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4 栏目:公文范文

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范文篇1

一、财政体制与财政监督的关系问题

1.财政监督作为财政职能的组成形式,它依附于财政体制。财政监督是财政职能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依附于财政体制,寓于财政管理之中;财政体制越完善,财政监督的重要性就越突出。科学完善的财政体制的要素之一,就是高效率、高质量的财政监督。成熟的财政体制为财政监督提供充分的监督环境和依据,它是财政监督的力量之源,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科学完善的财政体制,需要高效率的财政监督为其保驾护航。财政监督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治理整顿经济秩序,实现宏观调控保驾护航。从监督的内容来看,财政监督作为约束机制,主要对财政资金的收支活动进行监督,是财政的自我约束和监督。但从监督的范围看,它又不仅仅局限于财政内容,它是国家通过财政部门运用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身资金活动实行的一种广泛而深入的管理行为,是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实施的宏观监控,所以财政监督又是政府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社会经济秩序的有效工具。

二、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定位问题

1.加强财政监督是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全面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是当前财政工作主要任务。改革的内容很明确:一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严格界定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减少财政对应由市场调节的项目和可以利用社会资金发展的事业的投资,优化支出结构;二是改革财政资金缴拨方式,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并统一由国库直接支付;三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实行部门预算,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细化预算编制,并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

财政监督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财政管理的改革过程就是财政监督检查不断得到加强、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提高的过程。如强化预算管理、编制部门预算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综合财政预算和零基预算的编制,事实上扩大了原有预算范围;部门预算的全面推行,则深化、细化了预算的内涵。基于此,只有加强和深化财政监督,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又如,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财政支付方式,既是对财政资金运作方式的改革,同时也是加强对财政资金收付环节的规范和监督,防止财政资金的截留挪用与损失浪费。可以说,财政监督工作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直接影响到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效。

2.财政监督必须服从于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部门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管理过程,就本质而言就是一个重要的监督过程。财政监督机构的各项具体监督检查活动,本身也是对财政收支的管理活动。财政监督的这种属性,客观上要求财政监督工作必须彻底改变只重检查、不重管理,只重收缴、不重堵漏,监督检查和管理相脱离的片面做法,必须善于在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财政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逐步从监督检查型转变为监督管理型。在当前,财务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是财政监督的重要形式,仍需大力强化。财政监督检查专门机构要按照财政监督必须服从服务于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的原则,抓住财政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不断提高监督检查的综合效能。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克服“为检查而检查”的思想,不做表面文章。要站在切实服务财政管理的角度实施检查,并将监督检查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检查、分析,善于发现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加快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实现将财政监督寓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三、当前财政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经济活动的专业监督,实践证明具有其它监督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强化财政职能,创新财政管理,净化经济环境,规范财政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作出了大量具体而卓有成效的贡献,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财政监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监督的范围、内容、方式、手段及法制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要求和财政管理实际需要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1.财政监督的内容范围存在局限性。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是一个具有广泛性、多层次、全方位、统一的监督,其内容涵盖整个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但从现阶段的财政监督情况来看,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其监督职责的范围和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监督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财经领域的某些突出问题,监督的内容狭窄且监督方法单一。监督的范围大部分还只能集中在财政内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以及财政收入质量的监督上,并且存在严重的“四多四少”现象:即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监督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财政收入检查较多,对财政支出监督少;对某个单一事项或某个环节检查多,对全方位监控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少。同时对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盲区,财政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已无法适应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广泛性、多层次、全方位监督的要求。

2.财政监督方式存在滞后性、被动性。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不但具有多层次、广泛性,而且还具有集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本质特征,其监督方式具有对经济行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而现阶段的财政监督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被动的事后监督,其基本监督方式往往是按年度或按项目工程完结后根据需要对其财务收支经济行为进行监督,这种单纯的事后监督只能是已成事实后的“马后炮”式的监督,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被动性,财政监督成了为违纪单位处理善后事宜的工具。对监督过程中查出违纪问题,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严格按照财政政策法规给予经济处罚,最多也只能起到一个下不为例的

“警示”作用,且警示的效果如何还是一个难以预料的未知数。处罚的资金仍然是国家(单位)支付,这种慷国家之慨为自己遮羞或为自己免灾的违纪现象,已逐渐成为违法违纪单位和个人的新时尚,再加上目前监督职能机构较多,监督职能重复、交叉现象比较突出,在监督过程中少数监督机构受部门利益的驱动,对查出的违纪问题不认真对待,将对违纪单位罚款放在首位,只要交了罚款就皆大欢喜,这样一来,不但加大了财政监督成本,动摇了执法的严肃性,对违纪单位既没有起到任何警示作用,而且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给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失去了财政监督效果,导致财经领域违纪现象屡查屡犯、屡禁不止。

3.财政监督的目的模糊不清。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监督目的和监督程序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前瞻性。现阶段财政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完全是一种政府,是靠政府行政手段指导下的财政监督,而不是根据经济运行环境的需要进行的监督,财政监督完全成了地方政府的工具,是根据领导意图进行的监督,政府说对谁进行监督就对谁进行监督,领导想监督哪个部门或项目,财政监督部门就根据领导的意志去监督哪个部门或项目,对于查处的结果,更是缺乏自主依法处罚的权力,政府领导超强的主观臆断、随意动态性决策和财政盲区、被动性的监督,造成财政监督目的不清,监督目标不明,给财政监督工作本身带来了较大难度,影响了财政监督效果,是导致财政监督手段弱化、监督职责难以到位重要原因,与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运作规范、目标明确、服务与监督并重的要求不相适应。

4.财政监督手段缺乏独立性和强制性。依法行政、依法监督是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重要职责,其监督手段具有完全的强制性和独立性。但是现阶段由于财政监督职能职责定位虚化,立法工作滞后,部分人员的观念陈旧,对依法行政的认识不到位,财政部门内部一部分同志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习惯于以拨代管,甚至拨而不管,有的只重收入,不重管理,只重支出不重监督。同时,财政监督的执法依据不健全,不完善,有的还比较陈旧和滞后,财政法律、法规统一性、协调性不够,有些甚至相互冲突,为执法带来难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金库管理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之间有关退库管理规定不够衔接;财政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处罚措施可操作性不强,有的软弱无力,形同虚设,致使违法者不能受到应有的惩罚,影响到财政执法效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关处罚条款软弱无力,包括《预算法》第74条的规定难以操作,预算法实施条例第51条、第75条的规定难以落实等;国家的财政监督检查立法滞后,缺乏一套完整的财政监督检查法律体系,有关财政监督职能大多散见于相关财政法律、法规中,国家至今仍没有《财政监督法》或《财政监督条例》,这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带来影响。如《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于1987年6月16日颁布,其中有些内容早已经过时,亟需修订、完善。

5.财政监督信息反馈不畅,网络不全,技术手段不够先进。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财政监督管理,及时反馈监督信息是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基本要求。目前,服务于财政监督的信息网络却很不齐全,信息渠道不够顺畅,信息反馈不够及时,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手段在财政监督领域的应用滞后。从收入环节看,财政与收入征收单位、国库部门尚未实时联网,财政对征收执行情况、收入入库情况难以及时、完整掌握。从支出环节看,财政部门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的动态掌握限于拨付阶段,由于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网络,资金具体使用情况的信息分散在各个预算单位,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同步集中反映到财政部门。从财政部门内部看,各管理职能部门与财政监督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调和相互制约的正常机制,财政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传递缺少规范化程序,财政监督部门对预算单位和监督对象的基础资料掌握不全,尚未建立有效的监督决策辅助系统和监督信息支持系统,影响了财政监督的及时性、针对性、严密性和有效性。

公共财政框架下,完善财政监督的对策思考。公共财政框架包括功能框架和管理框架两个部分。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的建设任务就是用公共管理的办法管理财政,确保财政资金筹集使用的公平、公开。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必须最大限度地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

1.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财政监督运行机制,使财政监督的职能由检查监督型向管理监督型转变。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必须最大限度地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将财政监督置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和最前沿,用公共管理的办法管理财政,确保财政资金筹集使用公平、公开,以满足公共财政需要,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起涵盖财政收支、体现财政管理特色,对财政运行进行监测、预警、分析、保障、规范等多功能的财政监督运行机制和监控体系,逐步建立起事前参与预警、事中跟踪防范、事后审核问效的多层次全方位财政监督运行机制。

财政监督是保证财政分配、调节职能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必须是一个机制健全、运行高效、执法规范、监督有力,并服务于财政改革整体要求,贯穿于财政收支管理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水平的监督体系。因此,财政监督要把监督的范围和监督的重心由现行单纯的依靠行政手段、被动服务式的检查型监督逐步向公正、独立的财政管理型监督转变;由现行的微观、具体事物型监督向宏观、微观监督并重转变;由现行的检查监督向管理型监督转变。将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拓展财政监督内容、范围和服务领域,使财政监督更好地服务于财政管理,促进财政监督实现质与量的根本转变。

2.建立规范、有效的财政监督方式,使财政监督由事后监督向过程监督转变。新型的财政监督运行机制,必须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保障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的正常发挥,要在巩固完善事后监督机制的同时,紧紧把握财政监督寓于财政管理的内在特性,着眼财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改变现行监督方式,逐步将监督关口前移,把监督的侧重点由过去单纯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等全过程的监督转变。根据新的形势来调整监督方式,做到“四个结合”,即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检查相结合;财政监督与财政具体业务管理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抽查相结合;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分配和财政管理全过程,一是要参与部门预算管理,在财政预算收支计划编制、部门(单位)预算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工程项目预算以及财政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实行事前监督,积极介入,严格按照《预算法》等有关政策法规和财经制度进行事前考察、论证、预测,努力做到计划周密、方案可行、决策科学;健全事中防范机制。二是财政监督工作不能局限于突击性的专项治理方式,要逐步过渡到经常性的审查、稽核与检查为主,对不同时期的经济热点或普遍性问题辅之以必要的专项或集中性的监督检查,全面履行财政监督职责,着眼于活动的全过程。三是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审批、拨付程序的监督,要严格按照权限操作,强化组织纪律,严格依法办事,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甚至个人化。四是实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承诺保证制度和资金拨付使用中的层层责任制,明确预算审批人、预算拨付人、部门(单位)负责人、资金使用人以及各个环节经办人员的具体职责、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建立起相互稽核、相互制约、各负其责的全过程内容监督制约机制。

3.明确监督目标,建立和完善规范的财政监督体系。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督管理活动和运行机制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政策性。一是要建立规范的财政监督法律法规体系,确保财政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检查有法可依。二是要建立规范的财政监督检查组织体系,从组织上确保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的实施,改变现行依靠行政手段盲目和无目的监督,逐步向有计划、有目的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监督转变。三是建立规范的财政监督检查执法体系,保障财政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执法检查的顺利开展。并在监督的过程中建立健全财政监督目标责任制,通过不断完善财政监督内外监控目标责任体系,逐步实现职能转轨,促使财政监督工作逐步达到对外实施财政收支管理活动全过程的监控、预警,对内规范财政自身工作行为的目标,实现公共财政框架下规范的财政监督运作机制。

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范文1篇2

二十年的审计实践证明,审计机关发挥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现状的需要;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需要;是防止各种违法违纪等腐败行为发生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因为,一是在现行体制下,行政部门和行使行政职能单位的职能较多,权力集中,拥有人、财、物的决策权、执行权及监督检查权。需要审计机关加强对国家资源的配置合法合理性的制约和监督。二是行政部门掌管着财政资金使用权和支配权,这些资金管理、配置和使用的如何,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我国在世界的综合地位。三是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机构的职能也发生变化,审计机关审计的依据和标准势必也要随之而改进。审计机关发挥的制约和监督作用也将发生很大变化。就目前而言,一些地区,部门财政管理仍显薄弱,行政违规现象依然存在:随意增加百姓负担,"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屡屡出现;预算编制和执行随意性较大;各种名目的截留、挪用、挤占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某县在20*年"同级审"时,延伸审计142个一级和二级预算单位,查出违纪金额2325万元,增强财政收入423万元,减少财政支出125万元。查出25个单位私设小金库、违规收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260万元。种种迹象表明,一些地区的行政效率较低。财政虚高、欠发工资、盲目决策、公款消费等导致的县、乡预算外负债居高不下,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一方面是群众生活无着落,另一方面是有些部门、单位铺张浪费,不仅增加了财政负债,也败坏了党风政风。因此,审计机关需要在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任重而道远。

一、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充分发挥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作用

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适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并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审计制度,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落实"*"重要思想的一个集中体现。朱总理指出:审计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卫士,是领导决策和群众的眼睛,搞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对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对行使行政职能单位权力过大、不仅拥有对人、财、物的决策权,而且拥有监督检查权的部门的审计监督,能够促进上述部门依法履行国家赋予的财政管理职能,认真贯彻国家的财政政策,正确运用预算、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预算执行审计。要坚持以综合财政预算为主线,以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为主导,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以其它财政收支审计为补充,对预算资金的征收、分配、管理和使用实施全方位监督,应在总体把握财政收支管理情况的基础上,突出对掌管财政资金分配权和管理资金较多的重点部门、重点单位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

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要放在:对财政部门的审计,以严格财政制度、加强预算管理为重点,注意揭露错用、在预算分配过程中不合规拨款,专项资金结转和财政结算中的不规范等问题,促进其细化预算,规范预算分配行为;对地税部门的审计,以整顿税收会计核算秩序为重点,严肃审计查处非法减、免、缓税,有税不征,征收"过头税"和混淆入库级次问题,揭露税收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对地方国库的审计,要重点揭露因国库监督不力而出现的违规退库、调库、延压税款等问题,以及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出现的侵占、挪用国库资金等问题,以促进国库有效履行监督职责,保障国库资金安全、完整;对部门的审计,要把对掌管财政资金分配权管理使用财政资金较多的一级预算单位做为重点,要每年审计一次,同时要有重点地对下属二、三级预算单位进行延伸审计,以规范部门预算管理;对专项资金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要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和人大、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选择地加强对科教、农业、环保、社保等重点专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审计,以防止和纠正严重截留、挤占、挪用、等重点违法违规问题和由于领导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的发生以及工程项目管理混乱的现象,保证国家有关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促进强化专项资金和建设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投资效益。

预算执行审计要以真实性审计为基础进行强化综合分析,讲究科学方法,把审计与审计调查有机结合起来;要将一、二级预算单位审计结合起来;要将资金、项目、行业审计结合起来;要将财务收支合规和效益审计结合起来。更好地研究和改进财政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标本兼治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使两个报告全面反映审计成果。审计结果报告,要重点放在向本级政府反映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说实话、讲实情,报实账。审计工作报告要遵循有利于人大常委会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监督的原则。要把审计的真实数字和问题及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写进审计工作报告,做到数字真实、问题准确、建议实用。要在报告中提出上年预算执行审计意见落实、整改情况。两个报告都要抓住典型、解剖麻雀、深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以引起政府和人大的关注。例如,19*年,我市在"同级审"时,针对财政预算过粗,提出进一步细化预算的要求,针对税费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缺乏紧密性,致使税收征管存在死角、造成税费漏缴的问题,提出一户一个代码号的改进建议。达到了完善监督机制和制约各种行政权力的目的。

二、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上发挥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的需要而产生的,应该说:它是我国融审计监督、组织监督、纪检监督为一体的一种特殊监督手段。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强化权力制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有效手段;是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实践"*"重要思想的一项有效保证。

*报告从权力制约和监督的角度,强调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把审计机关又提高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党中央根据新形势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要求,要求说明,审计机关不但要在规范财经纪律、健全宏观管理体制方面发挥作用,还要在建立良性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人财物管理和作用的监督。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的审查考核,去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备从事经济工作的政治素质和决策水平,是否正确履行经济职责,是否执行国家的有关财经法纪。为管理干部部门和领导正确选拔任用干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使审计监督成为考察监督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审计机关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实抓好。对经济责任者所在地区财政收支、所在单位财务收支以及重要经济决策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情况进行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要放在: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策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财政、财务收支的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债权、债务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财务法律、法规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本地区、本单位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配发的办公工具和财务支出项目是否符合廉洁规定;经济工作中的重要决策及其他事项;审计机关认为有必要审计的其它事项。

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坚持依法审计的原则,遏制违法违纪问题的蔓延。在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理上,不但在经济上要给予必要的处理处罚,还要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触犯法律、党纪、政纪的直接责任人员,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严肃查处。要加强对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移交案件处理情况的督促落实。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呈阅件形式,向上级有关领导反映查实的严重问题,还要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披露审计查实的大案要案,发挥审计机关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中的作用。三年来,我们先后对48个市直部门和乡镇89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查出违规违纪金额4030万元,市委组织部门根据审计结果,提拔重用15人,平级调动25人,免职降职18人。经济责任审计在强化干部的监督管理、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意识、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树立了审计机关的威信,扩大了审计机关的影响,起到了审计机关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作用。

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范文

一、乡镇财政监督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现行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就***县目前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乡镇财政监督检查主要依赖于县级财政监督部门,乡镇财政所主要是配合上级财政监督部门工作,没有或者很少主动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由于体制或者其他方面原因,乡镇财政部门自主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主动监督意识不强,存在等靠望思想。大部分乡镇财政所认为财政监督是县监督局的事情,主观认识不足。

2、管理体制不顺,开展监督检查阻力大。由于***县财政所“人、才、物”归地方政府政府管理,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主要是遵从地方政府的旨意,在开展监督检查的同时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不能展开手脚开展监督检查。

3、执法主体不明,处理落实力度薄弱。由于财政所是乡镇的一家事业单位,不属于一级执法主体,没有执法权力,往往查出问题,也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和落实,大多数只能是不了了之。

4、检查程序不规范,监督检查缺乏有序性和科学性。由于缺乏一整套完整的乡镇财政监督操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再加上乡镇财政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在执行财政监督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缺乏有力的执法依据,实行财政监督工作往往也只能了于形式,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二)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检查的重点及难点

1、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乡镇财政体制已由原来的一级财政改为“乡财县管乡用”模式,每年的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不再核算税收收入,除镇政府和财政所,其他部门全部垂直上划。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是上级补助收入和非税收入,而乡镇政府及财政部门都没有收费及罚没等政府非税收入科目所赋予的职能,大部分是地方企业上交及上级专项补助等自筹收入,从严格上讲,只能属于自筹收入,而且收入来源复杂,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给监督检查也增加了难度。

2、乡镇财政收入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是部分收入具有不合理性或不合法性:如部分乡镇政府和村组织存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少数部门存在乱收费现象等。

3、乡镇财政收入财政监督检查的重点是:如何规范乡镇收入形式,严禁乱收费行为,如何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的监督,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益。难点是:村级收入管理不规范,没有真正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存在坐收坐支现象;对乡镇政府和村组织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督促整改及处理处罚力度不够。

(三)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1、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就***县而言,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是实行“乡财县管”和“国库授权支付”模式。对乡镇政府和财政所编制部门预算,对村级转移支付支出编制公共支出预算。

2、乡镇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乡镇项目资金存在不确定性,一般很难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畴。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缺乏严肃性,部门预算也仅仅是规范了财政预算内支出,而预算外支出预算在编制和执行上都不严格,部门预算改革普遍是了于形式,缺乏严密性。

(四)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与类别,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检查的重点及难点

1、***县乡镇财政支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部门预算支出:是指乡镇政府和财政所的部门预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2)村级补助支出:是指村级转移支付和取消农业税后农业税附加。

(3)专项资金支出:包括各类惠农补贴资金、民政优抚资金及项目资金等。

(4)“以钱养事”支出:指对以钱养事单位的补助支出。

2、违纪违规的主要形式是:串用资金科目,不严格按照科目支出类型使用财政资金,存在挤占、挪用部分项目资金现象,有的地方还存在用下年度资金弥补上年度资金缺口现象,形成寅吃卯粮状况。

(五)乡镇财政如何开展财务、会计、资产和绩效监督,重点是什么

1、转变观念,强化监管意识。乡镇财政部门要增强大财政监督意识,要把加强财政监督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范畴,要争取财政监督的主动性、经常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重点检查工作。

2、发挥优势,探索监管思路。一是要规范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二是要完善乡镇财政监督队伍建设;三是要明确乡镇财政监督职能和完善监督机构设置;四是要增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执法权力;四是要理顺乡镇财政监督管理体制;五是要保障乡镇财政财政监督工作经费。

3、上下联动,形成监管合力。上级财政监督部门要加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建立日常监督检查的考核检查和绩效评价及激励机制,要建立财政监督情况上报和重点违纪违规情况预警防空防控机制,要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管合力。

4、齐抓共管,开创监管局面。财政监督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各级政府部门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要积极营造大财政监督氛围,形成全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六)实行“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新情况、新问题,违纪违规的新表现形式是什么

1、“乡财县管”和“村财乡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乡财县管”主要是管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管理难到位,对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缺乏力度;“村财乡管”主要是管帐,对资金和资产管理难到位,综合预算编制和执行力度不够。

(2)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缺乏力度,白纸条入帐、现金余额过大现象普遍。

(3)会计执法环境不优,农村的公共支出往往都无法提供规范的原始发票,支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

2、违纪违规的新表现形式主要有:

(1)编制和申报虚假或重复申报项目套取项目资金弥补公用经费不足;

(2)挤占、截留或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公用经费支出;

(3)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两委”存在人人手里有钱、人人用钱现象;

(4)以钱养事项目不清,明是养事,实是养人。

二、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乡镇财政监督专员制度:由县财政监督机构派出财政监督专员驻乡镇或区域负责辖区财政监督日常工作,履行财政监督职责,执行上级重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任务。

(二)规范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程序:规范和完善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和执法程序。

(三)明确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职责和内容。

(四)建立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效能考核和评价机制,注重绩效评价。

(五)强化乡镇财政监督检查执法力度,赋予必要的执法权力。

(六)加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队伍自身建设,建立乡镇财政监督专员考核考评和异地交流机制,实行再监督。

(七)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统一的乡镇财政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加强乡镇财政队伍的管理和工作指导,便于乡镇财政干部的异地交流,有利于充分调动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范文篇4

关键词:财政管理;会计监督;全局

基层财政管理工作是我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是否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直接关乎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近几年,我国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管理体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也暴露出了基层财政管理各项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改革的浪潮中,如何才能够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实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期下财政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财政预算等机制的不断调整,财政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转型过程中。从日常的实务工作来看,转型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集中于思想、人才、制度以及信息化四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对于财政管理工作认识上的偏颇是阻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主观因素。在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过程当中,常常伴随着多种“声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各项财政制度的改革措施非常重视,认为这些措施相较于之前的财政制度而言能够有效的改善某一类或者是某些问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则对于各项改革措施持抵触的态度,他们认为制度的实施耗时耗力,并且会给他们原本正常的工作带来较大的冲击。多种“声音”的存在向我们揭示了财政管理相关工作宣传不到位以及认识不深刻等问题。

(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基层财政机构操控能力偏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存在着较大的上升空间。仅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以上学历财会人员虽然有了较大比例的提高,但是这批学历构成当中仍旧有一部分是属于社会教育机构的毕业人,整个队伍的专业基础以及职业素养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此外,在财政档案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环节上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性人才,无法为财政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制度执行力度有待提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县级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严谨性等较从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制度制定合理、财务监管及时有效。但是,在制度的执行力度上尚存在着提高的空间。比如,由于各个岗位之间工作衔接存在时间和内容上的不协调,导致制度的执行存在推诿的状况;一些工作人员过分的依赖工作经验或者固化的思维方式而忽视了制度本身执行的可行性以及条件等,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四)财政信息化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信息化一直是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强调的重点,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也在陆续引进相关财政管理软件,但是对于其具体应用还存在着很多细节性的问题。比如,系统功能应用不全面、系统数据录入程序存在漏洞、系统安全性未及时检测等。此外,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有关财政工作信息的沟通平台也急需建立,否则将大大影响工作效率。

二、会计监督对促进财政管理全局工作实现的重要意义

实现财政管理的全局工作需要各个单位多方努力,会计监督作为整顿财政管理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实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一)有助于观念的及时更新

观念的更新除了需要采取各种主观性的措施使各单位认识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开展工作等以外,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客观性措施来约束各单位的财务行为,保证财政管理工作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下开展。会计监督制度恰恰能够满足观念转变过程中客观性的需求,并且全面的会计监督能够渗透到财政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对全局工作的监督。

(二)有助于弥补人才的缺失

综合性人才的缺失给财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细节性的问题层出不穷。在无法迅速满足财政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时,会计监督工作可以尽可能的避免财政工作的各种细节性问题。比如,会计档案的检查可以弥补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分类、归档整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票报销情况的检查可以规范报销人员的行为等。

(三)有助于提高制度执行力度

全面的会计监督贯穿于整个财政管理工作,任何重要环节的执行效率和效果都会受到会计监督的外在考量。以单位的采购业务为例,在会计监督制度下,相关人员会审查采购物品的可采购性、采购合同签订时是否遵循相关内部控制活动、采购物品的后期使用效率以及维护情况等。

(四)有助于弥补信息平台的不足

信息平台构建所存在的问题大大的威胁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及时性。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监督是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在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全面的、及时的、规范的会计监督同样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满足财政管理工作对数据的基本需求。

三、加强会计监督,实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监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深度上来弥补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同样可以看出,要想更好的实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开展,会计监督工作必须是全面的、及时的、规范的。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不断完善会计监督工作,以充分发挥其在财政管理全局工作中的作用。

(一)把握方向,合理规划

会计监督要结合具体的财政管理工作来开展,做到有的放矢、全面出击、力度恰当,即以财政管理工作为方向、合理规划各会计监督措施。以某县为例,为了做到全面监督,该地区财政局领导提出了“五结合”的思路,将会计监督检查融入到了财政管理工作方方面面:一结合是将会计监督与宣传财经法规相结合,杜绝偷税、漏税、私设“小金库”现象等;二结合是将会计监督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保障预算的执行力度;三结合是将会计监督与地区内的经济秩序相结合,重点管理各单位的经济活动,避免出现“吃回扣”、“吞公款”等现象;四结合是将会计监督与预算、成本、绩效、内部控制等各项制度结合在一起,落实检查与整改的一体化;五结合是会计监督要与相关部门结合在一起,即与纪检、监察以及司法部门等相配合,加大会计监督力度。从该案例可以看出,五个结合以财政管理工作的内容为核心,并且提出了每一结合的重点工作,为会计监督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会计监督工作是否能够按照预定的思路与规划发展,需要看会计监督检查人员能否满足工作的整体需求,因此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某县为了提高人才队伍质量,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从职称、学历、年龄、能力、经验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合理配比检查队伍,形成一种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其次,举办各种财务工作核查培训班,督促检查人员及时“充电”。同时,与实务经验丰富的专家形成合作,以解决监督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再者,为了规范会计监督人员的行为,该县还制定了诸如《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纪律与惩罚》等规章制度,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公平、公正,切实的促进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最后,该县结合地区具体情况,对每个检查小组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措施。从其工作记录中可以看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会计机构构建是否合理、会计人员是否合格;相关内部控制、预算管理等制度有无制定并按规定执行;财税制度是否与国家规定一致,并按照规定执行;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财务信息是否完整、真实;信息化系统是否按照要求使用等。从表面上来看,该县的做法是众多地区较为普遍的做法。但是,认真分析后会发现,该县的这些做法更加细致,同时兼顾了会计监督人员的工作状态与监督工作的需求,刚柔并济,更加有利于会计监督人才队伍的迅速成长。

(三)协调双方关系,做到公平公正

会计监督涉及到检查方与被检查方,对立的关系会使得检查工作很难开展,也大大降低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效用。因此,检查方要与被检查方协调好工作关系,并且同时保证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1.在检查、处理等工作环节,允许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或者财务人员参与到其中。这样不仅能够使检查人员更快的了解被检查单位的工作,而且能够使被检查单位更深入的了解到处罚的尺度、处罚的依据,验证检查结果的合理性。此外,在工作中尽可能的取得被检查单位的理解。比如,在采用抽查方式的情况下,要公开抽取的方式方法,提前做好各单位的工作,使他们能够理解为什么要采取这一工作方式,避免出现被检查单位不配合的状况。

2.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账号等平台公布各个阶段的检查计划、检查内容、检查结果等,使各个被检查单位能够及时获得检查信息,保证检查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设置投诉、举报途径,并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为各被检查单位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投诉、意见反映场所。

(四)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式

会计监督工作方式的选择不仅可以大大的节约检查方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而且能够给被检查单位的工作带来较大的改观,相关人员应当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工作环境。有些地方通过建立预算单位会计诚信考核机制来调动各预算单位工作的积极性。从预算管理诚信状况、资产管理诚信状况、会计管理诚信状况等对被检查单位进行全方位的诚信测评与考核。然后,按照相应的标准对这些单位进行诚信等级分类,不同等级的单位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检查的内容也存在着相应的区别。有些地方则从财政局内部管理着手,建立以财政局内部各职能处、室监督检查为基础,以财政监督局重点监督检查为主体的格局。比如,会计处以及各个业务中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日常监督负责,财政监督检查局则负责日常监督中的重难点问题。实务中则需要结合地区的具体情况,通过不同的会计监督工作方式来调整人、财、物各方面的匹配以及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力度等,以实现会计监督的目标。

四、结束语

基层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着整个地区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其不断完善需要各相关单位不断努力、多方寻求突破。会计监督作为一种客观的突破途径,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推动财政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弥补财政管理工作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正确的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迅速提升会计监督队伍的综合素质、协调多方关系、创新工作方式,逐步完善会计监督工作,促进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周菲.以“整改年”为主线推动财政管理工作——访湖北省罗田县财政局局长胡署平[J].财政监督,2015(22).

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范文1篇5

村级财务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落实国家有关农村财务管理政策、方针具有重要的支点作用。但是,受制于客观条件,村级财务管理普遍出现账目混乱、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财务公开质量不高等现象,制约着农村经济与农村改革的发展。本文将对村级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以及相关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

农村;村级财务;问题;对策

当前,农村经济改革正持续推动中,良好践行村规村约,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其关键原因在于农村是否能通过各种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实现高水平的村务自理,有效提升村委会的服务质量。但是,由于诸多客观原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高质量劳动力的流失,高素质人才难以在农村扎根,由此导致的农村自我管理进程长期停滞不前。而村级财务管理作为村务中的重点任务,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以此作为农村经济的改革点,持续推进。

1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1.1缺乏有效的、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以及评价机制。

由于农村经济实力所限,村级财务管理资金分配必然需要精打细算,对于硬件提升以及人员素质提升的资金投入上存在明显不足,由此是财务管理出现人员与硬件上的双短板。同时,农村的会计电算化水平仍然比较低,人员素质长期无法提升,信息公开缺乏持续性。另外,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缺乏评价体系,财会人员无法对管理的实效性进行评价,无法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需要,也在其他方面引起了村民对于财务管理上的误解,引发内部矛盾。

1.2财务管理缺乏监督,规范化管理缺失。

在财务管理中,财务会计管账、出纳管钱是重要的、基本的财务管理条例。但是,由于村级财务、甚至村务管理在制度上、人员上缺乏足够的监督力度,权钱集中的混乱现象较为常见,也成为了村官腐败的温床。同时,规范化管理的缺失直接导致资金利用不到位,招待费、公款吃喝等现象开支过大或者是严重超标,以此所带来的变通报销现象也较为常见。另外,国家针对部分贫困地区所下发的扶贫基金,由于数额较大,如何真正用到农民身上,如何有效防止资金的滥用、乱用,在村级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仍然是研究的空白。

1.3财务公开落实不到位,无法调动村民的监督热情。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力度在加大,村容、村貌正在发生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但如何有效提升村民的村务参与热情、切实提升村委会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仍然是较为困难的课题。例如,在财务公开方面,只有总账,无具体明细、无分类、无说明,这样的三无”信息公开对于村民来说无异于天书,对于激励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无异于天方夜谭。同时,部分农村在村级财务管理上实行了信息公开,但更新信息不及时,甚至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账目表面很好看,但水分很多,缺乏实质性内容。

2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

2.1优化村级会计人员的管理,提升村级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村级财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的问题,可按现有的农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财务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财会人员给予清退。同时,由乡镇一级政府组织公开招聘,依据所辖区域农村个数、规模等科学配备相应财务人员,最大化节约行政以及资金资源。对于农村财会人员不足或应聘人员不足的现象,政府可以联合高等教育学校,采取大学生村官”相匹配的大学生村级会计”政策,鼓励财会专业的优秀学生下乡支农,为农村财务管理注入规范化活力,从而有效杜绝财务上的混乱。另外,对于现有的财会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敦促其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定期进行相关的业绩考核,并设置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此形成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以及稳定性,从而实现村级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

2.2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推动村民参与村务热情。

规范、专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内部监督,更需要外部监督,只有在村民的有效、长期监督下,财务管理才能更加阳光”,村务处理才能更加专业。因此,需要首先践行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尤其要加强民主监督制度的假设。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在村级设置村务公开小组以及民主理财小组,依据法定程序,有效推动监督力量的有效落实。例如,财务是否真正公开、透明,公款吃喝、违规招待是否存在,村民意愿是否能有效实现,等等。村级财务小组作为连接村民与村务的重要节点,需要充分发挥出其监督与制约作用,推动村级财务决策更加合理、科学,有效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

2.3积极落实财务公开制度,乡镇政府加强监督与管理。

财务公开要坚持实际、实用以及实效的基本原则,让民众能够看得见、看得懂,必要时可以单独制定出小册子,分发给村民。要求财会人员定期向理财小组与监督小组作报告,对账目存在的问题作出更好的分析,对财务管理工作中涉及的隐藏问题积极说明,理财小组与监督小组需要做好细致沟通,积极了解财务管理工作上的困境,与村委协商共同解决。同时,乡镇政府在平时的工作中,应不定时、不定点对所辖自然村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抽查,有效实现对乡镇政府的监督与管理。

2.4明确村官与财务人员的业务范围,加强责任管理。

对于村官的职权范围,需要作出明确的规定,以有效防止其利用手中的权力干扰财务管理工作。例如,对设计本村重大的资金收支情况,需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主任起到引导与执行作用,决策的主动权在村民代表大会手中,对于国家征用土地补偿款、投资收益、集体统一经营收入等的使用管理以及核算,需要村民代表大会、理财小组、监督小组直接对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有效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同时,财会人员需要认真落实报账与入账程序,坚持使用统一票据,明确专人管理票据,统一建档,有效实现村务管理的制度化、专业化与法制化,从而推动农村村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3结束语

针对村级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继续推动村务公开制度、扎实推动财务管理的监督制度建设成为重要的解决方针。因此,需要财务人员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有效落实财务公开,提升财务监督能力,从而促进村级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制度化。

作者:田娇燕单位:宁夏中宁县舟塔乡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肖羌雄.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必要性研究——以青海省湟源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417-3419.

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范文篇6

(一)强化财政监管是公共财政

民生价值取向的客观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突出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财政工作的价值取向。“十一五”时期,全国公共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等方面的支出达4.45万亿元、1.49万亿元、3.33万亿元和5600亿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6倍、2.6倍、1.3倍和1.4倍。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近3万亿元。在“十二五”时期,民生支出比重还会增加。民生资金投入点多面广,社会关注度高,随着这些支出的不断增加和民众监督意识的增强,适应财政分配领域和服务对象发生变化的实际,如何落实好各项财政政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直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在客观上对财政监督管理的现有工作模式、体制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强化财政监管是反腐倡廉

逐步深化的历史选择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只能强化,不能削弱。财政监管历来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具有治标与治本的双重功能。鉴于反腐倡廉与财政监督的内在联系,只有更加充分地发挥财政监管源头治腐的作用,充分发挥财政监管对财政权力运行的制衡作用,加快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管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才能落实廉政风险防控要求,才能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也能全面完成中央交给财政部门的反腐倡廉任务。

(三)强化财政监管是推进财政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趋势现在全国财政收入已经突破10万亿元,这些钱用得怎么样,花得是否有效益,在“全面监督”、“全民监督”的时代背景下,要求“预算公开”、“民主理财”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财政的政策制定权、资金分配权都将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能否通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向社会、百姓交上一本明细账、放心账,财政部门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加强对中央部门的预算监督,充分发挥专员办就地监管优势,化“拾遗补缺、临时突击”为“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对于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二、财政监督工作需要把握的几点要求

一要加强统筹。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管工作,就是要按照“大监督”理念的要求,实现财政部门内部监督资源的整合,增强监管合力,真正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协调机制,站在更高的层面加强统筹。对内,专职监督机构要明确职责,理顺关系,补齐短板,做强监督,形成对预算编制、执行的有效制约。对外,要逐步形成纵横联动、高效有序的财政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中央与地方的工作联系,上下联动,全面推开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监管,尽快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管机制。

二要主动服务。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管工作,要着眼于更加主动地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财政监管不仅仅是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专职监督机构与业务管理机构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形成监管合力,可以更加及时地反馈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更好地服务财政部决策。对于专职监督机构来说,要通过监督检查,发现财政政策在各部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反馈,促进业务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制度,帮助被监管单位进一步规范管理。要通过监督检查,反映财政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使中央政策及时“接上地气”,更加有效地指导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通过监督检查,积极主动解决被监管单位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政策指导、业务培训等方面主动提供服务。

三要积极创新。财政监管职责任务的不断丰富和拓展,决定了财政监管的方式方法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财政监管工作,就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打破思想的禁锢。在财政管理中,财政监督是否介入、在哪个环节介入、以何种形式介入,都需要深入研究思考,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预算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那么它的管理、监督与评价体制也应当是动态的。

四要注重效能。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管工作,逐步建立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促进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因此,要切实增强战略意识,着眼长远,围绕目标,统筹规划,找准重点,逐步推进。在现有的组织架构和人力条件下,要积极作为,也要量力而行,处理好辩证关系。财政监管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包打天下”。要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合理介入,确保有限的监管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三、“十二五”规划的财政监督目标

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范文篇7

如今的财政会计监督机制及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国家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需要予以改革创新。本文从我国财政会计监督机制及方式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其缺乏有效性的原因,指出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并针对原因提出一些改革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

财政会计;监督机制;改革创新研究

0引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为财政会计的监督职能提出了一些挑战。很多新的问题用传统的监督机制已无法解决。随着国家对腐败问题越来越重视,财政会计的监督机制也急需改革和创新。财政人员不仅要履行传统的会计监督职能,同时,针对财败问题,阳光财政问题都需要进行监督和管理。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对公共财政的监督,以及这个监督体系的财政管理等,都带来了新的课题。本文从我国目前财政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改革创新进行分析。

1我国财政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会计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一种监督。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从概念可以看出这两种监督都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参照,为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一部系统的关于财政会计监督机制的法律出台,而在预算法里也并没有对财政会计监督的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可见财政会计监督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尽管《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对非国有单位的财政违法行为有相应的的处分和处罚,对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也不进行了责任追究,但实施的细节并没有详细的规定,尤其是对情节较重或者过重的情况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1.2形式主义严重

我国的财政会计监督还停留在只管不治,只治不理的层面上,监督形式及其单一,并没有取得好的成效。面对一些财政问题,只是处理、处罚,并没有发挥积极地宣传和教育作用,导致腐败越来越隐蔽,形式越来越多样,监督工作越来越难。还有些监督工作习惯做临时作业,下命令了搞一搞,不提醒不监督,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督工作治标不治本,没有连续的实质性监督。即使发现了问题,也没有一查到底,跟踪式监督。工作形式主义十分严重。

1.3缺乏有力的社会监督

单靠政府部门一方监督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难以避免的会流于形式。而财政会计的监督体系中的社会监督往往被忽视。尽管政府明文规定,三令五申地要求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可是仍然公开的只是表面作业。因为一些有效的数据经常是以术语,数字展示于众,缺乏详细的解释。公众看到了纸,看到了字,却看不到内容。无法形成有效的公众监督。即使有公众对一些数字提出异议,也往往被政府的权力拒之门外。

2财政会计监督体制及方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2.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财政会计监督体制

财政机关的权力和责任要有法律法规进行明确的规定,监督主体要明确,监督内容要明确,要与审计机关的分清楚分明白。并且,需要用法律法规明确财政监督主体的执法地位,加大监督权力,并为监督行为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和保障。而对监督事项也需进行细化和明确,避免出现腐败分子钻法律空子的情况出现,并对违法者处以详细的处罚或处理。通过司法手段,对财政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2.2加强财政部门管理,建立有效的财政管理体系

为避免财政会计监督流于形式,需要加强财政部门管理,建立有效的财政管理体系。监督机构的设立是会计监督职能得以履行的保证。政府财政要依据我国新《会计法》中的内容,建立一个具有“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授权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的会计监督机构,加强对会计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对会计从业资格严格审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减少投机耍滑,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欺诈行为。

同时,完善财政管理体系,将各个科室和各个管理相连接,权责分明。财政分配、管理和会计监督相分离,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避免工作突击性,临时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使财政会计的监督工作日常化和规范化。

2.3加强社会监督,保障公众监督的权利

政府应采用多种方式实现社会监督,公众监督,例如举报邮箱,网上举报,微博监督等新型监督形式。低成本高效率的实现公众的财政的有效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针对公众的监督出的问题,政府应予以及时的解决和回应,提高公众监督的积极性。并对举报的公众进行保护,保护其隐私权不受侵犯,同时予以一定的奖励和鼓励。另外,财政公开的形式应该更加透明化,人性化,解释化。不能以一纸一数示人,要有全面的、详细的资金使用情况和介绍,让资金从预算到使用的情况都一目了然。

3结束语

财政会计监督作为保护国家经济发展,防止腐败横行的一个有效监督方式,还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形式主义严重,公众监督不到位等严重问题,需要及时的改革和创新。在新时代的推动下,因采取多种监督方式,线下线上同时进行,政府与公众形成合力,将财政会计监督日常化,规范化。同时需要完善财政管理的体系建设,加强对会计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会计监督人员的素质,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参考文献】

[1]施德清.分析如何加强会计监督构建稳定长效的财政监督机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2.

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范文篇8

【关键词】财政监督;会计监督;廉政建设

我区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在省局、市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局党组的工作部署,我们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职能、依法监督”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突出重点、热点,开展对财政专项资金检查

围绕财政监管中的重点问题,抓住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强化财政支出监督力度,既要监督资金的安全完整,更要注重资金的绩效监督,使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更紧密结合,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开展检查过程中,继续探索监督检查的新形式、新方法,综合利用监督检查成果,降低检查成本,提高监督效能。

一是加强对财务、国库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收入对账制度,确保财政收入的完整与安全;二是结合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建立对重大财政支出资金,如政府采购、社会保障等财政资金从编制、拨付到使用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机制。

二、强化财政系统内部监督

不断提高财政运行质量。根据《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的规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对包括财政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在内的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机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资金运行行为的监督检查。把住预算和资金两个关键环节,重点参与部门预算管理,在财政收支计划、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工程项目预算的编制上、及财政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提前介入。此外,还要研究探索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提出改进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新措施,全面提升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层次。

三、强化监督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拓展财政监督的领域和空间

要实行监督信息公开制度,即不定期或定期公布监督信息,对重大案件实行媒体曝光,对一般案件实行公开制度,这样既可代替催款通知,又能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增强单位法人和直接责任人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提高违纪成本和风险,建立健全检查结果移交制度,将处理人和处理事相结合,真正起到监督效果和作用。树立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将检查和调查相结合,为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要将检查信息和调查研究相结合,适时转化为有效的管理建议。

四、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监督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是财政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伪造、变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行为,要集中力量,加大会计打假力度。要本着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为加强财政管理服务的宗旨,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行业或单位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有计划、分阶段全面整顿会计秩序。认真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改进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方式方法,加强经常性的会计监督工作。

五、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

从目前的工作现状看,我们还有许多监督不到位或是空位的地方,所以,在监督理念上,要把“财政监督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与财政改革和管理相结合”确保财政资金合规、安全、有效,建立“预算、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财政运行机制,根据财政管理的需要和监督检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特定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和开展调研工作,要综合运用检查、调查、审核、督促、反馈等多种方式和方法,改变以往集中性、突击性和临时性的事后检查方式,构建以事前调查审核、事中动态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新机制,构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模式,增强财政工作透明度,做到科学理财、依法行政。紧紧围绕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新机制等问题,就财政监督工作如何融入财政管理,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构建预算、执行、监督三分离的科学财政管理体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财政监督水平服务。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财政监督工作水平

要认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以廉政促勤政。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职能,努力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业务水平。虚心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从而促进我区财政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财政监督服务财政管理和改革的几点思考《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年14期王湛.

[2]关于财政监督的有关问题探究《中国市场》.2015年49期王雪莹.

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范文篇9

关键词:财政监督;财政监督法规;预算监督;其他经济监督

财政监督是国家经济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财政监督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其中:狭义的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依法对财政管理中财政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的监督;广义的财政监督是指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财政机关在内的财政监督主体依法对财政分配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监管和督察。本文将从广义的角度针对当前我国财政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如何完善财政监督体系,以促使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及时性、有效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当前我国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财政监督工作,把严肃财经纪律、整顿财经秩序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长期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监督在总体上得到了加强,财政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我国的财税秩序仍较混乱,规范的财政自主监督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使得现行财政监督的法制建设、工作方式和监督手段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管理的需要。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财政监督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财政监督的方法不够规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要求财政监督的理念或方法与之相适应。但目前财政监督的理念不适应,监管方法比较单一,监督内容和方式仍以直接检查为主,偏重于微观监督,忽视宏观监督,与现行的财政职能转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从监督内容上看,对公共收入的检查多,对公共支出监督少;对财政分配的最终结果检查多,对全方位监控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少;从监督的方式上看,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从监督环节上看,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监督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这就导致很多财政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既成事实后才被发现,从而造成财政管理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屡禁不止,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财政的内部监督比较薄弱。财政监督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之分,二者相比较而言,财政的内部监督显得极为薄弱,也就是财政对自身的监督力度远远不够,给国家财政资金的分配和预算的执行留下了漏洞和隐患。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内部管理松懈,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财政系统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财政部门腐败现象的蔓延与财政监督尤其是内部监督不健全、不完善,缺乏约束机制不无关系。

3.财政监督和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尚未理顺。我国现行的经济监督体系主要由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审计机构监督等共同构成,负责对经济运行秩序实施监督。从理论上看,这些监督主体职责分工应该明确,监督内容各有侧重,并允许适当交叉,逐步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但是,目前我国经济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是: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尚未理顺,各个经济监督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不甚明确,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检查计划上不能相互衔接,工作信息上不能相互共享,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总体效果。

4.财政监督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财政监督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必须依法行政。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系统地规定财政部门实施财政监督的法律法规,财政监督缺乏独立完整的法律保障。尽管我国已相继出台了《预算法》、《预算法实施细则》、《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财政法律,但由于这些法律有其自身独特的规范对象,对财政监督仅限于原则性规定,并不完整和系统,对财政监督的职责权限、监督范围和内容、监督程序和步骤等并无详细规定,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由于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法规依据,财政监管工作难以覆盖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导致在财政监管执法上尺度偏松、手段偏软,严重影响着财政监管的权威性。

二、完善我国财政监督体系的对策

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框架及其有效的财政监督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监督体系,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规范的财政监督的方式。针对现有财政监督方式的不足,为切实有效地加大财政监督的力度,使财政监督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运行轨道,必须建立起适应财政管理改革需要的、规范的财政监督方法体系,包括:(1)由重事后监督为主转变为财政分配全过程的监督。财政监督要适应部门预算管理改革,通过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对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监督,对国库拨付资金的监督等,及时发现财政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符合新形势的需要,也有利于财政监督转入经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中运行。(2)由重收入监督转变到收支监督并重上来。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过去一些人把监督检查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一项措施。诚然,通过加强收入监督,可达到增加收入、防止公共收入流失的目的,但公共支出资金使用效率如何,有无挤占挪用等,更是公共财政监督的重要内容,关系到财政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关系到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财政监督工作要尽快实现由重收入、轻支出向收支监督并重转变,从而逐步建立公共预算收入解缴、征管、入库、退库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同时,建立从公共预算支出的申报、拨付到使用全过程的跟踪监督机制。(3)由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规范化的经常性监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工作的中心是以加强管理为主。因此,财政监督工作也要转变监督方式,逐步由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经常监督上来,要立足财政管理,着眼于财政活动的全过程,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财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真正形成财政监督与管理并重,日常监督管理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工作新格局。2.建立科学的内部监督体系。科学的内部监督体系,是现代财政监督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科学的预算监督体系。预算体现着国家政策的意图,规定了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预算编制的科学与否,执行得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预算管理效率。近年来,随着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我国的预算管理开始改变过去轻约束的状况,朝着依法理财的方向迈进。目前,在预算编制的执行中,非规范性因素仍较多。因此,在今后的改革中,必须加强预算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具体是:(1)加强预算编制的监督。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大都实行部门预算,这是我国预算编制的重大改革,意义深远。部门预算的核心是要细化预算和实行综合预算。预算编制监督的重点在于监测预算单位基本情况及其上报预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剔除水分,减少随意性,确保部门预算的科学和规范。(2)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随着“金财工程”的实施,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手段,随时掌握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方向、结存等动态情况,并对管理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追踪监控。同时,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对财政资金的管理监控要一直延伸到财政资金使用单位和商品与劳务供应者帐户,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即时监控,真正将监督寓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3)加强预算执行结果的监督。预算执行的结果体现为财政决算,这方面监督的重点是决算的真实和合法。具体包括:预算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交,是否存在擅自减征、免征、缓征预算收入现象;是否出现截留、占用、挪用及隐匿收入、私设“小金库”行为;预算支出是否及时拨付、支出的范围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巧立名目、虚报支出、弄虚作假行为;预算调整是否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预算会计的处理是否正确、及时、合法等。

二是规范会计秩序的监督制度。加强会计监督是保护国有资产、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成为财政监督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主要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1)财政部门作为会计的主管部门,对会计工作负有管理、指导、监督职责。由于会计工作所依据的政策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都是由财政部门制定的,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经常会出现现行制度无法完全满足会计核算要求的情况,这就客观上要求财政部门要不断地适应新情况,适时调整会计政策,完善会计制度。同时,要按照调整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实行对会计信息定期抽查制度,由此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减少会计领域的造假行为。(2)必须加强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督。依靠会计中介机构对企业单位的收支活动、会计信息和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用做法。在现代社会已成为除国家监督之外最重要的监督形式。中介机构的发展壮大对于节约国家的监督成本,维护国家和公众的正当利益以及正常经济秩序,具有重大作用。政府财政部门应该在要求中介机构加强行业自律、制订行业标准、规范执业行为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督,对违规执业行为严肃查处,促使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发展。

3.理顺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要妥善处理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以及财政监督专门机构与财政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财政部门及财政监督专职机构依据《会计法》实施监督管理,重点监管各单位在财政收支过程中执行国家财政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情况,确保财政收入支出安全有效。要与审计监督、税务监督加强协作,互通信息,有机结合,避免工作中的重复和推诿现象,形成合力。在财政部门内部,要理顺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能关系,建立起财政内部的监督与再监督机制。只有这样,财政部门才能在整体上建立起事前调查审核、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三位一体的财政监督机制,进而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

4.健全财政监督法规体系。建立和健全财政监督法规体系是财政部门依法行政的首要环节,是开展财政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尽快制定《财政监督法》,出台配套的行政规章,明确财政监管的职责、任务、权力和义务,规范工作程序,使财政资金的运动完全置于财政监管之下。要建立财政行政复议制度,有效地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保障和监督财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华国庆.我国财政监督法律制度建设刍议[EB/OL],/.

[2]刘孝诚,刘静.论国家财政监督机制[J],财政监察,2002年第2—4期.

[3]杨舟.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监督初探[EB/OL],/LW/16/10179/.

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范文篇10

摘要各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来,在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方面成效显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制约着会计监督的充分发挥,本文着重提出四个观点来谈谈如何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会计监督作用:一是应制定统一的经费支出标准,确保会计监督有章可循;二是应上下联动,合力构筑会计监督体系;三是会计核算中心应内外结合,营造浓厚的会计监督氛围;四是履行会计监督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关键词集中核算会计监督作用

各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来,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努力探索,在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方面成效显著。因为一是会计人员能独立于单位履行监督职能;二是实现了事前监督,从源头扼制了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体现了“集中”的优势,一有制度出台,都能及时、全面实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困难制约着会计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而且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会计核算中心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责的同时还需兼顾公平、倡导服务。本文拟就如何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会计监督作用,提几点建议。

一、统一标准,健全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核算中心最能全方位、第一时间地实施会计监督,只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统一的经费支出标准作为依据。而现今,很多财务行为仍然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有的规定不明确;有的现行的标准与实际有较大差距而操作性不强。这就急需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细化、统一的支出标准并经常更新(要细化到具体费用支出,如办公费、邮电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项目经费的使用等),再借助会计集中核算自身的优势,相信全面、严格地履行好会计监督是没有问题的。会计核算中心也可以通过积极收集、总结日常会计监督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主管单位财政部门或通过财政部门向政府报告,在不违反上级有关制度、文件规定的前提下,及时制定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经费支出标准。

二、上下联动,构筑会计监督体系

很多地方都是在县(市、区)设置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会计集中核算,而其上一级政府没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而各县(市、区)在处理业务时也相对比较封闭,难于进行业务交流,不利于形成合力。这就需要为会计集中核算建立一个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平台,使会计集中核算的工作,向上,可以请示咨询、汇总问题;横向,各县(市、区)可以就具体问题及时沟通,统一监督口径。而在县(市、区)内部,会计核算中心要经常同财政部门各科室及其他财经纪律监督部门进行沟通,如核算中心应积极为财政服务,及时向财政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如提供预算定额数据,有助于合理的预算安排;对项目资金实施跟踪落实,有助于实施财政监督检查。财政也应为核算中心的会计监督提供便利,如细化预算支出口径,实施更合理科学的预算安排;政府采购中心应及时公布政府采购目录,根据核算中心提供的数据,及时修正、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等。

三、内外结合,营造会计监督氛围

1.在会计核算中心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业务水平尤其重要,这关系到能否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1)要加强他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增强会计监督的力量;(2)在具体业务方面,针对财会工作操作性、政策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应定期组织业务探讨和有关财经法规的学习;(3)加强工作岗位建设,通过健全的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的制定,并采取定期轮岗,使各岗位会计人员既能较好地分工协作又能相互制约;(4)可使用否定报备制度(碰到认为违反财务规定不予受理的或相关规定比较模糊不好把握的应填写否定报备单提交集体研究)和内部稽查制度(即成立内部稽查小组,定期抽查各核算小组的会计资料)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各岗位会计人员能依法、准确、公正地处理每一笔报账业务。

2.在同核算单位关系的处理上,应利用核算中心的资源优势加强对核算单位报账会计的业务培训,使其能把好报销业务审核的第一关;加强对单位领导财务知识和财经纪律的宣传,使其认识到单位负责人是财务第一责任人,应当保证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核算中心可以通过组织报账会计培训、座谈,发出财务建议书,利用对单位备用金、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等机会深入各单位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单位的业务特点,掌握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更好地进行会计监督,也能促使各单位自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四、及时公正,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范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财政检查工作中,业内人士越发注重其对财政中心工作的服务作用。为使财政检查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财政管理与改革事项,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财政检查服务财政管理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财政检查服务财政管理价值

财政检查工作要服务财政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管理效应,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鉴于此,如何充分发挥财政检查服务财政管理的价值已经成为业内人士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我国财政检查中存在的弊病

财政检查工作对于强化收入监督和支出监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其也是推进绩效监督的有效手段,并使财政部门的内部监督工作更加规范。简言之,财政检查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然而,现阶段我国财政检查工作中尚存在一系列有待于完善和提升之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相关法律体系有待于完善。近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财政部门监督办法》,但其仅在财政部门内部发挥作用,没有具体到法律层面。除此之外,我国的一些省市虽然出台了《财政监督条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但财政监督检查法制建设的进程尚有待于加快,大部分省市并未实施《财政监督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财政监督检查立法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二)财政检查和财政管理相脱节。在我国财政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资金分配较为重视,对监督检查工作却较为放松,未能将财政检查工作切实纳入到财政管理体系中,二者的契合度尚有待于提高。同时,部分工作人员对财政检查工作并未树立正确的认识,甚至将其看作是增收节支的一种特殊手段。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检查服务财政管理的效能难以得到切实发挥。

(三)财政检查信息化水平有待于提高。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检查信息化水平难以有效满足检查工作的需要。现代化的网络手段有待于提高,使财政检查工作受到一定影响。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也不高,致使被检查单位的一些基础性信息和政策文件等较为匮乏。此外,相关软件的开发也受到影响,难以有效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信息反馈滞后等现象使财政检查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绩效监督水平有待于提高。在财政改革事项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得到切实提高。为此,建设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非常重要。然而,我国的绩效监督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基本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其往往难以适应评价项目的多元化的特征,致使绩效评价的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虽有绩效评价文书,但实操性不强,使绩效评价的质量受到影响;虽有绩效评价反馈机制,但相应的制度化工作机制尚未形成,致使绩效评价的层次受到影响。

二、财政检查服务财政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设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现阶段,要想使财政检查更好地服务于财政管理,国家应综合实际情况,制定财政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此使财政监督更加有序和规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财政监督拥有一定的执法权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同时,还应确保财政监督具备一定的执法刚性。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宜尽早制定《财政监督办法》,从而促进财政监督检查法律体系建设平稳、有序的发展。

(二)强化财政检查信息化建设。二十一世纪,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和便捷。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财政管理中,使财政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财政监督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财政监督信息技术水平尚有待于提升。为有效改善这种局面,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业内人士一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互联网为依托,打造一个更具前瞻性以及科学性的财政监督检查信息化家平台,使财政相关部门能够有效实现网络连接,通过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方式,完成智能预警和方案处理等事项,以此对财政资金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并使财政检查的整体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三)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管理职能的作用。相比财政部门的大部门业务,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有着显著的不同,其出发点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监督;二是检查。然而,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规范以及管理。目前,我国的财政检查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仅局限于具体的检察业务事项,对于财政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为使财政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更加顺利,首要的一点,就是明确审计监督以及财政监督的范围,只有二者各司其职,互为补充,才能使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发挥作用[1]。现阶段,我国的审计监督以及财政监督在对象、时间等多方面存在重复的现象,不仅浪费了人力和资源,也使监督工作难以切实发挥作用。在财政检查工作中,一定要对政策变化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对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关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财政管理中的难点各个击破,强化事前检查和事中检查,并使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更具管理特色。与此同时,还应强化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使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以此达到降低监督成本以及发挥管理效能的目的。

(四)提高绩效评价层次。在推动绩效监督的诸多要素中,绩效评价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绩效评价也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得以顺利建设的必备前提。为此,使绩效评价质量以及层次得到切实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对绩效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使绩效评价的质量得到切实保证,综合考量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对绩效评价的基础进行夯实。与此同时,还应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相应的反馈机制,使绩效监督体系建设更具规范性和科学性,使绩效评价对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切实起到辅助和推动的作用。

结束语:

现阶段,在我国财政检查工作中存在诸多弊病,相关法律法规处于缺失和不完善的状态,且财政检查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难以有效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要。为有效改变这种局面,国家相关部门一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财政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此使财政监督更加有序和规范,并对财政检查信息化建设事项引起充分重视。除此之外,还应重视绩效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使绩效评价的质量得到切实保证,综合考量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对绩效评价的基础进行夯实。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财政检查服务财政管理的价值,并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范文篇12

关键词:村级财务监督经济活动

农村财务向来都是农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农村财务情况会直接影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农村的党风党貌及民风民貌。现阶段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财务管理方面较为混乱,个别农村干部将集体财产作为个人财产进行滥支配,助长各种歪风邪气的发生,并引发农村矛盾,成为不安定因素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因素较为复杂,但财务监督工作的薄弱是导致其混乱的重要原因,有些地区甚至在完全脱离监督制度的情况下开展财务工作。

一、目前我国村级财务监督工作存在的薄弱之处

(一)财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素质较低是村级财务工作人员存在的共同问题之一。首先是业务素质较低,大部分村级财务人员都不是专业科班出生,而是在进入社会后逐渐往财务方向发展的,既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训练,也没有相关的文凭。因此普遍存在记账缺乏准确性、会计科目应用无效、记账方式缺乏规范性、票据管理混乱等现象。除此之外,他们也不知如何判断经济业务的真假,缺乏敏锐的观察力,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使整个财务监督过程变得松散。其次是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一定的思想觉悟,盲目跟从领导指挥,遇到歪风邪气时难以坚持自己的原则,用正义去对待并处理相关事项。

(二)村级干部管理专制

财务监督工作主要是对财务收支所产生的相关凭证进行确认与审核。简单来说是人与物之间的工作,但剖根究底却是监督人员与被监督人员之间的敏感关系。其中,被监督人员由两个层次构成,分别是财务操作人员和财务决策人员。操作者主要负责对决策者下达的命令进行执行,因此决策人员才是最主要的被监督对象。毫无疑问,监督者通常是财务工作人员,而被监督者则往往是村支书、村长等村级干部,矛盾也就在此处产生了。大部分村级干部并不了解财务相关知识,对于财务人员所提出的相关要求不给予大力支持,甚至有些村级干部还带头违反财务制度,将坚持原则的财务人员视为打击报复对象。而站在政府的角度,只有遇到情节较为严重的问题才会出面进行处理,并不能有效解决村级干部违反财务制度和法规这一问题。

(三)相关监督制度缺乏完善性

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及监督制度是村级财务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就中国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而言,在这方面的管理还是较为薄弱的,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有些地区完全没有建立相关制度用于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行,而有些地区尽管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却形同虚设,没有将这些制度真正落实到基层,对于日常工作的开展没有任何帮助。这些现象都会导致村级财务监督工作无章可依,无法可循,降低其可操作性,即使有心工作也无章可循。任何工作的开展一旦脱离了相应规章制度的约束,就很容易发生违规现象。

二、如何完善村级财务监督工作

(一)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

要想使村级财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从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政治素质抓起,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的监督能力。首先应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形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良好道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公平、工作的财务监督工作;其次,还应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提高,不断更新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在精通财务业务操作的基础上了解相应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自己对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二)加强财务相关法规政策的宣导力度

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环境之下使任何被监督对象能够主动、积极地接受财务监督,是改善目前财务监督现状的主要着手点。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对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进行大面积宣导,让所有村级干部知法守法,改变村级干部原有的认知方式,不再认为接受财务监督是一种找茬及多管闲事的行为,并让村级干部意识到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所充当的角色是一名得力助手,可以帮助村级领导管理好村里相关的财务工作,使村里一切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合规、合法,使群众放心,领导安心,这些工作既离不开财务人员的努力,同时离不开村民的有效配合、更加离不开村级干部的大力支持。当村级干部形成正确的意识之后,他们就不会认为村内集体经济活动与财务监督工作之间存在矛盾,并主动、积极地接受财务人员的监督工作,给予财务人员行使正当合法的财务监督权力,对乡镇农经及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进行有效配合。

(三)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及制度的约束,任何活动一旦脱离了法律制度便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最后形成混乱的局面。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坚持分工明确、职责分明、配合有效、机制完善等原则,才可以充分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及合法性。村内在开展一切经济活动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进行,将“以人治理”的现状逐渐转化为“以法治理”,使广大村级干部和群众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形成依法管理、依法操作的高度觉悟,不断满足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贾宪威,林雪.对农村会计工作和农村财务监督的思考――以重庆彭水县为例[J].农家之友,2009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网管年终工作总结(27篇)
  • 下一篇:爱护环境论文(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