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例(3篇)

时间: 2024-01-29 栏目:公文范文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车辆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andPracticeofTeachingReform

abouttheMajorofVehicleEngineering

WUHequan,ZHANGXin,HUHongwei

(CollegeofAutomotiveandMechanicalEngineering,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114)

AbstractTakethemajorofvehicleengineeringin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asaexample,thispapercarriedoutadetailedanalysisontheteachingreform,includeoftrainingobjectives,trainingprogram,knowledgestructure,coursecontent,practiceteachingandeducationreform.Theresearchresultsprovideareferencetotheothercollege'seducationreform.

KeywordsVehicleEngineering;teachingreform;teachingmethods;trainingprogram

0引言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十二五”期间仅湖南省在汽车行业的人才缺口就将近15万人。车辆工程专业高技术人才的缺失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瓶颈。长沙理工大学作为一所省属重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发展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其专业的建设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课题拟以长沙理工大学车辆工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情况为例,来探索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和主要方法。

1培养目标与时俱进,体现行业特色

通过到车辆工程专业相关用人单位进行市场调研,掌握社会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我国现阶段汽车行业设计和研发水平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少、技术难度升级、项目开发与国际接轨的特点,以及基层单位对技术人才需求和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形势,提出了本专业“培养具备车辆工程的基本理论,系统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种车辆(包括汽车、改装车辆和特种车辆)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检测、实验和应用等工作以及能从事汽车运行管理、经营销售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得本专业行业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日益凸显。

2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建立一个由学校、行业、社会共同组成的“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学校与行业及社会的合作,共同开展对具有汽车行业特色的车辆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研究,共同探讨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监控方案,吸引行业单位与部门共同参与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适应国家汽车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修订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3完善知识结构,制定合理培养计划

为使车辆工程学生具有更全面的知识结构、更高的文化素质和更强的适应性,在培养模式上采取“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按照理论知识模块、业务技能模块和职业修养模块“三大模块”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实行了弹性学制、大类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并轨共修,加强了基本理论教学,拓宽了专业口径,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元化人才。

4改革课程内容体系,加强教材和双语建设

根据“应用型”人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教育为核心,完善车辆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坚持知识和能力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的课程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参与,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全面考虑基础理论课程、基础应用课程和实践教学三个教学平台;为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知识,加强相关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注重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大力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5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确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逐步形成“三层次、四模块、三结合”①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实习、设计、课外实践不同模块的有机联系和不同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将第二课堂和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竞赛纳入培养体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适应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的需要,车辆工程专业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将现代教育技术、仿真技术运用于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之中,创建网上实训教学平台。同时为解决校外实习中学生动手机会少的问题,建立了“汽车整车动态拆装”等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确保学生在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方面能得到系统的训练。

6积极开展质量工程和教研教改项目建设

高度重视教学改革研究。根据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校的有关政策,制定了本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整体设想,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和改革。

授课教师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对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教研教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主持校级以上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20余项,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5余篇,并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教研教改课题的研究与教学成果的取得,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教改意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完善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促进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手段的改善,保证了本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7加强与企业联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不断改革与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与行业主管部门、生产单位在人才培养上密切合作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控制”的三方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先后建立了北汽福田、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众泰汽车、龙镶集团、和波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的依托单位或是国内著名汽车制造企业、或是国内重点工程建设企业,其生产装备、工艺对于培养学生的车辆设备运用能力和增强产品设计制造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8结束语

通过一系列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工作,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从每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情况来看。主要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较高,普遍认为,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踏实、专业适应性强、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这也证明了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本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其它地方院校车辆工程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基金项目:湖南省特色专业资助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

注释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汽车检测同质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11-0150-02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汽车类人才需求旺盛,人才培养缺口不断增大。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校普遍扩大了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开设或增设了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制造等诸多汽车类专业与方向。在这些专业及方向下的课程模块中一般都设置了汽车检测技术课程,其目的是为汽车企业、交通运管部门、汽车服务行业等培养汽车检测类高级人才。

一、汽车检测课程同质化问题表现

(一)授课内容相近

虽然汽车类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与方向下的汽车检测课程的教学大纲不同,但是在授课内容上,各高校教学受限于教材的现象比较严重,内容严重同质化。目前,教材市场上专门为某个专业或专业方向而编写的教材比较罕见。因而,常见汽车检测授课内容基本是从汽车检测基础讲述,然后到汽车动力性、经济性检测,发动机性能检测,再讲述汽车底盘性能检测,最后是汽车各总成的检测诊断。其中较好的教材,如陈焕江编著的《汽车检测与诊断》一书,我院选用该书作为车辆工程专业与汽车技术方向的二本与三本的教材。但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用同一教材对于汽车类不同专业方向及不同层次的本科教学是不合适的。因其授课内容大体相同,出现了二本学不够,三本学不透的现象,造成了专业特色不明显,竞争力不足的困局。其他高校也普遍存在着类似情况。

(二)教学组织雷同

由于教材选用、授课内容、实验室条件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在教学组织上,各高校普遍采用了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较多的汽车检测知识,教学效率较高,但这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能直接体验教师教授的知识。同时,讲授对记忆的影响较差,学生常常忘记所讲的具体内容,这对于较长时间的讲课来说尤其明显。因此,讲课总时间中能够有效利用来学习的时间不多。

(三)考核形式一致

汽车检测课程在课程考核上,无论是从考核形式,还是考核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及其相似的情况。在考核形式上看,各高校普遍采用了笔试的这种考核方式,主要考核了汽车检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检测设备结构与检测原理、检测方法等知识内容,而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方面普遍比较缺乏,比如:综合运用检测设备去检测诊断汽车故障等方面。

二、课程同质化问题的原因

(一)专业特色定位不显著

各高校在车辆工程、汽车设计、汽车运用工程等专业领域下开设了汽车检测相关课程,主要服务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汽车检测能力的培养。而汽车检测能力的培养差异较大,有零部件检测、总成检测、整车检测等多项检测能力的培养。如:江苏大学侧重于汽车设计过程的零部件检测,淮阴工学院侧重于汽车后市场再制造零部件检测等,而我院侧重于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总成与整车检测。但不少高校的汽车类专业定位不够清晰明朗,培养方案不够细致,造成了教学大纲比较笼统,从而人才培养出现了近汽车专业与方向的教学同质化现象。

(二)教学过程重形式轻质量

高校教学过程标准化,带来了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性,极大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但某些高校在具体实施上,存在了部分的误区。即过分强调教学过程格式的标准化,而对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关注度相对不足,存在着重形式而轻质量的现象,导致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远达不到预期水平。

教学过程标准化执行上的误区,直接影响到了课程教育水平的提高。如:高校教材选用问题上,一般教材都需采用部级规划教材。这本身是为提高教学质量考虑,但专业课程的规划教材并不一定与各高校的专业定位相一致。汽车检测相关的部级规划教材有几本,但对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与方向,若都采用同一本规划教材明显是不合理的,必然造成课程内容同质化问题。

(三)实践环节受限

某些高校受限于实验设备的缺失,着重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忽视了本科生的实践教育环节投入;与此同时,某些应用型高校在检测设备维护更新上迟滞,造成了汽车检测课程授课上,基本以检测基础、检测原理与方法为主,势必会造成不同层次的高校近汽车专业方向的教学内容同质化。

三、专业课程同质化解决方案

(一)明确培养目标,彰显专业特色

首先,我们需要把握培养大纲,细化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检测课程培养的目标。其次,教学大纲的制订要紧跟培养方案,服务于培养方案。大纲中要明确讲授内容是汽车整车检测,还是零部件检测,或是其他检测等内容。只有从源头理清了培养方向,明确汽车检测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才能避免课程内容的同质化,才能更好的指导教师教授好该课程,明确专业特色与定位。

(二)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把握教改内涵

1.教学内容上

我院根据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目标,将汽车检测技术课程定位于理论教学服务于现代汽车检测诊断思维的培养,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现代化汽车检测思维,综合运用现代汽车检测设备与方法,提升汽车检测与诊断能力。

理论教学内容以校企共建汽车检测实验室为蓝本,按照用车检测流程,以项目导向法为引导,遵循汽车检测标准、汽车检测项目、汽车检测设备、汽车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分析的步骤,配以案例分析,将汽车检测与汽车故障诊断分析有机结合,强化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以达到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目前,汽车检测课程实验项目共划分为三大类别:第一类为必做的验证性实验,一般为1个,主要按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第二类为综合性实验,通常有2-3个,可供不同专业的学生自由选择完成;第三类为设计性实验,一般为1-2个,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课内实验任务后选做,旨在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整个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和更多独立操作的机会,使其有自由成长的空间,从而避免了同质教育。

2.教学方式上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汽车检测课程教学中,需根据学生和汽车自身的特点,不断改进变换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

汽车检测课程教学上,主要以项目引导法为主,辅以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开展,采用的教学形式都是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如:讲述汽车制动性能检测内容时,由教师展示相关交通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与研究,获得可能是汽车制动性能问题导致事故发生的思考。然后围绕制动性能如何判定与检测,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信息收集,进行检测方案设计与规划,讨论后获得评价。最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并把握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的整个过程及要求。

通过项目引导,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地去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在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掌握汽车检测的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了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3.教学考核上

课程考核上,打破以往的单一“试卷式”考核方案,采取二级考核制,强化考核引导作用,使学生看重对汽车检测分析能力的培养。所谓二级考核指课程总评成绩不再由单一的期末一次考试卷面成绩所评定,而由二级考核成绩叠加构成。一级考核是在课程讲解结束后,采取以往的考核形式,由平时成绩与课程实验成绩、卷面考核成绩构成。一级考核重点是对学生课堂表现、课程学习情况等方面的考核,能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日常教学活动,促进其学习自觉性。二级考核是在一级考核通过后,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实习后进行,采用现场随机抽题的形式,考核学生的检测分析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如如何设计实验来检测汽车的制动性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种考核,能使学生将诸多专业课程相融合,强调了学以致用,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避免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从专业定位到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改革、考核制度与方法进行深入改革,才能凸显汽车专业汽车检测课程内涵,有效避免高校近汽车专业类课程同质化教育,进而提升汽车专业检测特色,提高汽车检测课程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扩招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职毕业生考入高职院校的人数比例不断增加,在这期间,中高职教育衔接己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中职与高职的课程是各自独立、相互分离,导致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怎样解决职业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中高职衔接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结合近年来,我院汽检专业高职3+2的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以下方面,供大家参考。

1.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衔接

为实现中、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有机统一和专业课程系统科学合理的衔接,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共同调研,一起研究,共同制订3+2五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根据中、高职学校对两种层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中高职院校对各自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无论是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都要做到有效系统的衔接。如高职中的主要公共课程包括两课、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应是中职课程的延伸与深化,并根据3+2学期特点,将两课、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这些课程下沉到中职第六学期,使课程衔接更加合理。专业平台课程根据专业具体情况进行延伸、深化,有的要作拓展。像本专业的汽车机械系统检修,学生在中职期间重点掌握拆装与调整能力的培养,在高职学习期间则突出学生诊断能力的培养。对于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衔接,按照中职阶段以培养汽车拆装与调整能力为主,即培养学生汽车维护与修理、部件功能检测的专业核心能力,在中职阶段,技能达到汽车维修四级水平,高职以培养汽车故障诊断能力,即培养学生汽车综合检测与故障诊断分析能力,在高职阶段,技能达到汽车维修三级水平,从而做到技能上有效衔接。因此我们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基于职业能力标准,重构了从汽车维护与修理修到汽车检测与诊断分析能力层次递进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线,按照明确目标、工学结合、强化技能、注重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校校合作共同规划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延伸的平台化、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双融通”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通过校企共建的“东风裕隆学院”和“长安福特订单培养”合作平台,引入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水平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优化适应杭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的衔接

课程内容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内容和支撑。为了做好中、高职课程衔接,我们与对口衔接的中职学校(温州平阳、温岭、仙居、桐江职业中学等)一起开展了多次研讨会,共同研讨和制定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衔接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内容衔接上进行统一规划、一体化设计,形成技能和内容层次递进的有机整体,从而避免了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重复问题。

具体措施有:第一,根据中、高职两个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课程内容依据不同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及岗位目标的要求,选取相应的课程内容;第二,按层级、梯度递进原则选择课程内容,中、高职期间课程学习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技能上有明显划分和区别;第三,双方骨干专业教师在暑期组织一起进行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采用共同备课的方式,确保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和实施。

3.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学生教学质量管理上的衔接

进入中职学校的基本上是基础教育阶段中,文化成绩较差、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因此为配合中职学校做好学生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做到中高职有效衔接,我们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在学生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做到中、高职学校学生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上无缝对接。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合规文化建设心得体会9篇
  • 下一篇:初中关于温暖的话题作文(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