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小学教学核心素养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7 栏目:公文范文

小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国实行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来展开教学活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当前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特征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所形成的适合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以及所形成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现如今,语文教学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也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综合性、(2)人文性、(3)层次性等。从综合性上来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拼音识字,另一方面还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例如,在古诗《春晓》一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生词以及大概意思,还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文字的意境,让他们掌握理解古诗的方法。从层次性上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不断的深化和升华的。在低年级阶段,学生所要掌握的便是读写识字、口语练习,但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就需要掌握写作构思技巧,需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从人文性上来看,语文知识会逐渐内化为个人的软实力,成为考量学生性格修养的基础,成为衡量学生交流能力的关键,并对学生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树立产生重要的影响。[2]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措施

1.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讲述,忽视了课外拓展,这不利于学生眼界的拓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时,需要做到有计划,而且坚持。例如,鼓励学生去阅读一些中外名著,并让他们分享给大家,这样能够激发广大学生参与到遇到之中。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如,在“猴王出世”一课教学中,当课程讲述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再顺势插入一些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内容,例如讲述“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三打”白骨精的前因后果。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关于猴王的更多故事,并让学生将自己所阅读的文章分享给大家。那么通过不断的阅读,学生的眼界会变的更加的开阔,他们的语言功底也会更强。此外,在不断的阅读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的活跃,他们的文化修养也会更高,这就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培养

思考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是提高学生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思考能力如果较强,那么他们当他们面对困难时,他们就会思考如果去解决这些困难,而不是逃避这些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层层引导,使学生多动脑思考,以了解文学背后的故事。例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在父亲和母亲眼中是截然不同的看法,你们是否也遇到过这种事情?只有当学生认真的去思考一个问题,他们才会将其内化于心,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刻。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生不会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述,而是会产生自己的见解,这样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意义深远。

3.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

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是高于生活的艺术表达,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不能够仅重视学生的成绩,也不能够仅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培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材中,许多的文章都体现了“美”,在这些“美”中,有外在美,也有内在美。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美。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将桂林山水的风景图片或者宣传片播放给学生观看,以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最后,教师可以将审美扩展到音乐或者是绘画领域,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给学生聆听,让他们更好的感受其中的意境,或者是呈现一些桂林山水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去进行品评。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3]

小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知识基础研究

一.引言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印发,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新任务,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关键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为以后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当下,核心素养引发了新一股研究热潮,不过,有关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培养途径、评价体系等,学界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认识。

“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各学科的课程都要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服务,都要结合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①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对学生学习成长很重要的基础学科,所以,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都是很重要的。本文基于国内外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大背景下,着重探讨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以期为以后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可参考依据。

二.关于核心素养理论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比较丰富,理论框架也比较成熟,我国有不少研究者都介绍了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重要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我国核心素养模拟建构的启示。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先前所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会改变五大核心素养,后又把核心素养划分为身体健康、社会和情感、文化和艺术、语言和交流、学习方法和认知、算和数学、科学和技术七个指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SeCo)项目,认为:“核心素养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的,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素养”。它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总体参照框很具有代表性,是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参考依据。在这项目中,她们提出了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一级素养,以及互动地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互动地使用知识和信息等九个二级素养。欧盟则进一步提出母语交往、外语交往、数学素养和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会学习、主动创新意识、文化意识和表达等终身学素养体系。其后,有许多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参照以上三项核心素养体系,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的属于自己的核心素养框架。这些都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比如,美国于2002年制订,2007年更新的《“21世纪素养”框架》,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分别是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要素要求。

国内一些学者结合我国的教育文化背景,也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提出了自己见解。比如:成尚荣教授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基础性素养,“核心”即基础,是起着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决定着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且他还强调了核心素养是发展的概念,既可以表述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可以表述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褚宏启则具体描绘了21世纪核心素养所应包含的三大类素养,分别是学习与创新素养、数字化素养、职业和生活技能。辛涛、姜宇、刘霞则提出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模型,“在核心素养的遴选时遵守素养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面向未来且注重本国文化这三个原则”②。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多借鉴国外成熟研究成果的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背景,提出自己观点,虽然表述不同,但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核心素养主要是个体适应社会需要、获得全面发展、提高生存能力的必备素养,是满足终身学习的基本能条件,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保障。”③

三.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们,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进行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很重要,尤其在我国,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不过,具体到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研究相较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研究来说,是比较少的,在我国,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则更为单一,偏重理科。自《意见》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的也有不多学者对语文核心素养展开了论述,主要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和定义的探讨;二是结合教学,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1.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

姜树华从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思维力、阅读力、表达力,三者之间,思维力又是核心。顾之川从宏观角度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大领域,具体来说,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审美、人文素养等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能力,三是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四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孙双金认为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可以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其中人文修养的内涵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化底蕴三个维度;语言能力包含说写表达的维度和听读吸收的维度,孙双金老师的分类主要依据传统的语文能力分类方法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规定。也有不少学者从2011版课程标准所颁布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应该是出于基础和主体地位的知识与能力。

2.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研究;另一种是基于某种教学形式的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关于第一个方面有林嵘春、刘仁增认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这四大要素,并且基于此着重分析了应该构建怎样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秦艳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出了语文助学课堂的教学主张,并分析通过三种学习方式与四种教学策略来构建语文助学课堂。还有张伟从现代小说观和语文核心素养分析了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选择。王超群、韦冬余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分析了初中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这些研究多是依据学科特点从而提出语文核心养的内涵,基于此分析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意义,但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较少结合实践深入展开。另一方面,丁文静、韦冬余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接受语文教育,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语文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逐步形成能促进个人终身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通过梳理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肖芸从综合性学习的角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研究从教学实践出发,为我们如何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经验,但是只从单一的教学形式出发,难以全面把握语文核心素养。

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开展语文教学顺应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潮流,为教育改革确立新方向;同时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要途径。本文只浅略探讨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基础,以期为以后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可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3.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

4.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

5.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6(6).

6.辛涛,姜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J].人民教育,2015(7).

7.辛涛,姜宇,王烨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8.刘义民.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4).

9.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10.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J].中国教育报,2015(4).

11.张贤志.核心素养研究综述[J].教育视界,2015(9).

12.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

1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14.姜树华.对语文核心素养认识有三[J].七彩语文,2016(4).

15.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

16.孙双金.试谈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七彩语文,2016(5).

17.王超群,韦冬余.初中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6(3).

18.林嵘春,刘增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建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2).

19.秦艳.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助学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2015(11).

20.肖芸.基于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四川教育,2016(2).

21.丁文静,韦冬余.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J].教学研究,2016(6).

22.张伟.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选择――从现代小说观和语文核心素养看小说教什么[J].语文建设,2016(1).

注释

①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②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小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模式运用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小学语文关注的重点内容,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的教学,同时更加强调一些其他内容的教学,比如说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意识的锻炼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以外,同时要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强化自己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现代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努力做好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的培养学生的一种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强化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

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其实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熏陶,要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在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外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人文底蕴,帮助学生树立起真正科学的精神。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尝试和理解,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单纯的依靠理论讲解来帮助学生去理解文化,同时更加需要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去感受人文,感受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让学生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自主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让学生自主发展,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有勇气为个人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过程中规范自己的学习成绩。只有让小学生勤于思考,愿意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建立必要的独立学习技能。其次,要引导学生用语文来影响个人生活,达到身心发展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与文章的互动,与作者的互动,更好地理解自我,个体身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规划未来生活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健康人格,学会自我管理,帮助学生自主发展足够的权力。如在文章《珍珠鸟》的解读中,教师从文章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课堂介绍的方式,促进学生独立学习。在导入环节课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鸟类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并且喜欢的鸟类,并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阅读文章。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积极学习,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获取信息。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教学反思自己,并思考他们是否在生命中保护了小动物,以及是否像作者一样爱鸟和保护鸟类。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树立珍惜生命,尊重自然观,有利于初级核心素养内涵丰富,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拥有更健康积极的生活。

小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4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2014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那么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当前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在开展学生全能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弊端。为了解决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们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它是培育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试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作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如何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高效,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

我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A、B、C、D四个等级,全班共有48个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A、B、C、D四个等级的学生,尽量男女均衡,基本达到每个组都有2男2女,然后又分成2个大组,每个大组有6个小组。指导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同时要督促那些懒惰的学生去思考和发言。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如在教学阅读课“KeepingSafeontheStreet”时,我在读前让学生独立思考Howcanwekeepsafewhenwearewalkingonthestreet?把自己的观点梳理出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在组内发言,形成一致意见后汇报。这一活动为后来的阅读任务做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现在的许多学生都有我行我素的性格,不会倾听别人,更不会欣赏别人。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听取别人意见,让学生认识到倾听别人的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倾听别人的发言,然后进行思考,他们会得到很多启发,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做到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践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还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它是人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如在教学“HowcanIgettothelibrary”时,让学生们合作创建街区平面图,在图上标出hospital,bookstore,school,restaurant,park,library等建筑物,设定不同的出发点和目的地,画出行动路径,设置不同的角色,就“问路和指路”展开对话练习。

三、要明确学生个人在小组内所承担的责任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相互监督,避免“闲人”的出现,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做到以几点:

1.职责分明,分工协作。

职责明,动机纯,则热情高,凝聚力强。组长要认真组织组员开展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好记录,形成小组意见;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

2.切中重点,有序开展。

由于每一课堂的时间有限,我们在设置任务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然后让学生有序开展小组活动。如在教学听说课“Howtoasktheway”时,我在对让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听说练习后,让学生在组内就Askingtheway和Givingdirections进行归纳,通过图片设置场景任务,让学生在组内用不同的方式进行Askingtheway和Givingdirections的问答练习,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创设情境进行对话练习,然后进行成果展示,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

每个学生都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扬,我们在开展小组活动时,设定一定的激励机制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学习,让他们既竞争又合作。

四、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

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结合;评价要重视集体与个人的结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整体提高,全面提升。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要求学生明确小组活动开展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有利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鉴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反思2004课程·教材·教法

2.《国务院关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3.王笃勤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7-51.

小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清自身的历史使命,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标,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另外,数学教师还应发挥数学的德育职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内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人才。

一、让数学知识以“美”的方式沉淀

美是人在主观情愫的牵引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的主观评判。美的事物给人以内心舒畅之感。美无处不在,学科中也能探寻到美的痕迹。语文喜欢用精妙的布局、华丽的构思之美启迪人生;历史喜欢用一个个时代的缩影,格调之美让人深度思索;音乐则是用穿透灵魂的力量,深入骨髓之美净化人的心灵;数学教材中不乏美的素材,数学之美无处不在。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在课下深度提炼教材中的美的净化,巧设唯美情境,为教学内容批上“美”的外衣,让数学以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激活学生内心的审美因子,以美引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高雅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时,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各种精美的对称图形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顺势发挥自身的诱导作用,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跟水面上建筑物的倒影有异曲同工之妙”“仿佛就像照镜子,动作一致神同步”这是学生的感悟,美的感悟。又如,在教学“七巧板”相关知识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将自己在课前准备的七巧板拼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引起学生的共鸣。顺势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七巧板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将自己拼出的图形展示出来:“机器人”“小马”“小狗”等等,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浪潮,也提升了学生的感悟能力。数学教师利用多媒w,让数学知识以美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美的氛围中,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美引美,也帮助学生树立高雅的情感态度。

审美意识是三大核心素养文化基础中的组成部分,给学生一次美的体验,让学生受到正能量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学习发展保驾护航。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性学习是三大核心素养学会学习中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必须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才会开启自主探究模式。根据心理学家反馈: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敏捷,对新奇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其自律性、自控能力较差,多变的环境不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低效枯燥一直是教师头疼的话题。借鉴数学教育者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实践研究经验,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深度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并将其巧妙融入教学中,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数学的可接受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四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后,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道习题:已知两个长方形,长方形1: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长方形2:长为14厘米,宽为5厘米,比较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学生看到这个题目,马上胸有成竹,很快得出答案。教师可以将题目进行变化:“长方形1: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长方形2的周长为50厘米,长为15厘米,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教师巧设问题情境,将题目进行变化,增大了习题难度,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开启了自主学习模式,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帮助学生开启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要求数学教师能够认真研读数学教材,提炼其中有价值的教学精华,充分利用科学的力量,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学习态度。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数学教师能够认清自身的教学地位,课堂深度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标,深刻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时代特征,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人才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1篇6

自教育部于2014年3月提出“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后,核心素养便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要素。教育界已普遍展开关于实施“核心素养”的探讨。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尚处于起步阶段,教育部目前只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还没有制定该学科的课程标准,其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没有界定,导致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无法具体落实,本文试图弥补该领域的空白,着重阐述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一、中小W心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指个体的综合素质,包括为人处世的态度、性格、知识和思想达到的境界等,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按照学科分类,分为语文素养、音乐素养、美术素养等;按照需求程度分类,分为基本素养和核心素养两类。在此两种分类标准基础上,可以得到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通过掌握学科关键知识来把握学科本质,学会学科思维和方法,在该门学科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序列和范围两个维度能得出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纵向链接中小学心理知识和技能

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不是指一些针对中小学生心理特点而具体设计的心理知识和心理技能,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是中小学心理知识和技能的上位概念。《纲要》将中小学生应掌握的心理知识归为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在学习这些心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学会倾听、宣泄、情绪调节、换位思考等心理技能。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以心理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是两者的升华。

(二)横向聚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基本素养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很多心理素养来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发展关键期,其中本学科所固有的且最有价值的素养被称为“心理核心素养”。《纲要》明确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可以视为心理基本素养的构成,即心理保健常识的掌握,但与心理核心素养还有一定区别。某一存在物能称为核心,首先应根植于一个体系中,其次能对事物起到持续帮助作用且地位不可替代。

结合序列和范围两个维度,可以得出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标,以中小学各阶段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知识为载体,增强学生的心理能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心态并为后续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帮助的动态系统。从心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上看,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应包括心理能力、心理品质和思维品质三大方面。

二、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的构成

(一)心理能力

心理能力指学生在认知和适应两个层面所达到的水平。在认知层面,包括感觉能力、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适应能力包括适应自我的能力,适应他人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能力的水平制约着学生的行为表现,一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出乐观的心境,能有效避免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的出现,从而增加积极行为出现的频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心理能力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学生潜藏的心理能力即心理潜能的培育不容忽视。《纲要》明确指出,开发心理潜能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育目标并不仅仅是实现心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还肩负着唤醒学生心理潜能的使命,要把学生潜在的心理能力转化为显性的心理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达到实现自我的个人发展目标,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心理品质

《纲要》提出“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作为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将心理学的关注点从治病转为预防,注重个体的美德,这与《纲要》的精神相契合,并把美德分为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与精神卓越这六种,积极心理品质是由这六种美德构成。通过幸福感、满足和希望等积极情绪的体验,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抵御心理疾病的力量,进而塑造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思维品质

作为心理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思维品质,是本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例如,在聆听他人倾诉时,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感同身受,提升共情思维;将课堂所掌握的心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提升迁移思维;进行认知归因时,能够正确找到导致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方式,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根据课堂所掌握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小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1篇7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生物课堂教学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B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并明确指出:“教育部将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一轮的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也必将成为改革的灵魂。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基础教育的素质养成目标,必须通过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而达成。具体到生物学科,就是如何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开展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实现课堂的转型,是重要的课题。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为例,浅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和组织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1基于素养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是分学科进行的,如何才能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相统一?其实两者并没有冲突,只有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分解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各学科的教学贯彻下去,才能使培养核心素养具有可操作性,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囊括了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劳动技能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有着一定的的优势。当前,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更加注重生命观教育、科学通用概念教育、科学实验方法和探究能力教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从生物学视角出发,每一点都是知识、技能、情感的融合,兼具个人和社会价值,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的重要部分。

崔允t教授在《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一文中明确指出: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关注需要发生转向,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即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关注“学生学会什么”,这都需要教师更多地思考。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应发生转变,即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核心素养。

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一课中,笔者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上网搜索资料,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发现过程及其作用,认同科学探究的历程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需要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通过小组学习构建血糖调节的动态物理模型,探究血糖调节的过程,从而归纳总结运动中和饭后血糖调节的概念模型,M而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反馈调节并且能类比推理体内其他激素调节过程;体会模型建构的方法及好处。(3)学会做小医生,网上搜索当前治疗糖尿病等激素失调疾病的方法并在课上分享,从而了解日常预防疾病的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基于素养的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品格并培养其持久的能力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关注的重点,该过程往往离不开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当前,课堂中生物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构建落实型课堂;落实个性化教学,放飞每位学生;发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体现学科特征。笔者正是以以上几点作为启发,寻找生物课堂核心素养教育的切入口。

2.1了解学情,准确定位

教学活动离不开学习的主体――学生,为了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做到“以学定教”。其中,“设计学前准备、制定教学任务”尤为关键。

高二的学生已在初中学过激素的概念和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课前教师要求小组利用互联网查找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科学史、糖尿病的病因与治疗方法以及激素药物的使用现状,并做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课堂上讨论的问题以及制定符合学情的学习任务也至关重要。在本节课中,笔者将课堂教学分为“小组分享课前收集的科学资料”“设置情境――小组合作构建血糖调节物理模型”“小组展示血糖调节的概念模型”“小组分享当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以及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期间设置的情景与生活息息相关,如“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是稳定的吗?”“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胰岛素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安排学生完成相关的“讨论与思考”,突破重难点。

2.2科学规划教学环节

本节课为模型建构课,学生需动手操作,笔者参考“学讲方式”,即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通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流程为:自主先学资料分享小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总结学后反思课后拓展。

2.2.1小组探究任务明确

本节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笔者设计的探究任务1为:小组合作构建血糖调节的过程,归纳总结出马拉松运动员运动时血糖调节模式图。笔者要求每个组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交流讨论,确定发言人,如小组中谁来扮演甲乙丙,运动时及饭后指令由谁发出,由谁归纳总结等。

2.2.2及时收集和解答问题

理性思维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学生在合作的过程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之外,还会产生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问题。可让学生把问题写在本子上,教师挑选普遍性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上予以解答,实现有效教学。例如,是否身体中所有激素的调节方式都类似于血糖调节?升高血糖的激素只有胰高血糖素吗?在小组活动的环节中,教师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提问与倾听,在问题的反馈中提高合作的深度。

2.2.3多样化的交流展示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以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中笔者安排了多样化的交流展示。学生在本次教学中不仅能口头表达,还能借助黑板、多媒体、图片道具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例如,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血糖调节的模式图,并进行讲解。

2.2.4学后反思及拓展

学后反思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巩固学习的成果。本节课知识性目标主要是通过模型建构,让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反馈调节。因此,笔者留下的反思任务是:回顾血糖调节的过程;试举例说明生活中反馈调节的实例。

从课堂来看,学生能写出血糖调节的机制,并对其他激素调节机制产生疑问;掌握了模型建构的一般方法;认同激素的发现过程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在了解日常预防疾病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最好的课堂应该是在学生解决旧问题的同时产生新问题。笔者在本节课中也留给学生拓展题:查阅资料,说明血糖调节只有激素的参与吗?以甲状腺激素为例,你能写出其反馈调节的过程吗?这些问题既是本节课的延伸也是下一节课的引子,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2.3角色转换,组织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课堂教学,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由课堂知识的主讲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参与者。

2.3.1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中,好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要体现在对学情的掌握、对教学的设计、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对问题的适当点拨上,使教学环环相扣。笔者是这样引导教学的:以马拉松运动员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安排其中一个小组演示血糖调节模型建构过程;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修改得出血糖调节模式图;通过模式图引导学生建构核心概念――反馈调节。在归纳模式图时,笔者是这样点拨的:血糖调节的核心是实现机体的稳态即血糖浓度的稳定。血糖浓度过高需要什么激素降低?浓度过低需要什么激素升高?

2.3.2协调者和参与者

课堂上,教师要做“站在现实后面的”参与者,走下讲台,参与到各小组的学习中,收集相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5个教学时机:指导预习的时候,教师要让一步;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慢一步;展示拓展的时候,教师要退一步;研讨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停一步;总结反思的时候,教师要缓一步。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例如,总结血糖调节机制时,小组代表把讨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小组间相互查漏补缺,教师略微点拨,最后再归纳总结。

2.3.3激励者

新课程倡导“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以朋友的身份激钛生。笔者通过“小组积分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欲;采用“奖品制”激励学生,使其在成功中树立自信。

3基于素养的教学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评价中最有价值的理论,理论指出要注意学生自我参照的评价,即把评价结果与学生学前起点进行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在课堂上,教师应多以启发性、鼓励性、引导性语言与学生交流,并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此外,课后,小组内的成员要针对本节课进行自评和互评,记录在本子上,供教师参考。教师要选择精当的习题检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巩固学习成果。

新一轮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指向,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准绳。然而,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堂课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模糊的认识会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清晰,关键是敢于尝试。

参考文献:

[1]徐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6(20):115-115.

[2]赖海元.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生物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J].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2010.

小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8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渗透策略

G623.31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而符合了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

一、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推动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深入到小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要想提高英语这门学科的质量,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其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行。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其要多与学生沟通,密切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学生之间要相互沟通。所以,了解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第一步。

我们以“Howdoyougetthere?”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询问和回答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即“Howdoyougothere”的学习和训练,这个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能快速熟记短语“by+交通工具”以及句型“Howdoyougotoschool?”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兔子舞”游戏,教师放兔子舞的音乐,让全班学生排成长队,后面学生把手搭在前面学生的肩膀上,随着音乐的指令“Left-Right-Go-Turnaround-Go,go,go”,队伍开始慢慢向前移动,当然,教师也要参与到游戏中。通过运用游戏教学法,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这为教师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第一步。

二、重视品德培养,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小学生本身具有好动、活泼的特点,为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结合英语这门学科的特征,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增强了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这门学科是由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组成的,品德教育的运用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词汇量,这样一来,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我们以“Myfavouriteseason”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whichseasondoyoulikebest?Ilike…….”、“what’syourfavoriteseason?myfavoriteseasonis……”等句型,并W会如何运用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来描写一年四季的天气特征、衣着特点和活动内容。在导入环节,教师要创设情境,与学生共同打开来自amy的邮件,并阅读邮件中的内容。Amy在信中提出了她最喜欢的季节、衣着特征和活动内容。在邮件附后,amy希望同学们能给她回信,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特征。通过情境教学,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也愿意给amy回信。在学生回信的过程中,便于学生与amy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学生掌握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技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全身投入到英语教学中,从教学中学习到更多与品德修养有关的知识。

三、增加课外阅读,确保学生养成核心素养

由于受到课本内容的限制,大部分文章都不太完整。当学生在理解不完整的文章时,他们会遇到重重困难,从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力。针对此,小学英语教师要适当增加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知识,确保学生养成核心素养。

我们以“Let’stakeatrip”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begoingto句型,并能利用该句型来复习旅行用语。大部分小学生还没有走出出生的城市,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鉴于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通过阅读让学生阅读图书馆中的旅行书籍,学生能看到外面的大城市以及每个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这样一来,学生能更直观的掌握本节课的英语单词、词汇和句型,并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对于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四、总结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教师要完善、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华.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3(10)

小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9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引言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高校在培养小学数学教师方面也应该顺应新课改要求,提升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以满足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需求。

二、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和经验性特点突出,这种形势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获取和素质提升,使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不能达到课改要求。基于此,设置相关专业的高校应该制定统一的职前教师培养标准,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组织相关的数学家、数学教育研究者以及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等多方力量,在核心素养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所需的数学知识等理论,梳理出小学数学教师所需的数学核心素养,并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为各师范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一定的方向与依据。在制定培养标准时需要考虑其可操作性,方便教师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具体实践。

三、适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合理发展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顺应形势发展,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高校的职前教师培养中,也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的专业教学方式,依据教育发展形势不断进行专业教学目标的调整。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基础课程,也就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要对这些课程进行校本化设计,围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二次开发;第二,设置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以走班的形式参加学习;第三,课程活动化,比如早操,可以组织管乐团的学生吹响集合号,其他学生迅速到操场集合,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通过呼号深入头脑,最后在校歌声中走步调整。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进行身体锻炼,还包括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另外,鼓励适当利用科技媒体,协助学生由“知道”的层次,进入“理解”及“体验”的层次。提供体验与探索课程,使教学兼顾“知识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与数学类课程的内容联系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展专业中数学专业课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初等数论、概率统计、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指导和研究能力,因此强化数学课程和学科体系构建之间的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直接关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下,高校也应该进行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调整,小学教育新数学课程与原课程相比有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离散数学、高等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规划、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另一方面对原有内容采取了新的处理方式。这些变化对高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内容及体系建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校在构建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结合专业教学需求,不断进行数学专业课程比重的有机调整,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契机。

五、构建具有反思性、合作性的实践课程

要培养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师,仅教授一些显性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教育实践以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反思。因而,对于实践课程的设置,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还需要加强其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实践课程的实施与数学类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后,走入小学数学课堂,通过观察或是亲身实践,并在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中对所学内容进行体会反思,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教学一般程序、基本策略的掌握,而且有助于他们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形成教学的智慧。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中,可开设有关数学教学设计、数学课堂观察、数学概念教学等主题实践类讨论课程,将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合作,一同梳理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探讨某个主题的教学设计、学习观察学生的技巧等,并且通过这个交流的平台,分享教育实践中自己的想法、经验以及观点,这不仅有助于其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也能够促使他们在毕业后较快地融入教师教研活动之中,并在与优秀教师的交流讨论中获得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知识经验,在提高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不断推进以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

六、结语

总之,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也应该顺应形式进行专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数学核心素养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本质,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最核心的问题。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能一味地只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建立过程当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36-39.

[2]管云霞.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确立[J].学周刊,2017,(11):8-9.

[3]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42-45.

小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措施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措施之一。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既要注重核心素养的生成过程,又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外显,强调在真实情景中的表现,体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

“问题情境”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教育应遵循“数学现实”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就要以学生具有的“数学现实”作为直接的出发点,充分考虑以问题的“原形”作为问题的载体,让学生惊奇的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原来是那么的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新开张的宏江超市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学习用品,琳琅满目,任你选购,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同桌的商量你们要买哪两样商品,并算一算你们需要多少钱。”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学生做题时便兴趣盎然。也让学生从中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因此,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摸拟问题情境,是调动学生W习积极性,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的重要途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是最能引导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的。

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它的教学理念是先让学生“好学”“容易学”,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好学。生本教育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前置性学习就是在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4~6人为一个小组,交流讨论,要求学生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班级交流,人人参与,老师在倾听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总结和巩固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生本教育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注重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它的教学理念是先让学生“好学”“容易学”,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好学。生本教育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前置性学习就是在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4~6人为一个小组,交流讨论,要求学生放弃逐句逐个问题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班级交流,人人参与,老师在倾听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总结和巩固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生本教育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注重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构建小学数学知识总体框架,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意识的素养

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只有借助于数学知识的教学才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这样就能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的发展。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整体联系,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织、联系紧密的立体式知识网络。

小学生总是充满着好奇和疑问,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总是带者满脑子的问题。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就算目标达成了,而西方教育则相反,它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这说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中,教师承担的是“传道授业”的重任,扮演着“解惑”的角色。但是,如果学生课前没有思考的空间,课后没有问题的延伸,那么,这样的教学无疑会扼杀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天赋和创造能力。提出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活动,本质上是品质与能力的显露,反映了一个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其思维的直觉、独立、批判、求异和抽象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带问号离开数学课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知识结构框架和数学文化的感受。

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意识,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素质教育的实施必将引起学生群体的行为和心理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必然反映到他们的学习形态和学习方式之中,这就从根本上形成了推进教学改革的动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11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教学;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意识和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多向思维,全面提升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强化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实施路径,是本文展开论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抓手和渠道。

一、核心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同时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归根结底,核心素养是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情感在内的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培B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合理恰当的教学技巧进行引导和训练,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来说是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维。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理论性、逻辑性,存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议等多向思维。因此说,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与培养学生在数学领域创新思维的过程是殊途同归的,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讲过于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小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优化。

(三)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能够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设计过程更富有针对性,从而使教学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小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提升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这也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通过培养核心素养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第一,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培养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开放式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从优化课程设计入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提升学生深入学习的能力。通过有效的课程引导与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开展数学学习与应用。

第二,通过发挥学科优势培养核心素养,打造现代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过程,而是一个立体式的工程,要依托数学教学文本,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优势。从学科本身来看,小学数学与语文一样,也具有一定的人文属性,同时具有时代性、发展性与实效性,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文本,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要从情感角度充分挖掘教材,打造现代高效课堂,提升课堂交流程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开放式课堂。

第三,通过加强人文体验提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领会数学之美。在小学教学阶段,一个教学重点就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在核心要素培养理念指引下,重点强化人文精神和人文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理论联系生活实践,认识数学中蕴含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字意识,优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四,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培养核心素养,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拆解分析等手段,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空间形象,并在循序渐进的锻炼中,逐渐摆脱辅助道具,实现学生想象力的大幅提升。另外,数学中存在大量的相似原理和数学关系,能够启发学生类推出更多思考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高度重视类比思维的培养和应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中,核心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素养。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强化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学实践工作教师与理论研究者深入探索,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化。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朱丽,吴晓璐.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6(25):103-104

[2]江.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八个新动向(下)――基于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视角[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2(5):4-6

[3]李海燕.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矛盾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5(14):223-223

小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篇12

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决定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国民素质决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从培养核心素养开始。今年三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把握核心素养的精神实质?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需要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成长特征找到结合点与应用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之中。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瞄准学生的核心素养,由单纯的“育分”变成全面的“育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学课程目标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具体方面进行阐述的。数学课程目标由“双基”到“三维”,再到现在的“四基”,已经由关注知识技能转变成关注人的基本思想和活动经验,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指明了方向。“2011版课标”提出10个核心概念:“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新时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10个核心概念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最应具备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从核心素养的要求和数学课程标准这两方面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数学教学中应该从“四基”目标、核心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下面,我们具体说说数学教学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从实现数学教学的“四基”目标看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课程目标中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就是要培养文化基础之科学精神;基本思想就是在培养科学精神的同时培养自主发展之学会学习;基本活动经验则是在三个方面都有体现,人文底蕴、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方面都能发挥作用。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有全面落实“四基”,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从核心概念教学看核心素养的培养

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必须紧扣核心概念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10个核心理念与核心素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教学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核心概念,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素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技术运用等素养;数据分析观念的教学就是培养信息意识;核心概念中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就是核心素养的很好体现。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讲授“图形对称”时,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在讲“圆周率”时,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可以培养人文底蕴和国家认同等;在讲“阿拉伯数字”时,可以培养国际理解能力。

三、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超市实习心得体会
  • 下一篇:运动会广播稿(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