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口腔护理吸入性肺炎长期卧床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70-02
肺部感染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很多患者均死于肺部感染,在临床上肺部感染以吸入性肺炎最多见。据有关研究表明80%的患者是由于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大多来自口腔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机体抵抗力差,进食、饮水少,唾液分泌减少,再加上他们不能主动的进行自我口腔清洁,这些都为细菌在口腔内迅速繁殖创造了条件,常引起口腔的局部炎症、溃疡等并发症,还可引起口臭,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甚至导致全身的严重感染[1]。因此长期卧床患者应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本研究通过对48例长期卧床患者分别进行口腔护理及非口腔护理的对照比较来观察口腔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来了解口腔护理能否预防此类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7月-2010年9月我院内科长期卧床患者4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1例;年龄41~87岁,平均(70.5±12.6)岁。所选患者已排除肺部感染及正在使用抗生素者,其中28例为脑血管疾病所致长期卧床,13例为胸椎疾病所致长期卧床,7例为车祸所致长期卧床,均对家属做口腔护理宣教。将这4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口腔护理组,另一组为非口腔护理组。两组一般资料相近(P>0.05)。
1.2方法按照基础护理操作常规,对卧床者有假牙应先取下。口腔护理时,均将病床摇至半卧位,能自理者应嘱其自行刷牙、漱口,护士给予协助。完全不能自理者,可根据病情或口腔涂片检查结果选用不同的漱口液,然后用消毒镊子夹紧棉球或纱布球,由外至内擦净牙齿各面、舌及口腔黏膜,擦试时注意每次只能使用1个棉球。擦洗完毕,清点棉球数,整理用物。做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棉球不可过湿。避免吸入呼吸道。口腔有溃疡时,可涂以l%冰硼散或西瓜霜喷剂。对镶假牙者,应取下假牙用冷水冲洗刷净,放入清水中保存,禁用热水,以防假牙龟裂或变形。两组均观察半年,统计两组患者中发生感染的病例数。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α=0.05。
2结果
见表l。口腔护理组25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非口腔护理组23例发生肺部感染l6例。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1,P
表1两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口腔由颊、硬腭、软腭及舌等组成。口腔内覆盖着由鳞状上皮组织构成的黏膜,并有牙齿及唾液腺等组织。因此,口腔具有辅助说话、咀嚼食物,水解淀粉及分泌唾液等重要功能。口腔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口腔内常有大量的细菌。身体健康时机体抵抗力强、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加之经常饮水、进食、刷牙、漱口等,可对细菌起到一定的清除作用而不致引起口腔感染[2]。长期卧床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饮水、进食减少,再加上生活不能自理,口腔内的微生物大量繁殖,易引起口腔炎、舌炎等口腔疾病,并且口腔内的病原菌常在患者深睡中随着唾液,痰液,食物残渣一起吸入气管,而引起隐匿性吸入性肺炎。有研究表明口腔卫生较差,牙周状况不理想的老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较高。Yoneyama报道做好口腔护理可以降低老年人肺炎发生的危险性。Scannapieco认为包括牙周疾病在内的口腔疾病和多种呼吸道疾病之间有密切关系,一些证据表明口腔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途径,口腔内经常存在着多种细菌,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吸入呼吸道系统,进而引发肺炎。因此,口腔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很有必要。我们常规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部分患者及家属不能完全理解其重要性而拒绝。观察发现,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几率明显低于未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因此,口腔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童雅培等早在1978年就提出了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黏膜干燥皲裂;避免口臭,使患者舒适,增进食欲,防止口腔感染及并发症,观察舌苔及口腔黏膜的变化[3]。钟建玲[4]等都也论述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目前口腔护理的方法及所口腔护理液越来越多,现代口腔护理推广的个体化原则针对不同病种选择不同的护理液及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口腔护理应该作为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规护理,尤其应该在三餐后进行,三餐后进行口腔护理可以把患者口腔内遗留的食物残渣及时清理,避免其成为细菌的培养基,从而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专业的口腔护理效果较好,我们研究中的口腔护理不仅包括专业的口腔护理还包括家属自发的为患者清洁口腔,结果发现两者结合效果更好。因此,我们不仅应该让我们的护理人员意识到重要性,还应该在患者及家属中宣教,让他们也意识到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常规口腔护理可以作为临床上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的一种措施。但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不能仅靠口腔护理,还需护理人员及家属的综合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排痰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食物及口咽部分泌物返流误吸。总而言之,有效地综合护理,才能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降低这些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全凤英,谭群英.口腔护理减少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4):652-653.
[2]李华,杜俊兰.口腔护理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研,2009,23(1B):104-105.
[3]白碧荣,黄萍.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护[J]士进修杂志,2003,18(I):8―9.
[4]钟建玲.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口腔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25(5):139~140.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绝对卧床;止血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肺部病变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伴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肺结核咯血因有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的潜在危险因素而时常危及病人生命。如何快速、有效的让病人停止咯血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除了遵医嘱正规应用抗痨药和止血药物外,指导督促病人的生活护理及要求病人卧床休息是止血成功的关键之一。在接收肺结核伴咯血病人住院时除对其进行肺结核病人的常规健康宣教外,更重要的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和饮食的要求,训练病人床上的生活习惯,排除病人不必要的顾虑,消除病人紧张情绪。有利于提高止血的效果,缩短咯血时间,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化刺激和不必要的损耗,减轻了家人担忧,树立和帮助病人和家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10年1-12月份,在我院呼吸结核科住院的肺结核伴大咯血病人100例,随机选出59例患者为“绝对卧床休息”指导组,男性43例,女性16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8±0.5岁,有家属陪护的47例,无陪护的12例。对照组41例,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45±0.5岁,32例有家属陪护,9例无陪护
1.2方法:两组肺结核伴大咯血患者在院期间都接受正规的抗痨化疗和使用止血药物,必要时小剂量使用镇静剂,止咳药,禁用吗啡,咯血病人静卧休息,进行卫生宣教,告知咯血时不要紧张,不要因怕咯血而憋住不咳[1]。咯血时暂禁饮食,症状稳定后选温凉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嘱多饮水、多食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2],咯血停止七天后无并发症可下床活动[3]。
对照组按常规遵医嘱用药,不强调卧床休息,指导组除常规遵医嘱用药外,还特别强调卧床休息(大咯血时要求绝对卧床休息),训练咯血病人习惯在床上使用便器等。
1.3标准与评价:
1.3.1绝对卧床休息的评价:由专业主管护士对咯血病人进行询问:①您是否按正规化疗,定时足(定)量服用抗痨药。②是否按要求卧床休息。③是否下床活动。④是否习惯床上使用便器。⑤是否有专人陪护。
1.3.2评价标准:指导组:咯血期间一切生活都在床上,由专人护理,禁止一切活动。对照组:咯血期间无专人护理,有下床活动行为或不习惯床上使用便器,自行(会陪护下)去厕所解便。
1.3.3(止血)效果的评价:①咯血量由多到少,从大到中到小到无。②咯血的时间间隔变长或者咯血停止。③痰血的颜色由红变暗。④痰染血越来越少。⑤一周内能控制血痰。⑥咯血无好转。
2结果
2.1两组咯血患者平均住院周期及住院经费的比较
3讨论
3.1指导咯血病人卧床,一定要做好咯血病人的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在咯血治疗期间尽量卧床休息,同时要重视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护理[4],避免一直处于高度应急状态,积极沟通,消除紧张心理,配合医生治疗是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3.2肺结核病人的双肺在长期病变中会逐渐纤维化,咳嗽、咯血等机械性局部收缩会牵扯肺组织,可造成机戒性损伤使血管破裂出血。
3.3有时并非病变直接侵蚀血管,而是血管在病变受损的基础上突然受到剧烈的阵咳受振等外因而断裂致出血。
3.4咯血可发生在病灶的好转及进展期,甚至病灶吸收好转以及已经钙化情况下均有可能发生咯血。
3.5肺结核病人咯血的原因有①结核病灶进展血管受损;②炎证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痰血或痰染血;③钙石的刺激及瘢痕收缩;④肺结核及支气管内膜结核合并结核性支扩;⑤空洞型肺结核的咯血,血管弹力受破坏形成血管瘤破裂;⑥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死菌解体游离;⑦肺结核合并血管畸形,曲张、瘘。
3.6咯血的多少与肺部的病变程度并不完全平行,本文肺结核伴大咯血的纳入标准是一次咯血量在200ML以上或24小时咯血量在600ML以上[5],绝对卧床休息是指患者的一切治疗行为及生活行为均在床上进行。
4小结
通过两组病人的观察比较,指导组病人的咯血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周期短,住院经费较低都是对照组不能比拟的。咯血期间的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了肺外界活动对肺部活动度的影响,降低肺血管因受运动牵拉或者挤压等不良刺激所致的破裂而出血,致咯血率降低,大大减少因咯血窒息死亡率,减少了对病人身体的伤害,有利于结核病治疗。同时,绝对卧床休息能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减少胰高血糖素、血管紧张素及儿茶酚胺的分泌,降低各种并发症[6]。作为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卫生宣教,积极主动进行医患沟通,提高医务人员在病人心里的信誉度,增加病人自觉性,使病人遵医嘱行为维持在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咯血病人的卧床休息率,最终达到止血目的。
参考文献
[1]结核病第一版马屿朱莉贞潘毓萱第375页
[2]内科护理学第三版尤黎明第75页
[3]专科护理常规重庆市卫生局护理常规指导手册第4页
[4]伍笑霞,汤春梅,谢艺开等,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大咯血的护理配合及体会.临床肺科杂志,2011,6(16):977-978
【关键词】人文关怀;长期卧床;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71-01
“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在对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中如何在保证减轻病人肉体上痛苦的同时,从思想和情感的层面上体现出真诚的人文关怀,笔者认为要构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人文关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深化护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提高护理人员落实人文关怀的自主性
1.1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高科技的医疗设施条件下不仅需要精湛的护理技术,更要深化护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努力形成“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和氛围,逐步使人文关怀护理理念深入人心。
1.2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自主性就要从根本做起:
就是要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四心”,即:同情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四心”是护理人员应必备的优良品质,也是护理中的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一切从心开始,把患者的整体健康确实放在心里了,才能主动的去关心、去照顾和理解、尊重病人。这正是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自主性的所在。
1.3换位思考:
让医护工作者真正感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可以开展组织相关活动,进行讨论,假如我是患者,我希望护理工作者怎么样对待我。从他们自身出发,着实感受到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患者是何其重要。从而能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渗透到他们的心田,真正做到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
2把握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特点,掌握在长期卧床病人中应用人文关怀的原则
2.1把握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特点: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占据了长期卧床患者的绝大多数,更多的是高龄老年患者,这些老年人在心理、语言、行为均有较重的损害,无法直接交流沟通或沟通困难,由于长期卧床,他们往往产生了隔绝感,不愿意去沟通。而孤独、压抑、自卑等负面情绪困扰着他们,自尊心严重受损,心理障碍加剧,又使得他们不容易配合。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责任心,更多的是要有爱心、耐心,尤其是在对待情绪极端的患者,更要有宽宏的胸襟,细致入微的关心,以便和患者沟通,得到患者的信任。
2.2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
“人文关怀”是对生命与生存质量的关注,是对人应有的人格、尊严和需要的肯定,它集中体现为对人文精神价值的弘扬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的关怀和尊重。由此看来,在为长期卧床病人提供及时、安全、可靠的医疗护理的同时,保证让其在卧床期间充分感受到对其人格、尊严和需要的肯定,满足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有的尊重与爱,也能感受生活,感知美好。这就是为长期卧床病人提供人文关怀的出发点和原则。
3点滴改变,让人文关怀的芬芳萦绕着患者
3.1良好的环境,不仅影响病人的心情,而且对其恢复健康很有益:
一方面要在硬件设施上下工夫,在病房环境上让病人感到家的温暖。由于长期卧床的病人离开了自己原本的家,不能和亲人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一个应激。他们会感到不适应,甚至抵触,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因此,我们更应当把病房营造出一个家的氛围,让他们从身心感官上觉得病房如同家一般温馨舒适。另一方面,作为护理工作者,更应该对这些长期卧床的病人加倍关怀,如果说对那些神志清楚,行动自如的普通病患的关怀是十分的话,那么应该付出百分去对待这些长期卧床的患者,对这些意识不清,行动不便或是毫无意识,无法行动的患者所体现出来的爱与关怀,才是一个医护工作者对生命真正的呵护与尊重之所在,才是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光芒之所在。
3.2多一些交流,良好的沟通对长期卧床的病人也是一种心态引导:
语言的刺激不仅有益他们的健康,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关怀与爱。其实很简单,你只需把原来的所有无声作业,铺床、换药、翻身、拍背、输液、喂药等等这一切,变为一种有声音的交流。无论他说不说,他都能感受的到,告诉他你在做什么,和他交流。清晨的一句热情洋溢的问候,临睡前的一句温馨的晚安,都是护理中人文关怀,别吝啬,爱要说出口。
3.3美化生活,给他们享受生活的美好:
护理长期卧床的病患时,常常会发现一些病人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产生轻生的念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生命质量的下降,因为他们无法感受生活的美好。秉承着护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我们应当给予他们享受存在的权利。也许清晨当朝阳冉冉升起的时候,你为他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让阳光肆意地散在他们身上,让盈盈的微风带着新鲜的空气扑到他们脸上,其实一切都不一样了。能感知到生活的美好,才是活着的意义,他们活着,我们理应给其体会生命的权利。如果你扫床,请把煞白的手帕改为彩色图案的;如果你给四肢蜷曲的他们垫枕头,请改为可爱的卡通人物;如果他们双手紧握,没准你可以让他握只米老鼠或是维尼小熊。可以的话,请来盆绿色植物,再加一束鲜花,如果不影响其他患者,为什么不来点音乐呢,那就更完美了。
4人文关怀重在护理细节,提高护理质量
有些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如糖尿病、血液病、肿瘤等,骨折后的病人,以及因脑中风、脑外伤而造成偏瘫的病人,在经过医院的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就可以回到家中进行康复期治疗了。这些病人由于大部分都不能起床活动,而只能卧床休息,因此使身体的重量长期压迫某处组织,使该处的皮肤,皮下组织长期得不到动脉血液的供给,而导致组织缺血,肿胀,破溃,坏死等一系列变化而形成褥疮。
首先,病人要经常翻身,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对于不能自己翻身的病人,家人要协助其定时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由于卧床时间太长,会引起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病人要经常不断地变换。这里,附带给大家讲一讲病人经常采用的有哪一些,主要有仰卧位,侧卧位,半坐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膝胸卧位等等八种。不同的有不同的作用。像发生了坠积性肺炎的病人,可以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如出现了臀部的褥疮,可以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