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新闻与传播的专业范例(3篇)

时间: 2024-01-07 栏目:公文范文

新闻与传播的专业范文

初识庐山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主要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四个专业。近年来,被称为文科录取中最“牛”的专业。

就其能够“牛”的原因,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看:一是工作性质。“无冕之王”的美誉令记者这个职业的魅力指数很高,该职业所链接的专业也随之凝聚更多的人气。二是就业范围。毕业生既可去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又可以去网络公司或广告公司从事文案、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管理工作。三是就业前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将会快速发展,对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具体来说,新闻学专业担负着培养新闻工作者的重任,它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媒学等。

广播电视新闻学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客观规律为研究内容。广播电视新闻学属于人文学科,传统上以哲学、文学为基础,离不开撰稿和文字编辑,所以要求具备广泛的社会人文知识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它的主干学科为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等。

商品流通的日趋频繁,促进了我国广告业的迅速发展。很多院校在中文系或新闻系都设有广告学专业,也有少数院校设立了广告学院。广告学的主干学科为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学等。

编辑出版学是一门探讨传播的学科,一般设在传播系,也有少数院校设在中文系。主干学科为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编辑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出版发行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出版美学等。

别有洞天

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新闻单位,如报社、电视台等,或省、市级新闻单位,也可在广告公司、网络公司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策划、文案、宣传、公关、信息咨询或文秘工作。如果对时事政治很感兴趣,对新闻热点比较敏感,同时文笔又很好,且善于交际,可以考虑选报本专业。

广播电视新闻学为各级各类电视台和电视制作机构培养电视新闻、电视编辑、记者及电视栏目策划等方面的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广播电视系统和其他新闻单位从事编辑、记者、新闻评论等工作。广播电视新闻学属于非艺术类招生,分数线较高,报考人数也比较多,竞争很激烈。

广告学专业文理科分开招生,理科生招收的较少,大约是所招文科生人数的三分之一,招生范围并不覆盖全国,在各地区招生名额不同。广告学属于非艺术类专业,其中的广告设计方向属于艺术类专业。广告学专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紧密,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及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广告部门都急需从事广告策划、制作、设计、经营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广告专业人才。因为市场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难度很小。广告学专业录取分数较高,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编辑出版学专业所要学习的课程主要分五大类:文学文化类、写作类、编辑类、出版及文化经营类、现代传播技术类。毕业生既可到出版部门从事编辑出版、书刊发行工作,也可到文化宣传部门进行文化传播与创作,或是到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宣传等工作,还可从事各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工作。

淘金地带

【综合性院校】国内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力量较强的综合性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近几年也在迅速发展。此外像河南大学、湘潭大学、郑州大学、北华大学、河北大学、黑龙江大学、广西大学、济南大学、渤海大学、三峡大学、西南大学等也值得报考。

【师范院校】很多师范院校像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等也都设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

新闻与传播的专业范文

【关键词】全民记者时代;职业自律;要求

什么是“全民记者”呢?新闻传播学者是这样进行解释的,所谓“全民记者”所指的不是专业的新闻传播者在新闻报道中发挥专业作用,而是普通民众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记着的作用。也即是民众在收集信息、传播新闻时发挥主导作用。“全民记者”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必须是非专业新闻传播者;2、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发挥专业新闻传播者的作用。

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如网络,手机,博客,微博等的进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普通公民参与新闻制作与传播的渠道变得日渐多元、快捷。例如,“被免职事件”、“微博直播动车事故”、“日本东海岸发生大地震”等公共事件中,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就都是由普通大众借助于互联网的。只要登录互联网,每个人就拥有了话语权,可以记录生活和工作中愿意留下痕迹的内容。如果这些内容有着非常强的时效性,那么自己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记者,为社会公众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这种通过公民个体或群体搜集、报道、分析和新闻或信息的“草根传播”,从某种程度上讲,更加体现民意,更能提供一个民主社会需要的独立、准确、广泛的信息。在全民记者时代,专业新闻传播者的角色与以往应当相同,对其新闻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自律,是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职业自律是新闻事业高度发达、实现大众化传播并与社会各界发生更密切关系后的必然产物。

1.职业自律要求专业新闻传播者提升其传播信息的能力

在“全民记者时代”,由于缺乏职业自律,一些人不能区分媒介真实和社会现实的差别,同时人们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又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完全拥有了生产、收集和消费信息的权力,选择和辨别信息的能力欠佳。而作为专业新闻传播者,在这方面肩负着很大的责任。

专业新闻传播者要提升选择信息、解读信息、抵御负面信息、参与媒介传播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利用媒介信息完善自我。例如,网络编辑要强化“把关人”的理念,在新闻方面,严格按照新闻报道的原则进行,严格维护新闻的真实性,确保网站内容真实。面对海量的网络新闻,网络编辑要守土有责,不因商业利益而失去职业操守,对相关危害国家利益,危害公众利益的虚假有害信息,不传播不复制不链接,努力形成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社会风尚。

2.职业自律要求专业新闻传播者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广大市民通过传统媒体或新媒体进行新闻信息传播,只不过在发挥沟通或表达言论自由的功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符合一般的社会和道德原则(如真诚公正,最低损害、责任承担等等)。这种行为是比较普遍和一般的,他们的动机或目标没有没有必要是为了“公众利益”。他们可能是为了一些兴趣,爱好,或者完全是处于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或者是为个人的自我利益的考虑,这与专业新闻新闻传播者有很大的不同。

作为专业新闻传播者,在工作中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要以公共利益为目标,而不能一味地谋求商业利益和个人私利。有偿新闻是新闻媒体刊播的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新闻。[1]其特点在于:一则新闻报道是不是能刊播,不是由其价值决定的,而是由提供“新闻”的单位是否给予新闻机构“好处”来决定的。一些新闻媒体将广告演变成人物专访、企业或产品通讯、生活专题、新闻消息、科学常识等形式进行传播,不少地方新闻媒体包括党报在内常常大篇幅地刊登这样的文章。对于拒绝给予“好处”的,就会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封杀”或“搞臭”对方[2]。今年的1月底至2月初,当地报纸拒绝公司拉广告,于是抓住卫生监督部门在企业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商品为由头,在早报和晚报两份报纸中进行连篇累牍的所谓曝光,甚至还发表“后续报道”,在当地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同时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与形象。

3.职业自律要求专业新闻传播者打造法规和道德素养

专业新闻传播者应具有较强的法规素养,善于从符合时代精神的政策、法规中吸取营养。打造传媒人才的法规素养,最基本的是要以“崇尚法律”为价值取向,并在传媒作出权利导向和义务影响。同时,专业新闻传播者要坚持公正的原则,比如伦理道德思维是否以符合道德的要求为恪守的原则,是不是以是非善恶为最终的价值取向;发展(经济)思维要树立是不是以投入产出比为恪守的原则,是不是以追求经济效率为最终的价值取向;政治思想是不是以权衡政治利弊为恪守的原则,是不是以有利于社会良性进步和发展为最终的价值取向。

有些新闻记者为获得所谓的第一手材料往往不择手段。当下社会,媒体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各传媒为抢先刊播最新的新闻报道,可谓功夫用尽。以致触犯法律。香港杂志《忽然一周》记者梁崇基为拍摄独家照片,不惜贿赂他人进入片场偷拍,其行为触犯了《防止贿赂条例》,判处即时入狱三个月。

提高专业新闻传播者道德素养,从他律性角度说,要加强从业道德的监督机制建设,特别要加强主动监督,从自律性角度说,要加强从业道德的养成机制建设,加强从业道德的教育与修养。重视专业新闻传播者的道德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通过教育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

总之,在全民记者时代,专业新闻传播者应当对自身要求更高,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虽然职业自律条目众多,但新闻工作者以此为报道准则并不是自缚手脚的表现,而是藉自律提高专业水平,维护新闻伦理,并赢得受众的信赖与尊重。发展和变化的时代对专业新闻传播者有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新闻传播者要继续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己任,才能跟上媒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才能负起历史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积累知识和专业培训,这些有形的东西可以在学习中获得,而像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些看不见的东西,需要新闻职业自律来调节限制,需要社会监督专业新闻传播者,因为依靠其自身意识完全是不够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的时代,专业新闻传播者从来没有这么被重视过。所以记者应该更多的自我尊重,不辜负民众的期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出色的表现才能赢得民众的尊重。

【参考文献】

[1]商娜红.制度视野中的媒介伦理——职业主义与英美新闻自律.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张咏华,黄挽澜,魏永征.新闻传媒业的他律与自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陈力丹.自由与责任:国际社会新闻自律研究.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4]牛康.互联网传播媒体的社会影响与社会责任[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新闻与传播的专业范文篇3

笔者尝试从“新闻传播”四个字的汉字结构切入,结合新闻价值理论、中国传播语境、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等因素,综合分析其偏旁部首、汉字本身的含义与该学术概念的内在逻辑关系,推导出较具中国特色的定义。

新闻:“耳闻目见”开采“四大新闻价值”+“兼顾两头”的把关精神

(一)新=亲+斤

1.亲:亲近、接近、求近,新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现了“接近性”这・新闻价值。它要求新闻来源于党和人民群众,新闻受众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记者是党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新闻报道要有亲和力,要让群众喜闻乐见,进一步引申为“趣味性”,亲近性越强的新闻报道越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2.斤:(1)成爵“斤斤计较”,引申为“精益求精”,意指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修养,比如对采访对象的选择与新闻信息的核实求证,对各方观点意见的平衡呈现,对新闻素材的加工整理,对新闻报道的编辑把关,力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归宿点为对受众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升为对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忠诚精神。(2)斤是质量单位,表示某物的分量,引申为“重量”即重要性,这是新闻价值中排第二位的要素。

3.亲+斤=新,“新”可引申为“新鲜性”(时新性、时效性、及时性),即新闻价值的第一要素,从“新”字的结构看,接近性、趣味性、与重要性共同构成了“新鲜性”,这四者内在统一。

(二)闻=门十耳

1.门:门槛、标准、关卡、守门员,引申为“把关者”,意指在新闻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中的把关人:采访对象(消息来源)、记者、编辑、媒体领导、播音员……寓意新闻传播的“把关”理论,由1950年美国传播学者戴维・曼宁・怀特在其论文《TheGatckceper:ACaseStudyintheSelcctionofNews》(《把关人: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中提出。“Gatekeeper”的英文释义就有“守门员”之义,引申为“把关人”。把关的标准主要有新闻定义、宣传价值、新闻价值和新闻法则,在中国传播语境下可归为“上下两头”――“党的宣传政策”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即新闻工作者要“吃透和兼顾两头”,新闻产品要“上接天气、下接地气”。

2.耳: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耳朵”(另外,耳中为“目”,也包括眼睛看到的),即媒介器官论、工具沦,新闻的采制需记者用耳倾听――党的政策和人民群众的心声,用眼观察社会。是否所有“耳闻目见”的都是新闻呢?答案为“否”:新闻不是“有闻必录”,道听途说的事不能成为新闻,而必须经过新闻工作者的把关,即门中有耳才为“闻”,将“目见耳闻”(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选择,层层把关,才能产生新闻。

综上,“新闻”=“耳闻目见”开采“四大新闻价值”+“兼顾两头”的把关精神,具体为:新闻工作者以亲近采访对象、“耳闻目见”的方式开采、收集具有“时新性、接近性、重要性、趣味性”的信息,并通过层层把关的加工,制作成“上接天气,下接地气”的信息产品。

传播:专人为传+“手脚并用”共享信息

(一)传=人十专

1.人:传播是人的传播,人是传播的人,是传播活动的主体,包括传者和受众。

2.专:能够称为“传者”的必须具有专业性,不管是哪…方面的“专”,传播是“专向不专”的传播,体现在传播的信息级差、信息流向、传播的引导性、说服性和控制性等特点。对此,童兵认为,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信息流通的推动者、意见交流的桥梁、监督权利的镜鉴和社会民众的教师。笔者认为,这说明了新闻传者的专业性体现在四大方面:监测环境、协调社会、上传下达兼顾两头和教导公众。一方面,记者的采访对象(新闻源主体)本身就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专家,或者对于新闻事件本身有独一无二的发言权(占有新闻资源);另一方面,作为新闻工作者,记者编辑要经过专业训练,具备专业技能和素养才能做好新闻工作,“专”就意味着权威,权威性是构成和保障新闻真实性、可信性、客观性的要素,是塑造和增强媒体公信力的手段。

(二)播=扌+番

1.扌:传播需要传者用手来表达,如文字记者写稿,图片记者摄影,广播记者录音,电视记者录像,网媒工作者的电脑操作,所有媒体编辑后期的编(剪)辑和报人后期的排版、印制等工作都需用到手,实践、动手,“手能写”是记者的“四能”之一。所以,手是“播”的工具和保障。

2.番:替代与更新,翻倍与共享,人本与求真

(1)从整体看:一方面,“番”字的原义是“更替、替代”,引申为“新旧更替、推陈出新”,表明新闻信息的更新要求高、时新性强,“新闻是易碎品”,这点呼应了“新闻传播”的“新”。另一方面,根据《现代汉语字典》,“番”字有“倍”的意思,意指“翻倍”,即常言的“翻番”。王耀东研究认为:从词源学角度看,凡从“番”之字皆有散开之意;“番”的本义是“播种”:上古的播种方式是用手把种子撒到地里,手、种子和田地就成了造“播”字时的考虑,这也回应了上文关于“扌”的释义。可见,“番”是“播”之初文,“番”与“播”血缘紧密。

综上,笔者认为:“番”意味着信息有可复制性、可扩散性及大众传播的广泛遍在性。新闻传播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传播学者麦奎尔说:大众媒介是对以大规模的方式运作,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能够触及并影响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传播方式的简称。由此看:“番”字较好地兼容了大众传播的特点与功能:信息的可复制性决定其高度的共享性和强烈的扩散性,大众传播才有实现环境监测、覆盖受众、协调关系、文化传承、引导舆论等影响社会的可能。

(2)从辞书看:“番”=“采”+“出”。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解字》对“番”的考证为:“默足谓之番。从采;田,象其掌。”意思是“兽的脚叫番”,“番”字可分解为“采”和“田”,田像兽的掌。“采”字引申为新闻生产的首道工序――“采访”,无采访不新闻;而采访对象是“田”,即广大的人民群众、社会公众生产生活的土壤和家园,是新闻的富矿/本源(新闻事实所在)和来源(掌握新闻事实信息的采访对象),亦是国家和社会的根、党的执政之基和政府的力量之源。

从“番”的解释看:新闻传者必须脚踏实地、“如掌采田”,引申为“深入一线采访广大公众”,即要“亲民众、接地气”,注重“接近性”和“以人为本”,新闻战线的“走转改”与之一脉相承;另外,“番”意味着新闻传播活动需要新闻传者对新闻事实进行反复验证的严格把关,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与客观,与“闻”字的寓意――“筛选、把关目见耳闻的信息”之义不谋而合,且显示了“把关”工作在“量”上的专业要求――反复、多次,做到求真务实、精益求精。

综上,“传播”=专人为传+“手脚并用”共享信息,具体为:专业的传者以“脚踏实地、反复核实”的专业精神、“手脚并用、接近社会公众”专业方式向非专业的受众进行的信息采集、复制、与共享的专业活动。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家庭教育微课教学(6篇)
  • 下一篇:2022元旦微信温暖文案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