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系统设计理论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08 栏目:公文范文

系统设计理论范文篇1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OnLocalMusicEducationSystemDesignTheoryResearch

LVTingzhong

(DepartmentofArt,GuangxiNorm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Chongzuo,Guangxi532200)

AbstractMusicisamobilesoundart,throughmusiclearningcanopenstudents'melodies,aestheticawareness,enhancetheindividualsoul.Asalocaluniversityteachers,intheirabilitytofocusontheprocessofpracticeteachingmethodstoincreaseresearch,learntointegratetheirknowledge,toachievesystematicresearch,tocultivatemoreoutstandingmusiceducationtalentshasgreathelpsignificance.

Keywordsnormalcollege;musiceducation;system;design

1地方高师音乐教育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1.1将音乐的教育进一步系统化和专业化

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明确提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主力军是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师,地方高师音乐教育的设计理论研究应该从整个大的视阈下对音乐的教育进行宏观的把握,力求将高师音乐的教育进一步系统化和专业化。音乐作为一门较为灵活、自由的学科,对学生个人的天分要求较高,只有以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学科教育理论作为支撑才能够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天分,并使之成长和创造。所以研究地方高师音乐教育设计理论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它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分析,并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出较为完善的音乐教学体系,这对于音乐教育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完善的音乐教学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的发展历程,了解音乐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作品,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音乐的教育进一步地实现系统化和专业化。

1.2实现天才和专业教育之间有效的沟通

天才是教育出来的。毋庸置疑,音乐的学习和教育凝聚了对与生俱来的天分的接纳和改造,这是实现真正音乐教育的源泉所在。然而有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是,天才的成功并不单单依靠天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有力量对于这些天分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理论上的建构实现天才和专业教育的有效嫁接,这是实现天才成功的关键。地方高师音乐教育设计理论正好满足了这样的要求,即它能够通过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对学生的天分进行有效的挖掘。在实现学生天分的基础上,加以专业的教育启示,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个人的音乐学习系统,促进天才和专业教育之间的有效沟通,这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实现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而这一教育理论设计也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音乐教育的要求。

1.3音乐教育的最终意义是实现学生的美学情感教育

从内容上对地方高师音乐教育系统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一教育理论系统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它能够从宏观处着手和考虑问题,旨在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完整的教育体系的背后必然是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内容。不同的音乐形式和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对于帮助学生充分地发挥个人的音乐才能有很大的帮助。音乐的教育即是美学情感的教育,这种教育目标必须要充分地依赖于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可以说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体系正是为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学内容提供了明确的指导。高师音乐教育的设计对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实现音乐的美学情感教育,开掘学生个人的潜质。

2地方高师音乐教育系统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2.1以人文主义情感作为依托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类的学科,要格外地注重人文主义情怀的培养。在地方高师音乐教育系统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要遵循这一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学生个人品质和情感认知的重塑,提升个人的意志和精神境界。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意识到音乐学习和人文情感相互渗透的关系,一方面高师的音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认识到情感的重要性,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它们的韵律就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和凝结,要想真正地理解音乐本身的内涵和底蕴,就要充分地揣摩其中的情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个人的鉴赏力,丰富个人的人文主义情怀;另一方面,只有将个人的人文主义情感充分地融入到音乐的学习和练习中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更好地把握音乐带给人的冲击和震撼。从这个角度上说,人文主义情怀的培养是音乐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能够直接地提高个人的鉴赏力,提高艺术修养。

2.2将美学意识贯穿到音乐的教育中

音乐本身体现了一种流动性,一种流动的美感。美学意识是音乐学习中需要认识和研究的,美感渗透在音乐歌曲的每一个字符、每一个旋律,也就是说音乐的教育不仅仅是具体的歌曲唱法、创作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美感的认识和对于美的熏陶。美感的认识渗透在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缺乏了美感的音乐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不但无法让学生的天分充分地得以发挥,而且对于音乐的认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说,在音乐的教学中,美学意识就是音乐的灵魂所在,在地方高师音乐教育系统设计的研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美学意识的探讨和训练,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把握住音乐学习的本质,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突破自我,不断地提高个人的审美素养。

2.3情感和创造是音乐的源泉

音乐是情感的流动,创造是音乐的源泉,这两个要素构成了最为基本的音乐学习,也是地方高师音乐教育系统理论研究的原则和根本所在。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它千变万化,但归根到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说到底音乐就是一种情感的产物,它通过旋律、节奏、音响等形式来感染听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变化的目的。而作者在音乐的创造过程中离不开个人的想象力的融入,通过构建音乐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体系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本质所在。纵观音乐的发展历程,从原始音乐到古典音乐,再到流行音乐,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表现得尽管有所不同,但是其表现核心和情感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情感和时代历程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融入个人的创造结晶,形成了美妙的音乐。在研究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这两者的重要性,为音乐的学习和创造注入新的活力。

3如何实现有效的音乐教育系统设计

3.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音乐教育的系统设计

在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过程中要注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设计,这样的理论体系就会更加完善。从宏观上讲,在音乐的教育理论体系中要重视对音乐发展历程的教育,在音乐的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等阶段进行时代上的宏观把握;可以从音乐的各种形式着手,诸如轻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形式的研究;从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说,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要能够将某阶段或者某时期的音乐教学形成一条完整的线索,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有更为清晰的了解。从宏观上进行教学系统理论的把握,要采取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方式进行展开,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而下到形而上的方式进行。从微观的教学上说,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要求,适当地活化音乐教学的氛围,多与学生进行学术方面的探讨和交流,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加大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的天分得以真正地施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音乐才能的发挥,不断地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3.2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

开放的教学环境是促使学生才能发挥的必要环境,音乐的学习本身是十分灵活的,不拘一格,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学习方法,因此在具体的地方高师音乐教育系统理论的设计过程中不宜将音乐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化,这样不利于学生个人水平的发挥。作为高师音乐教师要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开放、宽松的环境,说到底是一种较为人性化的教学,宽松的学习环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想象力和积极性,这对于学生不断地进行音乐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启示作用和促进作用,且开放的教学环境能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施展他们的才能。地方高师音乐教育系统理论的设计和研究要能够做到对于宏观环境的控制,能够将音乐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营造开放宽松的环境,不断地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条件。

3.3多角度、多方面、多维度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地方高师音乐教育既是培养中小学的音乐师资主力军。也是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基地。在高师音乐教育系统理论的设计和研究过程中尤其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多维度三个方面着手,这三个方面能够将具体的教学进一步地细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多角度,就是说在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上,要不拘一格,善于充分地挖掘音乐的内在美感、人文情感等意识形态;多方面,指的是不仅仅要学习与音乐直接有关的课程,还要能够将“衍生”课程学好,例如美学原理、心理学研究等,学习这些能够促进音乐的学习和研究;多维度,就是说要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音乐学习的多元化,音乐不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包括美术、建筑、设计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4结语

地方高师音乐的教育系统设计理论是构建整个高师音乐课堂的框架和关键,是师生共同进行有效的音乐学习的前提和重要基础。音乐本身作为一种灵活、自由、富有创造的学科,学科本身的特点给音乐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通过对于音乐的教育体系设计理论的研究,能够对于音乐课堂进行有效的宏观控制,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进程和内容,同时还要从微观处着手,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音乐课堂上师生的有机互动。

参考文献

[1]万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兼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音乐课程标准》实施的借鉴[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z1).

[2]周海宏.国民音乐审美素质的构成与国家音乐教育体系的结构和层次[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4).

[3]严永福.有感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世界优秀音乐教育体系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J].中国音乐教育,2012(1).

[4]郝赫.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J].大舞台,2012(6).

[5]李佳垣.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对高等艺术职业学院课程改革的两点启示——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2(7).

系统设计理论范文篇2

现在由于存储空间等原因,在嵌入式芯片上编程有较大的困难,选取合适的平台就显得很重要。由于Linux是开放源码的操作系统,吸引着全世界的程序员参与到发展和完善的工作中来,所以Linux保持了稳定而且卓越的性能。由于源代码可以修改、移植,Linux在嵌入式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选用Linux作为平台,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自由裁减源码,打造适合目标平台的环境,编写最有效率的应用程序。

可以预见,ARM与Linux在未来已经越来越壮大,在嵌入式产品市场上会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在这种形式下,学习和研究ARM非常有必要,所以在这里介绍一下关于基于Linux系统的ARM9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

首先进行一下ARM开发环境的简介:

根据功能的不同,ARM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可分为编辑软件、编译软件、汇编软件、链接软件、调试软件、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函数库、评估板、JTAG仿真器、在线仿真器等。因此,一套含有编辑软件、编译软件、汇编软件、链接软件、调试软件、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及函数库的集成开发环境一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评估板等其他开发工具则可以根据应用软件规模和开发计划选用。使用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基于ARM的应用软件时,其中涉及的编辑、编译、汇编、链接等工作可全部在PC机上完成,调试工作则需要配合其他的模块或产品完成。目前进行ARM嵌入式系统开发常见的开发工具主要有RealViewMDK、IAREWARM、ADS1.2、WinARM等。

RealViewMDK开发工具是ARM公司目前最新推出的针对各种嵌入式处理器的软件开发工具。RealViewMDK集成了业内最领先的技术,支持所有基于ARM的设备,能够自动配置启动代码,集成了flash烧写模块,还具有强大的仿真模拟、性能分析等功能。

IAREmbeddedWorkbenchforARM是IARSystem公司为ARM微处理器开发的一个集成开发环境。比较其他的ARM开发环境,IAREWARM具有入门容易、使用方便和代码紧凑等特点。IAREWARM中包含一个全软件的模拟程序,用户不需要任何硬件支持就可以模拟各种ARM内核、外部设备甚至中断的软件运行环境。由于ADS集成开发环境已经不再更新,因此无法支持新推出的微控制器芯片,而IAREWARM在持续的更新环境中,因此IAREWARM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首选开发环境。

基于ARM芯片的应用系统,多数为复杂的片上系统。在该复杂系统中,多数硬件模块都是可配置的,配置工作需要由软件预先完成。因此在用户的应用程序运行之前,需要专门的一段代码来完成系统基本的初始化工作。由于此类代码直接面对处理器内核和硬件控制器进行编程,所以一般使用汇编语言实现,这里我们称之为硬件启动程序。

在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中,如果所有的编程工作都由汇编语言来完成,其工作量巨大,并且不容易移植。由于ARM处理器的运算速度高,存储器的存取速度和存储量也很高,因此大部分编程工作可以使用c语言来实现。由此可见,c语言在ARM编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次介绍一下ARM9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过程:

第一,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特点。学习嵌入式开发的过程,首先要了解嵌入式开发的特点。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比较明显:

一是人机交互界面,这是最大的区别,因为嵌入式系统很可能就不存在键盘,显示器等在计算机中常见的实现人机交互的设备,它所完成的事情也只能是不同的传感器的变化情况,并且按照事先规定好的过程仪式完成相应的处理任务;二是功能是有限的,嵌入式系统只能反复执行设计时已经定制好的并且在开发完成后不再变化的功能任务;三是时间的关键性和稳定性,大部分的嵌入式系统因为功能要求实时响应并且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很大,需要选择合理的硬件和保护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正常运行。

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嵌入式软件开发具有的自身特点:

一是需要交叉的开发环境;二是引入设计方法;三是固化的程序;四是开发的难度很大。

第二,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流程。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因为它的开发难度大等自身特点,需要将硬件、软件、人力资源等集中起来,并进行适当的组合以实现目标应用对功能和性能的要求,而且实时性和功能一样重要。这就使嵌入式开发关注的方面更广,精准度更高。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每个阶段都体现着嵌入式开发的特点。

一是需求分析阶段;二是设计阶段;三是生成代码阶段;四是固化阶段。

第三,嵌入式系统的调试。在进行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调试方式,但应根据实际的开发需求和实际的条件进行选择,有以下几种主要的调试方式。

一是源程序模拟器方式;二是监控器方式;三是仿真器方式。

嵌入式系统的调试方法被分成不同的层次,就调试方法而言,分为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两种。在使用硬件调试的时候,可以获得比软件调试功能更强大的调试性能,但是有的时候会价格昂贵,需要合适的开发工具。软件调试可以分为操作系统的内核调试和应用程序的调试,前者的操作比较困难,因为操作系统内核不方便增加一个调试器程序,而后者相对比较简单。

在这里我们只是对ARM9嵌入式系统做一个基础理论的讲解。嵌入式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并期待着各种行业的深入渗透。我国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与传统的制造业结合,嵌入式系统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基于嵌入式的应用可技术创新,将推动新产品、新产业的诞生。在新的高科技浪潮来临之际,我国正全力迎接机遇和挑战,嵌入式领域方兴未艾,Linux也越来越成熟,我们需要掌握更新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为祖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忠梅,马广云,徐颖慧,等.ARM嵌入式处理器结构与应用基础(2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忠梅,李善平,等.ARM&Linux嵌入式系统教程(3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刘阳(1993―),男,辽宁盘锦人,沈阳理工大学学生。

系统设计理论范文篇3

关键词:场地设计传统理论整体环境

场地设计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具体建设项目所处的地段环境,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以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为基础,有效地组织场地中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的详细设计。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一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

城市规划也影响着场地设计,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如下:1)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2)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一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切实的反映。比较二者,场地设计在现代建筑理论指导下偏重于工程实践;而中国传统建筑是人们在理想环境追求的指导下,通过工程实践来营建诗意的空间。二者虽然采取了不同的过程,但我觉得在指导思想上是一致的。

1相同的自然观—道法自然

场地设计所赖以依存的对象是自然。作为人类营造家园的工程活动必须以大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不能妄想去征服自然。人类作为一个生于自然,根植于自然,受自然哺育的群体,只在乎用自然的方法去寻找并发展与自然系统一致的法则。应该说,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划思想。当然,这种与自然的互动要通过一定的要素才能体现出来。场地设计中对诸要素的综合考虑必须放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作用的前提之下。

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创作过程之中,而且始终贯穿于华夏文化与传统建筑的观念之中。作为中国所特有的宇宙观,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有机整体性上,不仅认为认识自然的组成部分与人是平等的,而且认为天地运动往往直接与人有关,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这种宇宙观念的指导下,“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总原则。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论,从天、地、人与自然结合的观念去看待事物并且长期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造成了我们民族崇尚自然的风尚。同时,“道法自然”又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正如老子《道德经》中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成为我们日常行为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

2相同的有机整体观

如果说城市规划是从更大的范围考虑城市各元素之间,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场地设计则是从建筑具体地段环境来协调各方关系,但整体性的观念、和谐的观念始终贯穿其中。在尊重具体地段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协调气候、土地、水、植物、建筑、人及道路、管网等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与具体地段相呼应,成为一个具有自身景观特点的有机整体。在场地规划的实践中,它既包括了整个建筑项目与地段环境的协调,尽可能少破坏自然环境,利用已有的自然环境;或采用合理的方式适当改造地段的环境使之符合人的理想环境要求,同时也包括了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与人工环境、建筑与室内外空间的相互贯通和交融,效仿自然界有机理念,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中国的风水学与场地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是中国古代一种有关建筑环境的基址选择与规划设计的理论,又称“地理学”。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瞩目,恰恰是风水学术中记载的规划、设计、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建筑的辉煌助有一臂之力。古代风水师也承担了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的角色,研究风水渊源、沿革、流派、宗旨、方法及其成就,关联了中国古代城市、村镇、住宅、陵墓等,其中包括地理、地质、生态、小气候、绿化、建筑群及外部空间设计、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话题。

3具体处理手法上的一致性

在具体场地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观察地形、地貌,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植被以及水文资料,作出合理的判断,进而形成符合具体地段环境场地的规划设计。与此同时,在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相地理论里也同样讲究望、景、观、卜,“望”是从远处观看地形、地貌;“景”是考察地段与太阳高度角、风向的关系;“观”是去实地考察植被、水文情况;“卜”是指用龟背等器具来进行占卜。古人在进行完这些程序之后才具体来规划用地建造房屋。在上述“天人合一”的认识论,“道法自然”的方法论及有机整体论的指导下,场地设计在具体的处理手法上,例如建筑的处理、树木的处理、水体的处理、道路的处理以及景观视觉处理都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营建方式极其相似。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原则讲究“虽由人做,宛若天开”,因此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中国古典园林对于树木、建筑、水体及其道路的营建都极力模仿自然有机形式,恢复人对自然共生本性的回归,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环境。

4建筑的处理—与环境共鸣的人工环境

建筑往往是一个基址上最重要的人工环境,是精神与物质的载体。物质可以通过具体的建造来完成,而精神需要与环境的共鸣设计来达到。西蒙兹认为理想的居所是自然场址和景观环境的最佳组合,并把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居住成败以及居住者适应性、健康程度的标准。于是在建筑具体处理上往往通过分析场地,结合地形恰当布置田园和建筑,适应地质构造,尽量减少对现存生态系统的干扰,反映气候条件并且考虑景观的布局,强调最佳的效果,整合各种要素,营造理想的人居环境。中国园林中的建筑既要满足各种园林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是园林景物之一,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任何建筑设计时都应考虑环境,而园林建筑更甚。建筑在环境中的比重及分量应按环境构图要求权衡确定,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场地设计的理论体系中有许多中国传统理念的影子,现今,场地设计在建筑实践活动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对于环境的珍视已经超越了建筑本身,建筑师更不应该始终沉迷于自我的世界中,不断地忘记自己的身份,使我们的聚居环境时时处于令人尴尬的境遇,而应该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们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这不仅是场地设计追求的最高宗旨,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所推崇的。

参考文献:

1、霍小平传统建筑理论与现代校园设计的融合《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第7期

2、李强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建材发展导向》2010年第7期

系统设计理论范文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实现;技术

在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下,人们的社会活动不仅是在自身的角度被记录,还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如何将社会现实完成的保存下来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彰显出它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如何记录、管理这些档案资料呢?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使其得到现代化的管理?现今一些单位和部门开始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逐渐构建自主的档案管理系统。在信息技术和构筑信息平台的支持下实现档案管理。但是每个单位的档案管理系统是不一致的们无法事项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优化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是极为必要的。

1档案管理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1.1Microsoft.NerFramework

Microsoft.NerFramework是美国微软公司在Windows系统中应用的一种托管类型的代码编程模型,该代码编程模型可在分布度高的Internet环境中将构建简化的应用程序计算机环境。其中的公共语言运行库为系统提供各种服务。例如:代码安全管理、内存管理等等。在其中的Microsoft.NETFramework类库是研发人员为了应对创建应用程序的综合面向类型的几何。该项新技术与其本省的功能相适应,可有效的从视觉上构建引起用户注意的应用程序,可支持各类的技术通信、业务流程运行等。在技术的安全性上,尤其是在多任务同时运行的状况下,可构建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使其不受外来因素干扰、破坏。该软件的安全许可部分不会允许不安全因素的进入和访问,也设计了账户的访问限制和隔离。在服务器中的开发程序易于控制,只需要将aspx文件复制到服务器上,该应用程序便可部署至服务器中,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并不需要重启服务器。同时,程序员进行对程序的修改操作也仅需要将修改部分传输至服务器即可,无需重启服务器,十分简便。

1.2C#应用

C#是微软公司研究并的一种新型的编程语言,简言之就是第一个面向组件而生的编程语言。该应用由安德斯・海尔斯伯格先生为系统开发的核心成员,该系统的源代码通过编译成为MicrosoftIntermediateLanguage再运行。尽管msil参考了许多Delphi的系统特质,但msil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C#具备了应用语言开发和系统开发两方面的功能,是目前两者融合的最为融洽的系统,因此C#被世人誉为编程语言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档案管理的系统设计

2.1系统体系结构

目前,B/S模式的系统在互联网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是当今网络服务器中最常见的服务系统。该模式与数据库管理技术高度融合形成一项跨平台的技术,如下图1所示。该系统将处理功能全部植入服务器中,客户端功能存在与一般的浏览器中,这种做法大大奖励了因业务需要而带来的人力浪费、投资重复等状况。系统再配合微软的Net技术可实现与Windows系统的完美对接,促使双方的沟通更加的方便快捷。以实现可视化环境的开发平台,C#、作为开发语言,促使开发语言和系统平台维持高度的统一性,在高性能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erver)数据库的支持下,在提供档案库与数据库交换的服务中还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兼容性以及实时性。

2.2功能实现

⑴电子档案的建立。在进行案卷或文件的著录工作之前需要定义本单位的全宗代码和全宗名称,利于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管理。随后,应将本单位的机构设置输入系统,在系统的初始化中便设置了系统的若干分类,用户可通过机构设置和系统维护两个模块中对机构设置进行重新设置。

⑵档案的管理。以下我们以文书档案为例来描述档案管理工作具体的运行流程。①新增档案:选定新增的文件类型,以“发文”为例,右击新增模块便会出现新增界面,完成信息录入后点击增加,发文文档则会保存在系统中。增加多条类似数据是可采用那个继承控制来操作,在维持数据的中点击右上方的继承控制则会出现继承控制窗口,随之出现不继承字段列表和继承字段列表两个选项可通过上下箭头来实现信息先后次序的排列。采用这种方法可大幅减少输入的工作量。②查看:在列表中点击文件则会看到所有文件的列表,点击收文按钮则可看到所有的接受档案,点击发文按钮则可看到所有发送档案,点击其他按钮则会列出系统中的所有内部文件。③修改:选定一条文档记录后可点击上方的修改按钮,即可直接编辑需要修改的内容,完成修改后点击保存按钮便可保存修改内容。批量修改可在内容查找中选定修改钱的内容在“替换为”中填入修改后的内容,点击确定保存修改内容。④归档:选定列表中需要过当的文档后可完成归档操作,归档年度可自行设置或默认为当年,保存期限中包括短期、长期、永久三种。机构代码可在查询模块中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系统设计理论范文篇5

计算机理论探析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

文博系统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充分利用文物信息资源,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抢救、利用和管理工作水平。它可分技术的信息化、数据处理的信息化、管理和办公的信息化、藏品研究和管理的信息化及虚拟博物馆等五个层次。它涉及到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多项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它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传统的文博系统如何调整管理模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与整个社会共同成长,如何让科技之光照耀不朽文明,让中华文明重放异彩,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促进文博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在文物调查和数据采集中,指标体系比较复杂,这不仅要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更要注重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传、帮、带作用,使基层工作人员在培训、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文物系统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对文博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的过程,通过文物系统信息化建设,可为文博系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队伍。

3、促进文博行业管理的科学化。随着文物资料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摸清文物家底,使文博信息数据一目了然,从而为文物的抢救、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使我们文博行业管理机构在资产管理、经费管理、宏观决策工作上更趋科学、合理。同时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各级文物收藏单位文物保管的科学性大为增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文博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可直接带动保管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对外交流等工作,提高了文物保护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升了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扩展了博物馆的生存发展空间。4、促进文博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作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来讲,除部分作为旅游景点开发利用以外,大部分资源价值未得到利用;作为馆藏文物来讲,除部分通过博物馆展示以外,大部分尘封在库房,文物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为文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实施,给文博管理、文物宣传和文博资源信息的合理利用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契机。

5、促进先进文化的大众化。通过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开发,借助虚拟展示和交互技术,建立基于祖国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电子游戏、网上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知识库。通过校园、家庭、网上等多种途径,把优秀文化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用健康、益智、有趣的游戏和传统文化知识吸引青少年,使他们在游戏和娱乐中也能得到身心放松、知识积累和情操陶冶。通过数字博物馆建设,扩大、延伸文物展览的空间和时间,改善展示手段,从而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人民群众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自主欣赏不同地域、不同主题的文物和文化知识、充分享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接受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感。

“计算机理论浅谈电子仿真在电子教学中的应用”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计算机理论浅谈电子仿真在电子教学中的应用

一、电子仿真在电子教学中的优越性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各种电子仿真软件不断涌现。当今世界流行的电子仿真软件如:ORCAD、PSPICE、MATLAB、PROTELDXP、MULTISIM等。而其中PROTELDXP、MULTISIM在职业院校电子教学中特点突出、功能齐全、操作方便、普及性较高。利用仿真软件来实验的数据和技术指标都是真实有效的,不需要附加额外条件,与实际电路运行相同。无需太多的抽象思维,与在实验室工作一样,任意设计电路、运行、数据分析,许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就能解决,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高。而且电子仿真在计算机上完成各种实验,将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来无味的理论教学变得生龙活虎。使得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变得非常直观。增强了学生的互动性。

用计算机仿真代替了大包大揽的试验电路,大大减轻验证阶段的工作量,其强大的实时交互性、信息的集成性和生动直观性,为电子专业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能保存仿真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为整机检测提供参考数据,还可保存大量的单元电路、元器件的模型参数,采用仿真软件能满足整个设计及验证过程的自动化。所以电子仿真在职业院校电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会给电子技术带来一场革命。同时也给电子设计人员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展前锦。

过去有些没有实验条件的学校教师在进行电子教学时,一般都是在黑板上画电路,而且不标准也不美观,起不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现在利用仿真软件可以很方便的画出标准而且美观的电路,使得电子教学不论是理论还是实验课大大的提升到新的水平,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过去由于实验器材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亲自参加电子实验。而且有的电子实验学生要接触到电,所以也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现在利用电子仿真软件可以使学生放心大胆的去完成各种电子实验,给电子教学带来很大的发展前锦。

二、电子仿真在电子教学理论课中的作用

过去由于电子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理论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理论课教学枯燥无味。采用电子仿真软件后,理论课教学可以生动活泼,特别是有些理论课要用实验去验证他的实际性,更显得电子仿真软件的必要性。在以前很难用实验去进行的理论分析,现在显得运用自如,而且电子仿真软件提供了多种理论分析的方法,这些在以前的电子教学中是不容易实现的。电子仿真软件引入电子理论课教学后,一改过去老师讲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电子理论教学中来,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文博系统信息化发展现状

上世纪末,文博系统就已开始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对馆藏文物信息管理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各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为文博系统信息化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建设初具规模;文博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起步;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及基础性研究取得进展;信息化工作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步发展,原来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只是一种初步的应用,与文博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对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重视不够,对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律认识不足,尚未建立起统一、有效的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化运作的意识较为薄弱。

3、文博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尚未建立满足文博事业发展需要的大容量信息存储和交换体系。现有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缺乏可靠保障,数据备份系统、安全认证体系亟待建立。

4、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受资金缺乏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设施、轻数据,重新建、轻整合与维护等问题,资金管理力度不够,使用效率不高。

5、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数量严重不足,知识结构不甚合理,专业素质亟待提高。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文物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紧缺。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尚未建立,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较低。

6、计算机数据库中录入的馆藏文物藏品的档案信息不够完整,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文物藏品的完整情况,给藏品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带来极大不便。

7、文物信息化缺乏对外交流和宣传平台。文物事业信息化工作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没有广泛和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交流与合作机制,没有充分的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相关领域和文物博物馆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经验。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未能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机制和手段,通过与文化产业的合作,促进文物信息资源的推广和传播。

三、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对策

人才队伍是保障。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信息化发展的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广泛依托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通过自主培养、引进吸收、交流合作等多种方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博信息化业务骨干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建立并完善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普及培训,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同时要研究吸引、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政策、措施,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和竞争激励机制,增强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发展高水平的文物信息化人才队伍。

3、资金投入是保证。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鼓励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将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年度投资计划并确保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在积极争取财政投入的同时,要开辟多种筹资渠道,吸引社会和企业投资,扩大与相关行业和产业之间的合作,积极探索利用文物信息资源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模式。

4、传承文化的目的。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太多的文物文化要求我们将它们展示给世界、展示给国民。博物馆的工作就是要将我们先进的文化底蕴展示给世人,通过人们的传播和理解来保证先进的文化得以传扬。要大力推动与企业、科研、教育等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参与国际文物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优选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建立若干示范工程,促进文物事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要广泛宣传文物事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借助各种媒体和文化产业增加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吸引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5、需求主导是方向。文博事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应用的关键在于需求。文博事业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定的信息技术需求,信息化建设不可能脱离实际业务工作而自行其事,要强化信息技术研发与业务工作的联系和有机结合,以行业需求指导应用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以信息化应用促进业务工作的发展。要重视行业信息化科研基地建设,加强考古发掘现场的数字化记录与文物保护、数字化图形图像处理、三维虚拟展示、古汉字编码等行业急需的关键应用信息技术研究。要以解决文博行业的实际需要为目标,开发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行业系列应用软件,加快推广应用,切实提高文博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以信息化推动文博事业的全面发展。

6、信息资源是核心。在信息时代,信息是最重要的核心资源。而我国的文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还很滞后,信息服务水平低下。因此,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将丰富的文物资源和五千年的中华优秀文明转化为文化信息资源优势,突破数字鸿沟和数字机遇的瓶颈,实现我国从文物资源大国到信息资源大国的重要转变。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加强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和整合等基础工作,重视信息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信息安全,面向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需要,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博信息资源服务。

7、基础研究是源泉。加强对文博事业信息化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对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建设任务,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基础性研究工作,科学地阐述文博事业信息化的概念、内涵、目标和任务,深入分析信息化发展给文博事业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构建全面、系统的文博信息化发展体系、把握行业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对文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等重大问题的研究。要加快研究制定文物事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标准与规范,制定信息分类与编码、数据库、元数据、信息交换、软件开发、数据采集、数据建库、运行管理等关键技术标准和实施规范。

四、结束语

落实党的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中国文物事业信息化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文博系统应该抓住机遇,不可坐失良机;要开拓创新,不能因循守旧。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古老的传统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文物事业在信息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文物事业的信息化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2]黄强.试论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3]李强.信息时代的博物馆.华中建筑,2001,(03).

系统设计理论范文1篇6

蓝牙是一种短程无线链路技术。作为一种缆线替代技术,蓝牙在消费电子设备之间传输语音和数据,如移动电话、PC和PDA设备等。由于蓝牙应用于电池驱动的小型设备,并且具有短程无线链路的特点,因此功耗一直是该技术关注的问题。

蓝牙技术

蓝牙运行的工业、科学和医学(ISM)频带范围为2.4~2.4835GHz。由于这个频带是开放的,因此有许多其它的无线链路标准也使用这个频带,如802.11Wi-Fi和DECT无绳电话。因为非常类似,这些设备之间可能造成相互的干扰,从而影响蓝牙链路的质量。

蓝牙链路的范围取决于无线设备的功率。一级设备的连接范围是100米,二级设备为10米,三级设备为1米以内。

蓝牙技术的标准数据传输速率高达每秒1Mbit/s,真正吞吐量为每秒723千比特。数据被蓝牙堆栈划分为数据包,并通过两个链路中的其中一个进行发送。此链路是通过SCO(SynchronousConnectionOrientedChannels)利用预留带宽进行实时传输(包括语音包)的;或通过ACL(AsynchronousConnectionlessChannels)进行数据传输和再传输。一个蓝牙设备由硬件、固件和软件三部分组成。

图1显示的是一个典型的分层蓝牙规格协议栈。除了主机控制接口(HCI)、逻辑链路控制及适配协议(L2CAP)、RFCOMM和服务发现协议(SDP)之外,该蓝牙规格协议栈还具有无线电、基带和链路管理协议。

干扰:挑战设计

由于蓝牙使用的ISM射频是开放的,因此许多其它的无线标准也利用ISM频带,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标准包括802.11b/gWi-Fi。除了因为与其它无线标准共存而产生的挑战之外,蓝牙通讯链路还可能受到其它家用设备的影响,如微波炉。这些家用设备在运行的同时辐射出射频能量,由于成本和技术上的限制,不可避免地这些设备会散发出相当程度的幅射。

尽管受到环境射频的干扰,蓝牙在频率冲突方面的主要挑战还是来自于802.11b/gWi-Fi。这两种技术都在ISM频带范围内运行,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数据。在过去五年中,WiFi和蓝牙都广泛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蓝牙产品和无线LAN网络。因为这两种技术非常类似,所以共存是一个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实际上,许多机制已经被采用,以便解决相互间的干扰问题。

为了降低某个ISM频带区域内传输的功率总量,蓝牙和Wi-Fi不得不采用各种数据传输扩频技术。蓝牙采用跳频技术(FHSS),在相对较窄的1MHz带宽范围内传输数据包。这样,在该带宽提供的79个信道范围内,窄带信号的频率变为每秒1,600跳。通过围绕频谱频繁跳动,使信号功率充满了整个频带。

发生一般性干扰时,数据包的接收可能被中断,因为蓝牙和802.11b/g信号发生叠加,造成记录错误。附近的天线可能对第二个系统的运行造成前端过荷干扰。但是,这种干扰要求具备较强的干扰信号,所以较一般性干扰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干扰。

自适应跳频技术(AFH)

自适应跳频技术(AFH)是解决一般性干扰的有效途径。AFH可以识别“坏”信道。在这些信道上,要么有其它无线设备干扰蓝牙信号,要么蓝牙信号干扰了其它的设备。具备AFH技术的蓝牙设备与蓝牙微网(Piconet)内的其它设备进行通讯,分享有关坏信道的详细信息。这样,这些设备就可以转换到可用的“好”信道,远离干扰区,不影响带宽的使用。使用AFH技术时,坏信道的分类必须准确,并且“一般性”干扰应是唯一的干扰形式。图2展示了有效使用AFH技术的情形。

BlueCore的默认设置通常能在大约四秒钟的时间内适应新的来源方面的干扰。

信道跳转使v1.1设备获得了AFH技术的优点,但不得不牺牲蓝牙带宽以尽量减少对Wi-Fi信号的影响。即使802.11b/g此时闲置,也有高达50%的非优先蓝牙通讯被终止。然而,尽管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用户却常常觉察不到带宽的变化,除非他们试图实施某些对时间敏感的应用,如立体音频随选随播。

时分多路复用(TDM)

时分多路复用(TDM)是一种应对前端过荷型干扰的手段,AFH技术无法应对这种干扰。TDM最初用于保护802.11b/g传输不受蓝牙干扰,而不是相反的情形。其工作原理是:当ISM频带内运行802.11b/g时,所有蓝牙传输都要关闭,但那些高优先级的蓝牙传输除外。与信道跳转一样,这种方法牺牲了部分蓝牙带宽,这部分牺牲的带宽与802.11b/g工作周期成比例。因此,如果802.11b/g闲置,则链路维护通讯可能造成带宽下降2-3%,用户不可能察觉到这个细微的变化。

要增强TDM的效果,就需要具备有关802.11b/g无线设备活动的准确信息。为此,CSR公司定义了WLAN_Active硬件信号,以保证当无线设备运行时,b/g信号得到保护。当需要保护蓝牙信号不因802.11b/g干扰而衰退时,CSR公司开发出了BT_Priority,这是一种可选的信号,它可以指出何时正在发送或接收重要的蓝牙数据包。这种信号可用于保护采用HV3数据包的SCO音频,这种格式在单声道耳机随选随播音频数据时最为常见。Wi-Fi干扰可能阻止耳机与电话连接,还可能造成音频质量下降,因为部分SCO数据包的传输被终止,并且不重新传输。

根据信道质量确定数据速率(CQDDR)

这个方案针对的是极端的范围和干扰问题,其建立的基础包括跳频、数据包标题和有效载荷的检错码、以及数据包确认收悉或再传输。有两种格式的数据包,即DH和DM,分别利用高带宽和中带宽。DH数据包可以传输更多的数据,但是如果部分数据包遭到破坏,整个数据包必须重新传输以恢复数据。DM数据包包含前向纠错(FER)码,占有效载荷的三分之一:每10比特的数据就增加5比特的前向纠错码,每15比特的数据/FEC数据块中可以纠正2比特的错误。这种数据包格式可能降低最大的数据速率,但比不包含纠错功能的DH数据包更强大。它允许接收设备与传输设备进行协调,按照环境干扰情况来确定采用何种数据包格式。例如,如果某个设备确定正在接收的数据存在诸多错误,它就会通知传输设备以DM数据包的方式传输数据。如果链路恢复畅通了,它就会允许传输设备回转到DH数据包。见图4。

CQDDR只是蓝牙链路的一个可选项,并不包括在蓝牙技术规范内。因此,对于配置BlueCore的设备发送数据给没有配置CQDDR的设备的情况,CSR公司发明出了一种算法来评估链路的表现,并且按照确认收悉的数据包(ACKs)和没有确认收悉的数据包(NACKs)之间的比率来修改数据包的类型。但是,对于从一个没有配置CQDDR的设备接受信息的情况,如果数据包受损,则BlueCore无法提供应对措施。

扩展型同步定向连接信道(eSCO)

eSCO是允许受损语音数据进行再传输的检错语音信道。每一个数据包都有一个CRC(循环冗余校验),这样接收设备就可以检查数据包是否正确接收。在接收过程中存在错误和丢失的数据包将得到否认。再传输窗口允许未经确认的数据包进行再传输。

1.1版SCO只能使用单槽数据包。扩展型SCO允许对同步语音或数据使用三槽数据包。这意味着扩展型SCO可以达到100kbps以上的连接速度,而1.1版的连接速度为固定的64kbps。这是因为在使用单槽数据包时链路容量丢失,而当无线设备改变频率时数据包之间产生间隙。

在每个eSCO传输过程中,主设备传输一个eSCO数据包,从设备会按照SCO常规进行响应(即使没有接收到主设备的数据包,从设备也可以进行响应)。eSCO与SCO的不同之处在于SCO存在一个再传输窗口。在这个窗口中,可以对未经确认的数据包进行再传输,直至确认收悉。eSCO传输的间隔是可以调整的。1.1版SCO有三种数据包间隔可供选择,传输速度都是64kb/s。扩展型SCO的数据包长度和间隔在链路的两个方向都是可以调整的,因此可以实现不对称传输。

尽管eSCO信道不主动处理或避免干扰,受损数据包的再传输仍保证了其音频质量受到其它无线设备的影响相对较小。

功耗对于蓝牙技术的重要性

功耗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无线开发的竞争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短程无线功耗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无线开发的竞争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短程无线链路技术,蓝牙的功耗可以降到最低水平,特别是在电脑设备这样的应用中,蓝牙设备的范围实际上不足50cm。

蓝牙较低的功耗水平使其成为移动电话和PDA这样的小型手持设备首选的无线连接技术,这些设备依赖于电池电量,消费者也看重其电池寿命。

低功耗模式与内部时钟

在蓝牙堆栈的范围内,最大的功耗水平源自于无线单元的活动,在仅以蓝牙堆栈数字单元要求的10mA电流水平传输和接收数据时,无线单元的活动却需要50mA的电流。因此,减少蓝牙无线单元的活动对于降低整体的功耗水平最为有效。此外,灵活使用低功耗模式也可以进一步降低蓝牙设备的功耗水平。

BlueCore芯片内的硬件时钟可以将数字单元与无线单元隔离,这样可以关闭无线单元,从而将芯片送入浅度或深度睡眠模式。

在浅度睡眠模式下,时钟频率从16MHz、10mA降低到0.125MHz、2mA(图6)。

在深度睡眠模式下,除了1kHz自激弛张振荡器之外,时钟的主晶体和所有其它部分都停止工作(图7)。

要进入深度睡眠模式,BlueCore需要有20ms时间的静止状态。要从深度睡眠模式下苏醒过来,时钟晶体需要5ms时间转动起来,而设备需要大约20ms时间的无活动状态。BlueCore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退出深度睡眠模式,一是通过定时闹钟,在下一次定时活动之前叫醒设备;二是通过PIO、UART或USB串口传输设备来中断深度睡眠模式。

功耗控制方法对于降低干扰和电源耗竭的风险也很重要。如果一个蓝牙设备需要与几厘米之外的另外一个设备进行通讯,这个设备就不需要消耗与100m之外的一个设备链接所需要的那么多功率。BlueCore具备了这方面智能,因此,通过利用最少的电流来建立和维持无线链接,BlueCore可以减少功率损耗。

芯片结构

BlueCore芯片结构在保证功耗效率和低功耗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图8显示的是BlueCore3-ROMCSP芯片封装设计的一个例子,展示了BlueCore芯片的典型设计。自最初就设计成一个单芯片产品的BlueCore,其芯片组件特别少,减少了功率消耗,更为重要的是,BlueCore包含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去取代常规的ARM处理器。蓝牙的短程连接和协议堆栈意味着这个复杂而消耗功率的处理器无法执行日常的蓝牙任务。此外,协议堆栈的结构使所有数据不用通过微处理器。芯片内存集线器存储包括信息包在内的数据,而微处理器确定数据包的类型和结构。数据包通过DSP传输。这种方法限制了单个组件的参与,因此降低了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的功率耗损量。

效率和低功耗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图8显示的是BlueCore3-ROMCSP芯片封装设计的一个例子,展示了BlueCore芯片的典型设计。自最初就设计成一个单芯片产品的BlueCore,其芯片组件特别少,减少了功率消耗,更为重要的是,BlueCore包含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去取代常规的ARM处理器。蓝牙的短程连接和协议堆栈意味着这个复杂而消耗功率的处理器无法执行日常的蓝牙任务。此外,协议堆栈的结构使所有数据不用通过微处理器。芯片内存集线器存储包括信息包在内的数据,而微处理器确定数据包的类型和结构。数据包通过DSP传输。这种方法限制了单个组件的参与,因此降低了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的功率耗损量。

EDR蓝牙

EDR蓝牙的增强型数据传输速率也有助于降低蓝牙功耗,EDR芯片被越来越多的消费产品所采用。数据传输速率最大增加三倍,这意味着数据包的传输速度快三倍,而无线单元最多在三分之一的时间内是激活的,另外设备可以利用数据包之间增加的空间进入低功耗模式,如浅度睡眠或深度睡眠。EDR蓝牙的效果目前还是有限的,因为EDR产品必须采用标准数据传输速率与不具备EDR的v1.1或v1.2设备进行通讯。

目前所有干扰和功耗问题都已克服了吗?

蓝牙技术自推出以来,在干扰和功耗方面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展。我们的设计工程师们努力将BlueCore打造成最强大的、功率最高的蓝牙技术产品,并不断研发芯片结构、低功耗模式和软件应用的新方法,以提供最好的干扰和功耗解决方案。包括自适应跳频(AFH)、分时多路复用(TDM)、电源控制以及信道质量确定数据速率(CQDDR)在内的共存系统,使蓝牙链路更为强大,并作为其它流行标准(如802.11b/gWi-Fi)的补充技术,改善了蓝牙用户的体验。

效率和低功耗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图8显示的是BlueCore3-ROMCSP芯片封装设计的一个例子,展示了BlueCore芯片的典型设计。自最初就设计成一个单芯片产品的BlueCore,其芯片组件特别少,减少了功率消耗,更为重要的是,BlueCore包含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去取代常规的ARM处理器。蓝牙的短程连接和协议堆栈意味着这个复杂而消耗功率的处理器无法执行日常的蓝牙任务。此外,协议堆栈的结构使所有数据不用通过微处理器。芯片内存集线器存储包括信息包在内的数据,而微处理器确定数据包的类型和结构。数据包通过DSP传输。这种方法限制了单个组件的参与,因此降低了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的功率耗损量。

EDR蓝牙

EDR蓝牙的增强型数据传输速率也有助于降低蓝牙功耗,EDR芯片被越来越多的消费产品所采用。数据传输速率最大增加三倍,这意味着数据包的传输速度快三倍,而无线单元最多在三分之一的时间内是激活的,另外设备可以利用数据包之间增加的空间进入低功耗模式,如浅度睡眠或深度睡眠。EDR蓝牙的效果目前还是有限的,因为EDR产品必须采用标准数据传输速率与不具备EDR的v1.1或v1.2设备进行通讯。

系统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ASP;SQL数据库

随着院校科研实力日益增强,我院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迅速增长,科研管理部门针对论文及成果的管理难度加大,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思维、管理方法、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为适应自身发展的需求,以院校科研管理为应用背景,纷纷采购或者自主研发符合院校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科研项目和论文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科研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对科研项目实施流程监控,已成为各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1目前我院教师科研成果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科研信息收集管理人工操作,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

以往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论文、申报文件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科研信息的处理是通过人工统计、查询来进行,工作量大,容易出错,运做的效率低下。若能通过科研管理软件,发挥计算机管理、网络共享的优势,将会及时、准确、有效的进行学院科研情况的处理,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1.2管理部门重视不够,成果经常处于沉淀状态,成果利用难展示少

教师科研论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信息资源,学校管理部门忽略了对本校教师科研成果完整性、连续性的收集和管理,缺乏对科研成果的宣传和开发利用,广大师生不了解教师科研成果的作用和价值。只有在需要时,例如教师进行职称评比的时候,或者进行部级和省级自然基金申请时,或者当学校向上级统计汇报科研成果时,才会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集中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院科研水平的提高。

1.3科研项目流程管理资料不健全,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

在此次研究项目之前,我院教师科研成果管理还没有统一规范;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项目申报、项目中期管理、项目结题、科研成果登记等流程管理资料部分缺失,而科研项目这些连贯又交错的业务流程都是密切关联的,致使所收集的信息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为提高系统设计水平,我们在项目初期走访了兄弟院校后了解到,在具体管理中,大部分学校的科研成果由科研部门统计收集,有的由院系资料室负责统计收集,也有些学校是图书馆作为专题负责统计收集。各校数据库建设标准各异,用户检索语言、检索界面、数据的标引、分编、检索点不统一,缺乏统一的建设和质量控制规范。考虑到建设教师全文数据库的难度和工作量很大,可以先期实施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等到累积一定的经验后将全文数据库检索和展示作为以后的研究目标,所以我们拟建立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本系统对本校教师科研成果进行管理,为专任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教科研工作衡量标准和有效的考评依据,立足系统具体实施应用,进行系统实践的探索,为其他院校建设本校成果库提供借鉴和参考。

2系统分析及设计实施

2.1教师科研成果的范围

教师的科研成果类型主要有:专著、专利、论文集、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精品课程与试点专业、教师获奖、指导学生竞赛、参展作品及其它成果等。

2.2系统功能设计及模块结构

2.2.1系统功能设计原则

在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以技术适用、系统实用、结构合理、运行可靠稳定、低成本、低维护量作为基本建设原则,遵循阶段开发原则,将整个工作划分为多个目标和阶段,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目的、步骤和要求;在实际开发中,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结合,充分考虑系统的容量及功能的扩充,具有与其他应用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的能力;后期运行中,充分考量服务器安全、数据的备份和安全访问机制,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综合考虑系统的建设、升级和维护费用。

2.2.2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工作模块:“系统管理员模块”“,科研管理工作模块”和“科研人员(教师)模块”三部分组成“。系统管理员模块”用于科研人员创建及用户权限分配“,科研管理工作模块”用于进行科研成果申报及审核、科研文档管理、科研成果跟踪、科研经费管理、信息查询统计“,科研人员(教师)模块”用于进行各类科研成果的登记、信息变更、统计查询。

2.2.3系统结构及功能

1)用户权限管理:为了保证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建立用户、角色和权限数据库表,按角色不同享有不同的权利,对于不同的用户可以分配不同的权限,根据系统设置的安全策略,用户可以访问而且只能访问自己被授权的资源。2).查询统计系统:应当建立不同的搜索机制,可以对不同信息项目进行搜索。科研成果信息项目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来源单位、项目审核状态、项目组成员、课题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项目备注信息等。可以按照多种条件进行搜索,例如科研项目状态为正在申报,还是通过审核后的状态。系统中进行查询时,可依据不同的用途加载查询项,多维度显示不同的检索结果:可以按成果题名,主题/关键词,著者,著者部门,所属学科,出版/发表/结题时间,成果出处,获奖时间,基金资助等检索点来查询。查询输出功能,还应根据查询项统计结果,具备输出各种报表的功能,以方便统计某一年或月的所有成果量或某学科、某专业及某课题的成果量,方便统计历年来本校全部科研人员或者某部门教师所发表的科研成果篇数、专著专利数据等。3)项目类别管理:将不同类的科研项目划分不同的项目种类。4)项目流程管理: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审批管理、项目结题管理5)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密码管理。6)系统帮助

3数据库设计

通过分析,本系统需要输入的数据如下:1)学院:包括学院编号,学院名称。2)行政机关:单位名称,单位地址。3)系:系名称,学院编号,联系电话。4)教职员工:职工编号,姓名,系名称,单位名称,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籍贯,毕业院校,联系电话。5)科研活动的信息:承担课题,发明专利,撰写论文,创作著作。6)科研项目的信息:课题(立项,鉴定,获奖),专利,论文,著作。7)课题:课题编号,课题名称,承担单位,合作单位。8)专利:专利号,专利名称,授予时间,主持人,人员,专利类型。9)论文:论文名称,主编,副主编,出版刊物名称,刊号,刊物级别。10)著作: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职工编号,姓名,著作类别。11)课题立项:立项编号,课题编号,课题来源,参与人员,职工编号。12)课题鉴定:鉴定编号,课题编号,成果等级,参与人员,职工编号。13)课题获奖:获奖编号,课题编号,获奖级别,姓名,职工编号。我们在SQL数据库设计阶段,根据系统的需求情况设计了若干个数据库表,如项目信息表,个人信息表,学院信息表、项目申报管理表、项目申报批次管理表、表等,并设置了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力求满足实际使用中各种多变的需求。

4系统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

本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进行设计,由客户端(IE浏览器)、WEB服务器(Windows2003Server+IIS)和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2005)组成。采用ASP(ActiveServerPage)、VBScript、Dreamweaver等软件作为开发工具。

5系统运行效果及存在问题

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服务于科研管理人员,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的有效管理,及时地将教师所发表的论文、获得的奖项、科研项目流程信息等内容进行数据库存档管理,能够做到对科研活动从申报到结题的全程跟踪,为教师和学校管理层提供界面美观一致的科研信息查询和统计平台,既能实现对科研活动的高效管理和控制,又能够为高校对院系的评价以及院系对教师的评价提供依据,避免职称评定中一些虚假信息的负面影响,满足学院的决策者对科研活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的需要。系统采用ASP架构分层明确、便于扩展和复用,采用B/S架构,系统安装部署和后期维护简单,采用IE浏览器访问,界面相对统一,缩短了软件的学习培训时间,便于科研人员使用。经过近三个月的运行,系统发生故障或者错误的概率在预定范围内。由于采用B/S模式开发,难免会出现一些兼容性或者服务组件的可用性等问题,这些通过我们的协调和努力基本能够得到解决。

目前,我院正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教师科研管理系统为“数字化校园”的一部分,需要和教务管理系统、办公OA、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管理、邮件服务器等系统整合为一体,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使各个子系统兼容,需要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平台,建立数据中心,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使业务数据同步兼容,将在随后继续努力解决。

作者:赵蕊荣王文通张骞马晓荣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鄢碧鹏,李志强,蒋洪.基于Web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2]聂慧慧,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4)

系统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房产测绘管理系统;设计目标;设计;实现

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房产政策法规的健全,房产测绘日益涉及更多人的利益,逐渐变成为房产管理内最吸引人的重要环节。

一、房产测绘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

按照房产测绘部门的相关标准,城市房产测绘管理系统重点有以下内容:建筑物分户图以及分层图管理工作;此建筑物各层的相关信息;针对实测数据实施整合、计算,比如:建筑以及分摊面积的计算,需要的时候,出示对应的计算过程;建筑物与此建筑物内各户的基础信息;给出分户图及分层图还有有关属性的输出;进行对应信息的查询。

二、房产测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数据库设计

针对此系统设计目标、用户的需要,把系统数据划成为属性数据及图形数据。对于属性数据,其重点有以下方面:建筑物的基础信息,这个建筑物各层的基础信息,此建筑物内各户的基础信息,主要有每类面积进行的分摊计算。其中的系统数据库包括:建筑物基本信息库、层型库以及层库、功能区库以及工作量统计库、人名库、套型库及套库、还有公共面积库这些数据库。针对用户进行输入的数据,系统给出一套界面确保用户进行有关属性数据的输入,针对系统自动生成数据,比如:每类建筑以及公用面积、边长及分摊面积这些结果,针对用户而言,其不可见,这些数据直接有系统进行有关处理,最终生成。

此系统内,对于图形数据,其为建筑物的分层图以及分户图。根据房地产测绘的具体情形,就建筑物分层图以及分户图各自根据层型以及户型作出处理。为降低数据冗余,针对图形相等的层,均根据一个层型进行处理。针对一些分层图相等的层,于系统内仅仅储存一个.dwg文件就行。同样,针对层型内的各套各自根据某套型进行处理。系统内,层型与套型其实为同个.dwg文件,不相同的为套型图其实仅为层型图其中的图层。针对层型内的各套型而言,其图形大概一致,但应标注的属性不相同。使存储空间得以节省,还方便管理图形数据。其能运用AutoCAD环境以及此系统具有的图形编辑工具,进行图形资料的正确录入,随后通过系统实施处理。进行图形数据录入时,为便于用户,进行了若干编辑工具的增添,比如:平推房,通过矩形房屋的一边,按照方向以及平推距离得出矩形房屋;两边画房,通过矩形房屋的两条临近边,得出矩形房屋;中线推外线,通过房屋中线得出房屋外线;绘圆弧,按照起点以及终点、方向及弦高,进行圆弧的绘制。同时为降低用户工作量,进行图形数据录入时,都要根据1:1这一比率,出图时,用户能选用任一比率进行出图。

2.系统要遵循的操作流程

第一要设置系统的信息。比如:测绘以及审批单位、人名以及公用面积字典。

第二要进行建筑物的新建、打开。房产测绘是就建筑物来说的,进行建筑物新建的时候,用户应该输入此栋建筑物的具体信息。进行建筑物打开的时候,用户能看见此建筑物的具体属性信息,还能修正除建筑物名之外的全部属性信息。同时进行打开时,笔者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形成多类打开方式,便于用户能选择并查询需要进行操作的建筑物。对于新建建筑物,用户一定要合理设置此建筑物功能区数以及墙厚。

第三要新建或者打开层型。对于新建层型,用户应把此层型的基础信息输入。对于打开,用户能就除层型名之外的另外信息实施修改。此处只是就层型属性信息实施操作。

第四要进行当前层型的设置。就是把用户需要操作的层型设成为AutoCAD应操作的当前.dwg文件。

第五要进行层型图的绘制。用户能运用AutoCAD自身有的绘图工具实施绘图,还能运用此系统给出的绘图工具实施绘图。

第六要标定套及各种公用面积。标定公用面积的时候,要出示此面积的分摊方法,方便进行面积分摊。由于阳台存在封闭以及不封闭之分,面积计算也就不同,所以此系统内,把阳台进行单独标定,进行标定时,标明此阳台归属于哪套。

第七应进行面积分摊。实施面积分摊的时候,应把各块公用面积均按照标定的时候,给出的分摊方法实施分摊。

第八,对于图形输出,其主要有分层图以及分户图的输出。

第九要进行查询及统计。对于查询,其按照用户具有的查询条件,进行需要结果的查询,此时用户能修正一些信息。对于统计,其按照用户的需求,产生每类统计报表。

3.系统功能分析

因为房地产测绘部门是此系统的最终用户,所以系统功能以及界面设计都要达到此部门针对房地产资料进行日常管理这一目标。为确保系统能进行推广应用,此系统于界面部门,重点进行下列工作,为确保用户可以迅速、便利地运用此系统,用户界面应该全部汉化。根据房地产测绘行业的具体情形,把达到日常工作的需求视作目标,基于这个前提,要求操作简单化,保证系统达到许多地方的房地产测绘部门的需求,还让用户可以于比较短的时期中进行此系统的掌握、运用。对于系统管理模块,其重点负责就系统实施备份、恢复以及设置操作口令。系统管理员是此模块的使用者,另外人员不能实施操作。

关于属性数据的处理,其重点为对属性数据的输入、查询以及修改这些操作。于此系统内,属性数据的录入一些主要由统一界面通过用户手工进行输入,一些于系统运行的时候,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同时系统还自动地把数据储存到数据库内。

关于图形数据的处理,其重点包括如下方面内容:对于图形编辑,其能运用AutoCAD或者系统自身工具就图形实施操作。同时在用户就标定后的图形实施删除操作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地删除相关属性库文件内的内容。单独的AutoCAD绘图不能做到此点。针对图中各块面积,均应标定面积。实施面积标定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地把此图块的各条边边长均实施标注。还就图块实施有关的文字说明。标定的时候,均通过系统完成图块面积以及边长计算。标定结束之后,系统把标定之后的图块置到指定的图层内。标定完成之后,各套均为一个图层。于是出图的时候,出现一一对照关系。对于图形变换,在一个层型存在多个套型的时候,同时在起初用户确定不了各个套型间联系的时候,用户能就每个套型实施单独绘制,随后通过平移或者旋转这类操作,把它们进行组合。出图时,用户能按照图框大小,就图形实施平移以及缩放,最后定出输出图形的比例尺。

关于套查询,其按照套名、户主姓名、层型、层以及功能区实施组合或者单独查询。同时各套均可查出此套分摊面积的由来。对于建筑物查询,其能按照行政区域进行查询,还能按照日期实施查询,更能依照建筑物的若干特性进行查询,另外系统还提供针对以上条件实施组合查询。针对某建筑物,能按照此建筑物有的编号或者建筑物名,就能浏览此建筑物的全部信息。一旦发现之前存在错误的地方,能作出修改。能够允许用户作出修改,重点考虑了此系统用户均为专业技术者,同时建筑物信息还繁琐,存在出错的地方不可避免。对于工作量查询,其能查询工作者工作量程度,比如:哪些建筑物为此工作者进行操作,方便进行优良责任机制的建立。

关于建筑物统计,其能统计出某区域或者某工作时间段中办理的建筑物总量、住宅、办公楼以及写字楼总数、总建筑以及总占地面积、还有总户数。同时包括当前建筑物分功能区、公用面积、分层以及分户情况。对于工作量统计,针对工作人员而言,能就各人处于某时间段中的工作量作出统计,方便就工作者实施量化考核。.

三、总结

这个系统设计完成,能很大地提升房产测绘者的工作效率,还增加办公自动化水平。还对房产测绘资料管理水平的改变是有益的,能提升资料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朱静.AutoCAD在房产测绘系统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工程与建设2010(3)

系统设计理论范文篇9

论文摘要:基于对成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管理的调研,给出了基于校园网的在线体育课程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以解决当前大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那种集中的自选课制度带来的弊端。在详尽分析了系统的三类用户需求后,采用经典的三层式结构利用jsp语言进行模块式开发,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0,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

随着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已经由原来的自然班学方式改革为依据个人兴趣分班教学的模式。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人性化、自主化带来了良好的教学与健身效果,同时也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兴趣班花名册的生成、自然班教学成绩的回归管理、考试成绩的登统与分析等工作都因为教学模式的变革而变得格外繁琐,为了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实际困难和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有必要开发一套适合实际教学需求的选课与成绩管理的系统以之完成公共体育课教学管理工作。

一、系统分析

课程管理系统的基本业务逻辑是教务处下达教学任务,体育系根据师资力量安排课程和任课教师,并上报教务处。教务处根据课程和教学场地以及时间设定教学班并存人数据库,学生上网选择班级,在期末,体育教师上网提交成绩。

公共体育课程管理系统的用户可分为三个群体。一个是体育课教师,一个是学生,另一个是教务处工作人员。对立着三个角色,每个角色具有不同的权限,系统首先应该对吏用者进行身份验证,根据角色分配权限。

教务处工作人员相当于系统管理员,可以在学期开始开设教学班,设定系统用户,初始化用户口令,查询教学班名单,查询学生成绩,还可在教师输入有误的情况下修改学生成绩。

任课教师可以查询教学班名单,在期末提交成绩,提交有误时可以修改成绩,还可以查询全体学生的成绩但无法修改非己任教的教学班成绩,教师可以根据记忆习惯重新设置口令,可防止因口令丢失导致权限被滥用。

学生在成功登录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课程,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教学班的人数是一定的,如果选课人数达到上限,学生就只有选择其他的教学班。如果学生选择了错误的教学班,还可以删除误选课程。用户可以查询所选课程,还可以修改口令从而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二、系统实现

系统用户中的学生和教师分布在校园的不同地点,他们应当可以在校园网的任意终端上访问选课系统,因此本文使用b/s模式来设计网上选课系统。服务端采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和jsp组件来构成选课的应用服务系统,web服务器采用apachetomcat,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来完成选课的全过程。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考虑到用户较多,为提高安全性和访问效率,采用b/s模式的经典的三层式结构进行开发,即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从图1可以看出这种结构,表示层通过客户端的浏览器来表现,业务层主要处理表示层的请求,数据库访问以及其他的计算任务。数据层着重进行与数据库有关的操作,如增、删、改、查询操作。

在实际开发中采用模块化开发方式,根据用户角色对功能的需求把整个系统分成3个模块,分别是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一种用户角色。在登录过程中,如果用户输入了正确的id和口令,系统根据其角色进行授权,三种角色登录成功后将面对三种不同的web界面,每一个web界面对应着一个功能模块。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课程管理系统在数据库端用三个数据表描述,分别是用户基本信息表,教学班信息表,学生成绩信息表。jsp语言功能强大,使用灵活,本文选用jsp开发web应用,集成开发环境选用dreamweaver。jsp需要通过jdbc访问sqlserver2000。以学生查询待选课程为例,jsp访问sqlserv-er的代码如下:

系统中每个教学班都有人数限制,选课算法采用先来先服务算法,这意味着只有选课早的学生才能选上热门课程。当大量用户同一时间访问系统时,由于无秩序地产生大量进程并发耗用系统资源,尤其是涉及更新操作,很容易造成进程阻塞与死锁严重时整个系统服务器彻底瘫痪,本文利用sqlserver完善的行级锁定技术来解决此问题,对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引起的突问题,sqlsevrer会自动处理。公共体育课程管理系统.学生选课主体界面设计如图3所示。

系统设计理论范文篇10

【关键词】自动控制理论;LabVIEW;实验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8―0139―04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其中良好的教学实验设计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自动控制理论》课程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前期基础课和后续专业课的桥梁。如何借助于实验课的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建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培养大学生的初步工程实践能力,符合高校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LabVIEW是由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推出的一种使用基于图形化编程方式的虚拟仪器软件开发环境。具有直观易学、编程效率高,与Internet方便链接等特点。通过改变、增减系统的功能、可方便地扩充系统的复杂性,能为各层次学生提供广阔的实验与实践空间。为此,建立基于LabVIEW的自动控制理论实验平台,开展设计性、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实验设计,不仅有利于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图形与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全面提升学生动手构建物理系统和软硬件调试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2]。

二实验系统设计

近年来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实验系统,作为一种工程、教学辅助工具,在简化问题、节约成本、缩短调试周期等方面特点突出,有利于发展学生借助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实物模拟实验,由于外部条件变化对实验结果及信息的影响不同[3],则对于学生发现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远程实验的开展也逐步获得关注重视。基于以上分析,所设计的LabVIEW自动控制理论综合实验平台,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可以融合以上三种实验模式的优点,力图通过交替互补,以不同的实验要求,通过设立资源学习、任务驱动与探索学习这三类学习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验理论与技能。

1仿真实验

LabVIEW在数据采集、工业控制等应用领域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方便灵活的虚拟仪器的集成开发环境。降低了环境干扰和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改善了以往费时、费力的实验过程,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结果进行分析。

以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为例,图2为非线性系统框图,其中线性部分的频率特性函数为,非线性部分的算子以表示。如何求取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并进行分析,由于其独特的复杂性与抽象性,一直是自动控制理论教学的难点,理论计算繁琐,实验研究费时。

为此,采用基于图形化的计算机仿真的方法通过对非线性、线性环节的类型、参数进行选择,而后设定分析的频率范围、初值、步长、循环次数等,可有效避免繁复的频率调整、计数、描点等工作,迅速获取系统的幅相特性曲线。友好的仿真实验界面如图3所示。

设定线性区宽度,饱和特性信号限幅后,输入到实验室开发的如图3所示的仿真实验系统界面,运行后,即可获取如图4所示的对应的幅相特性曲线图。

这样,利用仿真实验,学生可以灵活设定仿真条件,方便、省时地实现对各种非线性环节描述函数的求取与直观分析,达到了对抽象的非线性理论概念进行直观理解的目的。这部分内容,设定了2学时由教师讲解LabVIEW的基础知识,安排4学时课后时间用于相关资源学习。

2模拟型实物实验

NI公司提供的ELVIS实验平台将DAQ硬件和LabVIEW软件组合成的一个定制灵活的教学实验平台。通过DAQ捕获实际系统中真实的物理信号,并输入到计算机中,而后利用LabVIEW编制相应的应用软件实现数据的监测、记录、显示及分析,可以简化实验数据获取及后续数据处理等过程。

目前本实验平台针对实物模拟实验设立了演示实验[4]和学生设计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包括RC电路暂态电压变化实验、数据采集及滤波处理实验以及直流电机转速测控实验。通过演示实验的展示与讲解,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NIELVIS实验平台的使用与开发流程、技巧,为后续进行独立实验设计与研究奠定基础。而后,结合基于LabVIEW编程后提供的内置函数发生器和示波器等检测分析仪表,配合ELVIS提供的实验面包板,要求学生独立在实验板上通过模拟运放电路的搭建,完成二阶系统时域响应、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系统串联校正等实物模拟实验,并与理论分析值进行比较、分析。此处设定为任务驱动型学习方式,课内保留4学时用于提问、测试、成绩评定。

如图5所示,为求取典型积分环节频率特性而构建的模拟实验电路。

图5中运算放大器采用op07,输入正弦信号,其幅值及频率可调。当调节正弦信号幅值过大时,系统可能进入运算放大器的饱和非线性特性工作区域,系统输出信号则会输出周期畸变信号;当调节正弦信号幅值过小,静电感应电压对系统输出信号的叠加影响不可忽略,会影响输出信号测试的准确度(此处,可引导学生对信号处理方法进行思索、研究)。仅当调节正弦信号幅值处于适当范围内,输出才可清晰获取同频率的正弦信号。针对这一现象,与1节中虚拟仿真实验积分环节频率特性的求取方法进行对比,提出问题1:仿真实验与模拟型实物实验的区别与联系?问题2:确定一个环节是线性还是非线性的原则是什么?问题3: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关系在科学研究中是怎样的?以此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自主发现与探究意识,引发其解决问题的兴趣,鼓励其进行协作交流,进而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最后,考虑部分能力较强学生的实验需求及后续课程设计的需要,选购了8套球杆(ballbalancer)系统作为被控对象。采用LabVIEW编制软件算法,通过驱动程序控制伺服电机进行转速与位置调节,实现对此非线性、不稳定系统的稳定运行控制。这部分实验的设立为探索学习模式阶段,通过介绍难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索、学习、探索前沿的控制方法。

3远程虚拟实验

基于网络的远程实验室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资源的共享[5],因此本综合实验系统的设计也包含了这部分内容。远程虚拟仪器能从与Internet/Intranet相连的远端获得动态数据或将控制信号传送到远端,使在本地PC机上监控远端成为可能。远程虚拟实验不仅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而且方便学生灵活安排实验时间,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有利于教师进行实验过程的管理,实现了利用网络进行资源交互学习等目的。

利用LabVIEW软件设计构建的网络虚拟实验室具有易于开发,投资少,扩充方便等特点。在LabVIEW开发环境中,有多种方式可以方便实现远程数据的采集和仪器控制,主要有:基于NI公司的远程设备访问(remotedeviceaccess,RDA)技术,可通过分别配置RDAServer和RDAClient实现网络内部的共享采集设备数据;功能强大、但开发将对较复杂的适用于较大规模网络实验室的DataSocket数据共享技术;简便、易学的基于WEBPublish的远程前面板(RemoteFrontPanels)技术。

考虑实验规模不大及时间限制等因素,本实验室选用了基于WEBPublish的远程前面板(RemoteFrontPanels)技术,构建B/S模式远程实验系统。远程前面板技术是把一个VI的前面板直接嵌入到Web网页中,并具有自动更新功能。此外,通过授权,不仅可以使得客户端能观测到一个动态刷新的实时画面,而且还可以对前面板进行远程控制。

考虑到一台实验设备在某一确定时间段内只可以由一个用户进行实验控制,因此,需要设定教师管理员进行实验预约管理。学生通过客户端注册登录后,在预定时间内享有对实验室内指定编号实验平台的控制权限。后续计划针对大四学生和研究生采用大作业形式,征集优秀的实验预约管理方案,取消人员管理,实现科学、高效的自动远程实验预约、监控、实验记录等管理功能。

三结束语

基于LabVIEW技术开发的自动控制理论综合实验平台,通过设定仿真实验、真实模拟实验和远程实验互相结合与补充,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计算机与网络学习资源,而且注重实验设计的智能化与真实性的协调统一,实现了实验设计的简易性、综合性和灵活性。通过关注实验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师讲授的单一模式,不仅便于学生形象理解和掌握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点,促进学生的编程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升,而且使其自信心获得提升。这些都将助力学生从理论学习向实践研究进行跨越式转变,为探索培养具有创造力与创新性的当代大学生教育进行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

[1]张桐,陈国顺,王正林.精通LabVIEW程序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5.

[2]袁浩,朱畅,陈志敏.基于LabVIEW的自动控制仿真系统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4):457-459.

[3]沈亦红.论物理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互补作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4,210(7):42-44.

[4]杨智,袁媛,贾延江.虚拟仪器教学实验简明教程-基于LabVIEW的NIELVIS[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90-108.

系统设计理论范文1篇11

论文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房标识系统,鞭梢效应,管理流程

0引言

20世纪90年代,美国MIT学院教授哈默和CSC管理顾问公司的董事长钱皮提出管理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的概念,就是对战略、增值运营流程,以及系统、政策、组织结构的快速、彻底、急剧地重塑,达到工作流程和生产率的最优化。

1设备房标识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南京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时有意识地采用面向任务的流程式管理,一是坚持以设备房标识系统建设任务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任务圆满完成所需要的所有管理需求;二是坚持以价值为导向论文格式,提高各组织、各职能部门间运转高效;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发挥团队协作的功能。如图1所示,把设备房标识系统构建过程中急需要开展的五个步骤(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制作、安装、维护)作为价值创造的基本任务,把设计方管理、建设方管理、供货方管理、安装方管理和运营方管理等作为提升价值的支持任务,从而为设备房标识系统构建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一流的组织保障、服务保障和技术保障。

图1设备房标识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设备房标识系统构建的任务分为基本任务和支持任务,基本任务是设备房标识系统的核心,是与该系统的任务直接相联系的核心流程,为南京地铁设备房现场维护管理创造价值。支持任务为设备房标识系统的支撑流程,它对于完成一个核心流程是必需的。二者密切配合、协调才能提升设备房现场维护管理的核心价值。

2基于鞭梢效应的设备房管理流程再造

一个多节的柔软的鞭子振动时,它的每一节都在横向摆动,但是整体上仍保持鞭子本身的大致形态和方向,这一点在运动的节数越多时就越明显,可称之为鞭梢效应”。用管理学的语言来描述鞭梢效应形态上的意义论文格式,就是将单一的决策问题进行多阶段规划,用以回避风险、提高决策效率,即整个过程可以按时间、空间或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做出决策,目标是使整个过程的活动效果最好。

如图1所示的设备房标识系统价值链可以被定义为是围绕设备房标识系统项目,通过对项目全程管理风险的控制,从范围管理和供应管理开始,对项目进行进度、质量、投资、人力资源、沟通管理直至项目完成,并把项目移交到运营方手中的包括规划方、设计方、制作方、安装方、维护方直到最终用户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从鞭梢效应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主要特性是项目决策与管理的迁移特性,亦即管理流程由过去的某一状态转移到重组后的新的状态,这种特性表明项目决策与管理将会从面向过程转向面向对象或客户需求,其方法论意义显然是很突出的,这个特性即是项目管理范式转移的结果论文格式,针对设备房标识系统而言,应用鞭梢效应的迁移特性,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面向对象的流程式管理。

设备房标识系统管理流程鞭梢效应具有节点复杂性、管理多样性、任务动态性、需求随机性等特点。节点复杂性重点指的是管理流程涉及的点多面广,管理多样性重点指的是管理流程涉及的管理需求多样化,任务动态性重点指的是管理流程涉及的设备房内关键设备维护任务的安全性、随机性、周期性及可持续性等要求;需求随机性重点指的是管理流程涉及的设备房标识系统固化维护现场标识需求任务的增减、设计方案的变更、设备技术状态的改变以及标识维护要求的创新等。

3结语

综上可知,设备房标识系统管理流程的设计在工程管理中是极为重要的,建立基于鞭捎效应的管理流程,有助于回避风险、提高决策效率。并且,在管理流程设计的基础上建立灵活务实的制度和明晰井然的工作秩序,使得设备房标识系统各管理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南京地铁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培训文本--概述与规划[R],2008.

系统设计理论范文篇12

作为人类文化产物的符号在现代设计中具有的实践性意义十分重要。符号如同产品一样,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劳动,是人类专有的财富,是一种以物质为载体,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社会文明的人为事物。产品是人类文化的物质形式,是人——自然——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物质媒介,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物质媒介,而设计的本质正是在于为人类创造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产品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物质媒介,其符号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一、符号与符号系统

一切有意义的物质形式都是符号。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表现或指称某一事物,可以被大众所理解的事物。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任一符号都是由三种要素构成,即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每个符号都具有三位的关联要素,任何事物若没有表现出这三种关联要素,它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例如一块石块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最多只能作为符号的媒介联系物而不能作为符号;但是当打磨成石斧而作为工具使用时,石块就能指示出一定的意义——石斧,当这种意义被人们所理解时,石斧就构成了符号。从“石斧”的符号特征可以看出,符号是意义与对象世界之间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使对象和意义融合为统一的符号系统。就像人类通过产品改变生活方式,从而使人、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融为一体一样,符号使人与世界沟通,使世界作为意义被主体理解和掌握。符号既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物质的,既非主体亦非客体,而是介于心物、主客之间的关系结构,这种关系结构是在解释活动中形成的。

符号是由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共同作用而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符号都是在与其它符号的差别中确定自身意义的,这种意义具有约定性,符号正是通过差别产生联系,通过约定使联系能够合理解释。符号的约定性和差异性,证明符号是表现为三个关联物的系统,三个关联物只有在全部联系中才能构成符号,同时符号作为意义对象,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解释的作用,这样符号只有作为系统才能体现出其意义性。

二、产品系统的符号分析

产品是人类劳动的物化,是由各种材料以一定的结构和形式组合起来,具有相应功能的系统。产品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物质载体,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任何一件产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与人和其它要素的联系,以系统的存在方式才能实现其功能意义。产品外部联系的确立必须通过内部要素以一定的结构方式来体现,要素、结构、功能正是构成产品系统的三因素,其中功能是产品系统的核心,其实现过程正是符号化的过程,产品正是利用语义、语构、语用的方式来形成符号系统,实现人与物质世界和意义世界的联系。

1、产品要素的符号学分析

产品要素是构成产品系统的单元体,任何产品系统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产品要素构成的有机体。任何单元体,只有赋予了意义,形成特定的符号,才能构成产品的要素。要素作为构成产品符号系统的单元体,首先表现在产品符号要素与外部联系的意义上,即产品的语义学特征上。产品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应具有一定的指涉意义,因为只有通过指涉意义才能使产品与外部事物建立起联系,才能实现产品的功能。正如一个圆是没有任何指涉对象的,也就不存在外部联系的意义,自身不能构成符号;但当圆形的按钮作为产品要素时,在形态上能给人以柔和、亲切感,并可提示具有旋转功能;如果圆形按钮的顶面是微微凹下去的弧面,人们通过联想就会与用手指按压这一操作方式相联系,这样产品要素就呈现出一定的意义性,并且能被消费者所理解,产品符号系统的语义就得以形成。其次,产品要素的符号学性质还应该体现在语用学特征上。语用学是研究人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产品符号的功能是具有广泛意义的产品与外部环境的联系,而最主要的是产品与人的联系,即人对产品的使用方式,这种合理的使用方式才能使产品具有意义。例如易拉罐的设计正是通过使用方式的变化,为特定时空环境下的人们创造一种合理的饮水方式,产品符号语言的语用学意义也正在于此。

2、产品结构的符号学分析

结构是若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即产品系统的结构是产品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秩序。产品结构的符号学特征首先体现在产品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即产品语构学的特征上。正是有了要素与要素之间的有机结构关系,要素才能作为媒介关联物在符号系统中发挥其内涵和外延的作用,产品才能形成系统,实现特定的功能。产品结构的符号学意义还体现在自身的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上,产品的对称结构本身就能给人以均等、平衡和稳定的语义感觉,螺旋式的结构设计能创造出旋转的使用方式,产品符号的语义和语用关系能通过合理的产品结构得到明确的设计。

3、产品功能的符号学分析

功能是产品系统所体现出来的外部意义,是作为媒介关联物的产品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及能力。功能作为产品符号的目的性,作为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产品符号系统的深层结构关系,而功能又必须通过产品符号系统的表层结构——产品要素和结构来实现,所以产品系统的功能是通过产品符号意义的内涵表现出来的产品符号意义外延,其实现过程正是产品符号的解释关联物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产品在人们的心灵中唤起观念的符号化的过程。产品符号意义的表述往往是复杂的,表述得过于直接,就会使产品语义失去其复杂性而变得浅薄,表述得过于隐晦,其意义又很难被解释和接受,所以设计师必须根据具体的状况而选择适当的方式,使产品系统的功能能够被广大消费者所理解。

三、产品系统设计的符号化过程

产品功能实现的过程是产品符号系统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转化的过程。任一产品系统必须起始于不同的客体,在各客体之间建立一定的结构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产生出既定的结果,其系统过程为客体(要素)——内部联系(结构)——外部联系(功能),功能是要素与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作用过程正是人类意识的符号化的过程,符号系统也正是通过(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解释关联物而发生作用的,解释是符号系统建立在媒介关联和对象关联物基础上的功能体现。与符号解释的过程相反,产品符号系统形成的过程是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化,即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首先确定产品的功能目标,其次是确定产品的结构和要素。例如在对木椅的设计时,首先应该根据使用者和使用环境确定产品的功能目标;其次确定采用何种结构和要素,即设计的方案。设计方案要考虑的因素有造型、构造、连接等结构关系和材料、工艺、尺度、色彩、人体工学等要素特征,结构和要素的变化都可以使方案多样化,系统设计的过程正是要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产品符号系统的设计是十分复杂的,不同的消费者从同一产品获得的意义和使用方式是多样化的,即产品符号在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难准确定位的。正如菲利普·斯塔克所设计的“的沙利夫”柠檬榨汁器,他自己有一段说明式描述:“对我而言,它主要是件小雕塑,而不是有着什么实质功能的家庭日用品。它存在的真正目的不是去榨千百万个柠檬,而是想让一个新上门的女婿与岳母有些饭后的谈资。”榨汁器的意义在特定的环境和使用者之间显然是复杂的。产品系统设计的意义也正是用系统的思维方式,以产品符号为物质媒介,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创造更合理的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本泽,伊丽莎白·瓦尔特著,徐恒醇编译:《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8月

【2】吴翔编著:《产品系统设计,产品设计(2)》,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创业策划范文八篇
  • 下一篇:中医药调研报告(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