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范例(3篇)

时间: 2024-01-13 栏目:公文范文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范文篇1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面部表情、身体语言

中图分类号:

一、非语言沟通的概念

非语言沟通是指不以自然语言为载体,而是以人的仪表、服饰、姿态、动作、神情等非语言信息作为沟通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对于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情绪,都可以通过非语言形式来传递。

二、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非语言沟通在教师与学生交往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使语言沟通变得更加形象动人,还能真实的反应师生之间的心理活动状态。老师不仅仅要善于利用自己的非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也要学会观察和理解学生传递的非语言信息。

(一)非语言能够更真实的表达人的情感和态度

亚历山大・洛温博士说过:“没有任何语言比人体语言更能表达人的个性,关键在于正确识破这一人体语言”。[1]人们的思想感情是藏于心底的,必须通过相应的非语言形式才能把相对复杂和丰富的情感显露出来。比如两个关系好的学生走路的时候都是手牵手。被宿舍同学孤立的女生每次都是一个人低头去食堂打饭。在师生沟通中,学生可以通过非语言沟通表达内心的状态。

(二)非语言能够提供和验证信息

很多学生进入老师的办公室或者和老师相处习惯性会恐惧和不安。对老师的非语言行为特别敏感。因此老师应该重视自己的非语言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对于一些内向,孤僻或者不善言辞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加强观察他们的非语言行为增进沟通。

1、非语言能够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人际沟通中,通常语言传递内容,非语言传递关系。如:老师和蔼可亲的表情传递给学生的是友好的关系。板着脸的表情传递给学生的是冷面的关系。与学生靠近面对面坐着交谈显示的是平等关系。老师坐着与学生站立交谈显示上下级关系。

(三)非语言能够更好的调节互动

调节互动是指运用非语言沟通来协调和调控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流状态,从而让交谈者更好的进行沟通。例如:老师在倾听学生的倾诉时,面带微笑,轻轻点头,表示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如果学生频繁眼睛四处张望,则表明对老师交谈的内容不感兴趣,老师此时最好转换话题或者暂时停止交谈。

三、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非语言沟通

(一)面部表情

表情是人的面部情态。主要由目光,眼神,笑容等形成,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快乐,忧伤,开心,难过等各种心理状态。

1、眼睛――善用眼神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人际沟通和交往中,眼神的沟通是最清晰,最正确的。许多学生在和老师的沟通中,非常注意看老师的眼神。学生会从老师的眼神中读出各类信息。如果老师看学生的眼神是温和,柔软的,则表示对学生是带有支持和鼓励性的。如果老师的目光是犀利和严肃的。则表示对学生带有怀疑性的是否定性的。此外,师生交往中,老师的目光直视时,学生一般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目光的俯视表示嗤、支配,在这种目光注视下的学生,一般不会轻易表露出自己的内心想法,还容易形成逆反心理。老师要用目光传递出喜怒哀乐等各色表情。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目光,感受到被关心,关爱和体贴谅解。眼神交汇心灵,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2、微笑――无往不胜的利器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曾对一个信息的总效应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公式:一个信息的总效应=7%的词语+38%的语调+55%的面部表情。[2}老师在师生交往中一定要善用微笑。老师的微笑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比如老师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时候,最好不要严厉的批评学生。可以尝试微笑对他摇摇头。柔声说:“这样不可以,上课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手机”。微笑的提出建议能够在师生沟通中有效的消除对抗,愤怒等不良情绪。

在师生的非语言沟通中,老师要善于灵活运用面部表情。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亲切的微笑会给学生温暖安全的感觉;当学生悲伤难过时,老师担心理解的表情能带给学生莫大的安慰;当学生遇到困惑时,老师镇定从容的表情会让学生有安全感。同时也要仔细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活动和想法,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是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沟通形式。身体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面部和形体动作来展示情感的激烈程度。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身体语言,如:当学生身体僵硬时,头部上扬,一般有固执情绪,这时候的沟通是比较困难的;当学生崔头丧气时则是忧郁和苦恼情绪的反应;当学生手臂交叉放在胸前,同时两叠时有强烈抵触情绪;当学生双手非常不自在找不到地方摆放时,是紧张的表现。老师在沟通中要尽量做到身体放松,端庄稳重。让学生感觉到安定、平和、舒适、愉悦。

(三)、触摸

触摸是非语言沟通的特殊形式,包括抚摸、握手、依偎、拥抱等。触摸所传递的信息是其他沟通形式所不能取代的。老师在某些场合,不适合用语言表示关怀。对学生适当的触摸能够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带给学生温暖感。起到鼓励和关怀的作用。如:学生生病时,触摸学生的额头,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学生难过时轻拍学生的脊背。可以给予学生心理支持,让学生感到安慰。但是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触摸的反应程度有差异,应该综合考虑被触摸对象的性别,心情和文化背景。在选择和使用触摸沟通时,注意观察对方的反应并及时做好调整。

四、结语

做为老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把握和理解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做到协调、自然、适度。同时掌握好学生的心理,有效的与学生进行沟通。

参考文献:

[1]钟海、孙敬华.人际沟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30.

[2]雷厉.谈人际沟通中的身体语言[J].大众科技,2006(4).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沟通是指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的过程,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成人有时忽视了与幼儿进行沟通,忽视了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满足,以致因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造成代沟,教师与幼儿缺乏沟通,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因此,成人与幼儿之间需要沟通,在互相沟通中,得到宽容、理解、支持和尊重。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沟通

近年来,我们在寻求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发现,良好的师生间沟通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之一。

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师生间沟通的前提

人的需要种类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需要的指向将其分为七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幼儿是社会的人,因而,幼儿具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要求得到成人的关注,要求自主,要求被赞扬和被认可,要求负一定的责任。对幼儿被赞扬和被认可需要的适度满足,可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师生的沟通中,幼儿感到教师对自己是欣赏的,就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有用处的,乐于与教师进行情感与认识上的交流。如:一次幼儿在绘画时,一名幼儿将海水画成了红色,老师看见后,好奇地问:“咦,你的海水为什么是红色呀?”幼儿见教师没有责怪的意思,便大胆地说:“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把大海照得红通通的,海水就变成红了。”反之,如果教师采用训斥的态度,强令幼儿改正,便得不到沟通的机会,无法了解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

师生沟通中应掌握的原则

师生沟通过程中,常会因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主动与人沟通能力差,教师的权威地位等原因阻碍沟通,造成双方沟通的困难或沟通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掌握一些与幼儿沟通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

建立人格的平等关系,是师生间沟通的基础,也是幼儿是否愿意、喜欢和教师沟通的关键。我们成人间的沟通,是基于双方人格的平等。而与幼儿沟通时,我们往往会因为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还不懂事,更因为教师的权威地位而忽视这点,以希望、说教的方式来与他们沟通,“你应该这样做,而不要……”忽视了幼儿作为完整个体的独立性,使幼儿感受到来自权威的压力,这些都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创设主动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放下做教师的架子,虚心向他们“请教”,做几回学生。记得有一次,小朋友们都在玩游戏,一个小朋友能对照着小卡片搭直升飞机,照像机等物,立体感很强。教师主动走过去要求他教给老师,他很惊奇,眼睛睁得很大,仿佛在说:“你是老师,怎么不会呢?”我明白了他的心理,说:“老师也有不会的东西,不会就要向别人学。”听了老师的话,他点了点头,很快他教老师学搭直升飞机,不仅这样,他还愿意教别的小朋友。事后,他充满自信地对别的小朋友说:“老师搭的这个直升飞机,还是我教给她的呢!”第二天一大早,他妈妈就向老师反映,在回家路上,跟她说了许多在幼儿园里的事情,了解了他在幼儿园的情况。接着课间活动时,他又玩起了昨天的玩具,还等不及地拉着老师的手,告诉老师他的秘密:他最喜欢搭飞机和小汽车,长大了要开汽车……。一件小小的事情,使我们认识到,让幼儿感受老师的平等对待,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为今后幼儿与教师主动地沟通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尊重的原则

尊重的原则体现在教师与幼儿沟通中教师对幼儿所持有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师生的沟通的顺利进行。沟通中,教师如持有尊重的态度往往就象催化剂一样,加速师生沟通的进程,并且会激励幼儿与教师沟通的欲望,会调动幼儿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反之,则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在沟通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幼儿希望老师全神贯注地看着他,有时,他们怕你看不见,会凑到你的眼前,跟你大声说。三岁后的幼儿,又常常会让成人觉得他们很不听话,经常出现与成人对抗的情绪,而这些举动的出现,实源于幼儿内心尊重的需要。这时,教师要注意幼儿的这些心理需要,在与他们沟通时,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尊重幼儿,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诉说的内容要做出积极地反应,点点头、微笑、询问、运用鼓励性的言语,身体的接触等表示,使幼儿感到与教师交流中有一份被关注、重视的感觉,由此产生心理极大的满足,使幼儿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带给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3.接纳的原则

接纳的原则是指教师在与幼儿沟通中,对幼儿的情绪及发生的行为问题,不急着作出判断的评价,而采取一种宽容的方式,表示接纳。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用宽容的态度,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沟通。这时,幼儿在情感上易于接受教师的启发和劝导,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我班的李娜小朋友,性格活泼开朗,走路一跳三蹦,喜欢唱歌跳舞,可她刚到幼儿园的时候,不象现在这样,总不能和别的小朋友玩在一起,小朋友说她抢玩具,不给大家玩,她马上就钻到桌子底下去,谁也不理睬。一天上午的桌面游戏才开始,张梦莹就喊起来了:“老师,李娜又抢我的玩具了!”我快步走到他们这组,用眼睛寻找李娜,“她在桌子底下。”一名幼儿批评着李娜说。见此情景,我连忙蹲下去,拉着她的手,向她表示教师没有怪她,并且和她一起玩具。过了一会儿,她对我说:“老师,我想玩张梦莹那边的玩具!”我点点头,一边告诉她,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呢?别人的玩具能抢吗?想一个办法来解决,在这样宽松的气氛里,我和她讨论了如何与小伙伴进行交往和游戏,如何协调自己和同伴的关系,并且,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创造机会多让李娜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同伴告她状的声音渐渐减少了,李娜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再也不会钻桌底了,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

4.适时的原则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范文

一、积极主动的交流是做好家园沟通的前提

与家长主动的交流体现了教师对家园沟通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教师对孩子、对家长、对工作的一种负责任的体现,这更是做好家园沟通工作的前提条件。如果在实际的家园沟通工作中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则很难顺利开展家园工作。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案例。

老师,我家孩子表现怎么样?

浩浩是在小班下学期转到草莓一班的,刚开始,他还不是很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浩浩妈妈很想和老师交流一下,想进一步了解浩浩在幼儿园的表现,因此,每次她接送孩子的时候都会非常主动地去和老师交流,但是老师总是有一句没一句地回答。并且模式一直是家长问一句老师答一句,家长问的多了,这位老师就会回一句“挺好的”,要不就是海阔天空地聊一些空泛的教育经。至于浩浩在班里的各种表现,这位老师好像不太了解。久而久之,浩浩的妈妈也不去主动问浩浩的在园表现了,每次都是唉声叹气地拉着浩浩就走。

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出,该老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候一直是处在被动的地位,没有主动去和家长交流,而且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也没有很认真地去回答家长的问题,总是“言之无物”,表现出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以至于最后招来家长的不满,认为该老师不负责任,更谈不上对老师的信任。

如果这位老师早就意识到这位家长的需求,对于这些有需求的、平时不爱笑、不爱搭理老师的家长,要以一种积极主动的交流态度和他们沟通,最终的沟通结果将会截然不同。比如,每次当这位妈妈来和老师聊孩子的在园表现时,老师就要察觉出这位家长是对孩子不放心的,非常想知道孩子的在园表现,进而老师就要采取措施,就要经常积极主动地去和这位家长进行交流。可以具体聊一聊孩子一天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他们都做了什么,包括吃饭、睡觉、户外活动等,这些环节都可以用手机录下来或拍照,发给家长看一看,主要目的是打消家长的顾虑,让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对幼儿园放心。案例中的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这样做,最终错失了获得家长信任的机会。所以,在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老师要能够对家长“察言观色”,积极主动地去和家长沟通交流,抓住家长的心理,抓住每一次取得家长信任的机会。

二、足够的交流时间是做好家园沟通的保障

家园沟通主要是教师与家长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语言上的交流,这需要足够的时间,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交流时间,则很难保证家园沟通的有效性。一些教师会无意间忽视这个问题,下面的这个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老师,我家孩子怎么回事

梓蘅是中一班的小朋友,平时比较调皮,不善言辞,不爱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性格还比较倔强。平时都是由爷爷奶奶来接送,爸爸妈妈一学期最多来接送一两次,平时很难见到爸爸妈妈的身影,更谈不上和老师进行过多的交流。有一次,梓蘅被班里的小朋友咬了一口,手上留下了一个红印,爷来接的时候,老师和爷爷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到了晚上,老师却接到了梓蘅妈妈的电话,她开口就问:“老师,我家孩子被咬了一口,这是怎么回事?”老师很耐心地给她又解释了一遍,但是她不信,老师就一直给她解释,但是她自始至终都不信,最后在不愉快中结束了电话。

在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家长对老师是不信任的,任凭老师怎么解释,家长也不相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和老师一学期中见面的机会太少,沟通交流的时间太少,几乎为零,没有保证足够的沟通交流时间,这就导致了不愉快的通话,导致了家长对老师的不信任,也就谈不上家园沟通的有效性。

如果老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个问题,对这些平时不来接孩子、和老师见面机会少、沟通交流时间少的家长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以保证足够的交流时间,结果就会好一些。比如,平时多和这些家长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围绕孩子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有空的时候多和这些家长进行电话沟通交流。这样一来在保证了足够的沟通交流时间的同时,家长就会信任老师、理解老师,那么,接下来家园沟通工作的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平等的交流地位是做好家园工作的关键

平等的交流地位是指家长和教师在沟通交流的时候要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相互理解。只有双方在交流中保持平等的地位才能保证家园沟通的畅通,而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老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自己总是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高高在上,习惯了对家长主动出击,这种交流地位偏颇的沟通势必影响着家园沟通的有效性。下面的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可是锦宜在家吃饭不是……

下午,锦宜的爸爸来接锦宜,老师以一种专家的口吻严肃地对他爸爸说:“锦宜在幼儿园吃饭时总是爱挑食,很少有能吃的东西,每次都这样,而且吃饭特别慢,每次都是最后一个。但是我们幼儿园现在要求的是营养均衡,每个小朋友都不能挑食,要养成良好的吃饭就餐的习惯,更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锦宜爸爸听完之后,笑着说道:“可是锦宜在家吃饭不是……”还没等锦宜爸爸说完,老师一下子打断他的话:“我们幼儿园现在注重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所以说你们家长要听我们老师的话,要听我们教育者的分析,在家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因为你们的饮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饮食习惯,如果你们做不好,孩子很难做好……”“哦,好,知道了。”锦宜爸爸象征性地答应了一句,这时候的锦宜爸爸已经变脸了,刚才的笑容也消失了,接着拉起锦宜就走了。

案例中的老师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高高在上,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与家长讲话,家长还没说完,就中途打断家长的话语,并用命令的口气来要求家长,这些均是双方地位不平等的表现,最终的结果是引起了家长的反感,影响了家园沟通的有效性。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有关设计的实习报告四篇
  • 下一篇:护理专业自我鉴定(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