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肠道门诊工作计划范例(3篇)

时间: 2024-02-06 栏目:公文范文

肠道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一、加强内部管理,抓好职工能力建设

1是明确工作职责。将中心赋予的职责,逐一分解到每个职工,使每一位职工清楚地了解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2是加强学习与培训。针对科室情况和上级要求,积极组织进行业务知识和宣传战线大练兵活动的学习,以使全科人员进一步提高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为此,制定了业务学习和“保先”教育大练兵学习计划,每个星期开展1次学习。派员参加了国家、省、市疾控中心举办的钩体病监测、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知识学习班。

二、如期完成各项常规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

(一)、计划免疫:以乡为单位儿童计免免疫苗接种率在90%以上,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系统高度灵敏,计免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处理和控制。

1、接种率监测:通过全年9次冷链运转,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及调查接种率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均在90%以上。

常规免疫:1—11月份共报告接种适龄儿童BCG91111832人、OPV36536人次、DOT35518人次、MV11435人次、乙肝疫苗33521人次、首针乙肝及时接种10912人,流脑接种44781人,乙脑42349人,各单苗接种率分别为:BCG96.59%、OPV98.90%、DPT98.53%、MV98.35%、乙肝疫苗97.80%、乙肝首针及时免疫率97.83%。、流脑疫苗97.93%,乙脑疫苗98.28%;每月均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上报常规免疫报表,上报市疾控中心。

加强免疫:加强免疫OPV10696人,免疫率100%,MV加强免疫10500人,免疫率100%;糖丸普服适龄儿童39132人,免疫率99.15%。

接种率调查:5月份、11月份我县开展2次自查和省对我县1次综合考核,对全县19个乡镇28个防保所的计划免疫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调查结果显示:我县计免工作总体上较往年有所提高,三次检查四苗全程接种率、四苗各单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率有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均在90%以上。

2、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本年度仍采取主动与被动监测两种监测方式,在28个防保所设立了监测点,三所县级医儿科门诊均设立为主动监测点,县疾控中心和各乡镇监测点均设有专或兼职人员负责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工作,整个监测系统保持着高度的灵敏度。各监测点每旬按时上报监测旬报表,发现脊灰疑似病例以电话的形式随时报告。全年共年监测麻疹疑似病247例,脊灰疑似病例4例,流脑疑似病例7例,乙脑4例,其中确诊麻疹病例229例,脊灰0例,新生儿破伤风0例,流脑病例5例、乙脑4例。除15岁以下儿童AFP报告率和麻疹二次血标本采集率未达要求外,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卫生部要求。

3、、异常反应处理:全年共发生2起接种异常反应,均及时进行了有效处理。

(二)、传染病管理

1、法定传染病管理

(1)、疫情报告:全年共报告发生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8种5466例,发病率在400/10万以上,死亡10例病例(狂犬病4例、艾滋病1例、病肝2例、流行性出血热3例),无甲类传染病。

我科设2名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每天进行3次(早、中、晚)疫情报告和审核,报告卡及时审核率在100%。全县7所医级医院,27个乡镇医院,2所私立医院,除仁爱私立医院外,其余各医院均已实现网络直报,并在24内进行报告。

(2)、传染病管理检查

全年计划传染病管理检查2次,分别于5月和11月份对6所县级、27所乡镇级、2所私立医院、52所村级医疗卫生单位,共98所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

大部分县、乡级医疗单位传染病管理组织较为健全,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并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其中县医院、徐圩、魏庄、淝河、荆芡乡卫生院等单位,疫情管理工作成效尤为突出。但少数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疫情报告质量问题严重;法定传染病野蛮司机调查报告率仍较低,在90%以下。

(3)、病例调查:除痢疾、感染性腹腹泻外我科对其余病种病例均进行个案调查,病毒性肝炎的个案调查率可达90%以上,少发病例调查率在100%。

2、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2005年4月县卫生局下发怀卫字[2005]第66号文件,就今年我县以霍乱为主的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布署,县卫生局成立以陈文化副局长为组长的霍乱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工作,下设流行病学调查组,医疗诊断组,检验采样组,消杀组。疾病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成立了相应的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安排落实了必要的防治工作经费,统一布置辖区内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及早做好了人员、技术、药品和器械等准备工作;县疾控中心于4月28日在防疫例会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对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临床医生及各乡镇防保所负责人就《霍乱防治实用手册》及《安徽省霍乱预防控制责任制》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了培训,各乡镇卫生院也相应对单位职工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我县采取电视台游走字幕,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利用板报厨窗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霍乱等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腹泻病监测:全县27个乡镇卫生院和3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均设立了肠道门诊,5月1日均按时开诊,各医疗卫生单位每周一电话上报腹泻病例,3所县直医疗单位实行日报制度,同时进行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设有专人负责腹泻病疫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备有疫情电话记录本,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2005年全县5—10月份共报告腹泻病826例,霍乱弧菌培养477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总培养率为57.7%;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共报出腹泻病83例,霍乱弧菌培养83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培养率为100%;乡镇卫生院共报告腹泻病743例,霍乱弧菌培养394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培养率为53%。于每周二上午将腹泻病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后上报市疾控中心,同时报出报表。

外环境检索:A、水源监测:按照每月逢“10”采集淮河下洪水、涡河水及县医院污水口等3处监测点水源水进行霍乱弧菌检测。5—10月份共检测6次,采集标本180份,及时送往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B、食品监测:县食品卫生科定期对城关地区饮食服务行业进行了食品监测,并且对部分凉菜摊点和熟食摊点进行了采样送检。全年共检测了43个点,采集样品126份,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C、公厕监测:选取城关地区乳泉、小西门两个公共厕做为监测点,按每月逢“10”对两处公厕进行粪便标本采集,实验室进行霍乱弧菌培养,5—10月共采集粪便标本24份,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

监督检查:共在开诊期间进行2次检查,对全县27个乡镇卫生院和3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的肠道门诊、部分村级卫生室、城关地区医疗社区门诊、省荣军医院、龙亢农场医院和私立民望医院、火庙医院等进行了检查。检督人员现场检查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内、儿、急诊科的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出入院记录本和化验室霍乱弧菌培养记录等,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下达了监督意见书,并要求限期改进。检查显示;各单位均建立了组织和制度,均设立了肠道门诊并按时开诊,基本能做到有人员、有房屋、有设备。存在主要问题是肠道门诊流于形式,未能起到监测哨点作用,存在其他门诊截流腹泻病人现象,漏报严重(尤其是部分私立医院和村级卫生室),及腹泻病人标本送检及时率较低。

3、、突发疫情控制与处理

1)、流脑疫情控制:1月31日从网上得C型流脑流行的信息,即向站领导作了汇报,组成的3个疫情处理小分队;加大宣传力度,在电视上以游走字幕形式,连播5天,提醒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接种疫苗,同时宣传基本防治知识(如加强锻炼),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及时组进A+C流脑疫苗,在全县范围内针对2周岁—18周岁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易感人群抵抗力,共免疫易感人群8613人;加强流脑疫情监测,县、乡、村三级均设专人负责流脑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实行日报制度,全年共发现8例流脑疑似病人,我科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了调查处理,采集其密切接触者咽部分泌物进行送检,均为阴性,同时采取给予阿莫西林等药物预防服药,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含氯制剂进行的消毒,对于易感人群用A+C群流脑疫苗应急接种。8名疑似病人中5例临床确诊,3例排除,由于处理措施及时得当,未再有二代病例发生。

2)、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控制

我县共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11起,其中出疹性疾病爆发疫情9起(麻疹3起、风疹3起,水痘2起、麻风混合1起),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各1起,疫情涉及9个乡镇的11所学校。接到报告后,我科均立即组织疫情处理小组进行了及时的调查处理,采取了隔离治疗现症病人、密切观察密切接触者、采集病人血清检测、开展疫情日报告、停课、应急接种等综合性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分析几起疫情爆发原因有4个共同点:1是学校缺乏报病意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未及时报告和隔离治疗传染源。2、是乡村医生和个休诊所作为疫情报告人不能履行工作职责,未上报疫情。3是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免疫工作有待加强。4、与全国疫情流行形势相符合,今年是出疹性疾病高发年,全国出疹性疾病发病率均大幅度升高。

4、禽流感和非典防治工作

监测:为做好我县禽流感和非典防治工作,根据上级安排,我科于1—4月份进行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监测,全县共设7个主动监测点,2所县直医院(中医院和县医院)和5所乡镇卫生院(鲍集、常坟、五岔、河溜、龙亢),设2名专职监测人员每半月对各监测点进行主动搜索,填报主动搜索表(一式2份被监测单位和我科各1份),按时将监测结果上报市CDC。1—4月监测结果为0。

疫情处理:按照卫生部禽流感疫情处理三同时的原则,我科积极与县畜牧中心配合对6起“聚集性家禽死亡事件”进行了调查处理,虽然经县畜牧中心解剖病死禽,6起事件均排除禽流感的可能,但我调查人员仍对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围期7天的医学观察,观察期间所有密切接触者均无异常表现。

5、灾害疫情监测工作:为做好灾害期间灾害相关传染病的处理工作,我科根据上级要求于7月12-11月1日对全县灾害疫情情况进行监测,设专人负责监测报告工作,共发现灾害相关传染病24例(其中痢疾7例,疟疾10例,感染性腹泻7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并不比平常年份增高。

三、其他工作

1、大力推行乡级定点接种门诊建设和计免金卡的推广使用

制定了《怀远县乡级计划免疫定点接种门诊管理办法》和《怀远县定点接种门诊规范》,计划在2005年底全面实行乡级定点接种,撤除村级接种点,从而提高接种质量。目前全县共设立了乡级接种点51个,将于明年初对各乡定点接种种门诊进行考核验收。

3月7日一12日,开展了《计免金卡网络管理系统培训班》,邀请四川科鸿软件公司专家对我县38个接种门诊60余名乡级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38个接种门诊安装了《计免金卡网络管理系统》,共有15个接种点已投入使用,发放计免金卡3000余张。

这两项工作的推行使我县计免管理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

2、乙肝普种工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肝在我县的流行,在站领导的安排下,我科组织于2005年3月中旬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实施2—50周岁人群乙肝疫苗普种。为保证普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科制定了《怀远县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实施方案》,并深入各乡镇针对各乡镇具体情况进行宣传、组织、接种实施等进行技术指导,截止10月上旬日,乙肝全程三针免疫已全部完成,全县共接种80651人。接种后乙肝表抗检测工作在进行中。

3、钩体病监测工作:根据省级要求我县做为钩体病监测县,我科负责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确定了河溜、唐集两个监测点,设专人负责每日疫情监测工作,于6月初和10月配合省站进行了两次样本采集工作,以了解我县人和动物钩体隐形感染和钩体在人和动物间分布情况,2次共采集了216个野鼠,50付猪肾,250人血清,完成了全年的监测采样任务。省CDC对6月份样品进行了钩体和流血热病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为:13个黑线姬鼠携带钩体(河溜1个,唐集12个),3人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唐集1人、淝南2人),均为黄疸出血群。今后此项工作将做为一项常规工作开展。

4、配合做好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为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我科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文件,并于4月中旬对全县7类60所学校的传染病防治情况进行了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及时写出检查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5、做好了入拖入学儿童的验证工作:从今年始,入拖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将纳入常规工作,于每年9月份进行,由疾控中心与学校配合开展,目前各乡镇入托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已全面结束,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上报我科,我科将结果上报市CDC。

6、流感防治与流感疫苗的推广

根据流感流行规律,专家预测今年流感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为做好我县流感防治工作,按照站领导要求,我科从宣传、疫苗接种和疫情3个方面开展流感防治工作。1是制作流感防治专题电视讲座连续播放一个星期,和4万份宣传单,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当前疫情形式,了解掌握流感防治基本知识,支持我县的流感防治工作。2、我科还积极组进流感疫苗,截止10月底共组进流感疫苗5980支(其中成人流感1700支、儿童流感4280支),均已发放,免疫5980人;3、设专人负责流感疫情监测工作。

7、成功推广新起点口服免疫球旦白,配合省CDC进行疫情预警基线数据调查和我县疫苗分况费用调查。

8、中央补助金我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童计划免疫项目实施工作

为做好中央补助我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计划免疫接种项目实施工作,我科首先制定了〈怀远县中央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童计昔免疫项目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对乡镇防保所副所长进行了认真培训。2是要求各乡镇防保所严格按照要求对上半年的基础免疫情况进行重新统计汇总,上报我科,我科根据再结合疫苗发放情况对各乡镇报表进行审核无误后,再汇总上报卫生局和财政局,根据报表数字,财政局再下发补助经费;3是开展减免部分儿童计划免疫费用的宣传工作,使全县人民了解这一国家政策,监督补助经费的真正落实。目前,上半年和第三季度补助金发放工作已完成。第四季度补助金发放工作将于明年2月份完成。

9、认真做好基层防保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做好各项工作,我科不仅于每期例会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性对乡镇防疫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且为加强基层防保人员能力建设,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工作管理条例》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我科受县卫生局委托于2005年8月28日—9月21日对全县404名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计免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培训重点在预防接种基本知识、资料的管理、计免监测、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接种事故的处理,同时传达了预防接种工作最新知识动态,使我县预防接种人员及时掌握更多的新知识,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工作需要。培训工作决定分两步进行,对于县、乡两级预防接种人员和部分乡镇村级预防接种人员较少的均在县疾控中心进行培训,而村预防接种人员防接种人员较多的几个乡镇集中起来入乡培训。首批培训于8月28—31日完成,共培训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192人;第二批人员的培训工作将于9月15-21日完成,培训212人。阅卷工作和人员资格初审工作已完成,发证工作将在11月底完成。本次培训认证后,凡未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认证的人员将一律不得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四、宣教工作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提高群众对计免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与配合,是做好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科一直把宣传教育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密结合工作需求以现场讲解、电视游走字幕和制作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免疫预防的重要性,传染病预防方法,疫苗的接种方法、接种时间及如何识别假劣疫苗等,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20万份。4月24—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我科组织4名精干力量走上街头,开展“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为主题的计划免疫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咨询问题300余个,发放宣传单5种4000余份。

五、生物制品管理和冷链运转

1、生物制品管理:5月12—20日对15个乡镇30个行政村检查发现,各接种单位均有相应的冷链设备,有专或兼职人负责疫苗的保管,疫苗存放正确,且均从县疾控中心购进,无非法购销疫苗情况。从6月开始,生物制品管理工作将由药品管理局负责。

2、冷链运转:全年共冷链运转9次,除6、7、8三个月于每月月初进行运转工作,根据各乡镇上报计划,制定运转计划和工作要求,每次均由县疾控中心专车专用冷藏箱进行运转,保证了疫苗的质量和接种需求。

全年工作基本已经完成,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1是科室内部管理上,规章制度的监管缺乏力度,未能充公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部分职工对本职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存在等靠思想。2是在乡镇方面,由于人员素质和工作责任心问题,使乡镇各种资料填报存在的不及时、不准确现象,疫情报告意识不够,导致今年出现多起暴发疫情。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规范化定点接种门诊的建设,继续推行定点接种和计免金卡管理系统。

2、加强法定传染病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的管理,提高其报病意识。

3、做好流脑疫苗基础免疫第二针的接种和糖丸查漏补种工作。

肠道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规划布局;功能合理;消防布置;节能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现代社会对于公共建筑的要求也不断地增加,而作为与人们最为切身的公共配套设施――“医院”更作为现代城市的主要公共服务对象。而作为医院建筑设计更是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如此重要的公共建筑的设计考虑到许多人们日后的日常使用,所以,医院建筑设计的考虑需要十分周详与细致,既要考虑现在的使用要求,也要考虑日后扩建或加建的技术需要。本文以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南宝医院的规划及建筑设计为例,对医院建筑设计与规划进行一些探讨与研究。

1场地及建筑概况

临高县南宝卫生院位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在原来的卫生院内,场地东边是南兴路,南边是卫生路。场地地处南宝镇中心地段,交通便利发达,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良好。

临高县南宝卫生院场地方整平坦,地面标高90.03~91.45m(85高程),相对高差1.42m,场地地貌单元属山前堆积平原。地块地势平坦,设计结合地形的特性,尽量减少土方量。

南宝镇位于临高县西南部,距县城30km,毗邻儋州市,与西联、西流、新盈、加来四个国营农场接壤,是边远偏僻的革命老区镇。全镇有3065户人家,总人口13019人。拟建的临高县南宝卫生院项目包括1幢3层门诊主楼、1幢1层发热、肠道门诊楼、1幢3层宿舍、1幢2层宿舍、1幢1层电房和1个污物处理点。

临高县南宝卫生院总用地面积为28755.83m2,总建筑面积为5011.88m2。门诊主楼建筑面积3252.72m2,发热、肠道门诊楼建筑面积164.85m2,宿舍建筑面积1381.91m2,电房建筑面积162.40m2,污物处理建筑面积50m2。

医院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以上,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设防烈度为七度,结构形式为框架混凝土结。

2建筑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1气象条件

南宝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39.6℃,最低气温2.2℃。年均降雨量1733mm,最多年份2274.2mm,最少年份822.2mm,受海洋季风影响,降雨量多而集中,气候湿热。

2.2用地现状

临高县南宝卫生院位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场地方整平坦,地面标高90.03~91.45m(85高程),相对高差1.42m。场地地貌单元属山前堆积平原。

2.3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地基稳定性良好,场地未见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活动断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

3设计指导思想

建筑规划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地形特色及景观条件,创造相得益彰的生态环境,规划布局运用了城市设计的手法,创造优质的人文景观。

由于医院建筑为公共性建筑,对于地区的设施配套相当重要,所以本着对社会,对业主,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在设计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严格按照民用建筑的抗风、抗震、消防、交通、环保、安全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设计。

4总平面布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

4.1规划布局

4.1.1确定总体规划中医院区出入口

(1)门急诊出入口:位于南兴路中,前广场及停车场的设计方便交通出入,疏散及人流交汇。

(2)宿舍出入口:有相对安静的室外环境,并且单独出入口设置,与医院院区相对独立分开设置。

(3)后勤货物出入口及污物出入口:布置适当的集散场地,同时做到隐蔽、易清洁,与医院主入口相隔较远,不影响日常人流交通。

4.1.2院内交通环境是就诊环境的保障

(1)机动车流:设计合理地考虑了外部车流,内部车流与货流之间的交通流线,做到车流线之间互不干扰而又有效运输。

(2)人流:建筑单体考虑各种人流性质:①医护、后勤人员;②病人(急诊、急救、门诊、住院、传染病);③陪同人员;以满足人流之间有导,有序的集散。

(3)货流:医院总体考虑、清洁品及污物的运输,做到隐蔽而方便,易清洁。

4.1.3功能分区划分直接影响医院合理运行。

(1)医疗功能分区:诊断、护理、检验、放射、治疗、理疗、取药等用房。

(2)交通空间功能分区:门厅、走廊、楼梯间等。

(3)候诊空间功能分区::候诊厅、候诊廊等。

(4)等候空间功能分区:休息厅、小卖部、餐饮部、交费厅、共享空间等。

(5)卫生空间功能分区:公共卫生间、医护人员专用卫生间、浴室、清洁间等。

(6)辅助空间功能分区:各种设备机房、电器用房、管道井等。

4.2医院与周边城市规划环境的关系

本医院建筑规划设计遵守城市规划中的条件,并且满足城市规划中的日照间距及卫生间距(视觉和防护)。同时,医院建设也考虑了为城市公共交通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充分重视与其紧密联系。

4.3绿地系统规划

本项目中的绿地系统有医院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公共绿地是医院前广场、公共停车场,和门诊主楼后的庭院绿地成为该区的一大主轴,充分体现了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为一体的设计概念。绿地采用了铺植自然草地、种植灌木乔木,保留原有的绿化等全自然的景观手法,在不失其自然风貌的前提下,保证建筑可亲近自然,体现环境自然化的构思。

(1)门诊楼直接通向疏散走道并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35m;直接通向疏散走道并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20m;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0m,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发热/肠道门诊楼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0m,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到直接通向室外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0m,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电房和水泵房房间内任一点到直接通向室外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2m,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1#,2#宿舍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楼梯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2m,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门诊楼设有两座封闭楼梯,楼梯可以直接对外采光通风,其窗扇可开启面积三层加起来大于2.0m2。楼梯开向走道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65m,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小于2m,梯级高度不大于0.16m,宽度不小于0.28m。首层疏散外门净宽不小于1.4m。疏散楼梯间的门净宽不小于1.4m,开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宽度不小于0.9m。各疏散楼梯间可直通室外进行疏散。走道和楼梯均设明显的防火疏散标志。

(3)1#宿舍属于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第二层使用人数不超过100人,设有一座开敞式楼梯满足防火疏散要求。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2m,梯级高度不大于0.165m,宽度不小于0.27m。疏散楼梯间直通室外进行疏散。宿舍开向疏散楼梯的疏散门宽度不小于0.9m。

(4)2#宿舍设有二座开敞式楼梯满足防火疏散要求。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2m,梯级高度不大于0.165m,宽度不小于0.27m。疏散楼梯间直通室外进行疏散。宿舍开向疏散楼梯的疏散门宽度不小于0.9m。

(5)电房和水泵房直通室外疏散门宽度不小于0.9m;发热/肠道门诊楼开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宽度不小于0.9m,直通室外疏散门宽度不小于0.9m。

(6)建筑所有管道井在设备管线装完后均于各楼层标高采用于楼板厚度相同的混凝土将各种孔洞封。

肠道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篇3

一、工作目标

对本辖区内目标人群进行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通过现场初筛确定高危人群电子肠镜精筛临床治疗复查随访等步骤,使无症状的大肠癌及癌前期病变患者能够获得“三早”,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节约卫生资源,进一步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筛查对象

大肠癌筛查对象为全镇40-74岁户籍人口(出生日期为1938年1月1日-1972年12月31日)。

三、筛查费用

所有应查人员检查费用实行全免(包括问卷调查、大便隐血检查、肠镜检查费)。

四、治疗费用

查出病变者的病理检验及治疗费用根据农村合作医疗或医保政策有关规定执行。

五、工作步骤

包括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评估等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7月10日-2012年7月31日)

1、成立陶庄镇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全镇筛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2、各村(社区、养殖场)进行调查摸底,初步确定筛查名单,完成筛查对象的“居民健康调查表”;镇政府制定筛查工作实施方案。

3、进行陶庄镇大肠癌早诊早治启动仪式,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单位筛查职责。广泛宣传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及要求。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8月1日-2012年10月31日)

1、各单位、部门及各村(社区、养殖场)按照筛查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筛查工作方案,明确人员职责,落实各项筛查工作措施,扎实有序地开展筛查工作。

2、以村为单位,按照人口的多少依次进行筛查医务人员和各筛查村工作人员的配备(原则上每50人配一名工作人员),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3、村工作人员按照筛查名单通知每位筛查对象(发筛查告知书)筛查的时间、地点。

4、按自然村或社设若干个集中点,进行问卷调查和大便采集管发放(原则上每一个点不超过100人)。

5、收集大便采集管,各社或自然村交到村里,由村统一送卫生院(每个筛查对象收集大便2次,间隔1周)。

6、卫生院将所有调查表以村为单位按筛查号整理好、2次大便隐血检查结果列好表后交县肿瘤防治所,由县肿瘤防治所确定每个村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的名单。

7、由村、社人员把“肠镜检查通知单”送达筛查对象本人。需要肠镜检查的对象由家属护送或自行达县肿瘤防治所进行免费肠镜检查,检查后自行回家(第二年对高危人群和检出的早诊病例再进行一次免费复查)。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2年1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对大肠癌早诊早治普查资料进行统计及汇总分析,并向县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

六、工作任务及职责

(一)镇政府工作职责

1、镇分管领导主持召开各村(社区、养殖场)书记、主任、公共卫生联络员、卫生院院长、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启动仪式”。会议由县卫生局领导及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大肠癌筛查工作情况,包括:项目背景、目的意义、工作流程、时间安排、项目要求及有关注意事项等,镇主要领导对做好此项政府实事工程提出具体要求。

2、做好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的组织发动工作。

3、做好筛查工作中的相关协调工作。

(二)村(社区、养殖场)工作职责

1、提供40-74周岁(1938.1.1-1972.12.31出生)应检对象名册、日程安排表,发给本村(社区、养殖场)各工作小组组长,并将电子文档提供给镇卫生院。

2、由村(社区、养殖场)主要领导主持召开村(社区、养殖场)工作小组组长、医疗卫生单位联络员、项目组负责人、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参加的大肠癌筛查工作动员会,并对做好筛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3、各村(社区、养殖场)利用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不同形式,对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目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

4、村(社区、养殖场)各工作小组组长到村带领筛查组工作人员下组进行现场调查。

5、将各组送来的大便采样标本,由村(社区、养殖场)集中送卫生院化验室,每天送一次,时间为每日早上10:00以前。

(三)镇卫生院工作职责

1、由镇卫生院分管院长担任联络员,做好各村(社区、养殖场)与大肠癌筛查工作组的联系工作,并与项目组负责人一起参加各村动员会议。

2、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卫生院密切配合项目组做好大肠癌筛查工作。

3、联络员根据筛查计划,指导各村做好应检对象名册及日程安排分组工作。

4、将应检对象筛查名册(日程安排表)打印两份,一份给筛查工作组,一份给大便检验室。

5、承担大肠癌筛查大便隐血检验工作任务,并将检验结果分别用纸质、电子文档进行登记,以村为单位,做好大便送检汇总统计,两次大便检验完成后,将电子文档资料及时提供给筛查工作组。

6、协助县肿瘤防治所,做好各村(社区、养殖场)肠镜检查对象通知工作。

7、负责安排现场调查员的相关后勤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是一项政府实事工程,对于提高全镇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镇卫生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强工作领导,镇政府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忠民任组长,分管副镇长顾晓红任副组长,党政办、财政所、爱卫办、工办、广电站和卫生院负责人及各村主任为成员的陶庄镇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筛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卫生院,费兴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筛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实施及日常工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此项筛查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构建我镇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以有效保障筛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作

各部门要按照筛查目标要求,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切实完成各项筛查任务。卫生院必需保质保量完成问卷调查、大便隐血检查工作、技术指导,全力协助县肿瘤防治所对检出病例的治疗工作(包括:大肠癌、腺瘤治疗的通知,治疗信息的收集、统计等);各村全体干部必需全力以赴协助卫生院及县肿瘤防治所的相关工作,每个小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筛查工作,另外配备1-2名工作人员协助组长的工作,村干部分片负责,指导、协调分管片的筛查工作,并负责密切注意本村参加筛查群众的各项安全工作。各村(社区、养殖场)的初筛顺应率必需达到或超过80%,电子肠镜检查顺应率必需达到或超过70%,与年终考核挂钩。(初筛顺应率=实际参加筛查数÷应该参加筛查数×100%,肠镜检查顺应率=实际肠镜检查数÷应该肠镜检查数×100%)切实加强对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形成筛查工作合力。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年度文秘工作总结(6篇)
  • 下一篇:外伤急救基本技术(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