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遥感卫星影像技术范例(3篇)

时间: 2024-01-05 栏目:公文范文

遥感卫星影像技术范文

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等信息,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人类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是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就是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技术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二、遥感技术的分类

(一)按搭载传感器的遥感平台分类

1.地面遥感,是指把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

2.航空遥感,是指把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如气球、航模、飞机及其它航空器等。

3.航天遥感,是指把传感器设置在航天器上。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等。

(二)按遥感探测的工作方式分类

1.主动式遥感,即由传感器主动地向被探测的目标物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然后收集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其主要优点是不依赖太阳辐射,可以昼夜工作;而且可以根据探测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波段和发射方式。比如,雷达和激光器。

2.被动式遥感,即由传感器直接收集目标物反射太阳光的反射或目标物自身辐射的电磁波。比如,常用的摄影机和多光谱扫描仪,热红外扫描等。

(三)按遥感探测的工作波段分类

紫外遥感,是指利用紫外波段的大气窗口进行探测的遥感技术。波长在0.01-0.4um。紫外遥感在地质调查中有特别重要的应用,主要用于探测碳酸盐岩分布。碳酸盐岩在0.4μm以下的短波区域对紫外线的反射比其它类型的岩石强。另外,水面飘浮的油膜比周围水面反射的紫外线要强烈,因此也可用于油污染的监测。

可见光遥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遥感方式,波长为0.4--0.76μm的遥感技术。通常以摄影、摄像或扫描方式成像,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遥感技术。可见光摄影遥感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昼使用。

红外遥感,又分为近红外或摄影红外遥感,波长为0.7~1.5微米,用感光胶片直接感测;中红外遥感,波长为1.5~5.5微米;远红外遥感,波长为5.5~1000微米。中、远红外遥感通常用于遥感物体的辐射,具有昼夜工作的能力。常用的红外遥感器是光学机械扫描仪。

微波遥感,对波长1~1000毫米的电磁波(即微波)的遥感。微波遥感具有昼夜工作能力,但空间分辨率低。雷达是典型的主动微波系统,常采用合成孔径雷达作为微波遥感器。

多光谱遥感,利用几个不同的谱段同时对同一地物(或地区)进行遥感,从而获得与各谱段相对应的各种信息。将不同谱段的遥感信息加以组合,可以获取更多的有关物体的信息,有利于判释和识别。常用的多谱段遥感器有多谱段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

三、遥感技术的特点

1.探测范围广、采集数据快

遥感卫星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侦察范围广,获得情报多。比如,卫星视角为20度的情况下,从3000米高度的飞机上可看到1平方千米的面积,而在300千米高度的卫星上看,可看到10000平方千米的面积。在近地轨道上的侦察卫星,每秒可以飞行七八千米,绕地球一周只需一个半小时左右,一个比较长寿命的卫星,可以在太空持续工作两年以上,从而保证了侦察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几十圈,只要运行的轨道合适,几乎可以看遍全球。如果发射几颗卫星,构成卫星侦察网,可以在某些地区实施不间断几乎无遗漏的监视。

2.限制少,精度高

利用卫星进行侦察安全可靠,合理合法,有超越国境的自由,不存在侵犯领空、领海和受防空武器威胁的限制。国际公认离开地面高度100千米以上的空间,不属于地面国家的住宿范围。宇宙空间不受国界限制,卫星可以任意出入。因此,侦察卫星比任何高空侦察机有更大的安全性。同时,也不受地形、气象等条件的限制。同时,利用遥感卫星进行侦察,获得的图像清晰、准确、精度高。海湾战争中,美国"曲棍球"侦察卫星装有图像探测器,由雷达发射微波信号到地面,经回收识别后再反射到太空。它的活动不受云雾和夜暗的限制,可识别地面约0.3-1米的目标,尤其适用于干燥的沙漠地区拍摄卫星照片。它能分辨出坦克种类,计算出坦克、帐篷、甚至人员的数量。

3.信息量大、种类多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的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空袭南联盟的行动中,美国和欧洲至少使用15-20种不同的卫星。

四、遥感技术在武警部队遂行任务中的应用

(一)在执勤处突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武警部队遂行任务的地理环境变化非常迅猛,目前许多地区地图多数都比较陈旧,现势性较差,部队使用困难。传统的地理保障形式是以基础信息为主,不能满足部队行动的特殊保障要求,无法更好地为指挥人员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武警执勤处突需要特殊的地理信息保障。部队行动时对点状、线状地理目标的信息要求更多、更具体。其中主要的道路、周边地形、制高点、市区街道、地下通道与管网、广场、桥梁、隧道等要素,对部队集结、机动及兵员和后勤保障物资的运输影响很大,必须重点保障。遥感卫星围绕地球运转,能及时获取任务区域的各种最新地形资料,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的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空袭南联盟的行动中,美国和欧洲至少使用15-20种不同的卫星。

遥感卫星影像技术范文篇2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

1.1遥感的工作原理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的实现还需要遥感平台,像卫星、飞机、气球等,它们的作用就是稳定地运载传感器。当在地面试验时,还会用到像三角架这样简单的遥感平台。针对不同的应用和波段范围,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物体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范围内的电磁辐射。传感器会把这些电磁辐射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原始图像。原始图像被地面站接收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提供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1.2遥感技术的发展

遥感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航空遥感作为地形图测量的重要手段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卫星遥感用于测图也正在研究之中并取得一些意义重大的成果,基于遥感资料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进而应用于测绘工作已获得了较多的应用。自20世纪初菜特兄弟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起,航空遥感就开始了它在军事上的应用,从1972年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发射升空以来,美国、法国、俄罗斯、欧空局、日本、印度、中国等国家都相继发射了众多对地观测卫星。遥感信息获取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低分辨率发展到高分辨率甚至超高分辨率。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太阳同步卫星、太空飞船、航天飞机、探空火箭,并且还有高、中、低空飞机、升空气球和无人飞机等: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相机,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

二、卫星遥感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2.1测绘的发展

测绘,顾名思义就是测量并绘制地图。测绘成果在一般人眼里基本上就是纸质地形图,不过这只是对早期测绘的理解。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测绘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测绘已经远远超脱出传统模拟产品的固有模式,向多品种(模拟及数字产品)、多用途、多种成果形式及高度集成化的方向迈进。当然,对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的应用面也就日益广泛。

90年代中,国家测绘局根据国内外发展状况,在原有测绘产品的基础上,提出增加新的测绘产品模式,即4D产品(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航空摄影资料与卫星遥感资料的互补是4D特别是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的资料源。利用现有的遥感影像资料可以制作多种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如利用TM影像可制作30m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陆地―7影像可制作15m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斯波特影像可制作10m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依科诺斯影像可制作4m和1m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4D产品,为影像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多分辨率、多层次的影像资源。同时,影像数据可作为GIS(地理信息系统)的背景地图,对GIS的深层次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更直观的影像信息资源,从而也充实和发展了数据库本身,为规划、管理等部门的科学化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

2.2卫星遥感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更新数据库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监测并发现变化的过程。因此,各国均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的优势,对各种感兴趣要素进行监测,如我国进行的土地利用调查及监测、城市变迁、灾情监测等。这些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提供了基础保证。

2.3应用的常规方法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面三维信息,常规的方法是立体摄影测量。由于雷达卫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不受云雾等恶劣天气和夜暗影响的特性,故随着雷达遥感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SAR)也被用作立体摄影测量。由于斑点噪声的存在,其使用也一度受到影响。近年发展起来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INSAR),提供了获取地面三维信息的全新方法,即利用干涉雷达提取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该方法将大大改进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的传统模式,这是雷达遥感的最新领域,是遥感和摄影测量科学的前沿,目前还只处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相信在几年内可以大规模应用在测绘及其他领域。

2.4遥感图像全数字测绘系统

遥感图像全数字测绘系统是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图像提取战场地理环境和军事目标空间信息,进行全数字测绘作业的智能化综合信息处理系统,是我军首次自行设计与研制、具有自主版权的第一代全数字遥感测绘装备。该系统的研制成功实现了遥感测绘技术进入全数字阶段的跨越性和革命性转变,为我军数字化测绘保障提供了新型的换代技术装备,对于改变100多年来摄影测量基于硬拷贝图像的生产作业方式有重要意义。

与以往的测绘系统相比,该系统在影像匹配方面,能成功用于数字空中三角测量,提高了算法的速度和可靠性,有效地解决了卫星遥感影像匹配的技术难题;在微机环境下能实现单像和立体方式下的地形半自动测绘;在数字图像处理方面,能实现正射影像镶嵌中几何纠正和无缝辐射拼接的自动化;在地形三维可视化方面,实现了三维地形图的空间查询及分析和大区域地形数据、高分辨率遥感纹理图像的三维可视化;在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方面,开发了基于多源遥感图像的数字城市三维显示实用技术;在航天影像摄影测量方面,还开发了三线阵推扫式影像的处理软件。

该系统配置合理、实用化程度高,总体技术水平已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经进一步集成装备部队,将极大地改善我军作战测绘保障的网络化作业环境。

三、测绘新技术的发展

测绘新技术除了遥感技术以外,不可不提的便是GPS、GIS技术,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3.1GPS的发展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GPS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目前,各种类型的GPS接收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GPS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GPS作为一项引起传统测绘观念重大变革的技术,已经成为大地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最具潜力的全能型技术。GPS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除具有对测站选择更灵活、更适应不利条件、全天候连续作业外。还具有比任何地面常规技术供数量更多、精度更高的数据信息。

3.2GIS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多个学科、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至今只有40多年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和美国学者的在土地和交通方面的地理信息研究。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一次讲演,在该讲演中戈尔正式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对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发展和应用对测绘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是现代测绘技术的重大技术支撑。

四、结语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整体方向极大地影响着现代测绘科学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现代测绘新理论的概括性增强,测绘新技术的技术综合程度提高,各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测绘学与其它门类科学的联系增强加大,测绘学吸收和移植其它学科成果的速度加快,这种学科内外的综合化发展,将使现代测绘学不断开拓出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钱乐祥.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与地理特征提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魏建华,张展,许月光.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几个研究对象[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9,(4).

遥感卫星影像技术范文

天眼越来越好

遥感卫星也叫对地观测卫星,有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2种,前者携带可见光、红外和多光谱等遥感器,最大优点是分辨率高;后者携带合成孔径雷达等遥感器,最大优点是可以全天候工作。

众所周知,评估遥感卫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分辨率,它包括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等,其中空间分辨率最令人关注,其指标对卫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影响。空间分辨率一词来源于光学,是指2个点光源彼此接近到恰能被分辨出的最小距离,能显示遥感卫星分辨目标的能力。具体说来,它是指能从遥感卫星照片上辨别地面目标的最小尺寸,例如,如果某遥感卫星能够辨别的最小目标为2米,则这种遥感卫星的分辨率就是2米。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类对遥感卫星的空间分辨率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发射数量和研制国家正日益增多。近年来,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发射数量已占遥感卫星发射总数的约41%,而且其占有比例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因此可以认为,人类对地观测已进入高分卫星时代。这些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已广泛用于精确制图、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地理信息服务等领域,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

对于采用光学成像的遥感卫星来讲,其运行轨道越高,分辨率就越低,所以,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通常运行在近地轨道,有时甚至采用临时性降低轨道高度的方法来取得短期的更高分辨率的图像,以满足特殊需要。另外,星载相机的焦距越大,分辨率越高。

对于采用雷达成像的遥感卫星来讲,可工作在略高的轨道上,但这就需要雷达成像卫星自身能提供足够高功率的雷达信号。提高其分辨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短波长;二是增加天线口径。为此,可以提高雷达波的频率,缩短其波长,但当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大气对雷达波的衰减和吸收特性就会表现得非常明显,从而影响雷达的正常工作;同样,雷达的天线口径也不可能无限增加,因为加大雷达口径不仅会增加工艺难度和成本,而且对发射卫星的运载器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提出了合成孔径雷达的概念。合成孔径雷达是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来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

军用领跑高分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在军用和民用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从原理上讲,军用遥感卫星与民用遥感卫星大同小异,主要差别是在使用的谱段和对地面分辨率的要求不同。军用遥感卫星主要在可见光或近红外谱段成像,分辨率优于1米,因此,军用遥感卫星大部分都是高分辨率卫星,只有少数用于普查的军用遥感卫星因运行轨道较高,以便提高时间分辨率,但空间分辨率会稍低;民用遥感卫星主要在多光谱成像,以便识别地面各种特征,其分辨率有高有低。

在军用高分辨率光学成像遥感卫星方面,美国锁眼12号卫星最牛,它采用了大面阵探测器、大型反射望远镜系统、数字成像系统、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实时图像传输技术等,镜头口径3米,焦距27米,分辨率达0.1米。法国太阳神2号A、2号B卫星分辨率达0.5米,其军民两用光学成像遥感卫星“昴宿星”的分辨率为0.7米。以色列最先进的地平线9号小型:光学成像遥感卫星分辨率为0.5米。日本现役的第二代光学成像“情报收集卫星”分辨率为0.6米。

在军用高分辨率雷达成像遥感卫星方面,美国“长曲棍球”卫星是老大,分辨率达0.3米,其设计特点是装有巨大的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和巨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卫星装载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能以多种波束模式对地面目标成像,使“长曲棍球”不仅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还可以发现伪装的武器和识别假目标,甚至能穿透干燥的地表,发现藏在地下一定深度的设施,并对活动目标有一定跟踪能力。德国有军用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意大利有军民两用卫星“宇宙一地中海”,前者分辨率为0.5米,后者为1米。日本现役的第二代雷达成像“情报收集卫星”分辨率为1米。以色列的“技术合成孔径雷达”设计寿命为4年,质量只有300千克,其中所载的合成孔径雷达重约100千克,分辨率为1米。印度军民两用的雷达成像卫星1号是自制的,其雷达成像卫星2号由以色列研制,分辨率为1米。

今后,军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发展趋势更多地使用雷达成像卫星,并通过采用平板相控制雷达天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其分辨率,采用新的分布式星座来缩短卫星的重访周期;光学成像卫星在获得高地面分辨率的同时,将继续扩大视场宽度,以提高卫星的时间分辨率;组建可实现全球覆盖的小型卫星星座,实施对任何目标的实时或近实时的侦察;发展星载超光谱遥感器,进一步扩展成像侦察范围,增加对隐蔽和伪装目标的识别能力;开发新型战术成像侦察技术,提高侦察技术的传送能力,实现军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从战略应用向战术应用扩展;发展小型、低成本和可应急发射的军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它也可军民两用;建造军用和民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混编星座,以提高对地观测的效率;研制同时载有光学成像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2种遥感器的军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

多国角逐民星

一般来讲,分辨率约2米的民用遥感卫星可称为民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美国、德国、印度、以色列和俄罗斯等国都在积极发展民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美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大多是小型商用卫星,有多个型号:“艾科诺斯”2号卫星的分辨率为0.82米,幅宽11.3千米;“快鸟”2号卫星的分辨率为0.61米,幅宽16.5千米;“地球之眼”1号卫星的分辨率为0.41米,幅宽15.2千米;“世界观测”2号卫星的分辨率为0.46米,幅宽16.4千米。它们也可以用于军事。

2012年9月9日,法国首颗第4代“斯波特”——“斯波特”6号入轨,它是光学成像卫星,具有质量轻、寿命长、分辨率高的优点。其分辨率为2.5米,幅宽60千米,并能同轨立体成像。该卫星运行在694千米高的太阳同步轨道,质量只有800千克,设计寿命达10年。该卫星上有两台高分辨率相机,每天成像范围250万平方千米。虽然其分辨率和幅宽与第3代“斯波特”一样,但更加敏捷,能执行快速反应任务,每天上传6个任务计划,获取无云图像。它们与2颗已上天的法国“昴宿星”形成互补,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保持系统的宽覆盖能力和图像数据的连续性,因为“昴宿星”虽然分辨率达0.7米,但幅宽只有20千米。

德国“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是民用和商用高分辨率雷达成像卫星,也是世界首个高精度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系统,分辨率优于1米,现广泛用于农林管理、地质调查、海事监测等。

印度现有制图卫星1号、2号、2号A、2号B共4颗高分辨率卫星,其最高分辨率为1米。印度正在研制的制图卫星3号卫星的分辨率将达0.3米。

以色列地球资源观测系统一B卫星运行在距离地面540千米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观测周期为4天,分辨率为约0.7米,设计寿命6年。其上的遥感器也是1台全色CCD相机,其每行像元数为20000,量化等级为8比特~10比特。星上相机的观测角变化范围为±45°,这是靠平台侧摆来实现的。由于相机观测角变化范围较大,故它有能力获得较多的立体像对。

俄罗斯新一代民用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资源”-DK的分辨率为1米,其正在研制的“资源”-P卫星的分辨率为0.4米。

2012年,韩国阿里郎3号多用途卫星升空。它载有光学相机,能够拍摄0.7米高分辨率照片,运行在685千米高的轨道。2013年,韩国将发射1米分辨率的雷达卫星。

中国成为后起之秀

近年,我国也在积极研制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例如,2012年4月18日,我国首颗民用宽幅带、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资源一号O2C星正式在轨交付给国土资源部;2012年7月30日,我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正式投入使用;2012年9月29日,我国为委内瑞拉研制的委内瑞拉遥感卫星1号上天,这是我国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遥感卫星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服务。

2012年投入使用的资源一号O2C星的发射质量约2056千克,设计寿命3年。它装有2台分辨率为2.36米的全色分辨率相机,1台分辨率为5米/10米的全色/多光谱相机,可采用2台全色高分辨率相机拼接的方式提供了54千米的成像幅宽,最大限度提升了高分辨率数据的观测幅宽。在轨测试表明,该卫星所拍图像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据质量满足1:2.5万~1:10万国土资源调查监测精度要求;最小监测图斑面积达到0.2亩,满足经济发达地区、重点关注区域资源现状高分辨率调查监测要求;融合影像的属性精度、面积精度、最小监测图斑等指标与常规使用的法国“斯波特”5号、德国“快眼”数据接近。

2012年投人使用的资源三号卫星质量约2650千克,运行在高度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具有立体测图功能、测国精度高、影像数据量大、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它是我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装载了一组分辨率为2.1米(正视)和3.5米(前后视)的三线阵立体测绘相机,以及1台空间分辨率为5.8米的多光谱相机,幅宽约50千米,可提供3.5米分辨率立体影像,2.1米全色/5.8米多光谱平面影像。该卫星集测绘和资源调查功能于一体,影像数据覆盖全球逾4.578×108千米,其中覆盖中国领土9.3242×108千米,使我国的测绘方式由大地测绘、航空测绘提升为航天测绘,使我国地图的更新率由过去的平均5年提升为60天。它第一次使我国卫星遥感图像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一次实现我国低轨遥感卫星5年设计寿命,大大提升了我国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效益。

2012年9月29日发射委内瑞拉遥感卫星1号采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CAST-2000卫星平台,装有2台全色/多光谱相机和2台宽幅多光谱相机,其中2台全色/多光谱相机在639千米高的分辨率为2.5米(全色)/10米(多光谱),幅宽为57千米;2台宽幅多光谱相机在639千米高的分辨率达到16米,组合幅宽为369千米,在轨寿命5年。该星具有±35°的快速侧摆机动能力,可保证全色,多光谱相机在4天内对全球任意目标实现重访,宽幅多光谱相机可在3天内实现对全球任意目标重访。它们成像清晰、图像层次丰富。据悉,其全色/多光谱相机是高性能光学小相机,在成像谱段数量、覆盖宽度、动态范围、轻小型化等指标方面,超过了国内外同类型的遥感相机,居国际先进水平。该卫星主要用于委内瑞拉国土资源普查、环境保护、灾害检测和管理、农作物估产和城市规划等。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文化传播论文(6篇)
  • 下一篇:税务局实习报告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