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成本控制方面的建议(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1 栏目:写作范文

成本控制方面的建议篇1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4-000-01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精神病医院成本控制策略进行探讨,包括:科学制定成本控制目标、健全成本控制组织结构和健全成本控制制度。

关键词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精神病医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三改联动,以及我国所处的后WTO时代环境,医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医疗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进行相应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尤其必要。以下笔者结合精神病医院来探讨成本控制问题。

一、科学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利用预算编制流程确定并下达成本控制目标。

我国财政预算编制流程实行的是“二上二下”编报形式,医院的预算编制也应当采用此形式,由下而上编报,采取反复磋商,部门编制,汇总上报,总分结合的方式。

精神病医院预算编制“一上”环节是指:预算部每年定期向全院预算通知,为保证来年预算能够按时下达,每年通知申报下年预算的时间应在每年的九月初,一方面能够给预算部门充分调研预算执行情况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能避开财务部门年底决算工作。上报预算的时间一般应定在九月底。预算部在预算申报时需要向各部门提供本年预算执行的财务数据及下年预算申报的建议,还需要认真解答预算部门提出的各类预算咨询。在各部门按时上报预算后,预算部汇总初始数据,并审核数据的合理性,同时编制相关的预算报表并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精神病医院预算编制“一下”环节是指: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预算工作会议讨论预算申报初稿的内容,邀请各部门论述预算编制的依据及合理性。通过辩论,确定预算项目及预算金额。预算部根据预算工作会议的辩论结果,分类汇总,及时向预算部门反馈预算工作会议讨论的意见,督促预算部门修改预算初稿。

精神病医院预算编制“二上”环节是指:各管理部门根据预算工作会议的指导意见,悉心调整预算申报方案,并在规定时间及时上报预算修改稿至预算部。预算部再次汇总预算修改稿,编制成相关报表,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及时召开工作会议,根据下年工作重点审议预算修改稿,最终确定预算定稿。同时,对各部门预算实现的目标作出规划,为预算考核做好准备。在很多时候反复讨论的过程往往不止一个轮回,会经过反复磋商和平衡,最终才能下达切实可行的预算指标。

精神病医院预算编制“二下”环节是指:预算部按照院务会讨论通过的预算定稿,经精神病医院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可将确定的成本目标按项目分解到各部门,编制各部门的预算明细报表及考核指标,下达到各管理部门。各部门接到下达的预算指标后合理安排工作。这是成本控制目标确定和下达的过程。成本目标一经下达,无特殊情况是不能修改的。

二、健全成本控制组织结构

精神病医院的组织结构是精神病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实现的前提。因此,通过修改预算部职能,实现预算部同时也是精神病医院成本控制的中心,实行成本分级管理原则。

成立以财务为核心的一级成本控制中心,同时下设二级成本控制中心(采购中心),和三级成本控制中心(消耗)。此架构的建立是为了保证成本在形成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部门和人员对其进行控制。即每个成本控制中心就是个责任中心,完成各成本项目与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定位,形成唯一的成本责任中心,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精神病医院成本形成与医疗过程中,它涉及精神病医院的各个部门,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光靠成本管理部门是不行的,它要求成本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能通力合作。精神病医院管理部门就应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提高精神病医院的整体效益。

同时,成本中心必须做到:

其一,清晰成本管理的职责定位,细分到成本管理的操作层面,为责任部门提供工作目标和行为导向,引导各部门尽力达到目标状态,以保证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其二,确立成本控制的关键岗位。对成本控制起关键作用的岗位和班组列,突出该职能对成本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便于部门内部的管理控制。

其三,完善部门考核指标。

三、健全成本控制制度

成本控制需通过成本策划、成本控制、成本计算和业绩评价等行为来实现。建立事前成本控制制度,在事前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开展事中成本监督与控制。最终进行事后成本反馈制度。在全院范围内分级归口原则开展成本控制,做到人人关心成本,事事讲究成本。围绕需要开展的成本控制项目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

精神病医院成本控制应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管理方法。它需要精神病医院全体员工的参与,需要覆盖精神病医院的每个领域,涉及精神病医院涉及的全过程。如对于药品、医用耗材、设备应建立严格的计划采购制度,从采购数量、品种、质量、价格和供应商选择、采购供应的额度控制、库存量的控制等方面都要计划在先,责任到人,使对“物”的管理落实到人的行为控制及岗位责任制上。全面成本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其一,明确精神病医院成本管理的目的、原则及方法;其二,实施全面成本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各层部门的工作职能和责任义务;其三,明确参与成本管理的人员及覆盖范围;其四,说明成本编制的时间、方法及流程;其五,阐述特殊事件成本申报的方法和审批部门的职责及回避范围;其六,规定成本执行情况的通报制度及通报内容;其七,明确成本考核的方法及标准,阐明一般化的奖惩办法等等。

以上是笔者通过对成本控制研究和对医院采用全面成本控制方法控制成本的实际运用和分析,对精神病医院有效实施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提出的几点建议。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对具体实践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成本控制方面的建议篇2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公路总里程也快速增长,尤其是东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高速公路管理的特点就是线长点多,每一条高速公路的管理单位都直接管辖着至少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收费站以及公路养护部门,这样的体系结构给高速公路管理者增加了不小的管理难度。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绝大多数都安装了现代化的监控和通讯系统,而且都已经投入实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视频会议—可以实现面对面会见效果的系统,允许无缝共享数据的系统、以及如电话般易于使用的系统,目前已经被许多企业引进使用。在交通领域、无论是在高速公路管理还是在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中,文通项目的运作需要业主、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建设单位以及上下级单位间等多方沟通和交流,各单位人员流动文流不但增加了成本更消耗了人力资源和时间。利用现有通讯和监控系统组建视频会议平台、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在高速公路管理中这方面的困难,降低管理成本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隐患,可以让各部门现场演示、实时探讨、包括汇报工作、员工异地培训等细节问题。视频会议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改善通讯手段,并能够帮助机构实现它们的最终目标,取得更好的“损益结算’‘。 主流视频会议系统结构

一、视频会议应该解决的问题

除了正常的音视频功能以及数据协作功能外、还需要能够满足今后应用的需要、具体内容如下:1、增加匿名用户登陆功能匿名用户只要有会议密码就可以参加会议匿名用户具备回放功能。这样保证会议的随时召开组织。2、通过视频会议召开会议可以容纳几百人同时开会,会议中同时看到多路视频为了实现管理员的监控,还应提供几路视频轮巡功能。3、视频会议可以实现多个会议同时进行、保证各分公司可以同时召开独立会议。4、只要各分公司连接服务器、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可视电话功能。5、系统支持总部与基层单位间的文件传输,文字交流。6、软件视频会议系统能够与硬件视频会议互联互通。7、独立的软件客户端能呼入基于标准日、323硬件MCU的IP地址参加硬件会议。8、可以召开整个公路系统都能够参加的级联会议。

二、视频会议基本解决方案

为了满足支持大容量会议人数、多会议同时召开以及流畅的音视频交换的要求具体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此方案中仅需要在总部搭建一台视频会议服务器,各分公司只需拥有一台电脑、搭配摄像头和耳麦利用现有的网络就可以实现。如果领导应用无限上网、在网络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随时随地参加会议、实现远程视频会议的召开。具体拓扑(图略)

三、视须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数据协议

1、关键技术视频会议系统是多媒体通信和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典型应用,传输的是多媒体数据、声音和动态图像。源信号的数据量大、无法在一般条件的数字线路上传输同时基于对实际使用效果的要求,传输的声音、图像信号必须连续平滑因此对系统在网络传输、声音和图像压缩、多点控制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视频会议系统的宗旨就是为了在保证图像和声音质量的同时能有更有效的压缩算法把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压缩到最低。特别是在现今网络带宽并不富裕的条件下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更是视频会议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应运而生的媒体处理器具有特有的数字视音频输入输出接口、多媒体协处理器等能使应用变得更加简单。媒体处理器支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软件优化、使视频会议系统更加高效、稳定、可靠。采用这些芯片可以很方便地实现M尸EG视音频处理和日、263视频处理。目前的媒体处理器主要有:Philip公司的TriMedia系列、美国ESS公司的LV尸等,这些媒体处理器高速的运算能力可以实现适合不同协议的视频会议通信终端。、多点控制技术视频会议系统要完成的是在多点之间进行双向通信,但由于目前通信网络和通信系统的限制、多点间信号的切换就需要由多点控制单元(MCU)来完成,它不仅要对系统终端的各种信号进行切换和混合、还需要对会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它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设备系统支持的终端规模、会议管理方式、支持的网络类型都与MCU密切相关。、服务质量(Qos)视频会议对实时性的要求很高、对网络的传输延时和抖动也很敏感、要保证良好的会议质量就必须以优良的Qos做保证。由于IP协议是无连接协议网络抖动、包序混乱、网络拥塞等问题都会严重影响视频会议系统的顺利进行和视频会议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QoS。令首先,H、323标准本身提供了一定的QOS机制。日、323采用了UDp/Ip、RTp、RTCp和Rsvp等协议。我们在uo尸层上用R丁尸和R下Cp来改善服务质量。因为R下尸本身能够提供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而R下cp可以用于R丁P的控制它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利用发送报告和接收报告来推断网络的服务质量,当拥塞状况严重时则改用低速率编码标准或降低数据传输比特来减少网络负荷提供较好的005保证。H、323的网守(Gatekeeper)还具有流量控制、带宽控制等功能。令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安全实时传输协议《SecureReal一TimeTransportprotoeolsRTp)、它是目前IETF技术的一项有效措施。SR丁尸是RT尸和R丁S尸的一个安全特征概述、对这两种协议都能提供机密性、消息认证和重放保护。它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在应用方面它还没有很好的实现;第二,在应用方面或在终端用户设备上还需要适当的改革。令再者还能够对现行网络上的未被保护的多媒体信息提供视频垃圾检测、为了对信息包的指定接收机进行特别处理、现行网络允许对被选节点动态地开展特定的任务服务。这项服务可以建立M户EG一4视频流的一个概括图,能将该图和目前的网络流且进行比较,它同时也能对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的重复发生提出警告。该检测模块能对所有情况下的垃圾侵袭进行正确识别并且不会产生任何错误普报。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网络的QoS。2、数据协议在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中、不仅需要传输实时的视频和音频还应该实现应用程序共享、数据实时共享和多点文件传送等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为与会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能够面对面共享交流的环境。所以,数据环境是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该系统中各会议终端都以点对点方式与多点通信服务(MCS)进行通信,MCS通过大量的逻辑通道提供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数据传输。四、IP网络视频会议的优缺点、优点: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通信将会变得更易实现,费用会更低。随着时延问题被IE下F技术和标准(如RSV尸和RTCP)逐步解决,基于l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把终端互操作性和高传输性能结合了起来。使得会议方式变得灵活多样、真正做到实时文流。、缺点:虽然现今利用lP网络搭建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大的主流发展趋势,但这种组建方式必然要依托现有的互联网络。这就存在着安全性和网络稳定性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视频会议系统在安全方面如果出现问题、意味着恶意的黑客可以察看内部数据并利用这些内部数据取得控制权、进行一些非法广播,危害影响巨大。lP网络视频会议要保证图像和语音传输质量必须依靠稳定的带宽流t。但是当网络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网络风暴或其他原因的网络拥堵,就无法保证视频会议的传输质里,影响会议效果,甚至无法按时正常召开会议。采用IP网络搭建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大的主流发展趋势如何利用现有网络技术的同时,防范或规避这些隐患,我们以京津塘高速公路视频会议系统为例作一下详细介绍。京津塘高速公路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别处理、现行网络允许对被选节点动态地开展特定的任务服务。这项服务可以建立M户EG一4视频流的一个概括图,能将该图和目前的网络流且进行比较,它同时也能对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的重复发生提出警告。该检测模块能对所有情况下的垃圾侵袭进行正确识别并且不会产生任何错误普报。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网络的QoS。2、数据协议在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中、不仅需要传输实时的视频和音频还应该实现应用程序共享、数据实时共享和多点文件传送等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为与会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能够面对面共享交流的环境。所以,数据环境是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该系统中各会议终端都以点对点方式与多点通信服务(MCS)进行通信,MCS通过大量的逻辑通道提供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数据传输。

四、IP网络视频会议的优缺点

优点: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通信将会变得更易实现,费用会更低。随着时延问题被IE下F技术和标准(如RSV尸和RTCP)逐步解决,基于l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把终端互操作性和高传输性能结合了起来。使得会议方式变得灵活多样、真正做到实时文流。、缺点:虽然现今利用lP网络搭建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大的主流发展趋势,但这种组建方式必然要依托现有的互联网络。这就存在着安全性和网络稳定性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视频会议系统在安全方面如果出现问题、意味着恶意的黑客可以察看内部数据并利用这些内部数据取得控制权、进行一些非法广播,危害影响巨大。lP网络视频会议要保证图像和语音传输质量必须依靠稳定的带宽流t。但是当网络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网络风暴或其他原因的网络拥堵,就无法保证视频会议的传输质里,影响会议效果,甚至无法按时正常召开会议。采用IP网络搭建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大的主流发展趋势如何利用现有网络技术的同时,防范或规避这在现行的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仍然主要采用的是50日+光接入网的方式。使得利用现有光传输通道传输视频图像和语音信号变得非常容易。而且这种传输模式、是在公路系统内部进行,属于单位在内部进行通讯传输信号,和外界没有发生物理连接、也不和单位内部局域网发生关联。就不存在遭到外部攻击和形成内部网络拥堵的问题。京津塘高速公路的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分为三级结构。第一级是总公司的主视频会议室、主要负责采集下属各分公司、基层收费站、养护所的视频图像和声音信号、并掌握所有视频图像和语音信号的总控制权既可以进行点对点的通讯交流又可以采用广播的方式和下级单位进行直接沟通。第二级是下属各分公司视频会议室、主要完成和总公司主视频会议室的图像和语音的相互传输,掌握各基层收费站和养护所的视频图像和语音信号的控制权。实现独立分会场的功能。第三级是各收费站和养护所的视频会议室、主要完成和总公司主视频会议室以及分公司视频会议室的图像和语音的相互传输,没有任何控制权。一、第一级是总公司的主视频会议系统的组1、155光收发板:将视频模拟信号转换成光信号。2、155光分支板用于光收发设备的级联即与分会场光收发设备的级联。3、MPEG视频压缩解压缩板:将视频图像打包成M尸GE4格式的数据进行传送。4、高速球形摄像机:可控高速摄像头,可形成会场内无死角全方位监控。5、字符叠加器矩阵(带主控键盘)将每路图像的地点名称与视频图像叠加显示在会场大屏幕上。6、数字音频矩阵:对每路声音的质量、音且、开启和关闭起控制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曾考虑使用价格更低的模拟调音台、但模拟调音台很难解决在环形通讯链路中,音频信号的环回问题、造成声音质t无法接受。采用数字调音设备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可对每路声音源进行独立控制操作也很方便。二、第二级是分公司的视须会议系统的组成1、155光收发板。2、,55光分支板:用于光收发设备的级联即与主会场光收发设备的级联。3、MPEG视频压缩解压缩板。4、高速球形摄像机。5、四画面分割器在一台大屏幕电视上显示基层收费站、养护所画面图像。6、数字音频矩阵。7、分控键盘:通过与中心控制矩阵的连接实现远程控制、但只可以控制低级别单位的可控摄像机无法控制中心设备。三、的组成1第三级是收费站、养护所的视频会议系统155光收发板。155光分支板。MPEG视频压缩解压缩板。4、一体化摄像机。从以上视频会议系统结构中可以看出在利用现有传输通讯系统的基础上、无需增加大t新设备就可以建立起一套安全,高效、可靠的视频会议系统、完全可以满足公司内部大型会议、培训的需求。也许有人会问这套系统只能满足一个公司内部的需求假如要召开整个交通系统的视频会议该怎么办、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只需要加装一台网络视频音频编解码器与公司的internet出口相连接,就可接入整个交通系统的l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使京津塘高速变成一个交通系统的分会场。在实际应用中大型的交通系统会议的举行频率,要远低于公司内部会议召开的频率。因此在平时只是召开一些内部会议时,可以将网络视频音频编解码器暂时封闭、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大大降低了受外界攻击和干扰的可能性、提高了整个视频会议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也不存在IP网络搭建的视频会议系统带来的维护管理成本。

成本控制方面的建议篇3

【关键词】 VoIP 半双工电台 远程控制 远程值守

一、概述

随着IP网络的高速发展,在高效率传输数据业务的IP网络上传送话音、传真甚至视频业务已经成为必然。国内外的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积极投入到VoIP技术的研发中,一方面加快了IP网络的建设,另一方面针对各种VoIP业务应用终端的开发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国内传统的半双工无线话音通信系统在VoIP技术应用上相对滞后,因其受既有通信体制限制,状态控制信号与语音信号均为模拟信号变量,使用专用模拟电路实现话音信号与状态控制信号接口转换,使用被覆线及中继装置实现话音及信令的远距离传输。其典型应用场景为:地面控制中心通过专用话音转换设备和话音专线与通信站建立固定话音通道,地面控制中心按照专线连接关系,使用特定通信链路进行地空话音通信。为实现地面话音长距离传输,以及适配特定的通信设备接口,需要研制S没耙舸输转换设备和建立专用的通信专线,懂导致系统成本高、使用不灵活且可扩展能力不足。本文针对上述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VoIP技术的话音通信系统,具有交联关系简单、造价低、兼容性好、布置简单且灵活多用等特点。

二、VoIP技术简介

2、1概述

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基本原理为:首先在发送端,使用语音压缩算法对原始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使用实时传输协议/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RTCP对压缩数据进行处理,并使用UDP/TCP等方式将语音数据分组打包并通过IP网络进行传送。最后接收端将收到语音数据包按时间顺序进行串接处理,并将语音数据进行解码以及解压缩处理,恢复出原始语音信号,从而实现通过IP网进行实时语音通信的目的。

传统电话网是以电路交换的方式传输话音信号,所要求的话音传输固定带宽为64kbit/s。而VoIP技术是建立在IP网络上的分组化、数字化传输技术,它利用目前Internet和全球IP互联的环境,实现数字业务、话音及视频在Internet上廉价传输。

2、2 VoIP相关技术特点

作为实时业务,VoIP对时序、时延等有严格要求,为保证话务质量,主要的关键技术涉及控制信令技术、媒体编码技术、实时传输技术、QOS保障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1]

2、2、1控制信令技术

信令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保证语音质量和电话呼叫的顺利实现。当前被广泛接受的VoIP控制信令体系包括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munications Union, ITU)的H、323系列和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会话初始化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

1、H、323。H、323标准是ITU-T制定的IP 网络上进行音频、视频和数据等多媒体信息通信的协议标准,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局域网、广域网、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上的多媒体通信提供技术基础支持。它在各种设备之间、上层应用之间和供应商之间进行交互操作。另外,它支持组播、带宽管理和多点功能,不受操作系统、网络结构和硬件平台的束缚,能支持不同功能节点之间的会议,灵活性强。

2、SIP。SIP 协议是一个会话层的信令控制协议。它只提供建立、维护及结束进程信息的功能,没有媒体控制功能。SIP提供的建立和结束会话的功能有用户定位、用户能力、用户可用性、呼叫建立和呼叫处理。只要通过这五种SIP功能就可以完成一次会话。

2、2、2媒体编码技术

媒体编码技术是VoIP技术能够实施的重要保证,其在节省网络带宽的同时,又能保证突发传输、链路产生误码和网络抖动时的语音仍具有很强的健壮性。目前VoIP通信使用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建议的应用于低速率多媒体服务中语音信号的压缩编码算法技术,常见的有G、723、1,G、729、G、729、 A 等。G、723、1有两种速率:5、3kbps 和 6、3kbps,其话音质量好,是目前已标准化的最低速率的话音编码算法。G、729采用的是8kbps的CELP压缩技术的语音编码算法,G、729、A主要是在G、729基础上降低了运算复杂度。[2]

2、2、3实时传输技术

实时传输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实时传输协议RTP。RTP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数据和控制。其中,后者被称作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RTP在分组中提供了三项内容:一个序列号,允许接收端将进入的分组按照正确的方式排列,同时检测出丢失的分组;二是一个时间戳,允许接收方按媒体流中正确的时间播放正确的分组;三是一系列源标识符,这一功能是使对方知道知道数据的来源。

2、2、4 QOS保障技术

VoIP作为一种实时应用,对服务质量QOS要求很高,它在延迟和抖动的控制、分组丢失等方面的作用将影响网络提供更高优先服务的能力。目前广泛采用的提高QOS的方法有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RSVP)以及进行服务质量监控的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SVP具有减少时延的作用,它要求每台设备在参与VoIP 业务时都必须预留必要的资源空间来保障业务质量;抖动问题一般是在接收端增加抖动缓冲区来解决的。前向纠错法(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用来解决分组丢失问题。

2、2、5网络传输技术

网络传输技术主要有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另外还包括网关互联技术、网络管理技术、安全认证和计费技术、路由选择技术等。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UDP或者TCP与RTP相结合的方式传输语音数据,确保语音数据实时稳定地传输。此外,采用RTP协议将多路话音插入话音数据段中,可有效解决VoIP话音分组开销大的问题,提高语音传输效率。

三、系统方案

3、1系统架构

本文所设计的基于VoIP技术的半双工无线话音通信系统,使用接口适配装置实现半双工电台接入IP网络,其语音信号机状态控制信号均转换为IP 数据,能够采用现有已广泛部署应用的IP网络实现半双工电台的话音信号和状态控制信号在网络上传送。系统框图如图 1所示,其主要由远程基站、IP网络、远程控制中心三部分构成。其中,各部分设备组成及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远程基站:主要由半双工电台终端、电台适配器及状态控制处理器组成,完成地面有线话音与对空无线话音之间的转接,同时接受远程控制中心的远程监控;

IP网络:依托广泛部署的电信运营IP网络,在远程基站与远程控制中心间传输IP话音包以及状态控制数据等;

远程控制中心:主要由虚通道建链及网络传输组件、远程控制界面及监控服务器构成,完成对远程基站的监控以及音频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系统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接收过程:半双工电台终端通过外部天线接收无线信号,经处理后经模拟线路输出给电台适配器,电台适配器负责话音数据的IP化转换,同时状态控制处理器同步处理状态控制数据,将这些数据分别传送到IP网络上,通过IP寻址方法定位到远程控制中心相应的控制台。控制台接收信号后会经过相同的方法将状态控制信号或话音信号发送到相应的席位供操作员收听,同时在电台控制端显示话音来电信息等状态数据。

发射过程:远程控制中心操作员通过电台控制端调整半双工电台的工作参数与通信对象匹配,并建立通道连接,通过PC机音频输入设备完成话音输入及发射状态控制。PC机上驻留的音频处理软件完成模拟话音以及控制信令的IP化转换,将这些数据分别传送到IP网络上,通过IP寻址方法定位到远程基站,远程基站内部的电台适配器完成IP话音及发射信令的模拟转换,送半双工电台终端发射,同时状态控制处理器负责电台工作状态的监控并通过IP网络将状态数据上报远程控制台。

3、2功能组件设计

系统功能组件主要包括:半双工电台终端VoIP接口组件、虚通道建链及网络传输组件、远程控制界面及服务器等。

3、2、1半p工电台VoIP接口组件设计

半双工电台VoIP接口组件负责把传统的半双工话音通信电台转换为一个IP终端接入到IP网络。

半双工电台的信号分为低码率编码的状态控制信号,以及占用固定带宽的模拟话音信号。由于IP网络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因此必须经过话音适配器将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另外,半双工电台的状态控制接口与网络接口不匹配,因此状态控制信号必须经过状态控制处理器才 能实现通信。

1)电台适配器

电台适配器是网络接口与普通模拟话音接口间的桥梁,其工作原理如图 2所示,主要包括:

接收状态:负责接收半双工电台的模拟话音信号,经采样、AD后转换为数字信号,再采用G、723、1标准的语音压缩算法完成话音压缩处理,然后按TCP/IP协议及RTP/RTCP协议标准封装成RTP话音包,通过网络接口将话音信号发送到IP网络上。

发送状态:话音数据从IP网络接口到半双工电台音频接 口的处理是相逆过程,且在该过程中,进行语音状态检测,以此产生半双工电台终端无线发射所需的PTT信号。本系统采用的语音状态检测算法选取短时能量和短时过零率作为检测算法的参数,属于时域的检测方法。通过该检测算法,能够有效剔除静音片段,避免引起长时间PTT有效的现象。[3]

2)状态控制器

状态控制处理器主要完成网络接口与半双工电台终端接口之间的控制状态信号接口转换。状态控制处理器原理见图4所示。

状态控制处理器主要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半双工电台接口与IP分组之间的通信。控制状态信号经过IP网络,传送到控制状态处理器,其将接收到的信号处理后转发给半双工电台接口,完成网络接口与半双工电台接口的通信。状态控制处理器软件编程主要涉及到网络套接字和串口通信。

3、2、2虚通道建链及网络传输模块

1)虚通道建链设计

本系统是基于IP网络对半双工电台终端控制,不是通过传统模式的固定点到点线路,没有固有的话音通道。在进行话音传输前,需要使用VoIP的信令控制技术,通过IP网络在远程控制中心的送话器与远程基站的电台间建立虚拟通道。

远程控制中心人员通过远程控制界面进行拨号,拨号建链过程可使用得控制信令有H、323和SIP两种协议,与H、323相比,SIP仅作为初始化呼叫控制,而不传输媒体数据,其造成的附加传输代价不大;SIP的URL(地址)甚至可以嵌入到Web页或其他超文本链路中,用户只需用鼠标一点即可发出一个呼叫,此外SIP还有建立呼叫快,支持传送电话号码的特点,便于灵活部署。因此,本系统选择SIP协议作为虚通道建链控制信令。[4]

在建链操作之前,按照SIP协议标准规定,需要对半双工电台分配唯一确定的电话号码,并且电话号码与IP地址的映射具有唯一性确定性。本系统编码规则是:电话号码=基站+设备机号,来完成对电话号码与IP地址的映射。远程控制中心人员拨打号码,就能与相应的半双工电台终端建立呼叫。呼叫建立成功后,就能对半双工电台进行控制,或与之进行话音传输。

2)网络传输

IP电话网络传输技术主要涉及到TCP/IP协议。UDP和TCP属于TCP/IP概念模型中的传输层范畴。主要作用:一是为其上层应用层提供传输服务标准,二是提高下层网络层的服务质量。虽然同为传输层协议,但UDP和TCP却又很大差异。UDP是用户数据报协议,TCP为传输控制协议,后者比前者复杂很多,但同样也是当前网络采用的主流协议。

UDP更适合音频数据的传输,TCP需要等待接收端的应答,使话音数据不能及时的发送给接收端,会造成难以避免的延时和数据的无法接收。

本系统仍旧采用TCP作为网络传输的协议,主要原因包含以下几个方便:

1、UDP传输数据时,如要遇到网络堵塞,会将数据报丢失,并对丢失的数据报没有重发机制;

2、使用UDP作为网络传输层时,接收端通常是无序的,但TCP拥有编号机制可以将数据重新组合;

3、对状态控制信号来说,TCP协议最为合适。使用TCP传输状态控制 信心,能确保其传输的正确性;

4、UDP对时间延迟有很强的敏感性,却对传输中产生的错误具有一定容忍度。本系统设计预期为可用于安全监控,需要时刻监听用户认定的重要信息,不能容忍一点差错,更不能将数据包丢失。同时,在当前宽带已成为上网主流的环境下,网络质量较好,不容易出现网络堵塞情况。综上,在可以容忍一定延时的情况下,可使用TCP协议。

3、2、3远程控制界面

远程控制界面软件部署在远程控制中心的PC机上,通过对人机交互界面的操作,完成对半双工电台的参数控制调整及与其之间的话音通信。

远程PC机提供图形化人际交换界面,界面示意图见图4所示,可对远程控制中心设备及远程基站提供实时监视。操作人员通过对控制界面的操作,实现半双工电台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显示实时显示当前半双工电台的工作状态。同时,通过远程PC机控制界面,可以与半双工电台终端建立呼叫并与之话音通信。另外,用户能够根据通信占用情况,有目标的对半双工电台终端进行通信。

远程控制界面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根据功能要求主要实现以下几个模块。

呼叫控制:提供图形化界面,用户可以选择指定半双工无线站台进行通信以及断开通信操作;

监视控制控制:提供图形化界面,支持用户对半双工电台终端进行参数设置,并动态显示其当前工作参数;

媒体转换格式:主要是实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并通过IP分组网络传输到接收端;

控制监视人机界面:对远程控制中心与半双工电台终端间的通信连接情况实时监视,并显示当前通信链状况。

四、结束语

本系统依托当前广泛部署的IP网络及成熟的VoIP技术,对于已经部署的通信站,不用新研专用无线通信设备,不需要部署专线,可在原有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技术改造实现IP网络接入,降低了因新研系统导致的研制成本高和研制周期L等问题,技术有保障,部署及扩展相对简单。

参 考 文 献

[1] 高春钢、VOIP原理和应用概述[J]、科技广场,2011(3)、

[2] 张登银,孙精科、VoIP技术分析与系统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成本控制方面的建议篇4

财政部曾于2001年11月了《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号——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后又在2002年2月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的形式予以。导致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准则项目的征求意见过程中,会计理论界、实务界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性质、对象、内容、范围等存在着许多重大争议。本文综述了《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争议,并提出有关探讨。我们认为,关于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许多争议不仅涉及到我国会计服务市场和会计服务行业的发展问题,在更深层次上也反映出我国会计界对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少差异。对有关争议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在我国会计服务市场开展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一系列问题,也为会计界研究内部控制理论及实务提供了新的角度。

关于内部控制鉴证服务性质的界定

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潜在定性形成于《独立审计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在总则部分已经把“管理建议书”和专门接受委托的内部控制鉴证服务进行了区分,表现为“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内部控制专门进行审核,并提出管理建议,不适用本公告”。中国证监会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性质界定也有一个变化过程,从最早的“管理建议书”变化到“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或“内部控制评审报告”。于是,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对涉及内部控制的专门性鉴证业务的规范既有别于独立审计准则框架中的“管理建议书”,同时在制订《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时又和中国证监会最初提出的内部控制“管理建议书”的要求存在规则制订时间上的差异。因为《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的立项起草工作从2000年底开始,当时关注的是证监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新要求。由于在我国现有的独立审计准则框架下无法对“评价”进行明确的性质界定,同时考虑到证监会提出的内部控制评价涉及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发表意见,而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又早已存在对内控鉴证服务的潜在定性,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在规则制订初始便将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界定为“审核”。

根据美国的会计服务框架,审核(examination)与审计的区别通常在于对象不同。例如,审核对象可以是未来的会计信息(即盈利预测审核)或内部控制结构。但审核在取证范围上同样是广泛的,保证程度为高水平,意见表述形式为积极式,在报告的分发使用方面也是没有限制的(Arens和Loebbecke,1997)。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使得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定性从一开始就非常沉重,加之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发表意见,因此我国在征求意见稿的形成以及征求意见过程中对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责任尤为敏感。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纷纷指出:一方面,在公司治理结构远未具备一定基础的环境下,注册会计师从事该项业务风险过大,且成本极高,责任过重;另一方面,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尚未充分建立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执行此项业务缺乏必要的尺度和标准。相应地,征求意见稿对内部控制的保证程度、意见表述形式以及报告的分发使用方面也是争议不断。

在这种争议之下,我们查阅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订的证券公司审计与会计指南为依据,我们发现:其保证程度较低,并以消极保证的方式进行表述,同时对报告的分发和使用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以下是从一份向SEC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示例中的有关摘节:

“……我们对内部控制的考虑未必已披露出按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制定标准属于重大缺陷的所有内部控制事项。……在包括确保证券资产安全的控制措施在内的内部控制方面,我们没有发现按照上述界定所指的重大缺陷。”

“本报告仅供贵公司董事会、管理当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定的自律组织]以及其他遵照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17a-5条(g)款对已登记证券经纪与交易商进行监管的监管机构使用。本报告并不希望、也不应被除了上述特定主体以外的其他任何方面使用。”

从上述示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并未施加很重的压力和责任。显然这与SEC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目标有关。由此可见,关于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定性争议,关键在于我们有必要了解报告需求者和使用者的政策制订初衷。从最早的“管理建议书”形式要求考虑,或许监管者希望借助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形式发现公司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也启发我们在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进行定性时,可以采取“审核”以外的、其他性质的业务报告类型,在合理保护会计服务行业发展的前提下提供能够满足报告使用者需求的有效供给。当然,这个问题一方面涉及到我国独立审计准则框架的重构,另一方面也有待于各有关方面的共同探讨和协调。

内部控制评价与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之间的关系

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往往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运用控制测试评价控制风险,最终确定检查风险的大小和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实施相应的实质性测试。在此过程中,对内部控制作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合理确证会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漏报。那么这种目的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涉及到的内控评价是否一致呢?从目前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要求来看,并不仅仅局限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上,往往还涉及到确保经营效果和效率以及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因此《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将审核范围限定在“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上的做法,即使在形式上也与证券监管部门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分歧。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将内部控制的评价要求限定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上,那么“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涉及到的内控评价”与“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这两者能否实现目标上的统一?在《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过程中,许多观点认为这两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即内部控制评价中内部控制是“结果”,而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是“手段”。但是我们在参考了SEC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之后发现: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因此其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目的似乎与我国会计界及有关政策制订部门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以下为一份向SEC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中有关段落的示例:

“在计划并实施对X公司(以下称”贵公司“)20X1年度(会计期末为12月31日)的合并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我们考虑了贵公司包括确保证券资产安全的控制措施在内的内部控制情况,目的是为了在对合并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时合理确定审计程序,而不是对内部控制提供可信性保证。”

根据这段表述,美国证券监管部门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显然在于强化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这两者的目标是一致并相互加强的。另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在SEC的内部控制报告示例中,有以下说明:

“如果注册会计师披露了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况,报告应当对注册会计师所关注到的缺陷做出描述,并指明这些缺陷将不会影响针对会计报表做出的审计报告。”

上述报告示例中的措辞体现出SEC要求的、注册会计师将内部控制评价与其会计报表审计相联系的协调性。我们认为,SEC的这种政策取向有助于明确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性质和作用,即这种内控评价报告是为了注册会计师在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时合理确定审计程序,而不是对内部控制提供可信性保证,因此对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首先,能够有效促使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进一步地(或实质性地)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相关控制及其对会计报表的潜在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次,便于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协调与形成。第三,能够在注册会计师擅长的领域内发挥其作用。SEC的这种观点对于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根据《独立审计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将该界定与SEC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内部控制报告格式与内容进行比较,我们认为并不存在原则性的差异,因此提出可以考虑对《独立审计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的有关内容做出适当修订。

关于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含义的界定

我国会计界对内部控制的性质、内容、结构体系等的讨论在近年来开展得尤为热烈,在探讨证监会提出的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问题上则争论得更加激烈。首先,何为内部控制的“完整性”?有没有一套适用于各种组织形式的会计主体的完整内控?这是征求意见稿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大争议。事实上,不同组织形式的会计主体之所以需要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该主体的特定控制目标,各主体的控制目标差异往往导致内部控制具体做法的差异,此外,内部控制还应建立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因此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内部控制(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a)。还有相当一部分观点提出,即使是同一个会计主体,对于不同的管理者,由于其管理风格和管理水平的不同,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存在差异的,相应地,评价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就显得缺乏必要了。

其次,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一般指内部控制设计上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对这一点的争议主要在于设计合理与执行有效的标准是什么。财政部已于2001年6月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而根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总体思路,这只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开始(刘玉廷,2001),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尚待在未来若干年内逐步建立。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即使在证监会于2001年1月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也没有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明确的界定。除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上的不完备性,被评价单位采用的内部控制标准由谁制订,财政部、中国证监会或其他有关部门,同样是一个重大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在目前阶段尚难以解决,我们认为,可考虑待我国基本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后,由有关方面共同探讨、协调,以便确定公认、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评价是否限于会计相关控制,还是扩展到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根据证监会在《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的提法,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业务控制、资金管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内部稽核控制等。显然,这些内容中已经包含了会计相关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如环境控制中的治理结构控制、管理思想控制、员工素质控制等。而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在定位上采用了“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的意见,并不包括组织结构控制和人员素质控制等内容。相应地,在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上采用财政部的标准与采用证监会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目前的执业水平而言,将内部控制评价范围限定在会计相关控制方面还是合理的,如果要对会计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做出评价,则有必要考虑自身的胜任能力和法律责任。因此,征求意见稿在总则部分强调了对“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核。这一点显然与目前证监会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也构成了一项主要争议。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时点与时段之争

内部控制的评价应针对某一时点还是某一时间段(期间)?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内部控制是持续运行的,不存在仅在某一时点上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某一时点上的内控没有任何意义。也有一部分观点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应当反映出在评价当日那个时点上的内部控制运行状况,但作出该时点内控是否执行有效的结论并不意味着仅仅考察该时点,而是需要考察一个合理期间内的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如果注册会计师在面对特定委托要求其对一定期间的内控做出评价时,也可以接受委托,但应当评估有关风险和成本因素。吴水澎等(2000b)认为,应“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整个年度的审计与报告”,理由是某一时点有效的内部控制不能保证年度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或企业在整个经营期间内守法经营。潘秀丽(2001)认为,“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期间,应当与注册会计师所审计的、且准备公布的会计报告所覆盖的期间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为准。”Arens和Loebbecke(1997)指出,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时间范围应由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共同商定,同时应考虑有关监管部门的要求。在目前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中,我们没有发现对评价涉及的时间范围所做出的要求。

成本控制方面的建议篇5

同样在我们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现在也正在步施工低价中标的后尘,尽管全过程造价控制产生不了豆腐渣,但它的结果是形同虚设不起作用。其结果是建设方因小失大(少付了千分之几的咨询费,多付了百分之几的施工或其它费用),最终没起到造价控制的作用。

真正意义上的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要求是很高的,它需要咨询单位配备业务能力强、思想品德好、有敬业精神的咨询人员,才能为建设方把好造价关、为建设方解决造价控制方面的问题,才能按照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要求完成咨询工作、才能做出合格的咨询成果。而现在大多数建设单位由于种种原因,走低价中标的老路,使咨询单位进行恶性竞争、拼命压价,有的将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咨询费用降到30%左右,在这样低的收费下,咨询单位不可能把造价师这样业务骨干派到现场,只能派一般的人员进驻现场,这样有的在技术上,不能给建设方解决问题,在造价控制、规范操作上也不能满足要求,所以,这些只是形式上的全过程造价控制,而不是真正意议上的全过程造价控制。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控制;咨询费用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家基本建设、城市基础建设、商品房开发等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城市化建设在快速发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造价控制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所采用,如何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造价控制,既为建设方节约投资,也能使造价咨询单位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使建设单位和造价咨询单位达到双赢的目的,这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问题。

1、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意义

由于在项目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25~50%,而在建设施工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然而,在招投标、预算编制、工程施工、结算审计等阶段也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促进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范围

建设项目开发需经过三个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施工阶段是项目实施的最关键阶段。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之目标,是指在工程开工至竣工的整个施工期间,造价咨询业的注册造价工程师,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等,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制项目的施工图预算价、承包合同价、工程结算价等。

传统的工程审价,通常是办理工程竣工结算时一次性投入进行。尽管工程审价形式上核减了部分费用降低了工程造价,但实际作用仅仅是核定最终的工程价款。而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无论在服务范围、咨询内容、工作性质等方面,均异于传统的工程审价模式。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特征是:造价工程师在整个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整体实施动态的、事先的、主动的造价控制。工程造价的监控性能已由粗犷型转变为细腻型,由滞后性转变为超前性,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业主委托需求。根据委托内容,注册造价工程师可以相应提供综合性的造价咨询跟踪服务。目前,我国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范围主要包括:审查各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协议),提供有关造价控制和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编制工程用款计划书及现金流量图表,进驻工地参加施工例会提供现场服务,审核月工作量报表及工程预付(进度)款,编制及审核施工图预算,全面(重点)审查钢材、砼等主要材料的总量,调整工程预算控制目标,编制工程造价动态分析,审查设计变更、签证或其它工程费用,提供工程索赔和反索赔咨询、材料(含甲供料等)、设备及绿化等价格咨询,分阶段审核工程预(结)算,有关工程造价信息及法规等咨询,提供全套工程造价控制档案材料,撰写整体工程造价咨询报告等。

由于造价咨询的及时性,整个施工阶段,造价工程师事先解决了涉及造价和有关费用等系列问题,尤其是有关造价控制和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对降低项目建设成本,以及对施工的工期、质量控制等都能起到保证和促进作用。

根据苏价服(2004)483号文,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工作内容如下:

(1)制定造价控制的实施细则。确定控制目标;

(2)根据施工承包合同价、进度计划、编制承包合同的明细工程款现金流动量表,根据工程进度编制工程用款计划书;

(3)参与工程造价控制有关的工作会议;

(4)负责对施工单位上报的每月完成工作量月报进行审核。并提供当月付款建议书,经业主认可后作为支付当月进度款的依据;

(5)承发包双方提出索赔时,为委托方提供咨询意见;

(6)协助业主及时审核变更、现场签证等发生的费用,相应调整造价控制目标;并向业主提供造价控制动态分析报告;

(7)及时核定分阶段完成的分部工程结算;提供整套结算报告及各项费用汇总表交业主归档;

(8)提供涉及委托咨询工作项目的人工、材料、设备等造价信息和与造价控制相关的其他咨询服务。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建设方还要增加一些造价咨询的内容,如:

1)施工图出图前的设计指标控制: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要求咨询单位根据建设单位的项目投资情况,项目的建设档次,提供该项目各分部分项工程选用不同材料的一些造价参数,供建设单位控制投资选择设计用材做参考。

2)施工图招标阶段的招标控制价的审核:在招标过程中,对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同时对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进行分析,找出不平衡报价及不合理的报价部分,供建设方合同谈判参考。

3)在整个咨询工作结束后:对整个工程项目有一个完整的成本分析和后评估报告。

4)在设计阶段提供合理化建议: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设计方案所带来的品质、效果、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向业主提出设计方案的优化建议。

5)工程量清单及标底编制过程中的合理化建议:在工程量清单或标底编制过程中分析、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合理地方,及时把信息反馈给业主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便业主及时会同设计部门对图纸进行会审,作出相应调整。

6)签订合同时的合理化建议:在签订施工(或采购)合同时对合同中的某些可能引起争议或索赔的条款,尤其是对业主不利的因素,要提前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业主并提出合理的有利于业主的解释,降低业主方的风险。

7)设计变更阶段合理化的建议:发生设计变更时,事前对不同的变更方案进行造价测算,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供业主选择。

3、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实施

造价工程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到诚实信用、优质高效、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操作方法和技巧,以求事半功倍之效率。由于项目的差异性,造价控制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以下介绍若干实用的造价控制操作方法和技巧。

3、1编制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是进行造价控制的纲领性文件。根据委托合同的要求,结合项目的特点,编制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有工程概况;造价控制组织机构;造价控制流程;各阶段咨询内容;可行的工作计划等。合理有序地安排造价工程师进驻现场咨询服务。

3、2有关造价控制及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

根据现行的有关规定和工程合同的精神,注册造价工程师运用造价咨询的科学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项目的具体特点,为业主及时提供有关造价控制及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

3、3纵观全局、把握重点

1)审查工程合同(协议)。首先,审查合同(协议)的合法性。合同(协议)的精神和文本格式,是否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项目招投标的精神等。其次,审查合同(协议)的合理性。语言文字是否简炼、规范、严谨,重点避免日后索赔的伏笔;有关条款的描述是否清晰;费用和计算数据有否误差;有关合同附表、附录和签章手续是否齐全等。

2)审查设计变更及签证费用。首先定性审查。是否有合法的手续和依据;是否符合现行的有关规定、施工合同和项目招投标精神;内容反映是否准确,是否有变相的重复计取等。其次定量审查。文字表述是否明了,防止产生新的矛盾和分歧;费用计算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相应的附件是否齐全等。

3、4审查计划及步骤

1)首先须吃透工程合同及项目招投标精神,熟悉和了解项目的特点、取费标准和优惠条件等;其次再审查工程预(结)算。

2)审查工程预(结)算。先审查定额(换算)、材料价格(补差)、取费标准等;再审查设计变更及经济签证等费用,最后计算工程量审查工程图纸部分的费用。

3)计算图纸工程量。先分部工程计算,后单位工程汇总;运用统筹原理,避免工程量重复计算,尽量利用前面已计算的数据。要求计算层次清楚,计算式一目了然,便于回忆、复核、会谈。

成本控制方面的建议篇6

关键词:结构 开放性 综合性 系统界面控制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行官,优化设计对确保技术先进及工程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的作者对工程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处理与业内人士进行探讨。

1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

1、1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的基本框架

1、1、1 系统基本结构分析

分级分布式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为二层总线型,即上层的信息网络的通信总线(采用TCP/IP协议),下层的控制网 络通信总线(采用RS485标准或LonTalk协议)。

信息网络(以太网)的通信总线承担管理信息与合成的控制信息的交换,是建筑物的信息主干网,在这级网络中,采用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易于同下层控制网络实现网络间的集成。

控制网络通信总线构建了以完成实时控制数据传递而实现对机电设备控制的自动化管理网络,该网络实时性强,网络数据信息共享,系统体系组合灵活,便于扩展及维护。其中RS485是被机电设备厂商广为采用的控制总线接口标准,采用普通非屏蔽双绞线为传输介质,具有传输距离长,传输速率高,控制点多,联结方便,易于扩充等优点;另一种为LonTalk协议,是LonTalk技术使用 的测控合一双向通信的控制总线所采用的协议,现场传感器可直接联入控制总线,简化了现场控制设备和方便了网络的联结,它已被列为美国标准ANSI135BACnet,作为控制总线的通信标准,绝大多数机电设备厂商已接受LonTalk技术,生产的产品均能互换。

上层的信息网络通信总线和下层的控制网络的通信总线,是构成自动化控制系统总体结构的基本方式。

1、1、2 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至少有以下基本的配置(本文仅列出中央控制级部分)

a、硬件:计算机系统,72小时备用电池等。

b、软件:系统软件(含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语言处理软件,数据通信控制与管理软件,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软件,操作员接口软件,CRT显示格式及标准报告软件,中央日程表软件,时间/事件诱发程序软件,能量管理软件,与各相关单项专业控制系统联网的软件系统,其它必要的软件系统等。

1、2 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发展

1、2、1 单项设备系统专业控制技术的发展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工程中的设备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冷水机、空调机、锅炉、电梯、配电柜、发电机、照明、消防报警、安全等设备系统,均由不同类型的专业厂商提供,由于这些类别各异的设备专业独立性强,对监控的工艺技术要求复杂,控制信息 的通信方式很不统一。因此,各专业厂商所近年来相继对设备机组的自控系统进行开发,已先后拥有了智能化程度不同的设备自控体系(部分已形成较完整的系列化),并在网络接口和与相关系统的通信技术方面,也有较大的进展,先后推出了能以标准网络接 口与其它系统间实现双向通信的功能。采用单项设备专业化自控包,从设备优化制度、提高可靠性、完善使用功能、降低经济成本等方面考虑,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在与建筑物智能化系统总体的组合上,也具有重要的实际使用意义。

1、2、2 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网络技术

自动化控制系统构成的内涵已被人们越来越具体地认识并接受,而支持其发展完善的基础技术也以它不断的进步,不时地起着启蒙和先导作用,同时,商家和用户也彼此交流,供需之间互相促进,也推动了控制技术 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深层次介入,使基于电脑和通信技术的建筑物自动化系统,能从单一平台的运作,走向跨平台的联网,便系统的总体构成产生了新的飞跃。在积极推行“国际标准”和先进“工业标准”的条件下,自动化系统在控制网 络中实现产品的互换及互操作、在信息网络中实现互通及互联成为可能,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容纳更多更新的产品。同时,网络系统实时互联(采用Internet/Intranet网络软件),为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因此,建立建筑物自动化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化体系,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向。

1、3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

a、控制层总线采用RS485标准,控制功能强,监控点多,传输效率高,它采取并行联网的方式,互相独立,点对点通信,系 统简洁,组网灵活,联结方便,有益于长距离传输及系统的发展扩充,该方式是集散型控制网络的基本形式。

b、现场控制层中运用LonWorks技术的测控合一的双向通信控制总线,采用该方式的现场受控装置能直接纳入控制总线的 层面,系统较简洁,组网较灵活,越来越多的国家以此为产品生产的通信标准。因此,凡有LonMark标记的产品,均能在系统中互 操互换,现代网络技术也为LonMark产品创造了无限良好的空间,由此看来,它的开放性方面在未来应用的发展上,显然比前者有更大的吸引力。业内专家曾预测,建筑物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散型控制网络,将会以现场总线控制网络为发展趋势。

c、单项设备系统纳入建筑物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网络层,从建筑物宏观的角度而言,能使该类控制系统更合理安全地工作,由于单项系统的基本控制功能已由自身独立完成,中央站仅为有序地进行管理,因此,它不占用中央数据库的容量,简化了系统网络的 信息传输与交换,使系统的自动化管理的整体效果和单项控制功能更优化了。该系统在单项系统工作环境复杂、自控要求高时,更能显示它的优势,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工程设计者的欢迎。

d、综合以上对建筑物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网络层的分析,在现阶段的技术发展变革时期,各种技术方式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存在。工程设计者应全面地分析、理智权衡,在工程技术上,工程设计者没有必要固执地坚持某一种技术方式,更没有必要见异思 迁地做新潮技术的追随者。

2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体现系统主要技术我的状态之一。是自动化系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应用于建筑物的特定环境里,对系 统提出“开放性”的要求,使之实现更合理,对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的认识。

2、1 “开放性”含义的全面认识

a、自动化系统“开放性”,即是在不同供应商之间任意选择具有最佳性能价格比的各种产品,使之灵活地组合为符合使用要求的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因此,“开放性”就是系统外联的广泛性,系统互联的任意性。

b、提供“开放性”的前提条件,须建立公认的通信协议,它定义了数据发送的接收工作的过程,规定了网络中使用的格式、定时的方式、顺序检错等,它使不同商家的机电设备的联网接口,都符合统一的通信技术标准。目前,在建筑物智能化系统领域里, 适用于联网方面的有美国标准(建筑物自动化控制网络BACnet(ANSI-135),适用于通信方面的有美国Echelon公司开发的通信协议(LonTalk),它们已被国际上众多的厂商认可,并形成了发展的趋势。

c、正如在本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中所分析的那样,在建筑物智能化系统中,以大量楼宇机电设备为主要监控对象的运行环境里,以RS485为集散型分布式系统,在适合控制网络方面较之在“开放性”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的现场总线有无可比拟的优 点,同时,由于各供应商自行开发的RS485产品有很大的生产能力和应用市场,并具有不可忽视的商业性的优势。因此,它的准“开 放性”效果在现阶段应予以正视。

2、2 “开放性”的实际应用情况

a、采用BACnet和LonTalk协议,能实现互换互操作的LonMark标记产品,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为传感器、执行器、继 电器,即被称为单点分站;另一类,是终端设备控制器(VAV、FCU、I/O等),被称为终端设备分站,这两种类型的实际运用都在系统适用性方面受到限制。

b、在楼宇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对大型机电设备或其它类似设备的监控点数量多,并需在同一个监控站实行监控管理,由于LonWorks技术对输入、输出点有限制,因此,在应用中采用LonTalk协议方式还不尽适宜。

c、由于“开放性”互换互操作的要求,因此采用LonkTalk通信协议LonMar通信协议的LonMark标记产品的类别及系列须具 有全面性、完整性,从目前情况而言,还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确保产品的完整性、可选择性和降低成本方面,还有待于一个发展的过程。

d、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通信技术介入,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息互联及向上层次信息集成在路由和方式上, 开创了崭新的空间,为“开放性”增添了新的发展生机。

3 布线系统“综合性”的应用

3、1 布线系统的“综合性”是现代建筑工程的主要特征之一

对多种类、繁杂的布线采用能满足其各种技术使用条件并综合为一体的配线方式,是适应建筑物内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体现,随着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使之不断完善,将会促进它更快地发展并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2 应用条件是建筑物布线系统设计的依据

关于布线系统的设计可归纳为以下主要问题的处理:应用要求分析;应用环境条件调研;系统网络框架构思;线缆容量计算;线缆规格选择;配线设备配置等。整个设计过程,都是围绕着实际使用需求和应用环境而展开的。不久前某国际上著名的布线 供应商推出了TBIC(Total Building Integaration Cable)的建筑集成布线系统,更形象化地为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建造了一条通用信息高速通道,为智能化系统的所有信息的远传和分配提供了点到点的支持,具备了使所有信息接收、分配的能力,并使之成为继 建筑水、暖、电力专业外另一个必不可少的通用信息基础设施,这是一种十分富有吸引力的布线方式。当然,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共商业楼和通用性办公楼,因存在以租(售)为使用对象的流动性,及物业管理不尽到位的方法。智能化的各系统是否纳入布线系统要 区别考虑,部分(因管理体制的缘故)可分开,另外,在规划垂直主干及水平系统时,也可采取分步到位。例如,从长期来看,水平通道应尽可能预留,因水平管道受建筑条件限制影响较大,其它方面都需从长远角度来周全规划。

3、3 “综合性”相关的基本条件不容忽视

合理确定建筑物内布线系统的布线方式,从布线的空间环境角度出发,使线缆使用、维护、扩展以及技术升级等能适应各类智能化系统运行需要,并使各系统发挥更好的功能。它是布线系统“综合性”效应体现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4 智能化系统“综合性”应用功能的提炼

4、1“综合性”应用功能的意义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工程,是基于应用环境条件下的各设备系统的组合。从对应于完整的系统工程应用功能的角度认识,它不仅仅是各单一系统互为割裂的使用,也不仅仅是简单数字迭加的功能合成,它应是不同类 型技术上的互补,是各系统优势有机地合成和综合性应用功能的增强,尤其是系统间信息集成的互联,将使系统的功能应用层面提升到新的水平。

4、2 “综合性”应用功能提炼的基础条件

工程设计者对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工程综合性应用功能的提炼,应基于以下基础条件:

a、应对本项目的功能需求作全面分析,并进行梳理及归纳,其中关键的要点,是对技术上的可行性、单项技术的侧重点、系统技术的合成性等方面要进行针对性的构思。

b、工程设计者对设备系统技术要作全面理解,不仅仅包括对单项系统的基本性能、技术特征、运用条件、可实现的专业特殊性,尤其是对系统组合的技术优势的互补上,都应予以全面的把握。同时,对不同类型系统设备的技术动态及发展趋向也应能予 以及时跟踪及研究。

c、对系统工程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使设计者能在以后的设计中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地解决工程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d、对整个工程综合全面思考。使设计方案能从功能需求的实现上,专业技术可行性上,并使系统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发展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3 应善于对智能化系统“综合性”应用功能进行的提炼

系统工程的综合应用功能的提炼取决于系统工程的良好构架体,系统工程各单项技术特征的最优发挥,以及工程设计者善于综合的能力。它应是一种创意、一种对技术进步的寻求,它无任何可照搬的模式,它已完全跳跃了单项设备技术之机械重复之局 限性。在一些规模较大、应用功能要求较复杂的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善于“综合性”应用功能的提炼,对提高建筑物智 能化系统工程整体使用效果和降低经济成本更显得十分必要。

5 智能化系统工程相关系统“接口”界面的技术控制

5、1 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在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诸如楼宇机电设备自控系统的控制器与受控设备之间、消防系统与安保系统的信息共享、消防系统的火警预报与灭火设备的联动控制、安保系统的各子系统间的控制信息互联及各种控制技术自动报警的联动 、以及各种管理信息集成的通信资源共享网络的互联、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结合,这种相互的关系可归纳为二类,即设备硬件间的连接和系统与设备、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信息通信软件方式的相联,它们都需要对各自的“接口”界面进行处理,以便良好运行,它是 把握系统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点,也是系统工程的技术难点。

5、2 影响相关系统“接口”界面处理的因素

a、系统要求不明确、技术规则不统一;

b、技术不成熟,实际操作无保障;

c、各承包商工作的界面不明确,彼此推诿;

d、技术不可行,系统结合实为虚设。

5、3 相关系统“接口”界面的控制方法

对系统“接口”界面进行早期的技术控制,是相关系统结合最有效的方法,根据相关系统“接口”界面存在的问题,提出 根治的方法,确保智能化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

a、系统结合的功能要求应具体明确

对相关系统的结合的功能要求,应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整体构思后,分别具体提出,并且须分别明确,严格落实到位。

b、“接口”技术及通信协议应统一

对相关系统结合的“接口”界面技术应标准化、统一化,尤其在通信协议、网络构架等方面应明确要求,并分别予以限定性地具体化。

c、采用成熟的系统技术

工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首次性的研究或开发,积极采纳成熟技术系统技术,选用技术、服务皆优的设备及供应商,优先推行有成功先例的系统应用体系。

成本控制方面的建议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 成本控制 问题 建议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一直以来都是建筑企业需要关注的焦点。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支出是确保工程项目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而施工行业技术相对成熟,进入门槛较低,所以行业内部竞争异常激烈,利润水平则不断下降。因此,合理有效地将发生的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之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方能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进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就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一、建筑企业成本项目构成

施工企业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直接成本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直接工程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能构成工程实体的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措施费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包括施工技术措施费和组织措施费。间接成本则包括施工企业按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必须缴纳的费用以及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的各项费用。

二、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特点

(一)全员性

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全员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尽管工程建筑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分散进行,但企业负有组织、指导、监督和完善的职责;二是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需要人人参与并承担各自责任,齐心协办,完成控制目标。

(二)实时性

建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许多修改和变化,会引起项目成本控制模型的变化,这就要求成本控制能实时地对各种具体问题作出准确反馈,并及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控制,。

(三)一次性

建筑项目由于其设计图纸和施工条件的不同,往往被归为单件式、一次性投入的特殊产品。这就是说由于缺少共性,各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成本形成难以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和预测,而必须“一事一议”。

三、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三全”的有效管理

开展对于建筑企业成本的控制还要保证全面成本控制的原则性。具体执行过程指的就是要逐步地建立起完整的针对目标的成本控制体系,最终实现针对企业“三全”的有效管理。所谓的“三全”指的是全企业、全员以及相应的全过程一个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成本一直都置于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之下。

(二)动态控制的原则

从性质上讲,建筑项目的过程是一次性的。所以在针对其成本控制方面应当要强调针对项目过程中的中间控制,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虽然说施工准备阶段只是针对整个过程的构想以及预计,但是在这一阶段整个的基本定局已经确定。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动,因此必须强化动态控制管理,以保证整体效益和成本控制的有效实现。

(三)实时原则

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在于对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尽管在准备阶段就已制订了成本控制方案,并形成一定的控制方法,但这只是预期方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动因素未能作出准确预测,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所出现的情况采取措施调整控制方案,以确保成本控制活动的有效进行。

四、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甚至大多数建筑企业尚未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绝大多数企业以“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目标,强调节约和节省,而不能将工程成本与带来的效益进行比较以实现企业整体的更大收益。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虽然也制订了成本费用开支的审批制度、降低消耗指标等,但缺乏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如在建筑材料的采购方面,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没有科学可行的采购供应计划,不能做到依据管理会计方法来合理确定经济合理的采购批量,采购批量和批次的确定缺乏科学的依据。对建筑材料的保管、供应和处置未能建立科学可行的制度。

(二)成本控制观念不强

建筑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不强的现象。虽然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并且各有一套管理办法,但是全员参与,全面、全过程控制的系统控制观念还不强,很多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局限于生产领域,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和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对一些潜在的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缺乏深刻认识。同时,个别企业领导的成本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分解工程成本时,不能认真的按工程设计要求、按施工工艺流程的成本形成逐个计算,也不是自下而上逐级填报、汇总,只凭主观印象算大账,将工程成本按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几部分进行分摊。

(三)合同管理比较混乱

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均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如相关条款不严谨,就会导致施工企业蒙受损失时相应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加强合同管理非常重要,规范的合同管理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合同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管理混乱,导致双方职责权利不明确,极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要有效组织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尽量控制和减少不安全因素, 确保项目工期、质量和费用等目标的实现。而由于重视不够,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发生过安全事故, 既影响了施工顺利进行,又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五、加强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议

成本控制方面的建议篇8

关键词:BOT;存在的风险;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nineteen seventies end to the beginning of 80's, along with the 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changes and the gradual rise of a new mode of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and private capital to build infrastructure that is BOT, it has strong vitality, not onl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also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especially in some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to adopt BOT mode of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BOT; risk;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BOT的定义及特点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我国一般称其为“特许权”,是指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企业(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私人企业来承担该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与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这个私人企业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来回收项目的投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政府部门则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的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届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二、BOT项目存在的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

(一)风险的概念

BOT模式下项目存在的风险在大多文献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他应具有他的一个完整概念:即为在BOT模式在工程项目各阶段存在的与项目有关的,并且一旦发生必将影响项目运营及收益的多方面因素。

(二)BOT模式在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

孙涛[1]中将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而从风险源的性质可将风险分为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自然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本文主要从项目公司角度,按照BOT项目各阶段进行风险的介绍。

1、项目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存在缺乏可行性论证的风险和投标不成功的风险。

2、项目建设阶段:主要存在技术风险及完工风险。

3、项目运营阶段:主要存在市场风险及融资风险。

4、项目移交阶段:主要存在政治风险及不可抗力风险。

(三)BOT模式在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通过各种经济、技术等手段将风险化小、分散及转移的全过程,风险控制是风险识别的最终目的,理论上的风险控制手段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集合、风险转嫁及风险自留等,下面主要简述一下项目各阶段风险控制的方式。

1、缺乏可行性论证的风险控制:可行性分析包括项目的性质是否可以采用BOT模式、市场需求的调研、利与弊、可操作性、社会公众的接受程度等。这就需要我们在特许权协议签订之前就要项目的性质等各方面做详细的分析调研,防止给经营者的权利造成损失。

2、投标不成功风险控制:投标不成功的风险是指在竞争投标的过程中私人企业竞争失败不能组建项目公司签不成特许权协议造成的损失。要尽量避免此类风险就要在投标之前对项目进行大量的可行性分析,与专业机构制作技术方案,与金融机构预测收益成本,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可行性报告,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及市场发展前景预测是项目竞标成功的保障。

3、技术风险控制:技术风险是指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使已建成的BOT项目在技术上失去优势,从而导致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相对较慢、品种相对落后或服务质量相对较差。为控制此类风险投资人应该鼓励承包商采用成熟和先进的技术,如果此类风险是由承包商造成的,可以用承包商的履约保证来限制和转移技术风险。

4、完工风险控制:完工风险是指项目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随着贷款资金的不断投入,项目风险也随之增加,在项目完工时风险基本达到或接近最高值,从生产角度来讲就是在项目建设、施工、试运行阶段,承包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从而导致项目建设不能按照预定计划投产运营,因而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用于支付运营费用和偿还债务,导致项目贷款延期偿还、利息增加等不利情况。为了减少完工风险,项目公司应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承包企业进行项目建设。

5、市场风险控制:由于BOT项目特许时间长,市场又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从而造成项目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和价格的不确定性,这就是市场风险。为降低市场风险公司可要求政府保证最低适用量,同时还可以要求政府辅助其他一些优惠措施作为项目公司承担风险的补偿。在价格方便,由于运营的时间比较长,例如污水处理厂项目一般都在25年左右,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要求在签订特许权协议中签订相应条款作为价格调整方面的依据。同时投资人与政府应该签订含有防止竞争风险的条款的协议也可降低市场风险。

6、融资风险控制:项目融资是BOT项目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其项目的核心所在,BOT项目一般采用无追索权的融资方式,贷款人将资金贷给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用项目建成后的收入偿还贷款,如果项目公司未能收回成本,则会面临融资风险。在项目融资过程中项目公司可在法律顾问的帮助和指导下与政府草签一系列的项目担保协议,双方在各自利益范围内做出相互承诺,以保证自身利益的实现,另外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引入多变机构的参与,这样可有效的减少融资风险。

7、政治风险控制:政治风险是指那些由于战争、国家变化、政权更替、国际关系变化等原因而导致BOT项目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受到威胁的风险。对于项目的政治风险,项目投资人可以寻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现行的政策做一定的保证或承诺,用政府书面协议的方式降低项目的政治风险,项目公司在项目建设前应尽可能的与政府谈判,与政府就建设、运营达成共识,并尝试要求政府给予书面保证,这种保证一般包括政府对项目的特许权权限,许可证的有效性及可转让性的保证,对外汇管理的相关承诺,对特殊税收体系的批准等方面。另外在融资过程中引入多边机构的参与,尽量让政府也参与其中去。

8、不可抗力风险控制:对于不可抗力风险对直接损失采用投保的方式,通过支付保险费把风险转移给有承担能力的保险公司,对于间接损失主要寻求政府资助和担保。

三、风险控制总结:

从上述种种风险控制可以看出,风险是来自多方面的,一部分风险是企业必须要承担的,而另一部分风险是可以预防、可以减少、可以转移的。需要我们首先要能够识别风险,只有识别出风险才能预防风险,BOT项目要预防风险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其次就是签订的特许权协议,特许权协议是企业防范项目风险的有力依据,同时特许权协议各条款也是项目进行谈判的可靠依据;另外就是在特许权协议签订之后积极向社会投保,以降低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边坡防护施工合同(精选8篇)
  • 下一篇:最美医生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精选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