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屋面防水体系;防水卷材;砂浆保护层;防裂措施
相对来讲,同样属于建筑的结构,建筑的屋面结构要比建筑的墙体结构更加复杂。墙体结构一般是由砌体、砂浆和饰面层组成,而屋面结构则包含防水层、找平层、隔热层、保护层、结构层等等很多结构层次,任何一道施工工序出现质量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屋面的整体性能。其中尤以防水层施工质量最难控制,常常会发生屋面渗漏的现象。除了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原因以外,屋面的砂浆保护层若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屋面的防水效果。以下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施工经验,针对屋面砂浆保护层开裂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探讨了其成因和防治方法,希望能够为提高屋面防水施工质量提供一些帮助。
1、屋面防水卷材砂浆保护层开裂的成因分析
通常在建筑的屋面工程的防水卷材施工中,都会进行一定的保护层设计,以此来保护防水卷材,使其避免受到风吹日晒而缩短使用寿命。保护层一般都是利用一定比例的砂浆,通过平铺的方式进行施工而成。但是由于砂浆自身的特性,要求在施工时必须要做好配比设计和养护工作,否则就极易出现裂缝问题,失去保护层原本对防水卷材所起到的保护作用。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注意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设计或施工,以保证施工质量。
总体来讲,在屋面防水卷材砂浆保护层施工中,之所以会出现开裂现象,其主要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1)设计施工不合理。没有做好施工交底工作,设计施工方案不符合实际的保护层施工要求;2)施工缝处理不当。在砂浆层浇筑的过程中,一般不是以一次性浇筑,因此会留下新旧砂浆之间的施工缝,若施工缝处结合性不好,就会使保护层开裂,从而使防水卷材受到雨水、冻融的长期侵蚀发生局部破坏,造成屋面渗漏;3)砂浆层养护不当或未养护。由于砂浆的主要成分是水泥,其会发生一定的水化热,必须要进行有效养护,若养护不当或者没有采取措施进行养护,保护层就极易出现收缩裂缝,导致保护层开裂。4)温度应力作用的影响。砂浆层在施工中可能会因为气候原因或养护原因,而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会对砂浆层造成破坏,形成裂缝。5)屋盖结构构件发生变化。在建筑的长期使用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屋盖结构的构件很有可能会发生些许变化,而砂浆保护层则是一层薄薄的刚性结构层,极易受其影响引起破坏,造成砂浆层开裂的现象。
2、屋面防水卷材砂浆保护层的防裂措施
由于在不同的房屋屋面施工中所才用到结构设计方案有很大差异,其防水卷材得到铺设和砂浆保护层的施工也各有不同,所采用的防裂措施方法也不一样。以下本文就以现浇整体式屋面和装配式屋面为例,来分析保护层的防裂措施。
2.1现浇整体式屋面
与预制装配式屋面不同,这种屋面除设计预留的温度缝、沉降缝或防震缝外不存在板端缝问题,整体性好。其砂浆保护层一般都直接铺设在卷材之上,因为不考虑装配式屋面结构板的因素,所以主要应考虑保护层自由温度裂缝及保护层温度裂缝对卷材的影响。防止这种破坏的主要方法就是要使裂缝在分格缝处发生(此处的卷材已采取了防破坏措施)。分格缝尺寸应考虑自然温度裂缝可能出现的纵横方向的最小尺寸和施工的可操作性。
2.1.1保温板拼接缝处的错动变形
按热工要求,一般屋面保温聚苯板的厚度在50mm以上,施工中为防止聚苯板在对缝拼接时产生直缝而影响局部保温,往往采用2层(25mm+25mm)错缝铺贴的方法,封住了下层板的拼接缝。但施工保温板上层用于粘贴防水卷材的找平层时,若分格缝不留在保温板的接缝处常会发生变形,导致在板端拉裂找平层的现象。为此可在找平层砂浆中配入适当的钢丝网或耐碱玻璃丝网格布,并可根据砂浆中水泥用量掺入UEA微膨胀剂,以补偿水泥收缩。同时,还可根据保温聚苯板的整体铺设情况,统一设置分格缝,分格缝的间距可沿房屋纵向按4~6m划分,具置可与保温聚苯板的模数相同,注意分格缝处的钢丝网或玻璃丝网格布应断开。
2.1.2屋面找坡层的处理
平顶屋面坡度一般为2%~3%,找坡层可设在保温层上方或下方,一般采用水泥珍珠岩混合物。鉴于聚苯板的接缝及收缩问题,建议将找坡层设在聚苯板的上面,以削弱因聚苯板变形对其上找平层的影响。
2.1.3防水层上砂浆保护层的分格不合理
分格缝间距一般不小于2m,不大于3m,同时要兼顾保温板的模数尺寸及防水层下找平层的分格尺寸,使其能对位。分格缝分得过小,则人为设缝总长过长,处理缝隙时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并增加日后的维护工作量;分格缝分得过大又会出现裂缝;因此,防水层保护砂浆的分格面积宜在2mx2m-3mx3m,同时还应在保护层砂浆内配置钢丝网或耐碱玻璃丝网格布,并在分格缝处断开,分格缝的缝隙内嵌入低温不冷脆、柔粘性能好、高温不流淌、耐热性能较高的防水油膏。并对缝隙处的油膏进行保护。
2.2装配式结构屋面
很多地区混合结构住宅广泛采用装配式结构屋面,这类结构形式的屋面找平层或防水层砂浆保护层开裂更为严重,处理这类屋面时应尽量做到“数缝统一,上下对齐”。与整体现浇式屋面比较,装配式结构屋面结构层的缝增多了,产生破坏的部位是在板端处,因此分格缝设置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与板缝重合。由于居室的使用功能不同,各房间的开间尺寸也不相同,且多数承重墙不在同一轴线上。为此屋面找平层及防水层砂浆保护层的分格缝亦应随板端走向灵活设置,而不必拘泥于一条直线走到底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消除裂缝。各分格块体亦应配置钢丝网或耐碱玻璃丝网格布,并根据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的UEA微膨胀剂,以补偿收缩变形,分格缝下的防水层应设相应宽度200-300mm的附加防水卷材条。
3、结语
总之,在屋面防水层施工中,若要真正实现良好的防水防渗效果,可以使用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相结合的方法,即在使用防水卷材的基础上再铺设一层砂浆保护层。但需要注意的是,砂浆保护层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若出现开裂问题,则会严重影响到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卷材;防水砼;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TU76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9-0154-02
1前言
目前建筑工程地下室部分防水施工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防水卷材施工,如APP和SBS等防水卷材;另一个是结构自防水,即防水砼施工。一些重要的工程一般是两个方法同时采用,以增强工程的防水效果和保障系数;但也有很多工程仅仅采用砼结构自防水一种方法。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地下室部分的正常使用功能,必须做好防水、防裂和防渗工作;否则,地下室部分甚至整个建筑物不仅无法正常使用,发挥它的应有作用,还会极大的增加后期的维修、维护费用。造成的原因是防水施工质量不过关,主要是施工方面的原因。
2防水卷材施工
防水卷材施工是采用APP和SBS等防水卷材,用冷底子油和热熔法把卷材按一定的方法,相互搭接粘在垫层、砖模或结构层上,形成一个密闭的、不透水的整体,再用土工布、砂浆、细石砼或保护板保护卷材不被破坏,将建筑工程的地下部分包裹起来,达到防水的效果。重点注意不要损坏防水卷材,不要漏铺,一定要保证卷材的搭接和粘帖良好,处理好穿透卷材的地方如管道口、钢筋等细部。此法易于施工,防水效果也较好,但卷材容易损坏,且卷材使用寿命也是一个制约的因素。
3防水砼施工
防水砼不仅是工程的主体结构,它的不裂不渗也是工程防水的基本保证和根本防线,因此,防水砼施工应是施工关注的重点。在施工中,要分析影响防水砼自防水效果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改善砼自身的防裂和抗渗能力。
大量的工程实例表明,影响防水砼的自防水效果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a、原材料的质量;b、砼配合比设计;c、准确的搅拌计量;d、施工质量及细部结构(施工缝、后浇带、钢筋撑角、穿墙管道和螺栓、桩头等)的处理;e、砼的拆模及养护、保护。
3.1原材料的质量是防水砼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
防水砼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砂、石子、膨胀剂、粉煤灰、水等。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应≥32.5#;石子粒径宜为5~40mm,泵送宜为5~32mm,含泥量≤1%;砂宜用中砂,含泥量≤3%,泥块含量≤1%。
U型膨胀剂就是一种良好的防水抗渗材料。在砼中掺入10%~12%U型膨胀剂,能使得砼抗渗能力提高1~2倍,因此选择一种应用成熟的、效果较好的防水剂做出的防水砼配合比是保证防水砼防水效果的前提。
泵送砼通常需掺入粉煤灰,质量必须达到二级,掺量≤20%。
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所有材料必须首先现场抽样检验,先检后用,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重点控制砂石含泥量及级配。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生产出合格的、符合要求的工程。
3.2砼配合比设计
必须选择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水泥用量≥300kg/m3,砂率宜为35~45%,水灰比≤O.55,入泵坍落度不宜大于180mm。
采用商品砼时必须考虑路途远近及道路运输状况,适当延长砼的初凝时间,避免浇筑过程中出现冷缝,并推迟水泥水化热峰值出现时间,减小温度裂缝。泵送砼还应考虑在砼中掺入泵送剂,增加砼的润滑性能。
砼尤其是C40以上砼,易于在地下室墙体上形成裂缝,有的1~2d拆除模板就有裂缝,这是砼内外温差引起的,而此时的U型膨胀剂的膨胀效果还没发挥出来,难以补偿收缩温差,但膨胀剂应该防止和减少了裂缝的数量、宽度,要设法降低水泥用量,减少砼早期水化热。
3.3准确的搅拌计量
砼如采用现场搅拌,配料系统使用前必须进行校验。人工添加膨胀剂及粉煤灰时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和培训,务必添加准确,误差≤0.5%。加入粉煤灰和膨胀剂后的砼搅拌时间应比普通砼延长30s,保证各种材料拌合均匀,发挥作用。
砼开裂对渗漏水造成重大影响,令施工单位十分头痛,除了设计上保证合理配筋外,施工管理中的准确计量是关键,U型膨胀剂能限制和补偿砼的开裂,但搅拌站如不按配合比掺入足够的U型膨胀剂,造成砼的膨胀和防水效应低下,将不可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满足工程需要,因此,必须确保各种材料尤其是U型膨胀剂的准确计量。
3.4施工质量及细部结构(施工缝、后浇带、钢筋撑角、穿墙管道和螺栓、桩头等)的处理
3.4.1砼振捣时必须专人负责,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确保不漏振、不欠振、不超振。并应严格按预先设计好的浇筑方法进行浇筑。
3.4.2施工缝
按照规范的规定,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300mm的墙体上,施工缝防水的构造形式主要有设置BW遇水膨胀止水条和中埋钢板止水带两种。设置BW止水条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工艺,主要有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但由于现场施工条件复杂,其可靠性及止水效果往往不及传统的钢板止水带。墙体一般不宜留垂直施工缝,如确实需要时,应采用中埋钢板止水带,与水平钢板止水带焊成一个整体,也可采用BW止水条,但要处理好与BW水平止水条的连接。
墙体施工缝浇灌砼前,其表面上的浮浆和松散砼必须清除干净。水平施工缝上铺30-50厚1:1防水水泥砂浆。防水水泥砂浆的铺浆长度要适应砼的浇筑速度,不宜过长或者间断漏铺。垂直施工缝也应根据浇筑速度涂刷一遍素水泥浆,以增强结合作用。当浇灌砼和砂浆在墙体中的卸料高度>3m时,可根据墙体厚度选用柔性流管浇灌,避免砼出现离析现象。
3.4.3后浇带
由于工程施工的需要,常在地下结构中留设后浇带,而渗漏常出现在后浇带两侧砼的接缝处。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宜在两侧砼成型6周后,砼的收缩变形基本完成后再进行。或者通过沉降观测,当两侧沉降基本一致,结合上部结构荷载增加情况以及下部结构砼浇筑后的延续时间确定。施工前,应将接缝面用钢丝刷认真清理,最好用錾子凿去表面砂浆层,使其完全露出新鲜砼后再浇筑。施工时可根据砼浇筑的速度在接缝面上再涂刷一遍素水泥浆,但每次涂刷的超前量不宜过长,以免失去结合层的作用。后浇带砼应比两边砼高一个等级,同时掺人更多的膨胀剂,一般为15%,在砼硬化时起收缩补偿作用。设计中往往会对该部位配筋进行加强,针对配筋较密的特点,砼浇筑应采用二次振捣法,以提高密实性和界面的结合力。
3.4.4钢筋撑角
尽量避免局部或个别钢筋落在垫层上,或帖着砖模、模板。钢筋的绑扎施工中必须注意将撑环、撑角设置在双排钢筋之间,对应的位置也应加设保护层垫块。撑环或撑角的每一端应有不少于2道绑扎。为了慎重可靠,宜采取焊接的方法固定在钢筋上。
3.4.5穿墙管道和螺栓
穿墙管道和螺栓必须按规范要求焊接止水环,并要保证焊缝的质量,以免漏焊和夹渣为渗水提供了通道。支模时,应在穿墙螺栓端头迎水面侧设一方形木块,宽约50mm,厚约20~30mm,浇在砼中的迎水面表层,当砼浇完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挖去木块,再平砼截去穿墙螺栓,用膨胀砂浆抹平墙面处理以保护水不锈蚀螺栓。
3.4.6桩头
桩头及桩四周的垃圾均必须清理干净再按规范做相应处理,否则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经常有因桩头处理不好形成的渗漏水造成工程底板渗漏水的情况发生。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新版本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的桩头部分防水条文施工,于几种效果较好的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中的一种。
3.5砼的拆模及养护、保护
防水砼应进行更严格的养护,保持砼表面湿润。防水砼最好延长带模养护时间,有的工地为加快施工进度,1~2d就拆模,其实这时砼的水化热温升最高,早拆模造成散热快,增加了墙内外温差,易于形成温差裂缝。墙体宜在第5d拆模,带模慢淋水养护,拆模后用麻布帖墙并淋水保湿养护10~14d。建筑物的底板往往同时是大体积砼,因此必须根据施工季节及现场的施工条件制订合理的养护方案,使砼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砼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均不大于25℃;夏天宜用蓄水或湿麻布养护,冬天要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关键词】建筑防水;防水材料;防水卷材;防水涂料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进步,建筑物的高度不断提升,建筑面积不断增大,建筑形式越来越复杂,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复杂结构建筑、不规则结构建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种背景下,建筑防水施工的难度越来越大,在防水施工过程中,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对实际防水效果具有很大影响,为了保证建筑物的防水性能,有必要深入探析防水材料的现状,并探讨新型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的应用。
1.防水材料的现状
建筑防水工程主要包括两个类型,第一类是柔性防水工程,第二类是刚性防水工程,通常情况下,柔性防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防水材料一般是石油沥青玛蹄脂粘结纸胎石油沥青,并且大多是二毡三油的做法,这些防水材料普遍具有以下几方面弱点:(1)容易发生老化,高温流淌,低温脆裂,容易出现龟裂,抗拉强度偏低;(2)施工工序复杂,施工条件偏差,需要热施工;(3)维修难度较大,难以发现漏点。而刚性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防水材料主要是防水混凝土以及防水砂浆等等,例如在池体构筑物刚性防水工程中,一般可以运用五层施工法,即是首先将素水泥浆刷在基层之上,之后再抹水泥砂浆,如此共计抹刷五层。再比如,在屋面混凝土刚性防水工程中,通常是在预制板上现浇细石混凝土,浇筑厚度一般4cm左右,细石混凝土一般为300号,同时设有钢筋网,将其作为防水层,钢筋网一般为φ4@200。此类防水材料的优势就在于维修方便,造价相对比较低廉,而此类防水材料的弱点主要就是容易开裂和漏水,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刚性防水层与基层的刚度不相适应,最终引起变形,导致开裂和漏水。
2.新型防水卷材及防水涂料的应用
2.1新型防水卷材的应用
2.1.1橡胶改性沥青油毡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一种新型的防水卷材,是对传统煤沥青以及石油沥青实施改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防水卷材的性能,在对传统防水卷材进行改性的过程中,一般是添加高分子聚合物,例如目前常用的SBS(热塑丁苯橡胶)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以及(APP)无规聚丙烯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即是新型的防水卷材,这些材料突破了传统防水材料冷脆的缺点,强度明显提升,耐老化性能和延伸率明显改善,防水材料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并且防水效果较好,能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施工层次较少。
在防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改性沥青柔性油毡的底基一般是聚酯纤维无纺布或者玻璃纤维,聚酯纤维无纺布的耐撕裂强度相对较高,一般要比玻璃纤维高15-17倍左右,同时聚酯纤维无纺布的耐刺穿性比较高,一般要比玻璃纤维高15-19倍左右,采用橡胶改性沥青卷材与聚酯纤维底基相结合,其质量和性能普遍较好。
2.1.2高分子防水卷材
高分子防水卷材是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两者的共混作为基料,加入适量的化学助剂和填充剂等,经过塑炼压延或挤出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的防水材料。
高分子防水卷材的主要特点是:拉伸强度高,断裂伸长率大,抗撕裂强度好,低温柔性好,耐热性、耐老化性好,且为单层施工,冷作业。目前开发的品种有三大类:一是橡胶系防水卷材,主要品种有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橡胶、丁基橡胶、氯丁橡胶、再生胶卷材等。二是塑料系防水卷材,主要品种有聚氯乙烯。三是橡塑共混型防水卷材,主要品种有铝箔橡塑卷材、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卷材等。这类防水材料,一般为单层结构防水,每平方米重量仅为2公斤左右,而传统的二毡三油的重量每平方米为10-15公斤,其使用寿命长,一般为15-50年,而传统的油毡为3-10年。
高分子防水卷材发展最快的是橡胶系防水卷材,橡胶系防水卷材的施工工艺简单,其搭接处用粘合剂进行冷粘。主要品种为三元乙丙橡胶卷材,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工业生产规模。但工程造价较贵,属高档防水材料,主要用于屋面、地下室、隧道和水池的防水。
塑料系防水卷材主要品种有聚氯乙烯防水卷材,这是一种以聚氯乙烯塑料为基料,掺入一定量助剂和填料制成的柔性卷材。比较常用的是冷粘贴复合防水卷材(GF112952--91),又称PVC塑料卷材,分为S型和P型两种,适用于新建和翻修工程作外露或有保护层的屋面防水,也适用于水池、堤坝、隧道等土木工程的防水。
橡塑共混型防水卷材是一种采用塑料与橡胶共混制成的新型高分子卷材,主要产品有氯化聚乙烯-氯丁橡胶共混防水卷材和铝箔橡塑防水卷材。这类防水卷材兼有塑料和橡胶的优点,弹性高,耐低温性好,可冷施工,可与多种粘结剂配套,适用于多层建筑的防水,属于中档防水材料。
2.2新型防水涂料
建筑防水涂料是防水卷材的重要补充,是近年来为适应新建工程和原有建筑堵漏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型防水材料,主要分为起防水作用的涂料和起保护作用的涂料两大类。其特点是:除具有防水卷材的基本性能外,还具有液体成膜,不受基材形状的限制,施工简便,容易维修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特殊结构的屋面和管道较多的厕浴间防水,主要产品有再生胶沥青水涂料、聚氨酯涂料、氯丁胶乳沥青涂料、丙烯酸涂料等十余种。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水乳型再生胶沥青涂料和聚氨酯防水涂料,再生胶沥青涂料是以石油沥青为基料,再生橡胶为改性材料复合而成的水性防水材料。它兼有橡胶和沥青的优点,具有较高的弹性,粘结性、不透水性良好的特点,并且是冷作业施工,操作安全简便。聚氨酯防水徐料是由甲组分(聚氨酯预聚题)和乙组分(固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双组分型防水徐料。甲、乙两组分混合后,形成常温反应固化型粘稠物质,涂布固化后形成柔软、耐水、抗裂和富有弹性的整体防水涂层。它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有保护层的屋面、地下室、浴室、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工程。
新型防水卷材和涂料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国防水材料业落后面貌,弥补了传统防水材料的缺陷,有效提高了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并已初步形成了高、中、低档材料配套的,较为完善的防水材料生产与应用体系。
总结
防水施工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防水工程的质量对整个项目的质量具有很大影响,而想要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就要保证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的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防水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不断改善,本次在此首先介绍了防水材料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型防水卷材以及新型防水涂料的应用,希望本文内容可以为相关工作开辟思路,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防水施工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会不断提升,进而促进防水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伟.建筑防水材料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45-48.
[2]王会波,何国杰.建筑防水材料发展现状及对策[J].四川建筑,2012,05:214-215.
[3]熊卫锋.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发展现状[J].新材料产业,2013,12:24-28.
[4]崔海鹰.建筑工程中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