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分析范例(3篇)

时间: 2024-01-07 栏目:公文范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分析范文篇1

关键词GIS;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污染源

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2-0123-02

所谓环境监测是指测定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来反映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环境监测的结果就是指监测数据,它应当准确而全面地反应出某区域范围内污染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监测的方法渐渐由手动监测向自动监测发生转变,自动监测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今,GI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IS技术不仅能够合理高效的对多种环境监测信息进行管理,对监测管理进行科学的评价,还可以收集数据,使空间分析和决策整合成一个整体的信息,使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技术支持。GIS的具体应用在以下3个方面。

1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是指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物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实时监测,并且对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收集与环境质量监测相关的数据,以此了解一定区域内环境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它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主体部分。一般情况下环境质量监测针对的是一定的区域,对该区域的水质、噪声、空气状况、生活垃圾等方面进行定点的、长时间的监测以掌握该区域的污染现状并且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从而反映出该区域受污染的程度和污染物空间分布状况。

一般情况下,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数据都是在空间上离散的点,我们可以利用GIS的空间数据内插方法来准确地反应环境质量的现状。比如说,通过某监测河流上监测断面的数据对该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

另外,在对监测环境中的各种客体(如废弃物、水质等)进行评价时,常常与多个污染指标有关。怎样依靠这些多个单一的、包含一定空间信息的污染物指标来对空气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可以通过GIS的空间叠合分析来实现它。空间叠合分析就是在一定的空间系统条件下,每次都将同一区域的两个地理图层进行叠合,以此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者建立各种地理对象间的空间联系。前者通常可以用来搜索同时具有集中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称为空间叠合属性;后者通常用于发现某区域内一些专题的特征,称为空间叠合统计。这样就实现了利用多个污染指标的空间叠合分析对环境质量的全面分析和评估。综上所述,要想准确地表述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仅靠某一点的监测是不够的,只有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等优势,结合污染物的分布,全面统计分析监测数据,才能得到准确而客观的表述。

2污染源监督监测

污染源监测的目的是了解污染源的分布,为监视主要污染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所采取的长期定点的监督监测,主要对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变化趋势进行监测,通过监测对某一地区的污染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一定的掌握和预测。要想评价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不仅要获得污染源的浓度和排放总量的数据,还需要了解污染源所在地理环境的背景信息。在污染物排放量同等的情况下,如果其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所造成的污染程度和范围同样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污染源的地理空间特性。污染源的地理空间特性决定了对污染状况影响的表述必须要利用GIS。这要求不仅要进行污染源的定量分析,而且还要进行空间上的掌握。而GIS正是这种结合的体现,GIS用数据来表示空间分布,将数字和图形作为一个整体,而且支持数字与空间思维同时开展,相对于传统的地图分析方法有明显的改进。

除此之外,GIS的空间缓冲区分析是进行污染源的扩散影响分析的有力工具和依托。所谓空间缓冲区分析就是根据被分析对象的实体,自动在其周围一定范围建立带状区,以此来识别这些实体对周围对象的辐射程度和影响程度。GIS与污染源监测监督相结合,能够通过计算得出污染源扩散的具体范围,从而总结出污染源与环境污染间的大体规律,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准确地预测出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为污染源规划和环境质量保护提供有力方法和工具。

3应急监测

GIS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污染物应急监测是指对各种污染事故的污染源进行现场追踪,确定污染事故造成环境的污染程度,带来的危害等。它能够对环境污染进行动态地监测并且对重大污染事故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是环境监测功能中重要的一个方向。为了使相关部门能够快速有效地实施污染事故的应急措施,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要确定事故发生的地理位置,其次利用GIS与环境模型相结合来预测受影响区域的具体范围,利用GIS的可视化特点得出污染区域内的敏感单位、救援单位、以及最佳路径等基本信息,以此为应急监测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4结论

有关部门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时,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套集先进科学技术于一体的环境监测和预警平台,它能有效而准确地反应出水质、空气、噪声以及污染物等实时的监测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帮助实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整体监控和管理。GIS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环保部门的整体反应速度和能力,提高了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大大减少了人为失误。通过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在最大限度上有效降低污染事故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为环境监测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参考文献

[1]何艳.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25(4)359-361.

[2]王桥,等编著.环境地理信息系统[M].科学出版社,2004.

[3]杨志峰,刘静玲,等编著.环境科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3-0140-04

【基金项目】中国建筑业产业政策和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子课题“中国建筑业技术进步研究”(批准号:200904)

【作者简介】刘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经济与管理;

杨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陕西西安710055)

近年来,建设和发展工业园区已成为促进我国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在园区建设和发展中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不少地区在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环境遭受污染和破坏,土地、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被严重浪费等。如何在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中使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将研究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促进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相关研究现状

工业园区早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西方国家,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以单一的重工业和基础产业为主。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系统质量的改善,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工业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尤为学术界所重视。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但至今鲜有关于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研究。

西方学术界最初利用经济学理论研究能源和环境问题,形成了能源与经济、经济与环境二元系统的研究成果。其中代表性的研究如Rashe和Tatom(1977)将能源使用因素引入柯布一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定量描述了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能源的逐渐枯竭,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在学术界也产生了相关研究成果。如Carla和Carlos(2004)研究了能源、经济和环境多目标模型,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Nick,Peter和Swales(2006)等通过案例研究了能源效率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认为须采用互补性的能源政策来保证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我国学术界也经历了从能源、经济、环境单个系统,到其二元系统关系研究,再向其三元系统发展的过程。相关研究涉及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之间的关系,能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综合平衡的原理和方法,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我国能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等。

国内外关于能源、经济和环境系统和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调研和文本分析,识别出影响我国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22个一般因素(如表1所示)。为了从中找出关键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查。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调查对象主要为工业园区的入驻企业、管委会等相关组织的管理者、技术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等。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91份,问卷有效率为61%。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SPSS19.0软件作为辅助工具分析有效问卷获取的数据,找出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三、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为保证问卷数据的有效性,本文采用Cronbachα信度系数分析量表信度,利用SPSS19.0软件计算出α=0.844>0.7,表明量表的信度良好。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22个因素是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符合内容效度的要求。用因子分析法检验量表的构建效度,通过KMO(Kaiser-Meyer-Olkin)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TestofSphericity)比较变量间的相关程度,结果发现KMO值为0.710,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了Bartlett球度的零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变量间具有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数据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应用SPSS19.0软件计算相关矩阵,其结果如表2所示,发现有7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其中前3个因子可解释的方差比例分别为25.94%、14.92%和8.96%,累积解释的总方差为49.82%。

从公共因子碎石图(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前3个成分的特征值变化比较明显,从第4个特征值开始,其变化趋势渐渐平稳,这表明前3个成分对原变量的信息描述有显著作用。为了更加明确其涵义,在因子分析的过程中,采用最大方差法对矩阵进行旋转,其结果如表3所示。

(三)结果分析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归结出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3个关键因素,包括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水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节能环保投入与技术创新。

1.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水平。研究发现,促进园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X19)、相关行业节能技术水平(X7)、促进园区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X18)对主成分1的负荷值较大,分别为0.862、0.757和0.753。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水平,这是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园区的管理者和企业家的行为会受到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调查发现,一些园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实施了过度追求经济目标的发展政策,导致在产业规划的制定、招商引资和对入驻企业监管等诸多环节忽视了能源管理工作,结果在园区产生高能耗、低能效;而另一些园区在重视经济增长的同时,实施了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激励措施,结果促进了园区管理部门和入驻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由于在一些领域仍存在能效检测与评估、节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标准发展滞后等障碍因素,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2.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政策(X15)、园区的土地和天然原材料等资源(X11,X13)对主成分2的负荷值较大,分别为0.751、0.784和0.684。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它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目前相当一部分工业园区仍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大量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的占用为基础,即便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园区,也很少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率低。不少园区存在资源使用粗放,土地被圈占、闲置,天然气、煤炭和其他矿产资源被过度开采,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等现象,由此产生的问题和引发的社会矛盾日显突出。就园区环境保护而言,由于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政策本身缺乏法定约束力、执行力和可操作性,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机制不健全,导致许多政策难以在园区得到落实,监管工作陷入被动,企业污染在先、征收费用在后的现象司空见惯。

3.节能环保投入与技术创新。研究发现,园区在节能、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强度(X6)、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开发(X3)、园区企业在节能技术、环境治理技术开发和技术引进力度(X9,X10)对主成分3的负荷值较大,分别为0.874、O.617、0.647和0.659。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节能环保投入与技术创新,它影响了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园区管理部门尤其是入驻企业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投入水平,决定了园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水平。调查发现,由于节能改造和环境治理项目所创造的价值多为社会和环境效益,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对企业利润的增长和工业园区的经济增长效果不明显,加上企业融资困难、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和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在此方面缺乏投入。由于一些领域在节能和环境治理方面仍存在技术障碍,开展技术创新就成为唯一选择。然而,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却表现不足。缺乏研发经费、政策激励不足、企业缺乏创新能力、相关标准和规范滞后等是园区企业开展节能和环境治理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因素。

四、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节能与环保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健全其实施机制

通过立法补充和完善针对工业园区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文,合理制定能源资源价格政策,改善能源、资源和环境税费制度,明确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执法监察机构的法律地位。组建由政府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机构,使其担负起园区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的重任。健全工业园区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建立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改善税收、补贴、贷款等经济激励政策和措施。例如对园区节能与环境治理项目的投资者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对能效或环境治理效果优于国家标准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等。

(二)建立节能与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机制

开展节能与环保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科技企业。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园区作为试点,集中力量在园区水污染综合防治、修复和资源化利用、垃圾发电和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理、生态保护及修复、能效检测与评估、园区生产与服务系统节能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建立多种用于该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创新基金,采用税收减免、补贴、增加低息或贴息贷款等多种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和民间投资,以增加科技投入。充分发挥园区发展规划机构的作用,通过建立园区信息服务平台,使相关方能够及时了解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等相关信息;通过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和人才培训,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在园区转化和推广应用。

(三)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增加园区节能与环保投入

通过法律、经济等手段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制定并实施针对园区节能、环保项目的贷款政策,使银行为其提供政策性贷款,包括增加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设立节能与环保专项基金,为节能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也可以用这部分基金为节能、环保服务公司提供担保,帮助企业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通过发行债券或者实施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节能环保项目;将风险资本引入节能环保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分析范文

环境科学论文3500字(一):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先阐述了GIS的概念和功能,然后重点论述了GIS技术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旨在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给予环境科学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为环境科学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应用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强大推动下,地理信息系统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其应用价值极其显著,尤其对环境科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环境科学发展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阶段,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环境科学不断发展过程中,投入了较多新型技术,其中,地理信息系统不容忽视,已经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1GIS的相关概述分析

1.1概念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来说,作为计算机系统之一,可以促进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以及查询检索等顺利进行,有助于对海量地理数据予以分析和处理,已经成为一大通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就在于地理空间数据库,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环境,采集和储存整个空间相关数据,所以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系统。

1.2功能

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主要是指在地理数据处理工程中,GIS的作用显著

数据的采集和输入,也就是在数据处理系统中,实现系统外部原始数据向系统内部的顺利传输,并将这些数据从外部格式实现向内部格式的顺利转换,为系统处理提供便利性。第二,数据编辑,首先,对于图形编辑来说,主要涵盖、图形编辑、图形修饰等功能,其次,对于属性编辑来说,主要是指与数据库管理相整合,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修改和删除等。第三,数据存储和管理,对于数据存储来说,要求在计算机内部或外部存储介质上,记录好数据,其存储方式与数据文件的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关键要加强记录的逻辑顺序的构建,属性数据,在关系数据库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第四,空间查询和分析,其中,对于数据查询和检索来说,主要是指從数据文件和数据库中,对所需数据予以查找或选取。借助GIS技术,可以对所定区域的各种现象予以有效分析。

2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与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环境信息与空间位置的关联性极其明显,所以在环境监测中,地理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借助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各种环境信息的获取和存储等提供很大的便利性,并确保环境信息具有高度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环境监测的开展助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显著,要加强GIS的功能模块的应用[1],与选定的环境监测模型结合在一起,有效处理多源环境信息,将环境演变的动态规律挖掘出来,动态化监测环境,并直观展示出环境的变化情况和规律等,将其制作程图片。

2.1在大气环境动态监测方面

在城市工业化不断发展过程中,城市工业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在城市空气中,充斥着较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予以了高度重视。对大气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是指其空间尺度较大,人类生存的大气圈中,其厚度是不可想象的。空气在自然环境中的流动性较高,所以GIS技术,在大气环境动态监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以此来将监测和分析功能发挥出来。加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收集和整理大气污染隐患的企业和位置信息等,并加强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构建。通过对GIS空间分析和数据显示功能的发挥,可以为污染物在大气中浓度分布图的获取提供便利性,从而对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超标情况予以充分了解。

2.2在水资源环境监测方面

在工农业发展中,水资源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是水源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化,而且复合型污染特点比较明显,对于饮用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针对水资源环境,必须要注重监测和管理的实施。对水资源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具有庞大的空间信息量,GIS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效管理和分析空间信息这一方面。在水资源环境监测中,加强GIS的应用,可以将水质监测数据和空间数据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上来,为管理人员有效查询和修改各种空间信息创造有利条件[2]。GIS的空间分析和图标分析功能显著,可以更好地制作空间和检测数据的专题图,确保污染治理方案的制订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比如某一研究人员借助GIS技术,合理设计地下水监测网络,有效监测和分析所选研究区域的场地,不断提高管理地表和地下废物的有效性,及时将潜在污染源挖掘出来,更好地保护水源井,并且作用于填埋场选址这一方面。

3GIS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来说,主要是指系统化分析和预测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对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予以积极引导,确保人类活动具有较高的环境相容性。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的诸多环境问题,可以借助成熟模型来进行描述,但是这些环境模型空间数据的难度性较高,尤其在操作和显示方面,而且空间特性较为显著。借助GIS技术,可以集中整合数据和地图,加强拓扑关系的构建,为空间分析和查询各类专题图创造有利条件,并将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直观展示出来。

3.1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环境信息数据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对相关环境信息予以充分掌握,如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区域环境质量等。环境信息数据量比较庞大,而且与空间位置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环境评价的各种模型中,要对GIS集成与场地相关的各种数据予以应用,给予综合化分析和模拟强有力的保障,更好地分析环境质量现状。GIS的数据管理和跟踪能力较为强化,可以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予以协助检查,引导单位自身将自身的职责履行到位,并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事后验证工作落实下去。

3.2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方面

对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来说,主要是指加强科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将该区域环境中与发展过程相关的人类活动、自然作用的规律予以反映。借助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协调发展区域内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确保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相互统一。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GIS的应用,可以对地理区域复杂化的污染源信息等予以管理,并对区域环境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3]。此外,叠置地理对象的功能不容忽视,将同一区域不同时段的多个环境影响因素与特征叠加整合在一起,对区域环境质量演变和其他因素的相关关系予以合理化分析,从而更好地预测区域的环境质量。区域的污染源数据关联于各种环境预测模型,加强模型预测法的应用,可以为预测区域的环境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3.3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来说,主要是指针对累积环境变化的过程,应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也就是分析和调查,对影响源和过程的累积,并解释各个影响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累积,对以往、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累积影响进行预测,当然也包括对社会发展的反馈效应。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果具有统一的潜在发展行为的方向和内容等,应予以合理化选择。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将环境影响评价的时空分析范围予以拓展化,并将环境变化的时空放大作用发挥出来,所以对评价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GIS技术,在编辑和加工长时段区域数据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环境影响在时空的累积特征进行有效识别,所以可以广泛应用于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4GIS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对于环境规划来说,主要是指调查和监测一个区域的环境现状,由于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环境变化进行预测,并基于生态学原理,要对工业部门结构和生产布局等予以调整,作为战略性部署之一,实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建设目标。在环境规划中,GIS的应用,有助于集中整合GIS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图形库,促进环境数据收集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预测和污染控制规划方面的处理提供帮助,确保环境规划决策的过程,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GIS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的属性数据管理优势显著,而且具有较高的空间分析能力,GIS可以有效编辑多种空间数据,并借助对各种专题图和统计图的分层输出,可以满足资源节约化需求,避免浪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等,同时所获取的精准度较高。在GIS技术发展中,将会大大完善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促进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赵一蕊(2003-),女,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在读,研究方向: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先阐述了GIS的概念和功能,然后重点论述了GIS技术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旨在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给予环境科学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为环境科学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应用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强大推动下,地理信息系统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其应用价值极其显著,尤其对环境科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环境科学发展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阶段,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环境科学不断发展过程中,投入了较多新型技术,其中,地理信息系统不容忽视,已经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1GIS的相关概述分析

1.1概念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来说,作为计算机系统之一,可以促进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以及查询检索等顺利进行,有助于对海量地理数据予以分析和处理,已经成为一大通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就在于地理空间数据库,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环境,采集和储存整个空间相关数据,所以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系统。

1.2功能

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主要是指在地理数据处理工程中,GIS的作用显著

数据的采集和输入,也就是在数据处理系统中,实现系统外部原始数据向系统内部的顺利传输,并将这些数据从外部格式实现向内部格式的顺利转换,为系统处理提供便利性。第二,数据编辑,首先,对于图形编辑来说,主要涵盖、图形编辑、图形修饰等功能,其次,对于属性编辑来说,主要是指与数据库管理相整合,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修改和删除等。第三,数据存储和管理,对于数据存储来说,要求在计算机内部或外部存储介质上,记录好数据,其存储方式与数据文件的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关键要加强记录的逻辑顺序的构建,属性数据,在关系数据库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第四,空间查询和分析,其中,对于数据查询和检索来说,主要是指從数据文件和数据库中,对所需数据予以查找或选取。借助GIS技术,可以对所定区域的各种现象予以有效分析。

2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与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环境信息与空间位置的关联性极其明显,所以在环境监测中,地理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借助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各种环境信息的获取和存储等提供很大的便利性,并确保环境信息具有高度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环境监测的开展助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显著,要加强GIS的功能模块的应用[1],与选定的环境监测模型结合在一起,有效处理多源环境信息,将环境演变的动态规律挖掘出来,动态化监测环境,并直观展示出环境的变化情况和规律等,将其制作程图片。

2.1在大气环境动态监测方面

在城市工业化不断发展过程中,城市工业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在城市空气中,充斥着较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予以了高度重视。对大气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是指其空间尺度较大,人类生存的大气圈中,其厚度是不可想象的。空气在自然环境中的流动性较高,所以GIS技术,在大气环境动态监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以此来将监测和分析功能发挥出来。加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收集和整理大气污染隐患的企业和位置信息等,并加强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构建。通过对GIS空间分析和数据显示功能的发挥,可以为污染物在大气中浓度分布图的获取提供便利性,从而对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超标情况予以充分了解。

2.2在水资源环境监测方面

在工农业发展中,水资源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是水源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化,而且复合型污染特点比较明显,对于饮用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针对水资源环境,必须要注重监测和管理的实施。对水资源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具有庞大的空间信息量,GIS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效管理和分析空间信息这一方面。在水资源环境监测中,加强GIS的应用,可以将水质监测数据和空间数据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上来,为管理人员有效查询和修改各种空间信息创造有利条件[2]。GIS的空间分析和图标分析功能显著,可以更好地制作空间和检测数据的专题图,确保污染治理方案的制订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比如某一研究人员借助GIS技术,合理设计地下水监测网络,有效监测和分析所选研究区域的场地,不断提高管理地表和地下废物的有效性,及时将潜在污染源挖掘出来,更好地保护水源井,并且作用于填埋场选址这一方面。

3GIS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来说,主要是指系统化分析和预测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对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予以积极引导,确保人类活动具有较高的环境相容性。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的诸多环境问题,可以借助成熟模型来进行描述,但是这些环境模型空间数据的难度性较高,尤其在操作和显示方面,而且空间特性较为显著。借助GIS技术,可以集中整合数据和地图,加强拓扑关系的构建,为空间分析和查询各类专题图创造有利条件,并将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直观展示出来。

3.1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环境信息数据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对相关环境信息予以充分掌握,如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区域环境质量等。环境信息数据量比较庞大,而且与空间位置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环境评价的各种模型中,要对GIS集成与场地相关的各种数据予以应用,给予综合化分析和模拟强有力的保障,更好地分析环境质量现状。GIS的数据管理和跟踪能力较为强化,可以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予以协助检查,引导单位自身将自身的职责履行到位,并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事后验证工作落实下去。

3.2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方面

对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来说,主要是指加强科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将该区域环境中与发展过程相关的人类活动、自然作用的规律予以反映。借助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协调发展区域内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确保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相互统一。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GIS的应用,可以对地理区域复杂化的污染源信息等予以管理,并对区域环境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3]。此外,叠置地理对象的功能不容忽视,将同一区域不同时段的多个环境影响因素与特征叠加整合在一起,对区域环境质量演变和其他因素的相关关系予以合理化分析,从而更好地预测区域的环境质量。区域的污染源数据关联于各种环境预测模型,加强模型预测法的应用,可以为预测区域的环境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3.3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来说,主要是指针对累积环境变化的过程,应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也就是分析和调查,对影响源和过程的累积,并解释各个影响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累积,对以往、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累积影响进行预测,当然也包括对社会发展的反馈效应。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果具有统一的潜在发展行为的方向和内容等,应予以合理化选择。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将环境影响评价的时空分析范围予以拓展化,并将环境变化的时空放大作用发挥出来,所以对评价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GIS技术,在编辑和加工长时段区域数据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环境影响在时空的累积特征进行有效识别,所以可以广泛应用于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4GIS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对于环境规划来说,主要是指调查和监测一个区域的环境现状,由于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环境变化进行预测,并基于生态学原理,要对工业部门结构和生产布局等予以调整,作为战略性部署之一,实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建设目标。在环境规划中,GIS的应用,有助于集中整合GIS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图形库,促进环境数据收集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预测和污染控制规划方面的处理提供帮助,确保环境规划决策的过程,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5结束语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跨学科教学的案例(6篇)
  • 下一篇:防震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