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设计原则;设计理论;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业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正在快速健全与完善过程中。作为建筑师我们觉得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的体量正日益增大,技术复杂性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这个城市的严重污染以及人们健康的危害,能源枯竭成为了城市的隐患,交通拥堵使城市失去了活力。回想我们以前走过的路,我们应放缓脚步,对于这些问题应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解决,满足社会需要,减少对环境及城市所造成的损害。我们明确这些目标,运用科学的建筑设计方法,来实现对现代城市建筑的优化设计。
1关于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根据科学、艺术,逻辑、形象等各种学科,所组织的空间创造劳动的环境。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其功能、形式、技术、造价等各方面因素。
2建筑设计的意义
2.1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史我们知道,人类在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城市的出现。在古代人们首先是根据生存环境,选择在河流的渡口或者是道路的节点来聚居,渐渐就形成小的村镇。随着现代经济活动的繁荣,多功能的建筑就逐渐开始出现,慢慢演变成了一定规模的城市。因此可以看到建筑是城市的必要组成元素,相互是系统的关系,如同水滴之于大海,树木之于森林。因此建筑设计要先考虑城市的诉求。
2.2建筑与社会文明的关系
建筑是凝结了时代、科学、艺术、文化的综合成就,会超越它本身形象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世代传承。虽然建筑不会成为社会进步、精神变化的先锋,但它会随着设计人或是使用者思想的变化而随之改变。最终会烙上时代所赋予的鲜明特征,从而代表这个时代的成就和没落。
2.3建筑与人的关系
建筑本身的首要属性就是为人服务,因此建筑也就影响人,反之亦然,人也同样影响着建筑的不断深化改变。这就是我们一上建筑设计课时,老师所提到的建筑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空间,创造环境”。设计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解决人的生理问题,如坐、卧、行、遮阳、避寒、进食、排泄等。此外还应满足社会以及精神文化的需求,如影剧院就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设立母婴候车室考虑为特殊人群提供所需的空间等。我们要先明确目标再进行建筑设计,然后探索设计的方法。
3城市建筑设计方法
3.1关于城市建筑设计原则
建筑师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就要先把握设计原则,这是现代城市建筑设计质量的基础。
3.1.1从业要求
根据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关于建筑学的要求,它包含了建筑设计中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交通流线安排和建筑艺术效果等美学的基本原则。
3.1.2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
根据现代建筑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以及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来保证建筑安全及建筑质量。同时包括各种设计规范、强制条文、技术导则、建设中的标准等方方面面。
3.2关于建筑设计方法学
3.2.1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方法就是建立在设计目的基础上的,因为设计对象、设计主体、设计环境、设计程序、设计工具、设计评价指标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建筑设计方法是沿用传统的、凭借建筑师的经验,以及使用者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创作。拿到设计任务就先开始调研找类似的经验,然后根据功能开始绘制平面图,接着结合空间组合论进行立面设计,再配以剖面及效果图。面对现在中国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民经济提高,对建筑的质量要求随之变高,传统的建筑方法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们必须要对建筑设计方法进行不断更新。
3.2.2借鉴西方建筑设计理论
20世纪60年代西方建筑学者开始了建筑设计方法的运动。对于建筑设计方法研究通常是以建筑学院召开的设计方法会议及出版的相关文集开始。第一种设计方法论是探讨关于设计程序,其重要特征是将系统论引入。第二种的设计方法就是一种倾向,用来启发式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建立辩论的模型。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现代建筑运动,最具影响的大师是勒•柯布西耶(法)、阿尔托•赖特(美)、密斯•范•德•罗、格罗皮乌斯(德),这些大师的作品及建筑对我们现在的建筑还存在着深深的影响。根据以上背景资料体会到一些认识:
(1)建筑设计应结合城市。
根据城市整体出发研究建筑设计,建筑作为构成城市系统的主要因素,其形态、性质也是要服从于城市整体结构的需要。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有利于综合利用土地及市政设施,在城市动态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保持空间形态的完整。
(2)建筑设计考虑人的行为。行为建筑学是以人类行为为课题,结合心理学、社会科学等,研究人类活动对建筑的需求以及建筑环境对人的思想、价值的反作用。
(3)建筑设计结合形态理论。建筑形态学是通过对形式和结构的综合研究,从而形成建筑设计造型的方法和手段,运用美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科学揭示形态发生的本质及联系。弗朗西斯认为形式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进而引出空间与建筑形态设计的规律。
(4)建筑设计融合符号学。建筑符号学是以符号学概念来认识建筑,形成新的设计思想方法。建筑符号按照皮尔斯的观点被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前两种相似反映事物原有本质,是静态恒定的,后者则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较世俗化,是动态多变的。通过建筑符号学关于形式和功能的矛盾淡化了。
(5)建筑设计结合生态环境。要以生态环境出发探讨建筑设计方法,人类在改造自然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生态建筑学的研究分两个层次:一是城市总体生态效益的研究,侧重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二是建筑节能,对太阳能建筑等的开发。
3.3对现代城市建筑的评价
我们评价一个建筑设计优劣往往是感觉到强烈的设计风格在建筑上,为建筑带来特质。基于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我们从以下几点来评价。
3.3.1功能无效或有害的功能会破坏了城市的秩序和效率。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增加居民活动功能及城市生活的趣味性。
3.3.2空间的特殊或适当的空间都是让人民有所体会。社会公共空间不仅可以容纳人群,还可以促进公众活动。
3.3.3文脉建筑对城市文脉起重要作用,凡是成功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建筑作品都会有其文化根源和文脉背景。好的建筑设计应让城市形成特色象征。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反映了城市文脉的某种潜在因素,宣布钢铁时代的来临。
3.3.4能源建筑的增加为市政设施带来压力,加剧城市环境污染。好的建筑设计应以4R(Reduce、Renewable、Recycle、Rruse)为设计原则,节能减排。
3.3.5交通人车混行加剧了城市争道的机会,也形成安全隐患。好的设计应立体布局,人车分流,避免流线的交叉。
3.3.6绿化建筑会侵占原有绿地。好的设计应通过立体绿化改善植被破坏程度,创造更富趣味的绿化体系。
4结语
我们应结合实际地形环境,设计目的,有效的技术手段,适当的风格,正确运用设计方法,将抽象的设计原则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法,研究建筑设计的程序、准则及评价标准的规律性,对现代城市建筑进行综合设计,引导建筑设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探析
引言
时展与进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得到的落实,城市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规划设计不是盲目开发,需要有机结合当地生态要素,满足自然规律,解决人文理念,城市规划设计有着基本的遵循,目前来看,城市规划基本把生态规划都作为首要理念,全面融入城市规划设计思路中,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新形态,为了保证城市定位合理、发展科学,就需要重点探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原则和目标,这样,才能建设出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健康城市,促进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生态城市规划基本原则
城市不是随意规划设计的,需要根据当地自然生态做好调整与设计,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良好的城市规划需要把握规律本质,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良好控制,在既定原则指导下进行城市建设,才能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就具体生态城市规划原则,大体总结如下。
1.1城市规划的最优化原则
城市生态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生态位最优化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点,生态位原则我们需要把握两方面,一是宏观,二是微观。从宏观理念上看,城市生态位是整个城市经济、文化等的集中体现,对城市空间布局有直接影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保障,影响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态必须和城市人们生活协调一致,与生活水平相互适应。从微观上看,城市生态位建设又是每个地区创造生态环境体系的一部分,要和总体规划保持协调发展,微观上对居住起到影响,对每个城市居民都有关联度。什么是生态位,主要就是物种群落中的比值,对空间和营养所占据的比例。良好的城市生态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保证城市未来发展秩序,城市生态位包含生产生态位、生活生态位。
1.2城市规划的成长性原则
城市的建设不是短期目标,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想保证城市有一个良好的未来,则需要把城市规划提高到战略地位进行控制,城市规划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城市规划要有长远考虑,不能站在眼前利益角度,要根据未来发展与变化,及时调整好城市功能,保证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与提高,规划的时候需要全局综合考虑,为城市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空间。对城市资源的利用,不能无限度开发,需要对今后有一个规划,使城市资源利用遵循成长性原则,不然就会导致资源短缺,影响城市未来建设,城市成长性也体现到生态、历史、文化等精神层面。
1.3城市规划的承载力原则
城市发展越来越大,一种形态是无限延伸,一种形态是建设卫星城镇,当前,城市已经通过第二种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循环,这就是充分考虑到了城市未来承载力的问题,一个城市要想做强,必须考虑未来发展承载功能,空间有多大城市就会发展多大,城市资源、水源是城市生态承载力,建设时,需要全面考虑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生态系统的水平,是否能够承揽无限壮大的人口。承载力一是城市人口承受力,城市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那么人口数量就会不断增加,在高速度增长的人口现状下,势必导致多方面消耗,过多人口不仅会造成资源不足,还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给城市发展带来隐患;二是城市生态系统承受力,城市生态是一个城市均衡发展的基础,如果生态失去控制,则会导致城市资源短缺,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等,从根本上把握生态建设;三是城市产业结构承载力,城市发展是需要经济基础的,没有好的经济基础,城市就失去吸引力,良好的产业链生态是城市得以发展的前提,构建产业发展能力强的城市,就必须有着良好产业链,实现资源高利用、低排放、低污染,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四是环境承载力,城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排放,城市需要有足够的废弃物处理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环境健康,符合城市生态发展定位,城市要想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浪费,就需要建立起一个自净能力强的生态圈层,解决城市污染问题,保证城市健康发展,规划设计时要全面提高城市自净能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1.4城市规划的多样性原则
城市宜居不仅是生活舒适,更需要考虑其他娱乐功能建设,城市要遵循多样性原则,以人的活动为基础,做好多样化设计,分散人群又集合人群,使人们在城市中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活动。城市功能规划设计,要展示多元化多样化,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大气环境、水环境、岩土环境要素,使各要素之间达到协调,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使人口、资源、环境更加集中,较大程度上现城市生物多样性活动,体现不同特色与风貌。
2生态城市规划目标和内容
要想建设生态城市,则需要严格遵循城市发展总体目标,使城市更加科学合理布局,确保未来可持续发展,当前,生态城市、文化城市定位已经成为主流,城市在全面发展经济的同时,更需要体现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城市规划目标要明确,导向清晰。
2.1城市规划目标设计
城市规划要有一个总体目标,通过目标设计保证城市未来发展,目标设计一是和谐,和谐是一个城市的基本内容,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通过和谐设计,全面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解决好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二是可持续,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是错误的城市发展观,一定要依据当地生态做好规划设计,保证城市科学发展,实现良好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使城市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三是高效,城市运转需要高效率,要改变以往“高能耗”,提倡低污染,形成城市良性循环。四是整体,城市规划不是割裂的,需要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统一,突出社会理念的同时,保证生态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2.2生态城市规划内容
城市规划需要合理考虑区域和人的关系,城市区域规划要对城市准确定位,合理利用好现有的土地、能源、交通等,实现资源互补。城市人居规划在强调城市产业建设的同时,确保人们居住环境健康,为城市居民打造良好环境,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高度和谐的总体目标。
3结束语
城市承载着人们生活、工作、休闲,要想有效设计规划好城市,则需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从全局、长远利益出发,综合考虑人口、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最终实现城市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的水平,营造出宜人的居住环境,在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景观、经济三个原则。
1.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必须坚持生态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组成成分的数量比例的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和占了最大组成比例,使得生态结构从正金字塔变成了倒金字塔,城市生态系统变得人为、不完整、开放、复杂、脆弱、高质量,同时,也具备了完全取决于人类对其所施加的影响而可以向不同方向发展演替的特性。城市景观道路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努力使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靠拢,使城市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增加绿量。增加绿量一是要合理搭配乔、灌、草、藤本植物,使绿地黄土不露天。二是要多种全冠大苗大树。三是坚持植物品种的多样化,争取尽量多地栽植能够兼容的各种植物,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2.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必须坚持景观原则
坚持景观原则,也就是要有精品意识,在有了绿量的前提下,绿地要有美感,要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才会让人心情舒畅,才能达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不但要有绿量,还要有质量,充分发挥造景艺术手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一种艺术化的园林景色。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殷周时已能筑台掘池,建造“囿”;秦汉建筑宫苑,筑土而山,始建山水;魏晋南北朝,人工山水园,缀山理水技术已经比较高明。唐宋造园艺术受山水画的影响,发展到以诗情画意进入园林的阶段,增强了意境的表现,称唐宋写意山水园。一些官僚地主、文人雅士居住于繁华的城市,渴慕田园生活,欲闹处寻幽,于是在宅旁辟地茸园,园中就低掘池,就高缀山,接以亭廊,立楼建阁,修竹茂林,悬藤垂萝,造园水平已相当高明。中国古典园林以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步移景换、小中见大、迂回曲折、亭台楼阁、诗情画意等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与其相呼应的是中国的古典建筑,或是皇宫禁苑,或是豪宅大院。今天,中国的城市建筑风格早已与世界接轨,城市已由高楼大厦、摩天大楼、宽畅马路、城市广场、住宅小区等组成。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融入现代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中,即能彰显中国园林历史的内涵和文化精髓,又能体现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迅猛发展。选择性的引进和吸收国外的造园手法,将疏林草地,大草坪等景观嫁接到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中,极大地丰富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内容。
中国造园艺术自古以来就讲究意境,中国园林的精髓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模仿自然,胜过自然,以意境二字给人以无穷的回味。盆景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可以浓缩自然,模拟自然,创造理想的自然,你可以在高不盈尺的一棵树上产生出许多联想,所以把盆景艺术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叫缩地千里、缩龙成寸。我们在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中,可以借鉴组合盆景和山水盆景的制作手法,通过植物种植和植物配置,造出各种各样的富有意境的园林景观,如草地景观、森林景观、灌木景观、沼泽景观、水体景观等,以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来丰富城市环境,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景观,这也是当代园林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3.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必须坚持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也可说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普遍关注的大事。在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中,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们在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尤其是要考虑城市景观道路绿化除了建设费用,还要考虑建成后的养护管理费用。养护管理一方面是直接的管理费用,另一方面是种下去的树木今后的发展和利用,这些都是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在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时,谈以下几点看法:
3.1合理搭配乔、灌、草、藤本植物
城市景观道路绿化前期效果的好坏,后期养护管理成本的高低,改造更新时植物资源能否回收利用,是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根据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地上地下植物生长的合理空间,选用绿化效果好,建设、养护成本低,寿命长的乔、灌、草、藤本植物,进行大、中、小,高、中、低合理搭配。
3.2草花
用草花来点缀城市景观道路,是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最有效的手段。但在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中大量运用草花来装扮景观,其运营费用是相当高的。按杭州市的绿化养护标准,每平方米草花全年的费用是270元,大约是一般绿地的50倍,这样高的维护费用,显然不利于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尽量多用宿根花卉和可自播的花卉,如、凤仙、一串红、鸡冠花、鸢尾、萱草、牵牛花等等。
3.3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在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只要是活的植物,它都有生态效益,至于好看不好看,则要看我们怎么种植,怎么养护了,要大力提倡多用乡土树种,适当引入外来树种。
3.4土壤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本所在,没有好的土壤,就长不出好的植物。在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针对种植土来源困难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尽力争取使用符合要求的好的种植土;另一方面就利用城市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废土进行土壤改良,尽量达到《园林树木建植技术规程》所需要的土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