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02 栏目:公文范文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范文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雨期施工;施工要点;措施

建筑工程行业因其行业需求的特殊性,在具体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极其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为了维持工程的正常进度,在天气变化可以允许的范围内必须继续进行施工。因此,在非正常的天气中实施建设工作,就成为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工作问题。就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天气变化而言,雨期是其中更为常见的一个,所以加强对于雨期施工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在雨期进行施工建设的特点以及其施工的前期准备,谈论了雨期施工建设的几个工程建设要点,希望能够推动雨期施工的顺利进行。

1雨期施工建设的特点以及需要做的前期准备

建筑工程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遇到雨期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在雨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施工建设,是建筑工程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建筑工程企业在雨期施工受到的天气影响,主要是来自于气象部门的气象报告,以及实际的降雨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建筑工程企业在雨期进行施工建设的特点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雨期施工建设具有突发性。雨期的天气变化是非常复杂的,而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也并不完全准确,天气状况随时都有可能突变。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在雨期进行施工建设,就必须时刻做好应对雨期的天气突变的防护措施。再者,建筑企业在雨期进行的施工建设还具有一定的突击性。由于建筑工程企业不能完全做到对于突发天气的有效应对,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进行突击建设,尽量减少突变天气对于建设造成的损失。此外,雨期的建设施工还有持续性,由于天气变化的非预期性以及长期性,建筑工程企业在雨期的施工建设进程通常都会被延长。因此,在雨期进行建设时,建筑工程企业还必须做好应对长期建设的准备。

建筑企业在雨期的施工建设工作具有这些难以避免的特性,所以企业在进行施工建设的前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维持建设的顺利进行。建筑企业在雨期进行施工建设应该做好的准备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密切关注施工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地做好天气变化的记录,通时关注专业气象人员及当地居民对于天气变化的预测,及时地做好防护,尽可能地避免天气突变给工程建设的带来的破坏。其次,在雨期将要来临的时候,建筑工程企业还要对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尤其是建设的排水管道以及工程防水设施等,保证雨水排泄工作的顺畅;此外,工程企业还要及时地做好对未完成工程的建设计划的调整,使要度过雨期的建设项目能够按期完工。

建筑材料对于建设工程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此,建筑企业在雨期来临的时候关键还要做好对于建设材料材料的保护工作,比如将将设材料安置到一些防水防潮的地方等。建筑工程企业在雨期来临的时候,还要对材料运输的道路进行加固建设,铺设一些防滑的沙砾或者炉渣等东西,还要采取措施防止运输道路的塌陷以及沟渠的出现。此外,建筑工程企业还要对一些临时搭建的设施进行整修,或者将其转移到不容易受到雨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地区,避免雨期到来之后由于受到雨水的袭击而倒塌及损坏等。

为应对雨期的天气突变,建筑工程企业在雨期来临之前,还可以为建设机械及建设支架等安装必要的避雷设施,做好对于机械设备的漏电排查以及绝缘防水保护等,使建设的机械设备在雨期的时候能够顺利的实施工作,避免设备遭受雷击或者联电等对于工作人员造成的伤亡。

2雨期施工建设的建设要点及顺利实施建设的对策

在雨期进行施工建设是建筑工程企业实施工作所无法避免的问题,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迎难而上,尽量地做好对于施工建设的防护工作,降低雨期对于施工建设的影响。本文接下来主要针对雨期进行建设施工工作的要点谈论一下推动雨期建设施工顺利实施的措施:

2.1为雨期的建设制定良好的施工方案

建筑企业在雨期进行施工建设,必须制定一个良好的施工方案,以达到对于雨期天气突变的有效应对。首先,建筑企业要根据建设当地的天气变化记录,对天气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做到对于天气变化的一定程度的把握,根据这种分析制定一套具有弹性的施工方案,保证在天气变化得到合理控制下的建设进度的顺利进行,以及在突发天气情况时对于建设进度的及时调整。同时,施工单位还要按照不同天气出现的情况,对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安排,争取在合适的天气中做好需要做的工作,从而保证每一件工作都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而且,施工建设部门还要安排合适的工作人员,对建设工作的调整及时的做好记录分析,避免建设的混乱以及建设环节的缺漏等,确保建设项目在调整了建设顺序之后,也能够在整体方面符合工程项目的建设规范。此外,建筑工程企业还要在雨期针对不同的工程,比如基础工程、土方工程、钢筋工程、砌体工程、砼工程、抹灰工程、吊装工程、屋面工程以及脚手架等,对建设方案进行安排和调整,做到对每一项工程的合理保护。

2.2合理发挥雨期建设的施工技术作用

建筑工程企业在雨期进行建设时,还必须合理的运用施工技术达到对于雨期建设的天气变化的有效应对。首先,建筑工程企业在雨天的时候要避免对于砌墙的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的建设等,对刚砌完的墙面以及新浇筑的混凝土等还要进行防雨保护,避免造成建设的塌陷。其次,施工单位在实施抹灰工程时,还可以遵循晴外雨内的建设原则,防止抹好的灰被雨水冲刷造成渗漏;而对于钢筋焊接工程的施工也要在雨后对其进行除锈处理,防止钢筋焊接被锈蚀。总之,在雨期进行建设时,一定要发挥好建设手段的作用,实现不同建设技术对于雨期的良好的应对。

2.3做好雨期施工建设的安全防护工作

建筑工程企业在雨期进行建设时,一定要做好对于施工建设的防雨、防风、防汛、防雷电等工作,避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遭受这些灾害,而造成建设利益的损失,甚至是建设人员的伤亡。建筑企业要对一些容易导电、漏电的设备进行检修,并为之安装防雷电装置;而对于一些基础的工程等,则要加开一些排水的通道,避免地基的塌陷等问题出现。此外,工人在雨天进行施工建设时,必须穿戴一些防雷电衣物以及防滑的鞋等,使工作人员能够安全地实施建设。

3结语

建筑工程企业在雨期进行施工建设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必须充分做好应对策略,达到对于雨期施工问题的良好应对,从而在保证工程进度及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对于各方面利益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宝华.建筑工程雨期施工的安排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2]汪峰,郑淑珍.雨期主要建筑项目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J].科技创新导报,2007(32)

[3]劳智炬.对雨期建筑工程施工及安全技术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1(16)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范文篇2

【关键词】建筑;节能;实现;设计

一.前言

随着能源损耗在建筑成本中占比的日益加重,建筑行业在规划设计时更加重视节能。在建筑实践中,用最新节能理念指导规划设计、用最新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建筑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释放更大的社会效益。本文重点对此进行研讨。

二.概念与发展

建筑节能是一个基于资源节约目标提出的全新概念,它提倡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并强调能源的可再生和重复利用。从发展趋势上看,它在未来必然要融合其它现代建筑概念(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等),从而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其中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的特点是,建筑不能脱离而且必须立足当地实际环境条件,一是应当体现人文环境中的当地文化、地域特色,二是尽量采用当地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三是充分了解和顺应当地气候特点,保证部分能源能从气候要素(如日照、风能等)直接获得。在此基础上,把新能源概念引入建筑实践,扩大绿色能源和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比,要在通风、换气等各施工环节,从技术上对其工艺和工序进行节能设计,提高工程建设中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建筑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破坏。

三.实现原则

1.全寿命周期原则

周边环境和建筑资源,必然在工程建设中受到较大影响,节能建筑设计必须对此予以关照和规划,这就是全寿命周期。它从时间上涵盖了"规划设计"(开始)--"竣工验收"(完工)的全部建筑过程。如何在建筑全程减少资源消耗?如何在全寿命周期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何提高当地环境条件在工程建筑中的利用占比?这些对工程造价形成制约,也都需要在规划和设计工程时予以完善。

2.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原则

推进生态保护,确保建筑资源有效利用值最大、损耗值最小,是节能建筑设计最直接的追求目标。从我国实际出发,由于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资源损耗又逐年增加,已探明的可利用资源总量日益减少,因此在建筑过程中,对有限的资源既要节约使用,又要循环利用。

3.功能满足原则

绿色设计不能限制建筑对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满足功能,相反必须能使其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节能建筑实践中,要确保人们的生活品质不因节能而降低,身体健康不因节能而受伤害。与智能施工技术相结合、提高节能工程质量,是落实节能设计目标的最佳手段。

4.自然和谐原则

在现代观念中,建筑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房子,而是融合了文化、生态、理念、追求等虚拟内容的物体。这一特点,已难以被传统的建筑模式所实现。"建筑、人、自然"是影响现代城市建设的三要素,推动其"三位一体、和谐统一"是节能建筑设计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核心追求。

四.实现方法

1.整体及外部环境

节能建筑设计的主要关照对象是建筑的整体及外部环境。为保证建筑人工环境得到良好的设计和创造,在设计实践中,要集中建筑、环境、能源方面的设计和分析专家,按照整体概念,立足环境条件(环境优势),并科学调控整体与外部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从气候条件看,对高温、高湿、高盐的环境,为使其建筑使用寿命得到最大程度延长,在施工时就必须选择耐热、耐湿、耐腐蚀的建筑材料。

妥善处理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才能保证整体节能效果在规划设计上得到最佳呈现。

影响建筑节能的环境要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和空气流动。小区和居室的气候环境、生活的舒适性都受到它们的直接影响。在节能设计时,通过调整建筑朝向、扩大或缩小建筑间距,以提高或降低太阳对小区建筑的直接辐射,增加或减小通风效果,是实现节能目标的主要手段。当地夏季空气流动方向是决定建筑朝向的主要因素,通过增加夏季时室内空气流动,营造良好的室内小气候,降低空调使用频率和使用强度,间接降低能源损耗。同时,到了冬季,室内可以有较为充足的阳光照射,可以改善室内小气候。对建筑物之间的间距进行设定时,空气流动性是其主要考虑要素,自然通风效果能否达到最好,取决空气流动性能否因建筑物的合理间距而得到加大。

2.单体的节能设计

对单体进行节能设计,既要考虑如上所述的建筑朝向因素,还要考虑建筑体型带来的空气流体特性,并考虑室内空间分布对热交换的影响。建筑朝向的正确节能效果是,能够降低制冷负荷(夏季)、制热负荷(冬季)。朝向不一定必须选择南北朝向,必须具体条件(位置、环境、气象、面积等)具体分析,因地制宜进行设计。

设计建筑单体内部空间布局时,必须根据功能要求,并考虑采光、通风等实际需要。基本流程是,第一,平面设计,设计空气流动路径,保证通风顺畅,空气交换效率较高;第二,剖面设计,设计一个空间,位置在建筑物中部,比建筑物屋面更高,对建筑形成垂直关系并贯穿,出风口设置在高出屋面的部分。

3.绿化布局

绿化工程是居住区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实现手段。绿化工程的表面目标是,居住环境因绿化而更美,居民情操因绿化而得到熏陶。实际上,绿化工程也有很大的节能作用。根据实地测量,在夏季,地面()温度要较树荫下、绿地上分别高出3℃左右和2℃左右。改善居住区微气候,也可以对小区景观水系统进行合理布置。怎么样规划和设计居住区绿化工程呢?首先,空间绿化以地面为主,植物选择以灌木为主,引进景观水系统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要因地制宜。其次,高大的落叶乔木应该种植在住宅近处的适当位置,在夏季时用浓荫遮挡太阳辐射,在冬季时落叶后放进阳光,为夏冬两季居室节能提供外部条件。再次,建设多层次立体性的垂直绿化结构,扩大绿化工程对平屋面、墙面、阳台等的覆盖范围,增加绿化对阳光的隔绝效果,利用这种复合绿化结构,提高冬夏两季的节能效果。以本文所关照小区为例,该小区立足自身环境条件,其中央部分是一个较低的洼地,规划时把此地设计成了人工湖,从节能层面说,一是减少了施工中的填地所需的土石方工程量,减少了能源损耗;二是扩大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因为人工湖也是一个雨水收集器;三是整个小区的气候微环境,因人工湖的调节功能而得到较大改善,并使建筑物室内室外的空气流动和热量交换都向好发展。从生态景观说,小区中,中央湖面、各绿化组团单元、架空绿化等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而且,因为印证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田园观念,使环境景观既在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之外,具有了更为高层次的生态和精神品位,为居民提供了良性循环的居住质量。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社会能源有效利用率等都较低。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引进和广泛推广建筑节能设计。同时,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也离不开节能设计。节能建筑设计融合了能源节约、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现代观念,有利于建筑工程中对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把建筑工程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鲁春华.建筑节能设计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实践应用[J].江西建材.2014(22)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范文篇3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建筑思想;设计概念

Abstract:althoughpeoplehaveneverstoppedthebuildingandclimate,architecture,andtheresearchfield,butindifferentperiodofnaturalgeographicalenvironmentfactorsintheunderstandingoftheimportancedegreeandisnotconsistent,thisandpeopleintheprocessofthedevelopmentoftherelatedtonaturalattitude.Treathumangeographicenvironmentofattitudeexperienced"decidedto--nothing-acontingent-inevitable"oftheprocess.

Keywords:naturalgeographicalenvironment;Buildingthought;Design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1古代建筑中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古代中国人崇拜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中国的传统建筑比较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来源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术”。“风水术”的实质不外是对地质、地貌、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的规划设计的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因此说地理环境因素在我国古代建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早期文明,特别是定居文明受其所在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从而产生了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的社会理论,这就是西方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萌芽于古希腊时代,盛行于18世纪、19世纪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古代西方虽然不象古代中国一样拥有一套完整的风水学说体系,对地理环境中各因素对建筑设计都有明确而具体的指导,但不同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对西方古代建筑影响仍然是很明显的。例如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的石头建筑及其建筑群体的形式,均与古希腊的地质景观条件有关,古希腊内地多山,土地贫瘠,但盛产大理石,为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料。地势崎岖,河流短促,缺少开阔地和平原,其建筑群体布局以自由的、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为主流。

1.2工业时代现代建筑的地理环境“虚无”论

对建筑学来说,地理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影响不像“决定论”本身在社会理论中的地位那么长久而稳固,长久以来,大多类型的建筑的设计仅从形式美学、空间、结构技术等等方面考虑,而看不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自从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建筑的出现,全球建筑形式国际化、大同化,就是普通的居住建筑也再难找到基于地理环境因素的设计,这一时期从总体上可以说是建筑的地理环境“虚无”时期,无视地理环境因素的存在,必然导致建筑与环境的对立。因此,建筑成为破坏环境的主导因素,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建筑也为人类的生活前景埋下了无数的隐患,诸如地震、洪灾给城市及村庄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

1.3后工业时代建筑创作中的地理环境的“或然”论

人类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从建筑的发展过程来看,是一个模仿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并最终凌驾于自然之上的过程。这一过程在现代建筑时期走到了极端,其结果是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恶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美经济发达,社会稳定,但城市整体视觉环境的恶化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人们注意并重视到现代建筑最大的问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建筑思潮的总趋势朝向多元论方向发展,这种趋向的目的是要求获得建筑与环境的个性及明显的地区性特征,地区性的特征的表现即为建筑应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反映民族、生活和文化的背景。比如“新乡土派”的创作观念,注重建筑自由构思结合地方特色与适应各地区人民生活习惯。使得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被紧密地结合起来,而生态学与建筑学的结合,更是将地理环境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关系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1.4新时代的绿色建筑创作中的地理环境“必然”论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业社会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严重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绿色建筑观。解析绿色建筑的概念,主要表现为对环境问题的回应,地理环境因素是绿色建筑生态体系构成部分,至此,地理环境因素在建筑创作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考虑地理环境因素在绿色建筑的创作中成为必然。

2建筑设计中地理环境因素的表达

2.1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建筑思想

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学专著《建筑十书》里有不少章节涉及到建筑与气候,如对建筑的方位、房间的自然采光及建筑材料产地等问题的论述,说明了古代西方人的适应自然的思想。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研究不断地产生一些思想影响并指引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由此产生了各种与环境相关的建筑理论,对建筑的理论及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赖特与“有机建筑”理论、文脉主义建筑理论、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理论、适应气候的建筑理论及绿色建筑理论等等。

2.2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与建筑设计概念

任何设计都始于对设计概念的追求,建筑师以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作为构思的依据,通过环境受到启示或引发灵感―――设计概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由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设计概念有以下几类。

1)建筑形式模仿地理景观

由模仿地理景观结构而产生的建筑设计理念,可分为地理景观形态的构造模仿、地理景观形态的意境模仿两类。地理景观形态的构造模仿着重于建筑形态与自然形态的相似性,并对原有的地形地貌持一种谦恭的态度,让建筑顺应地形,从而使建筑与所处自然环境产生某种脉络关系;地理景观形态的意境模仿首先要对地理景观环境进行解读,从地理景观形态中攫取其某些显著的有代表性的因素,提炼出概括性的能表达景观意境的元素来表现建筑。

比如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设计,该建筑坐落于克罗拉多州的落基山脉山谷中,那里的弗德台地国家公园是北美印第安人史前居住地遗迹保留地,他说:“当地印地安人的建筑就与那种自然的环境十分的相称,十分的协调.他们使用同样的石头,使用同样简单的造型,……巨型的石块,巨大的石窟,简单的几何形体,自然的造型,都是值得我借鉴的东西。”大气研究中心外形简朴浑厚,塔楼式的屋顶使建筑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调和。

2)建筑形式融合地理景观

建筑形式融合地理景观的主要表现是尊重自然,尽可能地减少对地球表面的区域景观的破坏,追求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掩土建筑将建筑主体植入地下,以保证地表景观的完整性或者使建筑犹如从地下生长出来一样与地理景观形成有机的整体,前者如贝聿铭的“美秀美术馆”,后者如现代建筑大师赖特的流水别墅及安腾忠雄的水御堂。

3)自然要素在建筑形式中的抽象化运用

将自然地理景观中的各要素抽象化引入建筑形式的做法,是很多优秀的建筑大师常用的手法。比如路易•康,他认为“于我而言,自然光是唯一的光,因为它有情调,―――它提供了我们共识的基础,它使我们能接触到永恒。自然光是唯一能形成建筑艺术的光。”他在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再如安腾忠雄的关于光、风、水的系列宗教建筑,他着意把“绿化、水、光和风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来”,引入建筑物之中以产生“神性”的空间境界。

4)气候建筑

建筑与气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但却不断有建筑师从中感知到新的理念,使气候建筑的形式不断地获得新的生命。如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的以“开放向天”的空间为中心的适应气候的设计策略;杨经文提出的“生物气候摩天大楼”的理论和实践。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范文篇4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

1引言

根据混凝土建筑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因混凝土表面裂缝和深层裂缝结合后,形成的贯穿裂缝。它使建筑物面被切断,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可能会遭到破坏,这种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且被深层裂缝部分切断了的断面,也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表面裂缝通常情况下危险较小。对于地下结构,裂缝对建筑的破坏注意针对防水性。通常裂缝宽度在0.1到0.2毫米时,虽然开始时会出现少量渗水,但过段时间后,裂缝是可以自动闭合的。如过超过0.2~0.3毫米,则渗出的水量将会随裂缝宽度的扩大而快速增加。因此,在地下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超过0.3毫米的贯穿裂缝。一旦这种裂缝出现,结构的使用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而此时就必须要采取后期加固措施。

2.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2.1受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热量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异,而混凝土的厚度相对较大。所以,水化过程产生的热量较难散发,导致混凝土内温度变高。水泥使用材料质量、混凝土的厚度和单位面积建筑物水泥用量等影响了水化升温速度,混凝土内的升温速度随着水泥的用量、混凝土的厚度的增加而加快。混凝土在浇筑开始施工时它的弹性与强度相对低一些,导热性也相对较差。所以,水泥产生的水化过程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因此,不会出现明显的裂缝。但是,随着混凝土的弹性和强度的增强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的速度会逐渐加快,于是,温度裂缝就很容易形成

2.2受的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在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约束力,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混凝土的自由变形,这种阻碍其变形的因素称为约束条件。约束的条件根据其不同的产生部位分为内约束和外约束,在现代的一些建筑工程的混凝土中所受到的约束以外约束为主要约束力。施工现场进行就地浇筑的混凝土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会受到地基的限制作用,产生外部约束力。混凝土在早起温度变化的范围内,因其膨胀变形受到各个约束面的约束,从而产生应力由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小,而应力的松弛较大,混凝土与地基的连接还不牢固,所以压应力比较小。但是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产生的拉应力就会逐渐增大,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极限时,就会出现垂直的裂缝。

2.3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在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中,由于在混凝土凝结不完全就会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如图一)。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天干气热、高温多风的气候条件导致的。导致这种状况产生的另一种原因就是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没有再浇注表面及时覆盖遮风遮阳保护膜,使得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表面强烈的干燥作用引起开裂。由塑性收缩作用产生的裂缝通常是中间较宽,两段细长。

2.4混凝土干缩产生裂缝

在养护工作结束后的两个星期左右,通常就会有干裂缝出现。养护结束后,混凝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表面水分损失较多,内部水分损失较少,直接导致了表面开裂大内部开裂小。内外作用不均匀是产生开裂的主要原因。混凝土表面的干缩变形同时会受到内部约束,从而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导致裂缝的产生。干缩型裂缝多为网状或平行线状浅细裂缝,在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

2.5结构异常变形产生裂缝

混凝土材料对水利建筑结构(如图二)进行浇注后,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结构体系必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凝固过程。在凝固的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变形就是由于凝固过程的收缩现象导致的,在完全实现凝固之前,混凝土结构由于长时间的太阳暴晒、空气流通以及暴露在外的影响,导致外部水分蒸发较快,内部水分蒸发较慢,内外干湿不一致导致塑性收缩的状况。

3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

3.1气温条件

对于水利项目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在建筑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的变化,对施工条件进行调整,为混凝土的质量提供保证。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进行施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气候变化制定施工方案,遇到特殊情况,及时修改所制定的方案。当在冬季进行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要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即时夏季施工,温度也一定不能超过20摄氏度,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3.2加大思想重视力度,严格把控建材原料关卡

要想保证建筑过程中的质量,首先要提高思想方面的认识力度。从本质上摒除只重视施工效率,而忽视管理观念、施工质量的思想,同意管理,把施工质量同施工进度紧密关联起来。另外,将建材原料关卡放在首要位置,严格进行把关。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主要包括质检人员要进入相关的施工现场亲自对原材料进行审核和监管。监管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还应具备责任心,不能被金钱诱惑而弄虚作假。从业人员可以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达到合格标准后再进行运用。

3.3对施工预案进行优化,合理配备施工混凝土

制定一系列高效、完整、科学的施工预案,并依据现场的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整。另外,在设计施工整体方案时,需要以建筑混凝土裂缝宽度标准为依据进行水利项目设计,适当增加混凝土配筋比例也可以起到防止裂缝出现的目的。不仅要考虑抗渗性与耐久性,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耐久性与抗渗性的需求。才能使得混合比例更加合适,保障建筑项目施工的安全。

3.4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监管

施工单位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监管,才能更好的保障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监管人员的素质水平的提高,只有任用更高水平的工作人员,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更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防止裂缝的产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提高会使得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要到位,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4总结

总之,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施工人员的素质达到施工要求,混凝土配比更加合理,而且要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制定不同的方案。当问题出现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问题的进一步加大。不断提高施工水平,才能保障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曾锡英.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浅议[J].房地产导刊,2013(08):241-243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范文篇5

【关键词】植物;植物小气候效应;建筑设计;应用研究

引言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气候的概念、城市小气候概念、植物小气候效应等,并以此为基础对植物小气候效应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单体建筑设计中植物小气候营造进行分析,最后对不同气候带建筑植物小气候营造加以研究。

1相关概念简析

1.1小气候的概念简析

所谓小气候指的是一个地区的某一个地方具备了和这一地区完全不同的一般气候的相关特点,这类受到局部因素影响,最终形成的气候我们将其称之为小气候。局部因素影响下而形成的气候。

1.2城市小气候概念

众所周知,城市的下垫面是人造下垫面,其主要的特点是人为建筑面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因此,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大量废气以及热量被不断的排放出来,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城市出现了和郊区截然不同的城市出现了和郊区截然不同的局部气候,我们将其称之为城市气候。

1.3植物小气候效应

植物小气候效应你把情况下指的是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通过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叶面积指数、植物的高度、植物的冠幅等多个因素,对植物生长区域的太阳温度、辐射、湿度等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将其称作植物小气候效应。

2植物小气候效应案例分析

2.1项目具置

在本文中主要选取梅纳拉大厦作为论文的案例并加以分析,该大厦位于北纬3.7°,马来西亚兰莪州三条主干道交汇处。

2.2项目所在地气候简析

该大厦所在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一般为2500mm,个月平均气温保持在26~29℃之间。没有干旱期,季节分配均匀[1]。

2.3建设情况

通过对该地的气候类型等各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马来西亚全年降雨较为充沛、一年四季温差变化较小,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用考虑冬季的保温防寒,着重考虑夏季的防雨、通风、降温功能。如若建筑是单体建筑时,可以采取开敞通透的设计方式,有效利用自然通风,但同时必须对建筑物设置相应的遮阳构造。

2.4植物小气候设计

梅纳拉大厦共有15层,其建筑面积达到103400m2,其主要包括了办公室、空中庭院、空中庭院、辅助用房、设备用房等等。该大厦气候宜人,被称为当地的复杂气候过滤器,该大厦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植物小气候效应在建筑设计应用中的可行性。在该大厦建设的过程中,其主要采用了外部与内部截然不同的气候设计方式,最终实现建筑可以在热带气候环境中能够减少对建筑的能耗。该建筑的设计思路如以下所述:(1)先在建筑底层侧向护坡栽种定量的草本植物,同时沿着建筑内部大露台螺旋上升,以此来提升建筑内部环境的质量。(2)在该大厦建筑中,较为注重窗户的设计,因为窗户的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内部热环境的改变对建筑内部热环境的改变,因此在该大厦中,在东面和西面的窗户安装遮阳百叶,南面和北面安装的镀膜玻璃窗,以此来保证舒适的光照环境。(3)该建筑的设计者成功的应用了生态气候学理论之中的服务核设计方式,在这一建筑中,建筑东西方向的能耗要远远高出南北方向,具体数值为50%上下,因此在该工程中,将楼梯间、卫生间、电梯厅进行了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集中,此类做法有效的减少了能耗,同时建筑的另一侧也会获得也会获得舒适的采光。(4)该建筑的设计者将生物气候理论中的构造物遮阳和水体成功的应用到了该项目中,在梅纳拉大厦中,屋顶之上建造了一定规模的游泳池以及可以调节的遮阳板[2]。(5)项目中的底部设计成为了底层架空的情况,在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底部空间便能够成为建筑物和地表层之间的过渡区域。此设计方式最大程度的解决湿热地区潮湿以及自然通风的问题。

3单体建筑设计中植物小气候营造

上午文主要介绍了梅纳拉大厦的植物小气候效应的建筑设计应用,在本节中,主要介绍了具体设计方法。

3.1结合植物小气候效应设计思路

在建筑设计之中将植物小气候的概念引入其中,这一设计思路较为新颖,把植物小气候效应应用在建筑设计之中,其主要的目的有以下两点:①在满足使用者日常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以自然方式来实现调节室内外环境,同时有效的减少能源的消耗,改变传统空间建筑形式的目的。植物小气候效应应用于建筑设计中。会带给人们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体验。②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设计中将植物小气候效应成功应用其中,必须对建筑的阳台、屋顶、室内空间等各个方面进行植物种植的设计。在进行此类设计工作时,相关的设计工作人员必须考虑到植物后期生长过程中对于空间各方面的需求。

3.2屋顶设计其实把植物小气候效应应用到建筑屋顶的方式

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已经出现,最为显著的例子便是古巴比伦王朝的空中花园,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种类繁多,本文主要以上人屋面和非上人屋面进行构造类型的分类。非上人屋面一般包括了办公类建筑、居住类建筑、教育类建筑、酒店展览类建筑、以及医疗建筑等等。若在非上人屋面应用植物小气候效应时,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在屋顶选取一定量的草本植物或者灌木采取全皮面覆盖式的设计方式。此外,设计方式可以在最大限度内减少室外空间和建筑顶部室内空间等热交换。不仅减缓室内温度的散发,同时有效减少了室外太阳辐射。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此类设计方式达到了冬暖夏凉目的。有效改善了现在基层或现代高层中顶部空间夏天过于闷热冬天过于寒冷的情况。

3.3阳台设计

阳台一般情况下来说都出现在住宅之中,随着近几年的发展,较为新型的办公建筑已经完成了阳台到空中花园的转化。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空中庭院来完成对多层过渡空间视野的转换,本文主要以居住类建筑为例对阳台设计展开浅显的分析[3]。在南方阳台一般都是晾晒衣物的空间,而在北方因为冬天气候温度较低的缘故,阳台一般都是半封闭状态。就普遍现象来说,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阳台为封闭式阳台。若将植物小气候效应应用到阳台设计中,以北方地区为例,在北方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种植净化空气能力较强的草本植物,在南方地区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扩大阳台的空间面积,例如可以将阳台错层设计,种植一些乔木等等,在冠幅底部可以栽种定量的草木植物。如此的设计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植物小气候效应影响的范围和时间。

3.4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一般包括了点式布局设计、线式布局设计、面式布局设计、体式布局设计。点式布局设计一般都是采用单株植物,通过植物的颜色、造型、质感等特点来实现对空间装饰的目的。线式布局设计将植物进行线性排列,线性可以是曲线或者直线等等,所选取的植物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面试布局设计主要是将多种植物进行一定的组合排列设计,凸显出整体效果。体式布局设计一般都出现在大型的休憩空间,以小型远景表现[4]。

4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其城市建筑密度、容量急速提升,但同时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将植物如何到建筑设计之中,便能够通过植物自身生理习性,来实现对建筑周围内外环境的改变。植物小气候效应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波,林波荣.基于实测和模拟的居住小区冬季植被优化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14(09).

[2]牛春梁.城市绿化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初探[J].电子制作,2014(06).

[3]王燕,谢云,顾叶.室内立体绿化方法探析[J].绿色科技,2013(12).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范文篇6

关键字:回应气候;山地建筑设计;建筑节能;气候;地形

【分类号】:TU8

在建筑节能理念深化普及的当今社会,有效减少建筑能耗,进行绿色环保的生态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出发点。建筑设计要做到更好地体现其自然性、生态性、环保性,必须对建筑物所在区域的特点进行考虑,对于建设回应气候的山地建筑也同样如此,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山地的地域特点及气候特征,探索出进行山地建筑设计的最佳方案,使山地建筑的建设融入山地自然环境中,明确其地方性特征,同时,将建筑节能理念贯穿其中,减少在建筑过程中的能耗,有效地利用建筑资源,建设出兼顾生态与环境的山地建筑。

一、气候与建筑设计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减弱气候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设计出了许多高科技设备来弥补由一些不利的气候因素对建筑物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设计虽然有效地避免了不利的气候条件,但实质上是建立在消耗能源、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进一步贯彻,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也发生了许多根本上的转变,主要表现在由原本的征服自然转变为以保护自然环境为核心来进行建筑设计,将气候作为山地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托,通过对气候条件进行探究,建设出适应于山地气候条件的气候建筑。

进行气候建筑设计的重点在于对有利的气候条件进行充分利用,反之,对于不利的气候条件进行摒弃,充分降低不利气候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对气候所创造的有利因素进行充分利用,将诸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环保、无污染的能源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根据不同气候形态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创造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回应气候条件的建筑设计。

二、回应气候的山地建筑设计方法

(一)对山地建筑的选址设计

山地气候特征不仅受到地理上经纬度的影响,还会受到当地具体地形、地貌的影响,它是结合了大小气候特征的整体体现。我们主要是对小型气候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山地的地形、地势、地貌进行分析,综合气象因素中的气温、气压、降水、蒸发、太阳辐射、日照、空气湿度等对山地建筑建设地址进行选择。由于山地日照的强度受山坡方位的影响,基于各个山地坡度、朝向及海拔高度均存在一些差异,以致其受到光照的强弱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选址时,一般会选择光照比较充足的方位,诸如山地的南坡,其无论是在光照时长还是在利用其它气候因素方面都存在诸多优势,是最佳的山地建筑选址地点。相比较而言,光照条件同样比较充足的朝向如东南坡及西南坡等朝向,同样也是很好的山地建筑的选址点。

(二)对山地建筑的垂直设计

一般而言,对于建设场地的设计不可能全都处在完全理想的地势地段。建设用地的自然地形往往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场地布置的要求,在场地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场地的竖向设计,将场地地形进行竖直方向的调整,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自然地形,合理选择设计标高,使之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成为适宜建设的建筑场地。特别是对于山地建筑的建筑设计,由于山地地形、地势的原因,更应该采取竖向设计的方式,在尊重原始地形、地势的基础上进行城市设计。此种设计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优化功能空间,提升空间艺术质量,体现城市建筑的自然美及艺术美,还在提高空间环境质量,有效调节光、温、热、气流及舒适度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在对山地城市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将坡向定位南向或偏南向,向南的坡向不仅在炎热的夏季能够遮阳挡风,且在寒冷的冬季能够较好地吸收利用光照产生的热能。

(三)对山地城镇的通风设计

基于对山地气候的分析,我们能够知道山地大部分地带的气候特征均为夏热冬冷,针对这个普遍特征,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时就必须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夏季通风及冬季避风的策略。为了达到夏季建筑物能自然通风的效果,需要在建筑物中设计能够让自然风通畅进入的方位,从而对风势进行引导。同时,又必须考虑冬季避风的设计,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时同时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对整个空间布局以及细部设计进行的总体考虑。将建筑物北向进行相对封闭处理,如减少北立面的开窗开洞,在建筑物北面种植成规模的防风树木等措施,以防止冬季冷风渗透;而针对南向宜进行开敞设计以及通过对空间形态的塑造引导自然风进入到建筑中,以便于建筑物的夏季通风。

(四)对山地建筑的节能设计

在充分利用气候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山地建筑的节能设计,必须要做到利用气候条件带来的有利能源资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于耗能设备的依赖。因此,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山地的局部地形优势,对太阳能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建设太阳能取暖器、太阳能热水器及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等,做到对太阳能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除了对太阳能的利用外,还可以利用气候因素中的自然降水,储存自然降水并对之加以利用;以及利用山地地形实现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在山地建筑设计中,应结合山地的地形优势,充分利用太阳能,自然降水以及自然风等因素,对山地的建筑节能进行整体设计,建设出适于山地气候的节能体系。

结束语

回应气候的山地建筑设计不仅要做到遵循当地的地域特征,同时应该更加重点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只有通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利用气候及地形等有利的环境资源,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效利用能够利用的优势资源,才能建设出充分融入山地生态环境的节能、绿色山地建筑,营造出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勇,吕爱民.基于气候分析的覆土建筑设计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教工餐厅设计方案为例[J].华中建筑,2012(06)

[2]王之旷,伍江军.浅谈建筑的微气候调节――全国首届绿色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主要技术解析[J].中外建筑,2011(12)

[3]郝瑞珍,张贺.夏热冬暖地区微气候建筑设计探[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04)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范文篇7

关键词微气候下垫面日影实验

一、前言

在新世纪,能源和环境两大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建筑物以及保障其内部人工环境的设备怎样在保证健康和舒适的条件下,做到降低能耗、保护环境,长期以来一直是专家们研究讨论的话题。

建筑物能耗在最近很多年一直是暖通空调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建筑物热特性计算的模型和方法,然而如何给出对于负荷计算非常重要的室外边界条件,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然而如何给出对于负荷计算非常重要的室外边界条件,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目前沿用的城市尺度的气候参数方法,精确性远低于目前非常细致的建筑物模型。建筑周围的微气候研究有助于对于准确进行建筑物室内冷热负荷计算,优化空调设备的运行管理[1]。

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人们对于居住舒适性的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环境的关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尺度,而开始着眼于居住环境周围的微环境的舒适性。合理规划建筑小区,改善局部微气候,提高提高住区微环境的舒适性已经受到众多建筑师和规划师的重视。然而,由于学科间的差异,这些研究多停留在要领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层次,没有进行定量的分析计算和实验,显得说服力不足[2][3]。

由于上述的原因,住区微气候研究作为气象,建筑以及暖通空调等多学科交叉的一个研究领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影响住区微气候的因素很多,除空气温度、风速、太阳辐射、小区布局、人为排放热等因素外[4],下垫面作为住区微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下垫面对于微气候影响很大。另外,在住区微环境中,由于建筑物比较密集,建筑物的日影面积比例常常很大,而且日影响部分的表面温度与非日影响部分差异很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下垫面上方空气场的温度分布,进而影响住区的微气候。由于正下垫面以及建筑物在下垫面上的日影响对于住区微气候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从建筑物的尺度出发,在2000年夏季设计并进行了不同下垫面表面温度的测定实验,得到不同下垫面表面温度在一天中的分布,考察不同类型下垫面表面温度的不同。尤其对于在住区微环境下非常普遍的日影现象,进行了针对性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为建立简化的住区微环境下非常普遍的日影现象,进行了针对性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为建立简化的住区微环境下垫面热物理模型以及模拟计算的时间步长的选择提供参考,也为住区微气候模拟计算提供实验数据检验的基础。

二、实验描述

1.实验目的

对于不同类型的下垫面,由于其表面黑度、蓄热能力、含水量、甚至蒸腾作用,其表面温度在相同的上方气流状况以及天气状况下有很大的不同。而住区微气候的研究中,所关心的正是下垫面表面的温度对于住区热环境的影响,下垫面以下部分的温度分布相对次要。取得建筑物尺度的不同下垫面表面温度在一天中的分布的第一手实验数据,为相应的微气候模拟计算和下垫面的物理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实验,是本实验进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由于在有太阳直射的时候,尤其是夏季(这也是住区热环境最恶劣季节之一),太阳辐射得热是下垫面热平衡中所占比例很大一个组成部分,正确处理日影效应对于下垫面模型的建立和准确性意义重大;在住区微环境中,由于建筑物比较密集,建筑物在太阳直射的情况下在下垫面上会形成面积比例比较大的阴影;因此,由于下垫面是住区微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由于日影响对于下垫面温度的影响显著并且所占面积比例比较大,处理好日影效应对准确模拟住区微气候有其特殊的意义。研究日影区域和非日影区域区域一致性,以及不同下垫面表面温度对于日影移动的跟随性,是本实验的第二个目的。

由于下垫面的蓄热能力比微环境中空气场的蓄热能力要大的多,在进行非稳态模拟计算时,选择合适的下垫面计算的时间步长对于计算的准确性非常重要,通过实验研究,对时间步长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是这次实验的另一目的。

2.实验时间地点

实验时间:2000年6月3日~10日

根据实验目的,需要找到3种典型合适的实验的下垫面,它应有如下特点:

(1)下垫面性质单一,面积比较大;

(2)人为排放热少;

(3)附近有高大建筑物,并且建筑物立面比较单一(考虑阴影效应);

根据上面对于实验场所的要求,我们分别选取清华大学理学院大楼前广场,清华大学化学馆西侧土地,清华大学理学院报告厅北侧草坪作为砖砌、裸土以及草坪三种区微环境种典型的下垫面的实验场所。

3测量参数及测点布置

记录下垫面表面温度的测试仪器是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RHLOG智能型温度自记仪。该自记仪能定时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自动测量,并把测量结果保存在内部的存储器中。测温使用热敏电阻型温度测头,测头由一根引线引出,测头外加装防水塑封。它的记录温度的范围-20~+75℃,精度为±0.3℃(25℃时)。

在测量砖砌地面温度时,将测头紧贴地面,外面用一薄层白色膏将其固定。并把白色石膏外面染成下垫面的颜色,以求其物性与下垫面一致。在测量裸土表面温度时,用地面很薄一层裸土将测头覆盖,使测头紧贴地面,并保证测量结果表面温度。实验所在草坪被管理的很好,经常被修剪,草高较低,一般在10cm以下,我们在实际测量中,所测草坪温度是草坪下部接近土壤表面的温度。测头紧贴土壤表面放置.

在测量空气温度时,我们在每个温度测头外加装了一个直径9mm、长45mm的铜管,防止太阳辐射对温度测头的影响。铜管下部有通风孔,以保证空气通畅[5]。并且在铜管外面用锡箔纸做成圆锥形的小罩子进一步加强辐射影响。

三、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1.砖砌下垫面实验

测量日天气晴好,正午最大辐射值约为836W/m2,日平均风速在1.5m/s左右。我们主要使用建筑东侧的砖砌下垫面进行分析,图1中各条曲线代表不同的测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砖砌下垫面在一天中的温度变化很大,温度在中午13:30左右开始出现阴景前达到最高点,达到50℃,该下垫面从下午13:30左右开始出现阴影前达到最高点,达到50℃,该下垫面从下午13:30开始,逐渐出现阴影区域,由于失去主要热源太阳直射,测点温度迅速下降,曲线的变化剧烈而迅速。在下午15:30左右,曲线变化趋势趋缓,从此时刻至第2天凌晨,温度一直平衡下降,在太阳升起前达到最小值约为20℃。昼夜温差达到30℃之多。砖砌下垫面白天温度远远高于空气温度,夜间又低于空气温度,昼夜温差很大,体现出砖砌下垫面蓄热能力差的特性,对于微气候是很不利的。

图1砖砌下垫面表面温度

从图2中可以看出西侧7个测点的温度曲线非常接近,而这7个测点的阴影历史状况是不相同的,这就间接说明对于阴影区域和非阴影区域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成立的,即阴影区域温度和非阴影区域温度主要由当前是否属于阴影区域决定,而与其他因素关系不大。

图2砖砌下垫面日影与非日影表面温度比较图

下面我们进一步对阴影区域和非阴影区域内部各点的温度的一致性进行详细讨论。从图3中可以看到14个测点的温度情况,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1号到14号测点的温度曲线图。从1号到14号测点在与建筑东墙垂直的一条线上,各个测点间距0.6m,并随测点号增大而距离建筑越远。因此,在下午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阴影区域变得越来越大,其影子的边界距离建筑越来越远,先是覆盖了号较小的测点,然后是较大的测,最后测点全部都在阴影区域内。上图记录了这一日影区域移动的过程。在13:00的时候各个测点都在阴影区域之内,这时各个测点的温度非常一致,各点温度与平均温度最大相差不超过3℃,基本上在1℃左右。这说明了非阴影区域内温度的一致性。在13:30~14:50是阴影边界在测点范围内移动的阶段。请注意14:00的曲线,1~6号测点在阴影内,7~14点在阴影外。图中阴影外的各点温度惊人的一致,并且与前一时刻的温度相比变化也很小。这说明阴影区域对于非阴影区域的温度影响很小。这也可以从理论上解释,两区域的换热只通过两者之间的一条"线"互相换热,换热面积很小,而导热本向所占热流比例也很小。所以,非阴影区域的温度大小不受与阴影边界的远近影响。而从14:15的曲线也可以看到相近的结果,只是点1~8而不是1~6在阴影区域里罢了。在16:00和20:00的两条曲线中可以看出阴影区域温度的一致性。图中所有点都处于阴影区域之内,而各点的温度差异小于0.5℃,这说明在夏季有日影效应的情况下,日影效应对于砖砌下垫面表面温度来说起主导作用,影响下垫面表面温度的其他因素相对可以忽略不计。

图3日影移动对砖砌下垫面表面温度的影响图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阴影移动对于砖砌下垫面温度的影响。在13:30分测点1首先进入阴影,而在14:40最后一个测点13进入阴影。图中可以看到各个测点逐一进入阴影后温度下降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由阴影区域向非阴影区域过渡的过程相当的迅速,只有不到一个小时,这说明砖砌下垫面的蓄热较弱,对于以1小时为时间步长的下垫面温度计算来说,其达到本时刻温度的稳定过程很快,可以认为1小时后当前的状况已经不直接受1小时前的影响,说明在进行下垫面模拟计算的时候,所选取的时间步长不宜短于1小时。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砖砌下垫面非日影区域内的温度与日影区域内温度之间的差异远远大于这两个区域内温度的差异。在进行下垫面模拟计算的时候,如果进行日影区域内温度一致性假设,选取的时间步长不宜小于1小时。

2.裸土表面温度实验

测量日天气晴好,正午最大辐射值约为836W/m2,日平均风速在1.5m/s左右。图中各条曲线代表不同的测点。从图4中可以看出,日影时刻出现在早晨10:40之前。温度在中午13:30左右达到最高点,最高值的出现早于砖砌下垫面。最高温度达到57℃,而在下午18:00左右的时候就已经下降到32℃了。仅半天的温差就达到28℃。其日振幅和时间滞后的特性都说明,在夏季,裸土下垫面相对于砖砌下垫面来说,其蓄热能力更差。

从图4中可以看出各个测点的温度曲线不象砖砌下垫面那样接近,这是因为裸土下垫面并不是非常规则,各处性质不能保证象人工砖砌下垫面一样一致。但是各点温度与平均值间的温差也在5℃之下。这一温差相对于阴影区域与非阴影区域间多达20℃的温差来说是可以忽略的。

图4裸土下垫面表面温度图

与对于砖砌下垫面的讨论相同,从图5中各个测点的温度情况对日影移动的响应状况可以看出,日影效应是影响裸土表面温度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且可以认为,由于日影移动造成的下垫面表面温度的变化在一小时内可以近似认为结束,这一数据可以作为于裸土下垫面的模拟计算的步长选择的参考。

图5日影移动对裸土下垫面表面温度的影响图

3.草坪表面温度实验结果

测量日天气晴好,正午最大辐射值约为800W/m2,日平均风速在1.5m/s左右。所选取的测量区域是在建筑的西侧和北侧,因此阴影边界在测点附近移过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和中午。图6中各条曲线代表不同的测点。

图6草坪下垫面表面温度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草坪的蓄热能力较强,最高温度在中午12:30左右达到,晚于砖砌下垫面和裸土下垫面。

而且日振幅很小,与空气温度很接近,没有出现其他下垫面那样在辐射高的时候温度高达五六十度的情况,总温度波动在28℃以下。在夜间可以看出,草坪温度要低于空气温度,仍然与白天一样冷却空气。

在凌晨的时候部分测点出现了一个突然下降的过程。估计可能是由于结露的原因从图中一样进行像砖砌下垫面和裸土下垫面类似的分析,可以得出日影对于表面温度起主导作用的结论,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五、结论

砖砌地面,裸土和草坪是住区微环境中最主要的下垫面,本文以建筑物的尺度,对这三种不同下垫面进行了表面温度的测定实验,得到不同下垫面表面温度在一天中的分布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下具体结论:

1.下垫面的绿化在夏季能够有效降低下垫面表面温度,从而改善局部微气候;

2.下垫面表面温度对日影移动的响应过程长短与下垫面种类有关,砖砌地面和裸土下垫面的响应时间要短于草坪下垫面,不同下垫面的响应时间一般都短于1小时。

3.夏季建筑物的日影效应对于下垫面表面温度起主导作用,影响下垫面表面温度的其他因素相对可以忽略不计,在建立下垫面模型的时候,可以假设下垫面某点的温度由该点是否处于建筑物日影中决定,而与该点位置或其他因素无关,从而大大简化住区微环境下垫面模型。

参考文献

1李莹,建筑群及单栋建筑周围空气温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硕士论文]

2刘平等,城市住区人民环境生态设计,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8

3马晓茜等,建筑热微气候节能设计的软件与硬件,低温建筑技术,1995(3)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施工项目;质量因素;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111-0146-01

施工质量的环境条件,是指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比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技术环境;施工现场作业面大小、劳动设施、光线和通一讯条等作业环境;以及邻近工程的地下管线、建筑物周边环境等。环境条件往往对工程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我们说的环境条件有点时候不但是指好的环境也是指不良的环境。有时候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施工单位附近便利的交通都是为安全作业环境,这些条件有的时候是人为可以控制的环境,可是有些环境就是不能避免的自然环境,比如在临近河畔的施工地点,这样的周边环境会影响施工的整体效果,由于湖畔的潮气比较重,对于工程的质量水泥的凝固要是将长一些。对人员的施工手法要有一定的新要求。这样有利于保证工程的文明施工以及保护产品。恶劣的气候条件,将使保证工程质量增加许多困难。例如,双辽市中心医院的新建高层楼房,由于该位置的原始地理位置是河套,所以地下水位属于偏高的地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充分考虑到了该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施工前已经做好了预防塌方和相关的建筑措施。没有出现令人不满意的由于环境因素产生的施工质量不可逆转的问题。因此,加强环境管理,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的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的保证。

在施工的实际情况中分析来看,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也比较复杂。我们说有工人的施工技术的影响,有自然地理位置的影响,也有不可预测的天气环境的影响,等等。因此我们说环境条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不如抽象条件就变化万千都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从工程的初期准备到施工再到施工后期,这些不同的环节都在互相着影响着对方,准备好了,筹备充分了,我们在具体的施工中即使遇到不可预测的环境因素,也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良好的解决的。因此,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管理。在不同的施工季节,要根据季节的特点不时地调整施工管理的重点,施工时还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尤其是对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深基础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必须拟定季节性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温度,霜冻,雨水的危害。同时,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尽可能养活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实现文明施工。

环境对工程的影响是一个部分,我们要在确保环境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保证施工质量的优质优化。此外,对环境因素的管理,又与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紧密相关。在施工方案的制定,实施,改进等过程中,应该及时的将环境因素考虑到其中。综合分析和因素的存在形式和相互间的干扰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因此,要消除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主要采取预测预防的控制方法。下面我们就具体的环境情况具体分析一下影响工程进展的各个方面。

1)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常常能发现深层地质情况有的时候使我们无法准确预测的,因此对地质水文等方面影响因素的控制十分重要。我们要根据群众的走访,专家的实际测评,和各种情况的汇总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分析工程岩土地质资料,预测不利因素,并会同设计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基坑降水、排水、加固维护等技术控制。这些因素的提前考虑将为我们日后的顺利施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2)东北地区相对于南方,地理环境较为简单,但是天气的变化是影响施工的原因之一,比如说霜降的提前到来,迫使施工暂停和提前加入凝固材料,缩短了正常的工作时间,延长了工期。对气象变化方面的不利条件还有事酷暑的原因,东北地区在夏天的时候炎热时期根本进行不了户外的施工作业,中午必须停工延长休息时间,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作业时间,工人的疲劳程度增加了,这些也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应在施工方案中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拟定季节性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3)环境因素造成的施工中断,必须通过加强管理、调整计划等措施来加以控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要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要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要建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理地布置。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停工是施工管理人员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形,因为一旦因为环境的影响停工那是预料不到延误的时间,建设工程项目的实行要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进行,所以一个建设项目的决策,立项和实施,必须在审批立项之前就对施工基地进行深切的考察了解。考虑到周围环境,地理位置环境,包括人文环境这些都是在可行性研究、风险识别与管理所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而言,无论该建设工程项目是某建设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工程,还是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建设项目,作为直接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一半是指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点的水文、地质和气象等自然环境;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另一种方式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多是由几个单位共同完成项目的开发,设计,管理等相关的工作。有时候容易出现,这个部门考虑到了,那个部门忽略了,所以要在软环境的管理上下功夫,避免出现人为环境的因素影响到施工的整体质量控制。因此,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之初就需要明确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的相关因素,只有分析透彻这些影响因素,我们才能真正行之有效的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范文篇9

关键词:电气工程;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由于建筑电气是一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和建筑施工的安全、功能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一旦整体质量出现问题,没有符合质量标准,就会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因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质量问题,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产生,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本人依据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论述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配电箱安装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安装配电箱的时候,最经常出现的问题是配电箱的标高和坐标不符合规范要求,很容易将配电箱埋入到墙面里,出现变形的情况。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由于没有有效的清理配电箱内部产生的垃圾或者没有做好防腐工作,就严重的损坏了配电箱的箱体;假如墙面和箱面贴的不紧,就不存在相应的回路编号,使布线排列变的非常混乱;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因为按压程度不到位或没有绑扎,就会出现配电箱内部地线和零线交接非常混乱的情况,且在箱体内部没有配置特定的接地螺栓;安装完配电箱以后,没有对每一个环节实施全面的检查就盲目的送电等[1]。

2、电线管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电线管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在处理金属管口毛刺的时候没有进行全面的处理,直接实施对口焊接,在每个螺纹的连接处和通过中间接线盒的时候没有对钢筋进行合理焊接,会出现很严重的焊穿及点焊等问题;没有利用螺纹连接薄壁钢和镀锌管;钢管接地不牢固或者不接地;埋入墙里的管子深度没有符合要求,不利于施工过程的进行;管子穿过沉降缝和结构伸缩缝的过程中,未对过路箱进行设置,留下了安全隐患等。

3、照明方面存在的问题

照明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在安装开关和插座面板的时候不平整,与建筑物的表面存在缝隙,开关没有办法断开相线;插座的地线、相线及零线之间的接线非常混乱,一些三孔插座无接地线;软线吊灯的灯头线没有足够的长度,没有进行准确的螺口灯头接线,吊线利用的是绞织线,未设置保险扣或设置的保险扣过小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等。

4、防雷接地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般利用的非镀锌圆钢质的避雷针,不能准确的定位,也无高的质量标准;由于引下线截面小于避雷带截面,焊接缝的质量比较低,没有有效的连接防雷装置和建筑物外面的金属物;埋入地面的接地极深度不够,没有实施有效的防腐措施,没有在变形缝里设置对应的补充装置,接地的电阻比较大,不符合建筑设计要求等[2]。

二、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1、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因为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建筑行业也就自然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现在建筑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根本无法满足建筑电气行业发展的需求。由于缺乏建筑行业技术方面的人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现在,建筑市场上一些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都很低,在施工技术、项目管理、监控工程质量及检验等方面的工作中都存在严重的不足,现在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及专业素质水平都很低,这就为电气工程的施工埋下了严重的质量隐患。同时,因为一些建筑单位的现场工作环境恶劣,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不达标的问题,这也会直接影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平稳进行。

2、建筑电气材料设备的监管不足

一些建筑单位在建筑电气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合理的施工设备及材料的管理体系,没有对施工需要的设备及材料进行合理的监管,就会使一些质量比较差的设备及材料等被送入施工现场,严重的影响建筑电气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一些建筑企业采购设备及材料的时候,不是专业的采购人员实施的采购,这容易出现采购的插座箱、动力以及照明设备等的尺寸及标准和建筑设计不符合,电线和电缆的电阻及熔点等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会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及质量。

三、电气工程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1、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在选择施工队伍的时候,我们必须对施工队伍的责任心及技术水平进行确保,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对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及综合素质进行合理的培训,让其建立起好的施工质量意识。在建筑电气施工的时候必须根据操作规范、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等严格的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筑电气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预防及控制有可能影响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的因素,对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进行合理的管理。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需要将质量管理归到建筑工程的管理体系中,对基层工作实施加强管理,例如对检验方法、责任制度以及汇报制度等进行制定等。

2、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

2.1配电箱安装

在安装配电箱之前,负责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全面的了解配电箱的坐标及标高等数据,在焊接的过程中利用钢筋套圈的办法实施焊接,同时在配电箱里面做好相应的支撑,以防箱体出现变形及移位等情况,配电箱的箱体及配管的预埋及预留位置、标高等必须和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相符合。在对管线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根据管材内外壁要求实施防腐除锈的工作,平整处理管口的毛刺,当管线埋到箱体的时候必须增加护口,护口的弯曲半径需要与建筑设计的标准一致。安装完配电箱以后,必须进行查线的工作,保证导线之间有良好的接触关系,同时还要准备好测量导线绝缘电阻的工作。

2.2线路敷设

在敷设建筑电气线路的时候,应该在焊接厚壁钢管的时候增加套管,同时对焊缝的饱满及密实度进行保证,封堵薄壁的钢管接口,以防潮气进入钢管内,产生电线绝缘层老化的情况。在对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公共走廊天花吊灯的办法设计电线管线重叠,保证进户线是利用吊顶的线槽而进入到室内;或者在施工的时候根据对公共走道的楼板进行加厚的办法来隐蔽电线管。在布置电线管的时候,避免管线重叠层数太多[3]。

2.3照明系统的安装

现在,很多建筑企业在安装照明灯具的时候会产生偏位的现象,使成排灯具的直线度及水平度有着很大的偏差。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准确地确定灯盒预埋位置,在安装灯具的时候没有采用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工作人员在安装照明灯具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工程施工的重点,及时的控制及发现存在的偏差,利用施工的具体规范解决这一问题。在安装灯具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拉线定位,确保灯具的斜、纵及横向都是直线。一些特殊位置的灯具安装需要根据规格、位置、高度、型号等实施控制,确保这些照明灯具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在卫生间中应采用防水灯具等。

四、结论

总之,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使用功能,现在,伴随着电气工程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其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建筑电气施工过程的管理力度进行加强,以防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产生,最终实现建筑电气施工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志文.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存在问题及预防措施[J].民营科技,2009,(7)。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夏热冬冷;通风;建筑热湿环境

中图分类号:TU83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01-03

自然通风在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节能作用。重庆大学的李百战将遮阳技术与自然通风技术相结合,研究发现,两者结合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的热湿环境,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潘刚以研究了建筑的通风面积与自然通风量的相互影响,得到了自然通风在建筑节能中的权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杨柳以北方严寒或者寒冷地区的办公室为例,分析了夜间通风降温除湿的可行性,并将气候降温潜力作为夜间通风的量化指标。重庆大学的付祥钊要求热湿地区的公共建筑设计时需着重考虑自然通风设计,辅助以机械通风的设计思想。重庆大学的王勇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了自然通风对建筑降温除湿的效果及规律,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思路。甘灵丽以重庆地区的特征气候为基础,分析并得到了自然通风(间歇通风)的时效性,提出了针对非稳态气候条件下的自然通风策略。李M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上海办公楼的自然通风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自然通风能够有利于提高室内的通风换气次数并能满足室温的要求,以此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自然通风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因此,自然通风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气候特点,只有针对相应气候条件下,选取该地区的典型建筑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才能了解本地区自然通风的节能潜力,为建筑节能改造及建筑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基于此,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例,数值模拟分析了自然通风对公共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规律。

一、数值模拟的基本条件

(一)物理模型的建立

选择该地区的典型公共建筑的大堂作为本研究的物理模型,该建筑属于坐南朝北,以下部位均采用玻璃幕墙结构:南北两个朝向的外墙,东西两个朝向的墙体以及屋顶,剩余部分均为内围护结构。由于本建筑的大堂没有侧面窗户,本研究准备对有侧面窗户的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门口作为空气的入口,侧面窗户作为空气的出口。其物理模型见图1。

(二)边界条件的设定

在采用CFD进行数值计算过程中,边界条件的合理设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应该尽可能地使其与实际情况相一致。本研究中,设置室内外温差为3℃(1)及7℃(2)两个情况的工况,工况(1)属于将窗户开启到最大的情况,门口进风风速与窗户的出风风速相等,均为0.8m/s,工况(2)属于窗户开启较小的情况,门口进风风速及窗户出风风速均为1.3m/s。

(三)数学描述及湍流模型的选取

1.数学描述。

流体的流动可以用三大方程来进行描述,包括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其通式为:

■+div(ρuφ)=div(Γgradφ)+S(1)

式中,φ-通用变量;S-源项;Γ-扩散系数。

2.湍流模型。

湍流分为自由湍流和近壁面湍流两种情况,通常采用N-S方程来描述湍流产生的机理,标准k-ε模型在数值计算中精度较高、计算量较为适中,故,标准模型在目前的流场模拟中被广泛应用。其表达式为:

ρ■=■μ+■?摇■+G■+G■-ρε-Y■(2)

ρ■=■μ+■?摇■+C■■(G■+C■G■)-C■ρ■(3)

式中,G■-浮力产生的湍动能,G■-速度梯度产生的湍动能;Y■-耗散率。μ■=ρC■k■/ε,C■=0.09,C■=1.92,C■=1.44,耗散率ε与湍动能k的湍流普朗特数分别为σ■=1.3,σ■=1.0。

二、数值模拟结果及讨论

(一)温度场模拟结果

不同断面速度场模拟结果见图2。

由图2(a~d)可知,室内的温度场呈对称分布,并且具有热力分层,随着室内外温差的增大,2m以下的区域温度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m断面处的温度增加了2.1K,10m断面处的温度增加了2K,其温度梯度也呈现增加的趋势,总体上还是能够满足热体舒适性的要求。从不同工况下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可知,当室内外的温差变大的时候,室内垂直方面的温度梯度相应增加,水平方向的温度场部分不均匀。

(二)速度场模拟结果

不同断面速度场模拟结果见图3。

从图3(a、b)可知,工况1的新风的空气龄较工况2小,工况1的新风与室内空进行热交换后被排除室外,而工况2的新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大多聚集在房间的上部,使室内的温度呈现上升之势。由于受到热源的影响,室内形成较弱的速度场,其中,受热的气流由于密度小而上升,但是其上升的速度较小,由于受到近壁面摩擦阻力的影响,由此形成了较小的回流和漩涡。

从图3(c~f)发现,流场以射流的轴线对称分布,在轴线的两侧呈现出漩涡和回流区。其中,随室内外温差增大,室内的速度分布呈现显著的变化。

三、结果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室内外的温差变化直接影响室内温度场的分布,但是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不受室内外温差变化的影响,不同工况条件下,房间的热力分层高度基本不变,均为2m处左右。室内外温差对工作区的温度分布的影响较大,但是对工作区以上区域的影响甚微。室内工作区的温度梯度随室内外温差的增加而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其房间工作区以上的区域温度也有所增加,房间内的热力分层依然保持基本不变。不同条件下,由于卷席作用,新风射流沿射流方向的速度逐渐减小,并且在射流轴线的两侧会出现回流区和漩涡。

四、结论

通过综上所述的分析可得,室内的温度梯度随开窗面积的减小而增加;新风射流轴线两侧会出现回流区及漩涡;由于射流的卷席作用,新风射流的轴心速度逐渐减小。

参考文献:

[1]Chrisbinedthermalandnaturalventilationmodelforlong-termenergyassessment:validationwithexperimentalmeasurements[J],EnergyandBuildings,2005,(37):311-323.

[2]姚润明,陈启高,李百战,彭绪亚,冯雅.通风降温建筑室内热环境模拟及舒适研究[J].暖通空调,1997,27(6):5-9.

[3]潘刚.上海地区办公建筑中自然通风利用的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4]亓晓琳.北方办公建筑夜间通风降温潜力及适用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5]张敏敏.重庆市公共建筑通风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9.

[6]谭涛,王勇,罗庆.利用自然通风技术降低建筑能耗研究[J].建筑节能,2007,5(35):12-14.

[7]甘灵丽.夏热冬冷地区住宅间歇通风研究[D].重庆大学,2008.

[8]章宇峰.自然通风与建筑热模型耦合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04.

[9]李M,王,仇中柱.办公建筑自然通风节能效果模拟[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0,31(13):59-63.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范文1篇11

【关键词】建筑设计;房地产;项目成本;设计因素

0引言

在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房地产公司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房地产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需要在完成项目开发定位与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实现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最低化,这个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等各个阶段。但是在这几个不同的阶段中,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却是关键阶段。一般设计费只相当于建设工程总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极大,据权威资料统计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35%。并且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一个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因此要想控制工程成本与投资规模,关键在于项目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

1影响成本的建筑设计因素

1.1建筑层高

建筑层高的变化在横向上不会影响建筑面积,但是在竖向上会影响内外墙体及墙体饰面的面积,从而影响建筑成本,并且建筑层高的增加导致整体建筑总高度的增加,由此引起基础设施随荷载的增加而改变,此外还有内外墙体及分隔构件的建筑材料增加、因空间体积加大而造成的水、暖、电、空调设备容量的增加、施工期间墙体脚手架及水、暖、电、空调安装脚手架的增加、垂直构件的模板数量的增加、施工难度系数的增加等等,从而造成工程总造价的增加,这对高层建筑建设成本的影响尤为明显。根据工程综合测算:建筑层高每增加10cm,相应造成建筑成本增加2%~3%左右。

1.2建筑面积

随着建筑面积的加大,单位建筑面积的造价反而是降低的,因为建筑面积的加大使得建筑外墙围护结构的长度占单位面积的比率降低了,外墙围护结构一般包括墙体、门窗、幕墙、外墙饰面等。在住宅的设计过程中也可能发现这种情况:按两居室、三居室、四居室这样的顺序排列,其单位面积的造价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墙体的长度与单位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在住宅设计中居室的单位造价往往低于厨卫的单位造价,且随着居室数量的增加而厨房卫生间的面积一般不会同比例增加,这就使得居室数量的增加反而降低了工程造价。在住宅设计中多设计三居、四居住宅,有利于成本的降低。然而随着建筑面积的加大,造价的降低也有一定的范围和条件限制,当超出一定的限制后,造价的变化因素就没这么简单了,只要在设计中掌握面积的合理变化,就能够达到合理降低成本的目的。

1.3建筑平面

可以说建筑平面的设计对建筑成本的影响很大,一般建筑平面形状越简单,其单位造价也越低。这是由于形状越复杂的建筑平面,内部房间布置、功能分区、结构布置就越复杂,除此之外,还增加了建筑护墙体与饰面的材料数量、土方开挖的费用、散水费用及屋面费用等。根据研究结论,以相同的建筑面积为条件,单位造价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建筑平面形状依次是正方形、矩形、L形、工字形、不规则形。这并不是要推广方形建筑平面以达到项目成本的最低化,而是在满足建筑功能与项目定位为前提的基础上,注意建筑平面形状的简洁化设计,否则单纯追求项目成本的最低化而忽视了建筑造型与美感,是不可能实现高品质房地产开发的。

1.4建筑结构选型

不同的结构体系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明显。选择适宜的建筑结构体系至关重要。举例来说,在一个工程设计评标中,招标书的内容是这样的:拟援建某国家一体育中心,有2000人坐席的看台,能兼顾足球、篮球运动和群众集会及室外球类练习场,资金限额2700万元,当地气候多雨潮湿,属热带气候。有三家设计投标单位:甲标以整体钢架系统和钢筋混凝土看台设计成建筑面积为3650m2的体育馆及室外球类练习场,乙标以整体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为体系设计成建筑面积为4455m2的体育馆及室外球类练习场,丙标以钢筋混凝土看台局部加罩棚设计成1892m2的体育场及室外球类练习场。甲、乙、丙三标同时满足了2000人坐席的看台及室外练习场的设计要求,其报价也都在2700万元限额之内,那么应当选择哪个标。我们知道国外工程项目需考虑材料设备,的运输施工、机械折旧、人工劳动单价较高等因素,从大量积累的经验数字可知,体育场单位面积造价一般为5500元/m2~6500元/m2左右,体育馆单位面积造价一般为8500元/m2~9600元/m2左右(体育场建筑一般比体育馆建筑要节约投资1/3以上),这个数据因国家地区及规模的不同而单位面积的造价会有所不同。甲标体育馆3650m2,若单位造价按最低估算价格为8500元/m2,仅体育馆估算投资都需要3103万元,乙标体育馆4455m2,单位造价也按最低价估算,仅体育馆的投资需要3787万元,显然甲乙两标仅体育馆单项已超出限额2700万元,而丙标不是体育馆而是体育场,即使单价按照最高估算6500元/m2,估算投资额仅为1230万元,其余的资金可建造室外足球场、网场、篮球场及室外工程,且考虑到热带气候的影响,又避免了钢构在潮湿气候下的盐分腐蚀问题。所以即便是在同样的设计目标下,建筑不同的结构选型对目成本的影响可说是巨大的。

1.5建筑造型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考虑到建筑的美感要求,一般都会增加一些没有实际作用的造型元素,比如构筑物、飘板双层墙体、玻璃幕墙等。这些建筑造型元素可以说在地产项目一般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肯定与认可,也的确为建筑做出了重大献,但是同样不应忽视的是建筑造型要与项目的定位及投资规相称,投资方通过与设计师的沟通,可以为投资规模较小、定位平民化的项目设计简洁朴素、造型规整常见、构造与施工容易建筑造型,为投资规模较大、定位高调的项目设计风格炫目、奇少见的建筑造型。这些都是可以在设计阶段通过主动控制达投资方想要的成本效果的。

1.6充足的设计时间

无论是完成什么样的工作,充足的时间都是最基本的前提件,一个完善的设计方案也是如此。在目前的房地产行业,投方为了节约时间成本而经常严重缩短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时间,设计工期压到了极限,甚至超越了极限,建筑设计师没有充足时间构思更好的建筑设计方案,几乎大部分的设计方案都是设人员在甲方的不断催促下连续熬夜赶制出来的,结构工程师没足够的时间进行认真的计算和核算,工程师们为了满足投资者工期的要求,往往不得不凭借“经验”,以保守估算法确定一些要部位的结构断面,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增加了项目成本。

【参考文献】

[1]王淑蓉.房地产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2]姚兵.建设工程投资控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范文1篇12

能够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影响的人员要素包括了参与建筑工程管理的领导、建筑工程的领导和管理者,他们三个人员要素的素质和水平会影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施工企业的实力、施工人员水平等会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果他们的实力不强,素质水平不高,缺乏责任心,那么就会导致工程质量存在较大的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他们的判断偏差也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结果。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对人员要素进行管理应该要把握好不同主题的侧重点,工程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他们需要有大局思想,能够转变管理思想,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做好施工人员上岗资格考核工作,对他们的安全意识进行培训,把握好施工要点,提升施工技术;工程质量监督人员需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有职业道德,能够以工程质量为重。

2机械设备要素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要素主要是设备检测、施工设施和设计设施等,它们是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对这些设施进行管理能够提升其使用效率,为施工提供便捷,对于工程质量管理也起到了较好的保障,因此在施工管理中对机械设备要素进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需要重视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检修,确保其正常的使用,为施工提供服务。

3材料要素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需要有建筑材料,它是工程的基础,而这些建筑材料的种类和品种非常的多,其中主要包括木材、玻璃、墙体材料、水泥、钢材等,同时具有构配件、半成品以及成本之分。因为建筑材料是从施工场地之外采购的,他们的质量如果不符合建筑需求的标准和要求,直接就会让建筑工程质量降低,特别是使用劣质假冒的材料,容易发生建筑事故,所以建筑材料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建筑材料进行管理,加强进场检验,把控好材料的存储以及管理内容,让建筑材料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标准。

4施工方法要素管理

施工的时候,施工工艺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也决定了施工工程的质量。施工艺术不仅包括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同时包括设计程序、决策艺术、施工工艺与验评程序,还包括管理与监督等工作重点一些内容。为了让施工方法和工艺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我们应该尽量的让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降低,为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提升提供帮助。此外,建筑工程管理时,需要对施工方法进行平衡和判断,选择最优方案,让施工变得更加高效,减少施工周期,节约成本,让施工质量获得提升。

5施工环境要素管理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春在枝头闹作文字(3篇)
  • 下一篇:互联网思维的运用(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