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岩土水文地质;研究
1引言
在管理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岩土水文地质研究过程中,其研究对象是岩土水文地质勘察中的问题及其危害等一系列的内容,而这就需要工程地质勘察人员优化配置勘察过程中的全部资源,并对工程地质勘察的规定进行严格落实。以此来达到勘察全程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及有效计划,从而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所以若要对工程地质勘察实行全方位、全面的研究,那么就需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各个方面、因素进行细致化、全面化考虑,并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的研究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岩土水文地质勘察的正常开展,由此可知,在不断总结工程地质勘察中岩土水文地质研究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定可以找出最佳的岩土水文地质研究方法,而对其的发展也必将持久不衰。本文就工程地质勘察中岩土水文地质等内容进行了浅要的探讨。
2工程勘察中岩土水文地质问题分析的主要内容
当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如何做到合理的对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做出科学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第一,必须认真的分析出地下水可能会对上层的建筑物,或者是岩土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保证在勘探工程开始之前就做到对这一影响做出合理的预测分析,进而当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的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如果在勘探工程中出现了一些水文地质方面的问题,就应该科学合理的结合当地具有的建筑物的地基性质特征以及基础工程的性质特征,系统的分析出该地出现水文地质问题的具体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够具体详细的给出关于当地水文地质方面的资料。第三,如果在处理一些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处于地下水位之下的问题时,就应该把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腐蚀作用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加建筑物的建筑质量。对于那些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层、软质岩层、膨胀土层或者残积土层等岩土体的工程场地,就应当对其地下水活动导致持力层出现崩解、胀缩或者软化等作用的可能性进行重点分析和评价;对于那些在地基与基础的压缩层范围之内有饱和或者松散的粉细砂层的工程场地,就应当对其出现流砂、潜蚀或者管涌等现场所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重点分析和评价;对于那些地基与基础下部有承压含水层的工程场地,就应当对其在开挖基坑之后承压水将基坑底板破坏的可能性进行重点计算、分析和评价;而对于那些在高于地下水位的位置进行基坑开挖的工程场地,则应当考虑采取富水试验和渗透试验。
3工程勘察中岩土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危害分析
3.1由于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影响导致产生的危害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人为的对地下水做出一些处理,在岩土工程的勘察时遇到的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不会对勘探工程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如果人为的去破坏动态水压力的平衡性,就会造成勘探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动态水压,进而产生了一些较为严重的勘探工程问题,比如说管涌以及流砂等,这些地质问题都会对勘探工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3.2由于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导致产生的危害
首先,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产生的危害。通常情况下,自然条件不会导致地下水有明显的下降行为,只有人为的因素才是导致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勘探地区的地下水被严重的抽取、矿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抽取、勘探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等,这些都可以严重的造成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当某一地区的地下水下降程度非常大时,这一地区就很可能会产生各种地质灾害,比如说地质塌陷等,并且能够造成当地的地下水严重缺失以及地下水质量下降的严重影响,这些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的问题都从很大程度上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其次,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导致产生的危害。一般来说,很多因素都能导致地下水水位的升高,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而一旦地下水位非正常上升,就很有可能增强对建筑物基础的腐蚀效果,促进斜坡与河岸等土体的滑移甚至崩塌,软化土体结构并降低土层的承载能力,加速部分土层的液化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流砂、管涌等严重的地质危害,给工程尤其是基础工程带来极大的破坏。
最后,由于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导致产生的危害。对于一些膨胀性的岩土来说,如果地下水水位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很可能会导致岩土层的膨胀,或者是岩土层的收缩等地质变化,而一旦地下水位升降过于频繁,则不但会造成岩土往复地产生膨胀收缩变形,而且还可能会引起岩土膨胀收缩幅度的持续加强,从而产生地裂等危害,并最终造成建筑物尤其是轻型建筑物出现严重的破坏。除此之外,如果某一地区内的地下水水位发生经常性的变化,岩土层内含有的铁、铝等元素就会越来越少,进而造成岩土层的承载力变得越来越小,这一问题就会对工程的基础提出更大的要求,同时,也会要求勘探工程拥有着成熟的勘探技术。
4结束语
由本文可知,由于当代我国对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形式各样的高层建筑乃至超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均在不断的密集建设中,那么在此环境下,对于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来说,对于岩土水文地质的勘察研究成了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且它们也极大程度上对当代工程地质勘察有着促进作用。在以往对于岩土地质勘察的研究,一般只关注其勘察现场质量的管理而对其它方面基本上属空白,这种情况下工程地质勘察的研究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很难满足现代社会进步的步伐。所以完善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对于岩土水文地质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施对岩土水文地质的系统、良好的研究中,就必须对其勘察流程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作出合理、科学的管理。另外随着当代工程地质勘察领域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更加强势,势必会影响到其利益的减少。所以,岩土水文地质的勘察人员需转变以往统粗放的管理理念,进而向集约式管理方式转变。若想在市场竞争中突出优势,也只有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岩土水文地质研究中强抓核心问题点,管控勘察要点才行。
参考文献:
[1]王燕.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09).
[2]粟俊江.重庆地区环境影响评估中水文地质勘察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3).
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重中之重,应当因地制宜,依据勘察工程过程中所处地域环境,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制定相应的预防保护措施,以及施工计划,真正保证工程质量。岩土工程具有自身特性,岩土工程计算不精确的因素包括地质条件、计算模式以及计算参数。其中计算参数最难掌握,因此需要做好勘察。掌握最可信的地质条件以及原型实测结果,才能真正形成可靠科学实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重要性无容忽视,可以说,水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且相互影响促进。地下水作为岩土体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同样也是基础工程建设当中的环境因素,关系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安全性与耐久性。但是,地下水影响因素却常常被忽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工程建设开始之前,相关实际勘察工作往往很少将水文参数作为可利用信息资源。水文地质勘察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工作被开展。而在形成具体的参数资料时,水文地质资料也只是被简单提及,被作为一般性的评价资料。因此,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实际效用就得不到有效发挥。水文地质问题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不断提高水文勘察工作能力与水平,才有可能真正提升工程勘察质量。因此,加强勘察工作中的水文地质研究至关重要。
2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重要问题
2.1地下水环境下动水压力影响分析针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的同时,勘察工作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虽然说地下水环境下的动水压力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但是,这些因素一旦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造成地下水当中的自然条件出现变化,甚至会造成地下水动水压力环境的失衡。出现动水压力以及动水压力过大就可能伴随产生多种恶劣工程危害,例如管涌、基坑突涌等问题。
2.2地下水水位变化造成的影响分析地下水水位下降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总体来看,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例如地下水附近出现大规模地下水抽取,或者是在进行采矿的过程中,发生矿床疏干又或者是地下水上游出现筑坝、水库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地下水水位出现补给不足情况。一旦发生地下水水位下降比例太大,就将会成为相关地质灾害的诱发原因。可能会造成地裂、沉降以及地面塌陷问题的发生。还会造成地下水水源枯竭、水质不断恶化情况出现。更是对岩土体以及建筑物安全性与稳定性造成了巨大威胁。
除此之外,地下水水位上升也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造成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原因种类很多,其中地下水水位上升主要会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例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因素影响。另外,还会受到水文气象因素的影响,例如降雨量、气温以及相关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工程项目施工或者是灌溉等。造成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样性因素共同影响造成的。地下水水位出现上升情况还可能造成建筑物的腐蚀,加速斜坡或者是河岸土体出现滑移甚至崩塌情况。地下水水位上升还会造成土体结构发生软化,并进一步降低土层本身的承载能力。同时,还会使得土层本身的液化情况加剧。严重情况可能会造成流砂以及管涌等灾害的发生,为工程建设尤其是基础工程建设造成巨大破坏。除此之外,地下水水位频繁出现升降情况也可能会造成巨大危害。因为地下水水位发生升降变化,可能会造成建筑物膨胀性岩土发生膨胀变形情况发生。但是由于水位上升和下降频繁,岩土收缩变形的幅度越来越大,且受力持续加强,会造成地裂以及相关危害的产生。最终,建筑物尤其是轻型建筑物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与此同时,因为地下水水位升降频繁,还会造成突然当中的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造成土壤承载能力急剧降低,可以说,这种情况将会导致岩土工程有关基础选型以及技术处理难题。
3结语
我国地大物博,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存在多种特殊性岩土体,岩土工程问题也复杂多样。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前,必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详细查明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对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考虑到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和市场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将《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它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要求学生具有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能够将岩土工程勘察的理论知识顺利地转化为从业技能[1]。作为岩土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从事的是工程建设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所以该门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用人单位对本校培养的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因此,学生应该在实践方面给予更多的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从业的技能[2]。然而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方法仍沿用以往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的方法,已经和实际的工程产生了较大的差距[3],为了适应现代建设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岩土工程勘察》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第一,目前选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材版本过老,不同与新修订的规范相适应。随著各个行业的勘察规范不断地修订,原有的教材仍然采用老版本的规范,已经不能与当前勘察规范要求相适应,学生对于新版本规范了解甚少。
第二,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理论教学,学生很难对实际工程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因为,广大的同学们才刚刚进入到岩土工程的专业课学习中,对该专业以后将要从事的工作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只是在想象中倾听教师的讲解,只研究理论数据是如何分析的,理性的认识不能上升到实践的认识高度,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导致理论认识与实践工程偏差较大。
第三,《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门实用性学科,重点在于岩土工程实践,因此实际工程的案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案例教学至今未纳入课程的教学大纲,也极少有老师能够将实际工程案例与教学结合起来讲授。案例教学的缺失,使得原本就内容广泛,规范条文繁杂难以理解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效果十分不尽如人意,甚至有许多学生不能编写出一份较为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以上三方面反映了《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目前存在着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难以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有必要加大《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创新,这对于对提高岩土工程专业人才的从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4]。
2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式与内容
2.1优化课程体系,突出教学重点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大纲,合理选择与国家当前正在执行的规范相适应的教材,教材中的内容可能涉及各个行业,教师要针对岩土工程自身的专业内容有所侧重的进行讲解。对于教材中未更新规范的内容要重点指出,对于一些岩土工程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要给与重点讲解。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是:对工程建设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解决方案建议;为实际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5]。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我校学生地质学基础普遍较好,对于工程中存在哪些工程地质问题掌握得较好,但是对于需要提供给设计部门哪些必要的地质资料和设计参数普遍难以把握。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将会使得勘察和设计之间产生严重的脱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岩土工程勘察的两个主要任务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工程建设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如何布置,勘察资料数据如何处理,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做”的问题,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实践能力。
2.2加强案例教学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不应仅仅讲授书本中的理论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将实际的工程案例引入到教学环节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日后毕业在处理实际工程的时候能够做到不慌不乱,正确面对。实际的工程案例可以是来源于教师的纵向或者横向研究课题,更应从相关生产单位的工程项目中进行收集,这样可确保案例的完整性(论证、勘察、设计等环节),最好是有正在进行的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可以让同学去现场工地进行勘察实习,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具体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流程。案例还应适当地选取一些失败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日后如何避免这种失败的产生。案例既包括岩土工程勘察的整个流程,同时也要有所针对的选取勘察的部分工作作为案例教学。比如可以只提供给学生工程项目的背景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让学生来分析针对这一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应当如何布置。另外,各个行业的勘察工作侧重点和内容有所不同,教师应当保证每类工程场地至少提供一个完整的案例,以便让学生能够掌握各类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因为同学们毕业之后可能去到不同的行业进行勘察工作,对于各个行业的勘察内容的区别和联系都要做到真正的了解和掌握。
2.3重视岩土勘察报告编写教学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所有勘察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勘察报告编写的训练,使学生能编写出一份完整、正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报告编写的原则、主要内容、需要提供哪些参数和图件。为了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可以针对课堂上选取的实际工程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去撰写一份真正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