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双碳的含义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06 栏目:公文范文

双碳的含义范文篇1

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是指国际范围内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所做的各种制度性安排。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规则争议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的分配与成本的分担。未来气候变化规则不仅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的形态和布局,而且将为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制度环境。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各国在未来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将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的净受益者。全球气候变化规则将在多层面逐步形成由于发达国家在减排额度和对发展中国家补偿问题上立场的后退,哥本哈根会议没有达成有约束力的协定,但是,它标志着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的制定已进入起步阶段。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规则将涵盖所有国家,既包括各国减排的承诺,还包括为实现减排在不同层面制定的实施机制。在联合国层面,未来将就减排的额度、分配及补偿做出规定。这是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的核心内容。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的巨大分歧都集中于这些领域。一旦在这些领域达成共识,下一阶段的重点将会转向实施机制。在民族国家层面,为落实减排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碳税和碳交易机制。前者是根据碳排放数量对所有碳排放者征收的一种税。后者实际上是建立一个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首先由政府确定碳排放的最高额度,然后在不同的碳排放者之间进行分配,就具体分配机制而言,既可以是免费的,也可以由政府进行拍卖。其核心内容是碳(排放)价格,价格越高,碳排放成本也就越高。考虑到不同国家承担减排成本的经济能力有差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实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的碳价格水平应该高于发展中国家。不过,一旦碳交易机制建立起来,发达国家有可能会采取新的对策促进国际碳价格的统一,比如建立区域碳排放市场等。为了实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规则,发达国家还有可能在双边和多边层面推出新规则。在双边层面,美国关于征收碳关税(或边境税,BTA)的提案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提案的基础是所谓的“碳泄露”机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模拟研究显示,“碳泄露”的影响实际上是很小的。然而,为此所采取的碳关税却有可能对贸易双方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况且,现有检测手段无法准确衡量每种产品的碳含量,征收碳关税无疑将为贸易保护主义打开方便之门。这一提案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激烈反对。鉴于未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规则的实施过程非常复杂,部分发达国家有可能打着推进减排规则有效实施的旗号,单方面推出碳关税措施。除了双边层面的碳关税之外,在多边层面,尤其是WTO的未来新规则谈判,也有可能与减排挂钩(或者与广义的环境保护挂钩)。气候变化规则将为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奠定制度基础发展清洁能源或低碳经济已成为后危机时达国家的一个普遍共识。原因是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发达国家的金融业,而金融业恰恰是过去20年来支撑其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为新一轮繁荣周期寻找新的支柱产业,一直是困扰发达国家的难题。以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开始浮出水面,成为发达国家未来的希望。正如奥巴马所言:哪个国家在清洁能源经济中领先,哪个国家将领导21世纪的全球经济。相对于以石油、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成本过高。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比价不外乎两条出路:一是加快清洁能源的技术进步速度,二是制定气候变化规则。依靠技术进步改变两者的比价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况且如果没有市场需求,研发投资也不可能迅速增长。与清洁能源相比,化石能源的价格优势来源于其消费过程没有计算碳排放成本,因而制定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是改变两者比价的根本出路。发达国家认为,气候变化规则的约束范围还必须扩展到所有发展中国家,否则在世界能源价格上,就会形成发达国家使用高成本的清洁能源、发展中国家因贫穷而使用低成本化石能源的情况。对此,发达国家以防止“碳泄露”风险为由极力反对,实际上他们真正担心的是,自己所致力于发展的清洁能源产业将会失去世界市场需求。清洁能源作为新一轮繁荣周期的支柱产业,并不意味着将取代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即使清洁能源产业维持超高速发展,化石能源仍将是全球能源的主要供给者。清洁能源发展的核心是减排,因而发展清洁能源与减排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一方面,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需要减排(规则)来推动;另一方面,清洁能源的发展又会促进减排

双碳的含义范文1篇2

一、中国的刀

最早的铜刀脱胎于石刀,形状很小。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兵器便是铜刀。商朝的青铜刀,刀形较宽,刃端多向上翘,其制作如同石刀。当时的刀主要用来砍削其他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卫,还未正式用于战争。周代重剑,不喜佩刀。西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大刀,柄短刀长,有厚实的刀脊和锋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圆环形,所以又叫“环柄刀”。在北京昌平县白浮西周木椁墓中出土的两把青铜刀,一把身长41厘米,刀背微弓;另一把长24厘米,类似冰刀形。那时的青铜刀质地较脆,缺少韧性,劈砍时容易折断。与同时代的铜剑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体笨拙,远不如铜剑精巧锋利,因而刀迟迟没有投身战场。

钢刀不仅用于战场,而且在官场上同样地位尊贵。汉朝时,自天子至百官无不佩刀。佩刀表示达官贵族的身份等级。东汉时,对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及装饰都有极严格的明文规定,谁也不准许逾越。这种佩带用刀,从外形上要求精致美观,通体雕错花纹,刀环铸成各种形态的鸟兽图案。例如东汉中山穆王刘畅生前的佩刀,全长105厘米,刀身饰有线条流畅的错金涡纹和流云图案。两汉三国时,诸国君臣莫不看重佩刀,有的几近嗜好,不惜花费重金,延请名师,耗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功夫,炼制宝刀。那时有名的制刀匠有阮师,据说他造刀“受法于宝青之虚……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用阴阳之候,取刚柔之和”。所制的阮家刀“截轻微无丝发之际,斫坚刚无变动之异”。还有蜀国的蒲元,他运用当时的先进淬火技术造刀,具有独到之处,其曾受诸葛亮之命,在斜谷造钢刀3000把。

隋唐时采用更为先进的“灌钢法”代替了百炼法,炼出的刀更加坚韧锋利。唐朝的刀有仪刀、鄣刀、横刀三种。仪刀是皇朝禁卫军使用的武器,鄣刀是一般官吏佩带用刀,横刀是专门装备军队的战刀。唐代制刀不仅注意保持汉民族传统的制作技艺,而且随着各国及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还吸收了不少外来的制刀技艺,战刀的制作更趋于实用。明朝军队使用最多的是“腰刀”。腰刀的刀体狭长,刀身弯曲,刃部延长,吸收了倭刀的长处,使劈砍杀伤的威力增大。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非常重视腰刀的制作,在其军事著作《练兵实纪》中对腰刀制作方法有着详细的研究与记载。到了清朝,刀的种类更为繁杂,有腰刀、滚背双刀、脾刀、双手带刀、背刀、窝刀、鸳鸯刀、船尾刀、割刀、缭风刀等等。其中被广泛应用于作战的是腰刀和双手带刀。腰刀上部较直,下部微曲,刃部略窄。刀身长三尺二寸,柄长三寸,重一斤十两(古时1斤=16两),一般用于骑兵作战。双手带刀,柄长一尺五寸,可容双手把握,刀刃长且特别宽大厚重,上部呈平线形。步兵在近身交战时,一刀砍去,可断敌首级或四肢。短刀在明清时代仍然是军队的主要兵器之一。

二、宝刀传说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间杂输与铜;百全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镶妖凶。”这是宋代诗人欧阳修的一首《日本刀歌》,侧面印证了日本刀当时在中国的影晌。《明史》中也有戚继光部队兵士的刀剑有很多被日本刀削断的记载。日本刀创造了世界刀剑史的神话,它的影响波及整个世界。从12世纪起,成千上万把钢刀从远东市场出口,在销售上同素负盛名的大马士革刀和西班牙托莱多刀相比毫不逊色。

日本刀用的是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分为边花、腹花、小暗斑、粗暗斑等名目。刺刀由冶铁、制刃、淬火等过程组成。日本冶铁者用自炼钢料,在熔炉中炼出钢、生铁、熟铁等不同品种。这样铸出的钢材送到刀工手中,还不能直接制刃,要再入炉进行脱碳或渗碳处理,并熔铸为条形。制刃将条形钢加热进行锤锻,反复折叠,将原料中杂物析出,并使钢质匀称,花纹也在这时显出。冶锻过程中师傅一手执钳并观察火候,另一手用小锤指点应锤打之处,徒弟用大锤奋力锤打,往往一天挥锤2000次。这种锤法并不是次数多就好,因钢的含碳量在生熟铁之间,捶过头就成熟铁了。

古代没有现代测试设备,故是否成钢全凭经验与感觉。这样锤过的钢已减少到原重的三分之一。这种钢已经可以制刃了,但日本人还要将钢料与熟铁组合为刀体。因为钢虽坚硬,但脆而易折,必须用柔软的熟铁辅护,叫复合刃。这一工艺也是与罗马焊纹钢的区别所在。刀剑淬火先要加热,因为日本刃是不同性质的钢铁组合而成,所以加热技术极为复杂。须在不同质地上合盖不同质地的土,这种敷土技术又因各家流派不同而呈现不同花纹。在夜色中,铸刃师凝视炎炎炉火,当刃体烧到所需赤热度时,他迅速抽出刃体,除去刃上敷土,投入水中振动数次,经此淬火后,刃体硬化完成。淬火卤的水温是很有讲究的。淬火后还要回火,即将刀在火上烧至水滴上去如圆珠转动的程度,再慢慢冷却。这样可提高韧性。磨砺刀剑淬火后,由煅冶工用砺石开出锋刃,锋刃的厚薄与使用需要有关。锋刃开出后,由专门的研磨师研磨,再将刀装上试验柄进行试刀和鞘之类装饰,由专门的鞘师完成。

三、宝刀的千锤百炼

迄今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炒钢冶金技术,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发明和广泛应用了。人们在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的考古中发现:楚王陵保存着一处完整的武器库,库中堆满各式成捆的实战楚汉兵器,这些兵器虽历时2000多年,依然锋利无比,轻轻一划,刃锋力透10余层厚纸。科研人员对库中铁器的研究分析表明,当时的钢铁冶炼技术处于发展时期,淬火工艺、冷锻技术、炒钢制作均已得到使用。楚王陵的年代下限为公元前154年,这表明,我国在西汉早期(公元前2世纪中叶)已发明并使用了炒钢技术,魏晋时期则是百炼钢的鼎盛时期。

钢和铁都是铁和碳的合金,纯铁和钢都是由生铁炼成,铁和钢的区别在于含碳量的不同,由此造成了性能的差异。生铁含碳量最高,超过2?郾1%,较脆;其次是碳钢,含碳0?郾06%~2?郾1%,硬度韧性较好;纯铁含碳量在0?郾06%以下,比较韧。“百炼钢”就是以铁为原料进行反复加热锻打,少则三五十次,多则百余次,其目的是满足制作优质兵器等物件所用特殊钢的需求。正是经过百炼过程,锻件硬度和韧性增强,使铁变成了一种优质碳素钢。晋代刘琨曾写道:“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说明“百炼钢”既有硬度,又有韧性。

百炼钢工艺一直延续后世。历史上许多“削铁如泥”的刀剑都是这样炼成的。三国时,曹操曾命有司制作“百炼”利器5枚。晋代崔豹在《古今注·舆服》中记载,吴大帝有宝刀三:“一曰百炼,二曰青犊,三曰漏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了当时北方最大的冶炼中心之一磁州锻坊炼制百炼钢的情况:“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此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广西少数民族以“三十炼”的钢刀为上品,佩带在身上。南宋的曾敏行在《独醒杂志》中谈到,在湘西瑶人中曾看到一种“黄钢刀”,锋利无比,“一挥能断牛腰,乃百炼而成”。明代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谈到,“百炼钢”用在制作精美的刀刃上。可见百炼钢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在现代,人们常把由矿石直接制钢的工艺叫“一步冶炼”或“直接冶炼”,把先由矿石冶炼成生铁然后再由生铁炼钢的工艺叫“两步冶炼”或“间接冶炼”。炒钢的生产过程也分两步:先炼生铁,后炼钢。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炒钢的出现便是两步炼钢的开始,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古代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四、宝刀的偶然天成

千锤百炼,是否就一定能造出削铁如泥的宝刀呢?那也不一定,一把利器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武侠小说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节:“十五夜,月圆高,名师抡锤把铁敲;钢正红,火星绕,嗜血铸就宝剑成。”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小说家为了营造气氛而写的。其实这里面也有科学依据,它关系到温度控制、内部结构、化学成分、表面处理等金属加工冶炼工艺。因此,要得到一把传世宝刀并非易事。

首先,温度控制是金属成型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不同的温度下金属有完全不同的变形能力。在温度高或低情况下打刀,都可能出现断裂。另外,材料的加工温度还决定材料的组织情况,好的组织决定了钢的优质性能。为了控制温度,古人选择在月圆时打刀。此时,光线的对比度非常好,方便有经验的锻打师根据钢的亮度准确判断出钢的温度。另外,温度还与锻造难度和塑形能力有关,为了按照用户要求获得好的宝刀形貌,在钢正红的时候变形,比较节省锻造人的体力。钢材变形抗力与温度成反比。温度越高,越容易变形。当然温度也不能太高,一般选择1000℃左右加工比较好。

其次,钢材的内部结构与宝刀质量密切相关。直接铸造的材料,内部可能存在缩孔、偏析等缺陷,同时,晶粒比较大。金属在打造变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位错运动,使大晶粒变形小晶粒。打的次数越多,晶粒越小,强度越高。所以,形容好刀的时候,都说经过“千锤百炼”。

再次,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与其最终的化学成分有很大关系,其中碳含量对强度的影响最大。一般情况下,钢材强度随着碳含量增加而增加。古代,人们没有很好的渗碳技术以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因此,在宝刀打造结束后的高温情况下让其“嗜血”,可以顺利完成表面渗碳作用。当然,高温嗜血过程还是一个很好的淬火热处理过程,对材料的性能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双碳的含义范文篇3

关键词:碳循环,STS,物质及转化,含碳物质,二氧化碳

不久前,H老师开设了一堂题为《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的公开课,课上得很成功,例行的课后评价也不错。就在教研组会议即将结束时,A老师提出:是否可在小结”时强调一下,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组内的老师明显地分成两部分而激烈争论起来,K老师等五人明显地反对此结论,而Y老师等五人明显支持这个结论。争论的双方引经据典,争论得不可开交。碳循环中的碳”到底指什么呢?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认定:参加碳循环的是含碳物质,碳循环中的碳”是指CO2。

1、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STS)的观点看,科学知识源于人类需要而产生,是人们艰苦探究的结果。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吃饭与穿衣,而粮食、棉布等离不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离不开CO2。倘若大气中没有CO2,人类就将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当然,大气中CO2的含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大气中CO2含量太高,会使地表不易散热,引发温室效应与气候异常STS,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甚至直接影响人类生存。因此,研究碳循环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CO2的含量与变化原因及应对办法。尽管其它物质(如CO、C)中也含有碳元素,但它们不能直接转化成有机物。即从STS的观点看,对人类生存最密切相关的是CO2这种物质。

2、本课的教学目的决定了碳循环是含碳物质间的循环。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是从空气与生命的关系引入的,也是从空气和生命的角度整合教学内容(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碳循环的关系)的。因此,这一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循环与转化”的。由此可见,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来看,碳循环指的是含碳物质间的循环,而不是组成物质的碳元素的循环。

3、从实现低碳化”的方法看,碳循环是含碳物质间的循环。

人类以碳水化合物为食,人类身体本身也含有碳元素,它们不存在低碳化”的问题。所谓低碳化”并不是指降低某物体中碳元素的含量而是指降低大气中过高的CO2含量。解决大气中CO2含量过高的主要办法是:(1)植树造林。(2)减少含碳矿石燃料燃烧。方法(1)的原理是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从而降低空气中CO2的含量论文格式范文。按质量守恒定律,在CO2转换成有机物的过程中,碳元素的种类及质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不存在碳元素循环问题。方法(2)的原理是通过减少含碳物质的燃烧,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因为在燃烧过程中,单质碳或化合态的碳会变成CO2。可见,在这些变化中改变的是含碳物质,而不是碳元素。因此,从实现低碳化”的主要方法来看,碳循环是指含碳物质(主要是CO2)的循环而非碳元素的循环。

4、碳循环本身决定的是含碳物质间的循环。

循环是一种周而复始的运动。它是指从起点出发,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又重新回原来的原点的过程。碳循环是指以CO2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再变成CO2的一种过程。实现碳循环三条主要途径是:

可见,在碳循环的三条主要途径中,无论发生什么变化,碳元素始终不变;而从起点经变化再回到原点的是含碳物质CO2。因此,碳循环本身告诉我们:参加碳循环的主要是含碳物质CO2,碳元素是恒定而不是循环。

综上所述,碳循环是含碳物质间的循环。从碳循环的途径看,只有CO2才能参与碳循环,其它含碳物质几乎不能参与碳循环。因此,碳循环中的碳”不是指碳元素而是指含碳物质CO2。教研组内面红耳赤的争论也就划上了句号。归纳起来,碳循环就是含碳物质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物质间的转换。正是这种物质间的转换和变化,实现了能量的固定、转化及利用,实现物质间的动态平衡。也正是这种物质间的转换和变化,使得我们知道了节约水电的意义不仅仅是省下几个铜板,而是节能减排”与低碳生活”的具体要求。碳循环是物质的运动形式之一STS,是对运动是物质的性质之一”的哲学观点的一种诠释。

反思A老师等人的错误原因是既与教材编排有关,也与他们太过相信书本有关。《科学》(八下)确实没有明确的碳循环的概念,更没有指出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什么。教材作出这样的编排可能是留白”艺术的体现,诱导教师在思考与探究过程中理解概念的本质,而不是照本宣科。虽然《科学》教学参考书(八下)第55页第二段有:碳元素的循环虽然简单,但很重要。”这句话,虽然《科学》教科书第六册第51页提到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如碳------等,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地出现和循环”。但我们更相信事实与逻辑思考。

现代科技已测定:大气中CO2的含量约占0.03%。如果没有补充,CO2将在25~30年的时间内被植物消耗殆尽。然而空气中的CO2始终没有明显的减少,这就是碳循环的作用。随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们对含碳能源物质的需求日益增多,大量燃烧含碳矿物燃料的结果是使大气中CO2的含量明显升高。利用碳循环降低CO2含量是人们最好的选择。于是,植树造林、利用太阳能及开发新能源、节约衣物等行动就成为低碳生活”的必然选择。

在生物圈中,碳循环与氧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空气中的氧可以渗透到生物圈是各个角落,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地壳表面物质腐败氧化等过程不断消耗大气中的氧。但与此同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大量吸收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生成的氧气释放到大气中。如此生生不息,构成了生物圈的氧循环,并保持了大气中氧含量的恒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人类才得以生存。

含碳物质CO2是循环的,其它物质也有许多是循环的。《科学》八上教材中提到:水是循环的。水循环的形式有:海——陆循环、陆——陆循环及海——海循环等三种基本类型。由于水循环的存在,江河中、海洋中的水每隔一定周期就焕然一新”。另外,大气也是循环的,大气环流就是大气循环的最好证明。正因为大气环流的存在,身处北纬30°的我们就感到夏天特别热而湿润、冬天特别冷而干燥。正因为生物圈的许多物质是循环的,地球上的人类就应联合起来,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否则地球上将找不出一方净土,人类也将无法生存。

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真实存在的,由物质组成的生命也是循环的。植物春天发芽、秋冬萧杀,经历着生与死的循环。人类与其它动物一样,历经出生、生长和发育、生殖、衰老和死亡,经历着生与死的循环论文格式范文。所不同的是,生物体的循环总是伴随着生命现象,它比非生物体的物质循环更复杂。生物体的循环总能使下一代更适应环境,是螺旋式上升的循环。社会是由人类构成的,人类社会也有许多现象是循环的。据说,当节俭的钱钟书(北大学者)穿着几十年前的服饰在路上迎客时,回头率超过60%。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的教育STS,其课程设置也颇有循环的味道。中国古代孔夫子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教育是大综合。一百多年前,科学的进步将综合理科分为理、化、生等分科教育。哪曾想社会的发展,又将分科的理、化、生教学合并为现在的综合理科(科学)教育。合—分—合,走的也不是一条循环之路吗?其实,社会形态也是循环的。社会已经过了生产力极低的原始社会,又历经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又将走向生产力极高的共产主义社会。当然,这种循环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螺旋式上升到更高层次。

学生的学习也颇有循环的味道。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掌握乃至生成一些知识。但遗忘规律告诉我们,一周左右的时间就会使许多学生掌握的知识趋于零。经过及时的温故”,既能使学生重新掌握这些知识,又能使学生知新”。这就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有适量的循环”,才能使学生避免遗忘。只有不断的循环”,才能使学生不断的纠错中学得更深刻、更有效。当然,教学中的循环”应避免炒冷饭”,否则很难知新”。

关于《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这节公开课的讨论已经结束,对于碳循环中碳”是什么的争论也已尘埃落定。碳循环证明了含碳物质是运动的,碳循环中的碳”是指CO2而非碳元素。水循环等证明了还有许多物质是运动的,生命的循环证明生命也是运动的。学习过程的循环,证明了人的认识是螺旋式上升的。总之,物质与认识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都会出现循环,循环的不仅仅是物质。

俞百炎

双碳的含义范文1篇4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在我国油气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属于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裂缝和溶洞发育明显,但油井需经过压裂改造才能获得较好产能,表明地层具有明显的低渗透特征.由于含有裂缝和溶洞,所以对该类油藏产量进行预测难度较大.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三重介质的渗流研究已取得成果[1-4],但对三重介质低渗透油藏的研究较少.低渗透储层存在低速非达西渗流现象,一般考虑用带启动压力梯度的非Darcy方程描述其渗流过程[5-10].由于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压力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取代了试井的部分功能,因此,进行产量递减规律研究具有现实意义[11-12].笔者应用油气渗流力学理论和高等数理方法,建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三重介质产量变化渗流数学模型,改进压力(量纲一)定义,对非达西非稳态渗流控制方程实现一种因变量变换,由此消除控制方程组的非齐次性,结合Laplace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解析求解产量递减曲线,并对油藏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从理论上阐述其产量变化特点和规律,为制定缝洞型低渗碳酸盐岩油藏的合理生产制度和动态分析提供理论指导.

1渗流数学模型建立及求解

缝洞型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由起导流作用的裂缝介质和起储集、释放流体作用的溶洞和基质介质组成,见图1.在渗流物理模型中,只考虑裂缝系统向井筒供液、溶洞和基质系统向裂缝系统拟稳态窜流,据此建立三重介质渗流模型,并假设:(1)平面无限大三重介质低渗地层中,有1口生产井以定产量生产;(2)渗流规律满足低速非达西定律,储层厚度均匀,介质微可压缩且各向同性;(3)渗透率和流体黏度、体积系数等不随压力变化;(4)考虑井筒存储和表皮效应;(5)忽略重力和毛管力的影响.根据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和状态方程,结合新定义的压力(量纲一),可得到三重介质非稳态渗流数学模型.

2产量递减典型曲线及敏感因素分析

根据式(15-17),在双对数坐标上,以tD/CD为横坐标,QD(tD/CD)为纵坐标,采用Laplace反演计算绘制产量递减动态特征曲线,见图2-6.缝洞型碳酸盐岩均质油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产量出现3个递减阶段和2个相对平缓稳定阶段:第1个产量递减阶段主要反映裂缝系统的流动;第1个产量平稳阶段表明溶洞往裂缝系统的窜流;第2个产量递减阶段反映溶洞向裂缝系统和裂缝向井筒流动;第2个产量平稳阶段表明基质往裂缝窜流;第3个产量递减阶段反映整个系统的流动和受到移动外边界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递减曲线的影响关系见图2,在其他参数一定时,随着启动压力梯度增加,产量(量纲一)整体向下平移,说明渗流过程中能量损失增加.由图2可知,低渗透区别于中高渗的特征在于中后期产量递减曲线下降幅度大,这是由于受到井筒存储影响,不稳定压力变化早期难以体现出启动压力梯度的特别影响,但进入中后期段井筒存储影响变小,启动压力梯度和动边界的作用变得明显.溶洞和基质窜流系数决定产量递减曲线第1个平缓阶段和第2个平缓阶段的位置和窜流开始时间的早晚(见图3和图4),窜流系数越大说明越早窜流,曲线越早达到平稳阶段,反映了溶洞和基质系统作为“补给源”作用发挥的“早”与“迟”.由图3和图4可知,溶洞窜流系数比基质窜流系数对产量影响幅度更大.裂缝弹性储容比和溶洞与基质弹性储容比之比的大小决定第1个产量下降阶段和第2个产量下降阶段下降速度的快慢(见图5和图6).由图5和图6可知,裂缝储容比相对溶洞与基质储容比之比对产量影响幅度更大.

双碳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定量分析;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分数;呼出气体

通过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活动,学生们已经理解测混合气体中某一成分体积分数的原理了,也知道定量实验的重要性了。但同学们只是定性的知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却不知道二氧化碳的含量(体积分数)是多少,他们也很想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自己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到底是多少。如果再提供一次活动和探究的机会就会极大地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探究精神,为此专门设计了该定量实验。

一、创新实验目的

1、学会选择合适的药品吸收二氧化碳和重新放出二氧化碳。

2、用排水法测相关气体的体积,体验测某混合气体某成分含量的实验设计。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测剩余气体的体积V剩余;再利用硫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重新的到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CO2+H2O),再测二氧化碳的体积V二氧化碳。最后利用公式计算,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V二氧化碳/V呼出气体)*100%=[V二氧化碳/(V剩余+V二氧化碳)]*100%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1.实验仪器

气球一个、玻璃导管6个、止水夹1个、胶皮管3段、500mL的集气瓶两个、三孔橡皮塞一个(与集气瓶配套)、双孔橡皮塞一个(与集气瓶配套)、500mL的烧杯一个、25mL量筒一个、25mL注射器一个(带针头两个)、扎有多个小孔的胶头。

2.实验药品

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无色酚酞溶液、自来水。

四、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装置说明:

1、气球部分为呼出气的收集和储存装置,排出气体的多少可通过止水夹控制,通过挤压气球,可以控制气流的大小,从而很好地控制反应的进展。

2、左边的集气瓶为反应容器,滴加硫酸溶液前为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容器,滴加硫酸时为重新释放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反应容器,瓶内插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管末端套有一个红色的胶头,胶头上插有几个小口,目的是为了使呼出气体能以小气泡的形式冒出,使反应更加充分。

3、右边的集气瓶用做排水法收集气体,配合右侧的烧杯(或量筒)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五、实验操作过程

1、按装置图连接接好仪器。

注意:气球和玻璃管处连接处、胶头和玻璃到管连接处出现松动或容易脱落时用线或细铁丝扎紧,防止漏气。

2、检装置的气密性。

首先把连在三孔橡皮塞进气玻璃管上的胶皮管连同气球一并取下,再连接在漏斗末端导管处上,再把漏斗扣在嘴上并向气球里吹起。最后用止水夹夹住胶皮管、取下漏斗放回原处。如果气球没有漏气的声音和变小的迹象,则该部分的气密性良好。不漏气后重新这一部分接回原处。接下来检查剩余部分装置的气密性,将装置末端的导管浸在右边烧杯的水里,再用双手紧紧捂住任意一个集气瓶,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出则这部分装置也不漏气。

3、加药品。

第一步,拔下三孔橡皮塞,向第一个集气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液面没过胶头(大约100毫升),再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使溶液变成红色,然后塞好三孔橡皮塞。

第二步,拔下注射器(针头留在上面),套上另一个针头,吸取适量硫酸溶液(约15毫升左右)读数V1,取下针头插回原处。

第三,取下双孔橡皮塞,向第二个集气瓶里加入右边烧杯里的500毫升的清水,再塞紧双孔橡皮塞,然后把空的烧杯放回第二个集气瓶后边。

4、测量呼出气体中除二氧化碳外剩余气体体积V剩余

打开止水夹,用手挤压气球(气球内是刚才检查气密性时收集到的呼出气体),将呼出气体排到第一个集气瓶中(在这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除去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呼出气体中的剩余气体将第二个集气瓶中水排入后面的烧杯中,收集到水的体积就是呼出气体中除二氧化碳外的剩余气体的体积V剩余;

用烧杯收集400毫升的水后停止通气(根据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约为2~4%,含量很少,因此要求样品的体积越大越好,但是考虑到集气瓶的体积为500毫升,瓶中的水又不能完全排出,又考虑到500毫升的烧杯的刻度只能准确到整百,因此收集400毫升水最好)。则排出水的体积就是呼出气体中除二氧化碳外剩余气体体积V剩余=400mL

5、测量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V二氧化碳

将500毫升的烧杯换成25毫升的量筒,然后把注射器中的硫酸缓缓注入第一个集气瓶中,边注入边振荡集气瓶直到溶液红色褪去,红色褪去后再多滴加几滴硫酸溶液(硫酸要稍微过量,因为二氧化碳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能力较小,过多了会浪费药品),记录剩余硫酸的体积V2,计算出所用硫酸的体积V1-V2。读出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V3,算出二氧化碳的体积VCO2=V3-(V1-V2)。再利用硫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重新的到二氧化碳,再测二氧化碳的体积V二氧化碳。

6、最后计算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通过多次实验证实,400毫升的呼出气体中大约含10毫升左右的二氧化碳。因此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V二氧化碳/(V剩余+V二氧化碳)=10mL/(400mL+10mL)*100%≈2.5%

六、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1、该实验创新之处:

①选择用气球和漏斗来收集呼出气体代替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来收集呼出气体。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本来就很少,再加上二氧化碳又属于能溶于水的气体,所以呼出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排空气法也无法保证收集到的气体的组成不改变,所以呼出气体也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选择利用漏斗和气球收集呼出气体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同时还有以下优点:一是使呼出气体的收集和储存简单方便,使用时可以通过对气球的挤压很好的控制气体的输出速度,二是利用漏斗扣在嘴上向气球里吹气比用嘴直接含着导管向气球里吹气干净卫生。

②用指示剂酚酞指示反应的终点。

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边滴加边振荡,等到溶液由红色边为无色后,再稍加几滴硫酸使溶液显酸性(二氧化碳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能力会大大减小),使得二氧化碳最大程度的完全释放出来,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实验数据V二氧化碳测量的准确性,而且直观便于操作、节约化学药品。

③在插入氢氧化钠溶液玻璃导管的末端套上一个事先扎有多个小孔的橡胶,使气体以小气泡的形式冒出,这样就有效的扩大了气体和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得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更加充分。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数据V剩余测量的准确性,也有效的降低了实验的误差。

2、意义:

为测定混合气体中某一成分含量,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实验内容。本实验既提高了孩子学习化学的兴趣,又突破难点。

双碳的含义范文

AABBCCDD分值:6分查看题目解析>5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一种元素为金属元素。其中X、Z同主族.X、Y、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Z、W一定同周期B简单氢化物稳定性:X>ZCX、Y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D离子半径大小:Z>W>Y>X分值:6分查看题目解析>613.电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图甲是镁一次氯酸钠热料电池,电池总反应为:Mg+ClO-+H2O=Cl-+Mg(OH)2,图乙是含Cr2O72-的工业废水的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发生的氧化反应是Mg2++ClO-+H2O+2e-=Cl-+Mg(OH)2B图乙中惰性电极棒上有O2放出C图乙中Cr2O72-向惰性电极移动,与该极近的OH-结合转化成Cr(OH)3除去D若图甲中3.6g铁产生的电量用于图乙废水处理,理论上图乙中有8.4g阳极材料参与反应分值:6分查看题目解析>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6分,共6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712.对下列叙述的评价合理的是

分值:6分查看题目解析>简答题(综合题)本大题共73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8二氯二氢硅(SiH2Cl2)常用于外延法工艺中重要的硅源。易燃、有毒,与水接触易水解,沸点8.2℃。在铜催化作用下,HCl与硅在25O-260℃反应可以制得SiH2Cl2。

14.(1)利用浓硫酸、浓盐酸为原料,选用A装置制取HCl,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性。15.(2)D装置中生成二氯二氢硅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16.(3)按照气体从左到右方向,制取SiH2Cl2的装置(h处用止水夹夹好)连接次序为a()()()()()()()(填仪器接口的字母,其中装置C用到2次)。17.(4)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前面装置C中装的药品为________,后面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18.(5)反应除生成二氯二氢硅之外,还会生成H2和______、____。19.(6)新的制取SiH2Cl2方法是:往硅粉中先通入Cl2在300-350℃反应生成SiCl4,然后再与HCl在250-260℃反应,可以大大提高产率。如果通人气体次序相反,结果会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分值:14分查看题目解析>9水合碱式碳酸镁[4MgCO3·Mg(OH)2·4H2O〕,又称轻质碳酸镁。常利用菱镁矿(质量含量为碳酸镁90%,碳酸钙10%〕碳化法制取:

20.(1)根据下列表格数据,选择消化反应的温度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1.(2)碳化反应可生成Mg(HCO3)2,生成Mg(HCO3)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2.(3)流程图中______和_____可以为碳化反应提供二氧化碳源。23.(4)有工艺设计利用卤水碳化法制取轻质碳酸镁:①卤水中含有Fe2+和Mn2+,当其浓度小于1×10-5时,可以认为完全除去。常温时当调节溶液pH为9.5时,此时Mn2+小于_____mol/L,不会沉淀出来。

②如果把Fe2+转化为Fe3+,从环境角度选择最合适的氧化剂为______。ACa(C1O)2BCl2CH2O2DHNO3③下列方案中,较好的为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分值:14分查看题目解析>10研究碳、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对于环境的改善有重大意义。24.(1)氧化还原法消除NOx的转化如下:已知:NO(g)+O3(g)=NO2(g)+O2(g)H=-200.9kJ/mol2NO(g)+O2(g)=2NO2(g)H=-116.2kJ/mol则反应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25.(2)有人设想将CO按下列反应除去:2CO(g)=2C(s)+O2(g)H>0,请你分析该设想能否实现?______(填“是”或“否”),依据是_____________。26.(3)一定条件下,CO可与粉末状的氢氧化钠作用生成甲酸钠。已知常温时,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70×10-4。①甲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请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②向20mL0.1mol/L的甲酸钠溶液中滴加10ml0.1mol/L的盐酸,混合液呈______性(填“酸”或“碱”),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27.(4)活性炭也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1000molNO和2.030mol固体活性炭,生成A、B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测得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

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②200℃时,平衡后向恒容容器中再充入0.1molNO,再次平衡后,NO的百分含量将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③计算反应体系在335℃时的平衡常数_______。分值:15分查看题目解析>11【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太阳能电池板材料除单品硅外,还有铜、铟、稼、硒、硅等化学物质。28.硒、硅与氢元素形成的组成最简单的氢化物中,若“Si-H”中共用电子对偏向氢元素,氢气与硒反应时单质硒是氧化剂,则硒与硅的电负性相对大小为Se____Si(填“>”、“12【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香料G的一种合成工艺如下图所示。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A有两种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1。已知:CH3CH2CH=CH2CH3CHBrCH=CH2

请回答下列问题:31.(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M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32.(2)有学生建议,将MN的转化用KMnO4(H+)代替O2,老师认为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33.(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反应类型:DE: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34.(4)M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满足下列条件的M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并写出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峰面积之比为1:2:2:2:3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③苯环上有2个对位取代基35.(5)以丙烯和NBS试剂为原料制备甘油(丙三醇),请设计合成路线(其他无机原料任选)。请用以下方式表示:12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碳碳双键、醛基解析

由G的结构逆推可知E、N分别为、的一种,C与NBS反应得到D,D发生水解得到E,故E属于醇,为,N为,逆推可得M为,所以官能团有碳碳双键、醛基。L为,K为,D为,C为。磁共振氢谱显示A有两种峰,其强度之比为1:1,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再浓硫酸条件下反应得到,可推知A为。故答案为:碳碳双键、醛基考查方向

有机物的结构推断,有机反应基本原理解题思路

根据题逆推,得出M为,官能团有碳碳双键、醛基;磁共振氢谱显示A有两种峰,其强度之比为1:1,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再浓硫酸条件下反应得到,可推知A为,易错点

漏写官能团12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KMnO4(H+)在氧化醛基的同时,还可以氧化碳碳双键解析

KMnO4(H+)在氧化醛基的同时,还可以氧化碳碳双键,而题意只想氧化醛基,保护碳碳双键不被氧化,所以不能用KMnO4(H+)代替O2故答案为:KMnO4(H+)在氧化醛基的同时,还可以氧化碳碳双键考查方向

官能团的保护解题思路

酸性KMnO4可以与醛基和碳碳双键都发生反应易错点

官能团的保护12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取代反应解析

在NaOH的水溶液中水解生成的反应方程式为;此反应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考查方向

卤代烃的水解解题思路

在NaOH的水溶液中水解生成的反应方程式为;此反应为取代反应。易错点

卤代烃的水解条件12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6解析

M为,F是M的同系物,比M多一个碳原子,其同分异构体符合: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②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说明含有碳碳双键,③苯环上有2个对位取代基,其中1个侧链为-CHO,另外侧链为-CH=CHCH3,-CH2CH=CH2,-C(CH3)=CH2,2个侧链为-CH2CHO、-CH=CH2,2个侧链为-CH=CHCHO、-CH3,2个侧链为-C(CHO)=CH2、-CH3,故共有6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峰面积之比为1:2:2:2:3的结构简式为或;故答案为:6考查方向

同分异构体的种类,等效H的判断解题思路

M为F是M的同系物,比M多一个碳原子,其同分异构体符合: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②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说明含有碳碳双键。易错点

同分异构体的种类12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解析

CH2=CHCH3与NBS反应生成CH2=CHCH2Br,再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BrCHBrCH2Br,最后再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2(OH)CH(OH)CH2OH。故答案为:考查方向

有机反应原理解题思路

双碳的含义范文篇7

地球是人类及其它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由油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目前所用油95%以上是使用矿物油作为基础油,这类基础油不具有生物降解性,在自然泄漏、排放或其它不恰当的方式进入环境后,会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留和富集,污染土壤和水资源.对生物造成毒害,产生恶劣和影响深远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家用田园机械、草坪机、割灌机、发电机,以及小型发动机折叠式车载皮艇等快速发展,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娱乐的工具,以使油的使用越来越贴近人们生活,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开发研究绿色的、可生物降解的油产品已成为世界各国界关注的问题。

绿色油可选择使用的基础油有天然植物油、聚醚、合成酯等。由于植物油来源广,加工成本低,并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能、性能和高粘度指数,因此,不少国家和石油公司都将植物油作为绿色剂的研究发展方向之一。然而,由于植物油的氧化安定性较差,使用中容易产生油泥和沉积,对油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一般不能直接用作油,而需要对其进行改性。

二、植物型基础油的性能特点

植物油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剂,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就已使用。然而在19世纪末随着石油工业发展,出现矿物油后,由于矿物油抗氧化等性能优良,且价格很低,因此很快替代了植物油。但随着石油的大量开发和使用,石油资源日趋紧张,同时也由于矿物油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植物油作为天然绿色剂和可再生资源,又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植物油做为油,主要优点表现在:(1)植物油是可再生资源,来源广、相对成本较低;(2)植物油具有极好的生物降解性。对环境无污染。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bradoStateUniversity)农艺师D_Johnson在菜籽油中加入少量葵花籽油、豆油和蓖麻油用作汽车发动机油,使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减少了15%~30%,而且用过的废油其生物降解率也很高;(3)性能好。植物油分子可在金属表面形成吸附膜,并且其中的脂肪酸可与金属表面反应形成金属皂的单层膜,两者都可以起到减摩抗磨的作用。(4)粘温特性好,植物油所具有的长链结构,使之具有优良的粘温特性,在高温和低温下,均能保持适当的粘度值,更好地保证机械。表1是植物油与矿物油,以及另外二类重要的绿色剂酯类油、聚醚的性能比较。

植物型油的性能弱点是,氧化安定性差,易产生油泥和沉积。此外,植物油还存在水解安定性差、低温流动性差、与矿物油相比起泡多、过滤性差等问题。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三甘油酯,脂肪酸根中含有大量的C=C双键,易发生氧化反应。不同类型植物油成分中碳碳双键的含量越高,其碘值越大,氧化安定性越差。

目前作为油基础油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有大豆油、菜籽油、蓖麻油、葵花籽油等,如英国植物油的一半是菜籽油,其次是大豆油和葵花籽油:在美国用来生产的植物油主要是大豆油;法国更青睐葵花籽油;而在远东棕榈油占主要地位。这是因为植物油的来源不同,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就不同,其各项理化性质如碘值、凝固点、氧化稳定性等亦有所不同。

三、提高植物油抗氧性能的方法途径

植物油氧化安定性差的根本原因是组成中含有C=C双键,为减缓其氧化,提高安定性,通常可采用加入抗氧剂、油品组成改性和植物生物改性等方法途径。

1、生物技术改性。植物油容易氧化变质的根本原因是碳碳不饱和双键,因此利用生物遗传基因改性技术,减少植物油中碳碳双键的含量则可改善抗氧化性能。对此,国外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了碳碳双键含量较低的高油酸含量植物,通过增加一元不饱和组分油酸含量,减少二元不饱和组分亚油酸和三元不饱和组分亚酸含量,而减少碳碳双键含量,使得植物油具有较高的氧化稳定性。如Canola油和高油酸葵花籽油就是利用遗传基因改性得到的,其油酸含量达90%以上,可用作绿色剂的基础油。

2、改变化学组成。植物油化学改性的实质,是将油酯中易氧化的C=C双键转变成其它不易氧化的结构而提高氧化安定性。目前,国内外改性所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氢化、支链化、聚合、酯交换、环氧化等。氢化是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加氢处理,同时选用适当的催化剂将油脂中含有多个不饱和双键的亚麻酸、亚油酸等还原为不含双键或仅含一个双键的油酸而提高抗氧性。支链化是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将脂肪酸中的双键加成为烷基侧链,而具有良好的抗氧性以及良好的低温流动性;酯交换又称酯化,利用酯交换可以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合成酯类剂。由植物油制备多元醇酯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从油脂中制得脂肪酸,之后与多元醇进行酯化;二是将油脂转变为甲酯后,与多元醇进行酯交换。目前酯交换法合成多元醇酯是国外研究的热点。环氧化是植物油反应程度较低的化学改性方式,它是碳碳双键被氧化,结合一个氧原子形成环氧键的过程。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环氧化是一个反应较简单,并能一定程度提高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3、添加抗氧剂。加入抗氧剂是改善和提高油品抗氧性基本方法之一。按作用机理抗氧剂可分为抗氧防胶剂、抗氧防腐剂、金属钝化剂、生物抗氧剂等。抗氧防胶剂主要成分是酚型、胺型化合物,这类成分通过提供活泼氢原子给氧化链反应中自由基,使之生成稳定化合物,而达到终止链反应的目的。抗氧防腐剂主要成分是硫磷类有机化合物,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分解氧化反应历程中的过氧化物,中断和阻滞氧化链反应的发展。金属钝化剂则是减弱金属或离子对油品氧化的催化作用,这类添加剂成分有噻二唑、苯三唑及衍生物等,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阻止金属参与氧化反应。植物油抗氧添加剂的研究开发中,还有一类天然抗氧添加剂,包括维生素E(生育酚)、芝麻酚、棉酚、咖啡酸和阿魏酸、磷膦、茶多酚、异黄酮、迷迷香提取物、没食子酸丙酯等,天然抗氧剂提取于植物油或植物果实中,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并属于绿色添加剂,对环境和生物无害,但总体抗氧化性能不如合成抗氧剂,尤其在机械用剂高温抗氧化性能方面,与抗氧防腐剂和抗氧防胶剂还有一定差距。

四、植物型油的发展前景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由于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石油基油生物降解性能差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开发和应用绿色剂,替代目前石油基油已是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双碳的含义范文篇8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含水性录井资料综合评价

1引言

川东北普光、元坝区块在海相长兴组溶孔白云岩、飞仙关组溶孔鲕粒灰岩中录井均见到良好气显示,测试也获得了工业高产天然气流,但也在海相各层段见到了水层显示。YB1井飞仙关组井段6787-6799m测井解释为三类气层,综合解释为干层,没有解释为含水层,完井加重酸压测试,天然气产量29m3/d,水产量4.9m3/d,评价为含水层。如何在测试施工前有效识别和评价水层,分析气水界面,对气水系统划分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和方法,直接关系到油气水层综合评价结果。

2碳酸盐岩储层含水的录井响应特征

通过总结已钻井录井资料,储层含水有以下特征:

2.1钻井工程参数变化

钻开含水层钻时会加快,还可能出现放空现象。钻井液体积将增加,甚至可能出现溢流、井涌现象。

2.2钻井液性能变化

海相碳酸盐岩水层一般为盐水层,由于盐水侵,钻井液性能相对密度降低,水基钻井液粘度升高,失水增加,氯离子含量增大,电导率升高。

(1)以YB2-侧1井为例,该井钻进至井深5950.4m,循环返砂过程中发现钻井液体积持续增加,继续循环观察,发现钻井液总体积增加1.5m3,停泵观察发现出液口有泥浆不间断外溢,气测录井未发现异常,钻井液出口相对密度1.501.42,粘度60s63s,氯离子含量分析29778mg/l32614mg/l,钻井液总体积累计增加20m3,证实地下出水。测井双侧向电阻率呈异常低值,呈水层特征。

(2)氯离子含量分析在录井现场对储层含水分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以YB101井为例进行分析:

①雷口坡组井段5313.20m~5317.20m,5331.00m~5333.20m,钻开该层录井氯离子含量由71710mg/l85910mg/l,气测全烃0.32%~0.40%未见异常。测井解释为三类水层,雷口坡组水层顶界为井深5313.20m。

②嘉陵江组井段5763.80~5770.70m,氯离子含量由64610mg/l65980mg/l,气测全烃0.02%,未解释,测井解释三类水层6.90m/1层,嘉陵江组水层顶界为井深5763.80m。氯离子升高异常井段与测井解释水层及水层顶界对应性较好。

(3)利用电导率变化来初步判断水层。

XL101井电导率陆相地层较稳定,海相地层在嘉陵江组钻遇水层、膏盐岩后逐渐变大,由27mS/cm升至107mS/cm,长兴组钻遇水层继续加大,由83mS/cm升至128mS/cm,电导率变化与测井解释嘉陵江组膏盐岩、水层及长兴组水层的对应性较好。钻井液电导率随井深的变化趋势与氯离子含量变化趋势也具有较好的对比性,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储层含水性分析。

2.3岩心、岩屑特征分析

从岩心、岩屑特征(主要是岩心)来分析含水特征,川东北碳酸盐岩储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地层含水分析,观察岩心是否发白、有咸味、涩味、渗水现象,岩心干后有无白霜,久置后有无返潮现象。

2.4气测显示特征

当储层中流体性质不同,含气饱和度不同,气测录井响应的特征有不同的特点。气层、气水同层、含气水层中含气饱和度以及钻井中的液柱的压差不同,气测显示值也就不同,同时参考气测曲线形态、特征,来判别流体类型和储气层、水层。

3利用录井资料综合分析气水界面

利用录井资料对气水界面进行综合分析是正确评价油气水层一个重要内容,可以指导测试施工、气层开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以XL1井为例,长兴组井段4587m~4668.00m,气测录井0.42%~57.28%,全烃曲线变化速度快,具“快起快降”的特点,对比系数高,烃含量高,槽面见显示,饱满系数约等于1,具气层特征。测井孔隙度1.7%~10.8%,深侧向电阻率值869.0?・m~5042.5?・m,含水饱和度8.5%~46.4%,测井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关系图呈单边双曲线气层特征,解释为二类、三类气层。结合测录井资料综合解释为气层、含气层。完井测试:井段4589.00m~4622.50m,获天然气产量51.71×104m3/d,不出水,很好检验了综合解释的准确性。

井段4669.40m~4676.00m,气测录井2.35%6.98%,明显降低,烃值对比系数小,钻井液氯离子含量呈增大趋势,测井孔隙度5.2%,深侧向电阻率值202.7?・m,电阻率值随孔隙度的增加明显降低,含水饱和度59.1%,补偿中子测井计算的孔隙度略大于体积密度测井计算的孔隙度,其差值介于气层与水层之间,解释为二类气水同层。结合测录井资料综合解释为气水同层。

井段4676.00m~4749.50m,气测全烃0.13%~2.37%,烃值明显降低,氯离子含量由10650mg/l117150mg/l;电导率由87mS/cm128mS/cm,测井孔隙度1.6%~7.1%,含水饱和度38.0%~100.0%,深侧向电阻率41.2?・m~1215.4?・m,电阻率值随孔隙度的增加明显降低,最低降至

41.2?・m,测井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关系图显示交会点杂乱,不符合单边双曲线气层特征,解释二类、三类水层,结合测录井资料综合解释为水层、水层含气。

综合分析认为井深4669.40m~4676.00m为气水过渡带,4676.00m为水层顶界。

双碳的含义范文篇9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脉搏碳氧血红蛋白定量检测仪;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7(b)-0175-02

Theapplicationofpulsecarboxyhemoglobinquantitativedetectoronthepre-hospitalemergency

ZHANGHongxiaGAODingHANPengda

EmergencyDepartment,theEmergencyCenterofBeijingCity,Beijing100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arlydiagnositicvalueofthepulsecarboxyhemoglobinquantitativedetectorrapiddeterminationofcarboxyhemoglobinsaturation(HbCO%)inthepre-hospitalpatientswithcarbonmonoxidepoisoning.MethodsFiftyfourCOpoisoningpatientswerecollectedfromOctober2008toMarch2009anddividedintolightgroupof15cases,mediumgroupof24casesandheavygroupof15casesaccordingtotheclinicalsymptomsandsignsandsymptomsseverity.Theoverallandthedetailedillnessrecoverywereanalyzed.ResultsTheHbCO%betweenmildandmodergroup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384);thedifference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betweenlightandseveregroup(P<0.01).TheHbCO%betweenmoderateandseveregroupalso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1).ConclusionThepulsecarboxyhemoglobinquantitativedetectorforcarbonmonoxidepoisoninginpatientswithpre-hospitalfirstaidhasgreatdiagnosticvalue.

[Keywords]Carbonmonoxide;Poisoning;Pulsecarboxyhemoglobinquantitativedetector;Application

目前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定量或定性检测是判断CO中毒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严重程度也有较高诊断价值。本文探讨脉搏碳氧血红蛋白定量检测仪在院前急救中对CO中毒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分级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北京急救中心东区2008年10月~2009年3月院前急救的CO中毒患者54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为(50.6±21.3)岁;CO中毒原因为家中使用煤炉92.59%(50/54)、管道天然气泄露1.85%(1/54)。病例分组参照《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781-88),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测定的COHb浓度,分轻度15例、中度24例、重度15例[1-2]。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Rad-57脉搏碳氧血氧仪(LAB4456A),其测定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的原理是使用多波长传感器,在手指末端测定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血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的结果可协助诊断CO中毒,一般轻度中毒为0~30%,中度中毒为30%~40%,重度中毒超过40%。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测定数值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轻、中度两组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轻、重度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3组患者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比较(x±s)

3讨论

一氧化碳对血液和神经系统毒性较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降低了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危及人的生命[3]。然而正常人由于体内含铁血红蛋白的分解,可以产生内生性一氧化碳,另外吸烟者体内亦可检测到一氧化碳。检测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含量,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判断,在临床医学、法医毒物分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4]。目前,检验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含量的主要方法有鞣酸试验法、氢氧化钠法、分光光度法等[5],以上方法都是通过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而做的实验室检测,并且仅仅是定性诊断,因此不适合用于院前急救时的现场检查。而本研究中使用的Rad-57脉搏碳氧血氧仪利用一个具有多个不同发光二极管(LED)的传感器,这些发光二极管能使光线穿过患者的检测部位到达光电二极管(光电检测器)。通过使各种不同的可见光和红外线(由LED发出,500~1000nm)穿过毛细血管床(如指尖、手部、脚部)并测量血液脉动周期期间光线吸收量的变化可以获取信号数据[6]。光电检测器接收光线,将它转换为电子信号并发送到该仪器以便进行计算。轻、中度两组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轻重度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脉搏碳氧血红蛋白定量检测仪测定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可以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其标准为:轻度10%~20%,中度20%~40%,重度≥50%,正常人1%~2%,吸烟者2%~10%。Rad-57脉搏碳氧血氧仪具备了方便携带、无创伤、操作简单、检测快捷、准确等特点,便于院前急救现场中使用。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及时有效地救治提供了条件,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房广才.一氧化碳中毒[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112.

[2]何草生,廖彧,刘飞,等.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氧疗[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9(3):311-312.

[3]谢英新,张永花.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32例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8(4):417-417.

[4]杜云霞,童延涛.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J].黑龙江医学,2002,26(10):808.

[5]张菁菁,王东霞,王伟,等.双波长吸光度比值法检测碳氧血红蛋白[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1):61-62.

双碳的含义范文篇10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结构识别;教学方法

根据结构决定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而理化性质又决定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提取分离的结果又需要阐明其化学结构,从这一关系来看,对有效成分结构特征的掌握是本课程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搞好天然药物化学结构和分类的教学也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研究内容。

一、掌握结构识别的一般思路和分类规律

天然药物成分的一级结构一般以基本母核分类,二级结构一般以取代基而分类。讲解结构分类时,务必先交代清楚分类依据,再讲具体类型,以此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对结构产生混淆。1.明确化合物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按照其结构类型的不同分为糖及其苷、苯丙素类、醌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三萜及其苷类、甾体及其苷类、生物碱等类,除萜类化合物是直接根据生源途径定义的外,大多数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根据其母核结构来定义,如香豆素的苯骈α-吡喃酮结构,黄酮的2-苯基色原酮,醌类化合物的醌式结构,甾体化合物的环戊烷骈多氢菲。所以,掌握每一类化合物的定义对识别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类型有重要意义。2.注意分类依据的不同如乌头碱、紫杉醇即属于生物碱又属于萜类,这种情况在其他某些类型的化合物中与萜类有交叉的现象。再如三萜、甾体皂苷、强心苷三类化合物,有些教材将其分入皂苷类和强心苷类两章中,而亦有将其分入三萜及其苷、甾体及其苷两章中的。这就是分类依据不同造成的差异,甾体皂苷从理化性质上其水溶液与三萜皂苷有相似的起泡性,因此都属于皂苷类。3.二级结构掌握分类规律,化繁为简以黄酮为例,黄酮的二级结构类型可分为14小类,各种黄酮二级结构的区别就在于吡喃酮环的变化:B环苯基取代位置在2位或3位上为黄酮或异黄酮;吡喃酮环若开环则为查耳酮;变成5元环则为橙酮;吡喃酮环的2,3双键变单键则为二氢类的黄酮;吡喃酮环3位有羟基的为黄酮醇,4位羰基消失的是黄烷或花色素。看似复杂的黄酮二级结构分类,只要弄清了它们的分类依据,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二、具体方法及应用

1.骨架特征识别法不同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在植物体内具有共同的前体物质,经由不同的生源途径合成而来,因而同一类型化合物往往具有共同的骨架结构。骨架特征的识别对判断化合物结构类型非常有用,笔者总结了基本化合物的类型,并编写了识别歌诀:结构先看糖苷环,看糖区分糖、苷元;看环辨别氮、氧、碳;氮杂环,生物碱;氧杂环:邻香对黄C63;碳环四大类:醌丙菲萜随;环下三甲甾萜辨,同有多氢菲骨架;萜类骨架无特征,C5H8是通式。2.排除判断法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中只有生物碱含氮原子,因此判断生物碱类化合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是否含氮;如果某个化合物,结构中不含氮,那么可以肯定此化合物不是生物碱。因此当一个化合物较难划归结构类型时,不妨使用排除法,通过骨架特征一一排除后,剩下的一般就是萜类化合物了。3.数碳法同有多氢菲结构的几类多环苷类化合物,如三萜皂苷、甾体皂苷、强心苷,有学生反映容易弄混,这几类的辨别不妨数一下苷元部分的原子。三萜皂苷的苷元属于萜类化合物,当然是30个碳原子,甾体皂苷的苷元为27个碳原子,甲型强心苷23个碳,乙型强心苷24个碳。此方法对于萜类化合的二级结构判断同样适用。4.形象记忆法将抽象的化学结构与汉字形象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对化学结构的记忆变得容易和生动。如甾体化合物的“甾”字就是一个象形文字,很形象地表现了这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甾体结构讲述时不妨先对学生提问:甾体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结构中有几环几侧链?然后教师对“甾”字形进行“说文解字”“甾”上下结构,下为田,分四块,即含4个稠环(环戊烷骈多氢菲)。上为“巛”像田里长出的三株植物,结构上寓意甾体上连有3个支链取代(10、13位各有1个角甲基,17位有侧链)。再由“甾”字字形,编出顺口溜:四环三侧链,多氢菲骈环戊烷;山窝窝里两根葱,高山顶上一棵松;10、13,加17,步步登高去山峰。5.口诀记忆法口诀突出的特点:可将杂乱无章的知识,通过字、词、数、字母等少量文字,概括出大量内容,进行组合编串,使之韵律化和意义化,应用时再经过联想、展开,使知识再现。实践证明,在天然药物化学结构的识别和分类中,口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仅举几例,供大家参考。(1)生物碱的分类口诀“氮杂环类生物碱,吡莨喹哚有机胺”。生物碱一般为含氮杂环类化合物,其二级结构的类型主要包括:吡啶类、莨菪烷类、异喹啉类、吲哚类,及有机胺类等。(2)甾体类化合物的类型及区别口诀强心苷:四环三侧链,17内酯环;甲型5元乙6元。甾体皂苷:四环三侧链,17变螺环;异螺25平伏D,螺甾烷醇L站。甾体类化合物包括强心苷和甾体皂苷。结构的共同点都具有四个环和三侧链的取代。两者区别在17位取代类型的不同,强心苷17位取代基为内酯环,其中五元内酯环的为甲型强心苷,六元内酯环的为乙型强心苷。而甾体皂苷的17位接的是螺环,二级结构看25位取代基的构型,直立键(L型)为螺烷醇型,平伏键(D型)为异螺烷醇型。(3)三萜及其苷的区别口诀四环三萜:“侧链同甾羊毛脂,碳8取代达玛烷”。五环三萜:“偕二齐墩邻乌苏,五元羽扇有天线”。四环三萜中10、13、17有侧链取代的为羊毛脂烷,而13的甲基移位到8位上时为达玛烷型。五环三萜中20位有偕二甲基的是齐墩果烷型,29和30有邻二甲基的是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E环是五元环19位有一异丙基,就好像插了一根天线。(4)环烯醚萜特征的概括口诀“五六1、4、8,1位羟基挂;环烯醚萜样样有,找啥就有啥;7、8容易断,裂环开了花;裂环内酯多,另有4去甲”。指环烯醚萜由五元环和六元环骈合而成,其中1、4、8有取代基,1位常为羟基取代。第二句话形容环烯醚萜结构包含了环状结构、双键、醚氧原子等。第三句说7、8位碳碳键容易断裂,开裂后叫裂环环烯醚萜。最后一句说的是环烯醚萜的其他一些类型,如开裂后7位与4位常缩合成内酯,4位的甲基也可降解脱掉。好的教学方法总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不同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也因人而异,上述方法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总结,具体适用与否,还需广大师生亲自实践。

参考文献:

[1]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双碳的含义范文篇11

【关键词】复方米非司酮;米非司酮;早期妊娠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已广泛在我国使用10余年,开创一个药物控制生育的新时代,但它的完全流产率只达90%左右,仍有10%的不全流产和失败,而且有出血时间较长,出血量多等缺点。近年来已有研究证明双炔失碳酯与米非司酮有明显的协同抗早孕作用,可加强米非司酮的抗早孕作用,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1]。本研究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为对照,对复方米非司酮(双炔失碳酯与米非司酮的复合制剂)配伍米索进行临床疗效的比较,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选择。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8年5~7月间来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医院因非意愿妊娠要求药物终止妊娠正常或合并高危因素早期妊娠妇女220例,符合条件:①月经规则年龄18~40岁,健康良好,无烟酒嗜好,未用淄体类激素及宫内节育器,无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禁忌证;②临床确诊早孕,孕周≤49d,B超确定宫内妊娠,孕囊≤2.5cm大小;③合并高危因素:半年内有人工流产史,疤痕子宫,多次人工流产史;④阴道清洁度≤Ⅱ度,滴虫(-),霉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属于正常范围。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妇女年龄、孕产次、流产次、停经天数、孕囊大小均无明显差异。

1.2用药方法观察组服复方米非司酮09:00时1片/d,2d(每片含米非司酮30mg+双炔失碳酯5mg,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09:00时2片,21:001片/d,2d(每片含米非司酮25mg,上海华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两组均首次服药后48h到医院加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每片200μg美国法玛西亚公司西尔药厂产品),所有药物服用前后2h禁饮食、饮水。

1.3观察随访所有患者在服米索前列醇当日在医院观察6h观察血压、脉搏、腹痛及副反应,详细记录孕囊排出时间,指导填写随诊卡计录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和转经情况。6h未排出囊者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离院嘱1周后来院了解孕囊排出情况及阴道出血量,根据临床症状和经B超检查证实继续妊娠和胚胎停止发育者行人工流产术。所有患者2周复诊了解阴道出血量,如出血量多于月经量以及查B超发现宫腔残留,酌情清宫或继续观察。6周了解出血停止时间和转经情况。

1.4效果评价标准①完全流产:用药1周内自行排出孕囊或未见明显孕囊排出但经B超检查未见孕囊,阴道出血自行停止,自行转经;②不全流产:用药已排出孕囊或未见孕囊排出,在随诊中出血多或出血时间过长,B超可见宫腔有加强光团或宫内积血而行清宫,病理检查证实为绒毛或妊娠蜕膜组织;③失败:用药1周后未见妊娠物排出,B超发现宫腔仍有孕囊,子宫维持原形或继续增大,血HCG水平上升或下降不明显,最后行人工流产术。

1.5统计学方法统计资料采用SPSS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2结果

2.1对象特征两组研究对象服药前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完全流产率观察组5例、对照组10例行清宫术,其中各有2例失败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观察组的完全流产率(95.8%)高于对照组(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时间、流产后转经时间的比较孕囊自行排出时间观察组为(2.61±1.68)h,对照组为(3.73±1.97)h,出血时间分别(9.2±3.8),(14.6±5.8),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2.4完全流产者出血量见表3。

2.5不良反应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的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可忍受无需处理,复方米非司酮稍轻于米非司酮,但两组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

3讨论

米非司酮作为抗早孕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但存在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的不良反应。经有关研究可能是米非司酮的抗雌激素特性一方面影响子宫修复;另一方面使子宫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弱前列腺素对子宫的收缩作用,使蜕膜不易排出而滞留宫腔,导致药流后出血时间延长[2]。因此缩短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主要途径是促进妊娠产物和蜕膜的尽早排出,并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

双炔失碳酯在国内作为探亲避孕药已用20余年,近年又发现具有抗早孕作用[3]。双炔失碳酯具有弱雌激素活性及较强的抗雌激素能力,抗孕酮活性,溶黄体及促使子宫内膜早衰作用,以及对绒毛和蜕膜细胞直接损伤作用[4]。国内外学者发现双炔失碳酯和米非司酮配伍有明显的协同抗早孕作用,可大大降低两药用药剂量,具有更强的促人早孕蜕膜和绒毛组织结构变性的作用[5]。

复方米非司酮是米非司酮和双炔失碳酯的复合制剂每片含米非司酮30mg和双炔失碳酯5mg。复方米非司酮制剂中减少了米非司酮的用量,增加了双炔失碳酯的成分,减轻了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激素受体的影响,有助于流产后激素受体水平的恢复,有利于蜕膜的剥落和子宫内膜的修复,减少了子宫内膜不规则脱离的发生,从而减轻了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的不良反应[6]。

本研究结果显示:复方米非司酮与米非司酮均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但复方米非司酮组完全流产率高,孕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及出血量明显低于米非司酮组,临床疗效优于米非司酮,与以往研究一致[7-8],且复方米非司酮服用方便,剂量小依从性好,是提高药物流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的一钟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帝开,罗燕,陈学煌.复方米非司酮与米非司酮序贯用米索前列醇的药物效果比较研究.生殖与避孕,2006,26(3):191-193.

[2]刘芳,于俊荣,李杰,等.复方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分泌功能的影响.生殖与避孕,2001,21(5):293-299.

[3]刘芳,于俊荣.双炔失碳酯抗生育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生殖医学杂志,2000,9(5):310-314.

[4]孙朝霞,陈浩宏,游根娣,等.双炔失碳酯对离体黄体、蜕膜和滋养细胞的影响.生殖与避孕,1999,19(4)(4):220-225.

[5]ChangCC,WangWC,BardinCW.TerminationofearlypregnancyintheratandhamaterwithRU486andanordrin.Contraception,1993,47(6):597-608.

双碳的含义范文篇12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

引言

双相不锈钢,指铁素体与奥氏体各约占50%,一般较少相的含量最少也需要达到30%的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UNS32205双相不锈钢是由22-23%铬,3.0-3.5%钼及4.5-6.5%镍氮合金构成的复式不锈钢,是目前国外应用最普遍的双相不锈钢,它是一种典型的含N、低碳、双相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该类钢种主要出现在公司承建的海水冷却电站项目中,用于循环水冷却系统的仪表管路、取源部件中。由于其具有优良的耐海水腐蚀性能,而在电站建设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对UNS3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UNS3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工艺的选择

(一)焊前准备

1、不锈钢在焊接前一定要仔细清理焊接区域附近(焊缝两侧30-40mm)的油污、锈蚀等。清理方法可以采用酒精、丙酮擦洗,也可以用不锈钢丝刷清理,彻底清理的目的是祛除氢气产生的根源,因为双相钢的比奥氏体不锈钢溶解氢气的能力低,氢致裂纹的倾向较大。

2、双相不锈钢焊接时需要背部惰性气体保护,防止合金元素烧损,影响不锈钢的性能。本次试验采用废纸箱板剪裁成管子内径大小的堵板。根据现场施工的条件,可以采用废料制作堵板,并保证焊接完毕可以完整的取出。

3、焊接材料选用天泰ER2209/E2209。根据化学元素匹配的原则,并考虑到化学元素在高温电弧中的烧损,采用含NI量较高的2209,使焊接区域产生相平衡。

(二)焊接方法

2205双相不锈钢可以采用多种焊接方法,本试验对电站建设中应用普遍的GTAW+SMAW组合焊接方法进行研究。即打底采用氩弧焊,保证单面焊双面成型。盖面采用自动氩弧焊,按多层焊接规定的顺序,多层数施焊,每次堆焊应清理焊道,焊后不做热处理。试验中使用的焊机奥太ZX7-400STG型直流焊机。

(三)焊接工艺参数

2205双相不锈钢要求全熔透,实验中采用V型坡口、坡口角度为60°、钝边5mm、根部间隙1~2mm、外径Φ219×9的管子对接焊。焊接时特别注意焊接线能量,控制层间温度≦150℃。

二、焊接接头性能的检验

对焊接工艺评定试件进行解剖取样,进行组织、力学性能试验,对拟定的焊接工艺进行评价,分析总结出影响焊接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金相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到,在焊缝处晶粒明显的比HAZ区域细小,这是因为试验中TIG焊的焊接热输入较高,焊后高温停留时间短,F向A转化快,晶粒细小,而热影响区温度区间低温时间较长。铁素体晶粒易于长大,晶粒粗大。用铁素体测量仪测量铁素体含量,焊缝处为47.7%和HAZ为52.6%。

(二)力学性能

从表2中可以看到,取拉伸试验两件、面弯背弯各两件、焊缝和热影响区冲击试样各取三个。拉伸试样的σb=805MPa>655Mpa(ASMEⅡ材料最低抗拉强度)。试样均断于母材,拉伸强度满足合格标准。

结论

1、选择合适的焊接线能量非常重要,当采用很小焊接线能量时,由于快速冷却使得焊接热影响区和焊缝的铁素体含量偏高,对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不利。但是过高的焊接线能量会烧损合金元素、冷却太慢使得中间相析出,引起组织不平衡,因此,通过调整焊接线能量输入可以获得最佳的焊缝和热影响区性能。

2、注意定位焊缝的长度,定位焊接时如果长度过短,焊接未建立起平衡过程即结束焊缝冷却会很快,可能导致铁素体含量过高、低韧性并因氮化物析出而降低耐腐蚀性能。因此如采用定位焊。对定位焊缝的最短长度应进行规定。

3、焊接过程材料的保护,材料表面的弧击和起弧是一个瞬间的高温过程冷却速度很快表面显微组织中铁素体含量很高,这种组织对裂纹和腐蚀很敏感,应尽力避免。如果产生必须用细砂轮打磨去除。现场焊接过程中材料的保护非常重要,应避免碳钢、铜、低熔点金属或其它杂质对不锈钢的污染可能情况下,不锈钢和碳钢管应分开存放和焊接。焊接和切割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飞溅、弧击渗碳、局部过热等。■

参考文献

[1]张杰,宋文明.SAF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工艺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9(03)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小学月考总结
  • 下一篇:员工年个人年终工作总结()(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