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行为主义心理学范例(3篇)

时间: 2024-05-16 栏目:公文范文

行为主义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2014年2月24日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地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作为高校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新形势下办好思政课,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除了课堂教学外,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否积极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也会产生至关重要的、无形的引领作用。为此,我们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上与践行路径上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提出践行的路径。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路径分析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上的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方面担负着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重担,他们学习和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为先,并用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大学生人心,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都能够积极地响应国家的要求与号召,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整体上都非常赞同新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认识上,都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发展状况,关系着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实现的重要的文化软实力。

认同上虽然整体上能够达到上述要求,但是也存在着问题。从总体上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虽然基本不存在态度问题,但在思想认识上也存在一些困惑,特别是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少理论上的深刻领会。为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认同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领会其精神实质。只有自己首先摆脱认同上的困惑,才能够在实践中去自觉培育与践行,同时在自己阵地课堂上才能够把它讲清楚,讲透彻,将其精神传达给学生。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不能简单化、单一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重要的也是对思政课教师自己的要求。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与践行,都是深受教师的影响。这也是我们思政课教师在认同上要注意的另外一点,而且也要有一种功不在我的奉献精神。我们的功劳不是一时就能够表现出来的,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作用也是长远的,我们是在做影响学生命运前途的事业,要有一种正其谊不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上的分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有正确的态度,而且要深入钻研,从理论上、学理上实现对它的认同。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要明了党中央提出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语境,善于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在学术与政治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和践行。要把学术思维与政治思维、宣传教育思维结合起来,综合地、辩证地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真正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正人者先正己。要想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首先自己要践行。为此,不仅要在认同上进行分析,还要在践行的路径上进行深入分析。

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及时关注时事政治,广泛收集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与路径,并能及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入课堂,进行正面宣传与教育。赢得了大多数学生的爱戴与喜欢,可以说大多数思政课教师都能够爱岗敬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怎样能够真正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与实践的问题,特别是在践行路径上存着怎样践行的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生活,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而且在践行的过程中还要做到落细、落小、落实,这都是需要在践行的路径上进行大量的考察总结与探索。

虽然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探索之路永无止境,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创新与发展。在践行的路径上同样也面临着自身如何自觉培育与践行的问题,面临着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双重践行路径的问题,具有双重路径的探索。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战略上的指引

(一)理论路径指引

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的系列讲话,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认同上的困惑指明了走出的方向,指明了实现的根本路径,解决思想理论培育和践行的路径,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认识、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具体的实现路径。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又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育人工作,同样也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中华文化繁荣兴盛高度上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创造精品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精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只有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为学生真正喜爱,才是精品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同样也要不断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提升精神境界,达到内圣外王,行不言之教的作用。“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也要牢记,在教学中不断地创作才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们的创作就是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真正的共鸣。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吸引力也是最大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关键是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地在课堂上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学生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给学生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也同样是根本。我们也要做到自觉坚守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不仅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还要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

在系列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当今时代转型时期人们面临着思想困惑解决的路径,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怎样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思想文化基础。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觉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不仅要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也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在理论上为真正做到、做好自觉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实践路径指引

系列讲话不仅为我们找到了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路径,也为我们在实践中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了实践路径。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具体的实践中落实。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断在实践中增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做到师生自觉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立和规范一些校园文化规章制度,完善教师、学生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校师生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传播主流价值,增强师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利用校史、校训、大学育人的精神,开展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时时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陶冶与滋养作用。

同时也要利用各种时机、各种场合、各种途径在校园内外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与文化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又是最前沿的战士,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同时,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程与育人的作用,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特点不同于一般专业课教师的工作,立德树人是其首要任务。为社会多培养一名思想上合格的接班人,是用其他考核标准无法衡量的。当然,我们也要加强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但是,我们的理论研究与专业课的研究,特别是一些理工科的研究又是不相同的,我们的工作还要有一种功不在我的奉献精神,它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是长期的、深远的,不能够用一般的考核标准就能够完全衡量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学校建立健全考核与评价体系,在政策保障、经费投入、权益保护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步骤[J].思想教育研究,2016.3.

[2].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行为主义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实证研究实证主义行为主义

纵观心理学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可以发现,实证研究对心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方法,是随着哲学方法论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要探析实证研究的方法与行为主义学派的关系,就可以从分析实证主义方法论与行为主义的关系出发。

一、实证研究的发展

实证研究的方法是以实证主义为指导的,它随着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发展而发展。实证主义是法国哲学家孔德倡导的一种哲学思潮,它强调知识或科学只限于可以观察到或经验到的事实。

实证主义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形态,而各个不同形态的实证主义对心理学不同流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第一种形态是孔德倡导的社会实证主义,他提出了以“实证原则”为核心的实证主义,认为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来自客观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之上。马赫继承了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提出科学仅仅是对事实作出概要性的描述,把人的经验看做是中立的感觉要素。第三代是维也纳集团提出了逻辑实证主义。他们发展了可间接观察实证的原则,并将证实的可能性分为经验证实的可能性和逻辑证实的可能性。

二、实证主义对行为主义的影响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与激进的行为主义

孔德提出了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即知识局限在主观经验范围之内,一切科学知识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之上。在人的心理研究中,只有那些通过行为的观察获得的概念才是有用的知识。

华生将孔德的社会实证主义运用到了极致。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上,他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过程来解释行为。他认为,一切不能观察的东西都不能成为科学的对象,意识不能被客观的观察,所以它不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华生主张以方法为中心,强调“实证”,并提出方法学的客观性原则。他主张,心理学应彻底废除一切主观性,而取代之以客观的行为和客观的实验方法,即心理学只运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继承了华生的激进行为主义的影响,同时他还受到了实证主义的操作主义观点的影响。斯金纳把有机体内部所发生的事件当做行为本身的一部分,在他看来外部的或内部的行为不过是一组操作,因此行为科学无需假定那些内部事件具有任何特殊性质或是必须用任何特殊方式去认识。斯金纳将行为区分为应答和操作,他强调一切行为概念的操作化,片面的夸大了操作行为,走上了操作主义的极端。

(二)逻辑实证主义与新行为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直接证实和间接证实。间接证实是借助于逻辑推演,使命题变成一个能直接证实的命题,经证实后再反过来证实原先的命题。间接证实使研究有机体的内部活动成为了可能,这一观点为新行为主义者研究介于刺激与反应间的“中介变量”提供了依据。操作主义是广义的逻辑实证主义的一种。操作主义认为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都可以用操作概念来加以定义。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视中介变量为行为的内部决定因素,提出了S-O-R联结。他提出了符号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在一定的目的的指导下,根据指向目标的一些符号,认识达到目标的途径,形成一种新的认知组织,即认知地图。托尔曼在这基础上提出了学习的先期准备是期待,期待就是有机体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或信念。这样,托尔曼解释了中介变量以及中介变量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赫尔从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行为主义的方法论出发提出了假设演绎法。他认为刺激变量需要通过三个层次的中介变量才能产生反应变量,并尽可能地使这些变量之间数量化和公式化。赫尔采取演绎推理的方式,从表述清晰的公式出发,推演出相关的定理,然后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他建立了客观化、数量化的逻辑行为主义体系。

三、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意义及教训

不可否认的是实证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思想使心理学借助实证研究的科学方法,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精确的研究,从而巩固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它给我们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第一,实证主义使心理学家只注重研究可观察可证实的客观现象,而忽视了人的主观性。叶浩生指出:在客观、实证的旗号下,心理学家盲目接受经验证实原则,把经验证实原则当成一种不可超越的教条,并进而形成了对经验原则的崇拜。第二,国内有学者将实证科学观看做小心理学观,它导致心理学四分五裂、不统一的危机。葛鲁嘉认为,小心理学观体现为对实证方法(或实验方法)的崇拜上,把实证方法看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

四、未来展望

通过综合分析实证主义对行为主义的影响以及它对心理学发展的意义和教训之后,我对心理学今后方法论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展望:

1.发展大心理学观。葛鲁嘉将大心理学观看作是心理学发展的新契机和新视野。大心理学不是要放弃实证方法,而是要消解实证方法的核心地位,使心理学从仅仅重视受方法驱使的实证资料的积累,转向也重视支配方法的使用和体现文化价值的大理论建树。

2.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而实证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材料,两者的辩证结合才能完整地揭示和把握人心理活动的规律。

【参考文献】

[1]戴健林.心理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评析.广州师范学报,1988,20(3).

行为主义心理学范文篇3

一、工具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

工具理性主义实际上可以叫做技术理性主义,它是人类生产生活当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工具理性主义可以在技术方面进行预测和计算,并对其设定相应的使用目标。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内外学者对工具理性主义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见解,我国某知名心理学家对工具理性主义总结出了如下几种特征:第一,工具理性主义把世界想象成工具,人类借助工具完成自己的目标。第二,工具理性是一种实用主义,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以实用为目的,它遵循的是一种实用真理。第三,工具理性主义属于一种肯定思维,它可以把事实和价值进行分裂,它让人类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第四,工具理性主义追求一种最优工具,是一种有效性的思维方式。第五,工具理论主义以手段为中心,从而追求手段的有效性和最优性。

二、工具理性主义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反思和超越

(一)工具理性主义在心理学中的批判。

工具理性主义被人们称之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自从它被建立之日就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工具理性主义为心理学指向了更为科学明确的发展道路,而价值理性主义把心理学推到了人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下,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显现出了一种控制的的思想品格,所谓的控制就是把心理学中要研究的对象看做是自然存在的物质,比如人类、工具、机器等等,然后工具理性主义采取一种控制办法对其进行研究。但是价值理性主义却往往相反,它强调的是人本主义,它对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指导见解,而不是一种控制手段,价值理性主义是一般情况下研究人的思维。为此,心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使用适合人类特性的研究方法和方式,工具理性主义与价值理性主义之间的分裂造就了心理学发展中的事实及其价值,从而促进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发展。在心理学中,工具理性主义是一种独立进行发展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在这种独立方式的导向下,科学主义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此,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少不了工具理性主义支持,并在心理学发展中中奠定了工具理性主义的合理性地位。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受自然科学的影响下,建立了心理实验室,从而脱离思辨性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心理学发展潮流来看,首先,世界方法中心论的出现使心理学变得相对独立,进而加快了心理学方法发展的脚步。心理学从哲学体系分裂出来,不是因为心理学发现了新的主题思想,而是因为心理学在哲学的基础之上有了新的研究方法。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自然学科发展中都证明了心理学的社会价值,进而为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奠定了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工具理性主义为了完善预测以及控制目的,在发展过程中遵循了逻辑主义和客观主义,为心理学在自然科学中地位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二)工具理论主义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反思。

世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双面性,当然工具理性主义在心理学当中的发展也有其相对的局限性。工具理性主义虽然在心理学实践和研究过程中起到了支配作用,但是很少有人会去质疑这种思维方式的优越性水平,因此这就会阻碍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因此,人们不难看出,工具理性主义的局限性忽略了人类自身发展的优越性,对人类特有的思维研究方式进行了排斥。因此,在心理学发展中,要让人们认识了解工具理性主义的基本内涵,如果人们认识不足就会不利于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工具理性主义在心理学中的发展少不了价值理性主义的辅助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让二者有机结合实现统一,为心理学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工具理性主义在心理学中的超越。

工具理性主义的出现,源自于人类为了生存对自然的需求。在自然界中,人类为了生存,就需要不断探索并认识自然,并想尽办法从自然界中取得能量物质,从根本上来讲,这就学要人类的工具理性。但是,人类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在能量物质的获取中,人类还需要对自然界进行改进创造,完成自己的理想目标,在这其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价值理性主义。在心理学中,工具理性主义完成的是人类解决问题并提高其效率,在此过程中并不能给人类以活动的定向方式,因此这就需要价值理性的导向,从而达到在心理学发展中的最优效果。在工具理论主义的控制下,心理学在一定情况下对人类也进行了控制,因此无论它是作为方法论还是一种研究方式,工具理性主义在心理学中所显现的一定是人和物质的形象。因此,工具理论主义在心理学中不仅是简单的超越,它需要和价值理性主义进行综合,为心理学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三、结语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个人总结(6篇)
  • 下一篇:早上好打招呼的问候语(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