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英语课堂教师角色
1.引言
我国正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有了重大变化。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课程领域的改革必然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活动的进展,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安排学习。而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担当辅助者。教师提供的课堂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中会安排小组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一同协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不论学生的表现好坏,教师都会对学生的观点给予反馈。作为外语教学的一线教师,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使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课堂上得到真正的实施,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任务型语言教学
2.1任务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关键是对任务进行界定。也就是说弄清楚什么是“任务”。
D.Nunan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标志人物,他首先在他的书中界定了交际任务:交际型任务是指课堂上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义表达上而不是语言操练上。(D.Nunan,1989)
随后,Nunan又界定了任务:任务是一项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互动中。他还将任务分成真实世界的任务和教育性任务。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指的是教育性任务。教育性任务是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它应该是形式和意义的和谐统一,语法是用来帮助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表达不同意义的。
大多数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者认为任务应有以下特点:1)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2)任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3)任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4)任务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5)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2.2任务型语言教学概述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它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它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任务也包括各种增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练习活动。根据这种教学方法,设计语言教学大纲以及编写语言教材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罗列或介绍语言项目,而是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逐一学习各个语言项目,而是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程晓堂,2004:2),以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3.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教的和学生所期待得到的总是有差异。教师总是认为他们和学生看待任务的方法和态度是一样的,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学生也会认同,但是事实却往往与之相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赋予学生课程决策权。这样一来,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师生角色将会发生转变。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变化使学习者从课程的边缘地位走向了课程的核心地位,因此,传统的教师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3.1教师要扮演策划设计者角色
教师会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原则,结合英语教学目的、紧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对任务活动进行构思和设计。任务活动要具有代表性、趣味性、并有一定挑战性,能够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ZPD)”理论,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设计教学任务,才能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由现实水平上升到潜在水平。设计任务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好给学生什么任务,此任务要达到什么目的;太难或太简单的任务活动都吸引不了学生。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内容应是真实、有意义而且贴近生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任务的策划、设计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用外语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2教师要扮演组织合作者角色
教师通过组建活动小组,使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明确,使学生在接受任务、准备任务、执行任务、汇报任务结果的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保持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全面监控各项任务的流程,确保课堂活动处于合理、有序的状态。虽然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但并不是说教师在任务型课堂上就可有可无,而是充当一个合作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互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完成任务。实践表明,教师经常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不仅可以给学生更好的语言输入和刺激,还可以使学生形成头脑风暴,迸发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得到更好的语言输出,满足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和自我探究的内在需要。没有灵活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没有及时有效的课堂管理组织,没有很好的课堂活动参与合作,精彩的活动设计可能陷入沉默或失控的局面。
3.3教师要扮演鼓励协助者角色
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理论,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焦虑越少,在学习中有效摄入的知识则越多,学习效率也就越高。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言语水平、个性差异等多种因素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任务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尝试,允许错误的存在。当学生遇到语言或认知障碍时,教师要提供适当的帮助,扮演协助者的角色。任务实施阶段是学生语言技能习得的主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流利性,还要注意学生的语言的准确性,鼓励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如果学生觉得话题太难说不理解时,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和帮助,如视频,插图,关键词等;或降低活动的难度,主动配合学生进行教学。
3.4教师要扮演评价欣赏者角色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出相应评价。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考察学生实际运用语言完成相应任务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记忆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突出的表现、一点一滴的进步,都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欣赏。同时,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也需要教师及时指出,作出评价和总结,这样才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性格内向或者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教师要经常通过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进步之处;对于性格外向和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适时地给予批评,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让其找到自己的进步空间,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可以结合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总之,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被运用到语言教学实践中去,教师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教学应变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评价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许多传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操纵”整个学习过程,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关注任务的设计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投入到真实性的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兴趣进而加强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在动机,师生共同互助完成任务。任务后,还要给予合理适当的评价。总之,任务型语言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语言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语言交际,认知等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自身专业的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NunanD.DesigningTasks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UniversityPress.1989.
[2]WillisJ.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M].Harlow,Essex:Longman,1996.
[3]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商务英语谈判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202-01
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进行任务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开展任务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学习兴趣,对英语谈判教学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一、概述
在20世纪80年代,伯雷泊提出的以输入与互动为基础、注重对学生的任务参与的语言教学法,称之为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任务型语言教学主要注重利用任务对学生的任务解决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发挥,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进行提升。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商务英语谈判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商务英语主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看重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挖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际能力等。通过对教学的任务性的分析,可以将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任务前
任务前主要是准备阶段。此阶段可以称之为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该明确主题的引入和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开展任务前,教师应该适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合理进行任务布置,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主题的引入时,教师应注重对主题的衡量,保证主题的选用可以使学生的参与性加强,在选用的时候尽可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进行任务布置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合理进行任务布置,避免由于任务难度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在进行任务的布置时,教师应当详细对任务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明白任务的内容。在进行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资料供学生选择,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例如:在进行商务谈判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有的商务例子对学生进行引导。虽然学生对商务谈判的认识比较模糊,但学生对于生活中购买东西的内容却比较清晰。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典型的例子引入主题,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结合书本的概念对商务谈判进行简单解说,再进行谈判视频的播放,最后剖析商务谈判中问题,并提出:“商务谈判与生活中的购买东西有哪些区别?”对于在回答中可能涉及的专业术语,教师应该在黑板上帮助学生进行书写,提供给学生参考。最后根据课程的要求将学生进行适当分组,让学生参加到课程上的购买设备谈判中,自主进行自己喜欢的角色扮演,可以是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任务扮演,帮助学生学习外来文化,为学生任务的执行奠定基础。
(二)任务中
任务中是进展的核心环节,在此环节中,主要注重学生的交际与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进行任务中,教师必须严格对学生进行管理,一切的内容进展都要以交际作为基础。在外语的教授中,不能仅让学生对语法功能进行掌握,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实现交际,使原有的应用得到锻炼。在活动进展中必须多样化,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例如,在任务进展时,由于任务前已经完成了准备阶段的事情,在任务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谈判进行合理布置,让学生为谈判做好准备。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进行自我秘书、助理的选择,在谈判的过程中提供真实的数据,对准备不到位的学生进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求学生以完成任务作为目标,小组间进行互帮互助。在结束时教师选取优秀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再次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差异。
(三)任务后
任务后主要进行的是任务进展的评估与改进。在任务后,教师应该适当根据学生开展的任务,合理进行任务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帮助学生进行了解与认知。在进行评估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首先形成认知,根据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进行决策。
在评估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谈判使用的语言正确性进行指导,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认知,避免在之后的谈判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例如,通过谈判的演练,学生在谈判结束后会对自己在谈判中错误的语言进行改正,对自己的失误与小组的问题进行总结。教师最后进行指正与补充,与学生共同选取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品的发放,对表现不好的小组进行鼓励,让全班同学对统一的学习路线达成共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商务英语谈判教学中的应用思路构建的分析及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进行阐述,分别从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三个阶段对商务英语谈判做了详细的说明,希望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第一,设计任务时设置的情境要尽量真实,要提供给学生真实的语言信息,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例如我在教学pep四年级上册Whatwouldyoulike?这一部分内容时,就设计了同学们到餐厅点餐的情境,我对教室进行了简单的布置,同时还准备了厨师帽、食物、图片道具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完成用英语点餐的任务,从而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第二,设计任务时应注意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有机结合。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掌握语言技能,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任务的设计应指向语言实际运用。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同时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又发展和完善自己所学的语言。因此,我们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应具有一定的导入性,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来理解语言形式的功能,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
第三,设计的任务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在确定每课时教学任务时,要避免笼统的描述,应尽量行为化,具体化。教师要设计旨在熟悉语言形式的机械性操练活动,又要设计旨在语言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意义性活动,还要设计旨在语言形式、意义和功能相结合的交际活动。这些任务层层推进,具有梯度,让学生在一步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也保持获取新知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衔接和渗透,并可延伸到课外。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知识之后就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也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创造力等素质综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