中关于票房每日工作程序第七条中有明确规定:售票员需对携带儿童的家长提醒所购影片是英文原版片或者恐怖片,另外在票房客户服务要点一章中,第三条关于员工在岗时面对观众询问与电影院或者电影相关信息时应当耐心作答,如遇到工作较忙来不及回答观众问题时应当礼貌提示观众查询LED显示屏或者用敬语请观众稍加等候。

显然在电影院管理规定中为了避免出现中途退票的情况,将可能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作了预见性防范,那么我们不妨将其规定落实到具体环节上来。首先电影院可以通过LED显示屏对正在上映的电影进行剧情和片种概述。其次,电影院应当利用员工培训会或者内部试映会的方式让售票的工作人员了解并知晓正在上映的电影中有无过度的情色,或暴力恐怖画面。在销售此类电影的时候遇到带着孩子来观看的家长,工作人员应当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对其进行指导或者温馨提示。当影院工作人员给出正面信息或者建议时,相信不但不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反而会让家长更加满意电影院人性化的服务。当然对于电影院来说也就避免了因电影内容不当而引起的家长与影院之间的纠纷。

(二)民间观影团体的规范化

力量来自于民间。其实现在社会上有许多自发组成的观影团体,会应邀参加一些新片试看的活动。通过“新片试看”会有相关的影评人对片子进行推荐和适宜人群分类。比如社会上自发成立的“妈妈观影团”已经联合手机报的平台对订阅手机报的群体做信息推送。她们通过试片和讨论对院线上映的热门电影以文字形式做简单的介绍和评判,给带孩子观影的父母提供了一些建议。基于这种方式的启示,我们应将民间的观影团体规范化,逐步形成一个专业的电影民间审查委员会,从优先制定“少儿不宜影片”的评判标准开始,逐步将少儿不宜的级别从所有观众适用的范围中解放出来,采取先试点,再扩大的节奏,逐步完善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

(三)大众传媒媒介的关怀化

我们生活中所接触的电视、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在娱乐版面都承担着宣传最新资讯的任务。尤其是电影相关的杂志或者广播,如果在宣传某部电影时可以在推荐语上加入对片中画面尺度和争议情节的提示,同样可以给未成年人观影提供指导意见。包括电影在首映期间为宣传电影造势,经常会有超前点映、媒体试片等活动,媒体可以利用简讯或星级标示出电影的适宜人群给低龄儿童的家长进行温馨引导。在新媒体环境下,像豆瓣电影、博客、微博、贴吧等平台都可以向人们提供咨询和指导。影评人可以在影评中写上推荐人群,这样不同年龄的观众在进电影院之前就可以有所选择。

电影分级制度篇7

即使李安的《色・戒》捧走了金狮,但对于中国影迷来说,最为关注的焦点恐怕不是该片在美国出乎意料地被评为NC―17级,也不是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凯瑟琳・布蕾亚、保罗・范霍文这样高举开放大旗的激进分子对《色・戒》的肯定与支持,他们正在为不论在电影院还是在全球化的internet上都看不到这部NC―17电影的全貌而极为不爽。如果国内版《色・戒》再拿回美国评级,也许顶多是个R,或许是个PG―13也未可知。

也许,是时候该了解一下什么是电影分级制度了。获得有史以来纪录片最高评级NC―17的《影片未分级》用一段轻松活泼、言简意赅的动画生动介绍了美国的分级制:

G级代表适合所有观众看,没有,没有,没有,暴力场面最少化,肯定不会包含一些不合礼节的言语,如混蛋、胡扯、糟糕、放屁……

PG级代表家长指引级,可能包含脏话,比如狗屎和屁股,包括部分,比如露出臀部,或者暴力。

PG―13代表强烈要求家长指引13岁以下青少年观看。包含更多“shit”,而“Fuck”这个字眼只能允许出现一次。所有电影人必须谨慎使用“Fuck”这个词,说“FuckYou”没事,但是涉及到的话语,则是完全不能被接受的!

影片被定为R级的话,在家长没有陪同的情况下17岁以下未成年人是禁止观看的。影片中可能有主题、对话,、肉麻的对话和极端的暴力,比如对群众大开杀戒。

但是,如果影片描写制造婴儿的过程(如你所想),还有失常的举止――或许是一条鲨鱼正在舔一只鲸鱼的屁股这种描写失常举止的电影,则被评为NC―17。NC―17代表少儿不宜。

相对于美国这种比较细致的分级制,韩国的电影审查制和1988年香港电影的“三级制”则简单得多。不论美国、韩国,还是香港,政策的放宽和分级制的出现都促进了各自电影事业的迅速繁荣,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分级制不过是另一种对艺术创作的限制。但中国影迷对中国电影分级制的盼望则不是一时政策的放宽“饮鸩解渴”所能解决的,他们需要的是来一场痛快淋漓的“暴风雨”。

不能说的秘密

国外的分级制把关着外国电影,国内的电影审查一直在总体上把握着中国电影的航向,为中国电影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守卫”和“护航”,一些不符合现行《电影管理条例》的影片就不能正大光明地进入大众视野。每一部电影拍完后,最终能否与观众见面,就取决于电影审查委员会的决定。

据悉,一般情况下,对每部电影的审查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制片单位自己得审一遍,确保影片在思想内容和技术质量上没有问题;然后,由制片单位向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递交一份审查申请书;接着就是审查委员会看片,正式进入审查流程。而看完片后,并不是由委员们直接表决某部影片能不能通过审查,而是由大家提意见。意见越多,就说明影片的问题越大;意见越少越好,如果少到没有,那就可以直接通过审查。

委员们提完意见后,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会向制片单位回复一个“修改意见”,这个修改意见,电影局须在收到制片单位申请后30日之内作出回复。制片单位须按照“修改意见”对影片进行修改,然后将影片递交审查委员会进行复审。如果没有问题,即可得到电影局颁发的“电影公映许可证”。如果还有问题,就继续修改,直到能通过审查。大凡送往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审查的影片,在作出修改后一般都能通过审查。

关于审查的标准,因为太多,所以这里只拿出一条来供参考。根据《电影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被审查的电影片中个别情节、语言或画面有下列内容的,应当删剪、修改:

(一)夹杂有庸俗内容,不符合道德规范和观众欣赏习惯的:

1、不恰当地叙述和描写性及与性有关的情节,正面男女躯体;

2、以肯定的态度描写婚外恋、未婚同居及其他不正当男女关系;

3、具体描写腐化堕落,可能诱发人们仿效;

4、造成强烈感观刺激的较长时间的接吻、镜头及床上、浴室内的画面;

5、具体描写、、、、同性恋等;

6、内容粗俗、趣味低下的对白;

7、庸俗、低级的背景音乐及动态、声音效果。

乍一看,没有什么不对,其实也是很有道理,但中国电影院门可罗雀的凄凉场面也并非是假的。每一场影片的放映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座位是空的,只能靠一场接一场的放映来填补空白。观众会想,也会去做:买个D版,舒舒服服地在家里看全貌,岂不是更爽。如果要怪,只能怪中国的盗版市场太繁荣,又恰好满足了众多不同的胃口与心理需求。又或许,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担心中国观众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不了限制级画面。

没有不能说的秘密,观众想说,影迷想说,专家想说,艺术家想说,电影人想说,中国电影的分级制何时到来,是不是要“让D版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个口号一直充斥在观众的心里?

看上去很美

姜文曾说过:“我觉得有些问题交给观众会更好,中国电影的问题是在于电影人的素质没有观众的水平提高得那么快。因此我认为,有些问题交给观众自己去看,去认识,可能会更好!不要对观众那么不放心。没有什么电影会对民族有危害,甚至对社会有危害。如果真的有,我想观众会拒绝的。”

《鬼子来了》没能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查,其实原因不过是,广电总局认为它涉及了抗日这个历史话题,且“立场有问题”。观众的眼睛是亮的,贾樟柯的《站台》《小武》《任逍遥》《十七岁的单车》《活着》《蓝风筝》《爸爸》《盲井》《苏州河》等等,绝大部分没有通过审查的影片都走上了被保存这条道路,但这些影片依然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冠上了很高的评价。

而像《大块头有大智慧》《黑社会》《无间道》《龙城岁月》《美国往事》《茜茜公主》等这些在内地上映的香港电影和那些进军中国市场的国外电影,都有着相同的“悲惨”命运――为适应内地的电影审查体制,无奈之下不得不对故事情节做大幅度删改,甚至不惜拍摄两个完全不同的结局,让他们“看上去很美”,好像内地观众的抗体不能像香港和国外观众那样抵御银幕上的“病毒”一样。很多电影就这么在走进内地市场时被“”了,他们没了原片的雄起姿态,疲软地在电影院里搔首弄姿。

剪了呢,对你不好;不剪呢,我也吃不消。这是一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和电影人之间长久的拉锯战。从1896年法国人卢米埃尔把电影这一新鲜事物带到上海起,中国电影一直就在政策图解和愉悦身心之间小心翼翼。每个电影人都在不断地揣摩,生怕一个不小心,自己的心血就被打入“冷宫”。

为了“看上去更美”,亲吻、暴力、、恐怖、污秽等镜头则必须尽量避免,该删的删,该剪的剪,“原汁原味”那就要靠自己去品味。一部电影呈现在观众面前就变成了“社会真美好,生活真美好”的和谐画面了。不论导演或是编剧的意图如何,中国电影审查制的意图是好的,它要负责任地把不适合观众欣赏的电影或镜头“过滤掉”,这是职责,至于观众的欣赏水平在哪个层次,就是电影人需要考虑的了。就像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所描述的:“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不是去破坏想像力、创造力和一切富有情感的、富有责任的表达。我不能说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已经近于完美,电影制度也有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的过程,但不要让电影审查成为你的假想敌。”可是,如何让观众不把电影审查看成敌人呢?

梦想照进现实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电影审查制度,所不同的只是审查的角度与严格程度。与其他国家审查内容只集中在意识形态、性、暴力与特殊的社会禁忌方面不同,中国的电影审查是全方位的,而所谓全方位,在内容上是指电影不能够对任何一个有一定地位的机构、群体构成道德压力或使他们认为如此,换言之,一部电影的出品,并不单纯地给观众看,而是给整个国家看,电影的地位上升了一个档次,那么电影的内容则必然得跟上。高度上来了,观众自然也得跟上来,不然就自己窝在家里慢慢琢磨去。

“观众很可爱,观众能吃粗粮。”《梦想照进现实》这么肯定观众。其实观众粗细粮都能吃,品位也是有的,但得在电影院里品才有味儿,谁都不想在家里抱着DVD玩高雅。可是除了电影人在考虑观众的口味,并且还不能完全无顾虑外,观众似乎只有自言自语的份儿。除了无力的不满,抗议,看盗版DVD的销量就可以看出观众的“愤怒”有多深。能让观众泄愤的,恐怕也只有电影审查制度了。

电影分级制度篇8

北京,华谊兄弟影院,上一场电影结束放映,六岁的素素走在电影院庞大的人流中,显得很不起眼,甚至被迅速湮没在喧嚣中——如果不是小手还死死的被捏在爸爸的手中。

一家人抱着爆米花和可乐,坐在3号厅的最前排——他们来晚了,没能选上好一点的位置。很快电影开始了,在这之前,小素素已经迫不及待的戴上了影院配发的3D电影镜片。但没想到父亲的一句话让一家人的观影活动提前结束了。爸爸逗小素素说:素素,一会儿屏幕里会飞出来一条大蛇!

素素哇哇大哭。

他们代替了屏幕,成为全场的焦点。尴尬之余,素素妈妈只能抱起犹未停止哭泣的孩子提前离场。在场外,素素妈妈对丈夫大怒:你说!你是不是成心不想让我们看这场电影?!

做父亲的在一旁嘟囔了一句:反正她也看不懂。

从素素一家人的情况来看,博纳公司此前声称推出的“观影分级制”,貌似很有必要。至少素素可能不会选择一部让她恐惧的电影,一家人的观影之旅也不会无疾而终。

第一个吃桃子的人

博纳很显然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吃桃子的人,确切的说,是第一个吃桃子的院线。他们的考虑主要集中在家长的苦恼——一些电影是否适合带着孩子共同观看?

基于此,博纳旗下的博纳星光推出了所谓的“观影分级制度”,在该体系中,博纳将对下属影院上映的影片进行自我分级,给观众提供一种观影指导。

这个桃子吃得很是火候,冷眼一看,相当夺目。

个中缘由主要还是电影中从粗口到的部分,让中国观众的文化土壤产生了一系列声音,当然这个声音也有官方的因素,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的电影局,向来都没有放弃对影片的审片权。一大批进口分账影片以及国产影片在广电总局的大剪刀下支离破碎,修剪的原因千奇百怪。

博纳此举,貌似从某种层面上契合了广电总局的需要。由于绝大多数电影在上映时没有观影提示,一些粗心的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影院,时常发生小观众被吓哭、中途退场的尴尬情况。但作为广电业指导管理机构的广电总局,不便对此类话题过多评述,故此,广电总局仅称:这是影院的服务行为。中影集团一名黄姓工作人员亦对记者称,博纳此举,他们不便作出评价。

不过,一位总局工作人员私下与记者交流道:如果仅从现象来看,博纳的动作,倒还很有勇气。

博纳此举也得到了大量赞赏的声音,其中就包括他们的同行保利影院。保利方面称博纳影院的做法是中国电影走向成熟的表现,从中可以看到公司的社会责任。当然,也有声音怀疑博纳此举意图制定行业标准,为自己在行业内的战略进行先期探路。对此,博纳星光方面称,所谓“观影分级制”,是对现行准许公映的影片进行内部分级,是对儿童观众和老年观众购票前的一种温馨提示,并非要制定任何行业标准。

酸涩评价不绝于耳

有赞赏必然有酸涩的议论。很多人对博纳的做法回以激愤的态度,有人称,提议多年的电影分级制不搞,现在来观众的观影质量,博纳此举,无异于为自己设下了圈套,这个圈套会影响影院的经营利润。毕竟,影院靠观众的流量来保证利润,如果在观影分级制面前流失了大量观众,对影院来说,可谓得不偿失。况且,一种声音认为,中国对于色情有严重的道德误区,在这种道德误区之下的系列判断,并不能保证客观和真实。而人们的好奇心往往发生在限制与规约面前,在普遍意义上进行这种分级,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再怎么分级,也不可能阻挡人们去模仿影片的内容,更无法阻止人们的好奇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就社会效应来说。

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素素的父亲并不认为分级制对孩子会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他看来,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的影响力远胜于影视作品。当然,这种判断的前提是,作为一名京城“准有产阶层”,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对孩子的持续关注与教育。尽管这并不是中国的全部现实,但在北京,能够经常带着孩子出入电影院的人群,也就意味着至少在时间上以及物质生活上有一定的保障能力。

更多的声音认为,观影分级制在广电总局眼中并不值得关注,缘于其没有真正触碰中国电影产业的痼疾。因此有人称,分级制度是合理的,目的是为了让成年人看到更接近真实的世界而不让小孩子看到。但目前更多人习惯从网上看电影,仅从院线上分级能有多少成效,有待考证。而在现实情境下,分级最后可能会成为各个环节赚取利润的利器。很难想象,如果有人掏钱观影,影院会放弃利益,以级别不宜观看为由拒绝观众消费。

审查及监管机构对于电影的限制并不会减少。从这一点来说,观影分级制当真是一个美丽的光环。

从观影分级到电影分级

桃子有了,但是这桃子好不好吃是个问题。面对同一个桃子,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口味。观影分级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让人理解为电影分级制,但事实上,这只是影院方面的一次营销秀场——这样的理解正越来越成为一种潜在的声音。

一字之差,有时候意味大大不同。

在美国电影协会制定的影视作品分级制度中,大众级所有年龄段的人均可观看;普通级有些镜头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特别辅导级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成年监护人陪同下才能观看……云云

中国该不该使用这一体系?博纳影院的观影分级制是否可以当做试行电影分级制的前奏?

电影分级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都会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此提出议案,要求讨论在中国施行电影分级制的可能性。但此番博纳影院似乎打了一个球,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此举就像是游乐园的刺激项目,如过山车一类的就建议儿童和老年人尽量不要参与。

很多人认为,类似于“很黄很暴力”的电影镜头,不适合儿童观看。从这一点来说,博纳影院的方法是一种尝试性的做法。若干年前的中国电影几乎没有什么宽衣解带的场景,但现在无论从创作到编导,很多电影都在尽力向这个方向靠拢,以至于这样的镜头已经成为票房的保障,很多人都是在海报中看到类似画面才选择购买电影票。当然,观众不一定能见到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否则,电影局负责审查影视作品内容的机构,会有失职之虞。

北京电影学院的工作人员郑家庆对记者称,电影行业在每年“两会”期间都会提交关于电影分级制的议案,但基本没有结果,或结果不理想。在他看来,当下中国电影的商业属性仍然让位于宣传工具的属性,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电影在相关机制上看不到令人欣喜的突破。

不过他称,从观影分级制到电影分级制的突破,依旧具有可能性,但在近期,这样的讨论并不具现实性。尽管“十二五”期间提出了文化大发展的口号,但是电影分级制的话题依旧相对敏感。

从观影分级到电影分级,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观众流失问题,毕竟现在电影院对于观影人群并无硬性限制,只要你去买票,就能看电影。

从企业自律前瞻法规变革

共识早已经形成,改变却一直在看不到起点的路上,电影分级举动的践行一直未见落地。博纳星光无疑揭开了此前始终羞答答的电影分级制度的第一页。而一家企业的行为,远远达不到行业规模。在中国未出台电影分级制之前,“观影分级制”或将形成一种推动力量,促使同业联合,倒逼电影分级制的出台。

博纳的做法无疑成为了一种走在法规变革之前的企业自律行为。而这种试水在博取社会关注的同时,也成为同行观望的对象,或者说,博纳影业揭开了电影行业密谋已久的面纱。可以前瞻的是,缘于博纳做法的相对软性,并不会引起影视机构管理单位的格外注意。这就为博纳的下一步做了不错的铺垫,如果执行顺利,不排除其他竞争者纷纷跟进的可能性。从这一点来看,尽管博纳此前声称并无意树立行业标准,但故事刚刚开始,没人能猜得透结局。不过,如果电影行业需要一场变革,并且是由分级制开始的变革,那么必须警惕行业监管者代替企业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尽管这是一部分现实,但远不是最广阔的现实。残酷一点的说法是,即便有了所谓的分级制度,谁又能保证这个制度不会成为一部分集团攫取利益的出发点呢?

而博纳影业的自行尝试,或将从这种担忧中独辟蹊径先行一步,即便最后头破血流,也为中国影业做了一个不错的试验,这种标杆意义,值得肯定。

从现实情境来讲,很多人也遇见过类似的场景:原本一场很有意境的电影,由于场内有很多孩童,嬉闹声打破了观影人群的静谧,好好的一部电影被搅成了欢乐嘉年华。不可能每一部电影都做到老少咸宜,如何根据电影内容及影响力,打造适合于中国国情的观影指南,就院线方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博纳首开先声后,并未见国内其他影业积极反应,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与中国目前的影视行业现状有关。当全行业陷入集体无意识的狂欢状态后,博纳的动作,只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游戏罢了。

最近上映的电影3D版泰坦尼克号,民众较为关注的不是当初的爱情,而是镜头中的裸戏是不是被审查部门删掉了——这就是中国电影行业的滑稽性所在。人们的视听审美已然被无处不在的删改消磨殆尽。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八一建军节演讲稿(精选8篇)
  • 下一篇:怎样学写作文(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