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农业产业研究报告范例(3篇)

时间: 2024-04-26 栏目:公文范文

农业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库存美国大豆种植意愿

一、引言

大豆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2008年进口将近3800万吨,并且我国大豆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美国是世界上大豆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大豆进口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美国农业部a,2009)。所以中美两国在全球大豆市场上是典型的进出口博弈关系。从美国在世界大豆市场的重要地位以及中美两国之间大豆进出口的博弈关系来看,研究全美农户大豆种植意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美国主要农产品库存对全美农户大豆种植意愿的影响,研究数据来自美国农业部(USDA)的公开市场报告。国外基于美国农业部报告数据的研究主要是分析USDA报告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影响。比如Sanders和Manfred(2008)对USDA家畜产量预测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信息价值进行检验。Isengildina-Massa等人(2008)则是研究USDA报告对大豆和玉米市场隐含波动性的影响。Isengildina,Irwin,和Good则对USDA农作物产量预估修正过程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而国内针对USDA报告的研究目前在中国期刊网上还没有。所以本文选择“基于USDA报告中的数据,分析美国主要农产品库存对全美农户大豆种植意愿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是比较具有新意的。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

美国农业部(USDA)在每月10日前后月度报告,对主要农产品当前市场年度全年产量、消费量、季末库存进行预估。本文收集USDA自1997年~1998年至2008年~2009年十二个市场年度每年3月报告中美国大豆、玉米、棉花和小麦的产量和季末库存水平的预估值(美国农业部b,c,d,1998-2009),然后计算每个品种十二个市场年度对应的美国国内总消费量,最后利用季末库存除以年度总消费量得到季末库存消费比。

数据整理过程中,所以品种的年度总消费量等于本年度总产量与上一年度季末库存之和减去本年度季末库存。由于季末库存消费比能够去除不同农产品季末库存绝对水平差异较大的影响,更好的反映一种农产品年度供应的紧张程度,所以本文实证研究中采用季末库存消费比来表示农产品库存水平。利用USDA三月份月度报告,整理得到的美国国内1997年~1998年至2008年~2009年十二个市场年度大豆、玉米、小麦和棉花的季末库存消费比数据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b-e

USDA每年3月份会对全美农场主(农户)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各主要农产品的种植意愿,并于3月31日会种植意愿报告。在种植意愿报告中,农产品种植意愿是用种植面积来进行定量度量的。本文对1998至2009年种植意愿报告中大豆的种植面积预估值进行收集,结果参见表1。

三、相关分析

表2是全美农户大豆种植意愿同美国国内大豆、玉米、小麦和棉花季末库存消费比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1)玉米库存水平越高,则农户越倾向于多种大豆;(2)大豆库存水平越低则农户越倾向于多种大豆;(3)小麦库存越高,则农户越倾向于多种大豆;(4)棉花库存越低,则农户越倾向于多种大豆。

从相关性的强弱程度来讲,玉米库存与大豆种植意愿的相关性是最强的,并且呈正相关。这主要是因为大豆和玉米种植季节相同,并且在美国的主要种植地区基本相同(主要集中种植于中部和中北部地区),两种作物之间具有典型的种植竞争关系(Bob,1998)。玉米库存越高,种植玉米相对其他竞争作物的比较收益就越低,从而打压玉米种植意愿。而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少会推高其他竞争作物(大豆是其中主要的一种)的种植意愿,在统计上就表现为玉米库存与大豆种植意愿的强正相关性。

而大豆库存与大豆种植意愿呈负相关的则比较明显。大豆库存高会打压大豆价格和大豆种植的比较收益,使得大豆种植意愿降低;反之,大豆库存降低则会提升大豆种植的预期收益和大豆种植意愿。

小麦和大豆也呈现一定程度的种植竞争关系,这使得较高的小麦库存倾向于提升大豆种植意愿。但由于占种植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冬小麦同大豆的种植期明显不同,仅不足三分之一的春小麦与大豆具有基本相同的种植期,所以小麦和大豆的种植竞争关系应该还不是很强。因此,在统计上小麦库存与大豆种植意愿仅表现为弱的正相关,且相关性不显著。

棉花在美国主要种植于南部地区(如Texas、Georgia、Arkansas和NorthCarolina等州),而大豆主要种植在中部及中北部地区(如Iowa、Illinois、Minnesota、Indiana和Missouri等州)。所以棉花和大豆虽是种植季节基本相同的两种旱地作物,但是两者之间的种植竞争关系却是比较弱的。种植棉花除收获棉花外,还同时收获棉籽。棉籽是一种油籽,压榨后生成棉籽油和棉籽粕。作为一种油料,棉籽和大豆存在一定的消费替代关系。棉花库存高通常意味着棉籽供应充足,倾向于打压棉籽和其他油籽(如大豆)价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降低美国农户的大豆种植意愿。但是,美国大豆的年产量通常在棉籽的10~15倍左右,所以棉籽对大豆的消费替代作用不是太强。棉花与大豆之间较弱的种植竞争关系加上较弱的消费替代关系,综合作用表现为棉花库存与大豆播种意愿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的弱相关。

说明:①本表中的相关系数是根据表1中数据计算得到的;②括号中的数值是相关系数的t检验值,*号表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关系数是显著不等于零的。

四、回归分析

在回归分析中仅选取与大豆种植意愿(Y)的相关系数大于0.2的玉米、大豆库存作为回归模型的独立变量,而大豆种植意愿(Y)作为回归模型的依赖变量。采用表1中的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结果如公式(1)所示。(1)

公式中Y表示玉米种植意愿,单位是千英亩;而X1和X2分别表示大豆和玉米的季末库存消费比,单位是1%。季末库存消费比数据在回归模型中采用1%作为单位,一是因为季末库存消费比的绝对水平相对种植意愿而言在数量级别上相差太多;二是采用1%作为库存消费比的单位便于对拟合结果进行解释。

对回归模型进行拟合优度评价发现,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6308。这说明全美农户大豆种植意愿63.08%的变化可由大豆和玉米的库存变化所解释。此外,显著性检验(F检验)表明,回归模型是显著有效的。

回归模型中X2的系数表明玉米的季末库存消费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大豆种植意愿平均增加457.54千英亩;反之玉米季末库存消费比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则大豆种植意愿平均减少457.74千英亩。X1的系数为-305.34,说明大豆季末库存消费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全美农户大豆种植意愿平均减少305.34千英亩。

五、结论

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美国大豆、玉米、小麦和棉花四种农产品季末库存消费比对大豆种植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我们利用USDA报告中的库存预估数据提前分析全美大豆种植意愿的可能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的季末库存消费比对全美农户大豆种植意愿具有较强的影响,而小麦和棉花的库存水平影响较弱。此外,拟合得到的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能够解释全美大豆种植意愿60%以上的变化。

由于数据收集的困难,本文实证研究仅采用美国12个市场年度的数据,数据基础略显薄弱。如能获取更长时间的数据,本文研究的相关数据基础就可以得到加强。本文研究没有涉及价格数据,如果结合农产品的价格信息,是否可以解释大豆种植意愿更多的变化,仍是一个尚待研究且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美国农业部a:油籽世界市场与贸易月度报告,2009,1:9

[2]美国农业部b:油籽世界市场与贸易月度报告,1998-2009,3

[3]美国农业部c:种植意愿报告,1998-2009

[4]美国农业部d:谷物世界市场与贸易月度报告,1998-2009,3

[5]美国农业部e:棉花世界市场与贸易月度报告,1998-2009,3

[6]D.R.Sanders,M.R.Manfred.MultipleHorizonsandInformationinUSDAProductionForecasts.Agribusiness,2008,24(1):55-66

[7]O.Isengildina-Massaetal.ImpactofWASDEReportsonImpliedVolatilityinCornandSoybeanMarkets.Agribusiness,2008,24(4):473-490

农业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篇2

提供了一批决策咨询研究新成果

一、针对关中率先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做大做强关中经济区的对策建议

首先,就加快启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打造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问题,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由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联合有关部门、单位共同举办了首届“大关中发展论坛”,邀请关中―天水经济区15个城市140余名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与会,就关中经济区建设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会后将这些建议整理成《论坛会议纪要》呈报给省委、省政府领导参阅。另一件是提出了《将关中―天水经济区建成西部大开发的三大战略高地之一》的研究报告,对经济区的范围界定、发展重点、主导产业和争取国家支持的政策以及启动经济区建设需要采取的若干措施等提出了明确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并交由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加以研究。目前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的具体指导下,关中-天水经济区正式规划即将出台。

第二,提出了《强力推进西咸一体化,打造拉动关中经济区发展的火车头》的研究报告。省委书记赵乐际和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均作了批示,交由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今年的省委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三,针对当前渭河污染严重的状况,我们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采取严厉措施,加快渭河污染治理,确保建设西部强省的生态环境》的报告。提出了以严厉问责、加大投入和严格执法为主要内容的八项治渭对策。副省长洪峰批示要求在今年的治渭工作中,认真吸纳所提对策。

二、针对区域发展中的不同地方优势,就有关地区发展主导产业问题提出了论证报告

西安,我们提出了《支持西安市将高新区建设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专题报告,建议省政府采取“强化协调领导、聚集高新资源、建设金融商务区、扩大区域规模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等八条建议。袁纯清省长在报告上批示要求组织统筹研究,“抓住几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加快西高新发展。今年2月,省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支持西安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

铜川,最近几年建材产业发展快速。我们应铜川市委、市政府的邀请,对该市这项产业进行了专题调查,提出了《把铜川建成我省现代建材工业基地》的报告,建议铜川市紧紧抓住这一新型产业,实施“三个转变”,构筑“四大平台”,做长“五大链条”。省委、省政府四位领导同志对这个报告作了批示,赞成报告提出的思路和对策。袁纯清省长批示“请铜川解放思想,放开眼界,深入调研,做好规划”。常务副省长赵正永批示“请发改委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指导铜川完善规划”。铜川市委、市政府已专门编制了现代建材工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铜川现代建材工业基地建设。

延安,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支柱产业单一,结构矛盾突出。我们提出了延安需及早培育接续产业的研究报告,建议延安及早动手,着力发展“五大接续产业”,尽快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省上主要领导对此作了批示。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批示“这个课题研究报告很有分量,现实性、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符合延安实际。市委常委会要专题学习研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目前市委已将报告全文印发各县区研究讨论。3月5日市委召开扩大会议对此报告进行了专题讨论,做出了具体部署。

陕南,是我省茶叶和桑蚕丝生产基地,但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落后,发展比较缓慢。我们一批专家深入产区调研,提出了《把茶桑两大产业作为陕南绿色经济突破发展的重点来抓》的报告,引起了省上领导的重视。袁纯清省长、张伟副省长均作了批示。袁省长在批示中要求“省发改委在陕南发展项目支持中加大对茶桑产业的支持力度,主要是支持规模化的基础建设和龙头加工企业”。如今省发改委已加大了对陕南茶桑的支持力度,实施了一批产业项目。

2007年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通车,引发了始料未及的旅游高潮。针对当时西汉和西康两条高速公路也将相继开通的情况,8月份我们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了《抓住三条高速公路通车的历史机遇,大力推动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研究报告,提出突出陕南山水特色,打造三类旅游产品,建设10个旅游精品项目和4条旅游线路。省委书记赵乐际批示“报告提出的问题及时、重要,请陕南三市认真研究,做好规划、扎实推进,并请有关部门给予关注和支持。”省长袁纯清批示“很有参考价值,请宪民同志组织陕南三市相关部门座谈研讨,形成共识和举措。”副省长赵德全批示“这是一份经过深入调研形成的有情况、有分析、建议对策明确的好报告,请省旅文办、旅游局认真研究,对陕南旅游形成一个指导性文件,必要时一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专门做出部署。”随后,省旅游局迅速成立了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指导小组,下发了大力推动陕南旅游业的通知,召开陕南三市旅游局长会议,专题研究了贯彻落实措施。去年商洛旅游收入比上年增长122.08%,汉中第四季度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43.6%,安康也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36%。

三、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了创新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策略

第一,调查总结了神木县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这个县在城乡结构急骤变化中,工业和农业同时发展,工人和农民收入同步提高,城市和乡村面貌同时大变。其主要经验是:县财政富了,把钱集中用在支援发展现代农业上;大型工业企业办多了,着力带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城镇建设规模扩展了,着力提高吸纳新居民的能力。

第二,提出了《实施六大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报告,建设农村道路、饮水、电网、沼气、信息和村居环境。赵正永、张伟两位副省长批示:“‘六大工程’体现了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指示“省发改委研究,进一步完善我省已定的方案”积极加以推进。

第三,提出了建立我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建立新的农村金融体系两份建议。据测算,仅农村基础设施一项,我省就需要投入9000亿至11000亿元。如何筹集这笔巨额资金?我们提出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七条措施和重建农村金融体系的四条对策,都是着眼于解决对农村的稳定投入机制问题。这两个报告得到了省上领导的关注,省财政厅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落实。

四、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提出了一批破解发展难题的改革措施

去年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在《确保“十一五”从资本市场筹集一千亿建设资金的主要措施》的报告是,建议大力拓展我省资本市场,尽快改变“四个不到位”的落后状况,抓紧制定企业改制上市规划,敢于拿出一批优势企业率先上市,加大上市公司重组力度,实施扶持政策等措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指示新成立的省金融办公室就此问题作了专题调研和规划,省政府并召开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作了具体部署。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大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我们深入延长石油集团调查研究,提出了《把延长石油集团打造成我省两个过千亿的首强企业》的报告,建议延长集团在发展方向上实现“四个突破”,在发展重点上强化“五大力度”,在对策上采取“八条措施”,力争在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过千亿、固定资产过千亿”的目标。省委书记赵乐际和省长袁纯清分别作了批示。目前,延长集团正以双过千亿元为目标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上市工作正在加紧筹备。

针对我省产权交易市场多头开办、机构偏多、市场分割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整合省市产权交易市场,力争将我省建成西部地区的产权交易中心》的研究报告,建议通过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承担“六大任务”,实现“五个统一”,更好地为建设西部强省服务。省长袁纯清批示“认真组织研究。”副省长吴登昌批示省国资委“提出实施方案”。在省国资委主导下,去年已进行了初步整合,全省国有产权交易已统一交由西部产权交易所负责。

另外委员们对破解发展难题也提出了一批建议,内容涉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制定支持民营企业上市政策、深化矿产权有偿使用改革、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95岁高龄的特邀咨询委员吴祖垲院士提出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5条建议》,受到朱静芝副省长的重视,称赞“此建议很好,望国资委、科技厅能在我省企业中大力提倡”。

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对我省能源、土地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重要建议

面对全球能源革命和我国能源转型的新形势,怎样才能走出陕西特色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由特邀咨询委员汪应洛院士牵头,组织十多位专家,进行了半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陕西能源开发战略思考》报告,深刻分析了我省能源资源的独特优势与当前开发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坚持“三个统筹”的大能源开发战略,以及推进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兴起、发展循环经济等重大建议。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围绕这一国策,我们提出的《对我省保护耕地和建设用地情况的调查》报告,揭示了我省“耕地保有量减少、土地闲置严重、违规违法用地问题突出、损害农民利益严重”的四大突出问题,提出了九条应对措施。省长袁纯清批示省国土资源厅“该调查报告所提建议针对性强,可根据轻重缓急逐项提出我省保护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政策和办法”,随后省国土资源厅召开专门会议,传达袁省长指示,研究了落实措施,目前正在实施。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寻求解决出路,我们提出了加快启动“引汉济渭”工程的建议,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目前省政府已将这一重大工程列为民生工程之一正式启动,开始建设。

六、着眼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民生之策

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以下属“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名义,提出了《以农民工回乡创业为突破口,开创我省全民创业的新局面》的报告,得到了6位省级领导的重要批示。袁纯清省长批示要求研究提出“几条有利于推动此项工作的措施”。省政府办公厅为此专门召开会议,向全省发出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将这个报告择要编发,报送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参阅。

还有,我们的《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持我省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的报告,揭示了我省民办教育中教师队伍“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三大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建设的具体措施。主管副省长朱静芝批示“此报告内容翔实丰富,请教育厅研究提出办法,落实相关政策措施。”随后省教育厅提出了《加快我省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呈报省政府,省政府已作为2008年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加以解决。

打赢官司“执行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法院工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对此,我们经过深入剖析,提出了《破解我省法院“执行难”问题的几点建议》的调研报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洪武批示省高院在破解执行难中认真吸纳报告意见。省高院院长赵郭海认为报告“既有宏观协调,又有微观指导,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完全符合实际”。由此,去年在省委政法委的强力推动和省法院的艰苦努力下,全省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理历年积案工作,清理执结积案11441件,执结率达95.6%。

另外,特邀委员、院士山仑提出的《杨凌示范区应更好地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建议,受到省级两位领导的重视,批示在规划中要加以突出并落实。

七、着眼深厚的文化优势,提出了做大做强我省文化产业的建议

楼观台是老子著讲《道德经》和羽化埋葬之地,是我国祭奠老子的唯一庙宇,是道文化的旅游中心。我们提出了应将楼观台建成我国道文化圣地,建议采取六条重大措施加快楼观台建设。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袁纯清和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均对此报告作了批示,要求西安市加以研究。西安市已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建设方案。确定以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公司为开发主体,筹资80亿元,在今年内开工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创新型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我们提出的发展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报告,着重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发展思路、发展重点进行了分析,建议抓好工程,采取六大措施,加以推进。对此,主管副省长作了具体批示,省政府办公厅召集有关部门作了专题研究,随后在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文化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吸收了报告提出的有关建议。

为促进科学发展再谋新策

谋划推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对策。今年中央提出“两防一紧”的宏观调控方针,这对刚刚驰入快车道的我省经济必将带来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国家“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方针,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引导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要抓紧研究加快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提出平抑物价的有效措施;还要研究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投入保障机制;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治本之策。

研究促进我省体制机制创新的新举措。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要以省委部署的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先导,下工夫研究推进我省的制度创新问题。重点研究国企改革的体制问题,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突破发展,加快发展我省资本市场,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省管县财”体制,建立民生财政,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研究陕南如何突破发展的新对策。着重从水资源优势的利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北煤南水结合发电和现代材料的发展等方面深入研究,力争以大项目带动,促进陕南突破发展。

研究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把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来对待,研究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设重点、筹资方式和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研究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研究如何以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农村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加快城乡综合协调发展的问题。

研究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主要问题。紧紧围绕扩大创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规范提高民办教育、加强社会管理等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落实惠民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农业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农业企业;环保投资;影响因素;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2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6)11-0044-04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的挑战。农业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重点产业,存在巨大的、刚性的、可持续的市场需求,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但近几年来接二连三出现大米镉、砷、汞含量超标,奶源中残留的动物用药、肉毒杆菌污染,果汁行业的“烂果门”事件;农夫山泉水源地污染纷争、“黑心油”“地沟油”“转基因”“瘦肉精”来势汹汹……面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种种乱象,农业企业是否应该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加入WTO,面对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我国必须对国际社会逐步履行环境承诺,执行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识、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但是近年来我国出口农产品因质量安全问题在日本、韩国、欧盟、美国等国外市场遭受绿色壁垒制约,出口屡屡受阻。农业企业是否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和环保投资力度,从而提升我国的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环保投资一般具有“外部性”和“滞后性”,不能直接带来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提升,因此现实国情下大部分企业缺乏环保投资的热情和内在动力,普遍存在环保投资不足的状况[1]。国内外目前对企业环保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不多,对农业企业环保投资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文试图利用农业企业2009―2014年的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通过实证研究寻求影响农业企业环保投资的因素。这一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促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升级,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二、农业企业环保投资现状分析

为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类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木材加工业、烟草加工业、农药肥料制造业、农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企业。

(一)农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分析

据统计,截至2014年5月,全国A股上市公司已达2541家,共有605家披露了其2013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3.8%。2009年至2014年六年来A股上市公司共披露社会责任报告2269份,其中农业上市公司共披露了118份社会责任报告,占披露总数的5.2%,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截至2014年5月,农业上市公司已达149家,2009年至2014年六年来所的社会责任报告从6份增至33份,披露CSRR的农业公司数量占当年农业类公司总数量的比重(C/D)也由6.1%增至22.1%,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业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2];与此同时,综观整个A股上市公司,披露CSRR的公司数量占当年公司总数量的比重(A/B)由6.9%增至23.8%,而农业企业这六年的变化幅度与此大同小异,但历年来均低于全国平均比重(A/B),说明从全国来看,在全部行业中农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处于中下游状态,与其他行业相比,并非披露CSRR的积极领军者;再者,披露CSRR的农业企业数量占披露CSRR企业总数量的比重(C/A)历年来均在5%左右,变动幅度较小,一方面说明农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披露存在行业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农业企业对CSRR的重视程度近几年来并未有实质性的提高,在所有行业中并不名列前茅。

(二)农业企业环保投资披露状况分析

通过查阅农业企业的118份社会责任报告,发现永安林业(000663)、泸州老窖(000568)、燕京啤酒(000729)、五粮液(000858)、新希望(000876)、三全食品(002216)这6家上市公司2009年至2014年连续6年均社会责任报告,圣农发展(002299)从2010年起连续5年社会责任报告,连续过4年的公司有11家,过3年的有6家,过两年的有6家,仅过1年的公司有3家。在这118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有67份报告提供了大量详实的环保投资数据,其余51份报告只是以文字形式对环境绩效、环境管理等内容作了简要说明,这表明现实中对环保投资的披露仍流于形式,并未真正提上日程[3]。结合现有研究中对环保投资内容的界定,通过研读这67份社会责任报告,发现环保投资的数据信息大部分集中在以下9个方面:清洁项目、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减排项目、节能节水系统设备、热力回收节能改造、雨污水管道工程、相关税费、企业环保专项基金、政府环保补助资金。

三、农业企业环保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根据2009年至2014年农业企业的年度报告,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农业企业环保投资额为因变量,以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机会为自变量[4]。一般来讲,宏观经济增长态势越好,政府的政策重心才会向非经济领域(如环境领域)有所倾斜,因此,笔者认为宏观经济形势越好,环保投资才会越多,宏观经济增长与环保投资正相关;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余能力越强,说明公司资金周转较灵活,才会有富余资金投向非生产领域(如社会公益),再者公司规模越大,说明公司资金实力雄厚,也会有大量闲散资金从事非生产活动,因此,笔者认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公司规模与环保投资正相关;另外,公司的发展能力越强、成长越快、成长机会越多,意味着公司未来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与扶持,资金会优先投向生产销售领域,因此,笔者认为发展能力、公司成长机会与环保投资负相关。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宏观经济增长与农业企业环保投资正相关;

假设2: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与农业企业环保投资正相关;

假设3:发展能力、企业成长机会与农业企业环保投资负相关;

假设4:企业规模与农业企业环保投资正相关。

(二)指标选取

1.环保投资指标:来源于农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清洁项目、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减排项目、节能节水系统设备、热力回收节能改造、雨污水管道工程、相关税费、企业环保专项基金、政府环保补助资金这9个方面的环境数据信息。

2.宏观经济指标:用GDP增长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GDZC)、财政收入增长率(CZSR)来表示,这些数值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3.偿债能力指标:用资产负债率(ALR)和流动比率(CR)分别表示公司的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

4.盈利能力指标:用成本费用利润率(CPR)和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

5.营运能力指标:用存货周转率(IT)和总资产周转率(TAT)来衡量公司的营运能力。

6.发展能力指标:用销售增长率(SGR)和总资产增长率(TAGR)来衡量公司的发展能力。

7.控制变量:本文选用公司规模(SIZE)和企业成长机会(GROW)作为控制变量。

(三)模型建立

(四)实证分析

1.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对农业企业相关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环保投资额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巨大,标准差也相对较大,但均值相对较小,说明我国农业企业环保投资波动非常明显,不同公司间的投资水平差距非常大。从宏观角度来看,2008年至2013年的GDP增长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以及财政收入的增速相对比较稳定。从微观角度来看,由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可以看到不同农业企业间的偿债能力较接近,不同年份之间差别也不大;但由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可以看到,不同公司间的盈利水平差距明显;存货周转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也相差很大,但总资产周转率的差距较小,农业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到底如何,下文需作进一步分析;从销售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来看,不同农业企业的发展潜力具有显著差别;但现实国情下不同农业企业的规模和成长机会是相近的。

2.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采用了DW(Durbin-Watson)检验,当DW在2左右时,表明回归方程能够充分说明因变量的变化规律,方程中没有遗漏较为重要的自变量,选用这样的线性回归模型较合适。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

宏观角度来看,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是农业企业环保投资的正向影响因素,但只有财政收入增长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1的t检验,GDP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环保投资负相关,亦不显著。因此,假设1未完全成立,宏观经济因素中只有财政收入增长率与农业企业环保投资显著正相关。

微观角度来看,资产负债率是环保投资的负向影响因素,流动比率是环保投资的正向影响因素,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1的t检验;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回归系数是0.455且通过了检验,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为0.092,因此盈利能力与农业企业环保投资正相关;存货周转率的回归系数为正的0.061未通过检验,而总资产周转率的回归系数为0.361且通过了检验,因此营运能力与农业企业环保投资正相关。综上分析,假设2未完全成立。偿债能力影响方向不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是农业企业环保投资的正向影响因素。

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的回归系数都为负数,且都未通过检验,公司成长机会的回归系数为正也未通过检验,发展能力、公司成长机会与农业企业环保投资的相关性很小,影响不显著,假设3不成立。

公司规模的回归系数为0.554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1的t检验,公司规模与农业企业环保投资显著正相关。因此,假设4成立。

综上所述,财政收入增长率、流动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公司规模与农业企业环保投资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环保投资显著负相关。

具体来讲:(1)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增长,环保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因此,只要每年政府的新增财力向环保领域倾斜,那么环保就有了一定的资金保障[5]。但是和一般的固定资产投资相比,环保投资是一种相对独立、比较特殊的社会发展投资,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对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投资者来说,环保投资并非其投资的优先领域[6]。(2)对于农业企业来说,减少流动负债是提高环保投资的有效途径,因为流动负债的减少可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流动比率,促进环保投资额的提升。(3)适当控制成本费用也是提高环保投资的有效途径,因为成本费用的降低可有效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进而促进环保投资额上升。(4)积极扩展销售、提高营业收入亦可促进环保投资,因为营业收入的提高可有效加快总资产周转,产生富余资金进行环保投资。(5)公司规模越大,每年的环保投资额越多,这是因为大型公司较注重公司的社会形象,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更是积极赢得美好的声誉和大众口碑,在环保领域身先士卒。

四、结论

有关环保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并未有明确的结论,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企业而言,研究则更少。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创新在于:(1)从社会责任的视角入手,对农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状况和环保投资的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随时间在不断增强,但在所有行业中其披露社会责任的状况处于中下游状态,并非积极领军者;农业企业披露的环保投资数据集中在9个方面:清洁项目、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减排项目、节能节水系统设备、热力回收节能改造、雨污水管道工程、相关税费、企业环保专项基金、政府环保补助资金。(2)从宏观与微观的分类角度,对农业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细化研究。虽然环保投资受公司管理层环保意愿的主观影响,但客观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样举足轻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收入增长率、流动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公司规模与农业企业环保投资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环保投资显著负相关,GDP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公司成长机会与环保投资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与环保投资呈负相关亦不显著。由此,对政府而言,每年的财政收入有必要向环保领域倾斜;对农业企业来说,适时减少流动负债、适当控制成本费用、积极扩展销售提高营业收入、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不仅能实现经济利益的提升,在客观上也能促进环保投资。相信农业企业会着眼于长远利益,将环保责任和社会责任融入到经营管理之中,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坤民.中国环境保护投资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2]张悦.环境投资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基于科技型企业的经验证据[J].工业技术经济,2016(1):111-121.

[3]李祝平,班慧芳,于浩.采矿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J].会计之友,2015(20):21-25.

[4]梁杰,张悦.辽宁装备制造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经济,2010(10):27-30.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农家乐盈利模式(6篇)
  • 下一篇:外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2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