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选8篇)

时间: 2023-07-31 栏目:写作范文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篇1

一、学校发展规划不是单纯的文本,而是管理方式的更新

国外有关学校发展规划研究的历史很长。值得注意的、有价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英国。这项研究被称为SDP(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目的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学校的管理、教学和科研,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能。它采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参与式”方法来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从而明确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路径、目标和基本措施,是一个学校在未来5年内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内容、程度。

传统上人们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解,就是围绕学校发展目标而设计的综合性方案或文本。其实,学校发展规划不仅是学校发展的方案或文本,更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新,是筹划或设计学校整体发展的活动或过程。作为管理方式更新的学校发展规划,是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来制订和实施学校发展的综合性方案,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能力,并不断探索学校的发展策略、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行动。

采用SDP模式来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需要深入分析学校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查找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发现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明确未来一个时期学校管理工作的目标、中心任务,确定应优先解决的问题或困难以及所需投入的人力和其他资源等,通过区分工作的轻重缓急,使目标的完成有层次感、递进感,并调动校内外各种力量,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

SDP的中心理念包括:第一,以学校的现状为基点,克服“左”与“右”思想的影响;第二,注重学校人员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内在发展”、“自下而上”和“可持续发展”;第三,广泛参与,在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有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学校领导、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媒体、学生等的声音;第四,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程序科学合理,过程完整、评价公开;第五,不断对发展目标、内容等进行集体反思、讨论和完善;第六,在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每一个过程中,高度重视每一位成员具有的实践知识、个人知识、缄默知识,避免一言堂、压制民主;第七,重视显在的、潜在的各种外部机遇、挑战,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未来变化,考虑到相关风险因素。

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中小学都曾召开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学校发展规划,有的学校还轰轰烈烈地开过学校发展规划文本的专家论证会,然而,很多规划文本一经评审通过,往往束之高阁,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常常与之无关,或很少有关联,学校发展规划的引领、促进、提升功能不见了,反而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或“放在文件柜里”的“空话”、“鬼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就一些典型问题逐一深入分析。

(一)规划文本脱离实际、大而空

按照SDP的要求,学校发展规划文本的形成一般需经历以下程序:首先,学校要围绕什么是学校发展规划、为什么制定、哪些人参与、如何参与等,对学校师生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并向学校的相关利益群体,如家长、社区代表等广泛宣传;其次,学校应安排专人深入学生家长、社区,征求各类人群的意见与建议;再次,将征求来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和排序,明确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每年能解决哪几个问题,需要哪些人、财、物资源;最后,专门组织会议,邀请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各利益群体的代表,共同讨论出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发展目标、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相关活动、采取的措施等。其中有些目标需要再分解,明确校长、副校长、中层管理部门和教师个人的行动计划,写明具体目标与完成任务的程度、时间要求等。

由于对学校发展规划重视不够,或怕麻烦、怕辛苦,抑或担心教师、社区成员提出尖锐问题有损自己的形象,再加上学校事务繁忙,致使不少学校管理者并没有认真对待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仓促开始、迅速结束,甚至有的学校发展规划是从网络上找来进行局部修改而成的,根本没从学校实际出发,也没有征求过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或进行过认真的讨论与研讨。

显然,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学校管理者既敢于面对实际,冷静反思学校存在的问题,又愿意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个群体的声音。要明白,学校发展规划不应该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创造或构想,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是不同群体之间观点达成一致的过程,也是在利益平衡的基础上确定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目标的过程。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较长的时间。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不忽视弱势群体的声音。

(二)规划文本不完整、内容欠缺

学校发展规划文本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四方面的内容。三个部分是: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发展规划,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四方面的内容是:第一,学校现状分析,即对自身的基础进行全方位梳理,明确在同类学校中所处的位置;第二,发展目标展望,即陈述学校在某一时段的发展方向和程度,要办成什么性质、什么类型以及什么水平的学校;第三,发展要素,是规划的主体部分,即学校选择要重点发展的若干项目及领域;第四,保障系统,指服务于发展目标和发展要素需要提供的必要资源及相关制度。

针对规划文本不完整、内容欠缺的问题,一是要明确学校管理者的责任,重申制定与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价值;二是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把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纳入学校日常行政管理体系中,定期检查研讨、奖优罚劣;三是要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依靠学校教师的密切配合,真正把学校发展规划作为管理学校的有效手段和必要方法,加大实施力度。

(三)现状分析表面化、报“喜”不报“忧”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首先要对学校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目标。但不少学校现状分析时往往夸大成绩、只呈现优势,隐瞒问题和发展危机,把一些无关紧要、表面化的问题呈现出来,因而也无法清晰定位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

具体来说,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之前,应对学校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和PEST(政治、经济、社区、技术)分析。有的学校在规划文本中没有对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就直接提出规划目标、任务和举措;有的学校即使做了现状分析,也仅停留在表层,对学校在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教师管理诸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到底是什么,缺乏深入剖析。

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首先,要充分发扬民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与建议。只有认识到个人能力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才能够吸纳别人的观点,修正自己认知的偏差。其次,重视广泛征求各类人群意见的重要性,尤其是持不同观点群体的意见。再次,要有监督的相关机制、人员保障。比如成立由各个群体代表组成的学校发展委员会,既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各项活动的开展,又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避免学校发展规划的表面化。

(四)发展目标过高或过低

目标是否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目标确定过高,超出了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能力范围,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实现,导致学校和社区参与者力不从心,容易挫伤大家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校发展陷入被动。如贫困山区的一所农村五年制小学,目前全校有5个教学班,156名学生。校舍是五年前修建的,基本满足办学需要。受城镇化影响,学校每年适龄儿童减少10人左右。但为追求硬件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确定了“2015年修建一幢设置12个教室的教学楼”这一目标。这个目标明显过高且不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反之,目标确定过低,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学校和社区的主观能动作用得不到发挥,久而久之会人心涣散,使学校失去活力和后劲。如某小学在全区语文统考中平均成绩为80分,而在制定新目标时,将语文成绩的目标定在78分。很明显,这个目标没有挑战性,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缺乏责任感,学校也很难获得长足发展。

因此,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一定要结合学校和社区实际,把握好四个基本原则,即“自下而上”、“实事求是”、“切实可行”、“轻重缓急”,针对目前的问题,确定一个“不高不低”、“不远不近”、“不大不小”的合理发展目标。根据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再筛选出切实可行的相关活动及措施,反过来,用衡量目标的可实现程度,调整完善发展目标。

(五)目标没有逐级分解、难以实现

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校长、学校管理部门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有些学校管理者虽然按程序确定了学校的总目标,但没有及时把学校的目标分解到学校领导、各处室,也没有具体分解到每个教职员工的身上。这就容易导致学校工作与学校领导、部门和教职工个人工作计划相脱节,学校发展目标难以按期实现。

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的规划文本,既没有分解目标,又缺少学校部门及教职工个人行动计划,甚至有的缺少实现目标的活动或措施安排,或缺人员、时间等的要求,或不填写重要附件等。因此,学校发展目标确定后,学校管理者应立即组织研讨,把发展目标、任务等逐级分解,形成一个整体。学校中层领导再把这些目标、任务及时分解到每个教职员工的身上。每学期末或学年结束考核时,进行逐项考评,确保学校发展目标的全面落实。

(六)问题不具体、没有针对性

不少学校发展规划对问题的描述过于笼统,不仅难以用SMART目标过滤器进行衡量,而且导致解决问题不彻底或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常见的描述有“学校管理不善”、“教学质量差”、“学生行为习惯不佳”等。虽然这些都是问题,但“不善”、“差”、“不佳”太笼统,无法为其确定一个明确目标。

因此,在广泛征求意见或研讨时,学校管理者要通过追问或查找相关文献,一步一步把问题描述明确、具体。如提到“教学质量差”,就要深入挖掘:“是全校还是某个年级?是一门课程还是所有课程?是一次考试还是历年均如此?”如果具体到“六年级学生双科合格率低”时,可以进一步追问:“双科合格率到底是多少?”显然,“本学期六年级学生双科合格率低,只有35%”才是一个具体的问题。至此,可根据全区其他学校六年级双科合格率及该校六年级教学实际,确定一个具体的目标(用SMART原则衡量),如确定“下学期把六年级学生双科合格率提高10个百分点”为发展目标。

(七)有关活动或措施缺乏实效性

学校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活动或措施,都是为了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要实现一个目标,一般需要有几项具体活动或措施来完成,而且这些活动或措施必须在逻辑和时间上与目标有内在的连贯性、一致性。每个活动或措施的安排应尽可能准确、到位――何时开始、何时结束、谁负责、如何做等,都要清楚明了,否则将直接影响实现目标的效果。如某小学在学校发展规划“学生学业成就与综合发展”一栏中提出:“将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率由上学年的0、8%降到0、5%以下”,而要完成这个目标,所确定活动和措施却只有“加强安全教育,落实班主任责任”两项。很明显,这两项措施很空洞,没有具体的活动内容、起止时间、活动方式、负责人等,不能体现安全教育的广泛参与和多方配合,没有可操作性,最终使安全教育的目标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学校管理者要逐步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克服以往“只安排、无措施、不监测”的习惯,在确定“活动及措施”时一定要考虑到“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什么时间完成”等几个重要因素,还要考虑活动之间的衔接和呼应,这样才能确保活动或措施的实效性。

(八)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参与面窄

群策群力、广泛参与是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本质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利益群体从未参与过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或实施过程。如在对社区人群的调研中,从当地没有入学孩子的父母、外地转来即将入学孩子的父母、已毕业孩子的父母、残疾孤寡老人等群体中,我们听到很多抱怨,他们关心学校,但从未有人对他们进行过访谈,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愿望。

因此,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都要求学校事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动员,积极要求村干部或社区代表给予支持,必要时与某些特殊群体如宗教人士、社会贤达等进行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应邀请各个群体的代表参加学校的有关活动,使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对居住分散、召开座谈会或研讨会确实有困难的,可召开各个群体的代表会议,或分片召开会议,然后把征求到的意见或建议归纳整合、归类排序,由此扩大参与面,使学校发展规划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与学校共发展》。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站上三尺讲台将近十七年了,我在这十七年里收获很多:校领导组织的政治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重要性;教研活动让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书法、计算机等培训课使我意识到 “教学学无止境,教育任重道远”……我在这一年中的点滴进步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感谢领导、老师们的热情扶持!

对学生的热爱和对语文教学的浓厚兴趣是我从事教育事业的重要精神支柱。但是我身上还有很多不足,为了鞭策自己,我结合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出个人的发展规划:

1、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在不断的综合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2、关注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领导省心的教师。

3、树立“校荣我荣,校耻我耻”的信念,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学校的发展中。

具体措施 :

1、多参加听评课活动。学校为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基本功和学科基本技能培训,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我还要不断地向师傅学习,多听师傅的课,在听课中做比较,反思自己的教法,及时记录师傅教学中的优点或某个知识点教法的感想。师傅的评课也非常重要,她会反馈出很多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师徒结对活动将会使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此感谢领导如此精心安排,感谢师傅耐心指导!

2、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我校每学期都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向教师推荐教育教学书籍,我要珍惜这样的读书机会,做好万字笔记,写好阅读心得。在理论学习上,我还要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除了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陶行知的《教育名篇》以及众多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学专著,还要阅读巴金、冰心等国内名家的散文以及国外的名著,在不断地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并能有自己的阅读心得或是教育随笔、论文等在市或市级以上教育期刊发表。

3、坚持写反思教案和反思日记。每节课后,我要深入思考,系统整理上节课的教案,及时写下该节课教学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然后摸索教学规律,形成下一次上课的新的教学设计。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篇3

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讲话交流范文

近期,学校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学校领导,各部门、学院和独立运行科研平台主要负责人,学校总体规划起草小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陈月辉副校长主持。

张士强校长在讲话中指出,一是要充分认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十四五;发展规划是贯彻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发展蓝图,是主动适应全国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行动方案,是引领未来五年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的工作路线图。发展规划具有引领方向,动员资源、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是关系到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工作。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认真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环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国家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学校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定位、政策和措施,特别是要从战略高度谋划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全面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二是要深刻把握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牢牢把握内涵建设核心,统筹兼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关系,从全局和整体上谋划和推进,形成学校高质量发展合力。三是要科学规范做好规划编制的工作。规划编制要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聚焦重点、带动全局、分区规划、分类推进的原则,以学校发展过程中战略、性关键性问题为牵引,通过科学布局、统筹谋划、系统推进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精心设计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学习和调研,压实规划编制责任,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历亲为,埋头苦干,真抓实干,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陈月辉副校长在总结时强调,今年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收官之年,编制下个五年发展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的工作,对统筹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学习贯彻济南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和张士强校长的讲话讲了三点意见。一是会议精神要传达学习到位;二是编制工作要任务落实到位;三是任务要求要督查督导到位。他希望大家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凝聚共识中科学决策,在团结奋进中干事创业,共同努力制定一份科学的可操作的凝聚人心的发展规划,为学校全面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建设创新型、国际化有特色的世界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篇4

一、规划的含义

规划是一种时间跨度长(5年以上)、范围广、内容比较概括的计划。如《福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沪东重型机械厂发展十年规划(2001-2010))、(华西村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

二、规划的特点

规划是广义计划文案的一种,基本结构内容、要求与计划相同。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间跨度大

一般的工作计划,大都以年为计,如《xx市政府2005年经济发展计划》、《xx省环保局2006年工作计划》。而规划的时间界限一般在5一10年,如《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内容概括性强

因为时间跨度大,因此规划的目标任务、措施要求等比一般计划概括性要强,不可能像计划那样具体,更不可能落实到基层车间班组。规划提出的措施也比较原则。

(三)内容更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规划安排的任务和措施都在5年以上,因此必须提高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和决策的质量,并在科学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提出规划的具体内容。如果没有高瞻远瞩的目光,没有深谋远虑、洞察未来的能力,规划的内容就会脱离实际,就会与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距离,这样的规划就失去了指导工作的价值。

(四)与年度计划和专项规划配合使用,形成综合滚动管理模式

规划是一种纲领性的文件,提出的目标时间长而且包含范围广,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年度计划和专项规划,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大连市(2006-2010)五年发展规划》出台以后,具体的部门还要形成2OO6、2007、2008年等各年的计划,以及五年来工业、农业、环保、教育、市政与建设等的发展规划与计划,形成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滚动管理综合生效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规划任务的落实。

三、规划的内容与结构规划由标题和正文组成。

(一)标题

规划的标题包括规划制作单位、规划内容、规划时限和文种组成,如《广东省疾病防洽工作1一年规划(2000-2010)

(二)正文

规划的正文一般都比较长,因此要求目录、大标题、小标题必须突出鲜明。正文中应当写明以下内容:

1、背景分析和指导思想

这是制定规划的依据,因此不能简单地罗列,而应认真地综合分析宏观环境和微观条件,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并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使规划提出的目标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2、目标要求和努力方向

这是规划的主题和核心,是回答“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任务要明确,措施要有力。这部分一般采取“并列式”结构,即措施在各自的任务提出后分别提出。3结尾

在规划的最后,发出富有号召力、简短有力的远景展望,以结束全文。请看下面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十五”发展回顾

第二节“十一五”发展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功能区划和生产力布局

第一节构建空间开发新格局

第二节优化生产力布局

第三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章创新经济增长方式

第一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节培育产业集群

第三节创新政府引导机制

第五幸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一节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节突出中心城市建设

第三节加快发展县(市)城区和重点中心镇

第六章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第一节强化自主创新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第三节建设人才强市

第七章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节加快富民步伐第二节加强人口工作

第三节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第四节建设文化大市

第五节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第六节健全社会公共安全机制

第八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二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九章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

第一节深化体制改革

第二节全面扩大时外开放

第三节推进区城合作与交流

第十章规划保险和规划实施

第一节完善政策措施

第二节落实专项规划和地区规划第三节实施重大项目

第四节创新规划实施机制

这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纲要”,包括序言和十章,计4万字,因篇幅限制,只列目录。从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出规划时间跨度大,内容比较齐全的特点。在第一章第二节“发展目标”中,对经济增长、结构效益、科技创新、城乡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提出了指标性的量化要求。第十章“规划保障和规划实施”中就“完善政策措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各项措施,但谈得都比较概括。如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只提出“十一五”投资76亿元,完成科技创业园、高职教育集聚区等高校扩建及中学建设改造等重大项目17项。内容比较笼统,没有细化到具体单位。

四、规划的写作要求

规划的写作要求与计划相同。

在此要强调一点,就是规划的时间跨度比较长,涉及面也比较广。因此必须有预见性和通盘性的考虑。撰写规划时应当倾听有关部门专家的意见,有关的秘书人员要多讨论几次,写出初稿请领导审阅。这样写出的规划质量会更高。

九州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九州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资源配置、完成转软变型,全面构建远程开放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双轮齐转”新格局的关健时期。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基于我校建设九州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九州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资源配置、完成转轨变型,全面构建远程开放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双轮齐转”新格局的关健时期。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基于我校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本着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九州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

一、“十一五”期间我校事业发展的新环琉

“十一五”期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结构快速调整、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等教育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人民群众接受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以及今后五年城乡人口和生源的诸多变化,都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校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新环境。

(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我校事业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略)

(二)我市全面推进五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对我校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

求。(略)

(三)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态势,使我校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压力。(略)(四)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使我校面临转轨变型的新课题。(略)

(五)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我校事业发展面临新的考验。(略)二、“十一五”期间我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构建国内一流的省级远程开放大学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主旨目标,实施发展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建校的总体战略,为我省实现“两个率先”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构建我省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三、“十一五”期间我校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校事业发展总的奋斗目标是;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省级远程开放大学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为了确保总体目标实现,我校确立以下九项主要奋斗目标:

(一)学校发展规模。各类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2000人,比“十五”末增长

50%。

(二)校区基本建设。完成在新城区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建设,使学校占地面积与建筑面积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5倍与l倍。同时不断完善老校区的功能。

(三)教师队伍建设。教职员工总数达到300人左右,比“十五”末增长50%,其中专职教师200人,占66%;“双师型”教师80人,占专职教师的40%,

(四)学校总资产规模。学校总资产规模由“十五”末的6800万元提高到2亿元,增长1、9倍。

(五)品牌专业创建。根据我省五大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汁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努力创建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机电技术、数控机床、艺术装清设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国际合作)、信息工程、应用英语为主的九个品牌专业。

(六)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建校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各类学生按时毕业率达到95%以上。

(七)毕业就业工作。各类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八)学校经济收入。学校各项收入年均达到3000万元以上,比“十五”末净增1000万元,增长50%

(九)教职员工收入。全体教职员工的工资收入、职岗津贴和福利待遇在“十五”末的塞础上,年均增长8%以上。

四、“十一五”期间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扩大办学规模,实现新的跨越

1、努力扩大远程开放教育(略)

2、稳固提高普专教育(略)

3、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略)

4全力创办高职教育(略)

5认真办好非学历教育(略)

6、积极拓展国内外联合办学梁道(略)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整合院系资源(略)

2加强学科建设(略)3、调整专业结构(略)4提高教学质量(略)

5强化全面质量监控(略)

(三)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研水平

1、增强科研意识(略)2、明确科研重点(略)3、推动交流与合作(略)(四)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1、队伍建设规划(略)

2、推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略)

3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略)

4建设精干有效的科研、管理和技术队伍(略)(五)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双高人才1、素质教育的重点(略)2、素质教育的形式(略)

3素质教育队伍建设(略)

4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略)

(六)坚持依法治校,创建和谐校园

1、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略)2、加强勤政廉政建设(略)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略)4、加强师德建设(略)5、加强校园综合治理(略)

(七)深化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能

1、深化机构、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略)2深化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略)

3、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略)

(八)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新校区建设

1、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略)

2、加快规划设计步伐(略)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篇5

[关键词]乡镇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05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课题“乡镇初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验研究――以三水区西南街道健力宝中学为例”(课题批准号:2013ZJK04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福辉(1966―),男,广东佛山人,本科,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健力宝中学教师,中学一级;田元元(1983―),女,湖南常德人,硕士,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健力宝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李升祥(1977―),男,广东佛山人,本科,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健力宝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一、研究背景

(一)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纲要落实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把“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佛山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规划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要到2020年将佛山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社会建设和发展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学生的发展存在个性的差异。基础教育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有明确的人生规划与奋斗目标?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生涯?要想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想从事的职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健力宝中学实际校情的需要

我校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的一间普通乡镇初级中学,学生生源是在个别优质学校提前录取之后再按地段派位的,学生的起点较低,素质参差不齐。近四年,我校学生毕业后入读中职类学校的平均比率高达73、8%。

学校开展了《我很想规划未来,但不知道该如何做》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想但是不知道如何规划未来的学生占78、8%,而仅有8、2%的学生在面临重大问题时能果断做出决策。由此可见,学生自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不足,能力薄弱,急需外界加强教育与引导。为了帮助他们尽早了解职业常识,做好职业规划,确定未来的生活道路,我校开展了乡镇初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验研究。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出现在 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职业教育改革运动主张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个人建立切合实际的自我观念,实现与个人才能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强调学校学生本位和工作本位的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学校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存在以下几个共性: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被列入课程计划,以法律的形式强制实施;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早,并在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学前教育)就已经开始实施;第三,政府、社会、学校齐抓共管,多方形成合力。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在大学阶段,也被称为“就业指导”。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设有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仅有少数几个省份和地区,如山东临沂、河北石家庄、贵州黔西南等开展了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究。

尽管这些地区已经展开了实践研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不系统。与大学、高职、中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比,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太过稚嫩,大多停留在简单的问卷调查或几个学科教学的课例上。除此之外,多数探究仅在某个年级,并未在三个年级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不全面。研究内容还较少涉及师资力量建设、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实效性等方面。第三,不深入。我国对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多以“初探”为主,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如仅停留在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问题的层面上,而对具体应如何进行操作、如何进行课程设计等实践问题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

三、研究意义

(一)学术价值

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实施状况有很大差异。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相比发展较慢,任务比较艰巨。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术界理论甚少,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学生探索职业发展兴趣,谋求人生发展方向,并促进其完整人格、提升生命价值的活动。初中教育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初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应用价值

在初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使其对各类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判断,初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大的选择方向。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学生就能有效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迈向成功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在初中阶段通过与中职、高职院校合作,建立科研共同体,实行初、中、高联通互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和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同时还能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因此,本项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框架与实施策略

(一)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

第一,乡镇初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模式。通过搜集和借鉴已有的相关资料,研究和构建乡镇初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模式,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程序及操作策略。可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来制定可操作性的开展模式。

第二,影响初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针对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查找我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的内容主要是依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操作性定义,编制调查问卷,尝试从我校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对自我的定位及职业生涯规划设想与计划等方面展开调查。可结合各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编写不同的调查问卷,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深入了解影响初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身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第三,设置乡镇初中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活动课程,并研发相关的校本教材。学校每月安排8个课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每周开展2个课时的教育活动。校本教材的编写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研发一套资源丰富、案例充足、符合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标准和教学要求的校本教材,对于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总结实践成果,探讨乡镇初中与中高职联通互动的初中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图1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

(二)具体实施策略

1、多方借力,创新模式

学校以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为契机,与中职高职院校形成“科研共同体”。通过邀请中职专业教师给初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职院校教授进行专业理论指导,结合“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贯通培养实践模式,减少初中生心理上的迷茫,使他们意识到合适自己的人生路径,从而对升学或就业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激发他们的职业兴趣,引导他们做好相关的人生规划。通过让学生到中、高职院校及企业参观学习,建立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等方式,探索初中、中职、高职联通互动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2、分层实施,形成体系

七年级,利用班会课开展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生涯教育渗透到德育中;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教育讲座,参观中职学校或企业,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并制定和建立职业生涯发展档案。

八年级,建立“双师型导师制”社团。佛山市科研协作共同体单位派出专业教师对学校各方社团进行指导,这些教师既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知识辅导,又对对该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九年级从两方面来开展。一方面是学生毕业发展选择指导,引导学生对升普通中学还是升职业中学做出选择;另一方面借助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双师型”导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使学生侧重专业方向的规划,顺利完成中考志愿填报。

3、特色社团,提升活力

根据学校的实际校情,建立特色社团,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活力。我校的社团特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从中高职院校引进了“双师型”的导师,既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指导,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2)与广东省部分中高职院校形成科研共同体,每个社团均与相关职校的有关专业进行对接,学生毕业后可优先选择进入该校的该专业进行深造。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2六个特色社团

例如,我校的影视传媒社团,是以“心灵相约”“微电影”两个小组为基础的社团。参加社团的学生经过辅导老师的培训,参与了我校广播剧“心灵相约”与“微电影”学生作品的制作。其中,“心灵相约”广播剧在学校每周二、周四早晨播出,“微电影”学生作品则在佛山电视台三水分台“童心向上”栏目播出。此外,我校的影视传媒社团还与职业学校的影视传媒专业进行了对接。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而实践是获得创新的唯一途径。创意实践社团的创立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该社团由辅导教师向学生介绍发明创作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自己想出创意,动手操作,并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学生作品可择优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另外,该社团是与职业学校的物理与自动化专业对接的。

4、丰富课程,选择多样

当前,单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应建立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努力提高它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给学生更多的自。

根据调查,我校有32、3%的学生选择了“了解自我,挖掘潜力”课程,有“科学规划学习与生活”课程需求的学生占22、6%,有“了解社会与职场”课程需求的学生占19、7%,有“升学规划”课程需求的学生约占15、5%,其他需求的学生占9、9%。丰富的课程体系将扩大学生的选择面,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队伍中来,从而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提升对未来生活的科学规划能力。

五、研究成果

以中国知网作为文献数据库来源,检索到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文献共2045篇,我们对文献进行分类统计,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内容、角度、方法等,并对国内相关文献按调查分析、课程开发、学科渗透、实施路径四大方面作了简要综述,文献综述――《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现状综述》发表在《课程教育研究》上。

参考美国《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南》(初中篇)以及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任卓毕业论文《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研究》中的《初中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对健力宝中学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整理成文――《乡镇初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

“乡镇初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验研究”课题作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强师工程项目之一顺利开题,邀请到了省、市、区、街道的相关教育专家前来指导。

分年级不同方式开展实验研究;组建了“影视传媒社团”“创意实践班”“3D工作室”“平面设计兴趣小组”“小小化学家”“形体健美班”六个“双师型导师制”社团,积极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到相关社团;邀请各类人才来校讲座指导,组织学生参观各类职业学校和企业。

六、总结与展望

在乡镇初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学生的自我认识度较好,但他们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陌生,使得在乡镇初中开展此项教育需要更加个性化、系统化和长期化。学校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潜能,引导学生及早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其自我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卓、初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2、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篇6

一、引言

进入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各所高校基本都在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蓝图,已经编制完成或正在编制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党在十八大报告中[1]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的实施执行,各所高等院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尤其是在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将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单列,作为专项建设规划进行编制。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以往学校的发展规划包含一个总体规划、四个专项规划,即一大:西安科技大学“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四小: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科技发展规划,校园信息化建设放在校园建设规划中进行。在十三五规划编制框架中,学校的发展规划调整为一个总体规划、七个专项规划,即一大:西安科技大学“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七小: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建设与本科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科技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在我们调研的大部分同类高校中,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一般都是首次进行专项规划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编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尤其是行业划转的高校,具有行业背景,如何考虑行业的发展态势等等问题需要探讨。蒋东兴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十三五”对策建议[3]中指出:“2016年我国将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各项工作将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展开。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来说,“十三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既是深入发展期,又是创新试验期,要在做好推广普及的基础上,推动融合与创新。”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在编制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过程为例,详细介绍和分析我校在编制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依据及背景探讨

1、编制依据

(1)教育信息化规划的编制离不开上级部门的规划和学校总体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一般在编制过程中大多数高校都会遵循如下的规划作为依据和参考: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3)教育部《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4)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等类似的国家层面的规划。

(2)作为省属高校一般也要参照本省的规划情况,比如,我校地处陕西省,我们在编制规划时参考了:

1)陕西省《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陕教保〔2015〕4号――关于印发《陕西省高校管理数据融合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3)关于印发《陕西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4)陕西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征求意见稿);

5)《陕西省智慧教育建设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陕教保〔2014〕11号)等等系列文件精神。

(3)我校是当时隶属原煤炭工业部仅有的2所5年制本科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划转陕西省。目前学校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因此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同时参照了: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2、 编制背景

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一次革命性变化[4,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6]将教育信息化提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现如今,物联网、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新应用迅猛发展,宣布着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7]。作为社会信息化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新常态,成为推动高校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教育信息化必然需要考虑当今技术的发展背景。

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当前学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校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制定和实施《西安科技大学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覆盖全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科研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支撑校园文化传承,实现我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三、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体系架构

(1)教育信息化编制过程中一般遵照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框架,学校在编制过程中,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也大概制定出总体规划的编制框架,然后对专项规划制定出指导框架,在指导框架内各专项规划可以结合自己的特色进行灵活扩展和调整。比如我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专项建设发展规划编制框架总共分为:

1)现状分析:主要是总结“十二五”期间建设成就,分析国内外同类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比我校现实状况,分析比较优势与特色及所处位置,找准差距不足;

2)机遇与挑战:主要是通过学习、研究和分析“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人口、教育、行业、区域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明确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可以按照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发展点等三点来进行撰写;

3)指导思想:主要是严格遵循国家和陕西省各项大政方针、紧密结合教育发展形势,切实符合学校发展需要;

4)定位与目标:根据以上分析及学校的发展定位,提出“十三五”总体目标,叙述要求简明扼要,并提出实现目标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指标;

5)保障措施:提出实现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工作思路、主要建设内容及保障措施,应突出创新性与可行性。

(2)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分为如下五个部分:

1)引言部分:该部分主要是简要介绍一下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背景,学校面临的问题,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意义;

2)规划背景:主要是回顾十二五建设期间的成就、建设的成效,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

3)总体规划:该部分先列出指导思想,也就是规划顶层思想,然后结合学校实际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制定出规划的基本原则,其次结合上级部门和学校的规划情况列出规划的具体依据或者参照文献,最后根据学校发展态势,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具体的规划目标;

4)规划重点任务:按照信息化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网络环境及管理平台建设、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数字资源与教育教学平台建设、网络运维与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列出未来五年要建设的重点任务,并分出重点建设、一般建设进行安排,可以根据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信息化建设;

5)保障措施:在保障措施上主要从组织保障、科学规范、项目制度、经费保障、人才队伍保障等五个维度提出了未来五年要实现目标需要制定的保障措施。

四、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应着重考虑的方面

以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统揽全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全面贯彻学校《“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总体要求,紧密跟踪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新趋势,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网络强校”战略,以服务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和事业发展为目标,以满足师生服务需求为根本,以信息化学习工作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数据共享利用和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为核心,以运行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顶层设计,分步实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科学研究和社会化服务深度融合,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信息化支撑。为达到如上目标,需要重点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服务全局方面

通过服务学校全局构建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发展格局。以信息技术为纽带加强与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与服务,教师及学生之间的联结和互动,为学校实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计划”及内涵式发展提供信息化保障,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紧密结合,促进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不断优化教学、管理的流程和效能,使教学更加个性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

2、融合创新方面

通过融合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核心问题和难点,积极推进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微课、MOOC(SPOC)等新型教学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模式的变革,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3、深化应用方面

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深度应用,实现信息化在教育科研、学术研究及管理服务的广泛应用,全面覆盖学校主要业务,将应用需求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驱动力。推动管理与服务的创新,实施“数据统一管理及共享互通计划”,提升教育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监测评价和公共服务水平。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篇7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

从2009年开始提炼办学理念、2010年多方寻找专业支持、2011年开始构建课程体系、2012年开始完善课程体系,处于城乡结合部的该区的十三中红山校区,用了将近4年时间,建立起了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这个用“立交桥”命名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层次性、多元化、可选择、能融通的特点,包括了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开发出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深入研究课程实施,开展了4S高效课堂的研究,课程建设的深入推进让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美誉度越来越好。“用课程建设统领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改变了我们对办学校的认识。课程建设这两年,学校先后有5位教师成功围绕课程建设立项省市级课题。数学组、英语组因为课程建设方面的突出表现,荣获市先进教研组,”校长程晓江说起学校的课程规划与建设过程有些兴奋。

与这所学校一样,全区所有中小学都有着凝聚着自己学校办学理念与理想的课程,如十三中的“树魂课程”、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三色课程”、小营小学的“班本课程”、玄武高级中学的“风范教育课程”……虽然课程名称各不相同,但都体现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更加关注学校办学理念与课程的结合,更加关注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整合,努力形成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改变了教育人的观念

学校研制自己的课程规划,一是可以保证国家课程方案的执行力,二是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符合学生不同基础和需要的课程,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追求与特色,弘光中学校长刘昊在两年多的课程建设实践中感触颇深。

“过去教师们都认为课程是遥远的,与自己没什么关系,教师只是执行者,但是学校的课程规划让教师真正变成了创造者与执行者二者合一的角色,”区进修学校教研室主任余夕凯这样认为。现在的教研员的工作视角,已经从打开课堂到拓展课程,从过去的学科教学引领到现在的课程引领。如围绕如何开发地方课程,全区数学学科进行了数学与生活的课程开发,而语文则进行了美诗文阅读与创作的地方课程研究。秋季开学后,教研员们也会引导教师从课程的角度研读教材变化,看国家课程如何实施,学科课程如何规划。

几年前,一说到校本课程,许多学校会说我们有校本教材,那时大家更关注的是物化的成果。但现在,一说到校本课程,学校会说我们规划了学校的课程体系,会认识到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区进修学校副校长丁青认为,经过课程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学校对课程目标的认识更加明晰,课程开发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也更加关注教师的创造力,提升了整个学校的课程意识与建设能力。

课程建设意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不可能让区内所有学校同水平发展,但应该努力帮助所有学校都充分发展,尤其要帮助相对薄弱学校加快发展,这是南京市玄武区的教育发展观。在先后荣获“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等称号后,优质均衡发展成了全区教育的新追求。以课程建设带动学校优质发展成了全区推进均衡的重要抓手之一。

“从2010年开始,我们选择了10所学校作为课程规划研究与制订的试点,到今年全区所有中小学已经全部推广。行政引领,科、教、研、培“四位一体”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从开始的牵着做到现在争着做,应该说课程建设改变了对教科研人员、校长、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对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不可小看”,区教育局党委书记陈发山这样评价。“2007年左右我们关注的是开齐开全课程,更多的是关注课堂,也就是对课程的执行。从2009年开始,我们开始关注学校课程的领导、建设与规划,到现在学校与教师的课程意识已经逐步建立。现在,学校基本上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课程领导,即校长层面的对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价值领导,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的课程共同体的领导和教师对学科课程领导”,区教育局长李玉鹏认为,实施几年的课程建设,改变了学校的课程文化,同时也带来了学校的方方面面的改变,但对于课程建设来说,也只是刚刚开始,下一步将重点研究如何完善与科学规范地实施。

没有课程规划就没有课程管理

新课程倡导三级课程管理,让学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课程权力和课程责任。然而,在新课程推行了十多年后的今日,学校在多大程度上行使了自己的课程权力,履行了自己的课程责任?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在我看来,学校层面的课程权责中,核心就是学校课程规划及其实施。

什么是学校课程规划

学校课程规划,简言之,就是学校对在本校实施的所有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整体规划,它主要回答两大问题:一是国家课程如何校本化实施或如何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二是校本课程如何合理开发?学校必须编制课程方案,一般来说,方案包括学校的愿景与使命、分年级课程计划表、学科课程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校本课程开发、教学与评价、管理与保障等内容。该文本是以纲要的形式呈现的,但要形成该文本,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就学科课程规划而言,各教研组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编制学科课程的整体规划,然后备课组据此编制学期课程纲要,最后任课教师依此编制单元或主题或课时教案。因此,学校课程规划作为一项活动,是学校课程管理或课程领导的核心工作,作为一种结果,则是学校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篇8

关键词:“*”规划;科学发展观;特色化;非均衡;跨越式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我国高校应制定好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三个规划。目前,正是各级各类高校“十五”规划的各项工作即将届满、“*”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之时。如何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考虑正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环境,考虑在这一新的环境下大学各相关利益群体对大学的需求和期望”,①从各自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出发,认真总结“十五”规划的完成情况,分析学校的优势和不足,特别是深入剖析学校在“十五”发展期间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困难以及“*”发展所面临的竞争、机遇和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提出能够充分体现各自学校“办学理念、优势和风险意识”的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有基础、有高度、有新意、有特色的学校战略规划,从而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应该说,这是当下我国高校所要共同应对和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特色化与综合性协调发展战略

特色化与综合性协调发展是我国高校“*”发展三大核心战略中的首选战略。

(一)创造特色,强化特色

营建特色、强化特色,是世界各国高校普遍采取的发展战略。就国外的大学而言,无论是中世纪牛津、剑桥绅士式的博雅教育(1iberaleducation),还是欧洲大陆式的职业教育(professionaleducation),或是后来德国洪堡式的英才教育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传统特色;哈佛大学建校300余年,始终坚持“与真理为友”的校训;斯坦福大学在其对名牌教授还没有吸引力的时候采取以特殊待遇招揽尖端人才,把有条件的系科率先办成学术尖顶的“学术尖端”战略;耶鲁大学倡扬“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及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哲学理念,等等。这些大学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卓有建树,与其所秉持的独特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战略是息息相连的。

就国内的大学而言,追求特色、选择特色、设计特色等,亦有着优良的传统。1916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率先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收并蓄等办学理念。建国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行由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体制,等等,都是极富特色与个性的发展战略。

概言之,世界各国的大学形形式式、种类繁多,但无论是总结其成功的办学经验,还是探索其变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维特维新,走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型的发展之道都是其优选战略,既是其工具理性层面的生存战略,更是其价值理性追求和哲学方法论导引层面的发展战略。因此,对于我国高等院校而言,实事求是,因校制宜,制定特色化的发展战略,走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不仅是其“*”发展规划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其长期的战略选择。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从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理念、校风学风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人手,对学校的总体实力做认真的盘点性工作,进而重新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把优势、强势和特色的学科、专业、课程、项目、领域等进一步做强、做特,以特制胜,创构独到而杰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或特别出色的学科、专业与课程体系及其教育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办学治校风格和科学人文优势,争取某些领域在国内外、省内外占有一席之地,直至占有学科与人才的制高点,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统筹兼顾,综合提高

从另一角度讲,注重学校的整体联动,走综合化发展之路,亦是该核心战略的应有之义。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和指标。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逐渐兴起对大学的评价与排名,较有影响的大学(本科教育)评价,包括美国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英国的《泰晤士报》(Times)和《卫报》(Guardian)、加拿大的《麦卡林》(Macleans)、日本的《钻石周刊》、德国的《明镜》等报刊每年一度的大学排行。概括起来,国外大学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学术声誉、科研水平、教师资源、教学质量、学生情况、财政资源、捐赠情况、留学生等。

国内大学评价稍晚于国外,比较有名的评价机构主要有,香港网大、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校友网等几家。综括起来,国内各评价机构对大学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声誉;学生情况,包括学生录取分数(生源)、毕业率、继续深造的比率、毕业去向等;教师资源,包括博士比率、教授比率、生师比等;教学质量;科研情况;财政资源等。

不难看出,国内外大学评价指标之间既有不同又有交叉,但在总体上是一致的,都包括学校声誉、学生情况、教师资源、教学质量、科研情况、财政资源、学术资源等通用性指标参数。虽然,这些评价指标还在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的发展并不一定就是为了追求好的排名,但无疑,这些指标对其谋划“*”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各高校研究制定“*”的发展规划,应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参数,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与科研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校园信息化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园基本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教育交流等方面实现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以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二、非均衡与整体性协调发展战略

非均衡与整体性协调发展是我国高校“*”发展三大核心战略中的优选战略。

(一)重点突破,为所当为

非均衡发展理论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我国高校的整体而言,只有实施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优化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重点建设一批有潜力、有实力的学校和学科,才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实现重点突破,赶超世界一流,或在某些领域抢占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高地,跻身国际同类高校、同行学科前列。对于国内各高校而言,也只有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教育、科研和社会效益以及较快的增长速度。因此,在确定“*”发展战略时,各高校应自觉掌握和运用均衡的相对性和非均衡的绝对性的客观规律,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国家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可以支配或影响全局的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研究项目和领域作为增长极,力口以重点建设和发展,以实现其非均衡超常规的发展。(二)整体协进,和谐发展

强调非均衡发展,更多的是从发展战略或是发展路径上考虑,其本旨仍在于冀望通过其扩散效应带动学校全局的均衡发展。各高校“*”规划的制定,既要注重守正出奇、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又要注重整体联动、协调一致,向着科学、理性、和谐、全方位的方向发展。无论是从学校的总体战略规划层面考虑,还是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子规划、专项规划与学校各分院(系、所等)的分规划等战术规划角度考虑,都要求以对“十五”规划及其执行情况的监控与总结为基础,认真盘一盘各自的家底,看看其办学规模、学术资源、学术成果、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校园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实验室与图书馆建设等,有多少存量,块头有多大,与省内、国内同类兄弟院校以及其他高校相比,与国外同行学校、同类学科相比,哪些方面强和弱,强在什么地方、弱在什么地方,居于什么地位,发展空间与前景、趋势如何;看看还有哪些空白,通过挖掘或整合现有的力量或适度引进资源、增加投入,在“*”期间就可以上马和在较短时间内见效的,哪些方面经过努力可以保住优势和形成特色,哪些方面进行纵比可以上升几个台阶,哪些方面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赶超国内或国际一流,等等,从而真正制定出既符合实际又开拓进取、积极可行的“*”发展的总规划、子规划和分规划。

要坚持教育的规模和效益、数量和质量、内涵和外延、结构和功能的均衡协同发展,确立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是发展的一体两面以及调整结构类型为发展、追求效率效益同样为发展等发展观,既要有选择地注重量的扩张,开辟新的学科、专业、课程和项目,力争把蛋糕做大,以增加总量,又要注重质的提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要注重现代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开发与服务社会几大功能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加强和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要注重各个类型层次的教育,如普通本专科教育、硕博研究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外国留学生教育等的统筹协调发展,多渠道为社会培养人才,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要巩固提高传统的优势学科和强势学科,着力加强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积极发展新兴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等,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互动、融合与创新,实现各学科的共同提高和协同发展。

三、跨越式与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

跨越式与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我国高校“*”发展三大核心战略中的必选战略。

(一)奋发进取,跨越发展

跨越式发展之道普适于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所大学的发展,其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从20世纪60年代并校到成为一所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只用了30年时间。英国的沃里克大学从20世纪60年代建校到置身英国高校前列,成为世界著名大学,也只用了30年时间。香港科技大学从1991年建校到现在,也不过才14年,却已迅速成为国际知名高等学府,等等。上述这些大学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的新星和奇葩,固然有诸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与其所采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密不可分的。

可见,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国内外一些大学的制胜之道。问题在于,我国的高等学校能否学习国外大学成功的办学和管理经验,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实于各自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之中。笔者以为,只要不是盲目扩大、攀高、争强、求快,或者是重复“”式的一哄而起,而是直面挑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与时俱进的理念、改革创新的精神,深人调查研究,把握发展机遇,确立发展目标,开拓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举措,找准自己与国内外竞争者、拟赶超者的相对位置,注重跨越式战略构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可行性,抓重点创特色,是完全有可能既超越自己又赶超别人,在短时间内迈上几个阶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目标的。

(二)依循规律,持续发展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投资理财顾问(精选8篇)
  • 下一篇:园艺求职信模板收集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