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医用耗材管理、重要性、医改、措施
一加强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
1规范医疗器械行业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重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已经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修订后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自2014年6月1日起已经施行。医疗耗材是医疗器械的一个组成部分,医疗耗材的安全、有效、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国家的重视,并且在全国的医疗卫生系统中逐渐落实和完善。
2完善的医用耗材管理符合国家医改的大环境,是医药卫生管理和监督体制的一部分,有利于医改目标的达成。我国医改的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医疗器械管理方面的行政规章,反映医药卫生管理系统对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视。
3加强医用耗材管理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一个实践环节,已经得到各大医院的重视,成立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大大的提高了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由于医用耗材种类繁多,使用数量庞大,规格复杂,用途多样性等特征,相对于药品和诊疗项目在医院经营中更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许多大型医院制定了详尽的医用耗材管理制度和流程,从质量评估、采购管理、购进渠道、品种审核、入库验收、保管保养、出库复核、有效期管理、使用说明等方面进行专业的管理,配合医疗人员的工作,提高了医院医疗服务的效率,减少因为耗材管理混乱无序而造成的浪费。
4加强医用耗材管理,不仅能从质量和供应及时性上保障医疗的安全和服务质量,也能节约患者的费用支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员,能从采购成本、质量性能、检验和使用等方面把关,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质量、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等给患者带来的风险。据统计,在医疗服务中耗材费用是仅次于药物费用,而且耗材费用多是由患者自费,特别是高值耗材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完善的医用耗材管理队伍,更加了解市场行情,采购高性价比的产品,减小了患者的自费压力。
二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部分问题
当前,大部分市级医院的医用耗材管理还达不到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层次,处于松散和粗放的状态,存在一些问题:
1采购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不够专业,对耗材市场价格和质量情况调研不足。有的医院未实行集中招标的采购形式,甚至部分科室自订、自购医用耗材,导致耗材的成本比较高,有的医院的药占比和耗材占比接近,其结果造成医院的资源浪费和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
2医用耗材申请制度不规范,随意性比较大,管理混乱。现代化的医院耗材申请要坚持程序化和科学性,分管的院领导、物价管理部门、科室和物资管理部门等要对所需的医用耗材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综合分析。
3医用耗材管理制度不科学,使用管理等方面有漏洞。现代化的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和使用,需要物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科室统一配合,要有专业人员研究耗材的性能、用途、价格和使用情况等信息。有的医院还未实现专业化和网络化管理,有时会出现耗材方面的无序无章。
三结合本院实践谈谈医用耗材管理有效措施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2015年4月-2016年3月,门诊次均费用为220.7元,同比下降比为2.03%;住院次均费用为6219元,同比下降为2.9%,耗材费次均费用分别下降8.8%。医改后药占比、耗占比分别为为29.65%、10.34%,我院提前完成医改规定的药品、耗材占比不超过40%的目标。2015年省农合中心将我院农合病人的门槛费由1100元,下调至890元,减轻了患者负担。医改后我院"三费"控制的成效显著,主要得益于以下措施。
1集中配送措施
经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准许,我院于2013年5月份开始实施医用耗材的集中配送,具体做法为:
(1)配送公司遴选。根据公司的资质、配送能力、年销售额、注册资金、仓储设施、信誉度、让利幅度等综合比较,邀请符合条件的公司参与比选。
(2)公开透明的招标。获邀比选的配送公司将医用耗材所有的品种和价格表明,参与我院自主的集中招标,最终确定耗材的品种、价格和配送公司。
(3)选定集中配送的公司。根据耗材分类采用整体打包的形式进行集中配送,与对应的公司签订合同,明确配送公司的试用期、保证金、供应率和服务等要求,同时也明确了医院的回款时限。
该项举措开展两年来,运行平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首先,通过公开透明招标和集中配送,降低了耗材的进价。另外,医院采取"耗材收入不作为科室有效收入"的方式计算绩效,从源头上控制了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减小患者的费用负担。
其次,管理更加便捷。配送公司从70多家缩减为两家集中配送,这两家公司与我院的医用耗材管理人员对接,沟通便捷,保证临床所需耗材及时供应,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与现阶段的医改工作要求相契合,使得医院和患者双方受益,提高了医院管理的效率,也对全市医保农合资金的稳定运转起到积极的作用。
2医用耗材内部管控措施
(1)医院成立专门"药品、耗材"使用管理领导组,负责对全院药品和耗材的管控。将药占比和耗材占比不超过40%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并根据目标将药品和耗材指标分解到科室,与科室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确保任务完成。
(2)控制耗材使用的浪费现象。医院采取"耗材收入不作为科室有效收入"的方式计算绩效,源头上控制了耗材的不合理使用。
(3)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用耗材使用管理规定》。对特殊耗材纳入临时申购管理,新引进耗材必须通过耗材评价小组会议,并且需严格控制年使用量。
(4)以"双控"降"三费",制订药品、耗材、检查费"相对值"和"绝对值"的控制值,配套考核同步跟进,达成"三费"控制目标。
(5)开展了"抓医改、强质量、保安全、促提升"为主题的质量专题月活动。提升全员医改意识,让医护人员主动参与药品和耗材的管控。
(6)高值耗材省网网采,规范采购过程。按照"皖医改【2014】1号"及"药采【2014】57号"文件要求,根据省采购平台限价备案目录时间,我院逐步推行第一批、第二批医用耗材的网上采购工作,对照省标目录梳理医院在用品种,结合临床使用、价格等情况进行品种遴选和替换。2015年底省卫计委大督查药品耗材网上集中采购情况通报数据,我院药品网采率及骨科高值耗材网采率均处于全省前列。
[关键词]信息化;医院;物资;精细化管理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人们对于医疗健康有了更高要求。我国对医疗健康领域越来越多关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可是医疗物品未得到有效管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医疗耗材方面的支出在我国医疗成本结构中占据很大比重,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如何加强这些物资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为顺应时展需求,迫切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医院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
1传统医院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数据管理系统落后
在对医疗物资的数据统计方面,欠缺先进的信息技术,缺乏科学的信息管理,难以对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记录与分析,过分依赖于库管员的经验,无法实时对物资进行监控,使物资的流动过程很容易出现纰漏。医院的物资数据管理不足,导致各部门之间无法进行详细的信息交流,管理部门也难以根据反馈信息作出最有效的决策。在医疗物资的配送环节,落后的信息管理难以对配送路线以及人员调动进行全面的统计总结,无法加以系统地分析判断,传统的物资配送流程也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计划,造成工作时间的浪费和成本的浪费。
1.2医疗物资有效利用率偏低
医院对于医疗物资的投资巨大,每年医院都要购入大量医疗耗材,但遗憾的是,这些材料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的利用率远远低于预期。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工作的不认真使医疗耗材常常被无端滥用,或被个别相关工作人员私藏或作为其他个人用途,甚至有时盘盈盘亏无从查因。医院对于物资的数据统计,已经失去了真实性和全面性,可信度低。医疗物资在如此严重的浪费情况下,根本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1.3缺乏规范的物资管理体制
在传统的医院物资管理模式中,分工不够明确,没有划分具体职责,难以落实具体任务,管理人员没有深刻的责任意识,对物资的管理自然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没能做到对耗材实时监控,使物资的管理工作出现漏洞,进一步导致医院物资出现巨大损失,医院的经济利益也遭受损害。管理体制的不规范也使管理人员的态度散漫,当发现物资信息出现异常、无端遭受损失时,试图包庇隐瞒,没有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积极采取措施补救,长此以往,医院的物资管理工作形同虚设。另外,受限于医院的人员结构,医院库房管理人员往往是转岗而来,专业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医疗物资管理人才,进一步阻碍了医疗物资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2促进医院物资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2.1对医疗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具有配送程序化、规格标准化和信息数字化的特点,合理的使用有助于医院的各部门进行全面、有效的合作,有助于医院的有序运营。医院是致力于公共医疗事业的机构,每天有大量的人员流动,需要从事高密度的医疗工作,也就需要非常多的医学耗材,在此过程中,自然会衍生诸多材料、资源问题。但是处在这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需求,医院在物资的出入库、信息明细及配送等环节的问题难以解决,医院迫切需要结合现代信息化系统,开展科学、有效的物资精细化管理。在物资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先进科学技术在医院物资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运用信息化的计算机系统对物资进出进行数据记录,然后对数据加以核算、集中处理,最终以规范的表格形式展现出来。这种信息化的数据系统也可精准地表现出医院中各个部门中所使用的医用物资的出入情况、有效使用比例及对应的收费记录。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高值医疗耗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值医疗耗材一般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在医院的物资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医院引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溯源管理对于确保高值耗材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加强高值耗材的有效利用,对于保护医院和患者的经济利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全方位地应用信息化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做到全面了解高值耗材的价值信息、作用疗效,并将这些信息清晰地表现出来,也可简化患者的缴费流程。制订规范的工作计划,明确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操作要求,使他们清晰掌握耗材的实时信息和患者住院账单,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细致严谨的逐一核查,如果在核对过程中发现数据偏差,就应及时、有效地将问题反映给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迅速、精准地改进。库存管理人员还应定期与供货厂家就耗材账单进行核对,确保高值耗材的各项信息准确性后,就可以完成耗材的出入库。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减轻了医院的库存压力,方便了医院的资金运转,促进了医疗工作的可持续运行。对医院物资信息数据的统计加以分析,进行科学的数据比对,可以对医院的物资需求量以及库存情况有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这有利于库存管理工作的规划和物资订购量的调整,将库存物资维持在一个合理均衡的标准,为医院的医疗投资制定更加精细合理的规划。
2.2精确制订财务预算计划
将预算制度引进医院物资的管理工作中,将全面的数据经过计算机系统分析得出医院各部门每年各方面的消耗比例,进而用于制订工作计划的参考依据,计划中应包含具体的物资消耗明细、财务经济预算等各项数据,然后再组织人员将这些规划分析总结、研讨商议,制订合理的执行方案,最终由管理部门作出决策。在实行预算方案的过程中,将每名工作人员的收入效益与物资管理的成效联系起来,激发物资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明确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责,严防耗材浪费现象,确保医院物资能够得到正确的使用,提高高值耗材的利用效率。
2.3引入集中配送模式
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医院外部耗材配送主要由各供应商分散配送,近年来有医院通过集中采购物流配送方式的优化和更改能够使采购、验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把物流和商流过程以及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合理划分,从程序上清去易于产生不良事件和管理漏洞的可能,消除不安全隐患。配送环节存在人员成本投入大、但配送成效不理想的状况,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信息化的精细管理,制定更加高效的配送流程,降低配送员的工作压力,要求配送人员及时填写配送单据,记录精确全面的配送信息,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规范配送人员的工作表现,并定期对配送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让态度懒散的配送员具有危机意识;对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员工,可以合理地进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物资的配送质量。
3结语
对于医疗物资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合理地控制医院的运营成本,很大程度保障医院的经济利益。在对医院物资的精细化管理中结合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是顺应时展走向的必然选择,可以提升医院管理效率,规划医院材料的使用,使医院物资尽可能地发挥效用,为医院和患者带来福利,使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社会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潘常青.大型综合性医院物资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卫生资源,2014(6).
[2]李晶慧.推进市级医院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5(9).
[3]李小芳.浅谈医院后勤物资的精细化管理[J].现代医院,2015(8).
[4]孙友谦,田爽.实现医院物资精细化管理浅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5(11).
[5]张发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分析及实践探究[J].管理观察,2015(36).
[6]任林,吴晓东,杨扬,等.信息化环境下的医院物资精细化管理初探[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4(10).
急需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在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不良的社会问题。当前,“看病贵、看病难”是普通民众深感头痛的事。今年2月,总理提出,今年要继续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别要严格规范医疗收费,严格管理药品价格和医疗检查收费,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随后的中国医院协会报告会上,卫生部部长高强也分析了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六大原因,其中专门谈到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现象严重。
为了维护群众利益、追求社会效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相关管理制度及管理系统,以有效地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已经成为医疗系统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静态管理有漏洞
导致“看病贵”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医院内部对于贵重医疗耗材的管理仍处于静态管理的阶段。许多大型医院数年前就引进了计算机技术对医疗耗材进行微机管理,但相应的管理系统大多侧重于对静态信息的管理,仅立足于替代手工劳动,局限于对设备静态信息的统计工作和进行一些简单报表的处理工作,各科室、各部门通常只是通过耗材购进时的登记表格,了解相关信息,无法及时掌握全院各种贵重耗材进货、各科室领用和库存的情况,以及对贵重耗材在医院中的监控、预警。这容易导致某些医院个别医护人员借耗材管理混乱的时机违规计费收费的违纪违法现象。
医疗耗材不仅是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材料,而且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医患满意度的物资基础。现代医院管理中医疗耗材管理是医院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要保持医院系统的常规运行秩序,有效地杜绝贵重耗材流失等问题,必须运用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使耗材的使用及监督管理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医疗耗材的管理包括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两个模块。静态管理通常针对设备静止信息(如购置情况、价格、技术资料等),主要为各部门掌握全院医疗耗材情况进行各类数据统计,而动态管理则主要侧重于耗材有效生命周期中的动态信息(如使用、消耗等情况),有效的动态管理首先保证不断采集足够的数据形成各类报表,并以此为依据对全院贵重耗材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与监控;其次,动态监控贵重耗材在医院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一旦超标,系统及时预警,医务、物价等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和干预,有效地保障病人的利益。
动态管理的方法
贵重耗材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对从进货、入库、领用、使用登记、收费和收回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地监控管理,从而确保病人在使用每一种贵重耗材时,都可以实现明明白白消费。而条形码管理系统恰好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管理过程。
在条形码管理系统中,每一个条形码唯一对应一样贵重耗材。从库房管理、科室管理到职能部门的监控与预警,各个部门可以通过唯一对应的条形码查询、统计其入库、领用等使用状况,并可以根据病患的耗材使用记录中的条码核对该耗材的收费情况等。
通过条形码管理系统无论是心内科、神经介入科、急诊介入科等使用科室,还是医务处、物价科、财务处等职能部门,都可以随时统计和查询各种贵重耗材领用和使用的情况,能够及时掌握整个医院贵重耗材的使用情况、各科室使用情况甚至每个病人使用的明细账,做到责任到人,从而有效防止贵重耗材的遗失和乱收费现象,提高医院对其贵重耗材的动态管理能力。
天坛医院取得实效
伴随着医院管理中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处理手段的推广,条码系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病案、药库、财务、人事、器械以及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医院贵重耗材的动态管理新模式的试用中,斑马技术所提供的条码管理系统使其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美国斑马技术公司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所提供的条码管理系统为:
体系结构:Client/Server
开发语言:Powerbuilder6
数据库:Oracle8i
网络服务器:PCServer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0server
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2000
条形码打印机:斑马桌面式条码打印机
这套系统在贵重耗材的库房管理、科室管理及职能部门监控和警示3个方面体现了其在信息管理上突出的优势。
1.贵重耗材的库房管理
库房管理部分主要解决贵重耗材的入库登记、条形码打印、科室领用、有效期管理等问题。具体的流程包括,当一批贵重耗材需要入库时,操作员需要选择供货公司、领用科室、领用人,选择贵重材料的项目,填写单价、生产厂家,读取产品条形码(仅标识品种,不唯一),填写注册证号、批号以及有效期。最后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规则生成一维条形码(针对每一个产品,唯一的),并且由专人负责一一对应地贴在贵重耗材的外包装上。在打印的不干胶贴上,包括了一维条形码、中文名称、打印日期和操作员姓名。
通过统计查询模块,库房的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全院各种贵重耗材进货、各科室领用和库存的情况。系统对即将过期的材料将提供警示功能。
2.贵重耗材的科室管理
科室管理部分不仅要解决贵重耗材的领用问题,还要根据医嘱和病人具体使用情况,将收费项目明细与实际使用的贵重耗材条形码进行匹配。这项功能是该系统的难点,需要与医院原有的收费确认系统进行集成,而且要保证收费项目与条形码项目一一对应。提供给病人查询时,不仅可以查到贵重耗材的费用明细,而且可以查到对应耗材的条形码真正保证了病人明明白白消费。
通过统计查询模块,科室的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本科室各种贵重耗材领用、病人使用和库存的情况。系统对即将过期的材料将提供警示功能。
3.职能部门监控和警示
系统采集库房、科室领用和病人使用等各种原始数据,通过预先建立的数量、金额的警示模型,动态监控贵重耗材在医院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一旦超标,系统及时预警,医务处、物价等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和干预,有效地保障了病人的利益。
关键词:医用耗材耗材管理耗材使用
一、医院耗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部分医院不断追求高收入,混淆收费界限,重复收费。这样能够增加了科室的收入,但是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负担。部分科室盲目追求高利润、高档次,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误导患者使用昂贵医用耗材。使得医院医疗成本的不断增加,从而加重了患者负担。对使用环节的管理失于控制。以领代支、以领代用、出库报销,只要有人签字,不问去向,构成费用,缺乏科室使用的统计平台,最终导致医疗耗材的浪费、流失。
二、加强医院耗材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分类管理医院耗材,明确管理重点
医用耗材指的是医院在医疗过程中消耗较频繁的配件类产品,其中医用耗材分为允许收费和不允许收费两类,而允许收费类耗材又包括植入与其他特殊耗材。截止当前,针对于植入耗材,政府部门已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并对其标准、规格、使用、处理等各相关环节作出明确规定,而对其他特殊耗材、不允许收费的消耗性耗材的相关规定仍是模糊不清,以致国内各医院在其他特殊耗材、不允许收费的消耗性耗材等方面管理不力、使用不善。因此需要政府部门颁布一些关于其他特殊耗材、不允许收费的消耗性耗材的相关政策法规,为医院加大对其他特殊耗材、不允许收费的消耗性耗材的管理提供依据;另外,各医院应打破医用耗材收入与医生绩效工资直接挂钩的模式,严禁将医用耗材收入计入科室收入予以核算。同时,医院应对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类医用耗材进行科学合理分类,明确允许收费的特殊耗材和不允许收费的消耗性耗材。
(二)落实好对医用耗材领用及使用环节的监督控制
1、增强针对允许收费的特殊耗材的管理控制措施
医院应依据应急性原则对允许收费的特殊耗材予以管理,其中就应急使用医用耗材来说,医院的库存量应基于各科室正常周转基础之上。同时,医院各科室开展收入核算时应针对于耗材品种对住院患者姓名、入住科室、收费代码等信息予以归类统计,并以报表的形式上报财务科;之后财务科对报表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核实,待核实无误后,物资管理部门随后开展领用手续办理活动。另外,当医院各科发生损耗时,造成损耗人员应及时以报告的形式详细阐述损耗现象发生原因,之后上交科室主任,由科室主任签署意见,最后交于主管院长审批。
2、加强对不允许收费的消耗性耗材的管理控制
医院科室应结合每次服务项目所需医用耗材消耗量及科室每月承接的服务项目次数,科学合理确定科室医用耗材消耗定额。以血常规化验消耗试剂为例,半年来,某医院共承接8690人次血常规化验服务项目,其中共消耗200ML探头清洗液,21.5L溶血素LEOI,2.33L溶血素LEOII,6.17L溶血素LH,660L稀释液,1L清洗液,由此以来便可确定该医院血常规化验医用耗材消耗定额。
(三)各科室构建医用耗材台帐,增大医用耗材在使用科室的管理力度
医院各科室应设立医用耗材台帐,由资深人员负责落实耗材领用、耗材使用、耗材期末库存等相关信息记录职责,以此规避医用耗材流失、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医院耗材台帐还可作为医院进行医用耗材管理、核算的重要依据。
(四)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
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医院实际经营现状,制定完善的PACS系统、HIS系统及LIS系统,并推进三大系统之间的有效整合。同时,医院可借助整合后的系统与相关软件技术,通过扫描二维条码了解病患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对病患全诊疗过程的实时监督控制,以此便能够从根本上遏制医用耗材流失、浪费,从而保证各类医用耗材的使用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五)对医院耗材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加强对医院的相关知识培训,使其能够全面认识到耗材科和器械科所发挥的作用,进而,对耗材科和器械科引起重视,不断壮大耗材科或器械科的工程队伍;其次是强化工程队伍人员从业素质。强化工程队伍人员从业素质不仅要加强对工程人员的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而且还需要医院构建起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增强工程人员的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主性以及创造性。
三、结束语
总结而言,落实好医院各科室医用耗材管理控制,打破医院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实现对医用耗材全过程监督控制,以规避医院医用耗材流失、浪费现象的发生,即在保证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医疗成本,以减轻病患医疗费用负担,不断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玲.浅谈医院医用耗材管理[J].西部财会.2011(04)
[2]王斌.医院耗材管理浅探[J].中国医药科学.2011(09)
[3]徐海林.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9(02)
【关键词】医疗器械耗材采购管理策略
在医疗卫生改革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医院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不断健全管理机制和提高管理力度,还要通过完善管理工作来为患者服务。医疗器械耗材作为医疗器械的关键部分,是影响医院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只有对医疗器械耗材进行严格的采购管理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采购质量,进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本文将重点就如何优化和创新医疗器械耗材采购管理工作进行研究。
1.选用正规采购渠道
在采购医疗耗材的过程中必须选用正规的进货渠道,这样才能够在源头上为耗材采购提供保障。在采购国产医疗器械耗材时可以选用以下两种采购渠道:第一,直接从有该医疗器械耗材经营资质的厂商处采购,确保医疗耗材的使用安全;第二,可以从具有该医疗器械耗材正规营销资格的经销商处采购耗材,着重选择资质好的经销商。在采购颈口医疗器械耗材时则要尤为注意必须选择具有该医疗耗材合法资格的经销商家,因为颈口医疗耗材的采购如果不严格把关很容易会由于向无经销资格的商家或者是跨商家采购而产生重大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确保医院采购的医疗器械耗材质量,并为今后的器材售后服务提供保障。无论是从有合法资格的经销商还是生产厂商处采购,都要严格做好索证验证的相关工作,并留下盖章和采购记录,这样才能在发现耗材质量问题的时候,及时追根溯源追究商家责任。
2.严格选择采购方式
为了确定和有效选用准确的采购方式,首先就需要明确医院对于医疗器械耗材的使用要求和采购目标,从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购方式。医院对医疗耗材的采购目标为:(1)确保医疗器械耗材的及时供应,防止耗材的积压或者缺货,从而使医疗活动正常运转。(2)维护医疗耗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护理服务和医疗水平。(3)在确保耗材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节省采购费用。(4)与医疗器械耗材市场建立密切关系,积极协调与供应商家的关系,确保采购顺利。医疗耗材有常规和特殊两大种类,每一种的使用要求都是不同的,那么在选择采购方式的时候就需要在践行采购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使用上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采购方式。对于常规类医疗耗材,选择定量库存的方式最为合适,因为该类耗材的使用量大,需求时间较为紧张,只有保证一定的存量才能确保医疗活动的正常运行。对于特殊类医疗耗材,选择即时采购的方式最为恰当,因为该类耗材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和患者类型确定耗材的类型,这样的话只能即时使用即时采购。
3.优化耗材验收工作
医疗耗材的验收工作是采购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为了确保耗材的追溯性,必须对验收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在确认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入库。具体的验收步骤为:第一,验收包装。认真查看医疗器械耗材的包装,在查看包装没有破损和封装不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验收。第二,验收物品。验收人员和采购人员要对物品的数目、采购价格、产品规格等进行核对。第三,验收标识。每一类医疗器械耗材都有内外包装的文字标识,验收人员要将这些标识和供应商的档案进行校对。第四,验收合格证明。医疗器械的合格证是验收物品质量的重要关卡,进口的医疗器械耗材还应该拥有证明质量合格的文件。第五,详细填写验收单。验收单中详细记录着医疗器械耗材验收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要填写详细准确。
4.完善出入库管理
目前对于医疗器械耗材的出入库管理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利用计算机记录和核对各项信息,从而减轻工作人员负担,体高工作效率。当医疗耗材入库之后,管理人员需要将这些耗材按照准确的门类进行划分和分别存放,保障存放地的阴凉干燥和空气流通,在安放好之后就需要在计算机上对这些医疗耗材进行登记,准确记录其名称、采购价、采购数量、批号、保质期和生产日期等。临床部门需要使用这些医疗耗材和到仓库领取时也要相应的对耗材的出库进行严格管理,准确记录领用部门名称、耗材名称、领用数量等。需要注意的是,医疗器械耗材的出库需要遵循先到先出准则,防止出现库存积压情况和确保耗材的保质期。
5.建立供应商档案
建立完善的供应商档案,并对这些档案进行有效管理,也是医疗器械耗材采购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每年要定期检查供应商的证件,确保证件的有效性;定时查看采购合同,确保进货价和合同上所列价格一致;对供应商的不良记录进行查看,重点关注医疗器械耗材的质量、送货速度、售后服务水平等。供应商的档案也是采用电子化档案管理方式,这样能够降低查询的难度,保证办事效率。通过建立供应商的档案,能够形成对供应商的有效评价和高效管理,从而及时淘汰不良供应商,确保供应商质量。
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意识的问题
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很容易形成医院的财务管理混乱,现阶段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很多还都是使用的传统管理模式,即按经验管理。依靠医院管理者的指挥和要求来完成财务管理,而这种管理方法已经落后于现代财务管理。同时,还缺乏相应的具体管理措施,导致医院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化,内部控制大多都只是完成一定的书面文件,且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强,容易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漏洞,给医院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预算问题
卫生系统预算的编制是非常严谨的,但现行我国的很多医疗机构都存在着预算超支情况,这主要就是因为设备的引进和职工的待遇造成的财务问题,医院的财务预算主要就是医疗设备的引进和更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设备的价格是随市场而波动的,这就给财务预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医院增加内部控制系统的环节越多,不可避免的就会为医院造成成本增加,而这些情况都会给医院的财务控制带来不稳定的问题,造成成本核算问题。
(三)财务人员的工作意识不健全,内部控制落后
在现行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中,很多财务人员对国家颁布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税法对生产成本的列支范围、核算的程序方法以及费用摊销方式还不明确,给医疗中带来了很多由财务管理产生的各种医疗、控制不及时等问题。内部控制是通过工作人员来完成的,财务人员的能力不足或落后于现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很容易给控制制度的实施造成阻碍,同时,在内部控制的具体制度制定当中,缺乏实时的补充和完善,缺少具体的控制方法,这也会给内部控制的实施带来影响。
(四)缺乏审计监督机制
任何一个制度的执行都需要相应的审计监督部门来督导实施,而在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过程总,缺乏相应的内部监督和审计机制,或是缺乏相应的标准和体系,这就使管理工作、审计监督等往往会流于形式。同时,审计机制的缺乏,也会使管理层缺乏相关的约束机制,部门之间、员工之间也没有相应的制衡,给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带来很大的漏洞,容易出现财务问题。
二、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提高医院管理层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医院管理层对医院内部控制的认知和高度重视,可以保证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也是医院高效管理水平的体现。公立医院承担医疗、教学、科研三方面的艰巨任务,为了医院更好地发展,管理层首先必须加强自身对内部控制的学习,提高自身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并把这种重视向中层管理者深化,从而引起全院上下的高度重视。其次,明确医院各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责任人,建立内部控制的机构,保证医院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同时,加强对不同层次的内部控制责任人的学习培训,普及内部控制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全面提升各级内部控制人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在新的医改推进的形势下,按照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用明确的制度和规定,指导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使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以规范化、科学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医院内部控制的高效实施。
(三)创新医院内部控制的管理方法。新形势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不能沿用老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内部控制管理方法由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的集约型管理。对于医院开展的项目做到事前精确预算、事中严格控制,事后分析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规避财务风险。医院内部控制的实施,要充分利用信息工具,借助医院HIS系统、财务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本系统等进行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加强医院经济运行的监督,更好地控制医院的投资、筹资、设备购置、大额资金收付业务,使医院的内部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工作。资金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医院整个运行过程,因此,加强内部控制中的资金预算管理才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实现医院的综合目标。在资金预算内部控制工作中,首先要以医院的管理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做好事前预测,合理配置预算资金。其次,医院管理层从内部控制制度上赋予财务人员更大的管理权限,对科室的预算资金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管,做好预算资金内部控制环节中的监督工作。最后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做好分析评价,向医院管理层反馈资金预算执行情况,为管理层加强管理提供依据。
(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是医院科学有效地开展医疗、科研和教学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医院提高其服务质量的关键物质保障。搞好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医院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明确、界定医院固定资产的申购、招标、验收等过程中的责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科学化管理。医院会计部门必须严格监督和考核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设立定期盘点制度,杜绝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避免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或者是闲置浪费等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关键词]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6)05(c)-0177-04
[Abstract]Thetrialofnewmedicalconsumableproductsisauniversalphenomenoninthehospitals.Becauseofvariousreasons,themanagementofthisareainhospitalsisveryweak,withaconsiderablesecurityrisk.Thispaperelaboratesthemedicalsafetyproblemsofclinicaldirecttrialinthetrialofnewmedicalconsumableproductswithoutthequalificationinspectingbyhospitaladministrativedepartment,analyzesthecauseoftheproblems,includingthepoorattentionofhospitalmanagers,therelativelylowqualityofthemanagersinconsumablesproductionandoperationenterprises,thelackoflegalconsciousnessofmedicalpersonnel,impropereconomicbenefitschasedbysomemedicalpersonnelofpartofthedepartments,circumventionofaccesssystemofnewmedicalconsumableproductsduringfewmedicalpersonnel,andsoon,whichalsosystematicallyintroducesthepracticeprocessofJiangsuProvinceHospitalofTCMmakesfulluseofinformatizationplatform,strictlyimplementstheapprovalprocessofconsumabletrial,strengthenthetrialmanagementofnewmedicalconsumableproducts,andithasobtainedthesubstantialresults,whichcanprovidereferenceforthepeopleengagedinthesamepursuit.
[Keywords]Newmedicalconsumablesproduct;Trial;Management
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人体植入物和消毒后可重复使用且易损耗的医疗器械[1-3]。医用耗材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确是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中的难点[4]。医用耗材的使用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与健康,其规范管理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的重视,相关的法规也陆续出台。2016年2月1日实施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第四条明确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使用质量管理制度,承担本单位使用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责任。”目前,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重心一般均放在准入、采购、存储和发放或配送等环节上,已建立比较完整、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5]。而对临床普遍存在的耗材新品直接“试用”往往未予重视,相关文献报道也极少。本文的医用耗材新品试用是指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在市场正式销售、但在具体某家医院尚未正式准入的耗材,在临床的少量试验性使用。试用是对耗材新品功效、使用方法的很好的了解过程,但如果耗材新品不经医院管理部门资质审核直接用于患者,显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事实上因耗材新品试用引起的医患纠纷并不鲜见。对医院来说,医用耗材的管理范围理应包括院内使用的所有耗材,对耗材新品的试用管理同样应当重视。本文就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将实践中加强耗材新品试用管理的体会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1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现状
医用耗材是医院为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医用卫生材料,是临床医学护理和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6]。随着医用耗材研发技术的不断加强,医用耗材新品种层出不穷[7]。医院正式采购医用耗材均有准入流程,包括审核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备案证、生产经营企业的资质及正当的授权、临床和管理专家讨论、成本效益分析等多个环节。而生产经营企业为了使耗材尽早进入医院,采用各种形式向临床介绍产品,甚至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如免费试用、赠送小礼品、许诺回扣等,希望取得临床医务人员对产品的了解和好感。临床医务人员则因为种种原因,大都拿来就用。这些耗材新品不经医院管理部门审核直接用于患者,其中的安全隐患可想而知,一旦出现问题将无法追溯源头。江苏省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医用耗材年采购金额3亿多元。在2015年3月医院实施医用耗材新品试用规范以前,和绝大多数医院一样,对试用问题疏于管理,先后发生了数例与耗材新品试用相关的投诉和纠纷,影响了患者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2原因分析
2.1医院管理者重视不足
医用耗材因为种类繁多、技术专业性强、流程复杂、使用面广、风险因素多,所以管理难度很大[8]。医院的医用耗材管理部门常常是设备处或采购中心,管理部门因为合同管理、证照管理、招标采购等日常工作量大而繁杂,常常无暇他顾。目前从事耗材采购管理的人员,大多来自于其他行业的改行者(如医生、护士、财务等人员)[9],对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全面的学习。对于耗材新品的试用,常常认为大多数是免费的,用量也不会太大,往往忽视其管理。
2.2耗材生产经营企业及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供应商类型不一,素质、管理、服务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10],相对于药品管理,国家对医用耗材的生产和销售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获批的产品和企业多、重复度高、规格各异、集约化程度低等现象严重,加之国产和进口产品的相互掺杂[11]。因此医用耗材的销售人员总体素质也普遍较低,为了能让耗材进入医院,常常绕开耗材管理部门,直接到临床科室介绍产品,甚至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博得医务人员的好感,以获得可乘之机。
2.3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很多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不知道耗材使用前应经过资质审核,不了解耗材市场远未规范,且绝大多数医院对耗材试用也没有硬性规定,因而对自行试用耗材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医用耗材从非正规途径进入临床,给医院的经营秩序和患者的医疗安全带来隐患[12]。
2.4少数医务人员追求不正当的经济效益
医院对医疗收费均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准确收费,不允许串收、套收。耗材试用品在医院的收费系统中不可能有相应的收费条目,但少数医务人员明知故犯,贪图蝇头小利,明明试用品是从供应商处免费获得,但为追求经济效益,套计项目、多计费用,从而侵犯了患者权益[13]。
2.5极少数医务人员故意规避耗材新品准入制度
医院对医用耗材新品准入都有明确的制度和一系列的程序。一些临床医务人员为了规避新品准入的严格流程,尽快使用新产品,常常钻医院对耗材试用疏于管理的空子打球,以试用的名义大量使用,造成既成事实,等供应商要求医院付款时,迫使管理部门不得不直接引进这些耗材。
3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管理实践
3.1加强宣传教育
医用耗材新品直接试用的现象在医疗行业内普遍存在,要对此进行规范管理,必然会有一些人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小题大做,因此,规范管理首先应从改变认识着手。为此我院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包括:在医院办公自动化(OA)网上挂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供全院医务人员学习;请药监局稽查人员为医务人员讲解耗材使用的各项法律规定、使用不合格耗材造成患者损害以及医院承担法律责任的典型案例;利用科主任会议、护士长会议进行宣传,并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供应商进行规范营销的沟通教育,并将该内容纳入供应商信用评价考核。
3.2制订管理制度
医院制订《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管理规定》,明确申请试用的流程及相关要求,包括:①临床申请,临床有试用需求时,在OA网上填写《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申请表》;②管理部门审批,按医疗耗材和护理耗材的不同首先经过医务处或护理部负责人审批;③资质审核,采购中心审核产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资质;④科室试用,对经审核通过的试用申请产品,采购中心通知供应商送货,验收合格后通知申请科室领取、试用;⑤结果反馈,临床科室在耗材试用结束后,填写《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结果反馈表》,送采购中心,作为新品准入评审的参考依据;⑥申请准入,如试用满意,科室有正式使用需求时,填写《医用耗材新品准入申请表》;⑦违规罚则,如有未经审批自行试用者,一经发现将扣减科室绩效考核分,发生患者安全问题的由科室承担所有损失,该耗材1年内不得进入医院新品准入申报流程,扣减供应商信用评价分。
3.3开发信息模块使试用申请审批流程便捷透明
医院管理的很多规定之所以常常落实不到位,大多因为流程繁琐,临床医务人员常常不胜其烦,宁愿放弃申请或想方设法绕开程序。为此,我们借鉴淘宝物流的做法,专门开发了《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申请审批流程》模块,设置到医院OA网上,通过在信息系统平台下分角色、分权限、分职能操作,以达到改善现状、完善机制、提高效率的目的[14]。整个申请审批流程均在网上进行,每到一个审批环节,相关人员均能接到手机信息提示,申请科室也可随时在网上查询审批流程进展情况。方便快捷透明的申请审批流程使工作繁忙的医务人员乐于接受。试用申请整体流程见图1。
3.4试用耗材资质材料严格管理
资质档案管理既贯穿于医用耗材管理的全过程,也是保证医用耗材使用过程安全有效的第一关[15]。对试用耗材各项资料的管理,我们将其与正式准入的耗材同样严格建档留存,一旦临床试用中发生耗材质量或患者安全问题,均可追溯到源头。
4医用耗材试用管理结果及分析
4.1受理审批情况
我院自2015年3月实施《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管理规定》以来,共受理试用申请119件,具体申请审批情况见表1。
4.2审核未通过的原因分析
4.2.1省市集中招标未中标公立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有关规定,凡属省市集中招标采购的医用耗材严格按招标结果执行[16]。2014年江苏省对11类高值医用耗材进行了集中招标。中标范围外的耗材医院不可能准入,自然也就失去了试用的意义。
4.2.2耗材注册证过期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不得经营、使用未依法注册、无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17]。
4.2.3试用耗材与注册证不符这种现象包括几种情况,一是耗材包装中所含内容与注册证登记表所示不一致;二是耗材说明书中的材料成分与注册证登记表不一致;三是供应商提交的资料中用的是新注册证,但提供的试用耗材是老注册证有效期内生产的产品,即产品与审核资料不符。
4.2.4供应商经营资质不合格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需取得相应的生产经营资质[17]。2004年施行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当持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即只要持有许可证就可经营二类和三类器械。而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许可管理。”即经营二类医疗器械需有备案证;经营三类医疗器械需有许可证。在试用耗材资质审核中,我们发现有些供应商不知道法规的变化,仍用许可证经营二类医疗器械,因此审核不通过。
4.2.5供应商授权过期医疗器械可由生产商自行销售,也可通过逐级授权由商销售。有效的授权是产品质量、供应渠道正当性及源头追溯的保证。耗材授权链中任何一级商授权过期,则最后的供应商授权无效。
4.2.6本院已有较多同类产品有些临床科室提交申请的试用耗材本身并没有显著的优势,而医院原有同类产品较多,原产品技术成熟、性能优良、价格优惠,这样的申请自然不能被审核通过。
4.2.7供应商不愿免费提品有些供应商因为产品本身价格较高,不愿意向医院免费提供试用产品,如骨科高值医用耗材等。
5讨论
医用耗材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在整个医疗诊断过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8]。医院所用医用耗材的层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家医院的医教研水平。医院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医用耗材不断推出,其累计品种达数万种之多,单位价格从几角钱到十几万不等,且种类和应用范围仍不断递增[19]。任何一家医院正式准入的耗材品种毕竟有限,要在浩如烟海的耗材市场中披沙拣金,选到最适合的产品并非易事,新品试用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前期调研途径。新品种医用耗材进入医院,首先审核各项资质证照,在合法性得到确认后,由临床先进行试用[20],医务人员通过新品试用,了解到本专业相关的最新材料、最新信息,并够为新品准入评审提供很好的依据。因此医用耗材新品在临床的试用非常有意义,值得鼓励和提倡。医院器材管理部门是贯彻和落实医用耗材来源合法、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控制点,是医用耗材质量保证和施行医院耗材有效使用管理的关键环节[21]。这其中的关键是如何规范管理,既保证患者安全,也保障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自身的执业安全。
我院在对医用耗材试用加强管理之初,部分医务人员开始认为自己所试用的耗材大多是知名厂家的产品,不会有问题,觉得医院管理部门在人为设置障碍。但经过正面宣传教育、反面典型案例警示、绩效考核约束、申请流程的简便透明,新品试用的管理规定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2015年3月规定正式实施后,仅在第1个月出现1例未经审批临床科室自行试用的情况,医院严格按规定对科室和供应商进行处罚。一年来未发生一例与耗材试用相关的患者投诉或安全问题。如今,不仅耗材试用必须经过申请审批流程在我院已成共识,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增强了,医院后续相继出台的高值医用耗材标准条形码管理规定、一次性医用耗材使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医用耗材管理规定,在实施过程中都得到了临床医务人员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综上所述,医用耗材新品试用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医疗行为,耗材试用管理是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管理者应当将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纳入常规管理,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国家尚无专门针对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的统一、系统的规定,各省也没有相应的规定,然而可喜的是,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亟待加强的现状引起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高度关注,并于2015年8月正式委托广东省医用耗材管理学会(2014年9月成立,目前国内唯一省级医用耗材管理学会)牵头,在全国范围成立工作组,负责起草《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规定》,该《规定》将是我国对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的第一部“法典”。目前《规定》的框架已经明确,其中就包含医用耗材试用管理的章节。相信随着这部法规的正式出台,医院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管理必将得到极大的重视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殷亮.医用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节约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0):75.
[2]许媛,安爱玲,马雯.信息化系统在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4(11):75-76.
[3]吴步秀,沈爱玲,严康.完善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监管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4):65-67.
[4]祖贺飞,刘丽华,曹德森,等.ERP环境下医用耗材管理标准体系设计[J].中国医院,2014,18(8):16-17.
[5]尚长浩,程俊佩,徐海林,等.医用耗材临床使用环节精益化管理和实现途径[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5,39(1):72-73.
[6]苑萍,但秀娟,王琳娜,等.医院耗材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4):131-132.
[7]刘爱平,朱莉,王华,等.医用耗材使用管理中考核方案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2):96-97.
[8]尚金华.体悟医用耗材管理与实践[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5):12-14.
[9]张琼,吴静炯,霍兴平.浅谈医用耗材采购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2):80-81.
[10]张宾.新形势下医用耗材的管理[J].医疗装备,2016,29(5):119-120.
[11]盛红彬,马延斌.医用耗材管理现状与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15,22(7):688-690.
[12]张恩科,王凤,李宪军,等.医用耗材二级库与流量流向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65-66.
[13]谭彦宏,祁晓婷,缪绍武.浅析大型综合医院特殊医用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4):120-122.
[14]韩沛爱,刘刚.探寻医用耗材信息化流程管理的新思路[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8):82-84.
[15]李帅帅,郭惠涵,王凤,等.医用耗材资质档案管理要点与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2):90-92.
[16]汪亮.浅谈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5(16):204-205.
[17]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S].2014.
[18]赵伟伟.医用耗材管理心得[J].医药卫生,2015(2):194-195.
[19]王红宇,钱志凤.浅谈医用耗材的“零库存”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5):555-556.
[20]蒋红兵,马俊,张卉泳,等.医用耗材采购档案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0):43-45.
1医用耗材档案管理的现状
1.1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医院的医用耗材管理内网管理凸显被动,医用耗材档案未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很多医院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医用耗材的有效管理与维护工作,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耗材浪费与外流、耗材过度使用,以及重复使用等现象。医用耗材档案管理局限于资质证件管理,没有对供应商与医用耗材进行充分有效地分析,难以实现对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与运用,导致医用耗材档案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1.2市场预测和发展趋势
医用耗材从诊断、监护、治疗、给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构建医用耗材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实现医用耗材动态管理,精确溯源,真正实现档案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有效保证医用耗材安全使用,防止其使用不当造成浪费、过度使用或超范围使用,从而减少医院和患者的损失,保障患者利益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2]。
2医用耗材档案管理的信息平台构建
将分布在不同信息系统的耗材管理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便于审批、调用、监管、存查,最终降低耗材占比,提高合理使用率和满意度,减少库存,降低医保费用。
2.1加强医用耗材研究信息的获得
首先,对医用耗材研究信息进行调研,采用实地考察法与问卷调查法。然后,研发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汇集医院电子医嘱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医院协同办公系统(OA)的相关信息,建立新的信息交互渠道。最后,上线测试并进行有效改进。在评价总结上将数据分为A组与B组,A组中讨论的是信息平台构建前我院医用耗材档案管理及其应用状况,B组中研究的是信息平台构建后我院医用耗材档案管理及其应用状况[3]。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比分析医用耗材档案信息管理前后耗材从申请到可申领耗费的时间、百元医疗收入卫材支出、盘点的库存数,科主任/护士长、统计员、科长的满意度。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医疗器械的管理系统网站,以对供应公司与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管理,在系统设置上设置用户权限,包括供应商、管理员与相关的部门等,可以在网站上进行资料的上传与信息数据的传递等。在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实现供应商资料的上传,产品资质的证明与医院审核程序的完成等各种程序,最终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动态化与精细化管理。同时进行信息数据的对接传送,从而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最终简化医院的工作程序,减少工作过程中的重复劳动等[4]。
2.2加强医用耗材档案的建立
为了实现与供应商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在医用耗材档案建立过程中针对每一个供应商分别建立各自的档案,可以专门设置一个医用耗材档案管理模块,进行医用耗材申购单的上传与审批结果的论证工作。在信息平台上供应商可以通过登录上传业务员的授权书与产品的注册证等,同时还包括采购合同的扫描件等,为电子档案的建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加强对供应商工作的有效录入工作,与电子档案的目录表进行有效对接。要求供应商在信息系统平台中提供资质证件,从而从资质角度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便利。运用医用耗材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形式能够节省档案管理工作的存储空间。
2.3加强资质证件的效期管理
医用耗材是医院物品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比较大,在管理与查询过程中难度比较大,包括了大量的药品种类、来源与规格等,工作量较大,应当加强对此的充分研究。在传统内网的档案管理过程中也已经具有相对比较成熟的发展系统,能够实现档案管理预警机制的建立;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难以充分获得供应商的有关信息,在证件更新方面不够及时,从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医用耗材质量安全,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现象的发生。而采用互联网管理的方式能够设置1个月的预警机制,以加强医用耗材资质证件的有效管理,如果没有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证件的及时更换,系统会自行进行相应处理,对于这部分耗材品种在未处理之前不再进行采购与发放工作,这种操作方式能够充分使用这些安全品种,有效发挥这些品种的作用[5]。
2.4加强医用高值耗材的档案管理
医用高值耗材的档案管理能够实现对全部档案信息进行建档,包括供应商的档案、采购档案与出入库档案等,同时进行预入库管理。具体的操作方式是供应商根据可能使用到的高值耗材进行医院二级库房的存放,在完成条码扫描工作之后,进行预入库手续的办理,根据此由系统自动生成入库记录。在患者使用之后,护理人员在系统中提取相应的生产厂家、经销公司的名称、产品名字、规格型号与产品批次等信息,并记录患者的名字、住院号、医师与手术护士等信息,将以上信息全部记录到系统电子档案中。在完成系统登录后,利用已经使用到的耗材信息,将其传送到内网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库房的管理模块之中,从而完成出入库的调拨手续。同时供应公司登录管理系统平台进行货源补充工作,从而满足临床使用,减少运行过程中对医院资金的占用。将内网与外网进行有效对接,在高值耗材方面能够实现有效的全程网络管理,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
3小结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能够采用信息技术,有效处置档案信息,实现对医用耗材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依靠强大的信息数据,最终实现将实物管理与档案信息管理的充分结合与利用。
[参考文献]
[1]杨琼.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与利用[J].医疗装备,2017,30(5):61-62.
[2]白玲.医用耗材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8):166-168.
[3]唐丽琴.探究"9S"管理在医用耗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7(7):347-348.
医疗消耗性材料管理技术方法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由计划经济下的医疗服务业格局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医疗服务业格局。而医院也开始从公有制逐渐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模式,所以成本核算对于公立医院管理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由于医院在耗材方面的支出成本逐年增加,也就成为导致群众“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推行,切实的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高药品”的逐渐消失,“高耗材”的管理却逐渐成为焦点问题。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用耗材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医疗耗材管理也就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是将“物流”的相关理念应用到了医用耗材管理当中,在此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循证数据库”、“企业资源计划”等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张志君教授首先在口腔医学技术装备的采购中应用了循证医学理念,开创性地提出“循证采购”的概念。又称实证医学,是统一利用科学方法获取证据,来确认医疗成效的一种尝试。国内在相关研究中己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果,但国内的研究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且理论研究的成果目前还不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完全发挥作用。而在应用循证管理较多的澳洲,英国、加拿大等地,医疗耗材的论证结果可以作为医保支付政策制定、医疗器械耗材购买决策的依据。本文主要从消耗性材料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完善耗材管理的技术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1目前医疗消耗性材料管理现状是
(1)医疗耗材管理流程:医院的临床医技等使用科室通过计算机系统向物资储备供应中心提交请领计划。医院物资储备供应中心对医用耗材采购计划进行汇总,并按照以往使用量及季度诊疗人次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建立医用耗材购计划清单,经相关负责人审核批准后进行采购。库管人员对购入的医用耗材数量及质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办理入库手续。根据各使用科室请领计划配送医用耗材,同时进行账务处理。
(2)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医用耗材品种多、用量大,是医院开展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医用耗材的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医院和患者的切身利益,这就需要用现代化的技术建设、装备和管理医院,提高医院的管理运作效率,以期保证医院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
以信息化促进医院管理现代化、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牵引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初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体现“专科设置精细化、人员组成团队化、资源利用最优化、经济核算最小化”的管理思路,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管理,加快医院跨越式发展进程。通过应用一体化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与医院多个系统进行端口对接,实现多部门多渠道的物资请领,而医疗耗材管理就是信息系统管理中的要点和难点。
(3)医疗耗材采购管理:实行“三统一”招标采购制度(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实施中一是取消了医院购的中间环节,直接与生产厂家联系,并通过企业竞价,促使医用耗材价格降低,使老百姓得到实惠;二是由政府主导,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建立起良好的制度,保证公平公开公正,便于社会监督;三是实行100%全面覆盖抽验和质量公告制度,有利于激励生产厂家提高医用耗材的供货质量;四是促进供货商进一步调整结构,有利于实现医药资源整合;五是购、供应的程序规范,甄选严格,注重医用耗材的可及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医用耗材的合理使用。
(4)医疗耗材库存管理:库存一方面造成资金的积压和库房的占用,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临床医疗服务及科研教学的需求又不得不保持一定的库存。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库存量的合理性。
由于过去医用耗材品种及规格相对单一,所以根据实践积累可以很容易的估计使用量,即可确定相应的周转库存和保险库存。如今,随着医用耗材种类、规格、数量的增加,为每种耗材保持库存会导致医院总库存量大大上升。
在传统的供货过程中,当医用耗材通过验收、入库手续,进入医院库房的同时,所有权也随之变动。医院请供应商在医院或方便的位置进行医用耗材的存储,既可确保医用耗材及时供应,减少了库存资金占用,又能提高响应速度,又有利于医院节省在库存方面的建设投资和日常仓储管理的费用。利用寄售库存,医院将维护库存的财政负担转嫁给医用耗材供应商,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医院内部只需很小一部分耗材留有安全库存。库存是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一部分,对于整个医院来说库存并非最小就是优化的,如果适当增加部分库存能够减少其他形式的成本,且节约额超过了库存成本的增加额,那么医院就应该选择适当增加库存。
2目前医疗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管理体系运行形势化:医院负责医用耗材管理的部门是物资储备供应中心。物资储备供应中心负责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验收入库及医用耗材的配送和供应;财务部门负责医用耗材的使用收费、成本核算和账务处理;医务处负责对医用耗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处理;审计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合同签订等事项。
关键词高值耗材风险植入性医疗耗材
前言
近年来随着各种微创手术、改良术式的开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运用,医院手术类高值耗材不仅用量增长迅速,而且规格型号也越来越复杂,医疗高值耗材的临床安全使用风险及其防控就成为国家、医院、临床医务人员、患着共同关注的焦点。对高值耗材风险管理进行的研讨也日趋增多[1~3]。医疗耗材的风险防控管理,尤其是植入性医疗耗材的风险防控水平成为评估一家医院整个医疗业务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这类医疗耗材不管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任何差错,都会给整个医疗过程带来严重伤害和不良影响。
完整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过程要涉及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以及医疗器械的管理者[4],本文主要分析医疗高值耗材在使用管理环节容易产生的风险及风险防控措施。使医疗耗材的风险管理做到预防为主、服务前移、过程监控、使用溯源。探讨管理过程各环节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实践,为医疗行为创造一个安全平台,降低医疗业务中的风险,同时也为医院质量控制提供一个重要保障。
1高值医疗耗材的定义及种类
高值耗材迄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院将单个价格高于1000千元的耗材,特别是植入性耗材定义为高值耗材。
高值耗材涉及科室众多,神外、胸外、导管等手术量大的科室月消耗量近千(支/个)。
对我院月高值耗材中消耗量较大的进行统计,得出表1的结果,可见在一个三级甲等医院,高值耗材的月消耗量达数千,每个工作日使用数量过百。
2高值医疗耗材风险点分析
高值耗材按风险来源分为院外风险和院内风险。院外风险首先来源于生产厂商,表现在产品原材料不合符国家相关要求、生产环节无安全规范、质检和消毒把关不严等方面。本文着重对耗材的院内风险进行分析。(1)采购环节带来的风险。采购是整个物流体系的入口,也是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5]。(2)入库验收环节带来的风险。医疗耗材进入医院时入库环节也存在风险点,验收把关不严,对产品资质无审核、对产品效期无核对登记、无抽检管理或抽检流于形式等,这样就等于将厂商出现的风险带到医院内部,并且把风险责任转嫁给医院和患者,因此入库环节就成为医院医疗耗材风险防控的基础环节。(3)仓储环节带来的风险。对于实行总库与各科室自行管理模式的,科室管理库房易发生无专人管理,仓储条件不合要求等问题。(4)物流配送环节带来的风险。方式不科学、制度流程不规范、材料使用的各类记录不标准,无可追溯性资料等,形成配送环节的风险。(5)信息管理环节带来的风险。高值耗材用于手术中,医护人员未做好记录,容易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6)不尊重患者知情权,沟通不到位带来的风险。使用高值耗材前期与家属签订必要的合同协议,使用任何一种植入性耗材都存在风险,病人及家属有权选择和知晓使用这类耗材的权力,为减低医疗纠纷,使用前的解释沟通工作是必须进行的。
3高值医疗耗材风险防控手段
3.1采购环节,把好产品入口关
医院在采购环节,对相同功能的产品进行比选,选定1~2家产品质量好,资质合格,实力较强的供应商进行供货,彻底杜绝多个商家的恶性竞争,为后续管理搭建一个规范的平台。部门对生产商、供货商的资质定期进行审查维护,保证产品的供货安全。规范耗材出入路径。医院明文规定必须由设备部门管理耗材出入路径,医务人员只能使用医院提供的相关产品,这样既保证耗材质量安全,又杜绝腐败现象,形成一个长效机制。管理前后不脱节,所有耗材从入到出都由设备部门完成。
3.2仓储管理改变传统模式,建立新型模式,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夯实风险防控基础
改变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将原来由使用科室自行管理模式改变为由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直接在重点使用科室设立分库房模式,耗材专库、专人管理。在服务前移的同时,实现管理前移。制订和完善库房管理制度以及耗材出入库流程、高值耗材使用管理制度和方法;特别是对骨科等植入性耗材进行评估分析,针对其制定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例如:骨科应急耗材,用套包的形式消毒好备用,对于急诊等情况可以从容应对,整个过程均由库管人员监管完成。
3.3库房建立标准化入库验收流程,把好耗材风险入口关
建立标准化出入库流程。库管人员按照入库标准化验收流程,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退货,在入库环节把好关,对于以后的追溯有很重要意义。耗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通知相关人员,联系厂商进行处理。严格按照入库制度,按合同上的生产商、品名、规格、型号包装的完整性、失效期等逐一验货,国产产品供应商应提品的批检报告单和产品合格证,进口产品提供相应的报关单,验收合格的才能入库;同时在耗材送货登记本上按要求逐项进行登记,双方签字留底,关注产品效期,当厂商提供的产品效期在三个月内的,粘贴红色标示,三个月至六个月粘贴橙色标示,一年内用黄色标示,以此提示库房管理人员。
高值医疗耗材采用寄销管理的方法,把商家、医院和病人的风险连接起来,把每个单位环节责权利联系起来。如果采取货到付款的模式,对商家的追责环节就弱化。
3.4使用中明确各部门职责,提示医疗耗材使用风险防控水平
发放-核实-使用-再核实-销账等过程是不可减少的环节。耗材使用过程由库管人员和医生、护士共同参与,使用前核实,使用后复核销账。从使用到使用后毁形等都要做到责任明晰。高值耗材出库发放手工记录与收费等电脑信息、张贴内置物标识三方面结合,均可提供追溯资料。各个部门责任明晰。设备部门负责器材的购入及验收发放,并登记留痕。手术巡回护士遵医嘱领物,主刀医生核对确认后使用,计费人员按实际使用品项数量收费。对于植入性耗材,护士需在病历指定页面贴内置物标识以备追溯。耗材使用后库管人员可查询,确保耗材计费准确性,防止出现乱收费、多收、漏收等现象。
坚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管理的宣传,明确上报的流程和管理办法,做到统一受理、统一评估、统一上报,并由专人负责,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调查和有效解决。
3.5耗材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手术室设立库房,由专职人员管控。一方面可以使服务工作快速便捷地面向临床;另一方面可以探索更专业化的库房管理模式,不仅体现服务前移,同时也实现管理跟进。设专人管理,对耗材的入库、使用、以及出库、毁形地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定期进行库存分析、定时盘点和查数量、有效期等。通过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从库房管理的角度,改进方法,不断地优化流程,规避风险的发生,总结经验,做到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高值耗材。
3.6临床工作人员宣教培训
对临床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宣教,加强新进材料使用培训,定期进行培训考核是风险防控的基础。一是风险知识培训;二是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也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安全,所以临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技能水平,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环境[7]。要工作人员知道,一旦使用耗材,就可能有风险存在,所以要把前期沟通工作做好。同时在新材料和使用方法也应该熟练掌握,减少误操作给病人带来的伤害等风险。我院定期由厂家技术人员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让其掌握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并进行考核,最大限度确保病人安全。
3.7通过ERP信息系统平台搭建,严格医疗耗材的路径管理
库管人员在采购订单管理中提出计划要求,采购人员发出订货通知,库管人员验货、录入、对账、采购人员审核、财务人员复核结算,一线式的路径。上下游人员相互监督,杜绝不规范的行为,有效地杜绝其他不正规的渠道供货。
3.8建立可追溯的产品跟踪体系。通过条码管理等手段,利用ERP信息系统平台,把高值耗材信息从申购到使用结算过程有效的串联起来,有利于完善产品全过程的追溯,确保产品安全、有效[8]。
3.9定期对高值耗材临床使用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和反馈
做到主动加强与临床信息沟通,及时将具有更好的性价比的产品信息反馈至上级主管部门,保障采购质量。另外,将临床使用情况及时反馈给厂商,为器械的更新改良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9]。
4小结
卫生部于2010年1月21号颁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对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保障医疗活动中操作人员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医疗高值耗材在医院医疗业务中能安全、有效使用,我院把高值耗材使用风险管理纳入到医院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对高值耗材风险点进行分析,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在使用前提前介入,在使用后继续追踪,溯源性强,增强耗材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为临床工作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为患者使用高值耗材增加一道安全门。
参考文献
[1]王志康,娄海芳,楼亚艳.我院医用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和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2012,28(6):468-470.
[2]赵宁志,张玉琴,曾宏逵.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探讨[J].医院管理,2010,17(9):867-868.
[3]李铁军,徐志荣,沈摇君.引入条形码管理系统提高高值耗材使用管理水平[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7):786-787.
[4]张素敏,张亮.国内外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34(6):443-444,447.
[5]周亮,周瑞敏,刘华,王有志.高值医用消耗材料的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93-895.
[6]张超群,杭建金,李亚东,等.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7):684-685.
[7]张伟.现代医院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09,6(6)26-28.
关键词:定额管理医院成本管理制定成本定额
成本定额管理是指在资源价格一定的前提下,通过事先制定单位产品或活动的标准资源消耗量,达到控制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近几年,随着医院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成本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成本核算单元被进一步细划,成本定额管理逐渐变成医院节支增效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定额管理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基础
定额管理在医院成本管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基础,主要得益于医疗卫生行业经营环境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随着卫生部对整个医疗行业的各项规范化要求: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检查手段、诊疗技术、手术分级等各种运用准则及规范化制度的出台,使得医院医疗行为、临床操作越来越趋于标准化。同时,各省内部统一的医院收费价格目录中又对医疗项目成本内容进行了约束及标准化测算依据,使得定额管理在医疗行为中的物资消耗控制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基础。
随着公立医院全面预算工作的不断深化、推进,要求医院科学、合理地编制医疗经营活动预算,并以医院内部控制手段来保证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认真有效地贯彻执行。而医院预算其实就是对医院医疗服务活动的数量表述,是医院控制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考核医疗经营业绩的标准,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成本定额管理是医院预算管理的重点和基础,同时医院预算管理又是成本管理的目标和最终体现,两者相辅相承,互为因果,同是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和手段。
二、定额管理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范围
根据成本性态即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来分,医院成本最终都可以分解为固态成本(指总额相对稳定,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费用总额与提供的服务量没有直接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和变动成本(指在一定范围内其总额随着提供的服务量的变动而成比例变动的成本)。
医院定额管理主要应用于对医院变动成本的测算及控制方面。具体如下:在医院卫生材料管理中,可以通过对每门诊人次处方费用、每床日诊疗成本、每床日护理成本、每综合工作量一次性卫生材料消耗定额等的测算、下达、考核,达到对每核定成本单元医疗行为过程中卫生材料消耗量的控制;在医院培训、差旅费用管理方面,可以依据相关费用报销标准及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培训、出差总人次,测算人均费用额度,从而将培训、差旅费用预算总额进行分解,对核定成本单元进行下达和考核。
三、制定成本定额的具体方法
根据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实际,可以采用技术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经验统计法。技术分析法是指在技术计算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经济、合理的费用消耗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准确,但工作量大(如项目成本法,单病种成本法);统计分析法是指根据医院过去成本消耗的统计资料,考虑计划期内技术、物价等变化因素,确定消耗定额的方法;采取这种方法要有详细可取的统计资料,而此种方法目前在成本额制定中比较常用(如每门诊人次处方费用、每住院床日诊疗成本、每床日护理成本、每综合工作量一次性卫生材料消耗定额等)且在成本考核中易操作;经验统计法:根据医院以往的实际经验,参考有关环境和实物,结合期内实际应用条件变化情况,制订成本消耗定额,这种方法简使易行,但科学性较差(如各单元病区低值易耗品定额、计算机耗材定额、各核定成本单元工作人员劳保用品定额、办公用品定额等)。
总之,医院成本定额的测算和制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要求成本管理人员在医院信息化系统中能对各核定成本单元费用结点进行科学设置,对成本费用流程细致地规划、调整和追踪,对大量成本费用数据进行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成本定额管理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意义
成本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中最普遍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方式,通过利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定员、费用定额等)来控制成本的各项消耗,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成本定额是人们在对成本消耗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核定的,因此,成本定额本身就排除了费用消耗中的大部分不合理因素。而严格贯彻执行成本定额,又从制度上消除了各种浪费物资的现象,控制了不合理的成本消耗。
有效地制定成本定额,不仅仅是医院是编制计划和预算,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医院物资供应部门有计划、科学地、合理地组织物资采购、确定物资库存、实施物资供应的依据。
最后,制定科学成本定额还可以为制定合理的医疗收费标准提供依据。医院坚持社会效益、公益性原则并不是不讲经济效益和不重视经济效益。医院在维持自身良好运转的基础上,合理组织收入,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才是医院的发展之道。通过对成本消耗定额的测算,计算出合理的收费标准和适当的补偿办法,才能实现各方面的利益均衡,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胡祥雯.医院内部成本性态分布及盈亏临界状态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摘要】建立直属器材管理部门的手术耗材二级库是解决手术安全风险问题的有效手段。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耗材二级库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手术二级库的关键技术和运行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以某院为例,对手术耗材二级库降低耗材安全风险、方便临床使用、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提高医院经营效益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直属;手术室;耗材;二级库
ApplicationoftheSecondClassWarehouseonSubordinateSurgeryMaterial/LUOJingna,HANWei,LIShuaishuai,etal.//ChineseHealthQualityManagement,2015,22(1):127-129
AbstractSurgicalimplantationandhigh-valueconsumableshospitalcourtyardconsumabletotalproportionoflarger,mostofthesecondclassSupDpo.processconsumablesupplyowereasonable,managementmechanismisnotperfect.EstablishSurgerymaterialSupDpo.undermanagementdepartments,istheeffectivemeanstosolvetheproblemofcorresponding,scientificandefficientprocessdesignandstrictnormsofoperationmethod,toreducetheriskofmaterialsecurityandconvenientforclinicaluse,putanendtosomevocations,andimprovetheefficiencyofthehospitalmanagementisof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Subordinate;OperatingRoom;Material;SecondClassWarehouse
First?author’saddressShaanxiProvincalPeople’sHospital,Xi’an,Shaanxi,710068,China
随着医用材料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医疗耗材占医院医疗成本的比重日趋提高[1]。医疗耗材的规范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医疗业务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医院的管理体系和耗材流通机制决定了医用耗材的使用均需经过二级库[2]。医疗耗材二级库是相对耗材主管部门的中心库房而言的,是使用科室的耗材保管库房。医疗耗材在二级库环节暴露很多的问题。
1存在问题
1.1安全风险与隐患
(1)一次性耗材的重复使用;(2)院外耗材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医院。以上两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经营秩序和患者的医疗安全[3]。
1.2资源效益亟待提升
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是耗材效能发挥不足的重要原因。(1)二级库耗材积压。有些医院二级库的耗材保存量要占到医院耗材年消耗量的20%以上;(2)二级库房耗材保管不善,造成过期报废,变质浪费;(3)耗材使用成本无法掌握,对医疗决策、成本控制、效益分析、监督管理等业务开展带来困难。
1.3滋生不正之风
(1)医院耗材外流。随着医护人员的“走穴”,医院若干医用耗材非正常流失;(2)耗材使用收费不规范。存在人为因素漏费,并有重复收费等现象。
耗材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主管部门片面追求耗材中心库的“零库存”,却很少关注二级库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和监管缺失的问题。耗材一但从中心库进入二级库便失去统一管理,使用数量和去向便无法监管,这是国内有些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1.4手术耗材二级库管理难度更大
根据东方医疗器械网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消耗的医用材料总价值约在1800亿左右,且增长迅猛,年增速超过25%。据统计,大医院手术室消耗的耗材所占的比例约为耗材总量的2/3。与普通科室相比,手术耗材供应的复杂性和手术耗材二级库的管理技术难度更大。外科手术耗材具有种类多、品名规格型号复杂、安全性要求高、需求及时性强等特点,导致手术室耗材的规范供应难度大、准确溯源管理难等问题[4]。有的医院临床科室和手术室之间存在耗材管理脱节的问题,手术医生自带耗材进入手术室,手术耗材大部分属于挂帐入库的模式,致使监管形同虚设,带来医疗安全风险、影响医院预算和核算等多种问题[5]。
2关键技术和运行方法
如何设计手术室医疗耗材供应流程和管理机制是医院器材耗材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医院耗材管理和供应服务的普遍做法,我们对医疗耗材二级库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再造二级库流程新机制,探索建立了直属器材管理部门的医院手术耗材二级库运行方法。
2.1隶属关系
手术耗材二级库隶属医院器材部门,具有行政管理权。
2.2管理职能
通过专职管理机构,对医院手术医疗耗材的来源、流通、核对、使用和收费等进行流程再造,建立统一管理、安全使用、专业服务、支出透明的工作机制。确定采购规范、验收程序严格、感控措施到位、使用计费准确的目标。在具体操作环节中做到申领有序、登记准确、发放及时、使用具体的专业化监管[6]。
2.3工作流程
(1)二级库出入库流程。①耗材购置申请。由二级库以报告清单的形式向设备管理科中心库提出耗材购置申请;②耗材采购、验收和入库。由中心库按规定程序采购、验收、入库的耗材,依据手术室二级库的购置申请,完成耗材出库,耗材实物和帐物信息转入二级库,并生成二级库医疗耗材领取明细帐;③出库。手术室二级库根据临床科室的实际使用情况,完成耗材出库。手术室二级库耗材使用流程见图1。
(2)二级库耗材使用流程。①耗材使用申请。使用部门在使用前一日,由专人(巡回护士)向手术室二级库人员递交备用耗材申请清单,一式两份;②耗材备库。手术室二级库人员根据耗材备用清单,备齐所需耗材。特殊耗材或二级库无备库耗材,通知供货厂商及时送货;③耗材交接。使用前,手术室二级库人员与巡回护士按耗材备用清单交接实物,双方签字认可,各留存清单一份。使用后,巡回护士将未使用耗材及填写完毕的植入性耗材、高价值耗材使用报告单交回手术室二级库,填写备用耗材退货清单,双方签字认可交接;④耗材出库。手术室二级库人员根据耗材的使用情况,完成可计费耗材的记账及不可收费耗材的减库。
3实践应用
陕西省人民医院自2011年起建立直属器材管理部门的医院手术耗材二级库,经过3年的运行,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效益。该方法遏制了医院普遍存在的耗材重复收费、多收费、不合理收费、医院耗材外流、一次性耗材重复使用等问题,杜绝了因二级库耗材保管不善造成的耗材浪费[7]。据统计,未建立手术直属二级库前,据抽样统计计费差错(包括漏费、串计、重复计费)率约为17.5%,损耗率约为2.2%。自2012年正式启用直属二级库后医院手术耗材漏费、重复计费、串计及损耗的统计数字降为0.026%。2012年后,西安市物价局高质耗材检查结果显示,陕西省人民医院耗材计费合格率100%。
直属二级库的应用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1)保障了医疗安全,为纠正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提供了技术保障,对保障消费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2)对提升资源效能、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具有显著作用。本研究成果得到区域乃至全国行业学会和专家的广泛认可,分别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和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奖。目前,国内已有11家大型三甲医院成功应用直属二级库耗材管理方法。
针对专业的特殊性和医疗流程的差异性,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探索不同专业技术手术室的二级库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和完善直属二级库管理手段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为临床一线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恩科,王凤,李宪军,等.医用耗材二级库与流量流向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65-66.
[2]张恩科,郭慧涵,韩伟,等.供应目录库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67-68.
[3]李月玲,魏明.对一次性医用耗材规范化管理的初步探讨[J].华夏医学,2006,19(5):1019-1020.
[4]罗竫娜,韩伟,张恩科.供应目录库和编码标识技术在医用消耗性器材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3,37(1):62-65.
[5]王凤,王养民,邵继凤,等.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1):59-61.
[6]陈士敏,王勋英,黄骏.手术室高值耗材使用的风险管理[J].中国医院,2013,7(17):52-53.
[7]李帅帅,施安,张恩科.编码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61-62.
通信作者:
罗竫娜: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手术室护士长
E-mail:luo_jingna@163.com
收稿日期:201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