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04 栏目:公文范文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篇1

自2011年微信问世以来,其凭借自身功能优势(例如扫一扫、点赞、二维码、LBS定位等)已经成为最为时尚的交友聊天工具,并成为营销人士的新宠。现如今,微信已经拥有3亿用户,许多商家都开始寄希望于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高营销力度。本文着重从微信对服务营销的创新情况进行分析,希望为企业开展移动互联网服务营销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营销

截止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7.1亿人,智能手机用户数超6亿人,现如今,手机已经成为我国网民上网的第一大终端,且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导航等移动互联网设备也开始随着市场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从移动互联网的本质特征来看,其具备可移动性、可识别定位性等特征,不仅降低了用户在信息查找上的成本代价,更有利于提高服务营销的传播速度。

1移动互联网对服务营销的改善

移动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可移动性,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接收到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信息,现正冲击着人们传统查找信息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于服务营销过程中,用户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在线资源共享以及网络信息快速传递等,从而实现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现如今,已经有许多服务型企业开始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移动互联网对服务营销的改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改善了服务的无形性

传统服务具有无形性,这让消费者很难针对服务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比较。当移动互联网融入服务行业以后,许多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对自己经历过的各项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价,且评价内容可以进行公众分享(例如随手拍照上传、朋友圈分享)。当其他消费者也需要有相应服务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直接看到此类服务的用户数量、体验情况等,从而使消费风险大大降低。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还可以让服务质量得到控制。现在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情况都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云端服务器进行记录,不仅可以让消费者能够及时了解服务及评价状况,更可以让服务提供商的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消费者的服务评价,并进行相应的比较和调整。例如华住集团推出的移动应用平台支持该集团旗下的所有连锁加盟酒店的预定、在线支付、服务点评等功能。

1.2改善了服务的差异性

第一,排除人为因素。传统人为服务会导致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存在优劣差异,即使再提高流程标准化或者完善制度都无法完全规避。但是在融入移动互联网以后,服务的人为因素会被排除,从而会减少服务的差异性。例如海底捞当前已经开始使用ipad进行自主点菜,大到菜品小到口味程度都可以自助下单。第二,服务内容差异性降低。在移动互联网端可以将服务进行细节化设计,企业及消费者都可以清楚的了解服务的各个环节,企业可以在此过程中了解服务哪个环节出错、哪个服务人员存在问题,消费者可以对不同环节节点进行相应评价。

1.3改善了服务的不可分割性

第一、服务个性化定制。传统服务需要有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但是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可以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定制,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服务。例如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淘宝”筛选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并自行付款,有些淘宝卖家一天可以处理上千份订单,极大的提高了服务的规模;第二、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随着移动付款方式的逐步推广,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在选择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之时,往往无需出门,也不必了解店铺何时开张,直接利用移动终端搜索即可,像在“手机淘宝”中购买商品,只需要登录淘宝APP平台看中下单即可,服务提供者会在看到订单以后进行处理,且并不影响成交结果。

1.4改善了服务的不可储存性

在传统服务营销中,服务工作是不可储存的,即买来服务不可以以后存起来等何时用何时取。而利用移动互联网却可以打破不可储存的定律。具体表现:第一,调整供应情况。例如当前市场上极为火爆的“滴滴打车”,自2012年9月份上线使用以来,现已实现每天订单超500万单的规模,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司机的空车率以及乘客等待时间长度,更是提高了服务的供应效率;第二,刺激需求。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检索到附近的商家,尤其像团购优惠活动、促销活动等,更是可以直接通过收集进行下单购买,

2微信公众平台对服务营销的创新

现如今,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主要为三大块:互动沟通、服务定制以及用户管理。在微信平台运营过程中,创新是实现服务创新的灵魂,只有不断为传统行业及企业解决传统服务营销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及用户体验,才能真正体现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微信平台的发展优势。具体来说,微信公众平台对服务营销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服务形式的创新

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及使用体现出了移动互联网可定位性、可识别性及可移动性特征。消费者可以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中直接获取服务,不仅操作简单,更能够快速响应,避免传统服务行业的服务时间及空间的束缚。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很多微信公众号开始采用生活圈、微社区、微问卷等来获取服务反馈,以避免服务无形性问题。例如,微问卷可按需发起调研问卷,随时洞悉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评价,完备的后台数据获取和分析,是商家了解市场的实用利器;生活圈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商户聚合展现平台,对企业品牌和产品进行深度曝光;微社区是微信用户因所处地理位置、共同爱好情况、共同关注的话题情况等因素自行组织在一起的社区平台,客户可以在此进行留言交流,这对商家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服务内容的创新

相比于传统服务营销,微信公众号在服务内容上会有其独特性,且形式也极为多样化。从当前较为常见的服务内容情况来看,包含了:第一,微网站。适合手机显示及触屏,操作多样、模板可选且版式精美;第二,LBS信息。可以通过卫星定位获取具体的地址信息,微信公众号平台可以利用这一技术荐商家附近的营业网点;第三,微游戏。随着微信公众号开发技术的逐步完善,在服务内容上已经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传统服务流程的设计,而是更多的考虑用户的趣味性需求,像市面上现今可以看到的诸如愤怒的汽水、小猪快跑、大转盘、刮刮乐、魔法星星、砸金蛋等精彩游戏纷呈集结。而且,诸如此类的微信平台服务营销活动产生的效果也极为惊人,以上海移动微厅为例,该平台目前已经外包给他的一家合作商进行代运营,目前平台粉丝数将近200万人,推送主刊阅读量超10万人,活动响应率能够达到10%。由此可想而知,如果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内容极具创新优势则能产生难以预估的收益。

2.3营销活动形式的创新

在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营销过程中,已经实现了许多创新型营销活动形式,极大的变革了传统营销方式。当前常见的营销活动形式包含了:第一、微红包。企业向粉丝发送真金实银的企业红包,从而深度刺激消费者关注;第二、微排队及微预约。用户可以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在线排队或预约,这样可以极大程度的节约用户享受服务前的等候时间;第三、微传单。通过快捷设计商业传单,服务供应商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有效传播二维码等商业信息,并设计传单通过“扫一扫”等操作可以让用户阅读到;第四、优惠券。用户可以通过其所关注的微信平台接收到电子优惠券,且这些优惠券是存放在手机当中的,随用随取,从而使消费诱惑无处不在;第五、粉丝卡。事实上这一做法是微信端最强悍的会员管理方式,可以集充值、兑换、折扣等各种玩法于一体,一方面让粉丝可以享受到服务提供商给出的打包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营销内容的多样化,提高用户的关注兴趣和使用兴趣。

3结论

总而言之,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服务营销开始产生了影响,不仅可以针对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评价分享,也可以通过终端仿真模仿使服务变得有形化、标准化。现如今,移动互联网以风卷残云之势,冲击着传统服务营销领域的旧式思想,将服务变得有形化、标准化、可分割化以及可储存化,不仅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更能让企业真正实现供给需求管理。

参考文献:

[1]蔡薇.基于微信的电信服务精准营销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匡登辉,郝晋清,柯岚馨.基于微信的学科服务营销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09).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

一、移动互联网用户消费特点分析

1、消费移动化、碎片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民众很少有整块的时间去逛街购物,闲暇时间十分零碎,实体店对消费者的购物时间和地点存在很大的限制,已经逐渐满足不了人们的购物需求。随着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用户可以利用上下班、入睡前等碎片时间进行购物,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大量的商品,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地对各个店铺的性价比进行比较,最终选择自己心仪的商品。

2、消费需求呈现个性

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民众逐渐摆脱了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在信息化的时代,更加注重个性的张扬,新成长起来的消费者群体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化需求,我国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已经基本结束。

3、消费入口呈现多元化

在智能手机与移动话联网技术流行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手机客户端给用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用户买东西可以直接打开天猫、淘宝客户端,想聊天可以直接打开微信、QQ客户端,用户所有的需求都被细化成每一个客户端,实现了用户消费入口的多元化。

4、消费决策逐渐理性化

俗话说“货比三家”,消费者对不同店家的同种商品进行比较,可以形成理性、合理的消费习惯,但是在传统的消费模式下,碍于路程等原因,消费者很难做到货比三家,但随着人机互动技术的成熟,消费者能够便捷地多个店家的同种商品进行对比再进行购买。手机移动平台有搜索功能,用户不断添加关键词可以缩小搜索范围,更快、更加准确地找到目标商品,此外,多种第三方平台的兴起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参考。

二、移动电商创新营销模式分析

1、口碑营销模式

口碑营销模式是借助消费者的口将商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的亲朋好友,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为商品积累良好的口碑,使更多消费者进行购买。微博营销是当前最为流行的口碑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分为迅速造势类和直接优惠类两种,长安福特联合新浪微博创造的“戴着围脖看车展”活动就是在很短时间内为车展造势,取得了很好的营销效果,属于迅速造势类;英国开展的“幸运筹码”活动就是利用微博将线上线下的促销活动联系起来。

2、眼球营销模式

眼球营销模式善于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找寻刺激,从而引导消费者购买,团购营销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眼球营销模式。奔驰曾经与淘宝联手在聚划算平台上开展汽车团购活动,结果在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内,200多辆奔驰汽车被抢购一空,这极好地显示了团购营销模式的强大销售能力。眼球营销模式要注重策划,寻找合适的产品和团购平台,配合宣传与营销为产品造势,还要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消费者免除后顾之忧。

3、体验营销模式

体验营销模式是让用户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感受产品与服务的好坏,从而促使用户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移动互联网给用户的免费体验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借助网络平台的交互性与便捷性,电商与消费者之间可以进行便捷地沟通,便于消费者更好地感知企业的服务与产品,增加购买兴趣。

4、互联网O2O营销模式

O2O的全称是OnlineToOffline,也就是一种“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商销售新模式。O2O营销模式最初是针对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O2O营销已逐渐朝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目前常见的互联网O2O营销模式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团购。这是O2O营销的代表模式,覆盖范围十分广泛,餐饮、服务和娱乐是主要的团购行业。团购是薄利多销的服务,使用团购销售是商家用来清库存的有效手段。(2)优惠券。很多商家都通过优惠券来吸引消费者光顾,这种营销形式十分实用,可以给商家带来很大利润,但是对于平台的运营商来讲,其利润就很难估计了,随着市场的发展,优惠券无法使商家和用户建立更加直接的联系,因此存在一定的弱势。(3)微信模式。这种模式便于商家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便于形成可持续的营销渠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满足用户的朋友圈互动需求,也可以满足用户的即时性消费需求,相比于团购和优惠券模式,微信模式更为高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4)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担负着资金流通的重任,对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支付宝已掌握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动权,但是其他的移动支付工具也层出不穷,具有不小的竞争力。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1篇3

如果单从创业的标准来看,“创客总理”李克强堪称一名合格的创业者。

以“互联网+”国家战略为例。从项目的提出到落地执行,总理仅仅用了两个月零两天:3月5日上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5月7日上午,总理便亲身访问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数小时之后,中国政府网就公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即电商“国八条”),从八个方面推进电商发展。此外,总理甚至还敦促“提网速、降网费”,关注并推动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落地举行,可谓日理万机。

是的,“互联网+”风口已经来临。作为一个新生概念,“互联网+”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无数解读与争论。本文认为,“互联网+”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一整套理论体系与发展阶段,涵盖“O2O”、“+互联网”、“互联网化”、互联网的“加减乘除”、“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一系列概念。

“互联网+”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概念

作为国家战略,其实“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一项宏观课题;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广阔想象、发展空间的理论体系。

关于“互联网+”理论体系,我曾经《从互联网“+”到“加减乘除”四则预算》和《“互联网+”火了:突破要从O2O开始》等文中有初步阐述。但正如上述标题所言,互联网“+”并不是加减乘除的“加”,互联网“+”代表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是一种化学反应;而互联网“加”则为将互联网的工具和时代红利作用于传统行业的一种物理机械式的反应。

当然,“互联网+”亦衍生发展出“+互联网”、“互联网化”、“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概念。首先,“+互联网”即逆向“互联网+”。互联网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并非任何人和机构的特有专利。如果及时转型,传统企业亦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弯道超车,逆袭互联网公司。这与逆向O2O由线下逆袭线上的原理是一致的;其次,“互联网+”的本质在于互联网化。事实上,与农业化和工业化类似,互联网化即“像水和电一样深深融入社会每个角落,让每个行业和组织都以更高的效率运行”(马化腾语)。但由于“互联网+”更加形象生动,因而被选为国家战略,迅速得到普及。再次,“互联网+”包含两个阶段:“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前者为人们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后者即移动互联时代的“互联网+”。

“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

3月18日,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湖南召开全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新闻会提出“移动互联网+”行动计划。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增幅明显放缓,手机网民规模占比进一步上升。专家指出,这是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的明确信号,随着互联网的创新与发展,互联网与经济活动的结合正在逐步深化,通过O2O等新型商业模式将实现对传统商业发展的整合和改革。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最新阶段,O2O则是“互联网+”的具体体现和突破口。“互联网+”即互联网与各行各业有机融合,O2O则是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互联网+”和O2O本质上均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区别仅仅在于空间维度:虽然线上不等于互联网行业,线下不等于传统行业,但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两者存在诸多共性。进一步说,“移动互联网+”则相当于移动互联时代的O2O,这与目前大热的移动O2O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移动互联网+X”的无限可能

事实上,目前盛行的“互联网+”国家战略更多的是指“移动互联网+”阶段。借助于微信和阿里云、大数据,中国两个最大的互联网体系——腾讯和阿里巴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移动互联网+”争夺战。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

关键词:3G移动互联网五力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09年6月,我国已有1.55亿手机上网用户,同比增长32.1%。作为一个有待开发的新市场,其强劲的增长态势不容置疑。

3G移动互联网产业在国外已经取得较为成熟的运作经验。在日本,1999年率先开启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目前已实现99.7%的网络覆盖率。用户总数达到2350万户。嘴一大运营商NTTDocomo着力发展移动搜索、电子商务、SNS等应用,且手机终端实行免费制并由运营商控制。在许多地区仍处于负盈利状态的情况下,日本已经实现了在3G产业上的盈利。

在美国,苹果iphone3G手机采用“终端+业务+应用”的商业模式,超越诺基亚等老牌手机制造商,领跑全球市场。目前iphone已占据美国智能手机50%以上的上网流量,其稳定而丰富的应用设计已成为美国市场的核心需求。

以沃达丰fV0dalone)为代表的欧洲市场目前仍处于群雄割据的状态,市场规模还在扩大,但增速放缓,且尚未进入运营商所期望的盈利阶段。

2009年1月,中国三家移动运营商在分别获颁全业务牌照后。加紧部署各自的网络。中国移动推出低门槛的包月套餐。并实现“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直接换机即可3G”;中国电信将CDMA与WiFi业务捆绑,大力推广旗下天翼品牌:中国联通则借助其占据优势的宽带业务,力推商务套餐。在终端方面,中国联通引入了iphone3GS手机,并推出“终端+服务”的两年制协约套餐。其中套餐规定用户只要在裸机原价(5000元左右)优惠1000元的价格基础上。预缴一定额度的业务费即可入网。中国移动则引入黑莓手机,同时推出自主研发的Ophone以应对竞争,并迫使前者降价。而中国电信则宣布将在年内推出包括黑莓在内的多个定制品牌机,以制约现有的终端竞争。在高门槛、高风险、高同构的市场里,移动互联网产业内的竞争正日益激烈。

3G时代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构成

进入3G时代,数据超过语音成为核心业务。内容、服务、软件集成乃至终端制造商的地位显著提升,而运营商作为平台的搭建者,将面临利润空间的缩水。此外,电信产业重组、政府政策逐步放宽、三家不同牌照的同时发放,使得行业内的竞争程度加剧。

如图1所示,3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环节主要包括整合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资源的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终端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移动网络运营商,其中产业链的核心和用户直接面对的环节,便是拥有频道资源和全业务牌照的移动运营商。

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竞争力分析

五力分析模型是产业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模型,由迈克尔・波特fMichaelPorterl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它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的各项环节分析其各自对产业的影响力,将产业竞争力指标归纳为五种影响力因素,它们分别是现存同行竞争者、供货商、客户、潜在竞争者以及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方式。

通过此五种竞争力量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厘清作为源头及核心的移动运营商所处的产业环境,探讨未来产业发展的策略性创新。

同行业竞争者。2G时期,业务报批与支付通道必须经过移动运营商,SP(服务提供商)与CP(内容提供商)缺乏抗衡能力。运营商掌握着对产业链的绝对控制力。

2003年开始,随着免费WAP成功分流付费网络(包括移动梦网)的客户群,以及直面客户的独立SP兴起,运营商的地位开始受到动摇。此外,中国在2008年前刚刚完成电信业的重组,原本包括铁通、卫通等在内的六家竞争者在重组后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联通三强鼎立的局面,稳定的竞争格局已然形成,国内电信行业将长期处于寡头竞争阶段。

目前。三家竞争者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同构性很高,内容均涵盖了视频通话、手机电视、高速上网等核心项目。在资费上,三家运营商虽有按流量和按时长计算之分,且设置了不同的包月套餐和资费计算方式,但总体水平相当,这意味着实际上三家运营商争夺的目标客户在资费承受力上没有较大区分度。

尽管起步阶段的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长速度远未达到预期,相比欧、美、日等国市场增长速度较慢,但三家运营商均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并已在前期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网络铺设。据估算,3G商用后的前三年,中国移动用于G网建设以及TD实验网的先期投资将高达1358亿元,二期TD投资追加300亿元:中国电信前期向联通购买CDMA,加之随后的网络铺设等费用,预计前三年的投资总额将达1462亿元;中国联通在为2G和3G网络的升级方面也先后投资1300亿元。国内三家运营商已经准备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做持久的市场较量,高成本投入、高政策风险、高同构性、高退出壁垒,使得三家具有雄厚实力和市场野心的运营商之间竞争十分激烈。

供货商影响力。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内容与服务两大提供商对3G市场的扩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服务提供商正在向内容提供与软件集成两个方向整合(见图1),甚至有逐步取代两者、独自成为核心吸引力的趋势。供应商主要负责提供整合后的媒介内容以及兼容各类终端的软件集成。目前较常见的软件应用主要为手机操作系统、视频通信、手机流媒体播放、位置服务及移动搜索等。

目前国内的供货商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适合终端的网络SP还未出现类似开心网和QQ之类的“杀手级”定制业务,缺乏应用创新。其次,服务提供商力量零散,缺乏领军人物。再次,免费WAP因与收费平台构成竞争而不断遭受冲击,同时受到来自独立SP的流量争夺。最后,运营商对业务的把握能力与在SP业务中的渗透有密切关系。同时,各类终端制造商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供应商与运营商都不是对方唯一的客户。对于运营商而言,一方面,内容、服务、软件以及终端供应商都处在完全竞争市场,少数巨头垄断整个行业的局面并未形成;另一方面,应用软件方面一直未见杀手级业务出现,据此可知供应商在整个产业链中的现有议价能力并不强,暂时不会对运营商构成较大压力。

客户的议价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通信业运行状况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9月。我国电话用户累计达到10.31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03亿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宽带网民达3.2亿,占总网民数的94.3%,手机上网用户达1.55亿。

国内手机上网用户的数量在增加。但增速较缓。从年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10~30岁之间,即学生与新入职群体。该两大群体具有较大的消费动力,也有较为稳定的网络使用黏性,3G移动互联网的增值业务对他们能构成一定的吸引力。

由于三家运营商提供的3G制式不同,而3G业务与手机号卡、手机终端又进行了捆绑,因此相比2G时代,用户的换网成本有所提高。但是,支持多个通信标准的多模终端呈不断降价的趋势,即使三家运营商各自推出基于入网的优惠套餐,仍难以长期确保用户的使用黏性。随着技术进步,客户换网成本将不断下降,运营商相对于入网用户而言将长期处于议价弱势。

潜在竞争者的力量。直接与运营商形成流量竞争的独立SP及同行、智能终端制造商、免费WAP以及互联网传统巨擘,都可能成为产业链核心地位的潜在竞争者。首先,它们均具备绕开运营商平台而直接服务客户的能力。其次,在资费或者技术上都拥有相对于运营商的优势。再次,都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忠诚客户群。

造成潜在竞争者短期内无法构成直接竞争的原因,一方面是现有的政策限制,另一方面是产业链三个环节向后缺乏一个成熟的整合模式。一旦运营商对于现有的WAP的政策限制被瓦解,智能终端与互联网门户及软件开发商能形成更紧密的合作,或者出现更多像苹果这样具备向产业链后方整合能力的硬件供应商,运营商就有可能失去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沦为渠道供应商。

随着产业一体化的逐步实现,跨平台体验终端快速融合,将带来以品牌而非产品为核心的营销理念。这些潜在的竞争者尽管目前处在帮助运营商“跑马圈地”而暂时形成的合作联盟中,但从长远看,它们有潜力成为运营商市场资源的分享者。

替代服务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直接影响一个产业的投资回报率。当替代产品或服务在价格、性能上所提供的替代方案愈有利时。对产业利润的限制就愈大。

虽然LTE及4G技术在未来将是3G技术的有力替代,但就目前而言尚不具备替代能力。一是新技术并非对3G技术的颠覆,两者可以互补;二是新技术存在投入大、研发成本高的问题,无法对现有3G业务形成定价限制,只能作为一种优化升级的补充。另外,出于硬件铺设以及市场培养方面的考虑,短期内无法实现真正的普及。因此作为替代品对3G造成的冲击十分有限。

结语

第一,由于电信业重组,以及政府政策的逐步放开,原本的垄断行业开始引入竞争。在3G时代,其他两家运营商在基网铺设、资费、业务类型、服务定位方面都与行业领军者中国移动缩短了距离,国内移动通信产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产业内部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并且随着双模、多模终端以及兼容软件的不断问世,“跑马圈地”将会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相比2G时代,客户存在更高的流动性。

第二。在带宽扩容、数据传输能力提升的基础上,移动支付在3G时代成为可能。相较于之前“平台+服务”的模式,服务提供商在3G时代的议价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运营商对于产业链的掌控力也将进一步削弱。对于运营商而言,如何通过资金技术合作参与到内容制作与业务开发中来,是巩固自身在产业链中地位的重要途径。

第三,从我国的消费市场来看,虽然移动用户规模居世界首位,入网用户总体规模很大,但是真正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的终端普及并不高。其原因在于:其一,我国3C-主要使用人群为高年级在校学生以及年轻白领,该群体支出能力有限。对价格敏感;其二,3G的新增功能并非该用户群的刚性需求,因此对其支出预期也就很难在短期内有大幅提升;其三,三大运营商的用户增长尚未突破临界点,规模效应难以显现,因此,尽管移动通信、互联网用户均有较大的用户基数,但是真正普及3G业务十分艰难,消费者议价能力只增不减。

第四,根据CNNIC的用户使用调查,55%的受访者认为最影响手机上网体验的因素首先是网速,其次是费用,再次是耗电。鉴于3G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网速提升,并且未来的LTE及4G技术都将在这方面体现出优化的性能。因此可以预见3G互联网产业市场前景乐观。如果在资费上体现更明确的差异化,或者针对主要使用人群做进一步的市场细分,同时在技术研发上进一步支持长时待机芯片,那么3G业务有可能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篇5

2015年BAT移动战略看什么?

腾讯凭借微信,在过去两年的移动业务发展上始终顺风顺水。但市场逐渐清楚,微信并不能支撑腾讯移动业务的全部,腾讯不太清晰的移动业务方向,也迟早会面临考验。这一点在微信随后开展的商业化过程中得到验证,当人们明白微信并非包打天下的利器,腾讯仍需进行方向性选择时,腾讯提出了“连接一切”的口号,后又提出要做“连接器”,腾讯希望在移动时代,以社交和通讯为起点,将人、设备、服务一揽子全部连接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不沉的航母。

阿里今年在移动端一直被贴上落后和无序的标签,不过巨大的体量和上市的光辉让人们也几乎忽略了这一点。移动电商是不是个伪概念目前还未可知,但阿里在2014年对移动端的allin战略还是起到了相当大的成效,阿里上市后第一季财报显示其移动营收为22%,虽然与百度仍有一段距离,但是也已经超过腾讯成为第二。目前看阿里的移动端仍是PC平移的做法,把用户吸引到手机和平板上来消费,但利益实现方式与PC端无异。有人说移动电商搞钻石展位和直通车并没问题,但这种说法还得经过市场检验。阿里值得注意的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千县万乡”计划,其国际化也是2015年会重推的一个业务,就看会有什么新玩法了。

百度这两年奋力布局移动业务,在移动搜索占80%份额的优势下布局入口产品,完善移动支付,继续发展轻应用并通过轻应用形成连接雏形,一系列的动作都旨在实现“连接人与服务”的战略。直达号的推出,让百度一把抓住了移动端最大的市场——O2O。这与两年前李彦宏在百度联盟香格里拉峰会上提出的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在移动互联网以服务为最大用户需求的背景下,实现“连接”将是其未来最大的商业价值来源。百度明年的移动战略更为清晰,即利用自身的技术、产品和流量优势完善人和服务连接,与传统企业连接,致力于在这个领域再造一个移动端的百度。

BAT移动战略的强项和短板

腾讯的基因是社交,尽管人们不断为微信想象出各种应用场景,从电子商务到O2O无所不包,个个都是能撬动万亿市场的方向,但微信最终的发展方向,还是在向社交和娱乐回归。之前微信撤掉电子商务事业群,之后再通过入股后把微信一级和二级入口授予京东及大众点评,已从事实上宣告了微信想象空间的天花板已然出现。实际上,在微信推出表情商店和游戏业务之后,仿佛表明其曾经试图利用电商向线下冲击的努力就已告失败。

腾讯之前提出的连接一切战略,显得有些大而不当,过于笼统,明显缺乏方向感。之后又提出的连接器战略已相对照顾实际,是最符合腾讯实际情况的一个方向。从中也能看出,腾讯已放弃了对具体业务的开拓,只想专心做好入口和连接。问题在于,社交基因的腾讯如何有效切入实体消费领域。腾讯各平台对游戏等娱乐产品的导流和用户导入是最有效的,在其他方面的开拓效果不佳已是不争事实。腾讯经过试验后将搜索和电商业务卸下,除了承受了短期内收入的急剧下降,它的轻装上阵也并没有为它赢得其他领域的突破。

作为连接器,微信对于京东和点评的导流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比如在今年的京东618大促中,微信和手Q两大入口,仅给京东带来了7%的订单,在微信入口的加持之下,大众点评今年上半年市场份额同比仅增长4%,远低于美团19%的增长,直接导致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龙伟发表了那段“媒体高估微信入口,做业务还得靠自己”的著名论述;公众号的商业化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尽管腾讯将微信作为进军电商领域的王牌,但是现实是骨感的,从舆论和商户圈的反馈来看,微信商业化程度不足,交易转化率甚至低于朋友圈和微信群,其中拉粉难、信息折叠、平台支持欠缺和用户习惯待培养都是重要原因。未来腾讯很可能仍旧聚焦娱乐,但微信在现阶段仍无法承载重型游戏,只能对一些小而轻的游戏进行分发。更重要的是,与进入线下产业相比,游戏的市场空间和想象空间明显没那么大。

腾讯在成为连接器的道路中,几个优先发展的业务,如视频、应用分发和腾讯云,都面临的强大的竞争对手。腾讯移动业务目前的状况,用迷茫来形容并不为过。但即便如此,腾讯仍是首屈一指的社交之王,仍具备在某些领域独霸一方的能力,如在政策开放的前提下可供其积极进取的网络运营商业务。但腾讯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找到方向,而非雕琢产品。

阿里的移动业务似乎是平地而起的,很短时间内就崛起了,这与其对移动端产品的强力营销有很大的关系。从财报、双十一等数据来看,在移动电商这块阿里已经走强。阿里没有鲜明的移动战略,只有孤注一掷的决心,如果梳理一下其移动业务发展的脉络你会发现,阿里现阶段的战略就是直接复制。把PC端的盈利模式全部复制到移动端再说,不相信移动互联网会将其业务模式打散重来。考虑到阿里在PC电商领域有近乎垄断的地位,接近于规则制定者,因此即便阿里移动端发展之路在理论上是错的,但借用垄断地位将错就错,最终形成用户习惯,也许能闯出一条路来。

阿里的下乡路线是正确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巡视员谢扬预测,2016年农村网购市场总量可能突破4600亿元。这是个未来有可能很快达到万亿的市场,不过开启这个市场在资源上的投入也相当巨大。阿里采取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准备未来几年投入上百亿的巨资建立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站,为农村电商的开拓做好物质准备。这实际上是一种完善线下能力之举,是对过去阿里不掌握物流基础设施状况的一种修正,京东会面临强烈竞争。

阿里的国际化目前看来存在一定困难,其主要针对海外华人群体的海外战略,首先会面对盘子有限,市场空间不大的状况。阿里要想通过复制淘宝的低价策略在海外取胜,明显也是行不通的,这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消费会不断升级,人们对低价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而对质量、服务的要求更高,而且海外都是成熟市场,对商品质量的要求更高,在这方面的立法和管理力度更强,阿里不找到更为创新的出海战略,国际化无法顺利完成。

百度的移动业务相当独特,因为百度在移动端实际上是重新创造了一个业务和盈利模式,而非遵循PC端的现有模式。百度今年三季度移动端收入占总收入的36%,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这些收入的实现路径与百度在PC搜索上的大相径庭,这是百度移动业务优于腾讯和阿里的主要原因。百度在PC端是提供信息来获得利益的,而在移动端上,百度提供的是将人与服务的连接,瞄准的是不断向线上转移的消费行为。简单的说,百度在PC端赚的是市场推广费(搜索广告),而在移动端赚的更多的则是交易费(服务消费过程中的佣金),这两种商业模式背后所代表的利益、市场和重要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百度在利用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个方向上,态度较为坚决,并为此做了体系齐全的物质准备。从移动搜索、分发、LBS占据主导地位,云产品用户数超越其他所有云产品的总和,再到对研发的不懈投入,对人工智能的开发和研究等,所有一切都是为了通过产品获得连接人与服务的能力。过去百度连接的只是信息与人,如今要把线下服务与人连接起来,这一目标在技术上实现的难度,百度是清楚的,因此才会对研发投入大量资源。

百度的特点在于,他不像腾讯、阿里依赖单一拳头产品。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使用时间、需求上的碎片化、垂直化特点,百度的作法是打造产品矩阵,而且将产品做成能力,比如搜索、LBS,并让这样的能力形成合力,直至产生聚变。而百度的天然优势在于,百度天然开放,愿意将自己的流量输出去,而非像腾讯和阿里一样相互屏蔽,这一点从百度在双十一期间成为电商最大流量来源就能看得很清楚。百度是离用户需求最近的一家公司,也是离传统行业最近的公司,这使得百度在开拓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机会显得比别家多了很多。

谁能在移动互联网笑到最后

最早在移动互联网春风得意的是腾讯,但这并不代表腾讯能笑到最后,从腾讯目前的移动战略方向来看,如果腾讯不坚定走与线下融合的道路,只想做纯连接器的话,它反而是最危险的。因为腾讯现在可以连接的,只是偏娱乐的社交用户,这个群体在腾讯平台上的消费需求有限,娱乐需求很旺盛但这明显无法成为腾讯未来的主要利益取向。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远比PC大很多倍的市场,如果腾讯仍旧在社交和娱乐里面打转,危机就在眼前。

相比之下,被阿里和百度分别占据电商和服务市场,在移动互联网显然规模更大,因为用户花费在社交上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但是人们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和欲望却几乎是无限的。在这一块土地的开拓上,BAT三家原本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根本没有孰优孰劣的情况,但是从连接效率、商业转化的情况来看,三家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因此从现有移动业务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分析,阿里百度可能在明年更有希望,或者说更加安全。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篇6

学生群体占比下降,其他职业群体不同程度增长

从手机网民的具体职业细分状况看,2009年学生占比为19.5%。比去年下降21.2个百分点,而其他各类职业的手机网民比例均比去年有所增长。白领人群(注:这里白领人群的职业指企业一般办公室职员,企业初级/基层管理人员、企业中级管理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企业销售人员、私营企业业主/个体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教师/教授、艺术工作者及专业人士)从去年的29.2%增长到今年的38.9%,占比上升9.7个百分点,取代学生群体成为手机网民最大的一个职业阶层;蓝领人群也从去年的13.9%增长到今年的18.9%,占比上升5.0个百分点。这显示出手机网民由学生群体向职业群体发展的显著趋势。艾瑞咨询认为,手机网民月收入分布与手机网民年龄、学历、职业分布有较强的相关性,白领及部分高消费能力的学生人群将是一个巨大的手机上网潜在消费群体。

80后学生手机网民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通过对比传统互联网网民,艾瑞发现传统互联网网民以白领为主,其中企业一般职员占比18.9%,高于5.6%的手机网民占比,而在手机网民里,学生与蓝领职工占比明显多于传统互联网网民,分别占比19.5%和18.9%,高于传统互联网网民里学生与蓝领职工占比的7.8%和5.1%。

艾瑞分析,目前中国的80后学生群体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虽无直接收入,但往往有6个直系亲属支撑其消费,已形成中国社会独有的无收入高消费群体。艾瑞认为,有较高消费需求和能力的80后年轻白领阶层已经成为手机上网的主力,他们的家庭负担较低,有迫切的消费需求、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这部分消费群体的潜力在未来有待挖掘。

此外,《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调研报告》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特征属性、上网行为及态度、3G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最新调研结果的权威数据,将会为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传统互联网企业以及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各方。提供参考依据与战略支持,敬请关注。

说明:

1.移动互联网定义:从技术层面定义是,指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服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层面定义:在广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在狭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终端,通过移动网络浏览互联网站和手机网站,获取多媒体、定制信息等其他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篇7

【关键词】移动互联安全防护

2011年,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已经高达五千多亿。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移动互联网办公、学习、生活、娱乐,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这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漏洞谋取利益,因此,人们应该重视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文中主要介绍了移动互联网中现存的信息安全问题,并通过认真的分析提出了防护措施与办法。

1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基于智能移动通信终端产生的,它实现了网络的移动化,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及时通信,获取需要的数据资源等等。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有SaaS/云计算、SOA、WEBX.0、P2P/P4P、Widget/Mashup等。

2移动互联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移动互联网络通信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计算机网络上信息安全的问题同样出现在移动互联网上,另外,由于移动互联网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以及数据的传播方式,这样在移动互联网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软件安全

恶意软件或病毒程序在用户未察觉的情况下被自动安装在终端设备上,导致终端病毒感染,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危害。软件安全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用户不知情时随意拨号打电话或订购业务、发短信、支付等;

(2)造成终端被损坏或是死机、运行速度不快、文件被损坏、终端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等;

(3)个人信息被窃取。如手机通讯簿、各种账号密码、重要文件、短信内容等等被窃取;

(4)恶意骚扰。如骚扰电话、骚扰短信、骚扰邮件、骚扰广告等等。

2.2硬件安全

移动终端设备本身存在漏洞,会使得攻击者利用硬件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进行攻击。如安卓系统经常会遭受此类攻击。

2.3网络安全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不同,接入类型多种多样,因此,也给其带来了安全威胁问题。攻击者可以通过对接入设备进行密码破解来获得对移动终端的访问权限。从而获取移动终端中的重要内容与信息。在网络层可能会存在移动网络设备,攻击者也可能通过查找其安装软件的漏洞对其发起攻击。

2.4应用安全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非常丰富,通信对方就能显得更加可疑,导致信息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可能引发病毒程序等一系列攻击,造成严重危害,其中主要有DDOS侵入、SQL恶意注入、滥定业务、盗取费用、支付安全等问题。

3移动互联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针对上述安全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安全防护:

3.1软件方面

软件的制造商应研究开发出绿色安全的适合于不同操作系统的软件,终端设备出厂时尽量预装好绿色安全软件。用户经常性地清理软件,设置程序不能随意自动安装软件,必须经过用户认证才可以进行,对需要安装的软件进行检测,检测判断是否存在恶意程序,并且可以对其实施拦截,保证互联网络信息的安全。用户收到电子邮件、彩信、不健康网站时,不可轻易打开软件程序,等待数据被检测为安全信息后再使用。

3.2硬件方面

由于终端设备硬件中的操作系统存在漏洞,这就使得攻击者可能对此漏洞发起攻击,当用户使用手机浏览网页、下载安装软件等操作时,就可能感染病毒程序或者遭到恶意攻击。可以在终端硬件上使用账号密码的形式来保证用户安全,避免用户在终端硬件上将信息泄露。另外可以在终端硬件上安装如360等防病毒,查杀病毒的相关软件,从而保障信息安全。当终端硬件设备丢失时,可以通过远程方式对其中存储的重要信息或重要文件进行删除,避免其落入攻击分子中,造成严重损失。

3.3网络方面

在移动互联网络中,用户应对网络透明,用户接入网络时采用实名身份、实名地址,并将两者进行绑定,预防用户的不规范行为,并加强对用户的控制,预防用户对网络发起攻击行为,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但网络不能对用户透明,网络需要将自己的网络拓扑隐秘,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保证数据的保密性以及完整性,用户便不能轻易攻击网络节点。

3.4应用方面

移动互联网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应用服务,这就加大了感染病毒程序的几率,因此,需要对严格审查服务提供方,GBA/GAA就是一种对业务服务器进行审核验证的方法。在移动电子商务中,手机支付等业务也需要重点研究重点防护,防止在交易过程中泄露交易账号密码等造成严重损失。也可以采用防火墙进行防护,防止攻击者的恶意攻击和侵入。

除此之外,用户应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自觉遵守移动互联网安全的法律法规,不能随意制造病毒程序、恶意攻击其他用户,移动互联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继续完善,加强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管理方案,提高技术手段来拦截非法内容。

4总结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得人们之间的通信更加方便快捷,但同时,带来的安全问题也需要我们更加关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继续发展,很多新的安全问题会层出不穷的出现,例如手机病毒,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等等,今后,还需要重点研究。

参考文献

[1]佚名.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分析报告[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2,(10):40-49.

[2]郝江波洪志国.移动终端安全问题探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2,(11):111-114.

[3]李锦.手机病毒特点及防范对策[J].通信技术.2009,42(02):253-255.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篇8

【关键词】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安全分析

前言:移动互联网在传统的互联网基础上不断发展,虽然在性能上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是其在终端的处理能力比较弱。因此,在本文中对云计算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进行研究,首先从云计算的特点上进行系统分析,然后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行分析。随着互联网发展,实现云计算与互联网技术的相互集合,一方面面临着传统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中的双重安全风险,另一方面还面临着云计算向实际应用引用中的安全风险。

一、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的发展主要面向的是移动互联网终端服务,能过在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将云计算的数据信息向用户传递。云计算是现代互联网发展中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在用户信息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云计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减少终端的计算能力。在移动互联网中,云计算将系统的“数据计算”能力转移,从移动端转移到服务器端,因此在移动端的信息处理需求被弱化,移动端不必要处理过多的复杂数据运算,就能够将相应的结果向用户展示。第二,提升了移动终端的拓展应用。当用户需要查看相关部分的数据信息时,在云计算模式下,不需要将整个文件传输给用户。移动终端对具体应用不感知,进而增加了拓展应用的便利性[1]。

二、云计算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策略

2.1安全监管问题以及防护措施

基于云计算的信息监控技术体系建立,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信息掌握的主动性以及竞争力,而提升云计算的监控,首先需要从以下问题入手:第一,基于云计算的安全攻击识别。当黑客攻击入了云客户的主机,并向客户发送DDos攻击,云客户在毫不知情前提下,以原来的付费方式,为黑客发起的资源进行付费。当受攻击的对象是大型的云服务提供商,那么黑客所带来的影响重大,进而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因此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实时识别与阻断,从而降低重大灾害发生的频率。第二,对云计算内容进行监控。“云”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云中的数据信息安全比较困难。很多恶意网站根据云计算的动态性特点,随机建立网站或者或者关闭网站,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对用户信息的攻击。例如,网络中总会出现一些反动内容,以打游击的形式在网络中移动,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追踪管理难度比较大。此外,云服务一般还具有国际性特点,对于数据信息的存贮也具有一定的跨国性,因此在不同地区的信息监管上也存在着差异性,要想避免信息安全问题出现,首先需要采取法律支持,注重地域法律监管与规则之间的冲突与联系,一旦出现移动互联网问题,则需要在法律支持下,作出应允裁决[2]。

2、云计算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在云计算模式下,建立数据信息安全指标,以及风险测评技术体系,是实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重要技术。在云计算体系中,安全标准是云用户安全目标与云服务商安全服务能力的衡量。基于云计算的“安全服务品质协议”,能够在科学测评基础上,当出现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时,进行责任认定。在传统意义下的服务商安全风险评估法方式,只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全面的识别、系统分析等,对资产潜在影响进行安全风险抵御能力分析。在云计算环境下,云服务能够向提供商提供多种服务基础设施,用户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购买多个服务商软件服务,并在实际系统使用中选用。因此在实际的云服务安全水平等级化的环节中,需要以直观的理解,进行安全标准选择[3]。

3、云计算服务性能保持。云计算在信息高负载的情况下,能够对将系统的潜在缺陷揭露,最终导致系统的实际运行出现问题,系统的稳定性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在高并发用户访问请求下,建立可信云计算机系统是一项比较关键的技术。因此,在实际的云计算系统中,需要采用云计算系统的动态监测技术,分析软件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采取局部再生的云计算系统,提升系统抗衰能力[4]。

结论:综上所述,在本文中,通过对云计算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中的安全威胁进行分析,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建立云计算模式下的安全体系,针对云计算系统对用户的隐私保护功能、数据安全功能等,需要建立客户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首先,对安全监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其次建立云计算风险评估体系,最后对云计算服务性能保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升云计算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石莎.移动互联网络安全认证及安全应用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2]王文婧.移动云计算的QoE评价与优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篇9

在2013年,“互联网思维”一词火了,但“移动互联网思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尽管有人零星提到了基于移动端的设计与体验创新,也有人说将发生对PC互联网的颠覆变革,但谈得更多的是“碎片化思考”,并没有进行系统梳理。​

“你首先必须找到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真正区别,这是梳理移动互联网思维的起点。”在栾义来看来,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会导致信息传播的加速,以及信息控制权的易帜,由此催生出产业链重构与价值重组,“移动互联网通过把人和网络实时链接,拥有比互联网更快的加速度,更低的参与成本,这些变化都是数量级的。”​

为此,“经理+”网站(《IT经理世界》杂志旗下精英社区)专访了栾义来,请他盘点2013,梳理出有关“移动互联网思维”的四大要点,以飨读者。​

一、万物之间直接、实时链接,是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互联网的核心差异点,由此带来了加速的消费者参与感与商业生态的演进。​

历史证明,信息传播每加速一次,信息控制权就会重组一次。真正的消费者投票机制在互联网之前并不存在,信息的传递主要还是依靠渠道商,反馈也不够及时,于是就有了“牛鞭效应”的说法,而消费者还只是沉默的大多数。​

在PC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开始加速,消费者也逐渐参与到投票中来,商业生态的演进由此加速,这才有了很多淘品牌在2~3年之内迅速崛起的现象。其中,电商平台进一步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但电商依然作为一个渠道挡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真正赚钱的是像淘宝、大众点评等信息中介平台。​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万物的直接、实时链接使得信息反馈与用户参与的成本持续降低,碎片化时间也带来了参与时长的增加,两者的累加效应,使得“消费者赋权”开始真正发挥威力。​

移动互联网也使得品牌商与消费者维持关系的成本降到最低,真正有机会摆脱中介平台,我们即将开启一场去中介平台化和更深刻的商业民主化运动,品牌的演进获得了新的加速度。这意味着品牌商可以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直到彻底抛弃中介平台,用户也将是品牌商自己的,而不是中介平台的。(互联网真正的精神就是信息的共享、透明、高速流通,移动互联网大大加速了相关的进程)​

由此来分析,微信之所以强大,在于它是链接工具与信息管道,而不是信息中介,它的运营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品牌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维持与粉丝的关系。​

于是,品牌的演进会呈现两种现象:一是将来会有更多跟小米类似的新创商业品牌涌现,它们从诞生第一天开始,就和粉丝一起共同创造一个品牌;二是像耐克、海尔、华为等传统的强势品牌通过去中心化,以更低的成本与粉丝保持互动,将可以加速品牌的商业民主化转型。​

“Nick+”的例子值得参考,耐克通过发行移动硬件设备Fuelband,以及Nick+Running、Nike+Basketball等APP应用,并搭建起Nike+Accelerator的开放孵化平台,使得自己从硬件生产者转身为服务提供商,并拥有了千万级别的铁杆粉丝用户。​

二、移动互联网加速了资源的配给效率,信息的垂手可得以及基于碎片化与场景化的资源撮合,都将极大释放用户原本被压抑的消费需求。​

移动互联网有哪些需求特征是PC互联网所没有的?你会看到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变得更简短与快捷,大量即时冲动型需求大量产生,即时服务提醒也将变成很重要的服务呈现和实现手法。​

举例像今夜酒店特价、嘀嘀打车这两款产品,是完全是移动互联网才催生的需求和产品。实际上,这些冲动型需求一直就存在,只是原本无法被满足,以至于被压抑住了。(这就是所谓“分众热聚”,越来越细分、越来越狂热的消费者会捧起那些打动他们的应用、公众号,因为移联网,太能匹配了)​

这时候考验的是如何将用户释放的消费场景需求,进行即时转化和满足,比如说O2O模式下的即时资源撮合。也就是说,社会资源的供给也并没有增加,唯一改变的资源匹配效率的极大提升,这也是我们重新思考移动互联网碎片化与场景化特征,寻找完全基于移动互联网生长的新模式的出发点。​

所以,我们需要做好“碎片时间的完整体验表达”或“碎片化呈现”。逻辑思维的运营者罗振宇每天用一分钟的语音,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推荐各种知识,而微信之父张小龙也有一个说法,叫作“如果不能让用户在一分钟爱上你”。​

原因在于,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可能只有这么久,你必须要让他能够完成一个闭环的完整体验,才能赢得他。举例来说,碎片化呈现可能将是10分钟的手机游戏、4分钟的商品购买、3分钟的陌陌交友等。​

还有一点在国内少有人关注,那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分钟都将可以被计价。比如普通人和专家资源是可以直接实时链接的,当你可以直接找到律师、医生等专业知识的拥有者,可以进一步消除专业知识的信息不对称,而专家的碎片化时间的价值也可以重新估算,并按照分钟来出售。​

三、移动互联网在企业O2O变革中的第一步是重建一套移动零售的管理思维。企业现阶段的核心诉求将是建立统一的微网站体系,并重新定义传统的管理软件。​

现在,市面上95%的提供微信营销服务的公司,基本是提供建站服务,腾讯自己也做了一个名为“风铃”的无线自助建站产品。但我们一定要清醒看到,只有微信是无法承载完整闭环的O2O的,它只能是一个环节,包括阿里的支付宝也只是一个环节。​

面对一个个碎片化的环节或工具,企业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微网站体系,重新定义原来传统的管理软件,将原先的CRM系统、供应链系统等做适合移动互联网的改造,重新建立一套适合移动零售的管理思维。​

大致来说,在面向消费者的前端,企业需要抓好入口,充分需要利用好包括微信、支付宝等在内的超级APP。其中,二维码作为万物的标识正在链接一切,将是品牌跟用户产生接触点转化的最有效工具,它可以成为新的用户感知和流量的入口。同时,企业还要建立自己的微社区,整合碎片化的社交渠道,与粉丝保持互动。(从某种角度说,你更需要的不是卖东西给粉丝,而是更多地获得与他们接触的机会,用数据描出他们的“画像”)​

在后端,企业需要将入口与后台有效打通,把传统的CRM、商品运营、服务流程等重新基于移动互联网来构建,从而实现用户的有效转化与沉淀。​

四、移动互联网正在催熟新的商业模式杀手锏,“工具+社区+电商”的混合模式正在浮现。​

“工具+社区+电商”的三位一体化模式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模式,比如大姨吗APP、航班管家APP最开始本身是一个工具,但正在成长为社区,并开始逐步嫁接电商业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简单来说,工具如同一道锐利的刀锋,它能够满足用户的痛点需求,但它无法有效沉淀粉丝用户,社区就成为了沉淀用户的必需品,而电商化则是衍生盈利点的有效方式。三者看上去是三张皮,但内在融合的逻辑是一体化的。(工具的切入点很重要,满足什么人群,他们的特性是怎样,决定你未来能做什么样的事儿)​

微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它从一个社交工具,加入了朋友圈点赞与评论等社区功能,继而添加了微信支付、精选商品、电影票、手机话费充值等功能。跟微信模式类似的Line最近也在日本推出了C2C电商平台LineMail,卖家开店不需要费用,Line只赚取10%的提成。这些移动IM工具都已经在向移动电商延展。​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1篇10

2001~2010年,PC互联网时代造就了淘宝、京东等电商大鳄,对传统企业也是一致命的“降维打击”来自于科幻小说《三体》中名词:世界是个四维的世界,三维表示立体,外加一维的时间,三维世界的生物是无法生活在二维世界的。当采用二维世界的生物生存方式,向三维世界发生攻击时,称之为“降维攻击”。《三体》经常作为互联网基因企业进攻传统企业的例子。很多传统企业尚在迷迷糊糊,未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看不到、看不起、看不懂、赶不上,连滚带爬的度过好几年。也就是这些年,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兴企业已经改变了产业结构,就是这些年,给传统企业带来了无比的恐惧阴影。

互联网通过不到20年时间就改写了大部分的商业规则,哪一次创新的力量、哪一次经济领域的革命能影响如此广泛、进化得如此快速?——电话用了71年、电力用了52年、电视用了30年,互联网仅仅用了10年就覆盖了50%的美国人口,而移动互联网仅仅用了几年,就覆盖了超过50%的人口。

2011年,可以称之为移动互联网的元年。硬件设备全面降低,千元Android智能机开始普及;接入成本全面降低,全面商用的3G网络资费降低;接入平台已经完备,微信用户大规模增长;技术成本大幅度降低,App开发已经规模化生产;支付平台已经建立,支付宝成为Appstore财务类最佳软件、微信支付通过大群开放。

当消费者、供应商、劳动者、平台、地理位置、移动支付等均已准备完毕——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互联网+”的时代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移动互联网并非是一个小型化的电脑,微信也并非QQ,移动互联网时代完全不同于PC互联网时代,两者的本质完全不一样。

——因为可以用LBS系统确定手机的位置,让消费者与企业的连接在地址位置上更加精准,让人与人、人与企业可以随时定位连接;

——因为手机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社交软件,而无需趴在电脑面前敲键盘,互动、沟通和分享变得更为便捷和频繁;

——因为手机分布碎片化的地方,不像PC互联网时代依赖搜索引擎、门户网站而存在,所以全球化的流量对有限位置的移动端权重在降低;

——因为千万像素手机相机出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传图片、微视频,UGC互联网术语,全称为UserGeneratedContent,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的意思。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用户产生内容)频率和数量大大加快。

正如谷歌的CEO拉里·佩奇所说:科技正在改变商业的方方面面。全世界的信息和媒体都是在线的。移动设备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联系任何人。云计算将一个超级计算机收入你的口袋中。因此,多年以来的准入和创业门槛也不复存在,现存的企业极易受到竞争和干扰的影响。——扪心自问,哪些想法本应该在5年内就实现?试着去想象那些不可思议的事物,因为它们其实很有可能发生。正如《企业生命周期》中所提出的:在复杂的新商业世界,传统的战略和规划概念正在逐步消失。

总结了四条“如果——那么”布尔逻辑:

如果趋势不可靠,那么规划和决策的数字用途就有限了;

如果数字帮不了我们,那么我们就必须抛弃每个管理决策量化的假定;

如果商业环境快速变化,那么“短期效益主义”是合适的;

如果人们被复杂性弄得心神不宁,那么对管理的信任就至关重要。

中国古代的韩非子说过:“世易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存在不同的本质区别,前者改变了商业规则、商业模式、管理理念和思维定式,使得社会、经济和生活都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得创新、变革、创业、转型、进化成为商业主题——这场大潮,“世易”已经开始,“事异”正在发生,需要提前备变,顺应则昌,逆势则亡。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篇11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战略分析经营多元化生态战略

一、引言

乐视网成立于2004年11月,创始人为贾跃亭。乐视网是以网络视频的基础服务和视频平台增值服务业务为主要经营范围。公司于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视频网站公司。

起初的乐视网只是一家提供视频在线播放的公司,自身的视频内容也没有什么特色可言。但是在2012年,乐视网正式宣布进入智能电视终端领域,从而开启了其经营多元化的里程。目前,乐视网“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生态取得了比较丰厚的成果,乐视移动、乐视体育、乐视影业正在成为乐视网生态坚不可摧的城墙。2015年年报显示,乐视网业营收同比增长90.89%,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海外上市的合一集团,2014年的亏损达到86,537万美元。让人们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导致两者差距如此巨大。事实上在笔者看来,乐视网的生态战略正是取得优秀业绩的重要原因。

二、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习惯和技术变革等等。通常来说,一个企业战略的制定是受到宏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利用专注于分析宏观环境的PEST模型,笔者对乐视网的宏观环境进行了解读。

在政治方面,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概念成为了许多企业顺利转型升级的契机。在经济方面,在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行业发展的动力。现在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地增长,互联网行业前景良好。互联网新兴行业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在社会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断上升。如今各大视频网站和手机智能App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技术方面,因为4G和wifi现在的普及,网络已经完全融入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高速的互联网连接速率和便捷的网络服务改善了人们观看水平的体验。可见,乐视网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宏观环境作为支撑。

三、行业环境和竞争对手分析

(一)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我们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乐视网所处的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从进入者壁垒来看,视频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度很大。目前,行业的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主要表现在好的影视作品较少,各大视频争夺版权,使得版权价格变得非常高昂。不少在线视网站已经开始试水开拍自制剧、网络剧来减轻来自影视公司方面的资金压力。在购买者议价能力方面,一方面由于整个视频行业内的企业用户粘性并不高,再加上我国网民的固有观念,使得大部分视频用户目前很不情愿为视频内容付费。另一方面注重品牌和口碑效应的大广告商在网络视频投放广告相当谨慎,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同时,代替品的威胁例如直播节目的开始出现,不过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已经在此方面布局,所以这种威胁较小。在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度这一方面,我们发现在线视频服务的竞争处于白热化状态,自从2012年优酷土豆合并随后被阿里集团收购后,现有行业已经形成以优酷土豆、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爱奇艺以及乐视网为第一梯队,酷6网、华数、芒果TV等为第二梯队的竞争格局。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在线视频网站的竞争对手将会进一步减少,竞争压力会不断地增强。

(二)竞争对手分析

接下来,笔者将针对乐视网所处行业的竞争对手各自进行分析与其他视频网站的对比后我们发现,乐视网在可以增加用户粘性的独家内容方面很有优势,主要劣势也是收费的价值太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付费欲望,但是乐视网仍然可以通过各种的营销手段来吸引用户付费。

四、自身优质资源分析

(一)乐视品牌优势强

目前,乐视网作为视频这种覆盖人数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云视频平台战略,超强的电视剧看、强大的自制剧能力,和近年的有限分销和电视剧独播的策略是根本性原因,广告业务的增长也非常迅速。作为差异化品牌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精品内容驱动,流量、用户数跃居首位带动业绩高增长。2015年,《芈月传》《太子妃升职记》《小时代4:灵魂尽头》等精品内容驱动乐视网流量、覆盖人数等关键的指标大幅提升。其中《太子妃升职记》24亿的点击量为乐视带来了超过60万的付费用户,充分彰显了差异化自制内容吸引力。第二,是简单便捷的观看,乐视网拥有海量的影视剧以及电影媒体库,提供了最好的用户体验,用户可以通过乐视网搜索他们想要的影视内容,方便快捷。“同步院线”模式,让用户在家中第一时间观看到最新上映的电影。第三,乐视网用户平均质量较高,消费能力较强。如今国内观众的消费观念开始逐渐转变,已经慢慢接受了“付费观影”的模式,众多品牌广告客户愿意在乐视网投放广告。乐视的精品影视内容保证了广告收入的持续稳定地增长。

(二)业务实现了差异化

“乐视自制”已成为网络视频自制第一品牌。虽然自制剧的质量无法和热门大剧相比,但是自制部分如果能每年出一两部大片的话,无论是收入还是品牌都将得到大大的提升,有利于公司的竞争力的提升。在用户体验方面,乐视网为4K视频准备了3.5T带宽,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260各CDN节点,这可以保证不管处在任何地区、任何网络服务商,都可以流畅观看4K视频,这也成为乐视网独家营销的卖点。此外,乐视影业参与投资拍摄的独家电影《小时代》系列赚的盆满钵满;独家冠名北京五棵松体育馆的乐视体育等已经获得许多重大赛事的独家转播权,正在准备单独上市。

(三)财务状况良好

我们发现乐视网每股收益在同行业来看基本上维持稳健增长的视频上。主营业务收入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2016年第一季营业收入46.3亿元,同比上年第一季度增长117.2%。尽管公司在新业务的拓展方面可能采用了比较激进的手段进行推广,从而拖累了公司2015年部分业绩的表现。但是乐视网的经营现金流表现十分抢眼,现金充足意味着乐视网的生态战略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向好。

五、结束语

本文立足于乐视网所处的经营现状,从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环境与微观环境分析,深入挖掘乐视网优势和劣势。乐视网的生态战略本质上是一种经营多元化战略,其拥有较强的品牌效应和经营现金流创造能力正是乐视网开展生态战略的重要优势。同时,乐视注重产业链创新,以“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四个环节为战略核心。将产业链延伸到上游的乐视自制内容和下游的乐视手机、乐视超级电视等终端研发,乐视同时进军儿童市场:乐视儿童在去年年底登入乐视超级电视,开创乐视亲子频道,推出儿童智能手表,WIFI钢琴,乐小宝语音伙伴等儿童产品。通过产业链创新来完善乐视生态,实现规模经济。当然,乐视网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可小觑,技术风险和竞争加剧可能使得乐视网之前积累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因此,“生态乐视”的战略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市场的有利条件开辟企业经营的蓝海,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佳诚.乐视网生态系统模式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篇12

9亿用户将尝鲜“位置广告”

日前,连尚网络宣布旗下产品WiFi万能钥匙全球总用户量突破9亿,月活跃用户达到5.2亿。而全球范围内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只有Google、Facebook和腾讯等少数公司的产品能够达到9亿用户量。作为一款移动应用,WiFi万能钥匙凭借着庞大用户基数以及独特的“人与场景”优势,开始全新商业模式的探索。

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WiFi万能钥匙的位置广告服务将于七月底推出。据悉,WiFi万能钥匙的位置广告将充分运用大数据计算能力,推测用户喜好及需求,将中小商户、个人的信息精准推送给特定辐射范围内的用户,出售闲置物品、同城交友、推广商铺以及优惠打折等信息。在WiFi万能钥匙看来,这一服务有效解决了因成本过高,投放效果不佳等造成的信息服务与用户之间不顺畅、不匹配等问题,不仅能够为商户及周边人群带来极大的便利,更顺应了大数据时代的个性化需求。连尚网络创始人兼CEO陈大年表示:“大数据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WiFi万能钥匙将聚焦‘人与场景’的大数据应用和开发,通过不断积累的大数据能力,帮助中国广大的中小商户和个人找到新的机会。”

据DCCI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智能手机保有量达8.8亿部,且79.0%的智能手机用户手机搭载安卓系统。伴随国内智能机普及率的不断提升,移动广告也因之受益。以猎豹为例,其基于长期的数据积累与分析,通过对超过10亿用户的匿名行为数据进行智能计算,已经构建了一套庞大的实时精准人群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场景投放。目前,猎豹拥有着丰富的并且高转换率的原生广告,如CM屏保、垃圾结果页、游戏加速页,CMS锁屏、结果页、BatteryDoctor省电结果页,Photogrid分享结果页等诸多产品。猎豹开启移动商业化两三年的时间,移动收入、特别是海外收入已经成为猎豹移动营收的主要构成,以及公司收入增长的强劲引擎。

“场景经济”有待深入挖掘

“‘人与场景’的商业模式将会是多维度和多角度的,也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商业模式。”对于业内人士而言,如何深度挖掘“场景经济”将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点。

“京东拥有近1.7亿活跃用户,与优步的用户群体及出境游的消费人群高度重合。”日前,移动出行平台优步(Uber)和就选拔与和京东“牵手”,京东正式加入Uber+Travel合作伙伴阵营,双方将以旅游为起点展开更多合作。在优步看来,用户在叫车出行时天然自带很强的场景,而与京东的合作,则可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中的消费需要。据双方介绍,在未来京东与优步将一同实现用户和数据层面的融合,达成产品层面的深层次合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一同提供快捷高效的出行和购物体验。此外,依托京东物流配送体系优势,和优步随时随地的即时用车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明信片的寄语15篇
  • 下一篇:服装的销售计划1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