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多动障碍儿童教育方法范例(3篇)

时间: 2024-01-10 栏目:公文范文

多动障碍儿童教育方法范文

所谓特殊需要儿童,狭义的理解乃身心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又称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广义的特殊需要儿童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儿童,其中也包括超常儿童、有行为问题的儿童①。本文中所要谈到的特殊需要儿童局限于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语言言语障碍以及智力障碍这几类儿童。对于这部分儿童来说,正常的教学手段首先是通过语言交流,而一般的语言交流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正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就产生了上述的障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会经常发现,在这部分儿童中有很多都对声音、音乐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兴趣,我们可以在他们学习、生活中用音乐来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最终通过音乐这座桥梁,与他们相互了解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在美国,一般而言,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是一些有学习障碍的小学生,他们每天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普通班学习,另外一部分时间在特殊教育教室学习。到了小学高年级或中学,这部分儿童会根据其情况的好转将被逐渐纳入到正常儿童的普通教育机制当中去。跟美国相比较,我国的特殊儿童受教育人数远远低于美国的数字,这跟我国这方面制度还不尽完善、资金短缺以及执行特殊儿童教育的教师人数极度匮乏有关。我国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仅仅局限于招收存在听觉损伤、视觉损伤、沟通(言语)障碍、智力落后的儿童。而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的儿童由于其某些方面的正常性,被家长、教师和学校忽视,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特殊教育的帮助。结果导致教育失败,学生无形中走了更多的弯路。

我国无专门的学校招收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的特殊儿童,只好进入普通学校,可是普通教育模式无法满足这部分儿童的需要。那么我们怎样帮助特殊需要儿童受到更合适的教育,使之能够适应社会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我认为,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这部分儿童。在这方面的成功例子还是不少的。比如,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周舟,从小就被在乐团工作拉大提琴的父亲带在身边参与演出排练,在聆听中自悟,从电视媒体中自学以致指挥乐队,甚至能够独立演出,这是我们所熟知的成功者之一。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成功案例,是四川的自闭症青少年秋实,在2005年的中日韩国际少儿艺术展示大赛荣获钢琴(残障)组金奖。尽管在正常同龄人中比他水平高的比比皆是,但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与研究的案例。再者,经试验证明,正常儿童在婴儿4个月时就开始对声音有反应,学习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与语言障碍儿童在这方面与其他正常儿童无异,当他们无法有效地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来理解社会和表达自我的时候,那么借助音乐的抽象性与不确定性,正好符合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特点。

二、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钢琴教学的积极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钢琴教学,或者说钢琴教学与其他音乐教育相比较有何优势?

其一、多声部的旋律听记练习可增强特殊需要儿童的注意力。钢琴是和声乐器,它可以产生单声部、双声部、三声部甚至多声部的旋律,这样学生可以从单旋律、多旋律的练习中锻炼自己的听力,这对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的儿童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训练手段,因为多声部听力的练习对注意力的要求相当高,而这种练习恰恰是在长期的音乐“游戏”中慢慢达到的,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对于轻度障碍儿童来说,钢琴音乐教学所应该起的作用是尽可能帮助他们恢复到和其他正常儿童一样;然而对于许多中、重度障碍儿童,学习钢琴音乐则更能体现其生存意义。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家长,他的孩子有自闭障碍,但是他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孩子学习弹奏钢琴,除了治疗的涵义外,就是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通过这个技能谋生。我们不能对钢琴教育期待过高,但是确实有许多特殊儿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音乐的兴趣,对于学习障碍、沟通障碍、智力落后和情绪障碍的特殊儿童来说,我们试图通过钢琴这门特殊的工具,来和他们交流,培养他们,发展他们的才智,帮助他们走上和正常儿童一样的成长道路。

其二、钢琴教学本身采取的就是一种“特殊教学”模式。在普通儿童钢琴教学中大多采取的是“一对一”式教学,同时根据不同的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特殊儿童只不过是心理或生理特点跟其他儿童相比较更为特殊而已,正是这种“一对一”教学模式,更利于我们教师全面地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生理特征,熟知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更好地从多方面入手去帮助他们热爱音乐,积极面对生活。所以,在钢琴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整,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进度稍慢一些,甚至尺度稍微宽些。

其三、钢琴教学可加强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协同训练。在钢琴教学中,所有乐曲都要求双手的协调配合,特别是钢琴曲中所独有的复调乐曲,强调学生要操纵双手严格按照乐谱行进弹奏多声部旋律,同时要聆听,再加上钢琴踏板对脚的细微要求,锻炼了特殊需要儿童多部位的协调配合能力,这是其他乐器教学无法达到的。

训练钢琴技术时,学生的本体感受要尽可能地明确清晰。在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中,为了加强本体感受的程度,需要做大量慢速度的甚至动作夸张的练习,用慢动作来体验感觉。这些慢动作练习并不仅仅是为加强生理机能,更是为了加深心理的感觉。利用特殊儿童对音乐的兴趣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钢琴教学,帮助他们像正常儿童一样地培养眼、耳、手、脑、心的协调能力,这正是他们所缺乏和急需的。

三、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钢琴教学的建议

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钢琴教学,有人认为是个难题,但我觉得并不难。当然,有个前提是必须通过充分肯定其优点来缓和课堂气氛,多鼓励他们,只要有点进步,哪怕进步在你看来是微乎其微的,也要进行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因为大多数特殊儿童受到的教育挫折实在是数不胜数,你的微笑与赞扬对他们来说不啻于甘露,在一个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关爱与信任,此乃教学计划完成与否之关键。

下面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教师应尽量避开曲谱或者少用曲谱,多采取模仿式教学。当学生对乐曲比较熟悉后,再让其对照曲谱进行练习。在进行读谱的时候,一定要将其分拆成乐段乐句,找出乐句的规律,边弹边唱,帮助其认谱、背谱,千万不能像对普通儿童一样,让其自己独立识谱,只需指出不对的地方。由于特殊儿童较薄弱的沟通与控制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检查时应控制情绪的波动,充满耐心,否则会加深学生自身挫折感。

第二,选择曲目必须适当。不要弹奏过多的练习曲,对于相同的技术类型要少而精,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选择不同技术类型的练习。进行手指训练时,可将其简化为类似《哈农》的练习,简单明了易记。对节奏加以变化,利用多变的节奏型使学生产生新鲜感,通过模仿教师巩固节奏、熟练技巧直至最终掌握各种技术难点。教师可较多地选取一些由中外名曲改编的短小精悍的四手联弹,教师与学生互换伴奏与旋律角色,来进行巧妙的音乐对话。教师通过培养学生从对单旋律的注意发展到对音乐整体性的掌控,培养其音响的立体感,成功地介入到对特殊需要儿童注意力的培养发展,使之学会聆听并掌握与他人协调合作的技巧,从而弥补特殊需要儿童与外界沟通能力上的不足。教师对每堂课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而又好记,通过教学笔记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自我完善,增强其意识的控制能力。教师应充满耐心,对学生每个微小的进步都要适时鼓励,保持课堂气氛的和谐。

第三,应提倡陪练。大多数特殊儿童的自学能力是无法与正常儿童相提并论的。每次的练琴时间,如果没有陪练其实就相当于一次自学。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回忆上课时老师的要求,明确自己的错误;同时要阅读新的曲谱,在钢琴上找到音,找准节奏,并弄清楚各种音乐记号的含义;还要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融合进新乐曲中,避免重犯以前的老错误;不断熟悉新乐曲,达到一定的速度和熟练度。这一系列的要求就连一个正常的琴童都无法每次做到,更何况是特殊儿童了。因此,家长或教师的陪练颇为必要。

第四,教师要多示范。因为特殊儿童对音乐的热爱是“狂热的”,哪怕是不断的重复,只要他们没有表现出厌烦,你可以选择用琴声来告诉他们你想说的,不同的处理和不同的力度让学生都能有足够的兴奋点,这样可避免太多的抽象用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特殊需要儿童来说,借助钢琴这个教学工具来拉近他们与普通儿童之间的距离。尤其是那些学习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与语言障碍儿童,让他们通过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来愉悦自己,对于他们的身心发育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WilliamL.Heward《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肖非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

[2]J・S・施瓦茨著,方俊明主编《特殊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华国栋主编《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多动障碍儿童教育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城市儿童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影响睡眠的各种异常表现。儿童睡眠障碍除了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外,对父母的睡眠质量亦有一定影响〔1〕。国外研究认为,遗传与环境是儿童睡眠障碍的2个主要原因,而儿童心理行为不良、器质性疾病等也会诱发儿童睡眠障碍。为了解我国儿童睡眠障碍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从而提供有效防治措施,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我们进行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经济水平将我国分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内陆地区及边远不发达地区3个层次,每层中随机选取4个大城市,分别为福州、南京、深圳、天津、西安、成都、重庆、南宁、武汉、长沙、郑州、哈尔滨市,共12个市。各样本城市所辖城区按人均收入水平分为经济状况好和差2类,每类分别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区。各样本区所辖街道按6岁以下儿童数排序,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3个街道;各样本街道按儿童花名册在24~29月、30~35月2个年龄组分别抽取108名儿童,在3岁~、4岁~和5~6岁3个年龄组分别抽取138名儿童。即每个城市抽取样本630名,12个城市共7560名。所有入选儿童近一年应与父母或至少与父、母一方一起生活,并排除有严重先天疾病及传染病。本研究实际调查7282名,应答率为9630%。

12方法参考国外同类研究经验〔2〕,结合中国国情编制《2~5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包括儿童睡眠情况、喂养情况、母孕期情况、家庭环境等。其中问卷涉及的睡眠障碍类型有:(1)睡眠不安:入睡所需的平均时间超过30min或者每夜睡眠中转醒频繁(≥2次/夜);(2)睡眠节律紊乱:白天睡眠难以控制,夜间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3)异态睡眠:磨牙、遗尿、用口呼吸、呼吸暂停、打鼾、喉头哽咽、梦话、梦游、肢体痉挛性抽动等。以上情况每周至少发生3次,持续时间至少1个月,有以上情况之一者即诊断为睡眠障碍;另外≥5岁儿童存在尿床现象才能诊断为遗尿。调查前随机抽取60名2~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各部分内容的重测信度均在07以上,表明问卷有较好信度。调查表由家长现场填写。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由调查员进行询问填写。问卷填写后进行现场核查,避免缺漏。

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数据库双录入数据,逻辑检查后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有序列联表(CMH)检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实际调查的7282名儿童中,男童3799人,占5217%;女童3483人,占4783%;不同年龄段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为主,占5680%,直系家庭次之,占3592%;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1001~3000元、3001~5000元、5001~10000元及≥10001元的比例分别为977%,4612%,3109%,983%和319%;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父亲(1355±311)年,母亲(1299±303)年。

22睡眠障碍患病情况(表1)2~5岁儿童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1975%,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分布存在性别差异,女童梦游、夜惊患病率高,男童则磨牙、用口呼吸患病率高。

表12~5岁儿童常见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及性别分布(略)

注:男女童比较,*P

23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对睡眠障碍总患病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睡床情况、变换睡眠地点、睡前需要安慰物、夜间睡前30min看电视或玩电脑、夜间入睡方式、居室嘈杂程度、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态度、儿童容易适应新环境、儿童愿意表露情绪、儿童容易冲动/好动、儿童患有慢性疾病、孕周、出生窒息、母亲孕期被动吸烟、父母有睡眠障碍、近1个月感冒次数、近1个月鼻炎次数、蛲虫病、哮喘等33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年龄的混杂影响后,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对睡眠障碍总患病率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16个影响因素,其中说服教育、容易适应新环境、自行入睡3个变量为睡眠保护因素(OR

表22~5岁儿童睡眠障碍多因素分析(略)

3讨论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不同孕周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不同主要源于过期产儿与足月儿或早产儿之间的差异,而后两者在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近年的研究结果相似〔3〕。可能是早产儿作为一特殊群体,其早期发展更受家长关注,在睡眠觉醒周期的训练上早于足月儿,所以其睡眠的发展并不滞后(但也不排除本调查中早产儿以轻度早产为主,对睡眠发展的影响不大),应该更多的关注过期产儿的睡眠健康。家庭是儿童早期生活的主要环境,儿童的睡眠不可避免会受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环境安静有助于儿童睡眠的启动和维持;父母采取说服教育,注重亲子交流,儿童情感体验良好,有效促进睡眠;而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在日常习惯、个人取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子女缺乏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自身的行为,不利于儿童良好睡眠习惯的形成,容易诱发睡眠障碍。不良的睡眠习惯是儿童睡眠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睡眠安慰的儿童较自行入睡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对于同床睡眠,国际上的看法褒贬不一〔4〕。但从本研究来看,这种睡床方式对儿童睡眠主要呈负性作用,容易导致夜间睡眠碎片化。推测主要原因在于同床睡眠方便父母随时发现儿童夜间睡眠不安,而在正常快动眼期睡眠多伴有较丰富的表情或动作,此时儿童夜间睡眠不安很可能是正常现象,如果父母缺乏必要的睡眠知识,往往会错误的给予过多的护理,甚至打断正常的睡眠,反而不利于儿童睡眠的发展。此外,呼吸道疾病对儿童睡眠影响突出,特别是和睡眠呼吸障碍显著相关〔5〕。本研究还发现,这类疾病亦可诱发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例如感冒、鼻炎等,常引起上呼吸道阻力增加,且多有鼻塞、咳嗽等症状,使儿童入睡困难,容易夜醒、尿床、磨牙、梦话等问题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儿童睡眠问题是家庭环境、睡眠习惯、疾病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加强睡眠卫生教育,提高家长保健意识,从小培养儿童规律的睡眠节律、良好的睡眠习惯,从多方位营造和谐的睡眠环境,为儿童睡眠健康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ZuckermanB,StevensonJ,BaileyV.Sleepproblemsinearlychildhood:Continuties,predictivefactors,andbehavioralcorrleates[J].Pediatrics,1987,80:664-671.

〔2〕OwensJA,SpiritoA,McGuinnM.TheChildren'sSleepHabitsQuestionnaire(CSHQ):psychometricpropertiesofasurveyinstrumentforschoolagedchildren[J].Sleep,2000,23(8):1043-1051.

〔3〕ShimadaM,SegawaM,HigurashiM,etal.Develoopmentofthesleepandwakefulnessrhythminpreterminfantsdischargedfromaneonatalcareunit[J].PediatricResearch,1993,33:159-163.

多动障碍儿童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词汇教学

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障碍症候群。自闭症儿童通常伴有社会认知障碍、语言交流障碍、智力异常和感觉异常,有重复刻板行为、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在儿童语言发展中,词汇对于儿童语言能力及有关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和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普通儿童能灵活运用各种线索和策略来学习词汇,然而自闭症儿童因有社会认知障碍和语言交流障碍,所以不能像普通儿童那样灵活自如地学习词汇,因此,构建自闭症儿童科学的词汇教学模式,对于恢复和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研究现状

(一)自闭症儿童具有基本的词汇学习能力

在不需要运用社会认知技能以及制约限制的情况下,自闭症儿童对外界环境的基本映射能力是完好无损的,与普通儿童也具有相似的基本映射能力,因此,自闭症儿童具有与普通儿童等同的学习基本词汇的能力。

(二)自闭症儿童自身的社会认知障碍阻碍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普通儿童在社会环境中只需24个月的经历,就可以灵活自如地运用注意性线索和意图性线索等各种社会认知技能来学习词汇,然而自闭症儿童存在着解读他人意图障碍、共同注意障碍等的社会认知技能障碍,因此不能很好地领会注意性线索和意图性线索,因而也不能很好地学习词汇,从而阻碍了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自闭症儿童不能实现词汇灵活构建语言的转变

自闭症儿童在将词汇灵活构地建成语言的转变过程中,是以一种高度受限的方式学习词汇的,他们不能像普通儿童那样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线索、技能或策略来学习词汇,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将词汇构建成语言的转变。

二、词汇教学在自闭症儿童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组成的符号系统,语音、词汇、语法对于语言系统的形成可谓缺一不可。在语言构建中,词汇是语言的中心或主体,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语音是依附于词汇、以词音的物质形式表现而存在的;语法是词的语法形态变化规则和词的语法序列组合规律的总和。词汇直接关系着词的形态变化规则和词的序列组合规则,所以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间接衡量着语言水平的高低。语言三要素的紧密关联决定了对手词汇的学习不能单独进行,需要掌握和锻炼相应的语音和语法才能完成词汇的学习。因此,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教学要以强化词汇教学为基本方向,而词汇教学要以语音、语法为基础。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言教学过程中,词汇学习是自闭症儿童学习语言的最重要方面,而语言学习就是不断积累和运用词汇的过程,自闭症儿童不仅要学习词汇的“形、音、义”,还要灵活地运用词汇,即实现语音与语法的结合。特殊教育学校在词汇教学中常通过对语法的应用和语音的不断矫正来完成自闭症儿童的词汇教学,进而恢复和发展其语言学习能力。

三、构建自闭症儿童科学的词汇教学模式

(一)词汇教学的课程设置

自闭症儿童词汇教学课程的设置要以教读课、复读课为主,以自读课、作业课为辅。自闭症儿童在学习词汇时主要依靠模仿,对读音和词形学习得较快,而自闭症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存在着缺陷,致使对词义的学习较为困难。因此,对词汇的系统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刺激。词汇学习中,在教读课和复读课上要着重强调词汇形、音、义的系统教学和强化训练。自读课和作业课是自闭症儿童自己理解和学习的课堂,而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教读课和复读课则更适合自闭症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以教读课和复读课为主,以自读课和作业课为辅,以便能更好地实现自闭症儿童堆词汇的有效学习。

(二)词汇的教学方式

在自闭症儿童词汇的教学中可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和以小班为单位分层互动式教学。情景教学需要根据自闭症儿童日常的经验和兴趣习惯来创设有意义的知识背景用以满足教学中的所有需求。真实的情景活动能吸引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以及增加成功概括的可能性。而以小班为单位的分层互动式教学,将自闭症儿童按照学习情况分为了不同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课堂作业,这既有利于教师对课堂节奏和进程进行把握,又能充分照顾到不同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从而可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学习词汇的效率。

(三)词汇的教学手段

在自闭症儿童的词汇教学中,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加图片、音乐、视频在课堂中的运用,从而丰富自闭症儿童词汇输入的途径。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时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工具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丰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图片、声音以及动画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自闭症儿童对可视音乐理解得较快,因为它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互动,减少刻板行为,保证自闭症儿童可以从多渠道理解语义。因此,在自闭症儿童的词汇教学中,要丰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用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词汇理解能力。

四、结束语

在自闭症儿童的词汇教学中,由于自闭症儿童有社会认知障碍和语言交流障碍,因此在实际的词汇教学中会有很大的难度。词汇的学习对于语言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词汇是语言形成的基础,因此,要恢复和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就必须掌握和学习好词汇。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症状特点,构建科学和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词汇,发展其语言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苏燕.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儿童词汇教学略论――以山东省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3(02).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班长竞选演讲稿15篇
  • 下一篇:关于汽车年终总结八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