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遥感技术的好处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08 栏目:公文范文

遥感技术的好处范文篇1

1.1直接应用——遥感蚀变信息的提取

岩浆热液或汽水热液使围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称为围岩蚀变。围岩蚀变是成矿作用的产物,围岩蚀变的种类(组合)与围岩成分、矿床类型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围岩蚀变的范围往往大于矿化的范围,而且不同的蚀变类型与金属矿化在空间分布上常具规律可循,因此,围岩蚀变可作为有效的找矿标志。

1.1.1蚀变遥感异常找矿标志

围岩蚀变是热液与原岩相互作用的产物。常见的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云英岩化、夕卡岩化等。

1.1.2信息提取的实现

与地物发生反射、透射等作用的电磁波是地物信息的载体,地物的光谱特性与其内在的物理化学特性紧密相关,物质成分和结构的差异造成物质内部对不同波长光子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具有稳定化学组分和物理结构的岩石矿物具有稳定的本征光谱吸收特征,光谱特征的产生主要是由组成物质的内部离子、基团的晶体场效应或基团的振动效果引起的。各种矿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电磁辐射,利用波谱仪对野外采样进行光谱曲线测量,根据实测光谱与参考资料库中的参考光谱进行对比,可以确定出样品的吸收谷,识别出矿物组合。根据曲线的吸收特征,选择合适的图像波段进行信息提取。根据量子力学分子群理论,物质的光谱特征为各组成分子光谱特征的简单叠加。传感器在空中接收地表物质的光谱特性,根据量子力学分子群理论,物质的光谱特征为各组成分子光谱特征的简单叠加。传感器在空中接收地表物质的光谱特性,因为探测范围内有干扰介质存在(白云、大气、水体、阴影、植被、土壤等),因此,在进行蚀变矿物信息提取时,根据干扰物质的光谱曲线出发,进行预处理消除干扰。主要造岩矿物成分(0,si,A1,Mg)的振动基频在可见——近红外区不产生诊断性吸收谷的谱带。不同类型的矿物蚀变会引起Fe,Fe,OH一,中某一类的变化,Fe2+,Fe3+,OH一,CO:在可见一近红外区可产生岩石谱带中的不同吸收谷组合,例如,在0.4~1.3um范围内的光谱特性是因为矿物晶格结构中的Fe,cu等过渡性金属元素的电子跃迁引起的;1.3~2.5的光谱特性是由矿物组成中的CO:,OH口HO引起的。根据吸收谷所处的波长位置、深度、宽度、对称性等特征进行处理,提取相应的蚀变遥感异常(遥感异常)。现在应用的数据有多光谱TM,ETM+,ASTER数据以及少量的高光谱与微波遥感数据等。蚀变遥感信息在整景图像上信息占有份额低,但局部地区的信息并不微弱,因此即使是微弱的蚀变异常也可以被检测出,试验证明,遥感信息检测的蚀变检出下限优于1/20000。目前遥感找矿蚀变异常信息的提取有多种方法,例如波段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光谱角识别法和MPH技术(MaskPCAandHIS)、混合象元分解等。“ETM+图像数据的综合遥感找矿蚀变异常信息的提取”、“ETM+(TM)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方法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蚀变遥感信息提取和应用研究中,形成了~套独特的技术,即“去干扰异常主分量门限化技术”,包括:①预处理:校正及去干扰,校正包括系统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粗略校正;干扰包括云、植被、阴影、水、雪等的去除。②信息提取:以整景的TM(ETM+)图像遥感异常信息的提取为主,其方法以PCA主分量分析为主,比值法为辅,同时用光谱角分析法对所获得的主分量异常进行筛选,然后进行门限化分级处理,以获得分级异常图。由于涉及到的矿床类型、规模、控矿要素、蚀变类型以及矿产勘查程度不同,仅靠单一的处理方法不利于异常信息的提取,因此需要多种方法的有效组合,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这些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在资源勘探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利用围岩蚀变找矿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遥感技术间接找矿的应用

1.2.1地质构造信.息的提取

内生矿产在空间上常产于各类地质构造的边缘部位及变异部位,重要的矿产主要分布于扳块构造不同块体的结合部或者近边界地带,在时间上一般与地质构造事件相伴而生,矿床多成带分布,成矿带的规模和地质构造变异大致相同。遥感找矿的地质标志主要反映在空间信息上。从与区域成矿相关的线状影像中提取信息(主要包括断裂、芍理、推覆体等类型),从中酸性岩体、火山盆地、火山机构及深亨岩浆、热液活动相关的环状影像提取信息(包括与火山有关的盆地、构造),从矿源层、赋矿岩层相关的带状影像提取信启、(主要表现为岩层信息),从与控矿断裂交切形成的块状影像及与感矿有关的色异常中提取信息(如与蚀变、接触带有关的色环、色带、色块等)。当断裂是主要控矿构造时,对断裂构造遥感信息进行重点提取会取得一定的成效。遥感系统在成像过程中可能产生“模糊作用”,常使用户感兴趣的线性形迹、纹理等信息显示得不清晰、不易识别。人们通过目视解译和人机交互式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如边缘增强、灰度拉伸、方向滤波、比值分析、卷积运算等,可以将这些构造信息明显地突现出来。除此之外,遥感还可通过地表岩性、构造、地貌、水系分布、植被分布等特征来提取隐伏的构造信息,如褶皱、断裂等。提取线性信息的主要技术是边缘增强。

1.2.2植被波谱特征的找矿意义

在微生物以及地下水的参与下,矿区的某些金属元素或矿物引起上方地层的结构变化,进而使土壤层的成分产生变化,地表的植物对金属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聚集作用,影响植叶体内叶绿素、含水量等的变化,导致植被的反射光谱特征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矿区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为在植被地区的遥感找矿提供了可能,可以通过提取遥感资料中由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引起的植被光谱异常信息来指导植被密集覆盖区的矿产勘查,较为成功的是某金矿的遥感找矿、东南地区金矿遥感信息提取。不同植被以及同种植被的不同器官问金属含量的变化很大,因此需要在已知矿区采集不同植被样品进行光谱特征测试,统计对金属最具吸收聚集作用的植被,把这种植被作为矿产勘探的特征植被,其他的植被作为辅助植被。遥感图像处理通常采用一些特殊的光谱特征增强处理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穗帽变换、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方法。植被的反射光谱异常信息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特殊的异常色调,通过图像处理,这些微弱的异常可以有效地被分离和提取出来,在遥感图像上可用直观的色调表现出来,以这种色调的异同为依据来推测未知的找矿靶区。植被内某种金属成分的含量微小,因此金属含量变化的检测受到谱测试技术灵敏度的限制,当金属含量变化微弱时,现有的技术条件难以检测出,检测下限的定量化还需进一步试验。理论上讲,高光谱提取植被波谱的性能要优于多光谱很多倍,例如对某一农业区进行管理,根据每一块地的波谱空间信息可以做出灌溉、施肥、喷洒农药等决策,当某农作物干枯时,多光谱只能知道农作物受到损害,而高光谱可以推断出造成损害的原因,是因为土地干旱还是遭受病虫害。因此利用高光谱数据更有希望提取出对找矿有指示意义的植被波谱特征。

1.2.3矿床改造信息标志

矿床形成以后,由于所在环境、空间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矿床某些性状的改变。利用不同时相遥感图像的宏观对比,可以研究矿床的剥蚀改造作用;结合矿床成矿深度的研究,可以对类矿床的产出部位进行判断。通过研究区域夷平面与矿床位置的关系,可以找寻不同矿床在不同夷平面的产出关系及分布规律,建立夷平面的找矿标志。另外,遥感图像还可进行岩性类型的区分应用于地质填图,是区域地质填图的理想技术之一,有利于在区域范围内迅速圈定找矿靶区。

2遥感找矿的发展前景

2.1高光谱数据及微波遥感的应用

高光谱是集探测器技术、精密光学机械、微弱信号检测、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它利用成像光谱仪以纳米级的光谱分辨率,成像的同时记录下成百条的光谱通道数据,从每个像元上均可以提取一条连续的光谱曲线,实现了地物空间信息、辐射信息、光谱信息的同步获取,因而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像光谱仪获得的数据具有波段多,光谱分辨率高、波段相关性高、数据冗余大、空问分辨率高等特点。高光谱图像的光谱信息层次丰富,不同的波段具有不同的信息变化量,通过建立岩石光谱的信息模型,可反演某些指示矿物的丰度。充分利用高光谱的窄波段、高光谱分辨率的优势,结合遥感专题图件以及利用丰富的纹理信息,加强高光谱数据的处理应用能力。微波遥感的成像原理不同于光学遥感,是利用红外光束投射到物体表面,由天线接收端接收目标返回的微弱回波并产生可监测的电压信号,由此可以判定物体表面的物理结构等特征。微波遥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穿透性强、波段范围大等特点,因此对提取构造信息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也可以区分物理结构不同的地表物体,因为穿透性强,对覆盖地区的信息提取也有效。微波遥感技术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微波遥感在天线、极化方式、斑噪消除、几何校正及辐射校正等关键技术都有待于深入研究,否则势必影响微波遥感的发展。

2.2数据的融合

随着遥感技术的微波、多光谱、高光谱等大量功能各异的传感器不断问世,它们以不同的空间尺度、时间周期、光谱范围等多方面反映地物目标的各种特性,构成同一地区的多源数据,相对于单源数据而言,多源数据既存在互补性,又存在冗余性。任何单源信息只能反映地物目标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特征,为了更准确地识别目标,必须从多源数据中提取比单源数据更丰富、有用的信息。多源数据的综合分析、互相补充促使数据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数据融合,一方面可以去除无用信息,减少数据处理量,另一方面将有用的信息集中起来,便于各种信息特征的优势互补。数据的融合包括遥感数据间的融合、遥感数捱与非遥感数据的融合。融合技术的实现方法有多种,简单易行的是对几何配准后的像元逐点进行四则运算或HIS变换,还有一些方法是对多源数据先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判别分析)后再进行信息融合,主要的方法有代数运算融合、小波变换融合等。蚀变矿物特征光谱曲线的吸收谷位于多光谱数据的波段位置,因此可以识别蚀变矿物,但是波段较宽,只对蚀变矿物的种属进行分类。与可见一红外波段的电磁波相比,雷达波对地面的某些物体具有强的穿透能力,能够很好地反映线性、环性沟造。雷达图像成像系统向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发展,获取地表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总的来说,多光谱、高光谱数据的光谱由线特征具有区分识别岩石矿物的效果,所以对光学图像与雷达图像进行融合处理,既能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增强纹理的识别能力,又能有效地识别矿物类型。尽管融合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模型及算法,缺乏对融合结果的有效评价手段。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深入分析各种图像的成像机理及数据间的相关性、互补性、冗余性等,解决多源数据的辐校正问题,发展空间配准技术。

2.33S的结合

3s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简称。利用GPS能迅速定位,确定点的位置坐标并科学地管理空间点坐标。海量的遥感数据需庞大的空间,因此要有强大的管理系统,随着当今人力资源价格的升高,在区域范围内找矿时,遥感表现出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回报的优势,那么RS与GIS的结合也势在必行,因为GIS更有利于区域范围的影像管理及浏览。随着3S技术发展,遥感数据的可解译程度与解译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地质工作者尝试将3S与VS(可视化系统)、CS(卫星通讯系统)等技术综合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4图像接收、处理及信息提取技术的发展完善

由传感器接收的地物光谱信息传到地面接收站,在计算机操作平台上进行图像的处理以及遥感信息提取。随着传感器的发展、数据量的增大,从海量的遥感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相对微量的找矿信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传感器的发展是信息提取的前提,图像处理技术的开发是信息提取的关键。为了提取更客观有效的找矿信息,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发展高分辨率传感器,以便接收更微弱、细小的地质信息;

(2)加强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解决计算机处理的技术问题,例如补偿信号在传感器的误差、校正辐射、地形起伏等引起的图像失真等;

(3)在选择参与信息提取的波段时,深入波段选取依据的理论研究,例如进行岩石样品的光谱测试,矿物识别与分析是遥感地质信息提取的核心,所以需要确定不同类型的矿物在各波段的吸收性。同样在利用植物地化找矿时需配套精密的物质成分分析仪器及技术等;

(4)遥感图像处理海量数据,经处理后的一景图数据量很大,为保障数据处理速度,需要强大的计算机技术(硬件与软件)支撑,:图像处理中要将算法转化为计算机的可识别语句,需要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发展有利于提高遥感图像的信噪比、优化信息提叉的软件平台,实现不同格式图像问的兼容性。

遥感技术的好处范文篇2

关键词:遥感测绘技术;测绘工作;应用

遥感技术是现阶段测绘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辅助方式,很长一段时间内,遥感技术被应用在资源预测中,近些年来,遥感技术越来越成熟,因此逐渐的拓展到其他领域,地质测绘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遥感测绘技术的出现,使得该领域不再单纯的依靠传统的技术,也不必耗费大量的人力武力,目前遥感技术已经进入到综合发展阶段,其应用价值将更高。

1遥感测绘技术的相关问题概述

遥感测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测绘技术,在传统的测绘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遥感技术,以此使测绘更加准确,其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此,笔者将对遥感测绘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

1.1概念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在测绘方面来说,遥感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定位系统。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有差异的。遥感测绘就是按照这个原理来工作的,并从而提取所需的信息,从而完成远距离的测绘。但在这一测绘过程中需要一些遥感平台,如卫星“飞机”气球等,遥感平台的作用就是稳定地运载传感器。现阶段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了多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会把接收到的电磁辐射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原始图像。原始图像被地面站接收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提供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遥感技术主要就是利用遥感器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并且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以此获取目标的相关信息的一种技术。如果单纯的从数据采集方面来将,声波以及电磁波都与之属于同一类型。遥感技术由多个系统构成,为大家熟知的有地基以及空基系统,通过来收集相应的信息,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判断目标物质。

1.2优点

遥感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比,优势比较突出,首先,获取资料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利用先进的设计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对目标物质的数据进行收集,经过数据分析,以此对目标物质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其次,效率更高,因为遥感技术受到的限制非常小,而且数据收集以及整理的方式也随之增加,因此效率也就更高,在同等的时间内,可以收集以及处理更多的信息。比如利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式来获取信息,现代地理要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应用的技术已经不能达到相关的测绘技术标准,但是利用航空摄影的方式进行测量,不仅准确,效率也能够保证,完全可以满足应用需求。

1.3应用环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通常而言,都要经过四个环节:

第一,选取数据,在众多的数据中选取出有价值的数据,这对传统的技术来说非常困难,但是因为遥感技术的存在,而变得简单,因为目前选取数据方面都是应用卫星,检测数据时,将其与土地利用图有机结合,通过不断地对比,确定数据的范围,并且在此基础上,加进生态以及人文等元素,以便获得更精确的信息数据。如果数据信息对精度要求特别高,可以将数据信息与影像资料有机融合,一起完成数据选取;第二,处理数据,虽然遥感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识别,因此需要通过专业的设备来处理,才能够识别,识别之后还需要进行修正,以此保证信息的精确度;第三,提取信息,遥感技术所获取的一部分信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尤其是有些地理信息从未出现过,针对这类信息更需要遥感技术提取出来,应用在实际测绘中,之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整理上述信息,并且依据变化的信息进行上下一步的预测,以便后期使用;第四,评定检测的精度。从某种角度来说,精度就是要技术质量的衡量标尺,通过数据的分析与记录,便可以获取信息的准确精度,提高数据的准确度。

2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运用

近年来,遥感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测绘工作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从根本上改变了测绘工作的情况,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提高了测绘的精确度。具体运用情况分析:

2.1地质测绘中遥感技术的运用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到的地质信息最大的优势是时效强且准确度高,而且信息丰富,宏观性很强。在进行地质情况监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质测绘的过程中,遥感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地质图的绘制与大比例尺的地籍测绘过程中,遥感技术与地质的实际负荷程度及兼容程度改进很大,可以更好反映出地质的真实情况,进而保证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获取信息的准确程度不断提高,还可以改进地图的精确程度,绘制出更加精确的地图。

2.2专题图制作过程中遥感技术的运用

2.2.1制图比例尺与空间分辨率选择中遥感技术的运用在进行空间分辨率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目标的最小尺寸,另一个是地图在成图过程中的比例尺。比例尺要求不同,空间的分辨率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地图修测或者是专题图的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适的空间分辨率。

2.2.2选择波段及波普分辨率中遥感技术的运用在选择波普分辨率的过程中,必须要合理选择波段,波段的数目、波段的宽度及波段的长度都会影响到分辨率的准确性。

2.2.3时间分辨率与时相,由于时间分辨率在遥感图像中的差别十分明显,因此,在制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变化的周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方可揭示出其本质的最佳时相,达到准确测绘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地理信息要素,虽然我国在测绘领域,遥感技术还未得到全面的应用,这主要是因为遥感技术应用成本比较高,再加之,相关应用人才的缺乏,这导致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为了扩宽其应用范围,促进我国测绘工作的发展,我国的相关部门应该进行大量的投入,而相关学者也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笔者对遥感测绘技术应用的多年研究,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莉萍,袁珂珂,徐红梅.浅议新时期地质测绘技术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5).

[2]蒯志达,任海川,张学忠,黄淼云.地质测绘方法、管理及成图系统[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4(6).

遥感技术的好处范文篇3

[关键词]地质勘探遥感技术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7[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5)-9-265-1

遥感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类原本及其狭小的视野范围和视觉能力,带给了人类宏观、多角度、多层次看待地理事物的机会,遥感技术发展到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个地质勘查技术手段,对人类的地质调查、矿产查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地质勘探中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

1.1对于地质构造信息的获取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相关的地质勘探工作最为主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反映在相关的空间信息上。从地理环境所处的区域成矿线状影像图上就可以提取到许多十分重要的信息,包括酸性、碱性的岩体,火山形成的盆地,火山的构造以及热液活动等一系列的地理环境都可以为遥感系统提供许多重要的内容。当断裂是一个较为主要的控矿构造的时候,对于断裂地区的构造遥感信息的重点提取可以收获常规手段收获不到的内容。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成像过程中还有可能会产生“模糊作用”,常使用户感兴趣的线性型际,纹理等重要信息显得模糊不清,难以令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辨识工作,从而给遥感技术的进一步扩大使用留下了隐患。

1.2基于植被波谱的找矿意义

从生物的角度来说,在地下微生物和低下暗河的参与下,矿区内部的很多金属元素或者是金属矿物质都会引发矿区上层地质结构的构造变化,从而导致矿区上层地表覆盖土壤成分的变化。而在矿区上层地表覆盖有土壤的地方,往往生长着许多的植被,而这些植物对于金属元素都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和聚集作用,进而影响到绿叶体内的叶绿素的含量,从而使得遥感卫星所观察到的植被波谱出现异常。在矿区上方生长的这些植物的变化在没有遥感技术之前,是很难被地质勘探的工作人员总结出来的,而遥感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地质勘探工作有了一个更好的手段发现矿区构造。

1.3矿产改造信息的标志性

当矿区的主题矿床形成之后,受到矿床所在地区地理环境、地理空间位置变化的影响,往往会导致矿床的某些性状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导致地质勘查人员的工作难度增大。而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到的宏观遥感技术图像的对比,就可以十分轻易的研究出矿床的剥蚀改造作用,进而结合矿床进行成矿深度的详细研究。通过深入的研究区域内平面构造关系图和矿床位置的关系,就可以找到不同矿床在不同的区域构造图中的变化规律,进而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地质勘探标志体系,从而有利于后续开发工作的进展。

2地质勘探过程中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

2.1高光谱数据及遥感微波的运用

高光谱技术是指集探测器技术、精密光学仪器、微弱信号检测、计算机技术等多种高精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对于地质勘探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基于高光谱技术的遥感微波可以以纳米级的光谱分辨率,在完成的生成图像的同时记录下多达上百条的光谱数据通道。而从每个成像单元上提取出的光谱数据则可以建立一条连续的光谱曲线,从而进一步的实现了地理物理空间信息、辐射数据信息和光谱成像信息之间的同步,因此这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的遥感微波有着十分光明的应用前途和发展前景,我们应该充分的关注这种技术的发展,并不断的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其应用到自身的实际工作当中,为地质勘查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2.2数据的融合

随着在地质勘探过程中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微波、多光谱等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材的不断问世,他们开始以各种不同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周期以及光谱范围等多个方面反映出目标物品的各种特性,构成了同一地区的多源头数据链。但是相对于单源头的数据来说,这种多数据源头的数据形式可以在多个方面形成一个较为鲜明的对比,从而帮助地质勘探人员更好的完成相关地质勘探数据汇总工作,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基于这方面的数据融合主要包括来自遥感卫星上个数据的融合处理,遥感数据和非遥感系统产生的数据融合处理。尽管在遥感技术中数据的融合取得了许多令人可喜可贺的进展,但是相对来说并不十分成熟的算法公式令数据的融合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仍然需要地质勘探的相关工作人员不断的进行相关的补充和完善。

2.3图像接受、处理及信息提取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遥感技术另外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发展方面就是要不断的提升遥感图像的接收成像能力、以及对于遥感系统所产生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能力。而要想做好这个方面的遥感系统开发工作,则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应该进一步发展具有高分辨率的传感器,以便能够接收更加微弱、更加细小的地质信息信号。其次,加强信息的提取方法还包括应该解决计算机处理的技术问题,如补偿信号在传递过程中的丢失以及失真,图像的不清晰成像等。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值得重视的方面。另外,加强对于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只有不断的提升地质勘探人员的技能素养,才能够满足相关技术的发展需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质勘探的工作当中,遥感技术为其效率的提高和工作范围的扩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遥感技术的直接应用是遥感信息的提取,遥感技术的间接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包括对于地质构造信息的获取、基于植被波谱的寻矿等。因此,地质勘探行业的从业人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断的加强对于遥感技术的学习,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地质勘探行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党永峰.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以利用遥感技术分析森林植被、地类的动态变化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04,(06):94-95.

遥感技术的好处范文篇4

Abstract:Thelandresourcesareimportantmeansofproduction,itschangeanddevelopmentnotonlyaffectsthechangeofglobalenvironment,butalsoisthefoundationofpeople'ssurvivalanddevelopment.Timelyandobjectiveandaccurateinformationofthelandusesituationisindirectlyrelatedtothechangeoftheenvironment.Remotesensingtechnologywithitscharacteristicsofmacroscopicalquality,timeliness,periodicityandintegrated,itcanrealizethescientificmanagementoflandresource,masterthechangeinformation.Itssuccessorfailureisdirectlyrelatedtothenationaleconomicplanningandpolicymaking.

关键词:动态遥感监测;解译;变化检测

Keywords:dynamicremotesensingmonitoring;interpretation;changedetection

中图分类号:TP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16-02

0引言

常规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的周期长而且精度差,无法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信息,主要原因是数据和图件的管理、传输、分析手段落后,往往耗资巨大的调查结果却难以反映当前土地资源现状,再加上每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状况都在变化,应用遥感技术则可快速获得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

我国的遥感事业自上世纪70年代起步以来,经历了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研究、城市动态变化的监测、以及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监测等方面都需要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研究,而如何进行遥感图像的纠正、融合、分类、变化检测等是遥感技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以土地利用调查的数据及图件为基础,运用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变化信息,从而达到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直接、客观的定期监测,核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用地计划的执行情况,并重点检查每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同时对违法或涉嫌违法用地的地区及其他特定目标等进行快速的日常监测,为违法用地的查处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主要思路是:对多源数据进行纠正、配准、融合等预处理,通过图像处理和影像判读来确定变化属性及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人工判读目视解译,发现和提取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实地核查并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据库。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的技术流程如图1。

2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及解译

随着计算机硬件价格的降低和软件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图像处理越来越深入遥感领域。

在进行遥感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软件可以选择,其中Erdas和ENVI软件在学习工作中最为常用,大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软件进行符合要求的操作。

遥感图像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遥感图像解译分为两种:一种是目视解译,又称目视判读,它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另一种是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又称遥感图像理解,它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利用模式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根据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各种影像特征,结合专家知识库中目标地物的解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实现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完成对遥感图像的解译,此种方法是遥感处理中最常用也是最快捷的方法。

遥感图像解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对一个目标的识别,往往需要经历几次反复判读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概括来说,遥感图像的认知过程包括了自下向上的信息获取、特征提取与识别证据积累过程和自上向下的特征匹配、提出假设与目标辨识过程。

遥感图像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地物的光谱特征,而就某种特定地物的分类而言,多波段影像的原始亮度值并不能很好地表达类别特征,因此需要对数字图像进行运算处理,以寻找能有效描述第五类别特征的模式变量,然后利用这些特征变量对数字图像进行分类。

3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

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就是从不同时间获取的遥感影像中,定量地分析和确定地表变化的特征和过程的技术。总的来说,变化检测就是指应用多时相的数据集来定性的分析现象的时间效应。具体到遥感领域来说,多次观测即指多时相获取的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一个完整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工作流程应依次包含以下步骤:工程定义和描述、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变化检测、精度评估、产品输出。其中,数据预处理即影像的几何配准和辐射校正,变化检测和检测结果精度评估是进行变化检测的关键步骤。而众多方法之中,分类后比较法应用最为广泛。此方法是对不同时相的影像分类后进行比较分类结果,找出变化信息。其优点是容易理解,且给出了变化类型,可以回避辐射归一化问题,而其缺点是存在分类误差的累计,分类工作量大。

4结论与展望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能否在短时间内获得灾区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遥感技术以其快速、精确、范围广的优点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亚平.从汶川地震看遥感技术在突发自然灾害中的应用[J].贵州地质,2008,25.

[2]李振宇.遥感技术在公路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08(24).

[3]梅安新.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4]詹长根,唐祥云等.地籍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6.

[5]汤育红,何永建.3S技术集成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10.

[6]马洪滨.3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J].测绘科学,2008,5.

[7]毛可标,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更新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6,6.

遥感技术的好处范文1篇5

关键词小波变换;遥感图像;高频信息;图像处理

中图分类号TP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47-0220-02

基于小波变换的遥感图像是处理高频信息形态数据源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基于小波变换图像技术的分析,总结了基于单小波遥感图像的基本方法和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分析小波图像和小波标架变换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算法和小波标架变换的图像算法。

1压缩感知的基本原理

以小波为基的压缩感知的基本原理图像压缩处理对于航空、航天、军事侦察、灾害预报等许多领域至关重要,针对遥感图像噪声大、边界不清楚等问题,提出了应用小波变换对遥感图像进行压缩感知和边缘检测处理的方法。

1.1基于小波变换的边缘检测原理

以小波为基的图像压缩处理是技术关键的之一,寻求性能良好的压缩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小波基设诛预滤波器构造以及图像处理中的问题分析,是解决图像处理的有效途径。因此,遥感图像的先验模型对于图像的视觉处理至关重要,对于图像的先验模型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其代表主要有统计方法、正则化几何建模方法和稀疏表示方法。

小波变换图像融合是将同一场景中多幅图像的互补信息合并成一幅新图像,以便更好地对场景进行观察和理解,为遥感图像提供一种加精确的分析方法,在研究小波变换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融合效果。随着小波变换体技术的发展,小波变换数字技术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在分析小波变换数字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提升格式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在对图像处理方面达到较好的效果。

1.2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数据压缩原理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业务要求的不断增长,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数据压缩原理与通信网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具有庞大数据量的数字图像通信,更难以传输与存储,极大地制约了图像通信的发展,已成为图像通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图像压缩编码的目的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比特数表征图像,同时保持复原图像的质量,使它符合特定应用场合的要求。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数据压缩原理是图像数据压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在频率和位置上都是可变的,非常适合分析瞬态信号。当分析低频信号时其时窗很大,而分析高频信号时其时窗很小,这恰恰符合实际问题中高频信号的持续时间短、低频信号的持续时间长的自然规律。

2以小波基为稀疏基的图像压缩处理方法

根据遥感图像中的不同地貌具有不同的频谱特性,人工建筑区相对其他区域具有较高的频率,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和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图像人工建筑区提取算法。

2.1对遥感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压缩处理

将不同地貌的信息转换到不同频带,再对高频信息进行融合,并将融合后的高频信息中幅度变化剧烈的区域看作遥感图像的“山峰”,变化平稳的区域看作遥感图像的“盆地”,最后采用形态学重建的方法提取人工图像的压缩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快速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目前遥感图像的种类繁多,针对中高分辨率的可见光成像的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发现,在遥感图像中不同的地貌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在图像上的表现形式就是具有不同的纹理,所以对遥感图像的纹理进行粗分割,实际上就是对图像中地貌的一种粗分类,纹理分割的主要任务是将图像进行划分。

2.2遥感图像频率分布处理

以小波基为稀疏基的图像压缩处理相对低频,景物处于相对高频。根据小波变换多分辨率特点,图像经多层小波分解,得到的低层细节系数代表图像的相对高频部分,高层细节系数代表图像的相对低频部分。提出通过增大图像的高频细节系数,减小低频细节系数。利用视觉评价、平均梯度等方法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分析遥感图像频率算法的有效性。

遥感图像频率分布的特征一般主要有多光谱图像去云、多副图像叠加、云多传感器图像融合,遥感成像小波系数分辨率分析图像处理的成像过程中,由于高层细节系数的遮挡使获得的遥感图像变得模糊。运用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如何有效去除影响,成为了提高遥感数据利用率的必要途径。

3遥感图像压缩处理的质量评价

3.1遥感图像压缩处理的质量评价

与小波相比遥感图像压缩处理的质量评价,不仅具有小波的多分辨率特性和时频特性,还具有很好的方向性和各向异性。小波的支撑域边长在该尺度下的基函数支撑域的纵横比可以任意选择,基函数的支撑域来逼近曲线的过程,由于它的基函数的支撑域表现为“长方形”,因而是一种更为有效稀疏的表示法。与二维可分离小波基函数的方向支撑域的各向同性不同,其支撑域表现出来的是各向异性的特点。

遥感图像压缩处理的质量评价表示方法都是采用单一基,另外一条遥感图像压缩处理的质量评价表示的途径是,基函数原子库的图像系统。通过遥感信号在完备库上的分解,用来表示信号可适应本身的特点,灵活选取以得到遥感压缩图像。小波分析用于平稳信号和图像的处理优于传统的傅里叶变换,已被许多应用领域的事实所证实。

3.2压缩感知处理的形态分量方法分析

基于压缩感知处理的形态分量方法的图像分解,较好的结合了变分方法和稀疏表示方法两类图像分解的优点,为图像处理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处理机制。首先从关于图像形态分量分解的变分方法来看,研究朝着对图像结构和纹理等形态成分刻画更精细方向发展。通过关于压缩感知处理的形态分量结构和纹理分量的有效分离,由于目前所涉及的表示的主要有正交系统。随着压缩感知处理的形态分量表示理论的发展,通过不同的分类表示、稀疏性度量和正则化方法,可以导出不同的图像形态分量分析算法。

4结论

小波变换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小波变换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是一种信号的时间尺度分析方法,它具有多分辨分析的特点,而且在时频两域都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仁.小波变换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应用思考[J].北京技术,2009(11).

遥感技术的好处范文1篇6

关键词: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前言摄影测量以及遥感是从摄影影像以及其他非接触传感器系统之中得到需要研究的物体,通常则是地球和环境的可靠信息,同时也应该对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以及应用表达的科学和技术。在摄影测量发展到数字摄影测量阶段及多传感器、多分辨率、多光谱、多时段遥感影像与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与之相关的边缘学科的之间实现交叉渗透、相互融合,摄影测量以及遥感已经慢慢发展变成一门新型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

1、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概述

从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来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近30年的时间里已经涉及到城市建设、水利、测绘、海洋、农业、气象、林业等各个领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摄影测量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模拟摄影中分离出来,并逐渐步入数字摄影阶段,摄影测量正在逐渐的转变为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

遥感技术的含义遥感技术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地基系统、空基系统以及研究技术支持系统。利用各种遥感器进行地面资料的收集,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和记录以及识别来进行物体的判断。遥感技术本身的优点遥感技术资料获取范围比较大并且获取信息的速度比较快,获取周期短,此外,受到的限制条件比较少,获取信息的手段比较多,获得的信息量也比较大。这些都是遥感技术本身的优点。

遥感技术应用时的流程动态的遥感技术在进行应用的时候,流程一般是选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发生变化的信息进行提取和对检测的精度进行评定。现在遥感技术选取数据一般是通过卫星。在检测的时候应该和相关的土地利用图进行结合,并且进行对比,在检测的时候把一些生态、人文等指标加入材料中去,从而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精度。若是要求精度特别高的时候,还有必要将GPS获取的影像资料补充进来。对数据进行处理。遥感技术直接获取到的一些数据是无法进行直接识别的,必须经过计算机技术的转化,才能进行识别,并且还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修正,提高信息的精确度。对发生变化的信息进行提取。所谓的变化信息便是新发生变化的地理信息,对变化信息进行提取是地籍测绘的过程中遥感技术非常重要的应用。通过时间先后,来进行变化信息量的获取,并且根据时间变化对未来进行一定预测,以备参考的时候使用。对检测的精度进行评定。精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遥感技术的质量,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和记录,便能够获取信息的真实精确度。

2、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发展

2.1、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

2.1.1、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

随着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的成熟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无人机测绘已经逐渐渗透到多个领域。美国航空航天局也将多种无人机应用于森林火灾监测、精确农业、海洋遥感等研究项目。澳大利亚也利用全球鹰搭载成像SAR进行海洋监测研究。在可见光遥感方面,国外的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通常加载高精度的POS,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少了地面控制的数量,但是造价昂贵,国内的无人机航测尚无加载高精度POS的先例。

2.1.2、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按摄影的位置分。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分类中,按摄影位置进行分类,包括航天摄影测量技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和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其中航空摄影测量技术通过航天摄影来完成整体测量,要根据具体的测量对象进行不同的研究。航天测量的测量距离相对更远,技术水平也更难达到标准,对摄影及测量人员的要求也更严格,并且环境造成的干扰对摄影的影响也更大。按研究对象分。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分类中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技术和非地形摄影测量技术。地形测量是指对地形图的测绘过程,通过对地表和地形在水平面的投影中显现的数据,把数据按比例尺进行缩放来实现摄影和测量的目地。按处理方法分。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分类中按处理方法可分为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模拟摄影测量通过模拟测量的方式,使测量达到最真实的效果,同时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出错率,用模拟的方式实现了对实际的掌控能力,使技术取得最好的实用效果。解析摄影测量是指通过对形状、大小、和数据进行解析达到对综合数据的了解,使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得到改善,并增加对具体内容的了解,让数据达到还原效果,增加图像的准确率,并通过分析和应用提供最真实的影像和数据,更好的为地形摄影和非地形摄影的发展服务。

2.2、遥感技术的发展

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来看,过去的测绘束缚于单纯的数据的实地勘测以及对于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成图。而由于综合国力水平的提高,地质测绘有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因此对于测绘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的地质测绘方式和测试内容也在朝着更加精确、误差更小的方向发展。同时,这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工作的应用要求也就促使测绘工作不停的完善。而一些内部条件比较强大,功用比较齐全的传感器能够为计算机对所收集到的各项测量参数的对比和分析研究提供很大的助力。遥感技术正是因为其工作的应用性较强,工作环境所受的限制较小,可以保证测绘工作的有效运作。另外,这项技术还具有无需人工,工作时间较长的特点,保证人类对于地质方面的研究较为可靠。不过,为了跟随现代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完善程度,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遥感技术和测绘技术不断完善,保证其精准度,为整个工程的良好运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我国获取空间数据的能力在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有了较大的提升。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遥感数据平台进行了研发,从而推动了国产卫星遥感影像地面处理系统的建立,并在摄影测量方面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我国独立处理信息、获取观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获取数据的能力方面来看,传感器在国家863以及973计划的支持上成功被研制出来,成功发射了对地观测的包括通信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以及资源卫星等五十多颗卫星,并推动了资源、风云、环境减灾以及海洋四大民用对地观测卫星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从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对地球多传感器、多平台的观测以及对地球表面分辨率不同的雷达和光学图像的获取,并将这些获取的数据用于对海洋现象、大气成分、自然灾害以及水循环等各个方面的监测。从数据储备方面来看,数据积累已经成功的覆盖了全国海域、陆地以及我国周围国家和地区的包括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数据。

3、结语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阶段。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将各行各业的发展与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相结合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万幼川,刘良明,张永军.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发展探讨[J].测绘通报,2007,01:1-4.

[2]刘卫东.摄影测量与遥感发展探讨[J].科技信息,2008,35:70+59.

遥感技术的好处范文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监测遥感技术

一、引言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城镇化率首超50%,标志着我国从一个农业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历史阶段。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城市规划建设负责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直接影响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系统的变化也愈趋复杂,城市规划和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在21世纪数字地球的时代,标准信息化是城市规划的必然,城市规划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基础数据获取,遥感技术获取数据宏观性、综合性、多源性和动态性周期性等特性,有助于更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使其日益成为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支持,以适应现代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面对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许若干问题,遥感信息技术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监管提供了一种实时高效的技术手段,遥感数据也因此成为城市地理信息的重要数据源。

二、城乡规划遥感监管业务与技术流程

城乡规划动态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城乡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落实情况,主要技术流程是应用遥感技术,通过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提取城乡建设变化信息,将变化信息进行地物分类,与监管地区的城乡规划专题资料进行叠加对比分析,辅以外业核查,最后将城乡建设变化的空间位置和规划业务信息提交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为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监督和修改提供决策依据。监管业务流程和相关技术流程如下(图1):

图1城乡规划监管业务流程和相关技术流程

三、遥感数据源选取及数据处理

遥感地观测技术作为城市扩展监测的主要手段,提供了丰富的城市扩展变化数据,该技术在城市扩展监测中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采用高分辨率、高光谱遥感数据,对光谱特征非常相似的城市地物和人工目标物加以区分和精细分类,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变化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

(一)遥感数据源选取

陆地卫星空间分辨率最高已达到厘米级,电磁波段也由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扩展到热红外、微波波段,从二维观测发展到三维观测,从宏观的区域研究开始向复杂的城市区域研究。

遥感数据源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价格、空间分辨率、成像时间、波谱分辨率等因素。针对城市规划遥感监测任务,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源是最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原则上主城区由于建筑物密度较大,地物目标类型多样,通常选用低于1m以下空间分辨率的影像,城市郊区或城乡结合部可选用分辨率在2m左右的数据(见表1)。

为了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结合卫星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和性价比,用于城市规划动态监管性价比比较好的遥感影像数据源组合是:主城区采用高分辨率的IKONOS、QuickBird、GeoEye-1和WorldView2数据,城乡结合部或者规划区范围采用SPOTS数据。

(二)数据处理及信息提取

获取了遥感卫星影像后,首先利用地形图数据对影像进行几何纠正,使得遥感影像的投影方式与地形图、规划图一致,为变化信息提取与分析创造条件;通过配准步骤,使规划所描述的城市功能分区与地理坐标相关联,实现与纠正后的遥感影像数据在同一参考基准下的比对。将配准之后的同一地区的多景影像进行镶嵌工作.使之成为一幅反映被监管区域全貌的完整影像。镶嵌处理之后进行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数据的融合,为后续的变化信息提取做准备。

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规划监管工作中,最核心的图像处理步骤即为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与挖掘。通过对城市规划监管业务和技术需求分析,结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职能和重点工作的要求以及当地实际,确定重点监测目标,例如城市道路、城市绿地、城市水系、城市用地和历史文化名城等。通常监测目标在遥感影像上具有一下几个特征:1.地物光谱特征;2.纹理特征;3.地理空间特征;4.位置分布特征;5.特定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通过以上地物目标特征,选取不同的方法对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变化差异图斑提取,并对这些差异实现地物分类。分类结果与各专题规划图进行对比,并辅以实地核查,最终将量化和定位结果上报行政管理部门。针对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违法建设大量出现、城乡结合部建设混乱、文物毁坏大拆大建、无规则擅自批建等,遥感技术和多时相影像数据成为了一种实时有效的城市规划监管方式。

四、遥感信息模型

遥感技术不仅可以获取直观形象的信息,例如房屋、道路、绿地等,而且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提取无形信息,例如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城市大气环境与热岛效应、城市绿地调查、交通流量、城市扩展过程模拟与优化等等。遥感信息模型是用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影像化的方法建立的一种物理数学关系模型。遥感信息模型有助于提高遥感影像利用率,较好的解决大数据量、小信息量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对不同城市规划建设目标提供辅助决策信息。遥感信息模型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速度,减少人工采集工作量,是城乡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的基础。因此遥感信息模型是遥感信息研究的重要方面及遥感信息应用的发展方向。

遥感技术的好处范文篇8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环境保护

遥感技术是探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遥感这种全新的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操作、运用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本质是:无人机可在任意地点和任意时刻进行拍摄,拍摄出来的照片既真实又清晰。正因为如此,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中,解决了很多面调查中无法实现的难题,大大减少了户外调查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1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概述

1.1无人机遥感的简介

无人机遥感技术是指利用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等进行数据处理、建模和应用分析的应用技术。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而费用成本较低,用途多样,因此无人机在国家应急救灾、资源的调查和监测、气象监测等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1.2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

无人机感应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作的无载人飞机,它以无人飞行器为平台,搭载多种不同的遥感传感器获取远程空间遥感信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后,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出正射遥感影像。无人机遥感技术采集信息的工作平台分别为飞行器系统、监测及信息传输系统、信息获取和处理以及保障系统四个方面。

2无人机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具有高时效、高分辨率而机动灵活的无人机遥感技术正凭借着其特性在生态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项目建设、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等方面都用到了无人机感应技术。

2.1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例如在修建铁路的时候就用到了无人机感应技术,工作人员采用无人机技术对铁路附近居民搬迁情况、生态环境情况进行了航空遥感监测,通过影像获得图集来收集整理信息,方便工程的实施。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会利用无人机每隔几天在施工地点上空巡飞一次,无人机是由电机的旋转,使螺旋桨产生升力而飞起来的,当无人机四个螺旋桨的升力之和等机总重量时,无人机的升力与重力相平衡,无人机就可以悬停在空中了。但旋翼在旋转的同时,也会有一个反作用力促使电机向反方向旋转,一次无人机中相邻的两个螺旋桨旋转方向是相反的。等无人机平稳后,利用上面搭载遥感传感器收集地面的影像图片,将拍摄下来的画面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制成三维图片,然后观察检视其与最初的建筑设想和规划是否相符合,方便工程在做出错误时及时纠正。

2.2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

无人机遥感技术主要监测环境中的植被覆盖、土壤侵蚀和地面水污染等情况,比如在海上环境监测中无人机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海面宽广无垠,且海水较深,一般无法监测只能在海滩周围的浅水区,无法真正进行全面的监测,有了无人机便可以对海洋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让我们清楚了解海洋溢油污染,垃圾污染等详细情况。

对海洋进行检测的工作是选择一块较空旷的场地,架设好弹射器或是火箭助推器,在测量一切条件合适后,在搭载了需要的遥控传感器后便可以起飞。它以无人机为空中平台,通过搭载的各种遥感器全面的监测海洋情况获取信息,通过电调接收飞控指令后,控制电机转速,从而实现无人机的倾角改变,让无人机能够拍摄地面的各个角度画面,然后利用图传系统将画面传输到地面连接计算机里,让计算机对收集到的图形信息做出分析处理,并按照一定的精度制成图像,通过这些图像我们便可以清晰看到平时无法到达的海面情况。

2.3在环境应急中的运用

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就有人利用无人机感应技术,像雷天杰在就使用无人机拍摄了汶川的余震中北川县震后影像,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效帮助。它通过手动遥控器让无人机飞到北川县上空,然后用GPS获取无人机经纬度信息,以方便及时进行调整。通过地面的遥控器和飞机端的接收模块的链接来传输信息,然后用随身携带的BGAN卫星系统将拍摄的画面传给相关部门,为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无人机首先用飞行系统将传感器采集来的数据无线电测控终端传输的由地面测控站,地面相关工作人员在计算处理后对无人机飞行模式进行调整和控制,然后又进行新的一轮将无人机的状态数据及发动机、机载电源系统、任务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实时传送给机载无线电数据终端,经无线电下行信道发送回地面测控站。

参考文献

[1]杨中华.我国资源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J].工程科技,2009(06):164-165.

[2]张海荣,马静,徐雷.遥感技术在环境检测领域的应用[J].2011,2(04):126-129.

遥感技术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遥感技术

正文:

1遥感技术的概述

遥感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探测技术,它将物理、信息技术、化学等集于一身,利用物体的反射或辐射磁波的特性,在仪器不接触物体的条件下,用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进行辐射或反射,收集电磁波,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识别和测量,并最终获得成像。遥感系统创建于遥感系统之上,能有效获取信息,实时存储,用于传输并加以处理。它利用物体的光谱性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物体作出正确判断,提升勘测的质量。根据遥感技术所利用的波段,可以将遥感技术分为光谱波段遥感技术、红光技术、绿光技术和红外光技术。光谱波段技术主要是用于监测气象和海底鱼群,红光技术主要是用于对植物生长和变化的监测,而红外光技术主要是来探测矿产和土地资源,绿光技术则是用于对地下水的探测。

2我国水文水资源技术发展趋势

从现阶段水文水资源工程实际研究可以看出,水文技术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成就,在实际的研究和发展中不断加强对于新技术的应用,然而其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水文水资源监测技术很难有效的满足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需要,并且其在其他的行业当中研究基础也比较薄弱,缺少相应的信息共享等。在当前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可以看出,对于水文水资源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就需要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需要不断加强工程技术的创新,对和其他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关系进行有效结合,来实现跨学科的发展。

3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工作领域中的应用

3.1降水量监测

在降水量实际的监测中主要应用的就是雷达以及气象卫星和航空飞机等,采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对空间信号有效处理以及计算。地面降水量稀少时,可以采用雷达对于该地区的降雨量进行预测,在云层比较厚时通常可以应用气象卫星以及雷达进行结合起来实施阶段。气象卫星通常主要应用在一些较大的降水量预报当中,其主要应用综合方式以及微波辐射方式等。现阶段,较为常用的就是航空飞机深入到云层实施监测,并且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且采用计算机来对相关的云雨信息进行收集,来为水文部门在降水量监测中提供相应的依据。

3.2蒸发量监测

通常,对于蒸发量监测,通常主要应用卫星来实现对其监测,卫星监测主要采用的方式有统计经验法以及能量余项法等,另外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监测,还可以应用遥感信息模型实施计算。采用该信息模型实施计算,并且结合实际的环境条件和模型不同特点,还可以对模型进行多层模型的分析。例如,一层模型主要对于地表当中的植被以及土壤进行应用,二层模型主要应用在地表植物或者地上以及地下土壤热量余热的应用,对于多层模型主要可以应用在一些多层土壤当中。现阶段,我国较为先进的蒸发量监测所采用的模型就是政务蒸腾计算机模型,能够有效实现非均匀地面条件的蒸散计算。

3.3径流量预测预报

通常,在实际的水文水资源工程当中,对于径流量的预报主要采用的就是卫星遥感技术对其有效处理,在对河川径流实际的估算当中,采用遥感技术很难有效实现。对于遥感技术的应用中其对于土壤、地貌和植被以及相应的水资源,通常对蒸发量、降水量与土壤含水量等进行思考,并且在此基础上展开进行估算。对于遥感技术所收集的信息主要就是采用相关的计算机水文模型对其有效处理和分析,以此来获得径流量的预测结果。

3.4地下水遥感

在水文水资源预测当中,水下水位勘测非常复杂,其往往会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在勘测当中人工勘测数据往往不相符,因此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来实现勘测辅助的作用。在当前遥感技术大量重视的基础上,地下水位勘测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地下水遥感技术能够采用对地表的植被以及地貌形状等数据有效模型处理以及计算,从而在对地下水勘测当中对相关的数据间接获得,对于地下水信息的获取主要可以采用地表植被信息来有效表现,地表植被所表现出来的信息能够采用遥感技术来获得,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其有效处理之后对地下水文信息进行获取。

3.5灾害预防

遥感技术还可被应用到洪水、旱情等的监测中。如将其应用到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中,即能做到提前预防,在水土流失处栽种上不同种类的植被,即能减轻水土流失程度。当前的土壤侵蚀监控里,大多都是通过逐像元比较与分类比较的模式来实施监控的,而水土流失主要是依照水土流失定量计算模型展开分析的。在数据计算下获得监控区域土壤信息,实现自然灾害的提前预防。

3.6水污染监测

一般而言,在水土受污染后,自身透明度、颜色、密度与温度等指标均可能会出现不同情况的改变,并引发水体反射率改变,此种改变在遥感图像上会展现出色调、形态、纹理等特征的差异。

所以,通过遥感图像能完成水土污染源、面积、范围与浓度的识别。此外,通过遥感数据还可随时跟踪监督水体污染变化情况;其次,突然性水污染监测。现有的流域中绝大多数流域水资源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污染问题,若要保证群众饮水安全,产生突发性水污染后,通过小型飞机或卫星等遥感影像数据,进一步追踪污染状态,对污染物拦截排放方案的制定更有利。

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在水文水资源当中对于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其方法有效扩展,这样就将研究过程中的人力以及物力和时间等因素节约,从而为水文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静.水文水资源勘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2):227.

[2]孙凯.水文水资源工作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150+152.

遥感技术的好处范文篇10

关键词:应用遥感影像;更新;地理信息

中图分类号:TP7文献标识码:A

1遥感信息融合概述

在更新地理信息过程中,遥感信息融合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多时相信息融合和多源遥感影像融合。多时相信息融合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动态变化检测,多元遥感影像融合可以提高地理信息分类的精度,在更新地理信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遥感信息融合技术主要是指将不同遥感设备中采集的同一地区多个地理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在系统中利用算法将多个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优势互补,有效地结合成一个新的地理信息数据。遥感信息融合是一种利用高级图像数据处理技术来整合处理多个遥感地理图像信息的技术,它可以将不同遥感设备采集的地理图像信息或者同一遥感设备采集的不同波段地理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消除多个遥感设备采集地理信息的矛盾和冗余,提高遥感设备的利用率,改善其可靠性和精度,有效增加地理图像信息的准确性,降低模糊度,消除不确定性,加强优势互补,最终形成统一的地理信息图像数据。

2地理信息变化监测

2.1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方法

遥感影像可以综合分析多时相的地理图像信息,然后提取出动态的地理信息,实现地理遥感的变化监测。目前主要的地理信息变化监测方法主要有比较分类结果法、光谱变异法、分析主成分法、提取动态信息法、分析矢量变化法、植被指数互减法、图像数据运算法等,可以将这些遥感地理信息变化监测方法总结成基于分析空间模型方法、基于结果比较的分类方法、基于变换空间信息方法、和基于运算图像信息数据方法[1]。

2.2遥感影像变化图像信息方法

遥感影像利用不同时相的地理图像变化信息,将多种图像变化信息变换之后进行动态检测和变化监测,主要方法有变换对应成分法、分析频率域法、变换典型成分法、变换KT法、变换主成分法等。以变换主成分法为例,其方法主要是变换不同时相的地理图像变化信息数据的主成分,突出变化信息数据的主要成分。变换主成分法又可以分为:变换多时相主成分法、变换动态主成分法、主成分差值法[2]。

3遥感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与传统的图像数据分析相比,遥感数据挖掘技术对于地理图像信息数据的处理是一种模型识别化的图像数据处理过程,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于具体图像信息的特征和模式,主要强调经过数据对比、分析和处理,从大量的地理图像信息数据中,发现整合出这些地理图形信息数据中有意义的数据,总结出这些信息数据的知识和规律,找过他们之间的特征和共性,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协作。

遥感数据挖掘技术在更新地理信息中的应用,可以对基本的地理图像信息进行特征计算和有效分割,为遥感影像提供地理信息规则和知识。

4应用遥感影像更新地理信息的若干问题

4.1构建框架体系

应用遥感影像更新地理信息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框架体系,目前关于遥感影像的框架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是关于地理信息变化的数据库还不完善,在一些具体领域发挥的作用有限。目前,我国的空间信息数据库主要构建GIS数据库,忽视了遥感影像的重要优势,遥感影像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构建不完善,和GIS数据库相比,遥感影像地理信息数据库在信息特点、组织体系、数据模型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3]。因此,要针对遥感影像地理信息数据库自身的特点,构建相关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的数据库框架体系,有效解决遥感影像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本问题,充分发挥遥感影像的重要优势。

4.2遥感影像预处理

图像信息数据预处理是遥感影像技术的重要技术内容,对于遥感数据挖掘有着重要作用。在遥感影响图像信息数据挖掘中,图像信息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传统遥感图像信息数据的预处理,例如配准、几何校正等和针对图像信息数据挖掘做出的预处理,如数据提取、数据转换、数据清理等。图像信息数据预处理主要的任务包括:对影像信息数据的边缘处理和分割,完成必要的数据预处理;结合相关的图像信息数据处理模型进行有效的组织整合,为数据挖掘提供数据处理算法;参与检索影像数据,并且提取相关的影像信息。

4.3影像数据挖掘算法

应用遥感影像更新地理信息,不是将目前的影像数据挖掘算法直接应用在图像信息数据处理过程中,而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应用体系、复杂的技术和理论。为了更好地满足遥感影像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动态检测和知识发现,需要研究出针对遥感影像数据处理的相关算法。遥感地理图像数据挖掘的数据集合主要包括数据信息数据库、背景信息和遥感信息的处理、多时相图像信息数据、多尺度多源的影像数据、单源遥感图像数据等。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和情况,应该研究出相应的遥感数据挖掘算法[4]。

目前,主要用于遥感影像地理图像信息数据挖掘的算法有:证据理论、粗集理论、模糊方法、可视化方法、聚类、模式识别、图像分析等,空间信息算法和数据关联规则在背景数据和遥感数据的预处理数据挖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遥感影像地理图像信息数据库的特点,还应该对可视化数据挖掘、交互式数据挖掘、增量挖掘、集成挖掘和融合算法、网络挖掘、分布式数据挖掘、并行数据挖掘等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5结语

遥感影像技术在地理测绘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优势,通过分析研究应用遥感影像更新地理信息的若干问题,不断提高遥感影像技术在更新地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推动遥感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XiaolongLiu1,aandWeidongQu2,b,*1SchoolofFinance,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2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EmpiricalStudyonBeijingLandAllocationPractices[A].Advance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Volume2)――Proceedingsof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MSE2011)[C].2011

[2]李澜涛,任学慧,钞锦龙.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A].Advance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Volume6)――Proceedingsof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MSE2011)[C].2011

遥感技术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利用;调查

引言

土地资源利用时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用地量逐渐增加的现阶段中,土地利用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变化过于频繁,这给我国如何实现对土地利用的科学化管理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往往能够改变传统土地利用调查中存在的众多弊端,实现对国土资源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其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土地利用信息的采集,因而在现阶段的土地利用调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的简介

遥感技术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传感器,然后利用传感器在与研究对象不接触的前提下获得该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信息,之后再利用相关的技术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处理及加工,从而形成有助于人们研究和分析的数据信息。遥感技术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推广和应用有力的推动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认知和了解,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方式而言,遥感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遥感技术在测量时所覆盖的范围更为宽广。第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收集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实现对该区域的动态监测,更进一步的提高信息收集及处理的精确度。第三,遥感技术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信息的采集及观测,甚至是在一些比较偏僻以及恶劣的环境之中也可以准确的工作。第四,遥感技术对信息的观测超出了人类肉眼所能达到的范围,特别是遥感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波段能够从X光到微波,大大超出了可见光所能达到的范围。第五,遥感技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获得更为精确以及有效的数据信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发射了用来收集不同信息的遥感卫星,通过监测调查实现了对土地利用、农作物生产、森林火灾以及环境污染等多个领域的动态监测。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利用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遥感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研究深度不足

在我国现阶段中,虽然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重要意义,相关部门也应该致力于加强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但是经过详细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遥感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对其应用的内容、范围、层次等进行详细的划分,缺少对遥感技术涉及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在对国内外遥感技术的研究上也缺乏力度。我们都知道,遥感技术在应用时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任何一个环节以及技术出现失误都会使整个调查收集结果产生极大的误差,所以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从各个环节与技术方面加强对遥感技术的质量控制。然而,遥感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难对所有的问题进行控制和解决,从而也就难以达到人们预期的目标,所以这就要求参与土地利用调查的各级部门在利用遥感技术的过程中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与沟通,明确遥感技术应用时的目标所在,从各个细节部分加强对遥感技术的控制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对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应用时的质量控制。

(二)各级政府部门对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应用时的重视程度不足

各级政府部门对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应用时的重视程度不足容易造成管理人员信息意识淡薄的现象,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由于对其重视程度不足会导致对土地信息调查工作的投入不足,土地利用调查所涉及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全,信息化网络建设的不足会导致土地利用调查信息在采集、分析以及处理时存在众多的阻碍。除此之外,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调查时所形成的信息系统由于标准不统一以及不规范还会造成参与该工作的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信任与沟通,信息资源以及人力物力等难以做到技术的共享,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相互之间的信任,对进一步提高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应用的水平以及信息系统的完善性和规范性造成严重的阻碍。

(三)从事土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人才不足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应用较为缓慢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从事土地利用信息的人才不足以及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不够。在我国现阶段中,为更进一步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和管理,我国相关部门对耕地以及建设用地等的利用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及时的动态监测,对当地部门对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执行状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掌控,其中还包括对土地资源变更时发生的数据变化等信息,这些信息数据的存在能够为国家队土地资源进行决策和管理提供详细的理论依据,实现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上述理论数据的精确化收集与分析,在收集、处理以及分析等多个环节中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训,通过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培训加强工作人员对遥感技术的掌握,从而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土地利用调查工作之中,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动态化管理。

结语

总而言之,遥感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众多的优点决定了其将会逐渐在我国各个行业得到推广和应用,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土地资源信息的收集、收集与分析,形成的理论数据对实现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遥感技术的研究和分析,进一步深化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更好的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动态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志海.浅谈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调查[J].新疆有色金属,2010,S1:66-67+69.

[2]孙静,赵伟,赵鲁全.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方法介绍[J].山东国土资源,2005,04:38-41.

[3]黄福奎.论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1998,03:22-26.

遥感技术的好处范文篇12

一、遥感(RS)技术

1、遥感技术简介

“遥感”是根据“不同物体的电磁波不同”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的工作过程是通过遥感平台远载的传感器来探测地物电磁波特性。遥感平台的作用就是稳定地运载传感器。常用的遥感平台为卫星、飞机和气球等,当在地面试验时,还会用到像三角架这样简单的遥感平台。传感器是安装在遥感平台上探测物体电磁波的仪器。针对不同的应用和波段范围,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物体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范围内的电磁辐射。传感器会把这些电磁辐射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原始图像。原始图像被地面站接收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提供给不同的用户使用,用户用这些处理过的影像开展自己的工作。由于遥感在地表资源环境监测、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等许多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正处速发展中。更理想的平台、更先进的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以促进遥感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在九五期间增加接收五颗卫星的观测数据,包括RADASAT、SPOT、EOSAT等,其中EOSAT能提供分辨率达一米的卫星影象数据,这大大促进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方面,由ERDAS公司研究制的ERDASIMAGINF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以其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友好、灵活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面向广阔应用领域的产品模块,服务于不同层次用户的模型开展工具,以及高度的图象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IP/GIS)集成功能,为遥感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用户提供了内容丰富而功能强大的图象处理工具。我国已有不少研究机构或生产部门将该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应用于环境变化监测与规划、荒漠化监测等重大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资源详查、资源利用动态、灾害监测与评估等方面已得到较广泛应用。而在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监测、生物量评估与可持续农业中的应用,在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面的贡献,只是刚刚起步。遥感在城市环境污染调查与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举例如下:(1)大气污染监测。在大比例尺的遥感图像上,可以直接统计烟囱的数量、直径、分布以及机动车辆的数量、类型,找出其与燃煤、烧油量的关系,求出相关系数,并结合城市实测资料以及城市气象、风向频率、风速变化等因素,则能够估算城市大气状况。(2)水污染调查。由于溶解或悬浮与水中的污染成份浓度不同,使水体颜色、密度、透明度和温度产生差异,导致水体反射光能量的变化,而在遥感图像上,能反映为色调、灰谐、形态、纹理等特征的差别,根据这些影像显示,一般可以识别水体的污染源、污染范围、面积和浓度。(3)热污染。利用热红外遥感图像能够对城市的热岛效应进行有效的调查。我国在沿海城市地区(天津、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一些河口三角洲如黄河、长江及珠江等三角洲地区)完成了遥感应用试验,还在攀枝花、沈阳、洛阳、西安、太原等城市进行了城市环境遥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198Q年在天津曾试用不同高度和多种时相的遥感信息,检验其对水、热、植物污染的监测范围和限度,证明通过热红外图像研究城市热力景观效应和热岛效应,可以综合反映城市工业布局、建筑密度和绿地水域的环境效应,作为评价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依据;同时,以韭菜和树木生态季相规律的异常,追踪水域和大气污染的扩散范围,指示污染程度,可以作为经常监测城市环境的生物标志。通过红外遥感,还获得了海河下游海水倒灌,沿岸污水渗漏的红外图像,查明了塘沽新港的污水回游和富营养化。通过航空像片,监测了主要街道的车流、车速和密度。在广州采用彩红外和天然彩色航空像片进行城市环境检测,应用结果表明:彩红外片对检测大气污染源、研究大气污染对植物生态影响均有良好效果,对水污染中出现富营养化也有明显反映。天然彩色片对研究水污染、检测污染源范围分布、确定污染等级效果良好。但上述像片难以检测水体的油污染。由于环境监测不仅着眼与物质的空间分布,还要追踪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动态规律,即由二维、三维研究延伸到多维分析,从而反是地球动力学所产生的时间与空间变化,达到解释运动现象,查明来龙去脉的目的,因此有待于对遥感信息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活动颁奖典礼主持人串词
  • 下一篇:关于服务行业演讲稿范文集锦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