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电影产业规划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1 栏目:公文范文

电影产业规划范文篇1

关键词:电力负荷预测

现在,各级供电企业正在进行“十五”电网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因为电网规划是各级供电企业的基建计划、供电计划与各项重要计划的基础,对供电企业的电网建设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所以电网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引起各级供电企业的高度重视。但搞好电网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关键则是首先正确进行负荷预测。县级供电企业要想使预测的需电量和最大负荷尽可能地正确和接近实际,就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和采用正确的负荷预测方法。

1深入调查,弄清负荷增长点

要正确进行负荷预测,首先要清楚负荷增长点在哪里,要调查县计划委员会和各乡镇计划管理部门,以取得本地区同一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因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是负荷预测的重要参考,是用部门分析法(用电单耗法)和弹性系数等方法进行负荷预测的基础。其次,就是要调查地方经济委员会,乡镇企业管理部门、水利部门等,以取得和各企业、各部门及农田水利的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的用电计划。其三,就是要针对所掌握的规划期内的大型用电项目深入调查该项目所属企业和主管部门,以便取得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可行性以及所需负荷等更为详尽资料。在进行上述详尽调查的基础上,要对所掌握的资料根据出资方的经济实力、产品前景等作出客观的判断,同时在统计需电量时,还要考虑一些不可预测的项目和因素。

2采用正确的预测方法

由于电力工业的特点,负荷预测包括需电量预测和负荷预测。预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二类:即宏观方法和微观方法。

2.1微观方法

详细地分析负荷的内容、用电结构,从构成它们要素的因果关系进行预测。如:

探讨产业用电中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因技术革新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各种产业类别的电力单耗的变化。

·居民生活用电按照家用电器的普及率及其单耗的变化,进行预测的方法。

如部门分析法(用电单耗法)即是微观预测方法。

2.2宏观方法

对于全部负荷寻求出某种规律的预测方法。比如:

·和经济指标相关的外推法(回归法、年递增率法);

·电力弹性系数法;

·综合分析法等即是宏观预测方法。

根据县级供电企业的供电区域小、供电量少等特点,就以下需电量和负荷预测的方法进行分析。

3需电量预测的方法

3.1部门分析法(用电单耗法)

部门分析法是以国民经济的行业划分为基础,分行业进行电力需求预测,再累计相加得到总的电力需求。它是电力公司广泛使用的传统的电力需求预测方法。

各部门以及行业需电量,采用用电单耗法,就是根据预测期的产值(或产品产量)和用电单耗计算需要的用电量。

部门用电量=部门产品产量×用电单耗

或部门用电量=部门产品产值×用电单耗

国民经济行业用电分类将全社会分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城乡居民生活两大类,这两大类又分为若干项,具体可划分如下: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业-水利业-其它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地质普查勘探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物资供销仓储业+其他各类事业+水利业+其他

城乡居民用电量=照明用电+家用电器用电+其它

全社会用电量=国民经济全行业用电+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第一产业用电+第二产业用电+第三产业用电+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预测步骤:

·收集各行业的产品产量及产值计划;

·确定用电单耗;

·计算各行业的用电量。

此种预测方法是以政府部门同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为基础,并综合分析近年各产业产值的单耗变化趋势而计算出的,因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是政府计划部门在收集多方面的资料,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而制订的比较权威的规划,因此用该法预测的需电量是比较准确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单耗的变化趋势,即要考虑前几年的单耗变化规律,还要考虑电价、技术革新、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多方面因素对各产业产值单耗变化的影响。

3.2大用户用电量加一般用户用电量自然增长率

对规划年度的大用户(含新增大用户)的需电量逐个进行调查核实,得出各个大用户需电量之和,再加上其他一般用户考虑自然增长率后的需电量,以及用电线损、净输出区外的电量,即为本区的全部需电量。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县级供电企业的需电量预测,因为一般县级供电企业供电量较少,一个大用户用电量的增减将会对该县的供电量有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用其他预测方法难以正确反映的。

3.3电力弹性系数法

电力弹性系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电力工业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之比。

K=VW/VWh=(1+KV)nWo

式中W0、Wh——计算期初、期末用电量

K——电力弹性系数

V——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

VW——用电量平均增长速度

电力工业适度超前发展,就是电力弹性系数应大于1,这是长期以来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但近年来,各地的弹性系数却呈现出无规律的显著变化,不宜再作为主要预测方法。

3.4平均增长率法

对于长期电力负荷预测,在某些行业没有预测的产值(产品产量)情况下,可根据历史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确定规划年度的需电量的平均增长率,从而得出其需电量。

E=E0(1+a)n

式中E、E0-分别为电量预测值和基值

a-需电量平均增长率

n-递增年数

4最大电力负荷预测

年最大负荷是决定系统该年(或水平年)装机规模和电网建设的重要依据。年最大负荷预测有以下几种方法:

4.1平均增长率法

该方法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先求得需电量与最大负荷增长之间的关系,由未来需电量的增长速度,考虑今后负荷结构的变化,适当调整未来水平年的最大负荷增长速度与需电量增长速度的关系,即可用需电量推算出未来各年度的最大负荷。

4.2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法

电网年最大负荷=电网年需电量/电网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公式中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取值,一是根据历史资料由专家分析判断确定,另一种是以历史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找出负荷结构与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关系,再由预测的负荷结构计算出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4.3负荷率法

4.4行业同时率法

同时率是指各类用电户或行业的最大负荷不会出现在同一时间,因此系统的综合最大负荷不是各类用户最大负荷直接相加,而是要小一些,这种差别在计算中用同时率来表示。同时率在各用户之间、各行业之间、各变电所之间及各系统之间都存在。各行业和各系统之间的同时率一般在0.9~0.95左右。

电影产业规划范文篇2

一、关于2008年电动车行业的发展预期

根据行业预计,2008年中国电动车市场总量可能接近2000万辆左右。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市场态势。其中一线市场的成长空间有限,而成长主要来源于中小城市及乡镇这些二三线市场。

电动车就产品而言,北方市场增长空间较大,由于产品适用环境的关系,其市场总量并不大,其该区域的产品半包车占有量为50%左右,自行车款占有量在15%左右,豪华车占有量在35%左右。而南方市场其豪华款型占有量将在80%以上。在新型车种中,由于价格及车型等原因,锂电销售主要集在经济发达城市,销售总量仍然有限。

电动车价格尽管受电池及原材料的影响,但对终端销售价格难以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主流产品单价仍然集中于1500至2000元之间,超过2500元的电动车,在终端难以动销。

二、公司年度定位策略

公司定位的核心是产品定位与市场定位。公司做什么产品最有优势,公司产品进入什么市场效益最高,依此形成公司的定位。作为定位,更多的是在于战略层面中去考虑,作为年度规划中的战术规划,是如何在当年实现业绩的最大化,效益最高化。

关于产品定位:电动车产品的产品线,相对比较短,具体说,从车型上分,可以分为电动自行车、半包车、包车三大类型,从产品性能上又可以分为铅酸车、锂电车、三轮电动车等。目前电动车行业的竞争激烈,产品细分十分明显。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长,据此对产品进行定位。对产品定位通常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供应与配套系统、公司的制造水平、公司的地域环境、公司的研发与技术能力、公司的文化与历史、公司的售后能力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

但在年度规划中,我们对于产品的定位,主要参照市场的需求与公司的资源、公司的产品成本等所行成的边际贡献。

关于市场定位:目前,中国电动车整车企业近1000家,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在所有市场都取得成功。除了电动车企业整体实力较弱,缺乏运作全国市场的资金及人力资源因素外,更多的是中国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形成产品的细分进而行成比较明显的市场细分。

总之,对于品牌企业,可以有丰富的产品顺应市场所需,可以作涉及全国广泛的市场渠道规划。对于一般企业,则选择细分市场及细分产品的定位。但不管如何定位,必须要有主打产品与核心市场。

三、产品规划

产品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企业的一切经营工作的核心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这也是企业存在的理由。而企业产品规划中所涉及的产品开发与产品管理是实现好产品的基础。

在产品规划中,包含老产品整合与新产品的开发两个方面,老产品整合通常在新的一个度开始后,就必须上市,这个时候可以顺利的调整产品政策,如果不能在这个时间上市,将难以调整产品。新产品必须在5月之前上市,超过5月,最好放在下个年度。

1、关于产品整合的规划:

一般来说,老产品经过一年或半年的销售,需要对产品进行检讨后重新上市,可以进一步提升销量的同时,还可以调整销售政策及销售策略。产品整合是基于两方面,一方面对产品自身的缺陷(如设计、性能、品质、外观)进行修正,另一方面是让产品升级。产品整合相对较简单,如果难度大,就放到新品开发中去考虑。一般来说,产品整合在9月份开始内部立项12月份全部结束,下一个年度上市。

2、关于新产品的开发:

新产品开发,要结合自身定位进行安排,电动车行业的新产品开发,基本有三种形式,一是全部自主开发,全部自主创新设计,二是在各个塑件厂寻找新产品。三是合作开发。

一般来说,自主开发通常在4月份就要进行市场调研,6月完成立项审批并进入产品开发工作。

新产品的上市时间,通常分两个阶段,一是新年度开始,通常选择在经销商会上新产品;其二是销售旺季来临之前,大多为5月份,召开新品会。

就目前电动车行业而言,具备自主研发的企业很少,而更多的企业都是通过寻找专业的塑件厂所提升的产品,实力较强的企业采用时间买断的方式,一般企业则选择在市场采购。在中国电动车行业有自主开发能力或愿意投入自主开发的企业并不多见。

产品开发中,要充分考虑零件的通用性、售后服务、市场价格等综合要素。

对于目前的电车行业,愿意在市场推广上大手笔投入,但在企业自主研发上投入少得可怜,目前,电动车整车企业年投入产品开发费用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

为了可持断发展,电动车行业用于研发的费用,最低保证按销售额的2%做预算。

四、制造与供应链体系计划

制造与供应体系,是产品实现的核心要素,同时,对产品品质及交货期将起决定性作用。因而对制造与供应体系的规划,意义深远。

1、制造体系的规划

各个公司将根据自身的定位,对制造能力及制造的深广度进行界定。整车的自制部件越多,则制造的深度就大,对设备、人员的要求就起高,其好处是对品质、交期的可控度较大,但如果管理不到位,反而会出现更大的品质、交期问题。

电动车行业分工相对较细,大部分企业的制造都是以装配为主,而有自行车制造基础的企业自制率相对要高些,但从整体行业来看,这些自制率高的企业,其产品品质并不比装配制企业要好,这是个怪现象。

通常,一个企业在制造与品牌两个方面,只要有一个成功,企业就会成功。在中国企业中,在这两个方面都成功的企业很少。而对于电动车企业而言,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做出选择。其选择的结果,对制造体系的规划也有重要影响。

在行业前10位的企业,可以加快制造深度的延伸。处于大流的企业,则根据自身能力,做局部规划,在一些关键零部件上,能形成自己的自制优势。

对于淡旺季的安排,也相当重要,通常,电动车企业3-4月为第一个小高潮,7-9月为一年的销售最旺季节。很多企业都是在生产组织上的不当,导致旺季出货困难,淡季形成大量库存。各企业根据年度销售预测,提前两个月进行生产人员的招聘、培训,生产设备的调试。

2、供应链规划

供应链规划的核心在于成本、交期、品质与供应商关系的维护。对于大多数中国公司特别是电动车行业的企业,重视市场开发、重视维护与经销商的关系,而对供应商关系根本不重视或重视不够。就是因为此,导致在供应管理上出现成本、交期、品质等问题。

1、关于成本:影响供应成本的因素很多,包括采购量、公司规模、公司口碑与信誉等。公司对于成本的调查是公司成本核算的原始依据,公司必须建立供应商档案,包括合格供应商及处于行业前三名的知名供应商档,至少对于公开的报价要清楚。根据公司的年度销售计划及每月的销售计划,做出年度物资采购计划,并以此为依据,招开年度招标会。

2、关于交期与品质:交期与品质主要通过详细的合同进行约定。对于处于核心的重要物资,需要列为公司的战略物资管理。对于旺季可能出现的缺货,需要做好提前采购的安排。

五、营销策略规划

中国电动车行业整车企业大约有近1000家,产品严重同质化,销售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但一个企业的营销业绩,还是企业综合实力决定的,但电动车行业是个例外,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做得并不成功的例子比比谐是。

营销能力是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之一。营销工作规划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渠道、产品政策、促销与推广、售后服务几个方面。

1、营销主题思想:在年度规划中,营销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所谓营销思想,就是营销的主线与方向,年度各项市场工作均围绕该主线展开。

2、渠道策略:渠道的规划、管理与维护是营销工作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各个企业根据产品及企业的市场策略,选择渠道并制定渠道政策。处于弱势地位及新进入市场的品牌,通常集中企业资源,对优势的有限的渠道进行集中培育,是明智的做法。对于较为成熟的品牌就应选择重点市场集中突围,在中国电动车市场容量较大的如杭州、上海、苏州、南通等市场,对于新进入的品牌,不管你品牌多么强势,很难在这些市场取得成功,因而可分步聚集中资源一个一个突破。

3、服务体系:电动车虽然起步已近10年,但产品仍然不够成熟,产品返修率相当高,售后服务水平,仍然对销售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前电动车行业的产品服务,通常是交由经销商执行。整车厂家在售后服务上,更多的体现在售后技术指导与售后配件的管理两方面。但其中售后配件的管理,是售后服务的核心,其关键点是快速、灵活、满意几个方面。这需要完善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及配套的售后服务政策。

4、推广策略:近些年电动车行业是最热闹的行业之一,在品牌推广上最啥得花钱,也是明星代言最多的行业,几乎集中了港台及大陆地区所有一线明星。目前有名星代言的电动车企业不少于30家。部分品牌进入中央电视台,并高密度的投放广告。2008年对中国企业来说,可以说都想抓一把奥运商机,但对电动车行业来说奥运商机可能有更多的是陷阱。近几年电动车整体的利润大幅缩水,因而对市场费用的分配上需要创新。

对电动车发展的现阶段,更多的企业要理性的对市场投入,把有限的市场费用集中到优势市场、高回报的产品上。市场费用要分市场、产品型号进行统筹安排。

6、产品政策:

产品政策就是企业的眼睛,也是一把双韧剑,产品政策设计得好,可以提升销售量,保证公司利润,产品政策失败,将对销售量及利润生产重大影响。

对于电动车行业而言,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对产品政策进行认真研究,对于产品政策制定随意性大,没有认真调研市场,研究客户、研究竞争对手。把产品政策简单的理解为价格政策。客户的区别对待,也是很多厂家默认的一种方式,往往与经销商关系较为亲近,就实行特殊的政策。

产品政策是企业与商家之间的游戏规则,是保证双方利益的文件。产品政策包括产品供货价格、产品的零售指导价格、各种激励办法、税金、物流费用、促销支持等内容。产品政策是产品战略与市场战略的集中体现,因而,产品政策是十分重要的策略,是销售工作是最重要的工具。

产品政策具有严肃性与稳定性,一般来说,都在年底下一个年度的产品政策,下个年度开始后就立即执行。没有特别大的最大事件,产品政策不得变动。

产品政策区别对待,会最终对市场产生深大的影响,但是,把客户或者渠道区别开来,做出不同的产品政策,是可发偿试的。比如针对把为数不多的几家战略性客户,或者商超等系统,另行制定一个产品政策,但这种的产品政策,也要是平等的,在这个范围内也要是公开的。

但很多公司在产品政策犯的错误,就是对几家重要客户或关系客户执行特别政策,而这些政策也是不一致的,不公开的。

另外,在产品政策的管理上,可以有战略性的核心客户或者是重要客户,但绝对不能有关系客户。否则,产品政策的负面效应将会产生严重恶果。

六、人力资源规划:

在年度规划中,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于人员的培训与引进、招聘几个方面。根据公司年度目标及公司定位,需要设计工作岗位,并对该岗位需要的技能进行评估,并以此对公司现有组织及要人员进行检讨与评估。哪些人可以胜任原工作岗位,哪些人可以通过培训达到岗位要求,哪些人需要从外面引进,公司能接受的该岗位的工资水平。

对于一线工人的储备,也应在年度规划中充分考虑。

随着电动车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动车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不逊于家电行业,家电行业一个很重要也很成功的岗位产品经理,在电动车行业却很少见。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不少家电行业的中高级营销人才也进入电动车行业,但他们在该行业却少有建树,这是一件值得行业人士研究的事情。

七、年度预算:

通过预算案对内部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由于电动车行业整体企业规模并不大,大多数企业根本没有做年度预算。但对于股份公司或者集团公司,以及由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公司,则必须通过年度预算来管理。年度预算案是年度规划中的重头戏,没有预算一切规划就显得没有意义。即使不能通过年度预算来管理的公司,也可以在某些部门先行推动,比如销售、供应等部门。

对于电动车行业,年度预算中需要一块不可预见费用,该费用至少要达到总体费用的3%左右。同时在规划内部的执行预算案时,要比年度预算略小一些。

电影产业规划范文篇3

关键词:新所得税法电力企业税负与筹划

1、前言

从新所得税法实施以来,对企业的所得税进行了调整,一定程度上降低税率,但是扩大了税前的费用扣除。为了降低税收的负担,对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新的调整,对各个行业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电力企业是我国重要基础的能源部门,是重点的扶持项目。一定要严格遵守新所得税法,要科学合理的对税负进行筹划。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新所得税法的税收优惠,才能够展示新税务筹划空间。

2、新所得税法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对于电力企业这个技术密集的行业来说,新所得税法的实施带来了较大影响。要探讨其税负筹划,就必须要弄清楚这些带来的影响。

2.1成本费用扣除的影响

按照新所得税法规定可知,该规定扩大税前的扣除标准,缩小税基,这样就会导致电力企业的真实税负比名义的税率低。对于工资和福利费用等的扣除也有了较大的变化,过去那种税前扣除工资设定了限额的做法改变了,现在是按照实际的计算有多少就扣除多少。对于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修理和改良支出,也作出了较大的调整,过去是超过过20%就收取税负,现在调到50%才征收税负,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了电力企业的税务。

2.2税法优惠政策的影响

新法规定:(一)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本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从上可以看出来,新法的优惠政策对电力企业也带来较大的影响。因为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分类比较繁杂且覆盖面较广,而且资产的分布地域也比较广,这就为资产的维护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但是新法考虑到这些因素,制定出优惠政策。电力企业就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

而且,对于节能减排的项目,新法规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这些都可以免征或减征企业的所得税。对于企业的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产品产生的研究费用,都可以计算在应纳税所得金额中得以扣除。对于电力企业购置用在环保、安全生产以及节能节水等上面的专用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抵免。

3、新所得税法下的电力企业税负筹划思路

新所得税法实施之后,电力企业的税负也要跟着做出新的筹划,才能够全方位的展现新法的优惠。筹划之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整合出新的思路。

3.1纳税人的身份筹划

按照新税法的规定,纳税人变成了法人代表,也就是企业中设置不具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都必须由法人代表汇总起来纳税。鉴于这样的情况,电力企业就要将各级直属分支的机构,都设置成不具备法人资格分公司模式,实施统一汇总计税,可以弥补各个分支结构中出现的亏损,减轻整个电力企业的税收负担。

3.2工资与三项经费筹划

原税法对于工资采取的是计税工资制度,其具体的扣除限度为:人数*1600*12,如果总额没有超过扣除的限额,就按照实际来扣除,超出的部分就不扣税了。新税法取消了这一规定,按照工资的全额征收税务。

电力企业是一个员工众多,离休人员也比较庞大的企业,仅仅员工的工资就是一笔较大的成本费用。和原税法相比较,电力企业的工资支出得到了足额补偿,降低了电力企业税负水平。另外,新税法对员工的福利费、工会的经费以及职工教育经费三项的扣除限额也有相应的提高,并可以通过福利方式进行发放,改善了员工的福利等纳税筹划。

3.3固定资产的核算筹划

对于固定资产新税法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将过去规定的超过固定资产原值的20%更改成为了50%。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这是一项极大的优惠,因为电力企业的资产特性比较特殊,维修费用一直比较高。新税法的调整出了更加宽松政策环境,电力企业在维修的预算上只要不超过50%的征收起点,就可以降低所得税的成本。

同时,新税法对增值税也作出了一些新变化,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进项税额,是可以被其他的项目来做抵扣。因此,电力企业就能够通过更新电力电网线路,加快各种电网建设等来加大固定的资产投资。

3.4研发费用筹划

按照新税法的规定对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扣除。现在,电力企业正在加紧推进各种设备建设,构建SG168信息工程,这些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因此,只有加大了各项资金的投入才能够增强电力企业的自身实力,才能够增强电力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节约企业的所得税。

3.5筹划特殊设备税额抵免

新税法对于一些特殊设备也做出新的规定,主要是指环保、节能等各个方面的设备,这些购买的费用10%可以在企业中当年应缴纳所得税中抵免。

对于电力企业这个国有的特大型企业,就应该执行国家环保的号召,本着对社会负责的原则,加大环保方面的投资。

4、新所得税法下的电力企业税负筹划

根据新税法构建筹划的思路,就要进一步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出税负筹划。

4.1工薪的扣除办法

电力企业要结合新税法的规定,适当的考虑给企业员工提高工资,将过去的伙食补贴改为提供就餐形式。还应该在企业内部开办施工的医疗健身的保证费,构建员工的教育基金,这一切的花费都可以在成本中支出,为电力企业减少税负。

电力企业是国家的一个重点企业,背负着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因此还要响应新税法中规定的安置残疾人就业,要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电力企业就要在内部选择技术性要求不高,身体要求不高的岗位,适当的安置一些残疾人就业,不但增加了薪金的扣除,还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

4.2资产的税务处理

电力企业是技术比较密集的行业,电力设备的更新比较快,新税法的折旧方法,为电力企业带来看良好的效益,电力企业必须要利用税法来实施折旧。同时,电力企业还要合理利用坏账的损失处理,来进行避税筹划,这样就能够将应纳税款进行滞后,加强了电力企业的流动资金。

4.3对特别纳税进行调整

在新税法中专门对反避税做出了较大的调整。电力企业作为一个集团企业,和三产业方面都有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以后税负筹划之中,其工作业务来往就受到了特别关注。在以后的三产业提供的商品以及劳务之时,定价一定要合理。

4.4抓住税收优惠政策

新税法中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建设项目和一些专用购买设备,都制定出了税收优惠政策。电力企业要抓紧这些优惠,降低税负筹划。

这些优惠主要表现在电力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保节能的专用设备上,抓住税收的优惠政策,不仅仅是降低了税负的筹划,更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5、结束语

在新所得税法下,电力企业进行税负筹划仅仅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注意因为节约税而影响电力企业的政策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就需要在遵守新所得税法的规定下,严格按照电力企业的经营战略与财务管理的总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税负筹划,这样才能够促进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云领.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的所得税筹划.税收筹划,2007(5)。

[2]吴小军.也谈加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科技创业月刊,2006(1)

[3]樊立群.电力企业税收筹划初探.广西电业,2007(10)

电影产业规划范文篇4

关键词:电网规划;技术措施;电网改造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170―02

城市电网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为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转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工业现代化离不开电力,民众的生产生活也用到电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电力需求总量正逐步提高。随着电力电网的扩大,伴随着的问题也逐步增多,例如电网改造、系统故障、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逐步显现,给电力系统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电网规划作为电力建设的开端,必须本着“服务于城市、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发展”的方针,结合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从长远角度出发,力争建立一个安全、稳定、可靠地电网系统。本文针对电网规划现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城市配电网规划的重要性分析

1.1配电网建设是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

作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一项工作,配电网规划应该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同时,对于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区域,也应该考虑后来的配电网建设,以防止周边设施拥挤、紊乱的现象发生。配电网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为了防止与城市规划相冲突,避免资源的浪费,需要将两者规划内容较好地结合。因此,科学制定配电网的发展规划,较准确地预测城市用电量的需求值,并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将是城市发展一项重要保证。

1.2配电网直接关系到生产生活

广义上讲,配电网项目不仅包括前期的规划、期间的建设,还包括了后期的运行维护等工作内容。电网建设项目相比其他基础设施项目,有着较大的固定性,即一旦建设完成,后期再改造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一旦关于配电网的设计符合确定之后,短期之内一般不会有较大的变动。近年,城市配电网发生的规划调整的事例屡见不鲜,有关工业区的用电负荷经常满载或者超额的现象逐步增多,不得不对配电网网架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当地工业生产的使用需求。

2配电网的规划设计

2.1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原则

对城市配电网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秉承以下三方面的原则:首先,可行性原则。多为可行性原则,即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且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是完全凭经验取值,避免主观的随意性。其次,灵活性原则。灵活性指的是配电网项目规划时候应该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可能会和相关部门的规定有一定的交集,为了避免项目的延误,应该结合实际相关部门的规划内容,对配电网项目做适当的修改,保证项目在实施时不至于出现较大的矛盾。最后,前瞻性原则。一般前瞻性是指配电网的规划应该能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使用,不至于出现在很短时间内出现配电网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等正常需求。

2.2配电网规划与建设的目标

我国建设配电网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生产生产的用电需要,一旦出现有电送不进、用不上等问题,会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此国家将发展城乡电网建设及改造等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范围,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建设和改造,逐步将其打造成城市现代化中不可代替的能源供应系统。

3配电网的规划设计现状中的不足

3.1管理模式落后

配电网的管理内容主要集中在设备管理和内部员工管理。在设备管理上,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的认识薄弱,对于设备保护措施没有采取到位,导致设备的偷盗和破坏现象严重,严重地影响了配电网的正常运转,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另一方面,由于电力行业在我国的特殊地位,因此在管理上较为严格,对员工的管理制度较为固定,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方面不足,因此对于创新人才引进、专业水平提升、技术设备更新等方面发展不足,给电力系统的管理带来了发展的障碍。

3.2设备性能落后

据了解,我国大多数城镇的配电网建设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当时我国正提倡进行现代化建设,然而,由于当时技术的局限,所生产的设备性能相比现在的配电设备落后很多,而且当时的生产效率较低,因而所需电负荷没有现在的需求旺盛。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关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设备性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在新的形势下,陈旧设备引发的配电量不足、频道结构薄弱、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等问题逐步显现,在后续的维护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且限制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3.3稳定性不足

所谓稳定性,主要指的是配电网在实际运行中经常出现非人为引发的事故。在城市配电网建设过程中,一般以高空架线为主要设施,该形式方便施工且尽量减少对周边设施的影响,但是由于线路的电线一般采用的是裸导线,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例如,对于稍恶劣一些的自然天气,会出现树木的枝条扰动电线,在雨天,最容易发生线路由于树枝导电而发生的断电事故。在雷雨天,雷电也容易引发电路断电,严重影响了电力的供应和管理,减弱了电力电网的稳定性。对于地埋线,虽避免了上述恶劣天气引发的断电事故,但是由于地埋线一般较浅,且在我国推行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经常出现新的规划与老的线路走势大相径庭,因此出现挖断电线的事故频率逐步增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给配电网的稳定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4电网线路规划不合理

由于早期的配电线路缺乏科学性,导致了电线线路不合理的问题相对较多,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线路布局也是引发电路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保证线路的合理布局,需要本着科学合理的方法,在满足社会电量需求的前提下,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坚持电路规划方案中线路布局合理、方便施工和管理。在规划设计之前、需要对线路覆盖区域进行详细的勘查和了解,本着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确保规划中的线路在实际施工中稳步前行。对于不合理的布局,配电网在改造时常常面临各种未知因素,相比于施工,改造的难度会明显增加,且会经常发生断电事故,给工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4针对不足提出的部分解决措施

针对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了加强配电网的运转能力和稳定性,强化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本文结合具体的改进措施,针对现状中的不足,使其实际运载能力满足生产生活的使用要求。在结合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预估未来的电负荷量,设计规划出未来的配电网发展形势,使配电网的运行于经济发展相统一。

4.1强化人员培训

针对配电系统中的部分认为错失引发的电力故障,为了更好地应该类问题,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能力,以安全第一为标准,贯彻实施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为第一要务,同时,增强员工的事故处理能力。对于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职业技能培养,使之更好地应对职责范围以内的电力事故,通过培养员工的能力和意识,增强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对于人员的培养结果,需要定量地进行考核,切实提高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的实际创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4.2确保规划科学合理

科学性是规划设计中的主要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电网布局,能够使电网的供电量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使之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相协调。通过先进的设备和方法,对城市用电量进行统计和整理,以科学的方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用电量走势,以此结果为设计参考,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使配电网的运载能力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使用要求,增加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对于实际需要改造的区域,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在保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减少改造所增加的额外支出。

4.3重点改造中低压线路区

城市配电系统中,中低压线路的使用区域最广阔,同时也是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影响区域。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对中低压区域重点改造,保障该部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正常的工业用电和生活用电。同时,针对中低压区域的复杂条件,还应该及时地做好记录和准备,避免电路发生故障时候难以排查,同时尽量减少停电时间,尽量避免停电事故对居民产生更大的影响。对于整个配电网系统,应该采用长期规划、分期实施的策略,逐步实现整个过程的技术改造,完善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4适时进行设备更新

配电设备是电力运行的载体,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的重要支撑,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设备陈旧程度已经超过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转,因此,为了保证配电网的正常运转,需要对陈旧的设备进行更新,通过新潮流、新技术、新工艺等,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不达标的设备,需要对其及时采取措施,通过改造和更换,及时更替。另外,随着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深入,智能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逐步增多,可以通过引入智能设备辅助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则率,进而提高配电网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5结束语

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关系到整个城市和社会的发展,对经济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维系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稳定和秩序。为了提升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通过分析了目前城市配电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部分解决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引入新的智能设备,以及人员的培训管理和引入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等,及时对电力事故反馈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了重大的电力事故的发生,从而以此维护配电系统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李奇.对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规划的研究[J].通讯世界,2014,(02).

[2]童家鹏.城市配电网规划协调发展思路探析[J].机电信息,2014,(06).

[3]张静,王主丁,张代红,朱伟.配电网规划中负荷预测实际问题探讨[J].华东电力,2014,(04).

[4]陈栋.配电网规划中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4,(06).

电影产业规划范文

为做好立法调研工作,广电总局法规司、电影局配合国务院法制办教科文卫司,分别于3月9日、11日组织召开了以繁荣电影创作、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促进电影发行放映繁荣发展、完善电影摄制法律制度为主题的4个专题调研座谈会。国务院法制办教科文卫司负责人一行,总局电影局、法规司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

国务院办公厅年初播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了加快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10项主要措施,其中包括支持电影企业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电影企业重组上市,以及抓紧推动建立完善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重点推进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制定和公布实施等。

意见指出,电影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电影产业属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文化产业。大力繁荣发展电影产业,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电影业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产品日益丰富、市场日益活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意见提出到2015年底电影产业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市场公平竞争、企业自主经营的电影产业运营体系,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依法行政、科学调控、保障有力、管理有效的电影行政管理体系和覆盖城乡的电影数字化发行放映网络,全面提高电影的创作生产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不断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意见提出了10项主要措施:

一、在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突出提高质量。

在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突出提高质量,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多出优秀作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精心组织生产好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反映现实生活和人民主体地位的重点影片,着力强化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电影在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凝聚力量、促进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扶持现实、农村、少数民族以及少儿题材的电影故事片创作,积极促进动画片、纪录片、科教片以及适合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新形式传播的产品的生产,努力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创作生产格局。切实加强影视制作、动漫等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推进电影创作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加强特种电影的研发。进一步改进政府评奖,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努力营造良好创作环境。建立健全政府资金投入机制,继续执行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等制度,使政府资金在引导创作、繁荣创作方面发挥更大的效益。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2006〕43号)要求,继续设立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本区域重点影片拍摄项目。充分运用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加大对电影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

二、加快推进国有电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

加快推进国有电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2008〕11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创新企业品牌为核心,以提高影片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为龙头,整合制片发行放映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龙头骨干企业,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活力。加快发展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电影生产企业,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服务。对非公有制电影企业在投资核准、土地使用、财税政策、融资服务、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国有电影企业同等待遇。

三、进一步深化院线制改革,大力发展跨区域规模院线、特色院线和数字院线。

进一步深化院线制改革,大力发展跨区域规模院线、特色院线和数字院线。积极探索院线经营规律、营销方式和管理经验,加强全国电影放映票务系统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影院经营服务水平。着力发展主流院线市场,大力开发二级市场和社区电影市场、农村放映市场,积极开发电影的电视点播、家庭影院放映、互联网点播、手机等移动多媒体播映等市场,加快形成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层次多样的现代电影市场体系。进一步扩大国产影片发行放映,认真落实年放映国产电影时间不低于年放映时间总和三分之二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国产影片发行放映考核奖励。继续执行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度,用于加强电影行业宏观调控和促进国产电影发行放映。

四、大力支持城镇数字影院建设。

将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采取信贷、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城镇数字影院建设,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建设商业影院和社区影院。国家给予必要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及县城的影院建设,各地对建设项目选址、立项、征地、投入、办证等给予大力支持。对城镇数字影院建设使用国有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给予土地供应支持,其中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按法律法规规定以协议方式供地。投资者要专地专用,不准改变用向。

五、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影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影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电影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务;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电影企业,金融机构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利用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手段,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电影企业重组上市。积极探索建立电影风险投资机制,各地可以利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等投资基金支持电影风险投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投资电影,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依法发起组建各类电影投资公司,努力培育电影领域战略投资者。

六、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鼓励开展电影产业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电影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电影技术企业开展电影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设备改造。实施电影数字化发展规划,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存储、监管等环节的应用。提高国家中影数字电影制作基地的经营管理水平,形成集约化生产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完善符合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要求的数字电影标准体系,提高电影数字设备国产化水平。研究开发数字电影技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全国和省级电影数字化服务监管平台,完善0.8K数字电影流动放映,1.3K、2K数字电影放映的市场服务和技术监管系统。加快研发网络实时监控系统技术,完善数字化分发和接收系统。抓紧实施资料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加快数字影片节目库的建设和利用。

七、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

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积极培育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和农村电影放映队,普及数字化流动放映,有条件的地方可充分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立固定放映点;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和公益版权片源保障机制,加大投入、改善服务、创新机制、加强管理,积极推动农村电影放映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鼓励电影企业深入城乡社区、厂矿、校园、军营和广场等开展公益放映活动。大力提倡电影发行放映企业采取优惠票价等多种方式满足农民工、城市低收入居民等群体的观影需求;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工作的扶持力度,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看懂看好电影。将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纳入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学生放映的爱国主义电影所需经费从公用经费中开支,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影视教育经费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

八、积极实施电影“走出去”战略,努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积极实施电影“走出去”战略,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优惠政策,通过现有渠道,加大对电影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力度,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加快培育海外营销的市场主体,加大国产影片海外推广营销力度,拓展渠道,完善网络,探索建立国产影片海外推广营销体系,推动国产影片进入国际主流电影市场;支持电影企业、电影作品参加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展和交易市场,进一步办好“上海国际电影节”等活动;推动“中国电影频道”等采用频道时段合作、有线电视网络租用及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加快海外落地步伐,扩大用户规模;积极与各国政府、国际电影节展组委会、电影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建立广泛友好的合作推广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拍片,继续举办好中国电影展等活动,努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九、不断完善监管体系。

抓紧推动建立完善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重点推进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制定和公布实施,制定和完善深化电影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地方电影行政管理职能归口划转工作,着力推进各级广电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电影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市场准入管理,严把立项、备案、审查、发行放映和播出等关口,规范互联网电影传播秩序。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强化监管,防控各种形式的非法电影,坚决打击电影走私、盗版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规范放映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统一规范电影产业数据统计工作,保证电影市场信息全面、准确、公开、透明。充分发挥电影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良好形象。

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创造条件,完善措施,积极发展电影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在职人员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造就遵纪守法、爱国敬业、德艺双馨、技艺精湛、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人才,重点加强创作、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高度重视既懂艺术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既懂经营管理又有外语交流能力、熟悉国际运作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优秀电影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意见指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影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电影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务;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电影企业,金融机构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利用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手段,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电影企业重组上市。积极探索建立电影风险投资机制,各地可以利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等投资基金支持电影风险投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投资电影,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依法发起组建各类电影投资公司,努力培育电影领域战略投资者。

电影产业规划范文1篇6

振兴规划的出台,一方面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致力于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造血机制。

业界期盼已久的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终于出台。未来三年,中国将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六大重点工程上加大投入,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下称规划),并确立完善产业体系,加快产业升级和增强竞争力;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提高软件企业自主发展能力;以应用带发展,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培育新的增长点为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

开复合药方

自去年7月以来,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呈现急速下滑趋势,集中体现在出口大幅下滑、绝大部分行业和骨干企业面临严重困难,以及利用外资额下降三个方面,出台产业振兴规划迫在眉睫。

为应对国际环境对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规划提出,将加大对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产业、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服务等六大工程的投入,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

“与传统产业优惠政策相比,此次规划惠及的面广得多,对企业要求也宽松得多,更像是一张指导未来产业发展的综合药方。”参与制定该规划的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王汝林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说,国家希望通过对前瞻型、创新型、骨干型重点项目的投入,驱动地方政府和民营资本进入,同时也更好地吸引中高端人才进入,从整体上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归核创新

“振兴规划除了关注金融海啸对国内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对目前电子信息产业提出的创新要求。”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对记者表示。

以对3G及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自主创新的扶持为例,规划强调对宽带通信领域中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关键产业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形成新一代产品。

王汝林认为,目前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问题是对外依存度过高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而这两个问题解决的关键一是靠刺激内需,二是扶持具有创新能力的本土优势企业。

王汝林进一步表示,规划的核心也是这两个方面,因此在重大工程中能够提供配套产品的企业和以内需为主、应用领域有拓展的企业以及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行业龙头,将更容易得到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改输血为造血

产业振兴规划如期而至,犹如为困境中的电子信息企业注入一针兴奋剂。多位电子信息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一方面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致力于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造血机制,使企业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体,改输血为造血。

具体到政策措施方面,规划指出,国家将新增资金投入,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以贷款贴息,研发和产业化补助,政府采购,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电子业。

王汝林指出,规划对企业造血的引导性表现在:加大对基础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核心环节投入力度,包括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支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其进行税收的优惠措施等。同时给予资金扶持,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下一代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相关阅读

电影产业规划范文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规划;方案;可靠性

Abstract:Electricpowerplanningasasystematicproject,whichhaslargescaleandfactorsaffectinguncertaintyandmanyspecialanddepartmentsinvolved,planningscheme,sotospeakgoodorbadwillaffectthefinalrunisreliableornot.Thispaperdiscussestheplanningtheoryandmethodinthemarketeconomy,andfromthepowergridplanninganddistributionplanninganditsinternaleachpartbrieflydiscussesthepowersystemplanningandreliability,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pocketedby.

Keywords:ElectricpowerSystemplanningsolutionreliability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市场经济下进行电力系统规划,需加强电力市场调研,分析电力体制改革、经济结构优化、电力市场开拓等影响因素,收集各行业信息,研究判断好本地用电量和负荷历史数据及其发展趋势。在综合考虑人类生存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等基础上,综合权衡规划方案,确定社会、经济和环境这三大效益整体最好的方案,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符合电力实际的电力系统规划。

一、市场经济下规划理论与方法

1、规划工作新定位

市场经济改革中,电力工业要打破计划经济下发、输、配、供一体化垄断经营,建立开放、竞争的电力市场。市场机制起决定作用,规划重点要把握好市场和面向市场:①以电力市场作为规划基础;②规划重点从确保供应和项目规划转移到开拓需求和市场规划上,引导用电市场;③以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电力工业发展速度依据。

2、规划工作新思路及评价新准则

电力短缺时,规划“以产定销”,根据发电能力安排电力资源分配;但供需基本平衡后,要先确定市场需求,再安排电力项目建设。编制电力系统规划需从市场角度出发,结合市场需求并加以引导。按市场经济下电力系统规划思路,改进以前规划工作方法和内容。改进判断规划好坏标准:①依市场规则来调节、配置资源;②加强规划适应性,避免规划预见性和前瞻性不足;③加强规划创新性;④加强规划未来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大未来竞争能力在规划评价中的权重。

二、电力系统资源的组合方法

1、同时法

将供应侧与需求侧方法作直接比较,进而做出系统成本的恰当估算,评估其运行及其可靠性。此外,也可动态管理需求侧,直接估算需求侧管理规模和时间特性。但是,此法对需求侧信息要求高,用电估算模型耗费时间多,运行成本高。

2、DSM消去法

DSM消去法根据边际成本进行需求侧管理,再消去有效成本的需求侧管理,优化组合供应侧资源,满足剩余负荷需求。但在需求侧管理措施中,此法所占新资源比重过大,忽略了对用电需求影响,可能会让系统发生运行能力及可靠性问题。

三、电源规划方案及可靠性

1、发电公司角度转变及企业规划

企业性质的发电公司目标是满足外部环境约束和充分利用内部资源的前提下,使利润最大化,为股东创造良好投资回报。所以,未来电源规划,在考虑市场电价波动、国家政策变化、能源价格及负荷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如新机组(或电厂)位置、类型、容量、投运时间及旧机组和旧电厂退役、停运等,由发电公司决定。

2、分布式电源规划

分布式电源也称嵌入式电源或分散电源,直接连接配电系统,如小风力发电、小太阳能发电、燃料电池等。分布式电源的出现让电力系统也出现很多方面的变化:对电业宏观规划、接入公共电网对电力系统运行、受电质量和用户、电力市场和电力经济等的影响。同时,市场经济中将会允许分布式电源与发电公司以同等地位参与竞争。所以,在考虑对电力系统各方面影响基础上,做好分布式电源规划也就十分重要。

四、输配电网规划方案及可靠性

1、电网公司角度转变

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继续剥离电网公司的配供电资产,最终在发电领域和配电领域零售业务中引入自由竞争,而输电领域和配电领域网络业务则保持国家自然垄断。由此也就决定了电网公司将作为独立、特殊的市场参与者,受政府和相应机构监管,向市场提供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输电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

2、电网规划面临不确定性因素

(1)未来负荷变化不确定性

由于市场实时电价频繁波动,不同时期电价会有不同变化,考虑用户需求弹性,则负荷水平也会随电价波动而变化。此外,包括由外部刺激和大项目新建所引起的负荷预测不确定性,由于这些项目能否投产、何时投产、投在何地难以预测,受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2)未来电源规划不确定性

电厂和电网分离,未来电源规划由发电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自行确定,规划结果不得提前公布,这对电网规划都是不确定因素,给电网规划带来很大困难。

(3)电力市场发展所导致的合作与竞争方面不确定性

市场竞争中,发电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调整自己竞价策略,导致市场供需平衡不断变化,价格频繁波动。同时,随着市场对用户侧开放,用户可自选供电商购买电力,用户和电厂的供求关系频繁变化,甚至会有大规模远距离输电交易,这些都造成了系统潮流不确定性,原来电网势必会有新网络拥挤。除了建设新输电线路减少输电瓶颈外,还可通过安装FACTS.3来调整线路潮流,实现尽可能利用现有电网传输容量。

(4)现有和将来设备使用方面不确定性

电网中有些设备存在先后建设的次序关系,后建设设备选择往往是根据未来实际确定,这就给电网规划的投资和运行总费用带来不确定性。

(5)法规和政策背景不确定性

政策和法规变化给电网规划带来影响最难预测。电网规划要适应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使电网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鲁棒性,相对于传统的电网规划来说要困难得多。如何量化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影响,是市场中输配电网规划的关键问题。

3、输电网的规划思路

电影产业规划范文1篇8

1.电影产业的基本概念和本章研究重点

中国电影的市场化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被提上日程的。自1993年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影业也开始进行市场化探索。但是与其他行业比较,电影改革的步伐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电影属性的认识存在偏差。作为文化商品,电影具有“两栖性”特点。一方面,它承担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在当今各国的电影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国都把电影看成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开拓电影文化的市场实质上都带有超经济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它又承担着娱乐消遣的功能。在电影从生产到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因此也受到与一般意义上商品的不同待遇。在这两种属性中,很多人依然过于偏重附加在电影上面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忽略其工业即产业方面的属性。正是这种认识的偏差,电影长期以来没能被正常地当成一项经济活动,也因此很少被纳入产业的视角中来进行研究。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写进我们党的政治报告,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我国发展文化工作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按照党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电影明确定义为“可经营的文化产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电影观念,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电影发展观。

可以说,我们对电影作为产业的认识还在不断进行当中。有鉴于此,我们在这里所分析的中国电影产业,更多的是一个概念层次中的电影产业。也就是说,在中国电影还在进行产业化的一个过程中,我们要分析的中国电影产业,更多的是针对当下状况而言的,而它还是非常不完善的。电影产业以电影的制片、发行、放映三个行业为主,同时包括电影的后产品开发(如音像制品、相关图书及玩具等等)以及与电影相关的演艺经纪、广告、电影频道等相关产业。在具体分析的时候,我们就电影产业主要定位在电影的制片、发行、放映这三个具体的行业当中。

本章的研究重点是梳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观照中国电影产业现状,并通过同美国、法国、韩国、日本、印度等五个国家电影产业的比较,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可供参考的建议。

2.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影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前[1]大革命失败后社会的动荡、电影商业的竞争,产生了另一个结果,那就是“国光”、“神州”及一批小公司先后停办,少数公司有所发展,于是出现“明星”、“天一”的对峙;几个出路不大、有点规模的公司如“上海影戏”、“大中华百合”、“民新”等则同华北电影公司联合起来,成立了联华公司,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联华的成立采取的是股份制的形式,就一定程度上带有现代企业的特点。同时它还有影院业参加,比明星公司的股份制又进了一步。由于激烈的商业竞争和“一·二八”事变上海战争炮火的直接破坏,电影业面临困境,许多小公司倒闭了,大公司如“天一”、“明星”,也遇到了困难,在寻找新的出路。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电影界开始了新的分化,共有四个地区:沦陷区、租借区、大后方、根据地。四个地区电影的发展情况各不一样,电影更多的跟时政联系在一起。战后的电影分为国统区电影和解放区电影。四大家族在接收敌伪电影财产基础上,建立起对敌后电影的垄断。这个时候,电影产业所有制上一个最大的变化,使国民党电影制片、发行、放映企事业机构的发展。它们是“官办”企业,带有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加上居于统治地位,利用其拥有的立法、司法、行政权力,企图建立起对电影的垄断。这跟战前国民党政权没有像样的制片厂不大一样;即使是与战时情况比较,也有很大不同。

随着解放战争的全国性胜利,国民党掌握的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电影企事业,绝大多数被转化为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事业。此时的民营公司同战前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明星”、“联华”、“天一”这在当年三足鼎立的较大公司都已不复存在。当时国民党当局接收了“满映”、“华北”、“华影”等敌伪电影机构及财产,扩充和重建了“中电”、“中制”、“农教”、“中教”等机构,电影资产一下子膨胀起来。仅“中电”自己的统计,就“约值时价不下100亿元”。解放战争胜利前夕,解放区的电影接收“满映”成立“东影”,成立延安电影厂、华北电影队以及随着北平及上海的解放建立“北影”、“上影”等。战后,香港拥有“大中华”、“永华”、“长城”等大一点的公司和“大光明”、“南群”、“南国”等十余家小规模公司,使香港电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景象。

(2)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后,模仿苏联电影的管理体制,建立起了一个从管理到生产、经营的完整配套的新中国电影事业体制。

1953年,在苏联专家帮助下,我国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电影管理计划。其中,对制片厂实行行政指令性管理,建立了摄制工作制度和制片主任制度及制片生产的各项规定。在发行方面,把中国影片经理公司改组为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将各大区公司建制为各省、市发行机构,并建立完善了发行放映经营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在电影局设立了电影放映管理处,各省、市、自治区文化管理部门亦成立相应的各级机构,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加强放映工作的统一管理。这一整套设施的建立,都是以行政化机制为依据和功能目标的,而市场效应和市场运转则作为辅助的手段,因此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政企合一的电影发行体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完善起来的电影产业结构体制,以它特有的规律运转,除了1958年和1976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发生过几次动荡外,30年来,其基本架构和内部经济关系未有任何本质上的变化。同其他行业一样,电影业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统一由国家预算拨款和专项拨款维持其建设、生产和流通。制片方面,制片厂根据上级对数量及题材的严格计划接受影片拍摄任务。发行方面,作为全国发行放映总的中影公司负责收购影片,之后通过等级分明的各个发行放映公司以业务和行政相结合的手段从省、市、县往放映单位发放拷贝。

(3)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进展,录像业、歌厅和综合文化娱乐业开始兴盛,电视日渐普及,使电影观众出现了明显的分流。1984年仅一年时间,电影观众就减少了52亿人次。迫于市场压力,电影制片迅速走向娱乐化类型化。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

1986年1月,电影局从文化部划归广播电影电视部领导,加强影视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是合并的初衷,但电影局合并到广电总局后,各地电影单位特别是省、市、县级发行公司仍由地方文化部门领导和管理,以至形成“上合下不合”的现象,对电影全行业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1986年,全国电影市场进一步萎缩,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发行企业亏损,许多放映单位该营它业,反过来又影响到了电影制片企业的严重亏损。针对这种情形,1987年曾经提出了发行、一次性卖断和按比例分成等五种结算方式发行影片,但1989年又很快倒退回来,顽强地按拷贝结算的方式。

(4)20世纪90年代后至今

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改革以1993年元月以“广电字(3)号文件”即《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为标志。自此,40多年的计划经济下电影的统购统销以及由此形成的制片、发行、放映三者之间经济分配上的不合理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中影公司的全国垄断经营被打破。但是问题紧接而来,各省级公司在自己的行政区域内独家经营、垄断发行以及发行行业中间环节过多的局面仍然普遍存在。经过发行影片直接面向地市级公司的“江苏突破”、“山东突破”后,制片厂、中影公司与省级公司在发行上的矛盾更加突出。1995年1月,随着当时广电部《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广发影字[1995]001号)的出台,昭示着制片行业几十年一贯制的计划管理模式的改革终于迈开了小小的、但却极有意义的一步。根据文件规定,全国拥有故事片出品权的不再仅仅是原来的16家制片厂,一大批一直未得承认的省级电影制片厂终于赢得了自己的影片出品权。很快,一方面省办厂的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山东厂、浙江厂、山西厂等分别投拍了《孔繁森》、《信访办主任》、《刘胡兰》等重点题材影片。但由于其他配套设施的缺乏,制片行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复兴。

由于市场上影片节目的严重缺乏,使得改革必须往前迈进一步。1997年,制片(出品权)进一步放开,无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甚至“个人以资助、投资的形式”都均可“参与摄制电影片”。1995年的改革还仅仅是打破原16家制片厂的垄断,而1997年的改革则是完全取消了国有制片企业的垄断保护权力。改革方案很快得到执行,北京紫禁城率先尝到了改革所带来的实惠。因《离开雷锋的日子》一炮走红的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得到了广电部电影局果断给予的极高奖赏——影片制作企业生产的出品权。

也是在1997年,单片发行权开始放开。《鸦片战争》以民间集资方式操作并以此成立四川《鸦片战争》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这一举动在电影界引起强烈反响。发行上,电影局则对这家没有单独出品权的公司首次给予了影片单独发行权,政策方面享有同峨影厂发行此片时一样的权利。同年,地处深圳的南国影联开始了从放映行业争取单片发行权的第一步。这家以放映为主的股份公司,于1997年10月以委托方式购买了合拍影片《联合出击》的国内版权。

2002年开始,以新的《电影管理条例》颁发为总标志,中国电影业开始了新一轮的体制改革和产业化进程。其中重要一个环节是制片业的初步放开,一些民营机构也拥有了独立拍摄电影的条件。这进一步促使民营资本注入到电影制片业中来,从而为电影制片业带来新鲜血液。以往,民营机构拍摄电影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缺乏“资格”,所以必须与电影制片厂合作,使用厂标。近年来,广东巨星、华谊兄弟、北大华亿、时代、海润等一些民营影视制作机构迅速成长,它们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手法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由于政策上的限制,他们只能以影视界“游击队”的身份存在。而此次改革意味着民营机构无需再买厂标,可以独立投资拍摄电影。该措施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市场规律要求——此次形成的制片格局打破了旧有的国有制作机构一统天下的格局,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虽然现在这个多元悬殊还很大),将更具有竞争性,因为它们都将在市场规律下平等坐次,优胜劣汰。院线制的生命力在短时间内显示出来,7月中旬上映的分账大片《星球大战2:克隆人的进攻》仅10天,30条院线的票房就突破2000万元,院线制的威力可见一斑。上海联合院线成立伊始,一个接一个创造票房佳绩,远远超过院线制之前的票房指数。北京新影联院线成立以来也是捷报频传,市场走势强劲。重庆万和院线所属6家影院在经历了6月份市场严重下滑之后票房全面回升。院线制最大的直接受益者当属广大电影观众,电影公司引进分账大片的速度明显加快,《精灵鼠小弟2》几乎与国外同步上映,加盟温州雁荡院线的一家县城影院,已能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影院同时上映分账大片,使小城镇的观众也能在第一时间欣赏到分账片,这在实行院线制之前是绝对不可能的。

应该说,院线制是电影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电影发行放映与时俱进的必然。其深刻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电影市场环境,使中国电影市场打破行政分割与封闭状态,在国内地域间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扩大电影市场规模,促进电影资源的流动性,从而建立起良性运转的电影市场机制。不过,由于在院线制的推广上行政措施太多,组建的市场化因素过于弱小,组建时间仓促,目前院线之间实力、规模及运行机制相差较大,有的还不太正规,因此当前所建立起来的院线制仅仅是一个雏形,只能说它为过去的四级发行划了个句号,至于院线的发展壮大,尚任重道远。同样,院线制中影院所应该享受的自主权,诸如充分的选片权,以影院为主、发行公司指导为辅的票价定价策略,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改制后的影院位置依旧停留在“一头在市场,一头在国营”的状况中,还处于低级运行阶段。在农村,发行放映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日渐开放。最基层的农村放映单位或个人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权力。首先,1993年3号文件明确了县级公司购买农村16毫米拷贝的权力,并一再强调,县级公司应该通过更新观念,转变机制来成为16毫米的经营主体,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赋予。此后,1995年8月,广电部颁发了《关于改进和家农村16毫米影片发行放映工作的通知》(即474号文件),进一步放开农村16毫米拷贝经营权,强调任何一级公司和集体、个体的放映单位都可以自由购买,每个16毫米拷贝均含有全国放映权。这种新的运行机制,引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调动了农村放映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农村电影经营者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激活市场。同时,打破人为的市场阻隔,放开区域限制,让16毫米拷贝自由流动,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价值。文件还明确要求今后每年定期举办16毫米影片全国性的交易会。同年11月在郑州举行了一次全国性的16毫米影片交易会。4天的交易会成交16毫米影片节目近400个,现货、期货拷贝达3500多个,成交金额为400余万元。交易会深受基层单位的欢迎,但是在执行474号文件的过程中,由于利益的冲突,仍有一些地方阻止农村放映队购买影片和限制放映队活动区域。而后农村电影放映推行“2331”工程和“西新工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电影产业规划范文篇9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目标优化

前言:我国进入21世纪后,逐渐步入信息化网络时代,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阶段中,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趋势逐渐以大电网和分布式发电相结合为主。据调查显示,分布式发电在我国社会各领域中得到广泛性的应用,究其发展快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布式发电对于相关配电系统具有支撑性作用,分布式发电在相应配电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压得到相应的电力支撑,从而改善配电系统中电能的质量,并能够有效节约常规发电机发电过程中所使用的大量燃料,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由此可见本文对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规划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分布式电源的相关内容概括

(一)分布式电源的内涵

分布式电源主要是指在用电和装置电源过程中,直流电源的装置中的电流功率一般为数千瓦到50兆瓦的小型独立电源,此种小型独立电源能够以其独特的优势与其周遭的环境兼容,通常情况下分布式电源有相应的电力部门、对电能进行使用的电力用户或是其他电力系统所有,主要是为了能够在电力发电过程中,满足相应电力系统和电力用户对电力要求的相应特征,例如通过分布式电源,对边远地区的用户或是商业区居民提供电能,以方便其相关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由此节省电力系统在发电过程中对相应变电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电的可靠性。

(二)分布式电源的特点

分布式电源与传统型的电源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分布式电源的环保性能较好。分布式电源的主要发电材料为风力、潮汐以及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上述能源不仅为可再生能源,同时其也是清洁性能源,在发电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以往传统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固体废弃物,尤其就近安装的分布式电源避免了远距离高压电线的建设,由此减少了对树木的砍伐,从而提高了环保效能;另一方面,分布式电源的节能效果较好。分布式电源在发电过程中是通过对优质能源的综合性利用,对优质能源进行分析和开发在发电过程中同时提出多种能源的发电模式,能源利用率比传统发电产生的能源高达一倍。

二、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系统规划的影响

(一)分布式电源使配电系统的规划存在问题

分布式电源使配电系统的规划存在问题是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系统规划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分布式电源是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分布式电源的产生,对配电系统的规划不仅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系统的规划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大量电力用户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对分布式发电进行大量安装,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相关配电网的规划人员对于电力负荷的增强预测情况,因此影响配电网在发电系统中的规划。另外,由于配电系统的规划问题与发电的维数紧密相连,在发电过程中若再出现诸多发电机节点,将对于寻找配电系统中的最优规划方案造成困难[1]。

(二)分布式电源使配电网系统的规划产生冲突

分布式电源使配电网系统的规划产生冲突时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系统规划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二。在现代化网络信息社会的进程中,由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社会各行业对用电量的需求日益提升,由此在配电网系统中,大量分布式电源被接入,但分布式电源自动接入并与配电系统并网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对配电网系统的结构产生了严重影响,在发电过程中,分布式电源的的运行可能会致使原有的电源电流特性发生变化,包括对电压的调整失去平衡,继电保护失去功能等,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分布式电源接入到配电网系统中,必须要使其接受相应的电力调度,从而使其能够在配电网系统中有效运行[2]。

三、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规划方法

(一)在配电系统中多目标的布点规划

在配电系统中多目标的布点规划是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规划方法的主要方法。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规划过程中,必须要在已有配电网系统的基础上对分布式电源进行布点规划。一方面,根据发电系统过程中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分布情况考虑发电情况,根据国家的相关能源整合政策对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和位置进行调查,从而考虑对发电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结合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配电系统的实际情况而言,通过对自然资源和国家相关政策的重新考察,对相关分布式电源建设的最优树木和位置进行规划[3]。

(二)对配电系统多目标的扩展规划

对配电系统多目标的扩展规划是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规划方法的重要方法。在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分布式电源的实际发电情况,对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的扩展规划进行深入考虑,结合实际配电系统的发展现状,根据配电系统负荷增长的情况,在配电系统在发电过程中达到最限制时,依据最小目标对分布式电源在发电过程中能够满足负荷增长需要的最佳方案进行规划,不仅要对配电系统进行升级,同时也要增建相应的电力线路,和变电线路,尤其要通过实地考察在适当的区域安装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对配电系统多目标的扩展规划,能够以其优势显著的实用性,在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过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存在价值。

结语: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可靠性,在我国社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性的发展,并逐渐在我国发电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规划的分析,主要对分布式电源的内涵和特点进行阐述,同时从分布式电源使配电系统的规划存在问题和分布式电源使配电网系统的规划产生冲突等分析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系统规划的影响,并从配电网系统中多目标的布点规划和对配电系统多目标的扩展规划等对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规划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葛少云,王浩鸣.基于系统状态转移抽样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可靠性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05(02):28-35.

电影产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电网规划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M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140-01

在城市规划之中融入电网规划,这样既可以满足电网供电的需要,又可以满足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发展的要求。因此从协调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关系的角度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可以使电网规划真正成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规划。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各地方城市规划中的电网专项规划与电网行业发展规划分别由城市规划部门和供电部门编制。这两个部门由于职责和工作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两者的规划很难达到真正的协调统一。本文对如何协调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进行了分析。

1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部分就是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城市电网规划的好坏极大的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好坏,也会对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含的关系,以下将进行深入的分析。

(1)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由于两者的侧重点和工作范围不同。因此,两者的性质特点、涉及的范围与深度都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它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而城市电网它为人民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它依附于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1]。

(2)城市规划和城市电网规划是彼此支持的关系。城市电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和重要内容,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反过来城市电网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它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能源和动力,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服务[2]。

(3)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会给城市电网产生巨大电力需求压力。城市的发展需要电网不断的发展,同时城市电网的发展也需要具有理性和经济性特征,因此,对于城市电网规划来说需要具备相对独立性、灵活性以及可操作性。

2我国城市电网规划建设现状

2.1电力负荷高速增长,城市电网规划用地日益减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的电力负荷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如此,近年来,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电力负荷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某些地区某些年份竟达到20%以上。按照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和形势,预计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我国电力负荷仍然会保持高速的发展。

另外,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对于某些城市其电网已经形成规模,如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再进行新的规划,势必会占有大量的土地,因此,在我国往往出现城市电网建设无地可用的局面。

2.2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基础建设时有冲突

城市基础建设与城市电网建设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电网建设与城市道路改扩建之间的矛盾。目前,就我国的情况来看,城市道路建设(包括改扩建)与电力企业线路走廊建设往往不能同步进行,常常是城市进行新建或者改扩建道路往往会在己有的线路走廊上进行,因此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要电力部门负责所有的线路迁改费用,而电力企业往往无力承担这部分费用。因此,两者常常出现矛盾。

2.3城市电网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

由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没有相结合,因此在城市电网建设过程之中往往对环境有着突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市区内架空线频繁穿越,架空线在居民楼前屡现,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2)在电网建设过程之中,输电线路往往会有电磁辐射,会对环境和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3)电网建设设备和营运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噪音,这常常会对城市造成噪音污染。

3协调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的措施分析

3.1收集材料,综合分析,做好规划基础的工作

若想做好整个城市电网规划,就必须做好电网的规划的基础工作,坚实的前期工作往往是一个优秀的电网规划的基础和基石。电网规划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对所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输电线路方面和电源点等原始资料进行前期资料的分析和收集工作,需要收集的资料还包括:最大负荷、规划基础年的电量、经济发展指标、分区负荷、电网及设备现状、产业电量发展指标等基础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迸行分析和预测,为城市电网规划提供准确有力的依据。

3.2做好负荷预测的工作

由于电力的需求量受到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技术构成的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各地区建设个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而由于电力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不畅,使得这些工业园区内的用电负荷往往和预测负荷差距很大。因此,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时,要做好和各个部门的沟通工作,对于各地区的电力负荷数据进行收集,引入不同的方法对于电力负荷进行准确的预测,这样才能使城市电网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3.3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时,应该将规划角度设定在统筹整个城市整体规划之中,对于城市电网规划来说,它主要侧重:在城市空间内部,使得城市电网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对于经济和技术层面的合理性进行更多地强调,专业性更强。而城市规划的综合性更强,因此两者之间应该注重相互协调和衔接。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电网规划的编制,以往的电网规划仅仅是将自身的一部分,即规划项目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在现有负荷基础之上城网规划应从市政规划入手,在规划过程中服务于市政规划。在操作过程中,具体应对负荷预测做到分业、分区与分时预测相合。应研究不同行业在城市的具体年份、具置的负荷,使线路、变电站等供电设备的规划及建设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变电所布点也要充分考虑配电规划,因为合理的变电所布点可减少供电企业配电网的投资,从而从整体上降低电网建设投资[3]。

参考文献

[1]张文哲,陈刚.电力市场下负荷预测综述[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7l~74.

[2]程浩忠,范宏,翟海保.输电网柔性规划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19(1):21~27.

电影产业规划范文篇11

在经济危机期间,依靠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在2008年危机期间,我国体现出了比发达国家更强的应对危机的能力,WenandWu(2014)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国有企业在危机期间充当了自动稳定器的功能,并带动了私营企业的投资,我国实施的是大规模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西方国家是大规模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现阶段,在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的情形下,财政政策目前承担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功能,杨汝岱(2015)认为我国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投资效率较低和挤占资源配置的现象,国有企业是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不断下降的原因。因此,现阶段财政稳增长和调结构更应重视对民营企业的影响,促进民营企业的投资,发挥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稳定就业的作用。财政政策通过三种途径影响企业的投资,分别为供给效应、需求效应和经济环境。基于凯恩斯理论,供给效应认为产出是由总需求决定,扩张性财政政策具有乘数效应。在开放的经济中,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取决于汇率是浮动的还是固定的。国内学者基于宏观总量的数据研究政府支出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主要基于向量自回归的方法,如刘金叶和高铁梅(2009)、刘溶沧和马栓友(2001)、王云清和朱启贵(2012)等,以及基于一般均衡模型,如杨慎可(2013)、汪伟(2009)等。国外学者的研究中,BlanchardandPerotti(2002)基于混合VAR模型讨论了财政支出对产出的影响,RoegerandVeld(2010)在具有信用约束的额DSGE框架下讨论了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基于微观角度研究财政政策主要关注政府支出对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产出和生产率水平的影响,但是不同理论的结论不尽相同。新古典和凯恩斯理论认为政府支出通过负的财富效应提高了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的增加降低了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RameyandShapiro(1998)认为政府针对一个部门的扩张性财政支出提高了其消费工资但是降低了生产工资。财政支出、政府补助、税收和产业政策等是我国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代永华(2002)认为产业政策弥补了市场缺陷,对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陈瑾玫(2007)和张泽一(2010)等持否定态度。政府补贴也是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各国经济转型的实践来看,财政补贴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补贴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并且从对经济活动影响的角度来看,政府补贴影响了资源的配置、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收入的分配。经济学对政府补贴的讨论主要集中在:

(1)政府补贴对产出和效率的影响;

(2)对社会就业、发展、公平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从社会福利来看,对出口企业的补贴通常提高了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BranderandSpencer(1985)认为从补贴的成本和收益角度考虑,补贴的对出口企业的收益是大于政府补贴的成本的。本文基于我国1998至2014年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数据,第二部分分析了政府支出是否影响企业投资,第三部分分析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考虑了政府补贴和企业利润率、商业信用的交互效应,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考虑了财政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投资的途经。

二、财政支出对企业投资影响的研究

首先我们分析财政支出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基于FismanandLove(2003)的研究成果,企业最优的投资为约束条件下价值的最大化,其中企业的价值为未来每一期股东红利的折现,每一期股东的红利为企业的利润减去企业的资本调整成本和投资额,企业在当期的资本存量为上一期资本减去折旧、加上新增投资量。在企业具有不变规模生产函数、二阶的投资调整成本函数以及资本的调整成本和投资规模同向变动、与现金流反向变动的假设下,从企业投资的欧拉方程得到关于企业投资的计量方程。本文采用2008年至2014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年度数据,剔除了财务数据不健全的公司、ST状态的公司,并且对变量进行了winsor处理,其中民营企业的投资采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支付的现金”来衡量企业的投资支出,Tobin’sQ,的定义为:(股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负债)/总资产的账面价值;销售收入Sale为企业营业收入;企业规模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现金流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本文中商业信用采用企业的商业信用净额来衡量,即企业的应付账款减去应收账款来衡量企业的替代性融资的现象,其中投资、销售、现金流、利润和净商业信用都通过企业的总资产进行标准化消除规模效应。根据模型(1),我们分析财政支出是否促进了民营企业投资,考虑到企业不可观测的异质性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固定效应模型通过一阶差分消除了不可观测的异质性,避免了回归结果的偏误。表2为公共财政支出对民营企业投资影响的估计结果,其中各个变量均进行了标准化,从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到,在混合OLS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以及固定效应模型中,公共财政支出对民营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从回归的结果中可以看到,资产负债率、商业信用和利润率仍然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HasumanTest检验的结果可知,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系数具有显著的不同,因此支持本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三、政府补助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下面我们分析政府补助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很多学者研究了政府R&D补贴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本文分析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补贴是否促进了上市公司的投资以及政府补贴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利润率以及商业信用的交互效应。我国的国家税务总局对税收筹划的定义如下:“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当存在不少于两个的纳税方案时,通过运筹和设计,以实现最小的合理纳税[1]。”税收筹划简而言之就是依法合理纳税,并最大程度的降低纳税风险。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设有专门的税收筹划岗位,通过研究税法、合理纳税,为公司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的不断加深,税收筹划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关注。在遵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纳税人经常有多于一个的纳税方案。不同纳税方案的税务负担往往相差较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必将成为企业的理财工作重点。根据电力行业的特殊性,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高达72%,电力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将对其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

1税收筹划的相关理论概述

税收筹划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对投资、经营、理财等活动进行事先的安排与筹划,从而尽可能地节约纳税额,为企业降低成本[2]。税收筹划有以下几点特征:(1)超前性,税收筹划是一种指导性、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属于企业管理计划的一种;(2)合法性,税收筹划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企业寻求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3)税收筹划是一种理财活动,它以企业的涉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与企业的财务决策、财务预测、财务分析都密不可分[3]。税收具有固定性、强制性、无偿性,是国家职能的体现[4]。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需要有多种纳税支出项目,纳税额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切身利益。税收筹划的目标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关系密切。当有多种纳税方案时,需同时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和税务的轻重。可通过税收筹划来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税收筹划是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对企业的涉税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事先计划纳税方案,以实现企业的成本降低。

2电力企业的税收筹划概述

2.1电力企业的税收体系分析

随着我国“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电力企业的竞争意识逐渐加强。电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以及管理创新来提高效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进行税收筹划作为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方法,越来越得到电力企业的重视。电力企业的税收体系随着我国税收体制的改革而进行调整。现今,电力企业逐渐形成了一套现行的电力市场税收体系。在我国,电力企业的主要纳税种类有: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房产税、营业税、教育附加税等。电力企业的纳税主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电力公司与其子公司、电力转供企业、独立于国电的发电公司等。国电的各省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属于纳税主体。增值税以企业的进项税抵扣后的销售收入作为税基。小规模纳税人的电力企业增值税税率为6%,其他电力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为17%。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税均以增值税为税基,税率一般分别为7%和3%。所得税是以企业的实现利润为税基,所得税的税率为25%。营业税以非注营业的业务所得的销售收入作为税基,税率为5%。房产税的税基是房产余值,税率一般是1.2%。在电力企业的税收结构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是主要纳税项目。具体的税收结构如表1所示。

2.2电力企业税收体系的问题

我国电力企业的税收随着实行着与其他行业相同的税率,但电力企业的实际税负明显高于其他企业。我国实现的增值税是生产型增值税,投资性的支出不能用作进项税抵扣。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固定资产的比重高达70%,在投资性支出的重复纳税上看,电力企业的增值税高于工业平均水平40%以上。另外,我国的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处于主体地位,其原材料是煤炭,煤炭企业的增值税率是13%的低税率,这使得电力企业的进项税抵扣率偏低。我国的宏观政策支持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鼓励水力发电、风力发电,但是在税负方面,国家的政策并没有为水力、风力发电的建设提供政策优势。我国目前的风电、水电的增值税征税率大大高于火电。大中型的风电、水电、火电的增值税率都是17%,但纳税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却有很大差距。一般,火电纳税额占销售收入的10%,而风电高达16.8%,水电约为14%。这是由于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的投资成本远大于火力发电。除此之外,水电的隐性税负较大。水电工程从建设到运营都要为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功能支付成本。风电与水电是有利于环境的清洁能源,一旦实现电价市场化改革,风电与水电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非常不利的地位。

2.3电力企业的税收筹划空间

电力企业的涉税种类众多,对于涉税金额较低的税种,如: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税等,进行税收筹划的弹性较小。因此,我们将税收筹划的重点放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等大数额税种上。针对电力企业近年来的降薪现状,该文将薪酬激励与税收筹划相结合,以提高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

(1)充分利用电力企业的税收优惠。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国家为鼓励电力企业的发展,给出了许多的电力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是电力企业的税收筹划的重要筹划空间。

(2)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税收筹划。电力企业的员工降薪将不利于员工激励,如何通过税收筹划来最低限度地降低员工的利益损失,这也是税收筹划的重要工作。

(3)并购中的税收筹划。自电力体制的改革方案出台后,上市电力企业的并购、重组事件频发。如何在合理筹划并购中的涉税问题,降低税收成本将是税收筹划的关键工作之一。

(4)针对固定资产的筹划。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比偏大,而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的增值税。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到处理的各个阶段都涉及税收问题,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税收筹划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利润。

3电力企业的涉税税种的筹划方案

3.1电力企业增值税的筹划

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比较大,其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就非常少,要降低电力企业的税负金额,需对其增值税进行合理的筹划。

(1)扩大进项税额抵扣。电力行业的原材料由煤、油、气等构成,这些原料的进项税额抵扣相比于企业行业偏低。为了尽量扩大进项税额的抵扣,通常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①购买原材料时,不仅要索要专用增值税发票,还要取得专用发票上所明确说明的增值税额;②价格相同时,购买有增值税发票的货物;③委托加工货物或进口货物时,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④采用兼营的方式,降低不可抵扣的比例。

(2)充分利用国家对电力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的发电企业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对煤炭的依赖性高。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并且燃烧煤炭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国家在增值税方面提出许多优惠政策,鼓励发电企业采用其他的清洁能源。电力企业在进行建厂选址时,可考虑国家有关的增值税优惠办法,如《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等。电力企业可通过合理选择建厂地址,进而避免部分的税务成本。

(3)有关运输费用的税收筹划。企业的运输费进项税额根据现行的税收制度可抵扣7%。但如果客户一票结算,将运输费用并入价格而开具增值税发票,则无形中增加税负。对运输费用的筹划方法有:①将运费收入转化为代垫运费,但该方法要受销售对象的制约;②通过将自营的运费转化为外购运费,从而降低增值税的税负金额。

3.2电力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筹划

我国在2007年3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该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方法。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关键在于税率。统一后的国内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由于电力企业中的外资企业占比较少,新税法的实施使得整个行业的实际纳税额有所下降。新企业所得税的颁布,在税率、税基、扣除办法、优惠政策等方面对电力企业均有较大的影响作用。面对新的企业所得税办法,电力企业可继续加大技术开发费的投入,以提升电力企业的创新水平;引进节能环保的设备来进行技术改造;适当地加大电力企业的品牌维护费用等。针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比巨大,在取得固定资产时,电力企业的筹资方式的税收额由高到低的排序如下:企业的自我积累资产、向社会发行的股票、向金融机构的贷款、向非金融机构的贷款或者是同业拆借、向社会发行债券、企业的内部集资。在合理范围内,电力企业可尽可能选取较低纳税额的筹资方式。

3.3电力企业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薪酬激励是员工激励的重要手段,随着电力行业的整体降薪趋势,可通过将薪酬激励与税收筹划相结合,以达到员工激励的作用。对电力企业的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非常必要。对于高管人员的年薪收入按照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高管人员的董事费收入则按照劳务报酬缴纳其个人所得税。另外,可通过运用股权激励的办法来降低高管人员的个税税额。对电力企业的高管激励主要有股票期权、年薪制、提高工资福利等方法。而电力企业的普通职工的工资一般由项目工资、岗位工资、奖金、津贴等构成。对普通员工的激励包括职位的升迁、工资奖金、职业培训等方面。为了增强对普通员工的激励,一方面可以提高工资;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非货币性的支付方式来为员工服务,如:交通费、购房支付、培训支出、购车支出等。通过从工资中扣除这些必要支出,来降低员工的个税缴纳税负。电力企业可以在费用支出总额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增加非货币性支出的比例,来降低员工的纳税成本,从而提高个人的实际收入。企业常选择的非货币性支出方式有为员工提供住房、统一为员工提供旅游机会、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等。

4结语

电影产业规划范文篇12

【关键词】系统工程;电力规划;特点;方法;应用

引言

电力规划工程具有一般工程难以企及的复杂性,电力规划工程由于其电力系统的技术性与精确性特点,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又由于其涉及部门多、领域广、规模大、不确定性因素多等原因,电力规划工程又往往会产生局限性。而系统工程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具有较清晰的思路,对电力规划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能够有效降低电力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1.系统工程的特点分析

系统工程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建设工程中所需的人财物等各方面的资源进行优化组织,对多项规划设计方案及其备选顺序进行从优选择与排列,确保工程的规划工作在既定期限内能够实现最理想、最高效、最经济的效果。科学的方法就是运用整体观念,全面统筹,使局部服从全局,细节服从整体,短期服从长期,做到物尽其用与人尽其才,避免人财物等资源不必要的浪费,科学规划工程的每一环节,完善细节,发挥整体优势,最终获得最优的规划与管理效果。系统工程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如下:

1.1系统工程的整体集合性

系统工程的全过程包括所有细节均应服从其最终的整体目标,集成工程的所有方面与细节,不断优化系统管理的方式。自始至终地贯彻“系统”这一理念,指导整个工程的建设与目标的实现。

1.2系统工程的内部相关性

由于系统工程内部细分为各项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在系统内部子系统关系以及内部各要素上,加强系统工程内部的协调管理。

1.3系统工程的动态性与等效性

系统工程的工作方法能够在系统工程的动态变化中不断进行工程的整体优化,对“不同系统工程”与“同一系统工程”的不同管理手段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2.系统工程的方法在电力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2.1进行综合资源规划,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综合资源规划(IRP)方法能够优化配置电力工程的资源。IRP目标的确定需要协调与其他战略规划目标之间的关系,真实地反映工程各部门与环境、电力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确定各项工程资源的具体特征与重要信息,建立起各种权衡关系。IRP方法最终能够实现电力供应与需求管理综合费用用电最低,使供电费用最低,也使客户总的支出费用最低。

2.2发挥人口预测与经济预测的宏观经济分析作用

人口预测和经济预测是宏观经济预测的两大组成部分。

(1)总量模拟与分组模拟是人口预测经常采用的两种分析方法,人口预测分析方法不仅包括了总人口和家庭户数的增长情况,而且包括了总人口和家庭户数按城乡、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发生的变化。

(2)投入产出方法是经济预测分析的基础方法,经济预测分析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分析消费与投资、就业与收入等国民经济情况。经济预测结果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收入、国内产出、各行业的重要经济指标,例如价格、就业人数、总产值、行业生产总值、投资总值、资本存量等重要经济参数。

2.3深入市场,重点预测电力能源需求

由于电力及其他能源形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可转化性,新技术和需求侧管理也会影响现市场的需求水平,我们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真实地预测能源与电力需求。

对宏观经济与电力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之后,需要重点预测用电结构、负荷特性的变化;分析终端用户用能形式的可转换性、预测能源价格、电价以及电力市场开拓等对负荷水平的影响;研究需求侧管理对电力需求的影响,例如减少电力传输损耗、提高设备效率、采用节能高效设备、改进产品加工工艺、提高设备运行管理水平、鼓励用户更加合理高效地用电;探究科技进步、信息化对电力需求的影响等。

2.4权衡评价各项资源及其性能指标

分析能源资源之前,需要对现有的与未来的能源资源做如下的深入分析:制定多项资源组合方案,满足负荷增长需求;对可靠性指标备用容量、成本费用、大气排放量等相关性能指标进行分析;优化方案的组合,得出最佳的性能指标;测试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灵敏度。全面比较,优化选择供应方与需求方的各项资源,制定出科学合理、高效可行的备选规划方案,确保其能够满足各种水平的电力需求;对规划方案的成本、供电量、装机顺序等各项结果进行综合性的权衡评价。

2.5争取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环境分析作为一种新的评估方式,把环境因素及影响纳入能源开发方案,能够为电力行业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环境分析的重要考虑目标如下: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利用率,考虑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容量,降低废气、废液、固体废料等的排放量。

社会经济分析主要考虑到能源开发厂址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能源开发方案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的效益成本。

通常而言,影响社会经济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家庭的收入、农业投资、商业投资、消费支出、社会成员健康状况等,我们需要对此类经济因素进行综合性的权衡与全面的分析;对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敏感度分析;不同目标下的电力发展规划方案各异,需要评定方案的优劣,最终确定最佳的备选次序;分析评价最终的方案确定结果,对电力开发方案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3.结语

系统工程因其自身良好的整体集合性、内部相关性、目的性、环境性、适应性等特点,其理论在国内各领域均得到了深度的认可与广泛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尤其对大规模的系统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源源.对于我国电力规划设计技术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0(12)

[2]赵洪涛.电力系统规划分类及方法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实用的社会调查报告集锦七篇
  • 下一篇:关于汽车维修合同五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