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6 栏目:公文范文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方法:将20例尘肺患者,分别给予八段锦体操训练、呼吸训练,柔韧性训练及康复教育等综合性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6min步行测试距离(6MinWalkingTest,6MWT)、血氧饱和度(SpO2)和SF-36量表测试。

结果:实施综合性康复计划训练3个月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和SF-36量表得分明显提高(P0.05)。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尘肺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使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得以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康复治疗尘肺运动耐力SF-36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16-02

尘肺病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职业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1]。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我国法定十二种尘肺有:矽沛、煤工尘肺、电墨尘肺、碳墨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佛、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针对并发症的治疗还没有太好的办法,主要以预防为主,我院物理治疗科在提高尘肺患者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方面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尘肺患者20例,通过康复治疗明显地改善了尘肺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在广东省尘肺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0-45岁;其中矽肺8例,煤工尘肺8例,其他尘肺4例;长期吸烟者6例,中途戒烟者9例,未吸烟者5例。按照GBZ70-2002分期标准,Ⅰ+期4例Ⅱ期8例Ⅱ+期8例,受试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

1.2治疗方法。

1.2.1八段锦体操。包括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射大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望后焦等,并强调注意配合呼吸进行,呼吸即鼻吸口呼,吸呼气时间比例为1∶2。

1.2.2呼吸训练。包括厥唇呼吸法,头低臀高法,横隔呼吸法,呼吸控制法等。

1.2.3柔韧性训练。包括哑铃阔胸训练,体操棒上举训练,下肢牵拉运动(弓步压腿)等。

1.2.4康复教育。①健康饮食一天三餐中饮食均匀。适量的主食、蔬菜、肉、鱼、蛋、豆制品、乳制品以及水果,少油、少盐、少糖。多食萝卜,冬瓜,菠菜,海蜇,海带,黑木耳,白木耳,梨子,蘑菇等有利于化痰热、止咳喘生津、润燥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比较辣的辣椒,高盐食品高脂花椒,戒烟、戒酒;②运用合适的身体力学,掌握节省体能的方法,将活动简单化,适当的安排活动繁重和轻巧的工作交替进行,避免上肢剧烈活动,避免站立时间太久等。以上治疗每周6次,每次60分钟。

1.3评定方法。治疗开始时对患者进行初期评定,3个月后末期评定,作为参考依据。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强调的是主观感觉,而这种主观感觉在观察运动对机体健康影响的过程中往往被忽略,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以6min步行距离测试(6MinWalkingTest,6MWT),SF-36量表,血氧饱和度作为评价工具,从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的角度评价综合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

1.3.1SF-36量表[2,3]。即健康调查简表(MOS36items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中心在Stewartse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edicaloutcomesstudy-shortform,MOS-SF)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SF-36量表目前被认为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存质量测量工具。SF-36量表由36个条目构成,可以测量8个健康维度和1个健康变化自评,详细内容见表1。

评分方法:SF-36的计分方法是根据各条目不同的权重,计算每个维度中各条目积分之和,得到8个维度的粗积分,再将粗积分转换为0~100的终得分,各维度终得分和综合评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健康变化自评不计分,以分类变量的形式进行独立分析。

1.3.26min步行距离。6MWT是一种简捷、快速评价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4-6],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测试前让受试者熟悉测试过程和环境,了解测试目的,然后尽最大可能迅速在走廊行走,在6分钟内完成他能完成的最远距离。分别在运动测试前、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测试过程中应用Borg量表进行评价病人的基础呼吸困难和整体疲劳程度分级,若量表评分达7-8分,受试者出现气短、头晕等明显辛苦状况,就立即停止测试[7]。

1.3.3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是将探头指套固定在病人指端甲床,利用手指作为盛装血红蛋白的透明容器,使用波长660nm的红光和940nm的近红外光作为射入光源,测定通过组织床的光传导强度,来计算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

测量SpO2的原则是,虽然距离是主要的相关因素,在多数的评定中,步行距离的增加和相同距离病人症状的下降可以显示病人的进展[8]。测试方法:分别在实验开始前、实验开始3个月后测试患者SpO2(每次测试在6MWT前测试)、6MWT和让受试者填写SF-36量表。两次测试均在上午8∶00-8∶30完成;测试当天排除精神和健康状况不佳者。

1.4统计分析以。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取P

2结果

实施综合性康复计划训练3个月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和SF-36量表得分明显提高(P0.05)。见表2。

3讨论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临床症状有胸闷、咳嗽、咳痰,随着上述症状加重并有气紧气喘、呼吸困难,并且伴有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下降。尘肺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者多年来研究了一些治疗药物,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9]。从临床统计分析,尘肺病除原发病外,还罹患心脑血管等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征,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高达50~60%以上。单一的抗尘肺病药物治疗收效甚微。治疗原则是尘肺病人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它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并发症的防治为主的综合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抗肺纤维化治疗,超声气溶胶雾化治疗,静脉输注高氧液体,配合用药如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维生素E、C,麦塞莱茵等[10],而应用康复治疗的方法报道相对较少。目前评价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方法主要有12分钟跑,台阶实验,肺活量测定,6分钟步行;SF-36、EORTCQLQ-C30、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等[3,11]。

对本组20例尘肺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和评定疗效,其目的是验证现代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如何,也是一次总结,旨在对尘肺病人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方面探索一条简便快捷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治疗前20例患者均不同程度的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痛和消化功能减退,以及运动无力、耐力下降,肢体柔韧性下降等。造成患者家庭生活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患者极度渴望恢复原有的生活。日常活动的减少,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和肌力不同程度低下,给患者心理蒙上一层阴影。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喜爱。早在北宋时已有记载,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八段锦功,能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可以行气活血,导气引体,八段锦的动作柔和缓慢。柔和缓慢的运动能让生命机体充分放松自然,更好地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八段锦第一、二段对心肺疾患有防治作用,第二段还使胸胁部和肩柔韧性、灵活性增加[12]。通过3个月疗效观察表明八段锦体操配合呼吸训练,可缓解呼吸道症状又可改善通气/流比值失调所引发的低氧血症;呼吸训练配合肢体牵伸可以增加躯干肢体柔韧性,扩张胸廓,改善呼吸道症与肺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力,康复教育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改善了其生存质量。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患者主动参与,采用集体治疗,提高患者治疗兴趣和积极性,并传授医疗体操,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成为治疗的主导者,将康复理念和运动体操带给其他尘肺患者。然而本研究仅进行了八段锦体操训练、呼吸训练,柔韧性训练及康复教育等协同应用的组内研究,尚缺乏各治疗方法的对照研究。

4结论

尘肺在原发病治疗缺乏特殊疗效的情况下,实施八段锦体操训练、呼吸训练,柔韧性训练及康复教育等综合性肺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治疗手段。尘肺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恶劣,尘肺病发病率又极高,因此,做好防护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发病率才是我们下一步应该做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苏冬梅,梁宏立,赵风.尘肺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中国职业医学,2006,12:478-479

[2]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介绍.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116

[3]吴秦,金先桥,陈文华.生存质量测评中量表、特殊量表及其使用问题.现代康复,2000,4:1140

[4]陈协兴,洪华山,陈良龙,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与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561-564

[5]KingS,WesselJ,BhambhaniY,etal.Validityandreliabilityofthe6minutewalkinpersonswithfibromyalgia.JRheumatol1999,26:2233-2237

[6]GuyattGH,TownsendM,KellerJ,etal.Measuringfunctionalstatusinchroniclungdisease:conclusionsfromarandomcontroltrial.RespirMed1991,85(SupplB):17-21

[7]BorgGAV.Psycho-physicalbasesofperceivedexertion.MedSciSportsExerc,1982,14:377-381

[8]NiedermanMS,ClementePH,FeinAM,etal.Benefitsofamultidisciplinarypulmonaryrehabilitationprogram:improvementsareindependentoflungfunction.Chest1991,99:798-804

[9]朱贵卿,主编.呼吸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4:58-458

[10]宗淑杰,等.静脉液体供氧新方法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2004:1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1篇2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肺气肿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重度肺气肿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气肿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肺气肿患者采用全面的综合性护理,较常规护理效果更好,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重度肺气肿;临床干预;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1-0135-01

肺气肿为一种治疗较为困难的肺部疾病,在患者住院过程中,除了进行适宜的临床治疗外,还需要精心的护理以帮助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恢复效果[1]。就目前仅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来看,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需要更加全面的护理方式来满足患者需求。综合性护理是将多种有效护理手段进行融合,并产生协同效力的一种护理方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本研究对重度肺气肿的综合性临床护理手段进行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重度肺气肿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702±34)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8±19)年。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03±34)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7±1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肺减容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如做好患者的呼吸变化情况记录、观察痰液性状、观察皮肤饱满度与弹性、统计出入量以及评估体力水平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临床护理,术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给予有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训练患者腹式、胸式呼吸功能,训练患者有效咳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科学营养支持;术后加强对呼吸道的管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3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指标有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有改善,但并不明显,指标改善略有改善;无效:不符合上述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肺气肿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肺气肿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时间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515±094)d,治疗时间(1072±135)d,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829±126)d,治疗时间(1456±184)d,观察组肺气肿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气肿为常见慢性阻塞性肺病,其特点为肺部组织破坏以及肺膨胀,而重度肺气肿对患者威胁较大,采用内科治疗也仅能减轻病情而不能逆转疾病的进展[3]。重度肺气肿患者住院时间长,基本症状严重,因此不仅需要适宜的治疗方法,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也十分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护理常常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更加适宜的护理方法十分重要[4]。

综合护理干预为包括一系列护理操作在内的一种护理方法,较常规护理更加全面,首先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入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由症状产生的负性情绪,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疗,充满治疗信心,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以及咳嗽训练,辅以定期的呼吸道清理可以使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提升,并且掌握正确的咳嗽排痰方法,使呼吸道保持畅通,对患者病情十分有利。且同时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使患者在出院后可快速适应正常生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肺气肿缓解时间及接受临床治疗的时间更短。说明综合性护理对重度肺气肿患者可产生有利作用,较之常规护理更有优势。并且其减轻了患者症状的同时,还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吴少芳.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肺气肿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44-4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胜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3]任平.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6620-6621.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篇3

目的探讨系统的呼吸护理方式在肺癌患者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肺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行系统的呼吸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离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1s呼气量(FEV1),离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系统呼吸护理能明显改善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缩短离床时间及住院天数,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癌术后;系统呼吸护理;肺功能

手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方式的不断完善,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治疗肺癌成功的关键。但患者术后易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近年来,我们对36例肺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系统的呼吸道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4月~2010年3月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3~76岁,平均(58.5±13.3)岁,对照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44~75岁,平均(57.8±15.4)岁,所采用的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术34例,肺段切除术21例,楔状切除术17例。两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癌肿分期、手术治疗与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在肺癌行肺叶、肺段、楔状切除术后常规药物治疗,术后制动1~2天后床上活动,自行咳嗽,护士每天监测记录生命体征,肺部啰音,患侧余肺呼吸音情况及胸腔闭式引流的量、色、性质,并保持胸腔引流管引流通畅,定时复查胸片,必要时吸氧。观察组进行系统护理,即在上述常规护理外,加用物理手段帮助患者将痰液咳出,是整套系统的护理方法。内容包括深呼吸、叩击、震颤、有效咳嗽、体位引流、呼吸训练器等。具体如下。

1.2.1深呼吸鼓励患者经鼻腔做深呼吸,以使肺泡最大限度的再膨胀,与空气温化再经缩拢的两唇间呼出,进行同期性深呼吸可防止呼吸道闭塞和吸入分泌物致气管远端阻塞,同时诱发咳嗽,以保证肺的充分膨胀,吸气量越大效果越好。吸气动作尽量慢,最好能持续3~5s以上,至无法在吸气后再缓慢的呼吸。

1.2.2叩击、震颤叩击时双手拱成杯状,有节律地在塌陷的肺区拍击,也可在胸壁上拍击,每个肺叶拍击3min。震颤则在患者吸气期最高点开始,在整个呼气期进行,护士用手按压胸壁运动,每个肺叶做6~7个呼吸周期。

1.2.3有效咳嗽患者取舒适坐位,护士用双手按压切口,嘱其深呼吸数次,在吸气终了时咳嗽,如患者无力或无效咳嗽时,则可刺激气管诱发咳嗽,此时用拇指或食指在胸骨上缘处压向气管或用吸痰管轻轻插入气管刺激咳嗽反射。

1.2.4体位引流协助患者每2h翻身1次,根据患者的胸部X线片情况,采取适当体位。如上肺叶切除,可升高床头30°角,或高半坐卧位,并向前后摇晃,下肺叶切除可降低床头30°角,如病情允许,床头可降至水平位,如中叶切除可取侧卧位90°角,并抬高床脚30cm,也可鼓励患者早日下地活动,术后第1日晨,如生命体征平稳,应鼓励并协助其下床活动,并坐在轮椅中或床旁站立移行。

1.2.5呼吸训练器呼吸训练器是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深而慢的最大吸气运动的装置。它的应用原理是通过观察小球升起的个数和速度来判断吸气量多少,从而了解患者的通气功能,要求在术前给患者发呼吸训练器,让患者熟悉掌握操作方法,在术后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3次/天,每次20min。

2结果

观察组离床天数、余肺扩张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经χ2检验,P<0.05,这表明观察组在患者术后采用GPT疗法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表1两组患者离床天数、余肺扩张时间和住院天数构成情况(略)注:*P<0.05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构成情况(略)注:*P<0.05

3讨论

手术切除是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因手术的特殊,创伤较普通肺叶切除术大,术后并发症会较多,肺功能受影响,术前术后及时正确的肺功能锻炼可以提高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恢复功能锻炼创造条件。

本系统呼吸护理方法是根据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纤毛-黏液系统的传送带作用,运用体位引流、叩打、振动等作用,机械地帮助潴留的分泌物向上推移,最终通过咳嗽清除分泌物,从而增强黏膜纤毛系统的清除效率[2]。肺癌切除术后,由于本身肺部疾病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手术和气管插管的刺激使分泌物进一步增多,而呼吸道炎症、分泌物黏稠或大量分泌物超过黏膜-纤毛系统负荷时使呼吸道正常清除分泌物机制受损,术后患者体质下降、咳痰无力及切口疼痛影响排痰易造成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3]。导致患者肺功能恢复慢,离床天数、余肺扩张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延长。为此对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胸部物理治疗,即深呼吸、叩打法、振动法、咳嗽法和呼吸训练器等,能起到较好的临床康复作用。而且研究证明,呼吸训练器在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更有效的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肺复张、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对32例肺癌切除术患者进行胸部物理治疗,训练结束后,患者的FEV1和FVC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且离床天数、余肺扩张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使患者提早康复出院,节省了医疗费用。并且,胸部物理疗法应用广泛,不但适用于手术患者而且适合不同年龄非手术患者。它是呼吸道分泌物有效排出的关键,正确及时地运用,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使患者早日离开病榻,正常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徐涛.肺癌术后胸部物理疗法及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1):92-93.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1篇4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后并发症;康复指导

随着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其术后并发症日渐增多,术后康复训练也引起更多的重视。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和减少各种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防止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挛缩、功能受限,减少住院时间,大大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1]。2002年8月至2007年8月我科对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追踪随防,取得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手术患者中,男54例,女66例,左髋68例,右髋52例,年龄60~91岁,平均65.4岁,新鲜股骨颈骨折头下型86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34例,120例均有功能障碍,且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本组均采用国内假体。82例采用骨水泥型固定,30例采用非骨水泥型固定。8例采用混合型固定,住院14~20d,平均17d。经系统的康复训练至出院,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和康复训练。本组术后2周拆线,切口均甲级愈合。2例出现关节周围粘连致髋关节活动度小,功能受限,4例因患者锻炼不当致脱位。1例术后1个月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处理得以康复。5例骨折前活动能力差且有严重并发症,但能耐受手术,出现皮肤压疮。术后第5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90分)68例,良(80~90分)40例,尚可(70~79分)10例,差(

1.2手术方法本组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改良后外侧切口,由同一组医师负责进行手术,术中证实假体稳定,术后X线摄片显示假置良好。

2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1皮肤压疮、肺部、泌尿系感染本组为老年患者,骨折前常合并有心、脑、肾等方面并发症,手术耐受力较差,术后卧床时间相对延长,术后早期行功能训练较困难,而老年男性患者往往又合并有前列腺肥大,止痛泵的应用和导尿管的刺激等影响使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延长,易发生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及沁尿系感染。预防措施:①术后1周内以平卧为主,经常检查后凸部位皮肤情况,特别是背部和尾骶部皮肤,做到定时翻身,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②深呼吸及有效咳嗽;③扩胸运动:患者平卧位,双上肢握拳相对上举,然后向两边尽量分开,10min/次,2~3次/d,进行上肢拉伸锻炼;④对患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给予口服克拉唑嗪2mg,1次/d,晚上服,并嘱多饮水,保证尿量在2500ml/d,以对尿路起自净作用。术后第2天起定时夹闭尿管,即2h开放1次,训练膀胱功能,5d后拔除导尿管。

2.2切口感染及关节腔内感染由于手术创面相对较大,剥离较深。且有金属植入物,易有死腔形成,加上老年人各系统器官功能较差,全身和局部抗感染能力低,易合并切口感染,诱发关节腔感染,造成化脓性髋关节炎,致手术失败。预防措施:①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包扎是否完好,清洁干燥,如有渗湿,及时更换;②及时排除切口内的渗血、渗液、消灭死腔、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缓解组织张力,利于消肿;③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指导其适时、合理的康复训练;④L-S多功能激光照射切口,2次/d,20min/次,促进渗出液吸收,保持创面干燥,加速水肿消退,抑制细菌生长,控制感染。本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2.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部损伤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因其可引起下肢深静脉机能不全致手术失败,并可引发致命的肺栓塞,应予以高度重视[2,3]。预防措施:①麻醉清醒后,督促患者早期开始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及趾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并辅以向心性按摩,以消除静脉血的淤滞;②患肢予以适当抬高,并避免小腿后方的肌肉受压,以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③遵医嘱适量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④加强巡视,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皮色、皮温、浅静脉充盈情况,有无肿胀、肌肉疼痛及压痛,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⑤鼓励患者多饮水,适量补液,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食辛辣、油腻的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康复训练与指导

本组均按统一训练计划,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分别于术后1~3d开始康复训练,术后第1、5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第一阶段(术后2周内,住院期间)

重点是患肢的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训练,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强股四头肌和绳肌的肌力,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由护士帮助实施相关的锻炼项目,包括: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②踝关节主动背伸背屈运动;③主动臀收缩运动;④被动髌骨推移运动;⑤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抬高

第二阶段(术后2周~3个月,即出院指导)

重点在改善患者步态,加强患肢的负重能力,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延长髋关节的使用寿命。此阶段主要是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锻炼,包括:①侧卧位外展运动,运动时两腿间夹1个枕头,禁止内收、内旋;②卧位到坐位运动,利用健腿和双手的力量将患腿移至小腿能自然垂于床边;③坐位到站立位点地训练,扶双拐站立,患肢不负重;④站位到行走训练,从脚尖点地至部分负重,再至完全负重,负重力量逐渐递增,从开始20~30kg(≤自身体质量的20%)直到完全负重。术后第1个月内建议使用步行器或双拐,第2个月使用单拐,第3个月可弃拐或用手杖行走;⑤在扶助器下练习下蹲训练,扶拐上下楼梯行走训练;⑥借辅助设备完成日常穿脱衣裤、鞋袜等动作,直至功能恢复。此阶段以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落实并指导其出院前后的康复锻炼,嘱其出院后应坚持锻炼,并与主治医师保持联系,定期来院检查髋关节的功能,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方式,并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4小结

随着老年人群数量的快速增长,材料、医疗技术和配套设备的成熟与发展,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手术指征较以前有所放宽[4],由此而带来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增加。因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已成为影响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在护理上,由患者密切配合,医护患三者及时交流和沟通,把重点放在背部及尾骶部皮肤、肺部及防止切口与深部感染和髋关节的脱位上。要充分利用床上的提手装置,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上肢拉伸锻炼以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率。在康复训练方面,提倡术后早期适当的训练,对促进患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减少周围组织粘连,增加周围肌力群的力量,增强关节稳定性与骨的负重能力,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肢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总结康复训练方法,主要体现在指导患者合理进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负重与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四个方面,其中肌力训练是该手术后康复中最重要的部分。

参考文献

1陈银波.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现代康复,2001,5(5):12-13.

2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84-543.

3沈素红,陈柯,张江涛.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中医下骨,2004,16(1):7-8.

4李伟宝,盛璞义,韩士英.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2.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篇5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病案室,吉林九台130500

[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训练法在肺叶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缩唇呼吸训练组和吹气球呼吸训练组,每组60例,缩唇呼吸训练组采取缩唇呼吸训练法进行锻炼,吹气球呼吸训练组采取吹气球呼吸训练法进行锻炼,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缩唇呼吸训练组肺活量增加低于吹气球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唇呼吸训练组胸肺部并发症、血气分析、自觉症状高于吹气球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唇呼吸训练组住院时间、留床时间均长于吹气球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呼吸训练,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关键词]呼吸训练法;肺叶切除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0(c)-0088-02

[作者简介]赵闯(1971-),女,吉林人,满族,专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结核病人护理。

肺叶切除术为胸外科常使用的一种手术方法,术后常观察到患者有气促、发绀、胸闷等情况出现,说明患者呼吸功能或多或少受到了手术影响,有缺氧表现出现,并且有可能因此出现肺不张、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利[1]。因此临床护理应从患者方面出发进行考虑,提高通气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但常规护理显然无法满足临床需求[2]。本文采用呼吸训练法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训练,并观察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行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缩唇呼吸训练组和吹气球呼吸训练组,缩唇呼吸训练组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在16~65岁,平均年龄(48.4±2.1)岁;右侧肺叶切除术35例,左侧肺叶切除术25例;吹气球呼吸训练组60例,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在18~64岁,平均年龄(48.6±1.9)岁;右侧肺叶切除术36例,左侧肺叶切除术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手术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缩唇呼吸训练组本组采取缩唇呼吸训练法[3],患者要用鼻子深吸气,吸气后,将嘴唇缩起,呈缩唇状用口进行深呼吸,吸气1s,呼气2~3s,每分钟要进行3~5次呼吸,每天3次训练,每次训练15min。

1.2.2吹气球呼吸训练组本组采取吹气球呼吸训练法[4],患者要深吸口气,然后尽力的将气呼出,同时将气球吹起,要注意,不要漏气,气球的直径要选择5~30cm,反复进行锻炼,每分钟要进行3~5次,每天3次训练,每次训练15min。

1.3观察指标

术后第1天,要采取便提式的肺活量测量仪对患者进行训练前肺活量的测定[5],同时算出相对值;呼吸训练第7天时,在对肺活量进行测定,同时算出相对值。术后1、3、7d,分别要进行血气分析,抽取动脉血,进行检测PaCO2、PaO2、SaO2[6];术后第3天、第7天要对胸片进行复查,了解患者的胸肺情况;在呼吸训练的过程中,仔细记录患者的自觉症状,例如气促、胸闷及胸痛等症状。同时要根据患者自觉不适及指标异常进行评分定级,0分为正常,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7];数据均采取(x±s)进行表示,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呼吸训练后的肺活量

缩唇呼吸训练组肺活量增加(6.44±3.00)%,吹气球呼吸训练组肺活量增加(10.44±5.31)%,缩唇呼吸训练组肺活量增加低于吹气球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45,P<0.05)。

2.2两组呼吸训练后的各项指标

缩唇呼吸训练组胸肺部并发症、血气分析、自觉症状高于吹气球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唇呼吸训练组住院时间、留床时间均长于吹气球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肺叶切除术后,会导致肺容量下降,机体极容易缺氧,同时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正常组织,导致肺部组织水肿,进一步肺功能下降[8]。此情况多在手术后1~2d内发生,且可能引发术后感染,需要及时处理,防止转变为肺炎。因此术后积极的呼吸功能改善干预措施会更加有利,可以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同时节省医疗费用[9]。而目前在术后仅仅采用氧疗、支气管扩张药物、消炎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常规措施,对于严重病患有时采取呼吸机进行治疗[10]。然而收效并不令人满意,因此辅助一系列的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呼吸功能改善,可能对并发症预防以及生活质量提升有所帮助[11]。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持续并适宜的呼吸训练,对患者呼吸功能进行持续的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平均肺活量增加量更多,说明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增加患者的肺活量。特别是呼吸训练中的深呼吸训练,使患者肺活量增加明显,而其余训练方式旨在纠正患者呼吸方式,同时延长患者的呼吸时间,增加呼气内压,改善通气功能以及换气功能。可有效的作用于肺泡以及小支气管,患者肺部经过反复的锻炼,有如气球复张,同时使胸腔积液更加容易被引流。可以有效的预防气胸形成,吹气球训练的过程中,患者也可锻炼呼吸肌,经过患者的自我调节,可以安全的产生呼吸正压,并且气球吹大为可视效果,患者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到训练结果,对患者产生鼓舞,增加其自信心以及锻炼的积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肺大泡、慢性肺气肿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呼吸功能训练,该类患者气道内等压点上移,直至无软骨支撑的膜性气道,因此用力进行呼吸时有可能导致小气道陷闭,加重自身的并且。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呼吸训练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产生了有利影响,有效的预防了胸肺部并发症,并且改善血气分析结果。同时经过训练,患者症状得到了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有所降低,大大减少了住院费用。崔成爱[12]进行了一项类似的研究,该研究对象为63例肺癌患者,并均行肺叶切除术。研究方法为对照观察,观察组患者采用术后呼吸物理疗法,包括深呼吸训练、正确呼吸指导、肺活量练习等,于手术后一周进行测定,该文结果指出,术后呼吸物理疗法对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有利,但肺活量观察部分与本研究不符合,可能由于该研究中对象均为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范围大,对肺功能的影响过大,同时手术方法有别所引起的。

综上所述,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通常会受到影响,并且由此带来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呼吸训练,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参考文献]

[1]任迎春,韩薇,陈易,等.同期实施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搭桥及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23-28.

[2]邓攀,刘胜中,曾富春,等.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0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3):136-137.

[3]王凤霞,王秀军,王雪冬,等.行同期双侧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1):44-46.

[4]蒋春英.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46-147.

[5]张婷,邹春芳,王华,等.护理干预在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2):89-91.

[6]YamashitaS,ChujoM,KawanoY.Clinicalimpactofsegmentectomycomparedwithlobectomyundercomplete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inthetreatmentofstageⅠnon-smallcelllungcancer[J].JournalofSurgicalResearch,2011,166(4):46-51.

[7]罗伍春.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481-1482.

[8]ZhuM,FuXN,ChenX.Lobectomyby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forearlystageofnon-smallcelllungcancer[J].FrontMed,2011,5(1):53-60.

[9]秦智利.电视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15-216.

[10]方春香,王美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健康之路,2013,12(10):26-27.

[11]VarlottoJM,RechtA,FlickingerJC.Lobectomyleadstooptimalsurvivalinearly-stagesmallcelllungcancer:Aretrospectiveanalysis[J].JournalofThoracicandCardiovascularSurgery,2011,142(3):538-546.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篇6

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48例,对其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护理干预前、后6个月患者的肺功能情况。

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本组COPD患者FEV1、FVC、FEV1/FVC、PEF、MMEF均有所提升,与护理前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结论: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COPD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情况,保障了患者的就医质量。

关键词:老年COPD肺功能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37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97-0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属于老年人中的多发病、常见病,它以持续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气促、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对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极大[1]。为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COPD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临床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肺功能测定及临床检查确诊为COPD。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为68.2±5.5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11.5±3.5年。

1.2护理方法。①有效咳嗽、呼吸训练、腹肌训练。有效咳嗽:嘱患者进行深呼吸,然后屏气,有效咳嗽打开声门,咯出痰液[2]。缩唇呼吸训练,即呼气时让嘴唇呈吹口哨形状,将气体通过缩窄的嘴唇缓慢吹出。腹肌训练:呼气时让腹部保持下陷,吸气时尽量鼓起腹部,且不要收缩腹肌。②合理运动。合理运动包括耐力训练及呼吸体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帮助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及速度,运动强度及运动量应从小开始,循序渐进,量力而为,避免操之过急,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耐受量,锻炼以轻度气促症状在运动停止后10min内可以全部恢复平静状态为限。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向患者讲解疾病特点、治疗目的及治疗方法,以使患者增加对COPD的了解,减少其不良情绪,树立对康复的信心。④营养支持。应加强COPD患者的营养摄入,嘱其进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如瘦肉、豆浆、牛奶等,不应摄入过饱,注意少食多餐,同时应控制进食速度。⑤长期氧疗护理。保持氧浓度在25%~29%,氧疗时间在6个月以上,每日吸氧15h以上,将动脉血氧分压调节到60mmHg,以此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标准。在采取护理措施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对本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给予评估。肺功能评估:通过肺功能测量仪对患者FVC(肺活量)、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比率)、PEF(呼吸峰值流速)、MM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进行测定。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通过X2检验,P

2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本组COPD患者FEV1、FVC、FEV1/FVC、PEF、MMEF均有所提升,与护理前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COPD是一种老年消耗性常见病,具有不可逆性病理改变,病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造成患者肺功能衰竭,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积极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COPD老年患者肺功能,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COPD老年患者因气道阻塞,降低了其胸廓及肺的顺应性,使活动度及收缩力变小,且气道于呼气时出现塌陷闭塞,无法有效排出肺泡内气体,造成CO2潴留[3]。通过呼吸训练可以加强支气管内压,使支气管内径得到舒张,避免支气管过早的闭塞[4]。长期氧疗能有效阻断或稳定肺动脉高压的进展,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同时又不会造成高血症酸中毒,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此外,长期氧疗还能够减少红压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肺供氧,减缓肺心病的进展。心理护理、合理运动及营养支持在COPD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有效的交流及沟通,帮助其树立起对康复的信心,同时通过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其掌握COPD的锻炼方法及康复原理,提升了治疗的有效率。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48例COPD老年患者在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FEV1、FVC、FEV1/FVC、PEF、MMEF均有所提升,与护理前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总之,老年COPD具有病程长、病情缓慢等特点,给患者身体及心理带来极大的负担。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COPD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情况,保障了患者的就医质量。

参考文献

[1]郝春颖,程秀丽.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8):142-142

[2]李少华.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护理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4537-4537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篇7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康复治疗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工关节置换的研究不断深入,利用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治疗某些髋关节疾病已越来越受到重视。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骨科领域治疗严重的髋关节疾病最有效和可靠的手术方式之一。在成功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过程中,除术中精细操作外,术前及术后的康复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手术只有与康复密切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近5年来,我院共进行髋关节置换186例,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86例患者中,男128例,女58例;年龄26~92岁,平均65.6岁。股骨颈骨折66例,股骨头坏死7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僵直13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35例。单髋置换118例,双髋置换68例。股骨头置换59例,其余均为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方法:①心理康复: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与病人多进行非医疗性活动的接触,也可以介绍他们和同类手术术后的患者交流,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手术的方方面面,很自然地在心理上感到温暖,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再根据病人文化程度,结合病情,耐心细致地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使病人树立自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②康复训练:术后将患肢平放在床上,两腿之间夹三角形软枕,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防止发生髋关节脱位。翻身及搬动病人时,应将髋关节连同患肢整体托起。还可穿“丁”字鞋防止患肢内外旋。侧卧位时,患肢在上,两腿之间夹一软枕,保持患肢外展,足尖朝前。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将床头摇起至患者感到舒适为止。并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足踝部伸屈训练和股四头肌收缩功能锻炼,每个动作持续5秒,然后放松,重复练习。同时进行下肢气压泵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增加髋关节、膝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的伸屈功能训练。引流管拔出后在助行器的帮助下及早让病人下地活动,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个月内不盘腿,不坐矮凳,不弯腰捡地上的东西,屈髋应

结果

所有186例髋关节均获得了3年的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JOA)[1]:优118例,良56例,可12例,差无。优良率:93.5%。下肢静脉血栓发生33例,占总病例数的17.7%,其中发生肺栓塞1例,成功抢救。

讨论

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与特性:人工髋关节根据结构分为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根据其固定原理分为骨水泥型假体与生物型假体。骨水泥型假体植入后当天便可以取得坚强的固定,其强度足可以抵抗承重时的剪切力,不易下沉。而生物型假体则不然,在早期(4周以前),其强度取决于假体与骨界面的匹配程度或螺丝钉的固定。在中期(术后4~8周),其固定强度取决于假体与骨界面的匹配程度及初步骨长入的生物固定。在后期(手术8周以后),假体的固定强度完全取决于假体表面骨长入的生物固定程度。由此可见,各类假体的术后康复训练与负重有着明显的时期差异,应依据其假体特性设计不同的康复程序。一般来说,对采用骨水泥固定的髋关节,术后第3天即可步行练习,对于生物型固定的髋关节,在术后5~7天步行练习。

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康复目的是促进患者体力的恢复,增强肌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动作的协调性,使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对关节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在康复训练的前期(术后4周内),由于髋关节囊尚未修复未完善,前入路易引起前脱位,所以,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使患肢外旋。后入路易引起后脱位,在康复训练的时尽量不要使患肢内旋。外侧入路脱位率低,在康复训练时也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在此基础上按康复程序进行训练。臧洪敏等[2]认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3个月内患者不能侧卧。根据我们的经验,侧卧位时保持患肢外展位,足尖朝前不会引起髋关节脱位和骨折。还可以有效的预防褥疮。另外,髋关节置换有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极易骨折,除术中注意动作轻柔外,术后康复训练也要按照循序渐进的程序执行各阶段的康复措施。动作要轻柔适当,切勿使用暴力。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由于髋关节长时间处于僵直状态,髋关节囊尤其是前关节囊和屈髋肌群挛缩严重。术后康复训练的任务更重。除进行常规的训练措施外,还要做后伸患肢练习:拉伸髋关节前关节囊和挛缩的屈髋肌群。骨盆左右摇摆练习:本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为髋关节内收挛缩畸形,应针对性的练习髋关节外展动作。伸直双下肢,左右摇摆骨盆,使双侧髋关节交替外展。如病人靠墙固定双肩双足,练习效果会更好[3]。内翻畸形矫正练习也可起到相同的作用。

防止并发症:关节置换最危险的并发症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血栓易在康复期头几个月内发生,所以术后早期应用抗凝药物,进行肌肉收缩训练和最大限度的伸屈踝关节,同时进行下肢气压泵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拔除引流管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也能防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的发生。本组33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1例肺栓塞病例均为老年患者,考虑发生原因一是患者血液黏度高,为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二是患者功能锻炼不够的缘故。

参考文献

1刘云鹏,刘沂,等,著.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5.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篇8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间质性肺炎;呼吸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R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16-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的结缔组织病。我国发病率为0.075%[1]。由于肺和胸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及结缔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CIC)易沉积而形成肺和胸膜病变,影响患者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者肺纤维化,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危急生命。我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收治SLE164例,其中50例患者伴肺间质病变,患病率30%,通过对患者呼吸道管理,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有效改善了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64例SLE住院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2年的分类标准[2]。肺间质病变50例,女45例,男5例,女:男=9:1,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30.5岁。

1.1164例SLE患者按有无肺胸膜损害分为两组,50例肺损害组,伴肾功能损害者34例,(68%),心脏损害22例(44%),脑损害14例(28%);114例无肺损害组,伴肾功能损害者57例,(50%),心脏损害20例(18%),脑损害7例(6%);两组患者同时并发的常见的内脏损害为肾、心、脑。肺损害组肾、心、脑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肺损害组(P

1.2肺高分辨CT(HRCT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SomatomVolumeZoom多层螺旋CT):肺损害诊断标准[3,4],,HRCT显示肺叶间隔增厚,不规则现状影(早期轻度改变),毛玻璃样外观)(急性炎症),网格蜂窝状样(不可逆的纤维化),50例SLE肺胸膜损害组:HRCT示早期轻度病变33例(61%),急性炎症15例(28%),间质纤维化6例(11%)。

1.3治疗:50例SLE肺胸膜损害患者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45-60mg/天,伴心脑损害者甲基强的松龙240-500mg/d静脉滴注,连续3-5d。

2方法

2.1呼吸道湿化

协助患者饮温开水20mL/h,共饮水240mL/12h,与呼吸道失水250mL基本平衡。地面拖地2次/d,保持相对湿度60%,提高患者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避免因呼吸道黏膜干燥痰液干结成栓,增加呼吸道阻力。开窗3次/d,30-60分钟/次。据文献报道:在空气流通情况下,最初30分钟内菌落可减少77.3%-79.3%,75分钟内可减少96.4%-99.5%[5],。

2.2有效排痰

2.21自主排痰主动咳嗽

患者取侧卧位或半坐卧位,上半身略前倾,扣背时护士一手扶住患者肩膀使其感受到支持与安慰,另一手手掌握成杯状,由双侧肺底部向肺尖部有节奏的叩击,力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同时嘱其轻咳,日间1次/3h,循环3-4回/次。

2.22雾化吸入前、后排痰

遵医嘱,0.9%NS2ML加万托林5mg、爱全乐250mg,0.9%NS2ML普米克令舒1mg,交替雾化吸入BID。雾化吸入前10分钟叩击背部排出上呼吸道痰液,利于雾化液进入下呼吸道,雾化吸入后30分钟再次排痰使下呼吸道稀释的痰液及时排入上呼吸道咳出。采用该方法,32例患者3d后痰液明显减少,18例5-7d后痰量减少。

2.3呼吸肌功能锻炼

(1)对50例患者入院当日采集动脉血气、记录结果,测定训练前肺活量,算出相对值[6],。呼吸训练后第7d,再次测定肺活量,算出相对值。实施呼吸道管理后第7d,出院前分别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2)专职护士每日评估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记录患者胸闷、气促等。(3)实施呼吸肌功能锻炼(缩唇呼吸、深呼吸):患者端坐位,双手扶膝,舌尖放在下颌牙齿内底部,舌体略弓起靠近上颌硬腭、软腭交界处,以增加呼气气流的阻力,口唇缩成“吹口哨”状。每次吸气后稍屏气片刻再行缩唇呼气,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将肺内气体轻轻吹出,呼气持续4~6秒/次,然后用鼻子轻轻吸气。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按照以上方法练习3~4次/d,6次/min,5~10min/次,吸气时默数1、2,呼气时默数1、2、3、4。根据年龄实施耐力训练,以下肢为主达到步行、慢跑、打太极拳、上下楼梯等运动,运动持续时间为10-30min,3-4次/周,运动开始时,先进行5-15min的热身运动,如缓慢步行、肌肉关节伸展活动。(4)对出院患者由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采用电话、门诊复查等形式对患者和家属随访1次/周,15-30分钟/次,实施疾病知识健康教育。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经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呼吸训练法对肺活量的影响:表1。

3.2呼吸训练法对各项指标的影响:表3。

4讨论

SLE伴肺胸膜损害患者,气管和支气管纤毛功能受损,容易造成气道脱水,使黏膜干燥,排痰不畅,增加了肺部感染率;同时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从而引起或加重缺氧、炎症。临床上应重视气道湿化量和方法的选择[7]。痰液潴留可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有效排痰是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8]。深呼吸及缩唇呼吸可增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也使得肺的顺应性增加[9],提高了血氧浓度和呼吸效率。两种呼吸训练法均为慢呼吸(约6次/min),能增加氧饱和度和通气/血流的比值,通过减轻呼吸困难来增加运动耐力[10]。目前CT在肺通气方面的研究主要在动物实验方面[11],应用于临床仍在探索阶段。

参考文献

[1]杨岫岩,尹培达.神经精神性狼疮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科分册,1995,22:2851.

[2]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2

[3]马大庆,李铁一,吴砚生,等,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率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和诊断意义,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2):101-105.

[4]CasserlyIP,FenlonHM,BreatnachE,etal.Lungfindingsonhigh-resolutioncomputedtomographyinidiopathicankylosingspondylitis,BrJRheumatol,1997,Jun.36:677-679.

[5]唐晓敏,梁克为,杨振册,等.医院空气结果监测及结果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33-134.

[6]戚仁锋主编.诊断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6-257.

[7]黄碧灵,蓝惠兰,贾铁和,等.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使用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6):1452-1453.

[8]傅莹,俞继芳,林碎钗,等.吸气与呼气时经鼻吸痰的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5,19(8A):1466-1467.

[9]廉伟,吴艳,胡芳.呼吸训练缓解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膈下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04-906.

[10]BemardiL,SpadaciniG,BellwonJ,etal.Effectofbreathingrateonoxygensaturationandexerciseperformanceinchronicheartfailure[J].Lancet.1998,351(9112):1308-1311.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篇9

【关键词】训练;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影响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18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554-01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气流受限同时伴有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危害公共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1]。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范围内COPD的致死率居第4、5位。COPD全球防治创议(GOLD)定义的有效管理目标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减少急性加重、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健康状况、降低死亡率。呼吸操是COPD患者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呼吸操锻炼,能增加呼吸机的工作效率,提高换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达到进一步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通过60例临床观察,训练呼吸操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有明显的效果,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的选择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在呼吸科住院60例患者,男48人,女12人,年龄50-8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均为自愿参加并排除严重心肺疾病、病情处于稳定期、有稳定的维持用药及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干预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呼吸操方法

1.2.1缩唇呼吸法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缩口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吸气4-6s,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有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cm的白纸为适度。

1.2.2缩唇腹式呼吸法取卧位、半卧位或立位,将两手分别放在上腹部和前胸部,嘱患者采取较慢、较深的呼吸经鼻吸气、升高腹部达最大隆起,缩唇缓慢呼气并用手适当加压帮助收腹。呼吸期间,保持胸廓部最小活动幅度或不动。

1.3临床平稳期试验方法每天做缩唇腹式呼吸法及缩唇-腹式呼吸法2-3次,每次15-30min,出院后也坚持锻炼(期间通过电话随访)3个月后来院复查肺功能,观察两组肺功能的变化,观察指标包括: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前后对照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见表1。

3讨论

COPD患者由于病程长,活动能力下降,社会交往减少,易产生焦虑心理。呼吸操训练可改善因慢性呼吸疾病引起的骨骼肌功能障碍,增加患者四肢肌肉力量[5]。轻松环境下的呼吸训练,练习者往往暂时忘记疾病带来的困扰,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从而缓解精神压力,同时,配上有节奏的音乐效果会更好。研究表明,通过呼吸操训练,让COPD患者从了解到掌握缩唇式呼吸及腹式呼吸的目的和意义,并配合坚持锻炼。经过临床正规治疗与呼吸操的训练,使笔者所在科室COPD患者坚持长期适度的呼吸功能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耐力及减轻呼吸困难症状,从而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6],减少住院次数。本文资料显示,进行呼吸操训练后,干预组好于对照组,肺功能监测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训练呼吸操确实可以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从而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此方法操作简单,易学易懂,只有早期、长期坚持锻炼效果会更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玉兰,代友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规范化治疗[J].护理研究,2008,22(1):123.

[2]俞森洋.现代呼吸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492-498.

[3]廖飞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1,10(4):294-296.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篇10

尘肺系指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一种慢性持续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1]。尘肺合并肺结核是尘肺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尘肺病人长期慢性病、并发症增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时,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常见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局部及全身症状。尘肺合并肺结核病程及抗痨治疗疗程长,疗效差,免疫功能下降,基础疾病加重,并发症逐年增多等致使患者会产生消极、多疑、多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促使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除实施一般护理外,心理护理及康复宣教也十分重要。本文收集我科156例尘肺合并结核住院病人护理指导并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

2005~2007年我科共收治156例尘肺合并肺结核病人,诊断均符合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2]。男性153例,女性3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一期尘肺合并肺结核36例,占23.08%;二期尘肺合并肺结核68例,占43.59%;三期尘肺合并肺结核52例,占33.33%。

护理措施

1.心理指导

由于病程长、症状多,患者常表现出多种心理反应:①紧张、恐惧、害怕,与咯血、胸痛,担心能否治愈、是否危及生命有关。②焦虑、怀疑、担心,与对药物治疗信心不足,担心医疗费用昂贵及是否会传染家人有关。③忧郁、悲观,担心从此后丧失劳动能力,增加家人负担。因此,护士应多与患者交谈、多关心病人,让病人感觉到护士的真诚和细心。安排好恢复期患者的生活,指导和帮助患者做到情绪上的自我节制,为患者讲解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饮食生活的注意事项,根据该职业病的心理学的特点接近患者[2]。在日常医疗护理活动中护士应有的放矢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并让家属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支持、鼓励,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入院护理

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了解病情及患者情况,做自我介绍并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病房环境,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同室病友,同时咨询及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顾虑、紧张、恐惧、害怕的心理,使患者体会到医务人员对其负责的态度。护士用良好的神态和友好的语言与病人交谈,对新发病患者以安抚为主,对复发的患者侧重于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自链霉素问世,PAS、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相继合成,肺结核已不难治愈,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康复指日可待。向病人讲解同种病人康复出院的例子,让病人安心住院。

3.住院期间护理

(1)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尘肺合并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有气短、胸闷、发热、咯血时应卧床休息。发热的病人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限制活动量,鼓励病人多饮水,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病情较轻或经过治疗后症状已消失的病人,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做些

较轻工作和劳动,但不要感到劳累,同时要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

(2)正确的咳嗽、咳痰:痰液黏稠或痰堵常危及病人的生命,在护理工作中,要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制定具体措施,采取正确的排痰方式,有效的缓解病人的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指导患者咳嗽时在深吸气后停止片刻,利用呼吸肌用力咳嗽,使痰液快速咳出。协助患者拍背时,要注意手法的姿势,做到五指并拢,手指关节微曲,掌呈凹式,以肺底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力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宜。痰液黏稠常配合雾化吸入以利排痰。

(3)加强营养,戒除烟酒: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饮食和药物同样重要,营养支持是尘肺合并肺结核的主要治疗手段,营养的供给与消耗应保持平衡,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3]。合理饮食的原则是,少量多餐,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瘦肉、牛奶、豆制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瓜果,少吃或不吃含脂肪高的油腻食品,饭前做好口腔护理或漱口,为患者创造一个愉快的进餐环境,更要严格戒烟,节制饮酒。

(4)坚持治疗,合理用药,吸氧:尘肺合并肺结核病是慢性病,治疗需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氧疗也是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二期、三期尘肺合并肺结核的病人肺换气有明显障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吸氧能直接提高患者的肺泡和动脉血氧分压,增加组织供氧,改善心、肺、肾功能,应每天坚持吸氧10~12小时为宜,氧浓度为24%~35%,氧流量为1~2升/分;病人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治疗,坚持全疗程规律用药,坚持吸氧,切忌中途擅自停药或自己随意改变剂量或氧流量,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

(5)加强功能锻炼:病情较轻或康复的病人,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不感到劳累为宜,可指导病人呼吸训练,采取一对一宣教,在最大呼吸耐受水平上连续步行或慢跑,可教病人有效呼吸,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鼻吸气,上腹鼓出,继之呼气时回缩上腹部,同时缩唇使气体经双唇之间缓慢逸出,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指导病人做呼吸操锻炼,吸气用鼻,呼气用嘴。据病情及患者喜好选择以下几种,10~20次为宜。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上移吸气,下滑呼气;双腿交替抬起,屈膝90度,抬起吸气,放下呼气。训练强度以每次运动后出现轻度呼吸短促,停止活动10min内呼吸恢复至运动前水平为宜;每项运动后,休息5~10min,心率控制在100次/min以内[4]。

4.出院指导

①提高警觉,定期复查:一旦出现持续性刺激咳嗽,反复痰中带血,胸部疼痛,要及时就医。平时也应按医生嘱咐,定期到医院复查。②讲究卫生,杜绝传播:肺结核是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为了防止传播,肺结核病人不要对着健康人群咳嗽、打喷嚏和大声说话,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防止飞沫传与他人。在家中不要与家人尤其是婴幼儿同头而睡,食物、餐具与家人分开。居室要经常通风、消毒,患者的被褥物品应经常放在阳光下曝晒。③健康宣教:出院患者,一方面因病愈而高兴,另一方面担心回家后没有良好的休养条件而使疾病复发,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出院指导,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心理,使之能遵医嘱积极主动进行合理、全程化疗和按时服药,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康复。患者出院后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宜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清淡易消化饮食。

护理体会

尘肺合并肺结核病人在增加营养、增强体质、氧疗和“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用药”化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精神生活,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同时,病人家属也应对尘肺合并结核病患者多加关心和照顾,尽量为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疗养环境,这是提高尘肺合并结核患者临床化疗效果,增强患者抗病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关键。我们通过观察评估,掌握患者日常生活习惯、症状体征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训练的内容做到易接受、简单安全、易学易行。随时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据病情及适应能力随时调整,逐渐增加运动量[5]。通过呼吸训练,患者对疾病及康复治疗有了进一步认识,所有患者都能掌握排痰方法并自行有效地排痰,无一例病人发生痰堵而窒息,症状显著改善,随训练时间的延长,呼吸功能障碍减轻明显。同时,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生存质量。所有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提高,148例患者咳嗽减轻、痰易咳出,有效率占94.8%,132例患者气短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占84.61%;121例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经治疗康复护理后,均成功出院,出院率占77.56%;82例患者出院后随访能坚持进行康复锻练,患者的呼吸功能、活动耐力、生活质量等均得到明显改善,改善了肺功能,增强了体质。

参考文献

1]何风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10-833.

[2]李德鸿.职业病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236-253.

[3]杜丽伟,侯桂霞,刘翠萍.尘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4,20(10):39-40.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篇11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28-02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高达8%~10%,每年有500~1100万人因COPD致残,病死超过100万例[1]。COPD患者反复多次住院,多有焦虑、绝望等心理障碍,且多依赖于用药物治疗,而不重视护理质量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我科对2010年2月~2011年3月住院的110例COPD患者,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心理因素,组织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护理计划,给予实施,使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生存质量大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0例,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男56例,女54例;年龄42~86岁,平均64.5岁;病程5~4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咳嗽、胸闷、气喘、排痰困难及呼吸衰竭。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8例,Ⅱ型呼吸衰竭27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也制定了详细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针对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2)生活护理改善病室空气流通,阳光充足,营养多样化。3)氧疗护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氧流量及浓度,妥善固定氧气管。4)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及饮食习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补充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预防营养不良及呼吸肌疲劳的发生。5)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按医嘱准确及时给药,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支气管解痉气雾剂。长期或联合使用抗生素可导致二重感染,应注意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和呼吸困难的程度,并观察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6)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教会患者正确排痰的方法。对于感染严重,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协助拍背,同时鼓励多饮水,使用祛痰剂、胸部物理治疗、湿化和雾化、电动吸痰,必要时协助医生建立人工气道。7)呼吸功能锻炼COPD患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尽早康复锻炼。8)体力训练指导以呼吸体操及医疗体育为主的有氧运动等方法,可增强患者的体力康复,改善心肺功能。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有氧体力训练有步行、爬斜坡、上下楼梯及慢跑等。开始运动5~10min,每天4~5次,适应后延长至20~30min,每天3~4次。其运动量由慢至快,由小至大逐渐增加,以身体耐受情况为度。一般1~2周后可使心肺功能显著改善。

1.3结果在110例患者中,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较前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提高64例;中度改善31例;无改善8例,7例死亡。

2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2-4]。呼吸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目前用于治疗COPD的方法很多,对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要求也很高,因此,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2.1心理健康指导COPD患者因长期患病反复住院治疗,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的现象较为常见。除护理上给予解释与安慰外,家属对患者的支持与鼓励更为重要。要鼓励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患者精神鼓励,调动各种社会关系给予精神及物质关怀,介绍类似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稳定期的病人应鼓励病人其生活自理及进行社交活动,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还要随时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指导患者熟悉疾病的特点,使其懂得康复锻炼的目的及方法并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营养指导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饮食需要,进行合理膳食,充足的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对高碳酸血症者,应适当控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饮食宜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热量比例糖类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其中优质蛋白占50%以上,对便秘者鼓励多进食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应鼓励多饮水,保证饮水量在1500ml以上

2.3呼吸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是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交替进行,每天坚持2-3次,每次15分钟-30分钟。

2.4氧疗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家庭氧疗,要求在活动、进餐前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使每日氧疗达15h以上,以减轻低氧血症的发生。但吸氧治疗要根据病情变化而及时调整。COPD急性发作期,大多伴有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I型呼吸衰竭可按需吸氧,根据缺氧程度适当调节氧流量,II型呼吸衰竭宜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时间每天>15h,氧浓度25%~30%,以提高氧分压。COPD患者因长期给氧,要注意用氧安全,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氧中毒,在吸氧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血气指标的变化。

2.5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COPD的相关知识。急性加重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稳定期的患者应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还应避免烟、尘吸入,合理膳食,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教会病人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变化,尽早治疗呼吸道感染。对肺功能差、严重低氧血症者,要告知长期氧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指导正确、安全用氧。定期注射流感疫苗或肺炎链球菌疫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嘱定期门诊随访。

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COPD患者的优质护理及康复指导,让患者和家属都要积极主动配合,并坚持长期有效的康复训练,是病情稳定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陈炼,张国林.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0):808-810.

[2]刁节琼,时春梅.呼吸训练应用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04.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方法:将80例住院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40例)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呼吸操康复训练6个月。对康复前后的肺功能、6min行走距离进行测评。

结果:试验组康复前与康复训练6个月后比较肺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康复后6min行走距离明显延长,SPO2提高,自主活动能力得到改善,与康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坚持长期、不间断的呼吸操锻炼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来增强呼吸肌肉群对气息的控制协调能力,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及生活质量,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呼吸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活动耐力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02-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和病情的进行性加重,不仅影响气道、肺泡和肺血管,同时它还影响肺外组织,如骨骼、骨骼肌、心脏以及其他器官,甚至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据WHO估计,在未来几年中,COPD将取代肺结核和呼吸道感染,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中致死和致残的第一大原因,居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5位[1]。因此,必须重视COPD的预防、治疗与康复[2]。本研究旨在探讨呼吸操锻炼对COPD患者康复的作用与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入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的80例COPD患者,肺功能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在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排除标准: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肝、脑、肾、精神等方面的疾患。试验组:男33例,女7例,年龄61~80岁,平均(64.2士7.9)岁,病程6~28年;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65.6±7.5)岁,病程7~25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肺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由呼吸科专职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和常规康复训练(缩唇呼气法、腹式呼吸锻炼)。

(1)缩唇呼气训练。参照周玉兰等[3]呼吸操方法锻炼方案进行锻炼如缩唇呼气锻炼缩唇呼气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使等压点移向中央大气道,可防止气道过早闭合。教会患者闭口经鼻吸气用口呼气4~6,呼气时嘴唇缩成吹笛状,气体经缩窄的嘴唇缓慢呼出,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或1∶3,15~20min/次,3次/d。呼出气流以使距口唇15~20cm处的蜡烛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宜。缩唇呼吸可以有效提高气道内压力,防止呼气时气道过早塌陷,利于减轻二氧化碳潴留,延缓呼气流速,减慢呼吸频率,增加气道内压,便于肺泡内气体的排空,减少残气缝,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缺氧状况,吸气后屏气2S或3S,可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的状态和低氧现象,并可使部分萎陷的肺泡有机会重新张开。

(2)腹式呼吸训练。采用卧、坐、立位练习,用吸鼓呼缩方式,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呼气时配合缩唇呼吸,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2倍。开始每次训练5min,逐渐增加至每次10~15min,每日2~3次。熟练掌后.可以逐渐增加次数,并可在卧位、坐位、立位或行走时随时随地进行锻炼,最终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呼吸方式。腹式呼吸可使胸腔扩大,心脏得到充分舒张,有利于心肌供血、供氧[4]。

(3)有效咳嗽练习。先缓缓吸气,同时上躯向前倾,咳嗽时将腹肌收缩,腹壁内缩,一次吸气,连续咳3声,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出;再缓慢吸气,或平静呼吸片刻,准备再次咳嗽,如深吸气可能诱发咳嗽,可试断续分次吸气,争取肺泡充分膨胀,增加咳嗽频率;屈前臂,两手掌置于锁骨下,咳嗽时以上臂和前臂同时叩击前胸及侧胸壁,振动气管内分泌物,以增加咳嗽排痰效率[3]。

1.2.2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身呼吸操锻炼,3~4次/天,15~20min/次,时间为6个月。全身呼吸操,主要是将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锻炼方法。主要动作要领及要求:①双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上移吸气,下滑呼气,10~20次。②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③双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④吹蜡烛火焰训练又能使距离口唇15~20cm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以不熄灭为度,10~20次。锻炼时以患者自己感觉稍累而无呼吸困难为宜。呼吸保健操注意事项:①锻炼前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吸烟和有无慢性咳嗽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皮肤、甲床的颜色等。②患者锻炼时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每节操根据需要可重复3次或4次;③重症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操节进行锻炼;④锻炼中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⑤病情不允许下床时可选择采取坐位或卧位。⑥护士要有耐心,不厌其烦,认真做好康复指导并派发呼吸操宣传单张。

1.3观察指标。①锻炼前后COPD患者6min的步行距离。②锻炼前后COPD患者的SpO2、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等肺功能的主要指标。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与标准差对COPD患者锻炼前后6分钟步行的距离及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患者锻炼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及肺功能的变化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统计结果显示,两组COPD患者锻炼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比较,锻炼后试验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改善好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锻炼前2组患者肺功能各项主要指标的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2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本研究发现,持续的呼吸操锻炼可以增强COPD患者的体力和活动能力,能明显延长COPD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见表2)。谢湘梅[5]报道,患者接受呼吸康复操锻炼后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延长,自主活动能力得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亦有提高。增加适度的呼吸操锻炼可以有效的刺激呼吸肌的运动,使呼吸肌劳逸结合,增加呼吸肌肌力,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了运动耐力。

3.2这种呼吸操锻炼由运动引起的支气管扩张利于减轻患者的胸闷气憋症状,同时也为运动训练提供了依据。本研究认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后肺功能均会恢复,但均不能恢复如前,本文采用肺功能Ⅱ~Ⅲ级,而没有采用Ⅳ级(终末期),且专人一对一进行康复治疗,是临床疗效更显著的一个重要因素[5]。

3.3人工呼吸阻力训练可防止小气道过早闭合,有效排除肺内残留气体,改善通气功能[7]。缩唇呼吸可以有效提高气道内压力,防止呼气时气道过早塌陷,利于减轻二氧化碳潴留,延缓呼气流速,减慢呼吸频率,增加气道内压,便于肺泡内气体的排空,减少残气缝,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缺氧状况,吸气后屏气2S或3S,可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的状态和低氧现象,并可使部分萎陷的肺泡有机会重新张开[8]。故全身呼吸操更能锻炼膈肌的收缩能力,促进腹肌参与呼吸运动,提高肌力强度,增加肺活量,故取得更好的效果。

4结论

本研究发现,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全身呼吸操锻炼,能有效提高PaO2及降低PaCO2纠正COPD患者长期低氧状态,并且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各项指标和改善生活质量状况,而且呼吸操训练可在家完成,需时短,可行性高,长期坚持呼吸操锻炼可使呼吸肌组织结构和生理代谢方面发生改变,从而在减轻炎症反应、舒张小气道等多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措施,关键要持之以恒,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等主编.内科护理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5-5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周玉兰,刘枢晓,查云,等.呼吸肌功能锻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16-619.

[4]赵文芳,周卫.呼吸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5):1317-1018.

[5]谢湘梅,徐伟英,章小庆,等.呼吸操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8):96-99.

[6]张骞云.王慧玲,邱庆国,等.呼吸肌功能锻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016-1017.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关于内控达标年心得体会
  • 下一篇:教师期末工作总结模板收集八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