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对病理学的初步认识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05 栏目:公文范文

对病理学的初步认识范文篇1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对足部护理知识的认知重视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32例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严重缺乏,对疾病的高危因素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自我管理能力差。结论重视专科护士培养,切实落实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足部护理能力,及早进行积极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足部护理;认知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AD)是常见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足和截肢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1]。临床上PAD的初筛方法有触摸足背动脉、测量踝肱指数(ABI)。有研究表明,PAD可表现为无症状、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及坏疽,导致患者行走能力下降[2]。而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足部护理相关知识对预防糖尿病足将起到积极作用[3]。因此,本调查选取2型糖尿病中无典型症状的PA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来了解该群体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的认知重视程度。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发PAD患者,意识清醒,符合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PAD诊断标准[4],踝肱指数(ABI)为0.74±0.14。男143例,女89例,年龄53~76(62.32±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43例,初中59例,高中及以上30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农村合作医疗124例,市医保108例。糖尿病病程1~27(11.36±7.50)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7.48±1.68)%。

1.2方法参考文献[5,6]自设问卷,经过多名专家评议认可。问卷包括:糖尿病足的概念及发病原因、糖尿病患者足部日常自我护理、受伤后的急症处理,药物与血糖监测自我管理知识等共10道题。每题记分法:错误为0分,部分正确为1~4分,完全正确为5分。部分正确中回答的正确率越高分数越高。

2结果

232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认知现状见表1。表1232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认知现状从表1可见,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的认知现状极不理想。糖尿病患者对足部受伤后的急症处理仅为3.4%的患者能准确回答,该项得分仅为(0.18±0.87),仅有6例患者完全知道如何修剪趾甲,该项得分仅(0.51±1.21),没有1例患者能准确回答糖尿病患者买鞋及穿鞋的注意事项,93.6%的患者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足部护理“五步曲”的做法和有关内容。这些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低,84.5%的患者平时不依照医护人员交代时间服用糖尿病药物,72.5%的患者平时不按照医疗指标的时间测量血糖或尿糖。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教育的开展,患者对糖尿病综合防治的认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加,糖尿病教育力量投入的相对不足及开展的局限性,对于基层的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而临床护士对糖尿病教育知识认知较差,专业知识不足,教育能力不够,未因人施教等使85.4%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缺乏日常足部护理知识和健康足部护理行为。部分患者患糖尿病十几年竟不知糖尿病足的危害性,甚至还有患者从未听说过有“糖尿病足”这一并发症。患者最关心自己的血糖变化,而忽视足部护理问题,对糖尿病足的预防知识了解很少。开展糖尿病足高危人群调查,让我们了解到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严重缺乏,对疾病的高危因素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自我管理能力低。因此,通过开展个体化的糖尿病教育,用组织化的糖尿病团队服务模式,重视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全面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切实落实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足部护理能力,及早进行积极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1ResnickHE,CarterEA,SosenkoJM,etal.IncidenceofLower-extremityamputationinAmericanIndians:thestronghearstudy.DiabetesCare,2004,27(8):1885-1891.

2McDermottMM,GreenlandP,LiuK,etal.Legsymp-tomsin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assocated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functionalimpairment.JAMA,2001,286(13):1599-1606.

3张小群,范丽风,于阿英.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五步曲”的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现代护理,2006,12(9):785-788.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对病理学的初步认识范文篇2

1评估护生特点

很多护生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因为家庭的影响及本身具有的优越感,导致其缺乏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1]。而且进入ICU实习的护生生源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护生的个人素质不同、护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已轮转科室不同、对待临床实习的认知和态度各不相同。

2确定教学目标

与护生互动,共同制定带教计划,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带教目标并制定标准。让护生了解ICU的相关概念,收治病人的原则,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熟悉各班次工作程序;掌握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输液泵等仪器的操作程序;掌握心肺复苏术和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方法;基本掌握血液动力学监测方法;掌握内,外科常见危重疾病的护理要点;掌握ICU常用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制定教学计划

3.1熟悉病房环境

详细介绍病房的布局(治疗室、配制室、仓库以及病房病床的布局);然后介绍各种物品及急救药物的放置;并介绍各班职责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使护生对实习环境有全面的了解,让其尽快了解并熟悉ICU的工作性质,融入ICU的工作氛围。

3.2根据对护生的初步评估,了解护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可通过以下问题初步了解。

护生的年龄学历;护生已轮转的科室;护生对护理的基本理解;护生基本的家庭状态;护生最想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护生与病人基本交流和态度初步了解护生的性格;通过提问ICU基本知识理论了解护生的理论基础。

3.3按照护生存在的问题排出首优问题,次要问题,根据存在问题给出相应措施。

3.3.1对自己从事的专业不热爱从事护理职业的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传统观念对护理人员缺乏理解和尊重,认为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医生是关键、决定因素,而护理人员从事的是简单、机械的执行医嘱。包括病人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使护生产生不平衡心理,认为护理工作无出路、没奔头,被人瞧不起,挫伤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对于这种护生就算有再好的带教计划和带教措施也无济于事。作为带教老师,要用事实让护生了解护理行业的服务理念和存在的社会意义。善于表扬这样的护生、激励护生、引发其内心的进取心,注意发现其身上的优点,给予真诚的肯定。让其在实习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对护理工作产生兴趣。

3.3.2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容忍力和耐力较差,经不起挫折和批评。表现对在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上刻意的不听安排。因此,在日常带教中对于护生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应客观分析原因,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批评方式;同时要给予正确的示教。在实际带教中以引导护生的正确行为方式为重点,适当地忽略其不当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更易于培养其正确的行为。善于倾听护生的意见,对护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应以真诚、理解和霭的态度去对待。尊重护生的个性需要,给护生提供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机会。同时,带教老师还应成为护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和朋友,正确指导护生掌握获得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

3.3.3理论与临床实践较差基础文化知识较薄弱,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工作中多数护生不能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临床相关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掌握不全面。ICU繁多的设备,护理操作,开展的许多专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使护生望而生畏。对这样的护生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4实施教学计划

4.1第一周帮助护生适应ICU环境,了解ICU的文化和特点。带教老师与护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获取护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了解护生的年龄学历,已轮转的科室,护生对护理的基本理解,护生基本的家庭和生活状态,通过观察护生与病人基本交流和态度初步了解护生的性格;通过提问ICU基本知识理论了解护生的理论基础。根据所了解的内容满足护生的心理需求,与护生共同制定学习方案,告知护生ICU的教学目标。

4.2每天学几点,把ICU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二十至二十五个小点,每天掌握一二点。下面以吸痰为例:2010-8-24安排护生下班后从教材中了解吸痰的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2010-8-25示教吸痰的标准操作,让护生评价整个操作的优缺点,由带教者说明其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可取之处。再由护生动手练习吸痰的标准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带教者放手不放眼,及时指出护生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鼓励和纠正。在临床操作中应该给护生足够多的机会练习所学的内容。2010-8-30经过反复练习,可由护生再次总结吸痰的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表达出操作练习后对吸痰的不同理解。以这样的一个学习方案,应用于其它知识点的学习。每周一次小讲课,每周一次给护生机会提出对带教老师的的希望和要求,在科内组织一次护理查房,书写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在出科前进行一次综全性的理论和操作考核。

5带教计划实施效果总结

5.1在整个带教过程中运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和自我实现。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激起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心的强大动力,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与老师配合,努力完成实习任务。

5.2在知识传授中把学生和带教老师放在同等的地位,创造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激发护生的创新能力,但是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减少其创新的盲目性。

5.3在带教过程中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让护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根本上认识一项操作和所学理论知识的本质,在临床上能更好的灵活运用。

5.4建立在一带一的基础上,运用了整分合的原理。整体把握护生的状况,分步解决护生存在的问题,综合性的考核护生在ICU完成的学习目标。

5.5护生在与带教老师的不断互动和沟通中陪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避免护生产生畏惧心理,使其自由的展现所能,完成临床实习。

5.6每天以作业方式安排护生掌握理论知识,在第二天中教会在临床中应用的方法。能给护生一定的压力,陪养护生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对病理学的初步认识范文篇3

【关键词】意义;现状;措施

预防保健指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医疗机构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即养生,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简而言之,预防保健就是指所有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活动都是养身活动。而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把中医学用在预防保健服务上是对增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1我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意义

目前,在我国只有15%属于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超过10亿人。要建立全民健康社会,需要纠正重治轻防的问题,需要引导国民承担起维护自身健康状态的社会责任,大力发展以创造健康和预防疫病为中心的产业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包括中医、中药、健身、保健、足疗、健康饮食、体育、旅游和文化活动在内的健康产业和健康服务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利用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健康维护方面,中医不仅在几千年人类繁衍和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医的辨证施治、系统调理、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医疗的最高境界。中药作为生物制药的几千年积累,也成为世界研究生物制药的宝库。目前人们对健康和预防保健的认识不断提高,人们呼唤质量更高、价格低廉、服务多样、方便快捷的预防保健服务,所以中医保健服务对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科技策略

中医学科的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中医在预防保健、“治未病”方面的特色优势。它和现代医学研究的切入点不一样,现代医学切入点主要从人体物质的分析来切入的,而中医药主要是从人体的信息规律入手研究的。研究这个“人”,就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所以在健康保障方面是用整体调节的方法来调整人体状态的,使其保持在一种平衡的稳态。正因为中医是以人为中心的健康保障的体系,所以在“治未病”方面就有其先天的优势。从“治未病”来说,我们觉得中医药系统有非常多的特色和优势。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在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中提出了重大的举措,要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制定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同时提出了两个发展目标:到2011年要初步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框架,到2015年初步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我们的关键的科学问题就是对健康状态的把握,对健康状态进行测量和评估。中医理论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吸纳现代科技,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中医预防保健的理论体系是我们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健康状态信息的采集、存储、整合与动态检测的技术方法与产品研发等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这些在“十一五”的计划当中都进行了全面部署,“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围绕“治未病”部署了六方面的内容,国家中医药局2009年也启动了一批“治未病”科研项目,这些研究现在都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个体人健康状态的分类框架,20多种疾病《KY3H个体人健康状态辨识规范》研究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

总体来看已经形成了四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辨识方面,中医体质辨识已经列入了卫生部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信息存储整合方面,研制了健康状态智能信息系统;分析评估方面,研究了体质与易发疾病的风险干预方面,验证了多项适宜技术。这些方法现在已经在很多的医疗单位和亚健康中心应用。为了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建立了医、学、研、产相结合的研发机制,构建了“治未病”的科研联盟。目前的“治未病”研究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把研究和推广紧密结合,边研究、边推广,推广的模式也是多样化。我们现在的研究还处于一种非常初步的阶段,研究任务非常重,目前已经研发的技术和产品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熟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一些基本科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需要努力的地方。

对“十二五”在“治未病”的科学研究方面主要有几点建议:加强“治未病”理论体系的系统继承与研究;积极运用系统科学原理结合中医整体观及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认知健康状态及其测量与评估;开展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模式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度评估;发展“医产学研用”联盟,积极培育科技转化机构。

3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思路

3.1建设服务提供体系

中医医院要利用中医药人才与技术优势,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相关探索,制定服务和技术规范,加强人员培训,力争成为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等其他卫生机构,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术,提供相应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

3.2完善服务技术(产品)体系

根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按照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建设的要求,以传统中医学和养生学为主体,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丰富和发展各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各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有机联系,构成体系。建立“治未病”科技创新机制,促进有关医疗卫生机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整合资源,建立“治未病”虚拟研究院、信息监测网络和系统等协作平台,形成“治未病”科研的新型组织模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中医保健服务队伍素质

提供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人员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或相应的中医预防保健职业任职资格。鼓励具有养生保健康复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执业医师提供中医保健服务,培养一批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等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在中医保健机构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保健服务知识普及教育,培养能规范运用中医特色技术和方法的中医保健服务人员。

对病理学的初步认识范文篇4

春季是流感、肺结核、麻疹、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为进一步做好开学初春季传染病防控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提前安排好春季传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的工作

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和维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提高对传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制。各学校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学校食堂设施、环境卫生、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储存食品等方面进行彻底清查,认真做好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以高度责任心做好春季传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工作。

二、加强学校卫生宣传和教育,增强学生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各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广播、网络等形式集中开展一次流感、肺结核、麻疹、流脑、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中小学生和幼儿的个人卫生教育,强化防范意识。各学校和托幼机构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上述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要求家长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腮腺肿大、恶心、呕吐、头疼、腹泻、手掌脚掌和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等疾病症状,要及时带学生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学校。

三、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监控与报告制度

各学校和托幼机构要根据《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明确学校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监控与报告工作,做到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报告人有变动的,要及时上报。学校和托幼机

构各班、室要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及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治疗等控制措施。

对病理学的初步认识范文篇5

1影像学种类和各种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本部分概括的介绍骨科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了X光,CT,MRI,B超,ECT,PECT等,介绍每一种检查方法的优点,不足之处,对各种检查方法在某些方面进行横向对比介绍,着重介绍骨科临床工作中的适用征。比如在介绍CT时,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全面展示和形象生动的讲解,强调其在骨骼系统中成像效果是所有影像学检查中是最佳的,可以断层成像观察复杂的解剖部位和微小病变,同时亦可三维重建成像从整体和不同角度观察,但其在椎体新鲜性抑或陈旧性骨折判断上和软组织分辨率方面较MRI差。通过其特性介绍,使学生能够更直观了解各种检查方法优缺点,能够初步结合临床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

2培养医学生掌握正确的的阅片技能。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客观性很强的学科,提高学生的阅片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强调摄片的几个原则:①常规正侧位,必要时特殊。②包邻近关节。③必要时重复再照,对比再照。在初学者中强调遵循一定阅片步骤,可使短时间内有效地传授正确阅片知识成为可能,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设计基本阅片步骤为:①收集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查、辅助检查等,强调影像学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特别是骨肿瘤的诊断必须临床、影像学、病理三结合。②影像学资料质量的判定,质量好的影像学资料才能帮助诊断,包括投照的是否正确,曝光的强度是否合适等。③先整体后局部或先局部后整体,阅片应注意有序性和完整性,注意从软组织、骨皮质、骨松质、髓腔、关节间隙、解剖关系等逐层顺序观察,以期不遗留微小病变,同时还要有整体观察概念。④结合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知识综合分析做出诊断或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1]。

3介绍骨科常见骨骼、肌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主要介绍骨外科常见的骨科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注重临床结合影像学,包括病史、典型体征、术中图片、病理图片等等,以增进对疾病的认识,加强记忆。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是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反映人体解剖、病理与生理的一门医学桥梁科学。根据我院往年非影像学专业见习生及实习生的反馈意见及临床教学实践发现其普遍存在影像学基本知识差、阅片能力差、诊断能力低的情况,分析其原因考虑有以下:非影像学专业医学生在校期间影像专业课课时少,较注重理论学习,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2],影像专业的知识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同时骨科影像专业性较强,在短时间内提高骨科影像学诊断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再者,在临床见习中带教老师往往在教学侧重于骨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影像学知识方面的教学。

对病理学的初步认识范文1篇6

医学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基础医学课程在全部课程中的比率不可能多(约占20%~30%),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教学任务,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将本科课程的“压缩版”用于医学高职教育,存在学科分类过细、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与临床分离等诸多弊端。由于没有明确的工作过程展示,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感到乏味而难于理解和记忆,临床课基础医学知识点的重复,消耗了本已很紧张的学时。医学高职教育课程整合势在必行。通过课程整合,以生命过程或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相关课程系统化,一方面增加了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减掉不必要的重复,更有效的利用有限学时,完成教学任务。

2国内外医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思考

2.1国内外医学课程整合现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外多所医学院校即开展了整合式教学改革。1952年美国西储大学医学院提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organ-systembasedlearning,OBL)模式”,按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重新组合课程,以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1969年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提出“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围绕临床问题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到本世纪初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的国外著名大学的课程整合主要可概括为两种形式:其一是保留学科系统,但在课程实施时相关学科同步或穿插。如在组织学学到消化管的微细结构时,会在前后1~2周之内在解剖课上学到前腹壁的大体结构,在生理学课上学到胃肠道运动、分泌和吸收的机理。同时聘请临床医生参与教学,安排临床相关的专题讲座,讲述与骨、血液、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及循环、淋巴、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相关的临床内容。另一种融合是构建符合认知科学规律的跨学科的模块化课程计划,以病例为驱动,以器官系统为单位,从宏观到微观,将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如“肌肉骨骼医学”包括解剖、影像、组织病理、药理和病理生理学;“医学神经科学Ⅰ”包括神经解剖、组织病理、神经生物、影像、药理和病理生理学等。两者均强调人文社会科学、行为科学与医学科学之间的结合。国内高职课程整合的探索开始于本世纪初,目前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把“结构与机能”整合,按器官系统“正常与异常”分类,如“正常人体结构与机能”,“异常人体结构与机能”;另一类是对医学基础课程知识点范围进行重新界定,并根据临床所需进行课程设计,形成如“人体形态学基础及护理应用”、“人体机能学基础及护理应用”等学科,以达到基础与临床的融合。作者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经过大量临床需求调研,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和病理生理学整合为“疾病学基础”。从病原生物、免疫、遗传等不同角度,从分子、细胞、组织、系统不同层次阐述了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及诊断与防治原则。教学反馈显示,学生普遍感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逐渐能够整体地、多因子地、辩证地认识疾病的病因、发展与转归的机理,并能使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易于接受。

2.2课程整合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比较国内外医学课程整合的现状,提示课程整合即应考虑到基础医学课与临床课的有机结合,也应考虑到“结构与机能的适应性,群体与个体的变异性,正常与异常的相对性”,还应适应高职各专业学生的基础条件。将“结构与机能”整合,使学生从静态到动态多视角理解生命过程及结构基础,此点值得借鉴,但从正常到异常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正常与异常”截然分开易于产生误导,此种整合存在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应充分借鉴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OBL模式。将疾病发生的病因、发展与转归整合为“疾病学基础”可以使学生整体系统的初步认识疾病,适合于医学基础课程学时较少的(如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但究竟应该精简哪些内容,由于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网络性,需要不断探讨研究。建议成立由基础与临床医学课程教师组成的课程整合课题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完成工作过程需求的知识点,剖析各知识点并将其系统化设计课程内容。整合不是各课程的叠加,而是被整合的各学科逐渐合理融合。课程整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学生就业的岗位群及其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授课或讲座使学生建立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一般规律概括的整体认知。随后再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即课程的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结合进行。

3结语

对病理学的初步认识范文1篇7

一、注重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

学生在初中学习数学时,觉得知识繁多杂乱。教师在复习时就要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因此,我们把初中数学分为代数和几何两个板块来复习。在代数中要掌握好数、式、不等式等去进行化简和计算;在几何中要掌握好点、线、平行线等,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注重夯实数学双基,微观掌握知识技能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

三、注重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注重建立“病例档案”,做到万无一失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

五、注重常用公式技巧,做到思维敏捷准确

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

六、注重中考动向要求,勤练解题规范速度

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特别是近年来的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

对病理学的初步认识范文

【关键词】急诊患者;护患沟通;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9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02-02

急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也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前哨阵地,在这个无声的战场上,急诊医生、护士日夜从事着高风险、高技术、高强度的工作,虽然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激励下,医院内部管理日趋严格,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已大有改观,然而仍时常出现冲突和纠纷,护患关系还常常出现尴尬的局面,有时护士深感自己付出许多,一心为病人着想,但仍然难以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甚至产生误解。基于以上原因现就三个方面护患沟通教育浅谈如下

1护患沟通的概念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是高校加强护患沟通教育的必要性

护患沟通就是配合医生在治疗生理性疾病的同时考察疾病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将病人当作一个社会人来护理,做到尽量使患者能身心康复出院。因此,作为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对每一个护生进行严格而有效的护患沟通教育。我们目前的护理模式仍以功能制护理为主,护士的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执行治疗和倒班,而心理护理,患者社会角色需求方面的工作做得太少,比例太轻,甚至流于形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方面问题却越来越多,要求在提高,供需矛盾加大。了解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差距,进而理解患者及家属,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护患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

2高校加强护生护患沟通教育的方法

2.1提高医学生的医学理论及规范操作作为护士,配合医生治病救人是其基本职责。在就医过程中,护生与患者所掌握的医疗护理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患者怀疑心理的重要原因。在护患沟通中,如果护生能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护理知识为患者详细讲解,会大大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2.2加强护生谈话技巧通过敏锐的观察,初步掌握了患者的情况,接下来就要利用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一要微笑。微笑是沟通的“剂”,它能缓和患者的情绪,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促进医患之间感情的建立[1]。二要语言得体。护生需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提供有用的医疗护理信息,尽量少用专业术语。三是倾听。耐心的倾听是对对方的尊重,尤其对于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护生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诉求,必然使患者感到心理上的被尊重,情感上的被重视。当然,对于讲话没有条理的患者,护生在安慰患者的同时需要加以引导以便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树立好白衣天使的形象

2.3培养学生进行规范的护理信息记录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护理活动过程的记录。也是对采集到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的患者医疗护理健康档案。病历既是临床实践工作的总结,又是探索疾病规律及处理医疗护理纠纷的法律依据。我国对于病历的书写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由于某些医护人员对病历书写不够重视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因此在护生接触临床课程的初期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病历中护理记录书写训练。首先,要通过列举病案,让他们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其次,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清晰展现病历书写的严格要求;第三,让学生勤加练习,针对不同的疾病多写几份护理记录,教师认真批改,指出不足;第四,举行病例书写的评比活动,并选择优秀病历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2.4加强学生医疗法律常识医疗护理法律法规是护患沟通的依据。医务人员要在法律层面理解护患和医患沟通,做到有理沟通,有据沟通,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既是对患者的负责,同时也是对护生自身的保护,也可有效降低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3急救护理程序及无缝护理实施教育

在教学中要让护生认识到急诊护理随机性大,跨越大,病情复杂,要求高,到具体工作中作为急诊护士有必要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在工作中坚持“初步诊断,建立通道及监测手段,对症处理,病情观察、护送”[2]这一急诊护理基本程序,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3.1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和监测手段护士一旦接诊患者,在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利用视觉观察,生命体征测定初步判断病情,初步的诊断一旦做出,往往紧接着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和监护,也就是说急诊病人的紧急处置离不开这两个通道的建立,起到用药方便,抢救迅速的作用。否则后续工作难以进行。

3.2对症处理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是急诊护理的重要环节。在急诊急救的状况下,症状的缓解往往是第一位的,它为抢救生命、治疗原发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急诊护士一定要应用自己娴熟的技术,配合医生迅速做好症状治疗和护理,为下一步抢救打好基础

3.3病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是急救护理观察的重要项目。它对掌握治疗效果,提供最新临床资料,帮助医生确立或修改治疗方案,都有重要作用,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症状判断认识能力,要善于认识病情的表里关系,从而及时从细微处发现病情变化,同时掌握各类急诊的患者的观察重点,有目的的去观察,使急救护理具有预见性和有效性

3.4护送简单的护送就是利用工具或步行陪送患者入院等,但是,这简单的操作蕴含着护士重大的责任心和丰富的护理知识,在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强调5点:①运送工具要牢靠、稳妥、需每天有人检查,班班交接。②护送的过程要稳、准、轻快,严禁摔伤。③保证各种管道通畅,不反流,会引起组织坏死的输液不外漏。④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注意保暖,出现意外时一边抢救,一边送入最近的抢救科室。⑤送到后必须与接受科室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接班,交待病情、治疗及有关事项。

护生是未来医疗护理群体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我国未来的医疗护理水平及医疗护理环境。医改是一个大问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社会、媒体强调了太多对现有医院、医药的改革方案,而忽视了“从娃娃抓起”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对护生进行全面的护患沟通教育,不但可以提高未来医疗护理的整体素质,改善我国医疗护理质量,而且为当前的医疗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对病理学的初步认识范文篇9

临床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医学生从理论步入临床实践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医学生今后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诊断水平[1]。由于诊断学授课学时有限,涉及的医学概念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是每一位诊断学教师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提高教学能力

随着医学影像学和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师在诊疗疾病时更多地依赖于器械检查,而忽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这就导致师资力量的基本功薄弱,也必然影响到教学质量。强化师资的培养,提高医(教)师的素质以及对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如急性左心衰肺部体征,常常先出现干性罗音或哮鸣音,随后出现湿性罗音,就用“先刮风后下雨”来描述疾病过程的特征。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感染和引导学生。如表述角弓反张、跨阈步态、蹒跚步态等,在课堂上给学生现场演示,均给学生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2]。

2提高教学质量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们见习课时,以医生的角色站在病床旁,怀着一种十分兴奋和好奇的心情,渴望学好诊断学,渴望当好一名医生,又意识到肩负重任,听课很认真,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对初学诊断学具有新鲜感的良好势头,因势利导,结合具体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把疾病发生机理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表现联系起来,理解相关的症状、体征,牢记概念;并用相似的病例再让学生们问诊,重新分析、理解、使用概念,举一反三,使其概念明确。学生们适应了诊断学边教边见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3]。

2.2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问诊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是临床诊断资料的最初来源。问诊具有很强的技艺性,需要仔细、认真、全面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前学生应牢记问诊要点;老师应选择病情较轻、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乐意接受检查的患者作为实习对象。授课时教师首先示范正确的问诊方法,再让学生分组实践;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反复严格地训练,逐渐掌握好问诊的要点和技巧,把病史问全。体格检查方面,学生要先熟记各种体表骨性标志和人为画线,查体时能准确地应用;统一手法、规范动作;让学生互查互练,反复切磋,对每一动作、手法、心音都进行认真训练,掌握和规范每一种正确手法;查体要系统、全面、仔细检查,逐渐养成分段检查、系统记录的体检程序,减少反复翻动病人。检查学生查体的手法、顺序、具体内容等,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又能及时地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遗漏[4]。

2.3扩大学员知识面

查体发现体征后,更为重要的是让学员了解体征的临床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在讲述症状、体征的同时引入临床实例,使学员加深记忆。在临床见习中,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疾病相联系,结合基础课知识进行病例讨论,分析病因是什么?目前诊断是什么?以及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才能明确诊断等,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广泛的联系,扩大学生知识面。

2.4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实践。要从学生了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入手,让学生总结病史特点,讨论、分析临床表现,找出支持诊断要点,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通过理解性学习,逐渐学会把不同疾病联系起来分析。诊断学的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体会到要想使得学员真正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就必须不断的进行实践和训练。另外还经求学生意见,教研室对提出的不足进行整改并反馈给各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使他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临床基础理论和临床分析能力的培养,保证了临床诊断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汉建,田虹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医学生

临床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医学生从理论步入临床实践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医学生今后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诊断水平[1]。由于诊断学授课学时有限,涉及的医学概念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是每一位诊断学教师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提高教学能力

随着医学影像学和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师在诊疗疾病时更多地依赖于器械检查,而忽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这就导致师资力量的基本功薄弱,也必然影响到教学质量。强化师资的培养,提高医(教)师的素质以及对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如急性左心衰肺部体征,常常先出现干性罗音或哮鸣音,随后出现湿性罗音,就用“先刮风后下雨”来描述疾病过程的特征。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感染和引导学生。如表述角弓反张、跨阈步态、蹒跚步态等,在课堂上给学生现场演示,均给学生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2]。

2提高教学质量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们见习课时,以医生的角色站在病床旁,怀着一种十分兴奋和好奇的心情,渴望学好诊断学,渴望当好一名医生,又意识到肩负重任,听课很认真,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对初学诊断学具有新鲜感的良好势头,因势利导,结合具体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把疾病发生机理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表现联系起来,理解相关的症状、体征,牢记概念;并用相似的病例再让学生们问诊,重新分析、理解、使用概念,举一反三,使其概念明确。学生们适应了诊断学边教边见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3]。

2.2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问诊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是临床诊断资料的最初来源。问诊具有很强的技艺性,需要仔细、认真、全面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前学生应牢记问诊要点;老师应选择病情较轻、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乐意接受检查的患者作为实习对象。授课时教师首先示范正确的问诊方法,再让学生分组实践;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反复严格地训练,逐渐掌握好问诊的要点和技巧,把病史问全。体格检查方面,学生要先熟记各种体表骨性标志和人为画线,查体时能准确地应用;统一手法、规范动作;让学生互查互练,反复切磋,对每一动作、手法、心音都进行认真训练,掌握和规范每一种正确手法;查体要系统、全面、仔细检查,逐渐养成分段检查、系统记录的体检程序,减少反复翻动病人。检查学生查体的手法、顺序、具体内容等,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又能及时地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遗漏[4]。

2.3扩大学员知识面

查体发现体征后,更为重要的是让学员了解体征的临床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在讲述症状、体征的同时引入临床实例,使学员加深记忆。在临床见习中,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疾病相联系,结合基础课知识进行病例讨论,分析病因是什么?目前诊断是什么?以及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才能明确诊断等,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广泛的联系,扩大学生知识面。

2.4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实践。要从学生了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入手,让学生总结病史特点,讨论、分析临床表现,找出支持诊断要点,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通过理解性学习,逐渐学会把不同疾病联系起来分析。诊断学的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体会到要想使得学员真正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就必须不断的进行实践和训练。另外还经求学生意见,教研室对提出的不足进行整改并反馈给各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使他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临床基础理论和临床分析能力的培养,保证了临床诊断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汉建,田虹,汤美安,等.典型体征病例档案建立及其检体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82-84.

[2]张超英,张岁龙.如何解决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2):72-76.

[3]刘安民,许冰,王捷,等.诊断学实习教学的实践与经验[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6):394-396.

[4]曾俊,任佳,赖雁,等.浅谈物理诊断学的教学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6(5):333-334.

,汤美安,等.典型体征病例档案建立及其检体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82-84.

[2]张超英,张岁龙.如何解决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2):72-76.

对病理学的初步认识范文

一、初中物理学生粗心的产生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初中生物理学习中产生的粗心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审题不清,容易进入题目设置的陷阱

初中生的社会阅历尚浅,常常会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因此,在审题的时候不能抱着一个正确的态度认真审题,常常是粗略的阅读之后,就开始答题。不正确的审题方式,可能会遗漏许多有用的信息,造成解题的错误,这是粗心问题最直接的体现。不仅如此,有一部分的物理题目,会设置陷阱,一些粗心的学生可能因为粗心而进入陷阱,造成解题答案的错误。

2.受思维惯性影响,问题考虑不全面

受到青春期心理变化的影响,初中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很难轻易地转变过来。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不去细致分析物理问题的本质,而凭感觉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粗心大意的一种表现。例如物理题目,装满水的杯子,上面漂浮着一块冰,由于冒出水面,如果冰块融化后,水会不会溢出杯子?如果按照初中生的一贯想法,认为冰融化后肯定要溢出来。实则不然,根据浮力公式,冰块融化后水的体积与冰块漂浮所排开水的体积是一致的,所以水不会溢出来。在这个问题中,需要初中生避开惯性思维,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细致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知识结构不完善,忽略题目条件设置

初中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物理学知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完善,因此初中生在做物理练习题的时候,常常对题目设置的条件不理解,或者理解得太片面,从而造成了粗心大意。也有学生忽略了物理公式应用的条件,看见相关数据,就死搬硬套,最后造成解题结果的错误。

二、纠正初中物理学生粗心的措施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粗心是一大弊病,针对出现粗心问题的原因,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意见,用以改正初中生物理学习时出现的粗心问题。

1.老师做好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老师作为学生的人生向导,很多时候都是起到了引导作用。而针对学生出现的粗心问题,老师更要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做题时,要求学生要逐字逐句进行审题,保证题目内容的不遗漏。再例如进行物理问题分析时,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不能凭空想象,主观臆断地认为物理问题应该是这样的。或者说,老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要做好示范作用。讲解例题时,认真审题,一步一步地分析题目,最后提出解题方法。一方面可以照顾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跟上思路,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学生充分认识正确审题解题的良好习惯。

2.设置学习小组,在学习上相互帮助

老师毕竟不能够时时刻刻陪在学生身边,而学生一旦出现粗心遗漏的问题,老师也不能够及时发现,从而造成一定的后果。而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物理学习小组,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小组成员在一起学习,一旦有同学出现粗心的毛病,遗漏重要知识点,其他同学可以及时向他提出来,避免更大的问题出现。除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也存在相互竞争和相互合作,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不过,老师要严格控制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纪律。防止小组成员之间因为恶意竞争,造成不必要的后果。例如为争夺考试成绩第一,故意传递错误知识点等。老师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竞争观念,保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令初中生的物理学习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避免粗心毛病的产生。而老师作为引导者,可以帮学生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规划,避免知识点由于粗心而遗漏。制订复习计划,及时对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也要制订练习计划,巩固所学知识,保证所学物理知识的熟练运用。这样一来就能够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巩固―应用的学习模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避免了由于粗心而遗漏的知识点。

对病理学的初步认识范文篇11

一、关注学生兴趣培养,让学生想学

初中生物是生物科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起步阶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想学生物,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更加自主地投入到生物课程学习过程中,不然,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的教学只会事倍功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还要结合生物课程特点进行直观引导.

1.尊重学生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引导

初中学生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学习科目和学习内容大幅增加,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而如果此时教师再单纯地进行讲授,采用“题海战”方式机械地强化练习,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制定并实施教学,要注重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让学生在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动中学习.

2.遵循生物学科特点,直观引导探究

初中生物学科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学习生物不能靠机械的记忆和背诵完成,而要让学生在直观认知基础上去学会探究,于是,在生物课堂中如何让学生获得直观感知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植物体的构成”的导入环节中,以学生常见的青菜叶来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中初步了解青菜叶的组成,然后再以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知识来引入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知识探究,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探究,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会学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要做的不仅是给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基础知识,更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提倡自主学习,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不仅想学,而且会学.

1.提倡课前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而在这个过程中,课前预习是尤为重要的.在预习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点概念进行理解,在初步把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预习过程中,什么遗传、基因,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有什么关系,把握住这些知识点在讨论中学生才会有自己特点的看法.如理解了基因可以控制不同的性状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亲子代间在形状上的延续现象了.为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预习环节中,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通过预习检测题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反馈,还要注重通过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质疑

初中生物是培养学生生物素养的基础科学,而这里所指的学生是“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而不只局限于“尖子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富有丰富个性的个体,他们之间在智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那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而实施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去进步,这样的生物教学效率才会获得不断提高.如在“神秘的微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讲到“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这一知识点,此时学生就提出了疑问,既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么它是如何进行繁殖的呢?此时教师结合病毒模式图解释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蛋白质合成与复制,宿主细胞裂解时,新病毒粒子释放出来,从而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学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也是风生水起.在新课改背景下改革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解放出发,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合作探究式教学.

1.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探究还是课后练习,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会收到效果.在引导学生构建生物知识过程中,教师可注重以问题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如“遗传病和优生优育”的教学中,教师展示色盲症、血友病、先天智力障碍等遗传病的图片、症状、原因,提出问题:以上病症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让学生明白这些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接着引导学生比较上述遗传病、非典、普通发烧三种病症的主要区别,由此而引出遗传病的概念.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而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探究并理解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2.发挥教师主导性,精讲释疑

对病理学的初步认识范文篇12

20xx#月#日,我和我的同学们离开了母校,来到了我实习医院----志丹县医院,因为是在故乡所以感觉既熟悉又亲切。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是护理部的#老师按照我们的需要和上岗要求安排统一培训,由院各科室主任做了8次报告,包括:

一、医院概况简介。

二、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

三、治安管理的一般常识。

四、医德医风教育。

五、医疗文书的书写。

六、有关护理知识的讲解。

七、院内感染的讲座。

八、手术室的有关知识。其间科室的代教老师还穿插地组织我们到各病房看病历、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专家讲座及急救处理方面的录像,让我们对实际的临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为正式上岗工作打下了基础。

经过一周的培训,我对医院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学到了好多新的知识。医德医风教育让我切实感觉到了作为一名护士的神圣和务实性,我们必须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做事坚持原则,才能更好地维护"白衣天使"的神圣职权,才能得到病人及同事的尊重。其次,关于临床上具体工作,如书写医疗文书,护理知识和院内感染的讲座,让原本只具备理论知识的我们认识到了临床工作要干好是多么的不易,只靠掌握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同时,对正确的处理医护关系的问题上我们有了感性的认识,医生和护士同等重要,不分谁大谁小,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治好病人。我认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更重大,工作更烦琐,值得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尊敬。

短短半年的时间与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让我离开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走进病房,少了一份陌生,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份孤单,多了一份安慰;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真诚!在这里,我不仅真正学到了知识,还明白了一些道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元旦寄语(6篇)
  • 下一篇:清明节森林防火征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