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2 栏目:写作范文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篇1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095-01

我市作为全省农业大市,粮食的产量与品质至关重要,在5月初,冬小麦开始抽穗扬花,也是决定其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时期。但是各种病虫害也随之而来,比如有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麦蜘蛛等。所以,为了做好我市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障小麦的产量与质量,现将如何防治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办法进行总结。

1 小麦全蚀病

1、1 主要的病症

主要危害根部,是比较典型的根病。一旦染病,其幼苗整体比较瘦弱,下面的也逐渐变黄,且分蘖减少,降低成穗率。拔出麦苗,用水冲麦根,可见种子根与地下茎都变成黑褐色。这种病容易传播,且扩散速度快,只需3年就可以蔓延整个麦田,同时这种病还很难根除。

1、2 主要防治方法

可用12%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02%~0、03%拌种。苗期可用12、5%禾果利300~450g/hm2对水3t/hm2,沿垄喷茎基部。

2 小麦条锈病

2、1 主要的病症

主要发生在叶面,危害叶片,成熟时表皮开裂一圈,严重时可危害叶稍、茎秆和穗部。

2、2 防治方法

当病叶率达0、5%~1、0%时,要尽快采取普治,主要是通过12、5%禾果可湿性粉剂450~525g/hm2,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7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70%呲虫啉水分散粒剂7500倍液防治,每隔7~10d喷1次,持续喷2~3次。

3 小麦赤霉病

3、1 主要的病症

赤霉病菌喜潮湿,所以小麦赤霉病一般常出现在潮湿和半潮湿的区域,特别是温带地区,由于多雨造成的湿润气侯非常适宜赤霉病菌的存活。易感染这种病的时期是小麦齐穗至扬花期,感染后会导致小麦出现枯苗或者是茎基、秆以及穗的腐烂,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穗的腐烂。如果是种子带菌就会导致整苗的腐烂。

3、2 防治方法

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效可达80%~90%,防病增产一般可达20%~40%,病粒率可下降70%以上。也可用0、05%多菌灵与尿素混用,效果好更好。但用药一定适量。

4 小麦白粉病

4、1 主要的病症

主要是对小麦的叶片进行危害,如果染病,首先会表现在叶片。严重时还会危害叶梢、茎秆以及穗部。常见的病斑有圆形或椭圆形,且会在其表面覆盖白粉状的霉层。严重的会使病斑扩大,直至连成一片。

4、2 防治方法

播种前可以先进行拌种,要采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1%~0、3%。对有效治疗锈病、腥黑穗病、散黑[病、全蚀病等;成株期在田间病叶达到10%时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5 小麦麦蜘蛛

5、1 主要的病症

主要是在春、秋季节依靠吸取麦株上的汁液,一般以成虫和幼虫为主。对小麦的危害较轻的会一直其生长,导致植株矮小,降低穗粒数;严重的会造成整株枯死。并降低其抗害力。

5、2 防治方法

当田间平均单虫量达200头以上时开始防止,可用50%马拉硫磷2000倍液喷施麦种,可以有效的组织麦蜘蛛的侵害;或田间喷雾40%呲虫啉乳油2000倍液、4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液,药液用量1125kg/hm2。

6 小麦蚜虫

6、1 危害症状

以成虫和若虫在小麦叶片和麦穗上吸汁液,发生代数多,繁殖速度快,这种虫前期主要聚集在叶片上,道路后期主要集中在麦穗上吸食其汁液,最终导致麦苗生长比较缓慢。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篇2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叶干类病虫害;蛀干类虫害;食叶类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杨树是我国常见的阔叶树种,在广袤的国土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分布,具有耐低温、抗干旱、水肥要求水平低、综合性能优异的树种,新时期为了加强对杨树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林业部门展开了杨树人工林的营造工作,并成为当前林业的基本工作和技术重点。杨树人工林是依靠杨树繁育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约束和控制不利条件,增大有力条件,加速杨树成林和成材,实现短时间内杨树人工林防护、绿化、积碳等各项林业发展目标。杨树人工林中生态结构比较单一,食物链不完整,难免会出现病虫害的侵扰,很可能会形成病虫害的扩大和蔓延,对杨树人工林产生毁灭性的威胁,因此,需要将病虫害防治工作列为杨树人工林管护和抚育工作的重点。根据杨树人工林病虫害的防治经验,林区将杨树常见病虫害分为叶干类、蛀干类、食叶类,提升杨树人工林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必须熟悉各类常见的病虫害,并通晓病虫害的种类和习性,找到防治杨树人工林病虫害的措施和方法,实现为林业扩大防范杨树人工林常见病虫害工作的内涵与外延的助推和加速的作用,使杨树人工林得到更适于成林成材的人工干预和自然环境,实现杨树人工林在防护、绿化、基薪等工程中的重要功能。

1叶干类杨树病害的防治办法

1、1杨树溃疡病的防治

杨树溃疡病一般在四月开始出现,5月份进入高发阶段,主要在杨树的枝干部位繁衍和发病,发病部位出现水泡和病斑,并有黄褐色臭味液体排出,当液体流出后会在树皮部位形成凹陷、病斑和色素沉淀,当杨树溃疡病病斑绕干一周后,就会引起病斑枝干的枯死。防治杨树溃疡病应该以林业实际工作为基础,在造林设计时选用抗病能力较强的杨树树种;加强杨树人工林管护阶段的抚育工作,增强杨树的生长态势,提高抗病能力;对于已经产生杨树溃疡病的部位可以用3-5度石硫合剂进行喷雾处理,在条件不具备的区域也可以用10%碱水涂抹杨树溃疡部位。

1、2杨树黑斑病的防治

杨树黑斑病是人工杨树林最难治理的病害,杨树黑斑病以寄生菌和腐生菌的繁孽侵蚀杨树枝干,一般会因引起杨树早期落叶,而影响杨树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在杨树黑斑病发病较重的杨树人工林,会造成对整体林木的毁灭性威胁。防治杨树黑斑病可以在发病的初期喷洒1∶1的波尔多液或80%可湿性代森锌液,以半个月为期限,连续喷施4次就可有效制止杨树黑斑病的继续发展和蔓延。

2杨树蛀干类虫害

天牛是杨树蛀干类害虫的代表,特别在天牛的幼虫时期,以杨树树干为食,手段天牛幼虫蛀蚀的杨树树干可能因风力过大造成风折,进而引发继发性事故和危害。防治天牛的措施有两种,一是化学防治,对于发现天牛幼虫已经蛀蚀过的树木和虫洞采用毒签法、打孔注药法、树干喷施法,用化学药剂杀灭天牛幼虫。二是人工捕杀,利用天牛羽化初期飞翔和附着能力不强时,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控制天牛成虫的数量。

3杨树食叶类病虫害的防治

3、1柳毒蛾的防治

柳毒蛾主要危害时期为幼虫期,柳毒蛾猖獗时,短期内能将整片杨树林全部吃光,柳毒蛾一般4月即开始活动,6月老熟幼虫在被害树皮缝,7~8月上中旬为第1代幼虫为害盛期,9月第2代幼虫孵化稍食后即开始越冬。对柳毒蛾的防治应该抓住幼虫期这一关键阶段,应采用400~8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剂600倍液、10亿/ml的松毛虫杆菌、50%杀虫螟松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也可采用黑灯光诱杀柳毒蛾成虫。

3、2杨尺蛾的防治

杨尺蛾也是在幼虫阶段啃食杨树叶片,造成对杨树林的危害,杨尺蛾在人工杨树林高发时,轻则会影响杨树整体的生长,严重时能将杨树叶片整体吃光,使杨树林整片死亡。防治杨尺蛾应该阻止成虫上树产卵,在春季用久效磷、氧化乐果等农药1000-1500倍液喷雾或10倍液打孔注干,杀灭杨尺蛾的幼虫。

3、3杨树黄刺蛾的防治

杨树黄刺蛾民间俗称:洋拉子,对于人工林来说有比较大的危害,以幼虫啃食杨树树叶为害,幼虫食性较杂,七月中旬幼虫出现,小幼虫只吃叶肉,4龄幼虫取食全叶,严重时仅剩叶柄和主脉。预防杨树黄刺蛾的措施有:造林要选择无病虫害苗木和良种壮苗,购苗造林时发现有带虫茧的苗木,加强营林措施,提高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杨树黄刺蛾的防治方法应该根据越冬时间长的生活习性,可采取利用秋冬季采虫茧深埋或现场击碎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虫口密度,在幼虫期(七月下旬)可使用1、2%苦烟乳油稀释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消杀,注意消杀过程的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经常侵扰杨树人工林的病虫害有叶干类、蛀干类、食叶类等三种类型,要想提高杨树人工林成林成材的速度和质量,就必须加强对上述种类病虫害的分析和防治,以科学的措施、合理的方法有效降低天牛、黄刺蛾、卷叶螟、溃疡病、黑斑病和杨尺蠖对杨树人工林的损害。本文对杨树人工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的研究出发点基于实践和基层,论述的方式又过于直白,可能会出现重点不清和论述不明等问题,希望同仁能够在正确理解本文表达的前提下,结合工作实际和当地特点,通过更加科学和规范的研究,促进杨树人工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走向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润宝,高瑶、延安市两种绿化树种病虫害的调查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7(06)

[2]曹涤环、杨树溃疡病的几种类型及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技术、2009(07)

[3]石松涛、杨树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5(06)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篇3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概念;防治方法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世界都在探索利用生物技术来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法。通过几十年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索发现,化学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性影响较小、适合大面积使用等优点。缺点是如果使用不当,能够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植物药害,长期使用还可使某些病虫害产生抗性等。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有很大的优点:不仅能直接消灭大量的害虫,而且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具有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不存在残留和污染问题,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产生抗性,对一些害虫具有长期控制等优点,即在林区内使用了生物制品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达到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1][2]

。但生物防治也有局限性,一般见效比较慢,人工繁殖技术较复杂,防治效果受使用技术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等。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篇4

关键词:温室桃树;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3、034

温室桃树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管理的重点所在,桃树病虫害天敌较少,为确保桃树的产量和果实品质,需要人为的加强对温室桃树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管理方针。本文针对温室桃树种植的特点以及病虫害的发生形势,提出防治措施。

1温室桃树的病虫害类型

1、1病害

细菌穿孔病在发病初期,在桃叶靠近叶脉的位置出现一些呈水渍状的淡褐色小斑点,到后期阶段发展为在桃叶的发病区和健康区的交界形成裂纹,并有边缘不整齐的穿孔。此类病情对桃叶的为害较大,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处发展,能够度过整个冬天,在翌年春天发病。传染途径借助昆虫、风雨等,在桃叶的皮孔和气孔位置侵入。发病期主要为每年的4月中旬在温室桃树发出新叶后开始逐渐扩散,在5~6月和8~9月阶段达到发病的高峰期。

桃树流胶病在桃树生长到4~10月份时常发生,在树体发病区出现黄色的半透明状树胶,降雨之后流胶程度非常明显。当溢出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颜色变深,呈红褐色的冻状物,干燥后会形成红褐色的坚硬胶块。此类病情很容易感染腐生菌,树体的木质结构以及皮层发生腐烂,桃叶变小变黄,引发桃树生长衰弱,甚至枯死。

1、2虫害

蚜虫是一种以植食性昆虫,具有非常强盛的繁殖力,一年可以繁殖10~30个世代,虫卵在冬天多存在于树体的牙缝、小枝杈等位置越冬,在次年的春天3月下旬时进行孵化。蚜虫多群居在树芽上,在桃叶展叶后其幼虫不断在叶背啃食成长,并进行繁殖。除此之外,还会传染大量的病毒,非常不利于温室桃树的健康生长。

红蜘蛛从形态上呈红色,体色变化较大,一年产一次卵,孵化周期为1个月,每年繁殖生代为13代,能够以卵过冬。红蜘蛛的分布覆盖面十分广泛,对温室桃树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1]。

2温室桃树病虫害防治方法

2、1病害防治方法

细菌穿孔病在防治过程中应加大对温室桃树的管理,科学合理控制水肥,提高桃树的生长趋势,在施肥中可以增加有机肥,转变氮肥的施用技术。同时对桃枝进行合理的修建,增加对温室的温度以及通风控制,提高桃树的生长树势和抵抗病菌的能力;过冬之前对桃树进行病枝的修剪,并将落叶集中清除烧毁并深埋,确保病菌源的彻底清除;桃浞⒀拷锥闻渲镁体石硫合剂或者波尔多液喷雾处理,在桃树发芽后改用农用硫酸链霉素、机油乳剂和代森锰锌。

桃树流胶病的防治主要是科学合理控制水肥,增加有机肥,进而提高桃树的耐旱能力。在温室栽培桃树时应开展整地翻地工作,确保土壤疏松,为桃树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开展杀菌消毒工作,合理使用“天达-2116”,有效调节桃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控制旺长。对桃树进行合理的修建工作,并覆盖防腐膜防止病菌;对病区的干胶用刀刮除后,涂抹溃腐灵进行防治;分阶段使用奥力克――靓果安进行喷洒防治,主要为3月下旬~4月中旬,5月上旬~6月上旬,8月上旬~9月的上旬。喷洒时间要相隔7天,喷洒次数连续2~3次[2]。

2、2虫害防治方法

蚜虫虫害的防治要分为苗蚜防治和穗蚜防治,防治的方针为“主治穗蚜、挑治苗蚜”。蚜虫防治在使用蚜螨清乳油、蚜虱净、吡虫啉等农药开展喷雾治理时,应根据温室桃树株数以及蚜虫头数估计进行药剂的配比。例如温室百株桃树蚜虫头数为500头,则蚜螨清乳油为50毫升、蚜虱净为65克、吡虫啉为20%进行配比。苗蚜防治和穗蚜防治为蚜虫在增长阶段,应加强对其监测控制。

红蜘蛛的防治方法将人工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结合起来。人工防治时温室桃树越冬阶段,即虫卵的孵化前期,将桃树的树皮刮除后集中烧毁处理,对树干采用白石灰涂抹杀死虫卵;生物防治措施中需合理增加红蜘蛛的天敌,例如食螨瓢虫、中华草蛉等;物理防治措施,4月下旬时在树干上进行无毒不干粘虫胶,避免红蜘蛛向树上转移;化学防治。使用螨危药物进行喷洒,例如三氯杀螨醇乳油、哒螨灵乳油、齐螨素乳油等。除此之外,还有农业防治措施,种植户在掌握红蜘蛛的孵化规律后,早春时进行翻地整地作业,清理杂草,通过消除红蜘蛛赖以生存的食物后,加速红蜘蛛的消亡[3]。

3结语

综上所述,温室桃树种植在新疆乌鲁木齐具有一定的规模,作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林之一,在种植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为确保种植户的种植效益,应加强对温室桃树种植的管理,将人工防治、生物防治、物理与化学防治充分结合,有效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种植效益损失,进而推动新疆地区温室桃树种植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崔兆星,高文立,周为民、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4(04):171-172、

[2]李文广,曹青、大棚桃树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分析[J]、福建农业,2015(07):142-143、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篇5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方法;安徽旌德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149-01

旌德县位于皖南山区,土壤、水质、大气等经检测均有利于无公害水稻生产。旌德县为单季中稻生产区,常年种植面积为8 000 hm2。主要水稻病虫害有水稻稻瘟病、稻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偶发水稻霜霉病、条纹叶枯病。自然天敌资源主要有蛙类、捕食性昆虫(如蜘蛛、隐翅虫等)类、寄生性生物(寄生蜂类、线虫、菌类)等种群150多种。目前,旌德县水稻生产基本达到无公害生产水平,但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仍存在重化学防治,轻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的现象。因此,根据生态环保、控制有效的绿色植保技术要求,提出该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1 旌德县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稻瘟病

由于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差异,雨量、雨日与水稻感病生育期吻合程度,每隔3~4年遇水稻稻瘟病重发,感病品种受害可造成绝收。旌德县苗叶瘟一般始见期在5月下旬,水稻分蘖盛期叶瘟较重,抽穗期一旦遇连阴雨甚至多雾露天气穗颈瘟均较重。据笔者观察,种子带菌是目前该县稻瘟病主要初侵染来源,也是一些新品种在当地当年种植就受害较重的原因[1-2]。

1、2 稻纹枯病

该病发生在田块之间差别较大,有明显的逐年累积效应,长期灌水、水稻无效分蘖多、田间通风透光率低发生较重,畈田明显比梯田重。

1、3 稻曲病

水稻抽穗期间遇较长连阴雨天气,发病就较重。

1、4 水稻霜霉病(黄化矮缩病)

一般播种早、秧田期遇低于12 ℃气温,覆膜保温效果不好(无纺布覆盖透气性好,但保温效果比塑料薄膜差),秧苗发病率高。如2013年旌德县白地镇大面积使用无纺布覆盖水育秧,造成该病发病率较高。

1、5 水稻条纹叶枯病

该病为灰飞虱带毒传播的水稻病毒病。由于旌德县极少种植小麦,灰飞虱越冬基数常年都不高,主要是北方麦区迁入。发病程度与水稻品种关系密切,该县历史上发生最重的品种为D优158。

1、6 水稻二化螟

近年来,旌德县二化螟稻桩越冬基数在3、0万~4、5万头/hm2,1代幼虫危害期主要在6月上旬,可造成水稻基本苗受害,严重降低稻株分蘖力。2代、3代二化螟虽然造成少量枯孕穗或白穗,但对产量影响不大,且对控制水稻无效分蘖具有一定作用。

1、7 稻纵卷叶螟

随季风梅雨过程迁入境内,常年主要危害代次是四(2)代、五(3)代。据笔者观察,四(2)生前期,是稻纵卷叶螟天敌绒茧蜂、赤眼蜂发生高峰期。水稻偏施氮肥、靠近蜜源作物的田块发生较重。

1、8 稻飞虱

发生危害时序分别是灰飞虱(5月下旬)、白背飞虱(7月下旬)、褐飞虱(8月中旬)。就稻飞虱本身危害的情况来看,近年在旌德县造成损失(冒穿)的仅为褐飞虱,防治适期与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相近。该县稻虱两索线虫(Amphimermi sp、)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经调查稻飞虱线虫寄生率可达66、7%(2013年8月,旌德乔亭)。农户前期使用敌敌畏等广谱性农药,后期稻飞虱很难控制。

2 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充分利用农业、生物、物理等节本环保的防治方法,特别是化学防治要合理选用农药品种,严格控制防治指标,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尽量减少化学农药次数、用量以及喷施农药的作业面(如能在秧田期防治的,不在大田防治,能撒施的农药不喷施等)。注意水稻水肥控制,适时烤田和平衡施肥。根据旌德县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第1次用药主要针对1代二化螟,防治适期在6月上中旬。第2次用药主要针对“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适期在7月下旬至8月初。第3次用药主要针对水稻穗期病虫害。同时在每次施药时,应当配用井冈霉素以兼治稻纹枯病[3]。

2、1 稻瘟病

选用抗病品种(要求抗病等级在0~5)。重点抓好种子消毒处理,即选购已消毒的包衣稻种,未包衣的稻种播种前应先晒种,提高种子活性,用45%施保克(咪鲜胺)4 000倍液,浸种12 h。水稻生长期间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易感病期如苗期、分蘖盛期和破口露穗期生长过旺。对发病田块,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0 g/hm2(首选)、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高有效成分含量)450 g/hm2,或40%富士一号乳油1 500 g/hm2,对水900 kg/hm2喷雾,一般施药2~3次,即可控制病害发展。据观察,选用抗病品种和种子消毒处理基本能控制(下转第156页)

(上接第149页)

该病发生流行,秧田期和破口露穗期用药预防效果较好。

2、2 水稻纹枯病

农业防治以“宽窄行”栽植方式,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能,防止过量施用氮肥。发病田块具有“累积”效应,应加强防治,5%井冈霉素水剂2 250 mL/hm2对水900 kg/hm2喷雾,水稻生长中后期结合其他病虫害防治,用药2~3次。

2、3 稻曲病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安排水稻播种期,以避开旌德县“立秋”期间的连阴雨天气。用药适期在水稻水稻破口前5 d左右和水稻破口期,用5%井冈霉素6 L/hm2对水900 kg/hm2喷雾,可结合稻瘟病防治。

2、4 水稻霜霉病(黄化矮缩病)

水育秧遇低温阴雨天气发病较重,而且一旦水稻发病后期不能正常抽穗,应做好保温或适当推迟播种。该病对铜制剂敏感,秧田苗床播种前撒施硫酸铜3 750 g/hm2,可有效控制水稻黄化萎缩病发生[4-5]。

2、5 水稻条纹叶枯病

选用抗病品种,减少糯稻种植面积,抓好5月中下旬秧田期防治。用有效成分吡蚜酮90 g/hm2对水900 kg/hm2喷雾。

2、6 水稻二化螟

1代二化螟防治适期在6月上中旬,早栽水稻可以在配合撒施分蘖肥、除草剂用90%杀虫单原粉750~900 g/hm2,注意田间需保持水层3 cm左右,使其自然落干。迟栽水稻应在秧田防治,结合稻瘟病、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吡呀酮、杀虫双混合药剂喷雾。2、3代二化螟只作为兼治对象。采用性诱剂诱杀二化螟是近年来推广较好的生物防治措施。

2、7 稻纵卷叶螟

7月中旬前,是旌德县有益生物(如绒茧蜂)敏感期、繁殖高峰期,三(1)代稻纵卷叶螟不用农药防治,发挥天敌对其控制作用。7月下旬四(2)代稻纵卷叶螟可能造成危害,防治措施应推广使用仿生物农药、矿物农药及植物农药。水稻卷叶率达0、5%时,选用1、8%阿维菌素悬浮剂1 200~1 500 mL/hm2,或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25~300 g/hm2,或18%杀虫双水剂2 250 g/hm2对水900 kg/hm2喷雾。

2、8 稻飞虱

主要针对四(2)代稻飞虱进行防治,采用“治前压后”的方法控制后期稻飞虱危害,一般五(3)、六(4)代稻飞虱只在前期防治不好或没有防治的情况下才发生较重。防治指标:四(2)代控制在1 000头/百丛以下,五(3)、六(4)控制在1 500头/百丛以下。禁用、限用广谱性杀虫剂,如呋喃丹是杀虫杀线虫剂,对稻飞虱两索线虫具有较强杀伤力,拟除虫菊酯、敌敌畏、毒死蜱等对稻田蜘蛛影响较大。化学防治有效成分吡蚜酮90 g/hm2或噻嗪酮375 g/hm2,对后期田间虫口较大或成虫比例较高的混用烯啶虫胺15、0~22、5 g/hm2对水900 kg/hm2喷施稻株基部[6]。

3 结语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不仅要考虑防治效果,更要考虑农业投入品特别是化学农药对环境、产品污染的情况。2002年旌德县参与全国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项目,2013年开始水稻有机产品生产试验,对病虫害防治提出严格的操作规范。试验表明,旌德县在三溪科技示范园区,选用水稻品种良种、采用稻鸭共育模式、施用标准有机肥和优质沼液等措施,基本控制水稻病虫草害,水稻产量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稻米品质符合有机米标准。

4 参考文献

[1] 向洪爱、浅谈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科技风,2011(17):134、

[2] 夏登华、长丰县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6):157,159、

[3] 赵兴喜、秦巴山区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0(3):129-131、

[4] 周淼、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2):86、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篇6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31

引言

林业是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进行培育和保护森林,并利用其本身优势起到林木保护作用的部门。目前随着林业面积的不断扩张,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和原因探究也是林业部门刻不容缓的工作之一。本文通过对林业病虫害情况的简述,追寻其发生原因,进而找到好的可以防治病虫害的办法。

1 林业病虫害情况概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绿化的要求,城市人工造林的面积不断增加,加之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国家林木面积逐年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林业在火灾、水灾、病虫害等方面的防范工作。本文主要研究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和防范。

近几年人工造林面积逐年增加,人工造林的特点是树木间密度适宜、树木种类比较单一、林木结构简单等;而这些特点也造成林业维护人员消耗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面积逐年递增,也是病虫害工作难以开展的原由之一。

随着人们绿化意识的增加,休息时间开始走出家门进行野餐或者聚会,这些人为社交活动的增加,也会带来病虫害。就像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加,美国的亚洲鲤鱼一样,这在美国无异于破坏生态环境的“病虫害”。[1]

打农药是现代农业、林业常用的防治手段,但这种方法在杀死一部分病虫害的同时,也为病虫害增加了抗药性,防治工作的难度也会加大。

所以林业病虫害的防范不能单纯的依靠化学方法,应依据科学的管理方式减少病虫害对林业的伤害。

2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经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影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有很多,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林木类多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单一医治可能导致其他病虫害的爆发,故无法针对单一虫害进行医治。其次是其生存环境复杂,制止病虫害的发生也不能破坏原有的林木生存环境,故只能从其的发生原因入手。而病虫害难以根治及其产生原因在以下几点:

林业的病害多为有害菌类,虫害多为昆虫,而菌类和昆虫的繁殖速度快,也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进化,难以对其进行根治。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达80余种,其中包括美国白蛾、蝗虫、螨类、蛾蝶类幼虫、松毛虫等,都是对林业有着巨大破坏力的病虫害,而且这些病虫害绝大部分是凭借着大自然在进行传播,防治工作难度加大。

人工植树面积的增加,尤其是单一林木面积的增加,所引起的林木品种结构简单,防护系统较低,容易造成病虫害范围的增加,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收效甚微。尤其是现在全球气温回暖,冬季气温普遍回升,昆虫虫卵的越冬存活率越来越高,春季的突发性虫害面积也会扩大。[2]

林木人工种植面积的增加,意味着林木的管理活动也要增加。但目前我国缺乏对人工种植林木的科学管理,也缺少管理林木的人才。因而导致林木生存环境恶化,卫生情况堪忧以及病虫害的大量滋生。

由于病虫害繁殖速度快、涉及面积广,难以经过一次或少数几次的治理有效根治;而且会有不定期的爆发风险,此种爆发在没有准确数据的支持下难以预测。

3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通过对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的细究,l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范工作:

林业部门需要在先进设备的支撑下,对所检测地林木的生长环境、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利用科学的方式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推测,提前做好病虫害发生后的防范措施;还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前提前做好预防,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数量。

人工造林前,提前根据当地环境对林木种苗进行多品种选取,种植过程中选择多品种林木种植,维护林木的生物平衡,增加林木结构本身的制约性、复杂性和防护性。

昆虫中有害虫也有益虫,要对对林木有益的昆虫进行保护;并增加病虫害天敌的培育和保护,可以从生物品种方向上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抑制。

增加育苗的防虫处理,以及林木的检测工作,引进先进设施和科学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加强人工种植林木的管理和检疫,引进科学管理方法,利用新进技术和工作模式对病虫害防治展开工作。但同时要根据当地特有的病虫害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研究,了解其习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工作。

4 结语

退耕还林已经是国家保护林木资源的主基调,所以在做好火灾、水灾防范的同时,林木病虫害的防范也要积极展开。病虫害的防治应根据不同林木的生长环境,因地制宜,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在治理病虫害的同时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利用科学方法、先进设备提前检测,以混交林为主的生态防范,辅以病虫害天敌和药物等防治方式。唯有如此才可以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最有效的治理,也能维护好国家的林业生态环境和生物结构,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篇7

关键词 金银花;病虫害;症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134-01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别名银花、双花、二花、金花、苏花、金钗股、吸桂、二宝花、鸳鸯草等。以花蕾及藤入药,花蕾味甘,微苦,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表、解毒利咽、凉血止痢的功能。藤味甘,微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解毒、舒筋通络的功能,隶属食品、药品植物序列。

1 病害

1、1 灰斑病(Cercospora lonicericola)

灰斑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尾孢属引起,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上出现赤黄色失绿小斑,后扩大成近圆形,由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无明显边缘,斑上生灰色霉层。

防治方法:发现病叶立即摘除,全株喷洒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苯菌灵及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也可喷32%克菌(乙蒜·酮)5+5乳剂及30%菌无菌(乙蒜素)乳剂1 500倍液。隔7 d喷1次,连喷2次。

1、2 褐斑病(Ascochyta tenerrima)

褐斑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壳二孢属引起。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赤色小斑后扩大成圆形,直径2~4 mm,淡褐色,有明显褐色边缘病斑,上生黑色小点。

防治方法: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1∶1∶100波尔多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8%赛福(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菌无菌(乙蒜素)乳剂1 500倍液。每7 d喷1次[1]。

1、3 煤病(Fumago vagahs)

煤病由煤炱、刺盾炱及小煤炱共同感染所致,主要危害叶片。病初叶片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褐色小斑,后扩大成绒毛状黑色,暗褐色或稍带灰色霉层,因病菌不同症状稍有区别,煤炱的症状如黑色薄纸,很容易剥离脱落,刺盾炱如锅底黑灰,以叶正面发生较多,小煤炱为辐射状小霉斑。

防治方法:一是有蚜虫蚧类、粉虱类发生时,用松碱合剂300倍液及40%毒死蜱乳剂,或25%杀扑磷噻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洒。二是病初可清水反复冲刷或用石油助长剂2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隔7~10 d喷1次,连喷2次以上。

1、4 白粉病(Erysiphe sp、)

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真菌白粉属引起,发病部位有叶片、花及嫩梢。叶片上初生白色粉状小点,进而扩大成白色粉状斑,后布满整个叶片,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叶片发黄,皱缩变形,最后落叶、落花,枝条干枯[2]。

防治方法:一是注意修剪整形。二是病初用50%胶体硫加90%晶体敌百虫100 g对水20 kg,弥雾机喷洒,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600倍液、20%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粉霉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叶秀奶悬浮剂1 500倍液喷洒。隔7 d喷1次,连喷2次以上。

1、5 叶斑病(Kabatia lonicerae)

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多见于叶片边缘和叶尖,初现淡黄色斑,后扩大成近圆形,褐色,边缘深褐色稍隆起,后形成直径10~20 mm近圆形斑。潮湿时见散生暗褐色载孢体。

防治方法:一是越冬前清除枯枝落叶,带出田外烧焚。二是早春大田普喷1遍施必康600倍液,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角炭霜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2%乙蒜素酮水剂1 500~2 000倍液喷洒。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2次以上。

2 虫害

2、1 蚜虫

常见种为胡萝卜微管蚜,以成若虫刺吸茎、叶、花的汁液,使叶片卷曲皱缩,造成生长不良,重则枯死。可用20%快克乐(氰·马)乳剂,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同时保护好天敌昆虫瓢虫及草蛉等[3]。

2、2 红蜘蛛

常见种为朱砂叶螨,以成若螨在叶背吸食汁液,相应叶面出现黄白褐斑,重时叶片脱落。发现危害即用1、8%阿维菌素乳剂2 5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剂1 500倍液、3、2%快克螨(阿维·哒)乳剂2 000倍液喷洒。

2、3 蓑蛾

以幼虫躲在蓑囊内取食叶片,造成叶片缺刻,严重时可食光叶片,仅留叶脉及满树蓑袋。发现危害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1、8%爱福丁1号3 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2 000倍液、15%毒赛尔乳剂1 000倍液或1亿活孢子/g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菌液喷洒。

2、4 褐天牛

成虫为害树皮,幼虫钻蛀树干内蛀食,蛀孔处有唾液状胶质分泌物并虫粪或木屑,受害株长势弱。发现虫孔用80%敌敌畏乳油原液浸棉球塞虫孔内,用胶泥封孔,也可用1/3磷化铝片塞虫孔内泥块封孔。

3 参考文献

[1] 向道辉、浅谈金银花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J]、现代园艺,2012(8):48,50、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篇8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概念;防治方法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网络远程教育(精选8篇)
  • 下一篇:高考考生怎么查询是否录取(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