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医学超声诊断学范例(3篇)

时间: 2024-05-16 栏目:公文范文

医学超声诊断学范文篇1

关键词:超声影像学;教学;改革

R-4

超声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超声影像图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超声临床诊断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近二十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超声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已不能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超声影像学的教学,是业内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超声影像学的特征

1.超声影像学发展日趋强劲,使其教学内涵在不断丰富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1]。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超声医学、CCT,、同位素扫描、MRI)中,超声医学发展尤为迅速,目前,介入超声、三维、四维超声已取得或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其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超声影像学诊断的医疗工作者、技术人员人数不断增多。

2.超声影像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学科知识面较广

超声影像学涉及多门学科、多个专业,这就要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很宽的医学知识面。想要很好掌握超声影像学,我们应有好的基础,一个好的超声诊断医师必须熟悉内、外、妇、儿等多方面知识,了解各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这样才有可能更全面地分析由临床医师提出的主要诊断问题,从而避免出现误诊、漏诊。

二、传统的超声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1.教材、教W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超声影像学》教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但它的学时数较少,同时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中的医生平时既要给病人做检查,又要承担教学任务,较为繁忙,这是超声影像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很多医学高校中,在课程设置上,一般超声医学与CT、核磁共振、X线是融合在一起的,然而,超声诊断学尽管属于影像诊断学体系,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超声诊断学尤其超声心动图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超声影像学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正因为该学科这一特点,才使得超声的诊断是靠动态和实时做出的。因此,超声诊断必须是医生亲自操作,而不是仅靠读几张片子就做出诊断。此外,尽管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很快,导致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课时较少,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掌握的不够好。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的滞后,不能满足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要求

由于超声影像学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下而的分支学科,教师均为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医师,在很多高校,针对超声诊断的超声诊断学教学研究较少,目前主要还是传统的讲授模式,超声诊断学教学方法仍然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较少涉及CBL(Case-basedLearning,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更不涉及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2],所以,目前的教学方法己经明显落后于当今飞速发展的医学院校高等教育,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中超声影像学教学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面基础好、知识面宽、技能高的高层次超声影像学专业人才,超声影像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改革超声影像学课程体系

我们医学高校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所以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医学高校附属医院的实践平台较多这一优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使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先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2.抓住超声影像学教学重点,转变教学理念

现代超声影像学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一类多分支的综合学科,依据现在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本科生的课程设置状况,教师要想系统、全面地讲授全部超声影像学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超声科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单技术、单病种的教学模式

3.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更新教学手段,实现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现代化

大数据时代的发达的互联网为我们的超声诊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样,就促使学生们和老师们建立了新的资源观,大数据时代资源的获取方法,避免了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科教师因其不同的的个性化特征导致的同题异构。但是,目前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并没有恨充分地、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大部分的教学仍然是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科教师将自己个人的经验通过传统的PPT的形式进行讲授。

总之,教学改革是个比较庞大的课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调查了其它一些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影像学的教学现状,结合学科特点以及我们科室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一些比较前沿的、优秀的专家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超声影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见解,我们要瞄准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总结、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自己,充实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超声影像学专业技术人才。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医学超声诊断学范文

【关键词】超声诊断;临床带教;PBL教学模式;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76-01

超声诊断是临床四大影像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具有微创、方便、快捷等多种优点,且诊断效果非常显著,诊断率极高,对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1],基于此种特点,目前超声诊断方法已成为医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超声诊断的临床实习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笔者就简单分析我院接收的50例超声诊断临床带教的临床资料及效果,旨在探究科学、系统、完善的超声诊断临床带教方法,以期为提高医学生的超声诊断学习效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5月接收的50例超声诊断医学实习生,均为本科学历,其中男性22例,占44%,年龄在22-28岁之间,平均(24.6±1.3)岁,女性28例,占56%,年龄在23-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1±0.5)岁。

1.2超声诊断基本知识掌握情况50例医学实习生中,超声诊断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为21例,占42%,掌握一般的为17例,占34%,掌握较差的为11例,占22%;超声诊断操作能力较好地为13例,占26%,一般的为24例,占48%,较差的为13例,占26%。

1.3研究方法我院将50例实习生的性别、年龄、学历、超声诊断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分析,从而总结超声诊断的临床带教方法。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6.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且50例医学实习生信息中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不具有临床统计意义。2结果

通过分析总结发现,超声诊断临床带教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实习生超声诊断基本知识匮乏、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带教学习课时不足等。

2.1实习生超声诊断基本知识匮乏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无论是大专学历、本科学历或硕士研究生,对超声诊断的基本知识都比较薄弱,超声诊断理论专业知识非常匮乏,50例实习生中,超声诊断基本知识掌握较好的仅有21例,还达不到一半的比例,为超声诊断临床带教增加了难度。

2.2超声诊断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可能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学习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部分实习生对超声诊断的基本操作都不能完全掌握,对于探头的型号、频率如何选择搞不清。50例实习生中,实际操作能力较高的仅有13例,只占了26%的比例。

2.3带教学习课时不足除了实习生本身因素外,我院超声诊断临床带教也存在课时不足的缺点,一般每天超声科学习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导致实习生对超声诊断仪器、使用方法等的认识不全面,降低了实习生超声诊断的实习效率。

3讨论

3.1重视超声诊断理论知识教学超声诊断理论基础知识是保证学生超声诊断学习的基础,一味的忽略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会使学生对超声诊断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认识不足,不利于学生超声诊断的临床学习,因此,为了提高医学生的超声诊断技能,必须加强理论教学,比如,在每天的带教学习中,带教教师可以花一个小时进行超声诊断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熟悉超声诊断的原理、方法,并抽查医学生掌握情况。

3.2运用PBL教学模式引导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因此,在超声诊断临床带教中,带教教师应该就某典型超声诊断案例采用PBL教学[2],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超声诊断学习效率,比如,带教教师可以以“乳腺疾病超声诊断”为例,为学生提供乳腺疾病超声诊断方法、声像图、治疗效果等,并与学生探讨其他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促进学生超声诊断的学习。

3.3增强超声诊断实际操作技巧的教学超声诊断实际操作能力是医学生超声诊断能力的基本体现,对医学生的实际从医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带教教师应该加强超声诊断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仪器、诊断疾病,例如,详细的为医学生讲解超声诊断探讨、频率的选择技巧,仪器设备的调节方法以及不同疾病的扫查方法等,增强学生的实际技能,为以后的从医打好基础。参考文献

医学超声诊断学范文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吉林四平130700

[摘要]超声成像诊断是医学临床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超声成像仪来实现,它又包括软组织结构成像(即B超仪和M型心动图仪等)和多普勒运动成像(即彩色血流成像仪和多普勒组织成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己成为超声成像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使设备的性能得到提高。

[

关键词]B超仪;成像;相控阵

[中图分类号]TB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8(b)-0030-02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在2×104~108范围内,它只能传播于介质之中,而且在空气、水等均匀物质中有很好的指向性,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聚集于某个特定的位置。在超声成像系统中,超声波是由电激励超声换能器的压电材料对周围媒介作用所引起的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发射波在传播过程中根据媒介的不均一性而产生不同的反射波,再由换能器转换成电信号,这些信号能够表现出反射体的反射强度和位置信息。由于超声成像诊断具有无辐射、重复性好、无损伤、灵敏度高、非侵入性等优点,所以在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医学诊断的一种重要的图像诊断法。

1医疗诊断中常见的医用超声诊断仪

1.1A型超声诊断仪

它虽然不能直观的掌握被检测对象的剖面结构信息,但由于其有很高的扫描频率,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被检测对象的运动情况,由横轴来表示深度,纵轴显示回声信号的幅度。它是超声波首次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的设备。

1.2B型超声诊断仪

它能够显示出人体组织不同方位的二维截面图像,其亮度受回声幅度约束,其垂直方向显示回声的发射位置,以超声的扫描线呈现其水平方向。由于对同一截面需要进行多次扫描,所以需要耗费的时间相对要多一些,为了保证B型超声诊断仪的成像质量,还需要对扫描到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我们现在所用的B型超声诊断仪基本上者采用多阵元探头和独立多通道。其中多阵元探头又分为相控阵探头和线阵列探头两类。

1.3M型超声诊断仪

由于其多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又被称为超声心动仪,其亮度受回声信号的控制,回声越强亮度越高,反射回声的位置表示出来的位置是垂直的,以时间的变化来表示该位置的水平运动。当对心脏的某个位置进行探测时,探头的位置是固定的,由于心脏的跳动使探头和心脏各层组织之间的距离随之变化,这样得到的灰度级对应回声信号的强度,心脏搏动产生上下摆动的亮点就呈现在显示屏上,上下摆动的亮点会随着扫描线由左向右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移动而横向展开,这样就得到了心脏各层组织结构周期性的活动曲线,即心动图。

1.4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包括有很多种,其中有血流测量仪、听诊型诊断仪、脉象仪等,属于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它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做诊断的一类仪器,通过探头获取检查部位界面的超声频率变化,界面的运动情况变化随之获取到超声频率改变,界面接近探头时得到的回声频率高于反射频率,界面远离探头时得到的回声频率降低,之间形成的差频经多普勒信号检出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的结果输出供医生参考。

2数字技术在超声影像诊断设备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其普遍应用于高性能超声影像诊断设备,从最开始的数字扫描转换器到现在的超声发射、接收、成像,已经实现了超声诊断全过程的数字化,如数字化声束技术、动态电子聚焦、动态孔径技术、数字式延时技术等,同时也对超声影像诊断设备的智能化、高性能和小型化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高性能、智能化的超声影像诊断系统除了可以满足医学临床诊断的多种需求外,还为临床医学研究以及相关基础理论的开展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超声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超声诊断系统还可以实现一键操作,既可调节速度标尺,多普勒基线等众多参数,又可调节TGC、动态范围、接收增益,体现其一键多功能的优点,同时还能够避免检查过程中复杂、繁琐的调节操作。

小型化超声仪器虽结构简单,与笔记本大小差不多,但是无论是出急诊还是出诊以及现场抢救检查,都能够提供一切所需功能,更突出了超声影像诊断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使超声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另外,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兴起和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大多数超声影像诊断设备虽然厂家、型号不同但普遍都设有DICOM3.0标准接口,使其不仅包涵了数据字典、介质存储、与医学影像学有直接关联的信息交互、网络通讯和文件格式等多方面的内容,还能够促进整个医疗环境,使数据信息和其容量交换加快,将超声诊断成像设备或与超声影像工作站和医院影像管理与通讯系统(PACS)一起进行组合,使其能够最终进入了整个医院信息系统。

3医学上数字化超声成像诊断的应用

3.1超声成像诊断的医学发展史

上世纪中期,在医学上离体脏器的厚度就开始应用A型超声仪来检测,同时也进行临床疾病诊断方面的探索,随后,医学研究者开始对正常人的心脏和心脏病患者利用M型超声仪对风湿性进行探测。到70年代初期,通过B型超声显像技术可以显示脏器和病变形态结构变化,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也是脏器二维切面超声成像检查技术的起点。在80年代中期,又开创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多普勒超声是不仅能够显示器官和病变器官的形态,同时也能够显示双重信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使得超声影像诊断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90年代以来,大量使用计算机数字技术,让超声影像诊断技术有新的发展,达到了更高水平。开创了医学超声三维成像技术。纵观超声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史,它是由是静态成像向实时动态成像发展的过程,其发展过程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后到“体”。

3.2几种新成像技术的发展

①宽景超声成像技术。该技术是通过移动探头来获取一系列二维切面图像,再将这些图像反馈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把这些二维图像转换成一个连续视野的超宽切面图像。宽景超声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肢体躯干的肌肉、血管和周围神经等方面的疾病以及妇产科、诊断甲状腺、胸腹部、乳腺、睾丸等一些小器官。一幅宽景超声图像不仅能够显示整个胎儿全貌,而且还能够显示胎盘内的完整结构,对于判断胎位、多胎妊娠、羊水量与分布的评估等相关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宽景超声成像技术,可以定量准确地测量脏器大小和体积较大的病灶或肿物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的范围,内部回声、位置、大小及其毗邻,同时还,除了有较好地展示外还存在延伸管道结构的功能,其优点在于它可以提供更好的空间关系和结构层次。受到组织或器官运动的干扰影像的影响,这种技术也存在缺点,使图像模糊,清晰度不高。宽景超声图像还可以显示常规二维超声无法获得的特别是肢体躯干软组织,它通过利用高频线阵探头迅速的进行大范围的体层扫描,就可以获得一幅从皮肤、皮下组织到周围神经干以及骨膜等相关方面的正常和病变体层解剖宽景图像,使各层结构特征清晰可见。宽景超声成像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它还能够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常规实时灰阶相结合,不仅能够使现代超声诊断技术更完善,还能够为超声CT的研究和应用奠定稳定的基础。

②超声成像技术。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以弥补二维平面成像技术的不足,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全面的三维图像信息。动态三维成像技术主要有三维成像来观察和检测非活跃的器官,静态三维成像,实时三维心脏形态成像的活动。其中包括一个静态三维成像部门的扫描扫描扫描和旋转两种形式,需要扫描二维探头,图像的某些方面获得他们的反馈到计算机图像,器官的最终输出的转型计算机三维地图,然后重建编辑后,电脑以得到一个明确的,清晰的图像,器官与病变的形态特征突出而且表面轮廓与深浅立体感强,这种成像主要适用于探查对象周围有液体环抱者或器官内有液体存在的情况,如肿瘤、胆道结石与息肉、肝肾囊肿等。医生通过血管三维图像重建能够清楚地了解脏器内的血管走向、血栓形成、有无畸形以及分支状况等情况;对于胰、十二指肠三维图像重建,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对胰头及胆总管病变进行诊断,同时对于胎儿面部畸形、溃疡、脐带绕颈等也有鲜明的特点。三维超声成像还能够给医生提供患者体内的肿瘤病灶的三维形态和空间位置,使定位信息更准确,有助于超声引导介入性治疗的发展,同时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随着采样技术和高速扫查的不断发展,可以将静态三维成像与心电图同步技术的时间参量相融合,使其能够则实时、准确的显示出动态的三维成像,在此基础上再结合速度信息,还能够实现实时三维成像。四维参量即动态三维成像,可以对医生诊断瓣膜疾病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它还能够呈现出心内血流的立体动态图像,帮助医生观察血流方向、分流与返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心脏的各种结构的立体形态、活动情况、空间关系和血流动态,动态三维成像技术都可以从不同方位观察,并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图像依据,有效的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③分子影像技术。分子影像学最早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正式提出和应用,它与传统的成像方法有所区别,它所揭示的不是细胞、分子发生改变后所导致的组织结构的异常信息,而是着重描述了导致人体疾病的细胞、分子的异常。分子成像主要基于分子生物学,而现代的成像技术的帮助下,从分子水平研究和观察疾病的发生,能够描述和确定活体生物发展中病理生理变化和代谢功能改变过程的一种成像方法。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许多疾病在脏器组织出现病理改变之前,其细胞、分子或其功能就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需要通过分子成像技术来更早、更及时地发现和确定疾病,同时分子成像技术还能够对疾病的治疗中细胞和分子水平做出直接的评价,使医学界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愈的整个过程建立起全新的科学性认识。除此之外,它还能够用于心血管、肿瘤等的靶向诊断,这需要通过单克隆抗体、多肽分子等靶向微泡对比剂,同时它还能够实现血栓、粥样硬化斑块等的治疗和基因、药物的输送。分子影像学不仅融合了分子生物学、纳米技术、生物化学、基因工程技术,同时还结合了数据处理和图像处理等技术,是多种学科结合的成果,也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

参考文献]

[1]郑德连.医学超声原理与仪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2]张克云等.医院影像数学化初步应用[J].黑龙江工长医药,2007(5):63.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激光加工范例(3篇)
  • 下一篇:资源节约方案(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