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读完了一本名叫《千家诗》的好书。虽然这本书不是很厚,只有400页而已。但却使我受益匪浅,因为里面所有的诗都写的特别好,所以我读的时候也非常的仔细。
里面的诗分为了四个部分: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里面的诗人也是唐、宋代的。
这本书选取了很多经典诗篇,诗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富有哲理。每首诗后面配有注释、译文、知识拓展、随文简介……每过完一个部分,后面还附上了2个诗人故事呢!其中我喜欢的便是北宋程颢的《秋月》和崔颢写的《黄鹤楼》。首先是《秋月》,它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来描写秋月的皎白和秋夜的晴朗,来表现诗人超脱凡俗的人生境界。在这诗中清澈的溪水,碧绿的山峰、洁白的云朵、鲜艳的红叶,都非常美丽,色彩丰富极了。让我也仿佛置身其中,感到非常自在惬意。
而《黄鹤楼》则给人一种凄离愁苦的感觉,使人感到一丝忧伤。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对古代诗歌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时间大家可以来关注一下这本书,相信一定会有收获的。
前几天我从老师那里借了一本叫《千家诗》的书回来津津有味的读。这本书是宋代谢枋得和明代王相选注明代黄耀华译注的。里面有三百多首古诗,分两种诗体一种是律诗,一种是绝句。也有很多诗人,有宋朝的王安石、苏轼,有唐朝的杜甫、杜牧、李白,等等,这些诗读起来不但朗朗上口,特别押韵,而且画面还特别美。这里面有我学过的的诗也有我没学过的诗,我都喜欢。其中我喜欢的诗是诗仙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这首诗我知道了古人的床和我们今天说的床不是一个意思。而且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中我感受到李白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静夜思》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了,以前只是单纯地背诵,并不能体会诗中深刻的含义。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静夜思》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首小诗写了远客思乡之情,然而他却写的很有意味,吸引着无数读者,也吸引着我。我的心理就有着像李白一样的思乡之情。
听了我的介绍,你想读这本书吗?这里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诗人和我们没有学过的诗。里面的每首诗都会有译文和赏析,只要你读完了每首诗的赏析,你就会有一点作者当时的心情。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我早读的古人书就是《千家诗》。
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读《千家诗》,那时,我不认识字,更不理解诗歌的意思,回到家妈妈就一遍遍的念给我听,直到会背为止。我觉得背诗太难了,妈妈一直耐心的鼓励我,她告诉我,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这本《千家诗》可是古代的小朋友从小就要背的一本书,是他们的语文启蒙书,也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于是,背《千家诗》的习惯慢慢坚持下来。
《千家诗》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篇。轻轻的翻开书页,立刻就能进入那个诗歌的世界,在这里,我们领略了无尽的风光,生动如“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壮阔如“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我们体会了真挚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听到爽朗的歌声,李白就知道一定是汪伦前来送行了,这纯洁的友情如桃花潭水那样深厚,流传千古。当读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描写别离却没有丝毫的忧伤之情,瞬间感觉自己也充满了力量与信心。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深深的爱国之情震撼人心,这是何等的豪情壮志啊!当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这么自在闲适的生活,不知道那简陋的草屋,成荫的柳树,在树下歇脚的,会是陶渊明吗?
我在书里缓缓行走着,它离我们那么久远,可是仿佛又离我们很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挑食浪费的时候,就想想这句吧!农民伯伯耕田劳作,粮食得来是多么的不易;“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不就是孜孜不倦地教导着我们的老师吗?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是诗的国度,古诗让我们了解历史,提高修养。如今,读诗背诗成了我们的日常,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加,我越来越发现,漫步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字里行间,和作者体会同样的喜怒哀乐,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诵读古诗词,我们一路同行。
今天爸爸从单位的图书馆给我借了本书,叫《千家诗》,爸爸说,这不光是一本流传甚广的蒙学读物,还是中国古代儿童蒙学读物之一呢。我抱着对古人读物的好奇心边翻阅起来。
当读到书中那些脍跋人口的名句时。例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不由的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本书中记载的诗歌多以唐宋近体诗为主,按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的体例编排,又以春、夏、秋、冬细分,每个部分都具有鲜明的季节特征。这不由的让我感慨中国真是一个诗歌历史悠久的国度,不经让我徜徉在其浩瀚精深、璀璨瑰丽的文化海洋里,流连忘返。
通过对《千家诗》的阅读,不仅增强了对美的感知和领悟,而且帮助了我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它就像是一位良师益友,让我漫步在充满诗意的字里行间,激发了我内心美好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你也想有这种感觉,那就也来读一读吧!
我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读《千家诗》了。那个时候我还有很多字不认识,也不知道诗中的意思。妈妈就一遍一遍地教我读,直到我会背为止。刚开始,我觉得背诗很难,甚至还产生了抵触情绪。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并且越背越多,渐渐地爱上了读诗、背诗。现在我八岁多了,上小学三年级了。《千家诗》成了我们学校的必读书目,今年的暑假我再次捧起了这本书认真地读、背。随着识字量的增加,理解力变强,我读起来只觉得朗朗上口,感觉古诗词愈加有趣了。
我喜欢的诗南宋僧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首诗写了诗人驾舟游春的情景。本为春雨,却以烂漫的“杏花雨”代替,本为春风,却以柔情的“杨柳风”代替,细雨沾襟、清风拂面的春之美感从诗句中一下了迸发了出来。我们中中国的古诗实在是太美了!
妈妈说《千家诗》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不仅可以让儿童热爱学习,还能启发人们的智慧,增长知识,提高我们对文学的修养,对我们很有帮助。它历史悠久,流传范围很广。《千家诗》中都是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虽然诗字数很少,但是语句优美,题材丰富多彩,影响了许多人,也帮助了很多人。正因为这些特点,使《千家诗》成为永垂不巧的名书。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灵感更是让我们开阔了视野,读诗也使我越来越富有诗意呢。
我爱读《千家诗》,你也一起加入吧,相信我,你一定会爱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