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家校合作原则范例(3篇)

时间: 2024-05-11 栏目:公文范文

家校合作原则范文篇1

一、家校联系制度

(一)家访制度

1、家访次数:班主任定期对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原则上每学期对每位学生家访一次。遇到情况随时沟通。

2、家访内容:学生在校表现通报、学生成绩情况通报、学生近期情况通报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了解学生社会交往情况,了解学生对学校有关方面政策向家长传达情况,其他重要方面情况的沟通和通报。

3、家访形式:一般采取到家家访形式,或者利用电话形式、以及采取邀请家长来校等方式。家访时间可以在放假期间,也可以在行课期间。

(二)家长会制度

1、家长会次数:每班每期召开一次,如学校有统一安排除外。原则上一年级和七年级、六年级和九年级每期2次,一般家长会安排在期中考试之后。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临时安排家长会。

2、家长会内容:宣传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新举措、新成绩,

通报学生成绩表现、文明素质表现、其他重点情况表现,了解学生在家情况、社会交往情况、近期动向,指导家长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方法技巧。

3、家长会形式:一般采取各班召开的方式,副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必须参加,原则上邀请蹲点年级行政领导参加。可以光学生家长参加,也可以采取学生家长、学生共同参加的形式。也可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各方面动向。

4、家长会要求:班主任要做好家长会的会场布置,原则上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要求做好记录,尤其做好家长关于学校发展、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的记录和搜集,班主任负责上报学校进行梳理汇总,便于学校工作。家长会记录要求上交存档。

(三)家长访校制度

1、家长访校时间:家长访校一般在课余或者休息时间。原则上上课时间不接待家长访校。

2、家长来访的接待:原则上对应班级班主任或者副班主任接待,也可以由任课老师接待。基本程序是家长先行到门卫室进行登记,由家长或者门卫室联系相关教师,相关教师约定在指定地点进行接待,一般在门卫室或者办公室接待。如有其它问题需要向学校反映,原则上向当周行政值周领导反映并进行接待处理。

3、家长访校内容:了解学校发展、管理等方面的举措,了解班级管理情况,沟通学生在校、在家表现,了解学生成绩,对学校、班级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重大情况通报制度

1、重大情况通报内容:是指有关学校发展、工作管理方面的重大举措、重要改变、需要家长注意的重点内容、需要家长配合的重大事件、学生重大问题和情况等。如超过2天以上全校放假、大面积疫情爆发、需要特别注意的安全防范、班级的扩充或撤并、作息时间大调整、学生重大违纪、上级有关需要家长传达文件精神等等。

2、重大情况通报形式:根据时间松紧、重要程度、范围大小等方面灵活确定。如发放《告家长书》、电话联系邀请或要求、广播电视通知宣传、广告标语等。

(五)家长委员会制度

1、家长委员会的组建:家长委员会由学生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共同推荐,选择家长当中威信高、责任心强、乐于负责家庭和学校联系工作的家长同志担任。家长委员会原则上设主任一名,委员8名。(每个年级一名)。家长委员会由全体家长推荐,由学校征求各方面情况,邀请商讨确定。

2、家长委员会的职能

(1)关心和扶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2)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3)组织家长对全体教职工以及学校工作进行监督,反映广大家长要求,并通过健康有效渠道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学校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

(4)积极带领广大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家长学校

的活动,促进学校与社区、家庭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5)做好学校宣传工作,扩大学校影响和知名度。

(6)协助学校办好家长学校,让广大家长学习必要的抚育、培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

(7)做好家教工作,在全体家长当中起到表率作用。

3、家长委员会任期:原则上2年一届。如有特殊情况,可以进行补充推选。

4、家长委员会的召开:原则上每期召开一次,学校重大活动邀请列席。

(六)弱势学生帮扶制度

1、弱势学生:是指在生活、学习上有困难或者出现异常现象的学生群体。例如经常违纪学生、家庭生活困难学生、学习特别困难学生、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学生等。

家校合作原则范文

关键字:终身教育;高等院校资助;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39-001

知识经济的到来决定了终身教育成为竞争的必要手段,高等院校是终身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既是教学的中心,也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对中初级教育、专业教育、中学后教育都有深入的研究。现在的终身教育体系还包括成人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等,而这些教育大部分都是由正规大学提供的,师资力量均来自于高等院校。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学费的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设备的完善等,高等教育仍然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如何选择适当的资助政策,既解决高校的财政危机,又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

一、终身教育视角下高校资助的原则

终身教育潮流的到来必然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应该用什么原则来指导平衡高等院校资助政策的制定,最重要的原则是这些政策应该促进终身教育,有以下三个基本原则构成了终身教育视角下高等院校资助的基础。

1.均衡性原则

所谓均衡性原则即为公平性的原则。终身教育潮流下对高等院校资助政策中公平性的原则意为要考虑到地区、种类差异。现在高校资助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对于985高校、211高校和一些理科工科院校的资助金额要远远高于普通院校。此外,在职培训和继续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制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国家在对高校资助时,往往忽视这些教育机构的存在,导致继续教育机构、在职培训等师资缺乏、教学设配不完善。

2.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的理论基础是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某一个阶段的发展,终身教育潮流下对高等院校的资助并不是单独着眼于高等院校这一点,而是持续连贯的过程。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比去年减少2%。自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最高峰时的1040万之后,这已是连续第四年出现下滑趋势。参加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这其中有多种因素造成的,基础教育人数的减少是主要原因。为了提供充足的中等教育,确保中等教育制度的可持续性,政策制定者应该思考通过私人部门、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方式来提供教育。

3.多样性原则

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在终身教育的潮流下高等院校的资助政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这就需要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共同资助。政府要资助那些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终身学习,私营部门应在私人收益高的领域(如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投资上发挥作用。资助政策多样性,避免单独依靠政府投资的传统模式,校企合作,公私合营,慈善资助等都是可供选择。

三、终身教育潮流下高等院校资助政策

1.成本分担计划

终身教育含有两个基本的主题:终身性和民主性。成本分担计划着眼于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计划需要受教育者承担部分学费,成本分担得到提倡,学习者承担着教育的边际成本,促使他们认真学习。成本分担计划以公平和效率为理论基础,从而得到提倡。成本分担计划在我国以传统的贷款为主。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以及扩招的进展,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贫困生资助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国家相继开展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化发展新阶段国家助学贷款探索,采取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担机制,为鼓励银行积极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按照“风险分担”原则,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高校和财务担负50%的资金,学生自己承担50%的风险。在终身教育的潮流下,国家应继续实行助学贷款计划,以此来减少贫困生的就学压力,以扩大高等院校的教育范围,以迎合终身教育民主化的主题。

2.校企合作计划

校企合作计划。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校企合作中,由企业资助部分大学生,毕业后直接服务于该企业,这样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企业人才问题。

3.教育卷和计程计费

这种教育机制我们可以效仿于丹麦,丹麦政府承担资助学生的责任,通过国家教育补贴和教育券对学生资助的。教育卷是按高校课程规定的,学生们可以使用教育券完成一个或长或短时间的学习计划,同时,他们也可以在同一所高校或另外一所高校自由地改变课程,课程由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计程计费制是基于学习活动的分配制度,这个机制最早在中等技术学院和商学院中推出的。在这种政策下,各种教育机构可以自由分配资金,不受中央政府的限制。这两者机制的相结合使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更有成效。教育卷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完全成为一名消费者,自由地选择教育的提供者,学校也可以根据入学的人数得到拨款,这样可以激励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来吸引更多的入学者,从而获得更多的资助,这种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创造更有效率的方式提供教育和培训。

总之,大学在终身教育体制下,高校所发挥的作用不是单一的,是多元化的,并且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高等院校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教育阶段,而是对终身教育起着支持和源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3

家校合作原则范文

[关键词]《音乐之声》;会话原则;人物对话;形象塑造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可谓是一部经典的脍炙人口的佳作,电影中的美妙歌曲,迤逦的自然风光和高尚的爱国情怀一直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电影《音乐之声》为我们讲述了玛利亚修女作为一名家庭教师来到了退役海军上校冯·特拉普的家中,电影中有着大量的人物语言对白,为观众塑造了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心地纯洁善良、性格直率的修女玛利亚的形象,因为承受丧妻之痛而沉默不言的上校先生,喜欢捉弄老师但是心地纯洁的孩子们。下面本文将选取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些人物对话,并且在格莱斯的语言会话准则的指导下,对这些会话中的语言含义进行分析,并且对人物形象塑造作用进行解读。

一、有关电影《音乐之声》中

人物会话原则的总体概述电影《音乐之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修女玛利亚这个形象,所以在玛利亚和不同的人物进行话语对白是发生在不同的场景之中的,这样就体现了人物的不同形象,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修女玛利亚这一形象进行了塑造,玛利亚的对话主要是围绕玛利亚和孩子们、玛利亚和上校先生、玛利亚和女管家之间的对话展开的。

美国的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曾经说过:“所有的言语交际行为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进行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有着一种不谋而合的默契,所以双方在进行言语会话的时候必定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并且这种原则叫做会话的合作原则。”关于格莱斯提出来的语言会话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语言的质量原则。说话人要尽可能地说真话,这就需要说话人不要说一些自己都不会相信的语言以及不要说缺乏真凭实据的话语;第二,语言的数量原则。说话人要按照当前话语交流的目的进行语言的输出,进行有效信息的提供,不要说一些所需求信息以外的话语;第三,语言的关联原则。说话人要说和话题相关的语言,不要东拉西扯;第四,语言的表达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晰明了,这就需要说话人不要使用一些会产生歧义的词语,不要语言晦涩难懂,说话要有条理。

一般来讲,人们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只要遵守了以上的会话原则就可以实现高效率的话语交际和沟通,然而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人们会经常违反以上所说的会话原则。对于以上的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经常要求听话人要摆脱说话人字面含义的束缚,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领悟说话人的内在含义和语义,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话外之音”。

二、对电影《音乐之声》中人物对话的语言解析

(一)有关玛利亚和孩子们之间的对话分析

当修女玛利亚第一次到上校先生家里的时候,上校带着玛利亚和孩子们见面以后就离开了,所以玛利亚在第一次见到孩子以后就做了一个自我介绍:

玛利亚:好!孩子们,现在这里就剩下我们了,现在请大家再次给我说一下你们的姓名和年龄。

丽莎:我是丽莎,我已经16岁了。我不需要任何家庭老师。

菲瑞克瑞:我就是菲瑞克瑞,我已经14岁了。我变得无可救药了。

路易莎:碧姬塔是我。

碧姬塔:……嗯,我是碧姬塔……我10岁了……我感觉你穿的裙子是我见到过最难看的了。

库特:库特。我11岁了。我也已经是无可救药了。

玛塔:我是玛塔。在周二我就10岁了。我非常喜欢红色的小伞。

在玛利亚询问孩子的名字和年龄的这一过程中,作为上校大女儿的丽莎首先进行了回答,除了传递给玛利亚自己的名字和年龄之外,还附加了一句“我不需要什么家庭老师”,很显然这一会话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语言数量原则和语言关联原则——提供给了听话人多余的信息,并且是和问题没有任何关系的。在后面紧接着介绍自己的二儿子菲瑞克瑞的回答中同样也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这两个原则,因为他的回答中带有“我变得无可救药了”这样既多余又和交谈主题没有任何关系的信息。同样的道理,上校的四女儿碧姬塔、五儿子库特和六女儿玛塔的回答也都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语言数量原则和语言质量原则。有所不同的是,碧姬塔话语中的“我感觉你穿的裙子是我见到过最难看的了”和库特说自己是“无可救药了”都带有明显的敌对的意思,六女儿的回答中说了一句“我非常喜欢红色的小伞”,语气就显得友好得多了。三女儿路易莎的回答则是严重违反了会话的质量准则,因为说了假话,欺骗玛利亚说自己是“碧姬塔”。

当玛利亚听完孩子的介绍以后,坦白地告诉大家自己并没有做过家庭教师,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希望大家可以给他提出一些建议:

玛利亚:我还从来没有做过家庭教师。……所以,希望你们可以给我提一些建议。

路易莎:嗯,最好的开始就是要确信地告诉父亲不要管我们的事情。

菲瑞克瑞:你坚决不能准时开始午餐。

碧姬塔:坚决不能不发声音喝汤。

库特:在吃甜点的时候,一定要挖你的鼻孔。

葛特儿:不要理会他们任何人说的话,玛利亚。

从这群孩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路易莎、菲瑞克瑞、碧姬塔和库特都违反了会话原则中的质量原则,因为他们都建议玛利亚做那些他们都知道不应该去做的事情,但是只有小女儿葛特儿的回答没有违反合作原则,因为她提供了最为真实有效的信息。

(二)有关玛利亚和上校之间的对话分析

当玛利亚来到餐厅吃饭的时候,突然被这群淘气的孩子放在坐椅上的松果着实吓了一跳,不禁失声大叫起来,这完全不符合上流社会的行为规范,所以,上校就略带调侃的语气说道:

上校:如此迷人的仪式?是不是在修道院里面学的啊?

玛利亚:不,嗯……这是风湿病犯了的缘故。

玛利亚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举止都是孩子们恶作剧的结果,但是玛利亚并没有给上校说出实情,并且说自己因为是风湿病的缘故来掩饰。玛利亚的这一掩饰没有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父亲面前出丑,这就为他们日后的和谐共处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玛利亚的回答明显违反了会话的质量原则,因为玛利亚提供了虚假的信息。

在玛利亚坐下来以后,玛利亚又语气轻松地提到了淘气孩子们放在她口袋里面的青蛙,并且诙谐说道:“谢谢孩子们送给她的见面礼物。”听到玛利亚这样说,本来想吓唬玛利亚的孩子们突然感到心里愧疚都哭泣了,上校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所以着急地让玛利亚问问是不是大家吃饭消化不良了:

上校:玛利亚老师,是不是非要在吃饭的时候或者只是吃饭的时候,我们都要通过这样奇妙的消化不良来看这个新世界呢?

玛利亚:先生,他们都没有事。他们只是高兴罢了!

很明显,玛利亚对此故作镇定,并且诙谐地回答道:“孩子们只是因为高兴罢了。”这样的回答既违反了语言数量准则,也违反了语言的质量原则,因为玛利亚并没有提供和主题相关的真实信息,所以也违反了语言的关联原则,这个回答和问题也没有任何的关系。

(三)有关玛利亚和女管家之间的对话分析

当女管家给玛利亚送来上校给自己做衣服的布料的时候,玛利亚咨询女管家道自己是否可以再向上校要一些布料:

玛利亚:嗯,您认为我再向上校先生要一些多的做衣服的布料,上校先生他会同意我的要求吗?

女管家:一个家庭教师需要多少的衣服布料呢?

对于玛利亚提问的问题,女管家并没有从正面回答:“会”还是“不会”,这就违反了会话原则中的语言质量原则和语言关联原则,反而反问道玛利亚:“一个家庭教师需要多少的衣服布料呢?”女管家的话语略带轻蔑的语气,从而将女管家感觉自己身为上流社会的管家的自居地位的形象特点进行了鲜明的表现。

后来,女管家告诉玛利亚,在上校的妻子去世以后,上校就变得郁郁寡欢,沉默不语,打理家务和管理孩子就像是管理军队一样刻板,没有生机:

女管家:当主人的妻子去世了以后,主人就像是管理一支军队一样来经营着这个家庭,只有命令和训斥。家里从此没有了音乐声,没有了欢笑声,不准出现一切可以勾起他想念妻子的东西存在,特别是孩子们。

玛利亚:这是多么的武断没有道理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女管家:啊……嗯,你感觉你的房子怎么样啊玛利亚?

听到女管家的话语后,玛利亚直接说出了:“这是多么的武断没有道理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对于这样的话语,女管家在沉默了片刻之后,略带忧郁地转了话题,问到了玛利亚:“你感觉你的房子怎么样啊?”女管家的回答故意违反了语言会话原则中的关联原则,说了一句和对话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话语。从这一段具有玩味性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女管家世故圆滑的形象和玛利亚单纯坦率的性格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结语

我们通过在英语语言学对话合作原则的指导下,选取了电影《音乐之声》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组人物语言对话:玛利亚和孩子们之间的对话、玛利亚和上校之间的对话和玛利亚和女管家之间的对话为载体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当人物的会话语言违反了交际的语言准则的时候,往往话语里面会带有其他的含义,这些隐藏的含义对于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特点的烘托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电影《音乐之声》中,孩子们为了接近自己的父亲,所以故意和家庭教师之间闹不和,当第一次和玛利亚接触的时候就在语言上给玛利亚一个下马威,违反了语言的质量原则和数量原则。在玛利亚和上校的对话中,玛利亚的语言也违法了语言的质量原则,目的则是为了保护孩子们,这让我们看到了玛利亚善良仁慈的形象,玛利亚与女管家之间的对话则更加凸显了自己的单纯和女管家的圆滑世故。因此,看似平常的电影人物对白,但是往往暗藏玄机,也通过对话将人物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参考文献]

[1]熊学亮.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LevinsonSC.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何自然.认知语言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贺国荣,袁园.会话隐含与电影人物对话[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5).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儿童食品安全知识大全(6篇)
  • 下一篇:期中考试总结字范文(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