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传统的课堂教学(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7 栏目:写作范文

传统的课堂教学篇1

1 定义

1、1 网络教学

华南师范大学的谢幼如教授认为,网络教学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和资源建立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和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网络在教学中通常被视为教学媒体和认知工具。事实上,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网络作为一个潜在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能对教学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把握网络教学。

1、2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基础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具体经验的总结,因为它具体、简明而又比较概括,是它结合了很多基础理论,与基础理论相比,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教学模式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帮助教师理解和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新的模式。不同大小和规模的模式是相对的,不同学科的受试者在不同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进一步划分不同的学习内容。

2 利用网络辅助传统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特点

2、1 与传统课堂优势互补

教学中的环境仍然是在同一时间的整个教学班的学生,可以理解为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方式的升级的多媒体教学与学习环境。优点是教师利用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及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彼此和网络技术优势互补。

2、2 重视创设情境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对注重视觉经验的学生考虑创设情境,符合要求的教学内容中的情境。网络辅助传统艺术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它自己的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于一体的功能,改变乏味的、沉闷的气氛,创设学习情境以变得简便,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2、3 视听结合,事半功倍

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网络课件和信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变抽象为形象,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的协调作用,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外,抽象形象、听觉、视觉、触觉的调整的作用会更加协调。通过感官刺激,使学生学得更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能快乐和放松地掌握知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 利用网络辅助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卢舍那佛”是一节专题欣赏课,主要通过欣赏龙门石窟的卢舍那佛造像,了解雕塑艺术的特点,感受我国唐代石雕艺术的独特魅力。这节课笔者利用网络提供的共享课件,课件导入到各地旅游风景图片,自然会导出课题“龙门石窟”,然后介绍其重点之一的卢舍那佛。然后课件展示大量多角度的卢舍那照片,构建佛教环境,学生喜欢直观的感觉,加深学生的记忆。

争做小导游是下半部分的课程设计,笔者打开收藏页,点击龙门石窟,在线播放卢舍那佛全景视频,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尝试使用新获得的知识,以更多的方式为每个人开始一个小型旅游指南。整个班级更轻松愉快地旅行,促使学生运用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经营自己的知识。要求所有的人的计划使用新的知识,学生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自我认识,教师和学生转变角色。

4 利用网络辅助传统美术课堂带来

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模式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有效地解决了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作为成功的教学艺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使人进一步思考。

1)合理有效地运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现代教育媒体是非常优越的,但它是为教学服务的,在用它的过程中是为突破教学难点,它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现场演示。教师言行示范的作用不可忽视,表达传统绘画工具的现代媒体无法替代。电脑绘画并不能替代传统绘画。

2)为了防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好奇,沉迷在电脑操作,忽略了教师的引导语言和解释,教师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是一门艺术,网络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容易被忽视,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它的手段,还要以自身的魅力,教师和学生相互感染,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能简单地以其他信息媒体代替。

3)在这个实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感觉到学生的探究能力比较欠缺,而且个体之间的差异极大,课堂分组教学中出现能力强的学生大包大揽,而有些学生无所事事的现象。因此,最好是在基础年级(如刚入学时),对全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调查和研究,建立一个集体开发目标,培养每个学生遵守纪律的行为与团结的力量,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同时应还注重加强学生的日常学习与协作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篇2

关键词: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初中政治

初中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及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的意义非常重要。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则是学生掌握好知识,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本文试图比较现阶段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上的优缺点,从而使教师在应用这两种教学手段上趋利避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的一个缺点就是“填鸭式”,枯燥无味,学生学得被动且无兴趣。其中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加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普遍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已成为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因而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教学整合后,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虽不能彻底改变这种“填鸭式”教学局面,却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辅助教学,能充分利用影像、图片、动画、声音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形象、生动、直观,打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将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形式形象化,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使他们兴奋并唤起更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创造一个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场景。将有用的材料、信息,系统地进行编码,贮存起来,随时可用。这样就不至于使政治课上得干巴巴的枯燥乏味。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自己学习、领悟、体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提高认识,受到启迪,获得感悟。通过多媒体教学,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减轻了认知难度,可以使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得到突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展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由于教学媒体的简单(粉笔加黑板模式),课堂教学的任务似乎仅仅是讲解或传授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这种口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手段,限制了大量的信息、材料进入课堂,更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种教法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而现代教学手段恰恰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将需要板书在黑板上的原理、观点、定理、或需要展示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学内容,事先做在课件中。从而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大了教学内容的含金量,扩展了认知空间,缩短了认知过程,优化了课堂结构,增强了教学吸引力。课堂上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领会课堂内容,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使得教学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同时它在扩展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使教学过程真正转变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提高了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的培养,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传统的课堂教学篇3

关键词:高职英语 传统教学 教学模式 革新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是大多数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由于高职学生大多英语基础较差,而且纪律涣散,导致了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很大程度是由于传统教学造成的,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革新传统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希望对于教师能够有所帮助。

一、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现在和传统模式

新生入学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高职院校扩招以来,教师们面对的是规模越来越大的班级和学生群体。这个群体的基本素质和文化课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点在英语水平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差很多,而且很多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教师却要根据统一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纲,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其结果是教学难度大,教学质量也可想而知。

高职英语的教材也有些显得过于陈旧,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运用,教材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都是繁琐的练习,不利于学生实际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这就使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没有实用性,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就更加产生了很大的反感。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仍然是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的参与和课堂互动很少,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就更加没有办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着一个广泛的误区,那就是一切为了考试,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枯燥的语法,将语法当做兵法,或者是秘籍来用,如同排兵布阵,不能够活学活用,使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魅力,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效果效率低下,事倍功半。在长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也丧失了自己的特点,走大学英语教学的老路。通过这些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高职毕业生无法把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具体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既看不懂专业的英文资料,学的“哑巴英语”也使他们无法与对方交流。

高职英语教师没有将新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习惯于充当“教书匠”的角色,观念陈旧、思想保守、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照本宣科,找不出一套灵活的教学方法,造成教与学严重脱节,挫伤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二、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革新

1、以培养能力为主,教授实用性英语

英语教学要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教授与他们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根据相关的专业增强英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革新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的英语基础,为学生划分动态的分层层次,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教学方案和计划。分层教学模式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是任课教师分层,要根据教师不同的授课经验和管理能力等,将教师做好分层。要根据层次班级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特点来安排教师的分层,比如对于一些知识能力好的教师安排在较高层次,对于那些有亲和力的教师安排在低层次,等等。

其次,是教材的选用,要选用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不要给学生整体配备统一的教材,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人选择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教材。

再次,是分层教学的实施,对学生实行分层指导和分层教学,对高水平的学生要以自学为主,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加强指导。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法,教师要分层测试,分层评价,实行个性化的、动态的分层教学模式。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分层的权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练习项目和难度,而且层次间要有升降。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分层,都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上,让全体学生从各自的层面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要结合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教学手段,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英语教学改革目前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阶段,英语教学更多地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将听说读写结合在一起来训练,并且充分发挥信息的优势,设置课堂情境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英语运用和交际能力,并且依据他们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手段。

四、结论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教学的主要原则,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原则。要改变当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困境,就必须勇于革新,通过严谨、细致的研究与实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与时俱进,尝试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九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分级教学实践与理论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2004,(03)、

传统的课堂教学篇4

关键词: 中小学管理 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 “五段教学法”

传统课堂教学指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形成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课堂教学形式就是大家熟知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段教学法”。从历史角度看,它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一无是处。但是,从发展角度看,它存在诸多弊端,成为当前中小学推进新课改的障碍。本文欲就其存在的诸多弊端做如下梳理。

一、教学思想上,传统课堂教学是“主知主义”、“教师中心”,以书本、教师、教案为本,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主知主义”培养学生局限于知识传授而忽略人的全面发展,“教师中心”则忽视学生作为“人”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依教育心理学观点,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代表的实际内容想清楚,以致“活”起来,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低水平的。为此,联系实际,或借助直观、形象,或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就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的一条基本规律,“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嘛。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造成果的过程,过程至关重要。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的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追问、评判、创造知识的“好学生”、“书袋子”。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夸美纽斯指斥中世纪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恩格斯批评英国的爱北斐特中学“流行着一种非常可怕的背书制度,这种制度半年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批评旧的教育“摧残人才、摧残青年”,使学生“越读越蠢”,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二、教学目标上,传统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目标实现轻学生个性发展。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是学习的结果,而知识掌握、能力形成过程才是学习本身。学生的大脑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知识是用来思维的元素,知识是种子,思维是耕种,只有把知识用思维耕种到大脑里的时候,知识才能变成力量,否则就是无用的垃圾在大脑里堆积。盲目追求知识掌握、追求升学率,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只为考试而教,学生只为考试而学,严重违背教育本质规律。当然,千改万改,知识不能改,实现认知目标的确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任务。但在新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我们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除认知以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发展。

三、教学程式上,传统课堂教学重学轻用,重预设轻生成,重教法轻学法,重灌输轻探究。传统教学强调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不重视知识运用,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就是按教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过程,课堂就是教师展示设计好的教案。传统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教什么”,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限泾渭分明。课程内容由政府和专家判定,教师的职责是踏实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扮演着“执行者”、“传声筒”的角色。教师不是“用教科书教”,而是“教教科书”。师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老师精心钻研的是教法,而不是学生怎样才能学好的学法。课堂上,当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是期望得到的答案时,教师便会立即抓住,如获至宝地加以肯定或赞扬。课堂教学中,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

四、教学主体上,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于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案展开教学活动,当学生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不幸福,这样的状态不被教育者关注、理解;学生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分数的压力,而不是来自对知识内在的追求、爱好。传统课堂使孩子失去许多宝贵东西:失去主动学习习惯,变得低能;失去积极的人生态度,变得惰性;失去梦想激情,变得麻木呆板;失去天真活泼、开朗乐观的品质,变得少年老成。

传统的课堂教学篇5

(河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30)

摘要:作为面向前沿高新技术的基础性本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有更高要求,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难以解决授课内容前沿性与基础性之间的矛盾,国内外高质量的视频公开课资源在高校教学中又缺乏有效合理的应用。文章提出传统课堂活动与网络视频公开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并阐述“二次翻转课堂”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以求视频公开课能够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

关键词 :智能科学与技术;视频公开课;混合教学模式

第一作者简介:刘坤,女,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机器视觉等,Liukun03@mails、thu、edu、cn。

1 背景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启动近九百门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资源,供给全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学者使用,使得知识能够公开、自由地分享。从此,网络成为开启民智的知识载体。开放式教育资源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国际著名高校纷纷将精品课程公开,共享其教学资源与教育方式。与此同时,国内各大学也陆续各自的视频公开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职业需要的是跨学科、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借鉴国外网络开放视频资源和新的课堂行为,对提升国内高校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水平具有积极意义。虽然国内外的优质网络视频资源已经数不胜数,但目前这些视频资源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并未得到有效合理的应用,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与教学活动的整合与互动。

目前,在高等学校中网络视频资源的使用依然是以少数学生独立学习的模式存在。独立学习模式受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自制力以及背景知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的努力预期对使用教育资源的行为产生影响。另外,如何查找资源,能否了解资源的相关性和背景知识,如何构建适合学生需要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是影响学生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关键因素。在使用视频开放课程方面,由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对大量的视频资源缺乏足够的甄别和筛选能力,使得很多优质的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2)与现有教学体系和课程安排冲突。

由于目前高校中传统的授课模式并未改变,相应的教学体系与课程安排、授课学时等并未考虑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内容,两种教学资源的平行与独立导致学生难以抽出更多时间学习网络视频课中的前沿性及实用性知识。另外,由于网络视频课缺乏针对特定对象的系统性安排,学习者相应的基础知识欠缺也会阻碍其学习,虽然目前的网络载体平台中建立了交流机制,但交流的单向性和非实时陛很难保证发挥其功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2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分析

自2004年教育部批准“关于北京大学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方案”以来,先后有南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18所高校建立了智能科学技术本科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为止,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在内的10所全国重点研究生院就有400多个与“智能”方向密切相关的研究生培养方向。在社会需求方面,毕业生去向也增加了很多相关行业和岗位,如智能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新兴的“智能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在研发设计部门担任智能系统设计工作、在企业担任智能工程师等与智能有关的岗位。

另外,在国外的知名高校中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和教学也在不断增加,包括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其涉及内容覆盖范围之广、前沿性之强前所未有。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要涉足知识表示、推理、学习、规划、决策、预测、机器人技术以及语音和语言处理等基础研究的核心领域;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主要涉及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规划、论证,机器人和视觉感知。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国内新增开设的面向前沿技术的基础性本科专业,特点是其属于交叉性学科,知识覆盖面很广,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受到良好科学思维和研究思维训练,具有知识自我更新和创新的能力。相比其他专业,该专业对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开放性和前沿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传统授课模式难以解决授课内容的基础性与前沿性的矛盾。视频公开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作为对传统课堂的补充,对于促进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工作的扩展具有重要意义。视频公开课与传统课堂教学资源的混合模式,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借助网络平台的无限延展性,实现两种不同教育方法的优势互补。

3 混合教学模式的提出与实施

3、1 混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混合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末,它的提出源于网络学习(也称在线学习或远程学习)的兴起。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学习模式逐渐兴起,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网络学习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安排更为自由,具有高效、快速、个性化和低成本等特点。国际上还曾就此展开了“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所取代”的激烈辩论。2000年,美国教育部在《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指出:①网络学习能实现某些特定的教育目标,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课堂教学;②网络学习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但它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与功能。这种观点在国际教育界也逐渐达成共识。

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模式的优势相结合,既要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督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量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混合学习在表面上是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的简单结合,但其蕴含更深层次的结合:教学活动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与学生占主体地位的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模式的结合;不同教学媒体形式的结合等。因此,混合学习模式是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层面的变革,它要尽可能融合所有教学资源的优势。构建视频公开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整合模式正是源于混合学习理论的思想,将两者有机结合,发挥二者优势,避免二者弊端。

与传统教学过程相比,网络视频公开课与大学教学活动进行整合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该模式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没有忽视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同时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让教学媒介成为创造新的学习环境、促进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再次,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化,网络视频资源所提供的虚拟化环境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该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权威和多元的评价体系。

3、2 视频应用新模式的探索

网络视频公开课与大学教学活动进行整合,要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来培养学习者有目标地进行学习的能力。二者的整合主要包括学习资源的混合与学习方式的混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环境、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等要素做系统的调整与安排,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翻转课堂模式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混合模式,在课下学习时学习者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在课上与教师和同伴互动与交流,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该模式也存在一定问题,即现有课程体系的课时安排是在传统授课模式下设计的,翻转模式的实现要求学生在课下利用额外时间预习视频中的学习内容,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课下视频学习进度难以保证,进一步导致课上讨论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探寻合理的使用模式,使视频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针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及要求,“二次翻转课堂模式”是适合本专业的视频公开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整合模式。与现有的翻转课堂模式相比,二次翻转课堂模式首先在课上由任课教师引出学习的内容及目标,提出具体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下的视频学习环节;模块化的视频有助于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让网络视频课作为学习的有效补充与辅助;最后,学生再回到课堂对提出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探索新的解决办法,拓展开放性思路,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新精神。“二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 一次课堂: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引出即将学习的内容及期望解决的问题,设定学习目标,并介绍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作为后续学习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解决此问题有可能用到的方法与途径,并初步确定解决思路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用途与性质,传统课堂上解决问题的原理和具体的流程等细节问题作为学生课下学习的内容。

(2)课下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创建教学视频并将其到网络学习平台上,这是学习者课下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自制公开课视频,或在网络上选择比较优秀的适合本门课程的公开视频课程。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先进行视频资源自学,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讨论区进行讨论与交流,也可以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每节视频课程,都会有一定数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题目供学习者练习。在每次课学习结束时,学习者要对观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总结,以便在课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3)二次课堂:教师在课上根据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时产生的疑问,结合课程内容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研究问题;然后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研究问题进行分组,并创建相应的学习环境,包括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和小组团队协作学习环境。具体来讲,就是在小组内部先将所选择的探究问题分解成几个具体的子问题,让每个小组成员结合自身能力选择某个子问题进行个性化学习,学习完之后再将每个小组成员学习的结果在本小组内进行协作学习,最终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小型辩论会或报告会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此后,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该整合模式的评价方式与传统学习中的评价方式不同,须专门组织相关学者、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对学习中每个阶段的表现采用多维度、多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

4 结语

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视频资源的混合模式在国内的高等院校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清华大学在研究生教学方面展开了初步尝试。混合模式的实施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结构和教学评价等很多相关方面重新做出调整与安排,除此之外,还需要授课教师重新制定教学内容、选择网络视频资源,重新安排教学计划与进度等,这样才能逐渐转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朋娇,田金玲,姜强,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31): 86-92、

[2]董榕,徐玮,张剑平、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及其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2(2):54-59、

[3]王万森,钟义信,韩力群,等,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11): 10-14、

[4]彭岩,王万森,“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1): 30-33、

传统的课堂教学篇6

关键词:MOOC;传统课堂;互联网教学;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

本文首先了解MOOC的发展趋势,进而说明MOOC本质特征,论述了传统课堂的弊端以及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的教学问题,并借鉴翻转课堂自主性的教学理念,研究“MOOC+传统课堂”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出在高职教学中应用此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完善意见,促使更好地利用MOOC建立高效课堂。这一研究成果将会对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课完善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1MOOC的发展趋势

1、1MOOC平台呈现百家争鸣的盛景

Coursera等是在世界范围里都有影响的MOOC平台,拥有很多名校的教育课程。“MOOC”在2013年进军中国,世界先进的MOOC平台还与中国本地的大学联合,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清华大学与edX合作,成立了学堂在线,制作了多平台的APP,无论学习者手中是何种移动设备都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1、2MOOC将会发展出独有的体系

刚开始出现的MOOC,仅仅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搬到网络上,而随着先进的网络技术发展与使用,更加新颖的MOOC理念正在出现。比如网络教育家史蒂芬・道恩斯创新地提出了关联MOOC。关联MOOC基于连通主义教学设计4个原则:一是聚合,通过对信息的大量整合,将各种知识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传播,以方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阅读。二是混用,将来自不同作者和网络源的零散资源合并成为一个整体。三是重设目标,在完成聚合与混用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资源的筛及教学设计。四是反馈,分享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获得老师及全世界学习者的帮助。

1、3教学方法将被改变

在传统课堂之余学习者可以在网上搜寻众多的网络课程,对自己的知识体系查漏补缺,伴随MOOC服务的完善,会对现行教育运行体制带来冲击。MOOC的变化将影响到高职的教育体系,也势必影响高职教学制度和管理方法。

2MOOC的特征

2、1教学时间较短,内容较少

MOOC的录制时长一般最长不会超过10分钟。同知识点零散的传统课堂相比,MOOC视频主题明确,知识点突出。MOOC主要是通过围绕某一知识点,讲解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过程,反映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主题与教学环节的教与学的互动,相对于传统课堂,MOOC更具有简练性、聚焦性,有利于学生针对一个问题做一系列的集中训练。

2、2教学互动多

先进的MOOC平台依托强大的网络,提供了多种非常有创意的互动手段,主要依托网络互动,利用社交网络增强学习者的联系,培养网络学习的习惯。

2、3资源容量较小

从容量上来说,MOOC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一般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便于学生在线学习,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灵活学习。

2、4学习者高度自主

MOOC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一切学习行为都建立在自发性的前提下,因为参与人员众多,知识背景繁杂,使得教学的组织者无法有力地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关联主义MOOC几乎完全依赖于学习者的自我调控。

3高职信息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及传统课堂的困境

3、1高职信息类专业课程的特点

(1)发展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高职信息专业课程与时俱进,包括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跟进、教材及参考资料的更新、教学软件的不断升级。高职信息类专业课程难度的加大使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学习时间自然要延伸到课外。

(2)实践性。高职信息类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以计算机程序设计为主逐步向及计算机操作和应用为主过渡,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构思与创造,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化能力。

(3)灵活性。高职信息类课程的学习手段丰富,可以完全根据兴趣,自己开设第二课堂。比如,通过互联网上的资源学习,最为典型的资源就当属MOOC视频和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点视频,实时学习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2高职信息类专业传统课堂的困境

(1)学习时间长,教学资源不均。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在45分钟左右,而高职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一般保持在10分钟左右,所以在传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一定的制约。

(2)学生参与度低,教师难以广泛了解学情。在课堂上,学生往往疲于听课,做练习,课后的反思时间少之又少,所以学生能参与思考和课堂活动的机会非常少。而且一般一个班级的学生容量在50人左右,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很困难,加上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主要是听课和做作业。

(3)解惑过程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课堂的解惑活动往往是教师通过抽查或自我感觉,通过课堂讲解大部分学生提出的疑点,很难做到全面性和针对性。

4MOOC与高职信息类课程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通过传统课堂教学与MOOC教学实施过程的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两者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同时两者的具体教学过程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1)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类方法、问答类方法、启发类方法等,但是其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为某一知识点服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也同样结合了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及实训互动,教师担任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这与MOOC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所以,在高职信息类课程中采用MOOC这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一定会对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符合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

(2)MOOC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学组织者将知识点信息至本课程的MOOC教学平台中,形成可重复利用的资源,广大学习者借助各种媒体工具,比如手机、电脑等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和反馈。然后,教学组织者把学习者的反馈信息和学习过程所产生的资源进行整合,并重新共享,通过MOOC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研讨、交流和互动。

(3)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电脑和手机等移动学习设备逐步普及,还有QQ和微信等交互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了这些学习和交流的载体,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综合以上3点可以说明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可行性。而在效果上,MOOC的组织形式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如下优势。

(1)组织教学活动成本较低。所有的网络工具都是免费的,只是在初期构建整个应用环境时教师的工作强度较大,但是教学活动环境搭建完毕后则可以沿用很久,而传统的教学活动则每节课都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

(2)受益人数多。传统的教学活动由于时间、场地等原因只能是学生在教室参与,而MOOC则没有这些限制,所以参与人数可以无限增加。参与时间也不受限制。

(3)学生参与度深。由于MOOC采用的是异步的非实时交流方式,并且鼓励学习者与教师之间以及学习者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探讨,所以所有学生都可以加入到互动中,使学生真正地进入到深层次学习中。

(4)学习的连续性。由于学习环境在网络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一次学习活动的主题可以持续地讨论和研究,而在这个对主题的反复研究和推敲的过程中,主题更加明确,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充分、深入。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将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是提高整个区域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5MOOC与高职信息类课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

(1)MOOC用于课前预习。学习者参考知识点MOOC的讲解进行传统预习,能够预先对知识点有充分的了解,而通过做相关练习题可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然后在传统的课堂听课中更具有针对性。

(2)MOOC用于课后复习。传统课堂中学生学习完毕后必然有疑惑的内容,可以通过反复观看MOOC的授课内容进行复习或者通过MOOC的交流平台进行答疑解惑,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3)MOOC用于师生互动。学习者可以在MOOC平台中实时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并及时调整课堂授课内容,使得传统课堂的知识点讲解更有针对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4)MOOC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情信息。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在MOOC平台提交的问题和进入MOOC后台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从而对讲课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使得传统的课堂重点更突出,知识讲解更具针对性,从而大大提升传统课堂的教学效率。

(5)MOOC用于课后拓展。MOOC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部分学有余力的学习者有更多探求新知和深入学习的需求,他们可以通过MOOC平台进行知识延伸和拓展,从而将其学习能力发挥到极致。

6MOOC与高职信息类课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思考

6、1未能与学分挂钩

“MOOC+传统课堂”模式给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公共学习资源,但同时,与资源相对应的评价、考核制度没能统一建立,很少有高校制定完成MOOC获得学分的体制,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在获取资源的同时并不能获得相应的、与传统课堂平行的学分,或者是与其他教育机构的学分互认,学生不能通过完成MOOC学习完成相关认证,学习态度相对消极。就目前来讲,将MOOC纳入高校的学分体制的路还很漫长。

6、2理工类课程涉及较少

传统的课堂教学篇7

关键词:传统音乐 教学 参与感知 参与体验 参与创作

当今时代是文化自觉的时代,所有人都有意识地感受到了本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思考如何能将所学到的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传承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工作上。在思索小学音乐课堂的传承能力的同时,我们更要把小学课堂拓展成传统音乐继承和传播的阵地。运用更有效的手段,更新鲜的教学方式,使“死”传统“活”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孩子们在喜欢传统音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

一、音乐教育学理论在开发以传统音乐为素材教学的方法讨论

(一)柯达伊教学法中关于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阐释

运用音乐教育学理论将传统音乐发扬光大,不只是中国人的想法,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匈牙利作曲家佐尔坦・柯达伊就做出了伟大的尝试。他在吸收其他教育学家的教育观点后,和他的同事创立的“柯达伊教学法”享誉世界。并对中国的音乐教育界也产生很大影响。

柯达伊在他的教学法中提到柯达伊教学法:能够进行语言读写的人,他们也有能力进行音乐的读写(P83,21世纪的音乐教学)。音乐不是少数人的权利,而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资源。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工作之后的时间用音乐来丰富是时展的必然。研究表明,音乐可以使潜意识和意识有效的结合,提高人解决问题的效率。中国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更是我们受用不尽的宝库。我们要让每个孩子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柯达伊:想要获得最有效的音乐教育,则必须从幼小的孩童抓起(P84,21世纪的音乐教学)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明天的太阳。我们要想使传统音乐发扬光大,光靠个别学者的努力,国家的保护还是明显无力和不足。我们因该发动更广大的力量群体。从幼小的孩童抓起,让孩子们在小时候就接受良好的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从会唱,会跳到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再到创作传统音乐,这才是传统音乐继承和保护的直接有效途径。也是传统音乐文化的希望。

我们与柯达伊的音乐训练目标是相同的,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熟悉他们的音乐遗产,我们自己的语言,和我们的传统音乐。

(二)来自美国音乐教学理念――体验音乐的启示

“音乐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式令人愉快的、实实在在的,它充满情感,富于理性”(P3体验音乐)。“关于艺术,我们有很多体验都是草率和肤浅的,只有在我们真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艺术作品的质量上,我们才能发觉艺术作品的全部含义,从而有所反应”。(P3体验音乐)。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研究者确定的是“理解”和“反应”是最终的目标。

学生不仅仅是课堂音乐的参与者,更是课堂音乐的创造者,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体验音乐,创造音乐,不用固定性、唯一性的标准来评判学生创造出来的音乐是对是错,体验音乐教学更关注的是,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创造的能力。

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应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调动起来,关注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教学活动的评判标准多养化。使学生参与、体验、创作,真正融入到传统音乐文化中去。

二、有效传承对教育者所应具有素质和技能的分析研究

作为传承者的教师,是传承工作的关键人物。更有效地传承才能使好的教学理念发挥到淋漓尽致。作为传承的关键人物教师在传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本人的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传承效果。我们要对如何能更好的完成传承工作进行论述,还要对具有较好完成传承工作的教师应该完善的方向进行论述。

(一)完美独立的人格是优秀教师个人素质的核心要求

音乐教师做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在工作时应保持轻松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样才能影响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高涨,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从而更加投入到音乐课堂和音乐活动中来。在热烈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并加深喜爱。

音乐虽然不是生产力的学科。学好音乐不能让孩子的数学得100分。在很多学校音乐课堂被“有用”的学科偷用。这是现实问题。音乐教师在面对这样事情的时候,首先要坚持自己的音乐课堂是你自己的阵地,不能轻易的妥协。要知道每个音乐教师都肩负着传承音乐文化的责任感。要自信的面对教师同事。更要自信的面对你的学生,要让学生知道,每一门课程的设立都有自己的目标和任务,不是可以被取代的。音乐课堂也是如此。教师的自信影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坚定的加入到音乐课程和音乐活动中来。

包容是每个教师需要具有的素质。教师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加入到自己的阵营中来。这是人性的必然。具有传承能力的优秀教师首先应具有的素质就是包容。包容那些不喜欢这节课的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学生、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在包容的同时要想策略让这些学生融入到音乐课堂,让他们喜爱上音乐课堂。这是只有一个成功的传承者才可以做到的。在讲授音乐课程的时候,动静结合,收放自如。既能让学习气氛马上高涨,也能让学生安静听讲。让学生很自然的加入到学习中来,也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聆听。这是一个成功的教师,对课堂完美掌控能力的体现。

(二)较强的专业水平及综合教学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具特色

1、熟练的掌握并运用传统音乐文化知识

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者,应熟练的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用音乐教育学的知识对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元素进行解读,而不单纯照本宣科的讲解和介绍。

2、完美结合多种不同教学方法

柯达伊教学中关于传统音乐教学的启示,奥尔夫教学中运用节奏的变化,启发学生主动的参与创作。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等等教学法的综合使用,使课堂传承教学更具新鲜感和多样化。

3、准确把握儿童心理需求

儿童心理包括对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喜欢的上课方式、感兴趣的内容。将学生兴奋时间和疲倦时间掌握好,更有效地利用不同时间段,做不同的调节,时课堂保持良好状态。

4、具有自主创作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中运用节奏的不断变化及拉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及时的反思及自我评价

三、音乐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对小学生心理研究

年龄6、7岁到11、12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进入到小学接受教育,我们将之称为学龄初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告别幼儿期进入到童年期,心理特点与幼儿时期有显著差别。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是大脑结构与机能得到突出的发展,神经系统也进一步完善。这一时期是儿童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包括听觉、视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P14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低年级儿童擅长具体形象记忆,高年级时抽象记忆得到了发展,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想象力随年龄的增长逐年增加。注意力仍然是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年增强。情绪表现形式从外显转为内隐。

(二)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

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写实阶段”。7~9岁的儿童正处在写实阶段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他们对任何艺术作品都以像还是不像的刻板标准来评价;第二阶段:9~13岁,他们才能逐步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艺术作品,并形成对风格、表现性等审美特性的知觉敏感性。

(三)小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特点

舒特-戴森和加布埃尔对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音乐学习能力的阶段性进行了论述:“7~9岁,有鉴赏协和与不协和之和音的能力;8~9岁,在歌唱及演奏乐器时,节奏感较过去好;9~10岁,节奏、旋律的记忆改善了,逐步具有韵律感;10~11岁,和声观念建立,对音乐的优美特征已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和判断能力”。(P14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

四、再诠释“参与-感知”“参与-体验”“参与-创作”三位一体教学让传统音乐的课堂生动起来――基于对传承者和被传承者分析基础上重新诠释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的研究,结合来自美国音乐教育的理念。我提出“参与-感受”的音乐课堂教学理念。基于对传承者所应具有能力的要求和对被传承者心理特点的分析,我们提出:

1、“参与―感知”――让音乐形象具体、生动的展示在被传承者面前

由于小学生仍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方式仍然是具体思维,审美心理特点停留在“写实”阶段。传统音乐素材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如,讲授“船渔号子”,把反映船渔号子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开门见山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2、“参与―体验”――让传统音乐的课堂“活”起来

直观的展示是教学的常见手段,在直观展示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讲授“船渔号子”的课程,老师在直观的展示了什么是船渔号子并做介绍后,让男女同学混合分成两组。这时教师把一根粗的绳子绑在树上,一组同学模仿拉纤的动作用力拉绳子,另一组同学喊口号。然后两组再互换。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什么是船渔号子,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船渔号子的功能和用途

3、“参与-创作”――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同样还是因为小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审美心理也是由写实向审美心理发展,想象力也是在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能顺利完成引导学深入思考的工作。在教师展示船渔号子和让学生扮演了船渔号子后,教师讲授船渔号子的节奏特点、重音等知识,并把学生组织起来站成一个圆圈,教师在中间,教师喊节奏,学生在重音处拍手或跺脚,然后再加快速度。最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

4、总结教学

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创作这三个过程的学习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有深的直观印象。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深入理解。至此一节以传统音乐为主要内容的音乐课程结束。

五、实践:三位一体教学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以“船渔号子”为例,设计一堂音乐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劳动号子,和劳动号子的演唱形式

2、让学生参与体验“劳动号子”的表演

3、让学生体验劳动号子的节奏,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并自主创作

教学过程:

首先,将学生带到操场,将男生和女生混合分成AB两组,围坐一圈。(目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心中充满好奇。)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船渔号子”。

教师:船渔号子是在伴随有水的劳动所使用的音乐,具有典型的节奏特征。船渔号子的节奏目的是为让劳动者统一步伐,更好地完成工作。

教师展示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看到反映船渔号子的图片。(教师把道具拴在树上,学生好奇的目光在研究教师的目的)

教师:首先让我们来听一下“船渔号子”听听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现在跟老师念一下“船渔号子”的节奏,大家跟老师一起念,看看我们念的像不像。

教师起头,学生跟着教师大声念节奏。教师挥手示意大家停下来。

教师:好!现在请A组同学起立。A组同学每个人拉住拴在树上的绳子,所有人向树的反方向用力。(这时没有口号,学生的力量很分散)

教师示意:现在A组同学停下来。

教师:我们请B组同学跟老师一起给A组同学喊口号。请A组同学在老师喊“嘿呦的时候保持力量,喊道“嘿!”“嘿!”的时候向前一起用力。

(这次A组同学听B组的口令,动作一致,力量整齐。B组同学跃跃欲试。两组互换)

教师:现在两组同学都感受到了什么是船渔号子,现在请两组同学站成一个圈,跟老师念黑板上船渔号子的节奏。

(全体同学起立,跟老师一起念唱船渔号子的节奏)

A哒哒 哒 哒

B哒哒 哒哒

C嘿呦 嘿 嘿

D嘿呦 嘿呦

教师:现在同学们跟老师在念到A组第一个哒的时候一起拍手,念到每组C组第一个嘿的时候一起跺脚。我先来示范一下。(教师示范)

教师:两组学生跟我一起来做。

(学生一开始的时候会犯错,然后就进行的很顺利,学生很兴奋)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改变,每三个人一组进行表演(学生活动准备,并表演)。

教学总结:

1、我们学会了什么是“船渔号子”

2、我们参与体验了船渔号子的表演过程

3、我们掌握了船渔号子的节奏特点

4、同学们还改变了船渔号子的节奏并进行了表演

相信通过这次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不会忘记什么时候船渔号子。什么样的节奏是属于船渔号子的。

参考文献:

[1]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10、

[2]周青青、中国民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2、

[3]江明、汉族民歌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12、

[4]洛伊丝、乔克希,罗伯特、埃布拉姆森,埃冯、吉莱斯皮耶,大卫、伍兹,弗朗克、约克、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学、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9、

[5]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验音乐――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9、

传统的课堂教学篇8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是集多媒体的长处与网络的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网络的交互性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还可发挥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进程,并利用网络的辅导功能,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和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都将有很大的影响。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

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

1、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

首先,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上课的地域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课堂的地域被无限地扩大了。其次,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上课的时间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网络教学没有太多的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上网学习,随时与指导老师和学习者交流。第三,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上课的环境方面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课桌消失了,代之以计算机系统、电脑工作台,教师和学生及学生之间也可以不是集中在特定的教室,而是由网络连接的所有师生。

2、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其特有优势

(1)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由于多媒体网络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又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超媒体、交互性等特点,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习环境空间,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因此,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资源,有利于因材施教。

(2)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多媒体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媒体技术”,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其承载和传播的信息形式是多种类型的,包括文、图、声、像多种媒体信息,覆盖教学系统的各种要素信息,具有全面性;二是提供了各种部门、各类人员、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和各种要素信息之间联系的通道,而且这种联系是多向的、交互的;三是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四是形成了系统整体结构,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运用,通过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的检索、设计、处理和传递,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3)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开展情景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环境除了教师以外就只剩下黑板、粉笔之类的东西。我们的许多教学活动如果能借助一定的情景,就能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要讲一节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课。按照传统的教学,就只能凭老师说,学生想象了。而对于多媒体网络教学而言,就可以凭借多媒体网络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声、画、影像再现当年屈辱的历史,以及现今香港回归的实况录像。通过这些情景,学生就可以深刻的认识历史,真正的学到所学的东西。这些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样创设的情景,学生就能深刻领悟,教学效果就明显。

(4)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己掌握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等。在现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个人的知识体系毕竟有限,而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实现知识的合理利用,学生就可以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的这一教学原则。

3、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局限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条件下,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对教学不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资源中,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教学信息也急剧膨胀,并且这些网络信息资源过于分散无序。在这种状况下,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选择能力,否则提供给学生学习的资源将使得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导致效果不佳。

(2)多媒体网络教学中要求教材也得与时俱进,能够反映当前最新的知识点,因此教材的更新周期较短。在较短时间内要开发出高质量的新教材就要付出较高成本,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高质量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教材难以保障也是它对教学不利的因素之一。

(3)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各种教学信息的安全性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完全开放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自由地进出,其他网上用户也有可能通过非法方式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对教学资源进行非法的使用甚至进行恶意破坏,还有网络病毒等,这些都是对网络教学信息安全性的威胁。

(4)由于目前网络通信的费用较高,使得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费用比传统课堂教学的费用要高。这对在大范围内尤其是偏远的贫困地区推广多媒体网络教学带来了很大不利。

这些不利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和大面积推广。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它的关注度愈来愈高,结果也导致了一种怪现象――多媒体网络热出现。许多教师不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简单地认为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或上网就可以上一堂示范课或优质课,然而其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1、多媒体网络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

不可否认,多媒体网络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式、虚拟性和知识呈现的非线性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多媒体网络更多的是起到载体、手段、桥梁的作用,它使传统媒体多媒体化。因此,多媒体网络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优化组合。

多媒体网络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不是挑战,而是机遇。我们要继续探索,寻找多媒体网络与传统媒体的最佳结合点。传统的媒体不会因为网络的出现而消亡,只会因其而更丰富。例如:英语教师在讲授某一语法规则时,可事先通过幻灯片呈现这一语法的大量例句,然后讲解,并辅以板书或投影材料,其效果也相当不错。其次,教师课堂上的情绪、态度、情感,对学生高尚品德、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让多媒体网络与传统媒体完美结合,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2、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学生对知识信息获取的多少,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密切相关。在网络上,我们可以同其他省份,其他学校的教师多交流,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与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给多学科、多课题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重要条件。然而,对于有些简单的问题用语言、文字就能表达清楚或借助粉笔、黑板就能让学生明白,我们就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制作动画、影像等资料。否则,虽然教学效果可能会提高一些,但投入太大,反而会使教学效率相对降低。因而在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时,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效果与效率的关系,争取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收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青鸟阅读心得感悟(精选5篇)
  • 下一篇: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