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实验仪器范例(3篇)

时间: 2024-01-26 栏目:公文范文

实验仪器范文篇1

1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新仪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发展,仪器分析在现代分析方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掌握其技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内容已不能适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仪器分析”实验的改革尤为重要。由于实验课所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数量少(大部分只有1台)。仪器的操作采用计算机控制,且操作软件大多为英文软件,而学生在进行实验以前从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仪器设备。在以往的实验课教学中,将学生按照7~10人/组进行分组,采用循环式实验教学。实验时学生围在一起看教师讲解仪器的构造、使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边演示边进行实验),而学生实际操作仪器的时间短、机会少。由于部分学生看不清或不认识软件中的英语单词,导致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甚至依赖同组同学,抄袭实验报告。另外,实验课所开出的实验相对较为简单,实验前教师已将实验所需的试剂配制好,把仪器提前预热好,导致学生发挥的空间较少。这样,直到一次实验课结束,部分学生仍是一知半解,从而达不到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实验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使学生掌握现代分析仪器的技术和方法。

2“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

2.1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建立“阶段性”的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学院拥有的仪器设备情况,把“仪器分析”实验分为2个阶段来进行。第1阶段为基础实验,在基础实验中主要以教师命题的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减少陈旧实验,增加新技术、新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阶段为设计性实验,让学生结合身边实际情况,选择较熟悉、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试验样品易获得、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查阅与实验内容相关的资料,并设计出实验方案,由负责教师审核并组织学生对所设计方案进行讲评后,确定实验题目,根据实验室仪器的实际情况,安排实施实验。

2.1.1基础性实验此阶段主要通过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掌握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以及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为下一阶段开放式的设计性实验打下基础。例如,精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样品中苯甲酸含量、气相色谱法鉴定检测饮品中的醇、红外吸收光谱测绘及图谱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分析杏仁香精中化学成分的基本方法等8个经典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3个、综合性实验5个,由8名实验教师各负责1台仪器和1个实验,采用2~3人/组的循环式教学。对实验难度较大、涉及大型精密仪器的实验,先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讲解,学生再分别动手操作[4]。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独立动手实验,又有利于实验技能的提高。

2.1.2设计性实验此阶段主要在教师指导下,采用5~6人/组,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准备实验,进行试验样品预处理、测定数据、分析数据、撰写实验报告,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先后开设了饮料中山梨酸和苯甲酸含量的测定、火腿肠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果蔬中VC和VB含量的测定、茶叶中VC的测定、牛奶和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测定、饼干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等50多种设计性实验。同时在实验中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选择不同仪器测定同一样品成分的方法,进行对比性实验。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果蔬饮料中VC的含量;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和荧光光度法测定饼干中的黄曲霉毒素。通过对比性实验,以确定不同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实践表明,通过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整合了多个知识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5],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知识的融会贯通。

2.2实行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仪器分析”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单凭实验课较短的学时,学生无法完全掌握仪器的使用,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来继续进行探讨。因此,由实验中心统一调度仪器和指导教师,实行工作日白天全天开放、晚上和节假日网上预约开放,由实验教师轮流值班的制度,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补做实验课上没有完成或失败的实验,也可以使学生对没熟悉掌握的仪器操作再进一步加强,做到了“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开放。另外,实验室的开放,增加了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部分大二和大三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课题,帮助教师完成了杂粮饼干主要成分的测定、松茸饼干质构的测定、紫山药饮料黏度和色度的测定等实验。通过开放式教学,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了便利,奠定了其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又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现有仪器的作用,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

2.3强化预习环节,完善实验考核实验预习是进行实验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以及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实验进行之前,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实验所需的仪器,从而对实验仪器缺乏直观的认识。那么,采用什么样的预习方法才能使学生达到预习实验的效果呢?为了便于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使用大型仪器,了解大型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实验中心拍摄了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度计、荧光光度计、质构仪、热分析仪、黏度计等大型仪器的实际操作视频,放在实验中心的网站上。在视频中,实验教师详细讲解了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仪器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通过观看视频,对仪器的使用有较详细的了解。为了考查学生的课下预习情况,教师采用课上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作为实验总成绩的一部分。实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可以直接对仪器进行操作,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仪器分析实验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为实验课的安排和仪器的使用提供了便利。实验考核是对学生掌握实验情况的检验,考核主要包括出勤、预习、实验报告、操作技能考试4个方面,分别按照出勤5%、预习5%、实验报告60%(其中基础性和实验性各30%)、实验技能考试30%的比例,计入学生的实验总成绩。其中,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及处理和问题讨论,通过实验报告及时发现、纠正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其严谨的科研态度;操作技能考试以教师命题、学生抽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自完成实验内容,从而对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2.4加强师资建设,提高科研素养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教师实验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直以来,学院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的各项培训,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了一支实践经验能力强、教学科研丰富,拥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结语

实验仪器范文

关键词: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重要性分析

伴随着全国高校的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发展的深入,我校也将从大专院校渐渐过渡到培养本科研究生甚至更高一级的人才发展,我校物理实验教学法中心最早为学校电气系的一个物理实验室,2003改为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全校理工科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学校根据本学科性质、规模,专业设置,学生数量,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配置等实际情况及学科今后发展状况,克服种种困难,进行优化整合。实验班级多,开设的实验有基础层、提高层、设计层的实验项目,所涉及的实验仪器种类多,有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的仪器。这对于从事物理实验仪器管理的实验技术人员来讲,工作量大。而实验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研究的物质基础。实验技术人员是仪器设备的直接管理人,规范实验室建设,管理好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益率,在实验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对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重要性进行剖析[1]。

1.物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1.1学校搬迁,旧仪器报废

从老校区到新校区,搬迁工作是工程浩大的,而实验室则是重中之重。我校是有好几个大中专院校合并而成的,也因此带来了许多新旧仪器,比较杂乱,实验室资产按照编号重新核对,归类,超过10年以上的仪器设备有的破旧严重,有的噪音过大,有的甚至不能保证实验数据准确性,且难以维修的按照学校规定进行报废,对已不再开设的实验项目的仪器留下一部分给老校区,其余再打包运送到新校区,所以实验仪器管理工作量大,给工作带来不便。

1.2新置仪器多

由于我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实验的项目也在拓展更新,并且有许多与新技术相关的专业对仪器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主任根据实际情况,也为了不影响实验的开出率,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周密调查研究,实验室老师共同探讨,填报设备购置计划,经学校批准购置了300多万新仪器,新置实验仪器多。虽然资金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但也确实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样更加了实验仪器各处室管理的难度。

1.3实验仪器存放凌乱

由于搬迁到新校区,各实验室存放的仪器多,且凌乱,没有一定的存放规律,也没有按相应的实验分类进行摆放,这对实验的管理和实验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2.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2.1仪器整理分类来提高实验工作效率

实验室遵循实验开设的项目,实验的性质,设置了光学实验室,热学实验室,电学实验室,仿真及教学智能探究实验室,自主及开放实验室等14个分室。再按部就班把这些新旧仪器放入各实验室,分类放进实验柜贴上标签,以便查找核对,同时拍好照片放在电脑上做成PPT备份。精密贵重的仪器如光速测定仪,分析天平等,难以搬动的仪器如光具座等就放在固定的实验台上。

2.2保养和维修是延长物理实验仪器使用的关键

如何保持实验设备的完好率,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平时及时的保养维修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仪器的管理,是为了得到更好的使用,因此实验仪器的房间要符合仪器的要求,以确保仪器的精密度及使用寿命。主要按光学,电学,力学三大块来摆放,这样平时查找起来就比较方便,对于不同的仪器实验技术人员要做到不同方法的保养和维修。

2.2.1光学仪器。光学电子仪器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出现钨丝烧坏,发热元件散热不良,短路;受学生实验调试影响,出现灵敏度下降;受不正确操作影响,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因此要求我们实验技术人员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去操作,如霍尔效应实验课前,先让仪器插上电源预热,观察低压汞灯灯源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更换。读数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的目镜,物镜都要用无水乙醇,专用擦镜纸擦干净,防止起雾,发霉。

2.2.2电学仪器。大部分精密仪器,如示波器,电子天平,安培表等电子仪器都要严防震动。阴极射线管,密立根油滴仪等电真空仪器,用后应避光保护以延长荧光屏的寿命。

2.2.3力学仪器。机械类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如气导仪实验中学生喷油次数过多会造成堵塞,就要及时疏通,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而杨氏模量仪器会出现支架,转轴旋转困难,紧固部件松动,可调负荷过载等。游标卡尺,千分尺用后要及时上油,防止生锈。总之,有效的管理是使用的基础,只有做到平时仪器规范使用,小毛病及时发现及时维修,不能维修的寄到厂方或请厂方人员上门维修,缩短周期,保证维修质量,才能延长仪器的使用年限。

3.开放实验室,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如何把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功能最大化。开放实验室,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起着保证作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理论应用于实验中去,这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对待科学事实求是的态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1全面开放实验室的实验资源,提供开放式为实验教学服务

在课间未完成实验的或对实验结果有疑惑的想重新再验证的,学生可随时到实验室重做。方便学生自主灵活参与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3.2实验室还安装了3间门禁系统,有利于实验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学生可以在网上预约实验,也可以出借仪器,在晚上或节假日利用空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系统依托校园网络构建管理模式,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整个实验数据可以放在服务器上,管理人员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对仪器设备,实验项目,实验过程等进行管理监控。相对传统的手工管理,开发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有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实验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4.逐步完善规范实验室建设,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创造条件

实验教学的规范,首先要有规范的实验室规则及设施。

4.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

每间实验室都挂有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实行专人管理,各实验室和相应设备落实到人,借出的设备应填写借条并及时催还,对损坏或丢失的进行赔偿。认真填写有关记录,实验老师填写实验情况及大型精密仪器使用记录,学生要认真填写实验仪器使用记录。

要求学生进实验室时必须穿鞋套,实验时首先要检查实验仪器是否正常或缺少实验材料等情况,应及时向实验管理人员提出,然后按照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步骤独立操作并保持实验室安静。实验过程中要爱护仪器设备,如有损坏或丢失,应及时报告。完成实验,必须填写实验仪器登记本,离开实验室前,将仪器设备整理还原。每次学生实验结束后,实验技术人员都要检查仪器数量,仪器的完好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个月实验室还开一次月例会,探讨这个月实验教学中实验仪器设备出现的问题,再纠正问题,并补充新问题。

4.2实验室应按实验教学大纲要求配备各种实验所需仪器

配合老师改善实验条件,增加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如多媒体的更新,陈旧仪器的淘汰,新仪器的购置,数量的增多。实验室内部的改造,实验室扩大,房间增多,由过去的4人一组改为2人一组,有的基础层实验仪器配套为40-45台套,可按每人一台要求实现实验,使学生有更多单独操作的机会,逐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及协作精神,为提高今后独立工作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4.3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使实验仪器设备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为达到实验目标要求,一方面除掌握相关的物理基础知识外,根据实验室建设的实际需要补充新知识和新技术。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演习,开展业务交流活动和教学技术讲座,抽出一定时间去外地高校参观学习,踊跃参与每年一次的全国仪器供货交流会,取得最新实验仪器产品信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以适应新时代下的实验技术的需要,为进一步管理好实验室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协助老师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参与带教,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及完好率。以往物理实验课大多由实验技术人员准备仪器,老师讲解,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学生模仿实验,老师总结归纳的程序。学生处于听--看--做--听的被动状态,学生感到实验课无需预习,无压力,实验课中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对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培养。实验技术人员也只是准备好仪器设备就万事大吉。后来,采用实验技术人员准备-学生预习-老师检查预习-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学生实验-学生总结-老师归纳的双边教学实验方法。实验技术人员与老师共同参与,巡视,仔细观察学生对仪器的操作方法,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归纳,寻找失误的原因。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浓厚兴趣,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同时也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感到实验仪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性,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总之,实验室建设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实验仪器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各级人员共同重视,合作。以人为本,实验仪器管理最终要服务于实验教学,服务于学生,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实验仪器范文

化学实验必备仪器主要有:

1、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2、烧杯: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3、量筒:量度液体体积。4、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也可用作部分反应的反应容器5、试管: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6、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7、玻璃棒: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8、酒精灯:用于加热。9、胶头滴管: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10、滴瓶: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11、广口瓶: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集气瓶。12、细口瓶:用于存放液体试剂的玻璃器皿。13、烧瓶: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或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14、锥形瓶: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或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1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16、漏斗:用于向试管、酒精灯等添加液体。

(来源:文章屋网)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教师能力读书心得(11篇)
  • 下一篇:工程造价顶岗实习报告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