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幼儿;亲子沟通;语言发展
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家长与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了解信任与相互合作的过程,其重要性在于有效地亲子沟通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1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父母对子女影响往往是以亲子沟通的途径实现的,亲子沟通又是家庭环境给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有效方式。亲子沟通主要是以语言的形式来实现的。幼儿语言发展有助于幼儿观察周围世界、学习知识技能、理解行为规则、表达内心感情等等。语言将使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同时语言教育在家庭和幼儿园中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掌握大量的词汇学好语言,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独白能力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幼儿小学以后写作时的文章条理性和培养幼儿大脑的灵活性和敏捷的思维。因此,幼儿语言发展有助于其促进其以后社会性的发展,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等等。
2亲子沟通与幼儿语言发展的关系
2.1父母是幼儿语言的启蒙者
在幼儿生命最初的几年里,父母就是幼儿语言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人的语言能力是大脑的一种功能,它和人的其他能力一样,都是后天训练的结果。虽然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影响,但离开了亲子沟通这一后天的语言训练,人的语言能力是不可能达到理想发展水平的。同时,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单纯的一种能力,他同多种能力有关,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是人的一种能力系统。因此,通过亲子沟通进行语言训练,也会使多种相关能力得到发展。幼儿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学、系统、适时的语言沟通的结果。幼儿说话的才能并不是预先决定的事,而是在亲子沟通过程中,慢慢的进行模仿,发音,最后学会了说话。
2.2在与幼儿交往中,幼儿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幼儿完美的语言是在亲子沟通过程中,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亲子沟通过程中,幼儿和父母形成了亲子依恋的关系,幼儿对父母越依恋就越想模仿父母说话。当幼儿重复父母说的话并模仿父母说话的语气时,就肯定了父母和幼儿的亲子关系。
只有幼儿感受到有人爱他的情况下,幼儿的语言功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一个孩子如果跟父母经常在一起,而他的父母有丰富的词汇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话时句子结构又无懈可击,精于运用语言,那么他通常也跟着学。假设其他一切方面条件都相当的情况下,他也会比那些运用语言拙略的父母的孩子说话早,并且较早的把单词和成短语,然后把短语合成句子。他说的许多句子都比那些无此优越条件的儿童的句子长。他也会较早得学会问问题。不仅如此,他问的问题也比较多,而且更加具有探索性。
2.3亲子沟通发掘了幼儿语言的潜在能力
语言能力是人类的一种潜遗传能力,如果在产生和发展的一定时期得不到教育和训练,就会逐渐丧失。乔姆斯基在其《句法结构》一书中提出“先天语言能力学说”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方面最具说服力的例子是孤儿状况。孤儿过着枯燥无味的童年生活,没有母爱也没有人进行感情沟通,先天的语言能力没有强化,以致那些孤儿不但语言发展极其缓慢,而且有些孤儿的也会表现出严重的心理缺陷,对其以后人生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的“狼孩”、“猴孩”之所以几乎丧失了人类语言能力,就是因为在出生前几年,没有进行亲子沟通和语言训练造成的。
3幼儿阶段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
3.1重视生理需要,忽视感官交流
在幼儿刚出生时亲子沟通主要以与幼儿进行感官交流,包括:触觉交流、视觉交流、嗅觉交流、听觉交流等。通过这些交流,让幼儿在父母的怀中充分感受到安全感,并且和父母充分的建立安全依恋。从幼儿半岁开始,父母就应该为幼儿的认知做准备了。所以幼儿的语言也已经在那是开始有了部分积累。所以,当父母进行亲子沟通时,幼儿基本能够听懂你说的话,家长与幼儿说话是家庭内成人与儿童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这种交往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当下父母普遍忙于工作,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即可,忽视了与孩子的感官交流。
3.2多运用灌输方式,忽视亲子互动
亲子沟通更多的放在亲子游戏和日常活动中来开展,当然亲子对话是前提,幼儿语言进步是目的。但是,当下的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大多采用的仍是看图识字,背诵诗词等方式来发展幼儿的语言。
3.3形式单一,限制了幼儿语言发展
三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能够完整的表述自己所所做过的事,能够完整的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喜欢听童话故事偶尔会自己复述所听过的故事。而我发现,父母对于幼儿语言发展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学习活动上,忽视了幼儿在其他活动的语言发展。因此,三岁以后与幼儿进行亲子沟通则以亲子阅读、谈话活动、讲话活动、文学活动为主。
4针对亲子沟通存在问题的建议
4.1应注重感官交流
婴儿从一生下来,眼睛、耳朵、鼻子、皮肤都同时受到刺激。婴儿在一岁之前不会说话,只能凭借手摸、体触口尝、鼻闻、耳听眼看,去感知世界。
幼儿刚出生时内心充满恐惧和不安,因此母亲慈祥的眼光、亲切的面容、温暖的怀抱就会给幼儿安全感,和信任感。宝宝的视觉在刚出生后两个月也开始发展,因此在这时期就应开始注意培养婴儿的视力。从两个月开始,幼儿的听觉开始发展,父母这时可以给宝宝播放一些轻快柔和的音乐,或用有声响的玩具逗引幼儿,促进幼儿听觉的发展。
4.2应结合具体情境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透过不断地模仿、练习获得的,语言的发展与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刺激量的多少有关,接受外界信息刺激多的孩子。其语言发展就快于其他儿童,所以父母不妨让幼儿多接触不同的人、事、物,如超市购物、逛公园、探望朋友。通过扩展其生活圈,进而将各种事物、动作介绍给幼儿,教幼儿模仿,为语言表达提供素材。
4.3应给予其提供更多语言表现的机会
幼儿三岁以后,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运用词汇也相当灵活。这时父母就应当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语言表现机会,促进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例如:让宝宝听故事进行角色扮演,用自己的语言形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也可以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
参考文献:
真诚的正面。一般来讲,能正面和母亲交流,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喜悦。孩子从被母亲抱着喂奶的婴儿时期开始,就常常端详着母亲的表情。那时能从正面看着母亲的表情是多么开心啊!孩子从抱着自己、凝视着自己的母亲的双眼里看到了小小的自己。那个小小的自己若是笑了,母亲也会跟着微笑;若是哭了,母亲也会露出担心的神情。母亲的表情总是随着孩子的心情变化着。而哺乳也是婴儿和母亲的正面交流。
孩子不能永远被母亲抱着,当开始学着玩耍,母亲和孩子的正面交流,从当他的玩伴开始。当母亲张开双手,从表情到内心都正面面对孩子时,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可,他会感到多么高兴和满足呀!虽然有时父母的动作有些笨拙,但是孩子还是会很高兴,因为他能和父母面对面交流。事实上,孩子只是需要父母的正视,这是一种对父母的眷恋。作为父母,真诚地和孩子正面交流,是为了给予孩子一种只有父母才能给予的亲情。
专注的侧脸。虽然母亲都想和孩子正面沟通,但是,母亲也有自己的事情,不能总陪在孩子身边。家庭教育并不只是母亲有空陪在孩子身边,也是在母亲处理家务的过程中进行的。那时,孩子看到的是母亲的侧脸。侧脸,用当下流行的话叫做侧影,表示侧面观、部分观等意思。对孩子来讲,最珍贵的,是更加朴实的,至少是未经修饰的侧脸。
平时看到母亲的侧脸,是母亲在做事情的时候。如在家里认真叠衣服的母亲的侧脸,这和正面看起来温柔的表情不同,是一种专心工作的神情。看到这样的侧脸,孩子的内心不但没有松懈,反而更加振作了。和想要撒娇的依恋不同,此时孩子感受到的是母亲富有力量的、勤劳的形象。
家庭教育,相对于语言来讲更注重事实,相对于说教来讲更重视生活。母亲是教育者,但在这之前更是生活者。在家庭生活中辛勤劳动的母亲,才真正称得上是孩子的家庭教育者。忙碌的母亲,却反而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真诚地和孩子进行正面交流。这里所说的侧脸,是无论生活多么忙碌,都不会忽略对孩子关心的母亲的侧脸。而不是那种冷淡的、冷漠的、发呆的或是精神恍惚、只关注镜子中的自己的侧脸,更不是说感到厌烦不加理睬、怕麻烦装作不知道的侧脸。
积极的背影。母亲向孩子呈现的姿态以正面和侧脸居多,但是背影也可以向孩子传递有希望、有憧憬、有前进的方向等正能量,即便不能引导后面的人,却可以给人前行的动力。例如刚从外面回来的孩子,看到母亲在认真看书的背影,不由得被母亲像学生那种勤奋的态度感染了。孩子就会放轻脚步声,尽量不去打扰母亲,然后自己也安静地走到书桌前打开书本来看。母亲不应该只是叫孩子看书,不该只是对孩子进行说教,母亲自己也需要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对孩子来说,这正是一种很郑重的发现,也是一种切实的鼓励。那种背影所带来的影响,或许更深刻,也更有深度。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谈话导人.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
揭示课题.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
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的孩子吗?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
延伸课外: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附相关资料: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②“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③“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2)对词语的理解。
打蔫:本文指精神萎靡不振。
残忍:本文是狠心的意思。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雪上加霜: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使祸事加深。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做。
艰涩:本文是艰难缓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