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足球入门训练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5 栏目:公文范文

足球入门训练范文篇1

摘要:采用实地调查法,分析河南省足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探讨河南省足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发展对策,为河南省足球竞技后备人才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足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1―1581―03

分析与解决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实现河南足球新发展和创造河南足球新形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关系河南省足球运动持续发展的大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河南省、市体育运动学校足球队及运动员;省内职业俱乐部后备队伍及挂靠足球学校的业余足球队为研究对象(共24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资料或文件,阅读足球、教育、经济和管理学方面的书籍,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和理论依据。

1.2.2专家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界定概念、确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指标。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本课题的问卷内容经8位专家两轮问卷后,反复修改与整合最终确定,具有较高的内容(逻辑)有效性。

采用“测验再测验法”,经在省体校U-15足球运动员间隔四天连续两轮的测验,结果显示相关系数是R=0.86,所设计的问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2结果与分析

2.1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的现状

2.1.1足球后备人才的注册、分布、梯队建设情况河南省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竞技后备人才共有246人。其中河南省足协注册的有146人,郑州市足协注册的有20人,洛阳市足协注册的有80人,具体分布在U-19年龄阶段的人数约30人;U-17岁年龄段的人数约50人,U-15年龄段人数约95人;U-13岁年龄段的人数约有71人,U-11岁及U-11以下约有0人;另外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约有220人。从训练体制类型分析,由省、市体育运动学校管理的(半)专业性质的人数约为90人;由足球学校各个年龄段的运动员91人;由(半)职业俱乐部培养的后备队伍梯队配备的人数约有65人。河南省足球竞技后备人才的梯队分布,从U-13到U-19足球运动队伍已经呈现横向拓展的趋势,中级阶段的足球竞技后备人才数量相对增多。

2.1.2足球后备人才的训练体制类型目前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的训练体制有如下几种:体育运动学校管理的(半)专业队体制,如河南省备战全运会足球竞赛的预备队伍;足球学校管理的业余训练体制,如中国足球学校洛阳分校、河南建业足球学校。这种足球学校可以看作是在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利用学生缴费在特定时期办业余体校的一种翻版;还有一种是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队伍体制,如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的后备队伍。

2.1.3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分析河南省运动项目的管理体制是由省体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河南省足球协会依附河南省体育局球类协会,有专门的编制、人员和经费,协会的办事机构与体育行政部门机构合一,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而权利主要集中在体育行政部门。这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集权色彩的职能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已经显示出定位欠准、行为失范的突出矛盾。同时,河南省足球竞技后备人才的管理现状中,职责不清,越权越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受计划体制行为方式以及知识能力的制约,职能转换不能完全落位,管理模式和行为方式比较僵化。

2.1.4河南省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行政管理者、教练员、科研人员、文化课教师现状与分析

2.1.4.1行政管理者的学历、工作经验和学习交流现状1)行政管理者的学历现状与分析。河南省足球竞技后备人才的行政管理者人数有42人(包括省、市足球协会领导、各个省、市体育运动学校或足球学校的训练竞赛科长或主管副校长等)。中专有14人,专科学历21人,本科及本科以上7人,年龄结构与学历分布成反比,年轻的学历高年龄大的学历低。

2)行政管理者的工作经验和学习交流状况与分析。河南省足球行政管理者一般的工作经历较短,平均工作年限达7a,工作年限最长的有长达19a,这并不是行政管理者的一个优势。学习交流状况不尽人意,多数情况是利用省内足球竞技后备人才竞赛时,组织学习与工作经验交流;另外,在足协组织的工作年会以及贯彻国家足球协会有关足球项目重要文件时,组织起来学习。

2.1.4.2教练员的现状1)教练员的学历和运动经历现状。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的注册教练员共有34人,分布在各个地、市体育运动学校和职业俱乐部后备队伍以及足球竞技学校里。教练员中大中专学历20人、本科学历4人,还有10人是高中文凭,这种状况一部分要归于历史原因,在我国专业竞技体制时期成长的教练员大多数是从运动员退役后转而投身教练事业的,由于长期忽视对文化教育的学习,造成这些教练员普遍缺乏文化根基。

2)教练员的岗位培训现状。在34位教练员当中,拥有高级教练员(A级)证书的10人,中级教练员(B级)证书的8人,初级教练员(C级)证书16人,从河南省足球竞技后备人才的足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开展状况看,河南省足球协会举办过2期B级和12期C级教练员岗位证书培训班。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岗位培训的开展情况:1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满意”;63%认为“一般”;22%认为“满意”。领导和有关方面对教练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较充分。

2.1.4.3行政管理者、教练员、文化课教师、科研人员的现状

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的行政管理者的平均年薪达到28000元,其中有9人的年薪超过40000元,教练员的平均年薪为26000元,低收入者只有14000元;文化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年薪平均水平18000元。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者面l临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人数不断萎缩、竞技能力难以突破、培养效益低、地区经济差别和足球项目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在客观上制约着所有培养者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2.1.5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的训练和竞赛现状

2.1.5.1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训练现状河南省足球协会根据中国足协重新规划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初步形成了四级训练和竞赛体系,从U-9到U-15四个年龄段的足球竞技后备人才采取每年二次集训,面向各个俱乐部和足球学校,省足球协会通过集训和竞赛来考察和检验各级足球竞技后备人才的训练效果,训练主要依靠各级各类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的业余、半专业或半职业形式进行。现阶段,河南省足球竞技后备人才队伍中的U-19基本上采用职业队和专业队的管理方式进行训练;低年龄段的队伍采用集中制、亦读亦训制两种,而集中制的这些队伍的训练最多可达每周13课、26学时,最少的队伍每周2次课、4学时。但训练中没有训练指导大纲,在理论创新与实践上仍存在许多问题。2.1.5.2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竞赛现状后备人才竞赛体系主要包括:U-15队和U-13、U―11、U-9少年队4个年龄组的比赛,由于经费的短缺比赛场次较少,如遇上全运会或省运会或城运会的年份,比赛场次有所增加。

尽管目前的竞赛制度为各级各类足球竞技后备人才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竞赛平台,使各层次选材、训练逐步步入正轨,推动了竞技水平广泛而深入发展。但是目前的竞赛制度中还存在不合理的一面,诸如成绩至上、超龄和借调队员现象;利益激励机制不合理,输送制度不畅;比赛场次不足,锻炼机会有限等,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

2.1.6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的经费现状长期以来,河南省用于发展足球事业的经费资源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由政府进行配置的。这种包揽制曾经在足球职业化以前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依靠政府拨款来培养足球竞技后备人才,尽管各个足协拥有一定数额的事业经费,每年也能收到一定的注册费、管理费以及赞助费,但因足协组织的活动和基础建设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所需经费也成倍增长,总体上还是受经费不足制约,女子足球竞技后备人才和足球落后地区的经费不足更为明显。

2.1.7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家庭支持现状

2.1.7.1文化教育现状分析省、市体校里都配备有专门的文化授课教师,他们除了学习体育基本理论外,还学习普通初中的基础文化知识,多数采用半天学习半天训练的教育与训练模式;职业队后备队伍的运动员一般采取全天学习的模式,几乎进行文化学习。遇到运动队参加各种竞赛所耽误的学习时间和课程内容,有些学校会补课,有些学校不补或少补课。问卷调查显示,72%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情况不理想;11%的调查对象认为极不理想;17%的人认为一般;没有人感到满意。

2.1.7.2社会、家庭支持现状调查表明,河南省93%的足球竞技后备人才家庭支持孩子参加足球训练与竞赛,鼓励孩子向职业道路和高等院校运动队发展。但是,社会支持情况调查中,44%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会关注只是“一般”,32%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会关注“不好”,24%的调查对象对社会关注感到“满意”。新闻媒介报道、宣传的太少;企业赞助多限于赞助商出于对足球运动的偏好而慷慨解囊,一般企业家不愿意涉足青少年足球的赞助活动。

3河南省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对策研究

3.1河南省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对策研究的基本思路河南省足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种种问题,诸如多种训练体制并存难以协调发展、协会职能定位、训练与竞赛、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培养经费等等,归根结底都是利益分配问题。因此,必须对河南省足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利益制度进行创新和发展,从利益这个“根本”上,对河南省足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发展实践进行综合协调,真正促使足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在数量、质量和时空上和谐发展。

3.2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发展的对策

3.2.1进一步深化足球后备人才管理体制改革足球协会的机构改革和职能定位要进一步深化,要分析和明确协会在社会主体组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性质、特征、功能与目标等基本问题,重新划分和调整不同类型社会主体组织之间的界限,实现“政事分离、企事分离”,净化足球协会的“直属事业”内容,收缩足球协会的“直属事业”范围。

3.2.2建立有效的利益激励制约制度成熟的足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既要完善以利益杠杆为核心和纽带的激励制度,又要完善以产权、市场、法律道德和社会舆论等为内容的约束制度;既要体现培养主体的眼前利益和本位利益,又要体现河南足球发展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由于制度改革的滞后性,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的不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仍然大量存在,整个足球管理体制改革选择渐进式改革方式使旧有的利益矛盾不但没有彻底解决,而且使旧有的利益矛盾不断激化,尽管这些利益矛盾不是对抗性质的。

3.2.3完善足球后备人才利益的协调与整合机制提高河南省培养足球竞技后备人才的质量和效益,就需要协调整合由于足球利益变化而引起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保证足球竞技后备人才改革与发展所必需的稳定环境。

3.2.4完善足球后备人才利益实现的民主机制要完善足球后备人才利益实现民主机制,切实尊重各利益主体的自主权和切身利益,政策的制定体现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做到政策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要完善民主监督和权利约束机制,建立提拔管理者、聘用教练员的用人民主机制,发挥各级职工代表和工会的监督作用;按照依法行政的目标要求,加强足球后备人才管理行政体系的法律建设,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防止滥用公权和腐败。

3.2.5逐步建立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市场建立足球竞技后备人才市场本身就是推动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利益协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具体要确立训练体制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地位,确保市场主体在市场中平等竞争;逐渐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建立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市场保障体系和市场中介组织等等。

3.2.6改革竞赛制度,进行赛制创新改革基本赛制来强化竞赛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足球竞赛对优化资源配置和展现利益分配的基础性作用,这种足球竞赛应当是以全面提高和挖掘足球竞技后备人才的竞技能力和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为最终目的的,而不是把利益分配体现在竞赛名次上。同时通过多样化竞赛创新,提高竞技水平和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组织足球竞赛,实现利益共生与互享。

3.2.7完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深化岗位培训工作从以下几方面深化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1)以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2)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改变以往主要采用集中固定时间的脱产培训,采用脱产面授长、短期培训、讲座、学术会议、研讨班、观摩训练和比赛、论文报告会等形式,提高教练员岗位培训形式的灵活性。3)加大岗位培训工作的政策执行力度。4)教练员的岗培工作与教练员的注册制度、任用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激励制度等利益制度整体配套执行。

3.2.8加强训练创新工作,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重视科技工作,提倡技术和理论创新,不断提高足球训练的科学化程度,科研工作要全方位介入选材、育才和高水平训练的全过程;制定适合河南省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技术特点的训练大纲,尊重青少年成长与训练规律,反对拔苗助长和过早专业化训练;完善科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正确处理赛与练的关系。

足球入门训练范文篇2

关键词:游戏教学;快乐足球;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足球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在高中开展足球运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锻炼身体。教师采用游戏法开展足球教学,能让学生沉浸在足球运动的快乐中,使足球课堂不再枯燥,提高足球教学质量。可从带球绕桩、熟悉球性,巧入营门、指导射门,移动传接、攻防配合三方面,开展足球游戏教学。

一、带球绕桩,熟悉球性

对于刚开始学习足球的高中生来说,基本功很重要。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教会学生有效控球,这是比较有难度的。教师要尽量用游戏来指导学生入门,调动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足球学习充满信心。例如,在教学生有效控球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带球绕桩的游戏方法。先让学生绕操场慢跑热身,然后用带球绕桩的方法来教他们熟悉球性。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拉大间距,便于学生绕桩,等学生熟悉了之后,再减小间距,增加难度。除此之外,在桩的两边画线,让学生在带球时不能出线。在学生练习之前,教师可以进行示范,让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的动作,并进行模仿。然后让学生排成一列,一个接一个地来练习,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看到某个学生做得好,教师可以让他给同学示范,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感受。其他有疑问的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形成一种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学习足球。教师采用带球绕桩的游戏方法,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掌握了带球的基本动作和要领,培养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分享的好品质,使得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更高,运动能力更强,更好地熟悉了球性,快乐地学习足球。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实现了足球教学的高效。

二、巧入营门,指导射门

在足球训练中,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射门。教师在授课时要用巧妙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射门,让他们找到射门的方法和诀窍,掌握射门的技术要领。游戏教学法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趣,提高他们学习足球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游戏教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足球射门的训练中。例如,在指导学生射门的时候,教师可创设巧入营门的游戏。先让学生进行跑步热身,做好准备活动,然后向他们讲解主要的注意事项。足球射门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速度和力量,如果速度不够快,力量又很小,射门就没有力度,就起不到训练的效果。教师可以选取几个主要的射门点,让学生先试射,告诉学生要注意射门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教他们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射门。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两队,一个营门一队,分别在设定的位置进行射门练习。学生可以从左到右地进行流水作业,这样能引起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每次在同一个位置练习五次之后,就到下一个位置进行练习,确保在每个位置都能练习到。教师在旁边指导纠错,看到射门成功的,或动作十分标准规范的,可以让他们单独出来示范,也可以让没有找到方法和诀窍的学生出来演示,把两个学生的动作进行分析比较,取其精华,吸取经验。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交流,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乐在其中。巧入营门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游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射门动作更加准确有力,能勇于展示自己。教师在教学生足球射门动作时,要将游戏贯穿始终,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巧妙射门。

三、移动传接,攻防配合

在足球训练中,传接球必不可少。如何有效传接,做到传接无误,需要学生不断练习,加强训练,也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在进行传接球教学时,可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提升传接球技能。例如,在教学传接球时,教师可采用游戏教学法。在传接球的起初阶段,让学生两两结对,进行传接球练习。先让他们站着传接球,不用进行移动,在学生能够准确传接球之后,进行下一个阶段的练习,跑动传接球。学生在跑动的过程中传接球,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游戏:随机叫一个学号,让此学号的学生站在中间,其他同学围成一个圈将他包围,在外圈的同学互相传球,站在里边的同学来抢这个球,抢到之后随机叫下一个学号,一直进行下去。这个游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巩固了学生的传接球技能。采用游戏教学法,锻炼了学生移动传接球的能力。外面的同学攻,里面的同学守,攻防结合,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快乐足球的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相对于传统的足球教学来说,游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足球训练,同时,还能放松学生身心,增强学生体质。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游戏教学法,增强足球教学趣味性,快乐学生,快乐自己。

参考文献:

[1]朱玉.足球游戏在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世界,2016(12).

[2]李文汉.浅谈足球教学中足球游戏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3(07).

足球入门训练范文篇3

小学足球教学工作总结一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刻苦训练,我们足球队取得可喜的进步,队员们的球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技战术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在学期初始阶段,我就通过体育课组织各个年级进行班级比赛,其目的在于选拔队员,组织比赛收到很好的效果,被选拔出来的队员有身高、有速度、有耐力,综合身体素质较突出,为这支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制订了一系列的训练计划,从严(严格管理)、从大(大强度、大运动量)来训练队伍。初始训练阶段注重队员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着重抓好基础的技术训练。例如:运球、带球过人、传球、射门……等等。在抓好基本功训练的同时也重视队员体能和身体灵敏性以及协调性的训练。

比如,采用绕杆跑来锻炼队员们的身体灵敏与协调性、通过25米折返跑来锻炼队员们的无氧奔跑能力、进行中长跑来练习队员们的耐力、以及采用跑楼梯、跳台阶等来锻炼队员们的腿部力量、还有针对队员们力量方面的训练等。

每月组织上一次理论课,全面学习比赛规则,讲解比赛攻防原则,分析传、接、头顶球和抢球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原则。

队员们在经过了系统的训练后,足球的技术和意识都得到了提高和加强。随着队员们能力的加强,我有意识的和兄弟学校联系热身赛,进行相互交流,让队员们感受比赛的氛围和压力,达到以赛代练的目的,增强比赛意识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丰富比赛经验,队员们通过比赛,看到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为参加正式的大赛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让队员对足球技术有个初步、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到综合训练阶段时,在抓好技术基础训练同时,注入简单战术配合的训练,并在此期间传授足球裁判规则,使队员们掌握一定的战术和规则并可加以运用。在训练中坚持大运动量、大强度地训练,为这支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坚持以战术配合训练为主的同时多次进行队内教学比赛,增加比赛经验,尽量在运动中、对抗中,全面、熟练、快速、准确地掌握各种技战术。不断提高个人控球和突破能力,多种传球技术和射门技能以及抢截能力。并在比赛中灌输良好的比赛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培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最后的调整阶段,在抓好技战术训练的同时,有选择地和一些足球传统学校球队比赛,增强比赛意识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丰富比赛经验,为以后的比赛做好准备。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训练,这支队伍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这支队伍组队时间较短,基础比较薄弱,难免存在许多不足。我相信只要坚持努力训练,成绩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在队伍组建一个学期以来,学校领导和上级领导十分关心和支持球队的工作。校长十分重视和关心我校的足球队,经常询问和观看球队的训练情况,了解队员的困难并积极给予解决。学校在学期初时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训练所需器材(如:训练用足球)并定期维修、整理足球场。对于校内校外各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决心抓好队伍的训练和建设,争取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最好的成绩。

小学足球教学工作总结二在抓好小学生技术基础训练同时,注入简单战术配合的训练,并在此期间传授足球裁判规则,使队员们掌握一定的战术和规则并可加以运用。在训练中依然坚持大运动量,大强度地训练,为这支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详细内容:

通过近一个学年的刻苦训练,我队取得可喜的进步,队员们的球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技战术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在学期初始阶段,球队依然通过颠球练习,带球过人练习,正脚背射门练习,各种传球配合练习,头顶球练习,胸部停球练习,协调性练习,速度耐力练习,以及组织正规教学比赛都收到很好的效果,队员的球性,协调性,速度,耐力,综合素质体现的较突出,在我的带领下,队员们的刻苦努力下,争取为这支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制订了一系列的训练计划,从严(严格管理),从大(大强度,大运动量)来训练队伍。本学期初始训练阶段根据上学期训练成果,注重队员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着重进一步抓好基础的技术训练。例如:队员运球,上半年带球过人,传球,正脚背射门……等等。这一阶段主要让队员对足球技术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到综合训练阶段时,小学生在抓好技术基础训练同时,注入简单战术配合的训练,并在此期间传授足球裁判规则,使队员们掌握一定的战术和规则并可加以运用。在训练中依然坚持大运动量,大强度地训练,为这支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坚持以战术配合训练为主的同时多次进行队内教学比赛,参加了我区学校足球赛事,增加比赛经验,尽量在运动中,对抗中,全面,熟练,快速,准确地掌握各种技战术。不断提高个人控球和突破能力,多种传球技术和射门技能以及抢截能力。

足球入门训练范文

关键词:中日;足球青少年;培养;比较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9-1173-04

AStudyontheComparisonofYoungSoccerPlayersTrainingSystemsinChinaandJapan

SUNYi,LIANGYong-qiao,BIHai-bo

(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12,China)

Abstract:Thepapermakesacomparisonabouttheyouthsoccertrainingsysteminthetwocountriesbythemethodsofdocumentarydataandinterviewstoexperts.Thenfindingsareasfollows:Japanhasmadealonger-termsoccergoalforthesoccerdevelopment.Japan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thesoccerdevelopmentincommonschoolwhileChinadependstoomuchonthetalentedplayersinclubsandsoccerschools.ThetrainingcostinChinaismuchhigherthaninJapan.Therearelesshigh-levelyouthsoccercoachesinChina.Thefootballtheorystudyisnotprofoundenoughandlackoftheadvancedandscientificideasandtrainingmethods.JapanpaysmuchattentiontothecultureandknowledgelearningwhilesoccertraininginChinaissettrainingopposedtotheknowledgelearning.Thereforeundersuchcircumstance,thepaperputsforwardtothespecificmeasurestoimprovetheyouthsoccertraininginChina.First,thesoccermanagementdepartmentshouldcooperatewiththeeducationsectors,enterprisesandfamilies.Second,knowledgelearningandeducationshouldbepaidmuchattentiontoinordertosettheideaof“playingforperfectingman".Third,thecoachlevelshouldbeimprovedtoinsurethescientifictrainingandguidance.Lastly,makefulluseoftheadvantageoftheChina'spopulationtopopularizethesoccerinthewholecountry.Onlythiswaycanwerealiz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a'ssoccer.

Keywords:ChinaandJapan;youngsoccer;training;comparison

中日两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起步时间相差一年(中国于1994年;日本于1993年),但是足球整体水平的发展却逐渐拉开了距离。足球管理体制不健全、足球青少年人口薄弱、理念偏差、训练科学化程度低、球员综合素质差是中国足球发展不利的深层原因。这其中,足球青少年培养问题是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主要症结,在这方面,日本有其成功之处。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作为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中日两国足球青少年培养工作的特点和不同,找寻中国存在问题的原因,借鉴日本的培养经验,提出完善对策,对于中国足球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日足球青少年培养工作概况

1.1中国在1992年中国足球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之前,足球青少年培养主要采用基层中小学校-运动体校-省市专业队的人才培养模式。1993年随着职业俱乐部应运而生的同时,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依附体委系统的青少年足球竞赛、训练管理体制,开始全面走向以俱乐部为主体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1]。政府投资比例减少,社会投资比例增加,改变了仅靠国家拨款的单一渠道,调动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后备人才培养越来越依靠市场,实行经济核算,讲求投资效益,各级政府、体委和足协的管理方式越来越趋向于组织、协调和业务上的指导,以行政层次为依托的培养体系转变为以市场为依托的体系[2]。

1.2日本日本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依托于“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制度”,该制度1976年开始试行,1980年正式开展,从试行至今,日本足球竞技水平的上升正是受益于此制度。

日本“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制度”共有4级[3],从下至上分别为“地区训练中心”(覆盖全国,相当我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都道府县训练中心”(47个,相当我国的中央直辖市和省),“地域训练中心”(关东、关西、四国、九洲等9个,相当我国华东、华南、西北等)和由日本足球协会直接主办管理的国家训练中心。地区和都道府县训练中心这两个层次的培养工作,由当地足协根据日本足协和地域足协的要求来组织和实施,包括组织运动员的集训、比赛、教练员进修、研讨等活动。到了地域一级,训练中心的工作就直接由日本足协派具有一定资质的教练员进行组织、指导并开展活动。一方面,从地域发掘和培养优秀运动员送国家训练中心;另一方面,国家训练中心将指导意见、培养方针等情报向地域传达。这样,就形成了“日本型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

2中日足球青少年培养工作各方面比较

2.1足球发展目标不尽相同日本足协在2006年制定了新的“发展计划”。计划中提出,到了2015年,在日本足协正式注册登记的足球人口要超过500万人;至2050年,要使正式注册登记的足球人口超过1000万人、独立举办一次世界杯足球赛,并争取进入冠亚军决赛。整个计划既有短期目标,又有长期目标。“计划”要求日本足协和所有足球从业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目标,比如,日本足协规定,每名职业教练都有义务“在一年当中教会一万个孩子踢球”,这是一个硬性规定,该指标也是决定一名教练员级别升迁的重要参考数据之一。可以看出,日本足球是以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为重点发展目标、然后才是对于成绩的追求。

中国足协于2003年制定的“2003-2012十年发展规划”中指出,“以提高我国足球整体水平、增强在国际足坛竞争能力为中心,以青少年培养和教练员培训为重点,以抓好训练和竞赛为基础。坚持“两青齐抓”,把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和青少年教练员培训作为长期战略任务抓实抓好,提高我国足球可持续发展能力”。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国家教育部相关部门、中国足协等多家单位已共同提出了“草根计划”方案,酝酿在未来12年时间内投资2.3亿人民币,让中国足球在未来12年的时间内尽快提高水平,到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之时,中国足球水平和人才储备均能产生质的飞跃。

比较两国的足球发展目标,日本较中国的目标显得更为长远,而且目的性更强,针对于发展,每一步骤都有具体目标和实施手段,而且必须执行到位。在这一点上,中国虽然强调了足球运动普及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发展目标缺乏监督执行力度和具体的对策指导。

2.2培养路径的侧重点不同综合研究,两国足球青少年培养路径较为相同,基本上是都是以职业俱乐部后备梯队、足球学校(或训练中心,如日本)、学校足球为主要培养途径。但是,两国培养途径的侧重点不尽相同。日本是以大力开展学校足球作为发展本国足球的重要途径。资料显示,目前在日本各级足球协会注册的青少年球员有100万之巨。

现阶段,中国的青少年足球培养途径主要以职业俱乐部后备梯队、足球学校为主,忽视了学校足球的重要性,而且前两种培养途径也问题重重。中国足协对全国41家职业俱乐部建设的调查显示,只有21家(占总数51.2%)俱乐部建立了完善的足球后备人才梯队体系。部分俱乐部产权关系不明确;投资者频繁更换;只注重短期效益,不注重俱乐部长远发展;足球产业开发不成熟;俱乐部收支失衡,拿不出资金投放到青少年梯队建设中[4],这些因素严重限制了本来就路径狭窄的足球青少年培养工作的开展。

在中国足球职业化初期,尽管联赛蓬勃发展,但由于各俱乐部后备力量建设不完善造成足球人才市场供不应求,于是,足球学校的建立成为足球青少年培养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000年是足球学校发展的全盛时期[4],足球学校拥有量超过4300所,但在此后6年的时间里,这一数字急速锐减。原因在于国内足球职业化初期,足球学校忽视了与政府、教育部门的合作,得不到两方支持;其次,从足球管理部门到俱乐部,不规范的运作管理使足球市场环境不稳定,足校学生前景堪忧;第三,大部分足校投资者的投机意识浓厚、收费过高、培养质量低劣造成成才率极低,抑制了家长送孩子上足球学校的想法。

学校(包括体校)足球曾经是中国足球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足球运动的普及,相比过去[5],现在踢球的中小学生多了,但是参加常年训练的少了。在中国足协最近调查的41个城市中[4],15个城市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校、区、市级足球赛,仅占41个城市的36.6%,而只有11个城市在中学开展校、区、市三级足球比赛,仅占总数的26.8%,超过六成以上的城市难以保证中学、小学同时开展足球联赛。中国足球在学校探求发展之路举步维艰的原因主要是:1)体育管理部门与教育系统之间在足球青少年培养方面缺乏合作,没有实现足球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2)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使得足球运动在学校的开展从整体上得不到支持;3)受我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6],“望子成龙”成为公众的普遍认识,大部分家长不愿将子女送入成才率为0.42%的足球运动员培养体系中,这从客观上造成了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据统计,在1990年至1995年间,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5万人;1995-2000年,下滑为61万人;2000-2005年,降至仅仅18万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仅只有5万多人[1]。总体讲,现阶段中国的俱乐部梯队、足球学校和学校足球处于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各种培养途径存在低水平相互竞争的局面,尚缺乏一个宏观管理、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和多方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

需要提及的是,中日两国为了提升本国足球竞技水平,将出国留学也都作为培养途径之一。据统计,近十年来,先后有一万多名日本青少年去巴西学习足球。在中国,受经济条件的制约,除了国家青年队、国家少年队以及少数职业俱乐部梯队有中短期出国留学的机会外,中国也曾有过“健力宝公司”赞助青少年去巴西留学的经历,相比而言自费出国留学的青少年只是少数。从日本的经验上看,虽然日本有三浦之良(日本足球明星)通过留学巴西获得成功的案例,但实际上通过出国留学途径能够参加本国职业联赛获取成功的球员的数量相当少,因此日本现在这种出国留学热潮已处于下降的态势。

2.3资金投入、培养成本不同从两国足协对于足球事业的整体投入上看,在用于足球青少年培养工作的资金方面,日本较中国投入比重之大是显著的(表1)。

日本足协在每年的预算中都有用于足球青少年培养方面的经费,2007年度日本足协更是拨出2.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千800万)用于青少年培养方面,并以此为契机计划在今后5年里追加投入1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千450万)的专门款项。与日本相比,每年中国足协用于青少年方面的预算还不到400万元人民币,而且,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还要支撑国青队、国少队为参加国际比赛所需要的开支。

从学生自费接受培养的情况来看,两国也有较大不同(表2)。由于日本学校足球的发展有国家政策体制的保障,且学校足球良好、健康的发展形象已产生了非常好的市场效应,因此社会企业、个人对于学校足球的投资力度颇大,资金充足使得有些日本高中的足球开支预算甚至比职业球队还多。另外,由于日本足球对于青少年培养始终坚持走训制模式,所以,一名青少年一年的踢球费用仅合人民币4000元左右。在中国,普通足球学校与业余俱乐部对每名学生的年收费都在1万元以上[7],如八一足球学校,每人每年交费2.12万元;北京龙力足球学校签3年合同者,每人每年交3万元,一次齐者优惠10%,签4年合同者每人每年交费2.6万元,一次齐4年者优惠15%;在沈阳的14所足球学校和业余俱乐部中,平均每人每年收费也在1.5万元左右。

比较两国的国民人均年收入(表2),中国很低,但是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成本要远远高于经济发达的日本,培养已呈“贵族化”倾向。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在高昂的学费面前众多贫困家庭中具有足球天赋的孩子被无情地拒于足球运动大门之外,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足球人口规模的扩大。

2.4青少年足球教练员队伍建设状况不同“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对于足球青少年培养工作尤为确切。高水平的青少年足球教练员不仅要对技战术有高明的指导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明了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智能发展规律,并掌握具体的培养方法和手段。因此,一国的足球青少年培养工作中,教练员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

近15年来,日本有超过23000名的教练员在足球发达国家留学或者进修,其中以青少年教练员居多,在提高执教能力的同时,也将足球发达国家先进的足球理念和科学训练的方法手段带回了日本,从而保证了日本足球在青少年阶段就能够接受到科学的培养。目前,日本已经不需要大量聘请外国教练员,本国教练员就可以训练出优秀的青年球员。另外,日本足协在教练员执教资格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即便是退役国脚去一所初中的足球队任教,也必须有执教青年球队的教练员资格证书。

在教练员的培养、培训方面,中国足协按照亚足联的规定已经采取了考级制度,但“人敷于事”的现象还很普遍,尽管教练员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质量却难有保证,教练员整体水平不高。受“以成绩论人”的思潮影响,大部分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思想是“拿名次”,很难做到脚踏实地地把普及足球、扩大足球人口作为工作目标。另外,与职业俱乐部教练员相比,基层教练员薪金偏低。以上种种因素直接影响了中国青少年足球很难吸引高水平教练员投身到基层足球教学与训练工作中来。

2.5理论研究和培养理念方面存在差距

2.5.1在足球理论研究方面日本围绕青少年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方面的研究要比中国深入,而且已经通过长时间学习南美、欧洲的风格和自身的探索,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训练理念,这种理念体现在针对青少年足球培养的各种纲要、计划书、教材、研究报告上。而这一点是中国在青少年足球培养方面最缺乏的,比如,中国至今还没有一套针对青少年的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特点制定的完整教材,而日本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

2.5.2在发展竞技能力的培养理念方面在发展竞技能力方面,中国与日本也差距显著。2004年日本开始推行“足球一贯制”,所谓“足球一贯制”,就是在日本全国境内推行统一的足球训练教学大纲。从小学6~9岁开始,然后依次往上是U11、U13、U15、U18的各个年龄段,日本足协分别制定了完善的、适合各个年龄阶段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训练计划。在培养青少年球员之前,先把教练的培训作为重点,让他们统一学习训练大纲,然后到基层去做基础工作,而且,不管是职业还是业余球队,任何一名教练都必须遵照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来执行训练内容。正因为培养过程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日本青少年球员都有着非常好的技术基础。

在中国的青少年足球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教练员训练凭经验、凭感觉,科学化程度较低,训练的系统性、全面性不足,尤其是训练的“成人化”问题,忽视了青少年身体、心理和智力特点,针对性不强,指导思想不突出,训练要求、训练手段和训练内容的年龄区别不鲜明、特点不明确,致使训练效益不高,训练成材率低,运动员缺乏个性特点[8]。

2.5.3在处理训练与文化学者之间关系方面足球是一项需要个人智能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项目,良好的文化素质修养是比赛训练中正确的理解、判断、分析能力提高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球员的培养过程中,处理好训练和学习的关系问题是球员成长阶段的关键问题。这方面,日本要比中国明智许多,日本足协组建的“JFAacademy”(类似于中国的足球学校)和各个城市的职业、业余足球俱乐部建立的训练中心规定,球员平时必须去学校上课,只有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之后才可以到训练中心接受约2个小时的训练。日本足协秘书长佐佐木说:“不会鼓励青少年球员放弃正常文化学业来专门从事足球训练。毕竟青少年球员培养过程中存在不可确定的因素,过早地放弃文化学业,很容易让青少年球员最终一事无成”。由于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现在日本职业俱乐部成年队中,有70%队员都是来自大学院校。

中国在俱乐部梯队和足球学校这两种主要培养途径中,基本采取“三集中”(集中生活、集中训练、集中文化学习)的培养方式,由于过分强调足球技战术水平的提升,忽视文化理论课的学习,将足球训练与文化学习对立起来,许多球员都缺乏良好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大,一些球员在职业俱乐部、国家队和到国外试训时,往往无法理解教练员的战术意图,也缺少临场应变能力。更有甚者,中国足坛近年来频频出现球员打架斗殴、、等黑暗现象,这些都与球员在青少年阶段缺少文化教育与素质教养密切相关。如何处理好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问题将是中国足球发展过程中拯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3从比较中探索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的适宜之路

3.1多方携手是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不止是日本,在足球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等国,足球青少年培养都是依托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这已成为青少年足球发展的通行手段。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暴露的问题逐渐增多,尤以足球青少年培养问题最为突出。因此,作为足球管理部门的中国足协要革新思想、广开途径、下放权力。首先,足球管理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形成强势联合,制定科学的培养制度及具体的计划内容,加强第一层面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建设;其次,要重新确立地方体育系统在足球青少年培养方面的主导力量,使地方体育局与地方教育系统形成通畅的第二层面的组织运行系统,与社会企业(包括各职业俱乐部)联手,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为足球青少年培养搭建训练和竞赛的平台;第三,大力发展学校足球,扩大足球青少年培养的途径,形成广阔的第三层也是最重要的普及层面。只有足球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社会企业、家庭等多方共同携手,才能夯实中国足球发展的基础。

3.2要高度重视文化学习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坚韧不拔的精神足球是一项艰苦与快乐交织的运动,比赛的娱乐性、观赏性吸引着众多的青少年来模仿和学习,同时赛场上球员顽强、拼搏、进取、永不服输的表现也可以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榜样和动力。日本球星三浦之良在足球场上拼搏到死的表现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正是这种形象和精神在吸引着青少年学习足球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青少年的道德关和价值关,养成了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年平均收入大约是中国人均国民年收入的80-160倍;日本职业球员的平均年薪仅为日本人均年收入的9-11倍。可是,虽然当前中国球员物质财富相对丰富,但价值取向和人格道德等精神文化的建设尚需要完善和提升,目前在部分球员身上已经很难找到昔日中国足球曾经拥有的自强不屈、团结向上、勇于拼争的精神品质。近些年,中国足球负面新闻不断,既损害了足球运动员的公众形象也损害了中国足球的整体形象,更制约了足球运动在中国广大青少年群体中的教育功能。

可以说,树立健康的足球形象,养成正直的道德关、价值观,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足球培育完人”应该是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工作的核心。为此,足球管理部门和职业俱乐部不仅要尽快完善球员规章制度建设,更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明星球员要爱惜自己的公众形象,无论是赛场还是生活中都要为青少年树立典范;新闻媒体要大力正面地宣传报导中国足球,不能一味地对一些足球事件过度渲染和恶意炒作;俱乐部、足球学校都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文化学习,要树立“育人第一”的思想,文化学习成绩要作为是否能参加足球训练的前提;同时要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通道”,让他们在始终接受文化教育的环境中强化足球技能,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也是今后选择其它行业的能力素质保障。

3.3提高教练员执教能力是科学化指导与训练工作的根本保证当前,解决青少年足球培养工作中的教练员队伍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在中国足协每年举办的各个等级的教练员培训班上,应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将最新的足球研究成果及时地传达到基层教练员;在详解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基层教练员观摩学习职业俱乐部、国字号球队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更新训练理念、提高执教能力。此外,中国足协还应“走下去”,可以选派专家和高级教练员下到地方足协、俱乐部、足球学校、中小学校有目的地进行具体指导。另外,可以遴选基层教练员去足球发达国家留学、进修。只有扩大教练员的培养途径,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才能做到科学化指导与训练。

3.4利用中国的人口优势要改变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与质量,除了上述对策外,还要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口优势,青少年足球除了要在城市中广泛开展外,还要高度重视在足球欠发达地区和中国的农村乡镇的大力普及,可以通过“为乡村捐献足球器材装备”、“足球表演赛”、“球星下乡村指导”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村乡镇开展足球运动。只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青少年足球热潮,中国足球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4结论

通过对中日足球青少年培养工作方方面面的比较,可以看到,日本足球发展目标较中国既长远又具体;在培养路径方面,日本非常重视学校足球的开展,中国则过多依赖俱乐部后备梯队和足球学校,造成青少年足球人口严重匮乏;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成本远远高于日本;中国高水平的青少年足球教练员较少,围绕青少年足球培养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先进的、科学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与日本高度重视足球青少年文化教育相比,中国过分强调足球技战术水平的提升,将训练与文化学习对立起来。完善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工作,必须要足球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社会企业以及家庭等多方共同携手;要高度重视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文化教育,树立“以足球培育完人”的培养思想;加强青少年足球教练员队伍建设,做到科学化指导与训练;要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口优势,青少年足球除了要在城市中广泛开展外还要高度重视在足球欠发达地区和中国的农村乡镇的大力普及。

参考文献:

[1]杨一民.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主要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7(1):33-35.

[2]韩勇.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1):34-37.

[3]徐金山.对日本青少年足球发展进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5):15-18.

[4]中国足球协会.2006年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现状调查报告[R].中国足球协会资料,2006.

[5]安铁山.全国少年儿童足球训练与竞赛体制改革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6):26-31.

[6]张红坚.中国足球的差距与对策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57-60.

足球入门训练范文篇5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提高全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确立了加强体教结合,拓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平台,推动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业余训练发展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全民健身为平台,营造业余训练氛围

1、通过各单项体育协会活动,促进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开展。

我区现有注册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围棋、武术、跆拳道、体育舞蹈、长跑等单项体育协会13个和俱乐部10个,在我区的单项体育发展中起着基础推动作用。通过各单项体育协会活动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结合与延伸,营造业余训练开展氛围,提高业余训练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增加学校对业余体育训练的支持与信心,扩大体教结合的深度。

2、积极倡导学生参与社会文化体育活动,带动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开展。

我区从年初开始,全年举办有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棋类等各项全区性体育活动20余项次。特别是在我区的彩色周末”全民健身日”等公益展演,都会有如跆拳道、武术、体育舞蹈等学生体育表演。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极大地烘托了赛场气氛,同时也带动了我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开展。

3、依托区位优势,吸引京津技术人才资金的投入,改善场馆设施的建设,推动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开展。

我区现有标准体育场地5个、非标准体育场地59个;体育馆4个、综合房5个、轮滑场3个、游泳馆5个、网球场2个(7块)、羽毛球馆9个(场地60片)。去年新增综合馆1个,羽毛球馆1个,改建区体育场内篮球场地5片,增建室外塑胶小篮球场地1个。社会性投资健身俱乐部3个,引资北京宝迪沃健身俱乐部480万元、凯迪沃健身俱乐部600万元在我区建设健身会所。通过依靠政府投入、企业赞助、社会各界支持以及体育场馆设施的商业化运营,我局去年投资200余万元对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武术馆、篮球场、足球场进行了修缮、维护。筹资800万元新建的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二、坚持体教结合”的原则,以学校为基础,搭建业余训练开展平台

学校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扣选拔苗子,组建队伍,基础训练,积极输送”这一主题,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依托教育部门和传统学校建立单项训练基地,把体育部门管理优势、政策优势与学校的生源优势、师资优势、场地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狠抓区少儿业余体校及其业训基地、区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和各学校运动队的建设,为业余训练开展搭建平台。

1、既要以人为本,读训并重,育人成才,全面发展;又要科学施教,科学训练,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提高成才率。逐步完善考评细则,强化督促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业余体育训练工作氛围。

抓好体校日常业余训练工作,合理安排业余训练时间。平时训练每天晚上2小时,双休日下午3小时,节假日每天上午训练半天,这样就做到了读训兼顾。同时引导学生不上网吧、不去游戏厅,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增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了学生体质。对刻苦训练成绩优秀的学生,采取鼓励表扬、免收训练费等奖励措施,鼓励其积极参加训练。对现有的学员进行登记归档,依据学生家庭住址及户口所在地实施造册。随时记载和掌握学员的训练情况,以利于学员成绩的提高和会员的输送与转接。经综合评定将被挑选学生列为重点后备人才,此后对其进行长期跟踪考察,定期测试,并给予适当照顾,达到保证重点的效果。对现有的乒乓球、足球、篮球、武术、围棋等项目开展梯队训练,科学选才,将为省、市体校各专业队及大学院校输送更多更好的体育后备人才。

2、改革体制,搞活机制,坚持走体教结合”道路,抓好特色体育项目工作。以区少儿体校为基地,走出体校办体校,建立多元结合的大业训体制”。

利用区少儿体校专业训练优势,深入基层学校,请进来,走下去”,以免费训练、联合办学等形式,扩大生源队伍。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五点放学后,在区体育场对区新华路小学、二道巷小学和炸子市街小学1-4年级约80余名学生进行集中训练1.5小时,免费开展了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普及推广体育技能。同时还与其他各学校合作,选派教练员,协同各学校体育教师,利用学校大课间,普及业余训练工作。今年重点在我区工业街小学、东升路小学和相国庙小学建设羽毛球、武术、乒乓球、篮球等训练基地。

3、抓好传统项目学校和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以完善机制为重点,纵深推进体教结合。一是进一步强化体育和教育部门的会商机制,密切部门联系。二是进一步完善了体教结合的激励机制。今年,拟联合出台《区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奖及突出贡献奖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体育教师培养后备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加强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协作机制。设立评定了区级传统项目学校9所,保证寒暑假和平时学生体育训练时间,做好项目普及和提高。今年将设立区少儿体校单项训练基地4所,进行挂牌。

4、开展好青少年体育竞赛,以学校体育为重点,以赛促训,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我区每年组织一次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各学校组织一次校运会。全区性中小学生篮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棋类等比赛活动也竞相举办。并且积极组队参加省、市级各项比赛。去年,区少儿业余体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小足球学员参加了北京国安杯”校园小足球比赛和秦皇岛全国少儿足球夏令营活动以及市冬季滑雪活动。活动的开展,增长了学员的见识,提高了刻苦训练的自觉性。我区少儿体校足球队、羽毛球队与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北京董炯羽毛球学校共建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和董炯羽毛球学校分校。我们拟在7月份与北京海淀区体校组织羽毛球夏令营,开展两校交流,促进学员技战术提高。

三、以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全方位推进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1、抓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一是制定完善了《区少儿体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教练员教学管理办法》、《教练员教学目标责任制》、《教练员训练补助标准规定》、《竞技体育奖励办法》《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训练,以制度促进训练。构建一套稳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少儿体校走上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二是实行分级管理体系,分类指导。每季度、每半年和年终按统一标准分级进行检查、考核、验收。三是认真作好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和武术等重点项目训练大纲的贯彻实施。

2、以肯干、肯学为基础,建立起以教练员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抓好教练员队伍的建设。规定没有大专学历或市专业队退役以上的条件,不能担任业余训练的教练,在调整的基础上,积极进行选拔、引进和培养年轻教练,广纳贤才,充实教练员队伍。现有专科以上学历的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专职教练员8人。从驻宣高等院校聘请武术、足球等专业教练员10名,解决训练不足的问题。形成了以专职教练员为主体,兼职教练员为补充的教练员队伍,为开展好业余训练提供了人才支撑。今年暑假期间,将共同组织推进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程。

3、健全业训激励机制,扩大对外交流,积极锤练队伍,加强培训,提高教练员专业技术教学素养。实行教练员竞聘上岗,实行训练补助、奖金与参赛成绩、输送人才等挂钩。每周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支持教练员参加各类培训班,积极为教练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与北京体育大学、省局各管理中心进行对接交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方式,选送教练员跟班、跟队教学培训。请进高校教师和专业队教练,对全区体育教师、教练员进行理论业务培训和现场教学,提高了教学训练水平,同时又促进了业训工作思路的开拓、调整和教学训练方案的优化。我局聘请北京市海淀区体校教练员在双休和节假日不定期地到我区进行教学指导,以提升教练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区级体育工作职能呈弱化趋势,指导性下降。大多数学校对加强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明确,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中无要求,物资上没保障。个别学校因生源原因对上级业余体校选材不予支持,导致体育苗子不能及时得到更好的培养与输送等。二是学校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运动项目开展较少,有待开发。我区青少年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项目上,排球、羽毛球项目开展学校少,举重、摔跤、柔道、游泳等容易出成绩的项目因受场地器材设备和师资的影响一直未曾开展。有的根本就没有抓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的想法,认为学校体育工作就是上体育课、开展课间操即可,亦或怕苦怕累怕出安全事故。三是体育事业经费紧缺。业余体校的人员编制、福利待遇、训练经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和不足。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场地狭小、器材短缺的现象普遍存在,基本没有可用的经费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业余训练工作上。四是竞技实力不强。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足球入门训练范文篇6

【关键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一、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

1992年足球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了各地足球运动管理机制的转变,打破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体委系统省、市足球代表队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实行了以俱乐部为主体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我国传统的三级训练管理体制:基层学校―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足球改革的进行,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投资比例减少,社会投资比例增加,改变了过去仅靠国家拨款的单一渠道,调动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后备人才培养越来越依靠市场,实行经济核算,讲求投资效益,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足球协会的管理方式越来越趋向于组织、协调和业务上的指导。

(一)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梯队建设现状

2005年调查中,中国32,9家职业俱乐部都设立了二线队,78%的俱乐部设立了三线队,有些俱乐部还建立了足球学校。特别是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不但建立了完备的后备队伍,而且建立了足球学校,俱乐部的二、三、四、五、六、七线后备梯队常年在学校学习、训练,使得他们在国内各级比赛中成绩都特别突出。然而,中国职业俱乐部在后备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很有限,没能担负起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任。

(二)我国学校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教育部于1979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实行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制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由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共同创办,既注重在训学生的运动训练,又加强文化课学习。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自八十年代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参加训练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长,输送到各类业余体校和体育院校、系的学生也在增加,二十多年间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足球后备人才。足球传统项目学校成为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它是完善中国业余体育训练体系的一项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有待完善

青少年足球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足球发展的基础和希望,青少年足球的梯队培养也是一国足球竞技人才发展的关键层面。在我国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事业始终停留在口号上,付诸实施的力度远远不够。表现更多的是在实际操作上的急功近利思想。整体发展上重竞技、轻普及,忽略了青少年足球培养任务,在资金紧张,体制落后的现实情况下,青少年足球在基层教学、训练的投入上更是捉襟见肘,很多地方的青少年足球严重萎缩,根本不能满足成年队伍所需的后备力量,使得我国群众足球运动的发展和以此为基础的竞技足球的水平都深受影响。

(二)足球训练与比赛的实际有较大差距

目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单个技术训练,而对整体的训练过少,训练的内容与比赛的实际相背离。因此,在比赛的过程中会听到教练员在场边叫:“要动脑踢球,脚下快一点”。实际上队员也想动脑,也想快一点,也不想失误。可是,教练员在平常的训练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让队员动脑了?又用什么样的方法让队员的脚下快一点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教练员就需要一定的训练方法,通过训练使队员达到一种习惯,习惯养成了,队员在场上就能表现出来。没有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是不可能把训练的内容完全在比赛中自如的运用。

三、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对策与主要措施

(一)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对策

目前,要建立起“小学一中学一大学”一条龙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与实践围。因此在目前,甚至较长的一段时间,足球竞技后备人才还是必须依靠体育部门自身的努力来培养。这样可以把青少年的足球训练基地选择在大学校园,大学校园给足球训练提供了最为优越的条件。当前大学校园基础设施条件好,教练员对足球运动的理论知识的理解相对较高,弥补了专业足球教练员理论水平较差的缺点。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要根据队员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与训练负荷。青少年时期竞技能力结构中提高最快的指标就是体能。因此,教练员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青少年的足球比赛结果主要取决于球员体能的优劣――选拔体能好的球员――注重体能训练。

(二)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目前,我国的竞教结合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在宏观上,在事业、行政上在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中,把竞教结合工作更好地串起来。运动员的成长是长期培养的结果,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培养环境,培养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竞教结合工作不仅能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还有助于在高素质的青少年队伍中去挑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使体育优秀苗子成材的可靠性和可能性增大。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运动员的培养,充分发挥体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区县以及学校、运动员、家长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各个环节链接起来。

对于从事中小学足球运动的教师及学生都应出台相关的奖励政策。让教练员和愿意从事足球运动的学生切实得到一些实惠。对竞、教结合培养的足球后备人才,在小升初、初升高、高升专本的考试中实施加分制度,对取得成绩的教练员在职称评定、生活补贴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这有利于提高足球后备人才参与足球运动的激情,也有利于广大教师及家长对足球事业的支持。

结语

完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借鉴国外经验。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要由过去单一的国家培养体制,变为由国家、社会共同培养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制。既要根据足球运动特点,又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有计划的进行长期培养。

参考文献:

足球入门训练范文篇7

【关键词】中小学足球教学现状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81-02

纵观当前活跃在国内外赛场的优秀运动员,往往都是从中小学就接受系统、正规的训练,才逐步走上各级赛场的。因此,要想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必须要加强对中小学足球教学的改革创新,充分重视、认真落实每项足球教育工作。

一、足球师资队伍方面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教师都存在严重的缺编现象,针对足球教学发展与训练方面提出的各种客观要求,在实践落实过程中不能等,也不能一味的依赖,教师的缺编状况通常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对此各中小学管理者应认清现状,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1]。

首先,足球专业的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技能训练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并且要积极的为非专业教师提供指导与帮助;其次,学校应对兼职体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配备,将一些会踢足球,或者是对足球有着浓厚兴趣的教师纳入足球教师队伍中,对课程设置给予精心策划,制定严格、正规的课堂机率,并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并积极为足球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使其能够拥有更广的发展与展示空间;最后,体育教师应积极承担起校园足球教学活动的重任,通过网络培训、交流等学习平台,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

二、避免中小学生源流失

近年来,由于城乡师资不平衡,以及教学硬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很多中小学的优秀教师都选择了在城市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教师老龄化,从而导致中小学生源不断流失。同时,城市中小学由于场地方面的扩展空间极小,对于校园运动中发生意外事件的处理也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因此,为了确保中小学足球教学活动与训练的正常开展,政府相关部门应适当加大调控力度[2]。

首先,应加大农村中小学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帮助学校解决活动经费、场地等方面的困境。同时,还要充分整合社区、社会的体育设施资源,不断扩展体育教学场地,延伸体育课堂;其次,对于课程实施方案应给予科学设计,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有效减少安全隐患,促进足球教学、训练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最后,相关职能部门应不断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管理。

三、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和价值理念的影响,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与目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推进过程中没有做好活动之间的衔接,未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融合也有待加强,参与活动的师生也为发挥理想的推广、普及效果。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常常存在“一阵风”的现象,通常都是开始的时候热情比较高涨,而后期则平平淡淡的结束。另一方面,足球教育体制建设不完善,中小学也未实现协调对接,进而导致学生无法获得系统全面的培养与训练[3]。

对此,随着国家针对足球教学不断出台各种新的政策与措施,各中小学也应该正确认识到加强足球教学的意义,在教学实践、训练中,不仅要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还要将其落实到各项教育工作中,并不断加强足球教学和校园文化,以及特色建设的整合。另外,地方相关职能部门也要注重相关协调工作的开展,充分体现出足球教学发展的连续性,为中小学足球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四、科学安排足球训练内容

对于足球训练内容的安排来讲,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模仿能力强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具体训练中,教师必须要亲身带领,进行准确、反复的示范教学,条件允许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视频资料,加强学生对规范技术动作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要注意,青少年极易疲劳,所以在训练中不能仅关注参与热情,还要准确把握运动量,结合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来对训练时间进行科学安排,应实施长间歇、短练习的训练模式。

总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加强足球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及推动我国足球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足球教学活动与训练,在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热情的基础上,让学生接受更系统的训练,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中小学学生的足球素养。

参考文献:

[1]雷波.优化组合教学法在中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3):152-153.

足球入门训练范文1篇8

程公的《女子足球运动发展导论》一书,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对世界女子足球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特别适合从事足球运动的教师、教练和足球运动员了解女足的发展历程及运动理念和训练特点。全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对世界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国际足联组织的管理体系和功能、女子足球的训练理念、女子足球运动的特点、女子足球的训练特点、女子足球的训练策略以及亚洲女子足球的状况和中国女子足球的发展方向做了全面的介绍。作者根据多年来对女子足球的分析和研究,从世界女子足球的发展进程展开,结合专业的足球理论知识对女子足球的训练技巧和运动规律行了深刻的分析,从而构建出了独具特色的女子足球理论体系,还通过对女子足球训练的实践范例研究了女子足球的教学策略。书中在对足球的发展进程和发展特点以及训练技巧进行讲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还专门介绍了亚洲女子足球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以及中国女子足球未来的发展方向。

《女子足球运动发展导论》从女子足球的运动理念、内容、特点和技巧等方面全面地介绍了女子足球的发展脉络,其中还附录了历年来女子足球的大事记,使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世界足球,感受足球带给我们的运动之美。十六世纪的时候,英格兰就出现了女子足球运动,可见女子足球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的。到了19世纪末,英国已经开始出现了女子足球俱乐部,很多妇女纷纷加入其中,认为这是在为妇女争取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的运动。虽然女子足球在二战期间一度陷入了低潮,但是二十世纪中期又迅速发展起来。从此,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都开始陆续组织起了女子足球运动。

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足球的发展脉络,从女子足球的诞生到发展成全球性的运动,作者细数了其中每一件大的事件和赛事,是一部丰富的女足发展史。不仅如此,作者还将女子发展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我们的足球教练员、教师和运动员可以从中直接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走更多的弯路,也找到了促进女子足球发展和进步的方法,让足球运动成为一项让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的全民运动。

作者认为,足球运动不仅是一项全民的运动,更是一种社会现象,通过人们对足球的热爱和追求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处。足球无国界,足球让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也让社会发展更加融合和进步。在《女子足球运动发展导论》中,作者通过对国际足联组织体系和功能的介绍向我们展示了世界足球逐渐融合的过程。这种融合不仅让足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更受欢迎和认可,也让全世界人们通过足球联系更加紧密。

足球入门训练范文篇9

关键词:足球队现状对策

前言:我校足球队2004年代表河北省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足球预赛中又荣获北区亚军,决赛获得第七名。2007年我校承办“李宁杯”全国大学生足球(北区)比赛并获得冠军。近来在全国大学生足球比赛中名列前茅,可以看出学校对足球的重视。但我们也要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队伍建设,争取更大的进步。笔者针对近两年的教学、训练及带队比赛实践,对我校足球运动的现状及长期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几条加强队伍建设方面的建议,希望能为我校提高校足球运动水平贡献微薄之力,并与广大同仁共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石家庄经济学院足球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石家庄经济学院足球队招生、训练管理的有关文件,以及与本研究有关的论文。

1.2.2调查法。通过和我校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士、以及我校足球队队员进行面对面座谈,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1.2.3观察法。通过观察训练和比赛,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改进的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运动员来源。

生源是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生源主要有三个:(1)普通高中足球爱好者,这部分学生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比赛经验少,运动水平相对较低,这是目前我校足球运动员的主要来源。(2)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有较好的训练基础,经过系统训练完全可以达到较高水平。(3)职业队退役运动员,这部分学生水平相对较高,比赛经验丰富,能够直接上场比赛。其中,前两部分学生年龄比小,一般在17~19岁,有着良好的身体条件和早期训练基础,经过高等学校2~3年科学系统的训练,完全可以达到较高水平。但是,目前在校的足球运动员大多数是足球训练水平不高、运动潜质不大,可继续挖掘的运动潜力相当有限,训练的效益较低,使我校整体足球水平有所下滑,竞争也不是十分激烈,这不利于我校足球的高速发展。

2.2训练经费情况。

经费是运动员训练的保证,是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的基础,经费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训练、比赛和科研质量。目前我校只能靠学校的体育经费来维持训练和比赛。经费不足使运动员的训练补贴、营养补充和医疗监护得不到保证,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训练质量和运动强度便会受到影响,运动技战术水平很难提高。而且由于经费不足,足球队参赛机会少,运动员缺乏实战经验,缺乏在强对抗环境下的彼此磨合和应有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无疑也阻碍了足球队整体水平的提高。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校足球队发展的瓶颈。

2.3教练员情况。

教练员的知识水平较高,具有相应的足球基础理论知识,但缺乏较深刻的足球运动实践经验和足球专项训练理论知识,参加培训“充电”的机会太少,影响训练水平的提高。我校足球队的训练目标与客观要求及在授业难度、深度和训练工作强度、责任感等方面,对教练员均提出了较体育课教师更高的要求。然而,训练工作量未纳入正常的工作量,训练津贴得不到保障。这些对运动训练工作缺乏客观评价和应有认可的现状,严重挫伤了教练员的积极性。

2.4比赛太少,球队缺乏足够的实战锻炼的机会。

训练效果的优劣,训练水平的高低最终要反映到比赛中去,而比赛的内容与比赛的结果又促进球队训练管理的完善与提高。但是,目前我校足球比赛场次较少,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只练不赛”的窘境。这种缺乏比赛和明确的训练目标的现状,不仅严重影响训练的积极性,而且教练员和运动员也缺乏对训练实践有针对性的、实战因素的设想与考虑。这种训练比赛之间不平衡的矛盾,严重影响各高校球队训练计划的制订,以及对其各阶段训练效果的准确评价,不利于调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实战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3.对策与建议

3.1改革招生体制,完善招生渠道,目前各省市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制度不尽相同,客观上使一些优秀运动员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升学,给我校高水平运动队造成损失。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校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应该在多渠道并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与俱乐部,足球重点中学、大学一条龙的训练体系,这样我校可以发挥资金、科研、师资等方面的优势,对一些具有足球天赋的青少年进行集中训练和管理,确保高水平足球队的生源质量。

3.2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练员水平,教练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对高水平足球队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化科学训练的发展对教练员的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将成为教练员的基本素质。针对这一现实,应重视对我校内部具有教练员潜质的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对他们实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设立足球教练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3.3加大经费投入,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一、要尽最大可能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训练和比赛的正常进行;二、要积极争取社会赞助;三、要在保证学校对足球队发展的决策权和宏观指导权的前提下,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把足球队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与一些实力雄厚的行业体协、企业挂钩,联合办队,共同受益,实现足球队经费结构多元化。

3.4加强对足球队的科学管理和服务。高校足球队的内部管理工作涉及学校的很多部门,协调职能相当重要,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直接负责协调工作。从学籍、思想品德教育、文化学习、运动训练、日常生活等方面入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管理虽然是软件系统,但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制约或者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影响我校足球队的发展。所以应建立一种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

3.5比赛能更好地检阅训练的水平,刺激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多提供外出比赛的机会,利用假期集训,增加比赛场次,对促进我校足球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秦志辉.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VOL38(11):51.

足球入门训练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

1前言

1987年国家教委首次颁布了《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办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1〕,确立了首批51所试点学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招收高水平运动员,从此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试办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发展,乒乓球运动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在高校运动队中也处于显要的位置。因为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与单纯的竞技体育训练管理和学校体育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乒乓球高水平训练队的训练和管理就是众多问题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由于训练和管理上制度与措施等方面原因,致使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水平进步较缓,甚至出现竞技水平下滑,运动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本文拟通过对我国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及训练管理进行分析,探讨现阶段我国高校乒乓球高水平队的管理改革与对策问题。希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能够为高校乒乓球高水平的训练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方案。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部分试办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院校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参阅有关高校高水平建设与管理乒乓球高水平队的相关文献。

3结果与分析

3.1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的情况

3.1.1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生源情况

现我国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的队员受高考的限制,招生渠道通常只是高中生、体育运动学校学生、退役队员等,他们的技术风格已基本形成,可塑性非常小,并且文化程度大部分相对较低。有的学校甚至还出现“挂名”现象,即现役运动员与学校达成协议,平时并不在学校学习和训练,只是在有比赛任务的时候以学生运动员的身份参加比赛,这些现象使招生工作也出现一定的混乱,对于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3.1.2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情况

高校乒乓球高水平队队员的训练与在专业队和普通在校大学生不同。与专业队相比较,因为除了训练外他们还有很多的学习任务,所以训练时间不能保证,大部分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时间大约为每天两个小时,在假期和赛前训练时训练时间才较为集中和充足。而乒乓球项目的训练要求日平均在四到五小时才能取得成效,两小时的训练只是能起到一个维持水平的作用,因此,学训时间这个矛盾就显得特别的突出。

与普通在校大学生相比较,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队员在入学前已经经过长期专业系统的训练,技术已经相当全面和完善,技术水平比普通在校学生高出很多。所以训练的安排和管理上就不能以普通在校大学生运动队的训练标准来执行,并且随着入学时间的延长,学习任务加重,由于自身或者管理方面的原因,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受校园生活的影响,会出现消极训练,甚至逃避训练的情况。

3.1.3高校乒乓球高水平队的学习情况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队员从入校后其角色就发生了转变,首先定位应该是学生,然后是运动员。但是由于入校前其专业运动员的身份,长期受专业训练的影响,他们对文化课的投入较少,使得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很难真正地融入到高校的学习生活中,据调查我国多数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队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入学后学习困难很多。还有部分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学习后,因不自信或学习困难产生厌学情绪,并出现逃课现象。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队员本身的文化程度要求他们需要付出高于普通学生的努力和超出普通学生的学习时间才能满足高校文化课方面的要求。这对于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是相当困难的。首先是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很大部分运动员在入学后很难做到这一点。其次如果要跟上文化课程,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学习上,训练时间和质量则不能保证。但训练却要求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才能取得量的积累,从而取得成效。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

3.1.4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情况

高校乒乓球高水平队队员的教练员是整个队训练和管理内容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乒乓球运动队的教练,基本上是由高校体育部门有一定乒乓球运动经历的教师或体育部门负责乒乓球专项教学的老师担任,其中大部分老师要同时承担高水平乒乓球队的训练和普通专项课或选修课的上课任务。8小时之内工作时间上课,课余时间负责乒乓球高水平队的训练,精力很难集中。这些教练员的理论知识特别充足,但教学与训练的差别很大,而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的最终目标是参加竞技比赛,而竞技比赛绝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所能指导的,需要由实践经验去贯彻。我国只有极少部分高校聘请有专业的乒乓球教练员进行高水平乒乓球队的训练工作。

3.2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情况

3.2.1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乒乓球高水平队的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体育部门负责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的选材和招生,以及入学后的训练,比赛。而入学后高水平运动队队员则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或遵循学校的安排选择进入不同的院系,由院系负责乒乓球高水平队队员入学后的文化课学习,生活管理以及思想教育。即由各院系和体育部门共同负责,协同管理。

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队员入学后身份发生了转变,由运动员成了学生运动员。在学习上,管理的重点也从训练转换到了学习和训练。所以管理的重点和暴露出的问题也在学习和训练中凸显出来。

3.2.2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学习的管理

从理论角度讲,高水平运动队队员每天的学习时间远远大于训练的时间。但由于运动员自身文化程度和入学前训练多学习少的状况,真正能融入正常学习生活的运动员少之又少。所以逃课、挂科现象比较普遍。而高水平运动员是由体育部门和各院系共同负责管理的,体育部门负责的是学生的训练情况,对学生运动员的学习关注比较少,而各院系又因为学生运动员的特殊性,对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的学习管理、关心不够。

3.2.3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

受学校学习安排的影响,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队员每天的训练时间相当有限,同时由于运动员入学时由不同的院系进行学习管理,而每个院系的课程安排和上课时间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队员不能统一安排训练和学习内容,只能凭借运动员的自觉性,在教练员安排的固定时间到训练场馆进行训练。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自制力比较差的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队员以训练为借口逃避上课,以学习上课为借口逃避训练。并且由于乒乓球项目的特殊性,高水平运动员在入学前打法风格都已形成,技术也都比较全面,所以即使自觉参加训练的队员也很少能统筹安排训练内容,大部分时间是根据自己的现状为自己制定训练内容,或只是按照以往的模式进行基本功和技战术的练习来维持自身技术水平不致下滑。

4结论与对策建议

4.1结论

我国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多为专业队现役或退役队员,可塑性小,文化底子薄。入学后学习方面不能满足高校对学习的要求,并且训练时间明显缩短,训练效果无法保障。受校园生活影响和角色转变,有消极学习和训练的情况。管理上由不同部门分工管理,出现管理漏洞,致使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的发展状况不太理想。

4.2对策建议

4.2.1完善训练体系,保证生源质量

国家提出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将体育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用实践检验理论,以理论来指导实践,使体育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相互补充。本着这个目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人才优势加强研究,大胆改革创新,探求一条适合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队员发展之路。

在高水平优秀运动员招生质量问题上,国外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例如美国的大学生运动员基本都来源于中学,学校设立丰厚的条件吸引有运动天赋的学生,但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技术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竞技水平。受此启发,为确保优质生源和培养乒乓球后备人才,要把目光放在生源的根源之上,即中小学乒乓球特长生。大学起带头和推动作用,激励和刺激中小学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到读训并重,确保生源的质量和连续性。

4.2.2改变训练模式

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进入高校后学习和训练内容的转变、运动员到学生的身份的转变,以及技术水平在入学前已经形成等现实状况,使得传统的训练模式已经不符合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实际情况。所以针对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模式要进行改变,在理论知识补充的同时,更需要用理论指导实践,让运动员明白每个技术动作的原理和技战术合理性的支撑点,以理论知识来验证技术,帮助自己进一步的提高,打破以前的思维定式,形成新的风格,并以理论知识来检验训练结果,从以往的按部就班过渡到打文化球的新高度。国外许多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经历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运动员无论在对体育运动规律本身的认识与理解上,还是领会教练员的意图、策略与随机应变的能力上都有明显提高〔2〕。如代表香港队出战的帖雅娜,在成名前只是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这说明高校的氛围和文化背景以及理论知识的充实,对指导乒乓球的训练是有积极作用的,甚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说明高校具有培养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潜力和能力。

4.2.3加强思想教育,读训并重

根据我国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技术比较完善,但文化底子薄弱的现状和出现的消极学习、消极训练的实际情况,学校的体育部门和各院系应该联合起来实现真正的有机结合,共同管理好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教练员和辅导员应积极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必须使之明确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首先是学生,所以他们应该和其他普通在校大学生一样,在校期间完成应修的课程,同时注重文化和品德素质修养,并以此来指导和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训练。

4.2.4不同管理部门积极配合

负责训练的部门和负责文化学习的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及时了解学生运动员的学习、训练和思想状况,避免出现两不管和推卸责任的现象,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训练计划。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减少死角,督促运动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素养,使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的学习、训练、生活走上积极健康的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足球入门训练范文

【关键词】足球运动培养兴趣阶段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8-02

足球运动是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同样在我国也深受广大在校学生的喜爱。它能培养学生反应灵敏并提高身体素质。足球训练是学生学习足球的最基本方式,通过训练我们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足球,并能教会学生以足球的方式思考足球、思考问题。在提高学生足球技能的同时,增加学生对足球的喜爱程度。因此,训练对参与足球是一个重要环节。

一、程颐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从学生的心理和特征来看,他们对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往往是人才成功的起点,而且是人才成功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在动力。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对于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也无裨益。而让他们进行“足球游戏”,诸如比谁运球好,停球好,顶球好,踢得准,控制球的时间长,谁的球艺高超,久而久之,就会练得球艺娴熟和个人的许多“绝招”。

二、利用实心球作中式足球基本技术动作中传球动作的训练,要使实心球能尽可能的传得远、传得准。这在回到使用正常足球时,会起到有实质性作用的感觉。学习用脚尖盘带实心球,要练习到脚既不痛,又能把球推送到恰当的地方,就像盘带正常足球一样为止。在武林小说中古代中描写武林中人练习轻功时,把沙袋等重物绑在身上或腿上练习奔跑,又有在水上放一些有一定浮力的物体,在上面练习行走。练习到了一定时候,抛开那些练习物品,在陆地上就可以键步如飞了。

三、下面进行足球阶段训练计划,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身体训练,足球技术训练,足球战术训练和游戏比赛。身体训练目的是使学生热爱足球并培养学生反应灵敏和提高身体素质。足球技术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熟悉球性和让学生准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足球战术训练的目的是培养接球和进攻意识。和培养阻击和防守方法。游戏比赛的目的是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参加足球训练的兴趣并通过小型比赛,领会足球比赛方法,培养学生的对抗意识。

(一)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有:

1.做体操。2.以跑为主的身体训练。

(l)慢跑:15米×2,指导学生跑的动作。(2)快跑:10米×2、15米×2,要求跑的动作正确。(3)曲线跑:培养学生的灵敏。

(二)足球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有:

1.以带球为主,在带球中学习基本技术动作和带球方法。2.让学生初步接受和学习传球、接球方法。3.单一的射门训练和接球后的射门训练。

(三)足球战术训练的主要内容:

1.学人一组的传接球和接球后即快速推进,接球后带球过人。2.学习基本的护球和盯人战术。3.在小型对抗中体会什么叫“二过一”,在训练中练习“二过一”的战术。

(四)游戏比赛方法有:

1.一对一、二对二的传接球比赛。2.三对三、五对五的有门踢球比赛。3.开展“五人制”训练比赛。

第二阶段进行身体训练,足球技术训练,足球战术训练和游戏比赛。身体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灵敏、速度和跑的能力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快跑动作。足球技术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带球能力和运球的技术,用各种手段学习传接球技术。足球战术训练的目的是培养接球、传球的集体进攻意识,培养防守和站位,增强集体防守意识并通过练习和比赛,提高比赛的实战能力,为参加校间教学比赛做准备。游戏比赛的目的是通过游戏和小型比赛,让学生初步理解足球比赛的规则,通过游戏和小型比赛,让学生学习掷界外球的技巧,提高和加强对抗意识,让学生进一步热爱足球。

(一)身体体训练的主要内容有:

1.以跑为主的身体灵敏、速度训练,学习快速跑和正确的动作。(1)慢跑:20米×2、30米×2,要求学生跑的动作准确。(2)快跑:60米、200米。(3)曲线跑:用曲线跑绕过障碍,培养学生侧向快速运动达到灵敏和快速的目的。2.跳:学习蛙跳和单足跳。

(二)足球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

1.以带球为主,学习带球的变向动作和过人技术。2.让学生初步学会二人一组的传接球方法和学习有障碍的传接方法,体会“二过一”传接技术。3.对守门员继续训接球手型和倒地接球的护球方法,进行接射门练习,巩固上手球和下手球的接球方法并学习踢手抛球和定位球,要求踢手抛球有指定的落点。

(三)足球战术训练的主要内容有:

1.学人一球传接球和移动传接球的方法。2.学习有障碍的接球后带球过人及射门技术。3.在训练中学习三人一组的“二过一”战术。

(四)游戏比赛方法:

1.一对一、二对二、四对二传抢球游戏比赛。2.有门的“五人制”比赛。3.本校“七人制”比赛和校间友谊比赛。

第三阶段进行身体训练,足球技术训练,足球战术训练和游戏比赛。身体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节奏操训练,促进学生的四肢灵敏、协调能力,提高作的准确性和节奏感并在跑动中提高跑动作的正确性。足球技术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带球和带球变化,提高带球和运球的节奏并在传接球训练中加强一脚出球、二脚出球的准确性和分量,同时培养学生在运球时开阔视野。足球战术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战术意识,初步掌握传接球和各项战术训练的基本技能。游戏比赛目的是通过小型对抗性游戏,增强学生参加比赛的欲望,通过自行练习比赛,认识位置职责和加强配合的重要性,提高战斗力。

(一)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

1.练习节奏操。可根据学生实际自编节奏操内容。2.折回跑,15米×2、15米×4直线跑训练和曲线跑训。3.下肢韧带练习和训练结束后恢复身体的放松练习。

(二)足球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

1.练习快速带球时的球向变化和继续带球。2.对墙踢球和射门训练重点练习摆动脚的摆腿和触球的脚型及出球的力量。3.学习接自抛球的七个动作,即:脚的内侧踢球、外侧踢球、底部踢球和背球、头球、胸球、腿球。

(三)足球战术训练的主要内容:

1.学人一组和三人一组在跑动中交叉传接球战术。2.学习个人突破战术。3.练习沉底传中和包抄战术。

(四)游戏比赛方法有:

足球入门训练范文1篇12

关键词: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黄振洲(1968-),男,海南海口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基金项目:2008年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海南省高师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关系研究》,课题号Hjsk2008-63

【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58-01

海南建省特别是进入21世纪,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和比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足球运动在全省高校得到极大的普及和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高校中下游水平。因此本文针对我省高校足球课余训练,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内在原因,提出对策。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参加“2007-2008年度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暨2008年海南省大学生男子足球赛”的十一队伍。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22份(主、助理教练),回收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90.9。

(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运用SPSSforWindows11.0版对有效问卷做常规数据统计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的现状分析

(1)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基本情况现状(见表1)

从表1可见,海南高校足球教练员的基本知识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海南高校足球教练员执教年限都相对较短;职称的分布不合理。

(2)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组队和训练模式

组队状况

我省高校足球队队员全都是业余的,在组队方式上也各不相同:(1)以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组队;(2)以特招生组队;(3)以高考正常录取方式组队.

训练模式

我省各高校投入的体育经费有限(见表2、表3),在训练模式存在明显区别,主要有下列三种:(1)常年集训模式(占18):每周一至周五训练由早上、下午等课余时间组成,训练系统。(2)赛前训练模式(占27%):此类模式的学校在我省占大多数,由于经费不足,组队时间大多是一年。(3)临时组队训练模式(占55%):为完成任务进行短期组队集训。

(3)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队伍及经费现状

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队伍训练经费来源(见表2n=11)

从表2的调查显示,目前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投入;表3显示出各种形式经费的投入也捉襟见肘。

(4)海南省高校足球竞赛的现状

我省高校足球竞赛自建省开展至今已有十几年时间,每年只有教育厅举行的省大学生足球联赛;联赛初期只有五所大学参加,后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十一支队伍;赛制多采用分组循环法,平均每支队伍只有四场比赛。

(5)海南省高校足球场地情况现状分析

足球训练的场地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没有专用训练场地,训练经常与田径等项目冲突,场地不足也是制约我省高校足球运动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海南各高校足球课余训练队教练员是一支学历较高,文化素质较好的队伍;但执教的年限较短;职称分布不平衡。

2)海南各高校足球课余训练队基本没有专业运动员;各高校没有形成稳定的运动员培养、输送的渠道,不利于海南高校足球运动持续稳定发展。

3)海南各高校足球课余训练队经费投入较少不能满足提高运动成绩和参加比赛的需要。

4)海南省高校足球竞赛体制有待加强。

2、建议

1)主管部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全省各高校的教练员们举办教练员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逐步建立各高校足球教练员聘任管理制度。

2)各高校应开拓思路,加强与全国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合作,使我省高校足球队伍有稳定的吸收运动员的渠道,提高竞争实力。

3)各高校应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训练资源,合理调配,在现有的足球训练条件下,按照足球训练发展的规律,建立起符合我省高校实际的系统的足球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丁玲娣,陈彩香.谈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体制模式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经济金融相关知识(6篇)
  • 下一篇:关于行政专员转正的申请书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