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05 栏目:公文范文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范文篇1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13

1引言

以风电开发利用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河北张家口地区的并网容量达到了550万千瓦。在风电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风电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尽快培养专业人员满足新能源产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是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迫切任务。

通过风电生产企业走访,调查企业员工的专业背景和企业员工的工作岗位,发现从事风电行业的人员大多数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技术的学习背景。企业急需的人才素质要求与我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示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很多相近之处,因此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方向进行调整,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尽快培养满足风电行业需要的人才。

2课程体系的建立

2.1把握的几个概念

课程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课程体系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必须把握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过程”、“学科课程体系”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课程大纲编写内容。

2.2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课程体系的建设基本思路是:通过企业行业专家走访、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和岗位工作任务,同时结合岗位职业能力,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实践专家讨论提炼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同时参照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和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标准形成课程体系。

2.3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我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电气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工作和从事企业供配电企业的设备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工作。对于风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等工作岗位属于供配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按照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好课程,同时兼顾职业能力分析。

2.4电气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方向)课程体系

学科课程体系是按照学科系统化知识系统,按知识逻辑顺序排列课程,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是缺少职业能力的培养,学习内容与职业联系不紧密。显然学科课程体系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以职业行为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组织课程,真对性较强。由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条件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将二者有机结合,建立了课程体系。

整个课程体系按照课程的特点、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分为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理论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工作过程特性的课程和集中实践的理论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英语、数学、体育等课程;工作过程特性的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包括PLC系统的编程与调试、供配电系统的维护、风力发电机的运行与维护等课程;集中实践的理论课程包括电力拖动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电机与拖动等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由独立实践课程、工作过程特性的课程和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组成。独立实践课程包括金工实习、顶岗实习等综合实践课程;工作过程特性的课程是培养职业能力的主要课程;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比如电子工艺实践、CAD实践等课程。

3课程体系的特点

3.1公共课程、职业课程交融互补的课程体系

公共课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公共课程是为职业课程服务的,可以将公共课程与职业课程有机结合,改变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认识。例如:将英语教学过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突出英语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3.2将职业资格内容课程化的课程体系

将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证书考核的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之中,将职业资格内容课程化,并以课程方式进行组织教学。

3.3以实践与理论交融的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针对性较强,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但是目前的教学条件都是从学科课程体系发展而来,还不适应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要求。为此兼顾两种课程体系的优点,形成了实践与理论交融的课程体系。

3.4具有工作过程特征的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课程的教学条件,将职业核心课程确定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六要素建立课程标准,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实施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

3.5以工作对象的结构开发课程的课程体系

由于新能源发展的起步较晚,可参考的资料少,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为依据,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素质满足风电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风力发电机的结构。根据风力发电机的结构涉及的知识开设了风力发电机的结构与维护课程,同时开设了新能源概述课程。

4总结

依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结合学科课程体系的优点,建立了具有工作过程特征的课程体系,为尽快培养满足新能源行业需要的人才,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3]徐国庆.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技术[J].职教论坛,2005,(7).

[4]马树超.职业教育大发展需要新的理念和行动[J].教育发展研究,2005,(1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范文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一节物理概念课能否成功,引入是关键环节之一,若概念的引入新颖,吸引学生兴趣,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主要存在平铺直叙,缺乏创新,教学枯燥等缺点。而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录像、录音、幻灯、课件、新颖器材等)可以使概念教学由抽象变具体,由微观变宏观,由静态变动态,从而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下面就怎样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1、通过计算机课件模拟物理情景引入。

"电流"概念比较抽象,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本看不见的电流变成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感观认识,从而为建立电流概念打下基础。再如引入"弹性势能"时,小球碰撞弹簧片的形变不易观察,可用"动画"将其展示出来,学生仔细观察碰撞过程。

2、通过新颖的实验引入。

新颖的实验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恰当地将教材中的实验加以发展、变化,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大气压强"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实验,往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排走罐中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将罐口封闭,让易拉罐冷却,学生可以观察到拉罐被压瘪,并发出剧烈响声。该实验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入"大气压强"。(实验中可以用喷水器往罐身喷水帮助冷却,现象更加明显)。

3、由学生活动引入。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与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学生活动引入概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引入"摩擦力"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将两本书的纸张相互交错夹在一起,学生会发现要使两本书分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从而引入"摩擦力"。

4、由问题讨论引入。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引入物理概念,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如:"铁比棉花重"这句话是否有道理。可能有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认为没有道理,但又说不清理由,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引入"密度"的概念。

5、通过加强学生感官认识引入。

物理实验除了让学生"看"外,还要让学生"听"、"闻"、等加强感官认识。如:引入"响度,音调落色"可以放录音。引入"扩散"概念,可以让学生闻香水。(将香水瓶放在教室墙角,不要喷洒。)

6、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

引入"惯性"概念时,可以播放录像,让学生观察刹车,加速,转弯时乘客的表现,从而引入惯性,贴近生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7、通过类比法引入概念。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范文篇3

关键词:碳污染;防治标准;清洁能源

中图分类号:F41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108-02

鉴于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构成了风险,2014年6月2日,美国联邦环保局提出了清洁能源计划,将保持一个可负担的、可靠的能源制度,同时削减污染,保护美国人民的健康和环境。

一、美国清洁能源计划概述

(一)清洁能源计划的价值

就全国范围而言,清洁能源计划将帮助美国削减来自于电厂区域的碳污染,比2005年下降30%。电厂是美国最大的碳污染排放源,大约占到国内所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而清洁能源计划则可帮助美国在2030年削减导致雾霾的污染超过25%,可以在2030年产生价值估计达550亿美元到930亿美元的气候和健康利益,包括避免2700个人到6600个人过早死亡,以及140000到150000例儿童哮喘病发作。

削减电厂的碳污染,不仅能提高公众健康,保护环境,而且可以提供可靠和可负担的能源,促进更加清洁的能源技术发展,诸如天然气、核能、可更新能源和清洁煤技术。毫无疑问,清洁能源计划将使得美国电力系统产生更少的污染,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得美国人在2030年少交电费大约8%,同时,这项计划能够使美国具有发展经济和保持竞争优势所需要的全部能源,还可使美国企业在全球以一种更加有效、更加可持续的方式制造和消费能源的运动中保持领先优势。

(二)清洁能源计划的核心――电厂碳污染标准

1.新建电厂碳污染标准。新建电厂的碳污染标准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对化石燃料驱动的蒸汽发电机组,即发电锅炉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系统;另一个是对天然气驱动的固定燃烧涡轮发电系统。分成两个标准,说明对蒸汽发电机组和固定涡轮发电机组分别确定最佳排放削减系统。对蒸汽发电机组,基于部分执行了碳捕获和碳储存作为最佳排放削减系统而设定碳污染标准,拟议的排放限值是1100磅CO2/兆瓦时。对天然气驱动的固定燃烧涡轮机,基于现代的、有效的天然气联合循环技术作为最佳排放削减系统。拟议的排放限值分为两种,对较大排放源是1000磅CO2/兆瓦时,对较小排放源是1100磅CO2/兆瓦时。

2.改建和重建电厂的碳污染标准。改建和重建电厂的碳污染标准分为四部分,第一个是对改建的化石燃料驱动的蒸汽发电机组,即发电锅炉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系统;第二个是对改建的天然气驱动的固定燃烧涡轮发电系统;第三个是对重建的化石燃料驱动的发电锅炉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系统;第四个是对重建的天然气驱动的固定燃烧涡轮发电机组。按照清洁空气法第111(b)的规定,这些标准反映出可通过应用最佳排放削减系统实现的排放限制程度。

(三)清洁能源计划的主要技术和政策工具

技术工具主要有:(1)促使化石燃料电厂更有效的技术;(2)在有过剩生产能力的地方更多地使用低排放的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3)更多地使用零排放和低排放的能源,诸如可更新能源技术和核能技术;(4)通过提高电力使用效率而降低电力需求的技术。

政策工具主要有:(1)确定电厂绩效标准,每个电厂必须达到设定的排放强度;(2)可更新能源组合标准,电力公司必须设定一定比例的可更新能源电力;(3)能效资源标准,电力公司必须在达到目标年之前削减一定量的需求;(4)脱钩政策,通过使税收和利润脱钩的政策降低电力公司生产更多电力的动机;(5)电力回馈政策,给付使用太阳能的住宅所有者一定报酬,鼓励其将多余的电力返回给电网;(6)限额和交易政策,逐渐减少碳配额的数量,电厂让予的碳配额数量必须,每个电厂的排放量成比例;(7)碳税政策,对碳排放行为征税;(8)电网运营商缴纳碳费政策,根据由哪些电厂运营决定给电网运营商增加一个碳价格;(9)家用电器能效标准,要求销售的新家用电器必须满足设定的能耗标准;(10)商业建筑和住宅法典,要求新建房屋要考虑节电措施。

二、我国碳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碳污染防治立法缺位

目前关于气候变化的立法主要有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认监委的《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用以规范低碳产品认证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用以对各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落实各项任务和措施进行评估。专门针对温室气体的控制政策主要以国务院“通知”“工作方案”和发改委颁布的“指南”为主要形式,通知、工作方案和指南本身可视为规范性文件,但规定内容过于简单,过于概括化,过于笼统,且不具有法律法规应有的强制力。

(二)没有确定碳污染防治的理念

当前我国有温室气体排放的概念,却没有“碳污染”的概念,且我国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对象过于狭窄,仅仅针对重点企事业单位,即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比较大的规模才要求报告温室气体排放,且报告排放量仍然是自愿性的,也没有规定具体的限排指标。同时,由于我国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没有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列为大气污染物,在号称史上最严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针对的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烟尘等污染物,却不包括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三)碳污染防治缺乏明确限定标准

我国的温室气体控制显然还停留在缺乏执行力的初级阶段,虽然规定了发电行业等十大重点企事业单位,以及能源重点行业,但却没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标准,只是规定了一个总体目标,也没有可操作性强的限制排放的实施方法。以《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为例,该指南旨在帮助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准确核算和规范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科学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及对策,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该指南规定了核算边界和核算方法,以及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的内容,却没有规定限制排放的具体数值。由此可见,我国对温室气体控制仍然停留在准备阶段,还没有进入实际控制阶段。

三、加强我国碳污染防治的若干建议

(一)确定“碳污染”理念,促进公众参与

温室气体不同于大多数空气污染物,它可以在环境中存在很长时间,从几十年到数千年不等,取决于具体的温室气体种类,因此越早对温室气体采取控制措施越有利于降低碳污染。碳污染的理念并非自然形成的,美国是通过联邦最高法院在2007年审理的马萨诸塞州等诉美国联邦环保局一案中确立了“温室气体也属于清洁空气法界定的空气污染物范围”。

我国目前尚未确定二氧化碳属于大气污染物,在2012年颁布的最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也没有规定二氧化碳的排放限值,更没有相应的司法案例,这不利于二氧化碳的减排控制,应尽早确定二氧化碳的“大气污染物”身份。同时,应明确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政策需要集合公众智慧来制定,政策制定和立法机关的认识不足以构建完善的制度,还需要公众广泛和深度参与来贯彻落实,应在政策制定之前明确公众参与的作用和价值,并在政策制定中促进公众广泛有效参与,在最终形成的政策中采纳公众合理建议。

(二)构建操作性强的碳污染防治立法和政策支持体系

温室气体控制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原则。对由于能源转型而产生的碳污染控制,必须依靠立法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才能有效实施。而我国尚无专门针对碳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或规章,现有温室气体控制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基本上都是停留在无强制性、无执行标准、无执行程序的自愿执行层次。温室气体长期存在于环境中的特点决定了对温室气体的控制应有相当的前瞻性,主要是从政策、立法方面保证控制得以实施和持续,在技术方面保证控制的有效性。

我国应该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通过制定专门的碳污染防治立法或行政法规来治理碳污染。碳污染治理,不仅是中国履行气候变化的国际义务,也会给我国发展清洁能源提供良好契机和动力、压力。我国可以从交通领域开始,建立机动车碳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确立机动车燃料效率标准,确立操作性强、可实施的政策体系扶持新能源机动车发展,尤其是形成与使用新能源机动车相配套服务设施的政策支持,降低机动车碳排放强度。同时,对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电厂制定碳污染防治法规,按照现有发电技术水平分类确定碳污染排放控制标准,并分别采用相应的排放削减技术。

(三)发展碳污染防治技术,形成产学研科技创新机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范文篇4

随着近些年港口建设理论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在港口建设中得到发展和运用。港口电气设备作为港口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化港口建设的作用显著。港口电气设备以其特殊性要求,对港口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当前我国物流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水路运输让越来越多的人加以关注,港口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等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为此,本文将针对港口电气设备的管理进行研究,对管理模式和红外线检测技术等关键问题进行探索,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港口电气设备的管理水平,为关于港口的其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港口;电气设备;管理水平;提出、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TP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港口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是港口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随着业内对港口工作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港口电气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1港口电气设备的立体式管理模式

港口电气设备和其他电气设备一样,会出现情况的变化甚至恶化,并且受到港口环境的影响,可能劣化的速度更快,丧失功能的可能性更高。当前,生命周期维护的管理理念已经在很多发达国家的港口电气设备维护工作中得以施展,这一理念一般会从港口电气设备的运营目标出发进行规划,从安全性和服务性的角度考虑,配合设备现状进行风险分析,确定维护方式和维护顺序,从而得到维护管理计划和所需的经费。对电气设备经费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成本效益的理念来进行分析,整个维修管理计划要预先编制,得到审批之后才能获得相应的费用预拨,整个过程透明化处理。通过这样的时间、空间、事件的生命周期概念指导,便能实现港口电气设备的有效管理。为此,下文将针对生命周期管理维护理念的细节进行阐述。

1.1程序管理

按照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的规划,对于电气设备的维护作业可以参考时间进程、空间分布和养护计划,实现在空间时间坐标轴上规划作业活动,连接作业网络图。在执行活动中,应当串联各个作业活动,调派并分配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这些信息可以为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搜集命令、计划、记录、公文等资料,易于发现这其中的关系,并找到改进的空间。通过工程系统分析的方法能找到设备不良的原因,通过程序的执行方法的改进来促进养护作业的效能提升。

1.2连续时间预测

港口电气设备在不断使用之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设备故障和老化问题,自然老化可能会妨碍电气设备发挥服务功能,甚至出现毁坏。同时,每一个电气设备在其生命周期之中也可能会受到外来突发事件的影响而提前老化。由此,在进行港口电气设备的管理以及养护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时间序列的影响,利用时间差做好养护工作,按照电气设备的现存资料和状态来进行模型规划,预测设备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出现问题的概率,防微杜渐。

1.3离散事件预测

港口电气设备的状态往往会在一个概率性环境中发生变化,可能的损坏程度和变化都是在概率环境中不可预知的,所以不管是观察还是检测都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每一次进行的工作得到的结果也有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长期的港口电气设备工作背景下,应当将已有的资料转化为适当的概率分布,用数学理论对设备状态加以预测和管理,从而实现对未来未知可能情况的概率预测,获得更加稳定的港口电气设备工作状态。

1.4时空分布分析模型

港口电气设备的多发设备故障往往是在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但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发生频次和相隔时间不能确定,甚至一些个别独立事件属于人为因素,便很难发觉和改善。因此,应当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多年来发生的各类电气设备故障时间进行时空分布定位,遴选出事故多发地点,从而进行更好的改善和提高。改善港口电气设备的运转效能,进而提升电气设备故障检测率和预防可能性。

2港口电气设备红外线检测技术

2.1常规检测方法

电气设备是港口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对其的维护和保养自然也成为港口工作效益的重中之重。当前技术和管理水平下,对于港口电气设备的维护一般可分为预知维护、预防维护和矫正维护三种。预知维护是通过对电气设备劣化的征兆进行判断,通过检测仪器进行周期性的检测和记录,在设备彻底损坏前进行零件更换和设备修理。预防维护是按照维护计划进行的定期检查,并进行差异修正,通过计划性的保养工作来实现维护效能,主要以时间为参考依据。矫正维护则是在设备故障发现时,立即进行作业停止并对故障加以维护,减少因继续工作产生的劣化故障。

2.2红外线检测技术的应用思路

红外检测技术是当前在港口设备维护中运用较多的技术之一,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技术,这一技术包含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机械电子设备工程、红外线工程等多方面的技术,是经过长时间培训的港口检测分析人员才能胜任的。红外热影响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港口电气设备原件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对出现温度异常的原件及时发现并管理,从而实现风险防控。之后便可通过元件状态的检测来记录温度数值,建立运作温度资料库。这一系统不仅可以作为电器元件的故障检测,也可以便于维护人员进行红外线热影检测分析工作的参考。

2.3红外线检测技术的异常排除

检测结果不论检测是否有异常,均须将结果制作纪录以作为日后参考依据。若检测结果有异常,则应另做成异常报告以供后续改善追踪。其内容因包括检测日期、检测磁层与区域、机器名称与编号、盘面编号、异常位置点、异常点影像图、以及改善后相关信息等。

检测结果对于异常的电气设备应进行维护保养作业,但为避免因停机维护而造成生产中断的影响,因此针对检测出异常的部位,须依据危害风险的严重度来进行评估,进而排定维护时程。根据风险等级区分来判断电气设备异常的严重度与重要性,以制定电气设备检修期程与避免非预期性停机,确保人员设备安全,并降低产能财产损失。而当异常点完成改善后,则须针对异常的电气设备进行复检测,以确认其异常部位是否已消除。

结语

对港口电气设备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管理方法和技术运用还需要业内的人员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才能够更好的保障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忠.浅析电气设备触头发热及其处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2]金祖荣.石化行业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J].甘肃科技.2010(04)

[3]杨英丽.电力系统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09(24)

[4]梁华兰.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范文篇5

关键词:供配电技术;建构主义理论;系统观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199-02

一、概述

《供配电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介绍电力用户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设计和计算、运行和管理,反映了供配电领域的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系统概述、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短路电流计算、变压器的选择与主接线方式、电气设备的选择校验、继电保护和二次接线、防雷与接地等。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供配电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力负荷及其计算、短路电流及其计算,工厂变配电所及一次系统、二次系统、过电流保护等,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电力技术工作打下初步基础。供配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用户,指的是从电源进线进入用户起,到用户高低压用电设备进线端止的整个电路系统,包括用户内的变配电所和所有的高低压配电线路。供配电技术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知识。但为了教与学的方便,教材和教学把这个系统分割为多个章节和相对分散的知识点,并对每个章节和知识点进行深入细化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比较容易陷入“只能见木不得见林”的误区,完成课程学习后,不能很好地形成一个完整的供配电系统知识体系认知,各个知识点联系松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习动机缺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论指导之下,授课过程中,在各个分散的知识点中都埋下伏笔,并且在其他相应章节中提及与回顾,使学生不断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体系,以系统的观点,纳入新的知识,在课程结束时,得到较为完整的供配电系统知识图式。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在建构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出现的一种解释学习的理论。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主张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主张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而认知发展又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由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顺应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平衡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只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更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供配电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供配电技术》课程中的主接线章节,较为直观地呈现出供配电系统的骨干框架结构,也是使学生建立系统整体观较为有效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本章中的主接线方式与特点等知识点的讲授之外,还应把之前学习以及之后学习的所有知识点都落实在主接线这里。在这里,主接线就是学生头脑当中对于供配电系统的一个原始图式,在细化的知识点不断落实在该图式的过程当中,就是学生建构系统知识的过程。因此,可以把主接线看作课程学习的主轴(图式),各章节的知识内容,都要通过同化和顺应意义建构的过程,不断细化和丰富原有图式,使学生对于供配电系统的知识体系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点。以下对这一教学过程进行举例说明。(1)原始图式的建立。学生原始图式的建立,即为供配电系统概念的引入,可以从民用电能的获得入手,介绍电能从生产、变换、输送、分配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引出电力系统的概念,明确电力系统的用户――供配电系统的概念。如图1所示。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简要介绍主接线、电力线路接线方式的概念,为后面的深入学习打下伏笔。教学思路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同化延伸出新的知识领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2)中性点运行方式。中性点运行方式是第一章概述中的一个知识点,该小节中通过明确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概念,了解中性点和地之间不同的连接关系,以及不同连接方式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使学生明确不同的电压等级之下应采用哪种运行方式。这一知识点相对较为独立。因此在电气主接线章节中,讲授总降压变电所的主接线和车间变电所的主接线方式,就是对中性点运行方式的一个很好的应用和回顾。总降压变电所的电压等级,决定了中性点运行方式应采用小接地电流系统;车间变电所的电压等级,决定了中性点运行方式应采用大接地电流系统。这完全符合中性点运行方式的应用原则。而对于学生来说,主接线和中性点运行方式是两个需要同化的知识点。在讲授主接线时,通过提问在该电压等级下应采用哪种中性点运行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中性点运行方式的独立知识点,使学生把这两部分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基本的系统观。对正在学习的主接线(原有图式)加以修改和重建,对供配电系统的这一知识体系的认知发展到较高、较细一层的水平。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的一个过程。(3)负荷计算。负荷计算是教材的第二章,也是较为独立的一个知识点。负荷计算的结果是选择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重要依据,而学生在学习该章节时,一般把注意力和学习重心都放在计算上了,不能很好地纳入原有的图式当中。因此在讲授主接线时,要给学生实际操练负荷计算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部分知识点的联系。讲授电气设备的选择时,要把负荷计算的意义及计算等知识与电气设备,包括把导线电缆选择中的参数联系起来。(4)短路电流的计算。短路电流计算也是一个较为独立的知识点。计算结果为几个重要的参数,包括短路周期分量的有效值、短路电流冲击值及冲击值的有效值、短路容量等,作为短路电流分析和计算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校验电气设备由短路电流引起的受力和高温,其中参数短路周期分量有效值用于热校验,而参数短路电流冲击值用于力校验,短路容量则用于有断流能力的电气设备(断路器和熔断器)的校验过程。在讲解相应电气设备的短路校验时,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把当前学习的电气设备校验的内容和已经学过的短路电流计算的内容联系到一起,达到供配电系统原有图式的一个新的平衡点。(5)二次接线系统。二次接线系统中的自动重合闸装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基本概念,在讲解变配电所主接线和断路器中应都有所提及,为二次接线系统的引入打下基础。使得每学习新章节新知识时,都有和已学章节已学知识相重叠相交叉的内容,把新学习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知识体系当中,使学生不断更新原有图式,最后建立起良好的系统观念。

ApplicationoftheConstructivismTheoryinTeachingof"PowerSupplyTechnology"

FANYu

(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200030,China)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范文篇6

关键词概念车发展设计科技文化

科技创业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

进入21世纪,为了引领和表现新世纪未来汽车的发展走势,不少国际汽车公司接二连三的在全球各大车展中推出自己的概念车和新型汽车。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关注:作为一个汽车大国,中国却少有汽车企业推出自己开发设计的概念车。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汽车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缺乏以及对概念车研发的不够重视。可以说,一个没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汽车产业,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因而我们必须加大对汽车设计的研究与投入,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汽车设计的理念,广泛开展概念汽车的设计。

1“概念车”的定义

所谓“概念车”就是尚未开始进入市场的一种设计独特且具有一定超前意识的新车型。其主要特点就是:它必须是能给人以思考、能引导新观念的汽车。一般在它刚设计出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消费能力甚至于汽车制造工业的水平还难以承受。一般它会以它前卫的外形设计、创新材料的大胆运用、更完美的性能、全新的汽车室内设计等预示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世界一些大汽车公司每年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设计自己的概念车,并在一些大型汽车博览会上展示。可以说,随着概念车的不断推出,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出现具有今天某些概念车的某些特征或功能的汽车。但不一定每一辆概念车都会最终演变为量产车进入市场,大多数的概念车最终只能是个“概念”为人们讨论、研究而已。

2概念车在现实中的意义

2.1概念车反映汽车产品设计开发的发展趋势

2.1.1表现最高科学水平和最成熟技术的概念车

在历届的国际汽车大展之中,各大汽车公司和推出许多概念汽车,这些概念车除去造型优美之外,还更多的融入了大量现代的高新技术及手段,概念汽车的推出成为汽车公司引以自豪的理念,概念汽车的研究与开发往往都伴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带有一定的前瞻性,预示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开端,因为这个原因,汽车公司对概念汽车的开发都投入极大的人力和物力,以其显示汽车公司的强大发展势头。

各种高科技的应用,使得汽车慢慢地演变为信息、通信、娱乐中心并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计算机功能及互联网的全方位介入,车载信息,娱乐设备,高级导航设备,实时交通信息功能日趋普及,这些高新技术必然要求汽车设计师们建立起一种超越时空的新的价值体系,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为汽车设计赋予了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汽车的功能也进一步扩展,在概念汽车的开发中,汽车逐渐由冰冷的机器变成人类交流的信息平台,如有的概念车有自己表达感情的方式,具备有喜、怒、哀、乐等表情,这些都使得概念汽车高高地超越于量产汽车,成为一个新的时代的象征。概念汽车的设计对汽车产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它代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是汽车公司设计水平和科技水平的象征。

2.1.2人类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最大满足———汽车工程中的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其目的在于研究、解决工程技术设计与人体之间的关系。而汽车车身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则是要以人(驾驶员、乘客)为中心,从人体的生理、心理和人体的运动出发,研究车身设计时,在布置和设备等方面,如何适应人的需要,创造出一个操纵方便、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驾驶环境和乘坐环境,即设计一个最佳的人—车—环境系统。

汽车设计中的人机分析首先需要对人体各部尺寸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在进行室内布置设计时以此为依据,确定车内的有效空间,以及各部件、总成(座椅、仪表板、方向盘等)的布置位置和尺寸关系。通过对人体生理结构的研究,使座椅设计充分符合人体乘坐舒适性要求。根据对人体的操纵范围和操纵力的测定,确定各操纵装置的布置位置和作用力大小,使人体操纵时自然、迅速、准确、轻便,以降低操纵疲劳程度。通过对人眼的视觉特性、视野效果的研究、试验、校核驾驶员的信息系统,以保证驾驶员能获得正确的驾驶信息。根据人体的运动特点,研究汽车碰撞时对人体的合理保护,正确地确定安全带的铰接点位置和对人体的约束力,研究振动时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研究乘客上下车的方便性,以确定车门的开口部位和尺寸。根据人体的生理要求,合理地确定和布置空调系统。研究人的心理特性和要求,设计一个舒适、美观、轻松的乘坐环境。

2.1.3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的运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设计公司及制造公司开始使用虚拟产品开发技术,采用三维3D技术虚拟实境开发概念车。欧宝汽车即采用3D虚拟实境技术设计开发概念车。设计人员可以亲身体验飘浮在空中的虚拟影像汽车设计和制造,节省了可观的开发费用,并计划推广到其在北美的14座装配厂去。英国的劳斯莱斯、法国雷诺、德国奥迪,以及意大利、瑞典等汽车厂都在积极进行这种虚拟设计、制造。

过去汽车研究开发中心要开发新车或是改型,都是先用油泥塑造车身实物模型,修改极为耗时。现在汽车的研发,尤其是概念车的开发越来越追求最短的开发时间。如果现在引进虚拟产品开发技术,只要在电脑中输入数据,建构出车型数字模型,在实验室中,即可呈现出一辆理想中的汽车影像,工程师们只要戴上目镜,就可看得一清二楚,就有如一辆真的汽车在眼前,经过各位设计工程师的讨论修改后,很快就可设计出理想的新款汽车。定型后,既可利用电脑中的数据,外包试制零部件和试装新车,实现组装零误差,而且开发时效比过去快多了。2.1.4概念车向绿色环保型发展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已累计生产约15亿辆汽车,据专家估计,2010年全球的汽车产量将达到7500万辆。人们在感叹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汽车污染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于是各国纷纷制定有关汽车的环保措施和法规,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于是汽车环保设计这一汽车设计新概念被摆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进发动机配置,包括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二次空气喷射、热反应器、废气再循环系统、催化净化装置、曲轴箱通风系统、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发展代用燃料,开发研究新的环保能源,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快速充电蓄电池、混合动力、氢燃料。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使用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绿色制造工艺以及绿色设备与装备。

绿色汽车的回收再制造。

2.2概念车预示道路交通中人类行为方式的演变

2.2.1概念车预示了未来道路交通方式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汽车的发展,汽车的地位也在慢慢地变化,如今汽车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财富的象征和一种地位的体现,然而汽车作为一种道路交通方式的本质却被人们忽略。概念车设计正是基于汽车本质的一种具有预见性的创新设计。在概念车的设计中通过对人类日常生活方式、人类于道路交通中的使用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预测和分析,设想解决未来道路交通方式中的人与物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当今科技强劲而高速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具备了极为广泛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不断地在新车中应用。当前世界许多大的汽车公司已经意识到今后汽车发展最大的障碍已经不再是技术上的限制了,而是设计师思维的限制了。

现在各大车展中出现的概念车一般为两种:一种是以现有的最新技术已经可以实现的概念车另外一种是那些提出了某些创新但还处于技术方案研究阶段的概念车。比如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车,能够随意更换车壳的汽车,能够方便地更改驾驶方式的汽车,能够在水中游的水陆两用车,能够飞的太空汽车,能够变色的汽车。像由丰田和索尼共同研制的“POD”车,就能通过车前灯、后视镜、尾部天线以及座椅向车主表达自己的“感情”。像德国大众旗下西亚特公司在美国国际车展上推出的多功能概念车“Sal?鄄sa”,就有运动型、舒适型和城市型3种驾驶方式可供你选择。

2.2.2概念车表现各国文化的差异

美国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领头羊,在概念车的制造上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因为各种文化在美国交融、碰撞,因此其概念车更多地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又引起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商业国家,商业设计及实用主义盛行,因此其设计是建立在深厚的美学伦理之上而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与美国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概念车。日本作为世界产量第二的汽车大国,其概念车务实多与想象,技术胜于艺术,更关注解决技术问题,可以说这是日本概念车的设计前提,每一种车型都是为解决一种技术问题而开发的。而日本车造型保持小巧、简洁、经济的风格特征以及和谐的人机关系处理均体现出了日本人作为东方人思维的细腻和折衷解决问题的处事方法。

美国把设计看作商业行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日本把设计看作加速产品淘汰的一个工具,德国把设计看作社会文化的基础,而法国则把设计看作设计师表现的舞台。所以从各个国家的概念车设计风格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度的不同设计理念、以及其不同的设计文化背景。

3结束语

未来汽车设计的发展必然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而日新月异,众多设计师的艺术风格也会更广泛更强烈地体现在汽车设计之中,而给予人们更加广泛的选择。高科技下,个性鲜明、更加人性化的汽车将是21世纪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因为它符合人类对文化、个性的追求和需要。因此,加大对概念汽车的设计的重视和投入,将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张洪欣.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范文篇7

摘要:我国掌握的高温气冷堆是最新的核电技术,其“固有安全”性开启了世界核历史上的第二核纪元。落实强化自主创新的国策,加大对高温气冷堆技术方向的投入,巩固我国在核电技术革命中的领先优势,积极促进高温气冷堆技术的产业化,必将引领我国核电产业朝着自主、健康的方向发展。

2006年12月,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全盘引进路线,在经历两年多的国际招标之后,终于尘埃落地,美国西屋公司的APl000中标。这次核电技术的引进思路是:“引进国外‘成熟先进的第三代技术’,在外国核电供应商为我国建设四台第三代核电机组后,从2010年开始这种引进机型的批量建设,并于2022年达到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的目标。中国核电将以此类堆型为主,从而实现一步跨越、统一技术路线。”――但三代技术一定是未来核能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吗?在技术上是否有更值得关注的选择?其实也许更具发展潜力的技术选择正在孕育。而且不是在西方传统的核能发达国家,而是在中国本土。我国独立掌握的高温气冷堆核能技术可以说已经开启了世界核能史上的第二核纪元,高温气冷堆的产业化也必将引领着我国核电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世界新型核能反应堆的三种思路

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两次严重核事故后,核能技术的走向成为一个引起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总体上看,核电行业在核事故后着手研制的新型反应堆,基本遵循三种思路:改进型、革新型、革命型。第三代轻水堆都属于堆型变化相对较小的前两类。其中改进型是在原有设计基础上,利用国际上已成熟的技术,增加安全裕量,增加对付严重事故的安全措施,提高安全性;通过增加单机容量,利用规模效益改善经济性,补偿因提高安全性而引起的经济性下降。总体来说,改进型的轻水堆采取了“加”系统的方式,通过安全冗余设计和添加更多的安全设施确保整个反应堆的安全。属于改进型的堆型主要有ABB-CE公司的系统80+(systemS0+)、通用电气公司的先进型沸水堆(ABWR)以及法国和德国联合开发的欧洲压水堆(EPR)。

而革新型的轻水堆相对来说技术变化要更多一些,但也仍然是基于原有的成熟技术。这种类型轻水堆的主要特点是,依靠自然规律(重力、自然循环等)的非能动安全(passivesafety)设计,简化系统、减少设备,既提高安全性,又改善经济性。属于革新型的主要是西屋公司的AP600以及之后发展出来的AP1000。AP系列的非能动安全技术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具体来说,它是由非能动的堆芯冷却系统和非能动的安全壳冷却系统构成的一套应对各类事故的安全体系。其中,AP600的堆芯、压力壳、堆内构件和燃料元件与已经投入运行多年的西屋压水堆基本相同。它的创新之处主要是装备了自然循环热交换器,并依靠非能动设计进行安全壳冷却。而AP1000与AP600设计思路基本相同,是在提高输出功率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虽然革新型的三代轻水堆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无论是改进型的EPR、ABWR、SYSTEM80+,还是革新型的AP600、AP1000,都仍然沿用了原来压水堆或沸水堆的基本设计思路,离当初学术界提出的固有安全反应堆还有很大距离。为了理解这种区别,必须首先区分“非能动安全”和“固有安全”两个本质上截然不同的技术概念。所谓“非能动安全”是指某一类实现核电安全性的具体方式,与传统的附加动力设备实现安全的方式不同,“非能动安全”是指是建立在惯性原理(如泵的惰转)、重力法则(如位差)、热传递法则等基础上的非能动设备(无缘设备)的安全性,即安全功能的实现不需要依赖外来的动力。而“固有安全”是相对于过去“概率安全”的反应堆提出的,它的定义是:当反应堆出现异常工况时,不依靠人为操作或外部设备的强制性干预,只是由反应堆的自然安全性和非能动安全性控制反应性或移出堆芯热量,使反应堆趋于正常运行和安全停闭。

固有安全的反应堆在设计上要确保在出现任何情况时都不会造成堆芯熔化事故。在发生上述正反应性引入事故条件下,堆功率上升导致燃料元件的温度升高,但负反应性温度系数能迅速抑制其功率的上升,燃料最高温度远低于燃料元件最高温度限值,这样堆芯熔化就从物理原理上不会发生了。其中高温气冷堆就是这种固有安全设计的典范。高温气冷堆采用涂敷颗粒燃料,以石墨作慢化剂。优异的包覆颗粒燃料是获得其良好安全性的基础。铀燃料被分成为许多小的颗粒,经过精密加工成多层包覆直径小于1mm的颗粒状燃料,颗粒状燃料均匀弥散在石墨慢化材料的基体中,制造成直径为6cm的球形燃料元件。石墨的熔点在3000度以上,而氦气作冷却剂的化学稳定性和传热性都很好,停堆后能将余热安全带出,极大提高了安全性。除了所选用的材料,最为关键的是这种堆型通过结构上的精巧设计可以做到在几乎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实现安全停堆。模块化设计的固有安全性使反应堆不会发生严重的核泄漏,不会出现危及周围环境的事故,也不再需要厂外应急措施。

二、高温期冷堆,来自德国概念的中国原创

虽然中国发展高温气冷堆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但这项技术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本土原创。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已经开发过早期的高温气冷堆。当时设计出的反应堆直径很小,但是高度很高,通过结构上的设计也可以达到固有安全。不过实验堆功率很小,如果要建造百万千瓦电站,必须继续提高功率提高经济性。但这样一来反应堆的体积就会过于庞大工艺上很难实现,最终没有做成。同许多早期人们曾经尝试过的堆型一样,高温气冷堆也很快彻底败在了如日中天的压水堆手下。

直到1979年美国出现了三哩岛事故,持续了几十年的核能狂热才开始在西方逐渐降温。三哩岛事故虽然只是一次偶然事故,却暴露出已经被工业界视为主流技术的压水堆存在的“先天缺陷”,即无论采取怎样的事故缓解和安全保护机制,从设计上讲这类堆型永远存在失水而导致堆芯熔化的隐患。从那时起,除了继续改进现有设计,一些高瞻远瞩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重新考虑那些曾经被人们考虑过的概念堆型。

当时两个在西门子工作的德国人连夜通过电话沟通,要设计出一个绝对安全的反应堆。他们在原有高温气冷堆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第一台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模块化设计的单堆功率较小,单堆功率20万千瓦左右,再将多堆组合起来,在经济上可与其他大型核电机组相竞争,这种设计也因此被命名为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的高温气冷堆既可以保证安全性又实现经济性,因此概念一出现便获得了业界的重视,德国技术人员也做了大量的后续设计研发工作,但到了80年代,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让西方的核电产业彻底进入冬眠期。特别是在德国,在反核运动高涨和绿党兴起的背景下,高温气冷堆在他的故乡无奈地失去了建造的机会。然而这个有可能改变核电产业命运的机会却被清华人抓住了。

三、清华人的研发之路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德国的高温堆之父曾来清华做演讲,宣传他的设计思想,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据后来参与过项目的老工程师回忆,其实早在文革期间清华就查到过相关资料,已经在关注这个堆型。上世纪80年代,时任清华核研院院长的吕应中将低温供热堆和高温气冷堆作为将来发展的主攻方向。而后来的清华校长,当时还是普通教师的王大中到联邦德国利希核中心做访问学者期间参与研究的正好也是高温气冷堆。他首次提出了双区球床堆的新概念――环形堆芯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可使模块堆的单堆功率提高一倍以上,获得德国发明专利,并同时获得美国和日本专利。在德国的研究过程中,王大中感受到这种堆型是具有前瞻性的,决定将其带回中国继续坚持做下去。

回国后,在他的带领和积极推动下,经过三年多的论证,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项目获得国务院的批准,开始实施,并列入80年代末的863计划重点项目。清华开始与德国合作研制,从引进设计专利和燃料元件的制造工艺做起,逐步实施这个革命性的堆型。虽然可以从德国老师那学到不少东西,但毕竟是造出一座世界上从没有过的新型反应堆,各种技术细节、工艺实现上的困难都难以预料。

清华建造的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采用的是球床设计。这种反应堆的腔体内要放置数量众多的球型石墨燃料元件。如何在不停堆的条件下,不断地将燃耗过的燃料球取出,换入新的燃料球是工程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华核研院的工程师采取了一种新的球形燃料元件输送形式,利用脉冲气流让燃料元件从卸料管中排出。就好像用风给燃料球向下的外力,使其逐个滚落,不用停止反应堆就可以维修换料。燃料元件装卸系统研制课题组研制了十多年,实验做了十几万次,用了数十万个燃料球最终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此外,燃料的加工是高温气冷堆的另一项关键技术。球型石墨燃料元件内部弥漫的燃料小球加工难度非常大,这种燃料小球称为“包覆颗粒”,它的制造也是保证高温堆具有优异安全性的核心技术。制作包覆颗粒要先把核燃料制成直径0.5毫米的核芯,再在其外面包上四层包覆层,每层只有几十微米厚,而且要严格控制每层的厚度、密度和各向同心性,最后制成的球形颗粒直径只有0.9毫米。8000个这样的小颗粒均匀弥散在直径5厘米的石墨基体里,再在其外部围上一层厚5毫米的石墨球壳,才能制成直径6厘米的球形燃料元件。制造工序达36道,半成品、成品检验的性能指标34项,包覆颗粒制造不合格率要求小于万分之一,只要有一项性能不合格,这批产品就不能出厂,为了在工艺上实现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球,核研院花了十几年的心血:全部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全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准等静压法等制备工艺;从实验室到小规模生产,再到建立规范完整的工艺流程,最后形成批量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不合格率降到了十万分之五的低水平以下,最终具备了向商用核电站供应燃料的目标。

2004年9月3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组织和安排下,世界第一座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在北京首次对外进行了核安全实验演示,来自30多个国家的60余位国际原子能专家在现场观看了“不插入控制棒下反应堆丧失冷却”的核安全实验演示。这次实验演示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载入核能技术发展的史册,因为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用正在运行中的实际反应堆进行核事故的模拟,能够经受住这样的实验是因为这种新堆型采用了固有安全的设计理念,即从设计上确保在出现任何情况时都可以让运行中的反应堆安全停下来,而不会造成堆芯熔化事故。

四、高温气冷堆的产业化新道路

核研院科研团队的坚持不懈自主开发终于看到了结果。清华大学核研院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团队,完成了全部43项子课题的研究,其中15项达到国际水平、27项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10兆瓦模块式高温气冷堆于2000年建成,2003年满功率运行成功。当时最早做出lO兆瓦堆时,清华大学并没有想过产业化问题。但能源形势等一系列的因素让这项诞生在高校院墙里的技术很快就有了产业化的机会。

2003年前后,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猛增,缺电的现实直接导致了国家对核电的政策发生转变,国家发展核电的基调开始由“适度发展”调整为“积极发展”。政府能源规划拟定了到2022年实现核能发电4000万千瓦的总体目标。这就意味着今后的十几年每年都需要有2-3座百万千万级的核电站动工建设。但是,这样的大规模发展不得不让人们更加关注核安全的问题,毕竟在核科学领域曾拥有过最强实力的两个国家美国和前苏联都在核事故上跌过跟头。而现在无论国内已建成的核电站,还是将要从美国、法国引进的先进型“第三代压水堆”,都仍然是“概率安全性”的,也就意味着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只能通过设计、建造、运营等各个环节的把关而降到人们可以接受的低水平,但理论上仍不能达到零。历经十年艰苦科研攻关,如今高温气冷堆已经一步步走向了产业化的门口。

2003年8月中核能源公司成立,目标专门是为了实施高温气冷堆的产业化。中核建集团和清华各占50%股份,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涉及核工程的三四十个单位。公司的定位是核岛EPC(EngineerPurchaseConstruct),专做模块化高温气冷堆和低温供热堆两件事。2004年3月中国华能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清华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推进高温气冷堆的产业化工作,并力争在2010年建成一座示范电站。三方联合成立“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筹备组”,正式开展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的工程化推进工作。

2009年,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即将在山东省荣成市石岛湾动工,示范电站以清华大学的1万千瓦实验堆为基础,按比例扩大规模建造,预计2013年11月投产发电。这意味着国际上最新一代的先进反应堆将有可能首先在中国实现产业化。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范文篇8

关键词:绿色施工技术高层建筑发展趋势

绿色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在尽量降低项目对环境和社会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最优目标。绿色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不应该仅仅站在项目自身的角度,只考虑项目自身的效益,而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一.绿色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的概述

1.绿色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也称为生态建筑施工、可持续建筑施工。由于时间、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国际上对绿色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的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总之,绿色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的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应用了资源、环境、经济、健康的集成思想,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

2.绿色施工高层建筑技术与一般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区别

一般绿色施工建筑技术建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易出现不同城市建筑雷同,绿色建筑强调建筑与地域资源、气候差异,因而能够体现建筑文化。一般建筑和绿色建筑都以追求经济性为核心,但绿色建筑强调经济与环境的结构平衡,不是一味只追求经济。一般建筑的生产忽视能耗影响,绿色建筑则以低能耗满足使用的功能、提高舒适度。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更多关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一般建筑技术运行结束固体废料可回收利用的较少,绿色建筑则在设计时就考虑尽可能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

二.绿色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

绿色施工技术是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环境代价,取得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目前,绿色施工技术的高层应用的经济性已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开始从经济的角度对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一些研究。

1.太阳能与高层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建筑太阳能一体化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利用屋面构架、建筑屋面、阳台、外墙及遮阳等,将太阳能利用纳入设计内容,使之成为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太阳能与高层建筑一体化分为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和光电一体化,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利用技术,高层建筑上直接利用的方式有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供暖,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基于集热-储热原理的间接加热式被动太阳房,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产生的热压增强建筑通风。

太阳能与建筑光电一体化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将白天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蓄电池储存起来,晚上在放电控制器的控制下释放出来供室内照明。光电池组件有多个单晶硅通过串并联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2.工业废渣及砌块应用技术

工业废渣及砌块应用技术是指将工业废渣制作成建筑材料并用于建设工程。工业废渣应用于建设工程的种类较多,本节介绍两种,一是磷铵厂和磷酸氢钙厂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渣,制成磷石膏标砖、磷石膏盲孔砖和磷石膏砌块等;二是以粉煤灰、石灰或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适量石膏、外加剂、颜料和集料等,以坯料制备、成型、高压或常压养护而制成的粉煤灰实心砖。主要特点是采用断热技术分为内、外两部份,采用的断热技术其构造主要是植生混凝土技术。以多孔混凝土为基本构架,内部是一定比例的连通孔隙。基本构造由多孔混凝土、保水填充材料、表面土等组成。主要技术内容可分为多空混凝土的制备技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等。

3.高层建筑规划设计合理

规划设计应该考虑室内通风气流与小区内气流相环接。从而使环境气流、小区气流和建筑换气气流合理组织,避免局部蜗旋或滞流区造成空气质量恶劣和夏季热量滞积。建筑物南北朝向、南北间距宽阔,有利于自然采光和冬季日照,对居住者的眼睛和身体都很有好处。建筑东西紧靠利于相互遮阳,建筑间绿化树林,是阻挡冬季风屏障。屋面蓄水覆土种植。除了能够降温、节能、提高顶层房屋价值,屋面的利用还能给居住者带来美的视觉、小范围的空气净化等作用,能够使得建筑室内温度的降低,同样可以改善小范围空气质量。

三.发展绿色施工技术建筑经济的发展的意义

1.绿色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意义

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受开发商广告轰击下错位的概念,使得消费者不能真正理解绿色建筑,而简单认为绿色建筑等于豪宅。开发商则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增加投资,并不产生的收益,或者仅为迎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而打出“绿色”广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建筑首先也是一种商品,它从生产到消费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这些群体同时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2.绿色建筑发展的科学化进程

因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绿色建筑技术的局限;发展要符合国情,不能一味追求建筑的“绿色”,忽略建筑的经济效益、开发商的经济承受能力。初期推广阶段,应该在成本与利益的权衡的基础上,分期分批、有规划地进行。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范文

METROPOLIS概念车线条非常流畅,整体造型优雅而不失动感。车头风筝形状的格栅以及内饰的设计灵感则来自于中国的扇子和古筝,这款车的长宽高分别为5300mm/2000mm/1400mm,这样的尺寸预示着这款车将拥有非常充足的乘坐空间。动力上,METROPOLIS配备了先进的可充电式PLUG-IN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提供全电力驱动和燃油驱动两种模式。与传统的4.0LV8发动机相比,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其五分之一,百公里油耗更是低至2.6升。此外,METROPOLIS还安装了雪铁龙特有的主动液压悬挂系统。该系统可根据路面情况,主动调节车身悬挂,带来令人难以置信的平稳舒适感受。而在高速行驶中,系统将调低车身,从而降低风阻,进一步提高行车稳定性。

通用EN-V

EN-V的设计开发紧扣城市驾驶对速度和里程范围的需求,整车重量仅400多公斤,长约1.5米。EN-V的马达动力由锂电池提供,可通过普通家庭电源进行充电,每次充满电后可行驶40公里,完全实现零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直接影响。另外,EN-V可以与电网进行信息互换,判断电网的整体使用情况,从而选择最佳的充电时间,充分提高公用电力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除了电气化,EN-V的另一大技术亮点是车联网。通用汽车表示,EN-V通过整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技术、车对车交流技术、无线通信及

远程感应技术奠定了新的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了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兼容。在自动驾驶模式下,EN-V能够通过对实时交通信息的分析,自动选择路况最佳的行驶路线从而大大缓解交通堵塞。除此之外,通过使用车载传感器和摄像系统,EN-V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在遇到障碍物或者行驶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够做出迅速的调整。

丰田FT-EVⅡ

外形方面,丰田FT-EVII的前挡风玻璃延伸范围十分广阔,前脸部分甚至还采用了透明材料,加上宽大的侧窗,FT-EVII的视野十分开阔。车门采用了独特的滑动开启方式。为了获取更大的乘用空间,FT-EVII甚至取消了中控台。传统的圆形方向盘和踏板并没有出现在驾驶席上,取而代之的是控制车辆行驶的操控杆。在动力方面,FT-EVIIConcept所搭载的锂电池组在完全充满电的状态下可让持续行驶90公里,极速甚至可达到100km/h。车头丰田标志打开后是一个充电端口。使用家庭电源充电需要6个小时充满。

现代i-flowHED-7

与现代其它新车一样,i-fow同样采用了“流体雕塑”造型设计,其风阻系数仅为0.25,有助于提升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行驶性能。据厂商介绍,i-fow车身表面采用了由德国巴斯夫公司提供的液态金属涂层,看上去更为光洁明亮。而在车辆内部则采用了一块环绕的波状外形屏幕。动力上,现代i-fow采用了一台双涡轮增压1.7L柴油发动机,与这台发动机协同工作的是一台电动机,由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供电。输出动力将通过6速双离合变速器进行传输,由于可以采用电动行驶模式,该车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85克,百公里油耗也仅为3升。

丰田FT-86

丰田FT-86的车身外观设计借鉴了丰田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萨斯LF-A的风格,其整体的轮廓与设计语言延续了于2007年概念车FT-HS概念车的造型。整车由位于法国的欧洲丰田ED2设计工作室担当主导设计。肌肉而充满张力的外观轮廓充满了力量,犀利的线条布满周身。轻巧、低重心的车身特性和如同驾驶赛车一般随心所欲的驾驶感受。

该车装配了来自斯巴鲁的2.0升水平对置型4气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和空气动力性能优越的轻巧车身,这些使得该车同时实现了强大输出功率与卓越环境性能。亮红色的车身与按照“以最小的限度包裹精练到精练极致的车体”的理念以充满时尚感的方式展现出各种内饰功能,充分展示出驾驶的热情。该车为后轮驱动,而不是斯巴鲁产品一贯采用的全轮驱动。与发动机相匹配的是一款6档的手动变速箱,发动机的能量将会通过这一装置传递到后轴之上。

马自达“清”

马自达“清”概念车以水流为它的主要设计主题,除了整体的造型呈水滴状外,大面积的侧窗玻璃和全景天窗都使用蓝绿色的玻璃,显得晶莹剔透。进气口、车身线条乃至轮毂的辐条都采用水流的造型。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范文1篇10

新技术新思路

4K电视节目是指为显示器物理分辨率达到3840×2160像素及其以上的电视设备特别制作的节目,它有800万级别的像素点,清晰度是目前高清电视清晰度的4倍,而上海文广集团作为国内电视行业的领军者,也是首次尝试利用4K技术拍摄电视概念片。征长张导演说,4K这个名词目前已成为行业内聚焦的新热点,上海电视台本身就一直有着敢为人先的风气和文化,再加上现任领导王建军书记等也非常关注新型的技术和新的思路,《SMG:与未来同步》这部4K电视概念片就应运而生了。

在上海市南京路的上海电视台二楼超高清影像展示厅内,就摆放着一台4K的大屏,循环播放着这部片子,来往的人可以直观的感受到4K带来的视觉震撼。谈到分辨率,张导掰起手指回忆,从当初的VHS到VCD、DVD、D9、蓝光,人们对影像清晰度的要求是越来越高,4K就是一种必然的未来。他认为,在未来的五六年内,电影制作上有三个指标会成为趋势,除了4K外,还有用48帧来拍摄,播放的时候再去用24或者25帧,会得到流畅的动作画面,消弱拖尾马赛克的情形;第三就是家庭3D,3D作为不同于清晰度提升的另一层面来讲,还是有着它独特的吸引力,这个热度不会减。

张导谦虚的说,由于台内预算有限,不大可能请来大导演,在推荐的几个人中自己和他们算聊得来,就机缘巧合的担任了这部片子的导演。片子要讲述一天的概念,他原来想了很多独特的创意,甚至有外星人的场景,还想让久石让来加盟作曲。但在200万的预算下,最终还是向制片方妥协了不少。在sMG有一句话,叫“与未来同步”,SMG希望这部片子能够传递两个信息,一是他们的生活会因为媒介信息拍摄和传播的方便而产生一些变化:二是毕竟这是一条非常像宣传片的概念片,所用演员几乎都是SMG的主持人,他们是希望大家能通过本片看到SMG在与未来同步。最终呈现的是一部五分钟的短片,以SMG主持人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的未来五六年后城市生活的一整天为主要线索,生动展现了未来媒体以“在播、在线、在场、在商”的方式,传播正力量,服务大众生活的场景。

新技术新要求

本片摄影黄炼说,这次拍摄用的摄影机是SMGG已经采购的SonyCineAltaF65,镜头是卡尔蔡司T1.9UP定焦系列。“和高清首要的区别就是对被摄体的要求更高,由于4K对细节的表现能力特别强,瑕疵很容易就被看出来。”黄炼说,“如果之前高清拍摄时演员妆的精细程度要求为‘10’,现在就要达到‘20’甚至更高。”为此,导演还特地请来了他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徐家华老师来做化妆指导,专门成立了一个4K化妆组。徐家华老师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曾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化妆造型总设计师,这次她带领的化妆组还特地花两周的时间来研究各种粉底在目光下、灯光下与皮肤的搭配,以及与--2K的区别。后来化妆部门还提出了“高清妆”的概念,其实这个概念就是对他们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在试机的时候,再也不是简单的调T菜单完事,或者调一个摄影师喜欢的配比,第二天拿来直接拍。要在各种照度、环境下,男演员、女演员裸妆和上妆都要上镜来看。在拍摄上,速度要明显比高清拍摄放慢,细节的考量上要花更多时间,过去演员有几根头发翘着或者脸上有个坑,在2K的要求下可能就过了,关注度在演员的表演上。而现在4K就必须较真儿了,对演员的妆,对现场灯光的要求都需要提高个档次。张导举例说,片子中有一个升格的镜头,狗狗在跑动的时候,身上的毛发在4K的银幕上看的丝丝分明。

张导说,因为这部片子是在三月份拍摄的,绿色还比较少,就特地找了郊区的一个有机农庄,--拍了一些水果和虫子的特写,就是特意要放大看一下它们在4K下的色彩表现。黄炼讲,为了测试4K在影像层次灰度的记录表现,他们专门在一家饭馆内拍摄了光比极致的镜头,室内不给光源,让人物处在半剪影的阴影当中,来看低照的情况下对暗部的表现,以及逆光拍摄的窗外高光区域的还原程度。实际上,他们拍摄的时间只有四天,无论刮风下雨都必须那四天内完成,好在台里抽调了两个兴趣小组,拿着照相机去逐格拍摄城市的空镜头,这个拍摄是有时间去等的。

在后期制作上,也是张导亲自操刀在上海电视台内剪辑完成的。SHG为制作本次4K电视概念片特别引进了QUANTELIQ作为剪辑和调色一体的设备,同时特别建造了SONYT4204K投影机及7.1环绕声的4K视听环境。张导说,因为4K的RAW文件对硬件要求很高,如果还是原有的高标清设备,将会痛苦很多。

新技术新高度

《SHG:与未来同步》这部五分钟的电视概念短片,让电视片的视听震撼达到了电影大片的级别,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和赞叹。这里离不开SMG近50位播音员主持人的出色表演,离不开徐家华老师的化妆指导,离不开黄炼老师这位摄影师的加盟,更离不开导演对场景、概念的设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把握。导演征长张说,他拍的片子可以不如别人叫好,但对细节的关注,对剧本格式的要求以及现场氛围的营造上还是很有招数的。做快乐的电影一直是他的追求,笔者已经两次采访过这位三十五岁的导演了,而每次都发现他手边摆有一本人物传记,他似乎认真的解释道,这么多年剧组生活,反让他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而唯有阅读还在继续,他喜欢各种各样的人物传记,无论成功的人还是失败的人。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范文1篇11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手段

0引言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培养目标。因此,高职教育在其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具有显著的特色。模拟电子技术是模拟电子技术是高职电子信息类、电气信息类、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一门关键性的技术基础课程。为了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质量人才,近几年来我们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1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学习往往有大量复杂的电路分析,抽象的理论概念较多,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但学生不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由于本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感觉乏味枯燥,学习效果不好。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化;(3)课程试题库陈旧;(4)实验教学内容陈旧;(5)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2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路与想法探讨

2.1教材选用的原则

教材选用要符合学院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不能用本科教材或中职教材代替高职专科生教材。基础理论教材要符合培养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坚持以适用、够用为准则。专业课教材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行业岗位的针对性。康华光的《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教材内容全面,知识结构丰富,但面对专科生要是我们选用此教材,首先是学生会被吓倒,然后是老师没办法完成教学任务,而让学生对教材的选用无比失望。胡宴如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内容精炼,知识结构简单一些,本人觉得更适用于专科生使用。

2.2教学内容的更新

值得强调的是:本文中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教学内容点的集合,笔者把知识点和相应的能力点相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称之为教学内容点(或称为教学项目)。例如,共射放大电路知识点和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测量能力点相融合而构成共射放大电路教学内容点。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职电子信息类、电气信息类、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教学计划为依据,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是:

(1)PN结的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整流滤波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计算公式。

(2)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3)共射放大电路和共集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4)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共源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5)集成运放的基本知识。

(6)反馈的概念、类型和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7)“虚短”和“虚断”的概念、集成运放构成的运算电路、信号产生电路。

(8)正弦波振荡电路。

(9)功率放大电路。

(10)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根据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高职教学要求,我们降低了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多级放大电路的计算、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OCL功率放大电路和晶闸管应用电路等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

2.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

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和生动的表达,给教学注入生动翔实的内容和丰富的信息,以充分适应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前后概念与内容相互交错的复杂需要。多媒体教学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了教师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而且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达到直观、省时、高效的目的,有利于更深入地向学生讲授理论实质,活跃课堂气氛。

2.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实验教学方面,合理配置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仿真实验的便利条件,并将仿真实验及硬件实验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融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适当引入和灵活配置Matlab、Labview、proteus等仿真软件,由学生设计和实现虚拟实验,通过灵活配置一些仿真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图形对比,使学生从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入到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通信原理课程中的概念和结论。具体设计题目包括: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扩音机的制作、调光控制器的制作等等。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可以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学科间呈现出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对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电子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宴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淑娟,蔡惟铮.电子技术课程全方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学报,2005,27(2):10-13.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范文篇12

中国的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可概括为:加快调控转型,强化节能优先,实行总量控制,保障合理需求,优化多元结构,实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引领,系统经济高效。它由以下六个子战略构成。

战略之一: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战略

节能、提效、合理控制能源需求是能源战略之首。对我们这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小国,必须确立“人均能耗应控制在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思想,实现有控制的健康发展。基于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对我国单位GDP能耗的分析和结构节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及社会消费节能潜力深入分析的结论表明,我国的节能提效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这项战略旨在使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总能耗(特别是煤炭石油消耗“天花板”)最小化,以较低的能源弹性系数(

这里的控制目标,充分考虑了挖掘国内能源的科学产能潜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合理的能源进口。其中,将2022年的总能耗控制在40亿吨标煤左右,是一个十分困难又十分有意义的战略指标,在此期间,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产业,转变经济增长内容,把GDP年增长掌握在7%――8%左右,较为合理并有利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环境友好。实现2022年的能耗总量控制目标,是转变发展方式实际成效的标志,将有力推动结构调整,也是实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承诺的关键。

战略之二:煤炭的科学开发和洁净、高效利用和战略地位调整

煤炭目前是我国主力能源,煤炭的洗选、开采和利用必须改变粗放形态,走安仝高效、环保的科学发展道路,它在我国总能耗中的比重应该也可能逐步下降,2050年可望减至40%(甚至35%以下,其战略地位将调整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应尽量降低煤炭消费增长速度,使煤炭消费总量尽早达到峰值,此后,总能源的增量将由清洁新能源补充。要树立“煤炭科学产能”的新概念,即采用先进的煤炭生产和高效利用技术,促进煤炭生产的安全度、煤炭的利用效率和洁净度较大幅度提高。根据科学产能的要求,合理的煤炭安全产能应该控制在30亿吨以内。煤的洁净化利用,不仅是一个战略方向,而且要成为可定量衡量和检查的指标。报告提出了煤炭“洁净化度”的概念和定量描述,可作为该行业的一个考核指标。报告给出了2022年、2050年和2050年应实现的“洁净化度”的参考值。

战略之三:确保石油、天然气的战略地位,把天然气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确保石油在今后几十年的安全供应和能源支柱之一的稳定战略地位。石油国产每年2亿吨(或近2亿吨)可继续保持几十年,但我国石油储采比较低,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走高。石油的战略方针是:大力节约,加强勘探,规模替代,积极进口(消费和战略储备)。

天然气(含煤层气、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天然气)是较洁净的化石能源,我国潜在资源较丰富,应该也可能大力发展,应把它放到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地位上来,增大其在我国能源中的比重。20;30年可达到国内产天然气5000亿方,加上进口可达4000亿-5000亿方,将占到一次能源的10%以上,使其成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一个亮点和能源结构中的绿色支柱之一。

战略之四:积极、加快、有序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逐步提升。成为我国的绿色能源支柱之一

水电是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重点。资源清晰、技术成熟,在国家政策上,应促进其积极、加快、有序发展。2022年、2030年和2050年可望达到装机5亿千瓦、4亿千瓦和4.5亿-5亿千瓦。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利用的太阳能发电资源约20亿千瓦;风能资源大于10亿千瓦,陆上大于海上;生物质能资源约3亿吨标煤,并有培育的潜力。尽早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成为绿色能源支柱。2022年前应重在核心能力的创新、技术经济瓶颈的突破,重点解决风电提高经济效益、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发电降低成本、间歇性能源并网和纤维素液体燃料技术等,扎实打好基础,做好示范,逐步产业化、规模化。大力推广已有基础的太阳能热利用、生物沼气、积极发展海洋能、地热能。高度重视垃圾的分类资源化利用。实现我国农村的能源形态现代化。非水可再生能源在2022年、2030年和2050年的总贡献有可能分别达到2亿吨标煤、4亿吨标煤和8亿吨标煤左右。

可再生能源(水和非水)的战略地位将由目前的补充能源逐步上升为替代能源乃至主导能源之一。

战略之五: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的长期重大战略选择,核电可以成为我国能源的一个绿色支柱

经过国产和进口并举努力,铀资源不构成对我国核能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核电的安全性和洁净性可以保证。核能按照压水堆--快堆一聚变堆“三部曲”的基本路线图,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高度重视从核资源一核燃料循环一核电站―后处理到核废物全产业链的配套协调发展。在目前压水堆为主的发展阶段,应充分发挥已成熟的二代改进型的作用,发展沿海和内陆电站,同时积极试验和掌握三代技术,同时,推动中国快堆技术加快发展。2022年核电可望达到建成/000万千瓦,使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总和占到总能源的15%以上。20;30年核电达到2亿千瓦,2050年达到4亿千瓦以上。2050年,核能将可以提供15%以上的一次能源。之后,核电将继续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

战略之六:发展中国特色的高效安全(智能)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的分布式等用电方式和储能技术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电力所占的比重将逐渐增加,而在电力结构中,非火电的比例将逐步增加,而煤电在电力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2050年可降至55%左右。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年新年问候语(6篇)
  • 下一篇:幼儿园教师舞蹈培训心得(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