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素质;危重病人;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1-02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复杂多变,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如果抢救及时,护理得当,病人可以转危为安;反之,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病人及家属在心理上普遍表现为紧张、焦虑和恐惧,他们对身体上的疾病表现得无能为力,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医护人员身上。希望医生能开出灵丹妙药,护士能够妙手回春。护士是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抢救和护理危重病人的过程中,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直接影响到护理信息的接收与传递,影响病人的情绪及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抢救病人的可靠保障[1]。
1护士的形象护士要着装整洁,举止端庄,脚步轻盈,精神饱满,表情自然而不冷淡,态度和蔼而不粗暴。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人间最美好的形象。危重病人入院时,由于病情急重,病人会感到紧张和恐惧,希望能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救治,良好的护士形象可以使病人增加信任感,消除紧张情绪,从而更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相反,如果护士衣帽不整,脚穿高跟鞋,留着长指甲,操作时长发遮在脸上,则根本不符合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会使病人感到厌恶,对其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妨碍护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2语言沟通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治疗疾病的手段之一。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对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有着促进作用。危重病人心理上感到紧张、焦虑、孤独,他们希望得到医护人员更多的关注。护士在与病人交谈时,应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谈吐文雅,音调不宜过高,语速不宜过快。要认真倾听病人诉说,并给予鼓励和安慰。对于病人的询问,护士要耐心解答,同时要把握有度,注意保护性医疗,积极引导病人向有利于疾病好转的方向努力,配合护理工作。柔和悦耳的交谈对病人来说是一种享受和心理安抚,它有利于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起到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的作用[2]。语言能治病也能致病,不良的语言可能会恶化病人的情绪,加重病情。如:对病人的询问爱理不理、呵斥病人等,可能会引起病人的情绪波动,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进一步升高,咯血病人再一次发生咯血。此外,非语言沟通对那些因病情严重,机体极度衰弱,或暂时失去语言功能的病人也很重要,护士要善于体察病人的表情、体态、眼神和手势等,综合分析,理解其情感活动与需要,以便及时提供护理。
3心理素质作为一名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道德修养,乐观、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危重病人的病情凶险,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压力很大。护士要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良好的忍耐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处变不惊,从容不迫,沉着冷静,使自己的心境在工作中保持最佳状态,配合医生做出最佳的抢救和护理方案。护理人员稳定的情绪可以减轻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增加其安全感。相反,如果护士的面部表情紧张,动作惊慌无措,就会使病人感到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加重心理负担,不利于疾病的好转。
4精湛的技能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过程中包含着许多复杂的护理操作。护士要有丰富的护理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熟练操作各种仪器和急救物品,如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洗胃机、吸痰器等,操作要规范,动作要敏捷。如:为病人输液时,静脉穿刺要轻、稳、准,做到一针见血;为病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敏捷。危重病人的身上常常建有各种管道,如输液管、吸氧管、导尿管、引流管等,护士要精通对各种管道的护理,保持管道通畅。精湛的护理技能可以有效地配合医生实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同时,精湛的护理技能也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病人总希望由技术过硬的护士来为自己做治疗护理。病人由于疾病已经很痛苦,如果因为护士的操作不慎而加重病人的痛苦,会给病人心理上带来负面影响。
5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是护理危、重病人必备的能力和衡量护士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志[3]。敏锐的观察力是广泛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高尚情感的结合。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护士要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见微知著,对病情的发展有预见性。如咯血病人出现紫绀、精神紧张、呼吸困难可能有窒息的危险;肝硬化病人出现性格、行为异常,可能是肝性脑病的先兆;脑出血病人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慢或不规则等可能是脑疝的征兆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果断措施,挽救病人生命。
6良好的身体素质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繁重而庞杂,包含了对病人疾病、生理和心理全方位的护理,往往工作强度大而工作时间长。护士必须有强健的体魄,以饱满的精神、充沛的体力投入到对病人的抢救和护理工作中去,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李臻.急诊护士的素质培养[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7):151.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管理;危重症监护病房;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由于患者病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监护和治疗任务沉重,作为现代紧急医治患者的科室之一,其拥有目前较尖端医疗护理技术[1]。如何对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行更科学、有效的管理,值得每一位危重症监护病房工作者的深入探讨。“无缝隙”护理工作模式是现代护理管理上的新突破,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发现护理服务中存在的细小缝隙,并且针对其出现根源进行整改。为了明确其效果,本院目前临床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于危重症监护病房,本研究将对其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2:18,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41.37±7.45)岁,病程0.5~1.8年,平均病程(1.00±0.18)年;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0.78±7.71)岁,病程0.4~2.0年,平均病程(1.02±0.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护理人员每日进行病房消毒,并严格控制进出人员及次数,出入人员均需穿戴无菌隔离服;并加强观察,发现情况时应及时通报负责医生。研究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①构建管理模式:开放专题性讲座,要求护理人员参加,主要讲解ICU相关性疾病护理方式。②服务无缝隙:制定标准性流程,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个体需求予以个性化服务;且应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详细讲解护理方案,护理人员还应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其问题给予疏导,并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给予其相对性鼓励及安慰。③安全无缝隙:护理人员应每日进行查房及对患者状态予以评估,并做好预防控制。
1.3观察指标[2]观察记录患者死亡情况;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研究组死亡4例,死亡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例,死亡率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P
3讨论
无缝隙护理为医院管理层所推出的新型理念,意在护理过程进行及时查漏补缺,以改进护理机制,达到最佳个性化服务的目的。在护理职能、运作以及组织衔接等各个方面进行专业改善,保持以患者为中心和让患者受益的服务本质,满足患者的护理无缝隙需要,从而使临床护理工作更透明、工作效率更高、满意度更高。为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70例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资料予以分析。通过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表明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危重症监护病房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可能与服务无缝隙有关,具体表现为护理人员予以患者个性化服务,并通过其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变化,且详细讲解护理方案,进而使患者能掌握病情的发展。另外,通过护理人员观察分析的加强,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并加之针对性的疏导、主动交谈等方式,从而了解其心理问题,有效的给予其更好的安慰及鼓励,促使护患交流密切,有效增加护理满意度[3]。研究组死亡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对改善护理满意度及减少死亡情况具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芳,韩仲洁,陈建梅,等.护患沟通本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吉林医学,2014(35):128-129.
[2]董建兰,居伟.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分析.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36):162-164.
[3]张磊.无缝隙护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0):183-184.
【关键词】危重病人;护理;高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1]。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护理过程复杂、病死率高,易引发医疗纠纷。2007年以来,我科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了危重病人的风险管理,以降低病区的医疗风险,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危重病人护理中的高风险因素
1.1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危重病人一般情况下是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工作预见性难,而容易发生护士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或处理不及时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1.2急救物品配备不全日常护理中所准备的药品能应对普通病人的需要,而危重病人的病情发生变化较快且复杂,一旦发生急救物品配备不全或功能不完好的状况,延误了抢救而造成病人死亡,医疗纠纷则很难避免。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在临床的急救物品配备中必须要考虑全面、且具有实用性和预见性,这些物品除能应对日常护理需要外,还要为危重病人的抢救提供必要的急救物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1.3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是发生护理纠纷时重要的法律文件。护士在危重病人护理工作中往往重治疗、护理,轻记录,常常出现只做不记或记录不及时、不全面的现象。一旦发生护理纠纷引起诉讼,护理记录将被封存,不能修改,在诉讼时这些记录起到关键的证据作用。因护理记录存在疵瑕而败诉的几率大增,轻则引起医疗赔偿,严重的可能会因为护理记录中缺少关键的抢救措施造成当班护理人员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1.4护患沟通不良病人病情的自然发展,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能使病人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如果医护人员与清醒病人或家属沟通不好,可导致纠纷的发生。这种纠纷的发生完全可以避免,只要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视病人为亲人,以人为本,多沟通、多了解病人的需要,形成良好的互动,和谐的护患关系就很容易建立起来。
2防范措施
2.1进行危重病人的风险识别
2.1.1识别新收的危重病人病人入院后首先由护士接待,护士应具备区分病人病情轻重的能力,然而我科的护士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年轻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与判断不是很准确,这就为后续救治带来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为降低先入为主带来的隐患,我科室根据专科特点,规定新收病人,除了测量生命体征外,还进行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测量,从而能识别新收的危重病人,及时处理。
2.1.2识别危重病人的潜在危险每个病人在被口头或书面告知病重后,必须由高级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其潜在的危险,指导其他护士在床边备好急救物品,交代需要加强观察的病情及护理中应注意的事项。另外,护士长或高级责任护士每天组织对新入、危重病人进行三级护理查房,及时发现危重病人存在的问题,及早介入,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同时提出护理对策,使护理措施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2.2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学习培训是提高临床业务技能的唯一途径,护理工作的实践性较强,要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胜任临床工作。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大专或本科学习,积极参加与本专科相关的学术活动,定期组织专科知识学习和专科技能培训、护理业务查房、护理病例讨论。定时组织考试、考核,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2.3加强重点环节和人员的管理排班时注重新老护士搭配和发挥护理骨干作用,是风险管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之一。特殊时段(双休日、节假日)在排班本上标明当天的负责护士,负责护士主要检查对危重病人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宊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形成一套形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把风险管理作为长效机制来抓,对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护理质量的控制范围包括入院指导、执行医嘱、各项治疗护理落实情况、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环节。
2.4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文书书写格式、内容、要求的培训,护理记录对共性和重要个性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制订专科护理书写模版。设定护理文书的质控员,对全区的护理文书定期检查,要求不合格的病历不出科。
2.5落实上报制度护理人员在任何时间发生或发现护理缺陷均应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或护理安全组长汇报,既有利于化解矛盾,又为弥补缺陷赢得了时间,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另外,凡遇到有纠纷倾向的病人及家属,在晨会交班时进行相互告知,并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使护理纠纷得到有效遏止。
通过加强危重病人护理中的高风险因素的防范措施,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得到了有效保证,病人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对护理危重病人的自信心、主动性、责任感、成就感、明显提高。护理缺陷与护理纠纷明显减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