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教材高中英语阅读策略培训
随着教改的全面铺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人教版教材的推行使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以往我们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词汇、句型和语法,但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不能仅依赖于语法、句型和词汇量,还要依靠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而阅读策略应在老师的系统的、长期的培养下训练形成。本文将结合笔者使用新人教版普高课标试验教材(必修课)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基本概念
为了清楚地阐述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对改进阅读能力的作用,首先要搞清楚它们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阅读策略被认为是能够直接有助于英语技能提高的学习策略之一。英语研究者和英语教学专家们至今对它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为止,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是:“阅读策略是阅读者有目的、有意识用来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的过程。”(Pritchard,1990:283)这个定义和其他专家的理论一样,都是把阅读的目的性和有意识性作为阅读策略的中心。阅读策略有以下特点:
1.不论在哪一层次,它们都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
2.它们有目的性。
3.它们包括有效性和选择性。
4.它们有速度要求。
5.它们是被有意识地采用的。
6.它们具有可教性。
对于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的关系,长久以来人们发现很多时候很难把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截然分开。通常来说,阅读技巧指的是人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本能地采用的信息加工技术。而阅读策略是有目的、有意识地为达到某一目标采取的行动。二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当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采用某种阅读技巧时,这种技巧就转化成了阅读策略。同样,阅读策略也可以变成阅读技巧。当阅读策略被不自觉地应用在阅读中时,也就转化成了更有效的阅读技巧。鉴于此,在本文中,为了便于阐述,使用阅读策略来指代与阅读技能和方法有关的概念。
二、什么是有效的阅读策略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和语言学家们普遍把Nunan(1999)关于阅读策略的理论作为合理、有效的阅读策略,他们把阅读策略分为与阅读体验本身有关的后设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strategies)和与大脑加工过程有关的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两种。
后设认知阅读策略包括:
阅读前活动(pre-readingactivities):包括预测和预读活动,即在阅读之前根据题目对要阅读的内容进行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在对文章进行预读时重点放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阅读中活动(while-readingactivities):包括自我提问和自我监测,即在阅读过程中不断问自己一些与阅读内容有关的问题,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句话会出现在这里?”“这两者有什么关系?”等等。
阅读后活动(post-readingactivities):包括评估与个人反馈,即在完成阅读之后,能够正确回答有关文章的问题并对文章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认知阅读策略包括:
迅速有效的阅读策略(expeditiousreadingstrategies):包括览读(scanning)、略读(skimming)和跳读(skipping)。览读是指快速浏览全文,找出针对某一细节问题的答案。略读是指在阅读时略过不重要的部分,找出文章的主题。跳读则是指不需逐字逐句地阅读,在文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即可。
详读策略(carefulreadingstrategies):包括理解课文(understandingatext)、理解词汇(understandinglexis)和理解句法(understandingsyntax)。理解课文即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并做出合理、实用的演绎和推断。理解词汇指的是弄清楚摸棱两可的词汇含义,猜测未知词汇的意义和确定代名词所指对象。理解句法即是对语法现象的合理解释。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一般而言,阅读过程可以分为阅读前活动(pre-readingactivities)、阅读中活动(while-readingactivities)和阅读后活动(post-readingactivities)三个阶段。下面结合笔者使用人教版新教材时的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在这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一)、阅读前活动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前活动对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的阅读效果常常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水平。如果学生对阅读材料背景产生兴趣,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形式等充满好奇心,有急于获得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的强烈欲望,则在随后的阅读过程中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对阅读材料的感知正确而迅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到材料中所负载的信息,并对之进行筛选,摘取其有用的信息。
因此,在使用人教版必修这套教材时,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每单元已有的warmingup,更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要开展思路,设计有意义的、适合交际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使他们能够在阅读前活动中培养并主动地采用诸如预测、预读等阅读策略。
1.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等,通过提问或讨论介绍阅读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预测策略。例如在讲解新教材必修2Unit1课文InSearchofAmberRoom时,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要求他们根据课文标题和文中插图猜测文章内容。
2.就阅读材料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让学生在这类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讲解新教材必修1Unit5NelsonMandela-AModernHero时,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要求他们分头寻找资料,然后在课前用幻灯片为载体用一般过去时向同学分别讲述刘翔、杨利伟、周杰伦、马丁・路德金的事迹。
二)、阅读中活动
在阅读中活动阶段,最常用的是认知阅读策略,其中最有效的阅读策略包括览读(scanning)、略读(skimming)和词汇推断(lexicalinferences),它们也是教师应该重点培训的阅读策略。
A.览读。
览读也叫浏览,是指阅读者快速浏览全文,以最快的速度找出针对文章某一细节性问题的答案。这种阅读技能的重点是快速找出某一特定信息,如:日期、名称、数据等等,而文章大部分其他内容可以忽略不计。在该策略的培养中应告诉学生在阅读时注意以下内容:
―――特定的词/词组
―――数字/百分比
―――特定事件的日期
―――目录中的特定条目
例如,在讲解必修一Unit2EnglisharoundtheWorld中课文TheRoadtoModernEnglish时,先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快速阅读全文,要求他们不要关注生词和难句,仅需要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HowmanypeopleintheworldspokeEnglishattheendofthe16thcentury?
・WhichcountryhasthelargestnumberofEnglishspeakersintheworld?
・WhichlanguagewastheEnglishspokenbetweenaboutAD450and1150based?
・WhenwasShakespeare’sEnglishspoken?
B.略读。
略读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时,跳过不重要的部分,把握文章的主题即可。在阅读部分的考试中也是经常出现甚至是必出的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程度。阅读重点可以是全局性的也可以是局部的。阅读速度可能较快,但某些重要部分的信息需要仔细研究。在该策略的培养中应教育学生注意下列内容中的某些部分:
―――确定信息源
―――阅读标题和副标题
―――仔细阅读开头和结尾段落及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句
―――确定语篇标识
―――注意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跳过细节群
―――粗略浏览非动词性信息
例如,在讲解必修一Unit4Earthquakes中课文ANighttheEarthdidn’tSleep时,要求学生在四分钟内阅读全文,同样要求他们不要太关注生词和难句。阅读完毕后,要求他们将全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出每部分的主要意思。
C.推测词义
推测词义是指通过仔细阅读文章的某一部分推断出词汇的具体含义。它也是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常见阅读理解题型之一。在培养学生词义推测能力时,教师需要指出推断词汇意义时需要注意的语境及线索。一般来说,要推断出一个陌生词汇的意义,需要从文章主题、语法结构、上下文中出现的词汇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结构等几个方面入手。例如在必修一Unit3TravelJourney的课文JorneyDowntheMekong中有一生词stubborn,笔者在讲解前就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其意思。原文如下:
WangWeicanbereallystubborn.Althoghshedidn’tknowthebestwayofgettingtoplaces,sheinsistedthatwefindthesourceoftheriverandbeginourjourneythere.
在以上例句中,画线的生词均可通过后面一句话提到的线索推断出其含义。由此可见,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词汇推断的线索培养学生词汇推断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三)、阅读后活动(post-readingactivities)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学生的阅读,以及读前和读中活动的完成和教师的引导,并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相当程度的理解。但教师还应进一步帮助学生分析作者态度、人物关系、文章内涵等,以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并能够对文章有自己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评估与个人反馈策略。为达到这个目的,笔者在教授新人教版必修教材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
A.课文脉络梳理
梳理课文脉络,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构思、结构、主题、修辞和写作技巧的重要步骤。可以通过写出文章大纲、画出文章脉络结构、复述文章主要内容,或者编写对话、课本剧等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结构和作者思路。例如在笔者对必修二Unit5Music中课文TheBandThat’sWasn’t讲解完毕后,拿出大概十分钟时间,将学生分成4组,要求他们进行组内讨论,找出每段的中心大意(mainidea),然后写出文章的大纲。最后要求每组派一个代表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复述。
B.读后讨论
阅读后对其内容讨论,主要是检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或对某个语言点引起注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阅读理解题。仍以必修二Unit5Music中课文TheBandThat’sWasn’t为例,讲解完毕后,可以要求学生回答书上的阅读理解问题:
・DoyouthinktheTVorganizerswererighttocall“TheMonkees”abandwhentheydidnotsingorwritetheirownsongs?Why?
・Doyouagreethatthejokesweremoreimportantthanthemusicforthisband?Giveareason.
C.话题讨论
此活动与读后讨论的差别在于,读后讨论的话题局限于课文内容,但教师可将读后讨论的内容引申和拓展。教师在选择讨论的话题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话题的难度,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又不要太难,以免学生难于开口讨论。必要时,教师应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或相关词汇。
如:必修一Unit3TravelJournal讲解完毕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一些话题:
・Whichcityorcountrydoyouwanttovisitmost?
・Whichcityamongallcitiesthatyouhavevisiteddoyoulikemost?
・Howcanyouintroduceourcitytoaforeignvisitor?
在过去的一年里,笔者在自己教授的学生中进行了以上的阅读策略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很多学生很得意地说他们没有一个字一个字看全文,题目却做对了!他们也很少在阅读中间,举手询问他们不认识的单词,而是能够自己根据上下文猜出词义。而且他们的总结归纳以及推理能力也有所提高。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是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点,教师除了加强对学生语言知识、阅读习惯和阅读速度的指导外,还要加强阅读策略的培训。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策略训练是个系统工程,策略培训的本质是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和自主性,而自主意识和自主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文秋芳、王立非,2004),它需要广大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Nunan,D..SecondLanguageTeachingandLearning[M].NY:Heinle&HeinlePublishers.1999.
[2]Pritchard,R.TheEffectsofCulturalSchemataonReadingProcessingStrategies.ReadingResearchQuarterly[J].1990.25,273-295.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81
名著篇目都是经典之作,是人类文化的精髓,都值得学生认真阅读,汲取书中的精华所在。在新课标中,语文考纲上名著阅读考查部分都有明确要求,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学生阅读名著,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名著阅读教学。初中学生的阅读已经进到能通过阅读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简单把握主旨和艺术特色的阶段,阅读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也就是语文知识的构建过程,也是学生认知思维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基础上与名著融合成新的知识体系。
那么,如何才能落实名著阅读教学呢?通过不断反思和实践,笔者总结出一些具体做法:
一、读名著,抓落实
小说的教学应该抓住情节、人物和环境的三要素,而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都是在故事情节中展现出来的,如果学生不了解名著中具体的情节,就给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作品主题、艺术特色等,那无疑是空对空的对话。因此,读名著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关键是要抓落实,也就是要想办法督促学生完整阅读名著,还要用多种方式检查学生阅读的效果。
1.课前演讲,复述情节
为了落实名著阅读情况,可以将课前五分钟用来检查名著阅读。笔者和学生先约定好阅读一本名著的时间,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可以让学生在三个星期内看完,然后按照座位顺序轮流,让学生提前做好课前演讲的准备,根据目录里章节的内容,复述故事情节。如果是基础较好的同学要求脱稿演讲,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允许带稿演讲。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学生至少有一两次上台演讲的机会。有了课前演讲的检查方式,学生自然会认真阅读并做好准备。用这种办法,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故事内容的概括能力,又检查了名著阅读的具体情况,还激发了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真是一箭多雕。
2.细节追问,检查阅读
上面的方法只能促进大家阅读,也只能定时定人检查阅读情况,个别学生会认为,笔者只准备轮到自己的章节,其他部分不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笔者一般在课前演讲开展前就告诉学生,笔者还要抽查里面的细节问题,请大家认真阅读全文。笔者会在演讲后随机抽查一部分同学,让他们回答这个章节中一两个细节问题,如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笔者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汤姆让谁心甘情愿替自己去刷墙的?”(答案是本、比利・费施和詹尼・米勒等孩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笔者还要求学生之间就某章节的细节问题互问互答,鼓励学生进行细节追问,精确回答。
二、观视频,忆情节
笔者一般会在学生读完名著,对名著全部情节了如指掌之后,用自习课时间,让学生观看名著视频,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带着把原著与电影相比较的心态看,会对原著印象更加深刻。
如在看《格列佛游记》这个电影视频时,电影版的和原著有很大出入,特别主人公在现实与幻觉中交错出现的时候,学生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随着情节的详细和深入,学生发现了幻觉中的内容是和原著同步的,现实中的是电影中加的。于是他们明白了这是与原著完全不同的叙事方式。
所以,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如果有与原著不同的情节和内容,这正是可以检查学生原著阅读的好时机。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视频与原著某些地方是不同的,请大家看完后把它找出来;或者视频中删掉了哪些情节,找出来;或者一些经典的情节,直接可以暂停,让学生概括内容,说说这个情节表现人物什么性格,表现作品什么艺术特色。如果学生可以区分出差别或者回答出来,那说明阅读的部分落实得很好。
这样看视频,即使花了一些时间,但能够加深学生对原著的印象,笔者认为还是值得的。
三、填提纲,善概括
咀嚼阅读,填写《导读提纲》。在完成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提升阅读能力的要求: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名著基本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概述;初步欣赏文学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能结合具体语段作简单分析;能具体说出自己阅读名著的体验,并就作品具体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要求对名著进行回味和反复研读。
每节课用15分钟阅读、批注本周规定的内容,15分钟整理阅读笔记、填写导读提纲,10分钟师生交流。我们制定的提纲如下:
四、写感悟,善思考
写作既能将所学知识巩固和深化,也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火花形成文字或者模仿作品写人写景精彩的地方,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设计了以下题目:1.读后感,选取一点、一人、一事,发表一个观点,一点感想,一点思考。2.名著里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尤为精彩,模仿名著写一个景物或者心理的片段。3.你从文中学到了什么?
这些活动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打造了一个自由交流、激发学生智慧、扩大思维容量的平台。学生甩掉了“标准”答案的束缚,各抒己见,在一次次课堂交流与读后感中,学生逐步体会出了名著的魅力。
一、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理念分析
1.注重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而教材内容本身也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这些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新课标强调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和理解,其目的也是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自我解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悟。
2.关注阅读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标对中学的阅读目标做出了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可见,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这是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
二、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阅读情境,为阅读教学提供有效的动力
创设阅读情境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手段,如言语、体态或借助媒介、组织学生模拟等方法渲染一种气氛,提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生活场景或背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以期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悟作品内容。
创设情境对阅读兴趣的激发和满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淡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可见,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激发、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唤醒或重现与作品内容有关的生活体验,有助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从而为有效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2.拓展课内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拓展课内阅读就是以课内阅读篇目为基点,向与课文有关的篇目拓展、延伸,通过作品之间的联系、比较,形成学生多维度、多层面的阅读。
首先,由节选作品向整部作品拓展。选入教材的作品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整部作品可以提供理解选文的重要背景。如教学《智取生辰纲》时,可安排学生阅读《水浒》的有关章节,让学生了解当时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环境与时代背景,从而理解这些好汉们为什么要掠取生辰纲,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主题。
其次,通过某篇作品,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拓展。这种方法是将作品与该作家的其他作品相联系,通过较系统地了解作家作品风格,从而从更高的视野去审视作品。如杜甫的《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那时唐王朝由盛而衰,作者感慨自身遭遇和时势环境,忧心不已。他同一时期的作品《忆昔》《登高》等在创作风格及思想上与《春望》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学时可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介绍课文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层面。如教学鲁迅的《藤野先生》时,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悲愤和孤寂之情,可选择《鲁迅自传》中的相关片段作为课外辅助阅读材料。此外,还可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字批评,如讲到《水浒》,补充金圣叹批《水浒》;讲到《红楼梦》,则有刘心武批注《红楼梦》。让学生多方位地了解文本,才能从立体的视角建立对文本的把握。
3.引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和规律,提高阅读水平
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都有其内在的特质及规律性。文学作品学得多了,这些知识和规律掌握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所读作品的文本特征和规律运用到对文本的解读中去。因此,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加强对文学知识与文学规律的把握。教师需要传授学生一定的阅读基础知识,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对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类文体的基本范式能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为他们的有效阅读提供帮助。
4.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英语阅读;策略创新;分析
Abstract:thenewcurriculumhasputforwardhigherrequirementsforthestudents'readingabilityofthestudents,ifnotnecessarilyindependentreadingability,tocompletethelargeamountofextracurricularreadingisArabianNights.Therefore,howtocultivatethestudents'readingstrategies,improvethestudents'EnglishreadingabilityhasalwaysbeentoEnglishteachersandfocusattentiononaproblem.Giveamanafishandyoufeedhimforaday.Teachhimhowtofishandyoufeedhimforalifetime.Thecultivationofreadingability,forfurtherstudyanduseEnglishtolayasolidfoundation,itspurposeisnotonlytostudentstolearnlanguageknowledge,toacquireeffectiveinformationinthearticle,itismoreimportanttocultivatethestudentstobecomeindependentreadingability.
Keywords:Englishreading;strategy;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研究背景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单词、短语和句子,借助翻译的方法解决学生理解障碍。这是一种知识性阅读,教学重点只是停留在语言点的传授上。教师很少从阅读策略的角度,自觉、系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训练,缺少对学生必要的阅读策略的培养。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涵,把握文章的脉络,还要采取适当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高效率阅读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增强语言学习能力。
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把学习策略规定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课程目标之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教育部,2003)。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高考对学生英语阅读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阅读量逐渐加大,考查学生阅读的准确率和阅读速度,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技巧是高考英语试题的发展趋势。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大部分学生只满足于读懂教材,语言输入量明显不足,他们缺乏阅读意识,多数阅读速度慢,理解准确率低,所以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失分较多,英语阅读信心不足。因此,教师就要向学生强调英语阅读的重要,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使学生词汇量在阅读训练中得到巩固和拓展。此外,教师还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和技能的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二、研究的意义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很多信息的获得与阅读密不可分,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赫斯和贾思柏认为:“学习外语的一种方法是到把该语言作为本族语的国家去生活;另一种方法就是进行大量的阅读,并从中得到快乐。”(Hess,1995)在阅读的过程中使用阅读策略可以增进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处理,但是部分学生常常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抓住有效信息,最后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教师的“授之以渔”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举一反三,做到在不同的阅读材料中,使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和指导。研究表明:每个人在阅读中都使用策略,有时是有意识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潜意识的或无意识的。策略训练的目的就是“唤醒”学生的策略意识(刘津开,2006)。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技巧,积累阅读兴趣。学生只有学习并掌握了各种阅读策略,才能成为一个具有真正阅读能力的人。因此,高中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阅读量在逐渐地加大,试题形式多样,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仅让学生明白所学的阅读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高中英语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实现自主性阅读。因此,高中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三、课程标准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对高中英语阅读技能方面的要求如下:
(1)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理解阅读材料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2)能根据上下文、句子结构及构词法来猜测词义,理解语篇意义;
(3)能找出文章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5)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6)能通过不同的渠道查找所需信息;
(7)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8)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四、研究过程
本实验研究以外研版教材第五册和第六册为主,以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训练材料为辅。因为教材中涉及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体育、电影、音乐、文学等,还包含了较多的语言背景知识。针对课堂阅读策略的训练缺乏相应的阅读材料,笔者根据每个单元不同阅读策略训练的内容找好了相应的阅读练习,使学生能够学为所用。此项研究把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相结合,不但要抓好课内阅读教学,还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学情的阅读计划,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并举行了英语阅读竞赛等多种活动。本研究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项策略培养(6周左右)
本阶段教授的内容包括:
(1)五种基本句型练习和巩固,划分句子成分训练,并把长难句的分析融会贯通在阅读练习和课文讲解中;
(2)将课文整体阅读和阅读策略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明确每种策略使用的方法,并补充与训练相关的阅读练习,训练学生略读、快读、预测、寻找主旨大意及猜测词义等不同的阅读策略。
教师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应是逐级建构,而不是逐个呈现。通过此项训练,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获得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
第二阶段:策略综合运用(5周左右)
利用外研版教材,进行完整的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与非实验班不同的是教师对每一个阅读活动的展开都明确向学生说明要使用的阅读策略。授课结束后,总结和回顾教师传授的阅读策略。在学生完成课后的阅读计划或阅读作业时,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所使用的阅读策略,并做好记录。在课堂上,学生对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行组内汇报,教师进行点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阶段阅读能力进行了分级要求,阅读理解的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旨大意题;
(2)细节理解题;
(3)推理判断题;
(4)词义猜测题;
(5)观点态度题。
不同的题型注重了对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根据不同阅读材料的考查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文章框架,学会不同题型的阅读策略。
第三阶段:综合拓展训练(5周左右)
教师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后,要对他们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开展阅读竞赛及小组间的阅读研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阅读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最终使学生灵活使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五、研究的主要发现
1.通过阅读策略的培训,学生能够学会在不同文体的材料中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而学生有时不能做到这点,一方面和学生的词汇积累不够有关,另一方面和训练时间紧蹙有关,有些训练展开不够充分。
2.阅读策略的训练可以使学生阅读成绩得到不同幅度的提高,但提高的效果不够明显,这说明阅读策略训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它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词汇积累,还要有较强的篇章分析能力。此外,教师要在不同的训练阶段以不同的阅读理论为指导,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教学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进行了比较大胆的尝试,它对教师的教学有推动促进作用。教师首先要学习和研究与阅读策略理论相关的知识,然后将阅读策略传授给学生,这样,教师改变了原有的阅读课堂模式,优化了教学方法,从而也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六、阅读策略培养的建议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每一名英语教师神圣的使命。高中英语外研版顺序选修(6、7、8)三本教材的每个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阅读量加大,此次研究对于如何上好英语阅读课是很好的尝试。因此,笔者将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1.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有效利用教材资源,优化教材的使用价值。外研版教材很多方面体现了编者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教材是对学生进行阅读培养的最有效的载体,要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来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BookVModule2HumanTrafficSignal中,教师可以对如何选择文章的标题,进行示范讲解和训练。训练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选择文章标题的方法。
2.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阅读教学。在课程改革大力开展之际,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做理论的实践者,还要成为理论的研究者,这样才能更好地用理论去指导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首先就要成为这方面的研究者和学习者,从而在学生阅读策略学习中成为指导者,帮助学生了解阅读策略使用是否得当,帮助学生逐渐在操练中掌握阅读策略,并能达到最终的灵活运用,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能使阅读教学仅停留在语法词汇的讲解上,而忽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以教材资源为主,课外材料为辅,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指导学生运用不同阅读方法和技巧来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3.策略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指出如何使用不同类型的策略,以及策略如何会促进外语学习,从而使学生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阅读策略使阅读过程变得更快、更容易、更愉悦,但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意识到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可以使阅读更快更有效,所以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策略意识,并且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广泛地使用各种适当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策略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有关英语课外学习与活动日益受到关注,已经产生一些研究成果。如下:袁桂林对英语课外活动的意义和实践进行研究,认为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克服了学科课程割裂知识的弊端。
阅读效果检测与巩固方式的研究、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研究等也有所提及,但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葛炳芳指出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训练是培养阅读素质的必要的补充。尽量上几堂这样的专题课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课堂上老师的带领、指导与督促学生阅读英语课文或做练习,或适当安排布置一些英语阅读方面的回家作业,让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更有利,都有利于阅读素质的培养。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技能自主训练策略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实效教学”: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提高英语课外阅读训练策略”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而是要对所记录的典型教学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反思。有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有效意识。
三、课外阅读策略
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给予了系统的对比评析。通过对学习策略定义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学习策略可以促进语言学习,即学习者适当运用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策略的种类繁多,课外阅读策略是一种主要的学习策略。
四、课外阅读策略的训练
课外阅读策略的训练是指采用学习成功者阅读时所使用的有效策略对学习者,尤其是不善阅读者进行训练,并使有意识地自我调控阅读过程来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国内外最常用具体方法如下:1.加强方法指导。2.调整阅读难度。3.组织相互交流。使学生了解彼此的阅读优势,认识自身的不足,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4.引导探究思考。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效果进行反思:我为什么这么理解?有何依据?5.开发阅读资源。除教材外,选一本与教材难易程度相近的有练习的课外读物。6.引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倡导学生自己和自己竞争。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调查研究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会使用策略。
2.调查研究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会使用哪些阅读策略。
3.研究学生所使用的课外阅读策略哪些策略是有效的。
4.研究同种阅读策略在不同个体上体现的不同效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策略训练。使学生不仅能发展学习能力也能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同时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策略使用意识和能力上有所裨益,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
1.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涵盖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领域,从高中艺术班英语教学现状入手,分析研究适合于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2.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索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策略。
3.课外阅读重点运用学生手上所拥有的中学生英语报上的文章,这些文章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趣味性强,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以传统文本和现代媒体为支点,拓展阅读范围,搭建阅读平台。
七、课题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思路方法。1.探究性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扩展的重要形式之一。2.赏析性阅读。许多英语阅读材料,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抒情,都有值得鉴赏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欣赏阅读这些作品,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3.扩展性阅读。由于学生知识少、阅历浅,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文献法,个案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
总之,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只有课上充分利用好教材,不断地扩大词汇量,注重阅读方法和技巧,课后进行大量的阅读,学生就一定会攻克阅读的难关,享受阅读理解给英语学习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持续深入,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注重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实际应用,综合安排教学计划,倡导集体验、参与、交流、合作、实践为一体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处于由传统程式化教学向创新教学模式过渡阶段,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新课标教学体系的双重作用下,教学成效并不理想,而且还表现出许多问题。现阶段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依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及创造力受到限制,无法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在新课程标准下,许多教师在组织英语阅读课教学活动中,过分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就阅读讲阅读,极力淡化词汇和语法教学,这种矫枉过正的教学思想使得学生在进行阅读课的学习时只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面对生僻的词汇和难以理解的长句缺乏正确的理解,不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习惯性地将背诵能力和练习能力作为最终教学目标,通过大量重复背诵和课外练习提高学习效果,强调词汇记忆和习题讲解,缺少阅读策略的科学指导,使得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分析
在保证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获取有效信息和正确理解材料的阅读技巧,全面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以教材为教学中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教材编写者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学生实际需要精挑细选的范文,而且文章体裁多样,知识背景丰富。在开展阅读课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课文材料,设计个性化的阅读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英语必修一中,Module2“MyNewTeachers”就是很好的阅读练习材料,在课文中已经设计了明确的阅读练习,通过回答课后问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2.以练习为教学平台,夯实词汇、语法基础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词汇和语法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在阅读课教学中不仅不能舍弃或淡化,而且应有效融入于阅读教学,强化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在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时,教师应该深入讲解阅读材料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提升阅读能力。
3.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指导阅读策略
英语阅读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应用自身掌握的知识解读阅读材料,而积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渠道。通过讲解阅读策略中略读、跳读、细读、猜读、概读等主要的阅读环节,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技巧如猜词、分解复杂长句、获取有效信息等。比如Hepickedmeuponmywayhome.中的“pickup”词组意思较多,根据上下文联系可以确定,此句中的“pickup”是“载我一程”的意思。
4.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课外阅读教学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文化知识丰富的背景材料,不断拓宽学生阅读训练材料的题材和体裁的范围,帮助学生养成英语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对课外资料进行翻译。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问题的结构形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向学生推荐双语小说等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期的实践中,许多学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对文章和小说进行翻译,并把内容反馈给老师进行阅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总结
阅读课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开展阅读课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不断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任宏伟.课改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法探讨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