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地下水的含义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1 栏目:公文范文

地下水的含义范文1篇1

关键词含水上升边底水油藏普通稠油稳产义东油田

中图分类号:TE345文献标识码:A

1油藏概况

沾四区构造相对简单,且比较平缓,总体表现为东北低、西南高。该块主要含油层系为上第三系馆陶组馆下3砂层组,油藏埋深1250m~1280m,储层孔隙度33.8%,渗透率1239.6-3em2,储层物性较好,为高孔高渗的疏松砂岩储层。地面原油密度0.9927~1.0075g/cm3,平均地面原油粘度3718mPa.s,凝固点2~14℃,地层水总矿化度为7546mg/l,水型为NaHCO3。油藏压力12.59MPa,油层温度为68℃。1978年,投入开发以来,采用直井投产,靠水驱开采。由于油稠、油水粘度比大,生产压差大,底水快速锥进,造成油井含水上升快,含水上升速度6.5%,储量动用程度较低。2009年9月,沾四区开油井23口,开水井4口,日油水平75.1t,综合含水90.1%,日注水平462.6t,采油速度0.71%,采出程度10.96%,地层总压降0.3MPa。

2调整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调整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现有井网井距大,动用程度低。沾四区Ng下3调整前正常生产的井有23口,井距为250-400m,井网密度为7.4口/km2,低于采用综合经济法计算出来的合理井网密度11.8口/km2(油价为50$/bbl时),井网密度偏低导致本块井控程度比较低,单井控制地质储量大,储量动用程度较低,仅有55.9%。二是采油速度低、采收率低。本区块1992年6月以前由于投产井数少,加之油稠出砂导致开井率低,平均采油速度仅0.1%,2009-2010年在储层展布、隔夹层分布、水淹规律、剩余油分布规律等油藏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一是在该区开展了水平井综合调整,部署水平井20口;二是转变开发方式,由注水开发转为热采。

3实施效果后评价及存在的问题

3.1区块整体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沾四区馆下3段水平井加密调整实施前后主要开发指标对比情况见下表,由下表可以看出开发效果明显好转。当年产能达到6.6万吨。

表1:方案实施前后产量变化对比表

3.2存在的问题

目前沾四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含水上升速度快、采油速度低。2012年底含水上升至92.9%,采油速度下降至0.72%。

(1)边底水活跃,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

20口方案井拉齐后,前8个月含水上升速度快,月含水上升速度1.95%,千吨油含水上升率0.46,后期含水上升速度变缓,月含水上升速度0.88%,千吨油含水上升率0.28%。20口井拉齐后,前7个月递减率较大8.51%;第8个月至第15个月,受转周、补孔、调参影响月递减率为-0.45%;第16个月至第23个月,由于无措施工作量,递减率较大8.98%。

(2)转周井次少。

沾四区馆下3段当年热采井10井次,第二年转周仅3井次。转周井次减少的原因有:(1)调整前采用注水开发的方式,边底水活跃,转周加速底水沟通。(2)储层物性差,泥质含量高,导致注汽压力高,如沾4-平12。(3)注汽干度低.分析认为各调整井投产后产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1)内部注水井影响,位于水井周围新钻水平井,水淹比较严重;(2)钻井轨迹影响,实钻轨迹较高的井的投产效果好于轨迹低的井;(3)边水影响,距边水近的井,投产后含水高,含水上升快;(4)注气干度,注气干度低,降粘效果差,油井供液能力差;(5)周围直井水锥,周围直井累采较多井区,剩余油饱和低,投产效果差。

4稳产技术

4.1选择性提液

沾四区主力层地层能量充足,根据近4年测压分析,地层压降较小,具备提液的潜力。针对本区块特点,根据以下原则选井提液:(1)利用水平井距底水远,供液能力强的优势,优选水平井提液。(2)为保证措施增油效果,优选轨迹较高,在油水内边界以内,原油粘度低于3000mP・s。(3)优选位于高部位的水平井提液,提高全区边水驱油效果。2013年上半年优选6口井,综合含水上升1.1%,日油增加13吨。如沾4-平17井,5月份实施螺杆泵提液,日产油量由3.3吨增加至6.4吨。

4.2转周

热采井初期含水高油量低,后期含水上升慢,产量递减小。因此优选水平井转周,以减缓区块递减。热采时优选轨迹距油层顶近、油井供液能力差的井,对于供液能力较好的井采用控液生产。为了防止粘土膨胀,降低注汽压力,注汽前注入耐稳防膨剂。优化水平井注汽管柱结构合注汽参数,采用多点分配注汽管柱进行注汽,使水平段更加均匀动用,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共实施2口井,累计增油2172吨。

4.3低效水平井侧钻挖潜

沾四区馆下3段综合含水93.8%,大部分井已高含水。在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优选部分低效水平井实施侧钻挖潜,预部署侧钻水平井3口。

地下水的含义范文1篇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莫彭龄曾说,成语象征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汉语语言文化的精华、活化石。如果考生没有相应的文化积累,面对成语题目只能摇头叹息,因此,成语考查中,“望文生义”就成为考生的一种典型错误。其实,如果我能够培养考生追本溯源的意识与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晓成语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并明确成语语义考查的经典错误类型,打好成语题目的攻坚战会相对容易。

一、成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是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比喻义是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一)一重含义

部分成语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一重含义,或取本义,或取引申义,或取比喻义。在挖掘该成语发展脉络时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但是记忆时只需记住其固定的一重含义即可。

1.本义。有的成语是可以“望文生义”的,如“力不从心”,依据字面理解,“力”解释为“力量、能力”,“从”解释为“依从、顺从”。“力量不能顺从心意”即“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这样解释已经可以基本领悟这一成语的含义,但是我们也可以深入探究其来源从而加深理解,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很多源于民间口头创作的成语,如“咬文嚼字”、“阳奉阴违”、“心直口快”之类是可以依据字面意义理解的,但是一些典故性质的成语就需要特别慎重。

例如:(2013浙江卷)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B项错误类型――望文生义。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漏遗。出自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如果妄自将“捐”揣测为“捐款”,那么理解就与该成语的本义相去甚远。

2.引申义。有的成语本义已不再使用。如“粗茶淡饭”,字面义是“粗劣的茶水、清淡的饮食”,如仅停留在这一层面的理解还没有领悟到这一成语的精髓,它更代表一种生活理念,指“简朴、清苦的生活”。做更深入的探究,会发现这一成语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它出自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这首诗表达了黄庭坚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此类成语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二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掌握此类成语要将其置于作品中或具体历史故事中去感悟它的意义。

例如:(2014大纲卷)A.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A项错误类型――望文生义。《晋书・谢玄传》记载:“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如今取其引申义。

3.比喻义。比喻义因比喻而生发含义,如“叶公好龙”仅字面解释为“一个叫叶公的人喜欢龙”会让人莫名其妙,其实它包含一个故事。汉・刘向《新序・杂事五》记载,“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这个成语比喻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如果再做深入探究,还可以由此感受历史文化心理。历史人物叶公实际上是个战绩辉煌、乐善好施的人,只是曾经得罪过孔子。专家指出,汉代刘向描写的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汉代儒家思想走向独尊的地位后,对楚道之风等其他学派的贬斥。为此,清人王士祺感叹道:“地下子高应一笑,世间谁解好真龙。”此类成语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此类成语要体会神话故事的精神实质或寓言故事的寓意,多数情况下为该成语的比喻义。

例如:(2013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品。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置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A.阳春白雪B.通常C.迥异D.高高在上

“阳春白雪”源自《对楚王问》:“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原指两首琴曲《阳春》和《白雪》,对话中宋玉即以此设喻。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如今只取其比喻义。

(二)多重含义

部分成语在使用中保留了本义及引申义或比喻义双重含义,有时甚至具有多重比喻义。这些成语成为高考的热点词语,但有时我们又对其一种含义的使用感到陌生,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做积累。如“一针见血”通常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例句:“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例句就选用了该成语的本义,但容易被判为病句,错误类型为望文生义。“秀色可餐”本指美好的容色使人忘掉饥饿,指女子姿色美丽诱人,后也用于形容自然景色幽美秀丽。例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秀色可餐,果然名不虚传”。这里就选择了该成语的引申义,也容易被判为病句,错误类型为搭配不当。在高考中,这类成语出现几率较小,难度偏高。

例1:(2010年湖南卷)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一泻千里”出自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大河,一泻千里。”泻,水往下直注;本义指江河水流迅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可形容价格猛跌不止。该句选用了其本义,容易被判为病句,错误类型“望文生义”。

例2:(2010年北京卷)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信马由缰”,信、由:听任。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漫无目的的闲逛,也比喻随意行动。这一成语有双重比喻义,这里选择了第二重,该句是正确的。

二、成语语义考查常见错误类型

在我们不知或不明确成语含义时,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但当我们明确其含义时并不等于不犯错误。从语义角度考察成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语义重复

语义重复指句中含有与该成语意义相互重叠或重复的部分,进而造成使用失当,尤其要注意那种比较隐蔽的语意重复――不表现为字面上的重复,是成语使用中的一种常见而疑难的错误类型,如“忍俊不禁地笑了”、“打得浑身遍体鳞伤”、“百姓生灵涂炭”、“现在的当务之急”、“三令五申地强调”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考试时注意加点成语前后的修饰成分或搭配成分。

例1:(2010年湖南卷)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津津乐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本义指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该成语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与后面“谈论着”重复,应替换为“兴致勃勃”或“兴高采烈”。

例2:(2012浙江卷)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

(二)语义轻重

成语语义有轻重的差别,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慎重选择,切不可“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下面几组成语在语义上就前轻后重:“信口开河―信口雌黄”、“无可厚非―无可非议”、“自惭形秽―无地自容”、“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视而不见―漠不关心”、“闻过则喜―从谏如流”、“叹为观止―空前绝后”,在使用中要结合语境判断。

例1: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俄国的两位大作家,都情不自禁地对莎士比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屠格涅夫借批评哈姆雷特,对莎剧,他的态度倒还像个绅士,总的来说还算温和。托尔斯泰就比较厉害,他对莎士比亚进行了最猛烈的攻击,口诛笔伐,几乎把伟大的莎士比亚说得。

A.不屑一顾一无是处B.颇有微词一无是处

C.心怀不敬体无完肤D.嗤之以鼻一塌糊涂

【答案】B。解析:第一组成语中,“不屑一顾”指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语义较重;“颇有微词”指对某人或某事不很满意,有不少隐晦的批评,语义较轻;“心怀不敬”指心中不尊敬、瞧不起;“嗤之以鼻”指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非常轻蔑,语义较重。根据文段表述“他的态度倒还像个绅士,总的来说还算温和”可知应选择语义较轻的成语,“颇有微词”最合适。第二组成语中,“一无是处”指一点儿对的地方都没有,语义较重;“体无完肤”比喻论点被全部驳倒或文章被删改的很多;“一塌糊涂”指乱七八糟,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根据文中“进行了最猛烈的攻击,口诛笔伐”一句可知,第二空应选择语义较重的成语。“一无是处”比“一塌糊涂”表意重,“体无完肤”与上文搭配不当,因此第二空应选“一无是处”。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如果我们能突破高考的狭小思维,以成语为中介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道题目的分数,更是一种文化的浸染。

地下水的含义范文篇3

【关键词】健康体检;血糖含量;临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增高,饮食的不规律导致现代人的血糖血脂代谢功能发生紊乱。高血糖以及高血脂现象对患者的身体伤害很大,容易引起患者发生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1]。为研究体检人群的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水平含量,选取我院进行体检的人群48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人群4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480例体检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随机抽取。将患者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可得,所有体检患者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均健康正常,并且两组患者的其他器脏无其他严重疾病。比较所有体检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可比性。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并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患者中年龄在30岁以下数量为80例,患者中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的数量为80例,患者中年龄在40岁至50岁之间的数量为80例,患者中年龄在50岁至60岁之间的数量为80例,患者中年龄在60岁至70岁之间的数量为80例,患者中年龄在70岁以上的数量为80例。

1.2一般方法所有体检患者在体检前两天禁止吃油腻食物,并且保持空腹状态12小时,在体检当天早上抽取患者每人3毫升静脉血,并进行分离。使用TBA-12OFR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进行检测[2]。

1.3观察指标观察体检患者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水平含量。

1.4统计学处理实验研究结束后,将各年龄阶段患者的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水平含量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并且所有患者结果中95%作为可信区间,结果中P

2结果

比较体检患者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水平含量从本次研究结果中不难发现,各个年龄阶段患者的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水平含量各有差异,当患者年龄小于30岁时,患者体内的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水平含量均较低,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水平含量也在逐渐增加,而患者的胆固醇含量在50岁至60岁之间处于最高峰,与30岁以下患者相比,差异较大(P

表1比较体检患者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水平含量

3讨论

有相关数据报道,我国人口血糖以及血脂水平已经在逐渐上升,这和人们的饮食习惯的改变有着必然的联系。血糖和血脂的水平过高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伤害,需要引起各界人士的广大注意。血糖水平的检测在体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观察患者的健康水平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3]。

当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水平在5.5至6.2mmol/L范围内时,该患者发生糖尿病疾病的概率已经比常人高出四倍左右,长久性的糖尿病也会引发冠心病以及血脂类疾病的发生[4]。在本次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随着人年龄的增加,血糖水平以及血脂水平会逐渐增加,并且保持在一个超出正常值水平的含量中。所以要预防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要从年轻人开始,不能等到血糖值的水平含量已经过高才开始引起重视。所以30岁以下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重视自身的血糖健康,定期体检。并且需要加强对人们血糖健康知识的宣传,让人们对于血糖有正确科学的认识。需要控制热量的摄入,平衡每日每餐的膳食内容,杜绝酗酒吸烟,积极参加运动活动,这对于控制血糖保持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兰,王莉晴,王兴远等.2410名机关干部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及干预对策[J].西部医学,2013,25(6):925-926.

[2]王健平,朱燕波,姚实林等.505例健康体检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关系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6):21-25.

地下水的含义范文篇4

关键词:水分预报农业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P426.68]文献标识码:A

土壤墒情检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土壤信息。对农作物土壤墒情进行测定,掌握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土壤墒情变化的因素很多,由植物吸收、辐射、温度、风速、空气湿度等。作物需水量受作物品种、生育阶段、气象条件及土壤水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作物蒸腾蒸发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的影响因素都能对作物需水量产生作用。国内外大量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可分别单独考虑土壤、植物、大气三方面因素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土壤墒情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于反映土壤水分状况的一种方法,是土壤湿度的一种通俗、较为定性的说法,但它考虑到土壤类型、作物、牧草种类、时空差异等因素,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土壤湿度。

多年来,降水和土壤墒情作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子被选为研究对象屡见不鲜,但对于秋季降水与春播关键期土壤墒情间关系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实践证明,仅用实况降水或土壤墒情进行春播生产气象服务前瞻性不强,远不能满足为现代农业生产服务的要求。由于不同地区的农业气候条件及特点存在差异,目前还缺乏通用的方法或思路,因此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需要和农业气候特点,利用多年的农业气候资料,研究具有预测意义的方法,用于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从而改变仅以实况资料服务为主的局面。

土壤墒情的好坏对农牧业生产十分重要,它关系到春播、施肥、抗旱等生产活动和措施的实施时机的选择,对作物牧草的出苗、返青、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作物的最终经济产量和牧草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土壤水分是植物用水的最直接来源,因此做好土壤墒情的监测分析工作,对于党政机关指导农牧业生产,有关部门进行农时安排十分重要。

一、确定预报前土壤的含水量

具体做法是分层(0~20cm、20~40cm、40~60cm)测定土壤的含水率,计算计划层内的土壤含水量,其计算式为

βcp=(β20+β40+β60)/3

M=667×H×γ×βcp

式中:β20、β40、β60分别为土壤0~20cm、20~40cm、40~60cm的土壤含水率;βcp为计划层(0~60cm)平均土壤含水率;M为与抱歉测定土壤含水率时计算求得的计划层土壤储水量,m3/亩;H为计划层深度,在这里采用0.6m;γ为测定区土壤的容重,t/m3

二、确定预报前土壤可利用的水量

预报前土壤可利用的水量用下式计算

M可—M—M小

M小=667Hγ小

式中:M可为预报时土壤计划层尚可利用的水量,m3/亩;M小为预报作物允许的最小土壤储水量,m3/亩;小为预报作物允许的最小土壤含水率(占干比重%),这个数值对每种作物都是通过试验确定了的。

三、确定预报期作物的阶段耗水量

预报期作物的阶段耗水量计算式为

m=M可

或m=ap

式中:m为预报期作物的阶段耗水量,m3/亩,也等于可利用的水量,m3/亩;α为预报开始后的计算日数,日;P预报开始后作物的日耗水量,m3/亩,可查试验成果,也可用下式计算:P=ap水×667;α为作物耗水量与同期水面蒸发量的比值,一般在0.4~0.8之间,可通过观测求得;P水为水面日蒸发量。

四、预报作物灌水日期

通过上式算得土壤储水量尚能供作物消耗多少日(α值),然后从预报月、日开始,加上作物尚能消耗水分的日数,即可得到预报的灌水日期。如果预报后又降了一次雨,即要把降雨量折算成每亩的水量(见表1),用下式计算出需要推迟的灌水日数。

α′=

式中:α′为因降雨需要推迟的灌水天数;E为降雨所产生的土壤水量,m3/亩。

表1.

五、小麦灌水日期预报举例

某地土壤为中壤土,土壤容重为1.4t/m3,田间持水率为26%,3月24日处在小麦抽穗期,测得计划层(0.6m)平均土壤含水率为20%,此期最小土壤适宜含水率为17%小麦阶段日耗水量为1.4m3/亩,问在没有降雨的情况下,下一次灌水需在什么时候。

根据上述条件,现计算如下

M=667×1.4×0.6×0.20=112.0(m3/亩)

M小=667×1.4×0.6×0.17=95.2(m3/亩)

M可=M—M小=112.0—95.2=16.8(m3/亩)

α=M可/P=16.8/1.4=12(天)

地下水的含义范文篇5

关键词:水库引发地震;水文地质结构;新丰江

在目前水库引发地震危险性评价的主要方法――多因子评价方法中,水文地质条件指标在不同学者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对水库引发地震的制约作用时,大多从岩体渗透性和断层规模方面考虑。例如根据含水岩组划分,给各含水岩组赋以不同的水库引发地震意义;根据断层发育规模分出超深水文地质结构面、浅层水文地质结构面等类型,并赋以不同的水库引发地震意义。以往考虑断层引发地震作用时,较少考虑断层本身渗透结构。研究表明,断层渗透结构与断盘岩性的组合形式,对孔隙压力变化下断层的力学响应具有重要影响。水库引发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实践表明,用传统的岩体渗透性大小和断层尺度来代表地质体水文地质性质并据此评价诱震危险,存在一定困难。本文从断层渗透结构和岩体渗透危险稳定性两个方面,描述地质体水文地质性质,论述其引发地震意义,希望在引发地震危险性评价指标选择上,反映诱震机理,在引发地震机理研究和危险性评价方法论方面,做一定的探索和尝试。

1水文地质结构涵义及其分类

1.1水文地质结构涵义

研究表明,低渗透率的脆性岩体,断层由阻水的断层核和导水的破碎带组成,断层断裂伴随着扩容现象的产生和渗透率的提高;高渗透率的延性岩体,断层由形变带和断层核组成,断层滑动过程中渗透率减小。由于断层组成结构和围岩性质不同,造成了断层带水动力条件各异的现象。在研究地下流体一断层相互作用时,有必要区别断层和围岩的组合形式,本文把断层和围岩的这种组合形式,称为水文地质结构,断层类型用断层渗透结构表示,围岩类型用岩体渗透稳定性表示。

1.2岩体渗透稳定性

岩体渗透性对引发地震的制约,并没有表现出渗透性与发震概率之间的相关性,而是表现为诱震概率对岩性的依赖性。据62座诱震水库统计,发震区岩性中,碳酸盐岩类占48.8%,花岗岩、玄武岩占27.4%,深变质岩占11.3%,其他如板岩、千枚岩、页岩、砂岩合占12.9%。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岩体渗透特性和力学性质两方面决定的。首先,裂隙岩体、岩溶含水体,渗透性表现为非均一性和各向异性,更容易引起孔隙压力在特定方向和特定部位的增高。其次,脆性岩体较延性岩体,更容易聚集变形能量,即水库蓄水前,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脆性岩体内聚集有更高的变形能,原位地应力高于延性岩体,在外力作用下引起脆性断裂。岩体渗透稳定性包含了岩体力学性质和渗透特性两方面的内容,表示在渗流作用下岩体的稳定性。岩体渗透稳定性的分类,暂且根据水库引发地震震例关于震中岩体性质的统计结果,分为高、中、低三类。喀斯特发育的碳酸盐体渗透稳定性最差,花岗岩、玄武岩、片麻岩等中等,砂岩、页岩、泥岩等最好。传统水文地质学以地下水在岩体的赋存形式把含水岩体分为孔隙含水层、裂隙含水层、岩溶含水层等,并根据渗透性大小分为含水层和隔水层。对含水岩体的这种划分,没有考虑岩体的力学性质渗透性高的岩体,并不都易于引发地震。岩体渗透稳定性综合反应了岩体渗透J胜的各向异性、非均匀性和力学性质,更适合于用其评价岩体在渗透作用下的稳定性。

1.3断层渗透结构

JonathanSaulCaine等提出断层渗透结构的概念。断层带的物质组成和渗透性明显分为断层核(滑动面、断层泥)和断层破碎带(破裂带、次级断裂、断层褶皱)两部分。一般情况下,断层核为隔水层,断层破碎带为含水层和导水带。所以可以根据这两部分的相对比值评价断层的水文地质性质,比较沿断层走向上和不同断层间的导水性。如图1所示,断层带水文地质结构按断层核和断层破碎带性质及相互关系分为4类,分别为局部导水(localizedconduit)、局部阻水(lo-calizedbarrier)、散状导水(distributedconduit)和复合型(composite或conduit-barrier)。

2水文地质结构类型的引发地震意义

水文地质结构对引发地震的制约,首先表现为断层渗透结构对引发地震的制约。不同渗透结构断层,其水库引发地震意义不同。局部阻水型断层,破碎带不发育,构造岩胶结完好,断盘岩性为延性岩体,断层类型一般为挤压作用形成的逆断层。该类断层没有库水下渗的循环路径,蓄水后不会发生水库引发地震。局部导水型断层,破碎带不发育,断面无充填或充填无疏松,断盘岩性一般为脆性岩体,断层力学性质为张性或张扭性。该类断层一般为规模有限的浅层断裂。蓄水后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引发地震,但震级不高。复合型断层,构造破碎带发育,断层核构造岩胶结完好,透水性差,形成两侧导水、中间阻水的渗透结构。该类断层力学性质以压性或压扭性为主,断盘岩性复杂,断层深度可以是壳内断层、基底断层或岩石圈断层,断层一般新构造活动性弱,最新活动年代可以认为是早中更新世。该类断层具有库水向深部下渗的径流通道和深部孔隙压力的环境条件,当库区发育有该类断层时,具有引发中等或中强地震的可能。散状导水型断层,破碎带发育,断层核宽度大,胶结疏松,主要为张性正断层,断盘岩性以脆性为主,一般晚更新世以来有过活动。该类断层可以是壳内断层、基底断层或岩石圈断层。当库区淹没范围发育有该类断层时,可能引发中强地震。断层的渗透结构,在平面展布上不尽相同。可以通过对比断层沿线断层核与破碎带比值,评价不同断层段的渗透结构,对断层渗透结构进行分段研究,以评估引发地震的可能地段和最高震级。

当没有一定规模的断层发育时,渗透稳定性高的岩体如页岩、泥岩等岩体,没有发生水库引发地震的条件。中等渗透稳定性的岩体如花岗岩、玄武岩,在地下水位变动带,裂隙发育,当由包气带转为饱水带时,在卸荷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和库水水头压力联合作用下,裂隙水力扩展破裂,可能引发低级地震,如Manic-3,Monticello,乌溪江就是这样的例子。渗透稳定性低的碳酸盐岩体,当岩溶发育时,发生水库引发地震的可能性最大。岩溶含水体,一个显著的构造特征是构造营力为地下水,机械冲蚀往往起主导作用,构造控制退居次要地位。岩溶含水体的管道化和岩溶水的水系化,决定了岩溶水分布的极大不均匀性。含水体内分布有大量“重力空区”,即溶洞、落水洞、岩溶管道等,当水库蓄水,当地侵蚀基准面抬升时,水动力分带也随之上移,’‘重力空区”被地下水充填,在地下水重力和库水荷载的作用下,可发生中等强度的引发地震。中国26例报道的水库引发地震震例中,震中区岩性为碳酸盐类的占17例。

3引发地震案例水文地质结构分析

(1)新丰江水库引发地震是目前中国发生的最高震级引发地震,也是世界上超过6.0级破坏性水库引发地震之一。1959年10月20日蓄水,不久即发生微震,1962年3月19日发生Ms6.1级主震。新丰江水库引发地震的发震构造,根据极震区展布方向、震源机制解和地应力场数值模拟,认为是发育于本区的北北西向构造,主震发震构造为石角一新港镇一白田断裂(图2)。

库区发育北东一北北东向和北北西2组构造,以及一组北东东向的深部地球物理异常带,主震区位于3组构造交汇的花岗岩体内。本区地表最为发育的是北东向构造,但发震构造却是断续分布、规模不大的北西向构造,之所以这样,是断层的渗透结构决定的。断层力学性质上,北东向断层为易于形成阻水构造的逆断层和逆掩断层,北西向断层为易于形成导水构造的张扭性走滑断层。断层岩方面,北东向断层核部为胶结完好不透水的硅质岩和糜棱岩,而北西向断层构造岩不发育,多以小规模平移断层和张节理出现。北西向产状陡倾,易于库水向深部径流,北东向断层倾角较缓,不利于库水向深部下渗。通过分析,北西向断层为散状导水渗透结构,北东向断层主要为阻水型渗透结构。断层渗透结构分析见下表。

新丰江震中区的水文地质结构是散状导水断层和中等渗透危险性岩体的组合形式。该震例发震构造不是本区最为发育的北东向断裂,而是规模有限、断续分布的北西向断裂,说明断层的渗透结构是形成引发地震条件的主导因素,而断裂规模居于次要地位。

(2)隔河岩水库水库1993年4月蓄水,最大引发地震1993年5月30日Ms3.3级地震。水库区内与库水有水力学联系的断裂主要有近南北和近东西向两组、且切人基底的深断裂(带)震中集中分布在西湾断裂带。该断裂带张扭性质,由几条平行断裂组成,一般具有宽10-40m的构造破碎带,断裂两侧主要为喀斯特发育的灰岩地层,在Q1-Q2时期仍有过活动,构造岩胶结差,透水性强,沿断裂带有众多泉水分布,断裂带大部直接浸泡在库水内,较大地震的震中主要集中在背斜轴部与近东西和近南北向断裂带交汇地段。根据断层构造岩性质、破碎带发育状况、力学性质和富水状况,西湾断裂带渗透结构为散状导水型。

(3)铜街子水库位于四川大渡河下游,1992年4月5日蓄水,到1995年5月共记录地震1600多次,最高震级3.5级。震中分布于坝址及上游,小震综合机制解表明地震错动为正断层型,与当地构造应力场不同。震中分布区岩性为渗透危险性高的喀斯特灰岩和玄武岩。铜街子引发地震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引发地震不受当地主干断层控制,主震区受背斜轴部控制。研究表明,震源深度由浅人深,由库内向库外迁移,迁移方向与喻坝背斜隐伏方向一致。背斜轴部为张应力分布区,在灰岩、玄武岩等脆性岩体分布区,背斜轴部形成规模不等的张性裂隙,即形成局部导水渗透结构不连续面,为蓄水后孔隙压力增高导致不连续面失稳提供了条件。高渗透危险的灰岩、玄武岩与局部张应力条件形成的局部导水型不连续面组合形式的水文地质结构,是导致铜街子水库引发地震的主要条件。

以上3个水库引发地震震例分析表明,水库引发地震与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不同渗透危险性的岩体和不同渗透结构断层的适当组合,就会形成引发地震的适宜条件。引发地震的发震断裂,往往不是库区的优势构造,而是有利于库水渗透的断裂,如散状导水渗透结构型断裂。当区内没有上规模的断层发育时,在渗透危险性高的岩体内,也可发生一定级别的引发地震。褶皱控制引发地震,例如四川铜街子水库、湖南东江水库,其实质是褶皱轴部走向裂隙渗透结构为局部导水渗透结构。

4结论与讨论

地下水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构造岩性;注水吞吐;油藏描述;综合调整

中图分类号TE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85-0081-02

1油藏概况

义北油田大43块位于济阳坳陷义和庄凸起东北坡,义东大断裂上升盘。该区块北邻郭局子洼陷,东邻四扣洼陷,靠近油源,成藏有利。该块是一个被断层复杂的低渗透油田,储层连通状况差。属于滨浅湖相沉积,分为沙二段和沙四段两套含油层系,纵向上层多,层薄,平面上砂体横向变化大;油藏储层物性较差,沙二段孔隙度平均21.5%,渗透率平均291×10-3μm2;沙四段孔隙度平均18%,渗透率平均69×10-3μm2;地面原油密度平均0.9039g/cm3,地面原油粘度一般在20mPa・s;油藏类型属于中孔,中低渗构造岩性油藏。该油田1977年投入开发,经过30多年的开采,截止2010年8月单元日油能力只有29t,采出程度21.2%。油田从1977年开发至今,没有进行详细的研究,注采关系差,挖潜难度大。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进一步挖掘油田的开发潜力,对义北油田沙二、沙四段进行立项研究,开展构造、储层精细研究,建立构造、储层模型。进而进行合理井网研究、开发规律及开采特征研究,研究滨浅湖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减缓油田递减,提高油田采收率。

2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义北油田大43块在开发初期形成了与当时技术条件相适应的技术政策,即采用一套井网分段开采,优化射孔井段,接替开采;注水与单井注水吞吐相结合,不规则三角形井网形式,井距为300~500m。这些技术政策有效地指导了义北油田的开发,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手段单一。开发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井网不完善,失控储量相对较大,沙二段水驱储量112.2万吨,弹性储量3.0万吨,失控储量20.9万吨;沙四段水驱储量77.9万吨,弹性储量18.2万吨,失控储量30.1万吨;2)目前井网适应性较差,注采对应率较低,沙二段仅为40%,沙四段为28.6%;3)天然能量不充足,计算弹性产率为4338t/Mpa,表明地层有一定的边水能量,但并不充足;4)压力水平较低,地层总压降达8.7MPa;5)平均单井控制储量30×104t,远大于国际油价$50/bbl条件下的单井经济极限控制储量界限;6)层间存在干扰,单井在生产初期均为分段开采,后期有6口井该层为沙二、沙四合采,由于两个层段有一定的物性差异,合采后相互影响,油层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3剩余油分布研究

3.1平面水淹程度低,高含水区零星分布,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含油较大区块

目前大43块含水大于60%的井只有4口,占27%,含水小于60%的井有11口,占73%。说明目前平面水淹面积较小且水淹较轻,只有少数井点含水较高。

利用油藏工程分析计算法,分别计算了大43块沙二段及沙四段平面上不同区域目前的平均含油饱和度,即:大43块沙二段目前平均含油饱和度0.32,各井区含油饱和度0.21~0.52,。沙四段目前平均含油饱和度0.51,各井区含油饱和度0.3~0.56。由此可知,平面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含油较大区块。

3.2纵向上主力小层剩余储量大

沙二段主力小层剩余储量在11.6~21.6×104t,非主力小层剩余储量在2.4~7.9×104t。沙四段主力小层剩余储量在10.7~21.7×104t,非主力小层剩余储量在3.4~8.4×104t。沙四剩余储量比沙二段高。

4综合调整对策

为了提高区块的采收率,必须首先解决大43块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油藏完钻井较多,储层连通状况以及地质储量更加落实,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质模型,并利用油藏工程综合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适合区块的开发对策,并对区块进行了综合调整。

4.1井网调整

完善注采井网,以面积较大断块为主要调整对象,通过钻新井、转注增加注水井点,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注采对应率,尤其是多向对应率,进而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改善水驱状况。

义北油田投产初期由于采用不规则三角形井网,井距较大且极不均匀,为300m~500m,导致部分储量无法控制,难以实现储量的有效动用。

由于大43块构造复杂,储层分布不规则,适合采用不规则面积井网。

根据胜利油田经济合理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计算公式[1],计算大43经济合理井网密度为7.5口/km2,按油水井数比1:2计算,则计算合理井距为289m;另根据相似断块油藏的开发经验,井距一般在200m~300m之间开发效果较好,因此,本块井距也确定为200~300m之间。区块共布加密井15口,目前已全部完钻。

从实际调整后的效果来看,加密后井距为200~300m,平均单井控制储量为6.8×104t,均能满足方案设计时经济界限要求。

4.2地面配套

配套地面注水系统,由于目前地面注水系统不完善,注水泵压低,难于保证注入能力,因此急需完善地面注水系统,提高注入压力,在此基础上优化注采比,及时转注,补充地层能量。目前注水工作正在开展。

5初步效果分析

义北油田大43块综合调整目前仍在有序实施过程中,通过一年半的工作,初步扭转了油藏长期低迷、低效开发的被动局面,开发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义北油田大43块自2010年8月综合调整实施以来,油藏日产油水平及单井产量逐月上升,其中日产油水平由调整前的29t/d上升到137t/d。

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新井的完钻,区块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从新井测压和生产情况来看,区块压力系统不统一;前期的地质研究工作欠精细;新井产量递减大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亟待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

6结论与认识

1)构造、储层的再认识是多油层复杂断块综合调整的基础[2];

2)义北大43块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含油较大的区块,纵向上分布在主力小层;

3)井距、井网的重新规划是综合调整的重要手段,也是决定调整效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地下水的含义范文篇7

【实验】用心比较:惊蛰前的乡村;惊蛰后的乡村。

【实验】用心体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衣食住行,顺时顺势。

【实验】联想意境: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三十六计?总说》)。

【实验】联想意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管窥之见】在天地之间做人,随天地之变做事。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十七层含义:做人做事,随天地变。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生长方向:幼芽可能的生长方向;幼芽选择的生长方向。

【实验】前进方向:动物可能的前进方向;动物选择的前进方向。

【实验】进化方向:生物可能的进化方向;生物选择的进化方向。

【实验】群体选择:群体选择正确的方向;群体选择错误的方向。

【实验】个体选择:个人选择正确的方向;个人选择错误的方向。

【实验】追根溯源:追根溯源失败的起点;追根溯源成功的起点。

【管窥之见】方向错误,南辕北辙;方向正确,南辕南辙。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十八层含义:千里之行,始于方向。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起跑时机:起跑过早;起跑过晚;适时起跑。

【实验】婚育时机:早婚早育;晚婚晚育;适龄婚育。

【实验】交易时机:高价买入,低价卖出;低价买入,高价卖出。

【实验】献计时机:事前猪一样,事后诸葛亮;事前诸葛亮,事后猪一样。

【实验】朗读经典: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上》)。

【实验】朗读经典: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

【管窥之见】知进知退,毫厘之间;知始知止,分秒之时;或早或晚,皆非所宜。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十九层含义:顺时顺势,把握时机。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仰观天文:出门不看天色;出门要看天色。

【实验】俯察地象:居住不看环境;居住要看环境。

【实验】旁通万物:不看动物哨兵;要看动物哨兵。

【实验】中取人事:澡堂中看人物;借衣饰看人物。

【管窥之见】没有指标,没有把握。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层含义:时有征象,势有指标。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一呼一吸:呼气之后;吸气之后。

【实验】一张一弛:肌肉收缩之后;肌肉放松之后。

【实验】潮起潮落:潮起之后是潮落;潮落之后是潮起。

【实验】钱币正反:钱币正面向上的概率;钱币背面向上的概率。

【实验】苦尽甘来:食苦味之后,饮甜品之后。

【实验】物极必反:高兴至极之后;悲哀至极之后。

【管窥之见】成竹在胸,进退自如。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一层含义:知时知势,善易不卜。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面对机会:万事无备;万事俱备。

【实验】阻力大小:敌多友寡;友多敌寡。

【实验】前进速度:重装行进;轻装行进。

【实验】劳逸有度:劳逸失度;劳逸适度。

【管窥之见】落后时势,凶多吉少。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二层含义:紧随时势,吉多凶少。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买后悔药:后悔有药;后悔无药。

【实验】倒流时光:回到当初;回天无术。

【管窥之见】错失良机,噬脐莫及。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三层含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地下水的含义范文篇8

[关键词]:水浒传;文化;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08(2008)1020127-02

1多义词语

“江湖”作为一个词,在先秦就出现了。在中国众多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有着较高的出现频率,特别是经常出现于新派武侠小说中,但其中的“江湖”被浪漫化、文人士大夫化了,给读者展现的是不同于江湖本貌的另一种社会生活。其实,“江湖”最初的本义是江河湖海,后来泛指五湖四海,许多非官方的场合都被称作江湖。而《水浒传》中的“江湖”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特指一群人,即“有武有勇的,一个流动的群体”。这群人“与正统的政治伦理观念背道而驰。远寓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教养”,他们的世界中没有宗法网络的羁绊,充满了刀光剑影,与主流社会然不同,也不同于厌倦了鸡争鹅斗的文人士大夫用来隐居的“江湖”。因此,要把“江湖”这个“文化词”译成对等的英语并非易事。

赛珍珠将“江湖好汉”译作“goodfellowoftheriversandlakes”,其采用的是“异化”的翻译策略,好的是这样译很形象,突出了小说故事主要的发生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是没有揭示出“江湖”最本质的文化涵,而且是片面地反映了江湖人四海为家的游荡生活,因为“江湖”是因江湖人而存在的,江湖在城镇,在乡村,在繁华的市井,也在荒僻的山野湖海。另外,赛珍珠对“好汉”的翻译也不准确,因为她忽略了一点,即小说中把无正业为生、流浪四方,甚至落草为盗的“江湖人物”以及给予他们同情或资助的人统称为“好汉”,但这并不表明小说作者对“好汉们”的态度是相同的,是一味加以肯定的。简言之。小说作者对“好汉”还是有褒有贬的,故赛氏的译法并不全面。

沙博理把“江湖好汉”译为“goodfellowjnthegalhntfrater-nity”,即“英勇(侠义)兄弟会”,结合相应的背景知识。沙氏除了如赛珍珠一样,对“好汉”的翻译尚待商榷外,基本上还是比较贴切的。较之赛的译法,相信沙博理的处理也更易被英语读者理解,但似乎又略显平淡,少了一丝形象色彩。因此,不能不说翻译是充满遗憾的艺术,很多时候译者难以兼顾文化内涵和民族色彩的双重传达,但无论如何,实现形式与内蕴的完美结合是值得译者为之奋斗的。

这个例子也再一次印证了无论是异化法还是归化法,都有不足之处。异化策略对保留源语形象有积极的作用,但如果译者只是应对源语的概念意义,即表层含义,译语中则很难保留源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的深层含义,而且富有新意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让目的语读者觉得古怪,难以接受。归化策略存在的问题则正好与之相反。既然“江湖好汉”具有深层含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就应尽量做到既传达其表层含义,又保留其深层含义。可以采用加注的方法,但应根据不同含义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哪层含义用注释传达,进而确定主体含义的具体译法。

2宗教术语

任何国家的古典文学作品都与宗教或多或少有些联系,《水浒传》也不例外。它将宗教观念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在写实的同时,小说中多处闪现着神秘的宗教色彩。这就增加了翻译的难度,译者要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对于自己来说完全陌生的宗教文化,力争准确地传达其内涵。

《水浒传》宗教色彩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量宗教词语的运用,恰当地将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词的真正含义移植到译人语中去是译者最基本的工作,对于还原小说最初的宗教色彩,传递异域文化都是至关重要的。仅以小说第四回出现的“人定”的翻译为例,这是一个佛教术语,即人于禅定,此时僧人静坐敛心,不思杂念,定心于空。佛教宣扬在此状态下,可以鬼神相通,能知道过去、现在及未来世间的一切。赛珍珠用“inhismeditationhissoulwentoutofhisbody”来形容“人定”一词所要表达的状态,而沙博理翻译时用了英语中已有的一个短语“gointoatrance”,其英文的释义为fallintoasleep-likestate,即“陷入睡眠状态”。可见,两人都竭力想要表达出“人定”的含义,奈何宗教文化背景的差异巨大,使得二者无法真正理解这个佛教术语或难以用英语恰当地将其意思表达出来。因此,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是客观存在的,但可译性限度又不是静止不变的,随着各民族文化的广泛交流与融合,相信越来越多本来难以准确译述的宗教语汇,仅是通过音译就能被更多的西方读者理解和接受。

3民间语汇

《水浒传》这部小说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我国南北说书人间流传,因而融入了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很多的民间语汇。其中,对流行于人民口头语中的喻意状物的成语和谚语的纯熟运用,是《水浒传》使用民间语言的一大特色。如“道头知尾”,“言清行浊”,“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等等。而这些语汇带有的强烈民族色彩和鲜明文化内涵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要求译者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还要搞清楚它们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巧妙转化,减少甚至消除不同文化背景可能造成的读者理解上的差异,最终达到再现源语风格和韵味的目的。

地下水的含义范文篇9

木材是由生长的树木锯割而成的,木材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我们的家庭生活中都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木材。木材中含有水分,但水分过多就要向空气中蒸发,会导致木材在一定环境下尺寸的不稳定性,给木材的加工和使用带来严重的影响,其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所以要使木材为我们所用,必须对它进行干燥。

一、木材干燥的定义及目的

(一)木材干燥的定义

木材干燥通常指在热能作用下以蒸发或沸腾方式排除木材水分的处理过程。这个定义说明,若要使木材中的水分排除,在它的周围环境中必须要有一个热能存在,而这个热能一般就是产生热的热源。就像我们居住的房屋,要想使之具有合适的温度,必须要有一个热源来保证供热,如火炉、暖气、空调器、阳光等。在一定的温度下,木材中的水分就以蒸发的方式或沸腾的方式排到它周围的空气中,木材就得到了干燥。

(二)木材干燥的目的

1、防止木材产生开裂和变形。木材中的水分在向空气中排除时,尤其是当木材的水分含量在木材的纤维饱和点以下时,就会引起木材体积的收缩。如果收缩的不均匀,木材就会出现开裂或变形。若是将木材干燥到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程度或使用要求的状态,就能保持木材的体积尺寸的相对稳定,而且是经久耐用。

2、防止木材发生霉变、腐朽和虫蛀。木材中的水分含量在20%~150%范围时,极易产生霉菌,使木材发生霉变、腐朽和虫蛀。如果将木材的水分含量干燥到20%以下,木材内产生霉菌的条件就被破坏了,增强了木材抗霉变、腐朽和虫蛀的能力,保持了木材的原有特性。

3、提高木材的力学强度,改善木材的物理性能和加工工艺条件。当木材的水分含量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木材的物理力学强度会随其减低而增高;同时木材也易于锯割和刨削加工,减少了对木工机械的损失。

4、减轻木材重量,提高运输能力。经过干燥后的木材,其重量能减少30%~40%。如果是在木材的供应地区集中制材和集中干燥木材,则可以大大提高木材的运输能力;同时也可以防止木材在运输途中产生霉变和腐朽,保证木材的质量。

二、木材干燥现代技术

(一)木材干燥基准

1、含水率干燥基准。树种或木材的厚度不同,干燥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木材的用途和干燥质量要求与干燥工艺也有一定的关系,即干燥工艺必须满足树种、木材的规格和用途以及其他条件。因此,木材干燥基准通常组成系列,一般干燥条件都是由剧烈逐渐到温和而依次编号排列,并附有根据树种、木材的厚度和干燥质量要求选择基准号的推荐表。这种按含水率划分阶段的木材干燥基准,称为含水率干燥基准,是在木材干燥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常规木材干燥基准,使用时必须要测量和知道木材干燥过程的实际含水率变化情况。

2、时间干燥基准。按照时间来划分干燥阶段的干燥基准称为时间干燥基准。把整个干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分为2~4个阶段,并按每一时间阶段规定相应的干燥介质温度和湿度。每一时间阶段的干燥时间有的是按占整个干燥时间的百分率时间系数来确定或控制的,有的是确定和表明具体的时间,如8h、12h、24h等。采用前一种方法,必须要知道不同木材的树种和厚度在不同的初含水率情况下所需要的干燥时间(h)定额。时间干燥基准是在含水率干燥基准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属于经验性干燥基准。

3、干燥梯度基准。具有自动检测计算机控制的常规木材干燥室,尤其是国外进口的多采用干燥梯度基准。所谓干燥梯度,是指木材的平均含水率与干燥介质平衡含水率之比。这是木材干燥学上特殊的梯度定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梯度定义。引入这个定义主要是利于木材干燥过程中自动控制参数的确定和便于实现对干燥介质的自动控制,以达到对木材干燥过程的自动控制,其实就是以利于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的编制和控制程序的实现。干燥梯度可以直观地反映木材干燥速度的快慢。

(二)木材干燥过程中的热湿处理

1、预热处理

(1)温度。应略高于基准开始阶段温度。硬阔叶树材可高于5℃,软阔叶树材及厚度60mm以上的针叶树材可高至8℃,厚度60mm以下的针叶树锯材可高于15℃。

(2)湿度。新锯材,干湿球温度差为0.5~1.0℃,经过气干的木材,干湿球温度差以使窑内(干燥室内)木材平衡含水率略大于气干时的木材平衡含水率。

(3)处理时间。应以木材中心温度不低于规定的介质温度3℃为准,也可按下列规定估算:针叶树材及软阔叶树材夏季材厚每1cm约1h;冬季木材初始温度低于-5℃时,增加20%~30%。硬阔叶树材及落叶松,按上述时间增加20%~30%。

(4)预热后,应使温度和湿度逐渐降低到相应阶段基准规定值。

2、中间处理

(1)温度。高于该干燥阶段温度8~10℃,但最高温度不超过100℃。

(2)湿度。按窑内(干燥室内)木材平衡含水率比该阶段基准规定值高5%~6%确定。

(3)处理时间。参照国家干燥工艺基准表。

(4)处理后温度和湿度逐渐降低至干燥阶段基准规定值。

3、终了处理

(1)温度。高于基准终了阶段5~8℃,最高不超过100℃。

(2)湿度。按窑内(干燥室内)木材平衡含水率等于允许的最终含水率最低值确定。

(3)平衡处理自最干木材含水率将至允许的最终含水率最低值时开始,在最湿木材含水率将至允许的最终含水率最高值时结束。

(4)高湿处理温度与平衡处理温度相同,但湿度按窑内(干燥室内)木材平衡含水率高于终含水率规定值5%—6%确定。高温下相对湿度达不到要求时,可适当降低温度。

地下水的含义范文篇10

关键词:意象图式;上―下图示;容器图式;隐喻

“在”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它有动词、副词和介词三种词性,其中介词是由动词逐渐虚化而来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介词的词义也在不断的扩大和发展。《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介绍了介词的5种意义。

①生在1899年;②时间定在后天上午;③在休息室里,大家谈的很高兴;④在老张家里发生了一件事;⑤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限制在二十公斤以内;⑥室温保持在二十四道二十六度之间;⑦在大家的救助下,把落水儿童救上了岸;⑧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周的进步很快;⑨这种生活,在他已经十分习惯了;⑩在我看来,问题不难解决。

上面的十个例子,表示了介词“在”的五种意义。①②表示时间,③④表示处所,⑤⑥表示范围,⑦⑧表示条件,⑨⑩表示行为主体。对于介词“在”的多义性,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介词“在”进行意象图式分析,并且对“在”的不同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一、介词“在”的意象图式分析

(一)图示理论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人体在意义获得中的作用。意象图式最初的产生是源于我们的身体与外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人们反复的体验、感知外界,不断的概括、总结,形成一定的规律和模式,我们将这些模式和规律称其为意象图式。Johnson将意象图式定义如下:意象图式是我们感知的相互作用和运动中,产生的反复出现的动态的模式,使我们的经验有连贯和有结构。

人类从一出生开始到现在就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活动,比如我们在卧室睡觉,我们在教室学习等,甚至人类的自身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三维容器,我们吃饭、呼吸、喝水,可见意象图式与空间概念密切相关。本文认为最常见的意象图式包含上―下、容器图式、路径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力图式等。

(二)介词“在”的意象图式分析

认知语言学中,“图形/背景”理论认为,背景往往被当做确定其它物体运动的参照,背景做为参照点。Langacker用“射体”表“图形”,“界标”表示“背景”,比如“书放在桌子上”,“书”就是“射体”,“桌子”既为“界标”。本文将引用这两个术语来分析介词“在”的意象。

1、介词“在”的上―下图示分析

上―下图式最根本的身体经验基础是人体的特征,即人的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图式反应的基本逻辑是:“射体”在“界标”的上面,“界标”在“射体”的下面。“界标”可以看做是“射体”的支撑。对介词来“在”来说,我们常用方位短语“在……上”表示这种上―下式。如:“小明躺在床上”。“小明”可以看作是“射体”,“床”可以看作是小明的支撑物,是“界标”。

按照射体和界标是否接触,可以将“在”的“上―下”图式分为两种情况,射体与界标接触和射体与界标分离。

(1)射体与界标接触

射体与界标接触即为射体与界标有直接接触的共同的共同区域,射体离不开界标。

【1】平躺在床上。【2】病人昏倒在地上。【3】我在黑板上画画。

【1】-【3】都体现了上―下式射体与界标相互接触,例【1】平躺在床上这个短语中虽然没有射体,但动词“躺”一词就可以表现出施事位于参照物的上方,而且贴在床上。例【2】中“病人昏倒在地上”一定是病人已经倒在了地上,所以这是射体与界标最直接的例子。例【3】中受事为“我的画”,我画的画一定是画在黑板上。

(2)射体与界标分离

射体与界标分离即为射体在界标上方,不接触,没有共同的区域。

【4】灯泡悬在桌子上面

例【4】中受事是灯泡,施事是桌子,即为参照物,这里面一个“悬”字表明灯泡不与桌子接触,灯泡与桌子分离、不接触的状态。

2、介词“在”的容器图式分析

人体自身的生理活动如进食、饮水、排泄等都具有容器的特征,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容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不断的接触各种形态的容器,如房屋、杯子、汽车等。介词“在”的容器图式与其它容器图式一样都包含着里、外和边界三个基本要素。介词“在”常用“在……里”、“在……外”表示这种容器图式。在容器图式里,可以把界标看作是一个三维空间,射体存在这个空间或者射体在这个空间里活动。根据射体和界标的位置关系,我们将其分为完全包含和部分包含。

(1)完全包含

完全包含即为界标完全包含射体,容器中的事物可以完全被融在容器中。

【5】(祥子)把点零钱放在衣袋里。

【6】他把平时翻看的书整齐的放在书柜里,不再去动他们。

例【5】“零钱放在衣袋里”衣袋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容器,零钱放在口袋里之后,就存在了口袋里了,衣袋使物体完全进入其中。例【6】书在书柜里,也可以看作射体完全存在于界标里。

(2)部分包含

部分包含中,这里的界标我们可以看作是开放或半开放的容器,容器的开放性决定了被容物不可能完全包含在容器里,而只能是部分进入容器。

【9】脸在被里【10】书在手里【11】篮子在座位下面

例【9】-【11】中,脸、书还有篮子都不能完全被包含,只会有一部分存在空间里。

(三)介词“在”的多义分析

介词“在”有五种词义,这些词义之间有何种联系呢?下面将从隐喻的角度做具体分析。

隐喻就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从人的生理过程和发展来看,空间概念比时间概念先形成,所以把空间作为词语引申发展的主要来源。对于介词“在”来说也是如此。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只有③④两个意义是涉及处所、空间的含义,所以我们将这个空间意义视为原型意义,其它的非空间意义视为由空间意义通过隐喻手段实现的引申意义。

①②表示时间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范畴都来自于空间范畴,认为由具体的空间领域映射到抽象的时间。这里的1899和后天上午,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容器,是界标,而出生这件事和在后天上午发生的事可以认为是射体。射体存在于界标内,这是容器图式的映射。

⑤⑥表示某种概念范围,这种概念也可以看作是某种容器图式的映射。行李的重量在二十公斤以下、室温在二十四到二十六度之间,行李的重量和室温都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即不可以跑出这个容器之外。

⑦⑧表示条件,“在大家的救助下”“在大家的帮助下”可以看作是上―下图式的映射。落水儿童被救上岸,是因为大家的救助,所以“大家的救助”对落水儿童是种支撑。小周有了很大的进步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所以“大家的帮助”可以看作是对小周的支撑,所以这就自然与上―下图式联系起来了。

⑨⑩表示行为的主体,行为主体分别是“他”和“我”,⑨可以理解为他的意识中承认这种生活,⑩可以理解为我的观点是问题不难。所以“他的意识”“我的观点”都可以看作是容器图式的映射。

二、结语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本文着重分析了介词“在”的两种意象图式分析。对于介词“在”的多义性,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观点来进行阐述。介词“在”的非空间意义,主要是由具有空间意义的上―下图式和容器图式映射而来。掌握这些概念,对于今后分析词义的多样性会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曾剑.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介词“在”的意义多元性[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107-109.

地下水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海下采煤水化学分析同位素示踪海水下渗界面

[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5)-7-129-2

目前,对于滨海矿区海水下渗界面相关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谢海峰[1]认为北皂煤矿陆地与海域扩大区内第三系、第四系及含煤地层基本相似。通过研究表明,随北皂煤矿开采范围的扩大,地表下沉塌陷坑的积水中有涨潮时渗入的海水成分,这表明冲积层的塌陷坑是导通的,但由于井下涌水量并没有增加,故一般情况下,海水仅与第四系松散层发生水力联系,与下伏煤系地层泥灰岩含水层无力联系。为了进一步确定海水下渗界面及水力联系,通过分析该区第四系含隔水层结构、地下水的水化学成份与海水的水质成份对比和环境同位素示踪在含水层的应用,得出矿区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化规律,这将对北皂煤矿海域下煤炭资源的开发及水害防治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1海域扩大区第四系含隔水层结构

1.1水文地质结构分析

区内煤系上覆地层,从煤1至第四系底界,除泥灰岩外,80%以上为粘土类岩石,易碎,具一定的可塑性和膨胀性,隔水性强。煤系中的泥岩、粘土岩与钙质泥岩,也具有吸水易碎,易膨胀,隔水性好等特点。

1.2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特征

该区第四系含砂、粘土质砂2~6层,相间排列,累厚6.60m~27.92m,多分布在第四系的顶部和底部,在水文地质上可分别归纳为“一含”和“二含”两个含水层。

“一含”为上部砂层,最厚处17.83m,据北皂矿井陆上勘探资料[3]可知,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1186L/s・m~3.713L/s・m,受海域海水和陆地降雨补给,富水性中等至强。

“二含”为中下部砂层,该层粘土质含量较多,多为粘土质砂,局部夹薄层粘土,最厚处10.07m。“二含”砂层进行简易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约0.00019L/s・m,说明第四系底部砂层富水性弱。分析“一隔”的隔水作用。即海水与“二含”无水力联系。

1.3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通过钻探取芯鉴定,“一隔”位于“一含”和“二含”之间,多为粘土或砂质粘土,局部含较多的砂或云母碎片,岩性为砂质粘土,层位稳定。“一隔”全区分布,靠近海岸较厚,平均厚约20m,厚度大于其上部和下部的砂层。该隔水层为相对隔水层,但厚度较大,在垂向上能阻断“一含”和“二含”之间的水力联系。

2北皂煤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研究

2.1含水层水质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北皂煤矿浅部的第四系松散层“两含夹一隔”3层结构之间的水力联系性。采用水化学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研究矿区前期浅部含水层的水质资料,对北皂矿井上下能够取样的含水层和海水进行了水样采集,对其进行水质简分析和特殊离子的分析。得到个含水层矿化度与水化学类型如下表:

2.2北皂煤矿海域海水特殊离子分析

海水具有稳定的水化学组成,世界各大洋水的组分和含量变化不大。由北皂矿北部海水取样分析资料,现将取得的水质资料与大洋海水的平均值作对比,对比结果见下表:

2.3海水与第四系含水层的关系

以不同含水层水样的主要离子毫摩尔百分数含量绘制Piper图,可以看出不同含水层水质投影在菱形图的不同区域。“二含”分布在菱形图右上方且与海水水质在菱形图中的分布区域明显不同,“一含”分布在菱形图中部与海水水质在菱形图中的分布区域大致相平。这说明“一含”与海水存在着水力联系,而“二含”与海水无水力联系。

3应用环境同位素研究浅部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3.1H、D同位素标准及应用方法原理

在稳定同位素研究中,把某一元素两种同位素的丰度比用R表示。如D/H、18O/16O,在分析时只测定它的丰度比值而不测量单项同位素的绝对含量,通常用δ值表示,δ值定义如下:

其意义是样品中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丰度相对于某一对应标准丰度的千分偏差。使用国际标准SMOW(平均大洋水)为标准,SMOW定义δD和δ18O值均为零作为其标准。

氢氧元素共有5个稳定同位素(1H、D、16O、17O、18O),用于稳定同位素研究的是D和18O。一般在水分子中氢氧的不同稳定同位素可形成9种不同形式的水分子(H216O、HD16O、D216O、H218O、HD18O、D218O、H217O、HD17O、D217O)。这些同位素水分子,因质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在蒸发和冷凝过程中,重同位素水分子(D2O、H218O)优先富集在液相中,而在气相中贫化,导致液相和气相之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差异,产生了同位素分馏。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而大气中的水分主要来自海水蒸发,因此,地下水中轻同位素1H、16O偏大,而重同位素D、18O偏小,即降水中较之海水中的D和18O贫乏。

3.2北皂矿区地下水中D、18O和T特征

本次采用18O、D、T进行各含水层地下水的分析研究。由资料知[4],北皂矿井上下环境同位素取样分析结果见表2。

一个地区大气降雨的δD和δ18O值应当收集该地区全年降水水样混合后测定,以代表该地区降雨输入值,但由于取样困难,故采用1980年北京大学根据我国北京等八个地区资料得出中国雨水线公式:

将取样的δD、δ18O值投到该中国雨水线图上。可以看出“一含”水样基本落在雨水线上,它反映出不同时间大气降雨渗入“一含”含水层充分混合后的δD、δ18O值仍然符合雨水线的线性关系,充分说明该含水层与大气降雨关系密切,即“一含”与地表水体存在着水力联系。而“二含”的δ值偏离雨水线则是由于该含水层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地下水与含水层岩石中的18O发生同位素交换致使18O富集的结果。海水偏离雨水线是由于海水在蒸发和凝结过程改变其物态时,不断地发生同位素分馏作用的结果。

取样获得北皂矿各含水层氚(T)含量分析如下:

“一含”地下水和地表海水的氚含量分别为23.172.75、22.722.86TU,根据“一含”δD和δ18O的丰度以及在雨水线上位置,其成因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因此“一含”和海水的氚含量也就代表了近期大气降雨和海水中的氚含量水平。

“二含”地下水的氚含量是水样中最高的,为26.312.89TU,如果该含水层地下水不是近期补给的,把地下水补给关系看作是活塞式补给,不考虑混合弥散作用的影响,则可能是66~71年大气降水中氚(290.66~161.05TU)经过多年的衰变达到该含水层现在的氚含量水平,其地下水居留年龄为近40年。

4结论

通过论文研究,取得如下结论:

(1)影响龙口北皂煤矿海下采煤的第四系含水层由砂岩与泥岩的互层组成,其中第四系“一含”和“二含”的主要成分均为砂岩、泥质砂岩,具备了导水的必要条件。

(2)经水化学分析和海水特殊离子分析,“一含”与海水的离子成分大致相同,与海水存在沟通。“二含”与海水成分有很大差异,与海水无水力联系。

(3)氢氧环境同位素示踪实验论证了第四系“一含”为相对开放的环境,大气降雨参与了“一含”的水循环。第四系“二含”为相对封闭的环境,近期的大气降水无法补给到“二含”,早期的大气降水在“二含”滞留了近40年。

(4)经多方面分析,北皂煤矿海域海水的下渗界面为第四系“一含”。因此,煤矿在开采过程中除对其他矿井充水因素给予重视的同时,应加强对第四系“一含”的裂隙、导水断层、钻孔封堵情况及开采破碎带范围的检查监测,预防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海水溃入矿井内的恶性灾害事故。

参考文献

[1]谢海峰.《对龙口矿区海下采煤安全性的认识B》[J].煤炭工程2003vol.1238-40

[2]贾艳琨.《环境同位素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学报2005.26(z1)

地下水的含义范文篇12

1矿区含水层

1.1奥陶系石灰岩岩溶承压性含水层

义马东部矿区奥陶系灰岩多为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地表岩溶出露形态复杂,溶洞主要分布于沟谷两侧岩壁上,沿岩层面发育,多个溶洞常呈线状串珠相,溶洞大小不一,断裂带常发育岩溶较大的溶洞。

溶洞发育方向为NW与NE向,部分溶洞垂直裂隙较发育,地下岩溶发育程度一般,且非常不均匀。总体来讲,浅部岩溶较发育,以溶孔及溶蚀裂隙为主,随埋深增加岩溶发育强度减弱,裂隙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其单位涌水量q=0.00061-5.65L/s.m,渗透系数K=0.00045-9.02m/d。均属中等富水,但富水性极不均匀。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固形物为0.299-1.67g/l。

1.2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性含水层

太原组石灰岩以砂岩、硅质泥岩、泥质砂岩夹石灰岩及煤线组成。其中,灰岩3、4层,单层厚度0.2至7.50m厚不等,厚度走向方向变化不大,倾向方向逐渐变薄,灰岩总厚7.14至16.35m,裂隙一般较发育,但多被方解石脉所充填。

其单位涌水量q=0.00044-0.0843L/s.m,渗透系数K=0.00412-4.76m/d。富水性弱且不均匀,一般浅部比深部富水性好。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固形物0.462-0.839g/l。

1.3山西组砂岩孔隙裂隙承压性含水层

山西组砂岩总厚度51-90m,以中粗粒砂岩为含水层,一般有3-7层。单层厚度2-8m,以大占砂岩和香炭砂岩为主,最大厚度为54.96m,最小厚度为6.06m,平均厚度30m左右,其中分布泥岩和砂质泥岩隔水层。岩层裂隙不发育,地下水补给条件差。

其单位涌水量q=0.00025-0.0181L/s.m,渗透系数K=0.00135-0.217m/d。富水性弱且不均匀,当裂隙发育时,钻孔漏水较严重,含水性较强,反之含水性较弱。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型,固形物含量为0.264-

0.687g/l。

1.4石盒子组砂岩孔隙裂隙承压性含水层

石盒子组砂岩总厚度402-518m,其中以中粗粒砂岩层为含水层,厚度23.31-43.66m,一般有13至19层,单层厚度0.2-7.0m,其间泥岩和砂质泥岩隔水。岩层裂隙不发育,地下水补给条件差。

其单位涌水量q=0.15-0.28L/s.m。富水性弱,且不均匀,属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水,固形物0.395-0.574g/l。

1.5风化带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

该层分布于基岩浅部,可分为全风化带和半风化带。厚度30m左右,为风化带的主要含水段,厚度变化受岩性和地形控制。矿区内风化带一般含水性很弱,仅河床底部风化带含水性较强。水质一般为HCO3?SO4-Ca?Mg型水,固形物含量为0.286-0.560g/l。

1.6第四系冲积、洪积砂、卵石孔隙潜水含水层

由经常性流水或洪水携带的物质沉积而成,主要分布于河谷中,厚度一般3-8m,自河谷边部至中部有逐渐增厚的趋势。岩性松散,分选性一般,磨圆度为次棱角至圆形,砾、卵石主要为砂石及灰岩等,砾径一般2-10cm,大者25cm左右。富水性中等。水质一般为HCO3?SO4-Ca型水,固形物0.376-0.643g/l。

2矿区隔水层

2.1本溪组铝土质泥岩隔水层

该层为厚3-25m,大部分一般9.08m左右。根据钻孔揭露,井田内普遍发育,层位稳定,裂隙不发育,岩性致密,不透水,隔水条件良好,可阻止奥陶系灰岩水与太原组灰岩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2.2二1煤底板至L7灰岩顶部隔水层

研究区内普遍存在,厚度10m左右、稳定;节理、裂隙为闭合型、具有较多填充物、透水性差;其中太原组灰岩含水性弱,可阻该层以下含水层地下水进入矿井。根据矿区内生产矿井调查资料,矿井底板出水量很少,表明其隔水性比较可靠。太原组灰岩为二1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当遇断裂切穿含水层而沟通了含水层与煤层的水力联系时,则地下水就能顺利进入矿井。

2.3山西组顶界以上的隔水层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收集去证券公司实习报告4篇
  • 下一篇:印刷合同范文收集五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