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钢铁化学分析;情况;偏差的应用
1.前言
钢材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材料,宝特韶关自投产以来,成果丰硕,成为宝钢特钢长材重要的坯料供应基地,产品拓展、品质提升、成本改善、制造能力长足进步。主要以特钢为主,特钢对各项工艺质量要求严格。标准中针对钢材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和允许偏差做出了相应的规定,钢材化学成分分析全过程进行规定,每一个分析结果都给出一个对比值。钢材中化学成分检测分为:熔炼成分检测和化学成品检测。熔炼成分检测和化学成品检测在分析方法和分析数值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熔炼分析方法的数值可能会超出标准,而成分分析方法中数值在规定的范围内,针对差异的情况,标准中中设置了一个允许数值,也就是允许偏差。
2.钢材化学分析中的允许偏差
钢材中的化学成分分析有:熔炼成分检测和化学成品检测。在钢水浇注过程中采用球拍试样,通过风动送样系统到实验室,实验室接到试样,对样品进行制备,满足检测后进行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示同一炉或同一个钢包中钢水的平均化学成分,叫做熔炼成分检测。通过在加工完成以后的成品钢材上取样进行检测,叫做成品检测。由于钢水在结晶过程中会产生偏析或元素的不均匀分布,所以,成品检测的值有时与熔炼检测的值不一致,就出现了成品化学分析的允许偏差。GB/T6992015《优质碳素结构钢》中规定的钢的化学成分就是针对熔炼成分检测而言。新标准中熔炼检测被成品检测所替代,熔炼检测试样不正确导致分析结果不可靠和在未取得熔炼检测试样的时候,可以使用成品化学分析,但是要求成品检测分析的结果要符合熔炼成分规定。
3.国外标准的一些相关情况
国外标准规定的情况作简要说明:(1)美标:在钢类或品种标准的综合标准中将成品成分偏差纳入,或在各标准中分别规定。(2)德标:分别在各标准中规定成品成分允许偏差,未统一。(3)前苏联标:在各标准中分别做出规定,不按元素的不同含量分类,没有统一性。(4)日标:JISG0321是日本专用的标准,共有四个成品成分允许偏差表,不锈耐热钢的成分偏差是根据成分元素含量范围分档规定其大小;中低合金钢成分偏差是根据除了元素含量范围分档规定以外,还增加了按钢材截面积大小分档的规定,截面愈大,要求愈宽;碳素钢则两种情况都存在。偏差值的规定有四种:①根据化学元素的含量范围进行分类规定;②按化学元素的含量范围分类,增加钢材的截面大小分类规定;③按钢材的重量、大小分类做出规定;④不管元素含量和钢材截面大小怎么样,一个元素规定一个偏差。第一和第二种两种情况比较科学。
4.钢材化学成分检测允许偏差的应用
(1)钢材化学成品分析的取样原则。标准GB/T2222006《钢中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要求用于钢的化学成分成品分析的试样,试样应均匀一致,能充分代表每一个牌号钢材的化学成分,并且取样要有足够数量。不同的试样使用不同的取样方法:①样屑试样,采用钻床制备试样。要求钻好的样屑混合均匀。然后要去除表面氧化铁皮和脏物,不能使用水、油或其他剂。②大断面试样,从钢材横断面上取样,在钢材横断中心到边缘的中间部位平行于轴线上取样。③小断面试样,一种方法是从钢材的整个横断面上取样,另一种方法是从横断面上沿轧制方向取样。(2)钢材中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的使用。熔炼过程取样进行检测分析的值叫做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一般情况下分析值都能满足标准规定,但在炼钢过程中钢中元素偏析,成品分析的成分值可能超出标准规定的成分界限值。对超出界限值的大小规定一个允许的数值,这就是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值,GB/T2222006《钢中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普通碳素钢、低合金钢、优质碳素钢和合金钢、不锈钢和耐热钢四种偏差表。一种钢材成品化学成分允许的偏差只能使用一个表,不能两个表混合使用。(3)化学成分允许偏差的准确使用。钢材中化学成分检测分析的允许偏差,在具体检测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证检测结果的误差,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①同一种类钢材的化学成分分析的允许值,只能使用同一个表,不能同时使用多个表混合。②尽量保证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所得的值接近允许偏差值范围的上限,这样能够减少误差值给试验造成的不良影响。(4)不同钢种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值。依据标准GB/T222-2006《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共给出了几个化学成分允许偏差表,分为:表1低合金钢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表2合金钢(不含不锈钢和耐热钢)成品化学允许偏差值,表3不锈钢和耐热钢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值。举个例子:合金结构钢34CrMo4,其冶炼工艺要求熔炼成分的碳元素,标准规定界限值为:上限0.36%,下限0.34%,成品钢材化学成分检测分析时,假如有一熔炼号的钢材碳含量为0.39%,说明超出标准规定上限值0.03%,按照表1低合金钢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值规定,钢材的碳含量是合格的。假如另一熔炼号的钢材出现碳含量为0.31%,说明超出标准规定下限值0.03%,按照本标准表1规定,钢材的碳含量也是合格的。
5.执行标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横截面积不大于65000mm2的钢件使用标准中表1~2中的偏差表。大于该横截面积的钢件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值可以适当放宽,具体数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残余元素不适用于表1~3中规定中的化学成分的允许偏差。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一种钢的只能使用一个表,不可以两个表混合使用。化学成品检测的值,不可以超出标准规定化学成分界限值的上偏差和分界限的下偏差。未能取得熔炼分析值,或怀疑熔炼分析值不可分析的成分值应符合熔炼成分的规定,不得有偏差值。6.结束语为了保证钢铁生产稳定顺行,可以通过化学成分了解生产状况,指导生产,在日常的钢材化学成分检测分析过程中,应根据钢材化学成分实际情况对允许偏差进行有效分析,检测人员在完成检测任务时,严格按照标准和作业文件的相关的规定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准、科学的使用钢材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如何确认钢的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应引起化学检测员的注意,以确特钢冶炼和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GB/T222-2006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2]GB/T6992015优质碳素结构钢.
[3]王开远.钢的成品化学分析允许偏差及试样制取方法新标准[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2(05):133-137.
关键词圭山山羊;组织;矿物质元素
中图分类号TH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80-0103-02
1研究目的
圭山山羊是云南省四个保种山羊品种之一,具有抗逆性强,疾病少,耐粗饲,既产乳,又产肉等优良特性。圭山山羊属乳肉兼用型地方山羊品种,又称路南乳山羊。产区以石林县为中心[1],分布于宜良、弥勒、沪西、陆良、师宗等县。总计约45万只,占全省山羊总数的7.63%。圭山山羊肉中蛋白质含量高,其赖氨酸,组氨酸含量丰富,氨基酸含量达理想蛋白的78.99%,据报道山羊肉中含胆固醇60MG/100G[2]比猪肉牛肉都低,是一种理想的保健品,圭山山羊背长肌,股二头肌肌纤维直径为82.20UM,95.35UM,比云南的瘤牛100.38UM,100.32UM小[3],但其嫩度(剪切力)大于云南瘤牛(1.85Kg)。目前研究人员对圭山山羊的肉质、乳质、遗传育种及繁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普通圭山山羊和云南红骨圭山山羊的骨骼、肉、血液及毛皮内的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云南红骨山羊骨骼主要矿物元素沉积规律及代谢机理,研究云南红骨圭山山羊红骨特性的本质及形成机理,对丰富骨骼矿物质元素代谢理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可为人和其它动物骨骼矿物质元素代谢紊乱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而此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
2研究现状
2.1矿物质元素测定方法研究
评定动物微量元素营养状况最理想的方法之一就是测定动物体微量元素含量及相关活性物质的变化。矿物元素的测定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化学分析法,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此外极谱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荧光法等也有一定应用。日常的仪器分析中常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极谱仪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来测定钾、钙、钠、镁、铁、锌、铜等金属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法又是其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国内外资料中提到[4]:分光广度法:测K四苯硼钠比色法,测Ca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测Na醋酸铀锌比色法,测Mg钛黄比色法,测Cl硫氰酸汞比色法,测P硫酸亚铁钼蓝比色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羊奶中K、Ca、Na等矿物质的元素含量。试验证明,羊牛等动物奶中钾、钠、镁、钙、铁、锌、铜的含量依次降低,且RSD均小于1.47%。说明该方法测定羊奶中多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简便、灵敏、准确度高,猪肉矿物质元素的测量。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测定矿物质元素的常用方法之一,有着相对偏差低、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特点。但是普及的原子吸收法检测手续繁琐,检验周期长,试剂用量大,需单元素测定,而且基体干扰严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ICP-AES技术具有多元素同时测定的特点,测定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宽,动态范围宽,基体干扰小等明显优点,因而结合化学分离和富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取样量少,有利于缩短操作时间,减小试剂用量和降低空白,提高痕量分析灵敏度和精度,近年来在环境、农业等领域都有应用。例如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快速测定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灵敏度、精密度及回收率都能都达到很高的要求。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世界珍稀濒危鸟类-朱鹮羽毛中Cu,Zn,Mn,Ni,Cr,Fe,Mo七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试样在高温等离子火焰中(焰心温度可高达6000K10000K)待测元素易于被原子化、激发和电离,发射谱线强度大,比经典发射光谱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都要高,尤其对于那些难原子化的高温元素的测定,更显现出它的优越性,其灵敏度可与石墨炉原子吸收相比。
2.2分析仪器的使用研究
开机预热四个小时最佳,然后点燃等离子体光源,待稳定半小时后,分别进行仪器各参数的调试,当调试到最佳测试状态以后,选择最适当的元素分析谱线波长,再进行Hg灯定位,同时进行元素标准化,调节蠕动泵,达到最佳进样量和进样速度。试样在激发过程中产生各元素的特征辐射谱线,分光系统进行分光过滤处理,记录下经光电元件接收后转变成的电信号。依据样品中谱线强度与被测元素浓度成正比的关系,计算机自动记录下后,求得未知样品中各种元素的浓度含量。上机前配置的标准液,首先必须考虑的因素是溶液中各离子间的会相互作用和反应。然后按照仪器中各元素的排列状况,对待测的元素进行分组,此时严格控制酸度和介质是另一个必须注意的环节。
采用低温干灰化法制备样品,干灰化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均高于湿消化法。例如:ICP-AES同时分析毛皮动物貉被毛组织中多种微量元素。经国家人发标准物质GBW07601验证,对于此方法相对误差的范围是0.83%~9.59%,相对标准偏差的范围是0.81%~5.20%,各项检测指标均能满足生物样品检测要求。分别测得健康种貉、自咬症轻、重病貉被毛中的22种微量元素,此种方法可以满足生物样品元素分析的要求[5]。而针对动物毛被样品的复杂基质,对样品的预处理方法需进行专门研究,利用民用微波炉代替专业微波反应器,采用微波加热技术也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前处理技术,需利用试剂的不同特点,分别对试剂硝酸、过氧化氢、盐酸和水的配比及试液体积进行试验,对不同的反应功率和反应进行所需的时间都进行条件试验的研究,优化实验条件。例如:确定选择HNO3-H2O2-HCl-H2O酸溶体系,四种试剂配比为8:1:1:5,输出功率360W条件下加热5min,进行试样密闭消解处理动物毛被样品,采用标准溶液基体匹配法消除动物毛被样品复杂的基体干扰,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同时检测18个动物毛被样品的常量和微量元素。该方法经国家人发标准物质GBW07601验证,这一测试方法的相对误差范围是0.83~9.59,相对标准偏差的范围是0.81~5.20,得到的检测下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指示检测结果的指标对于实际样品尤其是对动物毛被进行的分析中得到验证,生物样品的检测要求虽高,但应用此方法能达到检测目的。从分析设备的分析线数据库中选择,当选用恰当的分析线时,干扰元素少,测定结果满意。从以上离子中可看出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毛发中的矿物质元素是一种科学、快速、准确而成熟的仪器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韬,等.放牧条件下圭山山羊产肉性能及肉质特性[J].云南畜牧兽医,1996,(4):12-13.
[2]葛长荣,等.放牧条件下瘤牛的肉质研究[J].云南畜牧兽医,1995(4):4-7.
[3]魏怀方,等.羊及其产品加工[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8-92,292-293.
关键词:陶瓷材料;成分;化学分析;仪器检测;方法
1前言
在陶瓷生产中,会用到多种矿物原料和化工添加剂,不同的原料配方和工艺处理过程,使得产品的物理性能(如:强度)、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等有所不同,其主要是由原料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所引起的。对这些特性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产品的性能。但是由于检测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的成本较高,研究人员采用了相关的化学成分分析和颗粒度测定进行替代。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原料供应商和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通过原料的化学成分判定原料的品质和用途。事实上,通过一些经验系数,控制原料的化学成分成了生产中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控制配方的化学成分应从监控原料的化学成分着手。研究和控制原料的微量成分,甚至是痕量成分,将对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研究都是通过化学分析来实现的。
目前最常用的陶瓷原料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是国家标准GB/T4734《陶瓷材料及制品化学分析方法》,该法属于湿法检测,样品被熔融和消解处理成液体,再经过络合滴定法、比色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原料中的氧化物成分。陶瓷原料一般分为普通原料和化工原料(单纯的化工料或经过混合加工的混合料),在GB/T4734标准中有规定,其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和灼减等9项成分的检测为常规分析。因此把以这些成分含量总数超过99.50%的、没有添加其他化工原料的陶瓷原料默认为普通原料。
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更多采用X射线荧光法,此法属于干法检测,是当今比较先进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之一。检测时,粉末样品经过压片或熔融冷却成玻璃样片,由计算机完成检测。检测效率很高,但成本也相对较高。
除此外,陶瓷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还有很多套标准可供选择,表1列出较常用的部分标准。
由表1可知,不同材料、不同成分、相同成分的不同含量范围,各有相对适合的方法。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策划和调整,选择合适的方法能使结果更准确。配合不同的样品,有时同一个样品需用几种方法进行检测,有时即便是差异很大的样品也能用同样的检测方法,关键是要了解每一种方法可能引入偏差的原因,在检测过程中需特别注意。
现代生产对原料的要求日渐提高,一些含量非常低的元素也会引起产品明显的差异。所以涉及原料化学成分方面,对化学分析结果的精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给化学成分分析带来更多由计算机辅助完成的新型设备。比如先进的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原子荧光光谱仪(AFS)、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仪(EDXRF)、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仪(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等。这些仪器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元素成分,但价格比较昂贵。还有一些小型仪器,如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离子计等,可对某类特定成分进行测定。这些仪器都能比较高效而精准地检测出陶瓷材料的化学成分。所有仪器对成分的测定都是以标准物质的标准含量为参照物,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质也是结果准确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普通实验室常用的测定陶瓷原料化学成分的不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建议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便使结果更准确,对产品的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帮助。
2陶瓷原料成分的检测方法
(1)滴定法
湿法化学分析测定陶瓷原料的化学成分,滴定法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表1中多个标准方法都使用滴定法。滴定分析法的原理是,滴定试剂与被测组分在适当的酸碱pH值下反应,通过指示剂在反应达到终点时颜色突变所使用的滴定试剂的多少来计算被测物的含量。陶瓷成分测定中,三氧化二铝、氧化镁>5%、氧化钙、三氧化二铁、氟化钙、较高含量的二氧化钛,还有熔块釉料中常见的二氧化锆、氧化锌、三氧化二硼等。由滴定法测定某组陶瓷原料化学成分的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滴定法测定低含量成分时,相对偏差较大。如果低含量结果的精度要求高时不适用。
(2)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原理是,将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的蒸汽时,被蒸汽中的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发射光谱被减弱的程度,进而求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由于原子吸收检测的灵敏度很强,因此在测定较低含量的元素时比较显优势。就目前运用的检测手段而言,原子吸收是最准确的方法之一,其元素检出限可低至0.0001%。由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元素的含量见表3。
由表3可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含量成分时,绝对偏差较大。如果高含量结果的准确度要求很高时不适用。
(3)X射线荧光法
X射线荧光法的分析原理是用X射线照射试样时,试样会被激发出荧光X射线,不同元素被激发出的荧光X射线的波长(或能量)不同,且射线强度与元素含量成正比。把混合的荧光X射线按波长(或能量)分开,分别测量不同波长(或能量)的数值和射线的强度,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仪有两种基本类型:波长色散型和能量色散型。
作为干法化学分析方法的典型代表,越来越多的陶瓷材料检测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进行测定材料的化学成分,主要在于这种方法的快速、准确及操作简捷。波长色散法的检测结果非常稳定,无论成分含量的高或低,准确性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检出限低至0.001%。能量色散法能在同一时间分析出所有元素,具有准确、快速的优点,定量分析稍逊于波长色散法。但在特定范围内的材料也能获得满意的结果,特定元素检出限可达0.01%。由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法测定某陶瓷原料化学成分的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测定成分时,重复性较好。无论是主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其结果都比较满意。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测定成分时,重复性也较好。但是所检测的样品范围比较窄,如石英、钾长石、钠长石、高岭土样品能迅速测定,结果较满意。混合样品的检测偏差比较大。
(4)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AES)和原子吸收光谱(AAS)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该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目前已有20多种元素的检出限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其主要用于金属元素的测定,在环境科学、高纯物质、矿物、水质监控、生物制品和医学分析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测定汞、砷、铬、铅等有毒成分。
(5)其他检测法
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离子计分别在测定某些元素和离子含量时,有较强的优势。比如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低含量的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铁、二氧化硅等,检测结果非常准确。火焰光度计测氧化钾、氧化钠操作比较方便,结果也能符合生产要求。离子计测氟离子是最准确的方法。
以上所提及的方法都是陶瓷原料化学成分分析常用的方法,不同方法对不同含量的元素成分各有优势。
3检测偏差分析
(1)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的检测偏差主要来自标准溶液的浓度是否准确、检测过程溶液的酸碱值是否符合反应的要求、滴定管是否标准、滴定速度是否合适、滴定温度能否保持等等。由于检测步骤较多,需要注意的环节也多,容易引起偏差。含量较低的成分更加必须小心。
(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检测偏差主要来自标准溶液的浓度是否准确、稀释溶液倍数越高,检测偏离风险越大。
(3)X射线荧光光谱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检测偏差来自样品本身。在压片制样的测定过程中存在颗粒效应、基质效应、矿物效应等影响。即粉末样品的颗粒细度不一致、所含元素不一致、所含矿物不一致,对检测结果会带来偏差。通过熔融法将待测样品熔融成玻璃片进行测定,可以消除这些效应,但是熔制样片时降低了试样的被检浓度,而加入的熔剂也会引入新的成分,检测时要避开这些因素。
(4)干、湿法检测
无论湿法还是干法的检测,都要使用化学试剂,在检测过程中,化学试剂和被检样品交融在一起。因此化学试剂的纯净度不够会引起偏差,检测时必须进行空白对照实验,即不加入样品,与检测同步使用所有化学试剂和设备,测定相关含量。同时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同样的检测,以便监控检测的有效性。
(5)标准曲线定位
仪器检测都涉及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取点很重要,检测点尽量设置在标准曲线的中间段,检测点离标准曲线中位越远,越容易引起偏差。
(6)波长色散X荧光法
仪器检测时,含量接近或超出检出限的检测结果偏差较大;设备的检测边缘元素的测定偏差也比较大,如波长色散X荧光仪的检测为硼(B)至铀(U)的范围,测硼时的偏差会比较大、能量色散X荧光仪测钠时也是如此。
4结论
(1)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法测定普通原料是最佳的方法,检测数据完全能满足普通陶瓷生产的需要,并且检测速度快。因为干法检测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小。但是设备成本较高。
(2)普通的陶瓷原料也可以采用湿法进行测定,原料中含量较高的成分用滴定法、重量法测定。原料中的微量和痕量元素可以由原子吸收和分光光度计等设备完成。虽耗时长,但是准确性高、成本较低。
(3)化工料或混合料成分相对复杂,某些成分在检测过程中还会互相影响,准确测定结果有时需要多种设备与多种方法相配合,如一般的熔块的测定: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锆、三氧化二硼用滴定法;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锌、氧化锂、氧化铅等用原子吸收法;氧化钡、硫、灼减量等用重量法;二氧化钛、五氧化二磷用比色法;含氟离子的样品还需要用离子计测定氟离子的含量。
对于加入了较多量钴、镨、铬、铁、钛、钒等显色成分调配的色料原料,检测过程更需使用多种方法和设备。
化工料或混合料,也可以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法进行测定,需要建立相近含量成分的标准曲线,检测结果较好。但是当样品中含硼或氟成分,由于熔剂本身含硼,又由于高温制样会使部分氟挥发,所以结果不理想。
(4)一般陶瓷企业对生产原料化学成分的稳定性的监控,采用滴定法、火焰光度计法、分光光度计法和重量法,基本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如果需要更精确的监控,从性价比考虑,可以把样品送到设备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实验室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陶光仪,卓尚军,罗立强.X射线荧光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章诒学,何华焜,陈江韩.原子吸收光谱仪[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