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夏季养生食疗范例(3篇)

时间: 2024-04-29 栏目:公文范文

夏季养生食疗范文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雨量集中,长毛兔被毛浓密且汗腺极不发达,常因天气炎热导致其采食量减少,严重影响其生长,对仔兔和幼兔的威胁则更大。夏季是长毛兔最难饲养的一个季节,因此,加强夏季防暑降温、防潮和常见疾病预防是养好长毛兔的关键措施。

1高温季节对长毛兔的影响

1.1体重减轻、繁殖力降低

夏季长毛兔体能消耗较大,加之气温高、湿度大、蚊蝇活跃,长毛兔食欲减退,体质瘦弱,公兔常有夏季不育现象,故配种受胎率低、产仔数少。根据观察,6~8月份兔率为20%~40%,受胎率为10%~30%,每窝产仔2~5只。即使产仔,哺乳母兔也因天热采食量下降而泌乳量减少,造成仔兔瘦弱多病、生长发育不良。同时,夏季饲养管理若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季节性疾病,导致长毛兔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严重者甚至死亡。

1.2产毛量及其质量下降

长毛兔生活的适宜温度是10~25℃,当环境温度在5℃以下或达到30℃以上时就会感到不适。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对长毛兔的产毛量及兔毛质量均有很大影响,尤其是优质毛受湿度影响最为显著,严重地影响了长毛兔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2防暑降温措施

2.1防晒降温

夏季应保证兔舍阴凉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到兔笼上;笼舍温度超过30℃时,可在兔舍地面泼凉水来降温;没有屋檐的兔舍,南北向窗户要装窗帘遮阴;露天兔场要及早搭好凉棚,可种植瓜类、葡萄等不但可以用来遮阴而且还可以绿化兔舍周围环境,具有明显的调温、调湿、遮阴和改善兔舍小气候的作用。根据生产实践,绿化搞得好的兔场,夏季可降温3~5℃,相对湿度可提高20%~30%,空气中灰尘含量可减少5%左右。因此,兔舍周围应尽可能种植遮阴作物,确保兔舍阴凉通风。

2.2剪毛散热

在高温天气到来之前,要给长毛兔全身剪一次毛。养毛期可适当缩短至6~7周,种兔的养毛期应更短些,幼兔头刀毛可适当提前剪,以利于散热降温。实践表明夏季长毛兔剪毛后可以很好的改善体表散热。

2.3中暑应对措施

长毛兔因汗腺不发达而体表散热很慢,如夏季兔舍潮湿闷热、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饮水不足或长途运输等情况下均可引发中暑。中暑后,长毛兔表现为发热、流涎、眼球突出、四肢抽搐、全身瘫痪,有时突然虚脱、昏倒、尖叫后死亡。一旦发生中暑,应及时将病兔移至阴凉通风处,用凉水冲洗其头部、胸部及四肢,或饲喂淡盐水并配合采取耳静脉、尾尖、脚趾放血等措施。也可用药物进行治疗,及时向病兔口中滴入十滴水,约5~8mL;若病兔昏迷,用大蒜汁、生姜汁或韭菜汁滴鼻可刺激病兔苏醒,然后肌注或静注樟脑磺酸钠注射液0.5~1.0mL,效果良好。

3饲养管理措施

3.1饲料搭配要多样化

夏季是青饲料旺盛时期,养兔应提倡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饲养原则。如有品种优良、营养丰富的青草,可以不喂或少喂精饲料,但是饲草搭配要多样化,保证在炎热的夏季长毛兔营养供应充足。青草种类要相对稳定,不要随意更换,如必须更换时,应逐渐更换以防兔胃肠不适应而导致食欲下降,甚至出现因改变饲料引起胃肠道疾病,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3.2喂料要定时定量

按照长毛兔的营养需要和夏季天气特点,饲喂长毛兔要定时定量,使其养成良好的采食习惯。“定时”就是每天的饲喂时间和饲喂次数要相对稳定,不能忽早忽迟。夏季中午炎热,长毛兔多食欲不振,因此,在饲喂时间上要做到早餐要早,晚餐要迟,中餐多喂青饲料,可以把80%的喂料量集中在早晚喂给,这样能有效提高兔的肠胃消化能力,提高饲料利用率。“定量”是根据兔的体型大小、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而定,饲喂量以适量为宜。此外,因兔有吃夜食的习惯,夜晚要加喂一次。

3.3青饲料做到“六不喂”

夏季青饲料丰富,为防止误食有毒及发霉变质草料,必须注意饲草、饲料的品质,要做到“六不喂”:一是不认识的或被农药污染的草料不喂;二是霉烂、变质的饲料不喂;三是露水草不喂;四是含水量大的饲料不喂;五是带泥浆及异味饲料不喂;六是隔夜饲料不喂。

3.4供给充足的饮水

炎热夏季要给长毛兔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高温天气水在兔的体温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确保兔场24h供水充足,中午的饮水中应加入2%的食盐。为预防消化道疾病,可每隔3~5d在饮水中加入0.01%的高锰酸钾,连续饮用2~3d。

3.5增喂杀菌饲料、提高机体抗病力

由于长毛兔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为增强兔的抗病能力,应在饲料中拌入一定量的大蒜、野葱、红葱等杀菌性饲料或拌入0.01%~0.02%的碘溶液。如遇多雨湿热天气要喂一些干粗饲料,可在饲料中拌入少量炭粉、麦麸、米糠等,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兔腹泻。

4卫生及防疫管理措施

4.1搞好圈舍环境卫生

夏季因雨水多、湿度大,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繁殖传播较快,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因此,一定要搞好笼舍的清洁卫生工作,要做到“三勤”。

4.1.1勤打扫兔舍每天要清扫1~2次,做到笼箱和兔舍内无粪便堆积,食具必须每天清洗1次,笼舍用5%的来苏尔溶液喷洒消毒。阴雨天气应备足生石灰,每隔数天在兔舍内撒石灰1次,以达到防潮和杀菌消毒的目的。

4.1.2勤通风炎热夏季通风是调节兔舍温度和湿度(兔舍较理想的相对湿度是50%~60%)的很好办法,通风还可以排出兔舍内的污浊气体、尘土和过多的水气,保持兔舍通风干燥和空气新鲜,能有效地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除利用自然通风外有条件的兔场可采用专门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

4.1.3勤检查每天要观察并检查兔的健康状况,做到三观察:一是观察兔子的精神状况和粪便性状;二是观察进食是否正常;三是观察兔子的眼、鼻、嘴、爪有无异常,掌握病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2避免惊扰

兔子胆小怕惊吓,受惊后易产生应激反应,引起精神不安,食欲减退,甚至患病死亡。因此,饲养人员在饲喂时要轻、要稳,尽量保持兔舍的安静。

4.3建立完善的卫生防疫制度

夏季蚊蝇孳生是多种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为防止疾病传播,兔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的方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选用质量过关的疫苗,把防疫工作做细、做扎实,有效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保证夏季兔群健康。

夏季养生食疗范文

八宝鸭清补,

让苦夏不“苦”

八宝鸭

【原料】

鸭1750克,糯米120克,火腿、虾仁各75克,冬笋40克,鲜栗子、干贝、鸡肫各50克,豌豆、干香菇各30克,鸡肉、酱油各50克,小葱、姜、白砂糖、料酒各10克,味精5克。

【制作】

1.将嫩鸭劈开背脊,抽去气管、食管、挖去内脏,剪去鸭脚;

2.将整鸭放进开水锅中焯水后捞出,洗净,揩去水分;再抹上酱油、黄酒、白糖等调料,鸭腹朝上扣入大碗中;

3.火腿、冬笋、干贝、水发香菇均切成丁;栗子去壳,取肉切丁;鸡肫、鸡肉分别洗净,均切丁;

4.糯米淘洗干净,加水蒸熟;

5.烧热炒锅放入猪油,将葱姜下锅略煸一下,烹入料酒,投入香菇丁、笋丁、火腿丁、栗子肉丁、干贝丁、鸡丁,加入酱油、白糖,烧上味;

6.再放入糯米饭拌和,填入鸭腹内;碗上面用玻璃纸封好,上笼将鸭蒸酥后取下,揭去玻璃纸,将鸭覆在大圆盘中;

7.将原卤滗入锅中,投入虾仁、豌豆,烧开后用水淀粉勾芡,淋上明油,烧在鸭上即成。

【功效】

营养不良调理、健脾开胃调理、补虚养身调理

【禁忌】

身体虚弱或者因着凉引起胃疼、腹泻等人慎用。

每当夏季,有些人就会感到胸闷不适、食欲不佳、四肢无力、精神萎糜,身体也会日渐消瘦,去医院检查也没有什么器质性病变。

这就是老百姓说的“苦夏”,中医称之为“疰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中医认为,疰夏主要由天气的暑热和体质的虚弱造成的。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气血由脏腑输送到体表时,由于脏腑的气血相对亏虚,脏腑失去了气血的濡养,机能也随之减弱,从而出现疰夏。同时,因为脾胃缺少气血的滋养,消化功能变弱,从而导致厌食;由于肠道功能变弱,当受到寒凉食物的刺激,就会出现腹泻。

天气炎热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然而我们可以通过食疗,即“夏进补”,改变体质,增强自身耐暑和适应能力。有些人认为“补”是冬天的事情,其实不然。夏日,人们偏爱一些清凉消暑的食物,而忽视对身体的滋补,不仅导致人的体质虚弱,还使他们入秋后容易患病。

当然,夏天的“补”与冬天的“补”不同。夏季,由于人的肠胃系统比较弱,再加上酸性食物的肉、奶等摄入多了会让人感到急躁和不安,因此在夏季进补中要多食用一些清淡的食料,清补食料也可以适量地使用鸭、鸡、猪、鱼肉、豆制品等。

推荐一道汤汁肥浓,香气四溢的八宝鸭,出自《调鼎集》。鸭属水禽,由于生长在水边,性偏凉,又因其入脾、胃、肺及肾经,故具有清热、补血、养胃生津、止咳息惊等功效。夏季食用鸭肉,既能补充炎热季节中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以祛除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以外,菜谱中的糯米自古是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的作用;豌豆,《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谓食之不疰夏。”具有去烦止渴、宜脾和胃的功效。火腿瘦肉不但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还具有养胃生津、固骨髓、健足力等作用。虾仁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的人是极好的食物。冬笋质嫩味鲜、清脆爽口,有滋阴凉血、解渴除烦、清热益气、消食的功效;栗子是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滋补佳品;干贝可以治疗头晕目眩、咽干口渴、脾胃虚弱等症;香菇,《吕氏春秋.本味》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的记载,具有健脾胃、益气血、益智安神、美容颜之功效;鸡肉肉质细嫩,滋味鲜美,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

除了补充食疗外,补水是夏季滋补的重中之重,最好每天喝八杯凉白开水。当然对于那些不爱喝白开水的人,也可以喝绿茶、花茶、绿豆汤和乌梅汤等降暑解渴,但最好不要喝碳酸饮料。

除了食疗外,有“疰夏”病史者,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耐暑和适应能力。最值得推广的运动是步行。每日早晨用每小时4~5公里的慢速步行,在步行前要喝500毫升左右温开水,稍吃些点心(50克)。在步行时需使劲摆动上肢,使全身都得到充分运动。这样坚持运动10~20日,精神、体力、食欲均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葛粉羹,

预防“夏中风”的必备品

葛粉羹

【原料】

葛粉250克,荆芥穗50克,淡豆豉150克。

【制作】

1.将葛粉捣碎成细粉末,再制成面条;

2.把荆芥穗和淡豆豉用水煮六七沸,去渣取汁;

3.再将葛粉面条放入淡豆豉汁中煮熟。

【功效】滋肝、祛风开窍。适用于中风、言语謇涩、手足不遂、中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及预防中风等。

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将大幅上升,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要摒弃“中风在寒冷季节才会高发”的观点,谨防“夏中风”。

气温在0℃以下的寒冬季节和在32℃以上的盛夏季节,都是中风的高峰期。因为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中风也叫脑卒中,是中医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中医认为中风是因为在邪气作用下导致的阴、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血随气的升降出入逆乱而异常,血液的不正常流动使脂质沉于血管壁上而生成痰浊,而致痰瘀互结,使得淤血内阻。同时,夏季高温酷热的天气,也易使人心情烦躁,情绪变化较大,引起血压波动,继而诱发中风。

怎样才能让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防止脑中风的发生呢?给大家介绍一道能够预防中风发生的食谱——葛粉羹。

葛粉,性甘、心、平、无毒,《名医别录》中记载葛粉能够“疗中风,头痛。”具有生津液的功效,可以使津液充足,濡养肌肉、血脉,保持血液通畅。荆芥穗,《药性本草》论曰:“治恶风……辟邪毒气、通利血脉。”具有解热、解痉、利汗,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葛粉与荆芥穗相伍配合,具有清血热、通利血管的功效。豆豉,一般用黑大豆制成,口感柔软。张仲景言其具有醒脑、提神、除烦躁的功效。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食谱仅用于日常保健和医院辅助治疗方法,当有中风预兆时,病人要及时去医院,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询问医生,听从医生的建议。

同时,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再加上夏天身体容易缺水,身体缺水会使血液黏稠,会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风的发生几率。因此,老年人要及时的补充水分,即使不渴也要喝水。当然,喝水也不是越多越好,每天喝2500~3000毫升白开水为宜,还要掌握正确的“喝水疗法”:早上起床后,不吃早饭,喝一杯温开水,促进胃肠的蠕动,排出宿便;晨练后回家再喝一杯水,补充流失的水分;下午时,遵守多次少量的原则,每过一个小时喝少量水;洗澡前后各喝一杯水,一杯促进排汗,排出体内的废物,一杯补充流失的水分;睡前喝一点水,清除体内毒素。

中风发生时,往往会有下列预兆,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要注意观察这些细节。比如出现血压突然大幅度波动,突然眼花或耳鸣耳聋;或是头昏、头痛突然加重,伴有恶心呕吐;或是突然出现一侧肢体发麻,且无力、活动不灵;或是口舌发麻,吐词不清;或是精神和性格突然发生改变,变得沉默寡言或急躁多语;或是出现短暂的判断和智力障碍;或是突然发生嗜睡状态;或是突然视物不清或眼前发黑,甚至一时失明;或是出现频繁的鼻出血;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跌跤和昏倒等。当出现上面说到的不适时,要马上去医院进行检查。

除了食疗和注意中风的征兆外,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还要注意生活的细节,最好选择在清早、傍晚活动,避免在炎热的天气下到户外活动;使用空调时,注意室内外温度温差不要超过8℃;不抽烟不喝酒,防止血液黏稠度过高;经常检测血压、血脂等,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降脂药。

凉拌苦瓜,清痱专家

凉拌苦瓜

【原料】

苦瓜500克,红辣椒30克,香油2茶匙,酱油半茶匙,豆瓣酱、蒜泥、盐、味精各少许。

【制作】

1.将苦瓜去蒂、去瓤,切成条,放入开水锅中烫一下,苦瓜用开水烫去除苦味;

2.捞出用凉白开水过凉,最好用加冰的水,这样苦瓜会更加翠绿,色泽非常好,沥干水分,放入盘中待用;

3.将红辣椒去蒂、去籽洗净,切成细丝,用盐腌5分钟(辣椒用盐腌,可去掉一些辣味)挤干水分;

4.将蒜泥与红辣椒丝拌匀,加酱油、豆瓣酱、味精、香油,一起倒在苦瓜上,拌匀即可。

【功效】

清热消暑、养血益气、补肾健脾

【禁忌】

脾胃虚寒者、腹痛孕妇慎食。

每当夏天来临,头面、颈项、腹、背、肩等处就会出现好多红色的小疹子,感到痒痒的,却不敢用手抓,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些红色的小疹子就是我们熟悉的痱子,亦名汗疹、疿疮。是由于夏季气候炎热,“暑多挟湿”,暑湿蕴蒸肌肤,闭塞毛窍,汗泄不畅,从而发生密集如粟米般红色的丘疹。同时,这些丘疹还感到搔痒及灼热感,抓破后还会感染引起痱毒(汗腺炎)。

痱子,大人、小孩皆会发生,不过,由于宝宝的皮肤细嫩,且汗腺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发生痱子的机会更多些。除了小宝宝外,多汗或肥胖者也更容易受汗疹的困扰。

如何才能摆脱痱子的困扰呢?痱子主要是出现在炎热的夏季,所以要想预防、去除痱子,首先不得不消暑。介绍一款大家喜爱的清热解暑凉菜——凉拌苦瓜,出自流传500多年的中草药学古籍名著《滇南本草》。

苦瓜,又名凉瓜、红姑娘、君子菜等,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益气、补肾健脾、利尿凉血的功效,对治疗痢疾、疮肿、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等病有一定的功效。除了药用,作为蔬菜苦瓜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历史上吃苦瓜最有名的人物,当首推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他自号苦瓜和尚,餐餐不离苦瓜,甚至还将苦瓜供奉案头朝拜。

除了通过吃凉拌苦瓜预防和治疗痱子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外敷的方式治疗痱子,《圣济总录》中记载着,可以用葛粉150克、生甘草50克、风化石灰(微炒)25克研成粉末,涂在患处。同时,《本草纲目》也记载了,可以用冬瓜切片涂抹在痱子处。

夏季养生食疗范文篇3

夏日炎炎,异气逼人。空调、冷饮,生冷瓜果、吹风、大汗,睡眠不足,胃口不佳,体力消耗过多等等,都会损伤人体的健康,使人体的机能下降。因此,夏天很多人会觉得疲倦乏力,睡眠不佳,易患热伤风、胃肠炎,甚至中暑、中风、心脏病发作。因此夏季一定要注意养生,具体要注意的事项有:

夏季的饮食

夏季饮食以清淡、苦寒、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佳,清淡饮食可起消热、防暑、敛汗、补液的作用,还能增进食欲;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因为多吃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黄瓜、丝瓜等,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少吃高脂及辛辣上火之物,勿过饱过饥;重视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要适当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宜注重选择绿豆、白扁豆、西瓜、荔枝、莲子、蚕豆、荞麦、大枣、猪肚、牛肉、牛肚、鸡肉、鸽肉、鹌鹑肉、鲫鱼、甲鱼、蜂乳、蜂蜜、鸭肉、乳、鹅肉、豆浆、甘蔗、梨等。夏季不能暴饮暴食,尤其晚餐更不应饱食。夏季暑热,细粮与粗粮要适当搭配吃,一个星期应吃三餐粗粮。稀与干要适当安排,夏季以二稀一干为宜,早上吃面食、豆浆,中餐吃干饭,晚上吃粥。荤食与蔬菜配制合理,夏天应以青菜、瓜类、豆类等蔬菜为主,辅以肉类食物,以猪瘦肉、鸡肉、鱼虾为好;要按时进餐,少吃生冷食物,少吃冷饮。

夏季的生活

据专家研究,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利用空调进行温度调节时,整个居室的温度变换幅度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每次调节以1℃-2℃为宜)。夏天要午睡,经过午睡以后,人们的疲劳消除了;对预防高温中暑也有一定的作用。

夏季要静心

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会出现急性情绪中暑,这对夏季养生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发火”会造成心肌缺血,使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发生猝死,故防止情绪中暑乃夏季养生的重要十环。首先,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内经》亦特别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为此,在“静心”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二是根据夏季天气炎热和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与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三是注意居室通风,因为通风可以散去屋里的热量,使人有凉快的感觉,同时减轻空气污染。其次,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情绪与睡眠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急躁,故夏季尤应给自己安排一个严格的就寝起床时间。

夏季要注意的疾病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指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毒素污染食物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与夏季饮食不洁、冰箱里的生熟食不分开放置有关。可口服黄连素、喹诺酮类药物补液等治疗。

2.传染性肠道疾病

包括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菌痢、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霍乱、伤寒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或副伤寒等,不仅胃肠道症状重而且具有传染性。一旦发病要注意隔离,同时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3.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甲型病毒性肝炎,多数是与甲肝患者共用碗筷传染的。少数患者病情可能很重,有危及生命的危险,要早期接受正规治疗。

4.溃疡病出血

与进食生冷食物,以及使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有关,如解热镇痛药、糖皮质激素。

这种疾病预防重于治疗,发病后要停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必要时服用止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5.上呼吸道感染

夏季睡眠不足,长时间使用空调、露宿等情况下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俗称热感冒。病原微生物可以是细菌又可以是病毒,后者以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多见。

6.心脑血管疾病

夏季出汗多,还有人喜欢整夜地开空调、吹电扇,这样水分丢失更多,血液浓缩,血液黏度也随之升高,特别是老人或多或少有血管弹性下降,血黏度增加,极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和脑血栓形成。夏季要注意饮水,平时服用的药物要坚持服用,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和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及时就诊。

7.神经系统感染

由蚊虫叮咬而感染病毒可以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腮腺炎病毒及肠道病毒可引起无菌性脑炎。这些疾病有传染性,治疗不及时可以引发后遗症,重者可危及生命。

8.泌尿系统感染

多见于女性,夏季抵抗力下降,尿道和膀胱容易充血、肿胀,女性的尿道短又直,细菌很容易逆流而上,尿道口离近,易遭细菌污染,天热出汗多、小便少等都是诱因。多饮水、勤洗澡可以预防。

9.中署

多半是在气温高于35℃或在强辐射热的条件下从事户外活动、体力劳动,而无足够的防暑措施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气温不高但湿度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发生。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无汗、肌肉痉挛等。所以夏季要注意居住环境的通风,注意安排好作息时间,加强防暑降温。特别要加强对老人和体弱多病者的保护,让他们远离高温、潮湿环境。可备用仁丹、十滴水、无极丹、清凉油、霍吞正气水等药物。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初中春季运动会见闻作文字(6篇)
  • 下一篇:小学四年级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字作文(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