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效学习方略(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8 栏目:写作范文

高效学习方略篇1

关键词: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学习动机

一、学习策略的内涵、分类

70年代中期,随着应用语言学研究重点从“教方”向“学方”的转变,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就逐步成为了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的语言研究者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他们的研究中,我们知道,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为使自己获得、贮存、重新获得及使用语言信息采取的任何操作、步骤、计划和行为,是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途径。其目的是为使语言学习变得更加简单、快捷、有效和易于适应新的环境。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目的,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者对学 习 策 略 有 不 同 的 分 类 方 法:O’Malley & Chamot 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1990)将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和间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两大类;Cohen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取回策略、自述策略和覆盖策略。而Oxford的分类法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种。

二、高中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存在的问题

根据学习策略的涵义,结合我们的调查和日常教学中对高中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多数高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使用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缺乏学习策略知识,认知方式盲目

多数高中英语学习者缺乏在学习策略方面的理论知识,对学习策略种类了解甚少。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提到“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好英语”等类似的问题。学习策略知识的匮乏降低了学习者的策略意识,限制了策略的选择范围,更谈不上认知策略的运用。

2、缺乏对认知活动的管理

认知活动属于策略管理范畴。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认知活动包括制定计划和自我评价。有效管理自己的认知活动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英语成绩较好和较差两类学习者的调查发现,成绩好的学生普遍认为,要学好英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针对自己实际情况拟定的学习计划,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认为,无需花时间确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学生只要根据老师的安排进行学习就行了,根本没有必要制定计划。

3、缺乏对情感活动的管理

情感活动的管理也属于管理策略的范畴。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的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往往具有消极与积极两重性。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63%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碰到很多困难,从而产生灰心畏缩、羞愧等情感时,不能正确面对,缺乏一种对情感活动的管理,从而影响到了学习的效果。

三、影响高中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

1、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因素包括英语学习条件、教学环境和学习任务。学习条件可以指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个人学习的物质条件。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英语学习策略自然会有差别。教学环境则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外语水平以及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好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就产生积极的作用,而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则产生消极的作用。

2、学习观念落后

观念是学习活动的先导,存在于人内心的某种观念可能对他个人的学习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能会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英语的学习观念主导着英语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有的学习者认为学习过程中主要活动应是背单词、记语法;有的学习者则认为,只有积累足够的语言知识,才能谈得上语言的运用。这样的英语学习观念导致了学习者学习中较为普遍的重形式、轻意义及运用,强调正确性而忽视流利性等的学习策略。

3、学习动机的功利性

英语学习动机可以理解为学习英语的原因,它是制约英语学习者的策略选择和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动机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英语的动机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类,一是表层的物质刺激,如文凭、好工作、高工资;二是深层的非物质刺激,例如兴趣、增加知识等。多数学习者学习英语是迫于升学、毕业找工作的压力。他们的学习动机带有极强的功利色彩,一旦目标实现,动力立即消失。而那些具有深层动机的人对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掌握和运用英语,他们对平时的英语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想方设法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英语。显然,后者的英语学习比仅为表层动机学习的人进步要快。

四、如何培养高中英语有效学习策略的使用

1、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强化学习动机

受“厚积薄发”、“重文轻语”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高中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上都表现为重语言知识的积累,而轻语言的实践和运用;重专心倾听、被动接受和内心交流,而轻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而语言只有在交际中才能有生命,也就是说,运用是语言学习的归宿,又是语言学习的保证。学习动机是制约高中英语学习策略选择和使用的关键因素,为了让学生选择和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我们应强化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因此,高中英语学习者要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知识本位、崇尚知识积累等观念和做法,实现从认知到实践,从学交际到在交际中学等的转变。

2、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开展学习策略的培训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英语教学不应仅限于英语本身教学,而应着重在学习技能、策略和语言运用能力上的培养。通过有效的策略培训,使学生能自己确立学习目标,自己决定学习内容,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自我控制学习时间、地点及进度,自我评估学习成果。然而,学习的具体策略种类繁多,难以尽数列出,因而在策略培训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来选择合适的策略,以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

五、结束语

正如Oxford所说,语言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者来说尤其重要,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的工具,是开发交际能力最根本的手段,也是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关键因素,应给予极大重视。有意识地采用学习策略的学习者,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外语,加强外语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快捷、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增强学习者习得外语的信心和能力。(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O’Malley, J、M、 & Chamot, A、U、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earning Education Press, 2001、

[2] 程冰、高中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实践与效果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9):49、

[3] 杜军、高中英语学习策略教学[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6):75-77、

高效学习方略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教学 学习策略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目标和学习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忽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化学学习策略概念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技能,因为学习方式或学习技能往往指向特定的学习课题,而学习策略则是为控制与调节学习方法或技能选用的执行技能或上位技能[1]。化学学习策略通常表现为化学学习基本活动的组织方式,也是指化学学习中的认知策略,是学生根据化学学科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化学学科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2]。

二、化学学习策略的意义

1、化学学习策略是培养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方法的重要环节。随着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形势下要求当代学生要学会学习,社会的信息化、变革性、多样性等特点要求人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断更新,具有适应社会变化、不断学习的能力,以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解决问题。而学习策略的掌握有利于人们高效快速地学习,以适应纷繁的社会变化。学习策略的渗透和内化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从而减缓学习压力,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的、主动的、高效的建构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适应学习型社会,并且获得学习的信息迅速增加。

2、化学学习策略符合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否掌握学习策略已经被看作衡量是否会学习的一个标准之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必须教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学习策略,学会在各种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这些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对学生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且注重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既学会基本知识,又学会自我增长知识,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也就是学会学习。这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传统的教学理论研究虽然也致力于教的改善,但其忽视学生本身和学习规律的研究与改进。这种状况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过于强调读、写、算等低级技能,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策略等高级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能普遍缺乏。这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3、化学学习策略是化学教学目的要求之一。当前在教学中要求“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即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其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性的反映。从发展的主体性来讲,要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必须要知识到位和学会学习;从学习过程的主体性来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保证学习目标达到的基础。只有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对学习内容进行认识,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有效地控制有利因素,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果。由于学习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变量,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控制这些,那么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有可能大幅度地提高。对于中学生来说,教给他们学习策略,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就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在有效的时间内,更快、更好、更轻松地学会更多的内容。

三、初中化学学习策略的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化学学习策略的教学,化学学习策略教学就是要通过化学学习策略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提供给学生学习工具,使学生能够自己设计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能够自主学习化学,进行信息加工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够开动脑筋,积极选择、利用各种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习的选择性和思想性。具体进行化学学习策略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制约学习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选择目标的策略是信息选择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确立、选择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确立、选择的目标应该是一系列若干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以此发挥不同层次的目标在学习活动的不同阶段对信息选择的作用。该目标体系应包括:学目标、阶段目标、课程目标、课时目标、问题目标。其次,指导学生自觉确立、调节目标。再次,指导学生选择现实的学习目标。最后,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达到目标的最合适的策略。

高效学习方略篇3

关键词: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228-0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类迈入了“学习化”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已无法使个体应对科学技术与社会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一个人毕生面临的发展任务。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要求和未来挑战的“主动”学习者则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应成为对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也是高等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经过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基本上形成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但是,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仍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而且有关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整体学习策略水平不高。在学习策略应用上表现为心理学习策略维度和行为学习策略维度的使用水平较高,自我调节策略维度的使用水平较低,说明大学生更擅长运用复述、阐述、组织加工、积极反思、寻求人际帮助、文献求助和实践应用等心理或行为策略。这些策略使用水平较高是因为大学生受过良好的基础和中等教育,这些已有的教育经验较为强调这些策略的教学和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影响较大。但这种不全面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却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的调节问题,使得学生情感控制、动机控制和理解控制等策略的使用水平相对较低,不利于学生快乐学习和全面发展。从成长的角度来看,自我调节策略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策略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进步程度进行监控、管理朝向目标的前进过程并评价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在必要时做出修正行为,还可消除焦虑,防止因焦虑而产生的注意分散并维持一定的动机水平。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因素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依据元认知,使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控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率的一系列计策或谋略。学习策略可以表现为外显行为,即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既可以是一般性的通用策略,如监控策略,也可以是具体的,与特定学科有关的策略;既可以是有意识的,需要意志努力,也可以是自动化的,无需意志努力。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类型、强度影响学习策略择用的类型、水平和有效性。一般说来,表面的、低水平的学习动机将会导致表面型的、消极的学习策略;而具有深层次学习动机的学生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也往往是高水平的、积极的、主动的。而学习过程是一个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学习策略运用水平高就会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提高学习动机。Ames(1998)研究表明,能力水平相同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具有良好动机水平的学生表现出积极的自我监控策略指导,产生更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动机水平差的学生有效策略的使用较少。

2、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进行某项活动并取得成功的主观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影响着学习策略的掌握速度或者择用策略的优劣。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比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更多地使用学习策略。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效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相应的活动,会运用更多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不管原先取得何种成绩,他们的学习都会更加努力、更为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时间,面临困难时更能持之以恒。

3、教师的教学方法

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性学习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以及运用程度有重要的作用。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师在教学关键时候和关键环节给学生授以必要的策略,能使教师有效展示内隐学习策略,压缩思考过程,能使教师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连续的思考过程步骤化,使学生有实例可仿,有程序可依,便于学习与掌握。

4、归因

学生的成就归因、学习策略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学习成败的归因会影响学习策略的运用。如果学生将成败原因指向努力和学习方法,他们就会积极地寻找适当的技能和策略,会在后续的学习中灵活调整学习方法,或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或寻求外部条件的帮助,或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策略。而将落后、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良的学生,往往缺乏合适的学习策略,因为他们认为努力也无用。

三、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加强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元认知策略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自主学习主要通过个体自己来完成对学习计划的拟定、监控和调节,因此,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是个体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学习策略培养的核心。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元认知的认识功能和监控功能的提高,即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材料的特点、学习任务与要求灵活地制定学习计划,并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监控的手段,如自我记录技术、自我记分技术、自我提问技术等,鼓励学生及时、准确、经常地对学习进展情况做记录,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大学生自我调节的手段,即如何通过反馈等方法来对不适当的学习步骤和学习策略进行调整,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增加调节监控方法的储备,这样,学生就能够拥有足够的工具以便在需要时去对付各种不同的学习任务,去达到各式各样的目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加强大学生资源管理策略培养

资源管理策略是学习策略之一,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保障。学习的时间、付出的努力、学习的物质条件和他人的帮助都属于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者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有效地管理好这些资源。(1)训练大学生掌握时间管理策略。帮助学生意识到时间计划的重要性、并优先考虑时间的运用。(2)对大学生进行成败归因训练。引导大学生将学习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发展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以更积极的方式去接近学习目标,使大学生更为经常地使用自己已经习得的策略。(3)引导大学生主动寻求学业帮助。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学习困难,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的问题,这时就要求个体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以克服自身的学习困难,交给大学生一些工具性求助策略,使大学生知道何时、何地、如何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

3、加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有助于增强他们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确立掌握知识的深层学习动机和目标。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主要有三种方式:(1)增加学习者的成功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情境中。(2)积极的自我强化。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关键是使学生建立合适的可以达到的目标,使其能在较近的目标达到后看到自己的进步。(3)言语说服。这是一种极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4、提高高校教师学习策略教学素养

学生的学习策略大多是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策略习得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决定了在学习策略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策略指导的重要性。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术思想、学习行为以及学业成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对于学习策略内容的关注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他们会认为所学知识相当重要而给予高度重视。因此,提高高校教师的学习策略教学素养将有助于促进或加速大学生获得和运用学习策略。

5、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学习策略教学应采取多种多样方法,如发现法、模仿法、讨论法、观察法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该做到:(1)激发学习策略的认识需要。因为这种需要在策略学习中是一种重要而稳定的动机因素,对学习策略的学习起推动作用。(2)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3)提供丰富的恰当方式。使学生能够形成概括化的知识以便于知识的迁移,在恰当场合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78-82、

[2]邢强等、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结构特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3)、

高效学习方略篇4

关键词:听力教学;学习者策略;策略训练

1 引言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外语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了研究学生的“学”。在对学习者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成功语言学习者的特征很快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他们发现成功的外语学习者无论是在心理特征,还是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都具备了一些共同的特点——使用相似的外语学习者策略,由此,对外语学习者个体特征的研究很快发展成为语言学习者策略的研究。同时,我们发现在如今的外语教学中,听力教学成为一个薄弱的环节,而同时听力学习者策略的研究训练及在教学中的运用都远远滞后于外语学习中其他方面策略的研究和运用。

2 学习者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英语学习者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外语而做出的各种选择和采取的各种措施,它既包括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也包括其具体行动。有效的学习者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目的,学习者策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r、m、加涅等人将学习者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理解监控策略和情感策略。文秋芳将学习者策略分为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和母语策略,而王立非根据学习者策略对外语学习的作用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正确策略和错误策略。WwW、133229、COM目前在认知心理学文献中普遍采用的分类法则是将学习者策略分为三类,即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y)、认知策略(eongnitive strategy)和社会情感策略(soeio-affective strategy)。

3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国内的相关研究

作为学习者策略训练的组成部分,听力学习者策略训练的有效性研究从一开始就受到较大的关注,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rubin、quinn、和enos首先对听力策略教法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此实验,国外对于听力学习者策略训练的有效性大多持肯定态度。研究的对象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其中,既有高中生,也有大学生;既有大学生中水平较低的,也有水平相对较高的:既有以西班牙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又有以其他语种如法语、俄语等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同时,研究者们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包含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国外有关听力学习策略的实证性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所有这些都为国内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国内的相关研究

国内有关听力学习者策略的研究始于90年代,最初多以介绍性的文章以及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而开展的描述性研究为主。从2001年至今,国内在听力学习者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吕长竑在两个非英语专业的自然班中,根据成绩随即挑选了20名学生,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了一学期的听力策略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听力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策略训练对优等生效果不显著,但对于中、差生的帮助比较显著。苏远连在对169名外语职业中学的一年级学生做了学习策略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其中66名作为被试,就15项听力学习策略对实验组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训练。结果表明: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被试的听力成绩、策略使用意识以及学习自信心:同时,策略训练对普通学生的影响比对优秀学习者的影响大。杨坚定对某高校非英语专业83名学生进行了为期15周的听力策略训练,得出的结论与苏远连的研究很接近:此外,该研究考察了性别影响,认为女生由于学习更努力的缘故,在训练中较男生进步得快。

从上述试验中可以看出,国内有关听力学习策略的实证性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较国外研究有进一步的提高。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对于听力学习策略训练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还有上升的空间。

4 教学中听力策略的应用

在教学中策略的训练确实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确实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另一方面也发现学生策略使用水平不高、频率低,学习比较被动。英语听力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切入培养学生的听力学习者策略。

1)教师在进行策略训练时要对听力理解策略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积极主动地拓宽自己对于策略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使自己胜任培训者、协调者、监督者、诊断研究者等多种角色。

2)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有差距,要使训练成功,真正使学生受益,通过策略的训练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教师在策略训练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在指导学生的策略训练之前,一定要通过问卷调查、面谈和观察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策略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地给学生提供策略的指导。

3)教师应把学习者策略的培养纳入到自己的教学范畴中去,这一前提是教师要领会策略的重要性,认可策略的可教性。在她的一本如何训练策略的专著中指出,教授学习策略是为了使学习者“具有一双更加实际的眼睛,一对接受能力更强的耳朵,一条更加灵活饿舌头,一颗更加专注的心和一个反应更加灵敏的头脑。”

4)提高教师的学习者策略水平。学生使用意识的观念不强也反映出教师的策略水平意识不高。当先生先得当学生,外语师资培训应增加学习策略作为培训内容,以加强教师策略方面的修养这样才能有资格和水平去指导和训练学生。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应该主动了解和学习有关策略研究的最新成果,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

5)策略指导和训练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常关注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机和信心。

6)听力学习策略训练应该注重差异性和阶段性。学生经常使用的策略因人而异,学习风格的不同、语言知识水平的高低、学习的动机等都影响着学生对于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使用策略的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善学者与不善学者的根本区别不是使用策略的数量和频率,而是使用策略的适当性,即善学者懂得何时、何地、完成何种任务、使用何种策略最合适”。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个体的策略使用及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生教授合适的策略,提高他们使用学习策略的质量。其次,对于策略培训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7)尽管策略训练对提高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有相当的帮助,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策略终究是补偿性的,它不可能代替语言知识,建立在丰富的语言知识基础上的策略训练才能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能力。

高效学习方略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学习策略调查

一、引言

学习策略是认知方式的一种体现,是指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习惯化了的、受本人偏爱的态度、风格、途径、方法与技巧。中国的学生从中学开始学习英语一直到大学,持续时间长达近十年,但学习效率普遍不高。如何采用一系列有效方法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一直是外语教学工作的重点。从60年代中期,国外开始了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80年代以来,国外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被介绍到中国。许多国内的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开始着手调查和研究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然而其中大多数的调查研究是以大学生和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涉及高职教育的文章不多。本文作者对其所在学校的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旨在了解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其中问卷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作者在所在学校非英语专业所在班中随意选取了优秀班40名和普通班230名高职高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表中简称优班和普班。)优秀班发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普通班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23份。并对两类数据进行比较,作描述性分析。采用目前由美国的语言学家R、 Oxford设计的最有代表性的学习策略诊断工具――学习策略调查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SILL)(见附录),共25项,其中涉及认知策略13项、调控策略7项、交际策略3项、资源策略2项。问卷采用5分等级制计分。平均得分4、5―5表示总是使用此类策略;3、5―4、4表示经常使用;2、4―3、4表示使用情况一般;1、5―2、4表示基本不使用;1、0―1、4表示几乎从不使用。(Oxford,R、,1990)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控制与调节自身的学习、记忆与思维等认知过程的能力。即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这些策略应该是学生最常用的获得知识和概念的大脑活动过程和策略。(张正东,李少伶,2002)但是,从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并不善于使用这一策略。例如:第7项:“我对所学内容主动复习,并加以理解和归纳”,优秀班平均分为2、88,普通班为2、75。从统计结果不难看出普通班和优秀班的大多数学生对复习不够重视或根本不复习,更谈不上整理和归纳。

认知策略包含的复述策略是指在学习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由此可见只有认真做好复习,才能保证知识的积累和更新。第12项“我借助联想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优秀班平均分为3、18,普通班为3、12。第13项“我经常利用推理、归纳等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其中优秀班平均分为3、1,普通班为3、14。根据学生所反映的问题不难看出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运用联想、推理、归纳等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对这些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还不够。有个学生的回答很有代表性:“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很少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另一位学生说:“有时候我会用一些推理、归纳等手段分析。”例如: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在提到记忆单词的时候他们会把单词进行归纳、分类记忆。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反映单词记住又忘记了是他们很头疼的事情。认知策略包含的思维活动策略是指在学习中运用联想、推理、归纳等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习中不断地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通过推理得出新结论才能使知识系统不断系统和完善。

2、调控策略的使用情况

调控策略是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常被称为元认知策略。从表2、表5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优秀班的第14项―我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得分最高。即大部分的学生目标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学英语。但其余各项均低于此项策略的平均分,表示学生虽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一旦涉及到具体的实践行动上则都是使用情况一般,不能做到“言行一致”。而普通班第19项-我对英语和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得分最高。这说明学生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想把英语学好。但不知从何下手。普通班所有调控策略的使用情况均为一般,优秀班情况略好一点,但差别不大。这表明高职学生的学习调控能力总体薄弱或者缺乏有效的调控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得分最低的均为第17项――我经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这一项反映的情况十分属实。中国的学生的英语课堂表现普遍保守。老师们经常反映课堂提问时学生反应冷谈,课外与老师主动交流者几乎为零。这说明高职高专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缺乏信心,不能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及自我评估。

3、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

交际策略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从表3中可以发现高职学生的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也不乐观,不论是优秀班还是普通班,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均为一般。只是优秀班的交流策略使用情况略好于普通班。各项之间的平均分也比较接近。这说明很多学生在学习交流这一方面做得不好,虽然意识到了中外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但没有掌握有效的交际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第23项得分均为最低说明高职学生在交际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上。这反映了学生语言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缺乏相关训练。交际策略使用情况不理想,也有其客观因素。因为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模拟的交际活动外,在课外及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使用英语的机会,所以他们就不会注意使用交际策略。

4、资源策略的使用情况

资源策略指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相比其他策略,优秀班学生使用这一策略的情况最好。均为经常使用。即英语水平较好的高职学生虽然在口头表达、与他人交流技巧方面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在读写方面学习情况好于口头练习,也知道有效运用现有资源如字典、磁带等丰富自己的学习。普通班的学生资源策略的使用情况一般,平时没有养成借助工具书和音像资料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他们喜欢自己一个人埋头记单词,做练习,进行课外阅读,但不重视与他人交流经验,学习也不得其法。并由于信心和“面子”问题,很少有勇气在公共场合练习口语。`

从表5的分数我们发现,在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上优秀班明显要比普通班要好,但总体情况不乐观。除了在资源策略方面,优秀班为经常使用外,其他各项不论优秀班还是普通班使用情况均为一般。这反映高职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基本上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交际能力薄弱。反映了学生缺乏自我表现的胆量和信心,反映了性格上的某些缺陷。

四、结论

根据本次调查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高职高专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情况一般,学习方法有所欠缺。许多学生英语成绩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英语教师的关注。根据以上资料,笔者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1、将策略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除了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英语学习上的方法,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以上方法来学习英语,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2、因材施教,灵活处理

根据上述数据显示,学生个体之间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有所不同,同一水平的学生中间各个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也不相同。同时,策略的选择和使用要受性别、语言水平、动机、年龄、学习者的个人特点、文化背景、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自身的特点,灵活、适当地使用英语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蒋燕玲,2006)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应仔细观察,通过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诊断,调整不同的学生群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尤其针对个别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其在认知、自我调控或交流能力方面特别薄弱的情况下应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其相关方面的学习策略的使用,达到提高其英语学习效率的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策略训练,必能提高教学效果,不能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视而不见,全部搞“一刀切”。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蒋燕玲、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J]、高教文库(高教版),2006,(6)、

高效学习方略篇6

一、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观察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连教材、资料等都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二)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生物课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提高生物课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生物的学科特点和生物规律出发,在生物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及课后练习,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

在生物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3、学会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十万个为什么?”,“问题是学习生物的心脏”。解决问题是生物学习的首要任务,通过解题巩固和检查了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说,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生物能力高低的标准。学会生物解题,提高解题能力一般都要经历从简单模仿到反复练习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长期过程。从解题能力形成发展过程分析,在新课、作业和测试讲评课中,学生应主动与教师配合,积极参与解题思路探索,积极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要注意理解教师对例题中已知条件与设问间内在必然联系的分析,重视教师对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归纳,重视在讲解典型例题中对各种解题模式的归纳,就相当于增长了思考的时间,也就等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重视养成解题的自觉领悟和自觉分析习惯,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形成解题先易后难、“先死后活”。在解题学习活动中应区分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的不同,既要学习怎样解题、更要理解教师为什么这样解题。不但要学习教师对例题解法的分析,而且要领悟教师对概念、定律的理解,实际应用过程中知识发生、发展、形成中所蕴含的生物思想方法。

4、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是思维的体操”。生物教学的本质就是生物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可见思维能力培养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三种思维活动: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生物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在生物活动中揭示和暴露生物家的思维活动使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复苏,然后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师生思维活动的同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中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生物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诱导、提问下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对信息的反馈把握住思维方向的调控,培养收敛思维能力。同时应敢于猜想和善于质疑,遇到与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举手提问,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5、重视小结,优化认知结构

按照教学环节,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都会对整节课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通过小结使整节课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强调知识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全面深刻。此时,同学们可不能因快下课而放松注意力,反而应认真听讲,并逐步养成自己独立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6、笔记少而精

高效学习方略篇7

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学习的核心问题。简单地说,动机就是激发、引导和维持行为的内部过程。[6]Jetton和Alexander的研究表明,有学习动机的学生会运用更高级的认知活动,进而学习和记忆更多的内容。[7]Hidi和Harackiewicz也在更深的层面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时刻努力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同时,也不能忽视学习的外部动机;。[8]随着自我效能感研究的深入,Cristine等人发现,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是相互的,内在动机强,同样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外在动机则可能会降低学习效能感。[9]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学习策略的低水平与自我效能感的低水平是并存的。[10]工作中,自我效能决定了个人工作目标的高低、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当然,学习中自我效能意识的增强,也将促进学习者获得更高更多的成就。为此,本文将通过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建立线性模型,为开展有效成人学习活动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随机抽取1 040名被试人员,涉及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还有自由职业教育者和在校大学生,其中男501人,女539人。

(二)研究工具

首先,查阅Boshier编制的《教育参与量表》,运用OMalley和Chamot提出的学习策略理论以及Bandura的自我效能动机理论,深入分析成人学习影响因素,编制成人学习的测量项目。其次,编制《成人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学习动机量表;、学习策略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三部分。其中,学习动机量表;包含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两个维度,学习策略量表;包含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个维度,自我效能量表;包含能力判断、信念、自我控制三个维度。最后,形成由60个项目组成的调查问卷。除人口统计学信息;外,记分方式采用Likert 5点记分法,完全不符合计1分、基本不符合计2分、不确定计3分、基本符合计4分、完全符合计5分。共发放调查问卷1 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40份,有效回收率为94、5%。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48。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

问卷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成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因素

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进行KMO和Bartletts检测,Bartletts球形检验的x2值为分别为2 973、234和4 325、806,极其显著,说明变量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取样适当性量数KMO分别为0、894和0、916,表明数据样本适合于因素分析(见表1)。在不限定因素层面的前提下,以主成份分析法配合最大变异法进行正交转轴,检验出影响成人学习动机因子主要有外部动机(M1)和内部动机(M2)两个主成分因素,如果用E动机值的大小来反映每位成人学习动机因子的作用水平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则E动机=3、741M1+0、671M2;学习策略因子主要有认知策略(R1)、元认知策略(R2)和社会情感策略(R3)三个主成分因素,如果用E策略值的大小来反映每位成人学习策略因子的作用水平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则E策略=4、909R1+0、872R2+0、648R3。

表1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因素分析(n=1 040)

KMOx2Sig、IE% of VarianceCumulative %0、8942 973、2340、00外部动机3、74162、35262、352内部动机0、67111、18473、5360、9164 325、8060、00认知策略4、90954、54654、546元认知策略0、8729、68564、231社会情感策略0、6487、20571、435

(二)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相关性分析

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及自我效能感的观测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表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相关,而且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也是正相关。

1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由表2可知,学习动机的内部动机与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学习动机的外部动机与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以及它们的每一维度之间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完全印证了刘加霞、辛涛在2000年第9期《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所提出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也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的研究结果。另外,内部动机与学习策略维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外部动机与学习策略维度的相关系数,说明在选择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要比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大,或者可以认为,内部动机对学习策略产生的作用可能要先于外部动机产生的反应。

2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数据显示,无论是内部动机(0、566**)还是外部动机(0、460**),与成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都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动机的内外因素指标都能够很有代表性地反映出成人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真实情况,这与Cristine等人的研究并不完全相同。另外,0、566>0、460,说明内部动机对成人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要优于外部动机,即内在动因更能触动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3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从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学习策略的影响因子与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学习策略对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情感策略(0、817**)、元认知策略(0、790**)、认知策略(0、683**)。这说明,情感因素的作用在成人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应用中发挥了关键性的效力,也可证明间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一般发生在自我效能感较强的状态下。

(三)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根据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的显著相关性(p<0、01),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1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R=0、993,判定系数R2=0、985,F=34 223、598,P<0、01,说明成人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存在很强的回归关系。各回归系数的t值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1,说明回归系数与零有显著差别。根据B动机=0、237,

2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线性回归分析

在表4中,R=0、981,判定系数R2=0、963,F=27 102、778,P<0、01,说明成人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存在很强的回归关系。各回归系数的t值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1,说明回归系数与零有显著差别。根据B=0、929,可知成人的学习策略(Y)、学习动机(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929X。

3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路径模型

在人口学变量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中,人口学变量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说明成人阶段人口学变量并不影响学习。然而,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学习。为此,根据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的路径Ⅰ系数分别为0、237和0、716,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路径Ⅱ系数分别为0、929,我们可以建构它们之间的路径模型(如图1)。

四、讨论

(一)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按照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就是人们因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产生兴趣所引起的学习动机,能够避免诱因、惩罚等因素的影响,可通过学习活动而获得满足。在这种动机的驱动下,人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喜欢的学习任务,如看自己喜欢的书、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活动本身享受愉悦。而且,内部动机所产生的愉悦感是对自己的自我奖励,并不在乎活动本身会带来什么功利价值。这种由内而发的学习动机有着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具有较强内部动机的学习者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满足,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评估之前就能对自己的学业有所了解,学习能够持之以恒,并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外部动机,就是指人们对学习结果的需求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受外部诱因的影响,其满足往往是外部奖励。在这种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对学习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人们对学习本身并不感兴趣,而是关注学习结果。例如,当前终结性评价;依然盛行,学习结果成为学习评价的最主要标准,所以,追求学习结果表现的动机仍然是动机体系中的最重要贡献者,外部动机归因分析中的贡献率为62、35%,如实证明了这一点。理解各类考级现象更能说明外部动机对学习者产生影响,一旦学习者实现了学习目标,获得了一定的等级,其学习动机就迅速下降,且所获得相应等级的能力也不断虚化。人们学习时,内部动机对学习策略的正向预测要比外部动机更直接。内部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0、533**)明显高于外部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0、508**),所以,激发学习者内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可能更便捷。事实上,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是高度正相关(0、565**),是一种共存关系。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的研究,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11]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主动地、有意识地对其学习过程运用计划、监控和评估策略。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学习者会在学习活动之前认真制定符合目标的计划,并在学习进程中不断反思、调节和修正学习的运行机制,同时会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习进行评价分析,收集反馈信息。可见,元认知策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其与学习策略(0、875**)的相关系数都是策略三维体系的最大值。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运用注意、精加工、记忆和组织策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归纳、保持、提取和转换。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认知策略处于学习策略的核心地位,其归因贡献比率达到54、55%。为此,在对信息进行表面加工时,在校大学生依然会运用对信息的复述和死记硬背等浅层认知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提高学习者学习策略水平的关键是在于提高学习者的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通过控制情绪、情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或依托社交手段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和学习焦虑,形成合作学习机制,从而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相对而言,社会情感策略的外控性更为突出。

从相关性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高水平的学习动机者有运用高水平学习策略的可能性。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是影响人们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同强度、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的个体,会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相对而言,动机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往往会运用一些单一、肤浅、被动的学习策略,应付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根据学习任务的本身与变化,适时地调整学习策略,以积极、主动、综合的方式运用策略,不断增强学习的内在需求。在当前不同类型高等院校学习和成人培训现状中,对于层次较低、择业较难、知名度较小的高等院校来讲,其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较低,绝大多数是为应付考试及格而进行学习,所运用的策略也大多局限在认知策略的范畴。同样,如果受训者对培训内容没有任何期望或者培训内容根本无法激发受训者的兴趣,无论培训者如何精心组织、设计和实施,受训者一般只会以听;的方式接受性地参与整个培训过程,既不会有疑问的产生,也不会有反思的举措,更不会有实践性的探索,受训者的形式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培训工作开展的一大难题。相反,一些优势高等学府;和有强烈需求的培训,所呈现的是学习者具有规律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持久力、强烈的求知欲和科学的策略应用。

(二)关于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通过两项不同路径的分析比较,加入自我效能感的路径决定系数(RⅠ2=0、985)要大于没有加入自我效能感的路径决定系数(RⅡ2=0、963),即说明自我效能感对于如何运用学习策略有重要的作用。产生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在于:首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它主要通过以往的成败经验;他人的示范效应;社会劝说;情绪状况和生理唤起;等途径提供自我效能信息,判断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在一定水平上有效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如果个体有高自我效能感,相信能按时、高质量完成工作,那么个体就会果断选择时机,积极克服外部障碍,设定目标,建立标准,坚持不懈地投身实践,从挫折中学习,想象成功。[12]从表1可知,内部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0、566**)明显高于外部动机(0、460**),说明内生动机高的个体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效能感;。[13]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对自我预期有较高的把握,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合理地推断成功假设,增强信心,并勇于接受挑战,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所以,自我效能感较强的个体倾向于选择挑战性强、内容难的任务,有较高的学习目标,敬业爱岗,从而不断提升个体动机水平。无论是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自我效能感都影响着人们动机性努力的程度。在某项工作中,有较高自我效能时,就会干得更加卖劲;,有较低自我效能时,就不会付出那么多的努力;。[14]其次,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策略的直接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人们通过自我效能感选择某些特定的活动和环境,并对所处的环境加以改造;。[15]当人们运用不同学习策略的时候,自我效能感会对学习者的思维、情感和认知产生影响。如果面临困难与挫折,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会引导思考过程自助性地在脑海创设情境;,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反之,产生自我障碍性思考。同样,在厌恶性情境下,较弱的自我效能感容易导致个体怀疑自己处理、控制潜在威胁的能力,引起强烈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过度等情感过程,并采取退缩性或防御性行为来保护自己。另外,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休会去尝试挑战性高的工作,设置较高水平的目标,并表现出较强的目标承诺,从而提高工作绩效。[16]为此,在运用学习策略时有效调节自我效能感意义重大。最后,学习动机也是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来影响学习者学习策略的运用。虽然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但其对学习策略的作用还是需要通过自我效能感来转换。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过程,学习策略是一种外部过程,而自我效能感恰恰是耦合这两个过程的关节点,也可以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有效沟通两个过程信息的枢纽。动机最终都是以个体自主的判断影响着行为的表现,而自我效能感的控制约束着动机表现。即使学习动机已经引发相应的学习策略发挥投射作用,但这一投射的持续性、排他性和内骤性可能都依赖于自我效能相关因素的支持。可见,在激发学习动机实施学习策略的过程中,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调控将优化学习机制。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1)成人学习动机中贡献最大的是外部动机,学习策略中贡献最大的是认知策略;(2)成人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的影响效应值最大;(3)成人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水平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习动机既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产生正向预测作用,也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学习策略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感对社会情感策略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议。

(二)建议

1学习者应当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成人应当正确审视自己,合理地预期学习所能取得的结果,树立学习信心,引领后续学习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成人要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自我指导的学习者,能够利用情绪情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从而更为主动地关注学习活动中不断呈现出来的资源。其次,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进一步夯实学习非智力因素体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人对于学习要主动思维,要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主动参与、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竞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面临学习问题迎难而上。特别是,能够根据自己的成败经验对学习进行反思,合理地归因,并做出解释,强化内部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学习策略水平。

高效学习方略篇8

关键词:推销学 课堂教学 教学互动

推销就是创造出人们的需求,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顾客,使其接受或购买。要提高推销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敢于打破老套的教学模式,因时因地改变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正是适应推销学课的内在特点与要求,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突破“一言堂”的讲授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的内涵

1、1互动教学的含义

所谓互动教学,实质是教学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是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从动态角度看,课堂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师生在持续的课堂活动中,交换着思想、情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合作的探究,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境界的全面提升。可见,互动既是一种人际关系中的沟通的反映,又是一种实践活动的形式。它包括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是互动必须是民主平等的;二是互动必须是积极自主的。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就其存在形式而言,主要有两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推销活动实质上就是在推销员与顾客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推销员不仅要耐心介绍商品的有关知识,更要揣摩顾客心理,消除顾客异议,寻找和识别准顾客,倾听顾客购买信号。推销学课程开展互动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推销热情,真正领会和体验销售的妙趣。同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使专业教学质量取得质的提升与突破

1、2互动教学的特点

互动教学已成为教学创新的“聚焦”。推销学课程的互动教学包括教学内容、交流环境等随着教学的进程,通过对信息的交换、沟通和分享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和过程。其特点表现为:

(1)双向主动。互动教学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一种能动作用,师生有着对等的主动关系。教师的主动是一种正向主动,旨在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的主动则是反向主动,主要是配合教师,积极思考。

(2)双向能动。师生双方在教学中都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对对方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激发、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学习讨论的内容尽可能深化。学生人数多,思路广,启发深。有一次,笔者在推销学课的顾客与厂方的价格、服务竞争博弈演练中,学生围绕中心提出多种假设,效果更佳。

(3)双向促动。案例分析、情景再现、游戏互动,对学生是一种促动,使学生积极思维、深化理解和灵活运用;学生的反问和质疑亦对教师构成促动和挑战,从而促使教师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设计更合理的互动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是教学改革的主线条,课堂教学创新实现的关键在于教学互动。充分展现创造性,把学习的过程表现为一种学创结合的过程,要求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变学为创造”。轻松平等、开放互动、思维飞扬是互动式推销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发展能力是互动式推销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机智是互动式推销学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2、课堂有效互动的积极作用

推销学课程开展互动教学,适应了创新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

2、1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销售实战能力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很多企业招聘人才时关注的焦点,而大学生在校期间怎样获得有效的社会实践训练,一直是大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互动教学就是这种真实工作环境实训教学方式的开设,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并且能将课内学习的知识能带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并且也可将疑问带到课堂来进行讨论,真正做到课内外融为一体。如在讲授“销售区域划分”的知识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每个人进行销售的产品及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销售区域的划分,做到把企业的实际操作环节变成课堂的教学环节。

2、2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教学活动的主线。大学教学应重视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将之纳入到整体的教学目标之中。在互动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设疑、积极探索。教师通过课堂交流、情景模拟等多元化的形式,让学生“敢问、会问”,将学生们的思维打开,从而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3互动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环境历来是课堂教学非常注重的一个因素。若想营造一份交流融洽、视野广阔的教学环境,就需要优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格局,让教师与学生一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力图使学生的思维保持一定的开阔度与活跃度。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说出推销员经常碰到的一些现实问题,如被顾客拒绝,让学生互动思考,与学生通过交流、互动与合作,达到和谐的教与学相互促进。

2、4互动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学记》中早就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概念,“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教学相长也。”教学本身是一个双向活动,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助推的作用,反过来,学生的思考、提问和反馈意见对教师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教师能从学生的发言中得到启示,获得灵感,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和升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3、课堂有效互动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要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的信息资源,利用教学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应注重四个环节的创新。

3、1知识点清楚。这是实现教学互动的载体。推销学课程的知识点很多,如推销程序与形式,寻找顾客的方法,推销洽谈的方式,顾客异议的处理技巧,推销绩效评估及若干新概念的基本内涵。清楚知识点的过程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3、2切入点选准。这是成功教学的前提,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在推销实务中,销售人员进入销售角色时,切入点可以放在情绪和情感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现场模拟销售人员迅速进入销售状态。在切入点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的结构与体系。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氛围都应有不同的切入方式,切入点的选择直接引领着整个教学过程。

3、3兴奋点激发。教师要注重启发与诱导,善于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先进的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到推销员的素质要求时,可引入推销员推销的成败案例,教师列出几个选项,如,是否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推销的信心是不是很强;有没有强烈的欲望和推销的激情;是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让学生深入思考,互动讨论,

3、4发散点培植。这是成功教学的目的。创新就是用已有知识去产生新的知识,把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加以发散。

首先,激发想象力。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销售人员可能平淡地介绍自己的产品,“这种产品货真价实,持久耐用。”而一个具有想象力的销售人员则可能会说出一段充满戏剧效果的话,让产品自己说话。身为露华浓主要创始人的查尔斯说:“在工厂里我们制造的是化妆品;在商店里我们出售的是希望。”他在解释人们购买钻头的动机时说出了这句名言:“他们想要的不是三英寸粗的钻头;他们想要的是三英寸大的孔。”

其次,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销售人员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顾客,个体差异很大,购买心理也不同,需要倡导让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和老师争辩,形成高质量的多向思维。强迫自己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

最后,大胆质疑。有的销售人员面对顾客的拒绝,找不到答案,一味责怪顾客,这正是缺少质疑的意识。在传统的观念中,好老师的责任就是释疑解惑,学生没有了疑问,我们就认为这样的老师才是一位好老师。其实不然。教师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有疑——无疑——更大的疑,这才便于激活学生探索欲望,创造追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向教科书质,时时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4、推销学课堂有效互动的实施

在推销学实际教学中,就教学效果来说,需要从课内互动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互动教学环节来设计。

4、1课内互动教学环节的设计

(1)组织课堂专题讨论

在《推销学》的课堂教学中,组织课堂讨论是十分必要的环节。学生经过课堂讨论锻炼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进行案例分析

在推销学教学中,要注重引入现实案例。使学生通过总结销售成功与失败的实例,锻炼和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采取情景模拟教学

《推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课,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是由理论走向实践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模拟推销能够掌握推销的全部步骤、程序和过程,由抽象的理性认识转化为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比如在讲到销售洽谈时,可安排情景再现,让学生分为二组,一组为顾客,另一组为销售人员,就商品价格、售后服务展开洽谈。情景结束后,由观看的学生发表意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交流的过程中,语言的选择非常重要,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话说出来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多用一些积极的词汇,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否定的、消极的话语,这样才能让顾客心理觉得舒服,让顾客满意。所以,对于专业教师来说,要在平时多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

(4)开展课堂游戏

以游戏形式培养学生销售意识、团队思想,聚集集体智慧,完成共同的目标。在进行销售能力的测试时,游戏结果可以说明,无论个人或是企业,成功的原因都在于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引导,而当我们失败时,最大的错误可能是我们思维的方向出了问题,而不是我们的能力有问题、市场环境不好或我们没有努力。

(5)改革考试形式

改革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闭卷与开卷相结合,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分析、理解能力,又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注重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两方面的考查;三是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考查了学生掌握知识和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

4、2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

(1)开展推销调查

开展推销调查是《推销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推销调查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市场、企业、产品和顾客知识来了解市场、产品、企业、顾客、价格等状况,为以后的实际推销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组织实际推销

建立实践教学课程模块:汽车产品推销模块;房地产产品推销模块;通信产品推销模块;医药产品推销模块;女性产品推销模块;装饰材料推销模块等。在推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题企划能力、信息、现场气氛的有力渲染、设计能让消费者心动的实惠的促销方式、做好充分的人员前期安排与培训,以及与顾客交往中的沟通能力、挖掘顾客需求技巧等。

(3)设立实习基地

高校与企业“联姻”,建立实习教育基地。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可走校企联合的模式,通过各种途径与企业“联姻”,建立学课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学校要制定计划,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持这种教学实践方式。推销学课实习基地的建设,可建立“采购经理班”、“运营经理班”和“销售经理班”,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课程特色,提升学生的业务素质。

5、结语

互动教学法的运用,很好地实践了教学创新的理念。互动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淳宇,李娟、推销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科教文汇,2007,(2)、

[2]陈章旺、以实践教学锻造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整体能力初探[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7,(10)、

[3]张加、如何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112-113、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方案(精选8篇)
  • 下一篇: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