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效的法治实施(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8 栏目:写作范文

高效的法治实施篇1

关键词:中医护理指导;原发性高血压;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慢性疾病,是导致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相应改变,高血压患者人数呈现逐年增对的发展趋势,且患者年龄也在不断年轻化,但患者遵医行为及血压水平控制情况均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1,2]。本次研究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指导的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74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1、3±1、4)岁;高血压病史1~16年,平均病史(7、2±0、5)年;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1、2±1、5)岁;高血压病史1~14年,平均病史(7、3±0、6)年。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 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 采用中医护理指导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中医穴位治疗;②中医运动疗法;③针对性心理调节;④中医药膳饮食护理[3]。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对高血压护理模式满意度、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原发性高血压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舒张压水平经治疗后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程度超过20mmHg;有效:舒张压水平经治疗后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程度超过10mmHg,但没有达到20mmHg,或收缩压下降程度超过30mmHg;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水平没有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4]。

1、5数据处理 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剂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血压护理模式满意度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常规西医高血压护理期间对照组中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比例达到24、3%;中医护理指导期间观察组中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比例达到2、7%。对照组中有28例患者对高血压护理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为75、7%;观察组中有36例患者对高血压护理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为97、3%。两组患者高血压护理模式满意度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两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2、2原发性高血压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经常规西医护理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70、2%;观察组经中医护理指导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91、9%。两组患者该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2、3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护理后(8、14±1、52)d血压水平恢复正常,临床高血压治疗方案共计实施(13、28±1、86)d;观察组应用中医护理指导后(5、09±1、23)d血压水平恢复正常,临床高血压治疗方案共计实施(9、72±1、51)d。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两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3讨论

高血压疾病在中医学理论中属于"头痛"和"眩晕"的疾病范畴。在防治高血压疾病的过程中中医通常提倡以预防为主、有病早治、防微杜渐。中医辨证可以说在理论、临床、教育、科研上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同一种疾病,由于其发病的具体时间、地点、患者机体反应方面存在差异,或病情发展阶段不同,所表现出的证候特点也不尽相同,因而在治疗及护理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因此中医护理服务更应该强调辨证施护,讲究同病异护,其针对性更强[5]。

参考文献:

[1]郭雪玲、现代中医临床护理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640-642、

[2]杨小芬,杨意双、中医食疗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9):115-116、

[3]项颖,白桂春,吴黎明、 社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情志护理[J]、 河北中医,2012,34(5):766-767、

高效的法治实施篇2

关键词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广西贵港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346-03

土地整治规划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的统称[1]。由于规划是一项综合性、预测性的决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最初规划决策的背景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新要求,需要对原有规划目标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调整和完善[2]。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是按照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模型,对规划实施的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效益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从宏观上把握规划实施的总体情况,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当前,我国的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方法还不够成熟,亟待完善。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应用重点主要放在单个整治项目区的经济效益评价方面,其次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研究[3]。对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评价则停留在指标的数量比较上,在理论研究、评价内容和评价技术体系方面,均未达到应有水平[3]。因此,进行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贵港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北纬22°39′~24°02′,东经109°11′~110°40′。市境东邻梧州市,南接玉林市,西临南宁市,北靠来宾市,处在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结合部,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区位优越。北部和西部地貌为山地,西北部为岩溶峰林谷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丘陵。境内大小河流共计106条,总长1 069、80 km,均属西江水系,主要河流为郁江、黔江、浔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气温较高,雨量充沛。全市总面积10 602、34 km2,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503、31万人,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534、37亿元(当年价),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108、05亿、248、25亿、187、61亿元,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22%、44、67%、35、11%。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0 8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5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289元。

2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如下。

2、1 指标体系构建

规划实施综合评价包括对规划目标的执行情况和规划实施效益情况进行评价,其中规划实施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选取指标体系,详见表1。

生物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为:

Y(%)=■×100 (1)

式(1)中,Y为生物丰度指数;X1为林地面积;X2为草地面积;X3为水域湿地面积;X4为耕地面积;X5为建设用地面积;X6为未利用地面积;X为区域土地总面积。

2、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4]。

2、3 评价指标隶属度确定

采用专家打分法与模糊统计相结合,来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一是请相关专家就每个评价指标的量化值情况进行打分,打分时不要求给出具体的分值,而是请专家在5个评价等级“好、较好、适中、较差、差”中,选择其认为适合的等级,记为评价语集V={v1,v2,v3,v4,v5}。

根据专家打分结果,就可以得到对第i个评价指标有Vi1个V1级评语、Vi2个V2级评语、……、Vij个Vj级评语(i=1,2,3,…n;j=1,2,3,4,5),则第i个评价指标给予Vj级评语的隶属度Rij,计算公式为:

Rij=Vij/■Vij(i=1,2,3,…N;j=1,2,3,4,5)(2)

根据式(2)计算得到各指标的隶属度,建立指标隶属度矩阵:

R=r11 r12 … r1nr21 r22 … r2n… … … …rm1 rm2 … rmn

2、4 模糊综合评价级的计算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FUZZY法)对于用模糊数表示的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有着良好的处理能力[5],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参评要素具有层次结构,某一级的要素由低一级的多个要素组成,低层次的运算结果即可以作为上一层次的原始数据。根据某一层次评价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可以算出该层次对于上一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级,计算公式为:

B=C×R (3)

式(3)中,B为该层次对于上一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级,C为该层次各评价指标的权重,R为该层次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

2、5 综合评价分值的计算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适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就是在考虑被评判事物的各因素对该事物所做的总评价[6]。在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低层到高层逐层进行评价,得到各层次模糊运算结果的基础上,引入等差法设定评价分级标准,建立评价标准分值函数:

T=(100,80,60,40,20)

因此,可以算出各层次的评价分值,计算公式为:

Z=B×T (4)

2、6 综合评价等级划分

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等级分为5个等级(表2),评价分值越高,说明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建设越完善,越有利于区域的稳定持续发展。

3 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

3、1 评价指标数据来源

研究中土地整治规划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其他数据来源于贵港市历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数据以及《贵港市统计年鉴2001》和《贵港市统计年鉴2011》,具体指标量化值见表3。

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权重,详见表3。

3、3 综合评价结果

将相关数据代入式(2)~(4)计算得出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结果,详见表4。

3、4 评价结果分析

3、4、1 总体来说,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较好。根据综合评价分值计算结果,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分值为79、321 3分,属于“较好”评价等级,在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期间,贵港市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好发展,其中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优化,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保证了耕地占补平衡,最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4、2 执行指标分值较低,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的目标未得到很好的落实。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执行指标综合分值仅为68、462 1,几项主要控制指标均未达到规划控制目标,目标实现手段单一。整治面积目标完成情况和补充耕地目标完成情况指标的分值分别为70、563 3、66、698 9分,差异不大,表现出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地整治面积必然影响着新增耕地面积。规划实施期间,补充耕地的途径仅有农用地整理和土地开发2种,并未实施土地复垦和农村居民点整治项目。其中,农用地整治面积完成率为13、74%,补充耕地率为10、50%;土地开发面积完成率为25、10%,补充耕地率为25、11%,由此说明在规划实施期间重土地开发,轻农用地整理,究其原因是因为通过土地开发新增有效耕地比率较高,且投资少、周期短,而农用地整理投资大、周期长、新增耕地少。虽然实际补充耕地较规划目标具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治补充的耕地均能满足地区耕地占补平衡的需求,为贵港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3、4、3 效益指标分值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均取得显著成效。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效益指标达到88、247 8分,说明在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注意妥善处理土地整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反映了土地整治规划在调控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土地整治规划的有效实施,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7]。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指标的综合评价分值均较高,其中最高的为生态效益94、108 7分,其次是经济效益90、591 0分,最后是社会效益81、227 7分,说明在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比较注重生态效益的提高,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植被覆盖增加率达到11、93%,生物丰富度指数变化率达到5、96%,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促进了生态与生产的良性循环。其次,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规划实施期间,均选择条件较好、质量较优的项目区优先实施,新增耕地率较高,质量较好,因此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业产值的增加。最后,社会效益的各项指标亦很好地反应了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效果,通过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4 对策

土地整治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大任务,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针对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保证今后的土地整治规划工作能更加顺利有效地进行,结合新时期社会经济对土地整治的要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及对策。

4、1 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

当前,由于没有系统、规范的政策法规支撑,地方政府对于土地整治的认识难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应加强对土地整治相关政策的研究力度,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以便从根本上保障土地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还应进一步理顺土地整治工作的运行机制,设立土地整治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制度和土地整治资金管理制度等。通过科学规划、规范项目管理、加大投资融资力度、合理分配收益,全面提高土地整治工作水平,有效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

4、2 土地整治规划目标设置应多元化

土地整治不仅增加耕地面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且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因此,建议土地整治规划目标设置应多元性,除了完成补充耕地目标外,还要围绕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居住环境入手,改善原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加大土地整理,尤其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力度,追求综合效益,实现多元目标。

4、3 土地整治规划要慎重确定农村居民点整治目标

规划实施期间贵港市并未实施农村居民点整治项目,原因主要有目标设置过大、实施难度估计不足等。实际上,农村建设用地利用依旧粗放,还需要加大整治力度。但在实施农村居民点整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保障农民利益,因地制宜。因此,目标设置应有弹性,建议采取预期性目标的

形式。农村居民点整治不仅涉及拆旧建新,还应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同时还应明确资金投入渠道,在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耕地开垦费或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部分中列支作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经费。

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TD/T1034-2012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标准出版社,2012、

[2] 张正峰,薛永森,杨晓艳、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实施评价及问题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5):178-181、

[3] 林艳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实施评价方法研究——以济阳县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 赵焕巨、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43、

[5] 胡继才,万福钧、应用模糊数学[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高效的法治实施篇3

内容提要: 腐败的治理是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的社会治理活动。科学的腐败犯罪治理理念是建构完备、有效的腐败犯罪控制对策的前提。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代表的国际反腐败公约着力倡导了防范性、内抑性、综合性、经济性、一体化的腐败犯罪治理理念,由此推动世界腐败治理运动的深入发展。

以传统惩治性治理理念为核心建构的腐败犯罪治理体系,过分倚重刑法作为社会控制手段与机制的作用,忽视其他社会控制手段之于腐败犯罪治理的积极作用。在治理目标上,仅是为了消除已然腐败犯罪对国家、社会乃至公民权益的侵害,恢复被腐败犯罪人扭曲的权力运行机制与财产占有关系;在治理手段上,仅是以刑法为核心构建对犯罪人的惩治体系,通过剥夺犯罪人实施腐败犯罪所谋取的非法利益与再犯机会,弥补犯罪对社会的不良侵害,难以实现对腐败犯罪膨胀趋势下的犯罪治理。历史的经验表明,人类面对腐败的膨胀,惟实现治理理念的创新方能产生有效的控制结果。通过国际反腐败公约的构建,一系列创新腐败犯罪治理理念得以逐步形成,成为世界性惩治腐败犯罪公约的核心内容。

一、防范性治理理念

1、明确预防措施的核心地位

从世界上首个区域性反腐败国际公约《美洲反腐败公约》开始,预防措施受到重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的具体内容,在第1条所提出的三项宗旨中,“促进和加强各项措施,以便更加高效而有力地预防和打击腐败”被列为首项内容,以预防为先为指导的立法设计与体系构建,提高了腐败犯罪的防范与控制能力。

2、注重防范体系的完整性

《公约》基于对防范体系的完整性及其之于提高腐败治理能力的基础地位的认识,高度重视防范体系的完整性,公约的预防机制强调了科学性、系统性、明确性的要求。一是重视国家腐败防治宏观政策建设,明确了国家腐败预防政策的标准;二是建设体系化的公共部门管理制度,强调对公职人员的全面监督;三是强调以透明度与问责制原则为指导的公共财政管理;四是重视公共报告制度建设;五是加强司法领域的重点防范;六是强化私营部门的腐败预防;七是加强金融机构在腐败预防中的功能与作用,遏制和监测可疑资金的跨境转移。

3、强调防范重点的科学性

确立防范性治理的不同层级,强调防范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提高腐败犯罪治理效益的关键,《公约》基于对腐败本质的准确认识,将治理的重点聚焦于公共权力的腐败预防,根据公共权力运行的基本机制,将公共权力构成要素中的主体(公职人员)、运行的关键环节(公共采购和公共财政管理)、运行的重点领域(司法领域)设定为防范重点,建构更高的防范标准等级、设置更加全面的防范措施体系,提高重点治理领域的防御能力。

4、拓展防范体系的范围

自“美洲公约”以来,拓宽防范性治理的范围、实施源头性防范治理,已成为反腐国际公约的发展方向,《公约》根据腐败犯罪由公共权力向经济领域、特别是私营部门蔓延的趋势,首次将私营部门的腐败预防纳入预防体系,《公约》特别规定私营部门的财会监督制度,包括:一是加强私营部门的会计和审计标准的措施。二是关于私营部门的会计和审计标准的禁止性措施。三是拒绝对与贿赂相关的费用实行税款扣减。

5、重视实效性的防范措施建设

防范措施实效性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能对腐败者的物质财富极度攫取欲望进行合理的规制,国际反腐斗争实践证明,财产申报制度在腐败防范措施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被许多国家视为防范腐败的重要措施之一,《反腐败的实际措施》和《公职人员国际行为守则》均重视财产申报制度建设,《公约》分别在第8条、第52条进行了申明,腐败是以对财富的超额攫取作为内在动因的犯罪,监督腐败者腐败资金的流动是防范措施的核心,公约通过监控资产的非法增加与流动防范腐败的金融预防措施,抓住了防范性治理的根本。

二、内抑性治理理念

内抑性治理在本质上是一种“抑欲”性或“禁欲”性治理,其核心在于,通过有效的制度限制消除腐败者的内心动因。利益是腐败的根源,因而扩大腐败者对其腐败行为承担责任的范围,为腐败者实现对不法利益的享用设置足够的制度障碍,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腐败者对财富的占有欲望。此外,腐败者与腐败驱动者在社会资源与利益分配上存在一种现实的利益共同关系,腐败的治理只有在针对整个共同体展开时,才能打破腐败者的利益联盟,深化腐败治理的层次。

1、构建腐败后果消除制度

构建腐败后果消除制度是“民法公约”的特色,“民法公约”第3条(pensation for damage)、第8条(validity of contracts)明确了有权要求追究腐败者民事责任权利人的范围,以及腐败者应承担的损失的类型与范围。《公约》要求,不仅要使腐败犯罪的责任人成为刑事责任主体,还要建立机制使腐败犯罪的被害人得到救济和赔偿。在控制犯罪方面,将刑事、民事与行政责任结合起来。⑴公约以“民法公约”所创设的腐败“损害赔偿”与“合同效力”制度为基础,又补充了“民法公约”所确立的消除腐败行为后果措施,便于实现腐败的根源性治理。

2、创建腐败资产追回制度

《公约》第5章规定了腐败犯罪境外资产的追回制度,是《公约》对国际刑法的重大贡献和治理措施上的重大突破。公约规定了直接追回机制(measures for direct recovery of property)与间接追回机制(mechanisms for recovery of property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confiscation),前者的核心是,当一缔约国的资产因腐败犯罪被转移到另一缔约国时,该缔约国通过一定的途径,直接向另一缔约国的司法机关主张对该资产的合法所有权,并在获得认可后予以追回的机制;后者的核心内容,由被请求国依据本国法律自主地或依据被请求国法院的没收令,没收被转移的腐败犯罪所得资产,然后再返还给请求国的资产追回方式。

3、强化金融资产监管制度

《公约》以多元性治理理念为指导,通过第14条“预防洗钱的措施”和第52条“预防和监测犯罪所得的转移”构建起完善的金融资产监管制度。公约第14条要求各缔约国“在其权限范围内,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对办理资金或者价值转移正规或者非正规业务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并在适当情况下对特别易于涉及洗钱的其他机构,建立全面的国内管理和监督制度,以便遏制并监测各种形式的洗钱。”公约第52条将“预防和监测犯罪所得的转移”作为资产追回的重要措施,强调通过金融参与、社会参与,强化对已经实施腐败犯罪者财产的监管与控制,金融监管制度能够有效提高腐败资产不当增加以及增强腐败资产转移的预警能力。

三、综合性治理理念

综合性治理理念的核心是强调腐败治理主体与治理措施的多元化,它有效解决了传统腐败犯罪治理中强调国家独占行使腐败犯罪治理权所导致的治理模式单一、成本过高的问题,将腐败犯罪的治理构建于社会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全面提高了国家和社会对腐败的治理能力。

1、重视腐败治理的社会参与

1990年8月《反腐败的实际措施》第二部分“预防腐败行为和滥用职权的行政和管理机制”之“揭露腐败现象”中提出,“鼓励和处理群众举报并广泛宣传为此所采取的纠正行动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揭露和纠正不正派行为本身,而在于这是关系到公众对政府及其正派作风的信任的根本问题。”《公约》重视社会参与的作用,公约所规定的社会参与途径有:一是参与决策权,要求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促进公众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二是知情权,要求确保公众有获得信息的有效渠道;三是腐败信息处置权,规定除特殊情况(尊重他人权利和名誉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公共道德需要)外,要尊重、促进和保护公众有关腐败信息的查找、接收、公布和传播的自由。

2、强化社会反腐文化建设

社会参与腐败治理关键是要提高社会公众对腐败的蔓延程度、危害程度、严重程度的认识,明确腐败对社会发展有序性的阻碍,以降低对社会腐败犯罪的容忍度,强化对腐败犯罪的否定性认识。《公约》全面创新了此前通过的相关反腐败国际公约中的综合性治理内容,《公约》第13条提出,“开展有助于不容忍腐败的公众宣传活动,以及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方案”,以“提高公众对腐败的存在、根源、严重性及其所构成的威胁的认识”,将反腐文化建设作为腐败治理的重要措施。

3、注重多元化腐败防范与治理体系建设

《公约》着力构建起腐败犯罪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包括:一是政治性治理措施。强调提高公职人员的基本素质,“促进对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方案,以使其能够达到正确、诚实和妥善履行公务的要求,并为其提供适用的专门培训,以提高其对履行其职能过程中所隐含的腐败风险的认识”,实行公共行政部门公共报告制度;二是法律性治理措施。《公约》对腐败犯罪类型的规定超过既往所有公约,公约对起诉、审判和制裁等惩罚腐败犯罪刑事司法程序的规定,在突出社会公共利益优先保护原则的同时,适当兼顾腐败者权益的保护,实现了腐败犯罪从实体到程序治理的协调统一;三是经济性治理措施。公约要求各缔约国建构以金融措施为核心的预防和监测机制,以实现腐败的经济治理目标。公约倡导的机制包括:核实客户身份、强化审查制度、身份与交易记录、对空壳银行的管制、财产申报制度以及金融情报机构建设等,其中,前四项更多涉及缔约国金融机构的义务,而后三项更多属于缔约国在金融监管、廉政制度建设以及国家机构设置等宏观层面的义务。⑵

四、经济性治理理念

犯罪是一种应予革除的社会恶害,犯罪的治理是国家与社会的一种积极而能动的反应,治理措施的实施需要耗费一定的社会财富或资源,社会资源的有限性要求对腐败犯罪的治理应满足治理成本投入效益性的要求。

1、简化腐败犯罪的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的主客观要件体系,不同的犯罪构成设计决定着诉讼证明的难易,影响诉讼成本的耗费程度,简化犯罪构成要件是提高诉讼效率,减少诉讼成本的重要措施。公约在着力扩大腐败犯罪规制范围的同时,充分考虑诉讼证明难易程度对诉讼成本的影响,公约在“定罪和执法”所涉及的实体定罪与追诉程序中,考虑了构成要件的证明便利问题。公约设置的三类贿赂型腐败犯罪(包括贿赂本国公职人员、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组织官员、私营部门内的贿赂),对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行为要件以及对象要件的规定,兼顾了规制范围与证明程度的要求。

2、实行腐败犯罪责任推定与举证责任倒置

实行责任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是有效减少刑事诉讼成本的重要措施,《公约》在第28条(“作为犯罪要素的明知、故意或者目的”)提出,“根据本公约确立的犯罪所需具备的明知、故意或者目的等要素,可以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予以推定”,降低了证明难度,关于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则进一步节约了诉讼成本,此外,第31条(“冻结、扣押和没收”)的规定,要求“缔约国可以考虑要求由罪犯证明这类所指称的犯罪所得或者其他应当予以没收的财产的合法来源,但是此种要求应当符合其本国法律的基本原则以及司法程序和其他程序的性质”,均从本质上降低了诉讼成本。

3、鼓励多元化的执法合作

广泛而全面的执法合作,有利于降低国家的诉讼成本,实现经济性治理的目标,执法合作也是有效提高腐败犯罪诉讼效益的重要措施,公约倡导多元化执法合作类型,包括:一是腐败犯罪人与国家的合作。公约第37条(“与执法机关的合作”)“鼓励参与或者曾经参与实施根据本公约确立的犯罪的人提供有助于主管机关侦查和取证的信息,并为主管机关提供可能有助于剥夺罪犯的犯罪所得并追回这种所得的实际具体帮助”,对有效降低诉讼成本的行为人给予刑事宽宥,以节省诉讼资源;二是国际合作。公约第四章“国际合作”规定了包括引渡中的合作、司法协助、执法合作等多种国际合作的类型,这些规定对于增强治理腐败犯罪的实际能力,节约治理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一体化治理理念

一体化治理理念形成的初始动力在于,各国对腐败之于一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消极影响的基本认识。以一体化治理理念为指导,区域性国际公约将其重点置于构建共同的腐败治理对象、建构治理措施体系以及国际合作的内容与方式方面,随着一体化治理理念的完善与发展,其内容也发生了由注重形式的一体化到注重腐败治理实质内容一体化的重大变化。

1、腐败治理“预惩一体化”

“预惩一体化”是指为增强腐败犯罪的治理能力,在腐败犯罪的治理中构建有效的腐败犯罪惩治与预防体系。《公约》全面贯彻了“预惩一体化”的理念,表现为:一是腐败犯罪预防措施被置于公约五项机制之首。对腐败犯罪预防重点、预防环节、预防措施的规定,体现了科学防范的思想;二是腐败犯罪的规制范围更加广泛;三是腐败犯罪执法机制更加严密。公约第30条“起诉、审判和制裁”,通过限制犯罪人的程序实体权利(如早释、假释),以及对控方证人、举报人保护的规定,强化了侦查机关的侦查能力,加大惩治性治理的能力。

2、腐败犯罪责任体系一体化

基于对传统腐败犯罪责任模式的反思,《反腐败民法公约》首次拓展了腐败犯罪责任体系的范围,《公约》以责任体系一体化为基础构建了全面的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在内的腐败犯罪责任体系。

3、腐败犯罪治理的国际一体化

一体化治理理念突出强调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国际合作机制,确保消除腐败犯罪的根源,实现治理效果的根本性突破。国际反腐公约所构建的国际合作制度包括腐败犯罪定罪与执法一体化机制,针对腐败者外逃的机制,针对腐败者资产外逃与资产追回机制,针对提高发展中国家预防和打击腐败犯罪能力的机制。

注释与参考文献

高效的法治实施篇4

[关键词]氨氯地平阿伐他汀钙片;高血压;高血脂;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23-103-03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高血压以及高血脂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该病主要群体为老年患者,这一群体达到了患者的30%~50%。针对老年患者而言,其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其治疗率以及血压血脂控制率也均相对较低。国内外研究认为,高血压以及高血脂属于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研究表明,针对该类患者实施治疗的关键,在其发病早期以恰当的药物实施血压血脂的控制。应用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实施降压治疗,不仅可以最大化地简化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我院积极探讨分析应用氨氯地平阿伐他汀钙片针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所列入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共计280例。男164例、女116例;年龄62~78岁,平均(68、5±6、6)岁;病程9个月~23年,平均(6、1±1、8)年。所有符合高血压高血脂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并经检查确诊。报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以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组,各140例。对照组含男84例,女56例;年龄66~75岁,平均(68、5±6、3)岁;平均血压(168、8±12、5)/(99、2±7、7)mmHg;病程10个月~21年,平均(6、1±1、7)年。研究组含男80例,女60例,年龄63~78岁,平均(69、8±7、1)岁;患者平均血压为(168、5±12、2)/(98、9±8、1)mmHg;病程9个月~22年,平均(5、8±1、6)年。两组研究对象上述相关方面一般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80例患者中,有240例均为初始治疗,其余40例不属于初始治疗,所有均于1周前停止使用相关降压药物。对照组均予以氨氯地平片(x瑞制药有限公司,H10950224)实施治疗,起始剂量为5mg,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针对身材小、虚弱、老年或伴肝功能不全患者,起始剂量为2、5mg,每日一次。以连续用药4日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2个疗程。研究组均予以氨氯地平阿伐他汀钙片(J20130030)实施治疗,每次1片,每日1次,以连续用药4日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2个疗程。实施上述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停用其它降血调脂药物。

1、3疗效评价

根据《中国高血压高血脂防治指南》相关制定标准实施评定。显效:完成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并得以恢复正常,或下降≥20mmHg;患者甘油三酯水平下降40%以上,总胆固醇水平下降20%以上。有效:完成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尚未恢复正常范围,或下降10~19mmHg;患者甘油三酯水平下降25%~40%,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5%~20%。无效:治疗后,高血压现象仍然存在或者反而加重。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前二者所占比例计入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完成相应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2、96%,显著超过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情况比较

完成相应治疗后,两组研究对象血压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控制(P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实施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3%(P

3、讨论

高血压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针对该类患者,一般实施药物降压治疗。尽管可以产生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着较大的局限,大约有四分之三的患者难以有效实现控制目标。一旦血压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则讲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威胁生命安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属于临床上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病患者容易产生心绞痛、心功能损害以及脑梗死等相关临床症状。其严重程度在高血压疾病之上。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高效的法治实施篇5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效果

临床上,环状混合痔是指患者痔核较大且数量较多等,病情严重的患者,其痔核连成环不能对其进行分段,进而在采用手术治疗过程中加大其处理难度,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康复。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为进一步了解分析环状混合痔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特从我院环状混合痔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环状混合痔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65±1、13)岁;平均病程(10、02±1、03)年;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06±1、27)岁;平均病程(11、04±1、12)年。对6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扎外剥术治疗,实施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将患者痔体提起,操作者在患者外痔边缘实施V形切口,用钝性分离方法将其剥离至齿状线,术后对内痔进行缝扎,但不必对外痔创口进行缝合,应及时更换药剂。

1、2、2治疗组患者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实施椎管内麻醉,选取截石位,采用常规消毒方法对直肠进行消毒,并通过石蜡油对患者肛管进行,之后放置扩张器。将内筒拔除,同时将外筒固定在患者肛周皮肤的0、4、8点方向,取合适高度进行荷包缝合,插入吻合器后,对其实施结扎荷包缝合。通过带线器将荷包缝线引出,对其进行牵拉并结扎荷包缝合线,旋转同调节器螺母相吻合,用压迫止血的方法进行止血60秒后取出,对于出现出血现象的患者,应采用相应处理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1、3疗效判定[1]

显效,是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消失或是基本消失,其他指标恢复正常或是接近正常水平;有效,是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得到减轻,其他指标接近正常水平;无效,是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没有改善,或是出现加重现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单位为(x±s),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X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其中,23例为显效,占67、65%,11例为有效,占32、35%,0例为无效,复发率仅为0、0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6、47%,其中,17例为显效,占50、00%,9例为有效,占26、47%,8例为无效,占23、53%,复发率高达11、76%。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P

2、2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34±3、26)min,术中出血量为(10、71±2、21)mL,住院时间为(4、51±2、13)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2、42±3、51)min,术中出血量为(40、33±2、16)mL,住院时间为(9、14±2、12)d。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

3、讨论

环状混合痔是指痔疮位于齿状线上下,表面被肛管皮肤和直肠黏膜覆盖的疾病,其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医护人员应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环状混合痔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其主要是通过保留患者肛垫完整性,将松弛的直肠黏膜切除,向上牵拉和悬吊脱垂的肛垫,促使肛垫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消除痔核脱垂症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综上所述,在治疗环状混合痔疾病临床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本次研究选取的6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中,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闫伟、环状混合痔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8(04):49、

高效的法治实施篇6

1、基本现状:

1、1、基本情况:

武威市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东经101º59'35"-103º23'40",北纬37º23'15"-38º12'54",东邻古浪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南依天祝藏族自治县,西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与永昌、民勤两县接壤,属石羊河流域中上游,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降水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昼夜温差悬殊。全年日照时数为2967、8小时;气温以7月份最高 ,为29℃,1月最低,为零下14、9℃。多年平均降水量160mm,年蒸发量2020mm。国土总面积4873、85km2,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0、006 km2,人均耕地0、0013 km2,(区内土地包括:农用地2063、58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2、35%,其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4、16%、1、54% 、2、81% 、13、46% 和0、38%;建设用地为341、54 km2,占土地总面积7%;未利用地为2468、7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0、65%)。流经区内的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是全区的主要地表水源,多年来平均地表径流量为6、80亿m3/a,(1993年~2003年)。区内地下水取水量为5、25亿m3/a,其中90%为河渠入渗量、基岩裂隙水入渗量,近十年来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为2、816亿m3。全区地表水、地下水总的可利用量多年平均为9、616亿m3。森林面积达462、16 km2(天然林42、47 km2,人工林419、69 km2),森林覆盖率达9、1%。

1、2、水土流失现状:

凉州区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132、3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4、3%,其中:风蚀面积1949、26 km2,占流失面积的62、2%,水蚀面积1183、08 km2,占流失面积的37、8%。

根据凉州区的地形地貌,水土流失主要形式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山区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东部和北部沙漠沿线主要以风蚀为主。水蚀主要由于全区降水较少且年内分布不均匀,降雨强度与水土流失危害成正比,在发生强降雨和持续降雨的情况下,南部山区径流极易形成洪水、使切沟、冲沟发育强烈,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危害和财产损失,冬春降水较多时,往往在阴坡和凹地形成积雪、春季表层迅速消解,雪水不能下渗,在坡耕地上形成强烈细沟状面蚀,尤其在沿山地带极为明显。经过长期流失冲刷和其它外营力的作用,发育成丘陵起伏,支离破碎的缓坡地段,原土壤结构疏松、土壤容易随地表径流流失,“跑水、跑肥、跑土”现象严重存在,造成地力衰退;风蚀区主要分布在区境内沙漠和与沙漠毗邻的乡镇,年降水量少,疏松、裸露的表土抵御风力作用较低,容易形成扬失、跃移现象,一遇大风,主要以扬失为主,尘沙飞扬,有时造成大面积沙尘暴天气,严重影响全区及边缘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整个危急到全石羊河流域。

形成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南部山区山坡陡峭,地势起伏、沟壑密集,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加之降水集中,强度大,植被稀疏,容易汇集成地表径流,东部和北部主要受降水限制、风力影响,易形成荒漠化;另一因素主要是人为活动频繁,取土、毁林、毁草、陡坡开荒、开矿、办厂、道路建设等项目工程实施,加剧了新的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

1、3、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及采取的做法:

全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389、1km2,治理程度12、4%,(其中:水平梯田11、3 km2,水保林291、4 km2。经济林34、5 km2,荒坡种草18、2 km2,封山育林15 km2,封坡育草14、7 km2,沟坝地4 km2),完成谷坊138座,沟头防护14处。在农业耕作措施上重点采用少耕、免耕,秸杆还田,水平阶、横坡种植、地膜覆盖等措施。

1、3、1、建立健全了水保法制体系 为了有效规范全区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和治理,凉州区按《水土保持法》、《甘肃省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编制完成了《凉州区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凉州区水土流失危害补偿费、防治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规定(试行)》、《凉州区山丘区、风沙区生产建设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定(试行)》,从而有了一套完备的法规体系。

1、3、2、加强了水保机构的建立 我区于1985年建立了凉州区水土保持工作站,隶属于凉州区水利局管辖,具体负责预防监督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时于1993年在沿山和风沙区的13个乡镇成立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监察所,实行分片落实,加强了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

1、3、3、加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 近年来,凉州区水土保持工作站按照“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总体思路,通过广泛深入的勘测,与市水保站调查并编制完成了《武威市小流域成果汇编》,为进行规划设计提供了一定的资料,同时,为了有效控制区域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区水保站按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步骤,积极争取项目,完成了大甘沟、虎目沟两条小流域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治理面积2、04km2,同时为其它流域建设总结了技术经验。

1、3、4、加强了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和落实 水土流失的治理,关键要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加强预防监督工作,近年来,特别对大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进行了有效的督查,尤其对连霍高速公路、武嘉电气化铁路、兰武二线、西油东送、西气东输西营河三沟、四沟电站等项目水保方案进行了有效督查,促使建设方按“三同时”制度落实了各类水土保持工程。

2、目前全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2、1、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上难度较大 由于区水保站办公地点在张义山区,在全区开展工作时有效性和时效性都不够。特别对全区各类工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其次由于多口管理,水保站对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的实施不能有效的督促落实。

2、2、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步伐缓慢 近年来,水保站按“发展抓项目”的思路,积极储备并上报了几条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如《凉州区张义镇长大沟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规划》、《凉州区张义镇上马沟流域规划》、《凉州区张义镇阿林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规划》、《凉州区张义山区虎目沟小流域规划》、《凉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坡改梯”工程规划》、《凉州区黄羊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规划》、《凉州区黄羊河流域、清源风沙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项目建议》、《凉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规划,但建设项目审批困难,未能立项实施,使水保建设速度相对缓慢。

2、3、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步伐不一致 由于全区经济发展基本上都建立在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上,为了追求经济增产,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忽视现象,而且部分地方工程建设对水保方案的编制和落实、规费缴纳重视程度不够。

3、预防治理对策分析:

3、1、提高对水土流失治理的认识

虽然近年来,通过加强预防监督、开展林草措施为主的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局部治理与整体恶化的趋势并存,特别是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承载力加重,“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应看到,凉州区自然条件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因此,全区水土流失严重既与人为因素破坏有关,同时也与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对全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应有足够的认识,要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有步骤地实施好《凉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0—2015年)》中规定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从现在起,坚决控制住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重点要使水土保持工作与林业工作紧密结合,使生态环境特别恶劣的沿山区和东部、北部风沙区治理初见成效,进而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尽快实现山川秀美的目标。

3、2、加强预防监督职能的发挥,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近年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尤其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水土保持法》明令规定“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退耕、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或者修建梯田”,但这项规定目前还未真正得到落实;二是近年来,项目建设力度较大,但开发项目水保方案编报率低,“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贯彻不力。建议进一步健全与加强水土保持法制队伍,切实执行《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法》等法律,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政策,同时人大、政府要从健全法律法规的方向出发,加强地方法规健全,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水土资源的强大舆论,依法打击各种破坏资源与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各有关部门、企业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对周围水土保持的影响,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开垦土地,坚决制止毁坏林地、草地以及污染水资源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发生的行为。三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行“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按照“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对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以及农民承包的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依照水土保持法规的有关规定限期治理,将受益主体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监督执法,有效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

3、3、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

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是水土保持工作多年来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只有强调减蚀减沙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才能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但是,从水土流失地区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石羊河流域的全局来看,除了必须把土壤侵蚀减小到允许的程度外(西北黄土高原1000t/km2•a),还需要建立流域允许产沙量的考核指标。随着《凉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实施,全区将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水土流失,其目的首先是控制侵蚀与产沙,根治“心腹之患”。因此,在小流域治理的规划与成果验收中,要突出减蚀减沙等生态效益,并把它落到实处。不能只考虑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收入、脱贫致富等社会经济指标。一定要把中央提出的生态环境建设“10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落实到不同类型区、不同流域的减蚀减沙指标上。

3、4、改革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按区域生态工程类型分工

生态环境建设可以按产业类型划分为农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牧业生态工程等。另外,也可按生态系统类型来划分,如山丘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工程、风沙区荒漠化防治生态工程。为了克服条块分割、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贯彻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整体性原则,建议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以水土保持为龙头,大支流治理为骨干,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乡为基本单元,以3大效益为中心,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指导下,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措施等相互配套,农林水等部门相互配合,进行综合治理与开发,发挥综合效益。水蚀区林草措施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及反坡梯田等有效措施。在干旱的北部风沙区以荒漠化防治为龙头,采用生物、工程、农业、牧业措施,对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开发利用。风蚀区造林采用麦草压沙等有效方法。由此,建议全区应成立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统一管理,避免互相扯皮,重复统计治理成绩,重复估算治理效益。

3、5、调动群众积极性,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走市场引导的路子、就是要深化农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设施建管机制的改革,“四荒”出让机制的改革,把水土保持工作推向市场,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小型水利水保运行机制、明确所有权、拍卖使用权,保证谁投资、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这样卖旧建新,滚动发展、进一步完善股份合作、租赁开发、承包治理等政策,采取灵活机制,鼓励和吸引各行各业、集体和个人通过投资、投劳参与水土保持治理开发工作,让治理者从市场经济中得到更多实惠,尝到甜头、使广大群众、企事业单位自觉投入到治理水土流失队伍中来,启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多渠道、多元化、多样化的投入,走水保为社会,社会办水保的路子。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可大胆尝试,实行股份合作,走一条运用股份经营机制治理水土流失的新路子,其一,股份由集体股和个人股两部分构成,入股后不得退股,股份可依法继承和转让;其二,效益分配按照“入股自愿、风险共担,按劳分配、按股分红”的原则,实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其三,开发治理服从村的统一规划,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蓄水保土效益、对于治理好的可以公开拍卖,由各级人民政府签发土地使用证,使其实现使用权的自主性。

3、6、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治理水平

实施科教兴水保的战略,提高水保科技含量,提高科学技术在水土保持治理开发中的贡献率,是达到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实现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由防护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由粗放型治理向集约型治理开发转变的重要措施。就目前情况看,科技投入少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全区水土保持工作站存在经费紧张、科技人员待遇低的现象,特别是水保人员,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设备落后,高新技术应用少,无力有效地开展示范推广工作。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和对水保人才的重视,是提高水土保持治理水平的关键。全区要在增加水保治理经费投入的同时,应加大对水保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以支持科研推广工作的开展。

4、结 语

凉州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为了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必须在认清全区现状的同时,加大预防治理力度,从宣传、法制、政策、措施方面多头并进,进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建设和谐凉州起到必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水土保持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 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 王礼先 朱金兆

[2]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对策》王礼先

[3]《水土保持防治工》

高效的法治实施篇7

浙江省慈溪市崇寿镇卫生院 浙江省慈溪市 315334

【摘 要】目的:观察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对社区高血压的治疗情况,并对其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将我社区内2011 年5 月至 2012 年11 月收入并确诊的8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 例。对照组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高血压分级管理的方法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40 例患者中显效20 例,有效16 例,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显效14 例,有效13 例,总有效率67、5%、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分级管理并给予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预防措施;效果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多发病,治疗周期长,需终生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研究表明,对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疾病实施分级管理和采取预防措施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这一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社区内2011 年5 月至 2012 年11月收入并确诊的8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 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龄在49-79岁之间,平均年龄(53、4±7、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16 岁;年龄在50-78 岁,平均年龄为(61、8±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常规的血脂、血压、血糖的监测和心电图的监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分级管理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一级管理,一级管理主要针对于单纯高血压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主要是非药物治疗和对病情进行监测,若治疗三个月后无效,则开始使用药物治疗。

(2)二级管理,一级高血压伴有1-2

个危险因素的患者或二级高血压伴有2 个一下危险因素,随访两个月进行一次,治疗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以用药指导为主。

(3)三级管理,一级高血压或二级高血压伴有3 个或以上的危险因素,随访每月进行一次,加强降压治疗,了解病情变化,观察药物作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1、3 评价标准

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情况。

(1)显效:全年有不少于九个月的时间血压处在140/90mmHg 以下。

(2)有效:血压处在140/90mmHg 以下的时间为六到九个月;3)无效:血压处在140/90mmHg 以下的时间为六个月或小于六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均录入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40 例患者中显效20 例,有效16 例,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显效14 例,有效13 例,总有效率67、5%、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并采取预防措施后,总有效率为9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见,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分级管理并给予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华英, 胡宝珍、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 中国全科医学,2006,9(3):227-228、

高效的法治实施篇8

【关键词】 手术;子宫腺肌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26-01

子宫腺肌病疾病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疾病主要因患者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产生的弥漫或是局限性疾病,月经量过多及继发性痛经等为其主要临床症状,多发生于38岁以上的经产妇,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基于该疾病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4例需实施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4例需实施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前均采用达那唑、孕三烯酮及米非司酮等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年龄为30-45岁,平均年龄为37、52±1、14岁;患者病程为2-9年,平均病程为5、63±0、17年;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2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医护人员在两组患者月经干净后一周内对其实施术前常规检查,观察患者凝血功能及心肺功能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其中,32例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9例患者实施阴式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3例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联合单侧卵巢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其SAS评分为(58、41±2、35)分,SDS评分为(59、76±2、27)分,实施护理后,其SAS评分为(39、66±3、72)分,SDS评分为(41、16±2、51)分;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其SAS评分为(59、22±3、47)分,SDS评分为(58、96±4、39)分,实施护理后,其SAS评分为(49、32±2、27)分,SDS评分为(50、27±1、16)分。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SAS评分及SD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护理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3、1 常规临床护理措施

3、1、1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指引患者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加强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营养支持,帮助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前4小时禁食禁水,术前对其阴道进行常规消毒[1]。

3、1、2 术后护理 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指引患者去枕卧床,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每日用稀释后的安尔碘对其会进行擦洗2次,确保其会阴清洁,在大小便后再次清洗,避免细菌逆行感染,术后24小时将尿管夹管拔出,术后48小时阴道没有出血的患者可将其会阴处的消毒垫去掉。在患者排气后,可指引其进食,确保二便通畅[2]。

3、2 优质护理措施 该种护理措施是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进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3、2、1 心理干预护理措施 子宫为女性机体中重要的生殖器官,将其切除对患者心理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患者极易出现焦虑、紧张及恐惧等不良情绪,该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康复效果,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基础知识、治疗方法及意义,有效减轻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效提高治疗效果[3]。

3、2、2 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通过知识讲座、问卷调查及经验介绍等方法为患者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护理,其主要为指引患者规避疾病风险因素,促使患者早日进入正常生活,并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性生活的影响,进而使患者健康、快乐生活等等[4]。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措施在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围术期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治疗组患者,其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P

参考文献

[1] 郑小丹,施文瑶,钱小泉等、子官腺肌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5):40-41、

[2] 曾碧玲、子宫腺肌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02):185-186、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精选8篇)
  • 下一篇:安全预防双重机制(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